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txt80.com)的用户上传至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双螺旋纪元》 作者:蒸的热带植物 内容简介: 在寒武纪之后的每个地质纪元中,地球生命几乎都会经历物种大爆发与大灭绝……   兴衰轮回至今,一个智慧物种终于从地球生命中脱颖而出,并且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技术文明。   这个智慧物种就是我们人类!   当人类如同婴儿学步一般刚进入太空的时候,外星生命与外星文明接连现身……   这对所有的地球生命来说都是一个刺激!   不管地球生命在这样的刺激中是迎来大爆发还是大灭绝,人类都将成为地球生命进入新纪元的主导者。   【故事中,黑科技打怪练级爆装备这些……都没有,慎入】   因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的基因形状都是双螺旋,所以在许多年以后,人类的后世为作纪念,就将这个纪元命名为了——双螺旋纪元。 第1章 上帝之眼 阿尔法站在窗台边,望着微微泛白的天际。 一宿无眠,他的目光已经有些涣散了。沉在他深邃双瞳里的,是点点的星光,还有那一弯犹如钩镰的月牙。新的一天就要开始了,但是他一点也不希望看到太阳升起。他希望能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一些东西,比如何谓信仰,比如自己存在的意义。 “这些事上帝会帮你考虑的!” 一个声音突然在他脑中回荡起来!不过他很平静,他很清楚那只是自己的幻听而已,或者,也可能是另一个自己的呐喊。他曾经听一个医者朋友说过几个病例,是关于双重人格还有精神分裂的,这类病人身体脏器没什么毛病,但是在他们脑中有两个或是多个互相对立的精神意识。这类病人大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或早或晚,会变成疯子。 阿尔法还没疯,一直以来,他都把那个声音当成朋友。 “要是上帝没空呢?”阿尔法微笑着自言自语,很随和。 房间门就在此时被猛地推开了,传来的饱含催促的话语声吓了阿尔法一跳。 “我说大人啊,天都快亮了,文件拟好吗,枢机主教还有协调团的各位大人们等着要看呢。” 推开门的,是枢机主教亨伯特的随从。 “知道了。”阿尔法回头看了随从一眼后冷冷应了一声。随从的无礼,阿尔法很气愤,但却无可奈何。 “还有,利奥九世亲赐的衣物也有你的一份,我帮你拿来了,你可要收好,万一你也有机会去圣索菲亚大教堂,那就得穿上它。”随从说着,把一个精致的行李箱放在了门口,随后就离开了。 这个随从,是教皇利奥九世给主教亨伯特挑选的贴身侍卫,在阿尔法看来,这个随从就是一个痞气十足、仗势欺人的狗腿子。 阿尔法叹息,他自己只是协调团里的一个小小文书,面对傲慢无礼的主教贴身随从,他也只能在心里嘀咕嘀咕了。他可不想因为得罪随从,继而给主教亨伯特或是教皇利奥九世留下什么坏印象。不过当然了,也是有人喜欢跟亨伯特他们对着干的,比如,瑟如拉留。 哦,对,瑟如拉留!阿尔法终于想起了他的正事。 教皇利奥九世为了教内派系之间和谐相处,派遣了以枢机主教亨伯特为首的协调团来到了君士坦丁堡,跟另一派的瑟如拉留谈判。但是亨伯特性情暴躁,瑟如拉留也是硬茬一桩,双方还没谈几天,对话就陷入了僵局。而谈判进度停滞,似乎正中瑟如拉留的下怀,亨伯特也不示弱,昨天,他很是果断地让阿尔法去草拟一份文件,欲以枢机主教还有教皇利奥九世的名义,将君士坦丁堡主教长瑟如拉留开除教籍。 阿尔法熬了一夜,只字未写。 这该从哪开始下笔呢?阿尔法把视线又转到了窗外。 这是1054年的君士坦丁堡,一个盛夏的黎明前。 此刻,象征着宙斯的金牛座正悬挂在东方天空中,由五颗星星组成的V型牛头,冲着刚探上地平线的猎户座奥瑞恩的脑袋,那一弯极细的月牙,就在V型旁边,恰巧成了金牛的眉眼。 阿尔法又开始出神了,在他的脑海里,那些星星点点之间出现了连线,整个星空突然变成了一片纷繁复杂的几何图形。他有时很相信,每颗星星在天上的位置,都是上帝刻意安排的。因为他发现,有些星点在连线之后的形状,很完美——正三角形、规则的菱形、等边多边形,这一定是上帝的心血,他笃定。 但是,为什么流传下来的星座的连线轮廓,看起来完全没有几何美感呢?他困惑,百思不得其解。 曾经在一本古旧的星占书上,阿尔法看到过对星座轮廓的另一种描述,书中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概念令他迷恋。据古书的主人说,那是从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度流传而来的故事。 东方吗?在遥远的东方,难道也有像自己一样崇拜几何与天象的人吗? 天际又白了一些,阿尔法提醒自己不能再胡思乱想了,他必须要把文件样稿赶出来交给亨伯特去过目。 他很是留恋地又看了一眼此时东方天空最亮的那颗星,然后转过身,闭上双眼,开始构思文件的言辞。 那颗星……应该是毕宿五吧! 但是突入他脑海中的,却是一个他不曾刻意去铭记的名字。阿尔法忽然记起,那本从遥远东方流传来的古书上,把金牛座中最亮的一颗星叫做毕宿五。 毕宿五……他喃喃着,然后鬼使神差地扭过头,把视线又投向了天空。 但是,他的视线却没有聚焦在金牛座牛头V型里的毕宿五上。 顺着V型开口的方向,在金牛座牛角尖的地方,出现了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 阿尔法揉眼,心中惊诧不已,怎么一转眼的工夫,天上就多了一颗星星?!是幻觉?他重重地拍了拍自己的腮帮子,然后闭上眼睛让自己稍微冷静了一下。 当他再次睁开眼睛看向那片天空时,那颗星星还在那!! 阿尔法又揉了揉双眼,那颗星星还在闪耀! 这不是幻觉! 这……太可怕了。那是上帝的眼睛吗?阿尔法愣住了。 就在他盯着那颗星星出了一会神之后,那颗亮星的周围忽然又衍生出了一圈光晕,像是以亮星为圆心荡开的涟漪。阿尔法虽然知道这是因为眼睛干涩后分泌出的眼泪模糊了视线造成的。但是,这种视觉上的异象依旧让他感觉到背脊发凉! 这一刻,他不敢眨眼,甚至都忘了把视线暂时从那颗刺眼的亮星上移开。 忽然,那颗星的亮度猛地又蹿升了一截,比爱神维纳斯还要亮出许多倍!! 在阿尔法的眼中,那颗星此刻真的像极了一只眼睛,一只突然瞪大的赤白色的眼睛!! 公元1054年7月4日,君士坦丁堡时间清晨4点22分,一颗超新星的光学余辉在长途跋涉了6300多光年之后,终于到达了地球。有无数人注意到了天上的这颗不速之客,但是,目睹到这次爆发瞬间的人,可能只有阿尔法一个。 而这个瞬间,亦不是一个普通的瞬间。 阿尔法不是第一个目睹到如此异象的人类,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瞬间的异象,将成为阿尔法挥之不去的梦魇,永远深刻在他的记忆里,直到他生命的终结。 十天之后。 协调团在枢机主教亨伯特的率领下,来到了圣索菲亚大教堂。此行的队伍中并没有阿尔法的身影。据亨伯特的随从描述,他只在阿尔法的房间里找到了草拟好的文件,其人早已不知去向。 随行文书阿尔法的失踪,亨伯特并不放在心上。不过,这份由阿尔法草拟的将瑟如拉留开出教籍的判决书文件,不只是亨伯特很满意,协调团上下所有人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以至于最后未作任何修改就盖上了章印。 只是有一点,亨伯特有些在意。那就是文件的背面不太干净,上边有许多墨点,其中最大的一个墨点,还被圈起来了。 不过,这都无所谓了。 因为这份判决书刚被放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的祭台上,瑟如拉留就冲过去直接把它揉成了团,当众丢进了祭台旁边的火盆里。 枢机主教亨伯特暴跳如雷,立刻摔门而出,然后他瞬间收起了脸上的怒色,虔诚地抬起了头。 他仰望着天上的那颗在白天闪耀依旧的星星,吼出了一句话—— 请上主临鉴评判! () 第2章 古墓的星墙 一个小时前,苏乐原本已经在去接女友的路上了,小两口约好了今晚一起去看刚上映的美国大片2012。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他接到了单位打来的电话。 在折返回单位的路上,女友开启了疯狂的吐槽模式,电话讨伐就没停过。苏乐无奈,只能解释道歉,然后恨恨地骂着单位的不厚道。 “好了,我到单位了先不说了。开完会我去接你,咱们去看午夜场!”苏乐把车稳稳地倒进了停车位,拉上了手刹。 “开你的会去吧,我现在已经在电影院了,我一个人看!” “你泪点那么低,一个人看灾难片找谁借肩膀去啊。” “要你管!看完我就给你剧透!” 苏乐泪流满面,“都是我的错,以后下班了我再也不接单位电话了!我保证!” “哼,去忙吧,我这电影开场了!” 苏乐听的出来,女友其实已经不怎么生气了,“谢谢亲爱的!” 挂了电话,苏乐如释重负,收起手机后一路小跑冲进了大楼。 “我来了!”当苏乐气喘吁吁地推开会议室大门的时候,迎接他的,是一双双惊诧的眼睛。 “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坐在主持位的领导训道,“快来坐下,就等你一个了。” 苏乐本想朝他的老师吐吐舌头,但是看到会议室里还坐着几个生面孔,就收起了玩笑的心思。他快速走到座位旁,没有立即落座,而是微微欠身一本正经地给所有人打了个招呼,“不好意思啊不好意思啊,堵车堵车,让大家久等了。” “这位就是苏专家?”一个******的生面孔疑惑。 苏乐这一屁股坐下去,坐姿还没摆正,突然听到这么一问,整个人就是一哆嗦,随即把双手摇的跟俩拨浪鼓似的给对方纠正。 “不不不,专家不敢当,我只是台里的一个小研究员。” “好了人齐了,先介绍一下,这两位就是你需要的人了。他是苏乐,在我们台里也专攻过中国古代天文史,这位是叶扬,之前介绍过了,他们两个应该会给你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今天时间紧,我只能先给你找到这两个专业的人了。” 领导说完顿了顿,然后开始介绍那几个生面孔,“这位是居山,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还有他们几位,都是这次重大发现的团队成员。时间也不早了,寒暄的话就不多说了,我们进入正题,老居,你先说一下这次发掘的内容吧,好让他们有个大概的了解。” 考古研究所?重大发现?考古重大发现!?这跟自己所在的紫金山天文台有什么关系?听完领导老师的精简的开场白,苏乐一头雾水地看向居山。 居山年纪不大,顶多四十出头的样子。他用无名指抬了抬眼镜,开始讲述令苏乐摸不着头脑的考古发现。 居山是研究宋辽古墓的权威级专家,常驻在H市的考古研究所。半年前,他们所接到了一支工程队的报告,说是在H市的郊区挖土填夯地基的时候,挖到了一层拱形的砌砖,石砖上有明显的牡丹、莲花花纹装饰,怀疑是古墓或是古城建筑一类的东西。 因为是古建筑的可能性很大,在建筑工地附近也极易受到再次破坏,居山当天就挑选了人马赶赴事发地。结果,在那一待就是半年。 根据砖石上的花纹样式,居山判断那是一座北宋时期的墓葬,拱形砖砌便是古墓甬道口的大门门拱。经过小半年的清理发掘,被埋在地下已近千年的古墓主墓室、坍塌的V形阶梯甬道、甬道中段的耳室,终于彻底呈现在了考古团队眼前。也因为发掘的及时与保护得当,这座古墓的主墓室几乎完好无损,除此之外,耳室还出土了许多令考古队振奋的文物。 但是对考古专家来说,出土再多的金器、瓷器,如果没有找到墓志铭或是文字铭文,那就是极大的缺憾。在H市郊区的古墓里,虽然清理出了大大小小的随葬品共有百余件,但是居山还是觉得心塞,因为所有的随葬品上都没有字,棺椁上也没有,更别提墓主人的墓志铭了。 关于墓主人,考古队只根据随葬品的品级作出了一个推测——是一个地位不低,但也绝对不高的女人。 “没有开棺吗?”居山讲述到一半停下来喝水的时候,苏乐趁机问了一句,“古人喜欢把重要的东西随身携带,也许你找的墓志就在棺椁里呢?” 居山放下水杯,摇摇头。 “棺椁里没人。” 居山说出这五个字的时候,眉头皱的更深了。又稍稍做了个停顿之后,他开始继续往下说。 对古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在上个月就结束了,文物归类编号都已完成,团队在收工前,居山按老习惯,最后一次对墓室尺寸进行了精确丈量。就是在这次丈量中,他们偶然发现了墙面上的异常。 与以往所见的古墓的构造略有不同,这个主墓室的出入口不是开在墙上,而是像地窖似的开在墙角的地面上,由V形的阶梯甬道与外界联通。所以,这个主墓室的前后左右四面都是完整的墙壁,皆由一块块规整的方形砖砌成。队里的一个研究生画了一个三维草图,然后他说出了一句让全队瞠目结舌的话。 这个墓室,怎么像是一个高阶魔方? 然后,他开始用手掌逐格地压按墙面上的方砖。有人笑他是不是看多了,怎么可能会有暗格。经这么一提醒,研究生像是领悟到了什么,然后从头开始,每一块砖都去按一下,然后轻叩一下听听声音。 众人当他是开玩笑,也不去跟他较真。 结果,一面墙刚敲按了几块砖,研究生的动作就突然停住了。没有暗格,但是他的手掌被刺破了。他就这样触摸到了藏在墙面上的秘密。 刺破研究生手掌的,是镶嵌在石砖表面的一块像玻璃碎片一样的东西。这东西经过了近千年的岁月,其表面早就覆上了一层石尘、失去了光泽,原本锐利的棱角也不再引人注意。 对墙面细致的清理工作就此展开,考古工作继续。经过几天不间断的努力,考古小队得到了‘东南西北上’五面镶嵌了无数碎石渣的墙面。 “这是照片。”居山打开了笔记本电脑,转到到苏乐面前。 “叶哥你也过来看看。”苏乐招呼叶扬。 “这......这是……南方朱雀七宿?”叶扬看了第一张照片后,立即就被震惊了。 居山笑,脸上露出了羡慕之色,“果然是搞天文的,这方面我们就不在行了,刚开始时完全没有想到把这些碎石渣跟星星联系起来,更别说古星象了。” 苏乐点着鼠标,来回翻看着剩下的几张照片,越翻越兴奋! 三垣四象无疑!而且,星星之间的相对位置,相当贴合实际星空。 “这,这…”苏乐直接就语无伦次了。 “这些碎石渣……是无价之宝!!”叶扬也是激动。 二人对视了一眼,点头。一旁的领导也是一脸恨不得把这五面星墙从照片里抠出来的样子。 “撇开古星图的意义,这些碎石渣也是价值连城的。我们找宝石专家鉴定过,是稀有的上品玉石。我这次来,是想请你们帮忙,看能不能从这五面星墙推出古墓的具体的年代。如果成功了,也算是对这座古墓有个好的交代。”居山说。 () 第3章 立方体天球仪 在《淮南子》中,有一句关于周武王讨伐商纣的记载——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彗星出,授殷人其柄。 这句话中,对天象的描述有两个。一个是岁星在东方,这里所说的岁星,就是如今大众熟知的木星。另一个描述很直观,彗星出,就是天空中出现了彗星的意思。 居山曾整理过‘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资料,其中就有不少学者引用到了这句记载,并在天文专家的帮助下反推出了武王伐纣的一个可能的年份。其中的道理,因为居山毕竟不是天文出身,所以他只能了解到一个大概,所以他猜测通过这五面写实风格的星墙,可以逆推出墓葬的具体年代。 所以,他想到了离H市较近的紫金山天文台。 只是,苏乐的回答却让他的心凉了半截。 苏乐给的解释也很容易理解,不管是‘东面迎岁、彗星出’,还是伶州鸠回答周景王时所说的‘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这些流传下来古代天象记录,描述的都是日月、行星与彗星在恒星背景下的相对位置。 所谓恒星背景,就是像鹑火、天驷、析木之津还有二十八宿这样的以恒星为基础勾勒出来的星座区域,就像当今世界为大众所熟悉的88星座。 以大熊座的北斗七星为例,昨天看到的北斗跟今天看到的北斗,形状是一样的,星座内恒星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变化。如果此时有一颗动星掠过北斗,那么就可以把北斗七星看成是一块用于确定这颗动星位置的静态背景。 夏商周时期的古人,就已经发现了太阳、月亮在恒星背景中穿行的周期规律,并且确定了太阳在天空中穿行的轨迹,即黄道,并且还在星空中划出了二十八个区域,即二十八星宿,并以此为基础来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季节日月五星所处的位置。 行星与日月在星座间穿行,这其实都是行星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引起的视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近代万有引力的发现,加上观测水平的提高、对摄动的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精确逆推或是预言未来的天象,就变得不再困难。 (恒星也在运动,恒星间的相对位置也会改变。但是,恒星距离地球遥远,运动带来的位置变化在短时间内肉眼无法察觉。) 听完苏乐的解释,居山也就明白了,星象逆推,推的主要还是日月行星的位置。 他之前了解的仅仅是日月星辰的运行皆有规律可循,以为加上其他的一些限定条件,通过逆推,就能确定某种天象在何年何月何日出现过。就像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三点能确定一个平面一样简单。结果他把最重要的一点忽略了。 古墓的星墙上是否有太阳、月亮或是行星的标注,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星墙上有日月,那肯定得是大拇指指甲盖大小的宝石吧?应该会很醒目。”苏乐如此猜测,居山却是摇摇头,表示并没有那么大的。 为了搞清楚星墙上是否有日月五星的标注,苏乐叶扬决定去亲眼看一看。 次日,二人就跟随着居山团队去了H市。 到达H市的考古研究所时,已是下午,二人为了尽快摸到星墙,几乎是没有什么停顿就驱车赶往了郊区的古墓。 待亲眼目睹到星墙实体后,二人虽有心理准备,但还是瞠目了。 处在地下的正方体主墓室,边长在4米左右,一口棺椁摆在正中,又占去了不小的空间,加上只靠应急灯照明,光线不是很充足,人进入其中,难免有一种被困小密室的压抑感。不过苏乐跟叶扬全然没有这样的感受,他们二人的注意力,早就被星墙吸引了。 “这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叶扬打着手电,对着墙面晃了晃。 “巧合吧。”苏乐说,不过他的语气一点也不确定。 此时被晾在一边的居山还有一个年轻的随行人员,却是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什么巧合不巧合?别打哑谜啦二位!”小年轻说。 “哦,不好意思!”苏乐连忙道歉。 “是这样!”叶扬又晃了晃手电,示意小年轻看星墙,“看到了吧,星墙在闪!” “我知道啊,这是因为镶嵌在墙上的宝石晶体是不规则的,光线照到上边被折反射了,就闪了呗。”小年轻说。 “那你注意过真正的星空吗?”苏乐问。 小年轻眉头一皱,不明所以。 “星光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与折射,加上大气层的抖动,所以我们看到星星,大都是在闪烁的。”叶扬接着解释。 “所以,”苏乐也抖了抖手电筒,“这太不可思议了!” “你们做过细致的统计吗?一共有多少粒星星玉石?”叶扬问。 小年轻愣了愣,显然还没从他们二人的对话中回过神来。 “三千一百多颗。”居山回答。 “在北半球,人类肉眼也只能看到三千多颗星星!说实话,我现在倒是真的想知道是谁这么牛,竟然能把星墙倒腾到如此地步!”叶扬感叹。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墙砖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是不是很像坐标网格?”苏乐问。 “是的,我们就在一个古代的立方体天球仪的内部!”叶扬点头。 小年轻跟居山二人在旁边对视了一会,良久无语,居山先没忍住无奈地笑了出来,“真是隔行如隔山呐!” “居教授,不介意我们把电脑放在这上边吧?”叶扬近距离观察了一圈星墙之后,把视线落到了半米多高的棺椁上。 “你们真够胆大的!”小年轻抢先吐槽了一句,然后才发现叶扬提溜的一个黑包,“我去,你竟然把电脑带进来了?” “不介意。我想墓主人也不会。”居山说。 “你们不会是准备现在就开工吧?”小年轻大惊。 叶扬低头闭眼默默念了几声‘打搅了打搅了’,然后把电脑包轻轻地放到了棺椁上,转而问向小年轻,“有凳子吗?” “服了你们了。我去拿,车里有小马扎。” “把我的笔记本还有工具包也带过来。”居山补充了一句。 “居老师你也……这太阳都下山了……好吧。”小年轻彻底无奈了。 对星墙上的星星位置的数据测量整理,持续到了半夜众人肚子叫才告一段落。五个小时,四个人整理出了三百多颗星星的数据,包括‘星星’的尺寸大小、在墙砖上的坐标,同时,对相应的每一块墙砖还进行了拍照、编号。 平均下来,一分钟仅得到一颗‘星星’的数据。 但是,这已经非常高效了。 11月份的深夜,天已经很凉了。苏乐是最后一个上到地面的,当他呼吸到清新而又冰凉的空气时,不禁打了个寒颤。 小年轻比其他人提前了5分钟出墓,此时他已经泡好四碗方便面放在车盖上,“大半夜的在古墓边上吃泡面!我太佩服我自己了!你们是要卤蛋还是火腿肠?” “大家辛苦了。”居山从SUV的后备箱里取出了几件羽绒服,“今晚,我们只能在车里将就了。明天我到所里去取一顶帐篷。” “麻烦了!谢谢!”叶扬接过两件,自己披上了一件,另一件顺手披到了苏乐的肩上。 “火腿肠谢谢!”苏乐却是迫不及待地端起一碗泡面捧在了手里。 “才整理了十分之一,看来还得忙活两天。”居山也托起了一碗泡面,刚准备呲溜一口,却是停下来问道,“你们今年多大了?” 苏乐一怔,随后笑道,“26了。” “32。”叶扬说。 居山应了一声,挑了挑大拇指,“像你们这样舍得吃苦的年轻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 “居老师!”小年轻满口不服气。 “噢!小年今年多大?”叶扬笑问。 “我叫年久零。”小年轻骄傲地自我介绍。 “九零年生的?今年十九?这么小?!”苏乐惊讶。 小年轻一脸算你聪明的模样,转而问道,“今晚天上的亮星也挺多的,跟墓里的哪面墙是对应的?” 郊区视野空旷,苏乐抬头随便扫了一眼,就做出了回答,“猎户座你应该认识吧?” “在书上看到过。” 苏乐捏着叉子指向东南方的星空,“那。哦对,老叶,你的激光笔呢?” 叶扬已经掏出了钥匙串,按下了激光笔按钮的同时,一束极细的绿光刺破了夜空,准确地指向了此时东南方的最亮的一颗星。 “那是天狼星。”苏乐边吃面边讲解,“往上,对,有三颗不太亮的星星,竖着连成一线,那三颗星星就是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就是我们常说的福禄寿三星,这三颗星左边的那颗醒目的泛黄亮星,是猎户座的参宿四,右边的那颗亮星,是猎户座的参宿七。这个区域就是猎户座了,我国古人所说的参宿,就是这块区域。我们刚才整理的星墙,是东方苍龙的七宿。而猎户座,也就是参宿,是属于西方白虎七宿之一的,应该在另一面星墙上,我们还没整理到。” 苏乐说了这么多,叶扬干脆就把泡面放回了车盖上,专心发挥着激光笔的作用。 “那……那颗泛着红橙色的星星呢?”小年轻指着正东方向。 “火星。”苏乐脱口而出,“现在火星所处的那块天区,是巨蟹座,对应的是南方朱雀七宿中的柳鬼二宿。再过一段时间,火星就不在这块区域里了,会接近狮子座。” 小年轻哦了一声,缓缓仰起头,“那猎户座上边的那颗亮星呢?” 叶扬的激光笔迅速指了过去。 “对,就是那颗。”小年轻说。 苏乐来了兴致,也不再吃面,专心讲了起来,“那是毕宿五,再往上一点,有一团星星挤在一起,那是昴星团,就是七姐妹星。毕宿五跟昴星团这两者撑起来的,就是金牛座的主体了。往左边一点,那颗亮星,是御夫座的主星,我们叫它五车二。再往下看,嗯,那是双子座。嗯,老叶,激光笔指过去啊!” 叶扬手中激光笔中射出的绿色光线,依旧指着金牛座的毕宿五。 “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什么?”叶扬却是冷不丁地冒出了这一句话。 () 第4章 天关的印痕 苏乐的视线顺着绿色的激光束回到了天上,半晌才回过神,“居教授,我记得你之前提过,这古墓是什么时期的来着?” 居山一怔,说:“北宋的。” “确定吗?”叶扬问。 居山点头,“从甬道跟耳室中清理出来的器物可以确定。” “封石上的纹饰也是北宋时期特有的。”小年轻补充道。 “走!再下去看看!”苏乐立马把桶面放在车盖上。 “喂喂,不是吧大哥!”小年轻嘀咕。 “怎么回事?”居山不解。 “北宋时期,天上曾发生过一件大事!我们得去看看西方白虎的那面星墙。”叶扬说。 “天上能发生多大的事啊?”小年轻皱眉咕咕着,似乎对这时候再下墓有些抵触了。 叶扬按下了激光笔的按钮,绿光再次刺破了无际的星空,指向了金牛座,“刚才我说过了,这是毕宿五,对不对?” 小年轻顺着指向望去,点头。 “再看这里。”叶扬把光线往左偏转了一些,指到了猎户座的头顶上,划了一个圈。 “什么都没有啊!”小年轻说。 苏乐接过话,“是的,现在用肉眼确实什么也看不到。但是在1054年,那个位置出现了一颗亮星,比任何一颗星星都亮。” “难道是天关客星!!” “唉?!你知道啊?!”苏乐小惊讶。 小年轻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突然兴奋起来,“嗯嗯,书上看到过,但是没有实际去找过它的位置。就是在那里吗?”说完,他又仰起头顺着绿光的指向看去。 “原来如此……”居山恍然道,“不过也不急这一时半会了,我们吃完了再下去吧。” 众人一想也是,就抓紧时间开始填肚子。原本香气腾腾的泡面,彻底沦为了果腹的无味食物、不再诱人。他们的心中此时只有一个念想,星墙中的西方白虎。 1054年北宋时期的司天监记录的天关客星,就在白虎之中。 白虎,就是西方白虎,四象之一。其余三象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这四象之中,共有二十八星宿,每一象都有七宿,即七个星座。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其中参宿的轮廓,与现代猎户座的重叠度最高,非常容易辨认。而天关客星的位置,就在参宿也就是猎户头顶的上方。 再次下到古墓中,四人很快就在西方白虎星墙中找到了参宿。 “这就是参宿吧?”小年轻指着星墙问道。 “嗯。”苏乐的回应有些失落,因为在参觜二宿上方的天关区域中,并没有镶嵌玉石。 小年轻的视线随之也落到了天关附近,“我记得史书上说,北宋司天监对天关客星的记录非常详细,从1054年出现后,到1056年消失,一共存在了两年左右。看来这座墓葬的年份,应该不在1054到1056年之间了。” 居山站在一边,未置可否。 叶扬也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打着手电开始近距离仔细观察天关区域,他有一种说不出的直觉,很快,他竟然真的有了发现。 “来,看这里!” 苏乐一怔,随即凑了上去。 那是一个几乎没有深度的正圆形印痕,直径有两公分,其颜色相对于周围显得略浅了一丝,像一块水渍,若不细致观察,就很难发现。 “这个位置……”苏乐欲言又止。 “有探针或是镊子之类的东西吗?”叶扬扭头问小年轻。 苏乐看向居山,“这样不好吧,这可是文物。” “那给这块砖探个伤吧。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里原先有一个孔洞,后来被填充了。填充物的材质肯定跟砖头有区别。”叶扬说。 小年轻皱眉,“开什么玩笑,你想给这块砖头做声波探伤?” “教授,你们应该有便携式X光检测仪或是超声波探伤仪之类的东西吧吧?”叶扬问。 “你竟然知道这种东西?”居山有些惊讶。 叶扬笑笑,“以前在光学仪器厂待过一段时间,知道有这种东西可以检测杂质、探伤什么的。” “仪器在所里。”居山有些遗憾,“就先说说你的推测吧。” 叶扬思索了片刻后说到,“修建这座墓葬的人,非常注重天象。至于注重到什么程度,我想得等到星墙的数据全部整理完毕后再下定论。至于墓葬的年份,我觉得可能始建于天关客星出现之后。但是在封土之前,客星消失,此时星墙已经完工,星墙上原先有天关客星标识的石砖无法替换,只能将代表客星的玉石取下,再对石砖进行修补。所以封土埋入地下的年份应该在1056年之后。” 小年轻“我去!”了一声,显然对叶扬的直觉性推测非常不看好。 居山点头,“如果这块石砖原先上边真镶嵌过代表了客星的玉石,你的推断就有点靠谱了。现在的关键,就是要看这块砖头了。” 回到地面后,四人在车里又闲聊拉了会儿家常,便相继先后睡去。 次日,当苏乐醒来时,小年轻已经骑着折叠自行车带着早点回来了。随后四人各有分工,小年轻独自一人开车回市里的研究所取设备仪器,另外三人继续对星墙进行数据采集,居山负责拿卡尺测量坐标与玉石晶体的大小,口述后由叶扬记录,苏乐负责对每块墙砖进行拍照编号。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着,下午两点多,年久零拎着仪器下到主墓室时,三人还在墓室里忙活。一问,果然还没吃午饭。年久零又秀了一把机智,变戏法似的拎出了盒饭。但是在主墓室里开饭,总是不妥的。 从古墓里出来,苏乐伸了个懒王腰,感慨着地下待一时、地上已过半天的不现实感。看着放在车盖上的丰盛的盒饭还有饮料,苏乐开始打心底觉得小年轻是个细致的人,正想夸夸,却发现小年轻还待在墓里没有上来。 居山倒不觉得奇怪,“他肯定吃过了。仪器的操作他也会。我估摸着,咱们吃完之前就能看到那块砖头内填充物的三维成像了。” “您这个小助手真不错!”叶扬赞道。 () 第5章 夜明珠簪 不出居山所料,饭刚吃到一半,年久零就带着探测结果上来了。 成像仪上显示的轮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砖石上,确实存在过一个被细致打磨出来的半球型小坑。 但是,成像仪上显示的结构不仅仅如此,在小坑的底部,还有一个孔洞,其直径不足3毫米,其深度有近15厘米。 叶扬之前的直觉仅仅是那块石砖上曾有一个用于镶嵌玉石的小坑。但是谁能想到,这个小坑的底部还藏有乾坤。 它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 四人用眼神就达成了这个共识。 而古墓的年代,也因为这一块天关石砖的发现,有了一个全新的推论。 叶扬跟苏乐在整理完星墙的数据后,就返回紫台了。 一个月后,紫台收到了居山撰写的研究报告的副本,在这份考古报告中,居山把星墙的研究成果归功给了叶扬跟苏乐,最后还肯定了天文与考古合作的重要性。不过,该副本竟然有秘密级的保密等级。所以,这篇报告中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出现在某权威的考古杂志的期刊上,取而代之的,是一篇极其普通的考古日志。在互联网跟电视媒体上,也没有星墙的相关报道,图文之中也只介绍了古墓的随葬品。 在媒体大众的眼中,这俨然只是一次极其普通的抢救性发掘考古活动。 苏乐觉得奇怪,曾不止一次的给居山去过邮件询问,但是始终没收到回复。 时间一天天过去,接连而来的圣诞与元旦、这农历年末的两个节日提醒着全球华人华侨,春节就要到了,于是,星墙墓的考古活动也就更快地被人淡忘了。 随着元旦假期结束,苏乐就开始认真期待起春节来,原因很简单,春节跟情人节同一天,他准备努力一把,走上人生的巅峰。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苏乐春光满面地出现在了紫台。台里只要是跟苏乐打过照面的,没有一个不被这小子感染的,不管是二三十三四十还是四五十五六十的,全都元气满满。 除了苏乐的领导,老师古远天。 古远天安排苏乐叶扬他们二人去见居山,约见的地点,在B市307医院。 次日,二人带着各种不解,在住院楼的某间单人病房里见到了分别三个多月的居山——他背靠着枕头半坐在床头,竟然是一副大病初愈的模样,而他的第一句话是, “来啦,先去做个全身体检吧,之后我们再谈。” 体检?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是!苏乐觉得非常不对劲,他有很多的问题想问居山,古墓的事、星墙等等,但是没等他问出口,敲门声响起,病房的门随即就被推开了,是个中年男医生,他的身后还跟着一位护士。 “两位都已经到啦,那现在就跟我去做一下血检吧。”护士和颜道。 苏乐浑身一颤,看向了叶扬。 “这到底怎么回事?”叶扬问。 居山读出了叶扬抵触的情绪,也是露出了些许无奈,“方医生,要不你们先去小年那,我跟他们二位先聊一会。” “那行,待会我们再过来。”医生跟护士都带着一脸困惑先后退出了病房,看他们的样子,倒像是叶扬他们爽约了似的。 “小年也在这?!您不是好好的么,怎么躺这来了?这到底怎么回事啊!”苏乐急切地问着。 居山推了推眼镜,然后从床头柜的抽屉里,取出了一张照片。 苏乐上前接过,叶扬也凑了过去看了一眼,照片上的玩意儿并不难猜,“簪子?”苏乐抬头看着居山。 居山点头,“这是我们从棺椁内清理出的一件文物,夜明珠簪。” “这玩意儿看起来有点眼熟啊。”叶扬皱眉,视线依旧停留在照片上。那是一支构造非常朴素的单股古簪,一头只有一颗赤红色的珠子,简约不花哨,簪子整体神似一根棒棒糖。 “我真的非常羡慕你的直觉,”居山露出了笑容,“珠子的尺寸是两公分。” 叶扬一怔,“难道……” “是的,跟那块石砖上的坑孔结构一模一样。我也是后来在整理出土文物的照片时,才发现这个巧合的。我想,原本用来标识天关客星的,应该就是它。所以,就如你推测的那样,这座古墓有了一个颇有可信度的始建年份。”居山说。 苏乐恍然大悟,但他还有疑问,“那这跟你们在这医院有什么关系?!关于星墙的研究吃成果也没有看到您发表,这可是一项伟大的考古发现!” 居山微微垂下头,陷入了沉默。苏乐开始变得有些焦急,正要追问,却是被叶扬拦下。良久之后,居山像是做完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静静地说出了原因。 “主墓室中有放射性物质。” 这回,轮到苏乐无语了。 “我不应该带你们下墓的。”居山的声音微颤,似乎是在道歉,又更像是在忏悔。 叶扬笑了笑,想打破突然凝结起的尴尬气氛,“我们不还是好好的嘛!” “那是个什么鬼地方!竟然有辐射!”苏乐这才大惊失色。 叶扬瞟了苏乐一眼,示意他别大惊小怪,“那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居山指了指那张夜明珠簪的照片。 “这张照片有什么问题?呃,该不会出在簪子的这颗夜明珠上吧?” 居山摇头,从抽屉里又翻出了一张照片。“再看看这张吧。这张是后来在研究所拍的,你们手上的那张,是刚发现簪子的时候在主墓室里拍的。” 苏乐接过照片,瞅了半天也没看出跟叶扬手中的那张有什么区别。 “噪点?”叶扬却是看出了端倪,在墓室拍的那张照片上,有一些毫无规律的噪点。 居山点头,“开始时没有人在意,以为是相机的感光CCD出了毛病。后来我们在研究星墙的时候,又给那块石砖照了X光,仪器上的辅助检测原件,探测到了辐射。之后我们确定了那是矿石辐射,来自石砖,强度虽低,但是长时间待在那,就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但是我们也不能确定,所以就暂时没有告诉你们。” 苏乐的脸上开始显露出纠结,想说些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 “检查的结果呢,你们的身体?”叶扬问。 “两个月观察下来,只有我跟小年出了点小毛病,其他人如往常一样健康。我已经写了报告要求处分,这次的安全事故,是我考虑不周造成的。” “这不能怪您,谁能想到那种地方会有辐射危险。”叶扬说。苏乐在一边点头,“是的,这太不可思议了!” 一阵沉默后,敲门声响起,是方医生,还有护士。 “没打扰到你们吧?” “没事没事,我们好久没见,就是随便聊聊。”居山微笑着回答,然后看向了苏乐叶扬,“手续之前就帮你们办好了,你们在墓室里待的时间虽短,但为了保险起见,还是去做个全身体检吧。” 二人点头。 “最近有吃高脂肪的东西吗?”护士问。 二人摇头。 “今天的饭还没吃吧?”护士继续确认。 苏乐继续摇头,叶扬则是笑着补充了一句,“我们基本没有吃早饭的习惯。” “吃过也没什么关系,跟我来吧。”护士说。 () 第6章 体检不是重点 病房里只剩下了居山跟医生,二人一时无话,气氛很冷清。 医生抱着双臂在不大的病房里来回踱步,最后站到了窗边,神色凝重地望着轻霾笼罩下的城市,良久之后,他开口了,问的却不是居山的身体状况。 “老古是不是眼抽了,推荐了这两个人?” 居山把夜明珠簪的照片放回床头柜上,没有立即回答。医生扭头,焦躁地看着坐在床头的居山,“问你话呢!” 居山瞟了他一眼,“别大呼小叫的,我现在可是病人!” 医生一怔,随即一把扯下了挂在自己白衣大褂上的胸卡扔到了居山面前,“念!上边写的啥?” 居山看也不看,因为他很清楚上边的内容—— 主治医生,方涵。负责对象,居山、年久零。 见居山不接茬,方涵接着说道,“你是我的病人,那就得听我的!” “好了,我的方大医生!”居山甩回胸卡。 方涵似乎早就算准了胸卡的飞行路径,准准地凌空接住,“叫叶扬的那个,看起来还靠谱些。那个苏乐,你确定他真的可以?看起来就像个二愣子嘛!” “你在监控里都看到了?”居山皱眉抬头看了看上方的摄像头,显然是对监控有意见。 方涵指了指胸卡,“时刻关注自己病人的情况,这有什么问题?再说,床头那还有牌子挂着呢,病床这一块属于监控区。” 居山叹息,不再争辩监控什么的,转而说道,“这两个年轻人在天文方面的研究虽算不上登峰造极,但也是新锐中的佼佼者了。如今,在这方面有阅历的专业人员相当紧缺,选择他们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我怕他们知道了计划之后心理上会很难接受……” “呵呵。等他们体检完了,你好好跟他们谈谈吧,要是他们接受不了、心理上过不了关,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说实话,我也不觉得多了他们两个,我们的工程进度就能特别快到哪去……”方涵说的很轻飘,眼中全是不在乎。 居山摇头苦笑。 “怎么,你还怕他们纠结?”方涵挑眉轻笑了一声,似乎很懂居山的心思,“还是怕以后那个地方不适合他们?” “你我都已近半百,而他们还很年轻,去山区……” “我说老居,你是搞科学的,还是搞文艺的?”方涵又站到了窗口,远眺着窗外的城市,“多想想我们的未来吧。”他突然一改之前的语气,一本正经地说。 居山没有说话,片刻后,他拿起了枕边的小对讲机,“小年啊,把我的那个保险箱拿过来吧。” 片刻后,年久零推开房门送来了一个小手提箱,随后也没做什么停留,就被方涵拉着一起离开了病房,兴致勃勃地讨论什么地层古生物化石去了。 病房里又只剩下了居山一人,他仰着头看着天花板,听着年久零渐渐远去的说话声,心中又是起了一阵波澜。 年久零的身体出了状况,虽然不严重,可以治愈,但居山还是感到非常愧疚。在辐射事故确认之后,年久零没有埋怨他这个导师,还主动要求继续当助手,居山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像年久零一样坚持科研的学生。 尽量满足年久零的求知欲,也算是一种补偿吧。把年久零带在身边,让他可以近距离接触前沿科学的各种项目,直到他的本硕博学业结束,这就是居山的决定。 居山收回思绪,视线回到了面前的密码箱上。打开之后,里边是一个文件袋,文件袋封口处的有一行红字—— 杞人计划(机密) —————————— 苏乐是个怕打针的人,偶尔打点滴扎针的时候,脸上都会褶皱出极度夸张的表情。他倒不是怕疼,而是对针刺有莫名的恐惧。然而今天在血常规检查窗口,他的表现异常冷静,整个抽血的过程,他的眉毛都没跳一下。 “喂?想啥呢?”叶扬按着酒精棉,踢了踢坐在旁边发呆的苏乐。 苏乐浑身一颤,“啊?” “你不用按得那么用力吧。”叶扬努了努嘴,示意他的按压不标准。 苏乐哦了一声,就又沉默了。 “放心吧,不会有事的,你别想太多,”叶扬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那点辐射,跟多照几次X光胸透没什么区别。再说了,这家医院治疗此类病例可是很权威的。你要是一直这样,居教授会更自责不安的。” “你说的我都懂的,我只是刚开始时被吓到了。我没事。” 叶扬点头,“那就好。时间差不多了,可以不用继续按着了。” 苏乐机械地把酒精棉扔进了脚边的垃圾篓里,然后慢慢地放下袖管,动作看起来有些僵硬。“我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压抑感……”苏乐说。 “这里是医院嘛,正常。”叶扬说。 “我总觉得居教授想见我们,不只是要给我们体检这么简单。” 叶扬一愣,随即笑道,“当然不只是体检啊,他不是说了,先做个体检,然后再继续谈吗?体检本来就不是重点,好吗?” “是吗?他说过?难道我又听漏了?好吧……” “走吧,该去居教授那了。我想,应该还是星墙的事,估计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叶扬站起身,四下一看,不禁皱起了眉头,“居教授是在哪层的什么病房来着?” 苏乐抬头愣愣地望着叶扬,眼神中全是讶异,“老叶你不是吧!我已经很走神了你还不走点心!” “哎别急啊,哎,那不是刚才领我们来的护士么。” 顺着叶扬的视线,苏乐捕捉到了那个向他们走来的身影。 “血样采集好了?”护士显然就是奔着他们二人来的。 二人点头。 “那继续下一项。”护士说。 “下一项?不就是抽个血就完了吗!?”苏乐疑问。 护士翻了翻随身带的资料夹,“嗯,还有几项,都是常规的项目,跟单位的年度例行体检项目差不多,就是视力听力B超这些乱七八糟的。” 叶扬跟苏乐面面相觑,这护士的画风好像有点不对啊······ “走吧!”护士合起夹子,转身就继续当起了引路人。 二人耸肩,也不知道说啥,眼看着护士已经走远,正要跟上,却见她突然又停住了步子转身朝他们快步走来! “难道她在自己的地盘上也会记错路?”苏乐心下吐槽。 叶扬可没这么想,他注意到,护士的右手正扶着挂在耳朵上的一个微型耳机,还深皱着眉头严肃地点了两次头。 “跟我走!”经过二人身边的时候,护士低声说了这三个字,然后就径直向走廊尽头的电梯走去。 () 第7章 ESA的E “这是……这是带我们去哪?”苏乐问。 “居教授出事了。”护士低声说着,又是加快了脚步。 “啥!!”苏乐跟叶扬都是一怔。 “出什么事了!”苏乐问。 护士却没有再回答,只是在前边带路。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居教授所住的病房门外,护士推门而入,接着,她整个人就怔住了。 病房内,居山不在,床位也已经被推走了,只有方涵一人抱着双臂站在窗前,给人留了个孤独的背影。 叶扬走进病房后心下也是一惊,而苏乐嘴里嘀咕着‘人呢人呢’就直接就往窗边冲去。 “你干嘛!!”方涵被苏乐的举动吓了一跳,惊问。 苏乐也不理方涵,唰的一声就拉开窗户,把半个身子都探了出去。 叶扬稍愣了愣就回过了神——苏乐这小子,难道以为居教授跳楼了?! “方医生,居教授他……”叶扬问。 “推去ICU了。”方涵回答的时候,视线还停留在苏乐身上。 叶扬还想问什么,却是突然听到了一声脆响,视线转过去,竟然是带他们来的那个护士怒气十足地把随身带着的资料夹重重地拍在了床头柜上。 “我就说不能由着他的性子来!他的身体本来就有许多毛病,尤其是脏器上的,积劳成疾,就不能好好休息恢复恢复再说?天天在病房里还不消停,就知道担心这顾虑那的……” “好了左研!”方涵提高了嗓门打断了护士的话,“你先出去。” 苏乐一脸无辜状,叶扬的脑子一时也没转过来,只是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二人在这一刻都有了被领导训话的错觉。 护士则是直直地盯着方涵,看起来还有许多话要说,但是她就这样沉默了。 “你先出去,我有话跟他们谈。”方涵似乎觉察到了刚才的语气有些不对,于是想柔和一些,结果转折太过生硬,让苏乐跟叶扬又是一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左研没有再说什么,拿起文件夹就离开了病房。 “老居……哦,居教授没事,老毛病了,你们不用担心。”方涵对留下的二人说。 苏乐愣了愣,问:“那又把我们喊来有啥事,体检项目还没做完。” 方涵指了指床头柜,“先把保密协议签了。” 听闻此言,苏乐跟叶扬一时都是无语。 “因为你们俩是古远天推荐来的,所以有些体检审查之类的小过程我们可以先放一放。文件在那个袋子里,签了协议之后就可以看了,然后你们自行决定参不参与。好了,你们决定了之后再喊我,按床头的那个应急按钮就行。”方涵说完,也离开了病房,留下了苏乐跟叶扬在原地发怔。 苏乐先回过神,问道:“古远天是谁?” 叶扬扶额,“我们的老师啊,紫台的古教授……” 苏乐一拍脑门,“我去……一直喊他老师都把人的名字忘了……” 叶扬这时候可没心思去吐槽苏乐,满腹疑惑的他快步走到床头柜边拿起了保密协议跟文件袋。苏乐立刻凑了过去,随即就被文件袋上的红字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杞人计划?机密?”苏乐愣愣地念了出来,“这……不会是恶作剧吧?杞人忧天我知道,杞人计划是什么鬼……” 提到杞人,所有人都会想到一个成语——杞人忧天。只是,这是一个带了不少鄙夷意味的成语,跟苏乐的想法一样,叶扬也极度怀疑这是个整蛊游戏,但是,他们的老师古远天教授可不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于是,叶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一种非常正经的可能性。 “难道天上出什么事了……小行星撞击?”叶扬喃喃。 “天上?出事?”苏乐依旧一头雾水。 “打开看看就知道了。”叶扬说着,也不去看保密协议的具体内容,就在遵守方后边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苏乐也不多想,跟着叶扬就把名字也签了上去。 “打开吧。”苏乐磨拳擦掌。 文件内容不多,不过罗列的项目很丰富,其中只有天文方面的内容写的比较详细,其他方面只是写了个大概。二人看完,只用了不到十分钟,但是,他们在两个多小时后才按下了应急按钮呼来了方涵医生。 “考虑好了?”方涵问。 二人都倚着床头柜站着,低着脑袋不说话,就跟思想者似的。 “不着急,你们可以再考虑几天,这几天你们就先住这吧,回头让左研……哦,就是刚才那个护士,她会带你们去住的地方,紫台那边你们不用担心,都打好招呼了。”方涵说完就要离开,却是被叶扬喊住了。 “方医生,您也参与这个计划了?”叶扬抬头问。 方涵点头。 “太……不可思议了。”叶扬扭头看向窗外。 “慢慢来,总会消化的。”方涵说。 叶扬跟苏乐都愣愣地望向方涵,因为方涵的语气平静的让人觉得这个机密计划就像是一次普通的防空演习。 可是,这不是演习。 “那我们加入之后……需要做些什么?”叶扬问。 方涵摇头,“我不太清楚你们团队的事儿,我负责的主要是生物医学这一块。听老居说,在相关天文观测硬件造好之后,才会给你们分配具体任务,很有可能是去深山。不过还早,你们现在只需要整理天文观测资料,这个项目所需要的文献档案数据资料什么的,都已经运到这来了,你们要是决定留下来了,就可以随时开工。” “在这开工?”苏乐惊诧。 “嗯。”方涵点头,“居教授所在的考古团队目前就在这里工作,他们可能需要你们的帮助,为了方便,就把你们两个团队暂时合在一起了。” 叶扬立刻就想起了古墓中的星墙,只是他想不通,杞人计划按字面意思来看,是一个忧天工程,为何还有考古团队…… “工作时间……有没有限制?”苏乐却在这时吞吞吐吐问了一句。 方涵一笑:“跟你们在紫台一样。想去看女朋友想回家,周末随时可以去,平时也允许请假什么的,只要遵守保密协议就行了。” “这你也知道啊……”苏乐脸一红。 “我留下来。”叶扬说。 “加一……额,我也留下来!”苏乐立刻附议。 “那现在就跟我走吧,我先带你们去工作的地方看看。”方涵也不拖沓。 “嗯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一下……”叶扬拿起那份机密文件翻到最后一页,然后指着文末的印章问,“ESA?我们做的这个项目,是跟欧空局合作的?” 方涵一愣,随即一脸恍然,“欧洲航空局确实是用的ESA这个简写,不过这里ESA的E,是e、a、r、t、h的e。” “earth?地球?” “是的,地球航空航天局,一个国际联合,杞人计划,可不是只有我们参与。”方涵说。 () 第8章 萝藦工程 苏乐跟叶扬没有立刻跟方涵离开,在被杞人计划震惊后的两个多小时里,他们都忘了自己是一直站的了。休息了一会待腿脚的麻木感缓解之后,他们才踉跄着走出了病房。 在医院的办公大楼里整理天文观测资料,这是他们从没想过的事。而在同一间办公室里,还有居山考古队的年九零,他的工作是继续研究星墙。 关于星墙,居山提到的夜明珠簪与放射性墙砖并不是全部,苏乐跟叶扬在杞人计划的机密文件中看到了更多的关于星墙的研究数据。 用于建造墓室的立方体石砖,并不是取自天然石头,而是烧制而成的,烧制的年代,也不是北宋时期,具体年代,可能要往前推到秦汉。但是那条V型甬道,确实是建成于北宋年间。 这就很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年九零目前就在研究秦汉古籍与当地县志,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他们考古小队的其他人,则是在考古现场扩大发掘范围,希望能有所发现。 苏乐跟叶扬要干的事,与年九零类似,也是整理资料——整理有史以来的所有的超新星观测记录,包括超新星的类型、光度变化数据、光谱数据、各波段的观测数据等,然后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超新星。而这个要求就是超新星出现以下情况:光度变化有异常的、出现引力透镜虚像等。 光度变化有异常,就是光度数据起伏不定,这需要对比同一目标不同时期的观测数据才能发现。 引力透镜虚像,就是引力透镜效应产生的虚像,一颗星星被引力透镜影响的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在它旁边会出现一个或数个跟这颗星星光谱完全一样的星星,著名的爱因斯坦环就是引力透镜造成的一种现象。 在整理这些超新星数据的同时,还需要对产生异常情况的原因进行研究。光度的变化是因为恒星爆发模型不完善,还是因为光线传播途中遇到了星际尘埃阻碍,还是其他原因,都要做出定论或推测;有的超新星周围存在虚像,那么也需要找出造成引力透镜虚像的引力源。 这可是一项大工程! 看了杞人计划之后的那几个小时里,要不是屁股可以倚着床头柜,苏乐就直接跪了。不过,方涵后来告诉他们,统计研究各类数据的不仅仅就他们两个人,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的天文机构都在啃这一块硬茬。 在叶扬与苏乐看到的机密文件中,没有提ESA建立的初衷,也没有提杞人计划的目的,只是在最后有这么一句话——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我们是不是该准备走了?不管怎样,先准备着总是没错的。” 当苏乐还在恐惧超新星数据的工程量时,叶扬却已经在用排除法去推测‘准备走’的原因了。 准备走?难道是太阳要炸了? 如今,太阳的模型已经非常完善了,处在主序星阶段的太阳,要多稳定就有多稳定,虽然时常有耀斑等剧烈的太阳活动,但是它还没到膨胀的时候,进入红巨星阶段那得在三五十亿年之后,想想人类文明史也才1万年上下,算上石器时代之前,也不过才百万来年,现在去考虑30亿年后的事,那也太闲的蛋疼了。所以,现在的威胁不可能来自太阳。 研究超新星数据,难道威胁来自超新星?叶扬立刻就否定了这个可能性。目前人类观测到的超新星,绝大部分都在银河系之外,银河系内平均50年才会出现一颗超新星。而距离太阳一万光年内有望成为超新星的恒星,屈指可数,即便是炸了,能影响到地球的也是凤毛麟角。 小行星撞击?地球磁场出了问题?气候要突变?有自行恒星将要掠过太阳?这些天灾出现的可能性都有,但是似乎都跟他们要研究的超新星没什么关系。 叶扬想到了很多种可能,但是,他都觉得不可能。困扰叶扬的还有——方涵参与的是杞人计划中的医学与生物工程,居山教授跟年九零他们团队是考古工程,这些跟‘杞人’忧的‘天’有什么关系? 到底是什么催生了ESA与杞人计划?苏乐有问过方涵,但是方涵什么也没说。叶扬知道,这应该是保密级别更高的秘密了,于是也没有再追问,他只是很确定一件事,那就是ESA的建立与星墙有直接关系。 叶扬跟苏乐就这样留在了307。 后来某天的茶余饭后,叶扬在一本航空航天杂志上看到了齐奥尔科夫斯基在一百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从未消减。而当今的人类,相比以前更加理性,所以,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催生了国际联合组织ESA吧。所以,是因为人类社会进步了才有了杞人计划,并不是存在什么威胁,自己应该是想深刻了,叶扬这么告诉自己。 至于为什么是机密计划,叶扬也看开了,国家的秘密计划多了去了,就像后来国家突然宣布‘第一艘航母搞定了’,可在那之前,没人知道中国已经在搞航母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春去,秋来…… 苏乐是在两年后也就是2012年回南京紫台的,也是在这一年,他结婚了。当年电影《2012》的首映他没有陪女友去看,却是在2012这一年,跟他女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之后,他依旧在杞人计划的团队中,只不过工作地点常驻在了紫台。 叶扬一直待在了首都,直到2016年。 2016年,对中国天文圈子的人来说,是让人振奋的一年,因为就在这一年,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历经22年终于完工了! 叶扬下一阶段工作的地方,就在FAST。 回首往事,叶扬也没想到自己会在307医院跟方涵他们共事了将近6年,在307医院体检验血似乎还是在昨天。叶扬感慨,这大概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相对论’效应了,就像自己小时候在晴朗的夜里躺在院子里看天等流星,时间的流淌,让人难知难觉。 叶扬离开307医院的那天,方涵去送行的时候给他带去了一个干枯的拇指大小的植物果实。叶扬觉得似曾相识,当剥开枯黄的外壳,他看到了里边如蒲公英一般的种子。这种东西他小时候玩过,于是,他熟练地从中捏出了一小撮放到嘴边,然后像天真的孩童般将它们吹向了天空。 “这叫什么来着?挺像蒲公英的。”叶扬说。 “萝藦。”方涵也捏起了一小撮顺着风挥洒了出去,“绿化带里长的,这东西,现在可不常见。” “哎方老师,你说咱们的天宫一号,是不是也挺像这种子的!”叶扬忽然有些激动。 方涵仰望着漫天飞舞的白绒种子,嗯了一声,“我们现在做的事,植物们亿万年前就开始尝试了……” “没想到,我们竟然跟植物的思维接轨了。”叶扬笑着说。 “是啊,”方涵也笑了,“也许……因为我们都是碳基双螺旋吧。” 不等叶扬去理解话中的名词,方涵就把一个文件袋拍到了叶扬胸前。 “飞机上看吧。”方涵说。 叶扬接下文件袋,有些愣。 文件袋上没有标题之类的东西,只有两个红字——绝密。 “跟以前一样,保密协议在里边,签完了再看文件内容,到地儿了之后,交给你古远天老师。”方涵交待完,就转身返回了医院大楼,他最后给叶扬留下的,只是一个沧桑的背影。 叶扬忽然有了一种错觉,他感觉他又回到了六年前在这家医院签保密协议的那一天。这种错觉,让他的精神有些恍惚。 直到上了飞机,方涵的背影都没有从叶扬的脑海中散去。 飞机上,头等舱里就叶扬一人,但是他打开文件袋的时候心中还是忐忑。 保密协议跟以前签的那份相比,页数多了不少,不过叶扬也是没看就签了。然后,他翻开了那份绝密级文件。 《杞人计划,萝藦工程(FAST部分),绝密》 《附1:星墙砖石的成分研究报告,绝密》 《附2:苏美金星探测数据汇总,绝密》 () 第9章 (插曲)我们都是双螺旋 生命是一种特殊的东西。 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它的特殊,那就是自我复制。 方涵年轻的时候经常带着儿子去海边玩,‘大海是生命的摇篮’这句话,他不止一次的跟儿子提过。不过,‘摇篮’只是成长的地方,所以儿子也不止一次问过一个问题,‘那生命是怎么来的?’ 那时候,儿子还不懂什么元素、原子、分子、有机物、化学反应这些东西,有一次,方涵就在沙滩上抓起一把沙子,对儿子说,‘这些就是生命的原料’,然后他把沙子抛向了天空。 ‘想象一下,如果它们落地的时候不是一盘散沙,而是变成了你最爱的玩具车的模样,而且它还会把这片沙滩上的沙子也变成跟它一样的玩具车。’方涵说。 ‘爸爸是在说魔术吗?’儿子眨巴着眼睛问旁边的妈妈。 ‘生命就是这样诞生并延续的呀!’方涵笑着对母子二人说。 自从看了杞人计划的绝密级文件后,方涵入眠后的梦境中就只会出现这段往事场景了。如果如今还有机会,他想把这个比方继续给儿子打下去—— ‘沙滩,最终会变成停车场。’ 可惜,没有如果。所以方涵退而求其次,希望在梦里把这个比方跟儿子讲完。遗憾的是,至今都没有成功,每次的梦,都会在最后一句话还未说出口时被打断。 今天,是被年九零打断的。 “方老师!”年九零急吼吼的推开了方涵办公室的门。 方涵正仰靠在椅背上午休,年九零整的这一出,差点没把方涵的魂给惊出来。 “啥事儿啊!”方涵镇定地捡起掉在地上的文件袋往桌上一丢,那本来是他用来盖住脸遮光的。 “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方涵一脸我就知道的表情,“说。” “这玩意儿是啥??”年九零把两个像蛏子似的东西放到了方涵面前,其中一个已经被剥开了,露出了长长的白色绢毛,一撮一撮的。 方涵看着桌面上的那两个玩意儿,有些哭笑不得,自从年九零知道他是生物方面的大佬之后,有事没事就来请教。 “萝藦,你哪摘的?如今在城市里,这玩意儿可是难得一见的。”方涵说。 年九零面露疑惑,“就在楼下绿化带里啊,喏,这个破了的,里边有白毛飞出来,感觉像蒲公英,感觉又不不是蒲公英,蒲公英就一根,一吹就秃了,这玩意儿是一包。” 说完,年九零就伸手想要把那两个萝藦包拿回去。 “哎你给我留一个!”方涵不知道哪根神经被刺激到了,说话的时候,手已经嗖的伸了过去,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先把那个没破的抓到了手里。 年九零一愣,他可没想到挺有长辈气势的方涵会做出如此举动。“那我先走了,谢谢方老师!”年九零取回了那个破包,准备离开。 “叶扬的行李收拾好没?”方涵话题一转。 “收好了!现在在居老师那呢,待会就出发去赶飞机。”年九零说。 方涵嗯了一声,“待会我去送送他。” “六年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年九零捏着手中的萝藦包,感慨着。 “去忙你的吧,又不是见不着了!”方涵开始赶人了。 年九零也条件反射般的打了个激灵,应了一声“是”就离开了。 办公室里,方涵的嘴角边露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然后,他的视线落到了桌角的一个小相框上,相片里是温馨的一家三口。 方涵放下手中的萝藦包,抬手去点了点相片里那个看上去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口中喃喃,“如果你还在,如今应该也跟九零一样是个大帅小伙了吧!” 自言自语完,方涵站起身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把相框拿起来放到了窗台边上,“来,都来晒晒太阳了!”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这敲门的节奏,方涵不用猜就知道是左研。 “进。”方涵没有回头,而是继续摆弄相框的姿势,想让它不倒下来。 “方老师。” “啥事?” “叶扬今天走?” “嗯。” “哦。” 啪——门被轻轻的带上了,方涵这才转过身。他怔怔地听着左研急促离开的脚步声,突然很羡慕年轻人,这时,他从心底里觉得年轻确实是真的好,真的很好。 不过,年轻人的事他方涵一个中老年人也不好去插手,于是,他的视线又回到了桌上的那个萝藦的果实上。他没想到,年九零竟然会在今天给他带来这么一个玩意儿。 杞人计划的航天工程,正是萝藦工程。 地球上有许多植物是靠风力来传播种子的,孢子植物自不必说,其他的还有比如红枫的种子有两个小翅膀,凤仙花的种子就更牛了,只要熟了,别说风吹了,只要稍稍一碰就原地爆炸,直接把种子给弹射出去,不过距离有限,然后是蒲公英、柳树什么的这些植物种子,都能随风而舞、飞往远方。 综合来看,所有这些植物,不管是树、是草、是被子的、还是裸子的,都是最早的蕨演化而来,它们的祖宗都一样,但是萝藦这一类,它似乎比蒲公英考虑的要多一些,天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发明出了这种播种方式。 方涵觉得,这大概就是航天工程取名为萝藦的初衷了。 只是,人类把萝藦的思想提升了一个台阶——人类准备让自己飞得更远。 方涵注视着桌上的萝藦,忽然有了一种优越感。不过,这种优越感也就仅仅持续了一瞬。 如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在亿万年前都有一个同样的祖先,现在,植物的DNA是双螺旋的,人的也是。我们的本质都一样,都是地球生命啊!方涵如此想着,然后对着桌上的萝藦握了握拳——“加油,双螺旋!” 那个枯黄的萝藦果实对方涵的话当然是无动于衷,但是方涵却像是感受到了什么回应,突然就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他拿起萝藦果实轻轻握在了掌心,另一手拿起了桌上的绝密文件袋,然后飞快地冲出了办公室。 他要把萝藦跟萝藦工程一起带给叶扬! () 第10章 生命的模样 叶扬很感激方涵安排自己在飞机的头等舱里看这些绝密文件——因为是在天上,文件内容带来的厚重的不现实感似乎是轻了不少,因为独享头等舱,所以自己因恐惧而流露出的狼狈相也不会有人看到。 萝藦工程,简单来说就是建造一艘可以永不回头的千人级宇航飞船。 叶扬想到了四十多年的礼炮1号,想到了五年前刚拼装完成的ISS,想到了之前跟方涵告别时提到的即将退役的天宫一号,这些飞船的工程难度加起来,也不及萝藦工程的万分之一!如果有让人觉得可以稍微镇定点的地方,可能也就是在部分技术方面已经成熟了,需要面对的只是移山般的工程量。 是的,只要技术够了,工程量再大那都不是问题!所以,萝藦工程的第一阶段就是技术攻坚。 建造一艘千人级宇航飞船所需要用到的技术,可以说跟所有的科学机构都有关系。 首先,既然是宇航飞船,那就得上天,那就离不开航天技术,而航天技术的基础是数学、物理与化学。区区数理化,看起来简单,但如果稍微细究一下跟数理化有关的项目,那么所有人都会觉得它恐怖。 数据处理需要用到计算机、 天地交流需要用到通讯、 上天摆脱引力需要航空动力、 冲破地球大气、抵挡外太空辐射需要能扛得住的材料、 轨道航线设计需要天体物理、 仪器设备需要精密的工业…… 叶扬看到绝密文件上罗列的这些子项目的规划时,还觉得挺能接受的,因为他是理工科出身,这些项目他不陌生,他甚至还接触过类似的项目,比如11年的天宫一号、神舟工程系列,但是文件中接下来的子项目,却让他‘只识其字’了。 以下是文件中令叶扬感到陌生的研究规划(节选): 生物技术(部分)—— 水气循环系统与生活系统,分为单人、初级(上限10人)、中级(上限50人)、高级(上限100人)。 人工蛋白质技术。 失重环境(微重力)中可食用植物的稳定繁育技术。 航天人体营养学。 生物低温休眠技术。 太空中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心理精神(部分)—— 抑郁与心理复健。 心理与行为控制。 人际关系单一对心理的影响。 微团体的社会趋势。 …… 叶扬看完这些子项目之后,整个人就崩溃了。作为一个理工男,他很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地基质量决定上层建筑这些道理,但是萝藦工程的地基规划也太变态了吧!出现数理生化,没啥不正常的,但是水文气象、历史、文学、语言学也是重点,这又是什么操作? 叶扬忽然想起了那个定语…… 可以永不回头……可以永不回头的宇航飞船…… 所以,这是准备打包人类文明像快递一样发出去?特么还不准打回?这特么是什么道理?还真的准备在这个时代向宇宙播撒活生生的人类文明啊? 叶扬闭着眼睛仰靠在椅背上,脑中全是他似懂非懂的专业名词。他想看看窗外,让自己放松放松,于是他转过头看了一眼,然而就因为这一眼,叶扬突然觉得自己好像就坐在了那艘一去不回头的宇宙快递中,然后他的肚子就开始翻腾起来。 他吐了。 好在他眼疾手快抓到了方便袋,这才没有给空乘添麻烦。 深呼吸缓了缓之后,叶扬翻开文件继续往下看。 萝藦工程,第二阶段,建设阶段。 萝藦1号的选址。 千人级的宇航飞船,就粗略的拿航天飞机来类推一下,千人级宇航飞船至少也比航天飞机大500倍。想一次性把这么大的一个玩意儿送到天上去,就相当于愚公想一铲子把太行山挖平。 所以,萝藦飞船这个庞然大物在地面上建造是不可能的。 因为近地轨道需要安放人类的眼睛耳朵,各种探测卫星、天文望远镜、通讯卫星都在这里,所以近地轨道也被排除了。 通过演算,建造地点选择在了地月拉格朗日点L4点。 萝藦1号的设计。 萝藦1号的设计质量超过了100万吨,约是ISS的两千三百倍。其中加入了人造微重力设计,所以,萝藦1号建造完成之后从外形上看它可能有一个或数个螺旋结构。 第三阶段,试运行阶段,就是送人去试住,同时在地月拉格朗日点L5点开工萝藦2号。 这就是萝藦工程。 叶扬看完之后,双目开始定神,内心不再有波澜,简单来说就是,他一脸懵逼了。 这特么的不是在开玩笑? 在非洲有战争与饥荒,其他大陆板块上还有看不见硝烟的切磋,商业的、军备的、政治的,光是这些就能让人类把头挠秃。萝藦飞船……如此浩大的工程,现在的人类何德何能? 这该不会像以前的某个大佬花了一堆钱搞密封生态圈最后失败不了了之吧…… 叶扬抱着这么一个怀疑的态度,有些漫不经心地翻开了附件。 《附1:星墙砖石的成分研究报告,绝密》 《附2:苏美金星探测数据汇总,绝密》 附件内容不多,也就两张纸顶多一千字,叶扬看完只花了不到五分钟,而他的神色…… 除了懵逼,还是懵逼…… 这两份附件内容不多,但是信息量比萝藦计划还要庞大,甚至……不在一个级别上。叶扬是在飞机降落前才缓过劲儿的,但他走起路来双腿依旧不太利索。 附件的内容,用一段话概括其中心思想,就是—— 金星上存在没有智慧的硅基生命;居山发掘出的那个古墓星墙的石砖中的硅化物,与金星上的硅基生命组织相似度达到84%;我们打不过金星上的硅基生命;地球可能已经被感染了。 换乘大巴去FAST的路途中,风景秀丽,山色迷人,可叶扬统统视而不见,他的脑子里翻来覆去就只有这个中心思想。 在FAST见到古远天的时候,叶扬勉强露出了一个微笑。 “是真的吗?” “你这模样,跟那个黄西还挺像的。”古远天笑着,主动接过了叶扬拉着的行李箱。 “有点血腥。”叶扬说。 古远天抬起头,把目光投放到了遥远的山间,“生命从诞生那天起,就是这般模样了。” 叶扬从口袋里掏出了方涵送的那个萝藦,轻轻地剥开,里面还有一半。叶扬轻轻地将那团白毛全都捏了出来,“为了永存,不择手段地复制吗……” “大概是吧。” 叶扬松开手,带着无数白色长绢毛的萝藦种子立刻随风飞舞上了蓝天。 “我们……还有未来!” “当然!” 两人目送着那团萝藦种子越飞越远,坚定地,握紧了拳头。 () 第11章 一顿十八亿 石虫感觉不到光,它记得自己原本是能感觉到的。也许是因为它所在的这个地方的亮度一直没怎么变过,所以渐渐地,它也就视而不见了。 石虫也感受不到温度,不过,在它的记忆里自己的身体原本也是能感觉到冷暖的。冷的时候,会缩着熬一熬,热的时候,就舒展舒展。 它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了,现在的它只知道,这里的温度让它觉得非常舒服。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以为变冷或是变热终究会出现,所以一直提心吊胆地享受着心脏的每个半衰期。但是,这里的温度一直这样舒适,渐渐地,它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跟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了,就放弃了对温度的感知。 石虫虽然丧失了很多感知,但它知道自己还活着,活着,就要消耗能量,所以当心脏跳动稍显无力的时候,它就会开始吃东西。 它不挑食,所以也不用特意去找,张开嘴向前走就对了。 空气,它吃。因为空气中有对它身体有用的气体,所以它只要张开嘴,就不亏。 空气中有沙尘也无所谓,因为它碰到石头也会把石头嚼碎了碾成齑粉送到消化器官里去加工,只是有时候它会走霉运把自己或是同类的排泄物吃一遍,结果白白浪费体力。如果它有眼睛并且能有幸遇到隔壁星球上的蚯蚓,它肯定会两眼泪汪汪。 这个地方环境安逸,能吃能拉的生活如此美好,这让石虫觉得是时候可以进行虫生的重要使命了。 于是,它的心脏选择在今天向身体中以硼磷硫为基础的组织发出信号。 信号发出后的一段时间后,在与嘴相对的身体尾端,开始有晶莹剔透的粉尘缓缓剥落。在这个狂风难得停歇的世界里,这些粉尘刚一剥落,瞬间就被吹得无影无踪了。随着心脏发出的信号频率越来越高,它的尾端开始像冒烟一样有更多的粉尘剥落,渐渐的,出现了跟嘴一样的裂口。 当尾端的裂口完全形成时,一个新的心脏也在靠近尾端的身体内部成型了。这是一颗新的心脏,它将对尾部的新嘴行使主权而不受老心脏的控制。 石虫的身体中部,也在这时开始出现结晶。这些结晶原来会出现在除了嘴之外的身体表面的任何地方,当这些结晶积累得足够厚、足够重以至于影响到身体的行动时,石虫就会在身体表面分泌一层润滑剂将这层结晶蜕去——这层结晶皮,就是它的屎(排泄物)了。现在,屎只在它身体的中段表面出现,而且厚度增加的速度远比平时要快。 就在这时,一块坚硬无比的东西砸到了它的身上,而且不偏不倚,正中它身体中部的那层排泄物上。 在它的记忆里,似乎是在很多很多个心脏半衰期之前,身体也感受到过类似的被砸的震动。那时,它没有在进行像现在这么重要的虫生使命,那时,体表的屎也刚退掉,所以,那时它的身体对震源做出了本能的反应——将震源送到了嘴里。 现在,它的身体对屎上的东西无可奈何。 不过,这个突然砸下来的东西帮了它一个大忙——身体中部的那一层厚厚的排泄物被砸裂了,而且一裂到底,连虫身都直接一裂为二了,裂口处很快就有晶片状的表皮生成,将石虫内脏保护了起来。 石虫也在这时长大了嘴,不过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它似乎在庆祝,庆祝自己的虫生大事总算是完成了——从现在起,它成了老虫,它有了一个能延续它存在的年轻的存在。 这时,老虫感觉到体内有异物,这才想起了刚才那块砸在它身上的东西,那玩意儿可能是在虫身中部开裂的时候进入身体的,此刻正在腹中。不过,老虫丝毫不在意进入体内的是什么,能消化就消化,不能消化那就走一遍消化的程序再吐出去。 几个心脏半衰期后,老虫吐出了一团东西,正是之前分裂过程中助它一臂之力的那玩意儿,它想再吃一遍试试口感,于是又将那团东西吞入了口中。 ‘那团东西’没有任何挣扎,只是在粉碎之前发出了一声石虫听不见的哀鸣。 但是,这声哀鸣被石虫上空三千多公里处的一颗探测器听到了。 2017年11月30日,距离金星数千万公里的地球听到了金星轨道探测器转发的这声哀鸣。 “这就完了?”叶扬不甘心地指着电脑屏幕,想把屏幕上显示的‘信号丢失’日志给抠出来。 在FAST绝密计划的指挥中心里,叶扬的这一声吸引了所有计划参与者的注意,不少人都开着玩笑让叶哥淡定。 “至少任务是成功了。”古远天抱着双臂站在叶扬身后说着。 叶扬一时接不上话,只能皱眉长吁短叹。因为古远天说的没错,着陆器成功的锁定了一只石虫,并且成功降落进入了石虫体内,虽然收到着陆器功能失效的信号让人觉得非常可惜,但着陆器在石虫体内正常工作了也至少有三个小时,这三个小时里采集的数据,也都被实时传到了金星轨道探测器上,这可是石虫吃不掉的。 “可那家伙一顿就吃了十八亿,特么还是欧元!”叶扬还是不能淡定。在来FAST之前,他可是一个稳重的青年理工男,可在FAST待了才一年左右,他就像进入了更年期一样,如果苏乐也在这,恐怕会惊得把眼球都掉出来。 古远天似乎已经习惯了叶扬的性情变化,此刻也没有去批评教育他的情绪失控,而是询问起了正事,“数据怎么样?” 叶扬摊摊手,“着陆器采集到的数据基本都实时传到轨道探测器上了,这些数据传到地球,还得花好一段时间。” “毕竟是行星间的数据传输,距离太远了。” “只能等了。” “不过我们还是幸运的,我们有南老。” 听到古老师提到南老,叶扬烦躁的情绪立刻平复了下来。 他们头顶上的FAST巨型天线,大幅度地提升了深空数据信号的接收效率。如果没有FAST,他们将会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等待数据传输上。 而FAST工程的奠基人,正是南老。 如今,这位老人成了天上的一颗星星,一颗永远闪耀在人类心中的星星。 叶扬感到眼睛有些酸涩,于是立刻站了起来。 “我去外边走走。” 古远天没有去拦,也没有再说什么。但是这不代表他的心中就没有波澜。他静静地看着电脑屏幕,屏幕上的数据传输进度一刻不停地跳动着,跳动着,高速、稳定,就像铿锵有力的脉搏。 此刻,古远天深深的感觉到,南老一直与他、与所有人同在。 “古老师,NASA发来一条消息。”有人突然打断了古远天的思绪。 古远天转头望向右排边上站起来的一个小年轻,皱眉道:“他们又来催数据?让他们等着!” 小年轻连忙摇头,“不不不,他们刚上载了一条共享数据,是关于上个月发现的奥陌陌的。” () 第12章 悠闲地听天命 时间:2018年年底 地点:B市307医院 方涵拖动着鼠标,将刚刚完成的一份报告上载到了ESA的网络服务器。 ESA是八年前成立的——在IAU高层的撮合下、全球航天领域里的几个大佬借了联合国的一个办公室开了个会,就算是成立了,成立之初甚至都没有设立总部。后来,各国的航天局与科研机构就是通过专线网络共享数据、共同研究来推进杞人计划,就跟建个QQ群搞事情似的。 方涵现在用的ESA网络科研交流平台,就是ESA的计算机工程团队设计的。当下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词,非常适合用来描述这个平台的运作模式,就是‘云’。 去年,‘特洛伊’号金星着陆器成功传回了大量一手数据,从FAST团队将数据上载到ESA云平台的那天起,方涵几乎每天都会在平台交流首页上看到新的研究报告出现。金星硅基生命的详细数据,从最大程度上刺激了所有生物工程组的生物学家,狂热,是唯一一个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生物学家的单词。 而狂热,加上数不清的臭皮匠一起发威,带来的就是高效率的科研。 方涵时常感慨,人类在19世纪60年代才提出了生物的性状受遗传影响这个猜测,20世纪初才有了基因这个概念,20世纪中叶分子遗传学才开始发展,人类研究地球生物的本质,坎坎坷坷走了一百多年才有了今天的认识。而ESA的生物工程团队,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摸清了金星硅基生命的本质。 而金星硅基生命的研究成果中,也有方涵出的一份力!方涵很自豪自己也是臭皮匠们中的一员,作为奠基了硅基生命学的一份子,他非常渴望见人就谈金星硅基生命的研究成果。 比如…… 金星上的所有硅基生命只有一种繁衍方式,就是分裂。 体型越大,分裂的间期越长,反之则越短。 环境条件越适宜,分裂的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 它们只有一种‘呼吸’模式,没有循环。地球上,吸氧气吐二氧化碳与吸二氧化碳吐氧气是一种循环,金星的硅基生物圈内不存在这样的循环。 它们体型跟环境相关,包括重力、温度、光照、气压、空气成分、种群数量、硅酸盐的丰富程度等等。从着陆器与轨道探测器传回来的表象数据来看,金星上的石虫体型最大的与航天飞机相当,最小的比草履虫还小,得用显微镜观察。 恐液态水。 等等…… 可惜的是,方涵不能对外人聊这些,而能听方涵聊这些内容的人,方涵又不想去跟他们聊,因为他们都是‘知晓一切’的同事。 能让方涵提起聊天兴趣的人,也只有年九零了。 年九零打过一个比方,说金星上的硅基生命就像是爱啃石头会放屁的恐水病毒。 方涵很喜欢这个比方,他觉得,这应该就是从战略上藐视敌人了。 可是在战术上怎么重视呢…… 自从前苏联的金星系列探测器揭开了硅基生命的部分面纱之后,就有许多人开始秃了,比如提出ESA概念、萝藦工程概念的各种斯基。九年前,居山的考古队发掘出的星墙石砖中发现了硅基生命的组织成分,在确定建立国际联合ESA的必要性的过程中,又秃了一批。而ESA的建立,仅仅是无数人脱发噩梦的开始。 去年,在得到金星硅基石虫的详细数据之后,生化学家们开始担心,如果金星上的硅基生命通过陨石小行星之类的途径侵入地球地壳,那么地球很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就变成另一个金星——高压、高温,这对人类、对地球上现有的绝大部分生物来说就是炼狱,十八层炼狱。不过,金星硅基生命怕液态水,人类并不被动…… 方涵发现,只要重视起来,就会有无数的烦恼,用年九零他们年轻人的话说就是——脑洞完全停不下来,那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人秃得无话可说。方涵没有去自找烦恼,他的精力主要还是放在了生物研究上,所以在‘应对金星硅基生命’这方面,他只是会去关注其他团队的动态。 地理专家说,地球表面的湖泊海洋是天然屏障,在陆地上搞好防御就行。 气候专家说,大气环流必然有雨形成,是天然的空中打击力量,可以缓解人工防御的压力。 物理专家说,宏观上我们可以制造水弹,微观上我们可以用纳米水弹。 生化专家说,给它们做一些病毒导弹,让这些病毒进入它们体内去造水。 …… 可是,以上的这些各领域的专家们也没讨论出一个万全的能克敌制胜的方案,因为不管怎样,当下的人类科技水平对金星的硅基生命防不胜防。 而且,地球很可能已经被感染了,在人类还难以探测到的地层深处,说不定就存在金星上的那种硅基石虫,不然也不能解释居山发现的古墓墙砖中的硅基生命组织残留跟金星硅基生命类似…… 所以,曾经有一个工程概念被提出来过。 移动龙宫工程。 字面意思,就是造一个悬浮在海中世界,万一陆地被硅基生物霸占了,那就把生态圈迁海里去。 但是,海不是无限深的,海也是有底的,海底是啥,海床是沙子石头,石头下是啥,是没有水的石头。如果海底岩石被感染,硅基生命释放的热量迟早会把海水煮沸。 所以,移动龙宫的概念被提出后不久就搁浅了。 在秃了不知道多少脑袋后,ESA最终决定还是继续专心搞萝藦工程,因为它是最有效的,即便真成杞人忧天了,它也能在推动社会发展、激发科学创新的过程中发挥庞大的作用。 方涵脑中回想着加入杞人计划后的点点滴滴,然后不自觉地反复摸着自己的脑袋。在ESA中,中老年群体秃头率很高,而他的毛发还算旺盛,这让他很欣慰。 方涵长舒了一口气,没有继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而是把注意力再次放到了电脑屏幕上,他刚上传上去的《金星硅基生命研究报告278(生物工程CNSA丁组)》已经被下载了429次了,也就是说有429个小组正在研读他所在的CNSA丁组的报告,而ESA的生物工程组目前只有301个,所以,肯定还有不少非生物工程的小组在看这份并不是他们需要重点研读的报告。 “真够闲的啊!”方涵嘴角一扬,也拖着鼠标点开了他还没看过的一份来自俄罗斯γ组的报告。 方涵忽然一怔,他感觉自己仿佛是回到了当年通宵水小百合BBS的时候,发帖、刷帖、等回复、回复、写blog、看其他人的blog、在十大里遨游…… 悠闲地把ESA的科研平台当成是BBS来水,今天自己的心态还真是轻松啊……难道是因为知己知彼了?或者也是因为尽了人事,天命什么的就无所谓了? 方涵如此想着,正要去研读点开的报告,却是有一个提示跳了出来—— “来自FAST观测组的奥陌陌最新数据已上载完毕。” () 第13章 CT切片 方涵记得,去年年底NASA的观测团队在ESA平台上上载了一颗小行星的数据,这颗由泛星计划首次发现的小行星后来被IAU命名为了Oumuamua。 在之后的两三个月内,欧空局团队、智利的VLT团队都对奥陌陌进行了详尽的观测,那段时间,方涵几乎天天都能在平台首页看到奥陌陌的最新数据报告,比如它的尺寸、亮度、光谱、轨道、速度。去年12月底,奥陌陌运行到了距离地球很远的地方,光学望远镜对它已无能为力,于是对奥陌陌的跟踪观测便逐渐停止了。 时隔近一年,方涵在ESA平台上再次见到了‘奥陌陌’这个名字。 只是,上次奥陌陌的数据是NASA观测团队上载的,而这次,是FAST。 方涵觉得很好奇,奥陌陌只是一颗小行星,观测它只需要光学望远镜就够了,比如地面上泛星计划的望远镜、近地轨道上的哈勃,顶多再调用近地轨道上的红外观测望远镜进行追踪。FAST属于射电望远镜,其作用是观测天体射电的频谱、强度等数据,比如脉冲星类星体等等领域才是FAST的战场,用它去观测内太阳系的小行星?这比用大炮打蚊子还夸张。 于是,方涵也像那些非生物团队会看他写的硅基生命研究报告一样,点开了这份对他来说是跨领域的天文数据。 几分钟后,方涵傻了…… 如果年久零在方涵跟前,肯定会问方涵,“老师,您怎么又一脸懵逼了?” 这份奥陌陌的观测数据很单调,只是一份无线电文件,其他天文学范畴内的数据一概没有。而FAST观测团队在这份数据后边也附加了他们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段来自奥陌陌的、被调制过的无线电信号。 FAST观测团队中没有无线电破译方面的专家,于是,就将这段数据上载到了ESA,希望通讯工程团队能够拿去研究一下。 方涵是生物医学团队的成员,他不懂无线电,不过他知道‘被调制’是什么意思——这个信号中有信息。 因为‘被调制’这个词,方涵,甚至是ESA的所有人的胃口,在这一刻都被吊到了顶点! 在这之前,对奥陌陌的光学观测结果显示它只是一块400m×40m左右的大石头,虽然有人猜测这形态类似光帆,但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说法。现在,FAST告诉大家奥陌陌是活的,这尼玛让人怎么能顶得住! 于是,在ESA的平台首页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跟科研毫无关系的标题。 原标题是俄语,方涵这边的系统自动翻译成了《请所有的通讯工程组尽快破译(俄罗斯普尔科沃天文台观测组)》 这样纯‘催工’的交流,在ESA平台的历史上可从未出现过!这可是ESA的科研交流平台啊!!方涵真想一日十更三万字好好教育一下俄罗斯老毛子,可转念一想,自己何尝不是想立刻知道这信号里到底藏了些啥?! 正当方涵想去附议一下的时候,一条提示弹了出来,正是来自于通讯工程组的报告。 方涵心下大惊,“这么快!!”随即点开,然后就看到了简单的几句话与一张图片—— “信号很长,但频率很简单,其中有明显的停顿区,将信号分成了不同的小段,目前统计下来已经超过了7万个不重复的小段,每个小段一样长,明显是经过调制的。” “我们从最简单的角度对其中一个片段进行了解读,就变成了一张正方形的图片。请注意,这不是一张纯黑的图片,有许多类似噪点的东西,查看原图就能看到了。” 方涵看着图片,确实几乎全黑,然后,他将图片放大到了原始尺寸,果然发现了一些白色的像素点,这些白色的像素点非常零散地分布在图片的中部,看起来跟噪点一般毫无规则可言。 不一会儿,又有其他的通讯工程组上载了解译进度报告,方涵点开后发现,也是将每段信号转成了正方形的图片,也是黑色打底,只是白色的像素点的位置有了变化。 解译还在继续,在平台首页上,方涵看到通讯工程组之间已经做了简单的交流,并做了明确的分工,以免重复解译浪费时间。 正方形的黑色图片不断被解译出来,方涵一张一张地看着,直到他终于看到了一张可以称之为是图形的图片! 这张方形图片,依旧是黑色打底,但是在正中有一个白点不用查看原图就能看到,其他地方的白色像素点也多了很多,因为没有放大图片,所以方涵看出了这些白色像素点构成的一个模糊的轮廓——以中心大白点为圆心的一个模糊的圈! 方涵眉头皱起——这怎么这么像中学物理课本上的电子云…… 之后,方涵在另一张图片上也看到了类似的图形,只是白色像素点构成的圈小了一些、中间的大白点没有了。 忽然间,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在方涵心中油然而生,但是他说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他的内心深处在这一瞬间既兴奋,却又不知道在兴奋啥! 方涵长舒了一口气,告诉自己要冷静,于是他开始从头回忆有关奥陌陌的一些数据—— 奥陌陌, 尺寸40乘400, 速度万分之一光速, 进入太阳系是几乎与黄道面垂直, 无彗发结构、属于小行星, 离开太阳系时经过了火星轨道, 光学望远镜仅追踪了两个月左右, …… “尺寸……速度……垂直……不是彗星、火星轨道……”方涵愣愣地念叨着,也不知道念了多少遍之后,他的瞳孔猛地一缩,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 垂直…… 难道……这些图片……是太阳系的CT切片数据?!! 方涵总算知道为什么刚才会有那种亲切感了,作为医生,CT是他最熟悉的东西之一! 方涵立刻把自己的想法上载到了ESA平台! 这时,最开始那个俄罗斯团队发的‘催促帖’已经变成了专用讨论区,很多团队对解译图片的猜测都是‘星图’,并以此为重心展开了讨论。天文观测团队因为可以调出详细的深空星图,加上他们对星空有着远非常人可比的敏锐,所以,他们并没有参与讨论,而是情绪高昂地拿着这些白色的像素点去跟星图比对,希望能找到对应的天区。 当他们看到方涵的猜测时,手头上的活都不自觉停了下来,等回过神之后,都只有一个动作——调取太阳系模型。 ESA的计算机工程团队显然也在关注着奥陌陌的这段信号,他们很快就确定了方涵猜测的靠谱性,按照CT切片的思路,计算机工程团队很快就建立出了一个三维模型。但因为解译进度没跟上,这个模型还不完整。 …… 三天后,ESA平台首页置顶了一个议题—— 该不该向全人类公布这项发现——一个掠过太阳系的‘小行星’在广播太阳系3D地图。 () 第14章 就像龙卷风 前苏联的金星系列探测器发现金星硅基生命后,前苏联选择保密。 居山偶然发现硅基生命组织后,ESA的选择也是保密! 这两件事都选择保密,原因很简单。因为金星的硅基生命没有智慧,它们不会自主进行星际交流与星际航行,只要地球上的知情者把保密工作做好,那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多人知道,知情者也可以长时间立于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而地球地层可能被硅基生命感染这件事,对其保密也有相当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那就是可以避免极有可能产生的社会混乱。 奥陌陌呢? 能够发射太阳系3D地图的它,肯定是产自于自智慧生命之手,绝非天然。 FAST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内奥陌陌发射的信号的强度,最终推测出其发射方向大概是猎户座区域。这就说明了,猎户座方向有‘人’在收听。 这能说明什么? 在ESA平台上,某个心理建设团队打了个比方—— 旅游,是很多人的爱好。如果选择一个陌生城市去旅游,那么首先会做的,大概就是找一份该城市的地图仔细研究一下。当然,侵略亦是如此,因为不打无准备的仗。现在,奥陌陌在发送太阳系的3D地图,那就说明有‘人’想来旅游一番,或者是,准备来犯。 简言之,太阳系被‘人’盯上了,这个‘人’,是智慧生命,跟金星上的硅基石虫完全不在一个次元。 那么,奥陌陌的行为到底是善是恶?这是所有人都有的疑问,但ESA的所有人都知道,在有实质性的接触之前,是不可能搞清楚的。 ESA中也有团队从另一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既然能探测到奥陌陌发出的信号,那么奥陌陌在掠过火星轨道的时候就很有可能也探知到了地球人的存在,但它毫不在意暴露自己,这说明,它所代表的文明很可能就不在乎地球人类文明的善恶,人类文明在他们眼中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威胁! 他们,可能是一个无所畏惧的存在! 那么,向全人类保密这么一个存在,会引发什么? 这很容易推测,选择暂时保密的话,万一哪天奥陌陌背后的‘人’突然进入人类的世界,人类社会则对此完全没有准备——若来者是恶意,直接开战,人类将是毫无准备的一方;若来者非恶,那么人类社会将会受到各种突击式的刺激,心理上的、伦理上的、技术上的等等等等,其后果很可能就是社会动荡。 那么要不要公布?ESA的领导团队让所有工程小组都暂停了正在进行的工作,先讨论这个问题。 方涵觉得没什么好讨论的,效仿前辈们保密硅基生命,对奥陌陌也选择保密就完了。他的解释很简单,奥陌陌跟金星硅基生命,虽然一个有智慧一个没智慧,但本质都一样,都是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给地球带来灾难的‘病毒’,公布之后肯定会引起社会骚动甚至是动荡,如今网络发达,传播信息的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是万万不能小瞧的。 对于方涵的意见,ESA中的年轻人纷纷表示赞同,并且还祭出了这样一句话——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但ESA中也有不同的声音,是来自于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社会学团队,他们表示—— 【“硅基生命感染地球底层,虽然后果是灾难性的‘地球金星化’,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完全有可能在心理上适应这个变化,而这种‘心理适应’,肯定会大幅度缓冲硅基生命的秘密被公布时带来的社会冲击,所以现在保密是可行的。 奥陌陌的话,如果现在保密,将来要是出现了真实有据的、高级别的‘接触’状况,那时候不管是公布还是继续保密,人类社会都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因为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包括心理准备与科技硬件准备。 当然,我们也不是希望现在就把奥陌陌的全部秘密公布于众,我们的意见是,修改修改、然后一点点撒出去,就像疫苗接种——像上个世纪人们为了预防天花,打的疫苗不是纯的人痘病毒,而是培育出的同样能让人体产生抗体的刺激性不强的‘牛痘病毒’。”】 于是在多番讨论之后,ESA(地球航空航天局)决定以IAU(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名义向各国权威的科学机构(比如中国的CNSA、美国的NASA、俄罗斯的RKA、欧洲的eSA、日本的JAXA等等)间歇性地发布‘发现外星智慧生命无线电信号’的信息,一共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发布的内容梗概:中国FAST在进行高分辨率微波巡视任务的过程中,监听到了疑似被调制过的外星信号,推测信号可能来自于猎户座区域。 第二阶段发布的内容梗概:美国翻修波多黎各岛已废弃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之后进行微波巡天时也接收到了微弱的信号,信号可能来自猎户座天区。 第三阶段发布的内容梗概:全球各大射电望远镜阵列携手合作,确定信号是‘被调制过的信号’,基本确定该信号与外星智慧生物有关。 第四阶段发布的内容梗概:部分信号被破译,内容是直观的噪点图。放出部分信号数据全球共享,供民间无线电爱好者、天文爱好者尝试破译。 第五阶段发布的内容梗概:确定信号来自猎户座天区,但是无法确定距离。信号被完整破译,内容是太阳周围100光年内恒星的恒星系的简图,其中包括太阳系。 以上每个阶段之间的间期为2到5年,总共持续10到20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同时注意舆论引导。】 这就是ESA对奥陌陌的处理方案,‘3D太阳系地图被解译’之后一个月,该方案被研讨通过,并被立即执行,后在EAS内部被命名为‘疫苗工程’,主要由ESA内的社会学团队与心理学团队负责。 疫苗工程的启动,预示着人类社会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太阳系其实已经被盯上了,但ESA却不能视而不见。在ESA权力范围内的所有天文观测设备,包括中国FAST射电望远镜、魔都的25m与65m口径射电望远镜、SKA、美日的射电望远镜阵等,从信号被证实的那天起,就开始了对猎户座天区不间断的秘密监控。 关于奥陌陌,ESA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作为地球上唯一一个知道真相的群体组织,ESA的所有成员只能如中国古代的那个杞人一般,思天而忧,而且更惨的是,他们还不能跟杞人一样去寻外人解惑,而且更更惨的是,他们还要在这样的情绪中去继续进行杞人计划、推动萝藦工程的进度。 这是一种煎熬。 时间就在这样的煎熬中缓缓流逝,当全球华人华侨欢度猪年春节的时候,ESA的所有成员都惊了,年轻人私下聚会喝酒都是直接开骂吐槽,稍微上了年纪的,内心OS也平和不到哪去,基本都是——怎么?这才过去还不到一个季度啊!!妈的老子怎么好像感觉都过了十年了!! ESA中的华人华侨,这个猪年春节过得非常蛋疼,但又得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年九零是这样。 方涵是这样。 叶扬是这样。 古远天是这样。 居山也是这样。 …… 苏乐是在狂躁中度过猪年春节的,在大年初一那天,他换红内裤时一不小心用力过猛直接就扯坏了一条。 36岁的他,在极度失态中迎来了他此生的第四个本命年。 春节过后,他回到紫台继续工作。在他的工作区域内不用面对ESA之外的人,这时候他可以卸下所有的伪装,这让他觉得很轻松。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他爱上了加班。但他更爱的是妻子女儿,所以,加班虽是憧憬,但他还是能不加就不加。 二月,三月,四月……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但是,承担秘密的煎熬与想避世却避不了的矛盾,让苏乐觉得快疯了。于是,刷微博、逛B站、、拍某音这些90后00后最爱的消遣就成了他最喜欢的减压方式。 阳光明媚的午后,苏乐照旧刷起了微博,照旧点开了放大镜先瞅热搜。 “发际线男孩的坦白” “你们全家都刷流量” “我不知道段位怎么了” “美天文爱好者在SDSS数据库中搜到奇怪目标疑似星际舰队” “劳动节只放一天” “嘤嘤嘤” …… 等等!SDSS?苏乐点开了那条最长的热搜,转发最多的一条中有一张星空的截图,上边有十几个恒星一样的亮点簇拥在一起,亮度虽然有亮有暗,但它们组成了一个规整的圆形,原博标注该天区是猎户座的一部分。 苏乐的心跳开始加速! SDSS他知道,是斯隆数据巡天项目,就跟已经关闭的FMO一样,它拍摄的星空照片数据也是会发布在全球网络上共享的。 猎户座,他更知道那是奥陌陌发送信号的方向! 没有再多想什么,苏乐立刻赶到了拥有ESA云平台权限的领导的办公室。 苏乐气喘吁吁的推开门,“易老师,斯隆那边……” 苏乐没有继续说下去,因为他看到领导正一脸无奈地望着他。 “来不及了,全球能进行观测的天文台太多了,就算是业余的,只要有些高档次的装备都能找到这个目标,ESA控制不了。”易凡说。 苏乐愣了愣,“证实了?” 易凡点点头,“证实了,奥陌陌的信号,就是发送给他们的。普通的天文台只要有口径大一点的光学望远镜,追踪观测一段时间也能发现他们的航向,是朝我们的太阳来的。” 苏乐咽了一口口水,他忽然觉得很轻松——奥陌陌的秘密,他不用再去保守了! 他突然想起了那首老歌—— 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可这他妈不是爱情啊! 苏乐扶住了门框,脑中一片空白。 () 第15章 杞人时代 从外星舰队的存在被民众知晓的那天起,全人类就都变成了杞人,而那时ESA的‘疫苗工程’正在第一阶段,发布的‘FSAT接收到来自猎户座区域的信号’之类的疫苗消息,就阴差阳错地成了外星舰队存在的佐证,而且是‘官方’的。 如ESA的社会学团队曾经预言的一样,当人类社会得知了外星文明正在向太阳系进发,而不是单单的‘存在外星文明’,全球的骚动程度果然不亚于一场没有硝烟的二次世界大战。 迫于社会压力,各个国家不得不解密部分秘密,其中包括全球航天联合机构ESA、杞人计划的部分工程梗概、萝藦工程的部分项目。 但这仍然不能安抚癫狂的社会。 在信息时代,所有信息的扩散速度都是光速。在互联网平台上,自媒体的言论中只要稍微带那么一丁点的煽动性言辞,立刻就会被传的神乎其神。 三人成虎,万人则成灾。 在这期间,中国地区的微博(WB防屏蔽)微信(WX防屏蔽)就数次承受不住巨大流量压力,直接瘫痪,来去之间不得不在腾讯微博(TX WB防屏蔽)发文辟谣,称微博并未被管制,实在是因为流量巨大,服务器炸了。 来总的辟谣也很快就得到了猜疑者的证实,因为他们发现推特也会时不时的炸一炸。 在互联网上,BLOG类的媒体平台不仅仅就只有这几家,以前半死不活的同类平台在热门平台崩溃之后,都满血甚至直接爆了。其他的诸如B站知乎百度网易等交流平台,也都进入了各种‘网络延迟’的状态,70后80后的很多人都感觉像回到了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的龟速年代。 互联网‘延迟’与‘掉线’导致的信息滞后,也加重了社会对ZF的猜疑,在数次网络大瘫痪之后,各国ZF的公信力全面下降,民众认为ZF隐瞒了大量事实,并要求ZF(政府)透明化观测数据,大口径天文望远镜网络直播项目就是在这档口应运而生的,但这并没有得到多少民众的认同。 让民众稍感安慰的是国际交流方面的消息,国际间的合作项目大幅度增加,而且多为经济发展项目,在航天领域,明面上的国际联合ESA已经建立,没有总部,只有四个分部,分别是欧洲分部、中国分部、美国分部、俄罗斯联邦分部,并放出了发射探测器远驻柯伊伯带的消息。 虽然全球各国政府都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全球性的社会骚乱状态依旧持续了近三个月,之后才慢慢进入温和可控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期间,全球各国ZF在使用暴力控制骚乱方面合计耗费了数十亿美元,人员致伤致残超过三千万、死亡人数超过八千,其中八成以上的伤亡出现在民众可以合法持枪的国度。全球的车祸、火灾都有明显的爆发式的增长,死亡人数是过往同期的至少十倍以上。全球各地都有极端事件发生,包括自杀、谋杀、谋杀后自杀,但军事冲突的频率有所下降。 地球人类社会就这样不可阻挡地进入了杞人时代。 因为和平时代积累了深厚的理智底蕴,所以,社会还是冷静下来了。冷静之后,一个讨论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开来。在中国,这个讨论成了互联网媒体的置顶话题,在微博上,这个讨论是一条没有下榜趋势的热搜—— #我愿意成为英雄# 以下是转评赞相对较多的一条,来自于@435363833211—— 人类的文明史,是一部长逾万年的史诗。 而人类离开地表开始向太空进发,距今不过才六十年。 这六十年里,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这当中的原因,除了有坚实的基础科学作为地基,还有战争,或者说,是竞争,尤其是二战之后,苏美之间的太空竞争直接催生了如今美国强大的航天科技。 1957年,第一颗洲际导弹在前苏联研制成功,仅仅四年后,前苏联的加加林就成为了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1965年,前苏联的列昂诺夫第一次进行了太空行走。 1968年,美国载人飞船第一次绕月飞行,次年登月。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 1981年,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成功发射。 …… 回望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不难发现,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如果把这个时代的苏美航天项目拿给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的西方人权机构去评判,他们肯定会说这些航天项目简直就是反人类的存在——在技术条件并不成熟、实验论证不充分的时候,只为了比谁更能耐,就直接将人往太空、往其他星球上送,这就是赤裸裸的无视人权。 但是我们不会听到有人说这些项目反人类、无视人权,我们听到的声音是赞美,我们把那个时代进入太空的人当成英雄。因为同为人类,所以他们创造的辉煌成就,亦让同是人类的我们感到骄傲。 这大概是因为——疯狂带来的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退步,而疯狂之后,苏美关系的缓和又成功保住了疯狂得来的果实,并将‘竞争’成功的转移到了‘探索宇宙是人类天性’这样一个人文理念上,持续推动着航天事业的进步。 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成功进入太空,次年,康普顿太空望远镜成功发射。 1994年,ISS(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进入准备阶段。 1997年,卡西尼号升空,目标土星,其携带的惠更斯号着陆器,目标土卫六泰坦。 1999年,中国神舟1号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航天神舟系列的篇章。 2003年,勇气与机遇离开地球前往火星。 2006年,新视野号离开地球,目标冥王星。 …… 航天科技持续稳定的发展,带动了几乎所有的科研领域,这间接让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一个让人不忍心去破坏的和平信息时代。 而这个时代,也如温床一般让所有人都变得小心翼翼,没有人再提疯狂,稳,成了做任何事的核心宗旨。 这,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有‘人’主动来了,他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岔路口——我们是继续保持‘稳中缓进’?还是选择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样‘冒险中求爆发’? #我愿意成为英雄# ———————————— 这是一个信号,是人类迫切渴望自己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信号!这个信号不仅出现在中国,全球都是这样! 50年前,地球上的两个国度打冷战搞太空竞赛,其中的一方登上了月球。 50年后,全球人类对宇航充满了迫切的期待!‘我愿意成为英雄’,就是对迫切程度最好的诠释。 杞人时代最初的几个月是混乱的,这在ESA的预料之中,但是没人会想到随后而来的竟然是全民热血!为了全民的信念不受影响,ESA小心地将奥陌陌发送的‘3D太阳系地图’埋藏了起来。 2019年9月初,在杞人时代的第一次联合国大会上,ESA代表团顺应民意,提出了速登火星的概念。 () 第16章 火星人(1) 2021年12月,N市。 苏乐很久没坐地铁1号线了,因为是独自一个人,所以他时刻注意着车厢内的语音播报,丝毫不敢开小差,生怕坐过站。 如果是3号线,他闭上眼睛睡觉都行,或者,如果有叶扬陪着,他随便坐什么车,都可以安心睡觉。 可惜,叶扬去了云贵,已是许久未见。 龙眠大道站很快就到了,按着手机导航提示,苏乐找到了2号出口。等找到天景山公寓的时候,已是下午三点多,再按着地址门牌号找了许久,苏乐终于来到一扇门前。当他按响门铃的时候,他突然定住了,他发现,这一路上在脑子里组织的语言已经全都忘了。 门铃响了一下,苏乐没有去再去按第二下。 等了十几秒,屋里也没有传出动静,似乎没人。苏乐又按了一次,门铃响起的时候,门正好开了。 开门的是个女人,她只穿了套单薄的睡衣睡裤,十二月份的大冷天光着脚站在地砖上似乎也不觉得冷,及肩的长发看起来也是很久没有打理了,很乱。苏乐愣愣地盯着她看了三秒,然后又低头翻出了手机上的地址门牌号确认了一遍。 没错,是这家。 “白捷?”苏乐抬起头惊诧地看着眼前毫无精气神的女人——他的师妹。 女人开了门之后竟然就进入了发呆状态,她扶着门没有应声,也没有抬眼看苏乐,苏乐又喊了几声,她这才把目光聚到了门外的苏乐身上。 “来了?”女人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随即就转身进去了。 “你就不能找双拖鞋穿穿!!”苏乐说着也跟进了屋,然后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这屋子,比他的那个调皮女儿的房间还乱——地上到处是内衣内裤秋裤棉毛衫,客厅的茶几上、桌上堆了起码十几拎塑料袋,全是外卖盒子。 苏乐想好好训斥训斥他的这个师妹,但是,他咬了咬牙,什么都没说。 见白捷又进了卧室钻到了被窝里,苏乐长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屋子。 也许是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刷到了经验,所以在收拾屋子的时候苏乐并没有感到吃力。把所有的脏衣服全都丢进了洗衣机,把生活垃圾全都用大垃圾袋装好放在了大门外,然后拖了三室两厅的地砖,铺好了卫生间的防滑垫……这一切苏乐做的得心应手,也因为这么一运动,他感到了些许热乎。 苏乐原本还想收拾一下厨房来着,结果打开一看,厨房是最干净的。于是,他又打开了冰箱,想整点材料弄顿晚饭出来。 白捷一直待在卧室,没有发出一点动静。苏乐也不去吵她,直到晚饭做完。 当白捷被苏乐拉出被窝的那一瞬间,白捷的鼻子不自觉地嗅了嗅,然后没等苏乐再说什么,她自己就冲进了客厅。看着桌上的一菜一汤一碗白米饭,白捷的脸上终于不再死气沉沉,她扭头问,“你做的?” “是啊!”苏乐把一双拖鞋扔到了白捷脚下。 白捷抹了一把眼屎,不太情愿地穿上了拖鞋,然后对站在卧室门口的苏乐勉强露出了一个微笑,“谢谢。” 苏乐也是笑了笑,“你冰箱里的存粮不多了。” 白捷嗯了一声,“那我开动了。” 一碗米饭,就着西红柿炒鸡蛋与西红柿蛋汤,白捷吃得很香,也很放浪形骸。 “你慢点!”苏乐走过去敲了敲桌子。 白捷充耳不闻,转眼间,就已到了风卷残云的阶段。 放下碗筷的时候,白捷打了个饱嗝。 看着白捷的心情似乎有所改善,苏乐也想起了他的正事,“安一……” 听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白捷的神色凝固了。 看到白捷的脸色突变,苏乐也停顿了一下,然后说,“他有东西给你。” 说着,苏乐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U盘轻放在桌上,“他最后一次跟地球联系时,夹带的。” 白捷目光瞬间就聚移了过去。 苏乐说完,就已经转身走向了阳台,衣物已经洗完了,他准备去晾起来。 等苏乐收拾完碗筷,白捷依旧坐在客厅餐桌前愣愣地盯着桌上的U盘。苏乐也不知道再说什么,于是就把白捷的笔记本电脑找来放到了桌上,随后又去卧室把白捷的手机放到了无线充电板上,并且设置了每天定时开机,然后顺便在衣柜里找了件羽绒服。 苏乐给白捷披上羽绒服,见她还没反应,于是就轻轻敲了敲餐桌,“热水壶跟保温杯里的水都是刚烧开不久的,水阀气阀我都给你关了,你一个人就别折腾了,饿了就叫外卖。” 白捷没有应声。 安慰人不是苏乐的强项,看着白捷依旧在出神,苏乐心中无奈地叹了口气。 “我先回去了,明天我让蓝颖过来陪陪你。” 苏乐说完这句,就去换鞋准备离开了。当大门被苏乐轻轻带上的那一刻,白捷的眼泪决堤了。 她颤抖着拿起了那个U盘,好不容易才对准了电脑USB接口插了进去。电脑屏幕上立刻弹出了文件窗口,内容只有一个压缩文件,文件名是,白捷亲启。 白捷稳了稳右手,双击了文件,却是弹出了一个密码输入框与密码提示。 密码提示:435363833282 白捷愣愣地看了几秒,忽然笑了。 她抹掉了泪水,在密码框里输入了五个字母。 电脑屏幕上,文件通过了解压密码验证,立刻开始自动解压,不到三秒,解压已经完成。白捷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档,眼泪再次决堤。 —————————— 安一的火星日记。 2021年,2月14日。 我在这里看的地球只是一个小亮点,泛着一丝丝蓝光的小亮点。 六个月前,我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的模样。当这个蓝色星球的全貌充斥在我整个视野里的时候,我差点窒息了。地球的庞大让我觉得自己极度渺小,在地球的眼里,我只不过是一点尘屑。 那时我甚至对地球产生了恐惧。 我猜当年加加林也有这种感觉。不过他很幸运,因为,他绕了一圈就下来了。 而我也很幸运,在这趟上亿公里的旅程中,我看着地球一天天变小、越来越小,直到它在我的眼里也只剩下了那么一点。 我很想对着地球比个中指,然后对它说,“怎么样!你在我眼里也是那么一点点了!” 哈哈哈,你猜我这么做了没? 为了避免另外两个年轻船员把我当傻逼看,我只是在心里这么YY了一下,哈哈哈。 记一点正事吧,我们都成功降落在了子午线高原区域,并且已经建立了联系,目前一切安好。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把先我们一步到达火星的补给与备用品给搜集起来,然后再进行科研实验。 要开始忙了。 今天情人节,有可能的话,我真想飞回去陪你。 你在太阳落山之后抬头向南方天空看,就能看到我了。我就在那颗泛红的星星上,你可别把火星跟猎户座的参宿四搞混了,不然我可能就接收不到你的心灵感应了! 地面控制中心已经安排了地火视频通讯了,到时候师兄应该会联系你,希望他个路痴能找到咱家。 期待。 () 第17章 火星人(2) 白捷清楚的记得今年元宵节的那次地火视频连线,3亿公里左右的距离,她说的话,安一在17分钟之后才能听到,而安一的回复,也需要几乎同样长的时间才能从火星到达地球。 一声呼唤,等到回复已是四十分钟之后。视频画面长时间都是卡顿的,像素还出奇的低。 还好可以打字,虽然来回也要近四十分钟,但打字传递的想消息不会让人觉得卡顿。 这就是长距离、低带宽实时通讯的现实。 白捷从回忆中回过神时,已是半夜,她感到有点冷,扭头扫了一眼才发现羽绒服不知何时已经滑落到地上。她哆嗦着捡了起来穿在身上,然后搓了搓手抹掉了干涸的泪痕,将视线再次转到了面前的笔记本电脑上。 —————————— 2021年,2月15日。 ‘速登火星’计划中一共有三艘载人飞船,美国一艘,俄罗斯联邦一艘,还有就是咱们国家的一艘了。以前总说去火星难去火星难,说的其实不是缺技术,而是缺钱缺人手。而外星舰队一出现,所有的东西都齐活了,包括远行的勇气。 我挺佩服NASA的,这么些年竟然暗搓搓地从其他项目中抠出钱来研究火星载人飞船的硬件。这次要不是老美慷慨一下,咱们的荧惑1号在某些技术方面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登陆火星的要求,也就更不可能赶上去年的火星发射窗口了。 我说这么多你不会觉得啰嗦吧?哈哈哈哈,五六个月的旅程,五六个月的太空旅程,在这么个狭小的空间里,挺枯燥的,说实话,我跟那两个年轻人在着陆之前已经找不到什么新鲜的话聊了,但是我们还是坚持聊,即便是已经聊过的话题,我们还是会拿出来,嚼好几遍。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轻松一下,因为航行在宇宙中,心跟胆也是失重的,名副其实的提心吊胆。 不过,我们终于都安全降落了。虽然火星上的重力感不比地球,但好歹是落地了。而且,眼前全是新事物,我跟那两个同事总算是有了新的话题。但我不甘心,我还想好好跟你说,所以,我写起了日记。 用心理学专家的眼光来分析,大概就是憋了半年多,总算是能喘口气了。 本来想录音的,但是不方便,一是因为有旁人在,二是因为,用文字的话,可以不用占太多存储空间。 今天已经是我们登陆火星的第三天了。这三天里,我跟我的两个伙伴总算是适应了重力恢复,在检查完了荧惑1号着陆舱的方方面面没发现什么问题后,我们轮流好好睡了一大觉。 昨天天气不错,我们进行了出舱活动,不过没走远,就是在荧惑1号着陆舱附近转了转,捧了捧火星的土,扔了扔火星上的石头,看了看火星的天空,欣赏了一次火星的落日,仰望了一会火星上的星空。 感觉……良好…… 我猜另外两个着陆舱里的朋友们也干了一样的事。今儿个早上一问,果然如此。 哦对了,还没说我们今天干的正事。 在我们启程之前,欧空局、阿联酋航空署已经提前将大部分设备、补给品与备用品送向了火星。在大前天我们着陆之后,地球控制中心就向这些在火星近地轨道上运行的‘货仓’发送了着陆指令,以求将这些货仓扔到我们着陆舱附近。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去找到这些货仓,然后带到荧惑1号这里。 货仓一共三种,设备仓4个,补给仓8个,备用品仓6个。 其中3个设备仓、5个补给仓、4个备用品仓已经成功着陆,剩下的还在轨道上待命。对了,我们的返回舱还在来火星的路上,估计一个月后也会陆续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 按照计划,我们跟俄罗斯的‘SVAROG’号、美国的‘NIKE’号,每家先取设备仓、补给仓与备用品仓各一个,剩下的以后有空了或是有需要了再去取。 你肯定会问我为什么三家不集合起来,嗯……这是计划,我们三家保持通讯上的联系,没有紧急情况,不做物理接触。 根据卫星定位,我们挑选了距离各自最近的货仓就出发了。 我跟江修去找货仓,沈星宇留守荧惑1号。对了,忘了说,他们俩就是我的同事了。 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设备仓,距离荧惑1号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 你猜我们是怎么去的?如果你没看新闻,肯定猜不到。 我们骑的带脚踏板与辅助轮的电动车去的!其实电池挺小的,续航能力不好,电力不足的时候只能拼命踩,希望以后的飞船能有更大的载荷吧。不过,作为在火星上蹬自行车的第一人,我还是挺自豪的。斯瓦洛格号(我还是习惯打音译)跟尼克号比较想幸运,他们各自的目标设备仓都挺近,距离都只有20公里不到,所以他们选择的是步行,他们也只能步行,因为他们没带代步工具,哈哈哈哈。 因为火星上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不管是骑车还是步行,都挺轻松的。当然,骑车会更省力一些。只是防震设计不太好,我跟江修两人骑一会就得下来推着走一段时间,屁股实在吃不消。幸好车子不重,推起来也不用花太多力气。 我们俩骑了差不多二十公里,发现路况实在是糟糕,于是就弃了一辆车改步行了,另一辆拖着走,上边挂着我们的补给包跟动力包。 补给包里就是营养水、液体食物,可以通过插口直接连到宇航服上的进食口上,然后通过导管一直送到嘴里。因为考虑到当天可能不能返回荧惑1号,所以我们带了至少三天的补给。 动力包就是电池与氧气。 在火星上步行,说实话,我觉得挺安心的。失重了半年多,再次找到自己重量的那种感觉,挺好的。江修比我小八岁,今年28,真羡慕这小伙子的体力,走了30多公里之后,他还有余力继续拉着电动车走,之后一直也都是他拉着。 40多公里的直线距离,我们俩走了接近8个小时。 我们是在傍晚前找到设备仓的。 设备仓很大,防震气囊已经完成了使命彻底泄了气成了一层防沙膜。远远望去,设备仓就像一列三节火车,可以看到有一节有很明显的车轮与驾驶舱的轮廓,后边两节是圆柱体的罐子,也有轮子。 它的外表跟我们在说明书上看到的差不多,可是当我们扯开防震气囊后还是被惊到了。因为它的表面喷了一条广告—— 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太阳系地球找蓝翔。 我这才知道为什么ESA突然有这么多钱了。 他连蓝翔的赞助都拉来了……还有什么是拉不来的…… 当然,也可能是蓝翔主动的。 是的,这是一台小型挖掘机,还附带了其他很多可以省人力的功能。明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开着它去把另外两个仓库一起拉回荧惑1号。 好了,我养精蓄锐去了。 晚安,亲爱的。 () 第18章 火星人(3) 2021年,2月18日。 这两天很忙,很累,轮到我休息的时候,我倒头就能睡着。 今天总算能轻松点了。 现在江修跟沈星宇都睡觉去了,当有两个人休息的时候,剩下的一个人其实也没什么具体的工作要做,就是值班,注意天气变化还有舱室里的各种数据什么的。 今天天气不错,舱室里的设备运行都很正常,于是我就想揩工作时间的油、摸个鱼。 就当是减压了。 在这里压力挺大的,担心系统出故障、害怕恶劣的火星环境会吞噬掉我们,身处火星地表,却让人有深海恐惧的那种感觉。 所以减压是必要的任务。 江修喜欢运动,我们每天的体锻任务是1个小时,但他能做2小时以上,而这期间他会无数次的秀他的肱二头肌。所以,他是我们三人当中身体素质最好的,也是最能带动气氛的人。 沈星宇则是喜欢看星星,然后打打游戏,看。他带了几十部,当然都是电子档的,纸质的太浪费飞船载荷了。据我所知,他已经看了三轮了,目前第四轮已经看到一半了。当然他也是有新可以看的,ESA给他专门开了绿灯,会定期将他追的的更新发过来,每次收到更新,他就会嗷嗷地叫起来喊万岁,那本叫什么来着……什么醒来着,我记不太清了。他应该是星际追更第一人了,而我嘛,就是想想你,写写日记了。 这几天我们做了许多事,大多都是基建工作。 按照计划,我们首先要挖出一个长条形的坑,坑的横截面是一个倒置的直角梯形,直角处就是我们摆放舱室的位置。 这样做是为了给舱室一个倚靠点。 我们在荧惑1号周围稍微勘探了一下,然后将地质数据传回地球,在地面地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在荧惑1号旁边找到了一块适合开坑的地方。之后又在火星气候专家的建议下,我们确定了坑的垂直面的面向,以此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沙。 坑挖好之后,为了防止垂直面倒塌,我们沿着坑的垂直面用高强度纤维材料与钢钎做了一道‘篱笆’,高强度材料来自于着陆舱的减速降落伞。乍一看去,跟阵地防御工事似的。当荧惑1号还有其他舱室被移动到位后,我们又将回收的防震气囊铺在了其顶部,以防飞沙走石砸坏舱壁。 如此一来,咱的这个小基地就完工了。 坑中的小基地一共有五个舱室,荧惑1号着陆舱、两节圆柱形的是设备舱、一个补给品舱、一个备用品舱。这五个舱室连成一线靠在梯形坑的直角角落里,像一条白色的巨蟒,我们就住在这条巨蟒的腹中。 站在坑外将基地尽收眼底的时候,我突然很羡慕山顶洞人有洞可以遮风挡雨,如果我们这里周围有山壁岩洞就好了,那样的话我们可以把舱室什么的全搬过去,住在洞里肯定比露天让人安心。有这个想法的不仅仅是我,我们干活的时候沈星宇也老是抱怨咋就没个天然的坑洞啥的。 可惜方圆一公里内都是开阔地,连个像样的小土坡都没有,更别提洞穴了。 不过我们也不埋怨老天,因为速登火星计划从启动到现在,已经顺利到无法用言语形容了,再奢求什么,那就有点太贪心了。 2021年,2月20日。 科研项目已经陆续开始了。 不过我们进行的项目也不多。一是因为条件有限,二是因为机器人火星车完全可以代劳大部分项目,不太需要人工去插手。 真正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完成的项目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种植。 离开地球,水、氧、食物必不可少。水和氧都能通过化学或是物理回收的方法得到,但是食物一直以来都只能是从地球上带现成的,所以外太空种植技术一直是宇航的重要课题之一。 另一个项目是试用萝藦生命舱,并且提出改进意见。 跟挖掘机一起落到火星上的那两个圆柱形的设备舱室,就是萝藦生命舱了,种植实验就是在这两个舱室中进行。 关于种菜,因为我们三人当中没有一个是植物学专家,所以我们进行的种植实验,都是按照ESA传来的步骤进行的,然后再把数据反馈回去让地面上的植物学家去研究。 我不喜欢种菜,尤其种子刚种下去的那段时间,我会非常烦躁,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发芽,能发芽那是好的,怕就怕等了N久都没动静,结果白等,然后还得继续进行下一轮实验。 想摸出种子的习性,比撸到师兄家的猫还难。 所以,我喜欢研究天体运行,在万有引力的驱使下,该运行到哪就会运行到哪,永远不会失约。 要是登上火星的有全能型人才的话,科研进度应该会加快吧…… 不过我也知道,这太不现实了。 我想到了上学时候的那句口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但是,全能型人才似乎并没有出现过多少,尤其是能够适应现阶段宇航的全能型人才,简直凤毛麟角。 有时我在想,德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对的,但是智这个东西吧,分心了就难精通了,以全能为目标,结果可能是全部平庸。我觉得,上学的时候如果有偏科,那干脆就一偏到底,把主要的脑筋放在牛逼的课业上,那可能会更好。 现在我们团队只有三个人,虽然专业很难互补完整,但是我们可以靠电脑,靠远程指挥。以后的宇航团队的成员多了,完全可以达到百分百互补的程度。 捷啊,也许你可以从这个方面去探寻一下教育事业的未来。因为将来的宇航可能不是一代人的事,在宇航过程中出生的新兴人类,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记得ESA中也有相关的团队,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问问师兄,让他咨询一下。 2021年,2月23日。 今天我跟沈星宇开着挖掘机出去转了一圈,带回了一个失联很久的着陆舱。 这个着陆舱只有荧惑1号的五分之一大小,是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为了测试数据发射的实验飞船的着陆舱之一。 它比我们提前两个月到达了火星,之后在指定区域内降落的过程中失去了联系。 今天我们出去搜集岩石样本的时候,在一片砾石滩中发现了它。 它的外表似乎经历过猛烈的撞击,有多处凹陷与碎裂,我怀疑是在降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可能是降落伞打开的时机不对,也可能是制动助推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有可能是传感器失灵了,总之,它是烂了。 我们在小基地外一百多米远的地方挖了个坑,默默把它埋了进去,然后起了一个小土堆。 我们没有打开它。 我们知道,在它的内部有一只穿了宇航服的黑猩猩,还有一只罗伯罗夫斯基仓鼠。 它们,是我们的先驱。 这是我们来到火星之后第一次见到死亡,虽然它们不是人类,却也让我们的倍感压抑。 2021年,2月26日。 今天元宵节,地火视频连线接通的那一刹那,大概是这半年来最让我兴奋的时候了。 因为数据传输的带宽有限,加上长距离造成的通讯迟滞,所以实时视频连线的效果很差劲,像素低、卡顿、声音听不清,这我早就猜到了,但还可以打字跟你说说话,这就让我很满足了,而且打字这种方式不用忍受卡顿,还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在龟速的网络中冲浪,挺有怀旧意思的! 不过,如果视频够给力的话,那么我看到的是17分钟前的你,你看到的是17分钟前的我。这种感觉……怎么说呢……说实话,光速虽快,可在三亿多公里的距离上,它的无力让我感觉到了那么一丝丝的绝望。 因为,我看不到现在的你…… 你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突然有一点后悔参与这个计划了,仅仅是一点点后悔,无关害怕。 2021年,2月28日。 今天,我们没有收到地球的例行询问信号。 斯瓦洛格号、尼克号也未收到。 我们忙了一天进行各种排查,问题应该不是出在我们这里。 我们向绕火星运行的中继通讯卫星发出了信号,是有反应的,我们依旧可以把科研数据上载到中继卫星的存储器上,我们的天线没有问题。我们向地球持续发送了6个小时的呼叫信号,就是接收不到反馈。 唯一的可能就是,地球单方面停止了联系。 我们都有点慌了。 每天直连地球的时间有限,只能明天再试试了。 —————————— 看到这里的时候,白捷的手停住了,她没有再继续去滚动鼠标翻页。 因为在今年的2月28日,她的世界崩塌了——ESA‘速登火星’计划的地面指挥中心遭到袭击,地球与火星上的九位探路者失去了联系。 () 第19章 癌之殇 苏乐坐在小区绿化带边上的石凳上,默默望着白捷家的阳台。 此时已是半夜,那一栋楼,就只剩白捷家的灯还亮着了。苏乐怀疑,白捷家的灯自从出事之后就再也没有关过。 忽然,一滴水砸到了苏乐的眼镜镜片上。苏乐条件反射地伸出手,抬头望了望天。 他什么都没有看到,但是手心却感觉到了点点的冰凉。 下雨了。 苏乐把羽绒服的兜帽戴到了头上,然后将视线又转回了白捷家的阳台。透过眼镜镜片上的点点雨滴,他看到从阳台透出来的灯光变成了恍惚的光影,若是在以前,他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唯美的视觉享受,但是现在,这样梦幻般的光影只会让他想起二月份的最后一天—— 那天晚上,速登火星计划的地面指挥中心遭到客机撞击,指挥系统完全被毁,地球跟火星上的九位探路者失去了联系。 在苏乐的记忆中,那天晚上他正看着记录频道的片子,突然间就被插播了一条新闻,新闻画面中到处是火光,他的第一反应是以为是哪里又打仗了,直到他听到了新闻播音——‘速登火星’计划的两处地面控制中心在爆炸与大火中成了废墟,自爆汽车在混乱中又毁掉了数个重要设施。 苏乐在那一瞬间如坠冰窟,他不相信这是真的。 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当全球人类还未来得及从震惊走向悲痛时,一个名为‘SOT’的组织声明对228事件负责。没有人会想到911的二十年之后,悲剧会再次上演。 那一天,全球无眠。 而这次悲剧,人类遭受的重创亦无法用金钱衡量。 在‘速登火星’计划中,全球航天机构通力合作,ESA负责任务调度。拥有成熟发射经验的RKA与NASA担负了许多举足轻重的任务,包括三艘载人飞船‘荧惑1号’、‘尼克号’与‘斯瓦洛格’的发射任务,独立返回舱的发射任务、近地轨道燃料补给任务、半数以上的物资运输任务等等。 当发射任务完成以后,为了统一指挥调度,全球参与发射计划的机构都将指挥通讯这一块转移到了NASA地面飞行控制中心与JPL。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及时给火星宇航员提供远程帮助,各领域的专家也在这两处汇集,包括植物学家、地质学家、气候学家、心理学家等等。 2月28日,这两处地方,没了。 在灾难的火光中,人类的文明剧烈地颤动着,那一刻,无数人的世界都崩塌了。 在悲痛与愤怒中,各国政府先后进入了战备状态,在全球各地,所有的科研项目机构的安保都直接被军队接管,重型武器装备都有出动,包括坦克、装甲车,部分机构附近甚至部署了反导装备。 在进行军事部署的同时,各国情报与刑侦机构也立刻对SOT展开了调查。 在废墟中的火光还未熄灭的时候,SOT通过网络发表了第二份声明。 它们表示—— 【我们的宗旨是保护并拯救人类,让人类永远不处于危险之中。】; 【速登火星是错误的,第一,这个计划无视人权,制定这个计划的人与***无异,我们的行为是为了守住人类的道德底线,并让这个计划就此终止,第二,人类在未做好万全准备就登陆火星,将会破坏火星的环境,如此,以后人类将永远不知道火星有没有存在过生命,我们的行为,是为了守住科研净土。】; 【你们无视了我们的声音,我们不得不采取手段让你们知道我们的存在。】; 【关于外星舰队,他们能进行星际航行,那么他们的科技水平就远强于我们,不管他们是善是恶,我们现在都应该把地球防御作为重点,防御范围到达月球轨道即可,我们如果花精力去搞火星载人,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的地球核心防御力大幅衰退。】。 【我们的方向不应该被社会的呼声驱使。期待与各国政府进行研讨。】 说的话像人话,但做的事却不是人能做出来的。 而说的话虽像人话,但根本经不起推敲。 这就是极端组织,一个由特殊人类个体组成的群落。这些特殊的人类个体的心理已经不可逆地走向极端,并自以为是,如果受到社会刺激导致心理应激,它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爆,如果把人类社会看成一个生命体,那么它们就是这个生命体的癌细胞——这是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打的比方。 是的,在这个比方中,专家们已经称这些个体或是群落是‘它’或者是‘它们’了。 苏乐看到SOT的‘声明’时,只想对它们说一句话,‘吃太饱的畜生。’苏乐是天生的乐天派,长这么大,他从未从心底咒恨过人或事,但这次他彻底愤怒了。因为这些畜生的自爆,人类的科学技术将在一段时间内处在停滞状态,甚至倒退。 NASA在灾难之后的发布会上称,各领域都损失了重量级的专家,虽然传承未断,但年轻的团队还需要时间历练才能恢复到灾难前的团队水平。而被毁的JPL与地控中心一时半会也不能完全重建恢复,灾难中幸存的地控工程师将前往RKA与CNSA,希望可以借助同行的地控硬件设施跟火星方面恢复联系,但灾难中基础数据丢失惨重,估计进展会相当缓慢。 随着全球联合反恐不间断地进行,SOT也渐渐销声匿迹,但是它们给全人类造成的创伤依旧存在着,而遇难者的至亲至爱依旧活在在悲痛当中。 苏乐没有失去谁,但是他并不好过,他甚至比在ESA参与保密项目时还要感到煎熬。因为在火星上还有九位探路者,当中还有他的师弟——远在三亿多公里外的火星上的他们,在灾难发生的一瞬间就成了断线的风筝。 在灾难发生后,苏乐一直没有去找白捷,他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就更不知道去如何面对安一的亲人了。 在CNSA与RKA的地面控制中心的努力下,跟火星的联系是在灾难后的一个星期恢复的,不过,这个临时建立起来的联系存在很多缺陷。因为这个原因,飞往火星的独立返回舱错失了轨道修正的时机,将飞掠火星。 这对火星上的探路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噩耗。而下一个火星窗口期在2022年下半年,如果一切顺利,从地球发射新的返回舱也得到2023年的年初才能到达火星。 苏乐在3月份给白捷带去这个消息的时候,白捷还是抱着很大的希望的,因为火星上的补给如果不算保质期的话,可以支撑至少四年。 苏乐同样对接回探路者充满了信心,但,这只持续到了一个月之前。 一个月前,地球接收到了从火星传来的最后一份研究报告,之后就再也没有收到任何消息,除了例行报平安的信号。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除了实验数据与萝藦生命舱的使用状况,还有一份九位探路者的联合通知,内容很简单—— “在下次补给到达火星之前,我们将不再接受来自地球的任何遥控指令,这期间,我们也会停止相关科研数据的发送,并保持缄默状态,仅在每天定时发送我们的生命体征数据。” 苏乐没有对白捷隐瞒这个消息,只说可能是因为通讯故障造成的。但是,苏乐还是隐瞒了一件事——安一的火星日记。 安一的火星日记就是夹带在这份报告中被传回地球的,虽然标明了‘白捷亲启’,但所有人都想先知道里边到底写了什么。这时候,没有人提隐私一说。苏乐因为是安一的师兄,所以被允许优先查看。虽然有密码,但苏乐一猜便中,因为当年他在追蓝颖的时候,也用过这个密码提示,即便他猜不出密码,他也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开。 苏乐原本打算在看完之后就把这份文件交给白捷,并承认错误、下不为例再不偷看的,但看完之后,他煎熬了一个月直到今天才下定决心亲自来找白捷。 此刻,他就坐在雨中,默默地等着,他很确定,白捷看完之后肯定会做出一个决定—— 在下一个火星窗口期,前往火星! () 第20章 火星人(4) 白捷终究还是鼓足了勇气看完了安一的日记。 在读完日记上的最后一句话时,她脸色平静,没有流露出丝毫情绪的波动。她发现自己的大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于是,她听到了外面的雨声,于是,她走上了阳台。 当她一把拉开窗户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刺骨的寒风吹了她一个激灵。她哆嗦着拉起了羽绒服的拉链,然后迎着寒风望向了东南方向黑暗的夜空。 寒风吹顺了白捷的头发,也吹散了压抑在她心中的各种悲伤与不安。她的眼神开始变得炽热,那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厚厚的云层,并且紧紧锁定了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的火星。 这一刻,她忽然产生了一种错觉,她感觉自己是站在火星的大地上遥望着地球。 这一刻,她对安一在日记中描述的经历感同身受。 —————— 2021年3月1日,当听到荧惑1号的智能机器人提醒‘地球即将从火星地平线上升起,即将进入可直连时间段’的时候,安一立刻从半梦半醒中惊醒了。 直连,就是使用登陆舱的天线直接向地球发送信号。在这之前,荧惑1号与另外两艘登陆舱只是偶尔使用直连来测试天线,他们与地球的通讯交流基本都是通过环绕火星运行的通讯中继卫星来进行的。 在火星上空,有十数颗中继卫星在绕着火星运行,这是NASA的JPL(喷气推进实验室)建造的火星中继卫星网络,它可以让‘地火联系’最大程度地不受时间段限制,但是昨天通过火星中继卫星网发往地球的信号,地球一次都没有回复。 三艘登陆舱都怀疑是中继卫星网出了问题,这才决定使用‘直连’。 不过,直连方式除了功耗大,还有一个限制,那就是发送信号的时候,必须将天线对准地球,当三艘火星登陆舱所在的火星半球自转到背对地球的时候,直连就行不通了。 为了降低登陆舱的耗功耗压力,三艘登陆舱通过讨论,决定轮流‘直连’,三天一个周期。 3月1日,是荧惑1号负责直连地球。 安一醒后立刻来到了控制位,通过计算机运算,他很快就得到了地球的坐标数据,在加上提前量之后,安一操作着触控屏,将荧惑1号的天线对准了天空中的某个方向,并且设定了好自动追踪。 然后,他深吸了一口气,满怀期待地向地球发出了一个简短的呼叫,“这里是荧惑1号,收到请回答。” 这声呼叫被转换成了电磁波信号,通过天线以人类认知的最快的速度飞向了地球。 嘀嗒1秒后,信号已经冲破了火星大气层。如果哥伦布的船能达到这个速度,那么这一秒他已经完成了7.5次环球航行。 2秒后,信号飞出了近60万公里。如果动车能达到这个速度,那么这两秒里,它行驶的距离是中国高铁网总长度的30倍。 2秒多一点后,信号飞出了80多万公里,这是地月之间直线来回一次的距离。 而此时地球距离火星已经超过了3亿公里,以光速飞驰的信号还需要1000多秒才能到达目的地。 “不知道今天能不能收到回复。”沈星宇说。 安一回头看了看他,“你去休息吧,别老,看你的黑眼圈熬得……” “陪你等一会,我刚才已经开小差眯了一会了。”沈星宇打了个哈欠。 “其实你是在等地球发来的更新吧。”安一毫不犹豫地戳破了沈星宇的心思。 沈星宇哈哈一笑,“能收到更新那就最好了。” “所以你认为是中继卫星网络出了问题?”安一问。 “不然呢?” “我们昨天直连地球,也没收到回复。”安一说。 “也许是太阳影响了信号呢,从现在火星太阳与地球这三者的相对位置上看,太阳的辐射干扰确实会很大。” “希望如此吧。” “安啦。”沈星宇说着,瞄了一眼显示屏,随即惊叫了一声,“我了个去,这信号走的真慢……我跟你说啊,在地球上打电话,除非通话对象是小周,否则绝对不会产生这种时间停滞的感觉。” 安一眉头轻皱,“小周是谁?” “哦,你不认识,一个人物,我偶像。” 安一笑了笑,“我还以为你交女朋友了。话说你二十七了吧,怎样,有没有喜欢的女生?要不要我给你介绍?” “拉倒吧哥!我们这个圈子,哪有什么机会接触到妹子。当然了,你师兄是个例外。”沈星宇把目光投向窗外,做远目沉思状,那模样,仿佛是历经了无数沧桑。 安一没有否认,沈星宇说的都是事实,而他的师兄苏乐也确实是个例外,他跟蓝颖在天文圈子里被称为神仙眷侣,无数人羡慕,但羡慕不来,就如沈星宇所说,在这个圈子里,能接触到妹子同行已是不易,能跟同行妹子走到一起,那更是十世难修的缘分了。 “所以啊!”安一站起身拍了拍沈星宇,“所以啊你就更得努力了,总会遇到对的人的!” 沈星宇收起夸张的表情,狡黠地瞅着安一嘿嘿一笑,“哥,讲讲你的故事呗?” 安一一愣,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幸福之色。 “哦哦哦哦哦——”沈星宇拖着尾音,最后啧啧了几声,“说说呗,就当给我们后辈传授传授就经验了!” “你这小子……”安一轻甩了一下沈星宇的脑袋,“快睡觉去,养精蓄锐懂不懂?别一天到晚就想着八卦!” 沈星宇立刻右手抱在胸前、左手撑着下巴,若有所思了三秒之后,他长噢了一声,然后点着脑袋嘟囔着,“这样啊……” 安一怔怔地看着沈星宇的模样,然后对着沈星宇的屁股就是一脚,“滚去睡觉去!” 沈星宇顺势大笑着闪进了萝藦生命舱,他本想做些夸张的动作的,比如连滚带爬,可惜他们的这个小基地的空间不够大。 看着沈星宇演出来的狼狈不堪的模样,安一也笑了。不过,他随即就怔住了——难道沈星宇那小子觉察到了自己压力太大,所以故意开玩笑来让自己放松的?开的还是江修式的玩笑?要是这样的话,那也太对不起自己荧惑1号主心骨的身份了! 安一如此想着,又默默做了一番自我检讨。当他再次把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的通讯窗口时,他发现,信号发出去还不到3分钟。 这时间过得真慢啊……安一挠着头,当真是度秒如年。 就在这时,小基地的另一头传来了‘压力稳定’‘沙尘清除完毕’的电脑语音提示。安一知道,是江修回来了。 “联系上了没?”江修没有休息,直接来到了荧惑1号舱室。 “清理完了?有没有出故障?”安一没有回答江修的问题,而是问了问江修的工作。 “我正要跟你提这事。”江修说,“太阳能电池板没出什么岔子,但是萝藦生命舱出了点问题。” 安一心头一紧,“哪里?” “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的供电量,跟不上萝藦生命舱的功耗。” () 第21章 火星人(5) 萝藦生命舱,顾名思义就是在萝藦工程中研发出来的一套生命保障系统。 生命保障系统是人类进驻太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自从人类进入航天时代,生命保障系统的研发就一直没有停过。不过,萝藦工程中并没有使用传统的生命保障系统,而是重新开发了萝藦生命舱这么一套设备。 所谓传统的生命保障系统,就是在近地轨道载人航天项目上使用的维持航天员正常生存的设备系统。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全球第一个‘外太空生命保障系统’被投入使用——前苏联的‘人造卫星2号’将一条狗送上了外太空,当时给这位先驱配备的生命保障系统非常简陋,放到今天来看,就像是掐了一截芦苇杆子去海底玩潜水。 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外太空生命保障系统也逐渐完善。载人进入近地轨道、载人登月,这些都离不开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统的支持。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则是人类在这方面的得意之作,如前苏联的礼炮系列空间站与和平号空间站、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国际联合建造的ISS、中国的天宫系列与建造中的空间站。 这些项目中的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传统的’,在‘短程宇航’中发展起来的这些‘传统系统’,有一些显而易见的短板—— 比如载人飞船在绕地球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必须要返回,因为携带的补给有限;载人登月亦是如此,宇航员必须在短时间内返回地球;近地轨道上的空间站,宇航员虽然可以长时间在其内部生存,但如果没有频繁的货运补给,身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将被饥饿或是缺氧折磨,空间站各个模块也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行。 在‘短程宇航’中,这些短板的影响不明显,但是放到‘远程宇航’的框架中,这些短板的影响则是巨大的。 在萝藦工程未解密的绝密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进行远距离长时间星际航行,萝藦飞船在建成起航后,它不可能像空间站那样可以方便、频繁地得到来自地球的补给。所以,其生命保障系统就必须建立在可以‘长期自给自足’这个基础上。 而在全球民众呼声中推出的‘速登火星’计划,因为地、火距离遥远,加上前往火星的飞船的实际载荷有限,所以‘自给自足’也成了这个计划的攻坚目标之一。 如此一来,‘速登火星’与‘萝藦工程’就有重合的研发项目,所以萝藦生命舱被解密,也使速登火星得到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不过,萝藦生命舱的部分技术尚未成熟,比如新一代水气循环系统、人工蛋白质培养系统等等,这些技术也被用在了‘速登火星’计划中,目的就是希望在试用中发现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以此来推动这些技术向成熟发展。 跟挖掘机一起降落到火星的那两个圆柱形设备舱就是萝藦生命舱了,安一没有想到问题会来的这么快,这才试用了10来天,采能与功耗就出现了失衡的预兆。 “我开始以为是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沙尘降低了采能效率。”江修说,“但是从这十来天的数据来看,要么是太阳能板子的面积不够,要么就是蓄电池的储能问题。这样下去,迟早会瘫痪。” 安一沉思了一会,点开了显示屏上的另一个通讯窗口。 【“你们的萝藦生命舱有没有遇到问题?”】安一将这条消息发在了火星群里——这个群里只有3个人,荧惑1号、斯瓦洛格号与尼克号。 江修也把目光转到了显示屏上。 消息回得很快。 【斯瓦洛格号】:“收到地球的信号了?” 电脑自动将俄语翻译成了,不过俄语原文依旧附带在翻译之后。 “这机翻没错吧?”安一扭头问略懂一些俄语的江修。 江修摇摇头,“没错,就是这意思。” 安一皱眉,刚准备回复时,尼克号的消息也来了—— 【尼克号】:“地球的信号收到了?” “我去……”安一直接回复了他们一排点点点,然后看了看直连通讯窗口。 【“没呢,信号估计还有10分钟才能到达地球,收到回复的话,至少得25分钟之后吧。”】安一在群里回复。 【“问你们萝藦生命舱呢!”】安一又加了一句发了出去。 回复很快,也很统一。 【斯瓦洛格号】:“……” 【尼克号】:“……” “这两家是不是傻了?还是他们的机翻系统死机了?”安一指着屏幕扭头问江修。 江修也是无语,于是凑到了键盘前打了一行字回了过去—— 【“你们再这样会失去本宝宝的。”】 【斯瓦洛格号】:“???” 【尼克号】:“??” 【“放轻松一点兄弟们!!问你们萝藦生命舱呢!”】江修继续敲字回复。 这一次美俄两家的脑回路终于被扭回了正轨。 【斯瓦洛格号】:“功耗有点大。我们从斯瓦洛格号登陆舱接出了一条线,分配了一点电力给萝藦生命舱。” 【尼克号】:“太阳能电池板采能不足,可能是最近天气不好。我们关掉了萝藦生命舱的两台实验仪器。” 看到这两个回复,安一跟江修两人面面相觑。 “我要是告诉他们,我准备去把备品舱里的太阳能板子跟蓄电池拿出来用,那我们就有三种不同的方案了。”安一扭头跟江修说着,顺手比了一个OK的手势。 “那是给荧惑1号主舱备用的。”江修连忙提醒。 “我知道,我就这么随口一说。”安一笑笑,然后继续打字回复—— 【“兄弟们,别着急,地球现在距离我们三亿多公里,偶尔失联一次太正常了,放轻松,take it easy!”】 【尼克号】:“……” 【尼克号】:“听不到地球发来的心理疏导,我就感觉不舒服。” 【斯瓦洛格号】:“+1” 安一再次扭头看向了身后的江修,“这些家伙附议的方式,都是跟你学的吧?” 江修哈哈大笑,“孺子可教。” 安一长叹一声,“我们都一样,我刚不也take it easy了嘛。”说着,安一敲着键盘,打出了一段超长的回复—— 【“安啦,兄弟们,我们跟地球才失联两天不到,稍安勿躁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我们可是人类星际航行的探路者啊,地球联系不上我们,他们会比我们跟着急的,所以,我们静下心来等就行了。 我知道,我们现在身处距离地球数亿公里、且环境恶劣的火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近距离面对孤独与死亡,这必然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去‘等待’,具体的体现就会是对时间流逝的概念产生错觉,比如度秒如年,这种错觉导致的后果就是烦躁、焦虑这些负面情绪。要是我们带着这些负面情绪工作,那我们迟早会崩溃的。”】 【尼克号】:“……” 【尼克号】:“你是安吧?你是学心理学的吗?” 安一笑了笑,【“我是安一,我没学过心理学,不过我妻子学过,我耳濡目染,也会了一些。”】 “噢~~~~” 听到这一声熟悉的拖着尾音的起哄声,安一再再次回过头。看着精神抖擞的沈星宇,安一想也不想就提起了嗓门,“你小子怎么还没去睡觉。” “原来嫂子是学心理的啊,厉害,哥,你更厉害!”沈星宇竖起了大拇指,说着,沈星宇突然指着屏幕大笑了出来,“我去,他们学得可真够快的,尤其是咱这颜文字!” 【斯瓦洛格号】:“道理我都懂,可还是静不下心来。委屈巴巴?_?” “这货绝对是维克多!”江修一本正经地说。 安一扶额。不过,萝藦生命舱虽然是出了点小问题,但这气氛吧,确实是轻松了不少。 “手头上的实验工作都先停一停吧,大家放松放松,等收到地球信号再说。萝藦生命舱再关注一天,实在不行就关掉一两台仪器。该休息就休息去,想玩就玩会儿去,就当休假吧。”安一说。 沈星宇一愣,问,“打会游戏也行?” “打一会就去睡觉,别影响到系统正常运行就行。”安一严肃道。 “yes sir!”沈星宇挺直腰板敬了一礼,完了之后,嘿嘿一笑,“那哥您让让,我跟维克多他们说说,看能不能联机搞一局。” 安一哭笑不得地站起身给沈星宇让位,“节制一点啊!” 沈星宇嗷嗷地应着。 “我也才刚起床两三个小时,那我就值班看着点系统的运行状态吧,顺便等等地球的信号。”江修弯了弯手臂,似乎准备练练。 “行,那我再去眯瞪一会,待会来替你。”安一说着,又捶了捶江修提醒了一句,“别整太猛把肌肉拉伤了!” “妥妥的!”江修握拳。 安一交待完毕,就在舱内另一端的座位上躺下了。不过他也没立刻去睡,而是掏出了一个小平板,点开了他的日志文档。 当安一眯瞪了三个小时醒来的时候,沈星宇已经去萝藦生命舱休息去了,江修似乎也已经锻炼完,一本正经地坐在显示屏前的座位上盯着数据。 安一来到江修身边的座位上坐下,没有说话。 看着江修的心事重重的样子,安一猜测地球依旧没有回复。他扫了一眼显示屏,江修在这三个小时里又向地球发了5次直连信号,还通过火星中继卫星网发送了十多次,地球统统都没有回复。 “我有不好的预感。”江修说。 安一没有立刻接话,他的心中也是极度不安。在地球,跟一个人失联的话,可以选择报警。但跟地球失联了,该去告诉谁? “我在群里问过了。”江修接着说,“他们怀疑DSN的总控出现了问题。” 安一知道,DSN是NASA建造的专门用于深空通讯的网络,在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多个地方都有通讯天线设施,这些设施组成的深空通讯网络,可以全天候接收来自火星的信号而基本不受地球自转的影响。 速登火星计划启动以来,为了更便捷、效率地完成深空通讯,NASA的JPL对DSN做了彻底简化,主要措施就是整合各个设施独立的控制系统、成立总控系统,这样一来,设置在全球各地的DSN天线接收到的信号,都将汇集到总控系统进行处理,然后在发射信号方面也由总控系统负责调度。 “这个网络发展了也有半个多世纪了吧,他们这么没信心?”安一说。 “在这地方,遇到这事儿,只要没解决,就会越来越觉得不安,在地球上体会不到这种不安的‘加速度’,所以,各种不太可能的猜测都会冒出来。”江修说。 “我们只能等了。”安一无奈。 结果,这一等,就是等了一个星期。 而跟地球恢复通讯,并没有让煎熬了一个星期的他们感到开心,因为他们得知,即将到达火星的‘独立返回舱’没有刹住车,他们失去了在2022年返回地球的机会。 () 第22章 火星人(6) 尼克号的美国人一语成谶,果然是地球那边的通讯总控出了问题。令他们更震惊的是,这个问题是恐怖袭击造成的。 【DSN总控遭到恐怖袭击,这是一条临时通讯通道,可能会不太稳定。】 看到地球传来的这条简短的文字消息,火星上的九人瞬间就懵了。 因为在这一瞬间,他们想到了太多的事情—— 这次恐怖袭击造成了多大的灾难?有多少伤亡? 自己的亲人有没有受伤? DSN的设施的损毁程度如何? 现在建立的这条临时通讯通道能不能达到之前的通讯水准? 返回地球会不会有导航障碍? …… 正当他们回过神准备询问具体情况的时候,他们收到了从地球传来的第二条信息。 【计划于本月中旬着陆火星的‘独立返回舱’飞船,因错失了修正轨道的时机,将飞掠火星。】 这条消息,直接就让他们的大脑陷入了死机状态。 这之后,还有消息断断续续从地球方面传来,比如,ESA强调火星上的补给可以维持至少四个地球年,比如,ESA将在下个火星窗口期也就是明年9月份向火星发射‘独立返回舱’飞船与补给…… 荧惑1号内,安一他们三人仰靠在各自的座位上一直沉默着,斯瓦洛格号与尼克号亦是如此,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他们都在心中默默重复运算着一个简单的加减法—— 在原计划中,他们只需要在火星待550天,加上来往火星的时间,任务时间总计是1050天左右,即2020年到2023年,接近3年。 而现在他们失去了回程飞船,新的回程飞船在两年后也就是2023年才会到达火星……所以,这次火星任务的总时间将超过5年。比原计划多了26个月,就是要在火星上白等一个火星窗口间隔期。 “还记得我们在地球上做的适应训练么?” 荧惑1号内,江修首先打开了话匣子。 “当然!”沈星宇接过话,“才区区100天而已。” “区区?你当时不都跪了吗?现在都开始藐视这个训练了?”江修惊讶地瞅着沈星宇。 沈星宇长叹了一声,“今时不同往日啊,当时觉得100天难熬至极,现在回过头看看,那里就是天堂啊,那段时间就特么是神仙般的日子。” 江修不住地点头,口中“是啊是啊”的应着。 这二人就这么闲聊了起来,各种忆往昔,安一则依旧安静地仰靠在座位上,没有插话,不过,他的思绪早已经跟随着二人的闲聊回到了被沈星宇称之为神仙日子的那段时间。 2019年,速登火星计划开始,ESA计划在2020年七八月份将九名宇航员分成三个小组用三艘飞船送上火星,中美俄各有三个人员名额。无数人报名了宇航员资格选拔,包括军人、现役宇航员、工程师、科研工作者等等,经过重重的严格筛选,最后只有少数人得到了‘闭关100天’的适训资格,这也是最后一项考核。 ‘闭关100天适应训练’,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管道舱内生活100天。这项适训由欧空局与俄罗斯的一个医疗团队负责,因为他们曾经合作搞过的‘火星-500’这个模拟火星生存的实验项目,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安一、沈星宇跟江修就是在适训的时候被组成1个小队的。 他们小队由参与过‘火星-500’项目的王老师负责,在王老师的带领下,三人体验了100天几乎与世隔绝的枯燥生活—— 吃喝拉撒全在一个封闭的管道仓内解决,虽然这个管道舱又细分成了5个舱室,但那种感觉,跟坐牢没什么区别; 与外界的联系延迟,从最初的一秒、十秒,到后来的十分钟、二十分钟; 为了模拟火星合日期间信号会受到太阳辐射干扰,与外界联系中断也时有发生; 管道内就4人,100天内,不会有其他面孔在这个管道内出现…… 适训中,各个小组的成员都体验了一回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是心理上的。 在一个狭窄的封闭的管道内生活,就像合租蜗居,脾气啊什么的,磨合磨合就习惯了。而‘幽闭恐惧症’这类症状,就很难避免了。 适训之前,所有人都自以为心态开朗、不会出现这种症状,结果,很多人没有坚持完100天就出来了,具体表在在莫名恐惧、失眠多梦、精神状态失常等方面。还有许多适训人员因心理上出了问题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不得不提前结束适训。 王老师带的安一这个小组,在适训结束后虽然提交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但他们其实也很歇斯底里——比如沈星宇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拿自己的嗓门来发泄,江修则是毫不介意外界的监视,直接开起了有颜色的段子,安一扮演的是领导者的角色,有幽默,也不失理智。 适训结束后,沈星宇出来后的第一句话是跪着骂出来,‘妈的,这鬼地方憋死老子了!’ 此时此刻身处火星,沈星宇将自己曾经口中的‘鬼地方’比作了天堂。 虽然安一没有插话去附议,但他在心中已经‘加一’了无数遍。 是的,那就是天堂。 在那里,要是忍受不住压力,打开门就能出去,就能毫发无损站在地球的大地上呼吸新鲜的空气; 在那里,如果生存系统出现了问题,外边有专业的团队24小时无延迟待命; 那里,是距离地狱最远的地方。 但现在,他们就在地狱之中。 沈星宇跟江修的话渐渐少了,安一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彻底停下来的,当他察觉的时候,荧惑1号内早已恢复了安静,只能听到设备运行的声音。他站了起来伸了个懒王腰,然后往二人那一瞅,发现他们都坐到了舷窗边,正撑着下巴凝视着窗外。 安一看着他们,第一次不知道该说什么。 于是,他坐到了通讯显示屏前,然后深呼吸了一口气。 他准备把地球发来的信息整理一下。 信息不多,基本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科研数据,都是在给他们说明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他们需要做的事。 比如统计剩余补给,包括食物、水、气。 比如定期彻查主舱室,也就是三艘着陆舱‘荧惑1号’、‘斯瓦洛格号’、‘尼克号’,彻查项目包括供电系统、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控制系统。 …… 安一单开了一个文档,将这些信息做了分类整理,他准备据此制定新的工作计划安排表。这不难,也不费时。当安一将文档保存并投射到舱壁上的‘航天日志屏’上的时候,一段发光的文字像印章一样盖到了文档的页脚—— 【WPS在地球等您平安归来!】 安一一怔,随即心中一暖。 他从未想过自己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会有一条赞助广告跳出来安慰他! “开工了开工了!!!”安一拍了拍手,提着嗓子喊了一句。 正欣赏着窗外火星地貌的两人都被吓了一跳,齐齐目瞪口呆状扭头望向安一。 “为期三年半的火星生活从现在开始!”安一看着航天日志屏,啪啪啪地拍着手,信心满满。 沈星宇皱了皱眉头,“他打兴奋剂了?” 江修摇头,“可能是疯了。” “该休息的去休息,该工作的去工作,这是工作计划表,想回地球就照着来!”安一继续保持着严肃的神色。 沈星宇盯着屏幕,身体却没动,只是自言自语着,“如果一切顺利,那么我们再次踏上地球,就是在四年多以后了。” 江修一本正经点点头。 “那时候老子追的应该更新完了吧……”沈星宇满目期待。 听到这话,安一好不容易挤出的严肃脸立刻就败下阵来,江修则是做出了吐血的模样。 不过,沈星宇的话也挺鼓舞人的,因为他彻底藐视了长达5年的任务时间。 就在这时,电脑语音忽然发出了尘暴预警,三人瞬间就收起了玩笑的心思把视线转到了舱壁上的总控屏幕上。火星气象卫星传来的卫星图中,一片红色的云雾正向他们的小基地靠近中,另外两个小基地也在尘暴运动的路径上。 安一面前的通讯屏上,沉寂了好几个小时的火星群这时也弹出了新消息。 【尼克号】:“兄弟们,这玩意儿我们有预案,不要紧张。” 【斯瓦洛格号】:“不紧张+1” 安一没有犹豫,抬手就开始敲键盘回复。 江修跟沈星宇也凑了过去,看到安一的回复,又是齐齐无语。 【荧惑1号】:“一起add oil” () 第23章 火星人(7) 火星的尘暴只要刮起来,那基本就是铺天盖地,风速变态到比地球上的17级台风还快,但火星大气稀薄,其大气密度不到地球的百分之一,所以,火星尘暴看似有摧枯拉朽的气势,其实并不具备地球上的热带风暴的杀伤力。 但是,它也有可怕的地方。 尼克号在群里所说的应对预案,主要应对的就是火星尘暴的可怕之处——尘暴中的沙尘在微粒非常小,且带静电,所以一旦它们落入仪器设备的缝隙中就很难清理,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到设备的功能。 在收到尘暴预警后,荧惑1号的三人没有拖沓,穿上压力服就出舱开始按照预案中的步骤做起了防御工作—— 对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进行加固。 给舱外的各类仪器设备套上第二层防沙膜,包括那台小型挖掘机。 将天线收放到相对不受风沙影响的位置,并套上防沙膜。 …… 根据预案按部就班,他们没感觉到丝毫压力。那份预案,就像是一张数学试卷,每道题都是问人一加一等于几。 沙尘暴,对他们来说是最容易应付的。 “所以,我们只能在这等到2024年了?”回到舱内后,沈星宇打开了话头。 安一瞟了他一眼,敢情这货刚才干活的时候一直在开小差? “如果现在地球上有更牛的火箭技术,那倒是可以不走霍曼转移轨道,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干等了。”江修说。 更牛的火箭技术? 如果是普通民众,可能会激动地憧憬一下,但荧惑1号内没有人眼里放光,因为他们都知道,目前用化学火箭技术走霍曼转移轨道登陆火星是最成熟的,没有之一。 当然,他们也知道更牛的火箭技术是存在的,目前ESA正在前人的基础上加紧研究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发动机,若研发成功,其推力将远超化学火箭,最快100天内就能来回火星一次。可惜,这种技术尚在研发阶段,即便研发成功,也还有很长的试验阶段要走,毕竟它是以火星为目标,而不是LEO或是月球。 “按照地球发来的消息,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好自己。”安一看着航天日志屏幕说,“最快的话,2023年,也就是后年的这个时候,来接我们的飞船就会到达火星了。” “可那之后我们还得再等18个月才能离开火星……”沈星宇说。 “没办法,只能走霍曼转移轨道。”安一说。 “霍曼还真是慢啊!”江修感慨。 “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开发点新鲜玩意儿出来玩玩,不然这四五年我们在这鬼地方还不得闷死?”沈星宇突然来了兴致。 江修立刻接话,“比如跟那两家碰碰头聚聚会?每周聚一次?我们之间距离也就百八十公里,开挖掘机去应该能行,大不了把太阳能电池板背着!” 沈星宇若有所思地点着头,“听起来不错啊……” “开什么玩笑?”安一大惊,“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为啥我们三家要分开?” 沈星宇一本正经地回答,“知道啊。”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嘛!”江修补充。 “那你们还想着整聚会?”安一皱眉,一脸严肃。 沈星宇望着安一,眼神里透着各种无辜,“我就开个玩笑……” 安一无语凝噎。 “我发现你们变了,怎么好像都会说相声了!”安一说。 “其实我也有发现。”江修接过话,“我们的性格似乎都有变化。小星星以前话可没这么多,安哥你以前似乎也挺正经的,但是我发现你现在偶尔会有点……嗯,怎么说呢,有点皮……而我自己,我感觉……” “你是不是觉得肱二头肌没以前发达了?”沈星宇插话。 江修摇头,“我感觉我会走神,昨天我跑步,接连跑了近三个小时,我都没察觉……” 安一的心头猛地一跳,江修这么一说,他才发现确实有点不对劲,“我们的精神状态都有点失常啊……” “不失常才怪,都是那什么恐怖分子整的!本来老子们的压力就够大了,现在好了吧,一千多天呐,估计我追的那个作者都开新书了!也不知道会开什么新书……”沈星宇叹息着把座位的靠背放下,然后躺了上去。 “总之大家别掉以轻心,减压功课都要做。等跟地球的通讯稳定了,就能进行远程心理疏导了。”安一正色说道。 江修应了一声。 “得跟斯瓦洛格还有尼克他们也提个醒!”沈星宇提醒,“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就咱九个人,可别有人整疯了,不然联机打游戏都没对手。” “对对对!”江修说着,立刻坐到了通讯屏前开始在群里敲字。 安一深呼吸了一口气,又戴上了压力服的帽子,“我去补给仓清点一下各种储备,你们累了就休息,萝藦生命舱的实验什么的就先放放。哦对,小江,待会你再去看看萝藦生命舱的功耗,别忘了。” 为期三年半的火星地表生活,在这一刻真正地开始了。在火星上要待长达三年半的时间,这很难让第一次踏上火星的人欣然接受,但安一他们都没有选择,斯瓦洛格号与尼克号上的伙伴们亦是。 他们只能去适应。 每天,他们都会去舱外清理太阳能电池板上的沙尘,他们把这活儿当成是在地球的时候每天都会做的家务。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六到九十九,每天,他们都会在跑步机上跑个把小时,他们把这当成了是饭后遛弯。 他们的氧气、食物跟水的储备量都没有压力,唯一让他们感到闹心的就是生活空间太小。 于是,他们开始在闲暇的时候憧憬宽敞的人类殖民基地。在安一他们的设想中,人类殖民基地内必须要有菜地,再圈养点牲畜,最好把火锅也整进去;在尼克号的设想中,基地内最好可以整个篮球场跟橄榄球场,最好在开个养牛场;在斯瓦洛格号的设想中,有酒就挺好,如果能整两只北极熊来练练那就更好了…… 一切憧憬都很天马行空,甚至是完全不着调,但他们不会相互笑话谁,因为这都是为了缓解身处火星的那种压抑与孤独。 其实,真正能缓解心理压力的是实验工作。 采集不同深度的火星土壤进行分析实验、分析火星大气的具体组成、收集火星地表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的数据、种植实验等等……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天都很漫长,都很煎熬。唯一让他们觉得亲切的地方,大概就是火星的一天跟地球的一天几乎等长。 在三月底,因为受到尘暴持续影响,他们暂停了舱外活动,由于沙尘遮天蔽日,太阳能电池板的采能效率大大下降,三方基地也暂时关闭萝藦生命舱的种植实验罐跟蛋白质培养皿这些功耗较大的实验设备,为了维持主舱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第一次使用了应急核电池。 愚人节那天,因为工作确实不忙,三个基地都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为了交流感情、放松心情,他们在火星群里不约而同地互相倾诉起了过去的一个月内的‘心路历程’。 …… 【尼克号】:“也不知道外星舰队到哪里了……” 【斯瓦洛格号】:“你不说我都忘了……几个月前地球来的消息中提过,那时说外星舰队的亮度增加了,推测是在减速。估计是到奥尔特云了吧,明天给地球发消息问问。” 【尼克号】:“……” 【荧惑1号】:“话说阿姆斯特朗他们登月,从坐土星5号上天、到登月、到返回地球,前后也就八天时间吧。我们这一步跨得有点大啊……” 【斯瓦洛格号】:“你是不是想说我们容易扯到蛋?” 【荧惑1号】:“注意素质。” 【尼克号】:“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给我们备足四年的补给?” 【斯瓦洛格号】:“以防万一呗。” 【尼克号】:“然后这么巧我们就被万一了?这些补给,够我们用到2025年年底。” 【荧惑1号】:“有备无患嘛!” 【斯瓦洛格号】:“哥们儿,你想说啥?” 【尼克号】:“我们是来探路、做科研实验的,也是实验品。” () 第24章 火星人(8) 看到屏幕上尼克号发的消息,荧惑1号跟斯瓦洛格号的六人一时间都有点短路。 实验品?我们? 尼克号要表达的内容很容易理解——“我们既是来火星探路的,同时也是速登火星计划的实验品。” 问题是其他人一时都想不通他们是如何从‘补给’推出这个‘结论的’。 荧惑1号内,沈星宇拿起触控笔在屏幕上新建了一张草稿,然后写下了三组数字—— 2020 5-8 2022 7-10 2024 9-12 “火星窗口期?”安一跟江修对这些年份、月份都很熟悉,但他们不知道沈星宇这时候列出这些日期是什么意思。 “我们是在今年1月份登陆火星的。”沈星宇说着,在‘2020’与‘2022’之间写下了‘2021’,并用红圈圈了出来。 “然后,”沈星宇继续说,“按照计划,我们将会在2022年的窗口期返回地球。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我们在火星上只需要一年半的补给。路途上的补给都在绕火星运行的轨道上,这个我们就先不考虑,我们只考虑在在火星上生活的补给。” 沈星宇在‘2021’的红圈圈后边写下了‘1.5年’,继续说,“如果把各种意外考虑进去,这个‘1.5’全毁了,那么,只要还有‘1.5’的备用就行。所以,我们只要有3年的补给,基本就能安稳地坚持到2022窗口期返回地球。 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小基地的补给舱里有4年的补给。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外边还有2个补给仓跟1个备品仓我们还没有拖回来,不算轨道上飞着的几个补给舱,这些东西还能让我们三个小基地的九个人至少再多坚持两年。也就是说,总补给量不仅仅就4年,而是6年。” 沈星宇说完,在‘2022’后边大大地写下了‘6年’。 “你的意思是,投放到火星上的补给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计划的需求?”江修皱眉。 “是的。我想尼克号的朋友们就是这意思。”沈星宇说完,转而问道,“你们知不知道在火星上我们每人每年消耗的补给有多重?” 江修摇头,“我只知道每天我得吃1斤左右,不含水分。” “是三斤左右,”安一纠正,“一个人一年需要消耗510公斤左右的食物,820公斤左右的水,330公斤左右的氧气。” “不是可以循环么?”江修问。 “我说的就是各种循环后的消耗量。”安一说。 “所以,”沈星宇在屏幕上做了一个算数,“510加820加330,再乘以我们9个人,一年就是4300公斤。” “我怎么还是不太明白?”江修说。 “这个代价是很大的。”安一说,“你不可能直接就用火箭把这些补给裸着从地球推到火星,你需要对补给品进行细致的打包,包装的重量甚至比补给本身还要重。” 沈星宇接过话,“咱们的长五,一次能把25吨的有效载荷送到近地轨道,美国的土5能把近50吨的有效载荷送到逃逸轨道。但是要把货物送到火星,那难度提升得可就不是一倍两倍了。因为走霍曼转移轨道需要变速变轨,这需要燃料,带的货越多,所需要的燃料就越多,燃料也是有质量的,所以一部分燃料还得算在‘货’里边。” 江修看着屏幕上的年份,若有所思,忽然,他右手握拳重重地砸到了左手手心,一脸惊讶地说,“你们的意思是,计划只需要一年半的补给,但我们现在有六年的补给,所以,ESA做了大量的无用功?” 沈星宇笑笑,“你觉得可能吗?ESA是全球航天机构的联合,里边比你我聪明的人起码有两个师,他们会做无用功?而且,从速登火星计划开始的那天,到2020年的火星窗口期,这之间仅仅就一年的时间,时间这么紧,ESA会花时间做无用功?” 说到这里,反射弧略长的江修总算是get到重点了,“所以,ESA的速登火星计划,其实并不是我们所知的3年,而原本就是5年??” 安一沉默了,未置可否。 沈星宇把触控笔丢在了身前的键盘上,然后顺手把座位的靠背放平,“要不你再算算?我眯瞪一会消化一下。” 江修面露不甘,他毫不犹豫地拿起了触控笔在屏幕上做起了加减乘除—— 2020年5月到8月,火星窗口期,飞船从地球出发; 2021年1月,飞船到达火星; 计划将于2022年9月离开火星,返回地球; 但现在ESA说回程飞船变轨失败,没了, 新的回程飞船2022年8月左右从地球出发,2023年4月,回程飞船到达火星; 等到2024年10月的火星窗口期,再乘回程飞船返回地球,回到地球的时间大概是2025年6月。 3年……5年…… …… 与此同时,在斯瓦洛格号,三位俄罗斯人也在进行着同样的数学运算。 半个小时后,江修瘫坐在了座位上。以往这个时候,他已经在跑步机上跑出一身汗了。今天,他一点运动的欲望都没有。 舱室内,三人或闭目装睡,或定神发呆,或凝望窗外,都没有再说话。但他们的脑子还在运转着。没用多久,他们就得出了相似的推论—— ESA的速登火星计划真正的任务时间就是5年,为了缓解参与者的心理压力,他们扯谎说只有三年,等宇航员登陆火星了,再编造一个理由让宇航员多等一个火星窗口间隔期。 另外两个小基地也得出了类似推论。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荧惑1号内的通讯屏幕上,火星群里再次弹出了消息,并发出了提示音。 “哥,转到总控大屏上吧,我不想动了。”江修说。 安一没有说话,默默地把通讯屏的内容投射到了总控大屏上。 【斯瓦洛格号】:“你们都想到了吧??也许,那什么恐怖袭击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谎言!他们原本的计划就是5年。” 【尼克号】:“要不是今天是愚人节,我也不会开玩笑……妈的,没想到开个玩笑,开成真的了?” 【斯瓦洛格号】:“所以,这5年的任务计划,还真的可能是把我们当成是实验品了,他们就想研究我们这五年会有什么生理心理变化……” 【“或许是我们想多了。ESA的这种做法,也许可以用军事上的一个说法来解释。”】安一打字回复。 【尼克号】:“怎么讲?” 【“斯瓦洛格的朋友们应该听说过,军事上有一个名词,叫‘饱和攻击’,是前苏联的军事家提出的攻击概念。”】安一说。 【斯瓦洛格号】:“……” 【尼克号】:“所以,饱和补给?” 【斯瓦洛格号】:“也许我们可以给地球发消息问问?” 【尼克号】:“这样就能解决你的疑问?也许我们现在就被监控了。我们是不是应该给我们的这个群搞个加密?” 【斯瓦洛格号】:“……” 安一没有回答,他知道,这一刻不管ESA怎么解释,他们都不会相信,除非,地球上有他们能信得过的人站住来说句话。 【“下次跟地球联系,让他们安排我们的亲朋好友跟我们实时视频通讯吧。”】安一说。 () 第25章 火星人(9) 次日,火星探路者们跟地球进行了一次通讯,他们详细询问了恐怖袭击之后的情况,并表达了对这次灾难的关心,最后,他们提出了想跟亲友即时视频通讯的请求。 度秒如年般的漫长等待后,火星探路者们收到了回复。 从地球传来的消息称,目前的临时通讯通道的带宽不足以支持即时视频交流,想即时交流的话,只能用文字或是简短的语音,视频的话,可以发送录制好的视频文件,但这需要花费大量的传输时间。 请求被打回了一半,这让火星上的九个人情绪都很低落。 在‘通讯迟滞’的催化下,对ESA产生的猜忌就如木马病毒一般,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扎根在了他们的大脑中。而即时的文字语音交流就像是过期的杀毒软件,作用不大。 因为他们知道,不管是文字,还是语音,都是可以造假的。 几天后,他们收到了ESA的发来的消息,称已经接将他们的亲友都接到通讯指挥中心,即时文字通讯的准备工作即将完成。 之后在进行即时文字交流的时候,火星探路者们没有办法让自己停止怀疑对方的身份,对方到底是自己的亲友,还是ESA的人伪装的,他们不知道。 在这期间,火星上的三个小基地内的气氛都非常压抑,尤其是每次等待回复的时候,空气就像凝固了似的让人感到窒息。 荧惑1号里,沈星宇终于还是没扛住,开口打破了沉寂。 “我感觉有点像玩网游,那还是上学的时候吧,网游特别火,我也赶时髦在游戏里找了个情缘,呵呵,”沈星宇干笑着,“在面基之前,你永远都不可能知道整天跟你撒娇的情缘是萌妹子还是抠脚大汉。” 为了让气氛不太冷清,安一勉强笑着接了一句,“薛定谔的情缘?” 沈星宇长叹了一声,“是啊。所以从那之后我就把游戏里的网友当成雌雄同体的生物了。” “说实话,”江修在跑步机上哼哧哼哧地跑着,说话有些上气不接下气,“说实话,我以前装过萌妹子……” 沈星宇立刻从座位上弹了起来,“我去,怎么从来没听你提过?” “嘿、嘿嘿……黑历史不提也罢!”江修摇手,一脸往事不堪回首的样子,“想当年,要不是为了不掉星,老子才不会干这事儿!” 沈星宇也嘿嘿笑了笑,“来,卖个萌试试。” “滚犊子!”江修骂了一句,继续把心思放到了跑步上。 “我们可以用暗号试试。”安一打断了二人的扯淡。 “暗号?”沈星宇一怔。 “比如聊聊只有我们跟亲友知道的事情。”安一说。 “噢……如果对方是ESA的人冒名的,那一准会露出马脚!哎,我是不是迟钝了,怎么没想到!”沈星宇眼中放光。 “我先试试。”安一说着,开始在通讯栏里打字,另外两人也都立刻站到了安一身后。他们知道,安一这条消息是给嫂子白捷发的,于是就想假公济私八卦八卦。安一也没阻止他们,因为这条消息传回地球,肯定会被不止一个人看到。 安一之后,沈星宇跟江修写消息也用了‘你还记得×××时候发生的×××事情吗?’这样的回忆煽情句式。 等待回复是让人焦躁的,但同样也让人充满期待。 当接收到从地球传来的信号,三人都拥到了屏幕前。看着回复,三人像呼吸到了地球的新鲜空气一样,浑身上下都精神了。 因为回复完全契合他们的期待! 不过安一也没有彻底放下心,他立刻在火星群里向另外两个基地分享了经验。一个多小时后,尼克号跟斯瓦洛格号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跟他们进行即时文字通讯的就是他们的亲友,ESA并没有欺骗他们。 这次即时通讯,成功地让火星上的九个人消除了对ESA的猜忌。九人心态大为好转,之后在进行各项实验工作的时候,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段时日之后,地球发来的视频问候文件被火星中继卫星通讯网成功接收,火星上的九个人看完之后,就彻底否定了‘ESA搞阴谋’的想法。 但,好景不长…… 就像离离原上草一样,即便被野火烧尽,春风过后仍会再生—— 他们开始怀疑各自的亲友是在ESA的胁迫下跟他们通讯交流的。 猜忌再次占据了九人的大脑,而这次,他们再也没有办法去消除大脑中的这个‘木马病毒’了。 经过讨论,他们决定给‘火星群’做加密处理。虽然他们知道这个‘通讯群’只是火星上的一个局域网,除了他们三方,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群内的通讯内容,但他们还是给这个局域网上了一道保险,因为他们怀疑,ESA可能安装了秘密的监控系统。 在跟地球ESA的日常联系中,他们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冷漠。从一开始还会感谢ESA的嘘寒问暖,到后来几乎停止了情感方面的交流,只是在传输科研数据的时候在文末加一句‘请注意查收、收到请回复’。 ESA安排亲友跟他们即时通讯,他们也开始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几次通讯下来,他们甚至会主动提前结束交流,甚至到后来,他们直接说出了他们的猜忌,并直言让ESA不用再演戏了。 他们收到了ESA的辩解,但他们不信。 他们还收到了ESA的判断与建议。 ESA的原文是这样的—— 【“我们的心理团队怀疑你们的压力太大,在患上幽闭恐惧症的同时,患上了被迫害妄想症。你们经历过‘闭关100天’的适训,所以你们应该知道这两种心理疾病。我们会分配更多的通讯时间给心理团队,让他们给你们进行更多的心理疏导。同时希望你们按时吃药,以缓解抑郁。】 “我们真患上幽闭恐惧与被迫害妄想症了?”在火星群里,9人对这个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讨论,结论就是非常有可能,但有一点,他们完全没有自杀倾向,相反,他们的生存欲望特别强烈,这跟‘抑郁’的症状不太一样。 他们开始吃药,并试着接受来自ESA的心理疏导。 但是没用。 吃药让他们觉得不舒服,而心理疏导就像是一根既锈又钝的铁杵,完全扎不进他们坚如磐石的内心。 终于有一天,他们通过讨论并决定了单方面断绝跟地球的通讯,包括‘不再向地球传送任何科研数据’、“不再接受所谓的心理疏导”、“不再进行即时通讯”,他们唯一会发送的数据,只有‘生命体征数据’。 在对地球发送的最后一次通讯信号中,他们表示,‘如果地球方面想要科研数据,那么,请持续空投补给。’ 这条割袍断义的信号发送出去之后,荧惑1号、斯瓦洛格号、尼克号通过‘火星群’紧紧地抱成了团,他们互相安慰,互相取暖。不过,他们终究都没有进行物理接触,因为他们觉得ESA有句话还是对的,‘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如果都搬到一起了,遇到了危险,那就全军覆没了,分开的话,遇险时还能相互救援。 他们很快就收到了来自地球ESA的回复——ESA保证会持续空投补给,并表示如果有困难需要远程协助,那就立刻发信号,不要犹豫,2022年火星窗口期,回程飞船一定会发射! 他们没有理睬。 这一刻,他们注意到了日期,2021年11月11日。 他们忽然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已经没有度秒如年的感觉了,相反的,他们觉得最近一段时间简直就是白驹过隙。 他们后知后觉,原来在他们的心中,从决定断交的那一刻起,自己就不再是地球人了,而是需要靠地球人的接济才能活下去的卑微的火星人。虽对地球有期待,但已经没有了回地球的意向,所以,也就没了度日煎熬的感觉。 安一在最后的通讯中夹带了他这十个月来的日记,其他八人也有类似的举动,都是写给亲人好友的。只是安一的有所不同,他给自己的日记加了个密码,他知道这防不住外人,但他还是加了,他在日记的最后也写了他给日记加密的原因,原文不长—— 亲爱的,在我们恋爱的那个年代,网络上有一个词特别流行, 这个词会出现在两个‘领域’, 一,非主流。 二,OUT,落伍、过时。 你肯定知道,这个词就是火星。 那些乱七八糟的繁体音替非主流文字,就是火星文;如果你OUT了,就会被称为火星人。 我知道,我用的这个密码提示早就过时了。 但我还是用它了。 因为我在火星对你的爱与思念,也将一如既往,就如当年我用这个密码提示跟你表白的时候一样。 当然,用这个密码提示还有一个原因。 因为,我是火星人了。 () 第26章 信使 黎明前的黑暗渐渐消散,世界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白捷在阳台待到了天亮,苏乐则在楼下守了一整夜。这二人都是一宿没睡,不过,他们似乎都习惯了通宵,脸上都没有显露出疲惫。 当白捷关上阳台窗户回屋的时候,苏乐提着的心才缓缓放了下来。 “麻烦你了,让你陪我在这守了一夜。”苏乐对身边撑伞的人说。 撑伞人打着哈欠,“没事儿,这本来就是我们的工作,您没淋着雨就好!” “辛苦你了,要不我请你吃个饭吧。”苏乐说。 “苏博士您太客气了,就算您不在这守着,我们也会在这守着的。” 苏乐一怔,“你认识我?你不是这小区的保安?” 撑伞人摸了摸后脑勺,面露尴尬,“忘了介绍自己了。” “你是?”苏乐警惕地看着跟前的小伙子。 撑伞人指了指不远处的一辆SUV,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了证件,“我们是派出所的,受战区委托,每天对她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保护。” 苏乐又是一怔。 “她的丈夫是咱们荧惑1号的成员,这样的身份很容易遭到社会上的各种骚扰。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您也是狗仔队来着,后来对比了数据库才知道,原来您是紫台的苏博士。” 苏乐恍然,立刻就握住了撑伞人的左手,“你们辛苦了!” “应该的应该的!”撑伞人一脸受宠若惊。 “我去给你们买些早点吧!”苏乐说着就准备往超市跑,他记得小区门口就有一家。 “不用不用,我们马上就交接班了!”撑伞人一把就拉住了苏乐,力气之大,完全不容苏乐反抗。 苏乐无奈地挠着头,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在这时,手机铃声打破了尴尬的气氛,苏乐掏出手机一看,是白捷打来的。 “苏博士,这伞您就留着吧,我先回去了!”撑伞人把伞交给了苏乐,也不等苏乐反应过来,就一溜烟跑向了那辆SUV。 苏乐看着在雨中奔跑的身影,只得在心中道了一声谢谢。 然后,他接通了电话。 “如果条件允许,我想去火星。” 苏乐手机的听筒里,白捷的声音非常冷静,而且语气异常坚定。 苏乐愣住了,他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接白捷的话。 “师兄?在听吗?” “我就知道你会有这个想法。”苏乐还是应声了。他语气平静,但他的心中却是万分纠结。 在下个火星窗口期,ESA除了会向火星发射‘回程飞船’,他们还决定将自己最真诚的心送往火星,希望可以将九位火星探路者心中的猜忌彻底消除。而ESA的真诚之心,显然不能是简单的空口白话,他们需要信使。 关于信使的选择,ESA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探路者们的亲友。 苏乐来找白捷,除了将安一的火星日记物归原主,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代表ESA向白捷传达一件事——ESA希望白捷可以做出前往火星的决定,然后去参加适训。 昨天,苏乐不知道如何开口,也就没提这事儿,他只是把U盘交给了白捷。他知道,白捷看完日记之后肯定会产生前往火星的想法,只是他没有想到,当白捷直截了当地说出这个决定后,他自己却更纠结了。 于公,白捷同意去火星,苏乐他就不用再当ESA的说客了,那会减少许多烦恼。 但是于私,火星路途遥远,危险重重,苏乐不希望再失去朋友,所以他不希望白捷冒险。 除了纠结,还是纠结,苏乐几次开口想说些什么,但‘我’‘我’了几次之后,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 “我了解你的心情,”白捷说,“但这是当下能解除猜忌的唯一的办法。” “我来就是跟你说这事儿的。”苏乐说。 “什么?”白捷惊讶。 “ESA准备派三个信使,在明年火星窗口期跟回程飞船一起前往火星。” “真、真的?” 听到白捷的语气又惊又喜,苏乐真想把手机直接给扔了。 “说实话,我不想让你去。”苏乐说。 “什么时候?”白捷直接忽略了苏乐的个人意见。 苏乐做了个深呼吸,“你别着急,急也急不来,火星窗口期在明年夏天,你就算想去,那也得再等八九个月的时间。这期间你还需要进行适应训练,不过关的话,你再怎么想去也没用。” “二十年前商业航天就已经把普通人载到近地轨道上去了,身体素质方面,我的问题应该不大!” 苏乐苦笑,他可以想象出此时白捷精神抖擞的模样,可就在昨天,他的这个弟妹还是要死不活的。 “你先好好收拾一下自己吧,”苏乐说,“对了,蓝颖今天会从B市回来,我让她下午直接去找你,陪你找找正常的生活状态。” “那小辰一个人在B市怎么办?” “让她爷爷奶奶带一段时间。” “不用麻烦嫂子的……” “不麻烦,她也是带着ESA的任务来找你的。” “任务?还有什么任务?” “下个月,陪你去联合国。” …… 苏乐不知道ESA让人去联合国干嘛,蓝颖也不知道,所以在电话里他提到这事儿的时候也很无奈,只是猜测跟信使有关。 挂了电话之后,苏乐就返回紫台了,虽然完成了ESA的任务,但他并没有感到轻松。火星之行,一去一回,就是三年,他不想自己的朋友冒险,可安一的火星日记让白捷彻底铁了心想去火星,苏乐知道,不管自己再怎么劝,他的这个弟妹都不会改变主意了。 于是,苏乐就把这个劝人的任务交给了蓝颖,结果,蓝颖跟白捷站一起去了。 “如果在火星上的是你,那我也会去。”蓝颖这么回答苏乐。 苏乐这才惊觉,他竟然忘了白捷跟安一之间的爱情! 跟白捷一样的信使候选人还有许多,2022年的元旦,苏乐在联合国见到了这个信使团。 ESA理事会借联合国总部会议厅举行的这次秘密会议上,时任ESA理事会轮值主席的Chris在会议开始前的致辞上,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对信使团的感激与敬意—— 地球上有火星探路者们割舍不掉的羁绊,这大概是速登火星计划开始以来最令人感到庆幸的事了。 () 第27章 过时了 以往,ESA内的各个工程项目组在平时都是通过专用的网络平台进行交流,每年仅会举行四次全体会议,每季度一次,以总结为主,因为没有设立总部,所以会议地点会在CNSA、欧空局eSA、NASA、RKA这四个分部之间轮换。 按照轮换顺序,2022年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将在美国的NASA的举行,但去年SOT恐怖袭击之后,NASA的基建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于是经过简短的研讨,ESA理事会决定借用联合国的会议厅来举行这次会议。 而在这次会议上,ESA还设立了旁听席,这在以往的会议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旁听席,是为信使团准备的。 信使团有三十人左右,他们都是火星探路者们的至亲好友,虽然没有生死之交那么夸张,但都能够互相交心。其实,火星探路者们的亲友远不止三十人,但是考虑到长途宇航,加上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第一轮筛选下来,就只剩这么多了。 白捷,信使团成员之一,三十五岁的年纪,身体健康,医科大学心理学的硕士生导师,国家心理学会成员,荧惑1号火星探路者安一的妻子,这几个条件,就足够帮她锁定最终三个信使名额中的一个。 但ESA并没有根据这些条件确定最终的名额,他们希望信使们到了火星之后,除了可以打感情牌,还能再上点干货,比如将工程计划的进度亲口告诉火星上的探路者。 所以,ESA安排了信使团来旁听这次季度总结大会,希望信使们能对整个的速登火星计划有全面的了解。这之后再对信使团进行考核,选出最终可以前往火星的三名信使。 白捷擅长的领域是心理与教学,想要在短时间内跨领域对其他科研领域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知,这很困难。不只是白捷,其他信使也有这个问题,所以,ESA为了让信使团在旁听的时候能够很好地理解工程项目的专业术语,专门给他们配了顾问。 白捷的顾问就是蓝颖。 在白捷以前的认知中,ESA就是一个国际航天机构的联合,搞的肯定也都是航天项目,这跟她擅长的领域完全不搭噶,虽然安一参与了ESA的速登火星计划,但因为有保密协议这种东西,安一并没有跟白捷提过这个计划的细节。所以白捷很无奈,她觉得自己想要了解ESA、想要了解速登火星的细节,那几乎得从零开始了解航天领域。 区区一个航天领域,应该没有太多内容吧……白捷如此猜测。 结果在会议开始之前签署保密协议的时候,蓝颖告诉她,除了心理学领域,其他科学领域她都要了解,都要从零开始了解! 通讯、生物、医学、天文、机械、计算机…… 白捷发现航天领域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复杂N倍,这让她感到有些眩晕。结果,她就带着这样的迷糊劲儿,一直持续到了坐进联合国会议厅的旁听席。 随着ESA轮值主席Chris的致辞接近尾声,白捷也越来越紧张,她不知道自己会先听到哪个陌生领域的总结报告,她只知道,接下来她要听到的内容都属于机密,而且还都可能是自己听不懂的机密。 白捷跟蓝颖两人都坐在旁听席后排,在无人觉察到的情况下,白捷紧紧抓住了身边蓝颖的手。 “放轻松,负责同声传译的人员都是ESA语言工程项目组的牛人,你听起来不会吃力的,如果有不明白的,记下来,回头我给你解释。”蓝颖侧过身凑到白捷耳边轻声说。 白捷点头,“我努力。” 主席台上,Chris的致辞也到了最后阶段,“请大家在汇报总结的时候,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措辞。好了,下面有请ESA心理工程项目组的代表Denis。” 白捷一怔,扭头问蓝颖,“心理项目组?” 蓝颖点头,“是啊,ESA有心理工程,项目组一共有好几十个呢吧,我们国内也有好几个。” “航天领域需要用到这个?还单列了一个心理工程出来?”白捷问。 “仔细听吧,这可是你了解的领域,”蓝颖笑了笑,“我想,这应该不用我操心吧。” 白捷嗯了一声,把目光转到了主席台上。 掌声中,Denis已经走上了主席台,他试了试话筒,原地转了一圈给在场所有人打了个招呼表示了感谢,然后,他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用一份PPT开始了他的汇报工作。 Denis说的是德语,在白捷听来,那语速飞快无比,她立刻就想到了某个选秀节目的主持人和‘嘴巴是借来的’这句吐槽,这让她心中的紧张感缓解了不少;看着会议厅四周挂的白幕上的PPT投影,白捷又有了一种在阶梯教室听外教上课的错觉。 随着译文从耳机中传出,白捷像是开小差被抓了现行一样,立刻正襟危坐集中起了注意力。 以下是白捷听到的同声传译的部分内容—— 【我们心理工程团队在组建的时候,基本将所有心理领域都囊括了进来,包括生理心理学、性别心理学、文化心理学、行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等等等,因为我们团队是为星际航行提供服务,所以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中,也需要深入了解宇航的特殊环境。】 【我们从航天团队了解到的宇航环境是这样的,空间狭窄、群体小、长期孤独、需要面对各种危险等等,我们在这些方面做了针对性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宇航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基本上都跟幽闭恐惧有关。】 【其实早在十年前,俄罗斯的医学团队跟欧空局就做了相关的试验来模拟长期宇航,这个试验就是火星500试验。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参考了这个试验的研究数据,它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比如年龄、性格脾气、科学素养、身体素质、价值观这些方面对心理的影响,我们都有所考虑。】 【所以,在速登火星计划中,我们要求宇航员的年龄在25岁到45岁。因为是3人小组协作,所以我们还要求宇航员的性格在开朗的基础上要互补,尽量减少幽闭环境中情绪失控造成摩擦。】 【当然,我们不止就考虑了这些,各种心理疾病引发的问题我们都有考虑,并且还作出了应对预案,包括心理疏导与药物控制。】 【但今天我要说的是,这些研究基本都白做了。】 【……】(会议现场进入喧嚣) 【我们忽略了很多东西,其中我们忽略掉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讯迟滞带来的各种方面的影响。当然,我们还犯了一个更大的错误,那就是将过于理想化的试验作为研究的基础。】 【我们不应该把生物实验的那一套用到心理试验上。】 【对星际航行来说,老一套的心理科研的方式方法,过时了。】 () 第28章 星际活动心理学 心理学科研的方式方法……过时了?! 会场内再次出现了议论声,连旁听区也不例外。 白捷作为一个在心理学领域有所成就的专业人员,对Denis所说的这种观点也是闻所未闻。 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距今已有近150年,这150年来,心理学发展迅速,先后与医学、生物学、神经学等科学领域建立了联系。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心理学问题的方法也在不断进步,这也为心理学融入日常生活铺平了道路,比如‘心理咨询师’,这是当今最为年轻人所熟知的一个跟心理学相关的‘职业’。 所以,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就会很容易发现,它一直是与时俱进的,应用领域也是非常广泛,结果现在摆到航天领域面前,它就过时了?白捷眉头轻皱,她很想听听这个Denis还会说出什么让人三观崩塌的观点。 会场内的议论声渐止,Denis像耐心的授课老师一样,静静地等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之后,才将PPT翻到了下一页开始继续讲说。 【我们先来看看生物实验都是怎么进行的。在生物实验中,我们会在小白鼠身上使用药物试剂、辐射、电击等等,对小白鼠进行解刨、器官移植、组织培育也是家常便饭。我们从这些实验中总结出的结论,可以应用到人类医学的临床试验甚至是实际医疗当中。】 【在心理学问题的研究上,我们一般会用观察法,有时候也会使用仪器进行辅助测验,比如监测心率、脑电波,有时候则是使用书面调查表,偶尔我们会征集志愿者来采集数据。用中医的话来打比方就是望闻问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研究成果,用在地球上,不过时,但是拿到地球外,这些就OUT了。】 【速登火星的九位探路者跟我们断交,就是例证。我们以前的那一套观察法、测心率、心理疏导、甚至是药物强制治疗等等,在他们身上都不适用了。】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想,不管是十年前的‘火星500’试验,还是我们后来进行的类似的‘闭关100天适训’,这些意义都不大。说得更直白一些,这些心理试验的成果在地球上可以随便应用,但想要用这些成果解决宇航心理问题,那就是自欺欺人。】 【因为在目前科技水平下,远程宇航的危险性极大,宇航员不得不时刻面对死亡威胁,而在地球进行的宇航模拟试验中,我们的志愿者不可能直面死亡。相反,他们是地球上最不用担心死亡的人。】 【所以,有些心理问题是不会在这种模拟试验中被激发出来的。】 【我们来看看火星探路者的情况。】 【他们身处遥远的火星,孤独、危险、通讯迟滞,这些都是他们要面对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心理上只要出现一丝一毫的毛病,都会迅速恶化,病变的速度远非一般的心理疾病可比。从荧惑1号传回来的那份日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心理病变的速度。】 【他们最初的猜忌来自于我们做的饱和补给。】 【不到十个月,他们竟然自愿放弃了地球人的身份。】 【这让我无法想象……】 【所以,我们心理工程团队的所有项目组一致认为,我们应该开始星际活动方面的心理学的研究了。】 【对,星际活动心理学。】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概的研究方向,我们会在下季度总结会议上公布我们的研究进度。为了能够给今年前往火星的信使提供最大的帮助,我们会竭尽所能。】 【最后我想说的是,火星探路者的心理问题必须解决,因为,未来的人类小团体将会走得更远。如果解决不好,以后的问题会更多、更大。】 【所以,】Denis将目光转向了旁听席。 【所以,就拜托你们了。】 【谢谢。】Denis深鞠一躬,然后走下了主席台。 台下没有掌声,没有议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不只是心理学出身的白捷,几乎所有人都明白了Denis的意思—— 星际活动心理学研究的心理问题,它只会在一个无比消极的前提下才会产生,那就是在‘星际宇航中面对孤独与死亡’。 ESA心理工程团队的季度总结很短,对下一季度的规划听起来也很模糊,但没有人小看他们。因为他们都知道,‘心理问题’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其实是最让人头痛的。 十分钟后,轮值主席Chris上台介绍了下一位代表——天文观测工程FAST项目组的叶扬。 “你应该认识他吧?”蓝颖问。 白捷从沉思中回过神,“谁?” 蓝颖示意白捷去看主席台。 “师兄的叶哥!”白捷惊讶,“他也来了?!” 蓝颖扶额,“别大惊小怪的……” “好久没见过他了。”白捷说。 “是啊,他一直在FAST。我跟你师兄也就是偶尔会跟他视视频,好久都没跟他一起下过馆子了。”蓝颖说。 “那这次的机会可不能错过。”白捷说。 “好好听吧,叶哥做的总结报告应该是天文观测方面的,你别开小差。”蓝颖说。 白捷噢噢应了声,立刻一手纸一手笔做出了记笔记的架势。 “师兄是紫台项目组的吧,他坐哪呢?现在肯定也很激动吧,我估计他之前也不知道叶哥会来。”白捷忽然又来了一句,说话的时候,目光还在满场乱扫。 蓝颖白了她一眼,“集中注意力!” “……” 主席台上,叶扬做了一个跟Denis一样的开场白之后,便开始了汇报工作。 这次,白捷不用借助同声传译的耳机了,会议厅内的扬声器中传出的叶扬的普通话,让她觉得非常亲切,但是,叶扬讲述的内容却令她感到陌生,不过叶扬的措辞中并没有多少专业术语,大概的意思白捷还是能听明白的—— 【首先说一下外星舰队吧。】 【我们汇总了这两年来全球各地天文台与所有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得到了它们的航向与移动速度。】 【它们的目标是我们的太阳系,目前已经到了柯伊伯带的外围,距离太阳大概在70到150天文单位。】 【在红外波段,它们的亮度比一年前有所增加,我们推测它们正在使用发动机进行反推减速。在可见光波段,它们的亮度也有所增加,我们推测它们的反射率极高。】 【根据现在的数据,我们推测它们将在不久之后进入黄道面,然后向内太阳系进发。】 【因为我们现有的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关于它们会在多久之后抵达内太阳系,我们现在只能给出一个时间范围】 【10到15年,它们将在10到15年内到达木星轨道。】 () 第29章 不会失误 十到十五年内,外星舰队就将抵达木星轨道! 叶扬在提到这个时间范围概念的时候,用图文并茂的PPT给信使团做了一个细致的讲解,比如外星舰队在一年内相对恒星背景移动了多少角秒,比如黄道面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平面,比如‘一个天文单位’的长度就是地月质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等等。 在这期间,会场内仅有旁听区出现了议论声。很显然,ESA的内部人员早就知道了这件事,这是特别说给旁听席上的信使团听的。 叶扬的这段讲说让信使团所有人的心跳都加速了,心理控制能力很强的心理学专家白捷也是这样。因为在他们之前的认知中,跟外星人接触还是很遥远的事。 因为按照ESA去年放出的消息,这个外星舰队起码还得花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穿过奥尔特云,这之后穿过柯伊伯带还得再用数年时间。 现在信使团得知外星舰队将在十几年后抵达木星轨道,也就是说,他们只要活到五六十岁就能见到外星人了,而原先他们得努力活到八九十岁才有机会!这着实让他们感到意外与震惊。 结果这还没完,叶扬接下来说的话,让信使团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如果外星舰队在进入黄道面后不再调整航向,那么我们现在发射探测器的话,就可以提前接触到外星舰队。根据我们的计算,如果不用费时的引力弹弓,而是使用NASA的土星5号直接把探测器推出去,那么我们顶多在八年之后就能跟外星舰队有实质性的接触。】 【因为这个推测很有可能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所以暂未公布,还请信使团的朋友们记得保密。】 八年…… 听到八这个数字的时候,信使团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飙出了一些肾上腺素,有些人呼吸加快,有的人甚至感到背脊发寒。 他们一时间都没法接受“八年”这个时间。 十几年的话,虽然时间相比去年的预测短了许多,但距离感还是非常强的,现在,直接降到了个位数“8年”,这种落差感就非常强烈了。这就像一件商品开价100跟开价99,虽然相差不多,但一个三位数,一个是两位数,给人的感觉就会大不一样。 信使团就因这种落差感集体恍惚了有一分钟,他们心理受到的冲击,就跟三年前发现外星舰队的时候一样。他们都觉得如果自己是在其他场合听到这个消息,那么,现在肯定已经歇斯底里了。 叶扬也察觉到了信使团的情绪,于是在停顿了一会之后,才开始继续往下讲—— 【以上就是关于外星舰队的一些情况,接下来我要汇报的是对火星的两颗卫星的研究进度。】 【在萝藦工程中,我们需要将一颗尺寸不大不小的小行星推到地月拉格朗日L4点来建造萝藦1号宇宙飞船的‘盾’。这里我稍微来解释一下这个盾,这个盾的主要作用是抵御飞船在航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微陨石,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它的表面建造独立的设施来服务萝藦1号飞船。】 【经过我们的观测跟研究,火星的两颗卫星都是不错的选择。】 【第一是因为近,第二是因为它们的各项物理指标都很符合我们的要求。】 【火卫一跟火卫二的尺寸相差不大,长宽都在十公里左右,但火卫一‘福波斯’的质量比火卫二‘德莫斯’小。所以我们现在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在火卫一上。】 说到这时,叶扬重新打开了一个PPT,开始详细介绍火星的两颗卫星,包括它们的尺寸、质量、速度、轨道数据等等。在介绍火卫一的时候,他着重强调了火卫一的密度。相对于火卫二来说,火卫一密度低了很多。这就是他们对火卫一感兴趣的原因之一—— 因为密度低,那么在上边进行开凿工作就可能会相对容易一些。 【但是火卫一的进一步的数据需要近距离观测才能得到,而一些问题的答案还需要在其表面着陆才能揭晓,比如它的密度低是因为内部中空、还是因为它可能就是一大块火山岩等等。】 【在原计划中,这项工作会在速登火星计划中完成。但是火卫一探测器在着陆时撞毁了,火星探路者虽可以近距离观测,但他们跟我们中断了联系,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中断了很长时间了。】 【因为我们知道是JAXA团队负责火星卫星探测器的研发,所以,我们在大会之前跟JAXA的友人进行了沟通,他们表示能够在今年的火星窗口期之前赶出一颗隼鸟,我们建议领导们考虑一下,让信使们顺便带上这颗探测器前往火星,继续深入勘探火卫一。】 叶扬接着又给信使团详细介绍了一下隼鸟系列探测器。 【它们是日本为探测小行星矿藏而研发的着陆探测器,放眼全球,日本在这方面的成就也是数一数二的。在速登火星计划中,探测火星卫星的两颗地质探测器就是他们研发的。】 【这两颗探测器的目标分别是火卫一跟火卫二,去年年初,它们搭乘火星货运飞船的顺风车顺利到达了火星,其中探测火卫一的那颗探测器着陆失败,撞毁在了火卫一表面,另一颗虽然成功降落到了火卫二上的一个陨石坑中并且传回了数据,但因为没有火卫一的数据做对比,缺憾还是非常大的。】 【这就是我们团队建议再带一个探测器过去的原因。】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叶扬说完,原地转了一圈连鞠四躬,然后走下了讲台。 ESA轮值主席Chris再次走上了主席台,她没有介绍下一位汇报者,而是宣布给信使团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希望在这半个小时里,信使团可以好好消化一下已经听到的内容。 旁听席上,白捷转了转手中的笔,问,“下一个团队,不会也给我们派活儿吧?” 蓝颖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笑了笑,“很有可能。毕竟现在去一趟火星不容易,两年多才有一次机会。” “Denis希望我们解决心理猜忌,叶哥希望我们能顺路带个探测器,”白捷摸了摸后脑勺,“感觉自己像个快递员,不仅仅是个送信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白捷接着说,“按照叶哥刚才说的,外星舰队还有十来年就能到达木星轨道了,现在我们还去火星搞研究,还有意义吗?” “当然有啊。我们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现有的技术来面对外星文明,那只能挑战现有技术的极限了。这就是速登火星计划的意义。”蓝颖说。 白捷有些明白了,面对已经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外星文明,人类当前的科学技术简直不值一提。想要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只能自己给自己压力,而光在心里想我要努力、我要加班、我要怎样是不行的,还必须将自己置于“绝境”。 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而速登火星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科研领域,这是人类为寻求全面突破进行的一次真正的极限挑战。 身为人类成员之一,白捷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可是,全面?! 白捷突然想到了安一在日记中谈及教育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为了全面发展,就可能全面平庸。 白捷突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于是她问身边的蓝颖,“除了速登火星计划,还有其他的计划在进行?” 蓝颖一怔,眼神不自觉地流露出了惊讶。随即,她莞尔一笑,没有回答。 白捷松了一口气,因为她从蓝颖的表情中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有! 白捷自嘲似的笑了笑,个人可能会失误,但ESA的聪明人那么多,自己能想到的,他们怎么可能想不到! () 第30章 在天堂闭关 半个小时之后,总结会议继续进行。 如白捷所料,在接下来的总结报告中,各个科研领域的发言代表基本都提到了希望能在信使任务过程中进行相关实验。 比如‘牛肌干细胞’的培育、活体小白鼠的低温休眠、星际激光通信(IOPALS)等等。这些实验虽然在地面、在空间站都可以做,但科研人员并不确定在地球与空间站上得到的实验数据具有普适性,所以他们才想在星际航行中也试着把这些实验做一遍。 白捷认真地听着、记着,她感觉就像是在听写百科全书。随着笔记一页一页地增加,白捷也越来越觉得压力山大,因为她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这本‘百科全书’,而不仅仅是记个大概。 在进行了数个小时的‘听写’之后,白捷打了个哈欠,她感觉集中注意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在一位法国代表做完报告后,蓝颖也打了个哈欠。 “今天的总结报告应该快结束了,顶多还有一位。”蓝颖如此推测。 白捷嗯了一声,抖擞起了精神。 短暂的休息之后,在Chris的介绍下,一位中国代表走上了讲台,开始讲说关于放射医学的科研报告。 白捷觉得那人有些眼熟,细细一想,就在记忆深处找到了答案——那人竟然是307医院的方涵教授。 当年在蓝颖跟苏乐的婚礼上,白捷跟方涵有过一面之缘,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白捷深感意外,她没想到十年后的今天会在这样的场合再次见到他。 蓝颖也是非常惊讶,因为她也有很长时间没有见过方涵了。 因为这一层关系,白捷跟蓝颖在报告开始的时候注意力都不太集中。不过幸运的是,方涵讲的是普通话,这二人不需要像听外文的时候再费精力去适应有延迟的同声传译,于是很快就跟上了方涵的节奏。 方涵的报告内容是围绕着‘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这个主题展开的。 太空中充满了辐射,在地球上,人类不需要担心辐射问题,因为有地球大气与磁场的保护。但是人类如果要进入太空,那就不得不考虑太空辐射的问题。虽然航天器可以阻挡大部分辐射,但并不能完全避免。 方涵引用了NASA在2017年公布的双胞胎航天员的案例。 案例中,斯科特在国际空间站待了一年,他在回到地球之后,NASA对他的身体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他们发现斯科特的基因的甲基化反应受到了影响,即基因打开与关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而最让人觉得更不可思议的是,在长达一年的太空生活后,斯科特的细胞染色体端粒比他的双胞胎兄弟长了一些。而染色体端粒跟细胞的寿命有关,染色体复制一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消耗一些。意思就是,太空生活可能会延长细胞的寿命。虽然这种现象在斯科特回到地面之后不久就消失了,但仍旧给了科研人员很强烈的探索欲望。 这是因为失重导致的,还是因为太空辐射? 方涵详细讲说了他所在的团队的研究历程。这是一段长达5年时间的研究,但成果有限,并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在报告的最后,方涵向材料工程团队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够研发出更好的防辐射材料。同时,方涵也希望速登火星后续的‘信使计划’能够帮他们取得一些数据,以便可以更多的了解太空辐射对生物细胞的作用机制与规律。 当方涵的总结报告讲完的时候,天色已晚,轮值主席Chris没有准备让大家开夜工,而是宣布次日再继续。 会议厅内,旁听席与各个科研团队的成员在听到Chris的宣布后,就像得到了大赦一般。在一番自由讨论之后,与会者们开始陆续离开。 “看来今晚能聚一聚了。”蓝颖说。 “应该会很热闹吧。”白捷说。 蓝颖点头,“苏乐肯定会找叶哥叙旧,而叶哥在307待了那么多年,肯定跟方医生交集很多。所以……” “我跟你们的叶哥还有方涵医生都不太熟,晚上就不去凑热闹了。”白捷猜到了蓝颖想说什么,立刻开口谢绝了,“我待会先回酒店,晚上好好复习一下,明天还有其他科研领域的报告要听,我估计脑细胞会死很多……” 蓝颖有些无奈,“好吧,我不勉强。要是我回来晚了,你就先睡。” “你不跟师兄一起?” 蓝颖白了白捷一眼,“我是你的顾问,公事重要。” 白捷嘿嘿一笑,“还以为你会重色轻友来着!” “真不容易,好久没见你笑了。”蓝颖说。 “是吗?我很久没笑了?” 蓝颖严肃地点了点头,随即站起身,“走吧,人都走得差不多了,这联合国会议厅可不是咱们瞎聊天的地方。” “也是……” …… 2022年的元旦,是白捷有生以来过得最充实的一天。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一天内接触到如此多的科学领域,而且还得做笔记应认真学习。 接下来的元月二号,元月三号,白捷依旧过得非常充实,直到第四天,总结报告会议才宣布结束。 在结束之前,ESA轮值主席向信使团交代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任务—— 第一,闭关100天适训,这是专门为信使们设计的单人适训,简言之就是孤单100天。 第二,因为信使任务中,信使们的航天经历几乎为零,所以还需要进行为期五十天的失重训练。 第三,前往空间站适应三十天,选出最终的三名信使。 第四,在火星飞船内适应三十天。这段时间,每位信使将跟两位专业航天员组成小组,进行磨合。 元月十号,信使团的成员各归各国,在做了相关的准备工作之后,他们在各自国家的航天中心开始了为期100天的闭关适训。 这个适训,速登火星的9人也经历过,安一当然也经历过。所以,当白捷进入密封舱内的那一刻,她没有感到压力,而是亲切! 这里,安一称它为天堂! () 第31章 参宿四舰队 位于首都航天城的CNSA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是全球第三大航天员中心。每一个怀揣着航天梦想的国人,都会把这里当成是心目中的圣地,而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普通国人,在亲眼目睹了自己国家的这个航天员中心之后,都会感到无比自豪。 白捷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在2019年。 那次,她并没与参与什么航天任务,她只是一个来为自己亲人加油的旁观者。 那时,她也感到过自豪,不过,那都是因为安一参与了速登火星计划。 时隔两年多,白捷再一次来到了这里。 这次,她是一个参与者。 这次,她体会到了安一提到过的那种自豪感。 所以,当她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适训舱的时候,适训舱外的蓝颖一行人都从她的背影中看到了意气风发。 蓝颖一行人都被白捷的这种气场感染了,他们静静地看着白捷走进了适训舱,直到舱门关闭,他们才回过神。 具体来说,这一行人一共有四位,蓝颖、苏乐、叶扬还有方涵,他们都是来为白捷加油送行的。按照原计划,他们开完ESA季度总结会议回国后就会各奔东西,蓝颖回B市天文馆,苏乐回N市紫台,叶扬回云贵FAST,方涵回B市307医院。但是上边领导了发了话,说先在B市待着等下一步指示,于是他们就一直在B市待到了今天,所以,今天蓝颖才有机会将他们喊来一起给白捷‘撑撑场面’。 是的,撑撑场面。 在信使计划中,一共只有3个信使名额,中美俄各一个。在中国这边,参与信使名额竞争的一共有11位,其中5位是沈星宇的亲友,5位是江修的亲友,安一的亲友只有白捷一人。今天,这十一人开始闭关适训,来加油送行的起码有四五十人,都可以搞一个后援团出来了。蓝颖知道,如果自己不来帮白捷撑撑场面,那么白捷的背后将一个人都没有。 “怎么没见她的亲友过来?这一闭关,可就是一百天啊。”方涵跟白捷仅有一面之缘,而且还是十年前的事,所以方涵并不清楚白捷的人际关系。在看到其他信使那边热闹的场景后,自然而然地问出了这个问题。 蓝颖叹息,“他们的父母好多年前就过世了,来往的亲戚朋友也没几个。” “刚才你们看到没,她的精神状态还真不错,看来我们给她的鼓舞还是挺大的。”苏乐接过话,可别人从他的语气中根本听不出高兴的意思。 “怎么?有问题?”蓝颖反问。 苏乐摇头,“好的很。” “我知道你不同意她去冒险,”蓝颖说,“可是,不去冒险的话,真的就一点希望都没了。如果有一天我把你拉到了手机黑名单,你会怎么办?” 苏乐沉默,他知道,自己会立刻去找她。 “从速登火星的上百次火箭发射任务来看,发射成功率还是很有保障的,”叶扬接过话,“三艘载人飞船一点问题都没出,所以,这次信使任务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按部就班就行。” “希望如此吧。”苏乐无可奈何地应了一句。 “出去走走?”方涵提议,“这里有点吵。” “嗯。” “好。” “……” 于是,四人脱离了‘后援团’,随后脚步未停,直接走出了航天员体能训练馆。 “真冷!”苏乐一出门就忍不住‘嘶’了一声,“不过,跟N市的感觉还真不一样,我们那是湿冷,能冷道骨头里。” “那就把帽子戴起来啊!挡挡风!”蓝颖说着,抬手就把苏乐羽绒服的兜帽给扯到了苏乐头上。 “哎哎哎!我的发型!”苏乐惊叫。 叶扬跟方涵面面相觑,都是无奈。 “你们这个时代的人,到了这岁数心态还这么有活力……真好!”方涵感慨,“想我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就感觉吧,如果再保持年轻时的那种活力,就是不成熟。四十不惑,呵呵,那时纯粹是为了不惑而不惑,现在想想,挺没意思的。” 叶扬笑,“方叔你还很年轻啊!” “就是就是,方叔还很年轻!”苏乐一手撸着头发,一手举着表示赞成。 “年轻?”方涵笑着摇了摇手,“都五十五喽,奔六的老人家了已经是!” “方叔,您知道上边为啥让我们都留在B市么?”蓝颖果断地用一个正经地问题打断了他们没啥营养的唠嗑。 方涵摇头,“不太清楚。我猜大概是因为信使计划吧。你不是小捷的顾问么,估计之后还需要你去帮帮忙。至于我们三个老爷们吧,我就说不太准了。” “可能是有项目需要不同领域的人来协力完成?”叶扬猜测。 苏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非常有可能。你还记不记得当年居教授发现的那面星墙?那不就是我们搞天文的跟他们搞历史的合作的么?” “那你们最近的研究有什么进展?或者说,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是需要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帮忙的?”方涵问。 叶扬眉头一皱,“还真有!” 苏乐一听就来了精神,“什么?快说说!” 叶扬面露犹豫。 “反正我们的保密协议都签到绝密级别了,那还怕啥。”苏乐说。 方涵点头,“也是,说说无妨。” 叶扬四下看了看,确定了周围没有其他人之后才开口说道,“我们发现了第二与第三舰队。” 听到这话的三人都是一怔,他们感觉就像是突然被点了穴道一样,整个人都木了。 “第二?第三?舰队?”苏乐惊诧,“在联合国季度大会上怎么没听你讲?” “那时不是说好了只能讲跟速登火星计划有关的么?”叶扬反问。 苏乐摸了摸后脑勺,“哎哟,我忘了信使团那茬了。” “你别打岔,听叶哥说。”蓝颖说。 “就是发现了另外两个外星舰队,其中一个的航向也是我们太阳系,另一个,貌似是朝着南门二去的,就是半人马座的那个阿尔法三星。这两个舰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也是在红外太空望远镜的巡天过程中发现的,地面上的望远镜根本看不到。”叶扬说。 “你的意思是,现在还有另一个外星舰队正朝着我们太阳系赶过来?”苏乐倒吸一口冷气。 叶扬点头,“我们还逆推了它们的航线,发现它们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地方。” “跟第一舰队一样都是从猎户座方向来的?”蓝颖问。 叶扬点头,“具体来说,是猎户座的参宿四。” () 第32章 齐聚 “参宿四?!”蓝颖惊讶,她非常怀疑自己是听错了。 苏乐也是一脸懵逼,“那个鬼地方能演化出生命???” “参宿四怎么了?”方涵是四人中唯一一个不懂天文的人,见到蓝颖跟苏乐惊诧的模样,他也困惑了。 “我们也觉得奇怪。”叶扬说,“按照我们现有的理论,参宿四这样大质量的恒星,寿命不会超过一亿年。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到如今的红超巨星阶段,它处在稳定状态的时间也就几千万年。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演化出高度文明的生命,这太匪夷所思了。” 方涵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拿咱们地球上的生命来做对比的话,确实很难想象。” “所以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关于参宿四的理论研究资料,尤其是这类恒星的模型理论。你们也知道,这几年我所在的FAST团队都是以观测、通讯为主,没什么理论研究。所以,我们确实想过要找理论天文团队来帮忙研究一下我们得到的观测数据。”叶扬说。 “据我所知,参宿四已经快演化到头了,”苏乐接过话,“我们以前不是整理过超新星资料么,我结婚那年回到紫台之后,领导还给了我后续任务,就是对进入演化末期的恒星进行研究,参宿四就是我研究过的恒心之一。” 叶扬心头猛地一跳,“说说看。” 苏乐嗯了一声,开始述说他所了解到的关于参宿四的大致的情况。 【参宿四这颗恒星距离我们太阳系差不多600到700光年,因为目前测出来的距离误差挺大的,所以它的质量我们也不能确定,只能得出一个范围,大概是我们太阳质量的11到20倍,目前已经演化到了红超巨星阶段,其光度变化有时有规则,有时没有规则,所以也是一颗半规则变星。】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分光观测,就已经发现了参宿四周围有大范围的气体壳,气体壳的直径大概是参宿四直径的五六百倍,在参宿四的表面,也有一个‘气体包层’,并且那时候还观测到参宿四会出现规律性的膨胀与收缩,就是直径会有周期性的变动。根据模型推测下来,应该是参宿四确实已经到了生命末期,所以才有了不稳定、并且向星际空间抛洒物质的现象。简言之,它快炸了,在一段时间之后,它会以超新星爆发来结束它的一生。】 “会炸?”叶扬打了个激灵,随即开始喃喃,“我早该想到的……” 蓝颖立刻从叶扬的神情中猜到了一个可能性,“所以你是怀疑……参宿四的智慧文明为了逃离超新星爆发,所以开始了星际流亡?” “我们地球上的所有的生命,在遇到无法抵御的危险的时候,本能反应就是逃。发现外星舰队的那一年,不是上映了一部国产科幻电影么,故事里边儿的人类可以选择开着地球去流浪,那么参宿四恒星系的外星人在遇到同样的境况时,如果不想灭亡,肯定也会做出类似的选择。”方涵说。 叶扬未置可否,转而问苏乐,“你们的恒星模型理论研究做的怎么样了?能不能预测出参宿四何时会炸?” 苏乐摇头,“问题很大。第一,距离测不准,第二质量算不准,第三,各个质量范围内的恒星模型也没研究透,就拿我们最熟悉的太阳来说,太阳模型至今都还没百分百研究明白,更别说其他类型的了。所以,参宿四的爆发,有可能会发生在明天,也有可能是在一百万年以后。” 叶扬抬起头,他望着乌云密布的天空,眼神中有些迷惘。 方涵拍了拍叶扬的后背,“船到桥头自然直,慢慢来吧,科研这东西,除非人品大爆发,不然哪那么快容易出成果。” “是啊!”苏乐难得长叹了一声,“人类在基础科学方面的运气,已经在上世纪基本用完了。哎,对了方叔,你们最近有啥进展?还在整那虫子么?” “是硅基石虫!”蓝颖补充。 方涵点头,“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啃当年‘特洛伊号’传回来的数据,研究进展有限。我们打算换个方向,想从它的生存环境入手。” 蓝颖一怔,“所以,你们需要对金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吧?” “是啊!”方涵应声。 “方叔,您知道我所在的团队在B市天文馆是做什么的吗?”蓝颖问。 “科普?为媒体提供正确的科学舆论导向?顺便研究研究观测资料?” “主要工作都是行星物理学方面的研究,科普工作只是减压时的调剂。如果您想要了解金星,那基本上就会跟我们行星物理团队有关系。”蓝颖说。 【PS小贴士:行星物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人面面相觑,他们心中此刻几乎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难道还真是上边的领导想让他们协作完成一些任务? 结果就在这时,四人的手机就都先后发出了信息提示音。 四人掏出手机划开锁屏一看,又是一番惊讶。 “看来我们猜对了?”蓝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让我们待在这里是啥意思?想让我们也上天?”苏乐疑问。 方涵笑笑,“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虽然名字是这么叫,但是这里涉及到的不仅仅只有航天员跟训练,还有科研。数理化生等方面的科研都有涉及。在这里进行综合领域的任务项目,再正常不过了。” “这样说来,我们倒是又能在一起做事了。”叶扬说。 苏乐不住地点头,“这样挺好这样挺好!” 叶扬嘴角一扬,也笑了笑,“对你来说当然好了,之前你在N市紫台、蓝颖在B市天文馆,你俩见个面得跑一千多公里,累吧?现在这样调配下来,你可以不用B市N市两头跑了!回头你应该提两瓶二锅头给古老师送过去,我猜肯定是他向大领导提的意见。” “对对对对对!”苏乐一本正经地又划开了手机锁屏,然后点开了TB,“我得给他老人家挑一箱好酒!” 蓝颖扶额,叶扬也是无奈。 “唉,我这还有一个消息。”方涵看着手机屏幕。 “啥?”叶扬问。 方涵抬头看着叶扬,露出了慈祥老父亲一般的微笑,“左研也会来。” “左研?”苏乐抬头,“哎,这名字有点熟悉啊!是谁来着?” “她也来?”叶扬愣住了。 “哎,叶哥你认识啊!”苏乐大惊。 蓝颖实在听不下去了,“当年你去307医院,带你体检的那个护士!!你以前跟我提过,怎么,忘了?我记得你说过,她是方叔的学生来着……我说你脑子能不能多腾点空间来存存人际关系啊!” 苏乐怔了怔,似乎在重启大脑,几秒后噢噢了两声,“原来是她啊。哎,这不对啊,老叶你激动个啥?” 方涵的目光在这三人身上扫了扫,最后问道,“你没跟小乐小颖说?” 叶扬挠了挠头,“没有。” “什么情况?”女人特有的直觉告诉蓝颖,这里边大有问题! “小叶跟小研结婚了啊,好多年前的事了。”方涵乐呵着回答。 苏乐立刻‘我去’了一声,“老叶你不厚道啊,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们!?” “云贵太远了,怕给你们添麻烦。”叶扬解释。 “太能藏了!”蓝颖也开始讨伐叶扬。 “还有两位。”方涵继续说。 三人看向方涵,“谁?” “年九零跟老居。”方涵把手机屏幕对向了三人,“年九零也发来了消息,说他们的考古队也会来。” “小年过来我可以理解,”叶扬疑惑,“他毕竟懂不少地质上的东西,可是把整个考古队拉来,这……” “管他呢!”苏乐打断了叶扬的话,“反正咱几个这次是真的能聚齐了!!快十二年了吧!说实话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 苏乐这么一说,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期待。 蓝颖的脸上却在此时多一分惆怅,她转身望着体能训练馆,“要是白捷跟安一在,那就更好了。” 另外三人也跟着蓝颖把目光转了过去,一时间,没有人说话。 这一刻,他们都产生了一种无力感。如果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能够应付十多年后到来的外星舰队,那就不用这么去拼命了。或者说,如果没有外星舰队的刺激,人类完全可以走‘求稳’的路线慢慢发展。 但是,没有如果。从第一外星舰队被发现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人类会走上这条充满冒险的坎坷之路。 良久,苏乐拍了拍蓝颖的肩头,他知道蓝颖虽然嘴上说着支持白捷去火星,但其实她心中的担忧并不比任何人少。 “放心吧。”苏乐开始反过来劝慰蓝颖,但他说的也只有这三个字。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三天后,由方涵、叶扬、苏乐等各个科研领域的人员组成的团队,在B市航天城的萝藦大厦集合完毕。 () 第33章 超出认知的保密级别 萝藦大厦,是地球航空航天局(ESA)中国分部的通讯枢纽大楼,也是B市航天城里最重要的建筑设施之一。 自从去年NASA那边出了SOT事件之后,这里的地面警戒、对空警戒的级别就提升到了最高级,部署在这里的军事单位,也从那时起就进入了四级战备状态,并一直持续至今。 所以,这里随处可见持枪的巡逻军警,各个出入口也都有严格的安检。当然,在不为外人所知的暗处,还有狙击手、监控探头等各种部署。 选择这样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举行研讨会,这不合常理。半个月前刚刚结束的ESA季度总结大会,那警戒排场放到这里来看,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对此,所有接到通知来参与研讨会的人员都倍感疑惑,同时,他们也都预感到了事情可能不简单。当经过重重安检之后,他们在一位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了一间会议室。 这是一间看起来并不宽敞的会议室,而它的布局跟学校里的阶梯教室类似,一面黑板,一个讲台,一个投影设备,十几排连体桌椅组成的坐席。 “这是让人听讲座来了?”第一个进入会议室的人如此打趣。 将他们带到这里的工作人员没有说明什么,只是让他们在会议室里等一会,说是领导过会儿就到,随后这人就先行离开了。 众人也没追问,随即就在‘您请’、‘您先请’、‘您坐’、‘您先坐’的礼让中陆续落座了。 在唠了约莫十来分钟的嗑之后,两位‘领导’一前一后走进了会议室。 众人第一反应觉得这两人是领导,并不是从气势派头上看出来的,而是从这二位一人捧着一摞文件推测出来的。就像上学的时候,干这类活的,要么是老师,要么是老师的代言人。 “不好意思啊,大家久等了!”古远天向众人打了个招呼。 “抱歉,久等了!”居山关上了会议室的门,也打了个招呼。 这两人,坐席上的所有人都认识——N市紫台的古远天,H市考古研究所的居山。 “自我介绍我看就不必了,大家都认识,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古远天走到讲台旁,放下文件就蹲下身子去找电脑的开机按钮,“老居,麻烦你把文件发给大家,我这边先进一下系统数据库。” 居山嗯了一声,把两摞文件放到坐席第一排的桌上,然后开始招呼,“大家传一下啊!一人一份。” 从这二人进入会议厅开始,坐席上的所有人全都进入了愣神状态,结果这二人还真像是来做讲座的,又是开电脑又是发文件,所有人就傻傻地看着这二人忙活,一时间都忘了开口说话。 而苏乐跟叶扬就感觉自己好像是穿越回了2009年的那个冬天,那时,居山教授给他们讲述星墙,就是在古远天老师这样的节奏中开始的。 “你们搞什么鬼?”方涵跟居山年龄相仿,他回过神之后也不绕弯子,直接就问了出来。 居山露出了一个看似憨厚却又意味深长的笑容,“先把保密协议签了。” 方涵一怔, 他身边的苏乐等人也是一怔, 坐席上的所有人像被传染了似的,全都怔住了。 居山在分发的文件,竟然是保密协议?! 第一个拿到文件的方涵疑惑地翻开了文件封页,随即,他的脸上露出了更深的疑惑。 确实是保密协议,但这份保密协议跟他以往签过的任何一份都不一样——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紫字‘极密’字样。 保密协议很快就到了每个人的手中,所有人的脸上也都陆续露出了跟方涵一样的神情。 保密协议,与会的这55位专家、教授、学者曾经都签过。 最初,他们进入ESA参与机密项目的时候,签的是‘机密级’保密协议; 【比如苏乐跟叶扬在09年进行的超新星方面的整理研究工作,就是ESA的机密项目之一。】 后来,他们在接触到ESA的核心工程项目的时候,签的是‘绝密级’的保密协议。 【比如ESA的萝藦工程的大部分项目,都是绝密。】 在他们的认知中,秘密级别只有三个,从低到高分别是‘秘密级’、‘机密级’与‘绝密级’,既然已经签到了绝密级别,那肯定就已经成为‘核心’了,如果他们还需要签保密协议,左不过是需要他们参与一些新立项的绝密项目。 但,这次的‘极密’级别刷新了他们的认知。当他们看到保密协议上那两个紫字‘极密’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自己以往的想法是多么的自以为是。 这次,极密文件的内容并没有用文字的方式附加在保密文件后边,于是,他们破天荒地仔细阅读了这份保密协议的内容,想从中推断出是什么秘密项目需要如此大费周章。 然而,他们并没有如愿。 在保密协议签署完毕之后,居山先上台做了报告。 坐席上的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心想该不是是他又挖到了什么了吧…… 因为他们都认识居山,知道居山是H市考古研究所的首席考古专家,在ESA内部轰动一时的‘星墙’,就是居山团队发掘出来的。这面星墙的石砖,在十年前就被发现含有金星石虫的‘硅基’组织。所以,当时ESA内部就有人推测,金星的硅基生命可能已经通过‘陨石’等途径感染了地球,这才有了之后的‘杞人计划’与‘萝藦工程’。 不出他们所料,居山报告的,就是北宋星墙墓的后续发掘情况。 但是,居山述说的内容跟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居山团队虽然进行了后续发掘,并扩大了发掘范围,但并没有再挖到过什么含有金星石虫硅基组织的石头,而是确定了星墙墓的年代—— 星墙墓,始建于秦汉,它只是在北宋时期被打开过。 这是一段听起来像是开玩笑的故事,但是,这是事实。 居山报告完毕之后,古远天上台继续讲述。 古远天是天文学方面的老教授,他讲述的是关于恒星演化方面的内容,初听起来,跟居山的考古报告完全不相干。 但是,当55位‘听众’听完了两位‘领导’的报告之后,他们都回想起了当初被第一份绝密级文件支配时的那种震惊,而且无一例外的,他们都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段历史久远的往事,并沉浸其中,久久无法释怀。 () 第34章 (插曲)-往事1 这是一段如梦似幻的往事。 地球上经历过这段往事的生命,如今早已化为了尘土飞烟。 如果现在还想亲眼看到这段往事的所有细节,那只有一个选择,就是跳到这段往事的光锥之外,然后等待。 不过,这不现实。至少就目前来说,人类的科学技术还无法实现这种超光速的跳跃。 【打个比方说吧,小甲在12:10出生在太阳表面,他不可能亲眼看到12:02的时候太阳表面发生了什么,因为他追不上太阳在12:02发出的光线。】 但居山考古队的考古发现,加上古远天总结的天文观测与理论研究的成果,让逆推这段往事变成了可能。 一切,都要从一团‘分子云’说起。 约八千万年前,那时地球正处在白垩纪中后期,如果给这时候地球上的恐龙霸主们戴上红外波段望远镜,那么,它们在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也许就会注意到一团稠密的星际分子云正在一天天变亮。如果再赋予它们一些想象力,那么,它们肯定会联想到一样东西—— 蛋。 这团以氢为主要成分的星际分子云,就是能够孕育出恒星的‘蛋’! 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这团分子云中心处的密度慢慢变大,直到出现了‘大凝块’。 大凝块在吸积周围物质的时候,引力势能被转化为了热能,所以,随着大凝块越来越大,温度也越来越高,在红外波段也就越来越亮。 在大凝块的周围,一些尘埃云碎片继续收缩,逐渐变成了‘小凝块’,并在角动量守恒的自然定律下,开始围绕‘大凝块’运行。 随着时间推移,大凝块的温度越来越高,而它核心处的温度与压力很快就超过了某个阈值。 于是,质子与质子之间的库伦斥力被克服——4个质子在几步略微复杂的核反应中,最终变成了1个氦原子核+3个光子+2个正电子+2个中微子。 ‘大凝块’的氢核聚变被“点燃”了! 它从一团依靠引力势能来发出红外光的致密星际物质云,变成了一颗通过核聚变来辐射能量的恒星! ——它,就是八千万年后地球人类口中的“猎户座参宿四”! 参宿四的‘孵化’过程,持续了5万年左右。对当时身处地球的恐龙来说,5万年的孵化时间太漫长,这么长的时间,都已经足够让生蛋的母恐龙变成骨架化石了。 但是在恒星演化的位面上,一颗恒星只用了区区五万年的时间就“破壳而出”,说它是早产都不为过。 不过,这也没有办法,这团“分子云”的质量注定了参宿四的演化之路将非常迅速。 在这之后,初生的参宿四内部的核聚变产生的辐射压逐渐增强,万有引力造成的持续性坍缩开始逐渐停止。 当核聚变占据上风的时候,辐射压击败了万有引力,参宿四的内核开始了第一次膨胀。 但是没过多久,膨胀就导致了恒星的温度与核心内压大幅度下降,核聚变速率不可避免地走向疲软,这时,万有引力趁虚而入,重新掌控局面、引导恒星核心收缩。 而核心坍缩,则又导致了恒星核心再次产生了足够高的压力与温度,结果,核聚变的速率得到恢复,万有引力再次回到劣势,恒星内核再次膨胀,然后万有引力再次趁虚而入……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 在恒星内核膨胀、收缩、膨胀、收缩的循环往复中,笼罩在年轻参宿四周围的那些分子云、尘埃云碎片也没闲着,它们渐渐被‘小凝块’聚合,最终成了围绕恒星运行的行星系统。 而没了这些‘雾蒙蒙’的尘埃云障碍,年轻的参宿四发出的可见光终于可以肆无忌惮地奔向宇宙各个角落。 这个时期,地球上的恐龙霸主们用肉眼就能直接看到它的光芒,只是,它的亮度非常不稳定,时明时暗,如果恐龙富有想象力,那么,它们可能会认为有些鞘翅目的小昆虫就是从这颗忽明忽暗的星星上得到了灵感,于是才演化出了发光器官。 年轻参宿四的‘忽明忽暗’持续了仅仅数万年,当它的氢核聚变的辐射压与引力之间的自律平衡彻底稳定(达到流体静力平衡)之后,它终于进入了它“星生”的新阶段——主序阶段。 这时,距离它第一次发出光子才过去了不到八万年。 相对于太阳这样大小的恒星来说,八万年就进入主序星阶段,简直就是早熟!可是没有办法,参宿四的质量在10M☉左右(10倍太阳质量),“早熟”就是它的命。 因为已经进入主序星阶段,所以成年后的参宿四发光稳定,看起来也非常平和。 因此,在围绕参宿四运行的一颗岩质行星“硅球”上,(我们暂时把围绕参宿四的这颗行星称为“硅球”吧)终于有了生命繁衍生息的条件。似乎是为了呼应大质量恒星的演化速度,仅仅在数百万年之后,“硅球”上就出现了一种以硅为基础的硅基生命。 而这时候,距离“硅球”700多光年的地球上,恐龙依旧遵循着一亿年多年来的传统,升级的天赋点要么全加攻击,要么全加防御,只为每天可以悠哉地吃草、食肉。 随着时间流逝,约在6600万年前,在太阳系的地球上,统治了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包括但不限于小行星撞击、火山爆发),逐渐走向了灭亡。 而这时,参宿四的“硅球”上的硅基生命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挑战—— 参宿四的“氢核心”经过近1000万年的“燃烧”,终于完全变成了“氦核心”!这期间,随着‘质子-质子链’核聚变的减少、辐射压也渐渐降低,万有引力逐步变成了主宰,持续了近1000万年的流体静力平衡,也在这期间被打破了! 之后,在引力的主导下,这个‘氦核’继续坍缩,其温度与压力也随之升高,在超过了一个更高的阈值之后,氦核被点燃——参宿四进入了“烧氦”阶段,与此同时,参宿四外层残存的氢则开始继续燃烧。 这时候,参宿四就正式离开了主序阶段,并且开始循环膨胀与收缩、产生星风,变得不再稳定。 这对“硅球”上的硅基生命来说是一场灾难。 但是,它们坚持下来了! 之后,因为参宿四的质量原因(≈10M☉),它开始继续烧碳、烧氧、烧硅。渐渐地,在它的核心中开始有废料铁出现。这时候的参宿四,就像一棵洋葱,剥开之后会看到内部有一层一层的结构,从核心到外层依次是小铁核、硅层、氖层、氧层、碳层、氦层、氢层,每一层都在进行着核反应。 “硅球”上的硅基生命就在这样恶劣的恒星系环境中,艰难地演化着。 如今地球上的人类无法推测出“硅球”上的智慧硅基生物是何时出现的,但是,这些硅基生物是何时进入宇航时代的,地球上的人类做出了一个大致的推断——2万年前,“硅球”上的智慧生物进入了宇航时代,为了躲避参宿四的末日——超新星爆发,他们开始向其他恒星进行阶段式星际迁徙! 而参宿四“硅球人”真正的第一舰队,早在公元前211年前后,就已经到达了内太阳系。 () 第35章 (插曲)-往事2 参宿四的“硅球人”在大约2万年前开始进行阶段式星际迁徙,这个推论是根据目前观测到的三个舰队的数据得出的。 这三个舰队中,其中一个舰队(2021年被空间红外望远镜首先观测到)的目标是半人马三星。 另外两个舰队的目标是太阳系,其中一个(2019年在检索SDSS数据库时被发现)已经穿过了奥尔特云,并进入了减速状态,另一个(2021年被空间红外望远镜发现)还在匀速前进中,距离太阳系约3光年。 就像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ESA中的天文团队从这三个舰队的航线、航向、航速逆推出了它们都是大约在两万年前从参宿四出发的。 而把这三个舰队认定为参宿四“硅基智慧生物”的舰队,则是根据参宿四的光谱推断出来的—— 在对比2005年、2022年的参宿四光谱的时候,ESA天文团队的相关专家发现了参宿四的光谱之中,竟然出现了游离硅的谱线,这种谱线一般只会出现在A型与B型的恒星的光谱中,绝对不会出现在像参宿四这样的M型恒星身上。 不仅如此,参宿四光谱中的“吸收线”也出现了异常,并且还多出了一些“发射线”。 【PS:来自参宿四温度较高的内层的辐射,被温度较低的参宿四外层大气选择性地吸收了一部分,所以在参宿四的光谱上就出现了暗线,这就是吸收线。】 【PS:发射线,是参宿四周围的“星周物质”比如行星、气体云被参宿四加热后产生的,是“星周物质”的光谱,这些光谱混合在了参宿四的光谱中,就成了参宿四光谱中的发射线。】 在参宿四光谱的发射线中,ESA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谱线。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不同成分的物质,产生的光谱也不同,就像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指纹。所以,如果将参宿四的光谱与“实验室光谱对照表”进行对比,就可以确定参宿四的化学成分。 但是,参宿四光谱中的发射谱线中有一条“异类”谱线,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化学成分造成的。 研究进入僵局之际,ESA中的一个位居高层的老教授——古远天,他灵光一闪,从绝密档案库调取了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生命组织样本,并在实验室中对其进行了光谱数据采集。 当对比了参宿四发射谱与硅基生命组织的谱线后,古远天差点没惊到背过气去—— 因为,参宿四的这条发射谱跟硅基生命组织的分子的谱线的重合度达到了惊人的90%以上! 而在5年前的特洛伊项目中,已经证实了【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生命组织】跟【金星的硅基生命】有直接关系,所以也就是说,【金星硅基生命】跟【参宿四】之间极有可能存在联系! 在确认了光谱对比结果之后,他将这次偶然的发现公布到了ESA高层圈。 而几乎与此同时,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得到了一组光谱数据——已经穿过奥尔特云的外星舰队在减速过程中发出的亮光的光谱数据。 经过比对,这组光谱数据中,竟然也存在硅基生命组织的分子谱线。 这一刻,ESA高层圈的所有人都是失神的。 因为在这一刻,参宿四、外星舰队、金星、地球这四者被紧紧地拴在了一根名为“硅基”的绳子之上。 可是,让古远天这些ESA高层圈的人感到更匪夷所思的,是居山领导的考古队在持续了10多年的发掘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 【早在公元前221年前后,硅基生物就已经到达地球了!】 居山根据考古发现与H市的县志记载,大致还原出了正史中的一件事——“东郡陨星”事件—— 始皇36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令秦始皇惊惧的事。 其中有两件事,嬴政最为感到恐惧。其一,火星长时间在天蝎座的心宿二附近逗留徘徊,出现了“荧惑守心”这样的‘天子将死’的不祥天象。 其二,太白经天,星坠东郡。 金星在大白天就能看到,这种“太白经天”的天象,对天子来说也是一个不祥之兆,而且还有一颗陨石坠落到了齐与秦两国交界处的东郡。 秦始皇万分惊惧,这时又听说有人在陨石上刻下了“始皇帝死而地分”这七个字,秦始皇在大骇大怒之下,派人去查,后下令将陨石坠落地附近的人全部处死,并“因燔销其石”,就是将陨石焚毁。 史书上的记载就到此为止了,但居山根据发掘出的证据,做出了以下推测: “因燔销其石”,一般采用“燔”这种法子来毁灭的东西,那得烧得掉才行。陨石能烧成灰吗?陨石在大气层中都没烧干净,普通的架起柴火来烧肯定是烧不动的。 负责处理此事的官员也是无奈,但皇帝的诏令不得不从,烧还是要烧的,但是再怎么烧,陨石还是陨石,在东郡也找不到炼铁炼铜的高温设备。于是,参与焚烧陨石的官员采用了李冰曾用过的法子——火烧水激,就是先用火烧,后用水浇,接着再砸! 最后,这块陨石成功被砸成了碎片,这时,处理陨石的官员发现,陨石内部的结构不像天然形成的,于是上报皇帝。 皇帝恐慌,于是责令官员将碎石碾压成齑粉。 之后,皇帝仍不安心。当时皇帝一心求仙,身边自然少不了自称可以通天的“神仙家”,神仙家们为了让皇帝心安,于是建议皇帝用驱鬼之术将心中的“鬼魅”转移到器物上,再将器物囚禁起来,那时便不会再有惊恐之扰。 于是,在“神仙家”的建议下,皇帝令工程队在陨石坠落处掘出了一个大坑,并责令官员将陨石齑粉与黏土混合后烧制成砖,之后,在坑中用此砖建造一座无门的囚室并埋入地下! 在神仙家的设计中,囚室的东南西北四面墙上用上了四神兽的星象,在囚室的顶部,也用三垣天宫的星象来模拟天庭,以此来震慑囚室中的“鬼魅”。 …… 这个囚室,就是后来居山在H市发掘出的星墙墓。 居山做出的这些推论,有很多直接与间接的证据: 【比如H市,就在秦始皇时期的秦东郡范围内。】 【比如星墙墓中的小“棺椁”,极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用来封印心中鬼魅的器物—— 在对棺椁进行碳十四测年后,发现其年代确实是在秦汉时期;考古队在有关秦汉时期神仙方术的文献资料中也找到了一些巫术器具的描述,发现这些描述跟小“棺椁”的造型与纹饰非常吻合。】 【在对星墙墓的后续发掘中,居山的考古队在星墙墓的附近发掘出了上百具骸骨,而且这些骸骨都有被焚烧的痕迹,对这些骸骨做的碳十四测年的结果也是秦汉时期。】 【等等……】 因为居山在早些时候就知道了星墙石砖中有金星硅基生物的组织,所以他用一句话总结了“星坠东郡”的故事——秦始皇砸烂了坠落地球的硅基生物,并用它建了一座“星墙墓”。 而最初居山会以为这座星墙墓是北宋时期的产物,那是因为它在北宋时期、也就是在1054年被人打开过,这才造成了误判。 在综合了考古与天文的研究成果之后,ESA的高层圈得出了一个可能性极大的脉络—— 1、约两万年前,参宿四的行星“硅球”上,硅基智慧生物为了躲避参宿四死亡时的超新星爆发,开始向其他恒星阶段式星际迁徙。 2、两千两百多年前,首批迁徙舰队中,以太阳为目标的舰队抵达了太阳系,在实地探测了各大行星的环境之后,该舰队选择了在金星落脚。(前往地球的探测器坠毁,之后成为了秦始皇的建筑材料。) 3、在金星上的智慧硅基生物不久后团灭,仅剩下无智慧的硅基石虫。(金星探测器只发现了硅基石虫,没有发现任何智慧生命存在的痕迹) 4、后续迁徙舰队继续朝太阳系进发。(2020年前后,地球人类观测到了三个舰队) 5、约在七百年前,孕育硅基生命的“硅球”开始坠入参宿四。(地球人类在2021年观测到了此次事件造成的参宿四光谱的异常) 这就是让苏乐叶扬等五十五人感到如梦似幻的“往事”。 在ESA其他分部,也有类似苏乐叶扬这样的秘密集合。ESA高层告知他们这些极密,就是想让他们继续论证这些往事脉络中的内容,同时对后续外星舰队降临地球的可能性做出评估,并尽快做出相应的预案—— 因为外星舰队上的智慧生命基本能确定就是硅基生命,有金星的失败的例子摆在那,万一这些“硅基人”选择改造并入住地球,那对地球碳基生命来说,将会是一场灭顶之灾。 这场可能出现的灭顶之灾,让知情者们都想到了几年前人类对外星舰队的生命一无所知的时候,那时,几乎所有人都心潮澎湃地想要发展宇航技术,那时,因为觉得跟外星人接触还有半个世纪、时间还长,所以所有人都有信心、也有动力去面对未来。 但现在,ESA的所有知情的中高层人员都只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因为最近的舰队已经穿过了奥尔特云,最新的观测报告显示顶多再有十来年,人类就将与这个舰队的硅基人接触!在这短短的十来年里,人类该把精力放在主修防御上?还是逃离?还是主动进攻?还是寄希望于交流? 在思考应对灾难的预案时,这样的选择题,让所有的知情人感到了迷茫。 () 第36章 自欺欺人 现在,地球上除人类之外的其他所有生命物种,只能听天由命——硅基人不来,则是幸,硅基人来了,则是命! 人类呢?! 毋庸置疑,人类当然不可能对硅基人舰队视而不见! 那人类应该怎么办? 是星际逃亡? 是防御固守? 还是主动出击? 极密会议结束之后,与会的所有人都没有离开。 这一事关地球生命生死存亡的选择题,让他们非常迷茫。 他们从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面对这样的选择题。 当天,他们的吃住就被安排在了萝藦大厦,并被编入了ESA中国分部的‘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工作都将在萝藦大厦所在的B市航天城内进行。 因为距离太阳最近的【参宿四硅基人舰队】将在十来年后抵达内太阳系,人类不管是‘攻’是‘守’还是‘逃’,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 所以对苏乐他们来说,时间非常紧迫,他们需要尽快构思出建议与预案,然后拿到ESA的下一季度总结大会上进行讨论。 可这是人类第一次面对来自外星智慧文明的威胁,没有人有过这方面的经验,所有人都是新手。所以,接连好几天都没有人提出什么思路。 又是一天过去了,苏乐照旧选择在晚饭后去操场散布。 操场在萝藦大厦附近,是B市航天城里航天员训练专用的操场。操场内有一个足球场与两个篮球场,环绕足球场的还有一圈四百米塑胶跑道,在足球场一侧的球门旁,还有一些室外体锻器材。 苏乐到达操场的时候,天色已暗。在球场四角的聚光灯的光照下,苏乐看到了许多身影正在球场上穿梭。 “今儿个人比昨天多啊!”苏乐自言自语,一边加快脚步向球场走去。 来到球场边,苏乐没有加入战局,而是走向了一旁的看台。 跟正规足球场的看台不同,这里的看台就像是一个露天的电影院阶梯坐席,只有十几排的座位。 这几天,苏乐都是散步散到这里,然后在看台上坐一会,然后再散步散回去。 看台最后一排、最中间的座位,是最能让苏乐感到惬意的位置。 这个位置光线昏暗,足球场四角的聚光灯完全照不到,在这里,苏乐可以静心地看着在操场上奔波的各路人马,而球场上各种嘈杂的声音,传到这里之后就像被净化过了一样,不但让人感觉不到心烦,相反,还有一种BGM轻音乐的感觉,令人沉醉。 前几天苏乐都是独享看台、独享这个位置。可是今天,当苏乐顺着楼梯上到看台之后,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坐在他的专座上。 “年轻人应该多去跑跑嘛!”苏乐走到那人身边坐下。 “苏哥……”年久零被吓了一跳,“你怎么来了?” “想啥呢,这么入神,我来了都没发现?”苏乐惊讶。 年久零摸摸后脑勺,嘿嘿一笑,“就瞎想想。” 苏乐也笑了笑,然后把视线投向了正前方的球场上。 “这位子不错吧?”苏乐问。 “嗯,有一种置身世外的感觉,”年久零说,“不是事情的事,是世界的世。” “同感。” “苏哥也有这感觉?” “嗯,让人觉得轻松。我每晚都会来这坐一会,没想到哥的专座今晚被你小子给霸占了。”苏乐说话的时候,目光依旧盯着球场,忽然,他抬手指着球场叫了出来,“哎!那是那谁吧,今晚是嚼咖啡豆了吗,那么能跑!!都快四十的人了,也不怕摔着!” 年久零听得一愣一愣的,“哥,那是航天动力项目组的冷彬,好像就比你大一岁。” “那个研究什么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发动机的?” 年久零点头,“听说这玩意儿研制成功的话,比土星5号还猛。” “这名字太拗口了。”苏乐啧啧着,“那也不能跑起来不要命啊,他以为他的屁股上是安了这发动机了吗!” 年久零扶额,“其实还好吧,还没到四十岁,男人这时候能跑能跳是正常的。” “你今年多大了?”苏乐扭头问。 “呃……”年久零打了个寒颤,“我记得你上次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好像还是在星墙墓。” 苏乐眉头皱了皱,“那还是09年的时候吧。我算算啊……” 说着,苏乐扳起了手指头。 年久零再次扶额,但是他也不觉得奇怪,因为苏乐曾经跟他讲过一句他无法辩驳的话——简单的问题就不要用心算那么费脑子的办法了,现成的手指头多简单? “三十二了都?!”苏乐惊问。 年久零点头。 “有什么思路没有?”苏乐没有继续扯皮,而是突然一本正经地问了这个问题。 年久零也是一怔,但他立刻get到了苏乐的点,“我觉得,不管做什么选择,都应该都留一个后手吧。” 苏乐把目光再次投到了球场上,但是这次他的目光失去了焦距,并没有跟随着球场上的奔跑的身影。 “比如说?”苏乐问。 年久零把目光也投向了球场,然后静静地说出了两个字,“火种。” 苏乐没有立刻应声,年久零用余光瞄了一下,发现苏乐正皱着眉头。 “不管是防是战还是逃,都得留火种这么一个后手?”苏乐问。 “两手都要抓,也都要硬。” “是个好思路。” 听到苏乐的意见,年久零脸上露出了兴奋。 “那你觉得火种该怎么留?该不会是效仿诺亚吧?”苏乐继续问。 年久零嗯了一声,说道,“我们不是有萝藦飞船吗?可以飞远一点。” “据我所知,萝藦1号起码还需要三十年才能完工,有些技术难题还没攻克,比如生命循环系统的续航模块,比如可控核聚变。我们不可能还用化学方式来给萝藦1号提供能量,这个你应该是懂的。还有,即便是不拉火星的卫星回来做盾,那也还得花至少二十年才能让萝藦1号成型。其实技术够、时间够的话,我们可以直接在地月拉格朗日L4点搞个太空城,然后移民。可惜,我们只有短短10年时间,这完全是不够的。”苏乐说。 年久零看着苏乐,“那规模小一点呢?” 苏乐也扭头看向了年久零,目光中带着些许疑惑,“你跟过方叔一段时间吧,他是搞生物的,那你就没有从他那了解到一些关于生物种族繁衍生息的东西?” 四目相对之下,年久零的目光中也是露出了疑问,“什么?” “人太少,延续不了多久的。打个比方吧,当某个物种的种群数量降到某个值时,我们就会把它列为濒危物种,也就是说明它可能会灭绝。” “就是说,小团体走不了多远?”年久零的目光暗淡下去了一些。 “就像我们不去接火星探路者的话,他们即便是能生出下一代,也会很快灭亡。” 听到灭亡这个词,年久零的心中猛然一颤。他是【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里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心理压力最大的一位。 “那如果只打包基因跟科技数据,然后把这些交给人工智能,让它在找到适宜的地方之后,把人克隆出来,这样是不是可以?”年久零问。 苏乐点点头,“这确实像颗火种。” 得到苏乐的这一句肯定,年久零眼睛一亮。 “但是,仅凭我们现在的技术,你怎么做才能让它不熄灭呢?”苏乐说,“太阳系出了地球没其他地方适合人类,最近的恒星,还在遥远的4光年之外。” 年久零沉默了。 “所以火种什么的,只能让人在心理上得到安慰,说到底,只是自欺欺人罢了。”苏乐说。 () 第37章 你们是在聊国足? 年久零有些懵。 自欺欺人? 自己费了一堆脑细胞想出来的一个思路竟然是自欺欺人? 他虽然压力很大,但他发誓他还没有怂到需要用自欺欺人来麻痹自己。虽然他也知道在十年内完成萝藦1号确实有些异想天开,但是,他认为十年内整出一批DNA火种应该是没问题的。 但为什么到了苏乐这里,这个思路就变得这么弱智、这么可笑了? “你是搞考古、搞地质的,不了解航天的行情很正常。”苏乐不用看年久零的表情,就能猜到了他此刻心中的疑惑。 “嗯?” “也有可能是欧美的科幻电影看多了,”苏乐靠着椅背,抬起头将目光投向了无际的夜空,接着说,“以前的绝大多数灾难片里,只要人类面临灭亡,就基本会有火种计划。在这样的科幻环境里待得时间长了,如果不是天文或是航天相关专业出身,思想难免会被“火种文化”潜移默化。所以,你有这样的想法也挺正常的。” 年久零也望向天空,苏乐点拨的这几句话,让他开始正视自己忽略的问题——隔行如隔山。 自己的专业是考古、地质,在航天方面,自己的水平就跟社会普通大众一样,也许是因为压力太大了,才会如此放飞自我地异想天开吧!年久零如此想着,随即黯然一笑,他又想起了老师居山经常跟他说过的一句话——实事求是,不要瞎想。 当年刚发现星墙墓的时候,居山就在考古队里提过这句话,因为考古队里没有人懂天文,所以才有了后来的N市紫台之行。 “那让我们这些非航天专业的人来考虑这些问题,不是南辕北辙么?在对抗外星舰队的时候,应该用不到考古、地质这类技能吧?”年久零又问。 苏乐笑了笑,说道,“我老师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在一个专业上越深入,也就越容易被这个专业束缚。所以,我想领导们应该是考虑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的情况,为防止搞航天的那些大佬钻牛角尖,所以才让你们也参与进来的。” “这样的话,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岂不是更好?群策群力嘛!” “三年前的全球骚乱,你忘了?”苏乐反问。 年久零语塞,良久之后,长叹一声,“麻烦的一米潦倒……” “哎我说,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N市话了?”苏乐惊奇地看向年久零。 年久零耸耸肩,“咱这一拨人里,就苏哥你是土生土长的N市人。” “所以,你的意思是……跟我学的?” 年久零点头。 “我说过这样的粗鄙之语?!”苏乐诧异。 年久零望天,他决定把这个问题留给苏乐自己去想。 “真头疼……”苏乐没去纠结自己是否曾经说过脏话,而是把话题拉回了正轨,“其实留后手的思路肯定是对的,问题是到底留什么样的后手。如果现在咱们能搞出可以‘发芽的火种’,那么火种肯定是第一选择。问题是,咱们现在整不出来。” 年久零做了个深呼吸,然后说到,“如果我们能把地球开走就好了!” “流浪地球?三年前咱们国人拍的那部科幻电影?”苏乐问。 年久零点头,“是啊。” 苏乐叹息,“电影里,太阳只是一颗固定的定时炸弹,地球只要跑就行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情况跟电影里的不太一样,天知道硅基人会搞出什么花样。” “也就两种啊!”年久零脱口而出。 “两种?什么两种?” “来地球,或者不来地球啊。”年久零说。 苏乐一怔,“来,或者不来?” “嗯。” “噢!!”苏乐突然拳掌相击,露出一脸恍然的模样。 “咋的了?” “走!去沙坑!”苏乐站起身就往看台的楼梯口冲去。 年久零不明所以,愣愣地跟着苏乐下了看台。 沙坑,就是用来跳远的地儿,就在塑胶跑道拐弯处的内环里。 二人一前一后来到沙坑,苏乐没有去练什么跳远,而是蹲在沙坑旁伸手抹平了一块沙地。年久零来到苏乐身边也蹲下身,看到苏乐的举动,他知道,苏乐肯定是准备在地上画草稿了。 果不其然,苏乐在沙地上画了两个小圈,并在两个圈的上方分别标上了A与B两个字母。 “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苏乐说,“A,代表硅基人来地球,B,代表硅基人不来。” 说完,苏乐又在两个圈圈的地下画下了三个小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下方,分别标上了甲乙丙三个字。 “甲,代表主动进攻;乙,代表固守防御;丙,代表逃跑。”苏乐介绍完,扭头问年久零,“高中有学过,还记不记得?” 年久零此时已经明白了苏乐的意思,“A甲,A乙,A丙,B甲,B乙,B丙。” “对!”苏乐眼中放光,“不过,我想我们应该反过来写,因为现在是需要我们人类主动!” “甲A,我们选择主动进攻,硅基人的目标是地球。” “甲B,我们选择主动进攻,硅基人不来地球。” “乙A,我们选择固守防御,硅基人的目标是地球。” “乙B,我们选择固守防御,硅基人不来地球。” “丙A,我们选择逃离,硅基人的目标是地球。” “丙B,我们选择逃离,硅基人不来地球。” “我们基本上会遇到这6种情况,我们从这6种情况出发去细化应对预案就行了!”苏乐激动。 年久零看着沙地上的符号,眼神炽热,“如果是甲A的情况,那我们就是先下手为强,会占得先机!” “如果是甲B,那我们就是主动招惹麻烦。” “如果是乙A,我们虽然会被动,但是会有充分的防御准备。” “如果是乙B,那就是皆大欢喜!” “如果是丙A,因为我们的精力全在逃亡上,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大规模星际移民,比如移民月球或是火星!我想,如果全力以赴在月球搞永久性的移民基建,会很有搞头!” “如果是丙B,我们还可以再回来!” “大致就是这6种情况!”年久零说,“我们要不要现在就回去从这6种情况入手开始研究?” 苏乐点头,却没有立刻起身,而是意犹未尽地看着沙地上的符号,“就现在来看,我觉得,我们基本可以放弃主动进攻这个选择了。” “甲A甲B的情况么?” “你们这是在聊国足?” “嗯……” 苏乐跟年久零四目相对,都是一愣,因为他们都听到了一句女声!而且感觉很熟悉! 于是二人齐齐回头,然后就看到了蓝颖的脑袋,她正弯着腰看着沙地上的符号,一脸迷茫。 “你什么时候有这爱好了?我怎么不知道?”蓝颖疑惑。 “嫂子好!”年久零立刻抬手敬礼打招呼。 蓝颖点头,“小年你也看国足?” 不等年久零解释,苏乐就岔开了话题,“你怎么来了?我还以为你得明天才回来的。白捷适训咋样了,她这都进去了快半个月了吧。” “是十二天,“蓝颖说,“状态挺好的,也是所有信使中状态最好的。” () 第38章 沙盘游戏 “看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白捷铁定能拿到一个信使名额了。”苏乐说着,顺手把沙地上的符号标记给抹了,随后站起身拍了拍手,“走吧,回去。” “什么怎么就回去啊?”蓝颖皱眉,“你们刚是在整啥呢,不会真的在研究中超国足吧?” 苏乐一笑,“我这脑子记人名都费劲,去追足球联赛?想什么呢你!要不你再猜猜?” 蓝颖眉头轻皱,思索了两三秒,说,“刚才我看地上有甲乙丙跟AB,你们又在说甲A甲B什么的,所以是……C21乘C31?” 年久零瞪大眼睛,竖起大拇指,“嫂子威武!” 听小年这么一夸,蓝颖嘴角上扬,“必须的。不过,你们做这个组合到底是啥意思?” “小年给我的启发。”苏乐说,“要不,去咖啡厅坐一会,给你好好讲讲?” “那我先……” “先什么先,先闪?”苏乐打断了年久零的话,“一起去!” 年久零挠挠头,“方便?” “有什么方不方便的。你又没有女朋友需要陪,陪陪我们老人家不行啊?”苏乐翻了个白眼,随即头前带路去了。 年久零傻愣了几秒,总觉得苏哥的逻辑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一时却又理不清楚。 “走吧。”蓝颖笑着拍了拍年久零的肩头。 “嗯,”年久零点头,可刚迈了两步,就又停了下来,“哎不对啊嫂子,你们就比我大六七岁,怎么就成老人家了,要是这么算的话,我也离老人家不远了,可我才三十出头,女朋友还没呢,我可不想被说老了。苏哥这话不对不对!” 蓝颖乐呵,“甭管他,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就是个喜欢瞎咧咧的人!走着。” 三人就这么一前两后,慢慢向咖啡厅散步散了过去。 咖啡厅在操场附近,径直走过去,也就三五百米的距离。没过十分钟,三人就到了咖啡厅门外。 这是B市航天城里距离萝藦大厦最近的一家咖啡厅,规模不大,也就能容纳个百十来人,不过,这一家咖啡厅却也有着它的特殊之处。 它是一家仅对‘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开放的全自助咖啡厅。 也就是说,没有权限是进不了这家咖啡厅的。 而全自助的意思,就如字面意思一样,什么都得自己动手。比如冲咖啡、洗杯子、桌面清理、拖地等等。 是的,这里没有服务员,也没有专业的咖啡师,所以,咖啡的种类也很单调,就是开水速溶,是加奶加糖还是直接整原味的,都得自己掂量着来。 经过刷卡安检之后,三人进入了这家咖啡厅。 “最近人挺少的。”苏乐扫了一圈之后,叹息了一声。 蓝颖接过话,“废话,这几天大家都压力山大,失眠觉少,都在外边疯狂运动希望能回去睡个好觉呢,谁还会来喝咖啡?” “我们这不是来了嘛!”苏乐指了指角落的一桌,“你们去那等着,我去冲咖啡。” 年久零立刻举手,“我去我去我去,你们先去坐。” 苏乐像没听到一样,自顾自地就向自助吧台走去,弄得年久零进退都不是,最后,只能被蓝颖拖着先去落座了。 当苏乐整完三杯来到角落的座位,发现蓝颖已经从包里扯出了平板,并且已经点开了画图APP,正在画刚才在沙地上看到的甲乙丙跟AB。 “就是这样?A与B代表硅基人是否来地球,甲乙丙代表攻、守、逃这三种选择?”蓝颖把平板放到了桌上,指着上边的内容给年久零看。 年久零点头。 “先来尝尝哥的手艺!”苏乐吆喝着打断了二人的讨论,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托盘放到了桌上。 蓝颖跟年久零没有再继续讨论,而是非常期待地看向了杯中冒出的热气,然后就都皱起了眉头。 “你这是白开水吧!”蓝颖惊诧。 “开玩笑!还真想喝咖啡?想失眠啊?”苏乐说着已经坐到了蓝颖旁边的座位上,然后率先拿了一杯,“这一路上我想了许多,我觉得,主动出击必须要否定掉。” 年久零又是愣了愣,然后哭了,“哥,你这托马斯大旋转似的话题转移方式,一般人跟不上啊!” “你这不是跟上了嘛!”苏乐说着,给蓝颖也拿了一杯白开水。 蓝颖一手接过杯子,一手却已经指到了平板上,说道,“如果是甲A,也就是我们主动出击,正好硅基人也是冲地球来的,这样的话,有三种结果,第一,打跑硅基人,第二,打平,第三,被虐。单从航天技术方面来看,我们还没有进行星际航行的技术,而硅基人能够进行长达六七百光年的星际航行,所以,我觉得,我们能打跑硅基人的可能性不大。” 蓝颖说着,在平板上甲与A之间的连线上写上了①②③,并在①上打了个×。 蓝颖停顿了一下之后,接着说,“所以,在存在技术条件差距的情况下,打平也基本是不可能的,被虐的可能性倒是很大。” 说完,蓝颖在②上打了两个小问号,在③上打了一个小叹号。 “甲B的情况类似,”苏乐指着屏幕说,“唯一的区别就是,硅基人原本是不来地球的,结果被我们嘲讽了。就像我以前玩的那什么网络游戏,里边有个职业有种技能,就是嘲讽,小怪本来是冲着别人去的吧,结果我不小心一吼,怪就来打我了,然后我就不明不白地挂了。” 蓝颖瞅着苏乐,眉头一跳,“你还玩网游?” “都是老早以前的事了。现在什么年代了都,网游早过时了,现在手游是主流,对不对啊,小年?” 年久零镇定地嗯了一声,但他的心中早已经瀑布汗了,因为,他终于知道面前的这两人为什么能走到一起了——话题转移起来,毫无征兆,但双方都能迅速跟上对方……这两人都是神人啊! “所以,选择主动进攻,看起来不太明智。”蓝颖立刻回到了正题,并在甲与B之间的连线上也写上了①②③,并分别标上了×?!这三个符号,然后,她语气一转,说道,“但是,从甲出去的这两条线,具有不少另外4条线不具备的优势。” “小年之前说过,先下手为强。还有呢?”苏乐问。 “第一,”蓝颖说,“如果我们选择主动进攻,那么战争肯定不可能在地球上打响,我们的战场将会在距离地球非常遥远的太空中。而选择主动攻击,那我们肯定就要全力发展星际航行技术,这样一来,如果我们被击败,我们肯定还有余力进行星际逃亡。虽然可能是苟延残喘,但活着,就有希望。” 听完这话,苏乐跟年久零都盯着平板屏幕陷入了思考。 “我倒是没想到这一层。”苏乐说。 “给你时间再多想想的话,这一层是漏不掉的。”蓝颖说着,又将屏幕上的‘甲’跟‘丙’都用红圈圈了起来,“攻与逃,在这两个选择下,我们都必须要投入全部精力发展深度宇航,所以,攻跟逃,在精力投入的方向上,是重叠的。” 听完蓝颖的分析,两位听众都是感叹,苏乐直接给蓝颖抱拳,“女人的心思就是比咱老爷们缜密!佩服!” 年久零则是不住地点头,“给人一种军事老专家的感觉!” 蓝颖笑了笑,“如果你们也喜欢玩沙盘推演,那肯定也能考虑周全。” 苏乐一怔,“你喜欢玩沙盘?” 蓝颖摇头,“去年给小辰买了套沙盘玩具,就有这些推演的玩法,我就去试着陪她玩了。” “咱家女儿爱玩这些?”苏乐惊讶。 蓝颖瞬间一脸严肃,“所以啊,你有空了该多陪陪她,多点语言上的交流,光是在周末带她去动物园、水族馆、游乐场之类的地方玩,这可不行。” 苏乐怅然若失,“明年小辰就十岁了吧……” “是啊……” 年久零看着这二人情绪突然低落下来,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端起里咖啡杯,喝起了凉白开。 “而选择守的话,也就是‘乙A’、‘乙B’这两条线,这个比较难说。”蓝颖继续分析。 听到蓝颖几乎没做什么停顿就把话题又转了回去,年久零立刻放下了水杯,然后一个迅捷地侧身弯腰,把脑袋埋到了桌下…… 他被水给呛了…… () 第39章 毫发无损与断子绝孙 年久零埋头咳嗽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这期间,他剧烈的咳嗽甚至惊动了在门外执勤的安检人员。 在好不容易送走了热心肠的安检人员之后,年久零也总结出了一个结论——跟这两口子聊天讨论问题的时候,绝对不能吃喝! 然后,讨论继续。 “为什么乙A、乙B这两条线比较难说?我倒是觉得这两条线最好推演!”苏乐说。 年久零这次发言比较积极,立刻接过了苏乐的话,“我跟是苏哥的想法差不多。在我们选择防御的情况下,如果硅基人不来,那么,我们几乎不会有什么损失。如果硅基人来了,那么就只能开打。” “开打之后,要么硅基人被我们击退,要么我们防不住,”苏乐接着说,“按照之前说的,因为我们跟硅基人存在技术上的差距,所以,我们打赢的几率很小,所以,我们很有可能防不住。” 蓝颖嗯了一声,然后抬手指着平板,“所以结果就是,要么我们防不住,要么毫发无伤。乙B,也就是‘毫发无伤这条线’,是六条线中最诱人的。” “最诱人?”年久零疑惑。 “甲A甲B,都得战,而且,我们的胜机极小。丙A丙B都得逃,这个逃,肯定不可能用飞船把全球六七十亿人全部送走,所以,肯定会有惨烈的竞争。丙A这种情况,留下的人全灭;丙B的话,你们觉得,在经过惨烈的竞争之后,留在地球的人,还会真心欢迎逃亡的人回归么?”蓝颖说。 苏乐跟年久零同时摇头,毫无犹豫。 “这么看来,毫发无伤这条线确实挺别致的。”苏乐说。 “那么,问题来了。”蓝颖说着,抬手在屏幕上的【乙】字上画了个大大的问号,“我们值不值得为了赌‘毫发无伤’,而去选择‘固守防御’?” “这……”苏乐语塞。 年久零小惊讶了一下,因为他发现苏乐也会跟不上蓝颖的节奏。 “小年你怎么看?”苏乐问。 “我……”年久零被突然点名,也是无措。 苏乐看了看蓝颖,问道,“你有什么想法就快说,想急死我们两个老爷们啊!” 年久零扶额…… “我刚不是说了嘛,这个比较难说。”蓝颖白了苏乐一眼,然后在画图APP上新建了一页,“一起想想吧,我先说我想到的。” 说完,蓝颖在空白页上画了一个圈,说,“这是地球,我们的防御阵地,不能建立在地球上。原因的话,我想你们也知道,因为硅基人的飞船一旦着陆,可能就会往适合他们生存的地壳深处钻,那样的话,对我们来说就是防御失败。” “防御圈从近地轨道开始。”苏乐说。 蓝颖点头,在地球周围画了一圈虚线代表近地轨道,“但是这距离地表太近了,我们必须再往外扩展。” “月球轨道。”苏乐说。 蓝颖又在近地轨道外画了一圈虚线,然后在这圈虚线上,又画了一个小圆圈,“这是月球,这一圈就是月球轨道。” “是不是可以再扩大一些,”年久零说,“当年阿姆斯特朗来回地月,只用了一个礼拜左右,感觉还是太近。” “看起来是近了些,”蓝颖笑道,“不过,在这个轨道上有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 “地月拉格朗日点。”苏乐说。 年久零恍然大悟,“噢!我知道,萝藦工程的飞船选址好像就是在L4点。” 蓝颖点头,“拉格朗日点一共5个,说白了,这五个点是三体问题的5个特解。L4跟L5是相对较稳定的点,不过L1、L2跟L3也都可以利用。” 蓝颖说着,已经在月球轨道上标出了三个点,另外两个点,她标在了月球的两侧(大致可参照以下三行中‘点’与‘圈’位置,第一行与第三行是L4点与L5点,是稳定点,中间一行的三个小黑点是L3、L2与L1点。作者君尽力了-.-。) ———————. ——.——〇——.o. ———————. “这五个点,加上月球,是最值得利用的防御点。我们可以将这六处地方作为基础,建立防御体系。”蓝颖说完,停顿了几秒之后问道,“有没有问题?” 两人摇头。 “那好,”蓝颖继续分析,“在月球轨道之外,我们当然也可以建立防御圈,但是,距离阵地中心越远,防御圈就会大,也越难成型。加上月球轨道之外没什么落脚点,所以,我们的防御体系以月球轨道为基础是最合适的。” 苏乐挠了挠头,“我感觉越来越军事了,这我可不在行。” “我也是。”年久零说。 “咱们就从最直观的角度去分析就行了,看能不能整出个思路来。”蓝颖说。 “那继续。”苏乐说。 蓝颖点头,“在月球轨道建立防御体系,那么现在我们的航天技术是够的。但是,要在十年之内在月球轨道完成太空防御工事,工程量巨大。所以,我们不可能再分出精力去搞远程宇航的研究。” 蓝颖停顿了一会之后,缓缓说道,“如此一来……防御圈一旦被突破,地球被入侵,我们又不具备远程宇航能力,最终将全灭。” “所以,选择防守的话,要么毫发无损,要么断子绝孙?”苏乐大惊。 年久零暗暗竖起大拇指,“哥,你这总结真精辟!” “我也是推演到这才发现的……”蓝颖说。 “这还真像一场豪赌,在其他四条线上,落差感可没这么大。”苏乐啧啧道。 “那就不能防御与进攻同时考虑?”年久零问。 苏乐摇头,面露无奈,“精力有限,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如果考虑兼顾,那很可能顾此失彼,最终全部歇菜。” “看来得去仔细计算一番了,这6条线……就这么看还真看不出哪条好哪条坏……”蓝颖翻到了上一张草图,也是叹息了一声。 “有思路了就好。”苏乐说。 “还得有军事头脑!”年久零补充。 “嗯,”苏乐点头,“所以,我想,有个部门应该是快要建立起来了。” “啥?”蓝颖跟年久零同问。 “太空军,地球太空军。”苏乐说。 () 第40章 薛定谔的两只猫 太空军,这一概念在上世纪苏美冷战期间就曾被提出过,但一直是想象中的军种,后来各大国虽然在这方面也有投入,但一直都局限在书面的理论之上。 直到四年前美国推特选手在任时,太空军才真正进入全球民众的视线—— 这位推特选手签署的‘太空政策令’中,就计划建立美国的第六军种太空军。只是,这份文件中的宗旨是构建美国太空霸权,当时,全世界都在议论这位推特选手,有说他是哗众取宠的,也有说他是心机普的。 总之,在人类社会还不知道外星舰队存在的四年之前,太空军这个名词就火了。 所以,当苏乐提到太空军时,年久零跟蓝颖都没太意外。 “太空军?当时美国的那位推特小王子,不会是已经知道了ESA的绝密资料了吧?”年久零惊疑,“不然我实在想不通,他怎么会有这种超前意识!” 苏乐笑笑,“他当然不知道。他提的太空军计划,完全是为他的美国……呃,或者说,是为了他自己。那时,他不是在努力拉票想连任嘛,当然得搞些吸引眼球的东西出来。他的美国太空军,放到现在来看,很低级。” “怎么说?”蓝颖问。 苏乐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后接着说,“他的太空军,基本还是在布置在地面,然后在地面上遥控各种远程武器去打击近地轨道上的航天器,仅此而已。说是组建太空军,还不如说是开发近地轨道的太空武器,所以,很多人说他是心机普,也是有道理的。” 蓝颖噗嗤笑了出来,“确实,把这么一个武器开发项目说成是高大上的太空军,是挺心机的。” “所以,我说的太空军,跟他的太空军完全不一样。”苏乐说,“我们需要面对的是硅基人舰队,我们的地球太空军不可能在地球上拿着遥控器去跟硅基人打太空战争。我们的太空军军人,必须要进入太空。” 年久零点头表示赞同,“在地球上指挥太空大战,长距离导致的通讯迟滞绝对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是,就是这个理儿!”苏乐说,“有时候我们看新闻中的连线直播,这边主持人的话都问出去好几秒了,电话连线的那头才有反应。要是放在太空战争中,如果在地球遥控指挥,这种迟滞效应会更严重,造成的后果也绝对要命。” “用安一在火星日记中的话来说,就是……我看到的你,不是现在的你。”蓝颖说。 “是,我们所见的都是历史,只是平时距离短,没什么感觉,也没什么影响,但是放到太空尺度上,这就很明显了。毕竟光的速度不是无限快的,它的传播也需要时间。”苏乐说。 年久零叹息,“要是存在真正的即时通讯,那就好了,我记得有过这么一个说法,叫什么超距通讯来着,我记不太清了。” “量子纠缠?超距通讯?”苏乐问。 “对对对!”年久零不住地点头。 苏乐唉了一声,然后伸手拍了拍对面年久零的肩头,忽然语重心长,“年轻人努力接触新事物是好事,但是接触了却不去做细致的了解,或者了解错了方向,那还不如不接触。” 年久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呃……” “别装老教授!”蓝颖用手肘怼了怼苏乐。 “哈哈哈!”苏乐笑,“其实是有这两种说法。超距通讯,就是建立在量子纠缠基础上的一种……嗯……摆脱了迟滞效应的即时通讯。” “幻想中的即时通讯。”蓝颖补充。 “幻想中的?不是已经在研究了吗?咱们国家的墨子号,不就是量子卫星?”年久零疑问。 苏乐跟蓝颖面面相觑,随即都是无奈一笑。 “这里边的误会大了去了啊小年同志!”苏乐叹息,“让哥想想怎么跟你说……嗯……” “我给你打个比方吧。”蓝颖接过话,然后又在平板屏幕上新建了一页,画了两个圈,其中一个圈内写了个‘1’,另一个圈内写了个‘0’。 “假如这是一对互相纠缠的量子,”蓝颖说,“具体怎么个纠缠法,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如果我把这个圈里的‘1’改成‘0’,那么另一个圈里的‘0’会自动变成‘1’。这两个圈,之间距离不管有多长,这种自动改变都是瞬时的。因为这种纠缠,才出现了超距通讯这么一种说法。” “但目前来说,用这种微观纠缠来研究超距通讯,根本不现实。”苏乐立刻接话,然后他酝酿了一下,在面前的咖啡杯里吐了一滴基本没有泡沫的唾液。 “我靠你恶不恶心!!”蓝颖大惊。 年久零瞠目结舌,一时无话。 “淡定!就打个比方!”苏乐说。 “说!”蓝颖没好气地瞪了苏乐一眼。 苏乐嘿嘿笑了笑,把蓝颖面前的咖啡杯也拿了过来。 “你——” “淡定!!我不吐。”苏乐立刻解释。 “……” “我们用这两个杯子,来模拟量子纠缠,”苏乐说,“好了小年,你眼睛闭上。” 年久零像听到了圣旨似的,立刻闭上了双眼。 “好了,睁开。”苏乐说。 年久零一愣——这才一秒不到吧,即便是变魔术,这么短的时间也够呛啊!不过,年久零也没再多想什么,睁开眼后,他看到了苏乐的两只手正分别盖在两个杯子上。 “来吧,挑一杯,喝下去。”苏乐说。 年久零一怔,“哥……” “好吧,我开玩笑的。”苏乐笑,“随便挑一杯。” 年久零左右看了看,随便指了一杯。 苏乐把被指到的那一杯推到了年久零面前,“我现在让你喝下去,你肯定不愿意,因为里边可能有口水。对吧?” 年久零点头。 “但是你不得不喝的话,该怎么办?这很简单,来测一下。”苏乐自问自答,“因为唾液有弱碱性,现在我给你提供一支酸碱试剂,你可以把它滴到这杯白开水里面,来检测有没有我的口水。” 苏乐说着,伸手在杯子上方做了一个打试剂的动作。 “这个时候,你发现,杯子里没有颜色变化,”苏乐继续说,“这就说明,这杯水里没有我的口水。但是,你还会继续喝这杯水吗?” “不会。”年久零摇头,“里边被你打了试剂了。” “这就是量子【多状态重叠态】的坍缩。”苏乐说,“在这之前,这杯水可能是干净的,也可能是被我吐过口水的,这就跟量子具有多态重叠一样。。。。。但我加了试剂,它的状态就被确定下来了,并且不可能再回到之前的多态重叠状态。这就是在给量子加载信息时会遇到的量子叠态坍缩。” “嗯!”年久零应声。 “中学物理课本上的氢原子核周围的电子云,还记得吧?那就是电子的量子叠加态————氢原子只有1个电子,之所以把它描述成云状,不是因为它运动的快会造成残影,而是它的量子状态,,,,,,在同一时刻,它有概率出现在氢原子核附近一定的范围内的任何地放,所以电子云,是概率云。。。。。。。。可一旦你对它做出了观察,并抓住了电子,那么,电子云这种概率状态在这一刻就消失了,这就是量子叠态坍缩。” 苏乐又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一遍,然后给了年久零一点时间去理解。 年久零的目光则是不停地在两个杯子之间跳跃,几分钟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了苏乐面前的那个杯子上。 “是不是想问我这杯水里有没有口水?”苏乐笑。 年久零点头。 “从表面上看,肯定是有的。。。。。。但从微观量子领域上看,当你面前的量子杯里被我打下试剂的时候,其量子叠态就被破坏了,而几乎与此同时,量子纠缠也开始崩溃,并在瞬间消失殆尽,原本处在量子态的我的这一杯水也会受到试剂的影响,但具体会受到什么影响,我也不知道。因为,纠缠断了。”苏乐说。 “挺有趣的比方。”蓝颖拿回了自己的水杯,“不过,你为什么不用薛定谔的猫来打这个比方呢,浪费了半杯水。” “薛定谔的猫?”苏乐疑惑,“就是打开盒子之前、盒子里的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那个薛定谔?” 蓝颖嗯了一声,然后跟年久零说,“薛定谔的猫,这个梗应该知道吧?” 年久零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他准备集中精神再听一个很有深度的比方。 “现在有两个这样的盒子,里边各有一只薛定谔的猫,我们假设,两个盒子同时打开的话,必定会出现一死一活——这就是两个盒子间的纠缠。”蓝颖说,“然后,我将其中一个盒子放在保险柜。现在,我打开另一个盒子,发现是死猫。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蓝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在同一时刻,保险柜的盒子可能会因为纠缠而产生动静,但里边是死猫还是活猫,我推测不出来。除非亲自去打开看看。” 说完之后,蓝颖就捧起了杯子喝起了水,也没有继续再往下说。 “完了?”年久零试探着地问了一声。 “完了。”蓝颖说。 “这就完了?”年久零诧异。 “这两个盒子之间已经没有关系了,在我打开盒子的一瞬间,纠缠就结束了。也就是说,如果我在一对纠缠量子中的A量子上加载信息,那么,在加载的那一瞬,A量子的叠态就坍缩了,然后量子纠缠就断了,我们不会在B量子上提取到加载在A上的信息。”蓝颖说。 年久零愣了愣,然后看向苏乐,“哥,嫂子打的比方,比你的精辟多了。” 苏乐翻了个白眼,“你个屁精。” 年久零大笑,随即又正经地问道,“那墨子号量子通讯卫星是干嘛用的?” “给电磁波通讯提供加密服务,提高电磁波通讯的质量,仅此而已。当然,这技术也是非常牛叉的,全球领先!”苏乐说着,脸上写满了自豪。 () 第41章 扎破夜空的洛阳铲 年久零惊讶了。 在他以往的感觉中,量子通讯是一种高大上的、能够超越光速通讯的存在,但现实是,量子通讯只是一种质量更高、保密性能更好的电磁波通讯。 而电磁波的速度上限,就是光速。 量子通讯,并不是超越光速的‘真·即时通讯’。 年久零听说过“量子纠缠”,量子纠缠确实是超越了距离限制,但是,他却没有去深入了解何谓微观量子、何谓叠态崩塌。 今晚,他被好好上了一课。 之后,苏乐又讲了一些普通民众平时可能会接触到的名词,比如自旋,比如泡利不相容、比如双生子佯谬等等。 年久零感觉很有意思,但苏乐告诉他,物理学,真正学起来会相当枯燥无味。 “什么时候,物理大统一理论能用像【E等于MC方】这么简单的公式来描述,那就好了……” 苏乐在最后如此感慨了一句。 蓝颖面露无奈,“说什么胡话呢?走吧,不早了,该回去了。” 年久零掏出手机一看,“我去!都半夜了!” 苏乐一怔,随即起身把桌上的三个杯子收进托盘,“我去洗了!” …… 三人离开咖啡厅回到附近公寓楼的时候,已近凌晨一点。 苏乐他们三人在公寓楼门口,遇到了也是刚回来的叶扬跟左研。 “叶哥!嫂子!”苏乐大喊。 “叶哥嫂子!”年久零也打了个招呼。 “大半夜的鬼叫什么!!”叶扬瞪着苏乐沉声喝道。 蓝颖跟左研都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互相点点头、用眼神做了个交流。然后,这二人都看向了各自的丈夫,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一脸无奈。 这时候,她们都觉得,这两个大老爷们的心态还真跟方涵说的一样——一个将近不惑,一个刚过不惑,但心态真的都是非常年轻。 苏乐没有在意叶扬的教训,而是用神秘的口吻说道,“我们刚讨论出了一个思路!” 叶扬惊讶地“咦”了一声,“这么巧?我们也是!” “靠!”苏乐爆了粗口,“不会跟我们想的一样吧!” “注意素质!”叶扬说。 “去我们家聊一会?”苏乐提议。 “那个……”年久零弱弱地举起了拿着房卡的手,“苏哥叶哥嫂子们,我先回去睡觉了……明天见啊,晚安晚安!” 说完,年久零就一溜烟跑进了公寓大楼。 留下的四人原地怔住了,最终还是叶扬没绷住先笑了出来,“小年能跟上你们俩的聊天脑回路?” 苏乐一脸欣慰,“嗯,他很有前途。” “废话,他可是居山教授跟方叔看上的人。”叶扬说。 “我们讨论下来,觉得可以从六个方面去细化思路。”苏乐说。 叶扬跟左研面面相觑,都是露出了讶异之色。 “还真跟我们想到一块去了啊?!”蓝颖惊问。 “我们分析了硅基人来地球的可能性,然后讨论了一些我们可以采取的策略。”左研说。 “还真一样啊!!”苏乐目瞪口呆,“这也太巧了吧!” “这不奇怪,我们前两天就有这想法了,只是今晚又深入分析了一下。我想,其他人也会想到这条方向。”叶扬说。 蓝颖没有像苏乐那样大惊小怪,“这就像做几何证明题,条件都摆在那,我们的解题过程肯定都是大同小异的。” 叶扬点头。 “那我觉得,我们暂时还是先不要讨论了。”苏乐的想法突然有了改变,“等我们都分析得差不多了,再一起来对对答案。” “这也是我想说的,”叶扬说,“团体大讨论进行的太早,那大家的思路可能就会被局限。” “那回头再说。” “走,回家睡觉!” “……” “……” 经过了这几分钟的嘈杂,公寓楼大门口又恢复了沉寂。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这是东八区里绝大多数人的深度睡眠时间,但这时候,在B市航天城里依旧能看到很多三三两两的人影,各处建筑物的窗口处,也能看到被点点灯光照出的晃动的影子—— 在这一片地方,每个人正常的生物钟都因为工作的压力变得紊乱,许多人,就因此变成了昼伏夜出的夜猫子。 在萝藦大厦的某间办公室内,古远天跟居山也还没有去休息。 他们二人作为ESA中国分部‘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最大的领导,除了要领导五十多位成员,还要跟其他分部的领导保持交流。 但他们今晚在‘加班’的原因,并不是在开夜工做这方面的工作。 这间办公室没有亮灯,却是开这投影,这两人用各自感觉最舒服的方式坐在靠背椅上,盯着投在白幕上的画面,默默地看着。 画面中,有三个独立的窗口,分别标有【酒泉控制中心】、【种子岛航天中心】、【拜科努尔发射中心】,每个窗口中,都在进行发射倒计时。 “这三颗探测器发射成功的话,我们在八年后就能看到硅基人舰队了吧。”居山问。 古远天“嗯”了一声。 “望远镜中看起来,它们也很亮啊,不能看到细节么?”居山问。 古远天摇头,“我们推测,硅基人舰队在减速的时候,不仅把发动机喷口对向了太阳,而且还张开了巨型光帆来提高减速效率。所以在望远镜中,它们就非常亮了。” “八年后,我都六十二岁了。”居山叹息了一声。 “那时我都六十五了!”古远天说。 “真希望探测器能飞快一点。”居山盯着屏幕,心驰神往。 古远天也是叹息了一声,“这三颗探测器到了近地轨道,还得跟已经在近地轨道待命的、已经加满燃料的助推器对接,之后才会继续出发。这是目前最快的方式了。” 这时,音响中传出了【倒计时40秒】的提示,二人都扶了扶眼镜,找到了投影画面上对应的窗口——【拜科努尔发射中心】窗口。 “记住这一刻吧!”古远天说。 “嗯?” “这颗探测器,将会是第一个近距离观察硅基人舰队的人造物。” 【倒计时30秒】 “听起来,这像我们考古用的洛阳铲。” “怎么说?” “我们用洛阳铲钻探地表,然后根据铲子带出的泥土,来判断墓葬的具体情况,这期间,对我们来说,距离墓葬最近的东西,就是洛阳铲了。” 【倒计时10秒】 古远天笑,“你这比方还挺有意思的,我们现在确实就是拿着洛阳铲去捅硅基人舰队!” “铲子要升空了。”居山指着屏幕说。 “注意了,待会有一个画面会很震撼、很壮观。”古远天说。 “支架打开、火箭尾部喷火的时候吧?” “不,”古远天说,“是科罗廖夫十字。” 居山没听清,“啥十字?” “看吧,你会明白的。” 【拜科努尔发射中心】窗口中的实时画面中,在金红色尾焰的推动下,联盟号飞船如利剑一般刺入了夜空。 在天文出身的古远天眼中,它是一颗探测器。 在考古出身的居山眼中,它是扎向硅基人舰队的洛阳铲。 渐渐地,联盟号飞船变成了一个光点。 不过,在红外追踪的小窗口中,仍旧可以看到飞船的细节。 120秒后,在飞船摄像机的画面中,四个助推器成功脱落。 这时,居山终于明白那‘十字’是什么情况了——这四个助推器如四胞胎一般,从主体火箭的四面脱落之后,就非常整齐地、向四个方向做起了翻滚动作,组成了一个壮观的十字! “什么十字来着?”居山紧盯着画面问道。 “科,罗,廖,夫,十,字!”古远天说。 () 第42章 比新视野还快 联盟号运载火箭的第一级捆绑式助推器脱离成功,在地面红外跟踪监控的画面中,代表着四个助推器的四段亮条,一边同步翻滚着,一边缓缓往四个方向分散开来。 居山盯着投影画面,眉头逐渐皱起——他忽然觉得这个‘科罗廖夫十字’似曾相识。 “我曾经好像见过这种东西。”居山说。 “嗯?不可能吧!要是你见过,怎么会没听说过科罗廖夫?”古远天说。 居山思索了一会,忽然一拍大腿,“想起来了!我以前看小年玩过一个电脑游戏。” “电脑游戏?啥游戏?”古远天感到奇怪。 “我没问他,就记得里边有各种枪,貌似是个枪战游戏。” “难道是吃鸡?” “吃鸡?!吃什么鸡?”居山问。 “我说老居,平时得多跟年轻人混混,才能跟得上时代潮流啊。” “你跟得上?”居山扭头看了一眼古远天。 古远天摇头,“随便跟跟吧,不然会落得更远。说说,怎么看到科罗廖夫十字,就想到小年玩的枪战游戏了?” “他那个游戏画面上,有这种十字。”居山说。 “那是枪械的准星,在狙击步枪的瞄准镜中,会有这种十字准星!”古远天给居山上课。 居山面露恍然,“我说怎么觉得眼熟呢,怎么样,有没有觉得挺像的。” 古远天眯起双眼,盯着投影画面中已经快消失的科罗廖夫十字光点,点点头,“确实像。” “然后……”居山停顿了一下,“然后,你就没有一种特殊的感觉?” 古远天皱眉,“呃……你这么一说的话,确实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 “就单从这画面上看,这像一次狙击,对外星舰队的狙击!虽然不会有狙击的效果,但我还是觉得有些心潮澎湃!”居山说。 “……” 古远天一怔,他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投影画面,目光开始变得炽热起来,他的双手也不自觉地握成了拳——他的内心确实是激动的,他本以为自己激动的是飞往外星舰队的探测器发射成功,但是被居山这么一提,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激动的真正原因是‘科罗廖夫十字’带来的一种错觉—— 人类扣动了狙击外星舰队的扳机! 有这种感觉的,不仅仅是居山跟古远天。 在发射控制中心的所有人、在ESA中所有观看这次发射实况的人,几乎都产生了这种错觉,并因此而热血沸腾!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这位联盟号飞船的总设计师不会想到,在他离世的五十六年之后,世人会因为这种设计而备受鼓舞! 在B市航天城,这一夜,许多人都难以入眠。 有些人,是因为有了思路而忍不住想要继续摸索,比如,苏乐、叶扬他们这些‘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人。 而有些人,则是因为看到了联盟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后的科罗廖夫十字。 总之,这一夜将深刻在很多人的记忆中! ———— ———— 一周后,三颗探测器在近地轨道与各自的【第二阶段助推火箭】进行了对接。 【第二阶段助推火箭】,一共也有三枚,都是由【土星5号火箭】改造而成,在三颗探测器升空之前,这三枚助推火箭就已经被送到了近地轨道、处于待命状态了。 这次对接,简单来说,就是在近地轨道上,把探测器再固定到装满了燃料的【第二阶段助推火箭】上。 负责对接操控的,是全球航天领域里的三大航天机构,分别是——RKA、NASA与CNSA。 由这三家航天机构来负责“对接”任务,是因为他们在“对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RKA在上世纪搞的礼炮系列、NASA搞的登月、还有后来联合众国搞的ISS,这些项目中,都需要在近地轨道完成对接任务,时至今日,他们成功完成对接的次数,已经多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CNSA虽起步晚,但自成一派,也独立完成了这方面的技术攻坚,并开启了中国的天宫空间站系列。 这三方,可谓是全球航天领域中在“对接”方面的真正的大佬。 所以,【探测器】与【第二阶段助推火箭】的对接任务就落到了这三家大佬身上,每一家负责对接一组。 “对接”这一天,全世界的网络媒体、电视媒体与广播媒体,都对这一太空任务进行了直播。 全世界的大街小巷,人们要么是抱着手机,要么在家守着电视,要么聚集在街口的巨幅液晶屏下,几乎没有人错过这次直播。 这虽然只是一次不涉及载人的对接任务,但受到的关注度,完全不亚于两年前“速登火星”载人飞船的发射升空。 因为这次发射的探测器,将成为人类近距离观察外星舰队的眼睛! 这让所有人都倍感期待! 在B市航天城的萝藦大厦,还是在那个“阶梯教室”式的极密会议室,CNSA“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五十几位成员也聚集在一起观看了“对接直播”。 结果不出他们所料,三组对接全部成功! 两个小时后,助推火箭的点火程序也顺利启动,在“土星5号”原装发动机的强力推动下,三颗探测器相继离开了绕地轨道,径直飞向了即将穿过奥尔特云的外星舰队。 通过直播中解说嘉宾的介绍,众人得知,在经过【第二阶段助推火箭】的加速之后,这三颗探测器的速度,都将超过当年“新视野号”探测器与助推火箭分离时的16公里/秒的速度。 但是,因为不在最佳的发射窗口期,所以这三颗探测器在这之后,将不能如“新视野号”一样借助木星的引力完成加速。 不过,即便没有引力弹弓加速,这三颗探测器的速度也将达到甚至超过当年“新视野号”蹭了木星引力之后才达到的“21公里/秒”! 因此,它们只需要六十天左右,就能飞越火星轨道! “竟然比新视野还快!要是我们去火星也能有这么快的速度就好了。” 坐席间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叹息。 “以这么快的速度到达火星,那你还得自带足够的燃料用来减速入轨。”有人接话。 “而且,载人的话你得考虑过载,加速度过高,人体承受不住也是白搭。”有人补充。 “探测器才多重,载人飞船重多了好吧,推一粒芝麻跟推一个西瓜的区别。如今这么快的速度,只能应用到小型的探测器上。”有人继续补充。 “我就这么感慨一下嘛!你们这是给我科普来了嘛!!”最开始叹息的那个人有些哭笑不得。 “好了好了,大家安静一下!!“讲台上的古远天拿着麦克风说道,“直播就看到这,下面给大家十分钟准备一下,待会我们开始讨论参宿四危机应对方案。对了,忘了告诉大家,会有人来旁听,大家都……” 古远天话还没说完,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了。 进来的是居山,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十来个人,看起来年龄都在五十岁上下。 “哟,来啦,欢迎欢迎啊!大家鼓掌。”古远天立刻迎了上去。 进来的这十来个人也是非常客气,逐一开始跟古远天握手。 “都是些什么人啊?”苏乐边鼓掌边轻声嘀咕。 “军人。”叶扬说。 “啥?你怎么看出来的?”苏乐惊讶。 “他们的身上,有我们中国军人的精气神,或者说,气质!” () 第43章 纸上谈兵 如叶扬所料,前来旁听的那十一个生面孔,都是军人。 叶扬他们这个队伍中,或者说ESA的队伍中,有军方参与进来,这都不奇怪。 但是令叶扬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十一人,竟来自于太空军——据古远天介绍,他们来自于中国太空军参谋部。 太空军?!我们已经有太空军了?!听到古远天的介绍后,席间的所有人都是一脸难以置信! 自从外星舰队被发现以来,国内社会就了有建立太空军的呼声。但是,国家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曾有军事学者对此进行了猜测——我国共有五大军种,分别是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与战略支援部队,能够与外星舰队相抗衡的太空军,极有可能已经在空军中秘密诞生了。因为,进入太空的话,飞行员具备基础优势,就像宇航员基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一样。 苏乐对这种猜测不敢苟同,他一直坚信太空军将成为国家的第六大军种。前几天他刚憧憬过地球太空军来着,结果现在太空军的将领直接就站在了他的面前,这突如其来的官宣,让他感到亢奋! 苏乐扭头看了看身边的人,他们的眼神都一样,都是震惊中带着激动! 居山似乎也是早就知道了此事,神情比较镇定。在指引着十一位太空军的将领全部落座后,就回到了讲台前的座位上,开始配合古远天主持这次研讨会。 “据我所知,在整理危机应对思路的时候,大家已经进行了自由分组,”古远天的目光在阶梯坐席上来回扫了几遍,问道,“你们都是按小组坐的吧?!” 席间的五十五位点头。 “小组发言代表举个手,我看一下。”古远天说。 席间,苏乐、叶扬等人举起了手。 古远天数了一下,‘哟’了一声,“不少嘛,55个人,分了13个小组。那我们得抓紧时间了。不多说废话了,谁先上来?” 苏乐直接‘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尽量说得通俗易懂,少用专业术语。”古远天交待。 苏乐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那十一位旁听者,是学习来了。 “好的。”苏乐点头,然后走上了讲台。 苏乐讲的危机应对预案,基础就是之前跟年久零、蓝颖讨论出的那六条线。 这次,他把‘甲、乙、丙’与‘A、B’的六种组合做到了PPT上,并做了更细致的分析与说明。 最后,他做了如下总结: 【一,我们组偏向于选择固守防御。最外层的防御圈在月球轨道,同时在地球上建设地下避难场所。】 【二,必须发展载人远程航天,即,人类不能在月球轨道内固步自封。远程航天,是人类的后路。】 【三,必须要备份。分两种,1,文明技术备份;2,生命备份。前者是将各领域的科学技术,以电子格式打包,重要的部分同时使用书本实物的方式进行备份;后者是囤积植物种子与具有活性的动植物细胞。如果地球有幸避开星际战争,那么这些备份的用处不会太大;可战争一旦开始,人类受到重创的几率会很大,所以,这些备份将成为人类东山再起的基石。】 苏乐之后,其他小组的发言代表也上台进行了报告。不过,内容与苏乐所讲的大同小异。 当最后一位小组代表发言完毕之后,旁听的那十一位将领在一旁也开始了讨论。苏乐一眼看过去,那十一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 “不会是我们讲得太难懂了吧?”苏乐轻声说。 “应该不是吧。我们基本没用什么专业术语啊,也用不到专业术语。”叶扬说。 “那他们一个个像吃了苦瓜似的……” 正说着,那十一位中的领头人忽然站了起来,向讲台走去。 古远天似乎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出,立刻将麦克风递了上去。 但那位领头人却拒绝了。 “不太习惯这个,扯嗓子习惯了。”领头人笑着说。 古远天恍然,做了个‘请’的手势之后,就回到了台下的座位上。 领头人站到台上后,先对坐席上的所有人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中气十足地说了第一句话,“各位辛苦了!” 台下,苏乐一怔,嘀咕道,“他是不是在嗓眼里内置麦克风了?” “闭嘴,注意素质!”叶扬轻声说。 苏乐立刻正襟危坐,不再说话。 ———— “首先,我还是做个自我介绍吧,我叫王久峰,来自于东海舰队。 我刚才听各位讲了不少进驻太空的设想,说实话,我也很憧憬。但是,有一个现实情况,大家没有考虑到,我想在这里提一下。 就是太空军军人的培养。 刚才在你们的分析报告中,都提到了太空军军人必须要进入太空。也就是说,太空军军人,都必须是优秀的宇航员。 在以往的载人航天任务中,宇航员基本都是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 而太空军军人,必须是要能够进行军事行动的宇航员,说白了,就相当于是战斗机飞行员。 那么,你们知道,培养出一个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多长时间吗?” ———— 席间开始交头接耳…… ———— 王久峰停顿了数秒后,抬起握成拳的右手,然后缓缓竖起了大拇指跟食指,“至少八年。 我们培养飞行员,首先要挑选符合基础要求的年轻人,基础要求包括学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这些方面。 然后将他送到航天院校进行学习,基本的学习周期在5年左右。 之后,经过严格筛选,才能进入部队进行实战飞行训练。 一个普通战斗机飞行员,他在一年里的训练时间一般在200小时以上,如果我们给他足够的资源,那么,他一年能在天上的训练时间也只有400小时左右。而培养出一个成熟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其飞行训练时间需要达到1000小时以上。 也就是说,实战飞行训练需要三年左右。 加起来,就是八年! 而现在,据你们的观测报告来看,外星舰队最快将在十年后抵达木星轨道,也就是说,现在的飞行员在十年后,其状态可能已经下滑到不能够进行军事飞行了,如果我们现在就开始训练新人,十年后,最多也只能出三五批战斗机飞行员,而且,人数也不会太多。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我们的太空军军人驾驶的战斗飞船,目前还没研发出来。在战斗飞船研发出来之前,我们的太空军‘飞行员’只能纸上谈兵!” () 第44章 无人机作战模式 王久峰的意思很明确,想要在十年之内搞出一支成熟的、且具规模的太空作战部队,基本不可能! 原因有二—— 一是,人员培养周期长! 二是,基础硬件跟不上! 在席间所有人都陷入沉思时,王久峰侧过身,拿起水笔在黑板上写了一个‘10’。 【“10年,这是一个紧箍。”王久峰接着说,“你们刚才在发言中憧憬的太空军,是以海陆空三军为模板来进行想象的,是传统作战思路下的太空军,它基本上就是现代空军的翻版,只不过战场转移到了太空。这样去憧憬,也没什么不对的。 在没有‘10年’这个紧箍的时候,我们总参也是这么来规划的,比如组建军级、师级规模的太空军部队编制,比如组建我们自己的太空战舰编队。 但这些都太耗费时间了! 人员培养耗费时间的问题我已经讲过了,需要至少八年,那我们这个太空军军种,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发展成熟,你们有没有想过?”】 台下没有人应声。 【“我打个比方吧。我们的海军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这样成熟的水平,用了多少年你们知道吗?”王久峰说完,抬起手比了一个数字,“这不是比心,是七的意思。我们的海军,花了七十多年,才走到了今天全球领先的地位。 我们这个太空军,也是从零开始,你们认为,区区十年,它能发展成熟吗?”】 台下更安静了,大部分人都皱起了眉头,有的甚至是闭上了双眼。 苏乐却是苦笑了出来。 他觉得自己可笑,之前他还教育年久零要从实际出发、不要去瞎想什么量子纠缠,但他设想中的地球太空军与防御圈,在人家王久峰将军看来,何尝不是瞎想? 即便月球轨道防御圈在十年内建成,那也只会是一个极度缺乏太空军战士的空壳子——连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周期都长达八年之久,太空军宇航员的培养难度,不言而喻,更别说什么大规模的舰队了。 自己的设想,还是太一厢情愿了啊!苏乐自嘲地想着,这一瞬间,他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力感。 跟苏乐一样,‘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其他所有人的神情都渐渐晦暗了下来。 “各位!” 台上,王久峰在停顿了一会之后,开口继续说道,“我说各位,现在就垂头丧气,是不是太早了一点?” 所有人怔怔地望向了王久峰,脸上露出的表情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我们当然还有事情可做啊!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提出的一些预案想法中,只是有一部分行不通。但是在全局思路上,我们还是比较赞同的。”王久峰自信地笑了笑,“你们还以为太空军没戏了啊?那我们干嘛来了? 既然在‘10年’这个紧箍下,太空军的发展不能走正常思路,我们又不准备放弃,那就只有找其他出路了。 首先,我们得放弃那些极度耗费时间的规划。 如此一来,我们太空军的作战模式,就不能遵循传统了!】 说完,王久峰在黑板上又写下了两个字——无人。 【“在传统作战中,”王久峰接着说,“不管是陆战、海战还是空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战士与武器装备是直接捆绑的,比如坦克加坦克手、舰艇加船员、战斗机加飞行员。 而无人的概念,就是让武器装备自己去完成作战任务,说白了,就是遥控。 这就是突破传统的作战模式。 上世纪,在无人机刚兴起的时候,就有了遥控无人机作战的理念。 现在来看,这种理念非常适合我们的太空军。 因为,遥控作战可以大大降低对飞行员的要求。”】 王久峰说完,又侧身在黑板上画了起来,边画边说道,“我记得第一位上台的专家说过拉格朗日,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么画的吧?” 苏乐一愣,第一个上台的可不就是他嘛! 王久峰在黑板上画完地球、月球跟五个拉格朗日点之后,转过身看向了苏乐。 苏乐愣愣地点了点头。 王久峰嗯了一声,继续说道,“这五个点,加上月球,我们可以在这六处地方建立基地,并在这些基地遥控太空战机战舰进行作战任务。” “可是遥控的话,长距离造成的通讯延迟怎么办?!”席间有人举手提问。 “可以使用指挥舰,也就是我们海军中所说的旗舰。让战机战舰与旗舰保持距离,把遥控通讯延迟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王久峰说。 会议室内在坐的每一位的反射弧都不长,他们立刻就明白了王久峰这个思路的含义—— 如果太空军采用这种作战模式,那么,只有旗舰需要飞行员亲自操控,真正的作战部队,只需要会使用遥控器就行,这样就解决了飞行员匮乏的难题。 “首长,我想问一句题外话。”席间有人举手。 “首长我可不敢当!”王久峰笑笑,“请说。” “您是不是从银河护卫队里得到的灵感?” 王久峰一愣,“听起来像是······电影?” “嗯,在这电影里,就有这样的远程遥控战机进行战斗的情节!” 王久峰一本正经地摇摇头,“那是科幻电影吧,不得不说,思想意识挺超前的,不过,这些意识都是建立在现实科学技术发展上的吧。据我所知,遥控无人机作战的理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产生了。” 问问题的那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什么。 “在这种模式下,为了在最远的距离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延迟,”王久峰继续说,“我们需要高质量、扛干扰能力强的通讯系统。” “量子通讯!!”台下,苏乐脱口而出了这四个字,才发现自己不礼貌地打断了别人的话。 “对!”王久峰点头,“这就是你们科学家需要重点攻坚的项目了。除此之外,还有战舰的设计、基地的建造等等。因为作战以遥控为主,所以,我们太空军飞行员的训练,完全可以用VR模拟代替!所以,设计VR模拟训练系统,也是重要的项目之一。” “哥,我突然想到了两个梗!”席间,年久零忽然凑到前边苏乐的耳边轻声说。 “啥?!” “在掉线的边缘疯狂试探,还有一个是······也算不上梗,我就是感觉太像打游戏了······” () 第45章 童军 遥控‘无人机’来打太空战,最怕的当然是‘掉线’失控失联。 在什么距离范围内,通讯延迟对作战没有影响?在什么情况下,遥控会出现严重延迟、甚至‘离线’?这些都是设计太空战机时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年久零的总结很到位——太空军战机硬件的研发,就是在‘掉线’的边缘疯狂试探。 而通过操作‘遥控器’来驾驶战机进行战斗,年久零会想到‘打游戏’,是因为他曾经玩过飞行射击类的游戏。 “这位小年轻的总结很透彻嘛!!”讲台上,王久峰笑着看向了年久零。 年久零怔怔地看向讲台,与王久峰四目相对的时候,他猛地打了个激灵。 “我······刚才的声音很大?”年久零压低声音问苏乐。 苏乐摇头。 “我去!这首长的耳朵是雷达吧!”年久零惊讶。 苏乐笑而不语。 年久零挠挠头,朝王久峰露出了一个表示歉意的笑容。 这时,坐在第一排的古远天却是举起了手,“首长,不好意思啊,他们就这德性,思维太活泛,脑瓜一旦转起来,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 【王久峰摇手笑道,“不不不,研讨会嘛,这样挺好的!他刚才的总结,的确很透彻。你们科学家,看问题就是稳准狠!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工作内容,说的通俗一些,就是这样。可能各位刚才没听清这位小年轻说了什么,我再重复一遍。 一是,在掉线的边缘疯狂试探。说的就是战机硬件的开发,这个重担,只能交给在座的各位专家了。 二是,打游戏。这将会是我们太空军的主要训练科目。”】 席间,讨论声又起。 “我去······我就是随口一说,就把以后的工作给定下来了???”年久零轻声自言自语,一脸难以置信。 “大家是不是觉得这个第二项······很儿戏?”王久峰笑问大家。 几乎所有的人都点了点头。 【“战士打游戏,这不是新鲜事儿!”王久峰说,“美军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一款叫做三角洲部队的FPS游戏来训练士兵的作战反应能力了。在其他国家的部队中,也有类似的训练。 目前,我国的五大军种中,也基本都有电脑游戏训练科目。比如,在陆军的某些部队中,有枪战射击类游戏,在空军海军中,也有游戏模拟训练机。 当然,这些游戏跟你们中的年轻人接触的电脑游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我们的游戏模拟训练,追求的是真实。所以,我们用的是全息模拟。”】 “VR!”席间有人举手。 【王久峰点头,“不过,跟你们平时见到的简单的VR眼镜不太一样,我们的全息模拟,不只是模拟了视觉跟听觉,还有触觉。美军在这方面比我们更先进一些,他们在十年前搞了一套DSTS,除了视觉、听觉与高度拟真的触觉,甚至还有嗅觉。 这是一套复杂的全息模拟设备。 我们太空军的作战训练,将主要在这样的全息模拟游戏中进行。”】 听到这里,年久零举起了手,这次他学乖了,没有偷偷摸摸地交头接耳。 王久峰点点头,嗯了一声 “按照这个思路的话,”年久零说,“太空军作战部队的身体素质,比如身高、体重、视力这些,都不重要了吧?想要打游戏打得好,只需要锻炼反应速度就行了?” “看起来,你对游戏很了解啊!”王久峰笑这说。 “我闲暇的时候,有时会玩玩游戏来放松放松,也关注过一些对‘反应速度’、‘战略意识’要求很高的电竞比赛。”年久零说。 王久峰眉头一跳,“电竞?是电子竞技吧,我倒是听说过它已经成为正规的体育比赛项目了,但以为只是游戏,也就没重视过。反应速度,这我能理解。战略意识?我以为这个词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军事词典里。” “电竞比赛,就是战队之间捉对厮杀,这种团队间的比赛,不仅对反应速度的要求很高,也很考验战略意识。”年久零说。 王久峰看向了与他同来的那十人,交待道,“记下来,回头我们好好研究一下。”说完,王久峰把视线又转到了古远天身上,“在团队中给年轻人留位置,古教授,您太明智了。如果今天我们没来参加这次研讨会,我们就不可能第一时间注意到这项看起来跟我们关系不大的体育项目。” “各个年龄段的人,都会有各自的优势。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是很重要的。”古远天笑着说。 “都重要都重要!”王久峰说着,又看向了年久零,问道,“这位专家怎么称呼?” “年久零。”古远天说。 “他九零年出生的,所以就叫这名儿了。”居山在一旁补充。 王久峰一愣,“三十岁刚出头?是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吗?” “不是,他跟我一样,是搞考古的,不过他在地质方面也有钻研。”居山说。 “考古?地质?”王久峰又是一愣。 此时此刻,会议室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年久零身上。 “我去,别这样,我会紧张的!”年久零嘴里咕咕着。 看到年久零坐立不安的样子,不少人都笑了出来。 “好了好了,回归正题,”王久峰提了提嗓子,“小年同志,关于电子竞技,你能不能具体再多讲一点?” 年久零受宠若惊,这辈子他还是第一次被一个首长点名。 “呃······”年久零努力让自己进入思考状态,“我了解得也不多,只知道电子竞技对年龄的要求非常严苛,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人的反应能力就会下滑。二十五岁,可能就已经是电竞选手的职业暮年了。” “二十五岁······二十五岁······”王久峰喃喃。 “反应能力最佳的年龄段,大概在15到22岁。”年久零说。 “太空军的无人机作战部队的战斗力,跟战士的反应能力有关,也就是说······”王久峰陷入了沉思,约莫十几秒后,他才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如果要最大化我们太空军的战斗力,童军是最好的选择?” () 第46章 很快,又很慢 王久峰的话,让会议室再次归于安静。 所有人都在疑惑——我们不是在讨论正经的太空军吗,怎么就扯到孩子身上了? 然而,当他们将讨论内容从头到尾捋了一遍之后,他们发现,‘童军’这个结论太顺理成章了—— 因为有十年之限,所以太空军选择发展无人机作战。 而这种‘游戏’作战模式,跟电竞类似,与人的反应能力直接挂钩。 想要让战斗力最大化,让‘黄金年龄段’的人来操控无人机是最好的选择。 就拿黄金年龄段的最高上限来说,十年之后22岁上下的人,现在可不就是十几岁的孩子! “奥森·斯科特·卡德······” 良久之后,席间有人默默念出了这么一个名字。所有人的目光都转了过去,发现是之前提过电影银河护卫队的那个人。 那人发现自己被注视后,无奈笑道,“这个人写过一部科幻,叫······安德的游戏······讲的就是人类依靠由孩童组成的指挥团队,击溃外星人的故事。科幻······正在变成现实啊······” 科幻,正在变为现实! 这句话,萦绕在了所有人的心头,直到研讨会结束。 散会之前,古远天上台做了最后的陈述。 “这次研讨会就到这儿了。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所以,假期从明天开始。一切,等年后再说。这十来天的时间里,我希望大家好好休息。”古远天说,“看得出来,最近你们的状态都不太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让脑子放松放松。就这样吧,散会!” 大年三十?要过年了? 几乎每一个人都掏出了手机、翻开了日历。 “今天几号来着?”有人问。 “自己不会看啊,红框圈出来的,元月二十九!” “不对啊古老,今年没三十!”有人拉高了嗓门。 “廿九就是除夕了!” “感觉被偷了一天······” “有点亏啊······” ······ 所有人的语气中,都饱含了同样的感慨——时间过得好快······ 会议室的人渐渐散去,苏乐他们几人因为是坐在中间的位置,所以,留到了最后。 不过,他们也没急着走。 “我之前还觉得度日如年来着,现在竟然觉得时光如梭了。”苏乐看着黑板上王久峰圈圈点点的板书,长叹一声。 “同感······好慢、又好快的感觉······”年久零附议。 “大概是心理上对一些事物的态度发生转变了吧······”蓝颖说,“如果白捷在的话,她肯定能说出些道道来。” 苏乐一愣,“这个年,她得一个人过了。” “回家前,我们去看看她吧。”蓝颖建议。 “他的闭关适训进行到哪一步了?”苏乐问。 “上个礼拜我去看她的时候,跟外界通讯的模拟延迟,已经达到10分钟了。”蓝颖说,“今天是她适训的第十九天,估计延迟应该涨到十五分钟了吧。” “那一个小时也说不到几句话啊!我们得早点去。”苏乐说。 “嗯······” “我们就不去了,”叶扬接过话,“代我们向她问个好,顺便拜个早年!” 苏乐点头,“回去好好陪陪娃娃吧!” 叶扬皱眉,“我好像没告诉过你这些吧?” “你不说,我就不会打听了?叶哥你太低调了!”苏乐说完,笑着给一边的左研抱了个拳,“龙凤胎,嫂子太伟大了!” “快四岁了吧!”蓝颖接过话,以过来人的口气一本正经地说,“这时候孩子得多陪,不能都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叶扬扭头看向了左研,左研哭笑不得,“我没跟他们提过。” “我说你们是选修FBI了?搞情报这么厉害?”叶扬笑问。 苏乐朝年久零努了努嘴,“前几天跟小年聊天的时候,顺口聊到的。” 年久零立刻举手甩锅,“方叔给我加油的时候告诉我的!” “其实我也不是故意不告诉你们,”叶扬说,“之前大家相隔千万里,也都挺忙的,这些事就顺其自然了。” “现在大家都在一起做事,也方便,所以我们打算过年回来之后,请大家吃个饭,把结婚跟生小孩这两顿酒给大家补上。”左研接过话。 “这个可以有!”苏乐笑着点点头,然后他面带疑惑地看向了年久零,“方叔让你加什么油?” 年久零一怔,愣了两三秒才反应过来,“噢噢,方叔说你们两位大哥都结婚了,让我也加油!” 叶扬朝年久零竖起大拇指,“厉害,能跟上苏乐的脑回路!” “你们应该感谢我,”苏乐一脸骄傲地说,“因为有我的存在,你们的反应能力才不会被岁月侵蚀!” 叶扬立刻站起身,“走走走走赶紧走,我受不了这自恋的家伙了!” 哄笑中,几人也离开了会议室。 在会议室门外,他们遇到了先一步出来的居山、古远天跟方涵,又是一起聊了一会家常,之后,才各回各家。 —————— —————— 次日,苏乐跟蓝颖来到了航天员训练馆。 临近春节,训练馆也冷清了不少。除了门口执勤的安检人员,二人只看到屈指可数的几个工作人员在贴福字挂灯笼。 在闭关适训馆,二人才感受到了热闹的人气。 这里,跟平时一样,所有的工作人员依旧在岗,因为闭关适训的后勤保障与数据收集整理,一刻都不能停。 “蓝姐来啦!”有工作人员主动跟蓝颖打招呼。 “我们来找白捷。”蓝颖微笑。 “嗯!跟我来吧!”工作人员头前带路,一边还介绍起了现在的适训进度,“现在模拟的延迟时间是13分钟,来回就是26分钟,比较漫长,你们有没有准备消磨时间的东西?” 蓝颖看了看苏乐,“我带了老公。” 苏乐扶额······ “······”工作人员则是被喂了一嘴狗粮,良久无语。来到通讯室门口,这位被狗粮齁至残血的工作人员才后知后觉地想起了一件事,“今天有个老外来看白捷的。” “老外?!”蓝颖诧异。 “我不记得她又老外朋友。”苏乐说。 “我看看记录啊······嗯,是一个德国人,叫Denis。” “有点耳熟。”苏乐说。 蓝颖皱眉,“元旦······在联合国ESA季度总结大会上,心理团队的代表?” “对!”工作人员说,“他的卡牌资料上,确实写的是德国心理学团队。” “他来干嘛?”蓝颖问。 “他带了一本书,让我们传给白捷。” “啥?!” “美国历史。” () 第47章 提醒 一百天闭关适训,白捷带了一本自制的纸质日历。 在1月30日这一页上,仅有绿色的‘20’与红色的‘80’这两个计时,非常单调。 第20天了。 白捷盯着日历上绿色的‘20’字样,有些出神。 年关临近,她有预感这几天会有人来看自己,比如说好友蓝颖跟苏乐。但她万万没想到,今天来的会是一个陌生人,而且还是一个外国人。 Denis,ESA心理工程项目组的成员。白捷清楚地记得,三十天前在联合国举行的ESA季度总结大会上,Denis否定了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式,并提出了令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的星际活动心理学。 因为同是心理学领域的专家级人物,白捷对Denis的印象挺深。Denis提出问题与观点,白捷也非常感兴趣。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白捷从未想到,三十天后的今天,Denis会主动来找她。 闭关适训的第20天,模拟的延迟时间已经达到了13分钟。适训舱外的人,虽然可以没有延迟地得到内部传出来的讯息,但是适训的人,从发出消息到接收到回复,总共需要至少26分钟。这样一来,当对话开始之后,对双方来说,都需要经历这26分钟的延迟。 今天上午,白捷跟Denis的交流,就是在这样的延迟中进行的。 白捷把视线转到了电脑屏幕上,此时,屏幕上的通讯窗口还开着,视频画面已经关闭了,但文字通讯记录还在,同时,一本还在传输当中。 《美国历史》…… 白捷对这本的名字感到莫名其妙,她想到了现在,也没搞明白Denis的意思。于是,她再次把通讯记录翻到了开头,开始看第十七遍—— [2022.01.30] [接收时刻-07:11]【地球控制中心】: 您好,白捷女士。我是ESA德国心理团队的Denis,现在应该能看到视频画面了吧,相信你对我还有一些印象。 三十天前,在ESA季度总结大会上,我做过总结报告。因为有通讯延迟,所以,我想加快一下谈话节奏。 如果我的问题冒犯到您,那肯定是无意的,还请见谅。您对火星探路者主动跟我们断绝联系,怎么看? ———— [发送时刻-07:16]【15号信使】: 您好。 您在会上的总结报告很震撼。 因为我是信使团中唯一一个心理学专业的人,所以您才会来找我的吧? 很明显,火星探路者们的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跟您在总结大会上说的一样,通讯迟滞与恶劣、孤独、狭小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抑郁症、幽闭恐惧症与被迫害妄想症。 ———— [接收时刻-07:43]【地球控制中心】: 因为事关重大,所以我们研究了您丈夫写给您的日记,无意冒犯您的隐私,抱歉。 我们根据他的日记,基本还原了火星探路者们的心理状况。有一点,我们很疑惑。他们的求生欲望特别强烈。而我们平时认知中的抑郁、被迫害、幽闭,都有不同程度的自杀倾向。 这个问题,您有没有想过? ———— [发送时刻-07:50]【15号信使】: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自杀倾向……我打个比方吧。 在沙漠中迷路、没有任何救援,只能在煎熬中等死。这种情况下,‘在煎熬中等死’就会产生自杀倾向。 但现在火星探路者的情况不同,火星的环境虽然恶劣,但补给充足,他们还是可以生存的。从我丈夫的日记中,我可以明确地感受到,现在的他们并没有感到‘煎熬’。 但也好不到哪去,他们认定了ESA是个大骗子,差不多已经是‘认命了’、‘死心了’的状态。 认命的意思您可能不太明白,可以让翻译仔细跟你说,就是‘承认自己的不幸是命中注定’的意思。 在认命了之后,他们会产生‘将就着活下去’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但我不认为他们的这种‘生存欲望’会持续很长时间。在火星,变数太大了,他们极有可能会患上具有‘轻生’倾向的抑郁症。 就像他们的心理问题造成了对ESA的猜忌,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 [接收时刻-08:16]【地球控制中心】: 嗯,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让控制中心每天都发送讯息给他们,即便他们不回复,我们也要一直这样做。 而且,我们必须在今年的火星窗口期前往火星,去接他们回来。时间拖得越久,变数就越大。 前几天,我在整理思路的时候,想了一些问题。 比如,我是这么来思考如何解决“星际航行”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 一,使用药物。现在我们在治疗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时候,就会使用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等。但现在开发出的药物都有副作用,而且,在星际航行中,很有可能出现‘药物抗拒’。火星探路者们就拒绝使用抗抑郁药物。 所以,我觉得不能依赖药物。 所以,我有了第二种思路。 试验。 ———— [发送时刻-08:25]【15号信使】: 您在总结大会上说过,以往的心理试验套路都过时了。 因为星际宇航的心理试验,必须要真正地面对死亡。 所以,您说的是…… 这样的试验,会很难。 有悖伦理道德。 ———— [接收时刻-08:51]【地球控制中心】: 是的。 所以我没办法了。 我心理上对‘星际活动心理’的研究产生了畏惧,不敢再往深处想。 我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 火星探路者的心理问题造成的‘猜忌’,是不是偶然? 这次信使计划,我认为您肯定会得到一个信使名额。所以,我想让您提早做好心理准备。 ———— [发送时刻-08:59]【15号信使】: 我明白您的意思。 您是怕‘不可抗力’吧? 就是到时候,我身处那样的环境,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 其实我也更深层次地想过,探路者们的猜忌,可能是精神分裂引起的——在心理压力下,他们的脑子里,在某一刻出现了两个对立的意识—— 一个意识是,“ESA的饱和补给很正常”, 另一个意识是,“ESA的疑点太多了,不可信”。 这两个意识,会像两个小人在脑子里搏斗,最终,前者被打败了。 所以,您是想提醒我,让我坚定信念、到时候不要想太多吧。 ———— [接收时刻-09:25]【地球控制中心】: 是的。 不过,我还有一些问题,我觉得有点说不清。翻译说,用‘玄’这个字可能比较适合表达我的这种感觉。 希望我是想多了。 这种感觉,是我在看美国历史的时候产生的。具体是什么感觉,我表达不出来。 您有空了也看一下吧。 祝您好运。 我得回去了。等您适训结束后,我们好好谈谈吧。 再见。 ———— [发送时刻-09:27]【15号信使】: 好的。 谢谢。 再见。 ———— 这次通讯,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内容不多,节奏很快。 白捷又仔细看了一遍Denis的文字消息,最后,视线又一次停到了那份上。 传输进度:66%…… 这传输速度……白捷心下正想吐槽,却见通讯窗口一跳,一条新消息顶了上来—— [接收时刻-12:09]【地球控制中心】: 我是蓝颖! 我是苏乐! 我们来给你拜个早年! () 第48章 “距离”产生“裂痕” 文字讯息弹出来没过几秒,在通讯界面的视频窗口中,就出现了蓝颖跟苏乐的影像。 为了模拟星际通讯的通讯质量,影像像素不高,画面也是一顿一顿的。 不过,白捷已经习惯了。 看着文字讯息的内容与视频画面,白捷乐了,这不是相声的开场白嘛! 于是笑着打字问道,“你们去德云社进修过了?” 二十六分钟后,白捷收到了回复,得知这二位已经准备回家过年了。 白捷有些羡慕,不过,这二位来给她拜年,她也很高兴。 寒暄结束之后,他们很有默契地聊起了‘Denis来访’这个话题—— 蓝颖跟苏乐在适训舱外,也查看到了Denis的通讯记录。他们了解到了Denis是担心第二批前往火星的宇航员也会出现心理问题,所以才会来给白捷提个醒。 Denis的这个逻辑很正常,蓝颖跟苏乐都理解,但Denis还给白捷带了一本美国历史书,这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在通讯记录中,Denis提到,【这种感觉,是我在看美国历史的时候产生的】,并且还用【玄】这个字来形容【这种感觉】。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一个年轻的国家,从建国至今,还不足二百五十年,这250年左右的历史很玄吗? 三人聊来聊去,都没有觉得美国历史中有什么玄乎的东西。在他们的印象中,美国只有区区不到250年的历史,没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二战之后,它强势崛起,并发展成了一个超级霸权主义强国,外号‘世界警察’。 这里边,能有啥? 直到通讯结束,三人都没讨论出什么头绪出来。 苏乐跟蓝颖走后,白捷一直守在了通讯屏幕前,并沉思了很久。当天傍晚,当系统提示音‘传输完毕’响起的时候,白捷迫不及待地点开了Denis带来的这本。 结果,白捷一看到第一页上的书名,就目瞪口呆了。 《最新版AP美国历史》…… 这竟然是一本国人编写的AP考试‘辅导书’!! 所谓AP,就是Advanced Placement,大学预修课程的意思。如果想去美国读大学,那就得进行AP考试。AP美国历史,就是一本关于美国历史的‘教材’。 Denis是想让自己去考美国的大学?这是白捷的第一反应。 但这可能吗? 白捷告诉自己,这肯定不可能。 至于为什么会选这么一本教材,白捷猜测,大概是Denis在寻找版的美国历史书籍时,只找到了这一本。 白捷做了个深呼吸,她没有再多想什么,而是用备战AP考试的态度认真研读起了这本教材。 为了对书本内容先有个大概的了解,白捷先浏览了一下目录。目录共有两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跟考试试题解析有关,白捷直接就PASS掉了,真正需要她认真研读的,只有第一部分。 教材的编纂者在第一部分的开头,给美国历史做了一个细纲,从建国,到独立战争,到南北内战,到世界大战。 白捷来回扫了几眼,最后把注意力放到了美国建国这个阶段上,因为,她在建国的简介中看到了两个字——殖民—— 【16世纪到18世纪,西欧各国入侵北美洲。18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块殖民地,但不久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裂痕。1776年,北美十三州在华盛顿的领导下开始了独立之路,1783年,北美十三州独立战争胜利,美国诞生。】 殖民……白捷盯着这两个字,愣了好一会儿。 她知道美国原先就是英国的殖民地,这些知识点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都有介绍,但她忽略了。 现在,她想起来了,而且,她似乎有一点明白Denis所说的“玄”的意思了—— 速登火星计划,往小了说,是探索火星,往大了说,就是人类殖民火星。虽然规模不大,只有九个人,但这九个人确确实实需要在火星生活一段时间,这九个人,就是人类殖民火星的拓荒者。 现在,这九位拓荒者跟地球主动断绝了联系,这跟【北美洲十三块殖民地与英国之间决裂】何其相似…… 白捷皱眉,这难道就是Denis觉得玄的地方? 在这样的疑惑中,白捷翻到详细描述美国建国的章节,她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把安一的火星日记过了一遍。 白捷就这样深深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直到她的手环震动了,她才回过神。 她抬手一看,发现已经是晚上十一点了——为了让自己的作息稳定,她给自己定了这么一个闹钟,晚上十一点,是她熄灯就寝的时间。 在过去的20天里,她的作息很稳定,但是今天,她有些心烦意乱,毫无睡意。 于是,她在通讯窗口中打了一行字发了出去。 “沈凝,帮我联系Denis,我有些问题想请教他。” 半小时后,白捷收到了回复。 ———— “白姐,Denis离开的时候有个特别交待,他说如果你要找他,就把这条消息发给你。现在我把这条消息发你—— 这两件事确实存在相似之处,都是【殖民】造成【裂痕】。 不管是何种殖民,我们都能发现它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殖民地与本土之间的距离(障碍)非常明显,在这样的距离上,殖民地与本土之间的交流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后果很容易想象:双方各自发展,又不能不及时沟通,必然出现各种分歧。 所以,把【速登火星】与【美国建国】这两个例子联系起来,你可能也会得出【殖民与决裂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么一个推论。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推论再简化一下。 沟通出现障碍,必然催生裂痕。 放到星际活动的尺度上,就是【距离产生裂痕】: 因为星际活动过程中,宇航员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必然会导致【长时间的通讯迟滞】与【通讯质量下降】。这就是沟通的障碍。(加上太空航行的环境会影响人的心理,心理出现问题后,沟通障碍还会加速恶化。) 这时候,因为沟通障碍,星际活动中的【宇航员】与【地球】之间,很可能会产生【裂痕】,就像历史书上写的殖民历史那样。 因此,我有不好的预感:我觉得就是这次【信使计划】中的宇航员即便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也有可能会出现跟【速登火星计划】同样的问题。况且,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也不太现实,所以,这更加让我担心【信使计划】会步【速登火星计划】‘断交’的后尘。 这就是我觉得难以说清、并且非常担心的地方。 希望你重视起来,一定要重视起来。 这就是我给你捎了一本美国历史的原因。 当然,关于【距离产生裂痕】这个推测,我也希望是我想多了。 我决定自己去做个试验,跟你现在做的这个适训类似。 不过,我选择的是潜艇。 我觉得,在地球上跟星际航行最相似的活动,就是深海潜航了。 等你100天闭关适训结束,我的试验差不多也到尾声了。到时,我们再谈。” ———— 看完这条消息,白捷愣愣地走进了‘卧室’。 这一晚,她失眠了…… () 第49章 不安 适训舱内的光照环境跟现实同步,晚上11点,当关闭照明灯之后,舱内就彻底暗了下来。 昏暗中,白捷躺在‘卧室’的小床上,盯着抬手就能触碰到的‘天花板’,目光发直。Denis的留言让她心烦意乱,而舱室内模拟的噪音,则彻底阻止了她对睡意的酝酿。 于是,她也不强求自己立刻进入睡眠状态了,而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Denis留下的那段文字消息。大概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她发现其中有不少语句都不太通顺。 不过,在脑中反复过了几遍之后,她还是清楚地理解了Denis要表达的意思—— “我有不好的预感:我觉得这次【信使计划】中的宇航员即便没有出现心理问题,也有可能会因为【距离产生的沟通障碍】而出现跟【速登火星计划】同样的结果——与地球之间产生‘裂痕’。况且,想要完全避免心理问题也不太现实,所以,这更加让我担心【信使计划】可能会步【速登火星计划】‘断交’的后尘……” ‘裂痕’、‘断交’之类的情况,会不会也出现在【信使计划】中?这就是是Denis思考的问题。 在理解了Denis的意思之后,白捷也清楚地认识到,在【距离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双重‘压迫’下,‘裂痕’产生的几率不可能是零,不然,速登火星的9位宇航员就不会主动跟地球断绝联系了。 所以,【信使计划】完全也有可能出现‘裂痕’问题。 但这个几率到底有多大? 白捷跟Denis的感觉一样,都认为这很玄——这个几率可能是1%,也可能是99%。 良久之后,白捷长叹了一声,因为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办法可以计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她心下无奈,这个问题不可能像数理化问题那样,可以用公理定律来处理,因为不管是‘心理’还是‘沟通交流’,归根结底都是‘大脑活动’的问题,是不可能用方程式来进行精准预测的,就像目前人类无法预测地震一样。 那么,‘裂痕’问题能不能避免? 就在冒出这个疑问的一刹那,白捷心头陡然一跳——她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安!这种感觉让她条件反射般地坐起身,可因为动作幅度过猛,她的脑袋嘭的一声就撞到了‘天花板’上。 白捷紧咬牙关,微微张口倒吸了一口气,发出了一声长‘嘶’。 不过好在‘天花板’的表层材料比较柔软,所以这一撞,白捷并未觉得有多痛,只是觉得有点眩晕、脑中一片嗡嗡嗡。 “我没事,不小心撞头了。”白捷捂着脑门说出了这句话—— 因为‘卧室’里并未安装摄像监控,所以她知道,自己刚刚造成的动静绝对已经惊动了适训舱外的值班人员。按照适训前的交待,出现这种意外状况,她必须要在一分钟内给外面传达信息,否则,舱外的监控人员就会立刻中断适训,以确保适训者的生命安全。 “我没事,放心。”白捷又补充了一句,然后慢慢躺了回去。 缓了缓之后,白捷蓦然发现,她不记得刚才到底是因什么而感觉到不安的了…… 白捷用右手大拇指跟食指按住了太阳穴,开始努力的回忆—— 刚才是在想【裂痕产生的几率】这个问题,难道是因为自己已经基本锁定了一个前往火星的名额、到时候自己必然需要亲身面对这个问题,所以才会感到不安的吗? 白捷抱着这个想法,并努力让自己再次回到了之前的思考状态。可是,她并没有感觉到刚才的那种强烈的不安。 刚才的不安到底是什么引发的……白捷皱眉,她想不起来了。 这很像是记忆力衰退的一种表现——上一秒还在想着要做什么事,下一秒,就忘了…… 这也像是灵光闪过,却没有抓住…… 白捷再次坐了起来,她觉得,重复之前的动作也许有助于再次抓住那种感觉。 因为有了撞头的教训,所以这次她的动作幅度不大。 可是坐起身后,她还是什么都没想起来。 白捷有些颓然,这时,她的眼睛已经彻底适应了舱室内的昏暗,透过‘卧室’的幕帘,她发现,仪器设备的液晶屏与指示灯,让这个封闭的舱室内充满了颜色斑斓的光影,很是梦幻。 白捷觉得有些小惊讶,在这之前,她都是按时就寝睡觉,所以,也就一直没有发现舱内竟然还会有如此梦幻的一面。 身处这样的梦幻中,白捷产生了一种错觉,她感觉这个适训舱的舱壁不见了,而密闭狭小的适训舱平时给人带来的那种压抑感,此刻竟然也消失了! 慢慢地,白捷感觉自己仿佛已经离开了地球、漂浮在了无际的宇宙之中,那些LED灯的光影,就是宇宙中的繁星。 在这样的幻影错觉中,她烦乱的内心开始慢慢冷静下来,渐渐地,她的内心就变得如平静的湖面一般,没有了任何波澜。 “过时了……” 白捷突然想到了Denis在ESA总结大会上的提到的这句话。 如巨石砸入湖面会掀起千层浪一样,这句话,在白捷脑海中也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而这句话之后,更多的词句开始陆续浮现在白捷的脑海里—— 【目前宇航技术不成熟,进行远程星际活动,会有直面死亡的心理压力。】 【巨大的心理压力,会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宇航员的思维,继而影响到他们的星际活动。】 【星际活动心理学,尤其是像速登火星这样的远程星际活动,不能用老一套的心理试验办法……】 【将正常的活人置于死地、然后去观察他的心理变化、进行药物试验,用这种方式来寻找‘解决心理问题的办法’,有悖于伦理道德。】 【人类的伦理道德底线,注定了星际活动的心理试验难以开展。】 【即便宇航技术成熟了、宇航员不用提心吊胆地面对死亡,但因为宇航距离远了,也必须要面对“沟通障碍”可能造成的“裂痕”问题。】 【那么,外星舰队能够跨越六七百光年的距离来到太阳系,他们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 想到此,白捷立刻打开了床头照明灯,她的双眼没有因为光线突然增强而眯起,而是睁得更大了。 这一刻,她看到了宇宙文明的图景,虽然还很模糊,但那种对真相触手可及的感觉,让她感到心悸! 这次,她紧紧地抓住了这个令她极度不安的感觉。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她开始考虑改变自己的作息。因为她发现,在昏暗的环境中,自己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而这有助于思考。 在这样忘我的思考中,时间飞逝。 在春假假期结束之后,白捷通过监控人员找来了蓝颖跟苏乐,并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与猜测。 二人在听完白捷的讲述之后,彻底对白捷刮目相看了——白捷,一个从未接触过费米悖论人,竟然对费米悖论做出了一种令人憧憬的解释。 () 第50章 8与9之间 这次通讯,白捷申请取消了‘时滞模拟’。 每个适训者,都有三次正常通讯的机会,每申请使用一次,就会被扣一次分,适训的总评成绩也会因此被拉低。 但白捷还是毫不犹豫地用了一次。 因为这些天她已经被‘不安’严重困扰了,她迫切地想找人倾诉。 不过,这次通讯虽然没有时滞,但也只能看着静音的视频画面、使用文字来交流。 负责监控【15号适训舱】的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方便做通讯记录。 没有麦克风与扬声器的视频聊天,只能打字,这看起来挺费时间的,但白捷非常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每句话在发送之前,她都有机会再检查一下自己的表达是不是存在问题。 …… “这就是我的困惑了。” 将这句话发送出去之后,白捷甩了甩双手——她用了近五十条文字消息,才描述完了这十来天的困惑。前后字数加起来,她估摸着已经破千了,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内打出近千字,这让她的双手几乎脱力了。 通过视频画面,白捷看到苏乐跟蓝颖正在讨论。 几分钟后,白捷看到了文字回复。 【苏乐】:“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苏乐】:“你知道费米悖论吗?” 白捷眉头微皱,敲字回复道:“费米悖论?好像听说过,讲的是什么?你知道,我是搞心理学的,对你们天文物理界的名词兴趣不大,所以也不了解。” 【苏乐】:“真不知道?” 白捷点头,敲了一个“嗯”发了过去。这时,她发现视频画面中苏乐跟蓝颖都是一脸惊诧,这更加让她不明所以了。不过,她从苏乐接下来的回复中了解了这个‘悖论’。 【苏乐】:“你知道吗,其实早就有人提出过类似的问题了。” 【苏乐】:“有一个美国人,曾提出过‘大过滤器’这么一个说法来试图解释‘费米悖论’。” 【苏乐】:“首先跟你简单说一下费米悖论吧。” 【苏乐】:“在这之前,我想让你先了解几个概念。” 【苏乐】:“我们所在的银河系,至少有1500亿颗恒星。在围绕这些恒星的行星中,也有几率出现生命,甚至是智慧文明。即便这个几率非常非常小,但是有1500亿这么一个庞大的乘数,所以,可以推测出在银河系内,应该存在相当数量的生命或是文明。” 【苏乐】:“这是你需要了解的第一个概念——银河系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外星生命与外星文明。怎么样,我这么解释你能不能接受?” 白捷回了一个“嗯”字。 【苏乐】:“那好,接下来是第二个概念。” 【苏乐】:“我们银河系的年龄,大约有100亿年。银河系的直径,在10万光年左右。我们太阳的年龄,大约有50亿年,地球的年龄在46亿年左右。” 【苏乐】:“从理论上来说,人类能用100万年的时间飞往银河系各颗恒星,那么,外星人只要比人类早进化100万年,现在就应该来到地球了。” 【苏乐】:“怎样?需不需要时间消化一下这些‘数字’?” “不用,这很容易理解。”白捷回复。 【苏乐】:“好的。那么,你把我说的这两个概念结合一下,能得出什么?” 白捷拖动着鼠标,选中了那两句描述概念的文字。 两分钟后,白捷敲出了这么一句话,“我们的银河系,应该非常热闹。” 【苏乐】:“bingo!但是,我们的银河系看起来很荒凉,一点也不热闹。至今,也就发现了一个外星舰队。” 白捷恍然,“这就是费米悖论!” 【苏乐】:“是的。我再跟你说一下以前一个美国人对这个悖论做出的一种解释。” 【苏乐】:“这个美国人,把生命的演化过程分为了九个阶段。” 【苏乐】:“一,恒星在形成的时候,其周围会演化出[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系统]。就像我们的太阳在形成后,它周围的星际物质最终演化出了如今的八大行星还有各种小天体。” 【苏乐】:“二,在适合的环境中,[最初的生命]出现。所谓生命,就是可以自我复制的东西。在我们地球上,最初的这种东西,可能就是RNA,核糖核酸。” 【苏乐】:“三,出现简单的单细胞生命,生物学上,称之为[原核单细胞生命]。比如细菌、支原体这些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玩意儿,都是原核单细胞生物。” 【苏乐】:“四,原核生命演化成[真核单细胞生命]。真核生命的细胞内,有以核膜为边界的细胞核,原核生命没这玩意儿。” 【苏乐】:“五,出现[有性生殖]。与之相对的是,以分裂、出芽等方式进行的无性生殖,比如细菌、草履虫这些简单的生命,用的就是分裂生殖。” 【苏乐】:“六,出现[多细胞生命]。” 【苏乐】:“七,出现小聪明的生物,这些生物拥有能够处理简单问题的大脑。比如我们地球上的早期灵长类。” 【苏乐】:“八,出现[智慧生物、产生文明]。” 【苏乐】:“九,文明以星际尺度进行扩张,就是拥有[星际航行]的能力。” 【苏乐】:“一共就这九点,有些长,有些生物方面的知识点你不理解也没关系,你只要知道,有这么九个阶段就行了。而我们人类,现在处在第八阶段。没有问题的话,扣个1。” “1” 白捷立刻敲了个1回了过去,对她来说,这些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苏乐】:“这个美国人认为,有一种东西横亘在了这些阶段之间,延缓甚至是阻止了生命的演化,以至于第九条没法达成。第九条达不成,我们也就基本看不到外星人了。” 【苏乐】:“他将这种[阻碍]称之为‘大过滤器’,并用这个‘大过滤器’来解释我们的银河系为何看起来如此荒凉。” 【苏乐】:“所以,你的不安,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 【苏乐】:“目前,我们前往火星就出现了难以解决的非技术问题,所以你担心人类进行星际航行时,会遇到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个障碍,也可能是银河系、甚至是全宇宙所有文明都会遇到的障碍。这就像是横亘在第八与第九之间的一个大过滤器,会将所有文明都困在母恒星。” 【苏乐】:“如果你担心的宇航障碍(也就是8与9之间的大过滤器)确实存在,那么,这确实是很恐怖的一件事。因为,现在有一支文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冲破了这个大过滤器),并来到了我们的太阳系。” 【苏乐】:“所以,你的不安就是——这个文明,不管是善是恶,都将会是一个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存在。” () 第51章 假设法 【苏乐】:“但这只是一个假说。除了大过滤器,解释费米悖论的思路还有很多,各种乱七八糟的都有,目前来看,这些思路都还停留在猜测阶段,没办法去论证。” 【苏乐】:“所以,你不用想太多。不然,很容易掉进玄学的巨坑之中。” “明白了。”白捷敲字回复。 她很庆幸自己能够及时地跟专业人士倾诉,要不然,还真可能陷入困惑与不安中无法自拔。 “不过,你没有觉得大过滤器很有意思吗?”白捷紧接着问道,“至少现在出现一些端倪了,就是我们跟火星探路者之间出现了很深的裂痕。我想不到解决的办法,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我想,这也是Denis感到困惑的地方。” 【苏乐】:“所以,你还是很愿意相信8与9之间存在大过滤器?” 白捷点头,“嗯。而且,听了你的解释,我发现,影响星际航行的不仅仅只有航行过程中的心理与沟通。我们人类社会的各种问题,都会成为星际航行的障碍,比如信仰冲突,利益冲突,权力冲突等等。” 【苏乐】:“……” 【苏乐】:“我怎么觉得……我越解释你越好奇呢……” 白捷笑着回复道:“确实是更好奇了,但是,之前的那种不安减少了。现在,我至少能睡着觉了。因为,想到悖论与大过滤器这种可能性的人又不是只有我一个,有那么多高人前辈在前方开路,我这种小人物当然能够放宽心了啊。” 【苏乐】:“好吧……不愧是搞心理学的,心理调节能力就是强。” “那是!”白捷回复,“所以,就这样吧,有空再聊,我得好好适训,争取多扳回一些考核分。” “对了!”白捷继续补充道,“回头你们把前辈高人们提的这些悖论大过滤器什么的,也跟Denis说说,我怕他走死胡同里去。” 【苏乐】:“好嘞!” 【苏乐】:“第一次给心理学专家做心理辅导,我们太厉害了!” “佩服佩服!师兄跟嫂子果然厉害!”白捷敲完字,对着摄像头抱拳作了一揖。 【苏乐】:“那我们就先走了。回头我找些这方面的资料给你,你就当科幻故事看看就行了。” “嗯,谢谢你们!”白捷冲着摄像头摇了摇手,“下次见!” 【苏乐】:“下次通讯再见!” 这句消息弹出来之后,通讯屏幕上的视频画面就切断了,通讯时滞模拟再次启动。 适训舱内,白捷伸了个懒腰,心情无比轻松。 虽然现在是白天,适训舱内的光照与现实同步、无法手动关灯,但她还是决定好好去补一觉! 于是,她利索地从收纳箱中翻出了遮光眼罩,然后就奔小卧室去了。 15号适训舱外的监控室中,苏乐跟蓝颖都没有立刻离开,他们都皱着眉头,神色看起来比刚刚视频通讯时严肃了许多。 “小沈,”蓝颖严肃地对监控室里的那个工作人员说道说,“15号监控室只有你一个人负责吧?” “不啊蓝姐,”沈凝回答,“我们三班倒,有白班中班跟晚班。所以还有另外两个。” “把这段通讯记录剪切出来单独存储,加密。你暂时也要对这段通讯内容保密。”蓝颖说。 “呃……为啥?这不就是一次普通的通讯么?”沈凝问。 蓝颖拍拍她的肩头,“可能有研究价值,暂时不能告诉你,你保密就行了。回头,我跟你的领导打个招呼,让他给你一份保密协议。” “这么夸张,还签保密协议?”沈凝诧异。 “照做就行了。”蓝颖笑道。“那我们先走了,下次再见!” “辛苦了。”苏乐最后也跟沈凝打了个招呼,说完,二人就离开了适训区,随后脚步未停,直接就离开了航天员体能训练馆。 “你有什么想法?” 刚出了大门,蓝颖就开口问道。 “很复杂!”苏乐说,“费米悖论跟大过滤器我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但从来没当回事!” 蓝颖点头,“我也是。刚才在里边说话不方便,现在你先说说看吧,看跟我猜测的是不是一样。” 苏乐点头,“边走边说吧!” “嗯。” “用假设法与反证。”苏乐说。 “假设?反证?”蓝颖疑惑。 “当命题中的某个因素存在多种可能性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假设法。” “明白了,在中学数学里的证明题中,经常会用到的反证法。”蓝颖恍然。 “我们[假设]星际航行这个‘大过滤器’是真实存在的,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推出一些结论。然后,我们可以对这些结论进行论证,反过来确定这个[假设]的真伪。”苏乐说。 “嗯,了解,继续。”蓝颖说。 “在‘8-9大过滤器是真实的’这个前提下,可以得到一条非常明显推论——我们几乎遇不到外星人,这也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这个推论跟我们目前的观测相符,银河系很荒凉。但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这一条就断定‘8-9大过滤器是真实的’这个假设是真的。明白我的意思吗?”苏乐说。 蓝颖点头,“因为,从这个【假设】衍生出来的推论不止这一条,我们要把所有的推论都证实了,才能确定【假设】是真的。” 苏乐嗯了一声,接着说道,“那么,我们试试在这个假设中挖出其他推论。我这有个思路——被【8-9大过滤器】抑制在母星的文明,会做如何选择?拿我们人类来打比方——当我们得知自己的文明必然会被限制在太阳系内,那么,我们会怎么办?” 蓝颖思索了一会之后,说道,“不撞南墙不死心……因为大过滤器确实是南墙,所以,只能死心,死心之后的话……安心在地球,或是在太阳系内发展,偶尔发发探测器?” 苏乐微微一笑,“真的能安心吗?” “怎么说?”蓝颖问。 苏乐说:“太阳会死。咱们都是搞天文的,所以这个你应该很清楚,恒星是有寿命的,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死的也越暴躁,比如超新星。” 蓝颖点头,“明白了,所以你的意思是,在恒星濒临死亡时,如果文明想继续延续下去,那还是得离开母星。” “对!”苏乐说,“但是,因为8-9大过滤器的存在,文明在离开母星后也不能延续多长时间,除非能够尽快的移居到另一个恒星系内!!所以,我们只要去观测濒死的恒星与它附近的恒星!” “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承认费米悖论跟【8-9过滤器】是真实存在的现实,那么,我们就会在濒死恒星附近发现文明迁徙的痕迹?”蓝颖问。 苏乐点头。 “这很困难。”蓝颖说。 “你忘了前段时间的极密会议了?我们不仅发现了另外两支舰队,还确定了它们都是从参宿四来的!而参宿四快炸了!这就是符合我刚说的推论的例证!”苏乐说,“搞不好,什么费米悖论大过滤器这些假设,还真的会是现实!” “说完了?”蓝颖问。 苏乐点头,随即问道,“难道你想的跟我不一样?” “结论差不多一样。但有一点,你忘了。”蓝颖说。 “什么?” “你还记不记得,你当初刚进入ESA时,领导给你安排的第一个研究项目?我记得你跟我提过。”蓝颖说。 苏乐皱眉,“这好像还是一〇年的事吧,那时古老头担心星墙墓的辐射,就安排我跟叶哥去B市307医院做体检,然后就签了保密协议留在那了……” 苏乐顿住了,他停下脚步,没有继续说下去。 “那时,你跟叶哥的第一个项目是,整理超新星的资料。十二年前,ESA的大领导们可能就……” 蓝颖没说完,就被苏乐打断了,“走,找古老头去!” () 第52章 元宵节游戏 作为B市航天城里最高的一座建筑,萝藦大厦也只有23层。 跟S市的那座六十层的大裤衩比起来,萝藦大厦只能算个侏儒。 但是,萝藦大厦也有它独特的设计理念。 远远望去,萝藦大厦就是一个直上直下的粗‘圆筒’,但这只是它的表象。 进入萝藦大厦之后,就会发现它其实是由外楼与内楼组合而成的——即外部的环形楼与中部的轴心楼,在环形楼与轴心楼的之间,每一层都有六条连接通道。 所以,如果从高空俯瞰的话,就会很容易将萝藦大厦横截面的形状跟‘舵’联系起来。当然,也有人说它像轮胎、像方向盘,甚至有人猜测它的造型跟萝藦飞船有关。 所以,很多人只要看到萝藦大厦,就会憧憬远行。 古远天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春节假期结束后正式开工的第一天,身为‘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领导,他早早的就来到了这里,并满怀憧憬地走进了萝藦大厦。 古远天的办公室,在轴心楼第十七层。当他刚推开办公室大门的时候,居山也到了。二人在寒暄了‘新年好’、随便聊了几句之后,话题就转到了工作上。 “假期前那次研讨会上总结出来的东西,我们得再往深处探讨探讨。”居山说。 古远天拍了拍桌上的一堆文件,点头说道,“还有假期期间积攒下来的各种观测数据与研究报告,够我们忙活一阵的了。” “先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吧,安排一下工作。”居山说。 “召集起来是必须的,但安排工作先不急,我们得先把那件事告诉大家。” 居山面露惊讶,“四大分部决定了?” 古远天点头,“嗯,我昨天去开了个会,四大分部的首脑们最终还是决定同意Denis的建议,先让各国的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成员知晓此事。”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告诉大家?” “会上决定是在15号,也就是元宵节。” “这样啊,那我们……” 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了居山的话。 居山回头望着门,正想说‘请进’,门就被推开了。 “古老……”苏乐推开了门,“古老师,居教授也来啦!新年好!” 古远天眉头一跳,严肃道:“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 “我——” “古老师居教授,新年好!”蓝颖毫不犹豫地打断了苏乐。 “喔!”古远天立刻收起了严肃脸,笑盈盈道,“小蓝也来啦。新年好新年好!” “新年好!”居山笑着说。 苏乐脸一黑,“偏心啊,两位老前辈!” 古远天收起笑容,“多跟你媳妇学学,遇事要冷静,不要什么时候都毛毛躁躁风风火火的。” “上班第一天,这么严肃干嘛?”居山笑着打起了圆场,然后招呼苏乐跟蓝颖,“坐坐坐,别愣着了。” “水自己去接,”古远天指了指饮水机对苏乐说,然后话题一转,问道,“现在才9点不到啊,第一天来这么早干嘛?今天你们不来也没关系,可以再陪孩子多待两天。” “孩子现在也在B市,陪她也方便,老师费心了。”蓝颖说完,转身关上了办公室的门。 此时办公室内没有外人,于是苏乐直接开门见山,“我们来是想问问,十二年前我跟叶哥参与的那个项目,有没有其他目的。” 听到这话,古远天跟居山都是一愣。 苏乐见二人没反应,于是解释了一下,“我的意思是,那时让我们研究超新星,您只告诉我们是为了完善恒星演化模型。我们现在想知道,还有没有其他什么目的?比如寻找外星文明的痕迹?” “怎么这么问?”古远天问。 “我们一大早去见过白捷了,”蓝颖说,“我们从她那得到了一些大过滤器的提示。她只是感到困扰与好奇,但我们不一样,我们知道的比她多多了,比如对濒死恒星的研究,比如参宿四舰队。我们做过的项目貌似是针对大过滤器的,而对参宿四舰队的观测结果,也跟大过滤器相符。这就是我跟苏乐觉得奇怪的地方。” 古远天跟居山对视了一眼,随即都是一脸诧异。 “白捷真想到大过滤器了?”古远天问。 古远天的表情跟语气让苏乐觉得很惊讶,“您知道白捷最近的心事?” 古远天沉思了一会之后说道:“这是Denis做的一个实验。他给了白捷一些提示,想看看白捷能不能往费米悖论与大过滤器上想。当然,他的主要的目的还是给白捷做前往火星的心理预防。” “我们看过Denis跟白捷的通讯记录,Denis说的很隐晦,不过,白捷竟然也能联想到大过滤器……”居山早就皱起了眉头,此时也是非常严肃的样子。 “Denis的实验?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他也想到大过滤器了?”苏乐问。 “大家迟早都会想到这个层面。”古远天叹息。 “……”苏乐无语。 “您的意思是,普通大众早晚也会意识到费米悖论跟大过滤器,并且会为之感到困扰?”蓝颖问。 “是的,”居山接过话,“不过,一个人被困扰的话,那顶多就是睡不着觉。如果是一个群体抱团困扰的话,那可能就会出现乱子。” “乱子?”苏乐问。 “比如说,当人们笃定大过滤器是存在的,就会担心外星的科技与文明绝对会碾压人类,因为外星人冲破了大过滤器,而人类还没有。这容易造成社会恐慌。这也是Denis最担心的。但这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交给社会学家跟心理学家就行了。”居山说。 “那我们以前研究超新星,跟这个大过滤器之间到底有没有关系?”苏乐急切地问。 古远天思索了一会之后说:“你们俩都签过极密协议,所以都知道前苏联的金星系列探测器发现金星硅基生命的事吧。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二人没有答话。 “诞生生命的条件被大幅度拓宽了。”古远天说,“以前我们总要找液态水、找合适的温度,给每颗恒星划定适合我们碳基生物生存的【宜居带】,但是,金星硅基生命的存在打破了这个陈规。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在宇宙中很普通,地球生命并不特殊。” 办公室里陷入了沉静。 良久之后,古远天接着说道,“同样的,在没有发现外星舰队之前,我们可以认为人类文明的出现是一种几率趋向于0的偶然、能够孕育文明的地球只有一家绝无分号。但自从外星舰队被发现后,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文明在宇宙中也不特殊,文明跟生命一样,在宇宙中都是很普遍的存在。所以,懂了吧?” “明白了……”蓝颖说,“以前没发现外星生命跟文明的时候,我们都是一厢情愿地从哲学角度认为地球在宇宙的地位很普通,但是我们的内心深处还是抱有侥幸,认为我们自己确实是宇宙中特殊的存在、没有外星人,并以此来解释费米悖论。但外星生命与文明的发现,彻底坐实了生命跟文明在宇宙中存在的普遍性。所以,费米悖论就被简化成了一句反问——银河系的生命跟文明为什么都在装死?” 古远天点头,“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再抱侥幸心理、以地球生命跟人类文明诞生的极度偶然性来解释费米悖论了。我们只能去思考为什么所有的文明都是自闭的。” “而8-9大过滤器,是导致自闭的可能性之一。”蓝颖说。 “所以,ESA早就在试着论证大过滤器了?”苏乐问,“十二年前,您们找到了一条论证之路,就是在濒死恒星附近寻找外星文明的痕迹?” 古远天跟居山又对视了一眼,然后齐齐无奈地摇摇头。 “我们需要签了保密协议才能知道?”苏乐急切地问。 “差不多。”古远天说。 “我们现在就可以签!”苏乐激动。 “别着急,我们本来就有打算让你们签的,不过,得等到元宵节。”古远天说。 “元宵节??” “嗯,领导在元宵节那天给我们安排了一个游戏,我们危机应对部门的全体成员都要参加。”古远天说。 “游戏??”苏乐跟蓝颖都大惑不解。 古远天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游戏。” () 第53章 王者农药 元宵节能玩啥游戏? 猜灯谜?苏乐第一反应就是这个。 但看着古远天那耐人寻味的表情,苏乐立马就否定了这个猜测——猜灯谜?算了吧,这古老头的心思要是能这么轻易就被别人摸透,那他就不是古老头了。 苏乐掏出手机看了看,今天初八,才周二,下周二才是元宵节。 让人干等一个礼拜?苏乐抓狂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再怎么抓狂,古远天也不会提前透露。 苏乐无奈,他知道,这一个礼拜自己只能去熬了。 可怎么熬呢……苏乐一筹莫展。 而蓝颖虽然好奇,却是不急不躁,在跟古、居二老又随便聊了会之后,就拉着心不在焉的苏乐离开了。 ———————— ———————— 一周后,元宵节如期而至。 这一天的上午八点,在之前签署【极密级保密协议】的阶梯会议室,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的55位成员再次齐聚。 与上一次不同,这次,在每个座位前的桌面上,都放着一台平板与一副无线耳机。 “哟!这是最新款的荣耀平板吧!”席间,年久零已经开始在把玩了,口中还一边啧啧惊叹着,“还有这蓝牙小耳机,我去,领导这是知道我最近缺这玩意儿么!!” “你想太多了……”方涵乐呵着说。 “就是,别做梦了,这怎么可能是元宵节游戏的福利!”苏乐毫不犹豫给年久零泼了一盘冷水,然后就念叨起来,“老头怎么还不来还不来,急死个人啊这是!” “你这么着急作甚!”叶扬问。 苏乐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嘿嘿,不告诉你。” 叶扬打了个哆嗦,转头问蓝颖,“他吃错药了吧?” “别管他,”蓝颖一脸无奈,不过她随即也露出了一个笑容,“做好心理准备,古老师说的元宵节游戏应该非常有意思。” “你们是不是得到什么小道消息了?”左研问。 “小道消息是有,”蓝颖说,“但是,到底是什么游戏,我们真的就不知道了。你们知道的,古老师——” 话说到一半,会议室的门正好就被推开了,古远天跟居山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说曹操,曹操就到啊!”蓝颖望向门口,随即就皱起了眉头,“她怎么来了?” 此时,席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紧跟着古、居二人身后的那个姑娘身上。 “新人?”年久零猜测,“看起来跟我差不多大啊,不对,可能比我还要小几岁。” “你认识?”叶扬则是从蓝颖的表情做出了推测。 “静一静静一静,”古远天走上讲台拿起了麦克风,“给大家介绍个新同事。小沈,做个自我介绍吧。” 小沈走到黑板前,鞠了一躬,“各位前辈老师们好,我叫沈凝,目前在航天员体能训练中心工作,负责信使计划的宇航员的适训监控。” “大家欢迎!”居山带头鼓掌。 没有经过训练的鼓掌,听起来就是啪啪啪稀里哗啦的,毫无节奏感,不过还是相当热情的。 “果然……”掌声中,苏乐嘀咕着。他早有所料,古老头说的神秘的元宵节游戏跟白捷烦恼的费米悖论有关,现在沈凝也来了,苏乐觉得,自己的猜测基本没跑了。 掌声结束之后,古远天扫了一眼台下,指了指蓝颖所在的方向,对沈凝说道,“去那边坐吧。” “等等,”居山从包里拿出了一个平板递给了沈凝。 沈凝双手接过,点了点头,然后就转身朝蓝颖那边走去。 “蓝姐!”沈凝在蓝颖身边落座时,给蓝颖打了个招呼。 蓝颖微笑着嗯了一声,“没想到你会来!” 当叶扬他们几个准备开口询问“你们怎么会认识”的时候,古远天拿着麦克风,开始了他一如既往‘不废话’的开场白: “今儿个是元宵节,为了不影响大家晚上吃元宵,所以就不说废话了,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今天通知大家来参与一场元宵节游戏,就是用你们面前的平板来进行的。”古远天接着说,“请大家打开平板,扫一下这个。” 古远天指了指刚打开的投影画面上的巨大的二维码,笑着问道,“应该都会吧?” 所有人都无视了这个问题,极其熟练地打开了平板开始扫码。 “a.p.k文件?是个a.p.p?”年久零疑惑。 “下载速度真慢!”苏乐已经迫不及待了。 年久零一头黑线,“大哥!五G网很快的好不好!!看起来慢是因为文件大!目测也就半分钟的事儿!” 苏乐也不睬年久零,只是盯着下载进度磨拳擦掌。 20%…… …… 45%…… …… 不到半分钟,这个名为【alpha】的a.p.k文件就下载完毕并自行开始安装了。 随着安装进度到达100%,一个图标出现在了空荡荡的屏幕首页上。 “王者农药?!!” 听到年久零惊诧的声音,苏乐扭头就问,“咋了?!啥农药??” 年久零指着平板上的图标,“这是王者农药的图标啊,就是王者荣耀!我基本每天都会玩两局,很火的一个手机游戏,电子竞技中有个KPL联赛,就是打这个游戏的。” “鉴于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年轻人玩的手游,就是手机游戏,我来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来,看黑板!”古远天敲了敲讲台。 众人抬头,发现古远天已经把游戏画面投影到白幕上了。 “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就能操控画面中的角色了。”古远天继续说,一边演示。 “我去!还真是王者荣耀的游戏画面!这个是狄仁杰吧!!”年久零瞪大双眼、压低声音吼吼着,“靠!这皮肤真帅!” 苏乐,还有周围听到年久零声音的几人都是无语,这是狄仁杰?狄仁杰不是那个胖子吗? “你也玩王者?” 年久零循声扭头,问话的竟然是坐在蓝颖旁边的沈凝。 “嗯。”年久零愣愣地点点头,问道,“你也玩?” “不,”沈凝摇头,“以前看我哥玩过。” “好了,操作很简单吧!”古远天放下手中的平板,“接下来,就开始吧。点开图标进入游戏,然后指纹登录,录入指纹就代表已经同意极密协议了。游戏规则你们自己摸吧,我相信这难不住你们。” 众人按照指示,都捧起了平板。 “这老头葫芦里到底卖的啥玩意儿!”苏乐嘀咕着点开了游戏图标,屏幕画面一转,来到了登录界面,根据提示录入指纹之后,屏幕画面随即一闪,就转到了游戏主界面。 “FM模式??”年久零继续惊讶,“没听说过这种模式啊!咦,怎么只有这种模式?fm?fast move?快速移动模式?加速模式?” 苏乐也看到了主界面上的文字,不过,此刻他很清楚FM模式代表了什么。 “不是fast move,是Fermi。”苏乐说。 “Fermi?” “就是费米,费米模式。”苏乐说着,抬手点击了‘进入’按钮。 “对了!我忘了说还有一个要求,”古远天说,“怕你们忍不住会交头接耳,所以,给你们准备了耳机,戴上吧!” () 第54章 炸了 苏乐平时也会通过手机来减压,比如刷微博、逛B站、听网易云。 手游他也玩过,但都是像五子棋、消消乐之类的小游戏。 像王者荣耀这样的角色扮演类的手游,他从来都不感兴趣。 所以,他怎么想也没有想到古老头会挑王者荣耀来当元宵节的游戏。 根据年久零的反应,苏乐也判断出了这不是原版的王者荣耀,而是被修改过的。不过这对他来说没什么影响,反正原版的他也没玩过。 应古远天的要求,苏乐戴上了耳机开始研究这款游戏。 点击‘FM模式’进入了游戏之后,画面就转成了黑屏,几秒后,画面中部开始缓缓变亮。同时,一个浑厚的低音从耳机中传出—— “生存下去……” 话刚落音,一个人形角色与一座水晶塔就出现在了画面正中。 角色的头顶上有一根蓝条,蓝条中部,有【100,100%】的字样,蓝条的末端则标有【lv1,1%】的字样。 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所以苏乐很容易就猜测出蓝条是角色的生命值,上边的【具体数值与百分比】就是当前生命的总量与饱满程度。lv1就是角色的等级,而那个1%……现在已经不是1%了,而是10%。苏乐推断,当达到100%时,lv1就会变成lv2。 至于角色旁边的发着幽幽蓝光的水晶塔,光秃秃的啥标示都没有。 在画面的右下方,有一把半透明的小剑。苏乐用右手大拇指点了一下,发现角色做了一个同步的挥砍动作。 很明显,这就是攻击了。 然后,苏乐用左手大拇指试着在屏幕上划了一圈,画面中的的角色也做了相应的跑动。 也不知道是因为游戏简单,还是因为自己太聪明,苏乐觉得,这角色扮演游戏也挺容易上手的! 于是,他开始操控着角色探索起了水晶塔的周遭。 空空如也…… 苏乐发现,除了他自己,周围一个活物都没有。而且,距离水晶塔越远,光线就越来越暗。 太阳?恒星?——苏乐自然而然地就把水晶塔跟会发光的天体联系了起来。 于是,他又往外围走了走。 因为游戏画面时刻以角色为中心,所以,当角色远离水晶塔时,水晶塔就会同步向画面边缘移动。 当水晶塔移到游戏画面之外的时候,苏乐发现,角色的生命值竟然开始下降了!原先饱满的【100,100%】,此刻已经变成了【91,91%】,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生存下去!” 苏乐想起了开始时耳机里传出的那句提示,于是,他立刻操控角色转身向水晶塔跑去。 不出他的所料,当角色靠近水晶塔后,生命值停止了下降,并开始恢复。 苏乐嘴角微微一扬,这简单的游戏规则,让他很容易就联想到了【8-9大过滤器】,即文明不可能进行星际远航。 所以,待在水晶塔旁边,就是这个游戏的生存规则? 疑惑中,苏乐把注意力放到了水晶塔上。 就在这时,水晶塔的上方突然蹦出了一个数字【13】,苏乐一惊,随即就发现了角色的变化——角色等级升到了lv2,生命值的上限也有了提升,变成了【101,50.5%】,并且在向100%恢复。 苏乐突然觉得,这游戏似乎根本就不需要自己操作什么——角色等级会自己提升,生命值会自动恢复,也没有什么好探索的,自己看着就行了。 于是,他把注意力再次放到了水晶塔上。 看着刚刚出现的数字【13】,苏乐第一反应它是个倒计时。想要验证这个猜测,他只能去等。 结果没过1分钟,【13】就变成了【11】。 靠……哪有倒计时是跳跃着倒的!苏乐心下暗骂了一句。 游戏中的角色似乎是听到了苏乐的心声,也是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随即它周身光华一闪,等级变成了lv3,生命值上限也提升到了300。同时,在游戏画面的左上角弹出了一个小方框,紧接着游戏语音提示就传进了苏乐耳中—— “小地图功能开启,您可以通过小地图查看自己周围其他水晶塔的位置。” 苏乐恍然了,因为这一个星期以来,他的脑子里都是初八那天与古老头交流的内容,所以此刻他非常确定—— 这个游戏里的水晶塔就是‘恒星’,自己操纵的角色就是‘文明’,角色的生存规则就是【费米悖论与大过滤器】。所以,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必须在身边的水晶塔倒计时结束之前,前往下一个水晶塔! 于是,苏乐开始尝试—— 根据小地图的标识,他选择了距离最近的一座水晶塔(A)作为殖民目标,并开始向它移动。可是,当离开出生地的水晶塔之后,角色的生命值就开始下降,苏乐目测了角色的【移动速度】与生命的【下降值】与【下降速度】之后,果断返回了出生地。因为,他心算出了一个结果:他会在半路就挂掉。 怎么办? 苏乐看着出生地水晶塔上的倒计时数字【11】,不知不觉间已经全身心投入了游戏之中。 在这样的全神贯注的等待中,角色的等级自动提升着。 lv4时,出生地水晶塔上的倒计时变成了【613】,并开始一秒一秒地减少。 苏乐确定,倒计时被细致化了。 lv5时,小地图上的部分水晶塔也出现了倒计时标识,同时,角色得到了一个技能,可以侦查一定范围内指定的水晶塔。 苏乐没什么犹豫,直接把技能用到了刚刚选择的那个最近的‘殖民地’,结果得到的反馈显示,它剩余的时间只剩不到【200】了。 “……”苏乐无语,于是等技能间隔期过了之后,苏乐对另一个水晶塔(B)使用了侦查。这一次,他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数字——【864】。但是B水晶塔更远,想要去的话,难度更大。 苏乐操控着角色又出去溜达了一圈,这次尝试中,他发现lv5的移动速度比之前快了一些,但现在角色的生命值根本扛不住远距离迁徙的消耗。 想要去B水晶塔,角色就得更快更强! 苏乐叹息,这个无法速成,现在他只能耐心等待角色的升级。就在这时,一声充满不甘的‘我去’穿透了他的耳机、打断了他的注意力!他转头一看,发现年久零正一脸不可思议地盯着光影绚烂的屏幕。 这是……炸了?!苏乐也是吃惊不小。 当光影褪去之后,他瞄到了年久零的屏幕上出现了一行字—— 您的第一次生存挑战坚持了312秒,已存档;3分钟后可以开始下一次挑战。 () 第55章 Oh be A Fine Guy Kiss Me! 年久零原本以为,在水晶塔的倒计时结束之后,会有小兵跑出来助他披荆斩棘、开疆拓土。 可结果呢?水晶塔直接炸了…… 年久零除了无语还是无语,他丝毫没有把【水晶塔】跟【定时炸弹】联系起来。看着屏幕上【312秒】的成绩,他觉得非常不甘心。如果不是有三分钟的强制休息时间,他早就开始第二局了。 看着还有两分多钟的休息倒计时,年久零心急,却也是无奈。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于是他做了个深呼吸,梳理了一遍游戏中目前已经出现的规则—— 【王者荣耀的每局游戏开始之前,玩家都需要选择使用的英雄,但这里是直接进入战场,使用的英雄是系统随机配发的,而且是自动升级,不需要操作打怪。】 【开头的那句语音“生存下去”,加上这么多人一起玩,所以有点‘吃鸡’模式的意思,但整个过程中并没有遇到一个活人。队友、敌人、甚至是NPC小怪都没看到。】 【没有熟悉的“欢迎来到王者荣耀”……】 【更没有熟悉的“敌军还有五秒到达战场,全军出击”……】 【当水晶塔从英雄的视野中脱离之后,英雄就会掉血。】 【最终杀死英雄的不是其他人,而是水晶自爆。】 这就是FM模式?费米模式?费米? 年久零忽然想到了苏乐在游戏前提到的两个字,他觉得挺耳熟的,但就是想不起来是在哪听说过的。 费米……年久零默默在心中念叨着,忽然,一个词闪现在了他的脑海中——柴米油盐! 费油?费柴?费盐!费米? 年久零自顾自地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如同儿戏一般的猜测。此刻,他极度想要找人交流一下,可是古远天早有交待,‘不准交头接耳’…… 想到此,年久零的脑子里又是灵光一闪——没说不准旁观啊! 于是,他没有再多想什么,就堂堂正正地把视线转到了身边苏乐的平板屏幕上—— 亚瑟…… 苏哥随机到的英雄竟然是亚瑟!年久零郁闷,亚瑟可是他最拿手的英雄之一,而刚才他随机到的英雄,是还未研究过的萝莉蔡文姬! 等等,这不是游戏的重点,规则才是!年久零如此提醒自己,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苏乐的操作细节上。半分钟不到,他就看明白了苏乐的意图—— 在身边的水晶塔倒计时结束之前,前往另一座水晶塔。 就在这时,年久零的平板震动了一下,他转回视线一看,发现休息倒计时已经结束,现在,他可以开始第二次生存挑战了。 但是他没有立刻开始,而是再一次把视线转到了苏乐的平板电脑上,因为,苏乐控制下的亚瑟已经到了抉择生死的关头——他身边水晶塔的倒计时,只剩不到【400】了。 此时的亚瑟已是lv8,血量、移动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经过尝试,苏乐确定现在他能勉强跑到小地图上的B水晶塔。 但是,苏乐决定等一等,因为身边水晶塔的倒计时还有五分多钟,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让角色的等级升到lv11甚至更高,而更高的等级,代表更高的速度与生命,这能大大提升角色的生存几率。 倒计时【300】,lv9。 倒计时【200】,lv10。 倒计时【150】,lv11。 当角色等级升到lv11、生命值回满100%的时候,苏乐毫不犹豫地向B水晶塔进发了。 游戏画面中,亚瑟很快就把【养育并束缚他】的水晶塔抛到视野之外,根据游戏规则,他的生命值也开始下降。 在小地图上,代表着亚瑟的光点缓缓地向B水晶塔移动着,苏乐不急,旁观的年久零也不急,因为目前的掉血速度对lv11的亚瑟来说,根本不足为虑,他完全能够在血条清空之前赶到B水晶塔。 1分钟后,B水晶塔出现在了亚瑟的视野里,同时出现的,还有B塔下的英雄——一个和尚! 达摩!我去……可算是看到活人了!年久零心下吐槽。 苏乐这时的操作也停了下来,现在,他的亚瑟的血条只剩不到五分之一,虽然已经不再下降了,但却也没有恢复。不过,这不是现在苏乐考虑的主要的问题,他现在的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了B塔下的和尚身上。 【生存下去……】 苏乐想到了游戏开始时的语音提示,但这个和尚是敌是友,他不知道,所以【是战,还是和】,他一时也拿捏不准。 就在这时,和尚达摩的头顶上飘出了一句话: “Oh be A Fine Guy Kiss Me!” 然后这和尚就撒开脚丫子,跑出了苏乐的视野…… 年久零目瞪口呆,这是调戏?! 是谁?!年久零四下张望了一圈,席间在座的,都是正儿八经的科研工作者,应该不会开这种玩笑!带着深深的疑惑,年久零再次看向了苏乐的屏幕。 苏乐此刻也是惊讶不已,但他的脑回路跟年久零完全不一样。【Oh be A Fine Guy Kiss Me】,这是在天文界流传最为广泛的名言之一,它代表的意思可不是调戏,而是恒星光谱型号,即O、B、A、F、G、K、M,从左到右,由蓝变红。 这难道是提示自己水晶塔也是有型号细分的? 苏乐看了看此时角色身边的水晶塔,跟之前的浅蓝色不同,这座塔是橙红色的,如果用恒星的光谱型号来给它归类的话,它不是K就是M。 而除了颜色,这座塔跟之前的那座塔比起来,尺寸也小的许多。 除此之外,这座水晶塔的倒计时……走得好慢……之前苏乐侦查它的时候是【800】多‘秒’,此时,它竟然还有【759】‘秒’,看数值的跳动,貌似5秒钟它才跳一下! 颜色……尺寸……寿命…… 苏乐的双瞳猛地一缩!他随即扫了小地图一眼,发现标志着【出生地水晶塔】的小蓝点已经变成了红色。 “完了……” 苏乐喃喃,颓然地把平板放到了桌上。 此时此刻,他终于明白了,“Oh be A Fine Guy Kiss Me……”这特么的是一句一语双关的提示。苏乐有些郁闷,因为即便没有这句提示,他也早该能够想到水晶塔可能套用了恒星的演化模型。 可是现在,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半分钟后,角色亚瑟消失在了一片辉芒之中。 () 第56章 lv76 养育亚瑟的水晶塔炸了,而苏乐选择的“殖民地”在爆炸波及范围内,亚瑟终究还是没能逃过一死。 在游戏画面被一片辉芒充斥的那一刻,苏乐彻底确定了这个游戏的本质就是一个【宇宙文明的演化模型】—— 游戏中的每一座水晶塔,都代表了一颗恒星; 每一个玩家,都代表了一个文明; 而不同的“水晶塔”,则会让玩家们走上不同的生存之路。 通过这个游戏模型,苏乐也清楚地看到了宇宙文明的【一种演化图景】—— 【恒星孕育出了文明; 文明却又被“8-9大过滤器”束缚在母恒星、无法扩张; 恒星终有一死,但文明不甘随之而亡,即便是苟延残喘,也要在恒星死亡之前,选择硬扛着“8-9大过滤器”进行星际远行。】 864秒,苏乐看着自己第一次的挑战成绩,感慨万千:他控制下的游戏角色,从一开始的升级发育,到死在另一座水晶塔下,一共持续了864秒,连一刻钟都不到。 这个过程,可能就是一个文明演化的缩影。 如果刚才没有被爆炸波及,之后会发展成什么样?会跟那个“和尚”和谐发展,还是斗个你死我活?想到这里,苏乐迫不及待地就想要开始第二次挑战。但休息倒计时还未结束,于是他也趁着这个空档瞄了一眼年久零。 年久零已经开始第二局了,这一次,他没有在水晶塔下干等,而是在掉血的边缘来回试探。 这一次,年久零的角色出生在了一个黄白色的水晶塔旁,这更加让苏乐确定了自己的推测——水晶塔就是按恒星模型来设计的。 苏乐没有一直盯着年久零的屏幕,在倒计时结束后,就立刻开始了自己的游戏。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着,会议室内的所有人都埋头沉浸于各自的游戏中,从一开始的茫然,到越来越熟悉规则。 但把游戏跟费米悖论还有大过滤器联系起来的,只有苏乐、蓝颖、叶扬等几个天文专业出身的人,其他人的思路都还纯粹地停留在元宵节游戏上。 古远天与居山没有参与游戏,他们二人一直凑在讲台上电脑前,通过后台服务器查看着游戏数据。 游戏数据不复杂,就是统计了每个“玩家”的生存时间,点开“玩家”的具体数据,还可以查看该玩家在不同的水晶塔的生存信息。 就如苏乐猜测的一样,水晶塔确实是按照恒星的模型来设计的。在后台,可以看到水晶塔一共分为了【五】大类,每一大类在各自的小区间内还有若干细分—— 第一大类的‘质量’在0.08到0.35之间; 第二大类的‘质量’在0.35到2.25之间; 第三大类的‘质量’在2.25到4.00之间; 第四大类的‘质量’在4.00到8.00之间; 第五大类的‘质量’在8.00以上。 在翻查了一遍所有人的游戏数据之后,古远天又一次点开了苏乐的挑战数据。 古远天指着屏幕上的这些数据,对居山轻声说道:“你看苏乐的第一局,他已经意识到母恒星会爆炸了,而且也成功跑到了另一颗恒星。” “可惜距离太近了。”居山说,“这次挑战中,他遇到的两个‘水晶塔’,分别是【五a型】与【二c型】。五a型的寿命非常短,倒计时结束之后会爆炸,对应的是类似【天津四、心宿二】这样的恒星;二c型的寿命很长,倒计时结束之后,会熄灭,对应的是宇宙里个头非常小的恒星。这两者之间距离太近了,前者一炸,后者必遭殃。如果距离我们最近的比邻星是一颗五a型的恒星的话,只要一炸,咱们地球生命基本就完了。” 古远天嘴角一扬,笑道:“哟,看起来最近补课补得挺狠的嘛,这么了解我们天文学的知识了?” “就看了个大概。”居山回答,随后他又接着说道:“其实我觉得吧,你们搞天文的,说到底,其实也是考古。” 古远天一脸感兴趣的模样,“愿闻其详。” “你们观测星星得到的质量、光谱、光度之类的东西,都不是实时的数据吧,比如说,太阳是八分钟前的太阳,比邻星是四年前的比邻星,参宿四是六、七百年前的参宿四。”居山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你们天文是在天上挖历史,而我们考古,是在泥土、在岩层里挖。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你们天文应该算我们考古的一个分支。” 古远天若有所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落差感挺大的。”居山皱眉。 “开玩笑开玩笑,呵呵呵。”古远天笑着,随即话题一转,问道,“你猜,这一局里给苏乐发消息的那个人有没有跑掉?” “就是发了句英文的那个外国人?”居山问。 古远天点头。 “大概也没跑掉吧,毕竟距离爆炸点太近了。”居山说。 古远天随即搜索了一下,然后点开了一个名叫‘Chris’的玩家的数据。 “哟,lv76!”古远天小惊讶,“那个五a型的水晶塔只炸掉了她一大半的生命,她没有立刻死亡。是之后掉血死掉的。你猜错了。” “是她运气好吧,”居山说,“不过话说回来,别看她76级,即便生命值饱满,在8-9大过滤器的影响下,她只要离开母恒星,也会元气大伤甚至灭亡。” “不过,在长寿的【二c型】水晶塔成长起来的高等级角色,抗击打能力确实厉害。”古远天啧啧道,“要不是附近生成了一个【五a型】的定时炸弹,她还可以安逸地坚持很久。” “这个Chris?我想起来了,她是今年ESA的轮值主席吧,她也在玩?”居山转而问道。 “嗯,是NASA的天体物理学家,没记错的话,她是半年前开始玩的吧。” “她发了消息提醒了苏乐,看起来是个好心人。”居山说。 “可惜,宇宙中这样高等级的文明,似乎都不太好心。”古远天叹息。 居山没有立刻回话。 良久之后,他看向古远天,严肃地问道:“今天真要给他们看那些东西?” “是啊,玩这个游戏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他们做个心理准备。”古远天说,“好让他们意识到,在我们的这个宇宙中,因为8-9大过滤器的存在,会出现一些像黑洞一样的高级文明。” “黑洞?” “是啊,最亮的,也是最黑的。” () 第57章 这就是现实 “嗯……这么说好像不太严谨。”古远天立刻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不严谨了,”居山一本正经地说,“连我这个外行人都知道,黑洞基本不发光,要多黑有多黑,怎么可能是最亮的。” 古远天点头,“嗯,应该是黑洞周围的吸积盘。” “吸积盘?”居山皱了皱眉,“三年前洗出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上,那个圆形暗区周围的亮环,就是吸积盘吧?”居山问。 “嗯,但那个亮环并不是吸积盘的全部,吸积盘最接近黑洞的部分,在中间的圆形暗区里,看不见。”古远天说,“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吸积盘的物质越过某条界线后,便会坠入黑洞,这时候,这些物质发出的强光也会因为拗不过黑洞的引力而跑不出来,所以在我们看来,这部分就是黑的,也就是看不见。” “你这么一说的话,我就明白了。”居山说,“确实,那些【一型恒星】孕育出来的高级文明,就跟黑洞周围暗区里的物质一样,很亮,但我们看不见。” 古远天嗯了一声之后,没有再接着聊这个话题,而是打开了后台数据总览。 “进度挺慢的,五种水晶塔都经历一遍,估计得花一两个小时。”古远天说。 居山看了看表,“午饭前应该能结束。” “要不我们也来玩一会?”古远天提议,“干等太磨人了。” “行啊,说不定我们还会撞到计算机没有模拟出的情况。”居山说着,从包里拿出了两块平板。 “想啥呢你!”古远天笑着接过平板,“用人脑跟计算机比统计运算?我看还是算了吧。” 说完,古远天点开了平板上的一个名为‘绝地求生’的图标。 “来试试这款吃鸡游戏?”古远天说。 居山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就是那天晚上聊到科罗廖夫十字时,你提起的那个吃鸡?” “对啊,挺有意思的。”古远天说。 居山扶额。 “试试呗?”古远天怂恿。 “那传给我吧。”居山也打开了平板。 古远天露出了一脸的成就感,“这就对了嘛!多接触接触年轻人喜好的游戏,益智益脑,咱们也能老得慢一些!” 就这样,在台下五十六人还在钻研【alpha】生存游戏的时候,古远天跟居山这两位老领导在讲台上悄悄摸摸地玩起了吃鸡。 当一个人专心投入某件事的时候,总会觉得时间走得很快。台下的苏乐他们是这样,台上的古、居二人也是这样。当居山发现快十一点的时候,他才惊觉已经过去了近两个小时了。 “差不多了。”居山提醒。 古远天深呼吸了一口气,意犹未尽地关掉了吃鸡游戏,“那我们开始吧。” “嗯。”居山点头。 古远天将平板电脑放到一边,拿起了麦克风,“好了大家先把手里的游戏停一停!!” 在麦克风的强化下,古远天的声音变得极具穿透力,台下的五十六人即便是戴着耳机沉浸在游戏里,也都听到了这一声‘召唤’。 “耳机拿下来,游戏先停一停。”看着台下五十六双充满疑惑的眼睛,古远天重复了一遍。 众人虽有犹豫,却也知道古远天有事要讲,于是都取下了耳机,洗耳恭听。 古远天清了清嗓子,说道:“大家肯定都有疑问,为什么让你们来玩这么一个游戏。我先不说这个问题,我首先想让大家来谈谈,都从这个游戏里玩出了些什么心得。你们自由分组,各个小组内部先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来做个总结。” 台下,大家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被【不能交头接耳】这个规则憋了几个小时后,突然又让讨论讨论,这让所有人一时间都有些不适应。 不过,在交流的欲望下,大家很快就完成了自由分组,并立刻进入了讨论状态,讲台上的古、居二人,也从嘈杂的讨论中捕捉到了重复率很高的一些词句,比如‘挺像我儿子玩的那个手机游戏的’、‘你见到其他人了吗?’、‘你有没有跟其他人打架?’、‘你最长的记录是多少秒?’等等等等。 约莫一刻钟后,古远天叫停了讨论,并开始点名让各个小组进行总结发言。居山对发言做了整理记录,大致有以下一些: 【在初始的水晶塔死亡之前离开它,是生存下去的唯一选择。】 【但掉血的规则大幅度限制了这条生路。即便是高等级的角色,也不例外。】 【而且,身处寿命长的水晶塔,有很大的几率会碰到其他访客!】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遇到其他玩家,都会比较纠结。】 【不同的水晶塔,生存的路线也不同。】 【有些水晶塔,寿命超长,容易创造生存记录;而有些水晶塔很危险,不仅寿命短,而且还会炸。】 【生存时间,跟水晶塔的寿命有直接关系。】 …… 古远天最后点名的是苏乐小组,但是他没有让苏乐来总结,而是问了他一个问题:“你们小组应该都明白了吧?” 苏乐点点头——在刚刚的小组讨论中,他已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组里所有的人,包括新加入的沈凝。 其他小组的人看到这两人在打哑谜,都是不解,于是又开始讨论起来。 “静一静。”古远天摆了摆手,接着说道:“你们在游戏中的经历,就是宇宙文明图景的缩影。” 宇宙文明……图景的缩影? 游戏? 这哪跟哪? 席间所有的人在听完这句话后,第一反应全都一样——懵。 苏乐原本还是有一些小优越感的,因为他已经提前洞悉了游戏的实质,但古远天的话照样也让他茫然了——他发现,古远天的这句话中,并没有‘之一’、‘可能’这些模棱两可的字眼。 席间安静了几秒钟之后,议论声再起。 “你们在游戏中的这些经历,就是宇宙文明图景的缩影。”古远天重复了一遍,然后继续说道:“你们操控的游戏角色,就是文明,水晶塔,就是恒星。” 说完,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六个字—— 【宇宙文明图景】。 “你们在游戏中的这些经历,就是宇宙文明图景的缩影。”古远天再次重复了这句话,然后补充了五个字,“这,就是现实。” 他的语气如平时一样,波澜不惊。 而他的这句话,也让会议室再次陷入了沉静。 大部分的人都盯着黑板上的六个字,同时在思考古远天话里的含义,而苏乐他们则在惊诧—— 古远天说得这么肯定,难道……难道解释费米悖论的【8-9大过滤器】,已经完成论证…被证实了? “除了目前已经发现的参宿四舰队,在其他的濒死恒星附近也发现外星文明迁徙的痕迹了?”苏乐举手问了一句,这是他能想到的唯一一个【可以通过观测得到】的事实型论据。 “我们的望远镜现在可还没厉害到这种程度,”古远天露出了他招牌式的微笑,转而反问道:“还记得五年前的奥陌陌吗?” 苏乐的点头,“记得,五年前它掠过太阳系的时候,在向参宿四舰队发送太阳系的3D地图。” “这只是前奏。”古远天说,“我们接收到了参宿四舰队的反馈信息。或者说,是截获。” “反馈信息?!”所有人震惊。 “我们从这些信息中看到了【一型恒星】孕育出的文明。”古远天说。 “一型恒星?”苏乐第一次听说这种恒星分类。 “【一型恒星】,也就是0.08到0.3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对应的就是游戏中寿命最长的水晶塔。”古远天说。 () 第58章 八百九十三次如卵击石 0.08到0.35!! 听到这两个数字后,苏乐怔住了。 非天文专业的一般不会注意这么一个区间,但苏乐是搞天文的,他对这两个数字非常敏感! 0.08倍太阳质量,是恒星质量的下限,低于这个质量,氢进行不了热核反应。像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木星,其质量只有太阳的千分之一,低于0.08倍的太阳质量,所以,它无法成为一颗恒星。 而质量低于0.3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当氢烧完后,就会熄灭,因为其核心的条件无法点燃‘氦’残渣,所以无法开始下一阶段的燃烧。 所以,在【0.08倍太阳质量】到【0.35倍太阳质量】这个区间里的恒星,有两个非常特别的‘体质’—— 一,质量小,内部核聚变的速度非常缓慢,所以寿命极长,停留在主序阶段的时间,也远非太阳可比。 二,临终前不会产生‘氦闪’,更不会膨胀成红巨星,总而言之,它会平静地死去。 这样的‘体质’,对是文明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这类恒星,古远天称之为【一型恒星】。 但【一型恒星】跟参宿四有什么关系?! 苏乐觉得非常奇怪,于是问道:“您说在参宿四舰队的反馈信息中看到了【一型恒星】的文明,但参宿四的质量超过了10倍太阳质量,明显不是一颗【一型恒星】吧!” 古远天做了个深呼吸,缓缓说道:“是啊,因为反馈信息中的【一型恒星文明】,并不是参宿四舰队代表的文明。” 这话让苏乐等人听得一头雾水,而其他非天文专业出身的人,则更是一脸懵逼。 “您的意思是……通过截获的反馈信息,您看到了参宿四文明之外的文明?”苏乐问。 古远天点了点头,然后拿起麦克风继续说道:“因为在座的并不都是天文学出身,所以才会让你们来玩这个手机游戏,为的就是让你们能够更容易地了解不同的恒星,并对宇宙文明的图景有一个概念。下面,我来具体说明一下吧,希望现在的你们能够跟上我的思路。” 说完,古远天给了居山一个眼色,居山点点头,将一个表格投影到了白幕上。 “大家看这个表,”古远天说,“我将宇宙中的恒星分成了五大类,你们不了解这些数字区间也没关系,你们只要知道每一大类的恒星的特性就可以了。” “【一型恒星】,这类恒星寿命极长,在主序这个稳定的阶段会停留数百亿年甚至更久。” “【二型恒星】中,这类恒星的寿命在一百亿年左右,我们的太阳就是这类恒星。这类恒星的氢燃烧殆尽之后,会继续进行氦燃烧,也就是会出现氦闪、膨胀等剧烈的恒星演化过程,” “【三型恒星】,与二型类似,但氦的燃烧过程相对稳定,之后止步于碳。” “【四型恒星】,极有可能发生与‘氦闪’类似的‘碳闪’。二、三、四这三大类恒星,在经过数十亿年的主序阶段后,几乎都会膨胀成红巨星,最后演化成白矮星、黑矮星。” “【五型恒星】,就是会演化成超星新的恒星,一些大质量的五型恒星,寿命不会超过一千万年。参宿四算是五型恒星中寿命较长的,会存在近一亿年,如今,它快炸了。我们看到的参宿四舰队,就是为了逃命才离开参宿四的。” “所以,你们觉得哪一类恒星孕育出的生命是最幸运的?”古远天介绍完表格,问了这么一句。 “一型啊,这还用问?”席间有人说。 古远天点头,“是的,【一型恒星】的稳定,足够孕育出高级文明,就像你们在游戏中遇到超长寿命的水晶塔,没有什么压力就能升到高等级。但你们也发现了吧,即便等级再高,离开了水晶塔也很难存活。” 台下没有人提出异议,于是古远天接着说道:“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文明。这也就是我们银河系看起来没有人气的原因,我们把这个规则称为【8-9大过滤器】。” “您的意思是说,每颗恒星都有生命跟文明?这怎么可能?要是这样,银河系早就像菜市场了吧!”台下有人提问。 “还要我再强调一遍吗?”古远天皱眉,“就跟你们在游戏中体验到的规则一样,文明无法离开母恒星进行远距离星际航行,这就是每个文明的枷锁,我们称之为【8-9大过滤器】。” “有证据了现在?”有人问。 古远天点头,“有了,虽然不够充分,但很能说明问题。” “在哪?” “这就是接下来要给你们看的,也就是我们截获的参宿四的反馈信息。”古远天说完,瞅了瞅居山,“来吧。” 居山点头,将一个视频文件投影到了白幕上。 “你们可能会觉得有点卡,不过没关系,就当PPT来看吧。”古远天说。 此刻,台下的所有人都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们理解了古远天说的宇宙文明图景之后,都无比震惊,而对这种现实,他们一时间都无法接受,而投影上正在缓冲的视频证据又让他们无比好奇。这些心情夹杂在一起的那种感觉,难以言喻。 年久零觉得,这种感觉就像是当年看复联4时,发现正片中竟然出现了预告片里的镜头一样,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31%…… 64%…… 100%…… 视频缓冲完毕,居山点击了开始。 画面以黑屏开场,如古远天所说,视频就跟PPT似的,帧数非常低,在3秒后,才出现了第二帧,画面也很简单。 “这是真实的星空。”古远天说。 然后是第三帧,在星空中,出现了一个由点阵组成的圆形轮廓。 “眼熟吧,跟我们看到的参宿四舰队一模一样。”古远天说。 第四帧,舰队轮廓变得清晰了一些,甚至可以分辨出舰队中一些飞船的棱角。 第五帧,在舰队前进的方向上,一个亮点脱颖而出。 “我们对照了深空星图,这个亮点,是一颗属于【一型恒星】的红矮星。”古远天继续扮演旁白的角色。 第六帧,舰队距离这颗红矮星近了一些。 第七帧,红矮星不再是一个亮点,而是变成了一个极小的圆面。 第八帧,舰队继续靠近这颗红矮星,红矮星的圆面大了一些。 第九帧,舰队的一侧出现了无数小亮点。 第十帧,舰队‘飞船’之间的距离开始拉大。 第十一帧,一些飞船的亮度突然增加。 第十二帧,舰队所有的飞船都变成了圆形的亮点。 第十三帧,舰队消失。 第十四帧,画面上只剩下了那颗红矮星。 “第一段就这么多。”古远天说,“相信你们都猜出来这是什么了吧。” …… 台下没有人应声,因为太容易猜了。 “第一段?难道还有?”大家关心的是这个问题。 “嗯,还有八百九十二段。”居山说。 “一共八百九十三段,我们在太阳与参宿四之间找到了对应的八百九十三颗【一型恒星】。”古远天笑了笑,“无一例外,舰队全灭,而且是没有悬念的瞬灭,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如卵击石。” () 第59章 好在他们不会轻易出来 八百九十三…… 台下的所有人都怔住了。 在这之前,他们只知道两个文明,一个是地球人类文明,另一个是参宿四舰队所代表的文明。 现在,突然又多出了893个文明,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这个数字。 居山已经适时地按下了暂停,此刻的投影画面停留在了第一段视频的最后一帧,所有人都出神地盯着画面中的那颗恒星,发愣。 这幅黑白的画面上,那颗古远天口中所说的【一型恒星】是最亮的,但它看起来并不刺眼夺目,就像上世纪家家户户里都很常见的那种二三十瓦的白炽灯一样,即便是在黑夜里,发出的光也很昏暗。 “来看看我们拍到的这颗【一型恒星】的真实样貌吧。”古远天说,“老居,把照片调出来吧。” 居山嗯了一声,然后操作着电脑退出了视频全屏,同时打开了一张深空照片。 “这是我们目前能拍到的最清楚的照片,那颗被圈出来的星点,就是了。”古远天指着投影说,“它位于白羊座,距离我们不到8光年,质量只有太阳的百分之三十,亮度只有太阳的三十六万分之一,颜色发红,也很昏暗。如果没有这个圆圈标记,相信你们肯定不会注意到它。” 古远天停顿了一会之后,继续说道:“但是在它周围的行星上,存在一个文明,这个文明,轻而易举地摧毁了参宿四文明的迁徙舰队。要知道,参宿四距离这颗【一型恒星】至少也有五百光年,参宿四文明能够进行五百光年的星际宇航,其技术水平已经远超我们人类了,这样看来,【一型恒星文明】的技术更是在我们之上,而它距离我们只有不到8光年。” 古远天的话,让席间所有人的心都猛地颤动了一下—— 8光年……这么一个强悍的、技术水平远超参宿四文明的【一型恒星文明】,距离太阳只有8光年!! 这个距离太近了! 如果这个文明跟人类文明发生冲突,那人类绝对会被怼成真正的宇宙尘埃! 眼瞅着台下所有的人都紧锁起了眉头,古远天立刻就猜到了他们的心思,笑道:“我只是感叹一下距离很近,没有别的意思。你们不要想太多,因为8-9大过滤器,所以,他们不会轻易出来。” “8-9大过滤器……真的存在吗?”有人问。 古远天点点头,“至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是存在的。” “但为什么参宿四文明会出现在我们太阳系?”那人继续问。 “参宿四已经快到生命的尽头了,快炸了,”古远天说,“他们只能离开参宿四,寻找新家。” “那距离我们只有8光年的这颗恒星……”那人还想继续表达疑问,但古远天果断地打断了他,“这个恒星不会炸,你不要一紧张就忘了之前我说过的内容。【一型恒星】的寿命很长,即便我们的太阳死了,这些【一型恒星】还会再稳定地存在上百亿年甚至数百亿年、上千亿年,对【一型恒星】的文明来说,我们的太阳就是一个入不了他们法眼的短命鬼。” “但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心慌……”那人说。 此刻,席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这人身上,他们心中所想的全都一样——是啊!为什么我还是会觉得心慌! “ESA欧洲分部的一个心理专家曾经给我打了个比方。”古远天说,“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流落到了一个荒岛,在走遍了荒岛的每一个角落之后,你都没有发现其他人。于是你以为自己是这个荒岛上唯一的人。可有一天早上,你睁开眼发现有一个陌生人就坐在你旁边,并且告诉你,这个岛上还有另外893个人。” 古远天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打了个寒颤——因为这特么的太惊悚了,就跟鬼片似的。 “好在他们不会轻易出来……”有人说。他的声音不大,但会议室很安静,所以,所有人都听到了这句话。 “是啊,好在他们不会轻易出来……”所有人的心中都这样默默叹了一句。 “那我们继续往下看。”古远天说。 居山将视频画面调到了全屏,按下了播放键。 第二段跟第一段类似,参宿四舰队被全灭,只是恒星背景换了。 接下来的片段也是这样…… “每一段一分钟的话,八百多段,那得看十几个小时吧……”约莫一刻钟之后,席间有人开始小声嘀咕。 “其实我还有疑问,”苏乐举手,“参宿四舰队为什么会给奥陌陌这样的反馈?” 因为苏乐的提问,居山适时地暂停了视频播放。 古远天摇头回答道:“不知道,只能猜。比如说,目前进入我们太阳系的这支参宿四舰队生怕也会栽,于是就把这些信息传给了奥陌陌,让奥陌陌带着这些信息先跑了再说。” “而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苏乐说,“我觉得太简单了。这很奇怪……” “这也是我们觉得匪夷所思的地方。”古远天说,“但现实就是这样,我们确实破译了这些信号,也许是跟3D太阳系地图的信号模式差不多,所以才会很容易被解译出来吧。八年后我们的探测器会近距离接触参宿四舰队,那时,也许会有所发现。” “还有,我记得叶哥之前跟我提过,”苏乐说,“除了已经进入柯伊伯带的这支舰队,还观测到了另外两支参宿四舰队,一支也是朝我们太阳来的,另一支是去半人马座阿尔法三星的。” 叶扬接过话,“你是想说比邻星吧?” “嗯,”苏乐点头,“比邻星,半人马座阿尔法三星之一,距离我们4.22光年,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125倍,是一颗典型的【一型恒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能会亲眼看到视频中的画面。” “脑子转得挺快的,”古远天笑了笑,转而对大家说道,“所以,我们有论证这些信息的机会。当然,前提是我们能活到那个时候,并且能够造出更好的望远镜。” “活到那个时候?”有人不解。 古远天无奈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各位,参宿四舰队已经到柯伊伯带了。” 台下的众人都很困惑,他们在上个月刚跟太空军的首脑们一起研讨过这个问题,还提出了许多应对方案。 “视频已经看了这么多段了,你们就没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古远天板着脸问。 众人懵——还有其他问题? “哎——”古远天长叹了一声,“那继续看吧。” “别急,慢慢来。”居山笑着说道,然后再次点击了播放按钮。 ————— ————— ————— ps: 最近工作有点小忙,晚上时不时的还有科普文章的校译任务,所以更得有点慢,抱歉(′??)?(._.`) 谢谢各位小伙伴的推荐票跟留言鼓励,ヽ(??ω??)?灰常感谢。 () 第60章 SOT 参宿四文明的各个迁徙舰队被不同的【一型恒星】花式摧毁,这当中隐藏了什么? 参宿四文明不敌【一型文明】。 文明在银河系很普遍。 除此之外,那就是这个信息从一个侧面证实了【8-9大过滤器】。 还有呢? 讲台下的所有人都仔细盯着投影视频,很快就有人有了新的发现。 “行星!所有的交火画面中都没有行星!是吗,没有行星!”席间某人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地说。 经他提醒,有人做出了推测,“参宿四舰队在距离【一型文明】的行星还很遥远的时候,就被干掉了?” 古远天一脸欣慰,“终于发现了啊,确实,交火都发生在恒星系外围,拿我们太阳系来类比的话,就在冥王星轨道那么远的地方……那么,这种现象意味着什么,也就很容易猜了。” 这意味着什么? 台下的所有人又迷茫了,除了苏乐。 古远天注意到苏乐的神色,于是问道:“苏乐,你想到什么了?”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都转到了苏乐身上,若在平时,苏乐被这么多人注视早就坐立不安了,但此刻他没有注意到这些目光,而是依旧静静地看着投影上的视频。 苏乐皱着眉头,面色凝重地说:“【一型文明】强于参宿四文明,所有的【一型文明】都选择在远离行星的地方消灭参宿四文明的舰队,无一例外。所以……” 古远天点了点头,示意苏乐继续说下去。 “所以,有两种可能,”苏乐说,“一是【一型文明】的领地意识很强,不允许其他文明靠近,谁来就灭谁。另一种就是,【一型文明】害怕参宿四文明。” “怕?”有人惊诧,“【一型文明】的技术在参宿四文明之上,能够消灭参宿四舰队,为什么要怕?” “对啊!”有人附和,并反问:“一头狮子会怕一只蚂蚁侵犯它的领地吗?” “既然你打了这个比方了,”苏乐转过头看着那人说道,“那么,你觉得一头狮子的领地意识强到什么程度,才会去在乎一只蚂蚁的入侵? 提出反问的那人语塞了。 苏乐接着说道:“现在的事实就是——这头狮子踩死了这只蚂蚁,而且是长途奔袭,将蚂蚁踩死在了领地边缘。所以,一型文明的领地意识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他们怕参宿四文明。” 说完,苏乐看向了古远天。 古远天只说了一个字:“对。” “原因的话,我也猜到了一个。”苏乐说。 “哦?”古远天惊讶。 “参宿四文明,已经确定是硅基文明了吧。”苏乐说,“想想我们在金星上发现的硅基石虫就知道。我记得,我们内部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硅基石虫,就是【爱啃石头会放屁的恐水病毒】。” “我*!!”席间有人突然爆了粗口。但是,没有人去鄙视他。因为,在苏乐的分析得到古远天的肯定之后,所有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一连串的问题—— 连【一型文明】都选择将参宿四舰队消灭在领地边缘,人类文明该怎么做?开飞船将参宿四舰队拦截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吗?这特么可能吗?目前飞得最远的人造物体,确实有好几个已经飞出冥王星轨道了,但它们连最基础的变速都很难做到,战斗力就是渣,而最远的载人航天才到火星,而且还仅仅只有9个人,而且这9个人还不听地球方面的指挥,…… 这尼玛……这尼玛怎么搞! 所有的男同胞,不管是像年久零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像方涵那样已经奔六的,都在心中爆了粗口。 “这信息……会不会是参宿四舰队的阴谋?这些信息会不会都是假的!”有人冒出了这么一个疑问。 古远天笑笑,“这样更可怕。” “为什么!” “如果这是阴谋,那就说明参宿四舰队对我们地球有企图。一个会用谋略、技术在我们之上的文明,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古远天说。 “……”提问的那人蔫了。 “这些信息是在什么时候截获的?”苏乐问道。 “奥陌陌在广播3D太阳系地图不久之后。”古远天说,“但这些信息全部被解译出来,是在去年的一月份。” “去年的一月份??”苏乐一怔,“速登火星的三艘飞船抵达火星的时候?” 古远天点头,“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什么?!”苏乐一愣。 古远天拿起讲台上的水杯,喝了两口,然后做了个深呼吸。 “我们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古远天说,“我们对人类的未来非常不乐观。所以,ESA的上层做了一个决定。” 说到这,古远天就打住了,他的神情也在这时变得纠结起来。 “什么决定?是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吗?”苏乐急切地问。 “建造防御圈,从近地轨道,一直到月球绕地轨道。”古远天说。 台下所有人都怔住了——这……这不就是上次跟太空军的首脑们研讨出的部分方案吗?!领导们在一年前就在考虑了? “那现在都有哪些进展了?”苏乐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问题。 “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项目还停留在设计论证阶段,已经正式开工的只有小部分。”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居山回答道。 “这已经很快了。”古远天接过话,“如果没有先导计划开路,恐怕,防御圈工程根本就没法开展。” “先导计划???”所有人困惑,他们从来没听说过。 古远天稍作停顿后,说道:“去年的这个时候,全球社会对星际宇航的呼声极大,加上速登火星的三艘飞船成功着陆火星,于是,就出现了大量不切实际的主流呼声。” 苏乐很快就在脑海里检索出了去年刷微博经常会看到的话题:“就像冲破小行星带、勇登木卫一、再登土卫六、直接开宇宙飞船去跟参宿四舰队正面硬刚?” 古远天苦笑:“是的,你们觉得可能吗?” 所有人摇头。 “但那时候大部分民众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三艘飞船全部都成功着陆火星了,那更多的飞船、更远的距离都不是问题。”古远天说,“当时甚至有自媒体发起众筹,希望能够再创壮举。如果当时我们没有解译出这893段视频,也许,我们真的会考虑载人前往小行星进行勘探,因为萝藦工程在后期需要用到小行星。” 停顿了一会之后,古远天接着说: 【“但当时这些星际战争的片段,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未来不仅仅是非常渺茫,而是基本没有希望。 把区区几个人送到火星、送到木卫一、送到泰坦,根本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而大规模的星际航行,既需要技术,又需要时间,现实是,技术跟不上,区区十年的时间也不够,即便大规模的星际航行的技术有了,还有8-9大过滤器这个难以跨越的障碍。 所以,ESA的上层跟各国的军事首脑才决定专心于防御圈的建设。 但那时候,民众对星际航行的向往极深。 心理工程团队曾试着放出消息说采用防御姿态应对参宿四舰队,你们知道结果如何吗?”】 台下没有人回答。 古远天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 【“社会上的反应是,鄙视、嘲笑、声讨。但我们不能说采用防御姿态的原因,要是把这些极密公之于众,社会必然动荡,经济受到影响,必然影响到科技发展。 我们的方向跟社会民众的意愿相悖,怎么办?我们肯定不能去顺应民意再搞什么载人登陆小行星、登陆泰坦,这样会浪费资源,我们也不能表面上顺应民意背地里搞我们自己的防御工程,因为,各国的航天机构都有无数的眼睛在盯着,主流媒体、自媒体对每次发射任务也都会进行直播,只要出现稍有让民众觉得可疑的发射任务,都会被放大成欺骗。 所以,为了推进防御工程,我们制定了一个先导计划。 你们都听说过的。”】 所有人一愣。 “SOT。”古远天说,“没错,228SOT恐怖事件,是ESA自导自演的。” () 第61章 安全,保护与拯救 古远天说的这句话,就像是引爆了一颗次声波炸弹,台下所有人在听了之后,都顿觉眩晕。 苏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双手撑着桌面立马就站了起来,目光死死地盯着古远天。 苏乐很明白自己激动的原因—— 228SOT恐怖事件,除了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与技术损失,同时还直接导致了速登火星的任务时长从3年增加到了5年,这也让火星探路者的心理问题急剧恶化,并导致了今天的‘断交’,说得自私一些,SOT事件让好友白捷与安一也成为了受害者! “您说的是真的?” 苏乐一怔,因为有人抢先一步问出了他想问的话。他扭头一看,发现蓝颖身边的沈凝也站了起来,此刻正睁大着双眼用质问的眼神看着古远天。 “真是这样吗!为什么!”沈凝的声音听起来很冷静,不过苏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她的双手已经握成了拳,并微微地颤抖着。 沈凝的情绪失控,苏乐觉得很奇怪。 难道沈凝有亲友在SOT事件中遇难了? 有这种猜测的不仅仅是苏乐,注意到沈凝情绪的人都产生了这种想法。 一时间,会议室内的空气凝结了,所有人都在等古远天的回答。 “小沈,你先坐下,听古老说完。”居山朝沈凝点了点头,然后对苏乐说,“你也别激动,先坐下。” 沈凝愣愣地转头看了一眼居山,欲言又止,终究还是缓缓坐了下去。 苏乐却没有。 “高层脑子里都在想什么!以为用这种苦肉计就能解决问题了?”苏乐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他心中的愤懑,“就没有其他办法来改变社会民众的意愿了?非得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你们是不是太幼稚了!” “苏乐!!”叶扬抓住了苏乐的衣角使劲地扯了扯,轻喝了一声,“坐下!” “看在你是我学生的份上,我就不当众批评你这暴脾气了。”古远天板着脸说,“坐下。” “……”苏乐无言以对,在叶扬的拽拉下,苏乐不甘地坐了下来。 古远天做了个深呼吸,说道:“SOT计划,是我们研讨出的最佳方案。前面我已经说过了,当时全球的社会主流思想已经不仅仅是载人去火星了。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速登火星的极度成功,让人类社会的自信心爆棚了。用讲道理的方式让自大的人接受防御理念,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试试怎么知道?”有人说。 “试过了,”古远天说,“我们在互联网上用匿名的方式稍微散布了一些防御理念,结果被喷得狗血淋头。站在我们这边、帮我们说话的一些思路清晰的人,也遭到了抨击。” “匿名?!”有人诧异,“为什么要匿名?” “不匿名,难道你还想开官方发布会宣传防御思想啊?”古远天说,“那样的话,社会民众肯定会问,‘为什么以防御为主,是确定打不过外星舰队吗’,你怎么回答?你回答【是】或者说【要做最坏的打算】,那么民众就会觉得,连官方都畏缩了,那等于官宣世界末日了,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全球社会陷入恐慌,继而垮掉,之后就别谈什么发展经济、发展科技了。你回答【不是】,对民众来说,打得过还主修防御,那你就是保守、胆小,你的公信力就会降低,民众就会不信任你,没有民众的支持,你也就寸步难行了。” “我们人类社会如此幼稚吗?”有人问。 “要是不幼稚,我们早就公开所有极密了。”古远天说,“想想吧,三年前,简单的一条‘发现外星舰队’的消息,就让全球社会陷入长达3个月的混乱当中。如果不是ESA卖命地引导舆论,持续三年都有可能。” “人类社会真如此幼稚……为什么……”那人一脸茫然。 “这是社会学跟心理学的问题,我是搞天文的,说不清。”古远天说,“不过,我想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个体的欲望,二是受教育程度极度分化,三是道德素养问题。总而言之,就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个体思维差异,导致了人类社会在某些方面很幼稚。”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回到正题,”古远天转身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三角形,说道: 【“人类社会中的个体,绝大部分都是普通民众。这是金字塔,我们在塔尖,下边全是社会民众,当我们想往东、民众却想往西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支撑。我们现在不可能再顺应社会主流思想去搞一些没意义的东西。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让社会民众的思想也自主地按照我们的思路走。这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我们主动跟社会讲道理,我上边说过了,跟社会讲道理,是讲不通的,而我们又不能使用暴力,所以,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引导社会了。 这就是SOT计划的初衷,用苏乐的话说,就是苦肉计。我们主动倒退航天科技水平,以此来让社会收起过于膨胀的自信心,从而配合我们的防御理念。”】 “因为这个计划,就牺牲掉了那么多……”席间有人愤慨地说着,但话刚说一半,古远天就抬手打断了他。 “等我说完。”古远天说,“我们可以牺牲硬件设施,但绝对不会牺牲掉任何一个人。为了能骗过媒体与世人的眼睛,我们用了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台下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但古远天把这个词用在这里,他们一时都不明白,当他们刚准备讨论时,古远天开口继续说道:“很多年前的谍战片伪装者看过吧。” “死囚?”有人立刻就猜到了古远天的意思。 古远天点头,然后补充了一句,“罪大恶极的死囚。当然,我们给了这些不配为人的’人’最后一点尊严。具体的过程很复杂,我就不多说了,你们只需要知道SOT计划有这么一个过程就好了。” 台下,所有人都愣住了。 此刻的他们不知道应该用何种心情来面对这件事,按理说,这次“灾难”并没有让他们失去同事,他们应该感到高兴,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法言明的感觉,就好像在注视深渊的时候,感觉深渊里也有一只眼睛在注视着他们。 “您说不会牺牲掉任何一个人,那么火星探路者呢!” 沈凝的话打破了会议室的安静,“既然SOT恐袭是做戏,那么对通讯硬件设施的损毁肯定早有准备,可为什么还是没能让【回程飞船】顺利着陆火星!” 古远天的脸上露出了遗憾,然后指了指投影上的画面说道:“我也是在最近的一次高层会议上才知道原因的。去年,高层们在看完这些信息之后,就意识到参宿四舰队非常不简单,于是,他们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外星舰队,以便尽早地得到情报并做出应对。那时候,最快的办法就是利用速登火星的【回程飞船】,因为速登火星做了饱和补给,九位探路者可以坚持至少五年,所以才决定在今年的火星窗口期重新发射【第二批返程飞船】去接他们。” “所以,你们让携带了充足燃料的【第一批回程飞船】直接加速飞向了参宿四舰队??”苏乐问。 古远天点头,“在利用火星的引力进行了航向修正后,【第一批回程飞船】飞向了参宿四舰队。遗憾的是,我们没想到探路者们的心理问题会恶化到如今的这种地步。这完全出乎高层们的意料,所以现在的【返程计划】中才有了【信使】内容。” 会议室内再次沉静了下来。 这一个上午,古远天抛出了太多太多的信息—— 费米悖论与8-9大过滤器, 893个一型文明对参宿四文明的忌惮, 人类面对参宿四文明没有多少胜算, 月球绕地轨道防御圈, 先导计划SOT, 速登火星的【回程飞船】在一年前就全速飞向了参宿四舰队, …… 需要消化的东西太多了,不少人都闭上眼睛进入了深思状态,而古远天跟居山也很有默契地没有再说什么。 一个多小时后,苏乐开口打破了会议室的沉静。 “今天来就是想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应该有目的的吧?”苏乐问。 讲台上,古远天捶了捶自己的老腰,说道:“当然。” “是什么?” “SOT计划的第二阶段。”古远天说。 苏乐一头一头雾水,“其实我一直很想问,SOT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是欧洲分部的一位领导取的名字,在他们的文化中,Soter是一个神话人物。”古远天说。 苏乐眉头轻皱,不屑地问道:“哦?那这个神是什么的化身?” 古远天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六个字——安全,保护,拯救。 “这就是SOT计划第二阶段的内容,也就是你们接下来的工作。”古远天说。 () 第62章 落幕 安全,保护,拯救。 这就是SOT计划第二阶段的内容?! 这三个词,全都是针对人类的举措,根本没有主动反抗参宿四文明的意思。 苏乐看着黑板上的这六个字,又一次愣住了,其他人也都是差不多的表情,因为,他们都从这六个字中清楚地看到了ESA的态度—— 给人类准备后事。 所有人在这个时候都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很快,他们就都找到了原因——去年228的SOT‘恐袭’造成的‘灾难’,让他们觉得就像是‘世界末日’,现在,他们知道了SOT只是一场戏,但在他们的心中,‘世界末日’这种感觉却又再一次地出现了。 上次产生‘世界末日’这种感觉的时候,他们是愤怒的、痛心的。 这次,他们发现自己完全被恐惧支配了,也因为这样,他们竟然没有发觉自己在出神发愣的时候,已经把无助、彷徨、迷茫、浑噩这些心理通过眼神表现了出来,有的人甚至是不自觉地扬起了嘴角,笑了出来—— 呵呵……ESA没有对抗参宿四文明的信心,一丝一毫都没有,这不是世界末日,是什么? 苏乐想确认一下,于是问道:“是全防御?把全部的精力用在防御上?!” “目前就是这样。”古远天点头。 “就因为这些【一型文明】的举动?”苏乐问。 “是的。”古远天说,“把火星探路者接回来后,我们将停止载人远航。我们的精力将只会投入在月球绕地轨道之内,所有的这些项目,绝大部分都会秘密进行。” “星际远航技术也不研究了吗?”苏乐问。 “这个不冲突,”古远天说,“星际远航的关键技术是【自给自足】与【可控核聚变】,我们在建设防御圈的时候,肯定会在月球建立永久性的前沿阵地,这也会涉及到这些技术。” 苏乐哦了一声,把视线转到了投影幕上。此时,视频还没有播放结束,依旧还是参宿四舰队被摧毁的PPT画面。 “还有没有问题?”古远天问台下的众人。 “我希望我们都是在杞人忧天……”有人说,“所有的这些推测在没有百分之百被证实之前,我们都有可能是在白操心。” “是这样的话那就好了。”有人附和。 “对了!”苏乐突然又问道:“火星探路者的回程飞船,已经离开火星飞了一年多了吧,现在到哪了?肯定会比上个月发射的那三枚探测器提前接触到参宿四舰队吧?” 古远天嗯了一声,说道:“【回程飞船】明年年底就会到达天王星。” “到达天王星?!”苏乐一怔,“您的意思是……” “是的。”古远天说,“这几艘【回程飞船】明年将有机会借助天王星的引力,完成加速。这也是去年ESA高层选择借用火星探路者的【回程飞船】的原因——【一型文明】的信息刚被解译出来的时候,只有火星探路者的【回程飞船】能够赶上这次引力弹弓、并且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触到参宿四舰队,机会难得。” “那还有多久会接触到参宿四舰队?”苏乐目光急切。 “乐观估计,将于5年后在冥王星轨道外的某个地方与参宿四舰队近距离接触。”古远天说,“也就是说,五年后,就可以见分晓了。” 五年之后见分晓…… 五年……所有人都清楚地听到了这个时间,这比之前听说的八年、十年都要短。 而‘见分晓’这三个字,在所有人听来更像是一种对人类文明的宣判—— 五年后,人类就会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如果参宿四文明是一个无害的文明,那是幸运,如果参宿四文明是一个危险的文明,那…… 所有人想到这里,都肝颤了。 苏乐也是,但他默默地把五年换算成了一千八百二十六天,然后四舍五入取了个2000天整。虽然单位不同,但2000这个数字感觉够大,这能让他稍微安心一些。 “接下来,就是SOT计划的具体工作安排了,这个我们明天再具体谈。”古远天说。 台下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了,“这么大的计划,就我们这些人?”有人发问。 “当然不是。”古远天说。 “我知道,还有ESA的高层,还有ESA其他三个分部的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全都加起来,也没多少啊。”苏乐说。 古远天喝了口水,然后抬手竖起了食指,说道:“还有军方。还记得上次的研讨会?目前,除了我们中国太空军,还有欧盟太空军、美国太空军与俄罗斯联邦太空军,这四家将会组成联合太空军,共同参与SOT计划的第二阶段。哦,有个消息要告诉你们,过不了多久,太空军学校就要招生了。” “不会是上次我们讨论出的童军吧?”有人试探性地问道。 “猜的不错,”古远天说,“会招收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孩童。” “那还有谁会参与二阶段的SOT?”苏乐从古远天的手势推测出还有‘二’,于是问道。 古远天竖起了食指与中指,说道:“还有在SOT计划一阶段中‘遇难’的人。” 苏乐一拍脑门,“这可是一支庞大的团队!” 古远天收起手势,“是的,当时为了配合速登火星计划,在JPL与NASA的飞控中心集中了各国各个领域的大量专家。现在,他们就是一支世人不知道的、隐形的团队。”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工作?”有人问。 古远天一笑,“明天再说吧。” 所有人皱眉。 “今天是元宵节。”古远天笑着说。 所有人无语,他们把这茬给忘了。不过,现在似乎也没有心情去过元宵节吃元宵了。 “放轻松一些!”古远天说,“我们尽人事就行了。” 尽人事,听天命么…… 所有人又把目光转到了投影上—— 看着参宿四舰队一次次的被【一型文明】摧毁,他们似乎预见到了人类文明注定将在这样的‘规则’中落下帷幕。 “尽人事,听天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苏乐叹息。 “习惯就好了。”古远天说,“看看我跟老居,多好的榜样!” 苏乐怔住了,他才意识到这两位年近六十的老古董,已经承受这些压力很久了。 “您二老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减压的法子?”苏乐问。 古远天笑,“有啊,都是你们年轻人玩的东西。” “刷微博?逛B站??”年久零忍不住插话。 “偶尔还会吃吃鸡。”古远天笑着补充。 “确实有点意思。”居山接过话。 “我去……”年久零惊叹,然后竖起了大拇指,“厉害!” 席间,有不少人都开始跟着年久零起哄竖大拇指。 但苏乐没有,他看得出来,这二老把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绪藏得很好。 您们也很辛苦吧…… 苏乐默默地看着古、居二人,突然有点想哭。 “好了!”古远天抬腕看了看表,“都快两点了,午饭没吃都饿了吧。散会,开饭。” “还有!”居山笑着补充,“各位元宵节快乐!” “这个能带回去玩吧?”苏乐拿起平板问道。 居山摇头,“只有用这间会议室的网络,才能打开那个【alpha】游戏。” “那我再玩会儿……”苏乐说。 “随你了,我们反正是要先去吃饭了。”古远天说着,已经顺手关掉了投影,然后招呼居山,“走吧。” “等我一起!”席间方涵喊了一声。 …… 没过一会,会议室里就剩下了苏乐他们几个。 “怎么,心疼古老师了?”蓝颖问。 “看出来了?”苏乐反问。 “当然,你的那点小心思。”蓝颖说。 “人类文明不会就这么落下帷幕吧……”苏乐心不在焉地控制着平板游戏中的角色。 “尽人事就行了。”叶扬说。 苏乐扭头,问道,“你这么快就进入状态了?” “怎么可能。”叶扬也打开了平板,“我可没有古老头那样的修为。” “什么古老头!别没大没小的!”左研白了叶扬一眼。 “就是就是!嫂子,好好教育教育他!”苏乐说着,把注意力又放到游戏上。 “对了,小沈,”蓝颖突然问道,“沈星宇是不是你哥哥?” 沈凝原本还在发愣,听到蓝颖这么一问,也是吓了一跳,“你怎么知道?” “之前你那么激动,然后我以前听白捷说过,我们荧惑一号的三位火星探路者里有一个叫沈星宇,正好跟你同姓。”蓝颖说。 “他是我哥。”沈凝说,“我也报名了信使选拔,但是资格不够。” “放心吧,”蓝颖拍了拍沈凝的肩头,“会回来的。” “就是,会回来的!”年久零附和。 “谢谢……”沈凝朝二人点了点头,眼中不受控制地泛出了点点泪光。 “回头我们去找白捷聊聊,”蓝颖说,“她应该会锁定一个信使名额,可以让她捎一些话带过去。放心吧,会没事的。” “不玩了!又死了!”苏乐啪的一声盖上了平板,“走,吃饭去!” 众人无语,却没有人去啰嗦苏乐的情绪。 因为这时候,没有人的心情是平静的,他们都需要发泄。 “走走走,吃饭!”叶扬跟着也起身嚷了一声。 蓝颖跟左研面面相觑,各自耸耸肩,都是无奈一笑。 “你今天算是正式加入我们小组了。”年久零也站了起来,却是对沈凝伸出了手,然后露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天然无公害的笑容,“他们你好像都是认识的,我……自我介绍一下,你好,我叫年久零,九零年出生的,名字很好记吧。” “你好,我叫沈凝。”沈凝愣愣地伸出手。 年久零轻握了一下就松开了,“走吧,吃饭。苏哥请客。” “什么就我请客!”刚走出去还没几步的苏乐回过头又嚷了一句,“叶哥请,是叶哥请!” “我请我请!”叶扬没有推脱,“小沈加入我们这个小团队,我作为团队里最年长的,理应有所表示。” 苏乐立马加快了脚步,“我去点菜!” 看着苏乐风一般地冲出了会议室,留下的几人都是哭笑不得。 “又要让叶哥破费了。”蓝颖笑道。 叶扬收起了之前烦躁的情绪,一瞬间就平静了下来,“没事。压力大,让他疯疯也是好事,我认识他的时间不比你短,我了解他的脾气。” “看得出来,苏哥压力确实大。”年久零说。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压力怕是会一直持续到五年之后了。”叶扬勉强露出了一个微笑,说道:“走吧,咱得去看着点苏乐,别又跟以前一样点了一堆。” “嗯!” “说得对!” “……” 叶扬他们这一拨人就这样边走边聊着离开了阶梯会议室。 叶扬走在最后,当他转身带上会议室大门的时候,他又看了一眼黑板上古远天写的那六个字。 想到人类文明可能会在外星文明的入侵中落下帷幕,叶扬立刻闭眼做了个深呼吸,然后轻轻关上了会议室的大门。 —————— —————— 本卷到这里基本就结束了,明天大概会是一章类似【本卷后记】的内容,本来是准备晚上一并写完的,可一看是时间已经21号凌晨快天亮了,太晚了,不修仙了。晚安(|3[▓▓] (谢谢留言鼓励作者的小伙伴们) () 第63章 尾声·在海一方 七个月后,白捷完成了所有的训练科目,包括闭关适训、失重训练、前往空间站适应真实的宇航环境等等。因为考核成绩优异,她毫无悬念地得到了一个信使名额。 信使计划的载人飞船的发射日期,被定在了10月上旬,在这之前,白捷被强制要求进行了一次休假。 白捷欣然接受了,因为她明白,状态非常重要。 领导给她选择的休假地点,在L市。 白捷对L市很陌生,但是与她同行的苏乐一家却是每年都会到这个滨海小城来溜达溜达。 是的,领导们为了白捷的状态能够调整到最佳,特意派了三个随从——苏乐、蓝颖,还有他们的女儿苏辰。 在去往L市的路上,蓝颖详细地介绍了L市这个滨海小城。白捷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得知,原来孙猴子的老家花果山就在这座城市里。 到L市游玩的人,一般都不会错过这个5A级风景区,但是,白捷一行四人对这个地方的兴趣却不是很大,他们直接去了海边的一个景区。 接待他们的,或者说他们的导游,是王久峰。 在一月底的那次研讨会上,苏乐跟蓝颖就见过王久峰了,他是中国太空军的首脑之一,出身于东海舰队。王久峰来当导游,他们总觉得有些局促。 但王久峰给他们带来的一个消息,一个让白捷期待已久的消息——Denis要回来了—— 一月底的时候,Denis曾在留言中跟白捷约定,在闭关100天适训结束之后可以见面好好讨论一下星际宇航心理。但是,在4月底闭关适训结束之后,白捷并没有见到Denis,后来白捷才打听到,Denis的潜航心理试验时间延长了。 “具体什么时候回来!”白捷有些激动地问。 “大概就在这一两天吧,到时候你们可以在这好好聊一聊,也许会对你的火星旅程有帮助。”王久峰说。 “您的意思是,Denis也会到L市来?”白捷问。 王久峰笑道:“我们的潜艇,当然是回我们这里来了。” “我们的潜艇?Denis不是德国人吗?他的潜航心理试验怎么到我们的潜艇里来做了?”苏乐感到奇怪。 “二战之后,德国就没多少潜艇服役了,”王久峰说着,抬手比了一个‘六’的手势,“如今他们顶多也就只有六艘吧,而且还经常出故障,所以,就到我们这来了。” 苏乐看向了不远处的海面,感慨万千,最后总结下来就六个字,“厉害了我的国!” “妈妈!我想去沙滩玩!”一个稚嫩的声音打断了大人们的谈话。 不等蓝颖说话,苏乐就弯下身一把抱起了苏辰,“走,爸爸带你去!” “孩子真可爱!”王久峰露出了慈爱的笑容,问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苏辰抬手敬了一个礼,说道:“报告首长爷爷,我叫苏辰,星辰大海的辰!” 苏辰一本正经的模样,成功地逗笑了四个大人。 王久峰张开双手,“来,爷爷带你去!” 苏辰一点也不认生,也张开了双手。 “这孩子……”蓝颖想阻止。 “没事没事!”王久峰笑着接过苏辰,“一起去吧,穿过这片绿化带,就有一个有游乐设施的沙滩。” 说完,王久峰也没管另外三人,就抱着苏辰头前带路去了。 苏乐跟蓝颖面面相觑,然后看向白捷。 “这次休假的主角是你吧?”苏乐说,“有没有感觉受到了冷落?” 白捷点头,“嗯嗯!你们要补偿我!”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白捷是在故作生气,于是蓝颖也就顺口问道:“想要怎么补偿?” “还没想好,以后再说!” 说完,白捷就追着那一老一小的身影跑了过去。 苏乐跟蓝颖对视了一眼之后,都长叹了一口气。 这一路上,他们面对白捷的时候一直很紧张,生怕会说漏了什么,因为白捷对极密一无所知。 此时此刻,这二人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走啊!”白捷转身招呼。 “来了!”蓝颖跟苏乐不敢墨迹,也跟了上去。 他们很快就穿过了绿化带,然后就清晰地闻到了海风的味道。 这时候,走在前头的王久峰腾出一只手,指了指百米外的一块大石头说道:“那就是这个滨海公园景区的名字了。” 几人的视线顺着王久峰所指的方向移了过去,然后,他们清楚地看到了那块石头上刻着的四个大字—— 在海一方。 () 第64章 本卷后记 呼~~ 这一部分终于写完了。。。 第一次写科幻的时候,还是在国足打进世界杯的那一年。 【哎……暴露年龄了。】 写的是冥王星人……那时候还没手提电脑智能手机什么的,全文手写,资料什么的全都是去学校阅览室找,什么自然、天文爱好者之类的杂志,后来买了一些科普书籍,结果被班主任查房的时候没收了,挺遗憾的,毕业了也没还给我。 后来,冥王星人的故事当然是没写完,课业比较重。不过,还是有一个读者在追的,那就是我表弟,哈哈哈哈。如今每次我们谈天喝酒的时候,说起学生时代的事,总会提到这个坑。 挺惭愧的,这个坑至今没有填。不过,在大学毕业之后反过来再去看那个设定,就觉得非常幼稚。 不过,那也是专属于我自己的时代印记了。 有这么段记忆,挺好的。 大学的时候,网络迅速发展,那时我接触到了Lily的GAFA跟BOOTES,在这两个论坛里,我遇到了非常多的志同道合的天文同好,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到了FMO计划,可惜,一颗近地小行星都没有发现,更可惜的是,FMO在不久后因为资金原因关闭了。 那时有一个项目轰动世界,冥王星探测计划——新视野号,(那时冥王星还是第九大行星)有幸参与了一个活动,就是‘签名’,新视野号会带着这些签名飞往冥王星。我记得是前五千名,开心了好久。 这期间,我收获很多,至今受用。 工作的第二年,开始玩基三游戏,后来写了一个基三同人,后来……后来转攻B站搞视频去了……哎……一声叹息。去年基三周年庆,做了个视频,算是对这个同人坑的一个交待了。 话归正题, 今年情人节那天开这个科幻坑的时候,大纲还没有写完,存稿更没有多少。但还是开了。 因为兴趣使然,加上大学时代曾经积累的一些东西可以用得上,然后就是看了流浪地球电影之后,比较激动。 开坑的初衷还有就是希望能稍微顺带着做做科普吧…… 嗯…… 从2.14到今天4.21,六十多天,基本每天只有一章。 虽然有大纲,但还是很难写,有些时候一个细节问题,都得磨好久。 有些时候,还需要代入到角色里去,而进入这种状态很难,每天晚上也就这么点时间。参与了一个科普活动,有时晚上还得校译,亚历山大...... 还有在一些天象推演、年份数据推算、查资料的时候,也非常闹心, 这大概就是更得慢的原因了······ 今晚,这个以费米悖论为背景的科幻故事的第一部分···总算是落幕了。 总之,非常感谢留言鼓励、提意见、投推荐票支持本宝宝的读者旁友们,让我一直有动力前进,emmmmmm…… 感谢大家! ——热带植物 () 第65章 好久不见 安一坐在【荧惑1号基地】旁的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小土丘上,静静地望着泛着微光的东方天际。 跟地球断绝联系之后,他时常会像今天一样在天亮之前爬上这座人造土丘。 只不过,他从来都不是为了看日出。 相反,他一点也不希望看到太阳升起,他只是很享受身处黎明前的黑暗里产生的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在这种感觉中,他能够很静心地来思考一些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比如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样,比如自己存在的意义。 可是他一直都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案。 安一希望黎明前的这段时间能够再长一点,好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 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太阳终究还是会升起,新的一天总会来到。 安一看着渐亮的天际,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下一秒,他的头盔面窗上就出现了一层雾气。他晃了晃脑袋,希望带起的气流能够让雾气加速蒸发消失,可是效果不明显——两年多了,面窗上的防雾剂已经失效,压力服内的通风防雾系统似乎也不如以前强劲了,呼吸一急促、或是叹气,都会在面窗上造成凝雾。 调整了呼吸之后,头盔面窗上的雾气也缓缓消失了。安一发现,就这一会儿的工夫,东方天际已经泛出了淡淡的蓝色。 “有意思吗?你以为你死盯着东方,太阳就会被你吓住,然后就不敢出来了?” 安一的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不过安一很平静,他清楚地知道,这只是幻听,这种情况已经出现很多次了,他觉得,那可能是自己的另一个意识。他以前听白捷讲过一些心理疾病的病例,像双重人格、精神分裂,这类病例的脑子里有两个或是更多个互相独立的意识。 自己难道精神分裂了? 安一经常这样想,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要发疯的迹象。 所以,当脑子里出现幻听的时候,安一会自言自语地回答‘他’。 “也许就被我瞪得不敢出来了呢?”安一笑着说。 “切——醒醒吧你就,而且我提醒你,火星可不比地球,这里大气层稀薄得要死,高能粒子宇宙射线什么的可以轻而易举地到达火星地表,射穿你的压力服。你要是不想以后死得很痛苦,就少在外边待着。”安一脑中的‘他’说。 “你担心我?”安一问。 “我是担心我自己。” “好吧,谢谢你。”安一说。 “我知道,你其实还在期待回程飞船吧。如果地球人真的在去年的火星窗口期发射了飞船,那么,这几天就会到了。” 安一深呼吸了一口气,“被你猜中了。” “别老唉声叹气的,看吧,头盔面窗上又结雾了!” “你真啰嗦,”安一说,“不知道会不会有回程飞船来接我们……” “原计划说这个任务只需要在火星待18个月,哼……说得好听,现实是我们被抛弃在了这个鸟不拉屎的红色星球上当试验品,可怜巴巴地等着地球发送来的补给。都这个时候了还想着回地球,你不觉得你很可笑吗?” “谁想回地球了,我只是想想地球而已!”安一说,“我们跟地球断交了,但这不代表我能忘了它!” “是不能忘了地球上的某个人吧?” “哼……”安一说,“你明明知道她的名字,怎么不说出来?” “怕你伤心。” “我谢谢你啊!”安一说。 “不客气。” “你——”安一握起了拳头,“真想揍你。” “下不去手吧,哈哈……其实我很明白,你能撑到现在,就是因为白捷。我也很想她。如果这次送来的不仅仅是补给,还有回程飞船,你会不会因为她而选择回去?” 安一怔了怔,轻笑道:“你还真的觉得有回程飞船?呵呵呵,说不定地球人已经又编造一个借口,让我们在火星再多待26个月。” “我挺希望你一直待在火星的,这样的话,我就会一直活下去。如果你回去了,恐怕我就得死了。” “你这么一说……”安一停顿了几秒,接着说道,“我怎么觉得好像还有点舍不得你呢?” “你知道吗,你这句话让我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要不你摸摸?” 安一浑身一哆嗦,“确实,我也感到很肉麻。” 安一脑中的那个‘他’没有再接话,安一也没有觉得奇怪,每次日出前的这个时候,那个‘他’总是自由来去,随心所欲。 被‘他’打断了思路之后,安一也果断地不再去想那些困扰他的问题了,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东方天际。 按照以往看到的日出过程中的亮度变化,安一推测用不了二十分钟,淡蓝色的太阳就会从地平线上升起。 “我突然想到了一首歌,我觉得挺适合你现在的心情的。”安一脑中的那个‘他’再次出声了。 “泪了……”安一喃喃道,“沈星宇带来的歌。” “我给你来两句吧…… 天快亮了 能不能别离开呢 沉默像首悲伤的歌 捂上视线却模糊了 你要走了 也带走所有快乐 甜蜜的片段散落了 疲倦了心冷了我哭了 那流星闪过……看,流星!!” 透过有些模糊的头盔面窗,安一看到了一颗耀眼的流星! “不只一颗!!”安一惊讶。 那个‘他’停止了歌唱,有些惊讶地说道:“不会是补给飞船已经到了吧……” “有可能!”安一说。 “好了,不打扰你了,沈星宇在喊你,应该是有什么事。” 安一抬手看了看通讯面板,点了接通。 “哥!我们收到了地球的讯号!”头盔内的扬声器中传出了沈星宇的声音。 “大惊小怪的……地球不是一直在给我们发信号吗!”安一说。 “不不不,我说得不准确!”沈星宇改口道,“应该是补给飞船的信号,很近!” “它们肯定要发射定位信号啊,不然我们怎么可能找到?”安一说,“而且,我可能已经看到了。” “看到了?”沈星宇疑惑。 “我在外边,刚看到了四颗流星。”安一说,“哦不,又出现了两颗。” “又收到了一个信号!” “你别一惊一乍的。”安一说,“可能全都是补给飞船,根本没有回程飞船。” “这次是视频信号……”沈星宇说。 安一一怔,“转到我的通讯屏幕上。” “好!” 安一手腕上的通讯屏上立刻出现了一个视频窗口,而画面中的人像,安一再熟悉不过了。 “好久不见!收到了就回个话!”画面中的白捷微笑着打了一个招呼。 安一的心跳猛地开始加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这貌似是没有时滞的通讯信号……”沈星宇怔怔地说。 “我这就回来!”安一说着,立刻起身向荧惑1号小基地奔了过去。 ———— ———— PS:加班伤不起 o(╥﹏╥)o () 第66章 不是你们的错 进出基地必须走过渡舱,这个隔离性质的舱段,起的主要作用就是稳定气压。 从外部进入基地,还必须在过渡舱中进行除尘,除尘完毕后,当过渡舱与邻近舱室之间的气压达到平衡之后,舱室间的隔离门才会打开。 除尘与稳压这两个步骤,一般需要1分钟的时间。在以前,安一不会觉得这一分钟有多难等。但是今天,安一觉得过渡舱里的时间仿佛是停滞了一般。 “除尘完毕。” “压力稳定。” 经过度秒如年的煎熬后,安一终于听到了过渡舱内的语音提示,在隔离门还未全部打开的时候,安一就已经摘掉了头盔——他已经受不了头盔面窗上的水雾了。 冲进基地的核心舱室后,安一将头盔扔到一边,喘着气说道:“把视频信号转到大屏上!” “你这不合规矩啊!”沈星宇说,“你不应该这么早就把头盔拿下来,我要给你扣一分,加罚你打扫一个礼拜的卫生。” 安一这时候不想跟跟沈星宇耍贫嘴,又重复了一遍说道:“把视频信号转到大屏上!” 沈星宇也不纠结,应了一声“明白”,就已经把通讯屏上的画面投射到了舱壁上的大屏上。 “这真的不是视频片段?”安一死盯着屏幕问。 沈星宇摇头,“不是,这是持续的信号。而且,你注意到了画面的质量没有?帧率非常稳定,像素也非常高!” “所以你怀疑这段视频信号不是从地球发来的?这是没有通讯时滞的实时通讯?”安一问。 “验证的方法很简单,我们回复一下就行了。”沈星宇说。 安一握紧了拳头,“可是我们早就决定不回复任何消息了。” “你不想试试吗?她应该是嫂子吧?我在你的床头看到过她的照片。”沈星宇说。 安一没有立刻回答,他知道,如果证实这次视频通讯不存在时滞的话,那么只会有一个解释——白捷已经到火星了。 “我知道你在怕什么。”沈星宇的脸色也沉了下来。 安一抬手揉了揉太阳穴,说道:“我去把江修喊起来,我们商量一下。你在群里喊一声,问问斯瓦洛格跟尼克。” “不用你喊了!”江修揉着惺忪的眼睛打着哈欠走进了核心舱,“刚才你那动静,整得跟闹地震似的。哦不,咱这是在火星,该叫火震。” “我这也不用问了,看大屏,”沈星宇说,“斯瓦洛格跟尼克都在群里冒泡了,他们说也收到了视频信号。” “跟他们共享一下,看是不是同一个视频。”安一说。 “我去,这是嫂子吧?”江修瞪大眼睛盯着屏幕,“第一次看到活的,画面还这么流畅……我去,这不是录好的视频片段吧,这么清楚?” 安一没有理睬江修的措辞,只是一个劲地催促沈星宇,“快点。” “别急啊安哥,你知道我现在的APM有多少吗!我跟你讲,叶不修开爆发都比不上现在的我!”沈星宇一边说着,一边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还时不时地停下来去拉两下鼠标。 “叶不修是谁?”江修打着哈欠问道:“我姓江啊,你是失忆了吗?” “滚犊子,跟你没关系!”沈星宇回道,“叶不修是我偶像。” “专心一点成不成!手里要忙活,嘴上也不肯歇着,你有几个脑子啊!”安一忍不住插了句。 话刚落音,沈星宇就抬起了右手,然后用中指重重地按下了回车键。 啪—— “屏幕共享完成!”沈星宇说,“他们两家也收到了视频信号,而且跟我们的不一样。” “这是怎么回事?”江修已经彻底清醒了。 “我们收到了视频通讯信号,怀疑是没有时滞的实时通讯。”沈星宇说,“你看群里他们发来的共享画面。” 这时候,火星群里又接连弹出了两条消息。 【尼克号】:“我们要回复一下试试看吗?” 【斯瓦洛格号】:“我已经回了一条文字消息过去了。” “卧槽!果然是毛子说干就干啊!”沈星宇骂骂咧咧着,抬手就在群里打字回消息。 【荧惑1号】:“我去,维克多你是脑子进水了吗,也不跟我们商量一下?” 【斯瓦洛格号】:“有什么好商量的,商量的结果肯定是发一条消息试试。” 沈星宇无语凝噎,因为他觉得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于是只能回了一排点点点表示无语。 【荧惑1号】:“……” 【尼克号】:“……” 【斯瓦洛格号】:“……” 沈星宇狂暴手速回复道—— 【荧惑1号】:“我去,维克多你发什么点点点!” 【斯瓦洛格号】:“我收到回复了!!!” 【尼克号】:“……” 看着大屏上斯瓦洛格号发来的消息,安一的腿一下子就软了。 “喂!安哥!”江修伸手就想去扶,可是他刚睡醒,加上注意力都在大屏幕上,他这一伸手连安一的衣角都没来得及碰到。 嘭—— 安一一屁股坐到了地上。 “没事吧……”江修想要把安一搀扶起来,但是后者拒绝了。 沈星宇转头看着失魂落魄的安一,问道:“要不要接?” 安一没有说话。 “那我做个主吧。”沈星宇转回头继续开始操作电脑,接着又说道:“江修,你把你的头发捋捋,跟个马桶盖一样顶在脑袋上。” “你要干啥?”江修问道。 “我要开摄像头了。”沈星宇说。 “靠!”江修骂了一句,“视频吗!等老子整整头发!” “算了,你拿帽子扣上吧,我已经接了。”沈星宇说,“我提醒你不要说日,因为我这句话说完,我会把麦克风也开过来。” 江修无语,一脸狂躁地接过了沈星宇丢过来的鸭舌帽。 几秒钟后,舱壁的大屏幕上,白捷的脸上露出了惊讶,随即又转变成了开心。 “能听到我说话吗?我能看到你们了!你们可算是接了。” 荧惑1号小基地内的扬声器中,传出了白捷的声音。 三个人盯着视频画面,怔住了。 江修是唯一一个站着的,此刻他也感觉腿脚发软,于是他踉跄着挪到了座位旁,然后整个人顺势就瘫坐了下去。 “我是ESA的信使,我来接你们回家。” “我知道你们很震惊,而且,我也知道,你们此刻可能已经开始在自责了。” “你们是不是觉得,是因为你们跟地球断交了,才导致了我不得不冒险来火星?请千万千万千万不要这样想。” “这不是你们的错。” “星际活动中产生的心理障碍,这是目前我们都无法阻止的。” “安一,你能明白我说的话吗?我是搞心理学的,你会相信我的,对吗?这不是你们的错。” 安一愣愣地盯着视频画面,此刻脑中一片空白的他,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我知道你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事实,但我可能等不了太久,”白捷笑着说,“我的着陆舱里没有多少补给,失重了这么长时间,行动力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所以,还得麻烦你们来接我。” () 第67章 蒹葭 白捷给出了具体的经纬坐标后,就主动挂断了视频。 这次视频通讯持续了大概只有八分钟,在整个通讯过程中,只有白捷一个人在说话,荧惑1号小基地里的三个人很有默契地当了一回无言的听众。 而视频通讯结束后,安一他们失魂了至少两个小时。 当他们回过神时,舷窗外的天已经大亮了。 “我是不是在做梦?”安一的话打破了舱室内的沉寂。 “应该不是。”沈星宇说。 啪—— 安一抬手就给了自己一个耳光,然后咧咧嘴说道:“确实不是在做梦,挺疼的。” “你特么的想死啊!”沈星宇吼吼着立刻从座位上弹了起来,三两步就蹲到了安一身边,“牙齿打掉了怎么办?天天吃流食?” “就是,你掐掐自己就行了。”江修附和了一句,然后捏了捏自己的大腿,“嘶——不是幻觉,我能感觉到疼!” 沈星宇瞟了江修一眼,“闭嘴!” “没事,我有分寸。”安一苦笑着。 “你有屁的分寸。”沈星宇说,“张嘴我看看!” “没事!”安一拨开了沈星宇伸来的手,问道:“你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沈星宇长叹了一声,干脆也席地而坐,随即说道:“这几个小时里我想了很多,从离开地球,到着陆火星,到与地球断交,我把这三年来的全部的记忆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然后对比了现在的自己与以前的自己,我觉得……我已经变不回过去的自己了。其实你们不说我也知道,我现在的性格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能回去,我不知道还能不能适应。” 江修笑道:“我就欣赏有自知之明的人!” 沈星宇抬头瞄了一眼江修,问道:“那你呢?” “我的骨质疏松症是最轻的!是目前火星九小强唯一一个牙齿健全的人!”江修亮出了两排牙齿,顺便弯起臂膀,露出了他引以为傲的肱二头肌。 沈星宇翻了个白眼,转而又笑了出来。 “你这表情怎么跟翻书似的……我觉得有点发毛!”江修打了个寒颤,露出了戒备的神情。 “难为你了,”沈星宇对江修竖了个大拇指,说道:“为了调节咱们的生活气氛,你还努力保持着以前的性情。” 江修扬起嘴角,摊摊手,说道:“不然怎么办呢,如今你的脾气急躁,安哥跟闷葫芦似的,话也不多,我再不努力努力,咱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辛苦你了。”安一露出了一个感谢的微笑。 “我去,你们俩今天怎么这么客气?我现在严重怀疑自己是真的没睡醒!”江修说完,鼓起腮帮子自己轻轻拍了几下,然后继续说道:“先去接过来再说吧。也许嫂子说的是对的,咱们的心理出现问题是没法避免的,事情搞到今天这种地步,责任不在我们。” “去吧,”沈星宇指着大屏幕说,“你看人家斯瓦洛格号的哥们多爽快。” 安一跟江修抬头看了看大屏幕,发现斯瓦洛格号已经在群里发话了。 【斯瓦洛格号】:“各位,我们决定先去把信使接过来,其他的之后再说。” 【尼克号】:“也许我们真的是被心中的魔鬼左右了,ESA并没有欺骗我们。” 【斯瓦洛格号】:“跟我们联系的信使是维克多的好朋友,他刚刚给我们传了一个视频文件。” 【尼克号】:“哦?我这边还没收到。” 沈星宇皱眉,立刻起身回到了座位上,打字回复—— 【荧惑1号】:“我们也还没收到。” 【斯瓦洛格号】:“是吗?我还以为你们都收到了。那我发出来共享一下吧。” 荧惑1号小基地内,沈星宇迫不及待地点开了斯瓦洛格共享的视频文件,没过几秒,安一就在视频中看到了令他魂牵梦绕的白捷,沈星宇跟江修也看到了自己的亲朋好友。 “这一堆人……是在……是在……”江修喃喃着。 “这是他们进行航天适训的视频记录?!”沈星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安一没有应声,沈星宇跟江修也没有再说什么,他们默默地看着视频,眼睛眨也不眨,生怕会错过什么。 十七分钟后,视频中出现了一张考核评分的表格,综合评分最高的三位得到了信使名额,视频的进度条也在这一刻走到了末端。 看到此,安一早就握紧了拳头,“我去准备准备。” “开挖掘机去。”沈星宇说。 安一站起身之后,愣愣地看着沈星宇,“挖掘机?” 沈星宇指着屏幕上通讯窗口,“是斯瓦洛格想出来的主意,我觉得挺好的。虽然挖掘机的时速连10公里都够呛,但确实是我们手里最快、最稳、最安全、最省力的交通工具了。你该不会想步行或者是骑电瓶车去吧?嫂子不是专业的航天员,我们得把她当成载荷专家来看待,用挖掘机去接比较——” “知道了,我去准备路上的补给。”安一拿起头盔,三两步就闪进了萝藦生命舱。 “切……打断别人说话,真是不懂礼貌,该扣分,该罚打扫卫生!”沈星宇嘀咕着,然后敲字告诉了火星群里的另外两家,说自己这边也准备出发去接人了。 看着自言自语的沈星宇,江修不知为何,突然就感觉心中一暖,“那我也不闲着了,我去检查一下挖掘机吧。” “去吧,咱有好几天没开过它了,检查一下太阳能板子跟备品零件。”沈星宇说,“我看一下地图,看看什么路线最合适。” “得嘞,我换个衣服就去。”江修说。 “等等!”沈星宇说。 “还有啥事?”江修问。 “以后说机的时候,不要说吧。”沈星宇说。 “啥?!”江修挠头,不过他很快就一脸黑线了——说机不说吧…… “去吧,抓紧时间,别让嫂子久等了!”沈星宇说。 “……”江修无语,不过他并不排斥沈星宇的使唤,不仅如此,他心中还有一点莫名的小满足感。 …… 半小时后。 沈星宇跟江修站在基地旁的土丘上,目送着渐渐远去的挖掘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沈星宇口中念叨着。 “什么?是古诗古词?”江修问。 “语文老师教的东西都还回去了?”沈星宇反问。 江修哈哈一笑,“我最怕背这些了。” “挺羡慕安哥的,”沈星宇抬头望着黄褐色的天空,说道:“他的‘所谓伊人’,就在不远的地方。而我们的,还在地球。” “总会再见的。”江修也抬起了头。 “希望如此吧。”沈星宇说。 “安哥他一个人去,没问题吧?”江修问。 沈星宇笑了笑,“当然没问题,他可是我们的主心骨,我们的前辈。” “我去!”江修大惊,“这大半年来一直都是你在发号施令,我以为你已经是老大了。” 沈星宇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低头看了看脚下,说道:“当初我们挖梯形坑挖出来的土还是太少了,什么时候有空了,得再去旁的地儿挖点土过来,把这个土丘堆堆高。” 江修点头,“站得高,看得远。” “嗯,距离地球也会近一点。”沈星宇说。 () 第68章 忍耐 在火星上的800多个【火星日】里,安一曾开着挖掘机进行过23次‘长途探索’,总行程超过了1000公里。 其中最远的一次,他到达了【忍耐撞击坑】。 【忍耐撞击坑】,也就是【Endurance crater】,是火星表面60多万陨石坑中的一个,十九年前,NASA的机遇号就着陆在了这个直径不足1公里的小坑附近。 安一清楚地记得,当时选择去【忍耐撞击坑】,就是想看看人类探测器在火星上留下的痕迹,以此来聊以慰藉。 今天,当他按照沈星宇给的导航路线、驾驶着挖掘机开出了一公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曾经走过这条路——白捷就在【忍耐撞击坑】附近,这让他觉得有些造化弄人。 因为之前去过一次,这次再次前往,虽然谈不上轻车熟路,却也不会对路况全然无知,哪里有砾石滩挡道、哪里有沟壑纵横,安一曾经都在地图上标注过,所以,这次不会再走冤枉路。 但安一仍旧觉得非常煎熬、难以忍耐—— 【忍耐撞击坑】与【荧惑1号小基地】之间的直线距离约有40公里,实际要走的距离,会超过45公里。这对于时速均值仅有5公里的挖掘机来说,单程就需要耗费近10个小时。 10个小时…… 放在以前,安一会抱着旅游观光的心态来面对这10个小时,但今天,他只想快点找到白捷。 1小时…… 2小时…… …… 在导航地图上,代表挖掘机的蓝色小点,就像是一只老蜗牛一样缓缓移动着,在正午的时候,也才走了全程的四分之一。 “可以了,歇一会,别疲劳驾驶了。”挖掘机驾驶室的扬声器里,传出了沈星宇的声音。 安一的注意力基本都在驾驶上,突然听到沈星宇的这一嗓子,整个人就是一哆嗦。 “拜托你说话之前打个招呼……”安一稳了稳方向盘。 “怎么打?洞拐洞拐,我是洞洞,听到请回答?这样?”沈星宇问。 安一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踩了刹车,“好了,我停车了。” “真停了?”沈星宇问。 “你等几秒钟就能看到挖掘机实时状态的信号了。” “噢看到了!”沈星宇说,“既然都停车了,那别趁着啊,愣着日照辐射最强的时候,去给挖掘机充了个电。” 安一眉头一皱,“你说什么?” “充电啊,老年痴呆了啊你!”沈星宇说。 “你这小子,越来越没大没小了!”安一立刻回了嘴,不过他还是隐隐感觉到沈星宇之前的话有些别扭。 “放心吧!”沈星宇说,“等嫂子来了,绝对给你留足面子。” 安一嘴角微微扬起,没有再说什么就戴上头盔离开了驾驶室。 给挖掘机充电很简单,需要做的就是把太阳能电池板铺在地上,然后接上线缆就行了。 挖掘机拉着的四轮平板车上,整齐地码放着二十块太阳能电池板,看着这些一米见方的板子,安一顿觉亚历山大。虽然这些板子都是用最轻型的材料做的,火星上的重力也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但是,穿着压力服干搬运的活,确实不容易。 安一花了近半个小时才彻底搞定了这些板子,回到驾驶室后,安一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地球上的那些设计师如果能设计出更好的压力服,那就好了。 这个念头闪过之后,安一就怔住了,他发现此刻自己对地球又充满了期待。 “看来,我的时间不多了。”安一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他熟悉的声音。 安一没有惊讶,他镇定地关闭了麦克风,然后说道:“听起来,你并不恨我有这种想法?” “恨?为什么要恨?我只是很遗憾。说到恨,其实你应该恨我才对,如果不是我,你也不会跟地球断绝联系,白捷也就不用冒险来火星接我们了。” “白捷之前在视频中的话你也听到了吧,”安一说,“她的意思是,你的出现是避免不了的。所以,我也不怪你。” “哈哈哈哈——我们还真的跟常见的那种精神分裂不一样呢!” “也许是因为我们都还没有失去理智吧。”安一说。 “也许吧……你休息一会吧,还得开好几个小时呢。” “说实话,我还没想好该怎么去面对她。”安一说。 “顺其自然呗。” 安一长舒了一口气,“谢谢。” “太阳能板子整好了没?”扬声器里又传出了沈星宇的声音。 安一做了个深呼吸,然后才打开了麦克风,“好了。” “听你的口气……好像很累啊!”沈星宇说。 “废话!”安一说,“要不你来试试?” “呃……那就算了,”沈星宇顿了顿之后,换了个话题问道:“你知道机遇号当年在火星上走了多远吗?” “突然问这个干吗?测试我的记忆力有没有衰退?”安一反问。 “不不不不不……”沈星宇立刻否定,“我只是想说,你今天要走的距离,跟机遇号在5000多个火星日里走过的距离一样。机遇号的均速只有不到0.9厘米每秒,比你挖掘机的1.4米每秒更慢!所以,你不要急躁,要调整好心态。” 安一长叹了一口气,“我在努力呢。” “你可以午睡一会,一个小时后我叫你起来。”沈星宇说。 “算了……”安一呵呵笑了两声,“到时候可别把我的心脏病吓出来……” “那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们在基地坐等你的好消息。”沈星宇说,“对了,江修已经在打扫卫生了,然后我们还在考虑要不要把所有舱室的空气全都放掉,然后重新再充新鲜的。” 安一扶额,“你们看着办吧,只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别特么——” “别特么乌鸦嘴!”沈星宇立刻打断道。 安一无语良久,他发现沈星宇越来越有领导的威压了。 …… 七个小时后。 夕阳西下,跟地球的落日不太一样,这里的夕阳是淡蓝色的。 安一驾驶着挖掘机,迎着令人觉得冰凉的夕阳,终于到达了【忍耐撞击坑】。 在距离撞击坑不远的地方,一个锥型轮廓的影子也进入了安一的视线! 安一把着方向盘,调整了前进的方向。随着距离那个影子越来越近,安一的心跳也越来越快! 在距离那个影子还有五六十米的时候,安一踩下了刹车,同时打开了车灯。 这时,他终于看清楚了那个影子的真实面目。 “B……BFR?!”安一目瞪口呆。 () 第69章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BFR,Big Falcon Rocket,‘大猎鹰火箭’。 安一清楚地记得,五年前SpaceX公司公布的行星际传输概念中的主角,就是BFR,除了BFR飞船部分的优雅外形,BFR的其他一些数据他至今都也还记得—— BFR直径9米,总高度达到了106米,其中第一级助推火箭高58米,可垂直起降的飞船部分,长48米。相比起将跑车送入太空的‘重型猎鹰’号火箭,BFR还高出了36米! 除了这些视觉上的直观数据,当时还公布了运载能力、起飞推力等等等等,具体的数据安一记不太清了,但他仍旧记得,当时公布的BFR的这些硬数据,每一项都完爆‘重型猎鹰’,甚至与SLS比起来,也不遑多让! (SLS,太空发射系统,在安一的印象中,SLS就是NASA的亲儿子‘波音’搞了十几年都没搞出来的一种超重型运载火箭。) 但真正让安一觉得不可思议的,或者说让他觉得玄幻的,是BFR的发动机—— BFR第一级助推火箭,直接就并联了42台猛禽发动机! 并联42台是什么概念? ‘重型猎鹰’的第一级助推火箭与捆绑的两个助推火箭,总共才并联了27台发动机。在安一的记忆中,重型猎鹰才发射过两次,虽然两次都很成功,但并没有彻底验证出27台发动机并联设计的可靠性。 换言之,就是‘重型猎鹰’的‘一子级’并联27台发动机还是很冒险的,并联的发动机越多,造成的耦合振动就越难处理,火箭的可靠性就越得不到保障。 所有人都知道一个例子,前苏联搞的那个大炮仗——N-1火箭——N-1火箭的第一级(A级)并联了30台发动机,四射四炸,最后直接导致了前苏联登月计划的进宫。 BFR呢?它的一子级助推火箭并联了42台发动机,是N-1火箭A级、B级、V级发动机数量的总和!! 短短五年时间,Musk那个疯子真把这玩意儿造出来了?!并且还投入了实用?!! 安一盯着矗立在远处的飞船,心中满是不相信。 紧接着,他的心中就腾升起了怒火—— 如果BFR真的采用了42台发动机并联的设计,那么,它的可靠性无疑是值得商榷的,搞不好的话,它在上天后就会像炮仗一样炸掉。拿这么一个玩意儿把人送到火星来,这他妈的不是在赌人命么! “给地球发信号,我要跟ESA通话。”安一冷冷地对着麦克风说道。 “沈星宇去休息了。”回话的是江修,“出什么事了?” 安一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我要他们给我个理由,一个使用BFR的理由。” “BFR??!”江修惊问,“SpaceX的BFR??” “它的上面级飞船现在就在我面前。”安一说。 “你没看错吧??”江修问。 “我不会记错它的外形还有……”安一说到这忽然就愣住了。 “还有什么?” 安一揉了揉眼睛,回道:“尺寸……它的尺寸有点小,不过依旧比我们的荧惑1号大。” “如果是类似BFR的上面级飞船的话,它肯定得具备垂直起降的功能,比我们当年坐的飞船肯定要大。咱们的荧惑、斯瓦洛格还有尼克,都仅仅是着陆舱而已。”江修说。 “即便是小一号的BFR,那也太冒险了。去给地球发信号吧,我还是想知道原因。”安一说。 “要不要跟其他两家知会一声?”江修问。 “嗯。说一声吧。我想,他们也会有跟我一样的疑问。”安一说。 “好的,地球回信了我发消息给你。”江修说,“对了,见到嫂子了没?” 安一长叹了一声,“还没,我还待在挖掘机上没下去。” “加油。”江修说。 安一嗯了一声,“先这样,有事了再联系。” 说完,安一把视线又转向了不远处的飞船。 “沈星宇之前利用基地的通讯模块做了个桥接,你调到6频道就能跟嫂子通话了。”江修说。 “知道了,谢谢。”安一说。 “嗯。” 安一看着调频按钮,很纠结。 再次叹息了一声之后,他启动了挖掘机。 在距离飞船十来米的地方,安一踩了刹车,然后闭上了双眼、抬手把通讯频道调了6频道。 “我到了。”安一说。 “我看到你了。”扬声器里传出了白捷的声音,“就是看不太清。” “你趴在舷窗边上?”安一抬头望向了飞船的顶部。 “开什么玩笑,”白捷的声音听起来很无奈,“我还躺着呢,身体好重,站都站不稳。” “是通过监控看到的么?”安一问。 “聪明。” “那我下车,你告诉我摄像头在哪。”安一说。 “无死角监控。”白捷说,“随便哪里我都能看到。” “好的,我这就下来。”安一戴上了头盔,然后把挖掘机的通讯信号连接到了手腕的通讯器上。 打开门的一瞬间,安一突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从离开地球到今天,这三年的时间似乎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他觉得跟白捷分别还是在昨天。 久别重逢不觉久,这让安一轻松了许多。 “我没想到你会来,更没有想到你会坐着这样的大炮仗来。”安一走到了飞船旁边,抬头仰望着这艘矗立着约有20米的庞然大物。 “炮仗?” “我离开地球的时候,还没见过载人的垂直起降的飞船。”安一说。 “这两三年发生了很多事情。”白捷说。 “你指的是航天领域?”安一问。 “嗯。”白捷说,“具体的我也不太懂。等我问问。” “问谁?”安一一怔。 “跟我一起的专业的宇航员啊,”白捷笑,“用你们的术语来说,我顶多算一个载荷专家。你该不会以为我已经是一个全能型的宇航员了吧?我可没那么聪明。” 安一抬手拍了拍头盔,“脑子有点糊涂了,没想起来。你们是跟我们一样,也是三人一组、一共三组么?” “嗯,不过每组只下来了两个。”白捷说,“我问到了,领导说你可以绕飞船一周看看,然后就会明白航天领域发生什么事了。” “领导?”安一疑惑。 “嗯,是我们组的组长,这一路上给了我们很多帮助。”白捷说,“等明天我们出舱之后,我给你介绍介绍。” 安一应了一声,开始仔细查看飞船。 很快,他就有了发现。 在飞船的船身上,有一个直径约有一米、类似联合国徽章的标志,在橄榄枝组成的花环外围,还环绕数十个小图标,其中有不少都是安一熟悉的—— CNSA、NASA、esa、RKA、JAXA…… SpaceX…… Landspace…… Boeing…… Linkspace…… Lockheed Martin…… …… 在这个被各种航天机构标志围绕的徽章下,还有六行小字,不过,安一只看懂了两行——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人类制造于地球 () 第70章 小BFR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不是made in 任何一个国家, 不是made by 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企业或是任何一家机构, 这艘矗立着的小型BFR,它的产地是地球,制造者是人类! 安一吃惊不小,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当年被SpaceX的‘重型猎鹰’送入太空的那辆特斯拉跑车上刻着的一句话,会这么近距离地出现在他的眼前。 五年前,这句话专属于Musk与他的SpaceX公司,但是现在…… 安一的双手早已经攥成了拳头,他抬起头,出神地看着那个巨大的联合国徽章与它周围的数十个航天机构与企业的标志。 这一刻,他心潮澎湃了! 因为在三年前他刚离开地球的时候,地球航空航天局(ESA)仅仅只是全球各国官方航天机构的联合,现在,全球的航天企业包括国企与私企全都加入了进来,这意味着全人类已经达成了共识——携手发展航天!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是眼前这艘飞船安安稳稳矗立在自己面前的原因吗?安一如此想着。 “看起来你很激动。”耳麦里传出了白捷的声音。 安一回过神,问道:“摄像头在哪?能看得这么清楚?” “我只是看你好像在发抖。”白捷说,“我可不是从你的脸上看出你的情绪的,你戴着头盔呢,看不见。你有没有觉得冷?我听说这里入夜之后,气温会下降到零下八九十度甚至零下一百度。” “还好,零下七八十度吧,穿着压力服,不太冷。如你所说,我就是觉得有点激动。”安一说。 此时,蓝色的落日早就沉入了火平线,安一穿着压力服不觉得冷,但是他说话的时候,头盔面窗上已经会开始形成凝雾了。 “是外星舰队促成了这种航天大联合吗?”安一问。 “应该是吧。”白捷说,“你回车里去吧,我总觉得外面很冷。” “说实话我挺想现在就爬上去的。”安一仰望着飞船说道。 “你又不是蜘蛛侠,没舷梯你怎么上来?”白捷笑,“我没想到你今天就能赶过来。在我们既定的步骤中,出舱时间是在明天的上午。” “我明白,”安一说,“一是你们需要时间来适应重力恢复,二是飞船各个系统需要逐个自检,这也需要时间。” “是的,数据太多了。”白捷说,“回车上去吧,我们可以聊一夜。” 安一没有再傻站着,他抬手比了一个‘OK’的手势,然后就一步三回头地返回了挖掘机。 “放心吧,我不会飞走的。”白捷笑着说。 “你知道吗,”安一回过头再一次看向了飞船的顶部,“到现在为止,我都还没有缓过劲来,我怕这一切都是梦,都是幻觉。” 白捷没有立刻回复。 等安一坐进了挖掘机驾驶室之后,白捷才无奈地叹息了一声,“唉,你这个问题难到我了。你不会一直盯着飞船一宿不睡吧?” “有可能。”安一说。 “行吧!那聊点什么呢……嗯?”白捷说。 “有太多想聊的东西了,但不知道从哪聊起。”安一说。 “同感!” “说说你的组员吧。”安一提议。 “那我给你介绍介绍我们信使计划的9人吧。”白捷说。 “信使计划?” “对!你们速登火星是九人,分成了三组,每组三人,我们信使计划也是九人,也是一样的分组。飞船的名字也沿用了你们着陆舱的名字,不过,我们是二号。” “噢……” “……” …… 在这个晚上,同样的场景、类似的对话还出现在了火星子午线高原的另外两处地方——【斯瓦洛格2号】与【尼克2号】。 【荧惑2号】、【斯瓦洛格2号】与【尼克2号】成功地降落在了火星子午线高原区域,并且与对应的火星探路者取得了联系,这对地球上每一个关注着信使计划的人来说,都是一件值得把酒庆祝、彻夜狂欢的事。 【荧惑1号】小基地内,江修在跟地球取得联系之后,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来自地球方面的各种激动与高兴——虽然通讯时滞无法避免,但是通讯质量却比以前提升了很多,江修在流畅的视频通讯中,看到了地球控制中心的所有人每过半个多小时就会嗷嗷地叫一阵。 是的,只要江修说一句话,半个多小时后,江修就能看到地球控制中心会沸腾一次,就像狼人见到满月时,会彻底放飞自我一样。 这让江修也受到了感染,不过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去回应,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把熟睡中的沈星宇揪了起来。 不过,沈星宇给地球发出的第一句话,就把江修给气疯了。 沈星宇问,‘我追的那本更新完了没?’ 半个多小时的通讯时滞,沈星宇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江修恨不得把沈星宇再按到床上去强制让他去见周公。 不过沈星宇还算识大体,在随便闹了两句、体验了几次满月效应之后,就把通讯位让给了江修,江修这才有机会详细询问【安一交待的关于BFR】的事情。 在看到地球发来的回复后,江修跟沈星宇也热血沸腾了。 他们跟安一一样都没有想到,离开地球之后的短短的三年里,人类在重型运载火箭这方面竟然会发展得如此之快—— 以前搞了十几年都没搞出来的重型运载火箭,现在有了,而且在近地载人任务中,宇航员的损失率远远低于了千分之一,而在以前,NASA定下的目标是270次载人发射任务中不损失超过1位宇航员,即1/270,航天飞机的损失指标是1/80,RKA对联盟号载人飞船的指标是1/110。 在地球发来的关于BFR的回复中,除了文字、照片,还有视频。在视频中,有许多壮观的片段,比如一个发射场内三枚火箭同时点火,比如九根【一级助推火箭】同时着陆、顺利回收等等等等。江修跟沈星宇反复地看了很多遍,愣是激动得一宿都没有倦意。 【可重复使用】、【运力大】与【够安全】,就是这三年内人类在航天技术上取得的成就,这为信使计划的【小BFR】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信使计划中使用【小BFR】的原因。 因为内容过于震撼,而且信息量巨大,以至于江修在给安一发消息的时候,一直在重复四个字——卧.槽.牛.逼…… 安一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睡着的,当他被江修的呼叫惊醒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听着江修的吼吼,安一愣愣地看着阳光下矗立着的高约20米的小BFR,也是良久无语。 更让安一觉得无语的是,他以为会通宵无眠,结果竟然被白捷哄着睡着了; 更更让他觉得无语的是,他这一觉睡得真香,他甚至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不是在火星,而是在地球。 () 第71章 集合 安一不记得昨晚是几点睡着的,在被江修的呼叫吵醒后,他才后知后觉这一觉睡得很熟,这甚至让他产生了身处地球的错觉。 但是,驾驶室外橙红色的大地瞬间就把他拉回了现实——这里是火星。 不过安一并没有觉得沮丧,因为荧惑2号还矗立在那里——白捷真的来火星了,这不是幻觉! 而江修传来的关于‘人类航天大联合’的消息,也对【荧惑2号】船身上的那个徽章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摆在安一面前的这些事实,几乎消除了他心中所有的负面情绪。 自从前年跟地球断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感觉到如此神清气爽过,如果不是受限于火星的恶劣环境,他真想立刻冲出挖掘机、肆意手舞足蹈一番。 结果,他激动得差点忘了自己的正事,如果不是沈星宇提醒,他恐怕都不会想起来挖掘机还需要充电。 …… 白捷是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出舱的。 【荧惑2号】高约20米,并且可以垂直起降,这意味着它的内部除了载人舱室,还有燃料舱与发动机,这与‘速登火星’的着陆舱完全不同——那仅仅就是一个包裹着隔热瓦的载人舱。所以,【荧惑2号】头部舱门打开的时候,首先探出来的不是人的脑袋,而是一架舷梯。 20米,这相当于是六七层楼的高度,从这么高的地方顺着梯子爬下来,一般人都会心惊胆战、腿脚打晃,可是从舱内出来的两个人都是驾轻就熟,这不禁让安一觉得惊讶。 “你胆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大了?” 当白捷的双脚都踏上火星地面的时候,等在舷梯旁的安一问道。 “我以为你会说好久不见。”白捷转过身笑着说道,“来火星我都不怕,会怕这区区二十米的舷梯?” 说完,白捷张开双手猛地给了安一一个大大的拥抱。 “终于见到你了……”白捷的声音有些颤抖。 安一抬手轻轻拍了拍白捷头盔,“最好别哭,这里重力小,眼泪积攒在眼眶里会很难受的,而且,压力服内出现液态水,处理起来也麻烦。” “我有攒了三年的话想跟你说!”白捷说。 “我们有的是时间。”安一说。 白捷“嗯”了一声,然后松开安一、退了一步说道:“你好像长高了。” 安一刚想说些什么,却是被几声咳嗽打断了。 “是不是介绍一下?”从舷梯上爬下来的另一个人说道。 “我……”白捷无语,她想抹掉眼泪,抬手的时候才发现有头盔挡着。 “速登火星计划,【荧惑1号】组长,安一。”安一主动向那人伸出了右手。 “久仰大名。我是信使计划【荧惑2号】组长,王长清,王司徒的王,长久的长,清醒的清。” “你好!” “你好!” “昨晚听我家白捷提到说,你们有三人?还有一人没下来?”安一问。 “嗯,”王长清点头,“信使计划也是九人,一组三人,共三组。现在每组只下来了两人,剩下的人会在‘福波斯’号轨道舱组成新的三人小组,并且暂时停留在LMO轨道。” “福波斯号?他们的任务目标是火卫一吗?”安一惊奇地问。 “是的,你们当初带来的两个火星卫星探测器,只有投放到火卫二的那个成功软着陆了。” 安一恍然,不过仍有不解,“留在轨道上的那三个人,准备登陆火卫一?” 王长清点头,“有这个计划,不过还得看实际情况,目前已经定下来的,是先将探测器投放到火卫一上去。” “来火星之前我听说过萝藦飞船工程,”安一说,“其中的一步是把火星的卫星拖到地月拉格朗日L4跟L5点。现在探测火星卫星就是为了这个工程做准备的吧?” “确实有这么个事,不过现在——”王长清话刚说到一半就被打断了。 “等等!”白捷眼带泪花瞅着两人,“说好的我来介绍的呢?还有,你们的手要握到什么时候?” 安一跟王长清都转头看了一眼白捷,然后愣愣地互相对视了一眼,各自才松开了手。 “我们先回基地?荧惑2号放这里没事吧?”安一把视线投到了旁边的飞船上,问道。 “先回基地。”王长清说着,然后转身在舷梯的管子中拉出了一片薄膜一样的东西,并用手指在上边点着。 “现在这东西都这么厉害了?”安一惊讶地问。 “厉害吧!”白捷说,“你OUT了!” 安一盯着那片‘薄膜’怔怔地点着头。 那是一张可以卷起来的‘电子纸’,即柔性触控显示器。安一记得,这种玩意儿很多年前就应用在手机上了,但那时候并不能够像纸一样卷起来。 “看!”白捷指着飞船的顶部说道。 安一抬头望去,只见有一团东西缓缓从飞船的顶部冒了出来。 不用白捷再提示什么,安一就已经猜出那是什么玩意儿了。 “这还挺方便的。”安一说,“我们给设备机器盖防沙膜都得靠人工。” “飞船这么高,靠人工给它盖防沙膜的话,费时费力,也不安全。”王长清说着,已经松开了电子纸。在弹力的作用下,电子纸呲溜一下就自动卷回了舷梯的细管之中。 安一慨叹了一声,视线又落到了王长清带下来的一个手提箱上,问道:“行李就只有一个小箱子么?” “行李除了这个箱子,还有很多,”王长清笑道,“有不少货舱,补给啊备品什么的,跟你们的速登火星计划一样,也是一个个扔下来的,也需要靠挖掘机一个个拖回去,这个可以慢慢来。我们先跟你回基地,然后再说。” “是的,得好好休息一下。”白捷说,“反正现在也回不去,窗口期在明年的八月份之后,还有一年多呢。” 安一怔怔地看着白捷——一年多……这可是在火星上待一年多啊……说得这么轻松! 不过安一很快就从白捷的眼神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她是真的很轻松。 “这不是在地球,一年多的时间是很难熬的。”安一提醒道。 王长清也叹息着附和了一句,“是啊,还早呢!” “我知道啊!”白捷笑道,“这不是有你在呢吗?” 安一愣住了,随即也笑了出来。 “咳咳咳!”王长清干咳了几声,问道:“我们现在就出发?” 安一抬头望了望天,“现在阳光不错,等太阳能板子再晒一会吧,我们先去车上。” “行。” “好的。” “箱子我来拿吧,你们应该还没有完全适应重力恢复吧?”安一说。 “谢谢,不重。”王长清婉拒。 安一也不强求,“好吧。” “对了,”王长清说,“先跟基地联系一下,告诉他们有一件事可以先准备起来了。” “什么事?”安一问。 “我们得集合一下。”王长清说。 “集合?”安一疑惑。 “集合?”白捷也是不解。 “我们十五个人得集合一下。”王长清说。 () 第72章 我们都是信使 在过去的八百多个火星日里,3个基地的9位探路者曾不止一次地萌生过‘集合抱团’的想法,但他们始终都没有这样做。 因为基地两两之间的距离都超过了一百公里,来去非常耗时间,路上也充满了未知的危险,即便是成功抱团了,如果遇到意外状况,还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安一等9位火星探路者都深知抱团的困难与‘抱团导致的风险集中’,所以,关于抱团他们从来都停留在憧憬层面。白捷看过安一写过的火星日记,所以她也知道‘抱团’并不是一个好注意。 但是,王长清很坚定地提出了‘集合’,9位火星探路者,加上刚刚登陆火星的6位信使计划的成员,一共十五人。 白捷很意外,因为她不知道信使计划中还有这么一个环节。 “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宣布吗?”安一注意到了王长清提着的箱子,“都在箱子里?” 王长清没有否认,“是的。” “我怎么不知道?”白捷诧异地问。 王长清对白捷露出了一个看似无奈的微笑,说道:“你是信使,我也是信使。” “呃……”白捷目瞪口呆,“每…每艘飞船不是只有一个信使吗?你……” 王长清摇头,“我们都是信使。在信使计划中,从信使团中选出的3个人,是ESA的传话筒。而包括我在内的另外6个人,代表的是太空军。” 安一跟白捷面面相觑,前者问道:“怎么,你也不知道太空军?” “没听说过……”白捷愣愣地说,然后满腹疑惑地看向了王长清。 “是的,地球太空军已经正式成立了,就在信使团闭关适训之前。”王长清说完,抬手朝二人敬了一个军礼,“白老师,非常抱歉现在才告诉你这些。” 这个消息让白捷彻底懵了,而安一的问题却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冒了出来,“准备打仗了?跟外星舰队?外星舰队有攻击性?他们现在到哪了?” 王长清摇头,“我也不清楚。” “箱子里应该有答案吧?现在不能打开?非要集合时才能打开?到底是什么事?”安一继续发问。 “嗯,”王长清说,“我也不清楚是什么事,我猜,大概跟太空军有关。我的权限不够,现在还打不开。” 安一还想继续问些什么,但被白捷打断了。 “那你比我辛苦多了。”白捷对王长清说,“一路上守着一个自己都不知道的秘密,挺煎熬的吧。” 王长清耸了耸肩,苦笑道:“习惯了。” “集合的话,去【斯瓦洛格】基地相对方便一些。”安一也不再继续追问,而是开始思考怎么集合。 “我也研究过三个基地的相对位置,”王长清说,“三者之间的连线恰好组成了一个等腰钝角三角形。去【斯瓦洛格】基地集合,确实是最优的选择。” “那我们是得好好准备,一百多公里呢,而且是全员,现在加上你们两个,就是五人。”安一瞅了瞅挖掘机,皱起了眉头,“这里边顶多坐三个人,挤挤的话,四个人可以凑合,但是塞五个人就不太现实了。” 王长清笑道:“这不是问题。这次跟我们一起来的,还有好几辆火星车,应该已经成功着陆在其他地方了。回头收到坐标信号后,找一辆最近的开回来就行了。” “火星车?!” “是的,履带式科考车,跟房车差不多吧。”王长清说。 安一无语,火箭的运力大就是任性…… …… 一周后。 ‘速登火星’的九人在火星度过了漫长的八百多个火星日之后,终于在【斯瓦洛格】基地成功面基了。 在见面之前,‘速登火星’的三个小组之间已经神交了八百多个火星日,所以当他们齐聚在【斯瓦洛格】基地舱室里面对面的时候,无不感慨万千,在拥抱的过程中,个别大老爷们的眼泪甚至都被晃飞了出来。 在会师现场,作为后来者的【信使】计划的6人,也都被气氛感染了,【信使】计划的另外三人,在‘福波斯轨道舱’通过视频连线,也看到了寒暄直播。 不过,他们并没在寒暄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斯瓦洛格】基地舱室里的人数一下子提高到了15人,温控与空气循环系统已经进入了超负荷运转状态,他们需要尽快把正事办完,然后各上各车、各回各家。 而正事就是,开箱子。 箱子一共有三个,除了王长清带来的一个,【斯瓦洛格2号】与【尼克2号】的组长也各自带来了一个箱子,而每个箱子都需要信使计划三位组长的指纹才能打开。 啪——啪——啪—— 三个箱子相继被打开之后,众人都有些发愣,因为三个箱子里的东西不仅很简单,而且还都是一模一样的。 “敢情都是箱式手提电脑啊……”沈星宇说。 通过信使们带来的智能同声传译耳机,听不懂的人也大致明白了沈星宇的意思。 “先开我的看看吧。”王长清向大家征询意见。 众人点头,王长清嗯了一声,抬手按下了开机键。 数秒后,屏幕亮起,但并没有出现系统运行之类的过场画面,而是直接弹出了一个视频播放窗口,窗口中部,是一个在场所有人都熟悉的标志——信使们乘坐的三艘飞船的船身上都有的标志,航天大联合的标志。 王长清轻轻点了一下屏幕,视频立刻进入了播放状态,出现的第一帧画面,就让安一跟白捷惊住了,因为画面中的两个人他们都认识! “各位好。”苏乐说。 “大家好。”蓝颖说。 视频中,两个人像新闻主持人似的做了个开场白,同时画面底部还配了三语字幕,包括汉语、英语、俄语。 “安一,白捷,好久不见!”蓝颖说。 “好久不见!好了别废话了,说正题。”苏乐说。 “嗯,明年的窗口期,你们不用着急回来了。”蓝颖说,“你们肯定会很好奇我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是的,我从心底里希望你们能待在火星。至于原因,白捷,我想,不管我说什么,你都是会相信的,对吗?我希望,长时间的星际旅途没有对你的心理造成什么影响,我希望,速登火星计划中,安一他们出现的心理问题不会发生在你们信使身上。” “不想让你们回来的具体原因,一两句话说不清,为了节省时间,我就开始照稿子念了。”苏乐说。 —————— —————— 五一了,祝各位伙伴们在假期里吃好、喝好、玩好、休息好?ω? () 第73章 ESA的历史(1) “明年的窗口期,你们不用着急回来了!” 蓝颖的话让所有人猝不及防,以至于苏乐念稿子念了几分钟后,挤在基地舱室内的十五个人与‘福波斯’轨道舱的三人才陆续回过神。 他们怔怔地看着视频,没有做任何交流。 这一刻,‘会师’带来的所有的感动与喜悦,彻底烟消云散了。 基地舱室内的气氛很压抑,十五个人的呼吸声,甚至压过了‘环境控制设备’发出的嗡嗡声。 “先听听原因吧。”有人说。 王长清嗯了一声,把视频进度条拖回了原点。 【以下是苏乐讲述的内容】: ———— 我叫苏乐,旁边的这位是蓝颖,我们都来自于ESA中国分部‘参宿四危机应对部门’。 我们是‘速登火星计划’【荧惑1号】成员安一的好友。 同时,我们也是‘信使计划’【荧惑2号】成员白捷的好友。 这就是我们的身份。 不让你们回地球的原因,我想从你们已经知道的方面说起,这样对你们来说可能会容易理解一些。 在你们的世界观中,是四年前发现了外星舰队才催生了ESA与‘速登火星’计划,然后才有了后来的‘信使’计划。 但事情并不仅仅就这样简单。 研究SDSS巡天数据的天文爱好者发现了外星舰队,并且弄得全球皆知,这件事纯属意外。如果ESA早有防备、或者能提前从庞大的巡天数据中发现外星舰队的踪迹,那么,这将会成为一个秘密。 虽然发现外星舰队这件事脱离了ESA的掌控,但对ESA来说,这并不完全是坏事。 因为如果没有这件事作为由头的话,也就不会有轰轰烈烈的‘速登火星’计划与之后的航天大联合了。 不过,还是发生了一件不在ESA掌控中的大事,那就是‘速登火星’计划的九名成员与地球断交了。这让ESA意识到了星际活动心理的重要,这才有了‘信使’计划。 我想,你们应该抓住了一个重点了,是的,【地球航空航天局ESA】在外星舰队被发现之前就成立了。 你们可以暂停一下视频,拿小本本出来记一下重点,这样会方便你们理解。 …… ESA具体成立的时间,比你们想象的要早,甚至比我原来以为的还要早。 作为宇航员,尤其是【斯瓦洛格号】与【尼克号】的朋友,你们肯定听说过①⑨⑦⑤年美苏联合执行的ASTP,即,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这一项由美苏两个国家合作的【载人近地轨道对接任务】,象征着持续了18年的‘苏美太空竞赛’落下了帷幕。 ESA的概念就是在‘苏美太空竞赛’的过程中产生的。 是的,ESA最初只有两位成员,即前苏联的SSA与美国的NASA。 ASTP就是ESA的第一个航天计划。 ESA成立的原因,是苏美两方在太空竞赛初期都选择了‘啃’金星、并且都‘啃’出了一些东西。 ⑥①年,前苏联的‘金星1号’探测器在距离金星十万公里的地方,与地球失联了。 紧接着,⑥③年,美国的‘水手1号’入轨失败,不过‘水手2号’成功飞掠了金星,最近距离缩小到了不到四万公里。 在竞争驱使下,⑥⑥年,前苏联的‘金星2号’与‘金星3号’相继抵达了金星,前者飞掠了金星,最近时距离金星的不到三万公里。后者,成功着陆,但很快就失联了。 ‘金星3号’失联的原因,不仅仅是金星的高压、高温,还有腐蚀。 ⑥⑦年,前苏联的‘金星4号’与美国的‘水手5号’几乎在同一天到达了金星,不久后,全部失联。 在这次探测中,双方都在金星大气中发现了硅基生命,并得到了一些具体数据,比如它们具有很强的‘腐蚀性’。也许是机缘巧合,双方在接收数据信号时,都收到了对方的信号。双方在一番试探后,都得知对方发现了金星硅基生命。 这次发现,重点不是金星硅基生命的具体数据,而是‘发现硅基生命’这件事本身。 在金星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发现硅基生命’,不仅仅拓宽了恒星的生命宜居带,同时意味着生命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地球生命并不特殊。 SSA与NASA中都有人因此而感到了不安。 …… 从信使团中选拔出来的三位信使,你们都见过Denis吧。 我想,你们应该还记得Denis给你们的提醒,你们曾经也因为Denis的话而觉得不安过吧。 这里我就不详细说了,其他人如果不理解的话,之后可以问白捷他们三人。 …… 不安的原因,就是如今偶尔会出现在我们谈资中的‘费米悖论’——金星硅基生命的发现,意味着宇宙中到处都有生命,从数十上百亿年的时间尺度上看,肯定有大量比人类更早进入航天时代的生命存在,但我们的宇宙看起来却是如此荒凉。 这是为什么? 为了找到原因,SSA与NASA中有人提出了联合的概念。 两年后的⑥⑨年,前苏联SSA与美国NASA联合成立了ESA。 双方为了找到‘我们的宇宙看起来如此荒凉’的原因,进行了分工。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SSA死磕金星,为了能得到更多的硅基生命演化的数据,他们的金星探测器,从‘金星5号’一直搞到了‘金星10号’。 NASA则是死磕火星,为了能在其他地方找到‘生命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证据,他们的‘水手6号’到‘水手9号’的目标全是火星,同时还计划将探测器送到每一颗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岩质行星、卫星上,甚至送出太阳系,‘先驱者’就是在这期间发射升空的。 这期间,双方也开始大力发展载人航天,但当时受到国际环境制约,ESA这个秘密联合并不稳固,所以在成立的最初几年里,双方都是各干各的,竞争的比重远大于合作。 到头来,他们发现经济跟不上了,于是才有了⑦⑤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就是之前我提到的ASTP,也就是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 ⑦⑧年,SSA的‘金星11号’与‘金星12号’号抵达金星,搜集到了大量的金星硅基生命数据,不久之后,他们对‘金星的硅基生命是否会影响地球’做出了评估—— 这是一种能够让地球‘金星化’的生命,很有可能通过陨石、小行星等渠道侵染地球深层的地壳。 金星的情况我想你们都有所了解,对我们来说,那就是人间炼狱。 所以,‘金星12号’之后的所有‘采样带回计划’全部被取消了。SSA与NASA的精力基本上都放到了载人航天与发射探测上,比如‘旅行者’、国际空间站、卡西尼与惠更斯探测器等等;除此之外还发射了各种波段的太空望远镜,比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康普顿太空望远镜、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WMAP等等,发射这些眼睛,很多都是为了寻找‘8-9大过滤器’存在的证据,这个回头再给你们解释。 总之,在‘金星12号’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除了‘前苏联SSA’变成了‘俄罗斯联邦RKA’,ESA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个‘联盟’一直只有两个团队,在对‘费米悖论’的论证上取得实质的进展之前,他们不打算与他人共享他们的成果。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十三年前。 十三年前,也就是一〇年,我们CNSA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ESA。 我们的考古学家在一座秦汉古墓里发现了硅基生物的组织样本。 我们怀疑,地球的地壳已经被金星硅基生命感染了。 () 第74章 ESA的历史(2) 也就是在这一年,ESA的三个成员,NASA、RKA与CNSA共同提出了‘杞人计划’的概念。 如果你们真正了解过‘杞人忧天’的故事,那么肯定知道,古代中国的这个‘杞人’,他忧的并不仅仅是天,还有地。 是的,ESA的‘杞人计划’有‘天’与‘地’两个部分。 【关于‘地’的部分,是为了应对金星硅基生命侵染地球。】 从‘金星系列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来看,金星硅基生命在500摄氏度左右的环境中最为活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它们会释放大量热量与温室气体,如果地球的深层地壳被这种生命感染,那么地球将不可避免地‘金星化’。 在地球上发现了‘硅基生物组织’,也就说明我们的地球已经被感染了。ESA尝试过在地壳深层中寻找活体硅基生命,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发现。因为以人类目前的能力,钻探到12公里深的地方就已经是极限了,而这么深的地方,温度还不到300摄氏度,这与硅基生命的宜居温度还有一定的距离,硅基生命可能生存在于更深的地方。 虽然目前地球还没有‘金星化’的迹象,但未来会怎么样,谁都不能保证,加上现在的技术无法百分百地防御硅基生命的入侵,所以,‘杞人计划’【地】部分的一项工程就应运而生了。 这就是你们现在所知的‘萝藦工程’——20①⑨年发现外星舰队之后,ESA向全球解密的‘萝藦工程’其实在2010年就立项了。 但你们所知的‘萝藦工程’只是整个工程的一部分。 ESA的‘萝藦工程’最初的核心宗旨是,建造可以不再依赖地球的宇航飞船,即完全自给自足,以此来应对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地球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情况。 是的,‘萝藦工程’建造宇宙飞船最初的目的,并不是你们以为的是为了应对‘外星舰队’。 对了,在‘萝藦工程’的论证阶段,欧空局esa正式加入地球航空航天局ESA。 …… 【关于‘天’的部分,是为了寻找‘8-9大过滤器’的证据。】 关于用来解释‘费米悖论’的‘8-9大过滤器’,之后会有单独的文档说明,这里我就直接说结论了—— 硅基生命的发现,说明了生命在宇宙中并不稀奇;存在人类这样的生命,说明了智慧生命是有几率能够演化出来的,在上百亿年的时间尺度上,宇宙中肯定处处有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但为何至今我们都没有看到其他文明?为何银河系、宇宙看起来如此冷清? 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假设是这样的:因为进行星际宇航极度困难,或者说文明难以进行‘恒星际’星际航行,所以我们看到的宇宙才会是如此冷清的模样。 为了验证这个假说,ESA找到了一条路。 既然文明被困于母星无法远行,那么当母星即将毁灭的时候,这些文明会怎么做? 我想你们肯定都会想到同一种做法——不惜一切代价,逃离母星。 所以,ESA把目标放到了濒死恒星身上,比如超新星、即将爆发的恒星如红超巨星与蓝超巨星、膨胀中的红巨星、超新星遗迹、行星状星云等等,如果能够在这些天体的周围发现文明迁徙的痕迹,那么,就能从一个侧面论证这个假设。所以,建造各个波段的观测设备,就是‘杞人计划’【天】部分的内容。 当然,还有其他的假设,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这些猜想的意义都不大了,所以这里我也就不去说明了。 …… 从‘杞人计划’开始的那天起,【地】部分的意义就远大于【天】的意义,因为【地】部分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而【天】部分,只是为了验证猜想。 但是,20①⑦年的奥陌陌,彻底打破了【天】与【地】之间意义上的平衡。 20①⑧年,ESA解译出了奥陌陌的无线电信号,这颗被大众认为是‘小行星’的东西,在向猎户座方向发送‘3D太阳系地图’。 紧接着,20①⑨年年初,发生了你们都知道的事——天文爱好者在SDSS巡天数据中,在猎户座区域发现了外星舰队,并将此事发到了推特上,以至于很快就在全球扩散开来。 没错,奥陌陌的信号就是发送给外星舰队的,ESA称这个外星舰队为‘参宿四舰队’,原因是,我们逆推出了外星舰队的航线,并且发现了‘参宿四’这颗恒星与‘外星舰队’的共同点——在它们的光谱中,都有同一种硅基化合物,而且与‘金星硅基生命’的组织成分几乎一样。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参宿四是一颗红超巨星,在不久的未来,它将以超新星爆发的方式结束自己一生。 我想你们应该明白‘发现参宿四舰队’意味着什么了——参宿四这颗恒星孕育出了硅基文明,参宿四快炸的时候,这个硅基文明选择迁徙,他们的目标,是参宿四周围的其他恒星,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太阳。而金星上的硅基生命,很有可能就与他们有关。 面对不具备智慧的金星硅基生命,我们可以淡定地慢慢应付,但是,面对不远万里来到太阳系的参宿四舰队的智慧硅基生命,我们再‘淡定地慢慢应付’的话,那就无异于坐以待毙了。就像白蚁如果有智慧的话,我们肯定不会等到发现房子被蛀了才采取措施。 所以,为了应付参宿四舰队的硅基文明,ESA顺应民意,开始了‘速登火星’计划,为的是能够刺激航天技术的发展、加速‘萝藦工程’的进度,希望人类能够在参宿四舰队到达之前,至少可以拥有成熟的行星际宇航能力。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在安一你们九个人即将登陆火星的时候,也就是20②①年的年初,ESA解译出了参宿四舰队发送给奥陌陌的反馈信息。 参宿四硅基文明的其他迁徙舰队,在泊入其他恒星系的时候,被其他恒星的文明摧毁了。详细的内容都存在这台电脑里了,视频看完之后,你们可以仔细去看一下,这里我同样只说结论—— 银河系中存在着大量的高级文明,他们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参宿四的硅基文明,但是,他们还是以一种‘防患于未然’的姿态,毫不犹豫地摧毁了硅基文明的舰队。ESA从这些高级文明的反应中得出了一个结论,参宿四的硅基文明绝对不是善茬。 而我们人类的技术水平远远不如这个参宿四的硅基文明,因为他们已经能够进行‘恒星际’航行了,我们人类还停留在‘初级的行星际航行’的层面上。在经过多番讨论之后,ESA认为人类在面对参宿四舰队的时候,没有胜算。 这个结论,得到了太空军的认同。 所以,ESA与地球太空军对未来的十年做了一个秘密规划,其宗旨就是,在建设地球防御圈的基础上,让人类文明完成分裂。 目前,前期的几个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包括‘SOT计划’、让‘速登火星’的返程飞船飞往参宿四舰队、‘信使计划’等等,这些计划的详细文档,都在这台电脑里,之后你们可以随时调取查看,这里我不再赘述。下面我要说的是即将进行的计划,这也是我们希望你们安心留在火星的原因。 接下来由蓝颖跟你们说吧,我喝杯水润润嗓子,要不是怕你们不相信,我才不用录视频说这么多…… …… () 第75章 信仰 【以下是蓝颖讲述的内容】: 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让你们先具体了解一下目前我们人类的航天技术水平。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载人航天技术比起几年前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仍旧还不具备真正的‘行星际宇航’能力。 拿这次的‘信使计划’来说,我们的火箭虽然比以前更厉害了,但仅仅只体现在运力与安全上。我们去火星依旧还得走霍曼转移轨道,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条轨道长达26个月的窗口间隔期。 想让我们的载人航天水平有质的飞跃,就需要发展以‘可控核聚变’为基础的核能‘电火箭’,来取代现有的化学火箭,因为庞大的燃料载荷是化学火箭过不去的坎。关于这方面的具体的说明,你们可以在视频结束之后查看这台电脑里的资料,这里我只举一个栗子—— ·上世纪运力最强的化学火箭‘土星5号’,它的起飞重量将近3000吨,但有效载荷只有不到50吨,在起飞后的不到3分钟的时间里,‘土星5号’的第一级会消耗近2300吨燃料,剩余的400吨燃料,也只够第二、三级全功率使用十五分钟。 目前,普通的‘电火箭’技术已经有了,‘可变比冲磁等离子发动机’也在研发当中,可惜的是,核能方面的‘可控核聚变’不是靠砸钱就能立刻搞出来的。ESA的核物理专家们做过乐观的估计,按照目前的进度,想要在十年内掌握‘可控核聚变’基本是不可能的,即便能够掌握,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火箭,也就是说,想要把‘可控核聚变’应用到载人航天上,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就是火箭技术发展的现状。 可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还有不到十年时间,连高级文明都忌惮的‘参宿四舰队’就会抵达内太阳系。 现在,我们只能用有限的航天技术来做最坏的打算。 想必此刻你们也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参宿四舰队’确实就像目前的情报中显示的那样、是连高级文明都忌惮的存在,那么我们必须在他们穿越柯伊伯带之前消灭他们,但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即便技术跟得上,也已经来不及了,加上目前我们连‘行星际航行’都得看窗口期,所以离开太阳系进行‘恒星际逃亡’也难以实现。 所以,ESA对人类、对地球、对太阳系的未来是悲观的,太空军亦是如此。 但悲观归悲观,愿意坐以待毙的人却是没有的。我们的选择都是尽人事以待天命,因为现实还没有到达让人彻底绝望的地步,在真正接触到‘参宿四舰队’、确定他们的路数之前,我们认为总还有一些事情是可做的,比如‘建设地球防御圈’,比如‘让人类文明像细胞一样完成分裂’,就是文明殖民。我们面对‘参宿四舰队’所做的这些准备,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多大意义,但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法布尔曾经说过的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信仰了。 …… 先说‘地球防御圈’吧。 地球防御圈将建设在月球绕地轨道以内,在防御圈的最外层一共有6个基础点,分别是5个‘地月拉格朗日点’与月球。 在SOT计划之后,人类社会已经基本放下了对‘星际探险’的执念,并开始逐渐接受‘防御’理念,所以建设防御圈也不会遇到过大的社会阻力。 有‘杞人计划’的‘萝藦工程’打底,加上我们现在的化学火箭技术足够应付月球轨道内的需求,所以在这6处地方建立‘防御工事’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我们只是需要投入人力与金钱。 然后是‘让人类文明完成分裂’。 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这就是殖民。 目前已经确定了四个‘殖民’地点,分别是月球、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与L5点、火星。 当然了,如果‘参宿四舰队’会给整个太阳系带灾难,我们在太阳系内搞殖民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参宿四舰队’,我们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他们的具有侵蚀整个太阳系的能力。 说白了,ESA是抱着侥幸心理在进行殖民,但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 如果‘参宿四舰队’的目标仅仅是地球,那么殖民地还有机会把人类文明延续下去。 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你们注意——‘殖民地’必须具备独立延续人类文明的能力。 意思就是,十年之后,这四个殖民地在没有地球补给的情况下,也必须能生存、延续下去。 这非常困难,因为到目前为止,ESA打着各种幌子在地球上进行的‘大型封闭生态圈试验’全都以失败告终了。 但不管殖民有多困难,ESA都决定做下去,说的乐观一些,殖民可以让人类文明多点开花,说的悲观一些,这些地球外的殖民地可能会成为人类文明延续下去的希望。 …… 在‘信使计划’中,ESA不仅给你们做了超饱和补给,还运送了一些小型基建设备,你们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这些货应该已经着陆了。在后续的计划中,ESA还将运送更多的设备前往火星。 所以,ESA是希望你们留在火星、成为‘人类殖民火星’的拓荒者。 ESA希望你们能待在火星,还有一个原因。 …… 殖民,说得露骨一点,就是逃亡。 因为个体思想的差异性,人类社会在遇到刺激时会产生应激反应,在ESA的社会学家们的推演中,随着外星舰队越来越接近,人类社会中的‘恐慌群体’会越来越多、越聚越大。 逃亡性质的殖民计划之所以选择秘密进行,就是因为担心‘逃亡’会刺激‘恐慌群体’、加速社会动荡。 在四个殖民点中,月球、地月L4与L5这三个殖民点都距离地球较近,而且也都与地球轨道防御圈是重合的,建设起来快,遮掩起来也没什么难度。 但火星就不同了。 在SOT计划之后还把大量人员送往火星的话,民众肯定会很‘好奇’,加上火星距离地球很远,载人来回火星耗资极大,所以,ESA并不能大刀阔斧地殖民火星,只能投入有限的资源,目前的殖民火星规划中,只有你们十八人。 虽然我很抵触‘火种’这种说法,但我不得不承认,你们不仅仅是殖民火星的拓荒者,还是人类文明的种子。 这就是ESA希望你们能待在火星的另一个原因。 为了应付社会舆论,ESA会对外宣布‘速登火星计划’返回失败,后续的‘信使计划’也会被包装成失败的救援计划,在这之后、直到与‘参宿四舰队’有实质性的接触之前,ESA都不再会派人前往火星,只会运送设备与补给。 当然,如果你们不愿意留在火星拓荒,ESA也不强求,你们可以在明年的窗口期返回地球,ESA的公关会尽力解决这个问题。 …… 不过,从我个人情感上来说,我…… 我也不希望你们近期回来。 因为人类社会中除了‘恐慌群体’,还有一种奇怪的存在,ESA跟太空军称之为蛇。 蛇快要出来了。 地球将不可不免地陷入混乱当中,虽然现在全球社会看起来还算正常,但,这只是表象。 我不希望你们回来面对即将要发生的事情…… 好了,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另外两台电脑里也有一段视频,内容都差不多,只是换了人,应该是尼克号跟斯瓦洛格号的成员认识的人吧。 期待能收到你们的回复并恢复日常交流。 —————— —————— ps: 第一卷码到一半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平台对年份貌似都抓得很紧,有些词汇也是莫名其妙就被屏蔽。挺无语的。 然后到这里的话,确实会需要一些**来推动情节,但这些貌似都不能描述? 以后有机会写番外的话,再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考虑补充吧。 下一章,应该会拉时间条、跳过这些不能描述的情节。 哎……最近这几段挺纠结的,希望不会造成太大的落差感…… pss:今天发现推荐票过666了,-0-太感谢各位的捧场了。感谢! () 第76章 决定 今天,是【斯瓦洛格】基地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天,也是最压抑的一天。 为了避免【斯瓦洛格】基地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在看完三台箱式电脑里的视频后,【荧惑号】与【尼克号】的成员就回到了各自的履带式房车中。 他们没有立刻驱车离开。 至亲之人传达的事实,令他们感到脊背发寒。 他们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这些东西。 【荧惑号】的房车内,五个人默默地围在电脑前又把视频看了两遍,他们想从中找到一些痕迹来证明苏乐跟蓝颖是在说谎,但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 “视频没有问题。”白捷的话打破了车内令人窒息的沉默,“察言观色是我的强项,师兄跟嫂子都很正常。我们现在怀疑视频作假,只是为了逃避现实。” 沈星宇长叹了一声,说道:“面对这样的现实,我已经在开始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了。尤其是那段话,多少个文明来着?” “八百多个吧,”安一接过话,“在太阳附近的几百光年里,存在八百多个忌惮参宿四舰队的高级文明,如果不是师兄亲口说出这些,我绝对是不会相信的。” “有没有可能是你的师兄被ESA忽悠了?”江修问。 安一跟白捷同时摇头,后者说:“我在离开地球之前,见过古远天老师跟师兄。” 安一眉头一皱,“古老师?” “嗯,你跟师兄的古老师。”白捷说,“古老师在ESA核心领导层的地位只高不低,师兄是他的助手。他们都不是会开玩笑的人。视频中提到的那个德国人Denis,我确实认识,现在想想,Denis当时跟我说过的话,确实处处玄机。大概在我闭关适训的时候,ESA就有意向我透露一些东西了。” 片刻的冷场后,沈星宇扭头看向了王长清,问道:“王总,你们太空军就没给你透露些什么?” 王长清把视线从窗外转了回来,无奈笑了笑:“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我接到的命令是,把箱子带到火星,然后把大家集合起来,还有就是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 “你也不问问原因?”沈星宇问。 “想问,但不能问,这是规矩。”王长清说,“即便问了,领导也不会说。” “确实不能说。”白捷接过话,“如果我们在来火星之前就知道了这些事,心理压力肯定会非常大。从地球到火星的这一段太空航行,需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不然很容易出纰漏。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些事实,虽然心理上不可避免地受了到冲击,但至少我们有这么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可以坐在凳子上慢慢消化。” “嫂子这么一说,”沈星宇拍了拍大腿,“我才发现我的腿还在抖着。” “出息!”江修哼笑了一声,“现在就抖成这样,帕金森了?还是真的怕了?那等外星舰队来了,你是不是得直接尿裤子啊!” “滚犊子!老子就开个玩笑!”沈星宇立刻反驳,“你得帕金森了,老子也不会得!” “注意素质!”江修严肃脸,“嫂子在这呢!” 沈星宇一愣,随即翻了个白眼,“滚,少拿嫂子说事儿!” “好了你们两个!”安一说。 “你们两个平时就这样吗?”白捷有点小意外,这近一个礼拜接触下来,她没发现沈星宇跟江修还有这么一面。 被点名的两个人同时抬头望天,并很有默契地开始顾左右而言他。 “说实话,被当成火种,我还是有点激动的。”江修说。 “是啊是啊,”沈星宇附和,“如果地球真完犊子了,我们就是人类文明延续下去的希望。” “可是现在男女比例不均衡,而且种群数量太少,双手双脚就能数过来,还有三个在天上没下来……”江修摸下巴、做思考状。 沈星宇立刻接过话,“即便不考虑近亲婚配,在这地方也很难把生命延续下去吧,这里的重力只有地球的三分之一左右,胚胎发育、婴儿成长肯定会受到影响。” “是啊!”江修点头,“咱们的基因上,已经有地球重力的烙印了。” “所以只能直接克隆出成体了!”沈星宇一本正经地说。 白捷扭头看着安一,安一无奈一笑,立刻转头对二人吼了一声:“喂,适可而止啊!别扯淡了。” 二人挠头,嘿嘿笑着不再言语。 “这确实是个问题,我们延续不了多久。”白捷说。 “先努力活下去再说吧。”安一说。 “听起来,”王长清问,“你们也已经决定留在火星了?” 被问到的人全都愣住了。 ‘速登火星’的三人在与地球‘断交’之后,认为自己是被迫留在火星的,在信使到来之后,他们都开始憧憬在明年的窗口期回家了。但是现在,他们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决定——自愿留在火星。 而白捷,她的身份只是信使,在她的脑回路中,自己终究还是要回地球的。但是现在,她也没有了回地球的想法。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想法有了这样的转变,他们发现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只知道,苏乐跟蓝颖传达的现实,让他们做出了这样下意识的选择。 究其根本,大概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情吧……白捷如此想着,然后反问道:“你说‘也’,所以你也决定留在火星了?” 王长清回道:“ESA跟太空军的这个请求,我义不容辞。” “义……义不容辞?怎么这么说?绑你身上啦?”沈星宇不解地问。 “我是军人。”王长清说。 沈星宇被这个回答镇住了,一时间,他甚至都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所以……”江修的眼中流露出了敬仰,“所以你的意思是,即便我们几个都选择回去,你也是会留下来的?” 王长清点头,只点了一次,非常坚定。 江修竖起了大拇指。 沈星宇也竖起大拇指,“王总威武!” “所以,”王长清笑着说,“我现在除了感觉到压力巨大,还有点高兴。” 沈星宇等人又是一怔,只有白捷面露恍然。 “这怎么说?”沈星宇问。 “有你们陪着,我不用孤军奋战啊!”王长清说。 安一站起身深呼吸了一口气,顺便抄起了头盔,“我出去走走。” “怎么了?”沈星宇问。 “这里是火星,外边可不会有什么新鲜的空气、大自然的味道……”江修说。 “就是想出去走走。”安一说,“我们得好好整理整理思路,来规划未来了。” “那一起吧,”白捷说着,也拿起了头盔,“车里的空间小,确实不利于思考。” “那走走走,一起出去溜溜!”沈星宇起哄。 “其实你早就想出去了吧?”江修问道。 王长清笑着拿起头盔,“走起走起!” …… 五人鱼贯而出,此时夕阳西下,他们立刻就看到了西边不远处的一排身影。 五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脸惊讶。没有交流,他们很有默契地向那排身影走了过去。 火星的蓝色夕阳下,十五个人的身影渐渐汇聚到了一起…… () 第77章 大火星之死 ‘信使计划’的三艘飞船成功着陆火星后,成功让‘速登火星’的探路者与地球恢复了交流,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高兴,但信使带去的箱子会让他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地球上没有人敢百分之百的确定,甚至有不少人还担心‘断交’会再次发生。 当箱子被打开之后,地球方面就收到了电脑的反馈信号,从那一刻起,地球上知晓全局计划的人的神经就紧绷了起来。 B市航天城,萝藦大厦。 古远天跟居山已经一宿没有合眼了,他们待在办公室里,焦急地等着消息。 疲惫与困倦持续拷打着这两个老家伙的身体与精神,但他们依旧在坚持着。 …… 咚咚咚—— 听到突然响起的急促的敲门声,老两位立刻都站了起来,没等他们说‘请进’,门就被推开了。 来的是苏乐,这次,古远天破天荒地没有批评苏乐的毛躁,而是急切地问了一句:“有消息了?!” 苏乐扶着门,上气不接下气:“在我们另一头的3号甚大天线阵已经收到信号了,接收完毕后就会传到这里来。” “那还愣着干嘛?”古远天指了指电脑,“去把通讯连接起来啊!” 古远天的反常,让苏乐无语。 居山倒是相对镇定一些,他没有插话,而是转身去接了一杯水。 …… 半小时后,他们看到了来自火星的回复。 这个回复由四部分组成——一份文本文档,两段视频与一张图片。 文本文档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三句话,其中只有十二个汉字—— “我们都愿意成为火星拓荒者。” 这十二个字,让三个大老爷们差点哭了出来。苏乐抹了一把脸,缓了缓之后,点开了第一段视频。 视频中,十五个人挤在一个舱室里、齐齐面对着镜头,第一个开口说话的是斯瓦洛格号的成员,视频中没有字幕,古远天的办公室里也没有智能同声传译耳机,唯一一个略懂俄文的居山也只是个二把刀,根本hold不住那种语速,于是这三人只能大眼瞪小眼,视频里的人在说些什么,他们完全不知道。 然后第二个说话的还是俄罗斯人,第三个也是…… 不过,仅仅不到两分钟之后,他们就听到了亲切的。 “照顾好我七舅姥爷的外甥女。”江修说。 “照顾好我老妹,最近有没有什么好看的,推荐推荐?”沈星宇说。 “你们自己多保重。”白捷说。 “保重,常联系。”安一说。 王长清什么都没说,只敬了一个军礼。 …… 这段视频也就不到三分钟的时长,当进度条走到终点的时候,苏乐还以为电脑死机了。 第二段视频中只有三个人,是‘福波斯轨道舱’的三位成员,他们每个人同样只说了一两句话,所以这段视频更短,结束得更加让人猝不及防。 最后,苏乐点开了图片。 这是一张火星日落的照片,落日的余辉中,十五个人的背影清晰可见。他们面朝着太阳,伫立在荒芜的戈壁上,一眼望去,像极了复活节岛上的望海石像。 “这是用无人直升机拍的吧?信使计划带无人机过去了?”古远天问。 苏乐点头,“拍得还挺有意境的。” “他们竟然没提到‘蛇’?”居山疑问。 “提到了。”古远天说,“白捷让我们多保重。所以我想,他们已经知道‘蛇’是什么了。” “也是,这很容易就能猜到的。”居山说。 “不会出什么大问题吧?”苏乐转头问道,“各个国家对国家预算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同时还削减了军费,这本来应该保密的吧,现在把这些秘密散布出去,真把蛇引出来的话,控制不住怎么办?” “既然联合政府都要成立了,那么就相信他们吧,再说了,还有联合太空军呢。”古远天说。 苏乐没有再说什么,之后,三人没有立刻就去补觉休息,而是默默地把视频又看了很多遍…… …… 次日,苏乐跟白捷他们进行日常联系的时候,向白捷提问是否真的已经猜到了关于‘蛇’的事情。 白捷说:“我举个例子吧。我认为地球是方的,你坚信地球是圆的。然后我努力去说服你、想让你也相信地球是方的。但地球是圆的这是事实,作为一个正常人,你肯定不会接受地球是方的这种说法,于是我想让你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并付诸了行动。这样的我,大概就是蛇吧。蓝颖在说‘蛇’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奇怪的东西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了。而解决这个问题,貌似只能靠化疗了。” 白捷的回答让苏乐五体投地。 在之后的交流中,不管是ESA,还是火星拓荒者,基本都没有再主动提这件事。 他们都选择相信联合政府与太空军,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在人类文明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这条蛇会跟定时炸弹一样,解决它,宜早不宜晚,而解决的手段,只有靠暴力机器。 …… 时间一天天流逝着,滴答滴答,有人觉得很快,也有人觉得很慢。 在火星拓荒者开始使用新投放的设备搞基建的时候,地球上的工程也在同时进行着—— 各大火箭发射场几乎每周都有数次发射任务,从低轨道,到高轨道,到月球,有载人的,也有纯货运的。 因为助推火箭回收技术被广泛应用,所以,几年前只能从SpaceX那里看到的未来感十足的回收场景,现在在各个发射场里都很常见了。为了致敬SpaceX,‘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这句话的句式被沿用了下来,于是在各大发射场的回收区的地面上,渐渐都有这么一句——Of course we will love you for ever。 在地面之下,数量庞大的、以防核掩体为蓝本的避难场所也相继进入了施工阶段。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与天宫空间站也逐渐没有了原来的样貌,ESA在它们原本设计上附加了更多的舱室,使得它们的整体变得更加庞大了,如果有幸能看到空间站凌日或凌月,用手机就能轻易拍下它们的轮廓…… 而在月球上,由十人组成的首批地质工程小队已经成功着陆在了月球背面的‘冯卡门’坑,对‘河鼓区’的地质勘探已经开始…… 而当人类在为自己的未来努力的时候,外星舰队的脚步也没有停下,他们也在一步步地、无可阻挡地向着太阳进发着…… …… …… 四年后。 一个夏天的夜晚,当古远天正在办公室里整理研讨会资料的时候,苏乐一如既往‘咚咚咚’地就推开了办公室的大门。 “你就不能照顾一下我这个已过耳顺之年的老人?”古远天已经懒得批评人了,“哪天我要是驾鹤了,肯定也是被你吓得……” “我、我、我去!!”苏乐喘着粗气。 “你去哪?”古远天抬头问。 苏乐抬手比了个2,说道:“两、两个消息……” “当年速登火星的回程飞船……已经接触到外星舰队了?”古远天猜道。 苏乐点点头,依旧大喘着气没有说话。 “还有一个是?” “您、您跟我去顶楼!”苏乐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干嘛?”古远天警惕地问。 苏乐做了个深呼吸,却还是有些中气不足,“心、心宿二刚刚炸了!” () 第78章 再见,七月流火 四象中的东方苍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 苍龙之心,即为‘心宿’,它由三颗星组成,‘心宿二’就是其中之一,因颜色泛红,也被称为’大火’。 近现代以来,华夏的天文文化受到了一定了冲击,时至今日,黄道十二星宫、八十八星座深入人心,而‘三垣四象二十八宿’的概念已经淡出了普通民众的视线。不过,如果某颗星星正好有对应星宿的话,苏乐依旧习惯使用‘星宿名加数字’或者直接用‘古星名’,而不是用星座名加α、β、γ。 所以,苏乐说的是心宿二,而不是天蝎座α。 至于苏乐为什么没说‘大火星炸了’,是因为古远天有点耳背,苏乐担心这老头要是把‘大火星’听成了‘火星’的话,肯定会以为火星拓荒者出了什么问题而血压飙升。 不过,‘心宿二炸了’这五个字还是让古远天受惊不小,他甚至因此懵了好几秒钟才想起来心宿二在天上的位置…… 因为古远天的办公室在萝藦大厦的轴心楼,根本没法从窗口看到天空,所以,古远天回过神之后,二话没说就跟着苏乐去了顶楼。 这是一个晴朗的夜晚,如果不是南方夜空中突然出现了一颗亮星,那么,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会被夏季的星空还有西沉的上弦月吸引住。 但现在,没有人看月亮,更没有人去欣赏织女与牛郎。 这时候,南方的那颗亮星就是群星中的super star,当然,在苏乐跟古远天的眼中,它也是SuperNova—— 心宿二,确实变成了一颗超新星! “这……真的是有生之年啊!有生之年!”古远天喃喃着。 “应该超过-10等了,虽然还比不上满月的亮度,不过,比今晚的月亮亮多了……”苏乐说着,扭过头看了看了一眼自己的影子,“没有光污染的地方,现在应该能照出影子!” 古远天看了一眼快要落山的月亮,点点头。 “都以为海山二会先炸,没想到啊没想到……”苏乐感慨。 “海山二……”古远天呵呵笑了一声,“海山二的话,可能更亮,可惜我们这个纬度上看不到。不过,”古远天抬手指了指月亮上方,“那颗星星炸了的话,也会很壮观。” 苏乐顺着看了过去,恍然了,“角宿一……要是现在角宿一也炸了,那我这辈子真的就太值了。” “有生之年能看到心宿二这么亮的超新星,已经算一大幸事了,还想再看到一颗?你太贪心不足了吧!”古远天说。 苏乐笑了笑,说道:“我估计全球现在都已经亢奋了。” “你觉得会不会造成恐慌?”古远天问。 “恐慌?”苏乐疑惑,“难不成,还有人会认为心宿二爆发会影响到地球?心宿二的质量不算太大,自转轴又没有对准地球,再说,还有五六百光年的距离呢,根本不足为虑。” “不是人人都像你一样愿意接受这些事实的……”古远天无奈地说。 “您想得太多了。”苏乐笑道,“这些应该都是小问题,您可不要小瞧网络上的科普力量。” “科普的力量?总会有一些人或群体会站出来抬杠的,比如一些MK,他们就爱这样。”古远天说。 苏乐皱眉思索了一会,说道:“其实这样也挺好的,有争论,才有趣,只要不走极端就行。” “你说的也有道理。”古远天笑了笑,“也许是我年纪大了,就容易胡思乱想吧。提到这这茬儿,我最近还真有个想法。” “什么?” “我准备在下次高层研讨会上提个意见。”古远天说,“目前ESA的领导层里,老龄化有点严重,是时候该补充一些新鲜血液了。” 苏乐呵呵一笑,“您是准备把我弄进去么?得了吧,我的性子您又不是不知道。” 古远天白了苏乐一眼,“所以啊,我在考虑推荐叶扬。” “叶哥好啊!”苏乐兴奋。 “你怎么跟吃了蜜蜂屎似的?!这么高兴干嘛?”古远天瞅着苏乐,哭笑不得。 “叶哥确实挺适合的。”苏乐一本正经道。 古远天“嗯”了一声,又望向了心宿二。 “按道理说的话,能看到这么一颗超新星的话,应该会兴奋很久吧,但我现在好像一点都激动不起来了。”古远天说。 苏乐深呼吸了一口气,“估计您跟我一样,也在想同一个问题吧。” “如果心宿二有文明的话,他们早就跑了吧。”古远天说。 “心宿二跟参宿四差不多,距离我们都只有五六百光年,参宿四的舰队都到柯伊伯带了,心宿二的文明如果跟参宿四一样,那么,也早就开始迁徙了吧,也许有一支心宿二舰队也快到太阳系了,只是还没被我们发现。”苏乐说。 “你这么一细说,”古远天呵呵笑了两声,说道,“听起来像是到我们这里斗地主来了。” “这不好笑……”苏乐说,“我记得心宿二的周围有一团反射星云,也许,超新星的光辉会照出其中的细节。如果有东西曾经从中穿过的话,我们会发现痕迹的。” “没想到你还记得这些,记性不错嘛!”古远天笑道,“看来蓝颖以前说的一点都不错,怪不得你记不清人际关系,敢情你的脑子里都是天体数据啊!” 苏乐扶额,“都这时候了,还开我玩笑!” “该来的,总会来的。”古远天收起了笑容,“对了,飞掠参宿四舰队的‘回程飞船’,传回来了什么信息?” 苏乐的脸色一下子也严肃了起来,“回头您还是亲自去看看吧,不太好描述。” 苏乐语气的变化,让古远天皱起了眉头,“走,去看看。” 苏乐一怔,“不看超新星了?” “爆发细节,都有详细的记录吧?”古远天问。 苏乐点头,“应该有。最近几年来,对一些恒星的持续跟踪监测就没有中断过,其中就包括心宿二。” “那就行了,我们研究的是数据。”古远天说。 苏乐恍然,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走吧!”古远天转身向电梯走去。 苏乐没有立刻挪步,而是再次望向了心宿二。 “再过一两年,我们用肉眼就看不到了它了吧。”苏乐说。 “顶多两三年吧。”古远天说。 “以后夏末初秋、天气转凉的时候,恐怕就更没有多少人会想到七月流火了。”苏乐说。 古远天一愣,他停下脚步转过身,目不转睛地看着南方天空中耀眼的心宿二,“那就提前说声再见吧。” 苏乐注视着心宿二,心中竟然不由自主地腾升起了一丝感伤。 …… 与此同时,如苏乐预料的一样,全球的社交网站上已经彻底炸开了锅,所有人讨论的话题都是心宿二,也就是天蝎座α星。为了引导舆论,ESA的各个分部及时公布了心宿二爆发的部分细节,在中国地区的各大社交平台上,一则官方消息已经被置顶—— 这颗质量超过了10倍太阳质量的红超巨星,以超新星爆发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爆发的光学余辉,在经过550光年的长途跋涉后,于2027年8月7日20时43分44秒到达了地球,因为距离遥远,所以这次事件不会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任何影响,望周知。 () 第79章 命令 当全球绝大数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心宿二’身上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却在加班加点地做着另一项工作——研究‘回程飞船’传送回来的数据。 当年原本用来乘载‘速登火星’九位航天员的三艘‘回程飞船’,经过六年多的飞行之后,在‘塞德娜’轨道内的某处地方,成功近距离飞掠了参宿四舰队,并传回了数据。 因为‘回程飞船’并不具备专业探测器能力,其装配的高增益天线也不是专门为超远距离通讯设计的,所以它们在通讯、探测等方面的能力,连20年前造出来的‘新视野号’探测器都比不上。 ‘新视野号’探测器除了可以用‘可见光多光谱成像相机’与‘远程勘测成像仪’来拍一些高分辨率的照片,还能用红外、紫外波段的仪器来搜集更多的数据,比如温度、成分等等。‘回程飞船’呢,就跟智能拍照手机差不多。所以,‘回程飞船’传回地球的数据只能‘洗’出普通的照片。 照片虽然普通,但像素不低,所以研究人员很容易就对参宿四舰队有了一个主观上的了解。 苏乐是第一批看到照片的人之一,他对参宿四舰队的第一印象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恶心。 参宿四舰队的整体造型,跟一把撑开的、只有伞骨、没有伞面的伞类似。 伞柄很粗,神似一根‘雪茄’,对着太阳的一端呈现出红热状态,并且可以看到有等离子体喷出,另一端连接着撑开的伞骨。 伞骨的脉络跟蛛网一样,而且散发着红光,几乎每一个节点上还都挂着一个‘橄榄’状的东西,目测下来,数量至少上千,而且,大部分‘橄榄’朝向太阳的一端,都有一面反射率极高的圆形‘镜子’。这种结构,很容易让人感到密恐,苏乐就是因此才觉得参宿四舰队非常恶心。 因为知道‘回程飞船’的飞行速度,所以,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拍的照片,就能大概推算出参宿四舰队的规模尺寸。 数个小组各自独立进行推算,之后对比了推算结果,得出了一串令人震惊的数字—— 参宿四舰队的主体‘雪茄’,其直径约有10公里,长度超过了40公里,比‘新视野号’曾经路过的那颗‘MU69终极之地’还要大一些。而那一面状如蛛网的伞骨,直径超过了300公里,上边挂着的每一颗‘橄榄’,都比地球上的任何一艘航空母舰还要大。 研究照片的团队在看到这样的数据后,所有人的精气神都没了。即便是听说心宿二炸了,大部分人的情绪也没有多少起伏。 古远天跟随苏乐来到萝藦大厦的研究中心之后,立刻就察觉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颓丧气息。 不过,古远天在看完这些数据之后,也沉默了许久—— 地球太空军发展了四年,太空无人战机研发出来的,电磁武器系统也完善了,战斗模式也定下来了,太空军‘飞行员’的培养体系也走上了正轨,一且都在向着最好的方向上发展着; 地球防御圈也已经搞了四年,近地轨道上,以天宫与ISS为基础建造的近地轨道防御圈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区的人们在夜晚甚至可以看到天上有一段发光的细线;在地月拉格朗日L4点上,萝藦飞船的雏形‘萝藦空间站’已经建造完成;月球上,太空军前指基建工程已经进入了尾声,无人机机场的选址已经开始…… 但所有的这一切,人类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搞出来的这一切,跟参宿四舰队的规模建制比起来,简直就是玩笑啊! 所有人都想笑,人类想要对抗参宿四舰队,简直就是螳臂当车。 不,不是螳臂,而是连蚊子腿都不如…… “有没有得到参宿四舰队的具体的速度?”古远天长叹了一声,随便找了个问题问身边的苏乐。 苏乐摇头,“现在只能确定他们还在减速,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他们最迟5年后就能到达地球。” 古远天长舒了一口气,苦笑道:“五年,呵呵……” “也许我们可以试试交流。”苏乐说。 古远天无奈地摇了摇头,“我们有什么资本呢?” “貌似是不太容易交流的。”叶扬走过来插了一句话,顺便把一张电子纸递到了古远天跟前,“刚收到了最新的数据。” 古远天愣愣地接过,“又拍到了什么?” “我们的回程飞船没了。”叶扬说。 苏乐闻言立刻凑了过来,“没了!?” 叶扬点头,“三艘回程飞船,都没了。这是传回来的最后一批图片。” 古远天怔怔地用手指在电子纸上划着,图片已经按照拍摄时间自动排列过了,所以,他很直观地看到了飞船被摧毁的经过。 “参宿四舰队,用的武器应该石虫。”叶扬说。 苏乐盯着电子纸上的照片,已经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速度很快的石虫,”叶扬继续说,“第一艘飞船舱室里的摄像头正好拍到了一张石虫的照片,而且,是活体。从最后一艘飞船传回来的照片看,前边的两艘在被撞毁后,就被他们回收了。” “跟金星的硅基石虫的资料对比过了吗?”古远天问。 “虽然外形差不多,但其他方面没有可比性。”叶扬说,“金星的硅基石虫在四五百摄氏度才会活跃起来,但这个的话,它们貌似在低温环境下也能活动。” “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苏乐说,“他们为什么会用这些石虫来当导弹?有能力搞出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竟然还玩投石车的把戏?” 古远天没有顺着苏乐的思路谈下去,因为他发现最后几张照片有些奇怪,“最后这几张照片,不是我们的飞船拍的吧?感觉有点眼熟。” 叶扬点头,“这是飞船接收到的信号,然后转发回地球的。我们按照以前解译3D太阳系地图时的用的方式,试着解译了这一段信号,就得到这几张图。” 第一张图——左边是三艘‘回程飞船’的轮廓图,右边是整个参宿四舰队的轮廓图。 第二张图——左边是三艘‘回程飞船’被用亮线描边了,右边的参宿四舰队的轮廓图上,在伞骨的节点上出现三个小亮点。 第三张图——三个小亮点出现在了‘回程飞船’旁边。 “这、这、这是……”苏乐惊诧。 “这应该是攻击命令。他们下达的攻击命令,被我们接收到了。”叶扬说。 “靠!这个文明的思路也太奇葩了吧!!”苏乐收不住情绪,骂骂咧咧道。 “真正奇怪的是第四张与第五张图。”叶扬说,“如果按照前三张图来推演的话,我们现在已经处在危险当中了。” 第四、五张图几乎是全黑的,都只有几个亮点,但放大之后仔细再看的话,就会发现两张图中,有些亮点的亮度是不同的。 “金星的亮度被加亮了,我们的地球被圈了起来。这就是这两张图的区别。”叶扬说。 ———— ———— ps:加更加不动-0-上班忙--尽量不断吧。 pps:哈哈,厚起脸,求一波收藏推荐。因为快20万字了,准备再申请一次。 () 第80章 忘了慌 古远天盯着图片,皱起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 “这也太玄乎了吧!!”苏乐嚷了出来,“这、这样的话……” “冷静点!”叶扬轻喝道。 “金星现在在什么位置?”古远天问。 “我刚刚查过了,”叶扬说,“不太理想,目前太阳、金星的视位置夹角很小,太阳的光芒完全淹没了金星,金星轨道探测器的信号传输受太阳辐射影响挺大的。” “目前轨道上还有多少探测器?”古远天问。 叶扬摇摇头,“不太多,除了当年‘特洛伊’计划的四颗中继卫星,剩下的,就只有JAXA的Akatsuki系列的五颗了。” 古远天长舒了一口气,缓缓道:“想起来了……拂晓系列……十年前费了好一番工夫才入轨成功的拂晓1号,现在还在工作?” “嗯,”叶扬点头,“我让人已经跟JAXA的相关负责人联系过了,如果他们动作够快的话,处于休眠状态的探测器已经被唤醒了。” 古远天闭上双眼做了个深呼吸,没有再继续说什么。 “该不会真的有东西从金星飞过来吧?”苏乐小声地向叶扬求证。 叶扬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不知道。” “叶哥!!”某排座位上有一位研究员忽然扯嗓子喊了一声,“刚刚FAST跟DSN上传了一段数据!” 叶扬眉头皱起,问道:“什么?” “一段信号数据……”那人说,“看波形……跟回程飞船最后传回来的一些信号挺像的!” “解译需要多久!”叶扬跑了过去。 “已经在进行了,很快!” 苏乐愣了愣,随即跟着叶扬的脚步也跑了过去。当他来到那位研究员身后时,电脑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一张图片。 “‘回程飞船’的信号发射功率没有这么大,这段信号,应该是,应该是……”那位研究员说着说着,就停住了。 苏乐不自觉地咽了一口唾沫,他已经预见到了还在解译中的另一张图片中会出什么。 叶扬回头看了看坐在会议桌旁的古远天,古远天似乎收到了心灵感应,也抬起了头看向了叶扬。 四目相对…… 叶扬点了点头。 古远天舒缓了一口气,抬手揉了揉太阳穴,并再次闭上了双眼。 研究中心的其他人在这一刻也都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把视线转到了古远天——他们的主心骨身上。 古远天的面色从容淡定,甚至连微皱的眉头都舒展了开来,不过,他的大脑却在全速运转着——这一晚发生了很多事情,他需要冷静下来、从头捋一遍。 十几秒后,古远天缓缓睁开眼睛,并伸手拿起了会议桌上的麦克风。 “各位……”古远天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各位不要慌,都想想我们现在还能做哪些事。我们有这个责任。” 苏乐一怔,随即嘴角一咧,露出了一个令人瘆得慌的微笑——慌?慌是什么?我慌了吗?他妈的老子竟然忘了慌! 古远天扫视了一圈,与在场的所有人都做了个眼神交流,然后接着说道: “张齐家,你们小组负责联系一下ESA其他分部的危机应对部门,确认一下他们的是否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朱建平,你们小组负责与JAXA‘拂晓’项目组保持,他们有信息传来,立刻投到大屏上。 杨怡, …… 你们还愣着干嘛?速度动起来啊,难道还想让我这个老头给你们做个动员演讲?今晚谁负责后勤?去把睡觉的人都叫起来。” 某个角落里,一人颤颤地举起了手,“都、都……都叫起来吗?那些不是极密部门的人呢?” “都叫起来,”古远天提了提嗓门,“不是极密部门的,让他们去总会议室等着。” “好!”那人应了一声,起身就冲着大门跑去。 “杨怡跟朱鹏飞,”古远天接着说,“你们两个小组去把目前我们掌握的金星石虫的数据都调出来,苏乐,你也别愣着了,去把方涵跟居山都接过来……希望这两个老家伙现在还没睡得太死…… 丁来明,你们小组的任务是联系ESA的所有天文观测站,汇总心宿二的数据,可见光波段,射电波段,红外波段,不用我再细说了吧? 徐媛,给ESA其他各个分部的高层部门发个消息,我们得开个视频会议了,视频会议的相关事宜,由你小组的其他人来做。 暂时就这些事情,接下来,这里的所有统筹与临时调度都由叶扬负责,直到我回来。” 古远天说完之后,轻轻放下了麦克风。 “您干嘛去?这么晚了,您应该先去休息一下!”叶扬说。 “我去隔壁楼,找个人。”古远天说,“那老头估计现在也还没睡。” 叶扬恍然。 萝藦大厦的隔壁是盘古大楼,CN太空军的军事大楼,‘那老头’,指的就是王久峰了。 “大家不要慌,天塌了,有高个子呢。”古远天又拿起麦克风,笑着补充了这么一句。 “我陪您去吧。”叶扬说。 古远天摇头,“这里先交给你了。” ———— ———— 盘古大楼的某间办公室里,王久峰抱着双臂、静静地站在一个边长约有两米的‘水立方’前,宛若一尊雕塑。 ‘水立方’中,有不少悬浮着的指甲盖大小的‘飞机’,它们不时地变换着阵型,球状、金字塔状、矛头状……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行动完全受控制于王久峰的目光。 这个‘水立方’,就是是ESA的技术专家专门为太空军研发的立体沙盘,王久峰爱不释‘眼’。 咚——咚咚—— 正当他感觉快要找到阵型灵感的时候,敲门声不紧不慢地响了起来。 “进。”王久峰皱眉说了一声。 “还在玩这个啊?都几点了,还不去休息。”古远天笑道。 “你不是也没睡么?”王久峰的视线依旧停留在水立方上。 “睡不着。”古远天说。 “我知道,天上有颗星星炸了。刚才楼里好多人都跑出去看了。” “嗯,一颗挺亮的超新星,难得一见。”古远天说。 “听你的口气,似乎一点都不激动啊。” “被一件事彻底抵消了。”古远天说。 “什么事?” “金星上可能有参宿四硅基文明的舰船。”古远天说。 “啥?!”王久峰惊诧地看向了站在门口的古远天。 “我们的末日可能提前了。”古远天说完,然后指了指水立方,“你应该按个暂停,这个阵型花了你不少时间吧。” ‘水立方’中的‘飞机’跟随着王久峰的视线,无一例外地、全都撞到了玻璃壁上。但王久峰已经没心思去管了,他现在的脑子里只有四个字——末日,提前。 () 第81章 你猜对了 金星,尺寸与地球相差无几,质量约是地球的80%,所以,在没有进行实际探测之前,所有人都把金星当成是地球的姊妹星。 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苏在对金星进行了探测器探测之后,他们公布的炼狱般的环境数据彻底颠覆了世人对金星的认知—— 金星的大气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二氧化碳, 覆盖金星全球的云层则是由二氧化硫与硫酸形成的, 金星地表的大气压在90标准大气压左右,温度在500摄氏度上下, …… 从那时起,“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这种说法就渐渐消失了,金星的热度也随之降了下来。 因为对宇宙有兴趣的民众,很大一部分都偏向于好奇“外星生命”是否存在,而这之中的绝大部分人,又习惯性地把地球生命的生存条件当成了标准,所以,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认为生命能够在金星的那种十八层地狱般的环境中生存,所以,民众的兴趣渐渐都转移到了火星身上,至于金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星球,久而久之也就没有多少人去关心了。 这当中也包括王久峰,所以,在太空军与ESA的部分部门整合之后、当他知晓金星上存在硅基石虫时,他的内心是拒绝相信的。 现在,古远天告诉他,金星上有参宿四硅基文明的舰船,这更加让他觉得匪夷所思。 “确定了?”王久峰皱眉问道。 古远天摇摇头,“暂时还没有,不过,基本没跑了。我们收到了参宿四舰队的命令信号……” “以前怎么没发现金星上有这些玩意儿?命令信号又是什么东西?”王久峰问。 古远天面露无奈,“这说来可就话长了,我觉得咱们还是想想应对之策吧。我那边已经通知ESA的其他分部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召开联合会议了。” “那我去你们那边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吧。”王久峰没有多说什么,立刻转身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喂喂”了两声,“小张啊,通知下去,让参谋部的所有人立刻都到作战中心集合,然后等我的命令。” “是!”电话的听筒里传出了铿锵有力的应答。 王久峰嗯了一声之后,却是愣愣地挂掉了电话,然后疑惑地看向了古远天,问道:“你打个电话过来不就完了?还亲自跑一趟?” “你以为我不想啊。”古远天苦笑,“压力有点大,不出来走走的话,我怕自己会崩溃。” 王久峰恍然地点了点头,“咱都不容易,手底下一堆人的士气都靠咱们撑着呢。走吧,路上顺便好好先给我讲讲。” 古远天点点头,“好!” 路上,古远天对‘为何之前没有在金星上发现舰船’这个问题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 “金星的云层很厚,不仅仅覆盖了全球,而且终年不散,所以只能通过‘雷达遥感卫星’或者是‘登陆金星’来探查金星的地表状况。 而不管是雷达,还是之前的各种实地探测,都没有在金星的地表上发现任何舰船的踪迹。这就说明,舰船如果真的存在的话,应该是在地下。而想去金星‘挖地三尺’,现在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金星上的环境过于恶劣,而且,还有各种尺寸的、见啥啃啥的硅基石虫,钻探设备根本就不能长时间运行。而且,能够在金星上自由活动的探测器,造价昂贵,当年特洛伊号着陆器,那么点大的一个东西,就耗资将近十八亿欧元……” “说到尺寸,”王久峰疑问道,“我记得最大的石虫,体长好像有五六十米吧,跟航天飞机差不多大小。” “确实有那么大的。”古远天说。 “这些大家伙,会不会就是舰船?”王久峰问。 “想什么呢你!”古远天笑道,“它们可没翅膀,而且体重巨大。参宿四的‘硅基人’如果利用它们的外壳来制造舰船的话,那倒是有可能的。不过它们还是太小了,就只有航天飞机那么大。你知道我们观测到的参宿四舰队的舰船有多大吗?” “多大?”王久峰问。 “比最大的航空母舰还要大一圈。” “啥?!”王久峰被惊到直接无语了,他是海军出身,航空母舰的型号尺寸,他如数家珍——最大的航母,福特号,那可是一艘长达337米、排水量达到11万2千吨的海洋霸主! 比福特号还大,而且还能飞起来…… 王久峰越想越觉得震惊。 “所以我认为,如果金星上真有外星舰船存在的话,肯定是藏在地下了。”古远天说,“金星上空的几颗轨道探测器现在应该已经在工作了,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雷达影像,我们就能知道,到底有没有东西会从地表之下蹦出来。” …… 之后,古远天又大概说了一些关于“接收到参宿四舰队攻击命令的信号”的事,这也令王久峰倍感惊奇。 二人边走边说,很快就来到了萝藦大厦的极密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里,在叶扬的调度下,各个小组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是气氛非常压抑,王久峰进门之后就感受到一种窒息感。 “JAXA有消息过来了没?”古远天招呼叶扬问道。 叶扬走过来无奈地说道:“有是有,不过太阳辐射影响挺大的,信号传输不稳定,接收到的每段数据也不太完整。” “同一段数据发送两次的话,应该能互补一下的吧。”王久峰说。 “是的,首长。”叶扬说,“不过那得花费更长的时间。” “有没有先试着对比对比?”古远天问。 叶扬点点头,“JAXA已经把数据分配到各个成员机构了,对比正在进行,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金星地表有什么异常。” “你们雷达遥测卫星的分辨率有多大?”王久峰问。 “比高分雷达遥测卫星还要强一些,不到九十厘米吧。”叶扬说。 王久峰诧异,“这都快赶上我们的军用雷达卫星了,挺厉害的啊!” “JAXA的拂晓系列上装配的雷达遥测模块,确实有这么高的分辨率,应该足够应付金星上的情况了。”古远天说完,转而问道,“苏乐去接人还没回来?” “嗯。”叶扬点头,“其实明天告诉他们二位也不迟。” “这时候,咱们这里多一些像方涵居山这样的老古董,或许就能让大家多安心一些。”古远天说。 王久峰笑道:“没想到老古你还会看心理!” 古远天正想摇手说“哪里哪里”,却是被某个小组的一个成员抢先了。“JAXA上传了一份新数据!”那人嚷道。 “有结果了??打到大屏幕上!”叶扬说。 “好!” 在研究中心的电子大屏上,一张黑白图片替换了原来的画面。 “这……”叶扬看着图片一时语塞。 “这不像是雷达遥测的图片吧。”王久峰疑惑,“那些亮斑是什么?” “这不是雷达遥测的图片,”古远天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这是红外遥测图像!” “红外?!”王久峰说,“那这些亮斑就是高温的物体咯?” “还有!!”之前的那位研究员又嚷了一声。 看着屏幕,众人又愣了,因为打上来的第二张图是一张彩色图,即可见光波段的相机拍下来的照片。 古远天也是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硅基石虫的一端喷着等离子火焰,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它们就像一枚枚火箭一样飞出了金星大气层…… “你猜对了……”古远天怔怔地对王久峰说,“这些石虫真会飞……” () 第82章 你估对了 跟古远天不同,王久峰在看到彩色照片的那一瞬间,他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惊讶硅基石虫能够飞出金星大气层,而是石虫的数量。 在那张红外波段的照片上,光斑的数量至少上百,而实际的数量,可能远远不止三位数,因为这张照片的视野有限,同时也只是反映出了某一时刻的情况,天知道在这之后还会不会有更多的石虫火箭冲出金星大气层…… 如此庞大的数量,再结合那张彩色照片,王久峰只想到了四个字—— 饱和攻击! 海军出身的王久峰,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前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曾经制定的一种攻击航母的战术。 所谓饱和攻击,就是在短时间内用密集的火力打击对方,让对方的‘防御系统’来不及处理信息、继而崩溃。比如航母的防空网每秒能拦截100枚导弹的话,那么,在一秒内向这艘航母发射200枚导弹,它的防空系统可能就会超负荷运行,发射500枚的话,防空网就会毫无悬念地被攻破。 在以往的军事演习中,王久峰也曾做过一次这样的战术构想——通过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让火箭军与海军协力,在同一时刻对目标进行密集的火力覆盖,从而达到对目标造成毁灭性打击的战术目的。 因此,饱和攻击的打击场景绝对是震撼的。但现在军事技术条件下,饱和攻击的使用限制非常多。王久峰不止一次地脑补过这样的场景:把25年前上映的那部《英雄》中的弩兵箭阵的‘箭雨’换成导弹…… 结果现在,他的脑补成为了现实,但被攻击的是他自己,是他所在的地球。 “他娘的这东西还有多久会到地球?”王久峰盯着大屏幕上的照片看了几分钟,最后是骂了出来。 古远天诧异地转过头,愣愣地看向王久峰。 “不好意思……”王久峰咳嗽了两声继续说道,“我记得,金星好像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吧?是比火星还要近吧?” “嗯,”古远天点点头,“最近的时候,只有0.3个天文单位左右。但现在差不多有1.5个天文单位这么远。” “呃……能不能换算一下?”王久峰眉头皱起,“虽然咱这太空军已经成立好久了,也接触过天文单位这些宇宙尺度的单位,但……” “2亿多公里吧。”古远天继续说,“金星的逃逸速度差不多是10公里每秒,但金星的云层很厚,我想这些石虫火箭的速度应该不止这个数。” “2亿……10……”王久峰喃喃,“两千万秒……有计算器吗这里?” “230天。”古远天说,“不过,你这么算是有很大误差的。地球、金星时刻都在动着呢。而且,速度不能就简单的取10。对比我们目前航天器在宇宙中的速度,取它个20公里每秒,也不算过分。” 王久峰咬牙,“这就打了个对折了啊……” 古远天摇头,“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还有什么说法?”王久峰急切地问。 “从目前地球跟金星的相对位置看,如果这些石虫火箭利用金星引力变轨、选择背离金星公转方向的这条线路,那么就会跟我们的地球迎头碰上。这个时候的话,我们得把地球的公转速度叠加算进去。”古远天说。 王久峰继续咬牙,“加多少?” “30。”古远天说,“地球的公转速度,大概是30公里每秒。” “这他娘……”王久峰即时止住了粗口,“还得打个大对折啊!这样的话,只有两个月不到了?” “这只是估算,具体什么情况,得等具体数据情报传回来才能下结论。”古远天说。 “除了时间,现在我们连他们的攻击模式也还不知道!”王久峰犯愁。 “撞击。”古远天说。 “什么?!”王久峰诧异,“撞击?怎么撞?” 古远天拿起了会议桌上的电子纸,“不久之前,还在柯伊伯带的外星舰队,用撞击的方式,毁掉了回程飞船。” 王久峰接过电子纸,翻看起了回程飞船传回来的照片。 “炮弹是石虫?”王久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舰队也太……” “我们都觉得非常奇怪。”古远天说,“参宿四的硅基文明,能搞出这么庞大的星际舰队,攻击系统竟然还这么原始……” “得做最最坏的打算了。”王久峰做了个深呼吸,“这么多玩意儿要是同时到达地球,我们的防御系统恐怕扛不住,得把拦截地点往远处推一推。” 话刚落音,研究中心的门就被推开了。听到动静的人都扭头看了过去,原来是火急火燎的苏乐。在苏乐身后,是居山、方涵还有年久零。 “都来了啊!”古远天招呼道。 “来了!”苏乐点头。 “到底是什么情况!”居山问。 “今晚真不消停!”方涵说。 “气氛不太对啊……”年久零嘀咕。 他们说着,一边也没忘了跟王久峰点点头打招呼。 古远天指着大屏幕问道,“老方,你们团队以前研究金星石虫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种?” 刚进门的四人都疑惑着把视线转到大屏幕上,没过两秒,方涵就惊呼了出来,“这!这是石虫!” “这是石虫?”苏乐惊疑。 “这图不是PS的吧?”年久零瞪大了眼睛,“怎么都跟放屁虫似的飞起来了?” “没有……”方涵说,“没有发现这种!绝对没有……特洛伊之后的着陆器,虽然没有特洛伊那样强的能力,但也成功对各种尺寸的石虫进行了一些研究。结果是,石虫不具有多样性。也就是说,所有的硅基石虫的构造都很统一,只有大小尺寸上有区别。” “特洛伊当年就是……”古远天的话没说完,就被方涵打断了,“特洛伊当年的目标就是一只大型的石虫,传回来的石虫体内的数据,并没有显示出有这种……这种像火箭助推发动机的器官!这些图片是刚传回来的?” 古远天点头,“而且,这些石虫可能是奔我们来的。” “奔我们?”方涵疑惑着,然后他注意到了王久峰刚看过的那份电子纸,“这是……” “回程飞船传回来的数据图片。”古远天说。 就在这时,大屏幕上的内容被一张新图片跟一组数据替代了。 “是奔我们来的!”叶扬又拿来了一张电子纸,说道,“JAXA跟所有的‘拂晓轨道探测器’之间的联系都中断了。这是中断前接收到的最后一段数据。一共记录到了30095个,尺寸基本都跟航天飞机一样大,在百米以内,其中8595个会在58天后迎头撞上地球,这是轨道图。” 古远天仔细看了一遍,然后强笑着对王久峰说道,“跟你估算的差不多……不到两个月……” 王久峰无语,他没想到随便打打折、估算一下,也能估得这么准…… “这……这就是你路上说的,外星舰队发送的攻击信号吧?”方涵依旧在翻着那张电子纸,此刻,他的注意力没有被大屏幕上的内容吸引。 “嗯。”苏乐应了一声。 “这种信号模式……我似乎在哪见过……”方涵说。 唰—— 听到这句话的人,都立刻齐齐转头看向了方涵。 () 第83章 违和感 “你见过?”古远天问道。 “像是图画交流。”方涵说。 “您这么一说……”王久峰面露恍然,“确实,外星舰队的这些‘攻击信号’解译出来的图片,跟我们画的作战示意图差不多。” “回程飞船传回来的最后几段信号,只解译出了图片,对吧?”方涵问。 “嗯,没有其他内容,一点多余的都没有。”苏乐回答。 “后来我们收到的关于攻击地球的命令,也是一样。”叶扬说。 “也就是说,参宿四舰队发出的命令信号中,并没有我们解译不出来的文字语言。”方涵说,“那这种图画,应该就是他们的语言了。” “图画语言?”年久零疑惑地问,“文字应该比图画能够更准确地传递信息吧?如果是我们人类的话,肯定就不会只用这么写实的‘图画’来传达指令,多多少少肯定会带一些‘全军出击’之类的话吧。他们是不是太OUT了?” “其实我们的文字语言中,也有一种是‘图画’。”方涵说。 “你是说……”居山接过话,“表意文字?像我们的汉字?古代的甲骨文?” 方涵点头,“表意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像甲骨文这些,就是人类早期画图交流的产物。只是这些图画演化了几千年,早已失真,如今我们已经习惯把它们当成符号文字来看待、很少往画图方面想了。” “我还是不太明白你要表达什么。”古远天说。 “这说明,参宿四文明的语言还处在图画阶段,”方涵说,“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很原始。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种高度写实的图画语言,很高效,就像我们用文字符号交流一样。” “然后呢?”古远天问。 “他们的装备,决定了他们会使用这样的交流方式。”方涵说。 “装备?”所有人疑惑。 方涵无奈笑了笑,说道,“经常看小年打游戏,都被带跑偏了。就是感官。像我们人类的说话交流,基本依靠的就是声带与耳朵,书写交流,依靠的是能够看到可见光的眼睛。我们人类的感官系统,注定了人类早期的图画语言会向符号语言发展。如果当时我们的眼睛具备拍照功能、通过说话还能把照片传输出去,那么现在我们的交流方式肯定就不是文字了。其实我们地球上就有一种生物,它们在交流的时候,就会使用图画语言。” “什么?蜜蜂跳舞?”有人猜测。 “不是,”方涵摇头,“是海豚。” “海豚……”年久零摸了摸下巴,“我记得,它们的声波定位系统比较发达,然后还会发出声音信号来交流,它们会画图?怎么画?” “高频声波。”方涵说,“它们在定位的时候,会发出的高频声波。高频声波遇到障碍物之后,就会反射回去。海豚接收到回波,就会知道障碍物的存在,并且,它们还能从回波中得到障碍物的形状信息。然后,它们还具有把‘回波’再原样发送出去的能力。 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海豚能够通过高频声波来给你‘拍照片’,并且可以把这些‘回波照片’转发给其他海豚,这些已经得到证实了。我记得几年前美国那边有一个团队在做后续的研究,就是关于海豚会不会编辑‘回波图片’来进行交流,或者说,它们会不会以‘高频声波’为笔来画图。那个团队叫什么来着……我记不太清了,很久没有关注过了。” “你的意思是……”古远天说,“用图像交流的生物,极有可能具备海豚那样的感官系统?” 方涵点头,“我们人类最初的交流方式中也有图画,但在感官系统的限制下,我们最后把图画简化成了表意符号。参宿四文明却在画图交流这条道路上走到了极致,这肯定跟他们的感官有关,我们也许可以从海豚身上找到对付他们的办法。” “这确实是一个突破口。”古远天说。 “石虫跟海豚交流模式类似的话,也许,我们能够模拟他们的交流信号,来误导他们。”王久峰来了精神。 “没这么简单,这法子可以试试,但不要抱太大希望。”方涵说,“如果这种方法有用的话,那些高级的【一型恒星的文明】就不用大费周章地将他们挫骨扬灰了,直接发诱导信号让他们走人或是自相残杀就行了。” 王久峰被泼了一盘冷水,又皱起了眉头。 “还有一个地方我觉得很奇怪,”方涵指了指大屏幕,“你们就没有觉得哪里有违和感?” “违和感?”众人面面相觑。 “现在金星石虫已经按照舰队的攻击命令开始向地球进发了,是吧?”方涵说,“攻击‘回程飞船’的命令,跟攻击地球的命令是一个模式,但是,命令的下达对象完全不一样啊,各位!前者是参宿四舰队的舰船,后者是金星石虫。” 众人再度面面相觑。 “参宿四舰队的舰船……难道是石虫?还是说,从金星飞出来的石虫是舰船?”年久零立刻就反应了过来。 “有没有其他可能,比如石虫被参宿四舰队遥控了?” “比如……有硅基人在驾驶金星石虫?” 方涵摇头,“这两种都不太能成立。” “不成立?!”众人觉得不可思议。 “仔细想一想,如果要遥控一条鱼,你们会直接对它说人话吗?”方涵说,“而且以前特洛伊传回来的数据显示,石虫内部没有什么驾驶舱之类的空间,几乎都是处理硅酸盐的器官。所以,驾驶的话,不太可能。即便可以驾驶,金星上也没有参宿四舰队的硅基人。” “之前我们的考古结论中,”居山说,“秦始皇时期就有硅基石虫掉到地球上来了,也许,那时候硅基人就已经入驻金星了。” “应该没有。”方涵说,“如果金星上有智慧的硅基人,我们派过去的探测器根本就没有机会成功传回这么多数据。他们既然能让石虫像火箭一样冲出金星大气层,那我们布置在金星轨道上的探测器,也不可能安全运行至今。” “所以……你的意思是?”古远天问。 方涵皱眉,“其实只要梳理一下目前手头上的资料,就能发现一些端倪了。我们先梳理一下,第一,金星石虫能够接收到参宿四舰队的信号;第二,金星石虫能够理解信号、并且服从;第三,金星石虫没有智慧;第四,攻击回程飞船的命令,是给舰队中的‘舰船’下的,但是攻击地球的命令,是给金星石虫下的,这两条命令的模式一样;第五,他们的图像指令基本没有加密,仅仅就是把图像转成了电磁波信号。”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觉得有点头疼。 “从这些条件暂时可以推出一些东西。”方涵说,“第一,毋庸置疑,金星石虫跟参宿四舰队是一伙的;第二,参宿四舰队`伞骨`节点上的那些比航母还大的东西,跟金星石虫是同类,也是石虫。参宿四舰队,应该是一支虫族舰队。” “等等等等!”古远天抬起手使劲地摇了两下,“我有点乱,等我捋捋!” () 第84章 深空之眼 方涵的分析脉络清晰,古远天说要捋捋,只不过是一时无法接受方涵说出的结果。 自己应该早就察觉到这种违和感啊,难道是因为年纪大了,变得迟钝了么?古远天疑惑地想着。 不对!古远天立刻就否定了,这不是年龄的问题,自己的迟钝,应该还有其他原因。 是什么呢…… 古远天扫视了一圈,除了方涵,其他人都是一脸后知后觉的模样。 “暂时能够确定的,貌似只有这两点了。”方涵说。 古远天点点头,脸上却还挂着疑惑的样子。 “我能比你们提前觉察到这个违和感,大概是因为我是搞生物医学的吧。”方涵耸耸肩,然后扭头看向了大屏幕上的轨道数据,“第一批金星石虫58天后就会到达地球了,总之,先做好监听吧,如果参宿四舰队再有信号发过来,我们也能知道这些虫子的下一步动作。” 闻言,所有人把视线都转到了大屏幕上。 “我们不应该太依靠这些数据。”古远天说,“所有的金星轨道探测器都失联了,这是传送回来的最后一份数据。现在这些虫子是什么速度、有没有改变航向,我们完全不知道。” “你的意思是,我们现在跟丢这些虫子了?”方涵问。 古远天点头,“现在只能从地球上追踪它们的踪迹了,不过,这有些难度。” “什么叫有点难度?”方涵皱眉道,“用哈勃啊!几十上百亿光年外的星系都能看到,一两亿公里外应该不在话下吧?” “这不是望远镜的问题。”古远天面露无奈。 “金星在最近这一段时间里,都会淹没在太阳的光辉中。”叶扬接过话,“看金星都很困难,就别说这些尺寸只有百来米的虫子了。” 方涵扶了扶眼镜,眼神中的焦虑又多了一层。 “这就麻烦了。”王久峰沉声道,“失去敌人的踪迹,这对我们不利。” “但也不是完全追踪不到。”苏乐说,“古老师只是说有点难度。” “哦?”王久峰双目放光,“还有什么办法?” “雷达。”苏乐说。 古远天点头,“虽然太阳辐射也有影响,但总比被动去看要强。” 方涵面露恍然,“你的意思是……像刚才我提到的海豚那样,发射雷达波,然后从回波中搜集信息?” “呃……”王久峰诧异道,“雷达我也懂,我们的潜艇飞机上都有这玩意儿,你该不会想用雷达去探吧?这距离会不会有点远,2亿公里呢,据我所知,最强的军用雷达,探测范围不过才4000公里!” “不要小看天文观测的手段。”古远天露出了一个自豪的笑容,“我们的望远镜,除了可以被动地去看、去听,还能主动去摸。就……”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 有人跑过来打断了古远天的话。 “准备好了?”古远天问。 徐媛点头,“视频会议已经准备就绪了,跟其他分部已经联系妥当,随时可以开始。” “那我们走吧,”古远天说,“值班的人留在这里用电脑看吧,其他人都去老地方。对了,那些非极密部门的成员,集合完毕了没有?” “差不多了,现在都在报告大厅。”徐媛回答。 “去给他们送个话,让他们等等。我们视频会议结束之后,就去找他们。在这之前,他们可以眯瞪眯瞪。”古远天说。 “好!” …… ESA各分部的极密部门,从来没有在这个时间点开过视频会议,而且与会的还是极密部门的全员、而不仅仅只有ESA高层,除此之外,还有太空军的首脑。 这次会议,在与会的九成人员面前,都有一杯咖啡,甚至还有吃食,对生活在东八区附近的人来说,这也是宵夜。这样的场景,像极了是在咖啡厅举办聚会,但所有人脸上都挂着‘严肃’二字。场景与气氛不搭调产生的违和感,让主持会议的轮值主席连开场白都说得结结巴巴。 但,没有人在意。 进入正题后,首先进行的是关于金星石虫与参宿四舰队之间的关系的讨论。 NASA的一个小组提出了跟方涵一样的见解,即海豚的图片交流模式。方涵在听完他们的发言后,也记起了多年前研究海豚语言的那个生物研究所的名字——Speak Dolphin。 之后讨论的内容,基本都是围绕58天展开的。 其中包括—— ESA的普通部门是否有必要知道极密部门的工作内容。 金星石虫抵达地球后,必有一战,应该在何时向民众公布这一真相。 联合政府在四年前就已经秘密成立,近期是否可以向民众公布。 ESA与太空军之间的工作配合。 …… 会议持续了九个多小时,最后讨论的一项内容,就是一直困扰王久峰的那个问题——如何用雷达追踪到尚在2亿公里外的石虫大军—— 在射电天文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就是‘雷达天文方法’。具体的工作原理,与王久峰熟知的雷达类似,就是发射无线电波、接收回波,分析回波。 军事雷达,使用范围仅在地球上,而用于天文领域的‘雷达’,需要面对更远的距离,加上雷达的回波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所以,天文雷达需要更大口径的天线与更大功率的发射机。 大口径的天线,是射电望远镜的重要、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只要给射电望远镜装上‘发射机’,就可能追踪到来自金星的石虫了。 射电望远镜在全球都有分布,性能最好的,FSAT当之无愧,其次是已经翻修过的阿雷西博,但这两个大锅都是固定式的,追踪能力有限。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追踪石虫大军的任务,被托付给了【德国的埃菲尔斯伯格射电望远镜】、【美国西弗吉尼亚的绿岸射电望远镜】与【QTT】,其他射电望远镜阵列则继续监听参宿四舰队。 ‘埃菲尔斯伯格’、‘绿岸’与‘QTT’,是全球最大的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之三,前者的天线口径100米,中者尺寸为100×110米,后者口径110米。在QTT建成之前,‘绿岸’有深空之眼之称,十年前对奥陌陌的追踪观测,‘绿岸’之功不逊于FSAT。 一周后,当心宿二的光芒还吸引着全世界民众目光的时候,有三只‘深空之眼’默默地看向了金星。 () 第85章 周记 苏乐打着哈欠,走出了萝藦大厦。 今天,三只‘深空之眼’相继朝着金星方向发射了雷达波,结果还不错,收到的回波信号中,有金星石虫的信息。接下来,他的工作就是等待更多的回波数据、然后进行分析了。 在古远天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啰嗦下,今晚,他被迫放弃了熬夜加班。 在萝藦大厦外,苏乐面朝南、望天驻足了一会。 晴朗的夜空中,-12等的满月有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近-11等的心宿二。 “这还真是……”苏乐喃喃着。 心宿二爆炸后,他已经连续一个礼拜没有回公寓了,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没有出萝藦大厦的大门。 一个礼拜之前,心宿二爆发的时候,其亮度超过了西沉的弦月,今晚,经过盈亏轮转,月亮虽然已是满月状态、亮度独霸夜空,但亮度稍逊一筹的心宿二还是那么霸气。 星月同辉啊…… 苏乐感慨着,然后掏出手机、点进了拍照模式,把夜空中的两个主角框进了手机屏幕中。 咔擦,画面定格。 “不愧是华为……连望远镜都省了……”苏乐看着照片又是感慨了一番。 以前的手机拍照功能虽然厉害,拍月亮也能拍得很清楚,但是吧,月亮周围的星星都会淹没在月亮的光芒中,摄像头很难捕捉到。现在这一款手机的摄像头,即便夜空中有两个高亮的存在,它也能成功捕捉到其他的星星的踪迹。 宝瓶,摩羯,人马,天蝎……苏乐从照片中找到了这些星座的主星,放大图片后,还能看到一些暗星。 看着照片,苏乐缓缓扬起了嘴角。 他想到了学生时代,那时候,他没有钱去搞数码相机、天文望远镜这些专业的天文摄影装备,只能用索爱手机加上从地摊上买的小双筒望远镜去拍月亮。 青葱的学生时代……那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二十五年了吧……二十五年前,谁会想到手机能替代普通的天文望远镜跟数码相机呢…… 苏乐想着想着,忽然就羡慕起了如今的孩子们——他们想要拍星星拍月亮的话,掏出手机就行了,像素足够,也不用考虑防抖与消光。 呼—— 苏乐深呼吸了一口气,把手机装回了口袋里,顺便也收起了思绪,然后迈步向不远处的公寓楼慢慢走去。 …… “我回来了!” 苏乐推开屋门,照旧打报告似的喊了一声。 “小声点!”客厅里的蓝颖立刻甩回了一句话。 苏乐皱眉。 “小辰睡了。”蓝颖压低声音说。 “小辰?”苏乐也顾不上换鞋了,立刻跑到客厅,“她不是住校的吗?” “今天周六。”蓝颖翻了个白眼,“而且,现在是暑假!” 苏乐一拍脑门,“最近脑子有点不够用……” “吃了么?”蓝颖问。 苏乐抬头瞄了一眼挂在墙上的钟摆,“快十一点了啊,感觉有点饿了。” 蓝颖站起身,“先歇会,我去看看还有什么吃的。” “辛苦老婆了!”苏乐张开双手就想要给蓝颖一个拥抱,但是后者敏捷地躲开了。 “没个正经!”蓝颖咕咕着,轻手轻脚走进了厨房。 苏乐笑了笑,转身一屁股坐到了沙发上,顺手就拿起了蓝颖刚刚放在茶几上的一个文件夹。 “是什么资料报告么……”苏乐自言自语着就翻阅了起来。 ———— 【太空军航天学校,暑假作业,高一语文,周记。苏辰。】 …… 【2027年,8月8日,星期日。】 【今天是七夕,本来以为爸妈会带上我去吃个烛光晚餐什么的,结果,我不仅没蹭到饭,还得带着心扬跟慕研那两个捣蛋鬼去吃食堂。 B市航天城的食堂伙食真不错,但是,那两个小屁孩简直就是我的克星。 累。 一言难尽。 回想这一周,也是各种一言难尽。 2号,也就是礼拜一,有日全食,我本来以为老爸会带我去看的。没想到,老爸只字未提。我越来越怀疑我爸是不是搞天文的了。老妈提倒是提过,但是,她让我在网上看直播。 哭。 我想去埃及,想去金字塔目睹这次天文奇观。我知道他们忙,所以也没有主动提这些。但我以为他们会主动提的,可惜,没有。 我们一家三口好像很久没有聚齐过了,而且今年我们还没有去过L市。以往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去L市吃过两次海鲜了。今年没有,一次还没有。 我有预感,今年我的暑假可能只会在B市度过了。 7号,也就是昨天,天上出现了一颗超新星! 超新星爆发,这是比日全食更难得一遇的天象! 老妈给我科普了许多知识点,然后我刷了一夜微博! 但是微博上最主流的tag是‘天蝎座的心脏炸了’,而老妈说的苍龙之心、心宿二,几乎没怎么出现过。 我觉得很奇怪,如果不是在度娘里找到了一些资料,我会以为老妈是在忽悠我。 跟老妈聊天的时候,我问过这个问题。老妈说,文化传承的事,一两句说不清。后来,我又向老妈讨教了一些超新星的知识,但是,老妈的情绪看起来并不高。按理说,老妈是搞天文科普的,我如此悉心求教,应该会让她感到很高兴才对,但我只从她脸上看出来,她有心事。 我问了,她只是笑着说没事。 应该是工作太累了。 该死的外星舰队。 如果外星舰队不出现,大家伙儿也就不会紧张兮兮的了。 如果以后有机会驾驶太空战机,我可能会忍不住直接突突了外星舰队。】 ———— “看着呢?”蓝颖端来了一碗泡面。 苏乐点头,“咱这孩子,看起来有些匪气啊,你看这措辞,突突,打仗呢这是!” “你陪她的时间太少了。”蓝颖说。 “我觉得这是太空军学校的锅。”苏乐用筷子搅起了一团面送到了嘴里,没有发出一点呲溜声。 “你是觉得……让小辰进太空军学校是错的?”蓝颖问。 “那倒不是。”苏乐说。 “我跟首长打听过了,下学期,就有驾驶课程了。”蓝颖说。 “下学期才有吗?”苏乐皱眉。 “怎么?你还嫌晚?” 苏乐点头,“越早学越好。” “她才十四岁。” “时间不多了,早点学完,早点去月球吧,那里安全一些。”苏乐一边说着,一边嚼着面条。 蓝颖没有接话,而是拿起了茶几上苏辰的作业。 “明天她写这礼拜的周记,估计不会提到我了。”苏乐叹息道。 “谁让你这个礼拜一次家都没回!”苏辰站在卧室门口,嘟着嘴说道,“泡面的味道太香了,我也想吃!” () 第86章 2027,7202 从老爸手里抢过面碗、喝了两口汤之后,苏辰没有再说什么,就回了自己的房间,只留下客厅里的苏乐跟蓝颖面面相觑。 没过两秒,她又拉开房门走了出来,嘴里嘟囔着“烦死了烦死了”走进了卫生间。 “你青春期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苏乐小声问。 蓝颖继续翻看着作业,一副懒得理睬的模样。 “得抽个时间好好跟咱闺女聊聊。”苏乐说完,呲溜着三两口就把大半碗泡面解决了。 “谈工作去你们房间谈吧,客厅隔音不行。”苏辰刷完牙路过客厅时,冷冷地丢下了这么一句话,然后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嗯,不早了,早点睡。”蓝颖回了一句。 砰—— 门被轻轻带上了。 苏乐看着房门,咦了一声,轻声问道:“是不是在学校出什么事了?看起来情绪不对啊……难不成是咱闺女谈恋爱了?” “胡说什么呢!别以为你高一谈恋爱、闹得满校风雨,咱闺女也会遗传你这一条!”蓝颖压低声音笑道。 “你也不想想为啥会闹得满校风雨,”苏乐一脸忆往昔的模样,“我追的可是高二的你啊!” “快洗澡去,”蓝颖吼吼道,“完了早点滚去睡觉,看看你那黑眼圈,跟什么似的!” 苏乐立刻举起双手做了一个投降的姿势,“好好好,遵命遵命……别嚷嚷,大半夜的,别影响闺女睡美容觉……” …… 房间里,苏辰四仰八叉地躺在床上,听着客厅里传来的声音,她的嘴角不自觉地就扬了起来。 她一点也不生老爸的气,相反,她很理解老爸,并为有这样的老爸而感到自豪,她想把这些真实的情感表露出来,但她做不到,她隐隐觉得是心中一种奇怪的力量在作祟,一种能够抑制情感表达的力量。 这就是青春期么,还真是麻烦……苏辰默默地想着。 客厅里渐渐没了动静,但苏辰辗转反侧,依旧毫无睡意。不是因为对青春期有困惑,而是在她的脑中,有一句话挥之不去—— “月球安全一些……” 这是她之前无意间听到的。 老爸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苏辰想问,但是她知道,父母肯定会用各种理由搪塞过去,然后不了了之,就像以前他们谈工作的时候,经常会蹦出一些让她感兴趣的东西,但最后他们都会用‘小孩子不懂’之类的理由让她甭管。 “月球安全一些……” 苏辰盯着天花板,突然打了个激灵、一骨碌坐了起来! 难道,难道跟外星舰队有关?外星舰队会进攻地球? 苏辰晃了晃脑袋,及时终止了自己的思路。她很明白一个道理,仅凭一句话就去猜这猜那,太容易断章取义了。 “回头有机会去问问吧。”苏辰如此想着,也不再纠结,于是深呼吸了一口气之后,她再次躺下身去,然后闭上双眼。 当她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天已大亮。 咚咚咚—— 苏辰揉着脑袋,看向了房门。 “跟你说件事,”蓝颖推开门说道,“下周一,也就是明天,带你去个地方。” “去哪?”苏辰揉眼。 “盘古大楼。”蓝颖说。 “去那干嘛?”苏辰愣愣地问,作为太空军航天学校的一员,她很清楚盘古大楼是什么地方。 “太空军的参谋部跟学校要了你们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试卷……” “该不会是他们发现我是个天才,所以急着把我招进去吧?!”苏辰两眼放光地说道。 蓝颖抹了抹额头,问道:“你是不是还没醒?” “呃,对哦,我期末考只考了十八名。”苏辰的精神一下子萎靡下来。 “刚刚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消息,”蓝颖扬了扬手里的手机,“说暑假的最后两个星期,你们都得去盘古大楼长长见识。” “跟上课一样?”苏辰问。 “嗯。” 苏辰眨巴着眼睛,忽然“纳尼”一声叫了出来。 公寓楼里回荡起的这句歇斯底里的呐喊,让所有人都是虎躯一震。 “这不是变相的提前开学嘛!!”苏辰气呼呼跳下了床。 蓝颖皱眉,“嘘,你小点声!” “这还得保密啊?” “让你爸多睡一会!” 这句话像定身咒一样,让苏辰立在了原地,“我以为他又一早就出门了……” …… 对学生党来说,假期过得总是特别快,一转眼,周一就到了。 这一天,太空军航空学校的298名准高二学生,齐集到了盘古大楼。虽然盘古大楼是这些学生们的心之所向,但他们的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因为,他们的暑假提前结束了。 但他们很快就把不愉快抛到了脑后,因为,他们被带到了VR中心。他们都知道,这是太空军进行训练与演习的场所,按照课程计划,他们要到高三才会有机会来这里进行相关训练。但现在,他们提前了一年就来到了这里,因此,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兴奋,苏辰也不例外。 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所有人来到了VR中心中部的司令塔台。跟机场的那些大烟囱似的塔台不同,这里的司令塔台的基柱仅高四米左右,顶部是一个拥有360°视野的大型控制室,在控制室里,VR中心内部的全貌可以尽收眼底—— 在司令塔的周围,是上百个半球形透明舱室,舱室内的陈设布置也是一清二楚,跟飞机的驾驶室类似,每个舱室内有四个座位,不过操控面板却很简单,基本看不到什么按钮开关。 苏辰沿着塔台控制室的窗沿走了一圈,VR中心这个未来感十足的地方,让她惊叹万分,不仅如此,她还嗅到了一丝来自远古的气息——那些半球形的舱室,就像是一枚枚半埋在土里的巨型恐龙蛋,这里,像极了一个远古巢穴。 “同学们,在让你们体验VR战机之前——”负责人拿着麦克风,话刚说一半,就被一阵趋于癫狂的讨论声给打断了。 苏辰没有参与议论,但她也攥紧了拳头,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 跟海陆空三军的演习模式完全不同,太空军的演习过程中,不会有真枪实弹,甚至连空炮弹都不会有,只有计算机的虚拟数据。说得简单一些,太空军的训练与演习,就是‘玩’VR战机。但这些都是高三之后的课程内容,今天能提前体验,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静一静!”负责人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在让你们体验VR战机之前,我想让你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想象中的现代太空战争,是什么样的。” 负责人话刚落音,塔台控制室就又跟炸开了锅似的,讨论声四起。 “那必须得有太空战舰!” “激光炮!” “粒子束!粒子束更厉害!” “上帝之杖!” “上帝之杖?别开玩笑了,那玩意儿完全不实用,上帝智障差不多!” “电磁炮貌似也挺厉害的!” “微波啊!直接外焦里嫩!” “所以,你们说的都定向能武器吧,有点创意好不好?” “动能武器?核武器?” “……” “给你们半小时时间自由讨论,不过我有个小提醒,不要忘了你们课上学的东西。现在是2027年,不是7202年。”负责人提了提嗓子说道,“半小时后,三人一组,由大二的师哥师姐们带你们去体验。” 短暂的停顿之后,讨论继续,但苏辰依旧只是默默地扮演着一个听众的角色,一句话没说。 2027……7202……这是让人不要瞎想么……苏辰笑了笑,然后转过身走到了窗边,开始琢磨起太空战争真正的模样。 () 第87章 实战 “真够乱的……” 司令塔台的某间监控室内,古远天双手抱在胸前,一脸愁容地看着监控屏幕。 “从另一个角度看,”王久峰笑着接过话,“气氛挺活跃的,不是吗?我觉得,比另外几个VR中心的气氛好多了。” “这群孩子的年龄是最小的,无知者无畏,当然活跃了!”古远天黑着脸说。 “所以,这样真的好吗?”叶扬担心地问道,“对这些刚完成高一学业的孩子来说,会不会太早了?” 王久峰抬手拍了拍叶扬的肩头,“机会难得,我可不想孩子们以后在面对参宿四舰队的时候,一丁点实战经验都没有。” 古远天摸了摸下巴,沉思了几秒后,忽然笑了出来,“我们……好像太过乐观了……” 叶扬一怔,随即反应了过来——只有扛住了来自金星石虫的进攻,才有机会去面对参宿四舰队,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金星石虫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深空之眼’在向金星方向的石虫大军发射雷达探测波的时候,尝试过在雷达波中加载‘图片信息’来模拟参宿四舰队曾发出过的‘信号’,但金星石虫并未作出任何反应。也就是说,人类发射的干扰电波对它们基本没有影响。 除此之外,‘深空之眼’的探测修正了‘拂晓探测器’最后传回来的部分数据——石虫在脱离金星引力后,还在间歇性地加速,虽然加速度很小,但积少成多,它们到达地球日期,肯定会比之前预计的要早。 但这些都不是石虫最可怕的地方,它们的数量才是。 三万多只,如果有一只顺利落到了地球上…… 叶扬没有继续想下去,他看了王久峰一眼,后者眉头微微皱着,但看起来依旧气定神闲。 “看起来,你对我们能打赢挺有信心的啊,说实话,我现在很忐忑,这可是我们保家之战的第一仗。”古远天说。 王久峰笑了笑,“我有信心,也必须要有信心。” “听你这话的意思……”古远天惊诧地问,“你好像也没有多少信心啊,你现在镇定的模样,该不会是强装出来的?” “镇不镇定,跟有没有信心,没多大关系。” “有区别吗?”古远天问。 “当然。”王久峰说,“用以前我们潜艇上的心理辅导员的话来说,信心只是主观对客观存在的外在反映;镇定,则是一种态度,是主观对主体需求愿望的内在反应。” “怎么这么绕呢……”古远天笑。 “只有保持镇定,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领导层不慌乱、有自信,我们的整个体系才能稳定。”王久峰说。 “好吧,那你的判断是什么?”古远天问。 王久峰看着监控屏幕里闹哄哄的场面,没有立刻回答。 但他早就已经有了判断—— 【人类想要取胜,难,非常难。 这也是联合太空军其他首脑们的判断。 人类面对的,是三万多只具有宇航能力的、航天飞机大小的石虫。 单从数量上看,石虫数量超过了三万,而人类手上的战机数量完全不够看。 作为太空军的首脑之一,王久峰很清楚这个具体数字。 太空战机在两年前才研制成功,投入量产也才不过两年时间,这两年里,各大国的军工企业加班加点,也只制造出了六千余架,目前已经送到太空各个防御基地的战机的数量,仅占总数量的一半,剩余的一半,还在地面的仓库中等待火箭托运。 所以,数量对比是三千比三万,一比十,悬殊之大,连巨鹿之战与淝水之战都没有可比性。 如果算上像MG、F、歼这些普通战斗机的话,美国约有14000架,俄罗斯不到5000,中国不到4000,除了这些大头,其他国家的战斗机也都算上的话,总数量倒是会跟石虫大军的数量基本持平,但石虫的‘食石放屁的特性’决定了人类不可能选择在地球上进行战斗,石虫如果钻到地表深处,肯定会分裂繁殖,其结果就是‘地球金星化’,这是人类无法接受的。 所以,在走投无路之前,战斗只能使用太空战机、在远离地球的外太空进行,这场阻截式的太空战斗,人类战机的数量处于劣势不可避免。 而衡量战力,除了战机的数量,还有‘攻击的质量’。 单兵较量的话,是人类的太空战机厉害,还是石虫更胜一筹,王久峰把不准,所有人都把不准,在实战之前,没有人可以断定太空战机与石虫孰强孰弱,在实战之前,只能去研究石虫的数据,然后做一些推演—— 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大型的石虫会把小型的‘石虫’当炮弹一样打出去,但根据方涵那些研究石虫的团队推测,这些‘小型的炮弹石虫’不仅仅只是动能武器,在其内部,完全可能会有更小型的石虫。 这就跟‘会释放子级弹头’的集束式洲际导弹一样。 但‘炮弹石虫’比集束导弹更加让人头疼。 集束导弹,子级弹头炸完就结束了,而‘炮弹石虫’的话,它的‘生物’特性是不能被忽略的。 … ……】 王久峰的沉默在古远天的意料之中,古远天没有追问,因为他也很清楚,人类想战胜石虫这样的对手,很难。 这间监控室里的三人没有再说什么,他们都出神地看着监控画面,渐渐的,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开始让他们感到无奈与不甘——如果人类文明足够强大的话,这些孩子们的学生时代肯定会是美好的,但现在,他们的暑假提前结束了,而他们即将参与的,是人类与金星石虫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也就是第一次实战,这些,本应该是大人们的专属,现在,也落到了他们的肩上。 这三人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几分钟后,古远天抬手捏了捏后脖颈,开口问道:“还有多久?” 叶扬转头看了看身后的大屏幕,在画面的一角,有一个只剩下不到一小时的倒计时,除此之外,还有几行小字—— 【日地拉格朗日点,L4点, 萝藦1号空间站-实时画面, 时滞,499秒。】 “57分钟。”叶扬说,“差不多可以安排孩子们入座准备旁观了。” () 第88章 戏剧 【日地拉格朗日点,L4点。】 叶扬说了一下时间,然后目光又集中到了这一行字上。此时此刻,他的心中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他原先所知的【地球防御圈规划】,是在‘地月L4点’建造‘萝藦1号’,但是,他今天才知道,‘萝藦1号’空间站竟然早已经被推到了‘日地L4点’。 ‘日地L4点’与‘地月L4点’,这两个描述看上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两个‘点’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却是有天壤之别。 ‘日地L4点’,距离地球1个天文单位,也就是近1.5亿公里,跟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一样。 而‘地月L4点’,距离地球仅有38万公里,跟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样。 对地球来说,‘日地L4点’比‘地月L4点’远了将近400倍,把萝藦1号推到日地L4点,比从地球走霍曼转移轨道去火星还要远一些。 为什么要费力把萝藦1号推到日地L4点,叶扬也从古远天那里得到了答案。 地月L4点,距离地球还是太近了,如果战争发生在近地轨道,地月L4点很容易就会被波及到。所以,ESA高层对地球防御圈规划做了一些调整,把原本计划停驻在‘地月L4点’的萝藦1号空间站,推到了同样稳定的‘日地L4点’。而在‘地月拉格朗日其他点’建造的各个空间站,虽然还都还没有成型,但对它们中的一部分进行位置调整的计划,也已经在讨论当中了。 叶扬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除了震惊,还觉得不可思议。 因为,这太巧了。 如果ESA当初选择把‘萝藦1号’转移到‘日地L5点’,那么,人类就不可能提前在远离地球的地方跟金星的石虫接触。因为目前地球与金星的相对位置,注定了金星石虫会从‘日地L4点’附近掠过,这才有了‘提前实战’的机会—— 停驻在‘日地L4点’的‘萝藦1号’空间站,配备了五十架太空战机,它们将成为第一批与金星石虫对战的人类武装力量! …… 56分36秒, 56分35秒, 56分34秒…… 倒计时跳动着的数字,把叶扬的思绪拉了回来。他转回头,把视线落到了原先的监控大屏幕上。 此时,孩子们都已经离开了司令塔台,并陆陆续续被安排到了司令塔台周围的半球形VR驾驶舱中,看他们的神色,绝大部分人除了激动,还是激动。这次‘实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次‘VR战机的战斗体验’,如果将来有机会面对参宿四舰队的话,他们才会被告知这次体验的实情。 叶扬猜不出未来某天孩子们知道真相时的心情,他只知道,今天的这次‘体验’,将会成为这些孩子们的‘实战经验’,虽然只是一点点的‘旁观’经验,但,有总比没有强。 有总比没有强! 叶扬紧握住了拳头,心中默默祈祷着这一战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去总控室吧。”古远天说,“那里应该会更有亲身参战的感觉。” 王久峰点点头,“总控室就像是萝藦1号的旗舰的舰桥,下边的那些VR模拟舱,就相当于是旗舰里的遥控舱了。” “嗯,是这样……” “走吧!” ———— ———— 在地球一亿五千万公里外的日地L4点附近,漂浮着一座庞大的空间站,它像是一只变异的多翅怪鸟,围绕着太阳缓缓翱翔着,地球就像是它的小跟班,永远保持着几乎不变的距离、远远地跟在它的身后。 跟传统的空间站一样,这座空间站也是由许多个管道式的舱室连接组合而成的,那些伸展出的像翅膀一样的东西,是太阳能电池板,在空间站主体部分的一侧,有四‘根’特长的管道舱像岔枝一样延伸了出去,并且连接到了两艘BFR上,在与BFR相对的空间站主体的另一侧,是一面巨大的长方形平面桁架,在桁架的横杆节点上,固定着数十个边长在10米左右的立方体舱室,就跟一块块豆腐似的。 在空间站核心舱室管道的外表面上,还喷印着各大航天机构与联合国的LOGO,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更显眼的大字——【萝藦1号-Metaplexis NO.1】 这就是萝藦1号空间站。 在最初的建设图纸中,萝藦1号具有人造重力系统,所以设计的外形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车轮,但因为受到时间限制,ESA即便有能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造出一个具有人造重力系统的大型空间站。 所以萝藦1号的建造回归了传统,也就是跟国际空间站一样的管道拼接模式。 虽然萝藦1号现在的规模比最初的设计小了很多,但还是比十年前的国际空间站(ISS)大了至少五倍,可容纳的人数上限也比以前的空间站高出了十多倍,达到了100人。 但这还远远没有达到ESA的目标。 如今在近地轨道上,加强版的‘ISS’与‘天宫’能够容纳的人数上限,已经突破了五百大关,ESA的目标,是让萝藦1号的容量上限能够超过加强版的‘ISS’与‘天宫’。这很困难,但是ESA还是有信心在参宿四舰队抵达之前,把萝藦1号的容量上限提升到四百人。 不过,来自金星的石虫大军,彻底打断了ESA的计划。 没有人会想到,在与参宿四舰队正面对刚之前,还得先过金星石虫这一关。位于日地L4点的萝藦1号,恰巧就处在了金星石虫大军的航行路径附近,日地L4点,赫然变成了前沿阵地。 而萝藦1号的建造初衷,遵循的是SOT计划的宗旨,即逃亡性质的殖民转移。但现在,太空战争的序幕,却要由萝藦1号去揭开。 事情的发展如此戏剧性,这让ESA的高层感到无奈。在发现金星石虫大军之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ESA的高层中曾有人提议不要让萝藦1号蹚浑水,但最终的讨论结果,是让萝藦1号把握这次机会、对金星石虫进行拦截作战。 今天,萝藦1号的太空战机群,将会为1.5亿公里外的地球提供宝贵的作战经验! 随着作战倒计时临近尾声,萝藦1号那面巨大的钢结构桁架首先出现了动静,位于某个横杆节点的一个立方体忽然震动了一下,随即,一股细长的等离子体火焰从它一面的孔洞中喷了出来,紧接着,临近的其他立方体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很快,这些个边长10米的立方体‘豆腐块’就都相继缓缓‘驶’离了桁架,并在距离桁架不远的地方摆出了一个貌似立体锋矢阵的阵型。 . . ———— ———— 这周工作有点忙,状态也不好,心情比较丧,更得也慢-.- sigh~ 因为不是专职写手,平时也忙,所以跟其他作者基本没什么交流,也没有什么时间去交流什么的,所以,去大佬作者那里去打广告求推荐,貌似会很突兀吧,就不提了…… 不过我有在APP的点点圈里自推过、打过广告,哈哈哈,佛系一点也挺好的。 签不签约大概跟数据也没什么关系,应该是行文水平也就这样,又没什么商业价值,不过无所谓了都,随缘吧。 后台里看到多了几十个收藏,留言也有很多鼓励,光说感谢貌似已经不能表达我的感动了。 我努力加油更吧。 谢谢(: (PS:有个示意图放在书评区了,提示发送成功了,但看不到。貌似起点在整改,书友圈也得从手机端才能进去,网页端啥都没有,而且今天发现好多帖子都不见了。=.=。最近HX大神整啥玩意儿呢这是……) () 第89章 立方体战机 锋矢阵,箭头状的一种攻击阵型。 不管是在现实的战争中,还是在虚拟的战争策略游戏中,只要出现锋矢阵这种攻击阵型,就会让人产生一种所向披靡的奋勇感。 但是,从萝藦1号桁架上飞出来的这些‘立方体’组成的锋矢阵,给人的感觉只有三个字——不靠谱。 这个锋矢阵中,共有30个立方体,虽然每个立方体的边长达到了10米,但相邻两个立方体之间的距离超过了百米,远远望去,只能用‘稀疏、脆弱、空档大’这些词汇来形容这个阵型给人的总体感观。 在立方体编队成型之后,原本挂靠在萝藦1号另一侧的一艘BFR,也在机械臂的推动下,缓缓离开了原位。 这艘BFR,就是古远天所说的萝藦1号的‘旗舰’。 旗舰与各个立方体上安装的摄像头,一刻不停地摄录着实时画面,并将其传到了萝藦1号的核心单元进行了汇总,之后,这些画面数据被转换成了电磁波信号传送回了地球。 将近九分钟之后,ESA的SDSN(超级深空测控通信网)接收到了这些信号,并将其转发到了各国太空军大楼的各个VR中心。 苏辰坐在VR模拟舱内,脸上写满了震惊。 在半球形的玻璃罩上出现画面之前,她可以看到舱外其他的VR模拟舱,与她同舱的两位同学,甚至还跟其他模拟舱的人打起了手势招呼,但是现在,玻璃罩不再透明,上边显现出的太空画面,让她真切地以为自己已经坐着飞船离开了地球。在仰头环视了一圈之后,她的视线自然而然地就扫到了脚下。 这一看,她的心跳就猛地咯噔了一下—— 原先的‘地板’竟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也是黑暗的太空画面。 这让她忽然产生了一种坠入深海的错觉,并还因此感受到了一丝恐惧。 “保持呼吸节奏。”坐在前排主驾驶位的高年级生半转过身,笑着对后排的三人说道,“我不管你们是被震撼到了,还是被吓到了,总之,记住一句话,时刻提醒自己保持镇定,如何控制情绪,你们在心理课上应该都学过了吧。” 苏辰愣愣地点点头,然后扭头看了看身边的两位同班同学,发现他们一个一脸木然地看着脚下,另一个则还在一脸好奇地四处张望。 “对了,你们的信息我已经提前知道了,苏辰,陈跃,还有刘奕群,对吧?我叫王卓,下个月大三,今天你们的VR体验由我来负责讲解。” “学姐好!” “学姐好!” “学姐好!”苏辰挠了挠头,吞吞吐吐地问道,“学姐第一次来这里,心里有没有感到发慌?” “有那么一点吧,不过一会儿就适应了。”王卓笑了笑,接着说道,“先做个深呼吸,今天你们的体验任务基本就是看,不用动手,放轻松。接下来我会给你们做一些讲解,你们注意听就行了。” 王卓说着,把三副眼镜递到了苏辰他们三人跟前,“戴上吧。” 苏辰接过眼镜,随手翻转看了看,发现这跟普通的太阳镜没什么区别,不过戴上之后,她视野里却是多出许多东西——VR模拟舱内,出现了复杂的全息投影,有数据表格,有二维控制面板,也有三维的立体图像。 “这些全息控制面板,可以通过特定的手势来进行操作,在真实的太空战当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遥控太空战机进行作战的。”王卓介绍道,“现在你们还没有权限,所以随便怎么碰都没关系。那些表格里的内容,是太空战机的实时数据,比如速度,航向,燃料,武器弹药等等。那个最大的像透明魔方一样的东西,是三维立体作战地图。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战机编队的全局总览。” “里边的点阵就是战机编队?”陈跃问道。 王卓点点头,“应该是的。” “应该?”苏辰皱眉。 “嗯,导师说,今天的VR体验,全过程都是计算机模拟运行的,我能控制的东西有限。”王卓说道,“所以我也太清楚,不过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地图里的点阵就是战机编队。” “所以……电脑就偷懒了?”刘奕群指了指右手边,“虽然距离有点远,但那些东西的轮廓还是能看清楚的,那些方块块,应该就是地图里的那些点吧,所以这次VR模拟的太空战机,就是这些方块模型?这好像有点敷衍啊。” “那些立方体就是太空战机?”陈跃眯眼望了过去,面露失望,“整得跟小马赛克似的,好歹整个飞机模型啊!” “这……”苏辰没有说什么,不过她也觉得这太糊弄人了。 “怎么,跟你们想象中的不一样?”王卓笑着问道,“那你们想象中的太空战机,是什么样的?” “至少应该有点飞机的样子吧,是吧!”陈跃脱口而出。 “比如说,翅膀?流线型?”王卓说。 陈跃一本正经地点点头,“就像BFR,嗯,装备了武器系统的BFR!” “我想象中的太空战机,跟潜艇的模样差不多。”刘奕群接过话。 王卓看向了苏辰,“你也是这样想的吗?” “嗯。”苏辰点头,但她已经意识到了一点不对劲。 “唉——”王卓叹息道,“你们这样想也不错,当初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所以,这些立方体,真的就是我们的太空战机?”苏辰惊诧,她的两个同学也是一脸excuse me的模样。 “是的。”王卓收起无奈的神色,认真地说道,“我们的太空战机,目前就是跟立方体一样。” “不会吧!这、这、这……”陈跃目瞪口呆。 “这是太空战机,太空。”王卓提醒。 苏辰一怔,“太空战机不用考虑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之类的东西!” “Bingo!”王卓竖起大拇指,“在太空中也不可能利用空气来进行减速、转向,所以翅膀之类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立方体战机的所有机动,加速、减速、转向等等,都是靠六个面上的发动机来进行的。” “很多人造卫星就是立方体,”陈跃摸着下巴说道,“这么看的话,太空战机整成卫星的样子也挺正常的。” “它们可比一般的人造卫星大多了,”王卓指着一块数据面板说道,“它们的边长有10米,大一号的有12米,有三层楼那么高呢。” “不过作为太空战机的话,还是觉得这个造型过于单调了,没有美感。”刘奕群说,“我觉得还是把传统飞机的造型加进去好一些,就像轮船,现在还有不少船习惯在船沿上挂轮胎呢。” “我觉得简单一点也挺好的,”陈跃接过话,“简约风格懂不懂?” 美感?风格? 王卓有些哭笑不得,几年前,她跟她的同学们第一次被告知太空战机是立方体的时候,可没有往‘艺术格调’上去讨论。 “看!它们动了!”苏辰提醒道。 众人跟着苏辰的视线望了过去,远处的所有立方体都喷出了尾焰,看起来就像是一颗颗流星。 “我们也动了。”王卓说,“看数据面板,我们在加速。” “我去!这个加速度!”陈跃惊呼道。 王卓笑着解释道,“这就是采用遥控模式操控太空战机的原因之一了,我们人类不可能扛住这么高的机动过载。” () 第90章 前庭 苏辰他们三人都知道过载的意思。 在他们的高一物理课本的‘加速度’章节中,就有一些例子是描述过载的,比如战斗机在做机动动作时出现加速度的变化就是过载,载人飞船升空时,航天员承受的火箭的加速度,也是过载。 不过,关于过载的解释只出现在了他们的‘物理课程’中,所以,他们对‘过载’的理解暂时还停留在物理层面上,至于人体能承受多强的过载,他们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数值概念,最高10g左右。 而这个10g是怎么来的,这是生物与医学课程中的内容,目前他们还没有接触到,他们感到震惊,只是单纯地被全息面板上的11.523g这个数值吓到了,因为这个数值超过了他们认知中的极限。 “如果我在里边的话,”陈跃啧啧着说道,“可能待不上三秒就会喘不过气。” “喘不过气?”王卓哈哈笑了两声,“同学,你太乐观了。” “你可能已经晕过去了。”刘奕群一本正经地接过话,“因为你得承受11倍自身体重的重量。” “你不用喘气了,直接休克等死吧。”苏辰平静地说。 “我知道过载对身体的负担很大,”陈跃辩驳道,“就待两三秒钟,有这么严重吗?” 王卓嗯了一声,“你要是在里边待三秒,可能就救不回来了。” 陈跃无语,他没想到学姐直接就给判了死刑。 “过载,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机体或者是人体能够承受的加速度,一般用重力加速度g来衡量。”王卓说,“日常生活中,体质,或者说心脏功能比较差的人,在‘深蹲’的‘蹲起’过程中,会感到眩晕、眼前发黑,这就是人体对过载的反应。坐电梯上楼的时候,电梯加速让人产生的超重感,也是一种过载反应。” 后排座位上的三人点头,静静地听着。 “如果把电梯上升时的加速度提高到3g,绝大部分普通人就会开始觉得很难受,甚至还会出现失明。” “经过特殊训练的战斗机飞行员,在‘抗过载座舱’、抗荷服、抗荷加压呼吸器与抗荷动作的辅助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承受5到10g的过载,这当中还得考虑加速度的方向对人体血液的流向的影响,于是就有了正过载与负过载,具体对应的是‘大脑供血不足’与‘大脑充血、颅内压增加’,前者会让人失去视觉、继而失去知觉,后者,会造成大脑血管破裂,直接危及生命。” “你们啊,还是把过载想象得太简单了。”王卓最后总结道,“不过这也不能怪你们,哈哈,下个月你们开学了,才会接触到相关课程。” 苏辰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把视线转向了远处的立方体。 此时,远处那些立方体的尾焰看起来就像是定格的流星照片,而所有立方体战机就像是镶嵌在宇宙背景上一样,一动不动,它们相同的速度造成的视觉上的相对静止,让苏辰产生了一种当局者迷的错觉。但苏辰很清楚,这些战机正在以人类无法承受的加速度加速航行着。 “所以……”陈跃忽然眼睛一亮,“太空战机采用无人机模式,这大大降低了对飞行员的要求!我们不用像传统的飞行员那样去接受各种严苛的体能训练了吧?” “这个……”王卓欲言又止。 “体能训练可能不用,”苏辰接过话,“不过有一项训练,我觉得是必不可少的。” “哦?”王卓也是眼睛一亮,好奇道,“说说看!” “信使计划,你们都听说过吧?”苏辰问。 “知道啊,速登火星计划的后续计划嘛!每艘信使飞船中,都有一位是速登火星的宇航员的亲友。”陈跃抢答。 “我们荧惑号的信使,白捷!”刘轶群露出激动的神色,“她可是我们全班女生的偶像!苏辰,她也是你的偶像,对吧!” “更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好吧!”陈跃补充道。 苏辰点头,“不过我要说的不是她。” 刘奕群不解,“什么意思?” “有数十人参与了信使名额的竞争,其中有一位,她各方面的条件,跟白捷旗鼓相当,除了一样。”苏辰说。 王卓转过头,把视线移到了远处的立方体上,她已经猜到苏辰要说什么了。 “谁?” “什么条件?” 刘奕群与陈跃几乎同时问道。 “你可能没听说过她的名字,”苏辰先回答了刘奕群的问题,“她在闭关适训之前就被筛除掉了。” “你这话很矛盾啊!”刘奕群皱眉,“既然她的条件不逊于白捷,那怎么可能没经过闭关适训就被淘汰了?” “她的前庭觉不过关。”苏辰说。 “蛤?”刘奕群一脸茫然,“啥不过关?” “前庭觉……前庭觉……”陈跃喃喃着,他抓住这个词,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苏辰抬手指了指自己的后脑勺,“在脑干前边,叫一个叫做前庭神经核的东西,以它为核心构建的神经体系的功能,就是前庭觉。” “你课余选修脑科了?”刘奕群听得一头雾水,“能不能转换成人话?” “没选修过,”苏辰说,“我听我妈说的,具体的我也不太明白,不过我妈给我举过一个例子,大部分晕车晕船的人,就是前庭功能过敏引起的。” “你的意思是,这位信使名额竞争者,是因为会晕飞船,所以才会被提前淘汰的?”刘奕群问道。 “还是我来说明吧。”王卓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指了指耳朵,“在我们的内耳中,有一个感觉器官,叫做前庭器官,它是我们对运动状态和头部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当前庭器官受到刺激时,可能引起前庭功能过敏,具体的表现就是犯晕、恶心、呕吐,严重一点的话,还会出汗,甚至虚脱乏力,苏辰说的是对的,前庭功能过敏,确实会造成晕车晕船,还有晕机。” “就是这样!”苏辰点头。 “你说的那个被淘汰的人,我认识,”王卓笑着说道,“她叫沈凝,是我的老师。不过这都是题外话了,既然提到了前庭,那就提前跟你们透露一下吧,你们以后确实不用进行多少体能训练,但有一样是必修的,就是强化前庭功能。” “我从来没晕过车。”陈跃目光坚定,“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也是。”刘奕群说。 苏辰没有表态,她从来都不喜欢把话说得太死。 王卓抿嘴笑了笑,从驾驶位旁的一个盒子里抽出了三个袋子。 “希望你们待会儿用不上。”王卓说着,指了指那个全息的三维作战地图,“敌人出现了。” () 第91章 科幻片里的未来 VR模拟舱的三维全息地图中,在代表着人类太空战机的蓝色点阵的前方,出现了一团密密麻麻的红色点阵,两方之间的距离也被标了出来——619000km±4000km,而±前边与后边的数字每隔几秒就会减小一些。 “六十一万公里,这比地月之间的距离还要远啊,这……一时半会打不起来吧?”陈跃皱着眉头说着。 “等系统给出相对速度之后,就能知道具体的时间了。”王卓说,“不过现在我们也能做个大致的推测,这个速度应该不会低于我们战机的速度。” 在航行数据面板上,此刻战机的即时速度已经达到了12公里每秒,并且还在提升中。 “我们的速度不会无限提升吧?”陈跃看着数据面板问道。 “你这不是废话嘛!”刘奕群说,“虽然是电脑模拟,但总该还是会遵循相对论的吧。” “是的,”王卓点头,“现在发动机的功率已经降下来了,再过几分钟,发动机将彻底关闭,战机将进入无动力匀速滑行阶段。滑行的速度,嗯……我以往训练的时候,是秒速十五公里左右。” “还能提速么?再提个一两公里,就能飞出太阳系了!要是那样的话……” “我说你就不能有点正常的脑回路吗?”刘奕群严肃地打断了陈跃的话,“秒速十五公里的话,我们得花将近12个小时才能飞完这61万公里吧,如果敌人也是以这个速度向我们飞来的话,那也得花五个多小时双方才能接触到,难道我们得在这干等五个小时??” 陈跃本来还想吐槽一下刘奕群怼人的语气措辞,但听到这个时间之后,他无语了。 “心算挺利索的啊!”王卓赞了一句。 “既然是电脑模拟,那应该能加快进度的吧。”苏辰说。 “对啊对啊!拉进度条,或者来个二倍速播放,不!二十倍速!”陈跃激动,“这样的话就不用浪费时间了!” 王卓摇头,“这几个小时,我们等肯定是要等的。” “不、不是吧?就、就这么瞎等着?”陈跃被这一盘冷水泼得有点语塞。 “是准备武器吗?”苏辰问道。 王卓又是一怔,她看着苏辰,心中满是好奇,这个相对比较安静的姑娘只要一开口,总会说出一些令她意想不到的话,之前提到沈凝,现在,又准确地猜到了等待的原因。 这姑娘有点意思啊!王卓忽然又有些激动,她以前也带过一些高中生,但是像苏辰这样的,她一个也没碰到过。 这姑娘…… “武器啊……”陈跃恍然,“之前我们参观司令塔台的时候,那个负责人让我们想象太空战争的场景……所以,接下来,学姐是要给我们介绍立方体战机的武器系统了么?” 陈跃的话打断了王卓的思绪,王卓‘嗯’了一声,说道:“差不多吧,有些武器需要花时间布置。” “噢噢!我已经迫不及待了!”陈跃兴奋,“快说说,是定向能武器是吧?!一定是的!” “你是个军事迷吧?知道的还挺多的。”王卓说。 “所以,”陈跃双目放光,“这些立方体战机中真的装备了这类武器?是激光还是微波?还是粒子束?” 王卓摇头,“都不是。” 陈跃脸上的激动僵住了,“不是?” 王卓长长叹息了一声,“我曾经也幻想过太空战机可以biubiubiu地发射着激光炮就把敌人给点爆了,但现实是残酷的,在太空战机上装载激光类的定向能武器,目前并不现实。定向能武器中,不管是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还是微波武器,其杀伤力都与发射功率有关,而功率越大,设备的体型就越大,而现在还没有小型化的技术。在太空战机上装载几十上百吨的定向能武器,这意味着战机在加速、减速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燃料,战机的机动性也会大受影响。” “所以,我们的太空战机只是跟普通的战斗机长得不一样,其他方面都差不多?”陈跃有些不敢相信。 “是的,”王卓点头,又补充了几句,“太空战机不用定向能武器,就跟歼十战斗机不会装备榴弹炮是一个道理。想让大质量的飞行器在宇宙中肆意穿梭,这对目前的人类来说,并不好办。” 陈跃的目光暗淡了下去,不过很快却又坚定了起来,“等将来研制出太空战舰了,就能装备定向能武器了吧!” 王卓哭笑不得,“你对定向能武器还真是执着啊!” “当然啊,激光炮、粒子束、微波,这些可比导弹帅气多了!”陈跃一本正经地说。 苏辰摇摇头,把视线转向了远方,刘奕群则是不加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说道:“科幻片里的未来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接受现实吧。” “理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陈跃说。 刘奕群抬手拍了拍陈跃的肩头,说了一句“加油”,就也把视线转到了远处的立方体战机上。 “你什么意思!”陈跃追问,“你是在藐视我的理想吗?” 刘奕群摇头,没有说话。 “你……” “好了!”王卓打断了陈跃的话,然后转过身在驾驶位前的控制面板拨弄了一番,几秒后,坐在后排座位上的每个人跟前,都出现了一个半米左右的立方体全息投影。 “这是立方体战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就是一本全息说明书,你们可以通过手势来翻转它,并且可以详细查看你们感兴趣的地方,你们……”王卓转过身准备继续往下说,但发现后排的三人已经动手玩上了,这三个人,尤其是陈跃,刚刚明明跟打了鸡血一样,此刻,那神情却是要多专注,就有多专注。 王卓无奈一笑,“你们慢慢看,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做个标记,待会我给你们细说。” “好的。” “好。” “嗯。” 三人都应了一声,但他们的目光始终都停留在各自面前的全息说明书上,一刻也没有离开。王卓没有再多说什么,她摘下了VR眼镜,默默地看着聚精会神的那三人。此刻在她的视野里,舱内的全息投影已经消失了,所以,苏辰他们三个人的目光看起来让人觉得有些瘆得慌,因为,他们的目光的焦距是在空无一物的空气中。 王卓揉了揉眼睛,重新戴上了眼镜,然后转回身子,仰靠在座位上。此时,远处的立方体战机喷出的尾焰的光芒都已经彻底暗淡了下去,而几乎与此同时,在显示实时数据的全息面板上,相对速度那个格子里忽然跳出了一个数字。 59。 “呼——” 王卓做了个深呼吸,自言自语道:“要开始了!” () 第92章 差距不算大 三十架立方体战机组成锋矢阵,像一枚箭镞一样太空中高速航行着。在发动机的推动下,速度也越来越快,当战机的速度超过了某个阈值之后,后方的‘旗舰’发出了减速信号。 这个‘减速’减的不是‘速度’,而是‘加速度’,对应的战机的动作就是下调发动机功率直至关闭,在这个过程中,战机的速度仍在增加,只是增幅在逐渐降低。 但因为缺少参照物,所以当发动机喷出的尾焰越来越暗淡时,会让人产生动力不足、速度减小的错觉,所以在发动机停机、尾焰彻底消失不见的时候,不管是坐在旗舰里的指战员,还是远在地球的VR中心里的所有人,他们都感觉战机停止不前了。 这时候,只能从全息面板上的数据得知战机的航行状态—— 秒速14公里,这是加速阶段结束之后、每架战机的无动力滑行速度。 同样是因为缺少参照物,所以战机如此高的速度并不会让人在视觉上感到震撼,所以,不管是地球VR中心的‘旁观者’,还是在距离地球1.5亿公里的萝藦旗舰上的指战员,他们都只能通过想象来脑补秒速14公里的概念—— 这个速度,是动车高铁最高时速的170倍, 是民航客机最高时速的70倍, 是子弹速度的30倍, 是F-22战斗机最高时速的21倍, 太空战机以这个速度,可以轻易地追上或是摆脱秒速仅有7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 而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也就秒速7公里左右,在晴朗的夜晚,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划过夜空,如果把秒速14公里的太空战机放到人造地球卫星的位置上,那么在地面上看去,它划过夜空的速度会是人造地球卫星的两倍! …… 面板上还有另一个速度数据—— 秒速61公里,这是立方体战机编队与前方60万公里外的敌军的最终相对速度。 相对速度61…… 秒速61公里,也就是还有不到三小时,双方就会发生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接触。 VR模拟舱内,王卓看着跳动着的接触倒计时,面不改色心不跳,因为她以前的模拟训练中,有过类似的情况。但是她身后的三位后辈中,有一个人就不像她那么淡定了。 “是不是把机器人的能力调得过于强大了?”VR模拟舱内,陈跃在注意到面板上的数据后,就停下了手里的活、不再继续翻转战机的全息说明书了。 “机器人?”王卓疑问。 “哦,电子游戏有人机对战的模式,机器人就是电脑,也就是敌人。”陈跃说,“咱们秒速14公里,敌人的秒速47公里,差距也太大了吧?” 刘奕群白了陈跃一眼,并冷哼了一声,然后继续拨弄起了自己面前的全息说明书。 “什么意思?!有话就说,别阴阳怪气的!”陈跃伸出手,用巴掌挡住了刘奕群的视线。 “你们是冤家么?”王卓好奇地问道。 “嗯。”苏辰应了一声。 “哟!”王卓来了劲,半转过身说道,“有八卦啊!说说,他们平时是不是也这样怼来怼去的?” “秒速14公里,并不是我们战机的真实速度。”苏辰说。 等着八卦的王卓差点没栽一跟头,而原本以为苏辰会开八的陈跃,也是有些猝不及防。 “仔细看那个全息地图啊,”刘奕群说,“你眼瘸啊,难道你没发现角落里有一个缩略示意图?我们的战机是从日地拉格朗日L4点出发的,你再仔细看看战机的航线。” 陈跃眯起双眼看了过去,苏辰接过话,继续说道:“因为战机就原本处于日地L4点,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战机已经有了一个速度了,这个速度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几乎相同,秒速达到了30公里。没察觉到很正常,就跟我们察觉不到地球的公转速度一样。” 王卓笑着转回了身子,“看来不用我多做什么解释了。” 陈跃愣了愣,忽然左右手拳掌相击,发出了清脆的‘啪——’的一声。 “所以!”陈跃像被哥伦布附体一般,激动道,“所以,当战机的加速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时,就可以蹭到这个速度!” “所以敌人的速度只有秒速17公里左右,我们的速度跟他们比起来,没多大差距。”刘奕群最后做了个总结。 陈跃不住地点着头,一副在下佩服的模样。 “你走点心吧。”刘奕群说。 “啥意思?”陈跃莫名其妙。 “要是再这么马虎,直升太空军航空大学什么的,你肯定会没戏的,不如趁早直接卷铺盖回家吧。”刘奕群淡淡地说。 “说什么呢你个牛一群!”陈跃立马跳了起来。 坐在主驾驶位上的王卓默默抹了一把汗,正想出言劝阻一下,却是被苏辰抢先了一步。 “她逗你呢!这都听不出来!”苏辰朝陈跃摆摆手,“坐下,你俩要互怼,等回头体验完了,去打一架吧,别给学姐看笑话。” “我去,还打架呢啊!”王卓转头看着三人,一脸惊讶。 苏辰哦了一声,“我就开个玩笑,打个比方……” 比方?!这是怂恿吧?!王卓黑着脸,默默地又转回了脑袋,她决定不再掺和后辈们的私事了。于是,她咳嗽了两声,从记忆里找到了教导主任说话的语气,“说明书都看完了没,有没有疑问什么的?” “没有,写得都还挺明白的。” “嗯。” “暂时没有。” 三人立刻又变回了刚进模拟舱时乖学生的模样。 “那好。”王卓说着,抬手在自己面前的全息面板上做了几个手势,“我们这个模拟舱对应的立方体战机的实时数据,我已经连接到你们面前的三维全息说明书上了,接下来,你们可以通过它直观地看到我们的战机做的一些姿态调整与战术动作。按照我以往的训练流程来看,再过个一两分钟应该就会开始了。仔细看好了,说不定回头你们老师会让你们写作文什么的。” 陈跃立刻“嗷嗷”了两声,把注意力再次放到了面前的立方体战机的三维全息‘说明书’上。另外两人各自嗯了一声,也集中起了精神。 在他们等待的时候,1.5亿公里外,在真正的前沿战场上,30架立方体战机已经接收到了后方‘旗舰’的指令——每架立方体战机的每条棱的两端,都缓缓伸出了一段不粗不细、不长也不短的‘棒子’。 () 第93章 此刻唯一能做的事 从立方体战机每条棱的两端延伸出来的‘短棒’,每根的长度不到1米,直径也只有20厘米左右。这样尺寸的‘短棒’,跟立方体战机10米×10米×10米的体型比起来,就像是刺毛虫身上刚毛一般的存在。 因为立方体有12条棱,所以,这样的‘短棒’一共有24根,而立方体的顶点是三条棱的交汇点,所以整体看上去,立方体战机的8个顶点处都有一簇‘短棒’,每簇3根,一眼望去,这3根‘短棒’就跟标准的立体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与z轴一模一样。 在所有的立方体战机都完成了这样的形态变化之后,除了位于锋矢阵中轴线上的6架战机保持着航向与速度,其他的24架再次启动了发动机。 不过,这次启动的发动机,并不是之前推动战机加速的发动机。 如果把与航线垂直的两个面称为‘前’与‘后’、另外四面称为‘上’‘下’‘左’‘右’的话,之前推动战机加速的发动机位于‘后’,现在这24架战机启动的发动机,位于‘上下左右’这四个面的其中一面上。 从尾焰的明暗程度来看,这些发动机并没有全功率开启,产生的推力远不如之前的强劲,而且,这些发动机在启动了十秒之后,就关闭了。 不过,正是由于这十秒的推动,锋矢阵型中轴线外的24架战机都获得了另一个‘速度’,这个‘速度’垂直于原来的‘速度’,在‘合速度’方向的影响下,这24架战机与中轴线上的6架战机缓缓拉开了距离。 在距离拉开到足有十公里的时候,这24架战机再次启动了发动机,将航向恢复到了与阵型中轴线平行的航向上。 这一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中,中轴线上的6架战机也没有闲着,它们释放出了总共120枚导弹,并通过细长的机械臂将这些导弹一枚枚布置到了相对安全的位置上。 对于VR中心里参与体验的、不明真相的所有人来说,这两个小时是枯燥至极的。 某个VR模拟舱内,陈跃看着面前的立方体战机全息图,目光有些呆滞。 这两个小时里,他在观察立方体战机的一系列动作的时候,顺便又把战机的结构翻来覆去研究了七八遍了,现在他有些视觉疲劳了。 刘奕群则在心不在焉地拨弄着战机的三维全息说明书,神情略显焦躁。 苏辰的表情没有多大变化,她手撑着下巴,静静地看着悬浮在前方半空中的三维作战地图,一言不发。 王卓在一个小时前就察觉到了后排三人的情绪变化了,不过她一直没有提,在导弹布置完毕后,她咳嗽了两下打破了舱内的安静,半转过身问道:“怎么,有什么想法没有?” “导弹该点火发射了吧?”陈跃问道。 “你真眼瘸啊!”刘奕群不耐烦地说,“地图上不有倒计时么!” “要不要眼药水?我带了。”苏辰问。 看到这三人又有互怼的意思,王卓本能地又调用起了教导主任的语气,“适可而止啊!” 苏辰耸耸肩,掏出了珍视明。 “不用了,谢谢。”陈跃眯起双眼,把视线转到了三维作战地图上。 此时,地图中的战机编队已经膨胀到完全看不出锋矢阵的模样了,处于锋矢中轴线上的6架战机,每一架的周围都有了一圈由20枚导弹组成的圆环。 这6架战机现在也有了编号,从‘01’到‘06’,在这六个编号的下方,是六个不同的倒计时。 “三分钟……”陈跃喃喃,“最短的一个还有三分钟,真想去上个厕所……” “你!”刘奕群嗔怒。 “我就这么随口一说,你该不会真的……” “少说两句,小心挨揍。”苏辰打断道。 王卓无奈地摇摇头,叹息道,“你们啊……” “其实我刚刚已经脑补出战斗时的画面了。”陈跃话锋一转,“说实话,跟我之前想象得完全不一样,我仿佛看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的影子。” “我还刀光剑影呢!”刘奕群哼道。 “我说真的!”陈跃一本正经地说,“你没仔细看战机说明书吗?” “确实有那么一点像。”苏辰接过话。 “是吗?”刘奕群皱起眉头。 苏辰点头。 刘奕群没有主动去问他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到了冷兵器影子的,她的性格驱使她自己去寻找答案,于是她再次集中起了精神,把注意力放到了面前的全息说明书上。 陈跃没有继续说什么,王卓看他们没有继续拌嘴的意思,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于是,模拟舱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看着倒计时一秒一秒地走着,陈跃只觉得不耐烦,苏辰,甚至是王卓也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情绪。 但对于知晓真相的古远天与王久峰等ESA的高层、还有前沿战场上身处旗舰的五十多名指战员来说,倒计时每过一秒,他们都会紧张一分——他们生怕导弹在发射时会出岔子,即便出岔子的几率为0。 当然,除了紧张,他们还有一点激动,他们知道,自己正在经历历史——这是人类第一次用武力手段对抗外星生命! 但当‘01号’战机的导弹倒计时走到0分0秒的时候,紧张、激动立刻就消失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不安起来。 他们不是担心此战的结局,因为以30架太空战机对抗数量近万的金星石虫,实力悬殊,结局谁胜谁败并无悬念。 这一刻他们担心的,是能不能从这次战斗中找到对抗石虫大军的突破口。 看着20枚导弹拉着尾焰渐渐远去,他们不安的情绪中,慢慢滋生出了一种名为‘祈祷’的冲动。虽然搞科学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神论者,但他们的心中在这时候都不自觉地蹦出了“阿弥头发”、“菩萨保佑”、“阿门”、“上帝保佑”之类的词儿,有的人甚至把史上伟大的理科学家的名字通通默念了一遍,上至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下至惠更斯、牛顿、胡克、波尔、卡文迪许、拉马努金、海森堡、爱因斯坦等等等等。 祈祷,是他们此刻唯一能做的事。 五十四分钟后,当战机编队距离石虫大军还有不到3.5万公里的时候,旗舰上的指战员看到了金星方向上出现了数百个闪光点。 在愣了几秒后,旗舰上的所有人都激动了,因为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第一波的20枚导弹命中了目标! 命中数量上百!! 因为时滞的原因,当地球上VR中心的所有人看到1.5亿公里外的这次闪光的时候,后续的第二波、第三波导弹也相继在石虫大军中炸开了。 旗舰上,所有人击掌相庆,但这种气氛仅持续了不到四分钟—— 可见光波段上,也就是肉眼看上去,导弹炸得很绚烂、很成功, 但雷达波段上,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 第94章 绚烂的背后 石虫还在…… 在对比了旗舰雷达探测到的数据与立方体战机传回来的SAR①探测图像之后,旗舰里所有的人惊恐地发现,石虫……一个没少! 不仅如此,石虫大军的阵型一点没乱,而且速度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导弹撞到鬼了! 这是所有人的第一反应。 几秒钟后,当众人还没回过神时,旗舰断断续续又收到了一些数据。经过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被还原成了60个视频片段,并一同被投映到了旗舰舰桥的指挥大屏上。 这60段视频都有一个共同点,像素极低,看起来就跟粗制滥造的黑白GIF图片一样,不仅画质渣,而且丢帧严重。 不过,旗舰舰长与其他指挥员完全没有嫌弃这些渣画质视频的意思,因为他们都知道,这60段渣画质视频片段,是‘01号’、‘02号’、‘03号’三波共60枚导弹传回来的各自的‘临终图像’。他们断定,这些图像中,肯定存在有价值的、关于石虫的情报。 当舰桥操作②努力地在这些视频中搜索着线索的时候,第四波,也就是‘04号’的20枚导弹抵达了距离石虫大军约1100公里的地方。 1100公里,差不多是帝都与魔都之间的距离,自驾的话,大概需要13个小时,坐飞机的话,也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但此刻,这20枚导弹与石虫大军的相对速度超过了秒速70公里,飞完这1100多公里,这些导弹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 当距离缩短到正好1000公里的时候,导弹的制导系统精确地计算出了一个倒计时——14.08秒! 嘀嗒、嘀嗒、嘀嗒,时间一如既往不紧不慢地流逝着,在这3秒的时间里,这20枚导弹在各自制导系统的控制下做了最后的姿态调整。 紧接着,这些导弹的‘推进系统’与‘弹头’完成了分离。 在分离装置的作用下,弹头以更快的速度飞向了石虫大军,速度稍有降低的推进系统落在弹头后边。这些推进系统虽然早已经用完了燃料、失去了动力,但它们并没有停止工作——安装在推进系统外壁上的高速摄像机,在分离的那一刻就自动开机并锁定弹头飞出的方向。 嘀嗒,时间又过了一秒,倒计时无可阻挡地跳到了个位数,在这一刹那,所有的弹头都如火箭抛弃整流罩一般扔掉了外壳,在附带的微型助推器的反推下,这些外壳立刻就远离了弹头,并且落到了弹头身后。 这时,所有弹头的内部结构都清晰地展露了出来。 如果这类弹头出现在人类之间的武装冲突中,那么肯定会有许多‘爱心人士’跳出来指责这种弹头不人道。在二十年前,甚至有上百个国家联合搞出了一个公约来限制这种弹头的研发、制造与使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弹头不‘人道’。研发这种弹头的各个大国虽然没有去签署这些个过家家似的公约,但却也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低调了很多,以至于如今这类弹头早已经淡出了民众的视线。 这就是集束式弹头,一种具有大范围杀伤力、甚至是无差别攻击的弹头。 人道,武器专家在研发太空集束弹头的时候,有过相关的顾虑,因为谁都不能确定当这款弹头被公诸于众后,社会舆论会把这种弹头描述成什么妖魔鬼怪。 不过,用于太空战的集束弹头还是被秘密研发了出来。因为在杀伤范围与杀伤效率方面,就目前来说,它的优秀难以被其他武器取代。 集束式弹头,顾名思义,就是在弹头内部有‘子级弹头’,之前的60枚导弹跟‘04号’的20枚导弹一样,都是属于集束类型,所以才会出现数百个爆炸点。 不过,这些太空导弹的集束弹头跟以往的常规集束炸弹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太空集束导弹的子级弹头的数量只有十。相比于以往那些动辄就有上百个子级弹头的集束炸弹来说,只有10个子级弹头简直就是大跌份、没有面子。 其次,太空集束导弹的子级弹头是实心的、足球大小的金属球,不含爆炸物。它们依靠的是速度,是不折不扣的动能武器。 在弹头制导系统的倒计时还剩下8秒的时候,每个弹头里的10个金属球被弹射了出去,就像是凤仙花的果实炸裂后、种子被弹出去一般,不过,这些金属球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也更有目标性。 在倒计时还剩下不到2秒的时候,第一个金属球已经撞到了目标,在接下来的两秒钟时间里,另外的199个金属球也相继撞到了目标并发生了爆炸。 十多秒前分离出去的那些推进系统在被爆炸波及之前,上边装配的高速红外摄影机记录下了爆炸前后的点点滴滴,并传送了出去。因为帧率越高数据量就越大,而现实的情况是并没有多少时间来进行数据传输,所以,传送回旗舰的这些视频的尺寸很小,分辨率也极低,每帧图像的分辨率都不到20像素每英寸。 但就是这些渣画质的高帧视频影像,成功记录下了金属球高速撞击目标的瞬间。 旗舰很快就收到了‘04号’20枚导弹传回来的渣画质视频,经过细致的搜寻,舰桥操作②在已经收到的80个视频中找到了九个相对完整的视频,通过慢放,他们看到了导弹弹头撞到的鬼—— 当金属球距离目标石虫仅剩不到一百公里的时候,一个光点从石虫身上分裂了出来,并准准地冲向了金属球。因为相对速度极快,两者瞬间相撞,从石虫分裂出光点,到光点阻截到金属球,整个过程不足一秒!这之后,猛烈的碰撞将绝大部分动能转化成了光与热,金属球与那个光点在碰撞后的一瞬间就膨胀成了一团规模巨大的‘雾气’!而那些航天飞机般大小的石虫则轻松地穿过了这团雾气,就像飞鸟穿过炊烟一般。 虽然视频画面非常不清楚,但他们断定,这些从石虫身上分裂出来的光点,就跟远在柯伊伯带击中‘回程飞船’的东西是一样的,是小型的石虫导弹。 至此,石虫的一个能力被彻底确定了下来——在超高速的运动中,它们在近距离上仍然可以使用精确制导来进行防御。 从分析视频,到得出这个结论,旗舰舰桥的指挥者们用了不到2分钟的时间。在这2分钟的时间里,‘05号’与‘06号’的一共40枚导弹也‘命中’了目标,但没人感到激动,因为在这绚烂的表象背后,是令人崩溃的现实。 令所有人更惆怅的是,导弹攻击结束之后,30架立方体战机与石虫大军之间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不足1万公里。 看着仅剩不足三分钟的接触倒计时,舰桥,包括战机遥控舱的所有人都在焦急地思索着应对之策,但都一筹莫展。这时候,他们没有场外援助,因为跟地球之间的通讯,一来一去的时间就超过了一刻钟。 舰长很快就察觉到弥漫在旗舰里的令人窒息的气氛,于是在舒缓了一口气之后,他打开了送话器,用一如既往的沉稳的语气说道:“各位,冷静下来,放轻松。接下来的战斗,我们就当是一场VR模拟吧!” 做了个停顿之后,他又半开玩笑似的补充了一句,“放心,战机被打坏了不用赔,放开了打!” ———— ———— (SAR①:合成孔径雷达,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 (舰桥操作②:舰船舰桥上参谋人员的统称) () 第95章 离群 把实战当成是VR模拟…… 舰长的这句话,让舰上佩戴着CN臂章的成员们都想起了一件人生大事,一件已成过往、但记忆犹新的人生大事—— 高考。 ‘保持平常心,把高考当成平时的模拟考,不要过分紧张,心态很重要。’这几乎是每一个高三班主任在高考前都会说的话。现在,旗舰舰长无意间套用了这个句式,这让来自CN的成员都有了一种再度面临高考的错觉。 呼—— 遥控舱内,有人开始做起了深呼吸,很快,这种简单的调节心态的方式,就像会传染的‘打哈欠’一般,迅速扩散到了全舰,并且,所有人深呼吸的节奏也逐渐趋向于同步。 舰桥上,舰长通过监控屏看着作战人员的一举一动,忽然间,他产生了一种错觉,他感觉这艘旗舰仿佛在呼吸、这艘用BFR改造而成的旗舰好像活了! 这一刻,他不自觉地也做了个深呼吸。 长长的一呼一吸之后,他发现旗舰内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已经消散了不少。 于是,他又打开送话器补充了一句,“加油各位!” 监控屏中,遥控舱里所有的驾驶员都坚定地点了点头。 舰长没有花时间再去关注每个人的神情,他关上了送话器,对在舰桥的其他指挥与参谋也点了点头,“各回各位,开始吧!” 众人抬手敬了一个军礼之后,就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舰长与副舰长留在舰桥中央,作为旗舰的最高指挥官,二人通过各块大屏幕上的数据,纵观着全局—— 【1屏】上,计算机汇总了所有立方体战机传回来的雷达探测数据,并绘制出了石虫大军的三维阵型图,因为实时数据每分每秒都在更新着,所以这张图也一直处于修正状态中。 随着战机距离石虫大军越来越近,旗舰接收到的各项数据的精度也时刻在提升着,在红外波段的图像中,石虫不再是一个一个的点,而是渐渐显现出了轮廓,相邻两个石虫之间的距离也被测定了出来,基本都在2到10公里之间,而这一批的石虫总数量也被雷达摸了出来,在10000上下,误差±1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数据的误差值也在逐渐缩小,不过,石虫大军的整体阵型仍旧还是‘长条’型,规模在50公里×50公里×1000公里左右,石虫大军的航向仍旧与‘长条阵型’的中心轴一致。 【2屏】显示的是太空战机编组位置示意图—— 锋矢阵中轴线上的6架战机为A组,编号01号-06号,剩余分别是B组(07-10)、C组(11-14)、E组(15-18)、G组(19-22)、K组(23-26)与P组(27-30),每组4架战机,一共30架。 同时显示的,还有每架战机的实时状态,包括航向、航速、燃料、电量、延迟等等。 在示意图的下方,A、B、C、E、G、K、P这7个字母被单列了出来,每个字母后边都有标有‘中继’与‘备用中继’两个词。‘中继’一词后边是绿色的‘正常’一词,‘备用中继’后边是‘挂起’一词。 【3屏】显示的是旗舰探测模块探测到的实时图像,包括红外波段、紫外波段、可见光波段、雷达主动探测等等。 【4屏】显示的是旗舰自身的各项数据,包括燃料、生命保障系统、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电力系统、航行等方面的数据。 除此之外,还有5屏、6屏等十数个大屏幕,数据之复杂,令人眼花缭乱。 不过,舰桥上的所有人早就习以为常了,在哪块大屏上有哪些数据,他们如数家珍!因为作为第一批进驻萝藦1号的太空军指挥员,他们在这方面都是佼佼者。 在遥控舱,战机驾驶员们也看到了在平时模拟训练中的战斗画面,这些画面跟舰桥大屏幕上的那些画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那就是存在重影。 驾驶员看到的画面,是立方体战机传回来的画面,但因为光速有限,数据传输必定存在延迟,所以驾驶员并不能看到战机面对的真正的实况—— 假如‘01号’战机按直线以秒速20公里的速度航行,在航线上有a与b两个旗子,这两个旗子之间相隔20米,如果数据传输延迟按照1毫秒计算的话,当身处遥控舱的驾驶员看到自己到达a旗的时候,‘其实‘01号’战机已经到达b旗了。 这显然会影响到实际作战。 所以,为了降低通讯延迟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旗舰与战机之间的距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同时,计算机还会对‘目标’的航行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传送到遥控舱的实时画面中的‘目标’进行预判处理——在战机传回来的实际画面中,计算机会在预判位置绘制出‘目标’的‘虚像’,这就产生了重影。 所以,‘虚像’是遥控舱里的画面中最‘真实’的实时情况。 还是上边的例子,在计算机的预判下,遥控‘01号’战机的驾驶员会看到‘a旗实像’与‘b旗虚像’存在重叠。 但实际情况复杂的多,不会动的‘旗子’只是理想的靶子,具有机动能力的目标不能全靠计算机去预判,所以,在遥控舱的画面中,计算机没有抹除存在时滞的‘实像目标’,而是让虚实共存。 这种画面,如果是第一次见,肯定会不适应,但旗舰上的这30位驾驶员已经在无数次的模拟中习惯了这种模式。唯一让他们觉得紧张的,就是画面中的接触倒计时。 不过,他们的紧张一点也不过度,在适度的紧张下,他们也更加冷静。 1分50秒, 1分49秒, 1分48秒, …… 当接触倒计时跳到59秒的时候,距离旗舰近千公里的30架太空战机接收到了指令,有的指令是减速,有的是加速,有的是变向,总之,30架战机相继启动了各自六个面上的‘机动’发动机,以不同的状态冲向了石虫大军。 50秒, 49秒, 48秒, …… 随着接触倒计时走到30秒,旗舰内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29秒, …… “探测到离群石虫!!”旗舰舰桥内,坐在某块大屏幕前的一位参谋长忽然叫道。 “方向!!”舰长的心脏猛地就是一揪。 “中继!中继!”那位参谋长大声嚷着,生怕舰长听不见一样,“离群的石虫,在向中继器方向移动!” () 第96章 中继 电磁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强度的衰减不可避免,所以传输距离有限。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来延长传输距离,就是使用中继器来放大信号。 中继器,就是这么一种连接网络线路的装置。 参谋长口中的‘中继器’,就是【旗舰】与【立方体战机】之间信号传输的‘桥梁’——旗舰并不是将遥控信号直接发送给战机,而是先发送给中继器,再由中继器转发给战机。 在舰桥的【2屏】上,就有各个中继器的运行情况: 运行中的中继器一共7个,A中继‘桥接’的是【旗舰】与【A组战机】,即‘01号’至‘06号’,除此之外还有B、C、E、G、K、P这6个中继器,桥接的是另外6组战机。 但这些‘中继桥梁’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解决信号衰减,而是为了模拟旗舰信号源。 ———— ———— 在曾经的空战中,有一种导弹是所有战斗机飞行员的噩梦。 这种导弹可以通过自带的红外探测器(主动红外制导系统)来捕捉目标散发的红外线,以此达到追踪目标的目的。 因为物体只要发热,就会产生红外电磁辐射,即红外线。战斗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发动机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热量,这也就意味着会发射出很强的红外线,所以,战斗机一旦被红外制导导弹盯上,就很难摆脱。 第一款红外制导导弹,诞生于上世纪中叶,名为AIM-9,外号响尾蛇,之后,这款导弹被广泛用到了战争中,越战、海湾战争中都有它的身影,其红外制导的能力也在实战之后广为人知。 跟红外制导导弹类似的还有‘反辐射导弹’,这种导弹可以追踪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像地面与舰艇上的防空雷达、火力制导雷达,都是反辐射导弹可以打击的目标。 不过,不管是红外制导导弹,还是反辐射导弹,它们都有可以被攻克的弱点。红外制导导弹可以使用红外干扰弹来应对——红外干扰弹在燃烧时能够产生极强的红外辐射,可以诱导红外制导导弹转移目标,而应对‘反辐射导弹’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关闭雷达、停止发送雷达波、关闭通讯基站等等。 可以说,在‘电磁’次元进行博弈是现代战争中稀松平常的事。因此,各国的军事专家对‘电磁’也都非常敏感。 所以在四年前,当联合太空军与ESA在研讨‘太空无人机作战’时,很正常地就想到了‘反电磁波打击’—— 旗舰如果直接发射电磁波遥控太空战机,那么‘敌人’只要使用类似‘反辐射导弹’之类的武器,就可以追踪并摧毁旗舰,没有了旗舰,太空战机就是无头苍蝇。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思路很简单,就是让‘反电磁波武器’打击不到旗舰即可。太空军的军事专家们在讨论的时候,将这个思路细分为了两点: 一是【强化旗舰自身的防御能力】,二是【反追踪】。 强化旗舰的防御能力,就是给旗舰装备一些武器与设备,就像海军舰艇会配备各种导弹装备来进行‘防空反潜’。 但是,旗舰是太空飞船,它跟坦克、潜艇、驱逐舰、战斗机、航空母舰完全不同。旗舰到底应该使用什么防御装备,没有人有经验。所以,围绕着这个思路进行的一切设想,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讨论中,有人提出旗舰应该得有像坦克那样的装甲,还应该有反导火力配置,部分军事专家甚至提议,旗舰也应该有攻击能力,甚至可以考虑给旗舰配备护航战机编队…… 但讨论到最后,所有的设想都被一个问题难住了,那就是‘时间’——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搞出一艘攻守兼备的太空战舰出来,在太空军的初期武装力量中,旗舰,作为载人的指挥中枢,攻防能力肯定远逊于太空无人战机。 在这个现实下,太空军清楚地意识到,只能在‘反追踪’方面多动脑筋了。 ‘反追踪’的方法很多,太空军从以往的战争经验中得到了‘静默’、‘机动’与‘干扰’三条思路。 ‘静默’,这是潜艇在规避追击时常用的法子。但是旗舰如果静默的话,那无人战机就会脱离掌控。太空军的所有人基本都接触过网络对战游戏,他们清楚地知道‘掉线’对自己操控的角色的影响。 对旗舰来说,静默可以用,但那就意味着放弃太空战机,那就是弃车保帅。 ‘机动’,就是主动规避。 这很难,因为在太空战中,攻击的速度不可能还拿地球上的经验来作参照。想要在太空中做出有效的‘机动’,那肯定会产生极高的过载。 太空军中的原空军指战员很清楚,10G是战斗机飞行员的极限,普通人的承受能力也就三五个G,这也是太空军的太空战机使用‘无人驾驶’的原因之一。 所以,想要让旗舰的机动有效的话,要么无视人命,要么让舰载人员离舰。 ‘干扰’,比如可以在旗舰发射遥控信号之前,预先布置干扰源。 太空军的军事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法可行,但安全系数不高,因为这种方式很难扛住‘敌人’进行持续的‘反电磁打击’。就像战斗机在应付‘响尾蛇’的时候,不可能把希望全都寄托在箔条干扰弹上,因为箔条总会有燃尽的一刻。 除此之外,军事专家们还讨论出了许多‘干扰’的思路,其中一条就是‘中继’。 当‘立方体战机’与‘敌人’都处在‘旗舰’发射的‘定向电磁波’遥控信号的覆盖范围内时,旗舰可以选择向位于其他方向上的‘中继器’发射遥控信号,如此一来,旗舰的遥控功能就会转嫁到‘中继器’上,并产生‘中继器’在遥控‘战机’的假象。 ———— ———— 舰桥内,参谋长报告的情况让舰长觉得心悸! 离群的石虫……竟然奔向了预先布置在旗舰周围的中继器! 舰长以前参与过相关的研讨,所以他对‘反电磁波攻击’早有心理准备,但此刻,他还是觉得背脊发凉—— 如果没有布置中继器等‘干扰’的话,这些离群石虫的目标毫无疑问会是旗舰! “接触时间计算出来了没有!”舰长问道。 那位参谋长露出一脸恨不得砸了电脑显示屏的模样,“马上马上!这鬼电脑!快了!我已经先转到大屏上了!数据还在修正中,大概还需要5秒!” 舰长的视线立刻转到了【2屏】上。 转眼间,数据已修正完毕。 【35秒后,A中继将第一个与石虫接触!其余6个中继将在这之后的10秒内陆续与离群的石虫接触。】 【19秒后,战机将与石虫正面零距离接触!】 “启用A组备用中继!其余的暂时不动!” 舰长在数据修正完毕的第一时间下令道。 () 第97章 看你们的了 桥接A组战机的‘原中继’与‘备用中继’几乎在瞬间就完成了交接——‘原中继’停机,‘备用中继’进入了工作状态。 虽然交接的过程是毫秒级的‘瞬间’,但所用的时间并不为零,所以,遥控舱内遥控A组战机的6位驾驶员都感受到了画面一顿,也正是这一顿,让这6人感到了事态可能正在变得糟糕——他们都知道这一顿意味着‘中继’出了问题,而‘中继’出现问题,那么战机的安全遥控时间就不多了。 在面对具有反电磁波能力的敌人时,战机的安全遥控时间,基本就是中继能够坚持的时间—— 【旗舰】将【遥控信号】通过‘束状定向通讯天线’发送给与旗舰相对静止的【中继】,【中继】将【遥控信号】通过‘全向天线’转发给移动中的【战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旗舰把中继安置在特定的位置上,敌人就不会接收到旗舰发射的电磁波信号,但是,当中继失效后,旗舰如果还想与无人战机之间保持双向联系,只能冒险直连。 舰长在下达了命令之后,就一直盯着中继传回来的雷达探测数据。 他在等一个结果——追踪A组‘原中继’的石虫会不会改变方向。 因为‘备用中继’与‘原中继’之间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所以,如果石虫改变方向去追踪‘备用中继’的话,就能达到延长安全遥控时间的目的。 舰长焦急地等待着,他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 【2屏】上,雷达数据一刻不停地更新着——桥接A组战机的‘原中继’在静默之后,就通过小型喷气式发动机改变了位置,但是,锁定它的那只离群石虫并没有改变方向去往‘备用中继’的位置。 在‘备用中继’启用5秒之后,传回来的雷达数据显示,石虫大军中又出现了一只离群的石虫,方向-A组备用中继,接触时间-31秒。 看着这些数据,舰长的额头上隐隐渗出了汗珠,舰桥上的其他人亦是如此。 用转嫁信号源的方法来拖延时间,对石虫来说,貌似太天真了…… 不过,舰长还是松了一口气,如果刚刚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况、而是直接启用了所有备用中继的话,此刻,就会有更多的离群石虫出现,后果就是旗舰周围会出现更多的石虫,之后旗舰想要脱身的话,难度会大幅度提升。 呼—— 舰长舒缓了一口气,然后拿起送话器再次进行了全舰广播:“敌人具备反电磁波的能力,我们还有不到30秒的时间,提前机动,各位小心。” 舰长把话说得很简略,是因为没有时间去详细说明。 不过,无数次战斗模拟培养出来的默契,让驾驶员们立刻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不到30秒’,就是中继器在30秒后就会被摧毁; ‘提前机动’,就是不要等发现石虫进行攻击了再进行机动,之前发射的集束导弹弹出的金属球,石虫是在100公里左右的距离上通过分裂出的‘光点’进行拦截的,现在还不清楚‘光点’是否有机动能力,所以,在战机与石虫的距离缩短到100公里之前,就要在电脑的辅助下做好‘高过载’机动的准备; ‘各位小心’,就是既然敌人已经盯上了中继,那么,一直在与中继交互数据、无法‘静默’的无人战机极有可能也会被‘反电磁波精确追踪打击’。 …… 但是,当舰桥大屏上的‘战机’与‘石虫’的接触倒计时跳到个位数‘9’的时候,旗舰收到的来自于战机的雷达探测数据中,依旧没有显示有石虫主动向战机发起攻击。 “对石虫大军来说,战机是正面迎上,迟早会接触,所以不用特意照顾,而中继器处在石虫的航向之外,所以才……”舰桥上,一位参谋长给出了一个合理的推测。 舰长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 此刻,他想到了十几年前自己年少的时候追过的一部韩剧。 来自星星的你…… 舰长憧憬着,如果自己也有都敏俊那种控制时间的能力的话,该有多好…… 可惜没有如果。 【2屏】上,战机与石虫接触倒计时跳到了【5秒】,中继器与石虫的接触倒计时里,最短的一个跳到了【21秒】。 5秒、21秒…… 4秒、20秒…… 舰长没有继续看下去,他转过身,把目光投向了监控遥控舱的大屏幕,这时候,他没有去指挥什么,更没有想着给这些太空军战士们提什么战斗要求与目标。 他清楚地知道,这些战机驾驶员虽然身处旗舰遥控舱、虽然只是通过电磁波来遥控战机,但他们面对的却是真正‘瞬息万变’的前线。所以指挥什么的,不现实,也不靠谱。 这时候,选择信赖他们是最好的选择。 “看你们的了!” 舰长紧握着拳头,他怕自己的声音影响到注意力已经非常集中的这些年轻的驾驶员,所以,他并没有使用全舰广播,而只是在心中默默地为这些年轻人加着油。 这时,在他的背后,【2屏】上的一列倒计时中,终于有一个走到了终点、定格在了红色的数字‘0’上。 与此同时,在距离旗舰近千公里的地方,表面喷涂着‘03’字样的立方体战机与目标石虫的距离首先缩短到了100公里,而那只体长将近百米的石虫,也在‘03’战机突破这个距离后,释放出了一枚带着尾焰的‘蛋形’的东西。 旗舰的计算机对这枚长约1米的‘蛋’作了分析,结论是,它跟之前拦截集束导弹金属球的东西一模一样。 跟无动力的金属球不同,‘03’战机早就嗅到了危险。在某个面上的发动机的推动下,‘03’战机飞出了一条肉眼难以分辨出弧度的弧线,将将避过了这枚‘蛋’。 瞬息之后,‘03’战机就已经近距离飞掠了石虫、并将石虫远远抛在了身后! 紧接着,石虫的身上出现了一条红色的划痕,眨眼间,这条划痕就裂成了一道口子,一股炽热的液体随即从中缓缓溢了出来! () 第98章 十秒 旗舰的遥控舱内,‘03号’战机的驾驶员很想回头去看一眼被甩在身后那只石虫,但此刻他遥控的战机已经风驰电掣般地闯入了石虫军阵之中,他需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即将与战机相遇的下一只石虫身上。 而这个‘即将’,也不过就是不到1秒的时间—— ‘03号’战机在近距离飞掠第一只石虫的0.97秒之后,就与第二只石虫相遇了。这一次,战机没有遇到‘蛋状物’的截击,于是很轻松地就完成对第二只石虫的近身飞掠。 这次近身,战机与石虫之间的距离达到了37米,与前次相比稍远了一些,但同样的,这只石虫的体表也被无形的利刃划出了一道口子。 人类的肉眼无法看明白这道口子是如何产生的,不过,战机上的高速摄影机捕捉到了这个一纵即逝的瞬间—— 在战机飞掠石虫的瞬间,石虫的体表上出现了一个移动的、指甲盖大小的圆形光斑,光斑所经之处,便会留下红热的烧蚀痕迹,最终,石虫身上的这道痕迹,崩裂成了一道创口。 舰桥内,‘03号’战机传回来的第一段高帧影像已经被投映到了大屏幕上,舰长等人看着电脑挑取出来的一些关键帧,全都怔住了。 石虫被剖开了…… 很明显,战机的切割攻击成功了! ‘03号’战机取得这样的开门红,一时之间令舰桥的指挥员们难以置信!而在他们被震惊的这几秒钟里,‘03号’战机已经成功近距离飞掠了第三只石虫,然后是第四只…… 与此同时,其他29架立方体战机也已经冲进了石虫大军,并各有斩获。 在‘03号’战机即将飞掠它的第五只石虫的时候,‘03’遥控舱内的全息雷达球发出了警报,在战机的后方出现了一个快速移动的光点。驾驶员没有犹豫,当即操控遥控杆发出了机动指令! 近千公里外的‘03号’立方体战机收到信号后,立刻启动了‘对应面’上的机动发动机,在强劲的等离子焰的推动下,战机快速地做出了拐弯变向的动作。 在秒速数十公里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机动产生的过载超过了百g,比导弹的极限过载还要高,也就是说,此刻的立方体战机不仅可以凭借速度甩掉导弹,还能依靠极强的抗过载能力把导弹遛到废。 但是,电脑很快就从雷达数据中分析出了一个结论,战机机动的效果不大—— 紧跟在战机身后的,是之前从石虫身上分裂出来的‘蛋形物’,此刻的它不仅能够跟上战机的机动,而且还在向战机快速靠近中。 也就是说,‘蛋形物’的速度不仅比立方体战机快,其抗过载能力也不可小觑! ‘03号’驾驶员没有心慌,他冷静地按照作战预案释放了电磁干扰源。但结果令他沮丧,‘蛋形物’轻易地穿过了干扰源,很明显根本就不吃干扰这一套! 于是,他操控着遥控杆加大了机动强度,希望用更迅捷、更复杂的蛇形走位来摆脱追踪。 在这个过程中,‘03号’战机驾驶员身遭的画面也在天旋地转着,虽然画面很单调,没有地平线、只有星星点点与石虫,但依旧令人感到晕眩。 而全息雷达球中的那个光点‘亦步亦趋’,不管战机做何种机动动作,它都能跟得上,且丝毫不落下风! 很快,遥控舱内就响起了警报——战机的蛇皮走位产生的过载,已经达到了机动过载极限。 机动过载极限,也就是战机的抗过载能力上限。 跟人一样,战机自身也有它能够承受的过载上限。一旦机动造成的过载超过这个上限,战机的结构部件将受到影响,如果长时间处于超过载状态,战机就会失控甚至彻底报废,就跟飞行员在10g的过载中待上几秒就会丧命一样。 ‘03号’驾驶员的心跳开始加速,‘蛋形物’的速度与抗过载能力都超过了立方体战机,而且还抗干扰,这样的反电磁波精确追踪打击,立方体战机根本躲不掉!! 做出了这个判断之后,‘03号’驾驶员操控着战机结束了蛇形走位,并立刻调整了战机的姿态,将立方体战机一个顶点上的‘短棒’对准了尾随在身后的‘蛋形物’。 战机顶点上的‘短棒’,就是之前剖开石虫的利刃——高能激光器。 但战机装备的这种激光器,并不是指哪打哪的高能激光武器。 高能激光武器,一般都得具备两样东西,一是超高功率的激光发射器,二是用来维持对目标进行持续“灼烧”的跟踪瞄准系统,因此,远程高能激光武器的整体个头是相当大的,以人类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高能激光武器微型化并应用到太空战机上。 目前立方体战机上的激光器,只能在五十米内的近距离上有效,跟概念中的高能激光武器比起来,根本就算不上武器,顶多算一个激光切割机,但却是此刻立方体战机在“近战格斗”时能拿出手的最好的“牌”了。 在与第一只石虫接触之前,‘03号’驾驶员曾遥控战机勉强避过了这个‘蛋形物’,那时他没有使用激光,是因为条件不足,一是相对速度过快,二是‘蛋形物’体型过小,三是当时战机已经为攻击石虫做好了姿态调整。而这一次,‘蛋形物’跟在战机后边,两者之间的相对速度与之前相比大大减小了,所以他笃定激光器能行! 当‘蛋形物’进入激光器的作用范围后,‘03号’驾驶员按下了激光器的开关。 一束肉眼无法看到的拇指粗的激光束立时就照到了‘蛋形物’的表面,并留下了一个刺目的光斑! 但是,在激光照射产生有效的烧灼效果之前,‘蛋形物’就微调了方向躲开了! “靠!” ‘03号’驾驶员瞄了一眼雷达数据,在心里骂了一句。他没想到这小东西不仅反射率非常高,而且反应速度也比大石虫快! 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03号’驾驶员果断无视了身后的那个‘蛋形物’,并把心思从躲避追击完全转移到了进攻上面。 在电脑的辅助下,战机立刻就锁定了一只石虫,‘03号’驾驶员随即遥控战机全功率开启了发动机,向这只石虫冲了过去。 看着画面中快速接近的目标石虫的虚影,‘03号’驾驶员屏住了呼吸。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在被‘蛋形物’追上之前,做最后一次攻击。 但现实毫不留情地给了他当头一棒,雷达球中,‘蛋形物’通过加速先一步追上了战机…… ‘03号’遥控舱内的实况画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舰桥【2屏】上的战机编组监控数据—— ‘03号’立方体战机,状态失联,战斗时间8.7秒。 8.7秒? ‘03号’驾驶员看着这个时间,愣住了。 从飞掠第一只石虫到现在失联,才不到9秒钟的时间? 令他更加感到震惊的是,此刻30架战机中,只剩下‘17号’与‘23号’尚未失联。也就是说,战机编队与石虫大军接触后的不到10秒的时间里,就损失了28架! 那石虫呢?!我们的攻击对石虫有效么?‘03号’驾驶员这才想起来,自己虽然成功遥控着战机飞掠了四只石虫并做出了攻击,但攻击结果他还没来得及去看! 正当他准备调取刚才的战斗影像数据时,全舰广播响了起来—— “各位,刚刚17号与23号战机也都离线了,我们与金星石虫的第一次战斗结束了。”舰长呵呵笑了一声,“刚才我还在担心战斗会因为中继器的原因而被迫提前结束,但是,呵呵……” 舰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所有人都从舰长的干笑中听出了无奈与不甘。 就在此刻,已经与旗舰背道而驰的石虫大军中,开始连续出现光度极强的闪光点! 这时候,深入敌阵的战机已经全灭,旗舰失去了最好的眼睛,旗舰想要看清这些闪光,只能使用自备的被动观测设备,比如望远镜。 但是,看不清。 十秒后,闪光停止。 “闪光点的数量一共89个!”舰桥内的一位参谋激动的报告着,“跟被战机划到的石虫的数量一致!这些石虫全爆炸了!” 但是紧接着,另一位参谋的报告让还未来得及激动的所有人如堕冰窟。 “那些追踪中继器的离群石虫停在了中继器旁边,它们并没有攻击中继器……我们……可能被它们包了……” () 第99章 同类 从立方体战机与石虫大军正面交锋的那一刻起,到这位参谋报告完毕,只有半分钟的时间。 这短短的半分钟时间里,旗舰舰桥内的22人虽然都很冷静,但并不代表他们内心的最深处也波澜不惊。如果有一位微表情专家站在上帝视角观察这22个人的话,那么他会很容易从这群人的脸上分析出一个事实—— 这半分钟里,他们下意识里的情绪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一般: 当得知中继器被石虫锁定、追击的时候,他们意识到遥控战机的时间有限,他们因此感到了紧张; 当‘03号’战机的激光切割成功剖开了石虫的时候,他们感到了振奋; 接下来,三十架无人战机十秒内悉数被毁、无一幸免,他们感到震惊与后怕; 但他们很快就意识到,战机在十秒内全部被击毁,旗舰就不用卡着时间与中继器断开联系,而是可以提前进入静默状态来规避石虫的追踪,这让他们的紧张感减轻了一些; 然后,他们看到了被战机‘划伤’的87只石虫接连爆炸,这令他们惊喜; 但紧接着,他们得知追击‘中继器’的8只石虫并没有对‘中继器’发动攻击,这8只石虫最终分别“停”在了8个中继器的旁边,这令他们感到了惊恐——为了把遥控通讯的延迟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用于桥接【战机】与【旗舰】的所有‘中继器’都被布置在了距离旗舰三百公里内的一些地方,并且,这些中继器都与旗舰保持着相对静止,也就是说,此刻在旗舰附近、与旗舰保持相对静止的,还有8只石虫。 如果这些石虫发现了旗舰、并用攻击立方体战机的那种‘蛋形物’对旗舰发动打击的话,毫无疑问,旗舰秒秒钟就会被击毁! 静默装死,是旗舰偷生的唯一办法,但能苟到什么时候,没有人知道。 此刻,舰桥里的许多人都屏住了呼吸,他们都明白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但他们还是下意识地认为石虫会听到这些动静,于是他们努力让自己不发出一点声响、认为这样就能降低旗舰暴露的几率。 “先别这么紧张,”舰长出声道,“我们并没有卡在‘石虫’与‘中继器’接触的时候进入静默状态,而且……”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们是提前进入静默状态了,也确实更安全了,”一位参谋接过话,“但是,提前静默并不代表百分百不会被石虫发现。” “静默之后,我们不能发送信号,但还是能接收信号的。”另一位参谋说,“我们可以接收到中继器上的‘主动探测模块’采集到的数据。这是一次机会,一次近距离观察石虫的机会!” 舰长点头,“机会难得,现在中继器与石虫在近距离上保持着相对静止,这种观察机会可遇不可求。” “呃……确实……”之前那位参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然后接着说道,“可中继器的全向天线功率有限,它们采集到的情报数据最终还是只有我们旗舰能收到,如果石虫不离开,我们就得一直静默下去,采集到的这些情报只能烂在我们的手里!” “所以啊……”舰长舒缓了一口气,“所以啊,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得冒险用定向天线把这些情报直接传回地球。” 所有人都沉默了,他们都很明白舰长的意思。 情报,是最重要的。 作为第一批与金星石虫正面交锋的人类武装力量,他们很明白自己的使命,他们扮演的,是类似“侦察兵”的角色。 从扮演这样的角色的那一刻起,他们就已经做好了用生命去换取情报的准备。但对于没有经历过真正战争的他们来说,虽然可以用坚定的信念来说服自己将生死置之度外,但他们并不能真正地看淡生死——他们不惧生死,却很在意生死,尤其是在这种等待生死宣判的时刻,他们如坐针毡,倍受煎熬。 舰桥内再一次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各个系统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在大屏幕上,一幅幅影像渐渐清晰了起来,8个‘中继器’主动发送出来的电波信号,正在被旗舰计算机快速解译着。 所有的影像都是用超广角镜头拍摄的,所以在每个画面中,都能清楚地看到一只状如蚕蛹的东西,但它们的大小却是蚕蛹望尘莫及的。众人默默地看着画面中与旗舰大小相当的石虫,一时之间竟不知道用何种心情去面对。 这些玩意儿,就是敌人。 作为第一批进驻太空防御圈的太空军,萝藦1号的所有人都清楚这些石虫的来头,它们听命于尚在冥王星轨道外的参宿四舰队,它们是人类、甚至是【一型恒星】的高级文明都惧怕的敌人。 它们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 宇宙万物的主宰吗? 所有人盯着画面,渐渐地把一部分注意力从等待生死宣判的煎熬中转移到了石虫身上。 看着画面中石虫在兜着圈子,舰桥内的每个人都产生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感觉,都隐隐感觉有哪里不对劲…… “如果我是石虫……”终于,有一位参谋打开了话匣子,“如果我是它们的话,现在肯定不会围着这些中继器打转……” “是挺奇怪的,竟然没有攻击。是因为中继器没有攻击性吗?”有人猜测。 “按照我们人类的思路,不攻击的话,那至少也应该主动探测一下周围吧。”有人接过话。 “挺有趣的想法。”舰长说,“现在看起来,这些石虫对中继器挺感兴趣的。” “难道它们把中继器当成自己的同类了?”有人灵光一闪。 “你这话提醒我了……参宿四舰队就是通过发送简单的电磁波信号来给这些石虫下命令的,而我们的中继器,一直在发射着电磁波信号……”有人补充道。 “嗯……” …… 对石虫行为的讨论与猜测,让舰桥内沉重的气氛有所缓解。可就在讨论渐入佳境时,一块大屏幕上忽然弹出了一个词。 【信号无法识别】 众人一怔。 无法识别的信号? 中继器被攻击了?还是旗舰的信号接收天线出故障了? 都不是…… 中继器传回来的8幅画面都很正常,这段无法识别的信号是独立的,与影像无关! 舰长忽然拳掌相击,双目放光,“用那种解译规则试试!!” “那种解译规则?”有人不明白。 “当初对参宿四舰队信号进行解译的解译规则!”舰长说,“现在我们能不能做到?” “可以,那种规则很简单。”一位参谋接过话,“所以……你怀疑这是石虫对中继器发出的交流信号?” 舰长点头嗯了一声。 “我去!这要是真把中继器当成同类的话……” “先试着解译看看!” () 第100章 认错人了 CN.B市航天城,盘古大楼VR中心。 司令塔下,每个VR模拟舱的气氛都异常活跃。在经过了数个小时的枯燥等待后,参与体验的孩子们终于经历了一场可以说是‘拳拳到肉’的太空战,一场高速的近距离格斗。 这场超乎了他们想象的战斗,引发了他们滔滔不绝的讨论。 怎么不用核弹、战斗怎么只持续了十来秒、为什么要近距离格斗等等这些话题,几乎出现在了每个模拟舱的讨论中。 而司令塔内的气氛却截然不同,前方战场传回来的战斗影像与作战数据,让所有人的心情大起大落了数个来回,之后,气氛就彻底沉闷了。司令塔主控室的空气也几近凝结,古远天等人默默地看着大屏幕上的画面与数据,久久一言未发。虽然他们可以从这一战中总结出许多有价值的情报与战斗经验,但最终的战斗结果,还是让他们的心里产生了重重的阴霾—— 八只石虫定位到了‘中继器’并展开了追踪,旗舰也因此被迫选择了持续静默,如果没有‘中继器’的话,那么此刻旗舰已经被击毁了。 这是一个令人崩溃的现实。 设计制造用来转嫁、伪装信号源的‘中继器’,本就是一种‘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战术考虑,结果,还真的就撞上了‘万一’——石虫具备极强的‘反电磁波打击’的能力。而目前地球防御圈的基建设施与武器装备中,不管是近地轨道上的、地月拉格朗日点上的,还是月球上的,都离不开电磁波——武器制导、飞行器导航要用到电磁波,联络通讯亦是。 也就是说,石虫已经把人类吃得死死的了,那种速度快、抗过载能力强、能够追踪电磁波信号的‘蛋形物’,只要数量足够,彻底摧毁地球防御圈根本就是没有悬念的事。 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一声长叹打破了主控室里沉闷的气氛。 “人类休矣……”古远天看着大屏幕上的数据,叹息道。 王久峰笑了笑,“此言差矣!” 古远天疑惑地“哦”了一声,“愿闻其详。” “君不见战机之功、石虫被剖?”王久峰反问。 “蚍蜉撼树尔……”古远天继续叹息。 叶扬在一旁愣住了,这俩老家伙现在还有心思整文言文? “老古啊,”王久峰意味深长地唤了一声,然后缓缓道,“在太空中实在干不过的话,我们还能把敌人放进来打啊!” 古远天一怔,“放进来打?听起来挺耳熟的。” “退守到地球上打持久战啊!地球的大气层,至少可以缩小我们双方的武器在速度上的差距。你一个搞理工的,难道还以为石虫可以无视大气的阻力?要是它们在地球上还用那种攻击套路的话,会变成流星吧?” 古远天耸了耸肩,“差距缩小了,但依旧是存在的。再说了,那时候对石虫来说已经是入侵成功了。我们的地球,将不可避免地金星化,全球绝大部分生物将在剧变的环境中饱受煎熬,并走向消亡。” “悲观不好。”王久峰说。 “我只是看清了现实。”古远天说。 “眼见不一定为实。”王久峰说。 “呃……”古远天皱了皱眉头,“你说的也对,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我们只是看到了现实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连这一块‘斑’都应付不了……” 叶扬又愣住了,这俩老家伙又在进行哲学辩论了? “你果然是年纪大了。”王久峰说。 古远天没有异议,“是啊,人老了,就容易悲观。” “所以,你有什么想法?”王久峰问。 古远天摇头,“人类,不,应该说是这一期的地球生物,差不多也到了该灭绝的时候了。” “什么意思?”王久峰眉头锁起。 “4.4亿年前,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地球上85%的物种都消失了。然后是3.6亿年前的泥盆纪,然后是2.5亿年前的二叠纪,然后是2亿年前的三叠纪,然后是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远天说着,扭头看了王久峰一眼,“地球生物已经经历了至少5次大灭绝了,显而易见,每隔5000万年到1亿年这种情况就会发生一次,现在我们这一期的生物,也躲不掉这样的命运。” “这也太牵强了吧?”王久峰呵呵笑道。 “这是方涵说的,我觉得挺有道理。”古远天说。 “屁的道理,只有区区5次,完全没有统计学意义。”王久峰反驳道。 古远天笑了笑,说道:“当然没有统计学的意义,但如果这就是真理的话,你统计两次跟统计两万次,结果是没有区别的。” “前提是真理吧?”王久峰说。 “是啊……真理……”古远天喃喃,“也不知道旗舰脱离危险了没有……” “你这是什么意思?”王久峰有点跟不上古远天的脑回路了。 “没什么意思,就是扯扯淡调节调节情绪。”古远天说,“咱们这不是在等旗舰的‘苏醒’信号嘛?太折磨人了。” “扯扯淡……”王久峰无语,“所以你说你悲观也是……” “不,”古远天打断道,“我确实挺悲观的,这不是扯淡。不过,我只是对人类的未来感到悲观而已,咱们现在还活着的人,还是得要有活下去的信念,对吧。就像你们军人的精神,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什么的。” 王久峰长舒了一口气,他差点以为自己的这个搭档变懦弱了。 “石虫的目标是中继器,它们摧毁掉中继器之后,应该就会离开了。”叶扬终于是有机会说上话了。 “希望旗舰好运,不要被发现了。”王久峰说。 古远天嗯了一声,“希望如此吧。” 之后,三人无话,总控室又安静了下来。 他们虽然随便扯了很多闲话,但总控室的总体气氛却没有改变多少,依旧是沉闷,不过,这些闲聊却是缓解了这种气氛催化出的焦虑感。 一分钟,两分钟, 一小时,两小时…… 三小时过去了,地球方面依旧没有收到旗舰的‘苏醒’信号,旗舰的情况、舰载人员是生是死,地球方面无从得知。 地球上,所有知晓这次战斗的人们都越来越感到揪心,对他们而言,30架无人战机在十秒内悉数被毁虽然令人惊骇,但无人战机里边并没有驾驶员,即便是在一秒内全被毁了,他们也只当是花钱买经验,但旗舰不同,旗舰内的五十多名指战员是活生生的人类,是他们的同胞,对于这些人的生死,他们做不到视而不见,而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旗舰‘苏醒’的信号,这无疑是煎熬的。 结果,他们没等到旗舰‘苏醒’,却是收到了一份来自于‘萝藦1号’空间站的‘通知’——为了降低被石虫大军发现的几率,位于‘日地拉格朗日L4点’萝藦1号空间站,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静默,直到石虫大军远离‘日地拉格朗日L4点’。 继旗舰静默之后,‘萝藦1号’也进入了静默状态,至此,地球与前方战场彻底失去了联系。 对地球方面来说,煎熬升级了…… 十天后,当所有人被折磨得跟大熊猫似的时候,SDSN(超级深空网)终于收到了萝藦1号的苏醒讯息。 讯息很简单: 萝藦1号安全! 作战旗舰安全! 同时,还附带了一段石虫向中继器发送的‘特殊信号’与试解译出的一张带有“白点”的黑底图片。 古远天顶着熊猫眼在看到图的第一时间就懵了,作为一个天文学者,他一眼就看出这张图中的几个亮点竟然是构成了天蝎座的一部分!而其中最亮的一个亮点还被虚线圈了出来! 古远天看着这个亮点,第一感觉就是,石虫认错人了。 () 第101章 不用想太多 古远天一眼就认出了那个被虚线圈出来的亮点——天蝎座的主星,心宿二。 心宿二…… 二十天前,心宿二变成了一颗超新星,它的视亮度从原先的‘1等’提升到了仅次于满月的‘-13等’。 在这过去的二十天时间里,全球社交平台上的所有热点tag,统统是跟心宿二有关的,像什么‘恒星演化’之类的科普、‘天蝎座运势’之类的占星、夸大‘宇宙射线’危害的危言耸听,等等等等。这二十天里,全人类不管是什么阶层的人,都在关注着天上出现的这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而石虫对‘中继器’发出的交流信号中,竟然也把心宿二圈了出来! 难道说石虫也在关注心宿二的爆发? 古远天觉得匪夷所思! 可石虫为什么要向‘中继器’发送这样的信号呢? …… 看着萝藦1号传回来的这张‘星象’图片,古远天的脑子里接连闪过了数个疑问,然后,他几乎是在下意识里对这张‘星象图片’做了一个【翻译】—— ‘你来自于心宿二吗?’ 随即,一个推测就闪现在了古远天的脑海中—— 【金星石虫可能把‘中继器’当成是来自于心宿二的文明了!】 心宿二文明…… 心宿二文明!! 古远天被自己下意识的推测吓了一跳!他清楚地记得,在心宿二爆发的那天晚上,曾跟苏乐在萝藦大厦的顶楼讨论过心宿二文明—— 【如果心宿二有文明的话,他们早就跑了吧。】 【心宿二跟参宿四差不多,距离我们都只有五六百光年,参宿四的舰队都已经到柯伊伯带了,心宿二的文明如果跟参宿四一样,那么,也早就开始迁徙了吧,也许有一支心宿二舰队也快到太阳系了,只是还没被我们发现。】 【心宿二的周围有一团反射星云,也许,超新星的光辉会照出其中的细节。如果有心宿二文明曾经从中穿过的话,我们会发现痕迹的。】 心宿二超新星爆发…… 参宿四舰队…… 金星石虫…… 想到此,古远天冷不丁地打了个寒颤! 几乎在同一时间,ESA各分部的天文团队在研究这张星象图的时候,也相继注意到了一个被忽视掉的巧合——【参宿四舰队向金星发出了‘进攻地球’信号】与【心宿二爆发】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前者稍晚于后者。 这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巧合’,但是,金星石虫向‘中继器’发出的关于心宿二的‘图片交流信号’,让这个巧合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令人惊悚的存在—— 心宿二的爆发,与参宿四舰队的举动之间极有可能存在联系! 目前尚在冥王星轨道外的参宿四舰队,之所以会向金星石虫下令‘进军地球’,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心宿二的爆发。 跟古远天一样,想到这一层的所有人都打了个哆嗦! …… 随后,ESA就这个问题召开了一次紧急视频会议。 与会者对‘参宿四与心宿二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多种可能性—— 金星石虫可能把‘中继器’当成了来自心宿二的同类! 心宿二可能跟参宿四一样,也孕育出了硅基文明! 心宿二文明可能跟参宿四文明一样,在母星爆发之前,都选择了迁徙! 心宿二文明的迁徙舰队可能也选择了太阳! …… 可能性很多,但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性,似乎都是人类无法承受之重。渐渐地,在讨论的过程中,视频会议的与会者们都感受到了一股浸入骨髓的寒意—— 如果心宿二文明的迁徙舰队也已经到了太阳系,那么对人类来说,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当然,也有一些人比较乐观。 在对心宿二所在的天区进行的长期监测中,并没有发现任何文明迁徙的痕迹,心宿二爆发后,位于地月拉格朗日L2点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对心宿二附近的一团反射星云进行了持续观测,也没有发现任何非自然的痕迹! 因此,这部分乐观的人认为,‘臆想心宿二文明’是过度解读金星石虫发出的那张‘图片’,即便心宿二文明真的存在、而且已经到了太阳系,那么还存在一种可能的结果,就是他们可能会跟参宿四文明掐起来,人类可以坐山观虎斗、在夹缝中求生存,说不定还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 …… 乐观人士的看法,让会议的气氛变得不再像开始时那样压抑,而所有人在冷静之后也都意识到,对心宿二做的所有猜测,不管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在找到确切的证据之前,都需要打上问号。如果现在仅凭金星石虫的‘一段图片信号’就把精力放到心宿二的问题上,这肯定是不理智的。 所以,在这次紧急会议结束之前,与会者们的话题终究还是回到了金星石虫这个最现实的问题上—— “心宿二的问题,现在就以观测为主吧,不用想太多。” “想多了也没用,我们现在最大的敌人,是金星石虫,还有37天,它们就会到达地球了。” “你们那边对萝藦1号传回来的数据研究得怎么样了?” “哎……一头雾水……战机剖开石虫时高速摄影机拍到的石虫内部的东西,跟以前‘特洛伊号’采集到的数据完全对不上号……” “对!它们被战机剖开后,竟然流出了炽热的液体!从红外波段的数据看,它们体内的温度是铅熔点的两倍,融化铝不成问题!以前在金星着陆的探测器从来都没有发现过这种石虫!” “最后那89次爆炸也很耐人寻味。” “怎么?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 “你不知道?” “我们团队现在还在研究那种蛋形物。” “哦……奇怪的地方有很多,其中一点是,被战机划到的89只石虫,无一例外的都炸了。” “这有什么奇怪的?” “我们研究了那些高帧影像,被划伤的89只石虫中,有一半以上只是被激光刃划破了个皮,创口深度最浅的,只有不到三公分,根本就没有液体流出来,然而,它们最后都炸了。” “这样看的话,这些石虫有点脆啊……” “我们一开始也是这么觉得的。之后我们还注意到了一点,立方体战机在石虫大军中恣意穿梭攻击的时候,所有被攻击的石虫都没有做任何机动去躲避,即便最后被划了,它们依旧还都保持着原航向与原速度,它们做的,只是释放出蛋形物去还击。” “你的意思是……它们没办法在那种情况下做出有效的机动?它们的抗过载能力连我们的战机都不如?” “还不能确定。” “这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 “不,我还没说完。” “……” “我们研究了这89次爆炸的光度光谱数据,这些爆炸,不是普通的爆炸。” “什么意思?” “是核爆。” () 第102章 小幸运 在‘心宿二紧急视频会议’结束之前,ESA各个分部的科研团队没有把话题继续停留在‘心宿二’上,而是对‘萝藦1号’传回来的‘首战资料’的研究进度进行了交流。 某个团队提出的‘核爆’一词,令许多人都费解了。 从金星上飞出来的这些‘石虫’,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从外形与剖口纹理数据来看,它们是生活在金星上的石虫的变种,是‘生命’。从行为方式来看,它们被参宿四舰队使唤,不太像是‘智慧生命’。从爆炸数据来看,它们竟然还携带了‘核装备’!难道它们根本不是‘生命’,而是参宿四文明制造的携带核武器的AI核动力飞船? 与‘心宿二’的问题一样,‘核爆’问题也是令人一头雾水。 随后,紧急视频会议就在各种长吁短叹中结束了。 萝藦大厦内,与会的各个团队的成员相继离开了视频会议室,最后,只剩下了几位高层跟几个团队的领头人,他们静静地坐着,如思想者一般。 “你们怎么看?”古远天拍拍手,把大家从沉思中揪了出来。 “什么怎么看?”居山问,“心宿二吗?” “不太妙……”方涵摇了摇头,“不太妙啊同志们。” “方叔还是太乐观了。”苏乐接过话,“何止是不太妙,根本就是大大的不妙……” “感觉确实不太好。”叶扬说。 “敢情……”古远天把每个人的表情都打量了一遍,呵呵笑道,“敢情刚刚在视频会议上,你们的乐观都是装出来的啊!” 苏乐摊摊手,“不然呢,去给那些提出乐观看法的人泼冷水啊,泼凉凉了怎么办?” 叶扬点头“嗯”了一声,“不过,他们可能也跟我们一样,只是装装乐观的样子、为了照顾会议气氛而已。” “好吧!”古远天长舒了一口气,“那说说你们真实的‘不太妙’的看法吧,现在也没啥外人了。先说说心宿二吧。” “心宿二?”苏乐问,“这还用再说么?我不相信您们没有想到。我想,刚刚参与会议的所有人,只要静下心去再想想,肯定也会发现的。” “这么明显的吗?”古远天苦笑。 “参宿四舰队早没动作,晚没动作,偏偏在心宿二的爆发之后对‘金星’发出了‘进攻地球’的命令,而且,金星石虫还主动提到了‘心宿二’。这说明了两点问题。”苏乐说,“第一点,很明显,心宿二爆发与参宿四舰队之间肯定存在某种关联,第二点也很明显也更重要,但是在心宿二的光芒下,比较容易会让人忽略。” 苏乐看了看在场的几人,缓缓说道:“从金星飞来的石虫大军,是参宿四舰队的先锋,参宿四舰队的目标,是地球。” 苏乐的话,让留在会议室里的人都怔住了。 参宿四舰队对‘金星’发出了‘进攻地球’的命令与‘心宿二爆发’几乎同时发生,当时,他们的注意力都下意识地放在了‘心宿二’上,这大半个月来,他们虽然已经或早或晚意识到了苏乐说这一点,但一直都未说破,此刻听到苏乐讲了出来,虽然都有心理准备,但他们还是产生了心跳猛然一滞的感觉,就像是有一记重锤重重地砸在了心头上。 “老叶,还记得以前我们做的那个排列组合吗?”苏乐问道。 “记得。”叶扬双手抱在胸前,一脸愁容。 苏乐端起水杯,他以为叶扬会接下去说,但后者并没有再说什么,于是苏乐又放下了水杯,接着说道:“当年我们并不确定参宿四舰队的目标是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抱有侥幸心理,那时我们做的每种选择,不管是‘主攻’、‘主防’还是‘逃亡’,都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但现在,‘主防’与‘主攻’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与参宿四舰队战上一战,我们……只剩下逃跑这一条路了。” 古远天默默地听着,他清楚地记得苏乐曾经提过的那什么甲A甲B的‘排列组合’,其中的那条‘主防思路’令他印象深刻,那是一场‘断子绝孙’与‘毫发无损’的豪赌。现在,参宿四舰队的目标是地球已经板上钉钉了,那么,当年做的‘排列组合’就只剩下3种可能性了,而对延续人类文明来说,逃亡成了最好的选择。 “我赞同苏乐的看法,”叶扬说,“首战的结果摆在那里,我们与敌方的差距太大了。所以我也真心认为,唯有逃亡,人类文明才能苟延残喘。” 古远天扫了众人一眼,最后唉了一声,说道:“咱们人类文明有点不幸啊……” “已经很幸运了。”方涵立刻回道,“要是以前的天灾打击得再彻底一些,像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那颗小行星要是再大一些的话,也就没今天我们人类什么事了。对了,还记得通古斯大爆炸么,要是那颗彗星再大上几圈,那人类也早就完了。地球上的生命历经磨难繁衍到今天,还进化出了人类,而人类还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事了。” “你倒是看得开!”古远天笑道,“怎么,最近是被哪个庙里的方丈点化了?” “你这不是也看得挺开的嘛,还有心思开玩笑!”方涵笑。 “我们确实是有点小幸运的,”居山接过话,“当年我们的SOT计划就建立在‘逃亡’的基础上,我们现在有一定的能力进行逃亡。” 方涵唉了一声,无奈笑了笑,“能逃出去多少呢,又能苟延残喘多久呢……” “这大概就是定数劫数之类的东西吧。”古远天长舒了一口气,“在尽人事的基础上,随缘吧。” “只能这样了……”方涵说,“不过,你不要小瞧了逃亡的难度。” 古远天点头,“我明白。” 看着古远天锁起了眉头,居山疑惑道:“似乎除了飞船不够多、技术不够硬,还有其他的难处?” “逃亡的难度,不在技术之类的硬件,而在人类自身吧。”叶扬说。 “人类自身……”居山默默念了两遍,“你是说人性?” “每个个体都有独立的思想。”方涵接过话,“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个体,思想存在差异、分歧、甚至完全不同,不同的思想互不干涉还好,但水火不相容的两个思想碰到一起的话,那就比较惨烈了。然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思想的分歧、矛盾会上升到团体层面。在面临生死的时候,人性的方方面面都会被最大限度地放大,伟大的,更伟大,猥劣的,更猥劣,平时中立的,也会被带跑偏……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人性会有闪光,同样也会有堕入深渊的存在。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就是这样。”古远天叹息道,“前几天的ESA高层视频会议上,已经在讨论逃亡的具体事项了。” 居山点了点头,随即就陷入了沉思。 方涵的话,也让苏乐想起了他看过的灾难文学作品,像15年前的那部《2012》的各路人马、像8年前《流浪地球》电影里的各种英雄与尾声里吵着‘还我阳光’的组织,各种各样的人性,都是他至今记忆犹新的。 “我感觉我们挺超然的,”古远天忽然又笑道,“明明就快世界末日了,咱还能坐的住。” “这大概就是电影中所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吧,我们还都挺有责任心的。”方涵说。 “还有37天,石虫大军就要抵达地球了,要是地球防御圈防不住的话……”苏乐似笑非笑地说,他话只说了一半,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球防御圈是不可能百分之百防住石虫大军的……37天后,全人类每个人的人性都将受到考验……那时候的世界,肯定不会像此刻会议室里这般平和。 () 第103章 深刻了 苏乐没有再说什么,他仰天做了个深呼吸,然后双手抱在胸前、缓缓闭上了双眼。眼前彻底黑暗下来的那一刻,他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句话—— ‘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一种撕裂的感觉’…… 苏乐嘴角微微一扬,露出了一个不易被察觉的苦笑——他没想到这时候脑子里会冒出这么一句年代久远的歌词,而这句歌词竟然还准确地形容出了他此刻内心的痛苦。 作为ESA的一员,他能以超凡的心态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不管人类文明在战争结束之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他都能坦然面对。 但是,他还有另外的身份,他是蓝颖的丈夫、苏辰的父亲,他不希望蓝颖还有苏辰在即将到来的惨烈的未来里受到任何伤害。 怎么办? 自己能怎么办? 苏乐咬着牙关,腮帮处的咬肌的轮廓也不时地颤抖着。 凭借自己的身份去开后门、把母女俩人送到月球上去? 开后门?特权?苏乐自顾自地摇了摇头,他为自己有这种自私的想法而感到可笑,如果搞特权,那对至今一无所知的民众来说,明显是不公平的。况且,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多的去了,即便搞特权,再怎么排,也不会排到自己的。 想到这,苏乐突然有点后悔当初结婚生孩子了。如果…… 苏乐又摇了摇头,这种幼稚的想法同样令他觉得可笑。 “是在担心孩子吗?”古远天出声问道。 苏乐立刻睁开双眼,怔怔地看向了古远天。 “很正常。”古远天说道,“为人父母的,肯定希望孩子能够在一个优良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成长。” 苏乐勉强笑了笑,说道,“您什么时候学会看心理了?” 古远天没有理会苏乐的玩笑,转而说道:“自从19年发现参宿四舰队到今天,这8年来,全球各大国的人口出生率每年都在下降,你们知道吗?” “听说过……”方涵接过话,“尤其是发达国家。其实在发现参宿四舰队之前,人口老龄化与出生率的问题就已经很明显了。在十年前,像我们国家,即便开放了二胎,甚至鼓励二胎,人口出生率也没有回升。房价、工作、薪资、消费,这些跟钱有关的压力让结婚率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层次上,而养育、教育的花销,也让结了婚的人会在生小孩的事情上踌躇不前。而参宿四舰队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原因很简单,本来就不太愿意生小孩的夫妻,在善恶不明、实力未知的外星人的影响下,必然会更加趋向于选择不生,天知道以后外星人来了会是什么世道。” 是啊,天知道以后会是什么世道…… 苏乐如此想着,然后扭头看了看叶扬,发现叶扬的表情也很复杂。 “对了,你难道没有发现,我们城市里的外国小孩变多了?”方涵问道。 苏乐愣了愣,“我好久没有离开航天城了……” “闲空的时候你该多出去转转,带小辰出去玩玩、陪蓝颖去逛逛街什么的,你也能多换换脑子。”方涵说。 “呃……” “不仅是我们国家,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放开了对部分落后国家幼龄孤儿的移民。”古远天说。 “这……这是什么鬼政策?”苏乐惊讶。 “你确实是该换换脑子了,应该划点时间去多关心关心本职工作外的事情。”古远天做了个停顿后接着说,“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的孤儿院已经渐渐没落了。” “孤儿院??这跟孤儿院有什么关系?”苏乐继续不解。 “选择以领养替代自己生育的夫妻越来越多了。”古远天说。 “多到……多到孤儿院供不应求?”苏乐惊了。 “对于不愿意生育夫妻,国家也不能拿刀架在他们的脖子上让他们去生孩子……”古远天说。 “拿刀架脖子上也太夸张了,”苏乐说,“我记得好多年前不是开放了很多优惠政策来鼓励生育的嘛,像什么减免学杂医药费,而且力度很大,难道这些都没用?” 方涵摇头,“没什么用。” “怎么会?” “羊毛出在羊身上。”方涵说。 “什么?” “对人口大国来说,生育什么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经济问题。”方涵说。 苏乐挠头。 “你不是搞经济的,想不通也正常。”方涵说。 “您不是搞生物医学跟地质的么,什么时候攻进经济领域了?”苏乐惊诧。 “只是闲暇时换换脑子。”方涵说,“除了使用这些‘钱’的手段来鼓励生育,还有其他政策,比如借某些专家之口说出来的‘加税措施’,什么单身税、从薪资里扣钱立为‘生育预存金’之类的,现在都有了。这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结婚率,但对提升人口出生率来说,效果不大。之后,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以钻到政策空子的领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火起来了,而政府似乎也从中看到了一种全新的可能。”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咱们国家的孤儿院里收养的弃婴孤儿已经满足不了领养需求了?孤儿院也因此才关的门?所以您说的全新的可能,就是靠进口?”苏乐愣住了。 “哈哈哈哈——”方涵大笑,“你这个词用的好,哈哈哈哈……进口……哼哼……进口……所以啊,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是该感到悲哀,还是该感到庆幸。如今的社会,不仅有足够的人会心甘情愿地为不负责任的父母买单,还会为落后国家地区的愚昧买单……” 苏乐打了个寒颤,他很少见到方涵会有这种表情。 方涵继续苦笑着,“落后的国家,那里的生育没有思想负担,也基本没有节制……用进口人口这种方式来缓解人口出生率低下的压力,放在十年前,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听起来像是几世纪前的奴隶买卖……这不是变相的掠夺人口吗?!”苏乐有点惊讶,“人权组织没有插手?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人权组织,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吧?” “他们认为这是做慈善。”方涵说。 苏乐无语。 “有些人权机构,也是经济链上的一环。”方涵补充道,“就像以前为了捞钱而随意宣布一些物种功能性灭绝的动保机构,像绿发会什么的,都是收智商税的机构而已。” “你今天的话有点深刻啊。”古远天说,“咱们好像扯得也有点远了……” “深刻吗?有感而发而已。”方涵笑了笑,随手划开了手机上的锁屏。他看了一眼屏幕背景图片中的那张一家三口的全家福,随即就又关上了,“按理说,我应该是最不用感到纠结的,但我却能清晰地感受到你们的心情。太奇怪了……” 苏乐一怔,他突然想起来,自己当年第一次见到方涵的时候,他已经是独自一个人了。 “对了,今天怎么没看到小年,他去哪了?”方涵忽然问道。 “今儿个一早就去H市了。”居山回答。 方涵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随后说道,“他老家跟你一样,也是H市的吧。” 居山点头,“嗯,今天他带沈凝一起去的。” 方涵一怔,“你是说他们俩……等等等等……让我缓缓……他们是回老家见家长去了?” “见家长?”居山笑道,“大概吧!” 方涵随即一脸失落,“也不小了,该婚了。” “是啊,不小了。”居山附和着,随即又叹息了几声。 “你们俩不要都一脸被抛弃的模样好不好?”古远天敲了敲桌子,“我明白你们那种老父亲一般的心思,高兴一点!” “小年跟沈凝在一起了?”苏乐也是后知后觉。 沉默了良久的叶扬忽然接过话,“你反应也太迟钝了吧,蓝颖没跟你提过?” “这小子……”苏乐啧啧了两声,忽然一拍大腿,“这小子跟你一样,藏得挺深啊!!” 众人因为话题的突然转变,压抑的情绪也都有所缓解。 “不跟你扯淡了……”叶扬侧目,随即站起身就向门口走去,“回去干活了,还一堆事情要忙……” 苏乐立刻‘哎哎’了几声,可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叶扬就已经快步离开了会议室。 “又在我面前讲粗口了……压力挺大啊。”古远天看着叶扬离开的背影,叹息道。 “是啊,心扬跟慕研都还小。”方涵说。 苏乐怔怔地看着门口,忽然大喊了一声“叶哥你等等我”,也冲出了会议室。 看着追出门去的苏乐,古远天无奈摇了摇头。 此刻,会议室里就只剩下了方涵、居山还有古远天三个人。 “好了,后辈们的情绪就让他们自己去调节吧。”居山说,“我这有个事得说一下。” “什么事?”古远天疑惑。 “小年在一本县志上发现了一些记载,他这次去H市,主要目的是去星墙墓验证一些事情。”居山说。 () 第104章 SN 1987A 星墙墓于09年被发现,时光如白驹过隙,这一晃,就已经过去了十八年。 十八年…… 高铁列车上,年久零出神地望着窗外,十八年前在星墙墓考古的幕幕往事,就像过电影似的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从最初的发掘清理,到星墙的秘密被发现,到结识苏乐跟叶扬,每个细节他都记得一清二楚,对他来说,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列车车窗外,急速拉近、又急速远离的景色,在年久零的眼中逐渐成了飞逝的时光,在这种错觉中,回忆往事时产生的千思万绪,终究汇成了感慨万千。 “时光如梭啊……”年久零感慨着。 “你不补一会儿觉?”沈凝眉头轻皱,“昨晚你又没怎么睡,不困吗?” 年久零精神抖擞地摇了摇头。 “白瞎了我订的商务座……”沈凝无奈地环视了一圈,整个商务舱里,就他们两个人。 年久零乐呵着笑了笑,“到H市还得两个多小时呢,你睡会吧,补个美容觉,不然到时候我妈又要心疼你有黑眼圈了。” 沈凝翻了个白眼,“你的意思是,把我扔你家,然后你自己去星墙墓?” “不然呢?”年久零挠挠头,“我这次又不是去旅游……” “跟公事不冲突吧?你可以把这当成是一次怀旧之旅啊,然后带上我,不行么?”沈凝说。 年久零做思考状长长‘嗯’了一声,“怀旧之旅?” “以前你提过啊,当年你转到307医院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星墙墓了。所以这次去,你可以好好怀旧一把啊。我也想见识见识改变你人生轨迹的星墙墓,以前也没机会去,这次好不容易能够揩到公差的油,我可不能错过了。”沈凝接着说道。 年久零嘴角一扬,抬手轻轻刮了一下沈凝的鼻尖,“好啊!到了H市东站,还得坐个把小时的巴士才能到下辖的X县,你能确定自己不晕车么?” 沈凝耸了耸鼻子,“当然,区区个把小时而已……所以你不准备先回一趟家么?” “把正事办了再说吧。”年久零说。 “行吧。”沈凝揉了揉眼睛,“你不困的话,那就继续亢奋着吧,我是得睡一会了!” 说着,沈凝已经按下了座椅扶手上的按钮,座椅很快就变成了躺椅。沈凝随即躺下身去,在找到了一个舒服的躺姿后,她一脸满足地闭上了双眼。 “手拿过来给我抓着!”沈凝轻轻喊了一声。 “是是是!睡吧,到地儿了会喊你的。”年久零看着沈凝的面庞,微微一笑,然后转头看向了窗外。 把这次公差顺便当成一次怀旧之旅么…… 年久零小心地打了个哈欠,沈凝刚刚说过的话,让他脑海中的思绪再次翻腾了起来。 星墙墓,是他人生中实地接触的第一个古墓,也是最后一个。十八年过去了,如今,他只要回想起来,仍旧会觉得不可思议——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诡异的建造年份、还有墙砖中的硅基生命组织……就如沈凝所说,星墙墓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而那年在转到B市307医院做完了后续治疗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去过星墙墓,也没有参与星墙墓周边的考古发掘。这十几年来,虽然每年逢年过节他都会回H市回家看看,但却再也没有去过H市X县的星墙墓。 原因有二。 一是时间不太允许,二是因为星墙墓所有的数据都已经录进了硬盘并被送到了B市的工作地,同时送去的,还有采集的墙砖的样本,对他来说,星墙墓已经没有实地考察的意义了。 所以,关于重游星墙墓、来一场怀旧之旅,年久零虽然想过,但从来没付诸实施。 今天,公差给了他一个重游故地的机会,按理说确实应该趁机好好怀旧一把,但是,他并没有像沈凝认为的那样有多少怀旧的心思——怀旧之心他是有的,但他的亢奋,更多的是来自于这次公差本身。 昨天深夜,他睡前在翻阅H市X县县志的时候,注意到了一条以前被忽略的带有神鬼色彩的记载。 ———— ———— ———— 四十年前,也就是1987年年初,X县的一处地方聚集了许多虚弱的飞鸟走兽,附近的村民以为是土地显灵,于是在怪异之地举行法事以求福祉,数周之后,异象消失。 县志中对怪异之地的地点没有具体描述,但还是留下了大概的方位记录。 通过对比,年久零发现,怪异之地竟然与星墙墓的位置几乎重叠! 对此,年久零的第一反应是,那些动物的虚弱状态是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引起的,就跟当年他自己被放射性辐射伤害了一样。 这个像极了第六感的猜测,让年久零感到了莫名的兴奋! 可是有一点让年久零觉得非常奇怪,在县志的记载中,异象是突然出现的,而且只持续了数周,如果确实是跟星墙墓的放射性有关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在87年年初的数周时间里,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只是一次突然性的‘爆发’。 爆发…… 昨晚,年久零在想到这个词之后,睡意就彻底没了!随即,他就用电话轰醒了苏乐,并问了一个令他自己都觉得匪夷所思的问题—— “87年,天上有爆发过超新星吗?” 对于天文出身的苏乐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他的回答很快、很耐心,也很详细,就像当年在星墙墓外边教年久零辨认星座一样—— 【“1987年2月中旬,天空中曾出现过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编号SN1987A,就是1987年的A号SuperNova。虽然看起来没有这个月爆发的心宿二亮,但也是一颗非常著名的超新星……”】 电话中,苏乐说了很多关于SN1987A的相关数据,并与心宿二,也就是‘SN2027A’做了很多对比,但年久零听得并不用心,因为他在听完了苏乐说的第一句话之后,就彻底呆住了…… 1987年2月份出现过一颗肉眼可见的超新星……如果县志中的异象跟星墙墓有关,那星墙墓放射性辐射的‘爆发’,难道跟这颗超新星有关?年久零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苏乐,而是继续问了第二个问题—— “09年,也就是星墙墓被发掘出来的那一年,天上出现过超新星吗?” 这一次,苏乐感觉有点奇怪了,不过还是做出了回答—— 【“09年的话,没有肉眼可见的超新星,不过有一颗挺出名的,代号SN2009IP。具体的数据我记不太清了,不过网上都有。你搜星明天文台超新星项目就行了,资源是全球共享的。”】 年久零没有去查详细资料,对他来说,有爆发时间就够了…… 09年年底在发现了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之后,他们考古队对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做过一段时间的持续监测,在次年,放射强度下降了一些,并且保持在了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当时没有人觉得这之中有什么问题,就结束了监测。但在联系了县志记载与超新星的爆发时间之后,年久零觉得其中肯定有蹊跷。 挂了电话之后,年久零连夜跑到了居山住处,并详细说出了他的猜测—— 星墙墓,可能还活着! 心宿二的爆发,可能再度激发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 所以,检测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就是他今天出差的目的。 () 第105章 爆表 上午九点三十二分,列车准时抵达了H市高铁东站。 年久零与沈凝没有停留,在出租车通道打了车就直奔X县考古研究所去了。当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已是午饭饭点时分。 下车之后,年久零没有直接进研究所,而是皱着眉头在大门外原地转了几圈。 “怎么?”沈凝撑起了太阳伞,“看你的模样,不会对这里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吧?” “完全不一样了……”年久零怔怔地说。 沈凝嗯了一声,说道:“不奇怪,这都多少年了,变化翻天覆地很正常。” “不……”年久零摇头,“这变得太彻底了……你知道吗,当年星墙墓这里纯粹属于荒郊野外,距离星墙墓最近的小镇,也在十来公里之外,但如今……” 年久零又原地转了一圈,“虽然我知道H市的考古研究所早就搬迁到了星墙墓这里,知道这里肯定会有变化,但我真的没想到,这里如今竟然会变成城区!” “以前这里是荒野么?这么夸张?!”沈凝惊讶。 年久零点头。 就在这时,从研究所门卫室里走出了一个年久零熟悉的身影。 “来了怎么不进去啊!”那人顶着烈日跑到二人跟前说道。 “有点震惊!”年久零说。 “跟我走吧!”那人转身就准备头前带路,随即又转过身,问道:“这位是?” 年久零憨憨一笑,“沈凝。” “噢……”那人面露恍然,“原来是弟妹。” 沈凝看着面前的两人,露出了一个尴尬的微笑。 “我是小年的师兄,我也是居老的学生。”那人向沈凝伸出了右手,“你好!” “你好!”沈凝伸手跟对方轻握了一下,对方随即就主动放开了。 “现在是研究所的所长了。”年久零补充道,“好久不见啊,所长师兄!” “什么所长不所长的!”那人笑了笑,“咱都是居老的学生,你就别老把所长这个头衔跟师兄绑在一起了!走走走,还没吃饭吧,先跟我去食堂随便吃点!” 说完,所长师兄就正式头前带路去了。年久零正要跟上,却是被沈凝拉住了,“好像还没说叫什么吧?难道是我晕车晕糊涂听漏了?” 年久零一愣,随即无奈一笑,“你也喊他师兄就行了,说实话,这么多年了,电话里网络上,我也是一直师兄师兄的喊他。他叫赵峥,你不提,我还真就忘了要介绍他的名字了。” “好吧……”沈凝叹息了一声。 “快啊!”所长师兄转身催促了一声,“人是铁饭是钢,你还没饿慌?” “来了来了!”年久零应了一声,拉着沈凝就跟了上去。 …… 研究所食堂的伙食很简单,两荤两素一个汤,饭间免不了闲聊,在闲聊中,年久零从所长师兄的口中得知了这里发生巨变的原因,总结下来就五个字—— 外星人来了! 年久零万万没想到,星墙墓周边村镇的急速城市化,竟然跟外星舰队的出现有关! 说白了,就是城市里的民众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他们担心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当外星舰队到达地球之后,可能会跟人类开战,而战争一旦爆发在钢筋混凝土构造而成的城市中的话,城市的生存环境必然会急速恶化,到时候,吃穿住行都会成为大问题,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战争期间还选择住在高楼大厦,显然是不明智的。所以,他们很敏锐地把目光放到了城市周边的乡镇上,如狡兔三窟一般,想给自己留一些退路。。 “怪不得我到这里之后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年久零说,“原来是一栋高楼大厦都没有。” “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这里的每座公共建筑底下,都有避难室,像周边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型村镇上,每家每户还都有一个地窖,老村镇在这方面也在慢慢跟进。对了,这些避难场所跟地窖,都是防核的。”所长师兄说。 “防核?”年久零诧异。 “政府出技术,还出一部分补贴资金。这种模式不仅出现在X县,也不仅是在H市下辖的其他区县的乡镇,而是全国。”所长师兄说。 年久零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我以前了解到的情况是,政府会建造避难设施,但没想到会是以这么一种方式。” “在城市的地底下建造避难场所,难度很大,各种不方便。”所长师兄说,“像什么污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之类的,都是多少年之前规划好的,大改不容易。” 年久零点点头,“所以,还不如顺应城市居民的民意,直接把避难工程放到发展较为落后的村镇上。” “听起来像新时代的上山下乡。”沈凝说。 “是啊!”所长师兄感叹,“城市居民的返乡热情,直接带动了乡镇的发展。而政府顺水推舟,把避难工程的问题也顺便解决了大半。” “变化真大……看来我们不能老宅在航天城,抽时间出来转转还是很有必要的!”年久零一本正经地对沈凝说。 “我跟你不一样,”沈凝撇撇嘴说,“我是身宅心不宅,你是只知道跟着你的苏哥叶哥忙ESA给的任务,身心都宅。” 年久零笑了笑,没有否认,随即,他就收起了笑容看向了所长师兄,“居老师应该提前跟你说过了吧,我这次来的目的。” 所长师兄神色一凛,“装备都准备好了,话说,我在这坐镇这么多年了,还真没想过星墙墓还会再出什么幺蛾子!到底是什么情况?” “幺蛾子?”沈凝不解,“你这次来的任务到底是什么,我不问,你也不说啊?还要对我保密?” 年久零摇头,“你在上边待着,我跟师兄下去。” “怎么整得跟盗墓笔记似的,墓里有粽子?”沈凝疑惑地看着二人。 “没有粽子,但是有放射性辐射。”年久零说,“我怀疑超新星爆发会激发星墙墓墙砖的放射性辐射。” “这样啊……怪不得居老让我准备那些东西。那就走吧!”所长师兄立刻站起身,把桌上的碗筷收拾进了托盘里,随后接着说道:“小沈就先去我的办公室坐会吧,我们很快就上来。” “我——” “听师兄的。”年久零打断道,“别以为我看不出来,你晕车还是挺严重的吧,正好去休息一下,回头才有精神坐车回家。” 沈凝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随后,三人就离开了食堂,沈凝去了所长办公室,年久零跟所长师兄则是在穿戴好了装备之后,推开了研究所内挂着“闲人免进”的、通往星墙墓的甬道入口的大门。 —— 沈凝在办公室没有等多久,年久零跟所长师兄就回来了。 看着二人满头大汗却都是一脸失魂的模样,沈凝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 “爆表了……”年久零说,“我们的设备,检测不出放射性辐射的强度的上限……” 所长师兄愁容满面,“幸亏以前对星墙墓做了整体的防放射措施,不然……” “你办公室里有通往B市航天城的电话网络专线吧?”年久零打断道,“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来研究这事儿!” () 第106章 幽灵 星墙墓放射性辐射的异常情况,很快就传到了B市航天城的萝藦大厦。 居山没有想到,一个源自于年久零的“第六感”的猜测,竟然会得到近乎完美的验证——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会有“爆发式”的增强,还真的可能跟超新星有关! 在古远天的安排下,一支由数名核物理专家组成的团队轻装踏上了前往星墙墓的路途。 随后,古远天就回到了办公室,对他来说,在安排完工作的所有细节之后,只需要耐心等待研究的结果就行了,他并不需要亲临一线,不过,这却让他感到非常煎熬。 “别踱来踱去的了,你就不能坐下来歇会儿嘛!”办公室里,居山没忍住说了一句。 古远天停下步子,一脸焦躁地“唉”了一声,“我有一种说不清的预感……” “预感?第六感?”居山皱眉,随即一笑,“你不是从来不相信这玩意儿的嘛?怎么,因为年久零的预感成真了,所以你也……” “不不不不不……”古远天一连说了五个‘不’字,随即就坐到了居山对面,“你还没有意识到吗?问题很不简单!” “你是指星墙墓的辐射与超新星之间的关系?” “匪夷所思的地方不在‘关系’上!”古远天摇了摇头,“而是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的强度会‘爆发’。这也就意味着,墙砖中的放射性物质变多了。怎样才能让墙砖中的放射性物质变多,我只想到了一种可能性。” “超新星爆发?”居山说。 古远天没有立即回答,“你是搞考古的,应该知道碳十四测年吧,这个碳十四是碳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你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产生的吗?大气中有丰富的氮元素,碳十四,就是氮十四被宇宙射线撞击后产生的。” 居山‘噢’了一声,“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超新星爆发产生的高能射线撞击到了星墙墓墙砖中的一些物质,让这些物质变成了具有放射性的其他物质,这样就造成了星墙墓放射性的激增。” “是的,这是能让星墙墓放射性激增的唯一途径。”古远天点了点头,然后却是话锋一转,“不过,这对星墙墓来说,是不可能的。第一,心宿二距离我们有六七百光年,它爆发产生的高能射线到达地球时,已经相当‘淡’了,而且这些高能射线在到达地面之前,还会被大气层进一步大幅削弱,最后能够接触到星墙墓的高能射线就很少很少了。第二,当年你们考古队被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伤害后,我们对星墙墓的墙砖进行过检测分析,放射性是墙砖中的放射性物质造成的,这些放射性物质在地层岩石中都很常见,墙砖中的其他物质元素也很普通,里边没有什么未知物质,也就是说,即便把墙砖送到大气层之外的太空去,让它经受来自宇宙各个方向的高能射线的轰击,墙砖中的物质也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更别说被催化出高强度的放射性物质了。” 说道此处,古远天呵呵一笑,然后又摇了摇头。 “怎么?”居山疑惑。 “当年,在确定了墙砖的放射性辐射会给人体造成损伤之后,你们不是就把星墙墓整个都给‘包’起来了么?”古远天说,“星墙墓的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向都包得很严实,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跑不出去,而外界的不管是高能射线还是普通的电磁波,也都根本接触不到星墙墓,呵呵……” 居山的眉头也皱了起来,“所以……星墙墓放射性的激增,难道是被幽灵激发的?” “幽灵?”古远天笑了笑,“幽灵跟墓确实挺配的,也确实存在一种幽灵。” 居山一愣,“我就开个玩笑,你该不会是被刺激了吧,竟然迷信了?” “我说的幽灵,是中微子。”古远天说,“超新星爆发的时候,确实会产生大量的中微子,而且,中微子会像幽灵一样,不仅可以穿过星墙墓的防护屏障,甚至连贯穿地球都不是问题。但有一点,它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其微弱,也就是说,它能接触到星墙墓,但是会直接穿过去,几乎不会在墙砖中留下丝毫痕迹。” 居山深呼吸了一口气,“那这么来说,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爆发’就太奇怪了。” 古远天点头,“仅凭我们目前在核物理上的认知,这种现象解释不了。所以,我希望派过去的专业团队能有所发现。” 居山叹息了一声,然后劝道:“耐心等吧,结果迟早会出来的。” 古远天笑了笑,“要是现在你手下的考古队正在开掘秦始皇陵,你能耐下心来坐着慢慢等么?” “呃……”居山愣了愣,“还真坐不住……” “这不就得了,”古远天站起身,“我现在就是这种心情。” 话刚落音,办公室的大门就被推开了。 “结果出来了!”叶扬一脸激动地说。 居山一愣,“什么出来了?派去的专家团应该还在路上吧?” “咱们这里还有当年采集回来的星墙墓墙砖的样本,我让叶扬拿到实验室去化验了一下。”古远天做了个解释,然后看向叶扬问道:“如何?” 叶扬摇头,“没有任何异常!” “你说什么?”古远天睁大了双眼,提高了嗓门大声问道。 “辐射水平正常,各种正常,就跟一块普通的石头一样。”叶扬说。 “不应该啊!不应该啊……” 居山喃喃道,他明白古远天为何突然激动。星墙墓出现了辐射异常,样本却没有,这当真是咄咄怪事!而刚刚站起身的古远天,却在大惊之后,如丢了魂一般又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 “应该的……应该的……”古远天愣愣地说。 这回轮到居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什么应该的?” 古远天嘴角微微一扬,“你还记得我曾经拿这些样本做过一个实验么?” “实验?”居山皱眉。 “光谱实验。”叶扬接过话,“当年在参宿四光谱中的发射谱线中,发现了一条奇异的谱线,后来古老师对从星墙墓墙砖里提取出来的样品做了光谱分析实验,证明了参宿四光谱中那条奇异的谱线,跟样品中的硅基生命的硅基组织分子产生的谱线一样。” “这……”居山挠头,“这挺久了……你不说,我都忘了……当年你对所有的样品都做了光谱实验了?” 古远天点头。 “所以……所以……”居山结巴了两声,也怔住了。 “放射性,是硅基组织造成的。而当年我做的光谱实验,可能彻底杀死了样品中的硅基组织。”古远天说。 () 第107章 痴人说梦 古远天的话,让居山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 放射性辐射,是硅基组织造成的? 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检测结果,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组织并无活性!难道当年的检测有误?如果这些硅基组织确实还具有活性,那它们产生放射性辐射的机制又是什么?另一方面,硅基组织是否具有活性,是墙砖“样品”与“原物”之间唯一的区别,而造成这种区别的,竟然是光谱实验。 居山这时候终于明白古远天所说的‘问题不简单’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你刚才说的那种说不清的预感就是……”居山顿了顿,然后缓缓说道:“你该不会……你该不会认为是硅基组织的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吧?” 古远天点头,“这可能已经不仅仅是核物理方面的问题了,而是还涉及到了硅基生命学,所以方涵也跟过去了。如果放射性真的是硅基组织产生的,那么至今我们对金星硅基生命的所有理解,恐怕全得改写……” “话虽如此,”居山皱眉说,“但我们送到金星表面的探测器,并没有检测到金星石虫具有放射性啊!” “时间不对……”叶扬接过话,“我刚刚在资料库调出了所有的原始数据资料,我们的探测器在实地考察时候,距离太阳数千光年的范围内,没有出现超新星。” “所以你也认为中微子是开关?”居山问。 “也?”叶扬愣了愣,然后转头看向了古远天,问道:“您们也觉得是中微子将硅基组织从休眠中唤醒的?” 居山笑了笑,说道:“我还以为你们师徒俩讨论过了呢,原来是想到一块去了。” 古远天抬了抬手,示意叶扬随便坐,“虽然我们做的这个猜测能解释目前所有的现象,但是……” 古远天长舒了一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拿起水杯走向了饮水机。 “但是什么?”居山没有问古远天,而是看向了跟古远天心灵相通的叶扬。 叶扬无奈一笑,“在我们目前的认知下,我们做的这个猜测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居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虽然我不太懂你们的天文还有物理,但也觉得挺匪夷所思的。” “这个猜测中,至少有两个地方是我们没法接受的,”叶扬接着说道:“第一,我们目前已知的所有的放射性物质,除了天然形成的,还有就是人工制造出来的,我们从来就听没听说过生命体本身的器官或组织能够制造出放射性物质。我们已知的所有生命,包括在金星上发现的硅基石虫,它们的生命活动特征都一样,就是新陈代谢,而这些新陈代谢,都是发生在分子层面上的化学反应,根本就不会涉及到原子核。” 叶扬顿了顿后,继续说道:“想要在新陈代谢中影响到原子核,无异于把细胞中的‘线粒体’或是‘叶绿体’换成‘核反应堆’或者是‘粒子对撞机’。对了,‘核反应堆’跟‘粒子对撞机’,就是我们人类制造放射性物质的工具。” “‘核反应堆’这种模式应该排除掉,”古远天接完水回来接着说道:“如果墙砖中的硅基组织真的能够制造出放射性物质,那肯定不是‘核反应堆’模式制造出来的,因为核反应堆需要核燃料来启动,像核电站需要像U235这样的可控裂变的核燃料,而硅基组织中并不存在类似的核燃料,所以,只剩下‘粒子对撞机’这种模式了……你知道粒子对撞机有多大么?” 不用古远天细说,居山也知道两者的体型有着天壤之别——细胞的直径尺寸是微米级别,可以说是体型微小的微观物体,而粒子加速器是体型庞大的宏观物体。 “几年前我们不是去过咱们市的正负电子对撞机么,”古远天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那个改建后的直线加速器就超过了四百米,而环形加速器的周长也有近三百米,而末端的检测与存储装置,高度超过了十米,整体质量超过了一千吨。也有体型小的对撞机,但跟细胞的大小比起来……” 古远天长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我跟小叶想的一样,硅基组织中存在类似‘粒子对撞机’这样的可以制造出放射性物质的结构,这是我们无法接受的,即便纳米科技再发展一百年,我们也不可能把粒子对撞机缩到细胞大小。” 叶扬点了点头,“还有一个地方也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估计古老师跟我想的也一样。” “中微子。”古远天说。 “是的,中微子。”叶扬说,“中微子无处不在,但我们很难觉察到,也很难探测到,因为它几乎是隐身的。” “像幽灵……”居山接了一句。 “对,像幽灵!”叶扬说,“用稍微术语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中微子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极小,所以,如果想要探测到中微子,相应的探测设备就要非常大。在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目前拥有超过了一万个探测装置,这些探测装置被安装在了一立方公里范围内的冰层中、组成了一个立体的探测网,它每年都能记录到中微子与原子碰撞产生的‘闪光’,但闪光的次数,从来没超过十次。如果墙砖中的硅基组织真的是被超新星产生的中微子激活的话,也就是说,在硅基组织中,存在一个‘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而且灵敏度极高,因为太阳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中微子,心宿二爆发产生的中微子就夹杂在浓度更高的太阳中微子里,穿过星墙墓的【超新星中微子】与【太阳中微子】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路径不同。” 居山默默地听着,他是搞考古的,对物理、对天文不甚了解,不过,叶扬用通俗的描述给了他一个清晰的认识——【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启动了硅基组织制造放射性物质的功能】,这个推测可以完美地解释星墙墓的异常,但对人类来说,就跟古远天说的一样,着实是痴人说梦。 “如果这个推测被证实了呢?”居山说。 “那只能接受了。”古远天无奈笑了笑,“宇宙浩渺,出现一些新奇规则与生命形式,挺正常的。” “有点可惜……”居山有些颓然。 “怎么?”古远天问。 “咱们没多少时间去了解这些新奇了。” “不一定。”叶扬接过话。 古远天嗯了一声,“是的,不一定。” 居山眼睛一亮,“是因为……你做的光谱实验彻底杀死了这些硅基组织?你用的什么方法?” 古远天点头,“拉曼光谱分析法中的傅立叶变换法。” 居山一脸茫然。 “其中的一个步骤应该是关键。得等新样品回来了,才能确定。”古远天说。 “如果确定了的话,”叶扬满目期待,“即便我们干不过硅基石虫,以后也是可以在小范围内自保的!” () 第108章 不透风的墙 “小范围内是什么意思?”居山困惑地问道,对于不了解光谱分析的他来说,古远天跟叶扬的话就像哑谜一样。 “在做拉曼光谱分析的时候,为了降低荧光背景的干扰,会使用特定波长的近红外激光束照射样品。如果确定了是这种近红外激光可以彻底杀死了硅基组织,那么,就可以用它来做一个类似屏障的东西。”叶扬说完,用征询的目光看向了古远天。 古远天点头,“但这种激光的作用距离有限,所以做成的屏障能包裹住的范围也有限,这当中还要考虑激光发射器的功率与能源供应的问题……” 说到这里,古远天突然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这一举动吓得居山跟叶扬都打了个哆嗦。 “立方体战机!!”古远天激动道,“立方体战机用激光刃剖开石虫的时候,会不会顺便还杀死了创口处的硅基组织?所以才造成了受伤的石虫全都炸了、无一幸免?” 叶扬一愣,随即也明白了古远天激动的原因,“之后这些石虫之所以会发生核爆,是因为它们身体的硅基组织制造出的放射性物质?” 古远天抬腕看了看表,“方涵他们也不知道到哪了,真是急死个人!!” 居山的脑回路虽然慢了两拍,但也很快就明白了古、叶师生两人话里的意思——他们对【星墙墓出现爆发式的放射性辐射】这个情况做出的“痴人说梦”般的猜测,竟然已经有事实证据支持了! “我打电话问问!!”居山掏出了手机。 “怎么,你也坐不住了?”古远天说,“刚刚还劝我耐心等呢!别打了,肯定没到呢!” 居山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时间,露出了一脸后悔的模样,“早知道这样,当初就应该直接把星墙墓整体打包运到航天城来的!!” “你……你这想法也太大气了吧……”古远天惊讶。 “这有什么,技术上是可行的!”居山懊恼地说。 “这样啊……唉——”古远天叹息了一声,“也怪我当年太没有预见性,把所有样品都照了激光。” “你那么做没什么问题,”居山接过话,“那时已经确定墙砖中的硅基组织没有活性了,照照激光也没什么。还是怪我没有想到把星墙墓转移到这里来!” “怪我……是我太草率了!” “不,是我太没预见性!” “……” 叶扬忽然想笑——这两个老家伙,突然都在把不是责任的责任往自个儿身上揽,像是在说相声似的! 不过,叶扬终究还是没有笑出来,“石虫的硅基组织会制造放射性物质,它们被激光攻击了还会发生核爆,那我们……” 居山跟古远天闻言,立刻停止了玩笑似的争执。 “你说的对……”古远天瞬间又严肃起来,“石虫的爆炸被确定是核爆之后,我们原本设计的在地球本土上的防御思路就不可行了。我们还是得尽量把阵地放在太空中。” “谈何容易……”居山伸手拿过了古远天刚接过水的杯子,咕咚咕咚喝了两口。 “是啊,谈何容易……”古远天附和。 “说来也奇怪,”居山放下水杯、话锋一转,“按理说,这些灾难性的问题应该会让人焦虑、抑郁,但最近我觉得自己的心态太奇怪了,比如你现在跟我说地球明天就爆炸,我的情绪可能会有起伏,但我会很冷静地接受。你们说,我的心是不是已经死了?还是我年纪老了,已经看淡生死了?” “您也有这种感觉?”叶扬诧异地接过话,“我偶尔也会有这种感觉……说白了就像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那种坦然……” “你们都有这种感觉?”古远天惊诧。 居山看着二人,也是一脸不可思议,“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这样!” “我咨询过咱们楼里的心理专家,”叶扬接过话,“这种心理状态好像是叫做什么过疲,过度疲劳,就像饿过头了,就感觉不到饿了一样。说白了就是麻木了。” “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吧?比如会影响判断?失去理智?”古远天皱眉问道。 “不太清楚。”叶扬摇头,“不过我倒是没觉得自己的理智有受到影响,有时候遇到问题时,反而会更加冷静。” “是嘛!”古远天的眉头稍稍舒展开了一些,“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回头你去把心理团队的人召集起来开个会,问一问我们每周的心理疏导项目还有没有必要再加强加强。” “好的。”叶扬翻开随身携带的平板,记下了这条。 就在这时,古远天面前的手机忽然响了。古远天精神一振,立刻拿了起来,可当他看到手机屏幕上的来电显示时,他脸上的激动瞬间转变成了困惑。 “不是方涵打来的?”居山问。 古远天点头,然后接通了电话: “你好!” … “好久不见啊。” … “挺好的,谢谢关心啊,你呢?” … “呃,对不起,我无权向你透露这些事情。” … “没开玩笑,真的不行!” … “我没有权利安排这些事情。” … “谁让你来找我的?” … “好的,再见。” … 挂了电话之后,古远天的脸立刻就黑了下来。 “谁打的?”居山好奇地问,“听起来,像是朋友?” 古远天盯着手机屏幕,眉头紧锁,忽然,他猛地就把手机摔到了地上。 居山跟叶扬又是吓了一跳。叶扬立刻正襟危坐,他已经很久很久没见到老师发这么大的火了,而居山站起身就要去捡手机,一边说道:“怎么了这是,突然发什么火啊!一大把年纪了,别把心脏病整出来!” “别捡了。”古远天压住了火气,摆摆手说道。 “你不是挺厌恶浪费的么?”居山没有理会,把手机捡起来之后,摇了摇头道,“你手劲也太大了,都摔烂了……” 古远天瞅着居山手里已经支离破碎的手机,脸上终究还是露出了惋惜之色。 “到底谁打的?”居山坐回到座位上,困惑地问道。 “一老同事。” “老同事?ESA的?”居山问。 古远天点头,“嗯,常驻在紫台,关系挺好的,逢年过节还会串串门。” “那你发这么大的火干啥?”居山问。 “他说有一朋友的儿子想报名上太空军学院。”古远天说。 “多大了?”居山问。 “呵呵,说是二十三。” “年龄太大了吧。”居山诧异。 “是啊!问我有没有特招名额!”古远天呵呵笑了两声,“估计是某位领导打听到了我跟他的这层关系,托他来问的。走后门走到我这里来了,你说气不气!” “走后门?” 古远天语带愤慨、毫无掩饰地说道:“这几天我已经接到好几个这样的电话了。” “这时候扎堆来走后门,怕不是有什么目的吧?”居山警觉地问道。 “目的一目了然,想去月球!”古远天愤懑地说道,“我就奇了怪了,这些人,是怎么知道太空军学院的学生会被安排去月球的。” 居山沉思了几秒钟后,苦笑道,“这世上可没有不透风的墙。” () 第109章 铁60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居山说完这句话后,就沉默了下来,古远天也是一样。 叶扬左右看了看面色不佳的两人,也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他在听完这两人的对话之后,倒是也明白了古远天发火的原因。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人类在未来拥有完整的科研体系与足够的科研有生力量,各领域的人才将在近期内被安排送往月球防御基地,这当中就包括各国太空军学院的部分学生——这是前两天ESA跟联合太空军的高层在一次秘密会议上做出的决定。但现在,这个秘密已经不是他们这些高层的专属秘密了,有人已经开后门开到了古远天那里、想求得一个前往月球的名额。 很明显,参与会议的高层人员中有人有了私心,并把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 是谁?叶扬陷入了沉思。 代表CN参与那次会议的,除了此刻坐在办公室里的他们三位,还有ESA中国分部的其他工程项目组的领头人与CN太空军的高层将领,当然,还有政要团队。 叶扬把有印象的人在脑子里统统都过了一遍,结果他发现,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严肃刚正、正直凛然。 叶扬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不太擅长把别人往坏处想。于是,他把目光再次转到了面前的两位老家伙身上。 古远天仍旧还是板着脸,不过,叶扬可以从古远天的眼神中明显地感觉到愤怒,一种夹杂着无奈的愤怒,而居山的脸上,挂着的更多的是无奈。 叶扬愣了愣,随即就恍然了。 能够让古远天既愤怒又无奈的人,只可能来自于那个群体。 想到这里,叶扬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他没有再多想什么,因为这已经不重要了,而且,这也不是他能够左右的。 古远天注意到了叶扬的神色,开口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昨天我已经向他们汇报了这个情况了,泄密的应该不是我们楼里的人,也应该不是太空军方面的,毕竟我们都是全天候受他们监控管制的,要是我们中间有人出了问题,应该已经被他们请去喝茶了。所以现在只能靠他们自己去自查了。” “自查……”叶扬喃喃着,他明白古远天的意思,那个群体里出了问题,确实只能自查,外人是无从插手的,而且,外人也只能选择相信他们的自我监察能力。 “相信他们吧,扫黑除恶这么些年下来,他们从自己内部揪出了那么多毒瘤,可从来没有手软过。相信他们会很快就会把不合格的人筛除出去并控制起来的。”居山接过话。 “希望如此吧。只是希望他们动作快点,现在这种时候,自查可经不起打马虎眼儿。要是泄密的人没有及时被控制起来、让他们把秘密泄露到社会上的话,肯定会出大乱子的。”古远天叹息,随即又干笑了两声,说道:“不过,也许那些泄密的人原本并没有什么歪心思,就跟心理团队的那些预言家预测的一样,这种时候,人心跟人性都太容易变化了。” “是啊……”居山点头,“这种时候,觉悟不够,或是意志不坚定的人,确实容易蹦出私心,产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类的想法,克制不住的话,肯定就付诸实施了。能够长久保持高尚觉悟的,大概只有自制力强的人了。” “呵呵……其实有了私心克制不住也挺正常的,”古远天叹息道,“全球大环境稳定和平了这么多年,普通民众在某些人性方面的觉悟早就已经退化了,有的甚至还产生了扭曲,对他们来说,遇到紧急状况的话,一些天性就会更容易地显露出来。” “天性?”居山疑惑。 “就是生命个体与生俱来的本能吧,比如说,不择手段地活下去。老方以前说过,生命个体为了存活下去,肯定会在某些方面表露出自私……”古远天说着,又抬腕看了看表,“说到老方,也不知道老方到哪了!” “咱也别干等了,”居山也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他们肯定没到呢。我们现在可以先思考思考那个推测具体可以应用到哪些方面。” “刚刚已经说了,可以利用激光束来做屏障。”古远天说道,“可以应用到家家户户的小型地窖里,虽然可能挡不住大型石虫,但应该可以防住小型石虫的侵蚀。” “也许,我们还可以驯养。”叶扬也立刻跟上了话题的转换,“要是硅基组织制造的放射性物质可以用来当核反应堆的燃料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加以利用。” 古远天点头,“想法不错,但是不要忘了,一型恒星的高级文明,都没有这样做。” 叶扬一怔,随即就想起了那近千个一型恒星文明对待参宿四文明的迁徙舰队的态度——全部都是摧毁,毫不犹豫地摧毁! “老居说的对,咱也别干等了……”古远天接着又说道,“我们把星墙墓的资料跟推测都先汇总整理一下,然后……” 古远天又看了看表,“老方他们今天晚饭前应该会出一些结果,我们先提前准备一下吧,知会一下各大分部,晚八点开个视频会议。” “嗯,集思广益。”居山说。 “嗯,希望咱们的这个发现,能对研究首战的团队有所帮助。”古远天说。 “那我这就去准备了!”叶扬站起身就要往外走。 “唉!等等!”古远天抬手喊住了叶扬。 “嗯?”叶扬停下脚步。 “孩子们接过来了没?”古远天问道。 叶扬一愣。 “苏辰如果通过考核的话,应该会被送到月球基地去。”古远天做了个停顿,接着说道,“心扬跟慕研是没有这个机会了,希望你不会被困扰到。” “不会。”叶扬笑着摇摇头,“苏辰能有机会去月球,我挺高兴的,虽然我对苏乐很是羡慕嫉妒,但并不恨。这周末左研会去把孩子们都接过来,咱们航天城的的地下公共防核掩体,应该也是很安全的。” “难为你了。”古远天说。 “家属能够来航天城的防核掩体避难,我已经很满足了,”叶扬微笑道,“省得我们工作的时候还得分心去担心家人。” 古远天点了点头,“不管怎样,我们都会在一起的。” “嗯,”叶扬点头,“那我去准备了!” “去吧!” “嗯!” 叶扬离开后,古远天跟居山也各自打开了电脑整理起了目前与星墙墓有关的资料数据,并结合萝藦1号传回来的资料,码出了一些推断。 古、居二人就这样趴在了电脑前,直到夜幕降临、叶扬带着盒饭回到了办公室的时候,他们俩才直起身伸了个懒腰。 “先吃饭吧!”叶扬把盒饭放到了桌上,并把筷子递到了二人跟前。 “嗯!”古远天接过筷子,“老方有消息了没?” “有了,刚传回来,然后我就顺便带着晚饭来了。”叶扬说。 古远天拿着筷子的手悬在了半空,“怎么说?” “墙砖中确实多了不少放射性物质,几乎可以确定是硅基组织,不,应该说是苏醒后的硅基细胞制造出来的。传回来的资料我已经拷过来了。”叶扬说完,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平板。 “铁60?”古远天放下筷子,问道,“他们不会搞错吧?最多的竟然是铁60?” “铁60怎么了?铁60是什么?”居山问放下了筷子。 “在我们的认知里,这玩意儿,只有在超新星爆发的时候才会产生。”叶扬皱眉说。 () 第110章 梦寐以求的东西 铁,原子序数26,即铁原子核中有26个质子。常见的铁原子,也就是最稳定的铁原子,由26个质子与30个中子构成,即【铁56】。 而【铁60】是由26个质子与34个中子构成,是【铁56】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超新星爆发的产物之一。 叶扬向居山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之后,把视线又转到了平板屏幕上,困惑地说道:“之前我以为是硅基组织的活动加速了墙砖中的一些重元素粒子发生了核裂变,继而产生了放射性辐射与一些放射性物质,就像核反应堆一样,但现在看来……” “现在看来,放射性辐射并不是重元素原子核的核裂变产生的……”古远天也是一脸困惑,他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我记得,当年检测到的墙砖的放射性辐射,是由墙砖中微量的铀钍铷等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只是放射性强度比一些岩石的天然放射性强了一些。但是,现在的数据显示放射性辐射基本是由铁、钴的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 古远天深呼吸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当年检测下来,墙砖的主要成分拢共就三种,一是二氧化硅,另外两种就是铁跟镍了。”居山扶了扶眼镜,“这些都是很稳定的吧?” 古远天嗯了一声,“是的,二氧化硅,稳定的铁56跟镍……但现在,墙砖中除了稳定的铁镍的含量变多了,还多出了铁55、铁59、铁60、钴60这些放射性的元素……尤其是铁60,据我们所知,这玩意儿是超新星爆发的产物,不像其他的放射性同位素还可以利用核反应堆与特定标靶生产出来。” “所以,这些东西真的是硅基细胞制造出来的?”居山看着平板上那些令他迷茫的数据,问道。 “从老方传回来的这份数据上来看,确实是的,而且,新出现的放射性物质,绝大多数都分布在硅基组织细胞的周围,看起来就像是硅基细胞分泌出来的一样。”古远天指着平板上的图像与丰度数据说着,“不过,老方他们目前找到的硅基组织细胞全都是休眠状态的,可能是心宿二已经爆发了快一个月了,所以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检测时机,想要搞清楚硅基细胞的运作机制,那得找到活动状态的硅基细胞,这恐怕还得费不少工夫。” “如果真的是心宿二爆发产生的中微子激活了硅基细胞,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中微子设备来做实验?”居山问道,“我听说过有一种通讯好像叫中微子通讯来着,咱们现在有技术可以人工搞出中微子出来对不对?用中微子照射硅基组织细胞,也许可以检测出一些反应?” 古远天摇头,“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流,跟用于通讯的中微子肯定是有区别的。还有一点你不要忘了,硅基细胞对太阳产生的中微子可一点不感冒。” “不会这么邪乎吧?只对超新星有反应?”居山表示质疑。 “等老方把新样品带回来后,可以拿去试试。”古远天没有把话说得太满。 “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是不是激活墙砖中硅基细胞的钥匙,我觉得,这个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叶扬忽然接过话说道。 “嗯。”古远天点头。 “什么意思?”居山一时不明白那师生二人在打什么哑迷。 “这不明摆着嘛!”古远天的脸上难得露出了激动的表情,“虽然现在没法搞清楚硅基细胞具体的运作机制,但有一点还是可以确定的。硅基细胞可以进行可控核聚变!可控核聚变……呵呵,这可是我们人类梦寐以求的啊!!” “核聚变?可控核聚变?!”居山惊诧,不过随即他就恍然了,“你的意思是,墙砖里的硅基细胞把硅聚变成了铁?” 古远天点头,“不然那些多出来的铁钴是哪里来的?” 说完,古远天又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大质量恒星在演化到末期,也就是超巨星阶段,其核心处的硅在高温高压下会聚变成稳定的铁56,在最后经历超新星爆发时,铁56的原子核会捕获中子进一步聚变,产生重核元素,铁60就是产物之一……你知道这这种聚变得在多高的温度下才会发生吗?超过20亿开尔文!” “所以,发生在极端条件下的聚变竟然出现在了微小的硅基细胞身上!这可能吗?”叶扬的脸上已经不再有之前的那种困惑了,取而代之的,是神经质的笑容。 古远天随即也被叶扬的神情感染了,他呵呵笑了两声,说道:“上世纪末,有人说可以在三十年内搞出可控核聚变,但现在,搞可控核聚变的专家们还是那句话,还是‘三十年内可以搞出可控核聚变’,永远都是‘三十年内可以搞出来’,搞得‘三十年’这个词就跟个魔咒似的。” 古远天叹息了一声,接着说道:“在研究可控核聚变的道路上,人类虽然不停地踏着步子,但是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不管跑得多么脚踏实地,终究还是在原地。要是让参与人造太阳工程的那些人知道,硅基生命已经先他们一大步完成了可控核聚变,他们会作何感想?呵呵……” 居山沉默了,人造太阳工程他是知道的,就是建造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来做可控核聚变的试验,萝藦工程中的可控核聚变项目,就是用A省的人造太阳工程的基建来做实验的。 而关于人造太阳的运行机制,居山也略知一二,首先,人造太阳的托卡马克装置需要高功率的加热系统来启动,通过将等离子体加热到超过了一亿摄氏度来实现‘氘氚的核聚变反应’,其次,为了约束上亿度的等离子体,装置中必须要有稳定的‘磁笼’模块,而装置的连续运行,还离不开细致精准的排废,这样才能避免杂质影响整个装置的运行,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聚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带电氦原子核对等离子体的影响。 言而总之,人类为了实现可控核聚变,选择的是“造一个太阳出来、并控制住它”这么一条路。 但墙砖中的硅基组织细胞不同,它不仅仅没有使用最易聚变的氘氚来做‘燃料’,而且,也并未走模仿恒星的路子,它的聚变过程,可以说很温和。而人类的聚变装置跟它比起来,简直就是极端中的极端! 想到这里,居山也明白古远天跟叶扬这师生二人的情绪为何会突变了——人类搞了半世纪的可控核聚变,至今进展有限,距离成功看起来也是遥遥无期,而硅基细胞可以轻易地进行可控核聚变,这让他们一时之间都接受不来。 “准备视频会议吧!”古远天看了看表,然后站起身说道,“一天开两次紧急视频会议,希望其他分部的人不要嫌麻烦。” “估计不会,”居山说,“这份数据报告会让所有人提起精神的。” “希望方叔他们能够尽快找到活动状态的硅基细胞,搞清楚机制的话,也许,我们就可以突破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瓶颈了!”叶扬也站了起来。 “嗯!”古远天点头,然后拎起了装着盒饭的纸袋,“走吧,去视频会议室吃。” () 第111章 最后一面 跟居山所料的一样,当其他分部的与会者们得知硅基组织细胞可以进行可控核聚变这一情况之后,全都震惊了,有些与会者甚至就跟打了鸡血一般,恨不得立刻想飞到星墙墓去一看究竟。 视频会议因此还一度陷入了失控状态,就跟无组织无纪律的茶话会一般。但这种失控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所有人在激动过后,相继都意识到了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时间不够。 来自金星的石虫大军,将在一个多月后抵达地球,而在这区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即便从硅基细胞身上找到了可控核聚变的运转机制,也不可能立马就转化成实际应用。 想到这里的人,不免都产生了一种被调戏的感觉——他们就像是参加了一场超难的考试,从看到试卷的那一刻起,就在为‘交白卷’忧心着,在临近交卷的时候,监考老师突然发了一本辅导书、说本场考试开卷,可对考生来说,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这本辅导书里的内容了,这样的开卷,比全程闭卷还让人难受。 如果可以的话,把监考老师拖出去揍一顿来消消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监考老师是佛祖上帝一般的存在,揍无可揍。 与会者们的脸上,渐渐地都挂上了无奈与惆怅,有些人甚至一脸怒意,旁人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们心中有一股子无处可泄的无明业火。不过,与会的所有人终究是没有丢掉理智,待冷静下来之后,他们在“尽人事”的理念下,还是做出了一些布置与计划。 第一,从当前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团队中,抽掉出一部分人员另立一个团队专攻硅基细胞的聚变机制。 第二,取得墙砖中的硅基组织样品后,尽快进行实验,包括但不限于“中微子能否激活硅基细胞”、“多高功率、波长多少的激光可以杀死硅基细胞”等等。 第三,对心宿二爆发前后全球中微子探测器探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第四,联系日地拉格朗日点L4点的萝藦1号,看是否可以从战场中找到关于金星石虫的情报。 …… 之后,古远天与居山他们这些高层又对各项工作计划做了具体的人员安排,就这样一直到了午夜时分,视频连线会议才暂时宣告结束。 萝藦大厦的视频会议室里,当大屏幕上的视频信号断开后,古远天就立刻站起身吆喝了一句,“不早了,各位各回各位吧……” 然而,并没有人回应。古远天转头左右扫了几遍,发现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一脸心思。 啪——啪—— 古远天拍了两下手,“定什么神呢?!好了好了,知道你们现在的心思都被硅基细胞牵着,所以,星墙墓那边有最新数据传回来的话,我会立刻通知你们的。所以,现在各位就立刻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吧,尽快把任务落实到个人,你们负责的团队里,该派谁去星墙墓的就立刻派过去,负责实验的,也去把准备工作都做做好。饿了的话,就去叫夜宵。当然,休息还是很有必要的,各个团队内部自己协调吧。” 说完,古远天又‘啪——啪——’拍了两下,“别愣着了,拼死拼活也就这三十几天了,再挤点干劲出来!” 三十几天…… 古远天虽然没有说得很详细,但是在座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待会过了午夜零点之后,就只剩下三十七天了。 “三十七天……三十七天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咱们现在尽的人事,到底会不会有作用?”席间,某人似是自言自语地说着。会议室里很安静,他的话很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 “不管有没有用,都比什么都不做、坐以待毙强吧。”有人接过话。 “话是这么说,可……”那人摇了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我说!”苏乐笑着接过话,“发现参宿四舰队都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有习惯把每天都当成是末日来看待?” “我还每分每秒都苦到泪水想掉下来呢!”那人没好气地笑道,“就好像只有你会改歌词似的!” “哎,苦中作乐而已。”苏乐叹息,“心理辅导员不是一直教导我们嘛,咱总得找些乐子放松放松,不然压力山大迟早抑郁,到那时候,问题可就大了。” “话说,US那边有没有瞒着大家伙去金星搞些活体石虫回来?按照他们的尿性,很有可能会这么干啊!”又有人提了个新话题。 “你独立日看魔怔了吧?”苏乐转头就怼了过去,“你该不会已经把参宿四舰队脑补成独立日电影里的那些恶心的触手怪了吧?” 那人淡定地摇了摇头,“我只是希望咱们手里现在有活体石虫……搞研究的话,活体石虫,肯定要比星墙墓墙砖里的残留至今的硅基组织要好……” “活体石虫还真的没有。”古远天接过话,“想要把活体石虫从金星带到地球,不仅难度很大,风险也大。搞点新鲜的组织样本回来倒是可能的,不过,至今向金星发射的所有探测器,全都是单程的,所以,新鲜的组织样本我们也没有。所以,刚才在会议上才决定让萝藦1号发射探测器去战场看看,也许可以在石虫爆炸的遗骸里找到一些线索。” “嗯……我知道。我只是这样想想。”那人点头说着,这之后,会议室里又安静了下来,所有人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沉思当中。 分把钟之后,正当古远天又要开口说些加油打气之类的话的时候,苏乐率先站起身吆喝道:“走吧!一堆活呢,早点干完早点收工睡觉!” 说完,苏乐就要往门口走去。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坐他对面的一人也立刻站了起来,嘴里嚷嚷着“走走走、干活、干活”就快步向门口走了过去,并成功抢在了苏乐之前跨出了会议室大门。而这人的这一举动,就像是触发了什么开关似的,会议室里的的绝大多数人都也跟着站了起来,嚷嚷着什么‘gogo加油加油’之类的词汇,乱哄哄地就向大门口拥去。 突如其来的散场,让苏乐木在了原地。 最后,跟上午的那场紧急会议类似,会议室里就只剩下了几个核心人物,古远天、居山,还有叶扬。 “那我也走了。”苏乐回过神后,说道。 “你等等!”古远天放下了手机,“刚收到一短信,你先回住处一趟吧。” “啥?”苏乐疑问。 “小辰来了,大半夜的你家里没人,她在门外等着呢。”古远天指了指桌上的手机说道,“是太空军学院那边发来的消息。” “这大半夜的,她不好好在学校待着?逃学了!?”苏乐皱眉,“难道是被遣送回来的?” “不。”古远天摇头,“对了,你顺便把蓝颖也接回去,我就不另发消息通知她了。” “到底啥事儿!”苏乐越来越疑惑。 “回去了就知道了。” “那我团队里的事?” 古远天看了看叶扬,“让你叶哥代劳一下。” “去吧。”叶扬微笑道,“你带领的团队,我暂时先替你管着,放心!” 叶扬的笑容让苏乐的心脏猛地咯噔了一下,“叶哥你别这么笑,我瘆得慌!” “别扯淡了!快回去!”古远天翻了个白眼开始赶人。 苏乐噢噢了两声,拔腿就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他转过身朝着叶扬握了握拳,“谢谢叶哥了,我回去看看,待会就回来!” 说完,苏乐身形一闪,瞬间就消失在了会议室三人的视线里,同时,一阵‘咚咚咚’带着回音也传进三人的耳朵里。 “跑得挺急的。”居山笑道。 “提到女儿,当然急了。”古远天说。 “应该是考核的事吧?”叶扬问。 “嗯。”古远天点头。 “应该是通过了吧。”叶扬说。 “过了。”古远天说。 “所以……”居山收起了笑容。 “希望不是最后一面吧。”古远天说完,长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拿起了面前的盒饭,问道,“你们的要不要热热?” 居山把自己面前的盒饭推到了古远天跟前,“打两分钟就差不多了,时间长了发硬了难嚼。” “我去吧!”叶扬站起身。 “就几步路,”古远天看了看不远处桌上的微波炉,然后伸手把叶扬的盒饭也拿了过来,“坐的时间太久了,就让我顺便溜达溜达吧!” () 第112章 告别 苏乐不知道女儿为何会半夜三更突然回来,他唯一能想到的可能性就是苏辰在学校犯错误了,而且还很严重,否则的话,学校不会三更半夜把人给送回来,而且点名要见家长。 苏乐越想越头疼,在经过八楼的时候,他喊上了同样是在加班的蓝颖,之后二人就风一般地离开了萝藦大厦。 长时间待在有空调的大厦内,这一出门,苏乐跟蓝颖立刻就感受到了一股热浪。不过,二人的脚步没有停,毅然决然地冲进了闷热的夜色之中。 萝藦大厦距离他们的公寓楼有将近三公里,若在平时,他们会选择散步走回去,不过今晚,他们破天荒地使用了代步工具——全自动智能电动汽车。不过,苏乐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他想坐火箭,甚至想直接瞬移回去。 五六分钟后,汽车稳稳地停在了公寓楼楼下。二人下车后,都注意到了路边停着的另一辆车,而且不约而同地都把视线落到了车牌上。 是太空军的车,而且,级别不低。 “太空军?!”苏乐诧异,“古老师说小辰是被学校送回来的,怎么都惊动太空军了??” “也许……” 蓝颖话刚到嘴边,那辆车的车门就被推开了。 “我回来了!”苏辰嚷嚷着跳下了车,立刻就百米冲刺一般朝蓝颖冲了过去。蓝颖来不及躲闪,索性就张开了双臂。 “大热天的就别抱了!怎么大半夜回来了?”苏乐开门见山,“犯啥事儿了?!” 苏辰朝苏乐吐了吐舌头,“我把学校炸了!” “你……”苏乐无语凝噎。 “别开你老爸的玩笑了,别把他心脏病吓出来!”蓝颖轻轻揉了揉苏辰的脑袋,笑道,“看你这么高兴的样子,应该不是坏事吧?” “我们还是进屋去聊吧。” 苏乐跟蓝颖循声看去,不禁都吓了一跳,“首长?!” “公寓楼没你们来刷脸,我们也进不去。”王久峰笑道,“所以我们只能待在车里等你们了,外边太热了。” “哦……”苏乐愣了愣,随即迈步向公寓楼大门走去,“走,先进屋吧!” “是有什么急事吗?”落在后边的蓝颖问道,“还麻烦您亲自跑一趟。” 王久峰微微一笑,“天天待在盘古大楼里,都快憋出毛病来了。这次反正都得派一个人过来,我就顺便出来溜达溜达了。” 王久峰没有正面回答蓝颖的问题,这让蓝颖觉得奇怪,不过,她也没有继续问下去。 “呃……这样啊……”蓝颖点点头,然后扭头看了一眼苏辰,后者狡黠一笑,然后就快步向走在前边的苏乐跑了过去。 “这孩子……”蓝颖无奈地摇了摇头,“一点礼貌都不懂,让您见笑了……” “不不不,回家开心挺正常的。”王久峰笑道,“她在学校可从来没有出格过。” “背后说人坏话可不好哦!快点,外边热死了!”苏辰转身喊道。 蓝颖瞪了苏辰一眼,然后无奈地笑着对身边的王久峰说道,“回头我好好教育教育她!” 王久峰闻言,脸上却是闪过了一丝怅然。 之后几人无话,直到苏乐推开了他们家的房门。苏辰二话没说,跑到客厅沙发捞起了空调遥控器,直接就打到了16度。 “请请请,不用换鞋,没关系的!”苏乐招呼道。 “好几天没回来了,我去烧个水……首长您随便坐。”蓝颖说。 “好的好的,”王久峰客气道,“你们别这么客气,也不用忙什么,我们坐一会就走了。” “烧什么开水啊!”苏辰又一溜小跑跑到了厨房,“冰箱里有饮料!” “你别猛地就喝凉的!回头闹肚子了我可没时间管你!”蓝颖拉高嗓门喝道,然后疑惑地转过身看向了王久峰。 “知道啦知道啦,我拿自来水里去泡一泡!”苏辰应了一句,随即厨房里就传出了哗哗的水声。 “坐一会就走?什么意思?”苏乐皱眉问道。 王久峰走到沙发边,轻轻捶了捶自己的老腰,然后缓缓坐了下去,“小辰回来跟你们告个别,然后顺便拿点东西。”。 “告别?”苏乐更加困惑了。 “我要去月球了!!”苏辰跑到客厅,兴奋地宣布道,“老妈老爸!我要去月球了!我们这学期的太空适训课程提前了!!哈哈哈!!帅不帅!” 去月球?!! 苏乐一愣,随即扭头看向了王久峰,满眼都是不可思议,蓝颖亦是一样——在跟金星石虫正式开战之前,把女儿送到最安全的地方去,这是他们的夙愿,一直以来,他们都只是想想,从来没奢求过,但现在…… “你们没听错,小辰要去月球了。”王久峰点头说道,“一周前,我们组织了太空军学院的学生去盘古大楼的VR中心体验了一次太空战,之后我们对他们进行了考核,小辰的成绩不错。” “我厉害吧!”苏辰一脸骄傲。 蓝颖转头盯着苏辰,双眼一眨不眨。 “妈你别这么惊讶,你要是想夸我的话,嗯……”苏辰摸了摸下巴,故作沉思道,“那样的话,我会膨胀的!” 蓝颖张口想要说什么,却没有发出声音,随即,她就转过了身,把目光彻彻底底地从苏辰身上移开了。 “不用担心啦!”苏辰适时地从背后抱住了蓝颖,“很快就会回来的!” 蓝颖抬手揉了揉眼睛,依旧没有说什么。 “什么时候出发?”苏乐问道。 “还有一些准备工作要做,明天一早,所有通过考核的学生,都会被送往发射基地。”王久峰说,“天气不出幺蛾子的话,飞船大概一周之内发射吧。” “这样啊……”苏乐喃喃了一句,然后就愣愣地站在了那里。这一刻,他的脑子里快速闪过了无数有关苏辰的画面——带着蓝颖第一次做孕检、第一次做产检,苏辰出生,满月,一岁,五岁,十岁,十五岁…… 客厅里就此沉静了下来,只剩下空调打出冷气时发出的呼呼声。 “好像温度打下来了!”苏辰‘嘶’了一声。 苏乐闻声回过了神,放在以前,他已经嚷嚷着把苏辰教育了一顿了,但是现在,他只是默默地拿起了茶几上的遥控器,默默地把温度打到了26度。 “别这样嘛!”苏辰从蓝颖的背后探出了脑袋,嘟嘴说道,“搞得像生死离别一样!你们难道不知道嘛,现在的火箭都很安全的,不用像五六十年前登月那样提心吊胆啊!” “我只是担心你能不能好好把握住这次机会!”苏乐紧盯着苏辰,紧握着遥控器说道,“你知道上一次天得花多少钱吗?” “这个……”苏辰吱吱唔唔了两声,说道,“我还真知道。” “那你说说看!” “现在不是有私人性质的太空旅游嘛,太空站3日游什么的,上一次天,大概得花4亿RM币吧,SpaceX那边开价便宜一点,差不多三亿五千万,不过,这还不算在太空站的住宿费,嗯……这还只是近地轨道的,去月球的话,只多不少,确实挺贵的。”苏辰说。 “什么叫确实挺贵的!”苏乐把遥控器丢到了茶几上,“你老爹我一辈子别说4亿了,挣四千万都悬。现在这些费用由国家来出,你要知道,这钱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希望你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苏乐一本正经地说道。 “当然!”苏辰的回答也是无比迅捷且坚定,“我可是你的女儿,肯定不会给你丢脸的!” 苏乐心头猛地一热,一时间尽无言以对。 “想想有什么东西要带的,每个人携带的私人物品的重量有限制的吧,你好好想想哪些值得带,别落了什么重要的东西。”蓝颖说着,一手把苏辰拉到身前。 “对!”苏乐接过话,“到时候去了月球发现有东西没带,老爹我可没钱给你发快递。” “是!”苏辰抬手敬了一个礼,“那我回屋去整理了!老妈来当我的参谋吧!” 苏乐手一抬,“去吧!仔细点!” 苏辰嗯了一声,随即就拉着蓝颖跑进了自己的卧室,然后顺手还把门给带上了。 “还关门!有秘密啊!”苏乐喊道。 “是啊!不行啊!”门里隐隐传来了声音。 苏乐看着王久峰耸了耸肩,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王久峰没有说什么,而是以同样的笑容作了个回应。 “不仅仅是什么教学适应课程吧。”苏乐压低声音皱着眉头问道,“不会有作战任务吧?” “当然没有。”王久峰说。 苏乐一怔。 “只是那里相对安全一些,哦对了……”王久峰说着,从口袋了掏出了一个U盘,“这是小辰的笔试试卷,最后一道题她的作答挺有意思的,回头你们看看吧。” () 第114章 目的与过程(上) 苏辰是在凌晨四点左右离开的。 离开之前,苏乐掏出手机想拍张全家福,不过,被苏辰果断拒绝了。 苏辰说,离别之前拍全家福总感觉会走背运,就像科幻电影里演的、悲情的人物在最后总会拿着照片聊以慰藉、恍度余生,所以,拍照片还是算了,反正是会回来的。 苏乐觉得还挺有道理的,于是也没有强求。不过,苏辰虽然是拒绝了拍照,但在上车之前,还是转身给了苏乐跟蓝颖一个大大的拥抱。 王久峰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很清楚在这个分别的时刻,苏辰与她的父母所想的并不相同。对苏辰来说,她并不知道这次去月球的真正目的,所以,在苏辰的眼里,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离别,就像以前第一次上寄宿学校一样,只是这次跑得离家有点远罢了。但对于知道真相的苏乐跟蓝颖来说,如果一个多月后人类在与金星石虫的战役中失利、地球沦陷了,那么今晚的这一面,可能就是最后一面了,而他们却还不能对‘最后一面’有过多的表露。 王久峰没有出言催促,他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家三口,最后默默地把视线转移到了渐渐泛白的东方天际。他在心中默默地叹息着,在这种时候,为人父母的却还要拼命压制真实的情感,不得不说,挺残忍的。 拥抱过后,苏辰终究还是跟着王久峰离开了。 看着车子驶离、远去,苏乐自嘲似的笑了笑,“原以为丫头会在最后变卦放弃去月球的,没想到啊没想到,这丫头还真舍得咱们……” 蓝颖紧紧盯着渐行渐远的车子,没有应声。直到车子彻底消失在了她的视野里,她才转过身,并一把抱住了苏乐——她终究还是没忍住眼泪、狠狠地抽泣起来…… 苏乐轻轻拍了拍蓝颖的后背,没有过多的安慰,只是重复说着,“会再见的,会再见的……” 说着,苏乐注意到了横在地平线上方的、连成一条线的月亮、参宿四与参宿七,还有在月光中并不明显的、竖着连成一线的福禄寿三星。 “福禄寿……应该是个好兆头吧……”苏乐默默看着东方的天空,在心中如此自我安慰着,忽然,他想到了王久峰留给他的那个U盘。 有意思的答卷…… 苏乐记得王久峰是这么形容的,但具体内容他还没来得及去看。待蓝颖情绪稍稍稳定了之后,苏乐搀扶着蓝颖回到了屋里,并打开了电脑。 当二人看完U盘中的内容后,不约而同地都呆住了。 这份由太空军与太空军学院出的考核试卷,是一份综合性质的试卷。从第一题到倒数第二题,都是理论题,题目形式跟普通高校的考试试卷不太一样,没有选择填空判断,只有问答与计算,题目涉及到的知识点,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方面的内容。当然,这里的数理化生,跟普通高中的数理化生相比,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涉及到了航天、天文这些在大学课程才有的知识点。 从第一题,到倒数第二题,苏辰的作答不仅全对,而且行文措辞非常出色。 之后,就是最后一题了。 最后一道题目的类型,跟前边的所有题目格格不入,是作文题,要求考生【联系人类发现外星舰队的‘实际’,结合在VR中心体验到的模拟太空战,说说自己对生命与文明的看法】,而作文的评分规则也有点怪异,即【-20分到20分】。 苏辰拿到了三个分数,分别是‘4分’、‘-1分’与‘0分’,最终作文得分取了均值,为‘1分’,审阅评语只有简单的两个字,‘已阅’。 就是这篇‘一分’作文,让苏乐跟蓝颖看到了女儿的另一面。在这之前,他们都认为自己很了解女儿,尤其是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亲子教育的蓝颖,但是,他们在看完这份答卷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女儿不仅在兴趣上涉猎范围很广,而且内心世界也是丰富异常! 以下,是苏辰的作文—— 作文标题:【目的与过程】 书本上说,在寒武纪之后的每个地质纪元中,地球生命几乎都会经历物种大爆发与大灭绝。 从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到奥陶纪中期,海洋里的生命空前繁荣,但在4.49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伽马射线暴导致的全球温度下降,使85%的物种惨遭灭绝。 而之后的泥盆纪中,陆生植物与脊椎动物迅猛发展,两栖类开始出现。这一时期,鱼类统治着地球上的水世界,这个时代,堪称是‘鱼的时代’,然而,在泥盆纪晚期,全球气温下降,海洋生物再遭重创。 但还是有部分生命幸存了下来,并再度演化、繁荣起来。就这样一直持续到了二叠纪末期,大灭绝再度降临——二叠纪期间,泛大陆形成,陆地面积相较之前再度扩大,而海洋面积相应减少,大陆漂移导致的地理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了95%的物种的灭绝。陆地上,脊椎动物消失了近70%,合弓兽遭受重创,丽齿兽、二齿兽等全部灭绝,海洋中的生物则消失了高达90%,海蝎子与三叶虫彻底消失,而在海洋中跌跌撞撞演化了近3亿年的其他生物,也在之后相继走上了消亡之路。 从整体上来看,二叠纪末的这次大灭绝,堪称史上之最,但,依旧有生命在灾难之后存活了下来,而对这些存活了下来的‘幸运儿’来说,这次大灭绝,也为它们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这些‘幸运儿’,没有悬念地成为了三叠纪的主人,比如爬行动物。 而在三叠纪晚期,泛大陆分裂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爆发,海水含氧量随之急剧下降,海洋生物又一次遭受重创。而陆生生物中的鳄类霸主们,也在这之后走下了神坛。不过,‘南十字龙’却趁此机会成功上位,并顺利开启了之后长达1.6亿年的、主宰海陆空的‘恐龙时代’。 然而,繁盛了一亿多年的恐龙,最终也没有逃脱大灭绝的厄运。6600万年前,在小行星撞击导致的白垩纪大灭绝中,恐龙如当年三叠纪的鳄类一样,也走下了神坛,而穴居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就如当年篡夺了鳄类地位的恐龙,趁势崛起,并最终演化出了灵长类! 生命兴衰轮回,起起落落,很明显可以看出,生命的目的就是存活并延续下去,而这个过程,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生命从来都不在乎。 这似乎就是生命的天性。 如今,一个智慧物种带着这样的天性从灵长类中脱颖而出,并且创造了伟大的科学技术文明。 这就是我们人类! 从上世纪中叶开始,我们如同婴儿学步一般进入了太空,我们人类进入了航天时代! 但是没有人会想到,当我们的航天技术还局限在地月之间的时候,外星舰队现身了…… 外星生命与外星文明的出现,对人类、对所有的地球生命来说,都是一个刺激——外星来客可能会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也可能会摧毁人类文明、甚至是地球生命! 不过,在这样的刺激中,不管地球生命最终是迎来大爆发还是走向大灭绝,已经发展出文明的人类,都将成为地球生命进入新纪元的主导者。 以上就是我站在地球生命的角度上、纵观地球生命史得出的感慨。 不过,我还想从另一个角度,或者说,从现实的角度去遥望一下我们的未来。 () 第115章 目的与过程(下) 【目的与过程(下)】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很简单,就是外星舰队出现在了太阳系外围,而且在朝着内太阳系进发。 而通过这个简单的‘现实’,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推测出‘另一个毋庸置疑的现实’——刚刚进入航天时代的人类文明,无法与可以进行星际航行的外星文明相提并论,说白了,就是目前外星来客的文明水平,远远高于我们人类。 从这样的‘现实’出发,我遥望人类未来的时候,并不乐观。 至于为什么不乐观,在说原因之前,我想先对我所理解的‘文明’做一个简略的阐述。 这里我所说的‘文明’,不是指道德素质,而是指人类这样的智慧生命从普通生命中脱颖而出、再进一步脱离原始野蛮状态之后,在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产物’——上世纪,英国的某个考古学家撰写的一本名为《最初的文明》一书中,给出了三个标准来判定人类群落是否演化出了文明——拥有能够容纳5000人的城市、拥有文字系统、拥有礼仪建筑。 如今来看,这三个标准并不具备普适性,不过,纵观【贯穿人类历史的各个文明】,不难发现它们在演化过程中的都存在着共同点,其中有两点非常突出,一是‘探索世界’,二是‘可以对认知进行传承’。 所以,我认为也许可以把‘文明’当成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一种产生于‘智慧生命群落’、并寄生其上的‘特殊生命’——智慧生命通过不断地探索未知世界(包括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可以获得认知,‘文明’因此得以出现,而智慧生命对认知的传承,可以让‘文明’像生命那样延续并演化。 而在‘文明’演化的同时,对应的智慧生命也会受到‘文明’演化的影响。 拿我们人类来举例,‘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切实地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水平。很直观的一个改变,就是如今的人类不再像以前那样是剑齿虎的猎物、而是依靠‘文明’直接跃居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成为了主宰。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并不直观的东西也在悄然改变着,比如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命的天性’。 ‘生命的天性’,之前已经提过了,生命的目的就是存活并延续下去,而这个过程不管是坎坷还是顺当,生命从来都不在乎—— 【坎坷的时候,能怎么苟就怎么苟】,就像发生灾难的时候,生命会无师自通地去竭尽全力适应恶劣的环境,比如改变繁育策略、更换食谱、甚至是进化身体; 【顺当的时候,想如何肆意就如何肆意】,就像24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蓝藻细菌肆意生长繁殖,最后导致了大气含氧量急剧上升,这让厌氧生物几近灭绝,同时还造成了全球气温下降,让地球进入了一次长达三亿多年的冰河纪。 这就是生命的天性,人类这个物种也是生命,所以,这样的【只注重目的、不在乎过程】的‘天性’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而文明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这种‘天性’—— 依靠‘文明’,人类能够比以往更加轻易地达到【存活并延续下去】这个‘目的’,久而久之,人类也开始逐渐注重达到目的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意识了到可以追求“如何才能活得更好”。而这种主观上‘为了活的更好’的精神追求,反过来也促进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 文明整体上的不断地发展,不仅让人类获得了更强的存活能力,也让人类越来越注重自身生存与延续的“过程”,即追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在地球上,这是我们人类独有的,我们因此感到自豪。 但不可忽略的是,我们人类也已经对‘文明’产生了依赖。不夸张地说,如今人类的生存已经离不开文明了,即便是求生节目里的生存达人,也不会彻底抛开文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野外求生之旅。 而对文明的依赖越强,人类就越害怕失去文明,就越会竭尽全力让自己创造的文明存在下去。 以上,就是我对文明为何会演化、文明跟生命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个人总结出了以下看法—— ‘文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会刺激‘智慧生命’去探索更多的未知,文明因此就会得到发展、进步,对应的智慧生命就会获益更多,最终,智慧生命不可避免地会对文明产生依赖、不愿失去文明,也就是说,‘文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了跟‘生命’一样被贴上了‘不甘消亡’这一条属性,这条属性是通过创造出文明的‘智慧生命’来体现的,即文明诞生之后,其对应的智慧生命会尽全力让它存在并发展延续下去,因为对产生了文明的智慧生命群落来说,失去文明不仅仅会对自身生存产生影响,甚至连种群灭绝都有可能。 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文明的目的就是存在下去。 但现实中,并不是每个文明都能达到这个目的,跟生命演化一样,文明在演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最终走向了消亡。在人类的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的那些数不清的不同的文明,如今,绝大大部分已经不存在了。 所以,在阐述了我所理解的文明之后,我想不自量力地、简单地论述一下拥有文明的智慧生命群落为何会消亡、以及消亡的方式。 我认为文明的消亡是‘文明’的不稳定导致的。而一个文明的稳定性,一方面体现在内部的‘精神文明’上,即思想,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文明在演化的过程中,内部不同的阶级、意见相左的团体之间能否‘互相理解’、最终能否共同认可同一种声音。 这种因精神文明的不稳定造成的消亡,我姑且称之为自毁。 稳定性的另一方面,就体现在科学技术等‘物质文明’上。当一个文明的‘科学技术水平’不足以抵挡外部影响的时候,这个文明也会变得不稳定,继而影响到了该文明对应的智慧生命群落的生存与延续。对目前的整个人类文明来说,这样‘外部影响’有很多,比如环境污染、气候变迁、瘟疫爆发、小行星撞地球等等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一项我要单独列出来,那就是外来文明的影响。在历史圈家喻户晓的“幻想浅绿”,曾经用一段视频从上帝视角直观地展现了全球历史上各个人类文明的演化历程,不同的文明只要接触了,就必然有一方被吞并,或是彻底灭亡,或是被同化,总之,两块颜色不同的区域接触之后,只要不是势均力敌,最后都只会变成一种颜色。 如今,我们人类的文明远不如闯入我们太阳系的外星文明,至于差距有多大,我觉得,我们那次体验到的VR模拟战争描绘的就很真实。未来与外星文明接触之后,如果开战,我们必败,即便冲突是温和的,因为差距太大,我们也会失去我们原本的颜色。 这不是悲观想法。 只是因为历史在那。 但我仍旧保留有一丝丝侥幸,那就是文明中的“精神文明”——也许,科学技术文明落后的我们,可以用精神文明同化外星文明也说不定呢! ——— ——— 评分:-1分,方涵。 评分:4分,居山、古远天。 评分:0分,王久峰、太空军总参。 () 第116章 我没那么伟大 这篇作文苏乐跟蓝颖反复看了几遍,这倒不是因为文中对生命、对文明的见解吸引了他们,而是因为给出这些见解的是苏辰,是他们十五岁的女儿。 他们感到震惊,他们甚至还觉得有些恍惚,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认识自己的女儿了。 自己的女儿什么时候对地质、古生物、人类文明史这些东西感兴趣了?她感兴趣的不是只有战争策略吗? 苏乐跟蓝颖最后把目光都转到了客厅一角的那方沙盘上,那是去年王久峰送给苏辰的生日礼物,一个一米见方的水立方立体沙盘。 “我还是想再确认一下,你平时真没有带她去上什么兴趣拓展辅导班?”苏乐问。 蓝颖抹了抹脸上已经干涸的泪痕,“没有,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在去太空军学院之前,已经在初中过了三年的寄宿生活了,寒暑假她回来,咱也顶多是带她出去玩玩。大概这些个兴趣爱好,就是这期间产生的吧。” “那我们的女儿可就太……”苏乐感慨了一半,就卡壳了。 “这个年纪,对生命和文明就能有这番见解,确实挺了不起的,就是行文措辞不够好,有些地方得看好几遍,才能确定她到底想表达什么。”蓝颖接过话,“不过,她有一个见解还是挺大众的,那个推论,人只要是逻辑在线,就都能推出来。” 苏乐仰靠在沙发上,他皱着眉看着天花板,“所以啊……这是个问题……” 苏乐叹了口气,依旧没有把话说完,不过,蓝颖却知道他想说什么。 “咱们女儿能写出这个推论,我相信是她靠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出来的,而不是被社会灌输的。”蓝颖说。 苏乐嗯了一声,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 参宿四文明远强于地球人类文明,这是八年前外星舰队被发现之后,ESA内部就公认的一个事实推论。而这个很容易就能够被推出来的事实,很快就在全球社会蔓延流传开来,并直接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上百次恐袭。 “怎么,是不是又想到SOT跟竹叶青了?”蓝颖接了两杯水回来,发现苏乐还闭着眼睛靠在沙发上。 苏乐睁眼干笑了两声,回道:“太空军还挺有意思的,给自导自演的假恐袭起了个高大上的名字叫SOT,却给那些真正的恐怖组织起了竹叶青这么一个代号。” “竹叶青挺形象的啊,颜色对应,同样的也都有毒。”蓝颖说着,把一杯水送到了苏乐面前,然后接着说道,“竹叶青那些组织拿这个推论,添了油加了醋之后去给无知的民众洗脑,说是只有它们的神才能拯救人类,然后唆使那些被洗脑的人站在它们的道德制高点在全球搞破坏,确实挺毒的…要不是负责这事的联合太空军果断出手打击了根源,恐怕,今天全球的整体环境也不会这么太平。咱们的女儿去上寄宿学校的时候,这场席卷全球的恐袭风波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了吧,加上政府对网络信息传播进行了的宏观调控、按照年龄进行了分级什么的,所以,这个推论她目前应该不会接触到的,既然她知道了,那应该就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苏乐咕咚咕咚灌了一杯水,完了抹了抹嘴角,笑道:“咱闺女还真聪明啊,也难怪首长会说这作文有意思了。” “愿意动脑子罢了。”蓝颖说,“这篇作文,从整体上看,咱闺女似乎已经认清了现实了,并笃定我们人类会有一个悲催的未来,但她的态度却不极端,并没有表露出自暴自弃的意思。这大概就是得分居中的原因了。” “你意思是作文的评分代表的其实是态度?”苏乐惊讶,“呃…负二十是极度悲观,正二十是过度乐观?零分就是态度摆得正?” “不然负分会是什么意思?评分区间还是负二十到正二十、这么对称。”蓝颖反问。 苏乐若有所思地点着头,随后说道:“如果咱闺女要是知道我们已经在日地拉格朗日点跟金星石虫开战了,那次VR模拟体验就是实战,然后在冥王星轨道外,外星舰队也早已经主动摧毁了我们的无人探测飞船……哎,也不知道她会做何感想,心态会不会还这么稳……” 蓝颖默默地摇了摇头,“不知道。要是告诉她,我们其实有主动跟外星舰队发送过交流信号,但毫无回应,这会不会就彻底断了她最后所说的那一丝丝侥幸的念想?” “呵呵……”苏乐苦笑,“确实,拒绝交流,不就是对牛弹琴么,牛不想理解我们的话,确实可以有效地防止被精神文明侵蚀。最终结果就是,我们的科学技术文明拼不过人家,连精神文明,也就是文化也渗透不进去。别说一个十五岁的孩子,一个久经沙场的成年人在面对这个现实的时候,心态崩了也是正常的。” “那你现在崩了没有?”蓝颖试探着问了一句。 “开玩笑!我会崩?”苏乐哼哼道。 看着苏乐那一本正经的模样,蓝颖虽然还在为苏辰的离开而难过,不过还是没忍住微微扬起了嘴角笑了出来,“为了人类的未来,咱们现在确实不能崩。” “我没那么伟大。”苏乐摇摇手,“我很实在。” “实在?” “为了你,为了咱闺女,我不能崩。”苏乐坦然地说。 “你……” 蓝颖愣住了,正当她眼眶一热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苏乐的手机响了。 “是老师。”苏乐掏出手机说道。 “接啊,看是不是有什么事!”蓝颖催促。 苏乐嗯了一声,按下了接通。 “小辰送走了没?”电话那头响起了古远天的声音。 “嗯,我们马上就回去。” “不不不不不,我不是这意思。”古远天急忙说道,“我是说,你们好好休息一天补个觉明天再来吧,你负责的团队,现在你叶哥在帮你看着,蓝颖的团队也有人在照看着,你们不用急着回来。” “不用麻烦叶哥了吧,他也挺累了我知道。”苏乐说,“家里事已经处理好了,我们马上就……” “你听不懂我的话?”古远天打断道。 “呃……”苏乐语塞。 “就这样。”古远天用命令的口吻说道,“来了我也给你轰回去。好了,就这样,抓紧时间休息去,太阳都晒屁股了马上!” 苏乐一怔,蓝颖亦是如此,二人都是后知后觉,这才发现天已经大亮了。 “那现在有没有新的进展??”苏乐急忙又问了一句,生怕古远天立刻就把电话给挂了。 “星墙墓那边已经找到几个尚具活性的硅基细胞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细胞确实可以进行可控重核聚变。方涵今天下午会把这些细胞带回来做进一步的实验。”古远天说,“这反正不是你们团队的事,就先别操心了,抓紧时间休息去!挂了。” 古远天说完就挂了电话,苏乐本想说声谢谢也没来得及,于是,他做了个深呼吸,对蓝颖说道,“给了我们一天假,让我们好好补个觉。” “听到了。”蓝颖说着,转头看向了苏辰的卧室,“我先去女儿房间整理一下吧,刚才她翻箱倒柜的,弄得跟狗窝似的,你先去洗澡吧,完了我来。” “好吧…” 苏乐起身伸了个懒腰,就走进了卫生间。 五分钟后,当他洗澡完出来唤蓝颖的时候,却发现蓝颖已经蜷在苏辰卧室的床上沉沉地睡过去了,而蓝颖的手上,还捏着一张拍立得照片。 那是几年前他们一家三口陪白捷去L市度假时拍的,照片的背景是蓝天、白云、海边沙滩,一共框进去了四个人,白捷、苏乐、蓝颖,还有苏辰。 苏乐没有喊醒蓝颖,而是顺便从衣柜里拿出了一条毛毯轻轻盖在了蓝颖身上。 然后,苏乐轻轻坐在床边,他的视线则默默地聚焦道了那张照片上。几分钟后,他揉了揉眼睛,随即也缓缓地躺了下去。 () 第117章 一起回来 方涵走到窗前,抬起头望着窗外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顺势伸了个懒腰。 这是他第一次来星墙墓所在的H市考古研究所,而他这第一次来,就忙了一个通宵。 经过一个通宵的努力,他带过来的团队总算是在星墙墓的墙砖中找到了一些尚具活性的硅基组织细胞。通过一些便携式仪器的初步检测,他们发现这些细胞确实会产生放射性辐射,具体的机制暂时无法确定,不过,通过检测堆积在细胞周围的废弃物可以断定,它拥有可以把硅变成铁的能力。 核聚变,重核聚变,可控重核聚变……刚刚他给古远天汇报进展的时候,古远天提到了这三个词语,而且口气中满是掩不住的“憧憬”。 方涵明白古远天为何会“憧憬”,很简单,如果能够从硅基细胞中找到可控核聚变的新路子,那么对人类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方涵并没有过多的期待,因为他的专业告诉他,古远天憧憬的东西太过虚幻了。 “我给您拿了些早点,您吃了就去休息一会吧!”年久零推门走进了办公室,把早点放在茶几上。 方涵目视窗外,双手叉腰扭了扭,摇头说道:“不太饿,睡不着。” 年久零皱眉,这老家伙一宿没睡,精神状态看起来也不咋地,却还说睡不着,有必要这么逞强么?! “为啥睡不着?激动?”年久零边猜边劝道,“等搞清楚了硅基细胞的运作机制之后再激动也来得及,把早饭吃了安心去睡会吧,可别把身体累坏了。” “我不激动。”方涵说道,“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可惜?”年久零疑惑。 方涵叹息,“即便能研究出硅基细胞的可控核聚变的运转机制,我们也不太可能复制出来。” “您太……” “光合作用你知道吧?”方涵打断道。 “知道啊,小学生都知道。”年久零回答。 “我们复制不出来。”方涵说。 “呃……” “我想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方涵说道,“光合作用,只是分子层面上的化学反应,我们虽然已经研究透了叶绿体是怎样利用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来制造碳水化合物的,但这么多年下来了,我们生物工程团队仍然还不能复制出光合作用这样的生物化学反应。所以,我们现在去太空,都得带着专门种菜的舱室、研究种植。如果我们可以造出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装置、晒晒太阳就能得到碳水化合物,那么我们的萝藦飞船中,就可以不用把植物本身当成是产粮机器来使用了。今天我们发现硅基细胞可以把硅变成铁,不出意外的话,其机制应该是原子核层面的生物核反应,跟分子化学层面的光合作用相比,完全,完全就是……哎,连光合作用都还没研究透,就更别提什么生物核反应了……” 方涵惆怅地望着窗外,没有继续说下去。 “您这么说的话……”年久零无奈一笑,“我怎么感觉已经没有研究的必要了?” 方涵面露歉意,笑道,“不好意思啊小年,打击到你的积极性了吧。我就随便感慨感慨,不用放在心上。” “其实您说的也对。”年久零说道,“自从我们的立方体战机首次跟金星石虫交战后,我就更加觉得未来没什么好期待的了。” “放弃了?”方涵皱眉,“哎,我的错,不该跟你提这些的。” “不不不,”年久零摇手,“只是认清现实罢了,但日子还是得过下去的,不是吗?其实仔细想想,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其他所有的物种,现在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改变啊,该怎么活,还在怎么活着。它们没有察觉到来自地球外的危险,即便察觉到了,也没能力抵挡,只能待在地球上坐等,我们呢,我们有文明,我们比它们强多了。我们人类既然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主宰,那么好歹也要有个主宰的样子,遇到灾难了,咱就得主动站出来。对未来不看好归不看好,但放弃什么的,我不想。要是咱现在就放弃了,那我们跟其他物种有啥区别,我们跟咸鱼有啥区别,我们的文明还有啥意义……我就是这样想的。” 方涵听着,忽然笑道:“听起来很二。” 年久零一头黑线,“您想说的是中二吧?” “对对对,中二!”方涵继续笑。 “人不中二枉少年啊!”年久零叹息。 “刚刚你提到了文明,我倒是想到了前几天改过的一篇作文。”方涵收起笑意转而说道。 “作文?什么作文?”年久零问。 “太空军学院搞了一次考核,一道笔试题,就是写作文,谈谈对生命对文明的看法什么的然后展望展望人类的明天。”方涵说,“那篇作文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反正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不知道谁写的?” “嗯,”方涵点头,“我们阅卷的看不到考生名字,就只管打分。你知道吗,打分规则也挺有意思的,不是看文采,而是看态度。” “态度?” “嗯,态度,对未来的态度。”方涵说,“那个考生对未来看的很清楚,不过,他却不卑不亢。” 年久零来了兴致,“看的很清楚?据我所知,太空军学院的那群孩子,年龄都不大吧?” “是啊,小小年纪,就能纵观古今,哦,这个古今还是地质学上的古今,是从亿万年前谈起的,你说厉不厉害?”方涵慨叹道,“要是有机会,真想跟他好好聊聊。” “那他是怎么看我们的未来的?这不算是机密吧?”年久零好奇。 “不算什么机密,”方涵说,“他很明确地指出了外星文明远超我们,而且,他眼中的人类文明的未来,很暗淡。不过,他的心态倒是很淡定,虽然他没说具体原因,不过我猜,大概也因为跟你一样中二,都觉得人类这个物种既然已经发展出文明了,那就应该肩负起地球所有生命的未来吧。” “这样的中二也挺好的不是吗?”年久零嘴角一扬,“说得我也想见见这个小孩了!” “哈哈,”方涵笑道,“有机会的。” “所以,您还是去休息一会吧,身体是本钱啊!”年久零旧事重提。 方涵又打了个哈欠,“好吧好吧,那打包装箱什么的就交给你了,我下午回B市。” “嗯。”年久零点头,“希望咱运气再好点,能多找到一些还有活性的硅基细胞。” 方涵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走到了办公室的沙发边,慢慢地躺了下去。 年久零没有再说什么,他检查了一下空调定的温度,然后轻手轻脚地走出了办公室,几分钟后,他带回了一条毛毯,小心翼翼地给方涵盖上之后,就又轻手轻脚地离开了。 一天一夜没睡,方涵这一躺下去,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梦里,他再次在海边见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正当他准备好好给自己的孩子说说生命的起源时,他就被手机铃声惊醒了。 “老方,待会你带小年一起回来。”手机听筒里,是古远天的声音。 “啥?”方涵迷迷糊糊地问。 “带年久零一起回来。”古远天重复道。 () 第118章 我想静静 这通电话持续了约莫有五分钟。 这五分钟的时间里,方涵基本上都是在听,而古远天所说的话,让他从睡梦的迷糊中彻底清醒了过来。挂掉电话之后,方涵愣愣地把手机丢到一边,然后就像木桩一样呆呆地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几分钟后,他忽然狠狠地抹了一把脸,然后拍了拍腮帮子。 真实的触感告诉他,这不是做梦,古远天打来的这通电话,不是梦! 方涵深呼吸了一口气,再次拿起了手机。当他划开屏保准备给年久零打电话时,办公室门恰巧被轻轻地推开了。 “您醒了啊!”年久零惊讶,“没打扰到您吧,我来查个资料就走。” 方涵摇摇头,放下了手机。 “那您饿了没?”年久零抬腕看了看表,又看了看茶几上原封未动的早点,“您早饭也没吃,马上十二点了,要不一起去食堂吃个午饭先吧,这里伙食还挺丰富的!” 被这么一提醒,方涵才后知后觉自己已经睡了一上午了。 “要不您再睡会儿,待会我把午饭给你您打包带过来。”年久零说着,又抬腕看了看表,“大概三点半就能把现有的样品还有资料打包整理好了,不出意外的话,下午四点您应该就可以动身回B市了。嗯……您还能再睡两三个小时……” 方涵点点头,转而问道:“你来查什么资料?着急吗?” 年久零一愣,摇摇头,“星墙墓的一些考古数据我记不太清了,所以就来查一下,不急。” “那坐吧。”方涵抬手示意。 “呃……”年久零注意到了方涵皱着的眉头,有些疑惑,“是有什么事吗?” “你跟我一起回去。”方涵说。 “一起?之前不是说我殿后把这里的事处理完之后再回去吗?而且……”年久零欲言又止。 “而且什么?”方涵问道。 “我还想趁这个机会带沈凝回趟家来着……” “你们到H市了之后就没先回趟家?”方涵的眉头皱得更深了。 年久零摇头,“直接就奔这儿来了。” 方涵沉沉地舒了一口气,然后又抬手抹了一把脸。 “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回去处理……没事的,回家什么的可以先放放,工作重要。”年久零一脸大气地说道。 “你跟沈凝的事我听你居老师提过,这次回H市,是想顺便回家见见家长然后准备结婚吧?”方涵问道。 年久零挠挠头,嘿嘿笑了一声,露出了跟他年纪不太相符的羞涩,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嗯……不过也不…不急这一时半会儿,反正证已经领了,这次回家也就是通知家长一声,然后顶多再走走婚宴流程什么的,这些…这些都能缓缓,不着急。” “都领证了?”方涵瞪大双眼,惊道,“好小子,你藏的够深啊,跟叶扬学的吧?” 年久零继续挠头,“没没没,就是大家都挺忙的,不想麻烦大家……对了不说这个了,让我跟您一起回B市,是有什么重要的事吗?” 方涵的眉头瞬间又皱了起来,“回去做个体检。” 年久零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也是眉头一皱,问道:“啥?” “体检,回去做个体检。”方涵重复道。 “体检?我?”年久零抬手指着自己问道。 “嗯。”方涵点头。 “您不是开玩笑吧?现在体什么检?”年久零笑道,“咱们每年的体检不是安排在十月份吗,怎么?是提前了吗?” 方涵长长舒了一口气,“是为了确定一件事情。” 年久零一脸问号,“我有点迷糊了,什么事情?” “你还记不记得……嗯……我带的团队在几年前做过的一个项目,关于放射医学的。”方涵说。 “放射医学?好几年前的事了吧。”年久零摸了摸下巴,瞬间让大脑进入了搜索状态,“嗯……我没记错的话,那次您领头的放射医学项目,主要研究的是太空环境中高能宇宙射线对宇航员的影响吧?” “没错。”方涵点头。 “嗯,我印象还挺深的,我记得那年ESA的季度研讨大会上,您还上台专门做过汇报。”年久零说着,忽然眼睛一亮,“哦对!就是信使计划开始的那年,那次季度研讨会上,还有信使团旁听!” “我当时讲了一个我们团队研究的对象。”方涵说。 “那对双胞胎宇航员!!”年久零竖起食指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问道:“我没记错吧?” “没有。”方涵应了一声,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他知道,年久零会替他说完。 “双胞胎之一,是叫斯科特吧,对,应该是叫这个名字。他在国际空间站待了一年,回到地球之后,你们发现斯科特的基因的受到了影响,没记错的话,是甲基化反应吧,是基因打开与关闭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对吧?” 方涵点头。 “但这不是重点,”年久零回忆了几秒钟,接着说道,“重点是,通过对比他的双胞胎兄弟的基因,你们发现斯科特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太空生活之后,他细胞染色体端粒变长了。而染色体端粒跟细胞的寿命有关,染色体复制一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消耗一些。意思就是,太空生活可能会延长细胞的寿命。不过,这种现象在斯科特回到地面之后不久就消失了,他的细胞染色体恢复了正常。当时你们推测是太空的失重环境,或者也可能是密集的高能宇宙射线导致了这种现象。” “是的。”方涵说。 “可这跟让我去体检有什么关系,我又没上过天……”年久零摊摊手说道。 “自从在斯科特的身上发现了这种现象之后,我们就提议在宇航员上天之前,对他们的组织细胞做备份。”方涵说,“这样可以做对比研究。” “是啊,然后呢?”年久零问道。 “今天……”方涵扭头看向了年久零,目光中充斥着困惑,深不见底的困惑。 “您、您别用这样的眼神看我,我有点……”年久零。 “今天,常驻在太空军的医学团队采集了苏辰的血液样本并做了分析,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她的染色体端粒,比常人的长很多,而且,还有其他一些异样。”方涵说。 年久零一脸懵,不过,他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苏辰……苏辰在太空军学院才高一吧,下半年才高二,她还没上过天吧?等等,您的意思是,太空军准备让她去太空,所以才会按照惯例采集血液留存样本?然后发现样本染色体端粒变长了?可她没去过太空啊,怎么会……” “以前我们遇到的情况,是染色体端粒变长只会持续有限的时间,从太空回到地面之后,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但从苏辰的情况来看,她的基因的这种异样,是与生俱来的。”方涵说。 “所以……”年久零缓缓握紧了拳头。 “所以,医学团队立刻传唤了苏乐跟蓝颖。”方涵说。 “结果呢?” “以前我们的体检,根本不会细致到去检查基因检查染色体。”方涵说,“蓝颖的正常,苏乐的有些问题。” “苏哥也没上过天,他唯一一次接触过……”年久零没有继续说下去。 “是的,你的思路不错。”方涵说,“应该是当年跟你们一起下星墙墓造成的。你居山老师,还有叶扬跟左研他们一家四口,目前也在接受检查,不过结果还没出来,当年你们考古队的其他成员之后应该也会被传唤。所以,你准备准备,待会跟我一起回去。” 年久零没有应声,这一瞬间,他的双目彻底失去了焦距。 “放心吧,没什么大问题,我问过老古了,暂时并没有在苏乐还有苏辰身上发现会影响健康的病变之类的迹象。”方涵察觉到了年久零的神情,安慰道。 年久零没有回话,而是转身就准备离开。 “哎!你干什么去!”方涵起身喊道。 “我想静静……”年久零说。 “这不像你啊,怎么,担心自己身体出毛病啊!放心吧你就,要出事,早出了!发掘星墙墓这都多少年过去了,别自己吓自己。”方涵说。 “沈凝……有两个月的身孕了。”年久零沉声说。 方涵怔住了。 年久零没有再说什么,他握了握拳头,缓缓走出了办公室。 () 第119章 回信 年久零终究还是没有带沈凝回家宣布他们已经领证的事,当然,也就没告诉家人他们已经升级、就要为人父母了。 当天下午,年久零、沈凝跟方涵一起回了B市。 路上,年久零向沈凝说明了一切,没有丝毫隐瞒。后者听完后,沉默了一路。 “年久零应该没事,自己腹中的胎儿应该没事,叶扬跟苏乐他们两家至今不都还好好的么”,沈凝努力这样去想,但是,她的担心依旧还是很明显地表现在了脸上。 同样的神情,也出现在了年久零脸上。 作为上级,同样也是亲人一般的长辈,方涵想劝说些什么,但终究还是什么话都没说出口,年久零的身体、沈凝腹中的胎儿到底有没有问题,那都得等体检报告出来了才能下定论。 黄昏时分,他们回到了B市航天城。没做任何停留,方涵就带着星墙墓墙砖样品去实验室了,而年久零跟沈凝二人,也被相关负责人接去了医学中心。 采集完血液样本后,二人被带到了医学中心的一间休息室。休息室里并不冷清,苏乐、蓝颖,叶扬与左研一家四口,还有居山跟古远天,悉数在场。除了古远天,其他人出现在这里年久零一点都不觉得奇怪,他知道,他们也都是来体检的。看着他们,年久零不免回想起了当年在307医院接受治疗的往事。那时候,他活的可以说是毫无牵挂,苏乐跟叶扬也都是单身,如今,他跟苏乐、叶扬一样,都有了无法割舍的羁绊。 “来了啊。”苏乐招了招手。 “年叔叔好,小沈阿姨好!”叶慕研跟左心扬异口同声道。 年久零回过神,简单地嗯了一声,沈凝则是朝大家点点头,二人都没有说什么。 “就这么敷衍慕研跟心扬啊!不像你啊小年,平时那个活泼劲儿哪去了?怎么,突然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觉得应该收敛了?”苏乐笑道。 年久零苦笑着耸了耸肩,依旧没有多说什么。 “进来坐吧,别傻站着了。血液已经采集好了?放心,应该没什么事。”古远天接过话,然后给居山使了个眼色。 居山心领神会,看向年久零,说道:“当年发掘星墙墓的时候,我在墓里待的时间比你要长,不过,我的体检结果还挺好的。所以,你不用担心。” 说完,居山又看向了沈凝,“小沈,你也不用担心。这次你们去H市考古研究所,那个所长,哦,就是小年说的那个所长师兄,赵峥,他也是当年参与发掘的成员之一,他的孩子比慕研、心扬小一岁,如今很健康。” 沈凝点点头,“我明白……我明白……” 是的,她很明白居山说的那些话不仅仅是安慰,而且也是事实,但她就是无法停止担心,她觉得蛰伏在自己心底最深处的恐惧,似乎随时都会窜出来将她的意志吞噬。 “好了好了,体检的事暂时就先放到一边吧,反正后续的检测报告一时半会儿也出不来,大家放松放松,我问过医学中心的负责人了,得花个几天时间,这几天,你们就都待在这里吧,你们原来手头上的工作我会安排其他人先顶上。”古远天拍了拍手说道。 “这样不好吧?”叶扬说。 “我反正是在这里工作,体检报告出来了的话,我可以随叫随到,”左研笑了笑,“无所谓休不休息。” 古远天嗯了一声,把视线转到了叶慕研跟左心扬身上,“孩子还在这呢,多陪陪他们。” “没关系的,他们没那么娇气。”左研笑道。 “小辰呢,怎么没来?”年久零坐下后,发现少了一人,“我说慕研跟心扬今天怎么这么安静,原来小辰不在啊。她怎么没有来?” 说完,年久零看向了苏乐,后者仰起头,长长叹了一声。 苏乐没有说话,年久零又看向了蓝颖,蓝颖露出了一个勉强的笑容,“还在航天发射中心。” “她的基因虽然显示有异常,但丝毫没有病变的迹象。”苏乐接着说道,“所以,她去月球的计划暂时不会终止。” “去月球待着也挺好的,别担心。”年久零敏锐地捕捉到了苏乐眼中的担忧,反过来劝慰道。 “什么!?”趴在桌边正玩着手机的左心扬惊叫道,“辰姐要去月球了??” 年久零闻声后就是虎躯一震,随即他就拍了拍自己的后脑勺,一脸无辜道,“我忘了孩子们还在!” 苏乐也是一脸“这该怎么办”的样子,苏辰去月球可是秘密,现在被俩不相关的小孩听去了,要是他们把不住嘴门、说出去了…… “没关系,太空军学院方面迟早会公布的,所以也不算是秘密了,”古远天笑着接过话,“太空军学院的实践课程而已,慕研,心扬,你们要是也想去月球,可不能老是抱着手机玩,你们的辰姐之所以能被选中去月球,是因为她的考核成绩非常优秀!” 苏乐知道,古远天这是在哄小孩子,苏辰那一众学生被安排前往月球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实践课程。 不过,小孩子确实是被哄住了。左心扬嘟了嘟嘴,然后举起手机,并将屏幕转向了古远天,说道,“我是在看书!” “才不是!刚刚还在玩那个推塔的游戏!”叶慕研毫不留情地揭露道。 “你哪头的!”左心扬皱眉,“再揭你老哥我的老底,以后不带你了。” “你?我才不稀罕!等辰姐回来了,我让她带我!”叶慕研哼哼道。 苏乐跟蓝颖面面相觑,敢情这小慕研还是自己的女儿的小迷妹啊! “好了别闹了!”左研适时地打断了兄妹俩的拌嘴,然后转头看向了古远天跟居山,不好意思道,“小孩子不懂事,让您们看笑话了!” 古远天笑着摇摇手,“挺好的挺好的。好了,闲聊就到此吧。小年跟小沈也都来了,我们就开始吧。” 年久零跟沈凝面面相觑,其他几个人也是露出了不解的神色。 “什么我们就开始吧?我们来这不是体检的么?”苏乐疑惑道,“刚刚您不是说了,我们只要在这待到后续的体检报告出来了就行了么,还有啥事?” “总不能让你们干等吧?”古远天说,“我这有一个问题,你们可以趁这几天休息的时候,帮我好好想想。” “问题?啥问题?”苏乐一脸迫切地追问。 “先把孩子们送隔壁休息室去吧。”叶扬插了一句。 苏乐看了叶扬一样,从叶扬的脸上,苏乐很确定,叶扬知道的肯定比他多。 “知道了。”左研接过话。 “我们自己去就可以了,知道你们要开会了,就不打扰了!”左心扬从椅子上蹦了下来,露出一脸看穿一切的模样。 “小屁孩还挺会装大人的啊!”苏乐笑。 “那去吧,照顾好你妹妹。”左研也不啰嗦,直接就放行了,然后指了指墙上的监控屏,“记住,不要捣蛋,我这有监控可以看到你们的!” “知道了知道了!”左心扬说着,拉起叶慕研就往外跑,跑到门外后,左心扬转身对着办公室里的人做了个鬼脸,然后轻轻带上了大门。几秒钟后,这俩小孩的身影如期出现在了监控屏上。 “好了,那我们开始吧。”古远天把视线从监控屏上收了回来,然后朝居山点了点头。 居山点点头,说道:“我们收到回信了。” “回信?谁的回信?什么回信?”苏乐一头雾水,其他几人也是一样。 “参宿四舰队的回信?该不会是ESA秘密向参宿四舰队发送信息了?”年久零猜测。 古远天、居山、叶扬,这三人都是摇了摇头。 “有点远,不过也是距离最近的。”叶扬说。 “这时候就别玩大喘气了吧……到底是什么回信?”苏乐急切地问。 “比邻星回信了。”叶扬说。 () 第120章 不简单 比邻星回信了? 这是什么情况? 除了古远天、居山跟叶扬这三个人没有什么表情变化,其他人都是一脸震惊。 “你说的比邻星……是、是那颗比邻星?”苏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叶扬点头,“除了那颗,还有啥星叫比邻星?” 苏乐彻底怔住了,比邻星是什么星,他一清二楚,而且不用叶扬细说,在坐的几人也都清楚比邻星是一颗什么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距离约4.22光年,是半人马α三星之一,即半人马α的C星,就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三体星中的最小的那颗。 “你说收到比邻星的回信,回信…回信…也就是说,在这之前你们向比邻星发送了信息!?天文学界的那个约定竟然被你们抛弃了??”苏乐连珠炮一般继续发问。 叶扬点头,“这不是重点了。” “怎么就不是重点了?万一,万一……”苏乐激动地重复了几遍“万一”,结果最后竟然是哑然了。 “什么约定?”左研好奇地问道,她一个搞医学的,并不了解天文学界。 “为了不暴露我们文明的位置而做的一个约定。”蓝颖接过话,“用高功率发射机向外太空发射无线电波,可能会暴露我们的文明的位置,如果被恶意文明发现,我们可能会遭到入侵。所以很多年前,各国相关圈子的领头人就开了个会、签了个协议,保证自己不会向外太空发射高功率电波。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当时搞得还挺正式的,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不少群众的响应,在这个约定被提出之前,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曾利用高功率发射机,向一颗恒星发射了一段自我介绍式的无线电信号,参与这件事的人员后来还被舆论批判过。” “结果,还是有外星舰队侵入太阳系了,而且……”苏乐失笑道,“根本就不是我们主动暴露了位置,是别人自己摸过来的。现在想想,以前的那个约定,确实不重要了。” “比邻星回信了,也就是说,那里存在文明,这似乎验证了一件事啊,”年久零把话题拉回了正轨,“我没记错的话,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吧?当年我们截获的信号就跟红矮星有关,里边标出的那近千颗红矮星,每一颗可都有高级文明存在啊。” “嗯,一型恒星文明,”叶扬点头,“当年解译出了那段信号之后,ESA高层就有了验证的想法。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正好就是红矮星。而且,当时我们还观测到了另外两支参宿四舰队,其中一支舰队的航向就是比邻星方向。所以当初决定向比邻星发射信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如果比邻星存在高级的【一型恒星文明】的话,也许我们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毕竟我们面对的都是参宿四舰队。” “就是找外援?”苏乐一言蔽之。 “嗯,是这个意思,不过……”叶扬话锋一转,“我们收到回信虽然确定了比邻星存在文明,但遗憾的是,比邻星文明并不想提供任何帮助。” 苏乐呃了一声,“难道是你们发的信息不够诚恳?所以被拒绝了?” 叶扬摇了摇头,然后打开笔记本电脑,并将电脑画面投影到了墙上的大屏幕上。 “这就是当时发送的信号包含的内容。”叶扬说。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大屏幕,上边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一段文字: 【我们的恒星系遭到了参宿四文明的入侵,我们观测到有一支参宿四舰队正在航向你们的恒星,我们的敌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濒死的恒星参宿四,我们有共同的敌人,我们的科学技术能力还不能应对参宿四文明,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帮助。】 “就这样?”苏乐皱眉,“这发过去,他们能解译出来?能看明白?” “当然不会就这么简单。”叶扬说,“为了尽可能清楚地表达出这段话里每个词的含义,ESA的语言学团队专门创造了一种图文语言,图,应该是最可以清楚表意的方式了。然后,我们把这些图文转化成了电磁波,借助FAST巨大的天线发射了出去。” “那怎么确定比邻星文明能够正确地解译出这些图?”苏乐问。 “敌人都一样,都是参宿四文明,我们会研究参宿四舰队发出的信号,并且还成功找到了解译方式,那比邻星文明应该也会跟我们一样去研究参宿四舰队。所以,我们模拟了参宿四舰队的电磁波信号的编辑方式。当然,这也有碰运气的成分在里边。幸运的是,我们最后也碰着运气了,不然,也就不会收到回信了。”叶扬说。 “那他们回信里是怎么拒绝的?”苏乐问。 “我们已经完成解译了,”叶扬拖着鼠标哒哒点着,一边说道,“只解译出了一张图片,上边画的是几行字。就是这张。” “那字……是什么鬼?”苏乐皱眉,“鬼画符一样的,也叫字?” “是ESA的语言学团队创造的,”叶扬解释道,“我们发出的信号中包含了这些,然后比邻星文明在回信时借用了这些字,并且拼凑出了这么几句话。” “啥意思?”苏乐问。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我们不能应对死地。我们不能帮助你们。他们不是文明。”叶扬一字一顿地说。 苏乐瞪大了双眼,不自觉地做了一个吞咽的动作,“啥??” “他们说,我们的太阳系是死地,他们搞不定,也不想帮忙。最后一句现在我也说不准是什么意思。”叶扬说,“好了,我要说的就这些了。古老师的意思是,我们在这里等体检结果的这几天,就顺便想想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当是换换脑子,ESA的语言学家也在攻这个问题,到时候看看会不会跟他们想一块去。” “这样啊……”苏乐喃喃道,“怎么感觉跟看图说话似的……” “比邻星文明不简单。”一直一言未发的沈凝突然出声说道。 “你也注意到了?”年久零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还以为你一直在发呆出神呢。” 沈凝摇摇头,说道,“没记错的话,截获的参宿四舰队的信号,是在2020年前后才解译完毕的吧,那么,向比邻星发信号的时间肯定是在2020年之后,而现在才2027年。” “说的不错。”古远天点点头,“前几天我们收到比邻星方向上的信号时也很惊讶。一开始我们还以为搞错了,之后复检了数据做了精确的定位,发现并没有搞错,信号确实是从比邻星方向传来的。” “哎,是不是只有我还没有get到重点??”苏乐扫了一遍众人的脸色,焦急地问道。 “比邻星距离我们4.2光年啊,电磁波一来一去,也得八年半吧。”蓝颖解释道。 苏乐愣了愣,随即就恍然了。 “我能想到的唯一的合理的解释就是,比邻星文明在距离比邻星0.5光年的地方建立了基地,这个基地收到了我们的信号,”叶扬说,“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我们在七年后就收到了回信。” “这个基地就恰巧在地球与比邻星之间,这会不会太巧了?”左研说。 叶扬摇摇头,“我说的基地不仅仅是一个点,而是由无数基点组成的一个球面。” “你是说…以比邻星为球心、直径一光年的一个球?形状就像…像碳60分子的巴基球模型那样?”苏乐瞠目,“你这脑洞也太大了吧?!” () 第121章 南门二文明 碳60,一种非常有名的碳单质,其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它的模型常被做成一个拥有60个顶点的32面体,形似一个足球框架。 所以,苏乐打的这个比方,让人很容易就对叶扬的推测有了一个直观的概念——在一个半径为0.5光年左右的球的球面上,布置了无数的基点,这些基点构成了一张网,将比邻星包在了当中。而人类方面之所以能够提前一年多的时间收到比邻星文明的回复,就是因为人类发出的信号被包裹比邻星的这张‘网’提前接收到了。 叶扬的话,让所有人都在惊诧中逐渐陷入了沉思,除了古远天跟居山。 “你们先讨论着,我跟老居就先走了。”古远天站起身说道,然后指了指墙上的监控屏,“看好孩子。” “居老师不跟我们一起休个假、等体检报告出来了再说吗?”年久零立即问。 “初步的化验报告并无异常,再说了,我可闲不下来,老古现在可离不开我了。”居山笑道,跟着也站起了身。 “你居老师的身体你就放心吧,我会看着的,”古远天接过话,“你们就安心趁这个机会在这医学中心好好休息,顺便琢磨琢磨那几句回信。走了。” “那你们好好待着,”居山说着,将自己面前的一叠文件还有笔记本电脑都收进了包里,“我们就先走了。” 其他人见状,都准备站起身想要送送,不过却被居山摆摆手拒绝了。 “古老师慢走!” “居老师慢走!” “有事就叫我们!” 古、居二人点了点头,随即就离开了休息室。 “会不会有其他可能?”当休息室的大门被带上的那一刻,苏乐的脑回路立即就回到之前讨论的话题,“我们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是模拟的参宿四舰队的信号模式吧,会不会被参宿四舰队劫持了,然后……” 苏乐没说完,就被叶扬打断了,“应该不会,当时,在向比邻星发送这段信号之前,我们向尚在柯伊伯带外围的参宿四舰队发送过同样模式的信号,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那按照你说的……”苏乐站起身,走到一旁的黑板前、拿起水笔就画了起来。 在座的几人默默地看着,最后见苏乐就只画了几个同心圆。 “按照叶哥说的,”苏乐转过身看着大家接着说,“比邻星文明建造的包裹住比邻星的球状网,直径有一光年左右吧。”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叶扬站起身走到苏乐身边,并且拿过了苏乐手里的水笔,在同心圆里又画了几个小圈圈跟几个点,之后又标上了几个字母与数字,然后说道,“这是南门二,由三颗星组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半人马座阿尔法三合星,这两颗是半人马阿尔法A跟B,A比太阳稍大,B比太阳稍小,A与B互相绕行,相距约40亿公里。这是半人马阿尔法C,也就是比邻星了,它按着一个椭圆轨道围绕着AB运行,绕一圈的时间大概在55万年左右。当然这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距离,从绕行轨道上看,比邻星与AB之间的距离,在5000到13000天文单位之间。换算成光年的话,也就是0.08光年到0.22光年之间。” “所以你觉得可能吗?”苏乐指了指黑板上那个最外圈的圆环说道,“如果比邻星文明造了这么一个半径0.5光年的球型网,那么,它包裹进去的可不仅仅就是小小的比邻星了,还有另外两个,A跟B也会在这里边。0.5光年是什么概念?近5万亿公里啊叶哥!你比戴森还敢想……” “戴森?戴森球的那个戴森么?”沈凝在这时插了一句。 “你也知道戴森球?”年久零惊讶。 沈凝点点头,“我哥爱,前几天他还发消息回来催更一本来着。那本的前半部分我看过一点,作者在故事里就幻想高级的外星文明可以搞出这么一个东西出来,还写得有模有样。唉,我是不是扯远了,不好意思,苏哥你接着说吧。” “你哥啊!”苏乐笑道,“说到你哥,他现在在网络圈里可是最出名的一个读者了!在火星上追更,全太阳系就他一个。好吧,回归正题,叶哥,戴森当年幻想的戴森球的半径,也不过是1亿公里,撑死了10亿公里吧,你倒好,直接5万亿公里。恕我直言啊叶哥,如果说戴森是科幻的话,你这个猜测,似乎有点玄幻了……” 叶扬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仔细想想我们的太阳系都有什么。” “这是什么问题?跟我们太阳系有什么关系?”苏乐疑惑。 “太阳系,主星是恒星太阳,”接过话的是蓝颖,“然后是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然后是冥王星之类的柯伊伯带天体……” “柯伊伯带!奥尔特云!”苏乐叫道,经媳妇儿这么一提醒,他瞬间就明白了叶扬话里的意思,“你的意思是,比邻星外围,不不不,应该说是南门二这ABC三合星的外围,也有奥尔特云?” 叶扬点头,“有。” “我去!真的假的!!”苏乐惊讶,“是我落伍了还是你们对观测数据进行了保密?” “观测团队是在研究比邻星周围的尘埃带时发现的。”叶扬说。 “比邻星周围有两道尘埃带我是知道的,但……”苏乐唉了一声,“你们的数据保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呃,能不能稍微解释一下奥尔特云?”左研轻皱着眉头,“数字比大小很简单,但这些专业名词吧,还是照顾一下我们几个非天文出身的吧!” “呃……”苏乐尴尬地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啊嫂子,我光顾着自个儿乐了。奥尔特云的话,就是一团包裹着恒星的云。我们的太阳也被这么一团云包裹着。” “云?” “哦哦哦,云只是一种形容。”苏乐说。 左研还是一脸茫然。 “我来说吧,”蓝颖笑道,“刚刚我不是说了八大行星嘛,在海王星之外,就是柯伊伯带了,柯伊伯带里,有许多小天体,有比如像冥王星这些体型相对较大的矮行星,还有那种几公里、几十公里大小的小行星。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应该听说过吧,柯伊伯带也差不多。在柯伊伯带外边的,就是奥尔特云了,奥尔特云,也是由各种小天体组成的,之所以不叫它奥尔特带,是因为,这片区域里的小天体不仅仅分布在二维的黄道面上,而是组成了一个球,像一团云一样将太阳系包裹在了里边,是一个三维的存在。叶哥的意思是,在半人马阿尔法三合星的外围,也存在一团这样的云。而比邻星文明,就是以这团云里的小天体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将ABC三颗恒星通通包裹进去的网。叶哥,我这么理解,应该没错吧?” “嗯。”叶扬说,“我就是这个意思。” “这样的话,”年久零说,“我们称之为比邻星文明就有点不合适了吧,都把另外两颗恒星囊括进去了,不如就按大刘里的叫法,叫三体文明得了。” “宇宙中的三合星多了去了,”苏乐说,“按照咱们的习惯,就叫他南门二文明吧。” “喂……我们不是来开命名大会的吧。”叶扬拿笔敲了敲黑板,然后指了指一旁的投影幕,“聊完了信号接收时间问题,接下来看看比邻星文明回复的那几句话吧。” “是南门二文明。”苏乐一本正经地纠正道。 “……”叶扬无语,“随便了,代号无所谓。” 苏乐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投影幕,把屏幕上的那几句话郑重地念了一遍。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 【我们不能应对死地。】 【我们不能帮助你们。】 【他们不是文明。】 () 第122章 没有侥幸了 苏乐念完这四句话,突然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你们有没有感觉怪怪的,无关这四句话的内容。”他抱着双臂面对着投影幕站着,面露困惑。 “我也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年久零立刻接过话,像找到了知音一般。 “这是第一次吧。”蓝颖给出了一个解释,“这是我们人类第一次跟外星文明成功进行交流吧,虽然只有简单的一去一回、一问一答,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件会令人激动的大事件,可……” 蓝颖看了看大家,然后耸耸肩继续说道:“可我并没有从你们的脸上看到一丝激动。对本该感到激动的事情,却激动不起来,这大概就是你感到奇怪的原因了。” “你这么一说……”苏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貌似还真是这样。” “大概是因为在咱们的潜意识里,只有金星石虫大军就快兵临城下这件事才是大事吧,其他事情再怎么具有爆炸性,只要跟金星石虫无关,我们就不会有太多感觉。说白了,就是麻木了吧。”左研感慨道,随即她又做了个深呼吸,说道,“不瞎感慨了,说正经的吧。叶扬,这几句回信你比我们都要早知道,肯定已经仔细研究过了吧,要不你先说说你的看法?” 叶扬摇头,“还是你们先谈谈吧,我怕我的看法会影响到你们的思路。” “那我们就先各自思考个十分钟,然后再说说各自的看法。”苏乐提议。 “可以。”叶扬点头,“那你们先想着。小年跟小沈从H市赶回来,还没有顾得上吃晚饭吧?我去给你们弄点吃的来。你们俩有没有什么忌口?” “呃……叶哥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有点饿了……”年久零摸了摸肚子,然后看了一眼沈凝,“我没啥忌口,沈凝坐车有点晕车,还没完全缓过来,所以得清淡一些,不要太油腻,还有——” “还有你个头……”沈凝打断道,然后对叶扬笑了笑,说道,“没有久零说得那么复杂,随便吃点清淡的就好了。不过,让叶哥你去当跑腿的,总感觉……要不还是待会儿我们自己去食堂吧。” “没事,我去去就回。”叶扬把水笔丢给了苏乐,“你们好好理理思路,等我回来了咱们再一起讨论讨论。” “那就麻烦叶哥了。” “不麻烦。” 说完,叶扬就径直走出了休息室。 休息室里,剩下的几人没有再说什么,而是把视线都转到了投影屏上。 看着屏幕上的四句话,每个人都有一种做阅读理解题的既视感。 当坐在桌前的每个人都盯着投影屏上的内容、像思想者一般静静地开动脑筋时,苏乐却是像多动症儿童一样转起了手里的水笔。没过一会,他就转过身擦掉了黑板上的圈圈点点,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他自认为是重点的关键词。 【太阳系】【死地】, 【人类文明】, 【南门二文明】, 【参宿四舰队】。 写下了这些关键词后,苏乐转头又仔细看了一遍投影屏上的那四句话——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 【我们不能应对死地。】 【我们不能帮助你们。】 【他们不是文明。】 看完之后,苏乐转身在黑板上的【太阳系】与【死地】之间划了一个等号,接着,他又在【南门二文明】与【死地】之间划了一条连线,并在直线上标注了‘不能应对’,然后,在【南门二文明】与【人类文明】之间也划了一条连线,并标注上了“不能帮”三个字。 最后,苏乐把【参宿四舰队】圈了出来,在圈上重重地打了问号,并标注了四个字“不是文明”。 写完后,苏乐就背对着大家站在黑板前,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黑板上的“脉络图”,开始思考各个“脉络节点”之间的联系与逻辑—— 第一个问题,【太阳系】=【死地】,【南门二文明】不能应对【死地】,这里的死地怎么理解? 第二个问题,【南门二文明】说他们不能帮助【人类文明】,是没有能力帮,还是不想帮? 第三个问题,回信中的“他们”,毫无疑问就是去信中的“参宿四舰队”,那么【参宿四舰队】不是文明,这该如何理解? 苏乐看着黑板想着这些问题,渐渐的,他的双目失去了焦虑,最后终于是彻底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而当他回过神时,叶扬早已经回来了,而且,年久零跟沈凝也已经都吃完了。 “怎么,魂儿回来了?”叶扬坐在桌边问道。 苏乐愣愣地点点头。 “看起来,想到了许多啊。”叶扬说。 苏乐依旧是愣愣地点着头。 “脑子不会想坏了吧?”叶扬抬手就要去摸,不过被苏乐敏捷地躲开了。 “还知道躲啊,看来已经回过神了,”叶扬笑道,“那就你先说吧,比邻星…哦不,应该是南门二文明的这封回信,你怎么看?” “叶哥,你把我们发送的信息的内容调出来吧,我想再确认一下。”苏乐说。 叶扬‘哦’了一声,“我忘了我电脑只有我自己才能操作……稍等一下。”说着,他已经回到了笔记本电脑前操作了起来。几秒种后,投影屏的画面上,多了一段文字—— 【我们的恒星系遭到了参宿四文明的入侵,我们观测到有一支参宿四舰队正在航向你们的恒星,我们的敌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濒死的恒星参宿四,我们有共同的敌人,我们的科学技术能力还不能应对参宿四文明,我们希望能够得到你们的帮助。】 苏乐盯着这段话看了有一分钟,然后说道:“南门二文明的回信的用词,除了‘他们’这个词,其他的还真的全都来自于我们发送的这段内容啊!” 叶扬摇头,“其实我们发送的信息里,在用图形解释‘我们’、‘你们’这些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时候,特别引入了第三人称‘他们’这个词来做辅助解释,只不过我们没有将‘他们’这个词没有用到正文里,南门二文明将‘他们’这个词用在回信里,这不奇怪。” “这不重要。”苏乐说,“除了‘他们’这个词,回信的其他用词,全部来自于我们发送的信息中的词汇,像‘恒星系’、‘应对’、‘帮助’这些词。所以,我们要分析回信的内容,应该结合我们发送的信息。” 苏乐往旁边挪了几步,示意大家看他身后的黑板,“这前三句话,是对我们去信的最后提到的那个【请求】的回答。我们的请求就是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但是南门二文明用三句话拒绝了。在前三句话中,出现了‘死地’一词。我想你们跟我一样,都对这个‘词’很有兴趣。刚才我说过了,分析回信的内容,应该结合我们发送的信息,所以,要理解南门二文明用的‘死地’这个词,我想应该从我们发送的信息里找答案。” “可我们发送的信息里,并没有‘死地’一词。”年久零说。 “是的,没有。但是——”苏乐指了指屏幕,“看这一句话,‘濒死的恒星参宿四’与‘同一个地方’,很明显,‘死’跟‘地’这两个字,是从这句话中提取出来的。所以,我认为南门二文明使用的‘半自创’的‘死地’这个单词,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像参宿四一样的地方’。” 在座的几人面面相觑,显然,苏乐的想法跟他们有很大的出入。 “所以你对回信的第一句话的理解就是……我们的太阳系是跟参宿四一样的地方?”蓝颖一脸不可思议。 苏乐点头,“我认为是这样的。” “我们太阳系怎么可能跟参宿四一样,太阳是一颗黄矮星,目前已有近50亿岁,还有至少50亿年可活!而参宿四现在是一颗红超巨星,年龄绝对不超过1亿岁,而且,已经步入晚年了,随时都会超新星爆炸!”蓝颖说完,停顿了几秒,然后反问道,“你该不会糊涂到认为我们的太阳会像超新星一样炸掉吧?” “当然不!”苏乐摇头,“我们的太阳质量不够,炸不起来。” “关于‘死地’,我只想到了一个可能的意思。”蓝颖说出了她的看法,“我们的太阳属于黄矮星,寿命远远比不上属于红矮星的比邻星,所以,南门二文明称我们这里是死地。我没想到去联系上下文、去把‘死地’跟参宿四联系起来。按照你对‘死地’的理解,太阳跟参宿四的‘死地’属性,肯定不是体现在炸不炸上了,那你是什么意思?” “参宿四文明。”苏乐回答道,“所以,我认为南门二文明的回信想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参宿四这颗恒星因为孕育出了参宿四文明,所以变成了死地,而现在参宿四舰队已经穿过奥尔特云到达柯伊伯带外围,已经进入了太阳系,所以,太阳系也变成了死地。死地,跟参宿四文明有关。而他们南门二文明无法应对死地。” “……”蓝颖皱眉,一时无话。 “苏哥,你这样理解会不会有点过度解读了?”年久零说道。 苏乐笑了笑,“我们以前截获的那些信号中,表面上看都是【一型恒星文明】拦截并摧毁了参宿四舰队,但还是有一些细节的,总结下来就是【一型恒星文明】远强于【参宿四文明】,但【一型恒星文明】依旧畏惧【参宿四文明】,因为拦截都是在远离恒星的地方进行的。南门二中因为有比邻星这颗红矮星存在,所以南门二文明应该也是【一型恒星文明】,所以,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那些【一型恒星文明】的做法——为了不让自己的恒星系变成‘不能应对’的死地,所以,要在远离恒星的地方将参宿四舰队消灭。从我们提前收到【南门二文明】的回信来推测,【南门二文明】的监控,或者说是防御前沿,距离母星已经达到了0.5光年,如果这个球形的防御网真的存在的话……我们之前不是观测到有一支参宿四舰队是奔着南门二去的么,所以,如果这个球形的防御网真的存在的话,我们应该能看到这支参宿四舰队将被消灭在距离南门二0.5光年外的地方。” 苏乐说完后,没有人接话。 于是苏乐摊摊手接着说道:“关于回信中的最后一句话,他们不是文明,应该就是说参宿四文明其实不是文明,具体的含义没法详细去推敲,可能性太多了。” “我没想到短短的这几十分钟里,你能想得这么多。”叶扬看着苏乐,面露纠结。 “看你这样子,不是在夸赞人啊!”苏乐说。 叶扬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你已经推测出一些了,有件事我就提前跟你们说了吧。苏乐,不管你前边的推测的逻辑怎样,最后有一点你是说对了。” “什么?”苏乐竖起耳朵。 “上个礼拜,我们在确认回信信号源时,对南门二周围的天区进行了观测,就是在这过程中,我们发现奔向南门二的那支参宿四舰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叶扬说,“然后,我们翻出了这些年来这片天区的所有巡天照片记录,找到了这支舰队最后一次出现的地方。0.521光年,这支舰队,在上个月,消失在了距离南门二至少0.521光年的地方。” 苏乐,还有其他人在听完后,全都愣住了。 “0.5光年,这个距离放到我们太阳系的话,就是在奥尔特云之外了。如今,进入我们太阳系的参宿四舰队即将穿过柯伊伯带,而且,在金星还有硅基石虫能够呼应他们,所以,我们没有侥幸了。我们太阳系,已经是死地了。”叶扬说。 () 第123章 提前 没有侥幸了…… 叶扬说的这五个字,让所有人的心跳都猛地咯噔了一下。他们心里都很清楚,一直以来自己能够理智面对‘末日’,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心存着各种各样的侥幸、认为机会总是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只要尽人事,也许人类的未来说不定还有希望…… 但现在没有‘也许’了,连文明水平远超【参宿四文明】的【一型恒星文明】南门二文明都表示不能应对,那么,尚不具备星际远航能力的人类文明又何德何能……从ESA建立的那一天起,无数人废寝忘食地忙活了这么多年,结果到了最后,这样的死局终究还是出现了。 在座的几人想到这里,都是不自觉地露出了一抹苦笑,因为他们都清楚地知道,当年,ESA为了应对这样的死局已经讨论出了一个‘最坏的打算’,并且一直在为此准备着,那就是—— 说得好听一点,叫火种计划,说得实际一点,就是逃亡。 如今,死局既定,这个最坏的打算看来是要派上用场了。 逃亡么…… 这个‘逃亡’,不可能像八年前的电影《流浪地球》里那样开着地球大家一起跑,在目前航天技术的限制下,逃亡的名额肯定是极度有限的。想到这里,苏乐猛地一怔! 随即他就开口问道:“难道说,太空军学院提前选人去月球,既不是实践课程,也不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金星石虫的进攻、保证预备役有生力量的安全,而是…而是已经在挑人准备逃亡了??” 叶扬面露惊讶,他没想到苏乐会想这么远。 “是的……其实在这个月月初,也就是发现金星石虫大军是在向地球进发的时候,联合政府就有提前逃亡的意向了,直到收到的南门二文明的回信,加上上个礼拜观测到的事实坐实了参宿四舰队的危险,联合政府才最终做出了决定。”叶扬没有隐瞒,这事反正迟早都是要告诉他们的。 苏乐愣了愣,然后缓缓转过身面朝着黑板,像面壁思过一般。 “真的就这么决定了?”苏乐沉声问道,他背对着大家,没有人能看到他在说完后就立刻咬紧了牙关。 叶扬没有说什么,但坐着的每个人都能从他的表情中读出了‘肯定’,而这种‘肯定’,让休息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起来。 “有没有考虑过再等几年、等参宿四舰队越过木星轨道了再说?也许那时候我们的宇航技术会有所突破呢?”苏乐问。 “你觉得可能性大么?”叶扬反问,“不要忘了快要兵临城下的金星石虫大军,被它们一折腾,我们不倒退就是万幸了。” …… 苏乐沉默了。 “我要去趟酒泉。”蓝颖突然站起身说道。 苏乐转过身看了一眼蓝颖,又看向了叶扬,“可以吗?” 蓝颖一脸决绝,转身就向门口走去。 “你别急啊!”苏乐喊道,但蓝颖并没有停步。 “蓝颖你等等!”叶扬跟着喊道。 “你让我怎么等!我去见我女儿最后一面不可以吗!!”蓝颖转过身,红着双眼吼道。 …… 蓝颖的情绪瞬间失控,让苏乐跟叶扬都怔住了,而坐着的年久零他们几人,也都愣愣地站了起来。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蓝颖发脾气,在他们的眼里,此刻的蓝颖就像是彻底换了灵魂一样,令他们感到陌生…… “你先别着急!”叶扬劝道,“最近这几天的载人发射任务,还没有安排到小辰,她还会在地球上待一段时间!而且本来就会安排你们去酒泉的,你先冷静一点!” “先别急……”左研趁机快步走到蓝颖身边一把拉住了她,然后转头看向了叶扬,“你还知道什么?你把能说的都说了吧。” 叶扬摇头,“我知道的就这些,本来打算慢慢跟你们说的,谁知道苏乐脑子动这么快,把我想说的都猜完了。” “那大概会在什么时候安排小辰去月球?”苏乐问。 “等后续的详细的体检报告出来了之后,还得观察一段时间才会决定,算算时间,如果确定身体没问题的话,大概会是最后一批吧。”叶扬说。 “最后一批?那是什么时候?”蓝颖问。 “九月中旬,还有不到三个星期,也就是在金星石虫到达地球之前。”叶扬说。 苏乐继续问道,“逃亡计划的最终目的就是离开太阳系去寻找其他的恒星落脚,但就目前萝藦工程的进度来看,飞出太阳系根本不现实,那现在提前逃亡还有啥意义?” “参宿四舰队让金星石虫进攻地球,所以可以肯定,地球就是参宿四舰队的目标。所以,先提前让一部分人离开地球,其他的,只能以后再说了。”叶扬解释道。 “那得定一个方向吧?”苏乐继续问,“不可能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太阳系里瞎飞吧?还是说,就准备在宇宙里随便漂着了?” “我们的航行能力摆在那,没有可控核聚变,萝藦生命舱的生态控制系统目前也不成熟,所以漫无目的地漂着应该是不可能的,肯定会选一个远离地球的地方固定下来。”叶扬说,“王将军那晚在接走苏辰之后,就去联合国了。各大国政要,ESA,还有联合太空军,这两天应该还在共同研讨这个问题,具体决定怎么做,我现在也不知道。” “往内太阳系逃肯定是不可能的,金星已经被参宿四舰队的石虫霸占了,水星又太热,而且去水星还得越过金星的公转轨道。”苏乐用排除法推测道,“地球已经确定是参宿四舰队的目标了,所以,距离地球较近的月球、地月拉格朗日点都不行,日地拉格朗日点可以考虑,然后是火星,或者也可以再逃远一些,去木星、土星的卫星什么的。” “会不会就决定先逃去火星?”沈凝接过话,“我们在那里已经有一点基础了。” “也许吧,我现在也不知道。”叶扬说,“不过,我也认为火星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了。要是火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受参宿四文明的影响,我们也许还能在火星得到喘息的机会……” “所以领导们的讨论结果,很可能就是选择火星,对吗?”沈凝的语气稍稍有点激动。 叶扬点头。 “去火星的话,那么一定可以再见面的!!”沈凝立刻转头对蓝颖说道。 蓝颖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这次逃亡,总共会安排多少人?上边准备如何向尚不知情的全球社会民众来说明这次逃亡计划?还是就准备秘密进行?”左研转而问道。 叶扬摇头,“这是联合政府的事了,我现在也不知道。不过有一点肯定是瞒不住了。” “你是说一个月后全人类都会看到金星石虫大军的降临么?”左研说。 “除非我们的太空军能够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将它们悉数歼灭。”叶扬停顿了一下,随即叹息道,“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 第124章 沉默 休息室就此安静了下来,只剩下空调吹出冷风时发出的轻微的呼呼声。 叶扬没有再说什么,其他人也没有在提什么问题,而是都不约而同地沉默了,叶扬今晚带给他们的消息,彻底刷新了他们的认知,他们都需要时间来消化—— ·距离太阳最近的南门二‘3合星恒星系’存在文明; ·因为南门二里的比邻星是一颗红矮星,所以这个文明极有可能是【一型恒星文明】; ·飞往南门二的那支参宿四舰队,被南门二文明消灭在了他们恒星系的‘奥尔特云’之外,加上‘回信’提前,由此可以断定,南门二文明以他们恒星系的‘奥尔特云’为基础建造的直径一光年的球形防御; ·南门二文明的回信中,将太阳系归为了死地,逃亡计划也因此而提前启动,就如叶扬所说,人类没有侥幸了 …… 休息室里的几个人在沉默中反复咀嚼着叶扬的这句话,他们希望叶扬的这句话是错的,他们希望领导层对‘死地’的理解是偏执的。 但最后,他们都放弃了。 因为他们都回想起了不久前发生在日地拉格朗日L4点附近的第一战,人类与金星石虫的第一战。 那一战中,30架立方体战机无一生还,虽然它们摧毁了近百只石虫,但对这一波石虫大军来说,也仅仅是百分之一的损失。目前,部署在太空防御圈的立方体战机总数量将近3000架,单从战损比例上看,这3000架立方体战机可以拦住这第一波金星石虫,但从金星飞出来的石虫可不仅仅只有这些,他们都知道当初观测到的一个数据——30095,从金星飞出来的石虫的数量超过了三万只,第一波仅有不到一万只,后边还有一波规模更庞大的石虫大军,数量超过了两万。 到时候该拿什么东西去抵挡这第二波是石虫? 他们之前一直没有仔细去想过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是搞科研的,属于后勤,打仗的事是太空军说了算,不需要分心去越俎代庖。但现在,他们在一番思考之后得出了一个答案—— 作为在ESA中最接近最高领导层的人,他们知道在地球上的太空军武器仓库里的资源,还能组装出三千架立方体战机,如果能够及时组装完毕并送到太空投入使用,确实可以在太空中拦截掉第二波石虫中的大部分,但绝对会有大量的漏网之鱼。 对于这些到达地球的漏网之鱼,人类只能跟它们在地球上打阵地战。但从第一战的数据来看,石虫的爆炸是核爆,而且当量只大不小,在地球上打爆这些石虫,无异于自爆核弹。 所以,这阵地战没法打。 所以,即便尚在冥王星轨道外的参宿四舰队不进攻地球,地球也会被这些漏网的金星石虫成功侵袭。而且,也没有人能够保证不会再有石虫从金星飞出来。 所以,地球终将沦陷,在石虫的侵染下,地球完全金星化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对人类来说,地球确实是死地了,即便现在不是,未来也会是,不存在什么侥幸了,而【一型恒星文明】南门二文明发来的回信中“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中的‘死地’一词,就像是神明的启示一般。 所有人在思虑中认清了‘人类文明在地球上不会有未来’这个事实后,终于是彻底理解了高层的决定——为了人类文明将来能够有机会延续下去,选择在科技工业基础还未受到影响之前选一部分人逃离地球。 这无疑是明智的。 而逃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想到这里,苏乐跟蓝颖的脸上相继都露出了深深忧愁。他们愁的不是自己没有逃亡名额,而是难以接受逃亡带来的离别——不出意外的话,已经通过考核的苏辰将离开地球、远行宇宙。去酒泉强行把女儿留下来吗?不是不可,但苏乐不想,蓝颖也不想,他们只是有点后悔给女儿取‘辰’这个名字了,他们觉得,如果不是‘辰’,也许女儿的人生目标就不会上升到真正的‘星辰大海’了,那样的话,也许女儿就会因舍不得离别而主动放弃远行吧…… 休息室里的另外两家人,年久零与沈凝、叶扬跟左研,他们的至亲至爱都在身边,所以他们都无一例外地没有思考‘逃亡’这个问题。相对于延续人类文明这样高大上的问题而言,此刻他们更在乎的是自身切实的问题,这也是他们几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放射性辐射导致的基因异常。 而最受这个问题煎熬的,是年久零跟沈凝。 年久零清楚地记得,叶、苏二人曾在主墓室里采集过星墙古星象数据,待的时间不长,仅有三五天,当年意识到星墙墓有放射性辐射之后,这二人做过检查,没查出异常。但十八年后的今天,他们体检的初步结果却相当出人意料,他们的基因,出现了端粒变长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之前仅仅在宇航员的身体上被发现过。 与宇航员不同的是,叶扬跟苏乐的基因端粒变长之后并没有回退到正常长度。这种现象到底是好是坏,现在没有人不知道,一切都得等后续的体检报告出来之后才能知晓。 而年久零他当年全程参与了星墙墓的发掘,在星墙墓里的时间超过了半年,时间远超叶扬跟苏乐。按照正常的逻辑来推测,他的基因异常应该会比叶扬、苏乐更明显,如果这种异常会对身体带来坏的影响,那么他无疑会是他们几人当中‘受伤’最严重的。 沉默中,年久零的眉头越皱越深,但他并不是在害怕自己的身体会怎样。看着又趴在了桌上、似乎还没从晕车中缓过来的沈凝,年久零握紧了拳头……他在乎的是沈凝,还有沈凝腹中的孩子。 因为例子摆在那,叶扬、左研,苏乐、蓝颖,他们两家的孩子的基因,都有异常。很明显,基因的异常会遗传给下一代,所以,沈凝腹中的胎儿也逃不过。 基因的异常,会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这是年久零关心的。但他更关心的问题是,如果胎儿的发育出现异常,会不会影响沈凝的身体。 但他也注意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心扬、慕研、苏辰这三个孩子成长至今一直都很健康,他们的身体并没有出现任何与核辐射相关的病变。所以,年久零也在沉默中祈祷着,希望后续的体检结果最好是母子平安,但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他明白一切皆有可能,除了‘好’的可能,也有‘坏’的。所以,他也有‘保大’的觉悟,对他来说,沈凝的安全高于一切。 叶扬跟左研想得没有另外四人那么多,他们家的情况目前看起来是最好的,慕研跟心扬这两个孩子虽然基因出现了异常,但身体非常健康,他们一家也不用经受离别。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去出言安慰身边的另外两家人,他们只是陪着一起沉默着,他们相信,这是现在最好的安慰方式。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无力的敲门声打破了休息室沉默的气氛。 “爸妈,慕研困了,我们今晚睡哪?”左心扬推开门,揉着惺忪的双眼说道。 () 第125章 不合逻辑的异常 当叶扬跟左研把两个孩子安顿好,时间已是午夜时分了。兴许是因为实在是太困了,原本极度认床的俩孩子在爬到床上去之后,就秒睡了。叶扬跟左研却是没有什么睡意,通过简单的眼神交流,两人轻手轻脚去了阳台。 这里是航天城医学中心的公寓楼,为了配合后续的体检,他们被临时安排住在了这里。 来到阳台,二人立刻就发现了两家邻居也还没有休息,也全都在阳台倚着护栏站着,并且还持续着之前在休息室的那种沉默。 三家人默契地互相点了点头之后,都没有说什么,而是全都把目光投向了无尽的夜空中。 也许是因为到了御夫座流星雨大爆发的日子,夜空中不时地有流星划过。除此之外,群星之间还不时地会出现移动的光点。这些光点,是在近地轨道运行的人造卫星,如今,运行在近地轨道上的人造天体的数量比过去增加了许多倍,所以只要抬头,基本就会看到有光点在群星中穿梭,如果运气够好,还可以看到移动的‘光段’,那是扩建后的国际空间站还有天宫。当然,这都得在天气晴好、大气能见度高的情况下才能看到。 在B市,大气通透度像今晚这样优秀可不常见。 放在以前,苏乐肯定会抓住这样的机会、把天上的星座给大家讲个遍。 但今晚他没有这样的兴致。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在东方低空中,横躺着的猎户座也渐渐探出了地平线。 站在阳台的六个人就这样静静地凝望着星空,一夜无话,直到天亮之前才相继回到了屋里。 这一夜,是他们有生以来度过的最漫长的一夜。 一夜不眠之后,他们虽然在精神上依旧还是不想去睡觉,但身体终究还是诚实的,他们终究还是没有扛过身体的疲惫。 太阳升起时,他们就相继睡去了。 而医学中心的某间实验室里,对他们血液样本的化验分析依旧在进行着。方涵领导的团队为了尽快弄清楚星墙墓墙砖样本中硅基组织细胞的属性,也是忙了一个通宵,因为是用的轮班制,所以到了白天,他们的实验工作也没有中断。 时间很快就到了下午。 萝藦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古远天刚收拾午饭,就收到了医学中心的报告,然后紧接着方涵也亲自给他送来了一份实验数据。 “你那也有眉目了?”古远天问。 “也?”方涵反问,“他们体检的后续报告出来了?” 古远天指了指打印机,“刚传过来,还没来得及看,你就来了。” “哦!我这个不急,还只是初步的实验结果。先看看体检报告吧!哎?老居呢?”方涵说。 “在隔壁休息室里睡午觉,这老家伙,昨晚让我睡觉,他自己去熬了一个通宵……”古远天拿起了打印机刚吐出来的体检报告,并且翻到了最后一页,随即,他的脸色就猛地一沉,像是看到了什么噩耗似的。 “怎么了?”方涵立刻凑了过去,“上边都写啥了?” “怎么会……”古远天喃喃道。 方涵看着古远天惊诧的模样,伸手就把体检报告抢了过来。 “苏乐?”方涵看到最后一页上的结论,也是瞪大了双眼,“怎么可能是苏乐!!” 在体检报告的最后一页上,有一个‘对比’式的初步结论——通过分析叶扬、左研、叶慕研、左心扬、苏乐、蓝颖、年久零、沈凝、居山这几人的血液样本,发现苏乐的基因异常程度最大,即端粒长度最长,左研、蓝颖、沈凝基本无异常。如果用数值来形容的话,苏乐的异常程度是10,年久零跟居山的异常程度为4,叶扬、叶慕研、左心扬的异常程度为1,左研、蓝颖、沈凝的异常程度不足0.1。 按照道理,不应该是在星墙墓待的时间最长的年久零跟居山的异常程度最大吗? 没有多想什么,古远天立刻就拿起了手机,并拨通了医学中心的电话。 “你们没搞错?”电话接通后,古远天开门见山地问道。 方涵听不清电话那头具体说了什么,但他能从古远天的表情上看出,这份体检报告没有问题。 一分钟后,古远天皱着眉头挂掉了电话,几乎与此同时,他面前的打印机里又吐出了一张纸。 “这是什么?”方涵问。 “酒泉那边医学中心发来的数据。”古远天说。 “酒泉?” “是苏辰的。”古远天说。 “什么意思?”方涵问。 古远天拿起那张纸,又看了看之前的那份报告,“苏乐跟苏辰的基因的异常程度相当。你也是搞过医学的,你能从中看出些啥?” “这不明摆着嘛,苏辰的基因异常,是遗传的苏乐的。”方涵说,“但这父女俩的基因的异常程度远高于其他人,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据我所知,年久零跟老居当年在墓里待了有半年,苏乐跟叶扬待了只有不到一个礼拜,但他们的异常程度分别是4,4,10,1。只有叶扬的数据是符合逻辑的,待的时间短,异常程度小。苏乐的话,除非他在下星墙墓之前,长时间接触过类似于星墙墓的东西,像是放射源什么的……哦对,高能粒子物理实验之类的,他有做过吗?” 古远天摇头,“他是我的学生,我还是比较了解他的。” “还有一种可能。”方涵说。 “什么?”古远天问。 “遗传。” “遗传?” “苏乐的父亲,或者是母亲,他们的基因如果有这种异常的话,肯定是会遗传给苏乐的。就像慕研跟心扬遗传了叶扬的基因一样。”方涵说,“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会出现新的问题,苏乐父母的基因的异常是什么导致的……” 古远天又拿起手机,“这倒是很容易验证。” “怎么?”方涵问。 “他的父母原来是南大天文系的教授,八年前清华成立天文系之后,就把这老两口挖过去了。他们现在就在B市,喊来验一下就知道了。”古远天说着,已经翻到了号码并拨了出去。 嘟——嘟——嘟—— 十几秒后,电话直接忙音了。 “没人接?”方涵问。 古远天无奈地把手机往桌上一丢,叹息道,“估计在上课。” 话刚落音,古远天的手机突然又响了起来,方涵瞥到了来电显示上‘苏老头’这三个字后,又瞪大了双眼。 古远天若无其事地拿起手机、按下了接听键,“喂!刚刚咋不接电话,还以为你在上课呢!” “上课?你的老脑子锈了?还有三天才到九月份呢,还没开学呢我上啥课?”古远天的手机听筒里传出了清晰的声音。方涵心中默默感叹,不愧是久经讲台的老教授,中气还真足…… “那你咋不接?好了这不重要!我待会派车去接你,你准备一下。哦对,还有你老伴,一起来。”古远天说。 “啥事?请吃饭?”电话那头问道。 “来了再说。” “就十几公里又不远,我打车吧就,你派个车到航天城大门口接我们就行了。”电话那头说。 “好,到了再联系。” …… 嘟——嘟——嘟——电话随即就被挂断了。 古远天放下手机,然后又拿起来看了看时间,“我现在就去大门口接他。” “这么急?”方涵不解。 “这老家伙是个行动派,说来那基本就是立刻动身了。”古远天说,“清华到这里也就十来公里,分分钟的事……哦对了,还没问你那出什么结果了。” 方涵摇头,“进度不大,回头再谈也不晚,你先忙苏老头的事吧。” “那成,回头再说。” () 第126章 族谱 ‘苏老头’来得快,走得也快,从他带着老伴走进航天城,到离开,前后连半个小时都不到,就跟走邻居串门似的。 秉承着‘不该问的不问’这一原则,未加入ESA的苏老头跟他老伴在整个过程中啥都没问,在医学中心留下了两管血之后,两人就回学校的教职工公寓了。 古远天原本还想着等他们抽完血缓一缓、休息休息、一起吃个晚饭、叙叙旧啥的,结果,他们在航天城医学中心连凳子都没坐热。 …… “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是落什么东西了?”当古远天回到萝藦大厦的办公室时,方涵如此问道。 古远天耸耸肩,“完事儿了。” “啥?完事儿了?这么快?”方涵惊讶。 “快吧!”古远天笑。 “他们也没休息休息?” “那老两口的身体比咱们强,每年还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古远天感叹道,“老当益壮啊他们!” “我还想在你办公室多眯瞪一会来着……”方涵叹息。 “去隔壁休息室睡吧,老居也在那呢。”古远天说。 “还是先给你汇报一下我们团队的进度吧。”方涵伸了个懒王腰,然后指着桌上的文件夹,“暂时就那么多,具体的都在里边了,我就先给你说个大概吧。” “我又不是看不懂。”古远天摇手,“你去休息一会吧。” “我们准备做几组实验,等3D打印机把实验容器打印好之后,就正式开始。”方涵自顾自说道。 “什么实验?”古远天也不强求,就顺着方涵的话问道。 “看能不能激活已经休眠了硅基细胞。”方涵说,“之前我们推测是心宿二爆发产生的中微子造成的,是吧?” 古远天点头。 “可太阳无时无刻不在产生中微子,所以,如果是中微子造成的,那么就是太阳产生的中微子与心宿二超新星爆发产生的中微子不同。至于为什么会不同,我的团队里有人猜测,太阳进行的是氢核聚变,是释放能量的,超新星爆发则是把铁聚变成原子序数更高的重金属,是耗能的重核聚变。区别大概就是在这里了,所以我们准备做几组对比实验。或许,超新星爆发真的产生了尚没有被我们发现的其他形态的中微子,或者也有可能是暗物质之类的东西。”方涵说。 “我们可没能力给你制造超新星爆发的环境。”古远天说。 “我知道。”方涵说,“就是姑且一试。” “你想怎么试?” “我们想把提取出的一部分硅基细胞放到高强度的重核裂变的环境里去试试,死马当活马整吧。”方涵说。 “你该不会是想让我去准备原子弹给你做实验吧?”古远天惊诧。 “原子弹?”方涵也是一惊,“开玩笑!你也真能想得出来!那太不可控了好吧?我们准备去核电站。” “核电站?哦……核电站……”古远天长舒了一口气,“这个确实是可控的。不过这也不对啊,你应该去找重核聚变的环境做对比实验吧?现在却说用重核裂变?这跟重核聚变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吧?你要怎么利用重核裂变?” 方涵面露不可思议,“你好歹也是搞天文的,物理方面肯定比我强吧?你不知道核电站有……” 古远天一拍脑门,打断道:“你的意思是,利用核电站的中子增殖反应堆来做实验?” “嗯,是这么一个名字。核电站在制造‘钴60’的时候,利用的是‘钴59’捕获1个中子这么一个核反应,这应该也是一种重核聚变吧?我们准备把硅基细胞样本放到制造‘钴60’的设备旁边,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变化。” 古远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确实可以试试……离咱们近的,就是‘红沿河’还有‘海阳’了,不过,我也不清楚这两个地方的电站有没有制造钴60的条件,没有的话,只能去秦山了,我来安排吧。” “还有就是,从其他分部调过来的搞核物理的人什么时候到?我手下新组的团队就那么些人,天天两班倒吃不消啊。”方涵说。 “明天吧。”古远天说,“最快的一个小组是NASA那里拼出来的,明天上午就能到。” “那行,我去睡会儿。” “去吧去吧。” “对了,体检报告的事,你记得跟苏乐他们说一下,我估摸着小年昨晚可能一宿没睡,他肯定是以为自己是最严重的的。”方涵离开办公室前又补充了一句。 古远天又拍了拍脑门,“差点忘了!” “看你这记性!”方涵抬手指了指古远天,“你也多注意休息。” “知道了!”古远天拿起手机,立刻给苏乐拨去了电话。 …… ———— ———— B市航天城医学中心公寓楼。 古远天的电话惊醒了尚在睡梦中的苏乐,当苏乐听完电话后,他整个人都懵了——自己基因的异常程度是最高的?这怎么可能! 随后,他打开了电脑,等看完了古远天传过来的详细的电子档体检报告之后,他就彻底呆了。居山、年久零不是在墓里待的时间是最长的吗?自己的基因异常程度,怎么可能比居山、年久零还要高?这什么逻辑?!简直是匪夷所思! 苏乐感到极度困惑,不过,他倒没有因此而担心自己的身体,因为,他的心思全都被古远天提到的一个可能性给吸引了,那就是遗传,他的基因异常,可能是遗传自上一辈。 这更加令他感到迷茫了…… 不过,这份报告对年久零、对叶扬他们来说,却是一个不坏的消息——苏乐的基因的异常程度是他们几人当中最大的,但苏乐的身体状况一直很好,女儿也很好,所以,其他人目前并不需要过分担心什么,年久零跟沈凝也因此都松了一口气。 最后,所有人都暂时放下了对自己身体的担忧,开始思考这份报告中这不合逻辑的地方。 不过想来想去,都没有想出什么结果。 入夜后,苏乐就抱着手机坐在沙发上。他知道医学中心在下午的时候已经采集了他父母的血液样本,化验结果今晚晚些时候就能出来。 结果,他没等到古远天的电话,却是等到了敲门声。 “我说爸!大半夜的您来这干嘛!古老师,居老?您俩怎么也来了?老爷子的化验结果出来了?您来个电话不就成了嘛,还亲自跑一趟!”苏乐开门后,立刻就嚷嚷了起来。他身边的蓝颖想拦,却已经来不及了——这一嚷,直接就惊到了隔壁的年久零跟叶扬两家人。 “好吧,既然都还没睡,那就一起进来吧。”古远天招呼道。 “怎么个意思啊?难道我的这个情况真是遗传?”苏乐急切地问道。 苏老爷子没有理睬苏乐,而是提溜着一个小箱子直接进屋了。 “还带东西了?是啥?”苏乐问。 “族谱。”苏老爷子说。 苏乐一脸问号,“把这玩意儿带过来干嘛?难道……” 叶扬、年久零他们却是一脸震惊。 “族谱这玩意儿,一般只有大户人家,名门望族才有吧?”年久零说。 叶扬点头,“普通人家,往上数个几代,就断了……苏乐,你家这么牛的吗?” “这就是我们家的族谱了,”苏老爷子打开箱子,小心翼翼地将族谱摊在了茶几上,“老居,你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这什么情况?”苏乐一头雾水,“怎么还要居老来认人?” () 第127章 名门之后 “关于星墙墓的考古报告你还记得吧?”居山提醒道,“星墙墓的主墓室建于始皇时期,其他的结构,像甬道、耳室之类的都是建于北宋年间,所以,当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星墙墓主墓室在北宋时期被打开过。而根据星墙天关位置的坑孔,我们还推断出了一个具体的时间。” “您的意思是……您的意思是……”苏乐意识到了什么,但一时间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 “化验结果出来了,苏老教授的情况跟你一样。”居山接着说道,“所以我怀疑,天关客星出现的那一年,也就是1054年,进入了星墙墓的人当中,有你们苏家的先祖。” 苏乐愣住了。 叶扬、年久零他们也都一脸惊讶。 “北宋时期姓苏的人,我就只记得苏轼一个。1054年天关客星出现的时候,苏轼已经二十几岁了吧。难道是他?”叶扬猜测。 “这族谱我小时候闲得无聊看过几次,”苏乐接过话,“往前推,推到最早确实能够推到北宋时期,但我的印象里,排在最前的并不是苏轼,而是,是……” “是苏颂!”苏老爷子没好气地说,“也不知道你这脑子遗传的是谁的,连祖宗的名字都记不得!” “对对对!苏颂苏颂!”苏乐连忙点头。 “苏颂?”年久零立刻瞪大了双眼。 “你知道?”苏老爷子跟苏乐异口同声。 年久零点点头,然后看向了居山,问道,“居老师,是那个苏颂么?” 居山半蹲在茶几前,这时候他的脸上早已经写满了震惊,他的目光紧紧盯着族谱上最前边的那几个名字,惊讶道,“没想到,你们一家真是苏颂这一脉的!名门之后啊!” “你们知道苏颂?”苏老爷子也有点惊讶,“我认识的人当中,可没几个知道苏颂的。” “我们曾经是搞考古的。”居山说,“主要研究的是宋辽。” “考古?”苏老爷子愣了一愣,随即就恍然了,“研究宋辽的啊,那知道苏颂就不奇怪了。怎么,他就是你要找的人?” 居山点头。 “所以你认为是苏颂打开了你刚刚说的那什么星墙墓?哦对了,这是秘密的话就不用说了。” “回头我给你一份保密协议,反正你早晚是要签的。”古远天接过话。 “这么麻烦?不签行不行?”苏老爷子一脸抵抗。 古远天摇头,“事情到今天这一步了,回头你还是签了吧,有些事……你还是知道一些比较好。而且老居已经确定你们家的先祖苏颂是那个苏颂了,那么之后,可能还有些事需要你帮忙。” “什么事?” “老居,你先大概说一下吧,好让这老家伙有个了解。”古远天说。 “嗯,之前我们——”居山点头。 “这就把我拉进来了?也不问问我同不同意?”苏老爷子皱着眉头打断了居山的话。 “好吧,你同不同意?”古远天一本正经地问。 “你……”苏老爷子无语。 “老居你继续说吧,”古远天拍了拍苏老爷子的肩头,“这苏大教授就是怕掺和事,不过在大是大非上面,他还是能掂量清楚的。” “我就跟老古开个玩笑,”苏老爷子笑道,“不好意思啊老居,你接着讲吧。” 居山尴尬一笑,接着说道:“之前我们已经确定了星墙墓在1054年被打开过,打开星墙墓的人后来还加建了北宋风格的甬道跟耳室,不过,并未留下什么文字。所以我们并不知道是谁打开的。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打开星墙墓的人的身份不普通,因为能够把甬道跟耳室建得那么有模有样,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当时,我们也做过一些猜测,苏颂就是可能之一。史书记载,苏颂在1054年前后,任‘南京留守推官’,这个南京不是今天的南京,而是H省的S市,而星墙墓在H省的H市的X县,两地之间距离并不远。而他当时在做整理、编校古籍的工作,作为一个官方的青年科学工作者,他完全有可能参与了星墙墓的开墓工作。但这都是我们的猜测,一直没找到有力的证据。不过,今天你们祖孙三代的化验报告,加上这一份族谱,基本上可以确定,苏颂跟星墙墓有关。” “唉等等!”苏老爷子问道,“祖孙三代,什么意思?” “就是您孙女儿的化验报告也跟我们一样。”苏乐说。 “苏辰?”苏老爷子立刻紧张了起来,“怎么回事?这化验报告到底怎么回事?” “您先别激动,听居老说完。”苏乐劝道。 “没什么问题。”居山接着说道,“就是基因遗传方面的,说的具体一点,就是你们三个人的染色体端粒跟普通人比起来,都异常的长。而这,应该都是星墙墓造成的,目前,这屋子里除了老古,都有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没有你们家那么明显。” “染色体端粒?长?这意味着什么?”苏老爷子紧问。 “目前还不知道对身体有什么负面的影响,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 “什么?!” “哎爸,您就不能让居老说完再插嘴么?”苏乐急道,“这么大个人了,礼貌不懂?” “哦哦不好意思啊老居,我就是担心我孙女儿!”苏老爷子连忙道歉。 “没事。”居山一脸理解,然后接着说道,“染色体端粒决定了细胞的寿命。具体的我也说不清,哦对了——” 说着,居山从手提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递到了苏老爷子跟前,“这是医学中心的化验报告,因为要给老古这个外行的领导看,所以写得比较详细,您看完就明白了。” 苏老爷子小心翼翼地接过,就像刚刚他摊开族谱时一样小心谨慎。 在化验报告的最后,写着以下几段‘讲解’性质的话—— 【染色体端粒是染色体的末端部分,其主要的功能是为了防止染色体之间相互连接,就像是给染色体的端头戴的‘绝缘头子’一样的东西。】 【染色体端粒决定了细胞的寿命,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端粒会不断变短,当达到一定的分裂次数之后,因端粒过短,染色体就会失去活性,也就意味着细胞死亡。】 【人体中存在一种端粒酶,这种酶,可以让细胞的染色体端粒在长时间内不缩短,但这种效果仅限于‘生殖细胞’、‘极少数的体细胞’与‘癌细胞’,这也是‘癌细胞’难以被杀死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情况是,他们的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等这些细胞的染色体端粒都长于常人,而且,都能长时间内不缩短。】 【目前的推测如下:星墙墓的放射性辐射,也就是硅基细胞在进行‘重核聚变’时产生的某种辐射,让他们身体中的端粒酶获得了‘普适性’,也就是说,在这种辐射的影响下,这种端粒酶不仅仅只对生殖细胞或是癌细胞有效,而是对所有细胞都产生了效力。说的直白一些,就是细胞的寿命会延长,进而人的寿命也可能会延长。而这种具有普适性的酶,还可以遗传。】 “这是好事啊!”苏老爷子在看到这里时,眉头彻底舒展了下来。 “后边还有。”古远天提醒道。 苏老爷子眉头一跳,将化验报告翻到了最后一页。 【之后的工作安排:提取他们身体的其他细胞,比如神经细胞、肌细胞、骨细胞等等,来做进一步的化验。为了确定遗传方面的问题,希望可以得到苏家更多的样本支持。】 “这就是让我签保密协议的原因?让我去找苏家的其他人?”苏老爷子问。 “嗯。”古远天点头,“交给你,没问题吧?” “我一个人的话……”苏老爷子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指了指茶几上的族谱,“这份族谱临本,只是我们润东苏家桥苏氏族谱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只有我们家这一系的。目前留存下来的详细的苏氏族谱,收藏在Z市的史志办,一共有八卷吧,在世的族人,数不清啊!” “不用去找所有的苏颂后裔。”居山说,“据我查到的史料,苏颂的儿子有6个,女儿有3个……我们只要找出这九人当中哪些是出生在1054年之后的,也就是苏颂受星墙墓影响之后……” “哦!这样的话就简单了!”苏老爷子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笑了笑,“说出来你可能会觉得很巧。” “嗯?” “你说的这九个支系基本可以排除了,”苏老爷子说,“史书上记载了苏颂有十子,有留下姓名的儿子只有六人,女儿的记载也只有三个,这就是你说的那九个。而我们家这一支,是史书里没记名字的一个儿子传下来的。说来也怪,即便是收藏在Z市史志办的那本最详尽、最具权威的族谱里,也没提这个人的名字。” () 第128章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苏老爷子的话让屋里所有的人都打了个激灵…… 苏颂的子女中有个把个没有留下名字,本来没什么可奇怪的,毕竟已经过去了近千年了,族谱在传承的过程中丢失一部分内容很正常,如苏老爷子所说,目前保存下来的族谱,还是民国时期整理汇总的。但现在,所有人都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苏颂的这个儿子没有留下名字,会不会跟星墙墓有关系? 这太值得玩味了。 但事情发生在近千年以前,‘无名’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如今,已然已经没有人能够说清了。 不过,这个真相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苏家家族遗传的基因异常跟星墙墓有关,加上苏老爷子、苏乐、苏辰祖孙三代的身体都很正常,这彻底让年久零、叶扬两家人安心了不少。再加上苏乐的先祖,也就是苏颂活到了八十二岁,这对北宋时期的古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高寿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染色体端粒偏长可能会延长寿命、并无其他负面的影响,这更加减轻了受星墙墓影响的所有人的心理负担。 当晚,年久零、沈凝还有叶扬、左研这两家人终于是睡了一个好觉。 不过,其他人却因为各自不同的原因而没有去睡觉休息,有的是为工作熬夜,有的则是惆怅难眠。 苏老爷子属于前者,他没有在苏乐、蓝颖的住处逗留,在讲完族谱之后,就跟着古远天还有居山离开了——因为肩负着联系家族成员、采集家族成员血液与组织样本的任务,苏老爷子当晚也就没有回家,而是主动要求住在了医学中心、连夜催古远天拿来了相关的保密协议,并且准备熬夜跟古、居二人讨论协议中涉及到的一些秘密与相关问题注意事项、并对次日的工作行程做一个大致的规划。 苏老爷子能够如此尽心尽力、全身心地扑在古远天交待的任务上,一是因为他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二是因为,他签的保密协议,只是普通的机密级别,并没有涉及绝密级、极密级的秘密,所以他并不知道孙女儿苏辰去月球的真正目的。如果他知道了真相,作为一个行动派,可能就不会熬夜工作,而是连夜就去酒泉找孙女儿去了。 而苏乐跟蓝颖因为知道真相而惆怅难眠,他们很想立刻飞到酒泉去见女儿,但古远天之前带来的消息说这事已经安排上了,所以,他们还是按捺了下来。 “小辰的事……瞒着爸,好吗?”后半夜,蓝颖丝毫没有睡意,她不停地按着电视遥控器切换着频道,一边跟身边的苏乐找话题聊着。 苏乐低着头看着手机,充耳不闻,手机屏幕的光打在他的脸上,照出了一副聚精会神的面庞。 蓝颖见苏乐没反应,又重复问了一遍。 “这事儿还是别让老头子知道比较好,他现在比咱们俩都还要在意小辰。”苏乐心不在焉地说,“而且,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脾气。” 蓝颖皱眉,“什么时候了,还有闲心思玩手机?” 苏乐“嗯”了一声。 “在看什么?看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你动换过!”蓝颖没好气地问道。 “小辰的那篇作文,我传到手机上了。”苏乐说。 蓝颖原本准备用遥控器给苏乐来一下,闻言后,立刻就凑到了苏乐身边也看了起来。 “咱们的女儿也真够能想的,不仅把生命的演化与我们人类的文明史联系了起来,还把我们人类的未来看得透透的。”苏乐一脸自豪地说。 “你都看了这么多遍了,应该都能背下来了吧?”蓝颖问。 苏乐摇头,转而说道,“我才发现这作文题目起得也挺有意思的,《目的与过程》,你不觉得吗?” “你想说的是尼采吧?” “你早就想到了?”苏乐有些不满,“那怎么不提?” “尼采说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都是虚无的。”蓝颖说,“小辰房间里的书架上,就有不少尼采的书,其中一本就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应该是她最喜欢的,那晚我整理她房间的时候,发现这本书里的书签最多。这句话,就是出自这本书。” “如果我在这方面的记忆力有你好的话,我也不会到现在才反应过来了。”苏乐叹息,“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都是虚无的。你说,小辰写的这篇作文,会不会就是受到了这句话的启发?” “有可能吧。” “如果我们把尼采的这句名言中的‘人生’两个字换成‘文明’,就是——‘文明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都是虚无的’。”苏乐指着手机屏幕上的一行字说,“你再看小辰写的这句话,‘一句话概括,文明的目的就是存在下去’。怎么样,发现了吗?” 蓝颖顿时一怔。 苏乐接着说道:“尼采的这句话,强调的就是注重‘过程’、看淡‘目的’。小辰的这篇作文,通篇下来都感觉不到丧,大概小辰也认同‘过程’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太看重‘存在下去’这个‘目的’。所以,她在看清了人类文明‘难以存在下去’这样的未来之后,也能用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 “你想得还真深。” 苏乐勉强笑了笑,“睡不着嘛,随便想想。对了,你再看看小辰写的这段,她对文明的消亡提出的这些看法,也挺有意思的。” 说着,苏乐用手指划着手机屏幕,圈出了一些短句、词组。 “文明的消亡,是文明的不稳定导致的。”蓝颖念道。 “然后下边这几点……”苏乐指着屏幕,“一方面,体现在‘精神文明’上,就是‘思想’,就是一个文明内部不同的阶级、意见相左的团体之间能否‘互相理解’、最终能否共同认可同一种声音,将决定文明是否稳定。然后是第二个方面,体现在‘物质文明’上,就是有没有能力抵抗外部的影响,就像她举的例子,能不能抵挡自然灾难这些。然后是第三个,她特别指出的,就是外来文明的影响。她举的例子也很现实,就是古时候不同地域演化出来的独立的文明在初次接触之后,总有一方会消失,即便是相互同化、融合,也总有一方会被淡化掉。” 苏乐顿了顿,接着说道,“小辰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文明如果想要避免消亡,或者说,想要长时间存在的话,那么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文明内部的不同阶级、不同团体之间能够互相理解;第二,有足够的科学技术水平;第三,可以抵抗外来文明的文化侵蚀。” 蓝颖点头,“挺有逻辑的。” “我也觉得挺有逻辑的。”苏乐说,“至少现在我还没有想到有什么需要补充进去的。” “你刚刚说的‘挺有意思’,应该不是指小辰的‘逻辑’吧?”蓝颖问。 “想想我们的敌人。”苏乐说。 “参宿四舰队?” “嗯,代入到这个逻辑里去试试。” () 第129章 互相理解的时代 把参宿四舰队代入到这个逻辑里? 蓝颖面露疑惑,问道:“是把参宿四文明代入进去吧?” 苏乐‘嗯’了一声,“算是吧。” 蓝颖看着手机屏幕上被苏乐圈出来的内容,口中喃喃道:“一个文明想要避免消亡,至少需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文明内部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团体之间可以互相理解;二是文明自身需要发展出足够水平的科学技术;三是文明的文化足够强势,可以抵抗其他文明的文化入侵……” “而且,不能偏科,必须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任何一方面有不到位的话,那就是白忙活了……”苏乐补充。 蓝颖‘噢’了一声,面露恍然,“所以,你是认为参宿四文明也很注重这三个方面,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下了功夫,是吧?” “嗯。” “可这能说明什么呢,我们人类文明也会在这三方面下功夫啊,每个文明都会这样做的啊。”蓝颖说。 “想到这一层后,我进一步地认为参宿四文明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了。”苏乐说。 “这……是不是太武断了?”蓝颖讶异,“我们现在只是确定了他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很高,而且远超我们,他们在其他两个方面的成就如何,我们并不能确定吧?”蓝颖问。 “在这三个方面都取得了大成就,会体现在文明稳定存在的时间上吧。”苏乐说。 “那你是怎么确定参宿四文明已经稳定存在了很长时间的?这方面我们了解的并不多啊。”蓝颖问。 “以小见大。”苏乐说,“你可以从参宿四舰队的情况来推断。” 蓝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开始了她的推测,“参宿四文明已经稳定存在多长时间了,咱们确实不清楚。不过,从参宿四恒星系飞出来的每一支参宿四舰队,都是参宿四文明的种子,这些种子,应该都完整地复制了参宿四文明的文明体系,所以可以把每一支参宿四舰队看成是小一号的参宿四文明,所以咱们只要了解参宿四舰队稳定存在了多久了……参宿四舰队的航行速度并不快,我们通过观测另外几支尚未减速的参宿四舰队,已经得出了参宿四舰队航行过程中的一个平均速度,只有光速的百分之三左右,参宿四距离太阳系有六七百光年,也就是说,像来到太阳系的这支参宿四舰队、这样小一号的参宿四文明,已经在宇宙中稳定地漂了至少有两万年了……咱们地球上不同地域出现的不同的人类古文明中,磕磕绊绊走到今天没有消亡的,也就只有咱们华夏文明了,跟小一号的参宿四文明比起来,咱们华夏文明存在的时间,还不到他们漂泊时间的四分之一……” 说到这里,蓝颖怔住了,愣了几秒后,她看向了苏乐。 “我也是这样推测的。”苏乐说,“像参宿四舰队这样的‘小一号的参宿四文明’都能稳定存在两万年,可见参宿四文明在那三方面的成就肯定都不低。以前,我们只注意到了参宿四文明在‘第二个方面’的成就,也就是从他们逃离母恒星、进行星际航行来断定他们有足够高的科学技术水平。现在想想,他们不仅仅只有科学技术水平远超我们,在另外两个方面,也就是‘互相理解的程度’还有‘文化强度’方面,他们都强于人类文明。” “一直以来……我们忽略了对这两个方面的探究!”蓝颖皱起了眉头。 “其实也探究不出什么具体的内容。”苏乐耸耸肩说道。 “也是……”蓝颖轻轻叹了一口气,“另外两个方面都跟文明内在的‘人文精神’有关,只有在跟他们接触、交流之后,我们才会得到详细的认识。” “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参宿四文明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就也同样的出色。”苏乐说,“而且肯定都要比我们人类文明强。” “唉!等等!”蓝颖话锋突然一转,“以前我们主动给参宿四舰队发送交流信息,但他们却拒绝交流,要是他们的‘文化强度’强于我们的话,何必这样呢?” “也许是为了彻底避免己方文化被外来文化侵蚀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吧。” “这听起来像是闭关锁国啊,他们就不怕固步自封么……”蓝颖说。 “也许对他们来说,这种方式利大于弊吧,也或许还有其他的可能吧……”苏乐说。 蓝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后转而问道,“你盯着手机看到现在,就是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来打发时间的?” 苏乐一笑,接着说道:“参宿四文明内部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团体之间‘互相理解的程度’也强于我们人类文明,其实只要仔细想想,你还能从另一个角度得到这个结论。” “另一个角度?” “一个文明内部的阶级之间、不同的团体之间,如果不能互相理解的话,就会对科学技术文明还有文化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像四五百年前的欧洲的宗教国家对科学思想的阶级式的迫害,就严重迟缓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当然,不能互相理解也有些许积极的影响,比如冷战时期的军备竞争,就让人类的航天科技飞速发展了一段时间,不过这种时候,也就是文明内部不稳定的时候,科学技术水平越发达、发展得越快,文明整体就越容易崩盘,还拿冷战时期来举例子,那时候人类文明中的两个手握核武器的团体,就差点把人类文明推到了万劫不复之地。” “确实……”蓝颖表示赞同,“当时要是有人手抖了一下,如今的我们恐怕还在疲于应对核冬天,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心思去关心外星文明的入侵了……” “嗯……”苏乐默默地点了点头,“也就是说,一个拥有发达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文明能够长时间稳定存在,那么,这个文明都内部定然会处于一个互相理解的稳定状态,否则极易自毁。所以啊,像参宿四文明这样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且稳定存在了上万年的文明,其内部在互相理解方面的造诣,可能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牛。所以可以这么说,参宿四文明,极有可能已经进入、并且长期停留在互相理解的时代了。” “互相理解……这是基础的基础啊。”蓝颖感慨。 “所以啊,”苏乐长长叹了一口气,“想想我们人类文明历史上,有那么多人憧憬过‘互相理解的时代’,像什么大同,像什么桃花源,也有很多人为之努力过,可至今都没有实现。而参宿四文明可能已经实现了。你觉得,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也许是他们发展的时间比我们长?给我们足够充裕的时间的话,我们也能做到像他们一样。”蓝颖说。 苏乐摇摇头,“你理解错了我的重点了。我的意思是,具体怎么做,才能实现互相理解呢?” “嗯……消除阶级?摒弃分歧?统一思想?统一道德?消除欲望?暴力的办法,像秦始皇?讲理的办法,像墨子游说?”蓝颖信手拈来一样,一下子给出了许多答案。 苏乐一笑,“你历史、马哲看多了吧?” “难道不对?”蓝颖反问。 “对是对的,但实现起来太难了,互相理解的时代,对我们来说,就跟乌托邦一样。有充裕的时间也许可以实现,但我觉得还有其他的因素可以催生这种互相理解。”苏乐说。 “还有其他的?” “参宿四文明跟我们有一个区别。”苏乐说。 “区别?” “他们不在温室里。” “温室?” “为了生存下去,他们只能选择互相理解。参宿四寿终将寝,也许正是有了悬在他们的头上的这一柄利刃,才促使他们内部摒弃分歧、进入了空前的互相理解的时代,因为这样才有活路。”苏乐说。 “听起来还挺有道理的……”蓝颖点头说道。 苏乐笑了笑,“都是猜测而已,睡不着觉,想想这些问题来消磨时间,也许会有助于睡眠吧,说实话,我现在有点困了。” “那就睡吧,不早了,天都快亮了。”蓝颖把手机放到了茶几上,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苏乐嗯了一声,“你也睡吧!我们还得去酒泉见小辰呢,不然到时候状态太差的话,小辰肯定会担心的。” 话刚落音,茶几上的手机突然震了起来,屏幕上,“古老头”三个字随即跳了出来。 “喂,古老师啊。”苏乐不敢怠慢,立刻接通了电话。 “就知道你还没睡!”电话那头古远天哼哼道。 “准备睡了。”苏乐说。 “嗯,我就是提醒你去好好睡一觉,去酒泉的专机安排好了,今晚出发。”古远天说。 “专机?”苏乐一惊。 “你们都去。”古远天说。 () 第130章 一起去 专机? 都去? 苏乐不明所以,立刻就追问是什么意思。 蓝颖看到了苏乐的情绪的变化,瞬时也皱起了眉头。但她听不清手机里的声音,只能猜测。 难道又出什么事了? 蓝颖就这样满带疑惑注视着苏乐,一直到几分钟后苏乐挂掉电话。 “怎么了?”蓝颖迫不及待地问道。 “我们都去,叶哥,还有年久零他们。”苏乐说。 “怎么回事?” 苏乐把手机往茶几上一丢,“上边安排我们一起去,说是酒泉那边的医学中心在化验小辰的血液样本时有了新的发现。然后古老师提醒我们好好休息,今晚会有专机送我们过去。” “小辰?新的发现?”蓝颖心下立刻一紧。 苏乐耸耸肩,“古老头没细说。不过听他的口气,这个发现对我们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坏事。大概是想要提取我们的血液样本做深入的对比研究吧,我们这边医学中心的相关人员也会跟我们一起去。” “就这些?”蓝颖皱眉。 “是啊,不然呢?”苏乐反问。 “那你刚才的表情……” “你什么时候学会看相了?”苏乐笑着打断道,“去睡吧,别疑神疑鬼了。今儿个晚上就能见到小辰了,咱们得好好养养精神。” 蓝颖将信将疑,“没骗人吧?” 苏乐淡定地指了指茶几上的手机,“要不你再给古老头打个电话去问问?” “算了,睡起来了再说吧……”蓝颖叹息了一声,转身就往卧室走去。 看着蓝颖的背影,苏乐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觉得,如果刚刚是蓝颖接的电话、是蓝颖向他转述古远天的话,他也会疑神疑鬼。 大概是因为都太担心女儿、不想跟女儿分开吧…… 呼—— 苏乐长长舒了一口气,在去卫生间洗了一把脸之后,也走进了卧室。 …… …… 另一边,在萝藦大厦的某间办公室里,古远天在挂断电话之后就陷入了沉思。居山坐在他的对面,手里翻着一份他已经看过了许多遍的文件,也是一言不发。 这份文件,是酒泉医学中心不久前传过来的一份研究报告。对古、居二人来说,这份报告中的专业术语,依旧还是那么陌生,不过,最后的总结并不难懂——酒泉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苏辰的细胞中,发现了一种常人细胞里并不存在的特殊的蛋白质。在放射性辐射的环境中,这种蛋白质能够帮助细胞的DNA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分子建立‘防御与修补机制’,说白了,就是这种蛋白质的存在,大大强化的细胞的抗辐射能力。而这种蛋白质之前只在一种生物体内发现过,就是水熊虫。 古、居二人,一个是天文出身,一个是考古出身,水熊虫是什么东西,他们并不清楚。不过,资料还是很容易查的,而且,他们也有方涵这么一个搞生物医学的专家可以咨询。 查到的结果,令他们惊诧万分。 早在二十年前,欧空局esa曾受托做了一项太空实验,这次实验的主角就是水熊虫,实验结果表明,水熊虫可以在充满太空辐射的真空存活下来,当时,参与研究的生物学家就做过推测,认为水熊虫体内存在某种蛋白质可以帮助细胞抵御高能粒子,而这个推测,是在十年前被证实的——十年前,ESA的一个团队确定了这种蛋白质的存在,并将其命名为了DSURP,后来,该团队也试着将这种蛋白质植入人体细胞来做实验,发现确实可以增强人体细胞的抗辐射能力,但可惜的是,从水熊虫体内提取出的这种蛋白质,无法长期存在于人体细胞内。 而现在,酒泉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苏辰的细胞中找到了与DSUPR极其类似的东西,这意味着什么? 古、居二人在了解了来龙去脉之后,立刻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苏辰的身体非常适合长期的太空航行! 因为他们知道,太空中充满了辐射,也就是高能射线、高能粒子,在地球上,有大气层、地球磁场可以挡住这些玩意儿,但是在太空航行中,这些玩意儿可以轻易地穿过宇宙飞船的舱壁,给飞船内部的人员的身体器官、甚至是神经细胞还有基因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即便舱壁防御做得再好,也不可能百分百避免这种伤害——太空辐射,就是人类离开地球、向宇宙深处进发的绊脚石之一! 目前,在火星拓荒的‘速登火星计划’与‘信使计划’的十八名宇航员就有这方面的困扰,就是因为火星大气稀薄、没有磁场可以阻挡太空辐射,这些,古、居二人都清楚。现在,在苏辰身上的发现,让他们都激动了——千万年来,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只会动脑子使用外部的东西来强化自身、进而来适应环境,现在,一种类似DSURP的东西在苏辰身上被发现了,这说明,苏辰的身体已经在细胞层面上得到强化,跟常人比起来,她在抗辐射方面的能力无疑会更强一些、甚至强很多! 那么,苏辰的父亲苏乐、她的家族的其他成员身上会不会也有DSURP?她身上的DSURP有没有可能也会遗传?而与DSURP这种蛋白同时存在的,还有基因端粒的异常,受星墙墓影响而出现端粒异常的人,会不会都产生了这种蛋白?这些,就是古、居二人关注的问题! “你不把酒泉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还有苏辰接到这里来做后续研究,反而把苏乐他们送到酒泉去,难不成你是准备……”反复翻了几遍手里的文件之后,居山开口问道。 “就先这么定下来吧!”古远天双手撑着桌面、缓缓站了起来,然后捶了捶自己的老腰,“把珍惜物种都留在地球上,不太好。先让他们都去月球吧,不过,到底是去还是不去,最后还是看他们自己怎么选择,我不强求。” “你果然是这样想的……”居山把文件放到了桌上,也站起身活动活动了筋骨,“不过他们的基因也确实值得你这么考虑。” “其实在地球上,除了他们、除了当年发掘星墙墓的你们考古队的所有成员、除了苏氏家族的人,我想,受星墙墓影响的还有其他人,而且不在少数,毕竟星墙墓是在秦始皇时期建成的、而且在北宋时期还被打开过,两千多年下来,影响到的人肯定不止一个两个。”古远天说着,慢慢踱到了窗前,“如今,这些人的基因,很有可能都跟苏辰一样优于常人、是人类中的珍惜品种,但我们没时间把这些人全都找出来,也没能力把他们一起送走。” “你是在纠结……纠结这样做对那些留在地球上的、具有这些特殊基因的人不公平么?”居山问。 古远天无奈地摇了摇头,“不知道,也许是吧。” “特殊情况,特殊看待吧。”居山也走到了窗边。 古远天长叹了一声,“现在只能这样了……” 居山嗯了一声,随即嘴角轻轻一扬,“对了,你没有把我算进去吧?我可不想跟苏乐他们一起去,我这把年纪,可经不起‘上天’这样的折腾了。” “你就是想上天,我也不会让你上去啊,现在想找一个跟你一样的搭档,估计这辈子是找不到了。”古远天笑着说道,然后转身指着堆叠了一大摞文件的办公桌,“这一堆事情,没有你的话,我一个人非忙死不可。” “那就好……”居山伸了个懒腰,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留在地球,顺便给医学中心的那些人当研究对象,也挺安逸的。” “困了就去睡会。”古远天说。 “那我就不跟你客……” “叮铃铃——” 居山话未说完,就被办公桌上的突然响起的悦耳的手机铃声给打断了。 “一大早的……”古远天嘴里嘟囔走到桌边,一把抄起手机看也不看来电显示就按下了接听键,正当他准备开口说‘喂’的时候,手机听筒那头就传来了一句无比亢奋的声音。 “激活了!激活了!!” 古远天一头雾水,“老方你没事吧?什么激活了?” 方涵在电话那头依旧是激动异常,“老古你不是吧,还没睡醒?我在海阳啊!!我的那个实验出结果了!” 古远天一拍脑门,他这才想起来方涵去海阳核电站做对比实验去了,“这么快就出结果了?这才一晚上啊!!” “是的是的!”电话那头,方涵的声音依旧兴奋,“已经进入休眠状态的硅基细胞,被激活了!钴59在捕获中子变成钴60的过程中,产生了能够激活硅基细胞的东西!!” () 第131章 尾声·文明的名字 古远天万万没想到这么快就会出结果! 挂了电话之后,他很快就收到了方涵传来的详细的对比实验报告。 所谓对比实验,就是通过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之间有没有关系,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把实验样本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来确定什么样的环境会对样本产生影响。 在方涵的实验中,最终仅有置于‘钴60制造设备旁边’的一组实验样本出现了硅基细胞被激活的情况,而且,激活的程度与距离有关,距离‘钴60制造设备’越远,激活程度越低。其他的诸如放置于核反应堆旁边的、或者是放置于放射性物质旁边的实验样本,都没出现反应,也就是说,核裂变与核衰变产生的辐射并不能刺激硅基细胞。 所以方涵在报告中得出了一个结论,‘钴59’在捕获中子变成‘钴60’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某种能够激活硅基细胞的‘东西’,而心宿二超新星爆发激活了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组织细胞,所以这种‘东西’,也是超新星爆发时会产生的。 除了这个结论,方涵在报告的最后还点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 第二,参宿四舰队命令金星石虫进攻地球,有没有可能是受了这种‘东西’的刺激。 关于第一个问题,方涵团队里的核物理专家们做了一个初步的推测,他们认为,硅基细胞感知到的东西,应该是原子序数在铁以上的元素在生成的时候才会产生,它有可能是‘标准模型’外的新型中微子,也有可能是暗物质,总之就是人类目前无法探明的东西。对此,核物理专家提议使用粒子对撞机,将硅基细胞作为标靶,用各种高能粒子轰击试试,看能不能撞出什么来。 关于第二个问题,方涵在提出他的猜测之前,先简单列出了这些年得到的与硅基细胞有关的资料—— ①金星上存在的硅基石虫、地球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组织、参宿四舰队,这三者之间已经被证明了存在联系,都来自于参宿四恒星系。 ②这些年来,我们的探测器在金星上发现的硅基石虫只有一种,就是简单的以石头为食、排放出温室气体的石虫。 ③本月月初,心宿二爆发之后,参宿四舰队向金星发送了一条‘进攻地球’的指令。这之后,出现了另一种硅基石虫,它们具有进入太空的能力。在这之前,我们的探测器并没有发现这种石虫的存在,所以,它们应该是生存在金星地表深处的另一种硅基石虫。这种石虫在被‘立方体战机’击伤后,它们会发生核爆。它们曾向‘立方体战机’与‘旗舰’的‘通讯中继器’发送过关于心宿二的信息。 ④心宿二爆发产生的某种东西,激活了星墙墓墙砖中的部分硅基组织细胞,这些细胞在复苏后,就开始进行硅聚变这样的可控的‘生物核反应’,并可以释放出对人类细胞、染色体有影响的放射性辐射。 ⑤‘钴59’变成‘钴60’的过程中,释放的某种东西也能激活硅基细胞。 根据以上这些已经板上钉钉的情报资料,方涵认为‘参宿四舰队’极为在意心宿二的爆发是肯定的,但他们到底是不是因为感知到了超新星爆发产生的‘某种东西’而选择进攻地球,方涵认为不太可能,因为逻辑上说不通,因为不管‘这种东西’对参宿四舰队、对金星石虫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他们待在金星跟待在地球受到的影响都没区别,他们犯不着从金星转移到地球。 所以方涵推断,心宿二的爆发产生的‘东西’并不重要,对参宿四舰队来说,心宿二的爆发只是一个信号,是这个信号的‘性质’让参宿四舰队决定了发动金星石虫向地球进攻。 而这个信号的‘性质’,方涵也做了一个猜测: 实验中能够激活硅基细胞的【‘钴59’变‘钴60’的这个环境】,在恒星内部也会存在—— 质量超过了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演化到晚期时,也就是在‘红超巨星’阶段,其核心已经可以生产出少量的铁以上的元素了,即‘铁56’可以通过‘慢中子俘获’的方式来‘增重’变为‘铁57’,之后,‘铁57’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即释放了一个高能电子之后,就会变成‘钴57’,之后,‘钴57’会继续通过慢中子俘获这种方式来‘增重’。 也就是说,‘红超巨星’也能产生能够刺激硅基细胞的‘东西’。 参宿四演化到‘红超巨星’时,肯定也产生了这种‘东西’。 而参宿四演化到‘红超巨星’时,也意味着它距离‘超新星爆发’不远了。 对于居住在参宿四恒星系的、可以‘感知’到这种‘东西’的硅基生命来说,这种‘东西’的出现,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所以,当心宿二爆发时产生的同样的‘东西’时,参宿四舰队条件反射般地感受到了危险,所以才有了相应的‘发信号让金星石虫进攻地球’的举动,而没有主观能动性、只能被动受激的星墙墓墙砖里的硅基细胞,只能通过‘被激活’来表示它们也受到了刺激。 ———— ———— 古远天盯着这两个问题反复看了几遍,缓缓地皱起了眉头,他总觉得有一个想法在脑子飞来飞去,而当他想要去抓的时候,却发现怎么也抓不着。 “是有哪里想不通?”居山凑在电脑前看完了报告之后,发现了古远天一脸便秘似的表情,于是如此问道。 “说不清……”古远天摇头,随即反问,“你怎么还不去睡?” 居山指了指电脑屏幕,“你也别想太多,老方说的‘这种东西’到底是什么,还是交给搞核物理的那些家伙去想吧。而且也看得出来,老方写的这份报告挺赶的,有些地方的描述并不清晰,所以你随便看看就行了,具体的,还是等他的后续的详细报告吧。” “也是……”古远天点头,正当他拖着鼠标准备去关掉文档窗口的时候,ESA的讨论交流平台里又接连弹出了两个消息。 古远天顺手点开,然后就怔住了。 一个消息是观测团队上传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对心宿二的观测数据已经处理完毕,在最终得到的图像上,他们在心宿二周围的反射星云中找到了许多非自然形成的‘细长柱状’的结构,他们推测是宇宙飞船经过时留下的‘痕迹’,也就是心宿二文明的迁徙痕迹。 另一个消息是盘古大楼的太空军信息部上传的——位于日地拉格朗日L4点的萝藦1号,成功搜集到了金星石虫爆炸后的部分残骸并做了化验分析。残骸富含铀跟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 “我出去一趟!”古远天突然嗖地站了起来,“你也先别去睡了,就待这里!” “怎么了?去哪?”居山愣愣地看着古远天急匆匆地向门口走去,心中困惑不已,这古老头怎么这么快就变卦了?刚不还催我去休息的么? “盘古大楼!”古远天边走边说。 “现在去那干嘛?” 古远天拉开办公室的门,转头对还在发呆的居山说道,“找王久峰。” “太空军?” “嗯。”古远天说,“对了,要是我今天没回来,你晚上去送一下苏乐他们。” “到底什么事?”居山更加困惑了。 “我的感觉非常不好,非常不好!!”古远天指着电脑,“你自己仔细再看看!” 说完,古远天就小跑着离开了,如果不是年纪摆在那,恐怕跑得会比博尔特还有劲! 居山怔怔地坐到了椅子上,把电脑屏幕上的消息、还有尚未关闭的方涵发过来的那份草稿般的报告又看了几遍。 几分钟后,居山像被抽掉魂儿一样、浑身无力地靠在了椅背上。良久之后,他喃喃地骂出了这辈子的第一个脏字儿。 ———— ———— 当晚,苏乐、叶扬等人登上了去往酒泉的专机。他们以为古远天会去送送,结果就只有居山一人到场。 居山没有告诉他们原因,只是带了一句古远天的话给他们,“都去月球吧,不要留下来……至于原因,你们终有一天会明白的。” …… 十八天后,一枚‘重型长九’在酒泉发射场顺利升空,‘载人段’在绕地数圈后,径直飞往了三十八万公里外的月球。 隔日,在距离地面三百二十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近三千架立方体战机在各自旗舰的遥控下,分批次离开了以ISS、天宫为基础的近地防御基地,冲向了距离地球已不足三百万公里的石虫大军。 …… 十月中旬的某一天,全球的社会民众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一场战争,以为只是为了应对参宿四舰队而举行的一次全球性的避难演习,直到第一只漏网的石虫冲进了地球大气层、如一颗大陨石一般砸到了墨西哥州。 然后是第二只…… 第三只…… 每一只,都是一颗钴弹。 …… 在B市航天城,所有人员,都已经转移到了地下防核掩体内,地面上,早已人去楼空。 如果这时候有人走进萝藦大厦,走进古远天的办公室,就会发现在古远天的办公桌上反扣着一本打开的书。 封面上,印刷着苍劲有力的《西决》二字。几年前,古远天把这本书当成生日礼物送给了苏辰,不过,苏辰在去月球之前,托居山把这本书又带了回来。 拿起这本书,会发现在打开的那一页,有两个字被涂抹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娟秀的手写字——文明。 而包含这两个字的整句话是: 你终有一天会发现的,文明的名字叫做徒劳。 () 第132章 后记 从年初的2月13号,到今天第二卷结束,30万字,断断续续地更了快7个月了。 一开始的几个月,基本每天一章,后来,追更的小伙伴们也发现了,越来越慢,慢慢变成了两天一章,甚至是三天一章。 原因很多,业余码字时间不稳定,生活工作上琐事一堆堆,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我想应该还是用爱发电签约通不过、码字心态不比当初了。 当初我在开这个坑的时候,心态上确实是无欲无求的,但我也承认,我其实还是有‘野心’的。 其实每个写手在下定决心写一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抱有‘野心’,就是希望写的东西会有人看、会有人喜欢看、能被认可、可以签约。这就是写手付出时间、精力想要得到的最简单的回报。虽然很多写手都嘴上说着对签约看得很淡,但天知道他们有多渴望。 我也有这样的渴望,故事有人看、可以挂个签约的标签,结果,七次之后,我以为可以召唤出神龙得到一个友情签约的,然而并没有,第八次申请几乎是秒拒,周日申请,周一上午就收到了已经重复了七遍的婉拒。 在LK经常看到有签约作者感叹说‘签了约照样扑成狗’,虽然这句自嘲的背后更多的还是各种不甘、颓丧这些情绪,但其实我挺羡慕的,因为我还没有资格说这样句式的话。 …… 之后,我花了几天时间又通读了一遍自己写的玩意儿,是的,又读了一遍,想看看到底问题在哪里。 然后又开小号去看了目前很火的、不打怪的几个纯正的科幻故事,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再来找自身的原因。 结果,找不到,因为虽然都是科幻,但他们跟我设定的类型貌似不太一样。唯一能够学习的,只有行文手法了,但这些我一时半会也改不了。 于是,我读完自己写的这两卷之后,我并不想做什么改动。 …… 之后,我去翻了科幻的各种榜单,最后在科幻周推榜单上,看到了一个令我迷茫的词汇,‘诸天’,榜上的10本,有5本书的书名里都有这个词,然后我点进去看了一下,然后我似乎明白了风向标——对一个故事来说,有一个主角来推动故事进程,是很有必要的,有一个金手指,也是很讨巧吃香的,不同的角色之间有性格上的冲突可以制造爽点,也是很能激发读者的代入感的,还有什么快穿装逼打脸。。。 但在我设定的这个故事的框架背景下,有些东西我不想加进来,科幻是科幻,不是奇幻玄幻。 其实科幻分类改成“偏奇、偏玄、偏传统”,就挺好的。 …… …… 对了,现在投资的窗口也没了,露脸的机会更少了,而且对没签约的作品来说,只有一个app手机端的更新榜可以有机会去出出头、刷刷存在感,可惜谁会去更新榜里淘换书呢。哦对,网页端的更新榜目前直接就砍了…… 所以想拉新读者,只能去打广告了…… 我去了科幻书单的评论区,想打广告,发现已经有小伙伴帮我打了,我才后知后觉,原来200收藏之后突然蹦到400,是有原因的。 谢谢你们,真的非常感谢! 然后我又去了点点圈的科幻圈、作品交流圈,想去宣传宣传,但里边都是作者在抱团取暖,跟我一样无奈且迷茫的人很多,很多。在点点圈宣传,真的没啥意义。 那还能怎么办呢?去大佬那里拉流量?想了想还是算了,数据都是为签约服务的,签不了的玩意儿,有没有数据已经不重要了。 就,这样佛着吧。 …… 当然,这不是准备TJ的意思。 尾声中提到了钴弹,是不是以为作者菌准备陨石遁闪人了?哈哈…… 本来准备花一些篇幅去写钴弹的爆炸杀伤机制的,但这个知识点并不冷门,就没有去写。钴弹是个转折,应该会在第三卷里还会再交代一下的。 嗯,会有第三卷的。 只不过我也承认,我暂时找不到写第一卷时的那种冲劲了。 我努力追求以前的冲劲并保持吧,然后再抱个‘万一神了呢’这样的侥幸心理,给自己加加油、鼓鼓劲什么的…… …… 借这篇后记,谢谢一直默默投票、留言支持、批评指正、帮忙宣传这个故事的各位小伙伴们,谢谢—— 老ram,幻想杀头,YhChew,星辉,sanl52,划过指尖,木木,没有余粮,0113,xxhhh,yyc,十年寒窗,白天不会明白,疾风劲草,753,镇山河,王he,ASjoker,XXYE,樊龍,我吧来了,猪大囧,无敌酷宝宝,吾克言,膜拜作者菌,大道之树,小情歌,轶无名等等…… (电脑后台看不到数据,就看着手机端的记录手打了,若遗漏,属意外。) …… …… 最后,整理一下作者菌在写这个故事时用到的一些参考资料、部分资料的获取渠道,还有作者菌用到的几个软件: (渠道都挺靠谱,知识类科普的也都通俗易懂,所以,也推荐耐下心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有时间可以瞅一瞅,就当是充充电吧) ———— 推荐微博大v(会更新最新的信息、最靠谱的科普,图文类)—— @spaceX老板Musk,【更新spaceX火箭、飞船的研发进度,比如BFR】, @嘤嘤怪,【古生物类】, @航天爱好者、@太空精酿、@天文在线、@easynight、@王爽(《宇宙奥德赛-漫步太阳系》)【天文、航天类】 @北冕天文台,@b市天文馆、@n市紫台科普部、@n市高校天文联合会(南天联)【天文观测科普】 ———— B站(视频类)—— @轻芯空间,【每个月整理全球航天发射情况,视频很燃】, @表象的本质、@妈咪叔、@的夏游戏,【视频科普内容主要涉及物理、天文、数学】, @翎客航天、@蓝箭航天,【国内民营火箭】, @芳斯塔芙与鬼谷、龙女之声,【古生物科普】, @萝王,【昆虫科普】 @幻想浅绿,【历史】 ———— 软件—— SpaceEngine(2019PC版与VR版), 宇宙沙盒2, Stellarium(天象预演与反推) ———— 纪录片—— 《撤离地球》、《生命的起源》、《你体内的鱼》、《微型猛兽》、《太阳系漫游2015》、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喋血长平》、 《我们的一生,在这部短片前1分钟就结束了,作者,Jon D.Boswell》……书架、硬盘里还有一些,就不枚举了,有空再说吧。 …… …… 一时间能想到的就这么多,遗漏的……嗯……第三卷后记再补。 …… 以上。 谢谢大家! (一个兴趣使然的业余科幻小扑该,19.09.05晚八点于小黑屋。) () 第133章 引子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 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问了三十余个天文方面的问题。 唐朝时期,柳宗元以《天对》作答,虽荡气回肠,但他的眼界仍受当时的时代所限。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之后的近现代,任何一个接受过教育、或是接受过科普的人,都能从科学角度出发、对《天问》里的一些问题作出言之凿凿的讲说—— 比如用宇宙大爆炸理论来描述遂古之初; 比如通过21厘米氢线去了解宇宙大爆炸后的‘黑暗’时期; 比如用恒星形成与演化模型、行星的形成与演化等理论去解释太阳系的形成; 比如牛顿的运动三大定律去诠释天体的运行规律; …… 而当人们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诸如《天问》中的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渐渐地想要用‘科学’的思路来解决一些自古以来就困扰着无数人的哲学问题,比如保罗高更在公元1898年用一幅画问出的那个问题——《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对于这个问题,现代人已经不想用佛家的‘从来出来、往去处去’来‘自我安慰’了; 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样的问题,对此,人们希望除了有‘人择原理’这么一个推断性的回答,还有其他的、更准确的答案…… 而有一个问题,成了近现代以来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那就是,我们是否是孤独的。 人们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但费米提出的、与之相关的一个‘悖论’,却是家喻户晓的。 那就是费米悖论。 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费米提出了这个悖论之后,有许多专家人士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试图来解释。 比如‘地球稀有’:外星人压根儿就不存在,所以人类找不到外星人; 比如‘外星人超出了人类的理解的范畴’:就像细菌无法对人产生认知; 比如‘黑森’:大家伙儿都藏得好好的; 比如‘大过滤器’:生命演化之路上有许多坎坷,即便产生了智慧文明,也会被‘坎’限制在家里难以出来…… 关于费米悖论的讨论,在民间也异常火热,经久不衰。 但这些观点都只是猜测,能够解决费米悖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实际观测论证,即,如果找到外星人,或者再退一步,如果找到外星生命的话,那么这个悖论就不存在了。 …… 然后,参宿四舰队出现了。 …… 在ESA,还有人知道更多的情况——在太阳周围几百光年的范围内,存在894个能够摧毁参宿四舰队的【一型恒星文明】,其中的南门二文明,人类还与之做过简单的对话。而在已经爆发了的心宿二周围的反射星云中,也发现了迁徙的痕迹,心宿二文明的存在,基本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银河系,很热闹!甚至比用保守的数值代入德雷克方程估算出的结果还要热闹! 至此,观测到的实际情况与理论估算终于不是‘不存在’与‘存在’了,费米悖论之悖,在一定程度上总算是被解决了。 但没有多少人因此而觉得高兴。 在民间,即便是只知道参宿四舰队存在的普通民众,也认识到了人类文明比不过能够进行星际航行的文明,并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此而感到忧心。 而在ESA、在各大国的高层、在联合政府、在太空军,知情更多的人士已经不仅仅是忧心了,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数不清的、无比实际的、且令人头炸的问题—— 比如参宿四舰队入瘟疫一般,连更高等级的一型恒星文明都对之心存畏惧; 比如参宿四舰队出现在了太阳系,南门二文明便把太阳系称为了死地; 比如金星石虫在参宿四舰队的授命下,主动向地球发起了冲击; 比如建造防御圈的问题; 比如逃亡避难、延续人类文明的问题; 等等; 等等…… 而古远天给太空军带去的一个消息,更加令人绝望—— 石虫大军,是钴弹大军…… 钴弹…… 钴弹,理论中的核武器。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是与费米提出那个著名的‘费米悖论’的同一时期,费米的同事利奥西拉德提出了钴弹的概念,其原理是——用普通钴,也就是‘钴59’来制作核弹的外壳,当核弹爆炸后,核反应产生的中子会被‘钴59’捕获、继而转化成‘钴60’。 ‘钴60’,就是钴弹的后续杀伤手段。 ‘钴59’不具有放射性,但‘钴60’是‘钴59’的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长达5.27年,它在衰变成‘镍60’的过程中,会放射出高能伽马射线。在实验室里,为了安全起见,用来存放‘钴60’的容器常常都是厚厚的铅罐,平均每5克的‘钴60’,就需要使用将近1吨的铅。 ‘钴60’的放射污染之强,远超原子弹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裂变碎片’。 也就说,钴弹比原子弹、甚至比普通的三相核弹还要‘脏’出一个甚至是几个数量级。 如果在大气层中引爆一颗钴弹,那么,在大气环流的带动下,含有钴60的尘埃将散至全球,全球的生命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在地球上引爆的钴弹数量多、当量大,那么地表将不适合地球生命繁衍生息,人类想要生存下去,只能转入地下,而且,是很深的地下。 在萝藦1号的三十架立方体战机与石虫大军的首次接触中,已经确定了石虫被击伤后会发生‘核爆’,但没有人想到,这个‘核爆’的过程中会有钴参与进来! 如果有石虫穿过了太空军的立方体战机防御网、来到了地球,那么…… 这个问题令太空军的人肝颤无比——对于侵入地球的石虫,人类不能攻击,万一击伤了它们,就意味着引爆了钴弹,后果无疑会更严重!但人类也不能听之任之,因为,它们会侵染地壳! 当太空军还没具体权衡打与不打的利弊时,古远天又抛给了他们一个更更绝望的信息——这些石虫会炸,一定会炸,即便人类不攻击它,它也会炸! 因为爆炸是它的使命,它的爆炸,将会成为地层深处沉睡中的石虫们苏醒的引子! () 第134章 自爆的理由 B市航天城,地下核掩体,总控大厅。 古远天坐在角落里,静静地盯着大厅里最大的一面监控屏发着呆。 那是一面类似于路况监控部门使用的实时监控屏,面积超大,整个屏幕又被网格分成了数十个小块,因为是红外监控,所以所有的画面都是黑白的,也不太清晰。 不过,画面中明暗的轮廓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很容易就辨别出来黑色的是天空,深灰色的是地表,浅灰色的是地表建筑,还有树木。 在每块画面的右下角,还有一个小表格,显示着时间、地点名称与经纬坐标、实时风速、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指数等等。 古远天的视线,就落在某块监控画面中的小表格里的时间上: 10月31日4时39分21秒(21D-1H-4M-57S)——括号外的,是东八区的实时时间;括号内的时间,计量的是第一只石虫坠入地球之后已经过去的时间。 已经过去三个星期了…… 古远天盯着屏幕上跳动着的计时,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又回想起了过去的两个月里发生的事。 …… …… 两个月前,古远天给太空军带去了两个消息,一个是‘石虫大军是钴弹’,另一个是‘这些钴弹是引子、不碰它它最终也会炸’。但最后令太空军参谋部真正上心的,只有前者,因为只有前者有切实的证据证明其真实性——日地L4点的萝藦1号发射的探测器,在战场残骸中找到了铀、钚等放射性元素,丰度极高,同时还探测到了极强的来自于钴60衰变产生的伽马射线。 而古远天提到的‘引子’一说,虽然一开始令太空军头皮发麻,但那终究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推测,只能算是一个‘假说’,一时半会根本找不到证据来证明它是正确的,比如最简单的一点,怎么证明地层深处有沉睡的石虫需要激活?难道就凭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组织细胞可以被钴59的增殖反应激活?这显然是片面的。 在太空军参谋部的讨论中,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参宿四舰队派这些石虫来地球的目的是改造环境,就是说这些石虫的使命是‘让地球金星化、使地球的环境变得可以适合参宿四文明生存’。 古远天也参与了这场讨论,他也赞同太空军的看法,可他依旧感到极度不安,因为‘引子’的可能性并不为零。而太空军方面也不是死脑筋,作为有着战术与战略头脑的参谋部,他们很明白一个道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所以,在之后举行的联合太空军的联合会议上,与会者们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出动近地轨道防御基地的立方体战机,全力拦截石虫大军,但不对漏网的石虫进行任何攻击。因为相对于钴弹爆炸来说,‘石虫的生命活动导致的地球金星化’算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过程。当然,为防万一,当立方体战机编队开始作战时,全球进入紧急避难状态,来应对石虫可能的自爆。而为了尽可能地避免社会上可能出现的恐慌,这次全球性的避难,向社会宣称为‘常规演习’。 之所以如此宣称,是因为这种为了‘迎接参宿四舰队’而举行的常规演习,在这之前已经有过好几次了,如此宣称,民众也不会觉得突兀。而这种常规演习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字,‘宅’,就是待在家里哪都甭去,当然,这个‘家’指的并不是普通的屋子,而是防核地堡。 这些年来,家用防核地堡已经普及全球,普及之迅速,远超政府最初的预料,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政府无限度地在这个项目上投钱,也不是民众对参宿四外星舰队心存恐惧、主动向政府请愿要求给每家每户造地堡,最大的原因,是‘防核地堡’刺激了房地产行业、拉动了无数相关产业、增加了极为可观的就业机会。在政府的惠民政策与技术支持下,家用防核地堡才会迅速普及,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型的防核地堡,即便是在落后的国家与地区,也有数量庞大的公共型的民用地下防核设施。(第104章有提及,更新慢,可能会忘记前文,忘掉的话,可以补一下-0-) 躲进防核地堡‘宅’起来,就是常规演习的主要内容,这对民众来说,就是一次休假,无所谓抗不抗拒,对于喜好‘宅’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甚至恨不得天天有这样的演习。 三个星期前,演习正式开始。 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是政府能通知到的地方,家家户户都被通知到了。 那一天,绝对是地球最冷清的一天,路上无人,商场歇业,不能停工的地方,也基本是在依赖5G远程上班; 那一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也是暗淡无光、几乎没有灯火; 那一天,全球普通民众都不知道,原本在近地轨道待命的上千架立方体战机已经悄然离开了停泊港; 那一天,全球普通民众同样也不知道,在金星方向上,人类与参宿四舰队的‘爪牙’金星石虫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帷幕。 战争是在高速运动中进行的,所以持续的时间不长。 当作战结束后,旗舰指战员在回收了幸存的立方体战机后,甚至还有时间回头去看看漏网的石虫——是的,太空军的立方体战机编队对石虫大军的拦截虽然理想,但终究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 第一只闯过立方体战机拦截网的石虫,毫无阻挡地来到了地球大气层边缘。太空军指挥部的指战员满以为它要减速降落,却不想它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只是从身体的一端喷出了等离子焰、稍稍调整了身形,用航天专家后来的话说,它在找最佳的‘入射角’。 而它的坠落点,从‘入射角’被确定的那一刻起,就基本注定了。 它很快就来到了墨西哥州(城)的上空……那天,当地时间下午三点三十五分,这只石虫如一只燃烧的蚕蛹一般,重重地坠落在了墨西哥城北部的瓜达卢佩山脉。当时,卫星传回来的实时画面令所有观看者都屏住了呼吸——在撞击的位置,眨眼之间就腾起了一团蘑菇云,并出现了一圈肉眼可见的冲击波,冲击波一路高歌猛进,距离撞击点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很快被夷为了平地,撞击点上空的云系也被同步抹了个干干净净,而在平地之外的近一百公里范围内,冲击波所达之处,所有的树木皆呈放射状倒地,如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现场一般。 而就在撞击后产生的冲击波渐行渐远、越来越弱时,撞击点处的深坑中突然出现了强烈闪光,接着就是二次爆炸,第二朵蘑菇云腾升而起。 …… …… 古远天揉了揉干涩的双眼,三个星期前他看到的画面依旧还很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中。 第二次爆炸,是钴弹爆炸。 而漏网的石虫不止一只,除了落到墨西哥城的,还有其他五十八只落在了地球上的其他地方。 这五十八只完好无伤的漏网石虫,在坠入地球之后,无一例外的,都出现了二次爆炸。 古远天这些天一直在琢磨这些石虫的‘二次爆炸’,想来想去,他始终都没有想出符合逻辑的理由来解释这些石虫的自爆,除了‘引子’。 “还不去睡?天都快亮了。”居山走到了古远天身边,拍了拍古远天的肩头。 “怎么咱们每次碰面,你都是这句话?就不能换换?”古远天说。 居山笑着在古远天旁边坐了下来,“你都盯着那块显示屏看了几个钟头了吧?怎么,想上去去外边看看?” “你觉得这些石虫自爆的原因是什么?”古远天无视了居山的问题,转而问道。 居山摇头,“它们没有理由自爆的。从长远来看,大量的核爆炸造成的核冬天,将会使全球的气温降低。而硅基生命,就目前来看,像金星地表的硅基石虫,对它们来说,适宜的温度在四五百度,核冬天肯定不是它们希望看到的。它们的自爆,肯定有其他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引发火山爆发、地壳运动之类的,这样可以把地层中的碳转化成温室气体释放出来。不过,这五十九次爆炸,并没有产生这样的地质运动的效果。退一万步来看,如果我们没有阻挡石虫大军的话,那成千上万只石虫一起落下来,倒是有可能加速地质运动的。哎……现在我们手里的资料有限,想要找到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得等好一阵子。” 古远天点点头,“也是……不过,如果这些石虫的自爆真的是为了激活沉睡在地底的石虫的话,你觉得,地下的石虫是什么时候来地球的?” “你想说的是秦始皇时期?”居山给出了一个答案,“秦始皇时期,星坠东郡,确实是一只石虫坠到了地球上,可当时那只石虫没有核爆,还被人砸成了齑粉做成了星墙墓的石砖……” “所以,以前落到地球上的石虫,跟这次的不一样,是……”古远天说。 “你也真够能猜的!!” 古远天抬起头,看到了打断他话的人。 “确实是两种不同的石虫!”方涵快步走了过来,顺手把一份文件放到了古远天跟前,“刚传回来的,机器人在几个爆炸点实地考察得到的数据。” “爆炸中心找到的?”古远天一把拿起文件,“应该都被气化了吧?” “在远离爆炸中心的地方找到的。”方涵说,“刚撞击那会儿,石虫体表组织肯定有一部分剥落了,并被冲击波带到了远离爆炸中心的地方,所以躲过了二次爆炸的摧残。总之,这次落到地球上的这批石虫,跟星墙墓的那只,不一样。” “你这么一说,我还真想上去,去实地看看……”居山说着,也凑过去看起了文件。 “上去?还想去爆炸实地?”方涵面露惊诧,“还是别了吧,你不怕核辐射?再说了,虽然我们这里没有石虫掉下来,但不排除其他地方有污染物飘过来啊,所以还是待在下边比较好。而且上边现在挺闹心的……” “闹心?” “是啊,你不知道?这几天民众在要说法呢,说这次避难演习怎么这么久……而且,有不少爆炸的视频已经在网上传起来了……也不知道联合政府还有太空军会找什么说辞去搪塞……哎……”方涵叹息着,在古远天后边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不说了,你们先看着,我眯瞪一会,困死了……” () 第135章 OUT了 方涵这么一说,居山也就明白了。 在如今这样的5G时代,建立在高速移动网络与智能电子产品上的高效的即时互动,让社会舆论发酵的速度与影响的范围都有了巨幅的提升。 在这个时代,只要出现了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全网热点,有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向的引导,可能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这,确实挺让人闹心的。 “社会学团队打算怎么处理?”居山转回头问古远天。 “处理什么?”古远天一边翻着方涵刚刚带来的文件,一边问道。 “就刚刚老方提到的那些闹心的事。” “网络上的舆论?” “嗯。” “暂时不会有大动作,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也在预料之中。” “预料之中?”自从搬入地下防核掩体之后,居山一直都在忙着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对外界的情况还没有仔细去了解过。 古远天继续看着文件,头也不抬地说道,“如今网络舆论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表现形式了,我们当然会对网络舆情加以监控。说实话,我有点怀念以前的日子了。” “以前?” “以前的信息扩散,靠的是报纸、广播、电视这样的载体,互动性极差,但对应的好处就是舆论发酵得相对较慢,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进行正向引导。现在呢,”古远天耸耸肩,“互动是即时的。所以,如今只要出了什么牵涉到社会民众的事情,民众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对这件事讨论出一些个子丑寅卯出来,都不用一天,就会在全国甚至是世界范围内形成舆论。放在以前,起码还得等把报纸印出来、把稿子赶出来,现在呢,不管是谁,点点手机,就完了,管你什么是真是假、片面与否、有没有夸大其词、会不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什么弊大于利的后果,哼……恶意操舆论、抢热点的人,就指着这捞钱呢。” 居山嘴角颤了颤,“看起来你也挺闹心的。” 啪—— 古远天把文件夹往桌上轻轻一丢,无奈地摇了摇头,“要是所有人都能够理智地面对网络上出现的信息,那就好了。哎……可惜这是不可能的,而且,现在靠网络舆论吃饭的人不在少数、加入这一行的门槛又极低,加上有些民众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也不敢恭维,所以啊……瞎扯一张嘴,我们跑断腿……” 居山呵呵笑道,“就跟一些不负责任的营销号搞的不负责任的科普一样吧。不过,你刚刚不是说了都在预料之中么?怎么还闹心?” “不闹心才怪……”古远天又叹息了一声。 “现在网上舆论的都发展到哪里了?”居山看了一眼后边座位上已经打上盹的方涵,问道,“老方刚刚说有人把爆炸视频传网上去了,也已经有人在质疑这次演习的时间了,就这些?” 古远天点了点头,然后又皱起眉头摇了摇,“这次一共有59只石虫漏网,落到地球后,全都炸了,而且好巧不巧的,这59只石虫没有一只是落在无人区的,结果就被一些不遵守演习令的民众拍到了。目前,民众们已经自己总结出来了,地球受到了陨石群的撞击。” “陨石群?” “嗯,”古远天接着说道,“一共有37次爆炸被各个地区的民众拍了下来并出传到了网上,所以网上有人认为,是陨石群撞上了地球,也有说是小行星群的。” “这不挺好的吗?”居山说,“至少咱们暂时不用向社会公布咱们地球是被金星石虫攻击了。” “兔样。”古远天笑。 “哪里想简单了?”居山问。 “我们有一个部门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可是很高的。NASA搞的小行星防御办公室,PDCO,你忘了?民众就问了,PDCO是干什么吃的?为什么不发布预警?为什么直接打着演习的幌子让人去避难?为什么不去炸它们?”说到这里,古远天又是叹了一声,“你知道,普通民众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他们就在网上质问政府,为什么不用导弹提前去炸,为什么不发射火箭去改变它们的轨道,为什么太空军不出手帮忙,现在避难演习还在继续,是不是还有陨石会落下来……各种为什么,一大堆……” 居山啧啧,“还真挺让人闹心的,那政府怎么回应的?” “只能顺着民众的意思,说是地球遇到了陨石群,”古远天说,“然后,我们又编了一些正向引导的理由,说这些陨石的个头太小,等看到它们时,已经来不及发导弹炸它们了,这些陨石富含放射性物质,如果打碎它们的话,那对地球来说就是大范围的核弹攻击了,所以为了大局着想,只能眼见着它们砸到地球上,然后苦口婆心地劝民众安心待在自家的防核地堡里,等确定地面环境安全了再出来。” “就这样压下来了?”居山问。 “怎么可能!”古远天一脸愤懑,“有些振振有词、传播甚广的阴谋论你是没有看到,简直比梵高的想象力还丰富!” 居山一愣,“阴谋论?” “目前网络上流传最广的一条阴谋论,就是‘参宿四舰队已经对地球发动了核打击’,说我们政府为了隐瞒事实真相、维持社会稳定才说是陨石群。”古远天没好气地说。 “其实这么想也没什么错。”居山若有所思地说。 “我还没说完呢!”古远天继续说道,“然后,坚信这条阴谋论是事实真相的人,就继续扯,说人类绝对不是外星人的对手,各种鼓吹死前及时行乐。有些脑子锈了的人,直接就被怂恿着走出了自家的防核地堡。” “这……”居山无语了。 “厉害吧?”古远天哎叹,“有极端的不法分子就趁这个机会想找政府麻烦,浑水摸鱼。对了,竹叶青你还记得吧,就是已经被端掉的那个极端的‘恐慌群体组织’(初出于第74章),最近又出现了。你说闹心不闹心?要不是民众可以不太需要为吃喝发愁,恐怕,现在大街上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恶劣的案子。” “看来,当年把萝藦生命舱的种植培育、水气循环再利用等技术应用到民用防核地堡里,还是挺有预见性的。”居山点点头,接着说道,“那有没有考虑对网络加以限制?那些阴谋论的思想不能及时被扼制的话……” “这档口,堵不如疏啊。”古远天说,“不过,该有的限制、监控还有引导之类的工作,我们都在做,然后幸运的是,理智的民众也不在少数,所以目前的局面还是可控的。” “老古你OUT了……”后座突然传来一句话。 古远天回头,“这么快就醒了?还是我们打扰到你了?我怎么就OUT了?” 方涵伸了个懒腰,“你了解到的网上的情况,还是昨天的吧?现在网上传播最广的一个阴谋论,说的是太空军。” “太空军?” “他们说太空军叛变了……”方涵打着哈欠说道。 () 第136章 下一拨 居山的眉头猛地一跳。 叛变?太空军? “这阴谋论是什么逻辑?”居山一脸excuse me。 方涵朝着古远天抬了抬下巴,“刚刚老古也提到了。” “什么?” “太空军的作战任务都是秘密进行的,民众没有看到太空军出手。” “就、就因为这个,就说人家太空军叛变了?”居山觉得不可思议。 “嗯……”方涵点点头,“搞阴谋论的这些人不相信政府的说辞,所以就这么歪歪了……就是意淫的意思。” “当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古远天叹息了一声,转而说道,“不过,前几天社会学团队给我的社会舆情预估报告中,就已经提到可能会出现这种声音了。老居你不用觉得大惊小怪,至少目前社会的状况还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目前?听你这话的意思,难道还会出现我们无法掌控的社会状况?”居山问道。 “预估报告里提到的最坏的状况是什么?”方涵顺着居山的意思问道。 古远天耸耸肩,“要不……你俩猜猜?” “你就别吊着了,有猜的工夫,我还不如去睡会!”方涵打了个哈欠。 “呵呵……”古远天笑了笑,“得看在下一拨打击之后,会有多少人幸存下来。你们也都是知道的,石虫大军有两拨,这第一拨石虫,太空军的阻截非常理想,只漏了59只,但第二拨……太空军应该不会有这样的战绩了。” 居山跟方涵对视了一眼,恍然了。 从金星过来的石虫共有两拨,总数量超过了三万只,而第一波只有8595只(第81章)。为了阻截这第一拨总数不足一万的石虫大军,太空军出动了停泊在近地轨道基地的近三千架立方体战机。最后的阻截效果很理想,仅有59只石虫漏网,这也在预期之中。但这一战损失的立方体战机的数量,也超过了两千九百架,仅剩下不到100架的战机可以继续作战,而这其中大部分还都是从战场上回收回来的,需要经过维修之后才能继续服役。 而第二波石虫的数量超过了两万二,太空军想要再次取得理想的战绩,那么,至少得投入7000架以上的立方体战机。 但是就目前来看,太空军手里能够在短期内投入战场的立方体战机,算上还没有维修好的、停驻在月球基地与地月拉格朗日点基地的,总数量也不超过500架。 也就是说,如果赶鸭子上架把这500架战机全都拉上去阻截第二波石虫,也只能拦截两千只左右,剩余的近两万只,都将会落到地球上。 在三个星期前,太空军就预估到了这个数据。只不过当时所有人都倾向于这些石虫来到地球后会钻到地层深处去吃石头、用这种相对温和的方式去改造地球环境,那时,没有人认为这些石虫会采用自爆这种极端的方式,就连提出‘引子之说’的古远天也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而第一拨石虫之中漏网的59只在落到地表之后悉数爆炸,这基本坐实了这些石虫就是自爆式的钴弹。 这意味着,第二波石虫将会给地球带来多达两万次的钴弹轰击。 而第一拨漏网的59只石虫的爆炸破坏范围已经确定了,平均下来,每只石虫可以把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灾区,灾区中心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将会在爆炸发生后立刻成为死地,这与一颗百米级、秒速25公里的小行星的破坏力相当,也就是说,如果第二拨石虫大军的两万只石虫均匀地落到地球表面上,受灾面积将会达到2亿平方公里。 而地球的表面积为5亿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仅有1.5亿平方公里,如果这第二拨石虫全都均匀地落在陆地上的话,无异于是对地球陆地的一次地毯式的轰炸。这种情况下,能幸存下来的民众绝对不多,这种时候,即便还有人恶意地去搞阴谋论,也掀不起多大的水花来,因为组成社会的主体民众已经几乎不存在了,阴谋论没有了发酵的温床,是发展不起来的。 但如果这第二拨石虫的落点随机、有一部分都冲到了大洋里,那么绝大多数民众都会暂时存活下来。这样的话,社会还会存在,但是人心极度不稳,社会出现任何状况都有可能,比如质疑太空军为何一而再地不出手、质疑联合政府的用心等等,诸如太空军叛变、联合政府不顾民众死活等等阴谋论将极有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发展。 这就是古远天说的‘以后的社会状况会如何、得看有多少人幸存’的意思。 “到时候,如果大部分人都幸存了下来,而阴谋论也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应该会考虑公布真相吧?”居山说。 古远天摇头,“不知道,也许公布了参宿四舰队遥控金星石虫进攻地球、太空军的作战实力一夜回到了十年前,反而会加剧社会的动荡。” “你觉得大部分人都能幸存下来?”方涵瞅着居山问道。 “嗯,”居山点头说道,“也许这些石虫不会全部自爆,它们需要把地球变成高温的金星那样,如果全都自爆的话,激起的尘埃应该会造成核冬天吧,全球气温下降,那不是搬起石头砸它们自己的脚么。” 方涵摇头,“自从核武器被发明以来,全球已经进行了超过2000次的核爆实验,其中地面核试验超过了1800次,在地面进行的最大当量的核试验,超过了5000万吨TNT当量,但至今我们的地球都没有进入核冬天,相反,冰盖消融、温室效应却越来越严重。按照目前已知的59只石虫的爆炸当量与掀起的烟尘来看,再炸两万次,地球也不会进入核冬天。” “所以啊,在第二波打击到来之前,未来的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古远天总结道,“以后的事,只能到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再做打算了。” “第二拨石虫现在到哪了?”方涵问。 “还有一个星期就会到地球了。”古远天说完,长长出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 “这跟第一拨间隔了有一个月了吧。”方涵皱眉。 “这第二拨石虫在中途减速了,似乎是特意放慢了脚步。”古远天说。 “听起来……第一拨石虫像是特意被安排先来地球趟雷的。”居山说。 “管它是不是呢,”古远天伸了个懒腰,站起身说道,“多想无益,我去躺一会,有事喊我。哦,对了,你带来的那份报告我看了,星墙墓墙砖里的硅基组织细胞,跟这次爆炸点采集到的硅基细胞不是同一类,这个发现,目前似乎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最后一句,古远天是对方涵说的。 方涵点了点头,“一时半会我也想不到什么头绪。” “去睡会吧,说不定在梦里会找到新的思路。”古远天说。 方涵笑着摇了摇头,“我要是有小年的那种直觉就好了,就像他之前可以预感到超新星爆发会激活星墙墓墙砖里的硅基细胞那样。” “你可以把资料发过去给他啊,让他也帮着……”古远天正说着,兜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古远天接通了电话,嗯嗯了几声,眉头也随之皱了起来。 “谁打的?出啥事了?”挂了电话后,居山问道。 古远天摇头,然后把手机递给了居山,“天文台打来的,他们给我发来了这张照片。” 居山接过手机,扶了扶眼镜,方涵也凑了过去。 “彗星?” 两人异口同声。 “第一眼我也觉得是SOHO彗星。”古远天的眉头依旧紧锁着,“但天文台的人说,这是水星。” () 第137章 说曹操 “馊齁?”方涵疑惑地看着手机屏幕上的那张像是CD光盘的照片,问道,“馊齁彗星?彗星还有馊的?怎么又说是水星?什么意思?” “馊齁……SOHO,那个搞房地产开发的?”居山是搞考古的,他以前经历过的抢救性发掘一般都跟地产开发有关,所以,当他听到古远天说到‘馊齁’一词时,第一反应就是SOHO这个地产公司。 古远天唉了一声,方涵、居山对SOHO有这样的理解挺让人无奈的,不过,这二人一个是搞生物医学的,一个是搞考古的,对天文方面的一些名词术语感到陌生也很正常。 于是,古远天给方、居二人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说他提到的SOHO,不是那个搞房地产的公司,而是一颗人造卫星—— 32年前,欧美联手研发了一颗探测器,并将它送到了距离地球150万公里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1点上,名为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即太阳日球层探测器,简称SOHO。 而SOHO彗星,就是在SOHO传回来的太阳照片中发现的彗星。 这些照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与CD光盘非常相似——照片的中心部分,是一个挡住了太阳的圆形黑斑,就跟CD光盘的中心圆孔一样,而照片中的外环光面上,会有星星点点、小亮斑甚至是‘划痕’,一些平时很难被观察到的彗星,就可能掩藏在这些细枝末节中。 天文台发到古远天手机上的那张照片,就是这样一张‘CD光盘’。 “所以啊,”古远天指着照片上那个拖着尾巴的亮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我认为它是一颗非常明显的SOHO彗星。” “32年前?那就是95年的时候啊,这么巧,我记得那个搞地产的SOHO,也是95年创立的……”居山面露沉思状。 “哎,我说你这重点抓的不对啊!”方涵扭头瞥了一眼居山。 “哦哦,不好意思,扯远了。”居山笑了笑,立刻转回了正题,“刚刚你还说,它是水星?” 古远天点头,“嗯,天文台的人说,这是水星。” “不是开玩笑?”方涵困惑,“虽然我不是搞天文的,但大行星、彗星我还是能拎得清的。水星,能像彗星那样长出尾巴来?而且……” 方涵用手指头点了点屏幕,问道,“你有见过彗星的尾巴末端是对着太阳的吗?这明显就不是彗星嘛!” 古远天立时一怔,他刚才就觉得这张‘彗星’照片有哪里不对劲,也许是因为精神状态不好、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他一直没有抓住‘不对劲’的地方,经方涵这么一提醒,他才后知后觉,原来是尾巴的方向——在太阳风的压力下,彗尾应该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可这张照片中的光斑拖着的‘彗尾’,赫然是指向了太阳方向! “如果照片没有问题,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方涵把手机还给了古远天,微微做了个停顿后,说道,“只能说明,水星出事了。” “你这不是废话嘛!”古远天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方涵耸肩,一脸不以为然的模样,“我又不是搞天文的,所以,你这个天文专业出身的大佬有什么看法?” 古远天的脸色立刻又严肃起来,“水星再怎么被太阳炙烤,也不会像彗星那样产生气体彗尾,出现照片里的这种情况,要么是水星上的火山大规模喷发了,要么,水星被撞了。” “会不会是太阳的潮汐力把水星给瓦解了?或者是……水星陨坑的永暗区内的水冰被蒸发出来了?”居山也提出了两个可能性。 古远天瞪大双眼,“知道的不少啊老居,你一个搞考古的,竟然知道水星永暗区?” 居山微微一笑,“蓝颖不是在咱B市天文馆搞过科普嘛,她又是搞行星物理学的,所以她写的科普书籍在这方面介绍的都挺多的。以前我闲暇时看过一些,除了水星之外,太阳系其他天体的表面构造与特性我也有了解过一些。” “说到蓝颖……”古远天的目光渐渐柔和了起来,“也不知道现在他们几个在月球习不习惯……” “一大把年纪了瞎感慨个什么劲……”方涵即时地拽住了古远天的情绪,“反正随时可以联系啊,说得好像天人相隔似的!” “不太可能是潮汐力,距离不够……嗯,永暗区的水冰也没那么多!”古远天立刻回到了正题,“哦对,我刚刚说的火山爆发,也不太可能。我们没有在水星上发现过火山。所以,大概率是因为有什么东西撞上了水星。” 说到这里,古远天忽然自顾自笑了出来。 “怎么了?”方涵打了个哆嗦,“别这么渗人行不行?” “其实犯不着猜来猜去的,我们有探测器在水星。”古远天说。 “还有探测器在水星?”居山惊讶道,“信使号水星探测器在任务完成后,不是撞水星上了吗?我们最近这几年,应该没有再费精力去搞水星探测吧?” “9年前,日欧,也就是日本的JAXA跟esa欧空局联手搞了一个‘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那时候,参宿四舰队还没被发现,各国航天机构对水星、还有木土天海这些的气态行星的探索计划还没有全部中断。”古远天说,“日欧搞的这颗水星探测器在前年就顺利进入绕水星运行的轨道了,目前应该还在正常运行中。” 正说着,有人一溜小跑来到了这三人所在的角落里。 “JAXA发来的消息!”来人将一个平板递给了古远天。 “看吧,说曹操,他就来了。”古远天接过平板,对方涵、居山说道。 “曹操?”来送平板的小研究员受宠若惊,“您们刚才是在谈论我么?” 古远天愣了愣,随即笑道,“去忙吧。” 小研究员挠挠头,哦了一声就恭敬地退开了。 “怎么说?”方涵问。 古远天按下指纹解锁了消息后,快速扫了一遍平板上的内容,一边点着头,一边回道,“跟我猜得差不多,有东西撞上了水星,撞出的尘埃碎石,就是我们在照片上看到的水星的尾巴。” 方涵跟居山对视了一眼,不约而同地就有了同一个猜测,“该不会是……” 古远天没有说什么,而是把平板画面转向了二人。 方涵眯起了眼睛,居山手扶着眼镜,二人看了半晌,最后又都把目光转到了古远天身上。 “这跟你猜的差不多?差远了好吗!”方涵哭笑不得。 “至少猜对了一半吧。”古远天咳嗽了两声,“从影像上看,是先有东西撞上了水星,除了激起的尘埃碎石,之后还有东西从水星飞了出来。” “直接说是石虫就行了。”方涵说道。“撞水星上的东西,跟来地球的金星石虫长得差不多,但撞完之后飞出来的这些东西,外形看起来跟金星石虫也挺像的,但颜色……怎么好像是镀了一层沥青似的,黑不溜秋的!这什么道理?这些石虫去水星干嘛?” “天知道……”古远天叹息道,“看来只能路上补个觉了。” “要去西山?”居山猜道。 古远天点头,“自从迁进地下掩体后,ESA各个分部好像还没有聚起来开过正式的视频研讨会吧,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吧。” “其实也不用这么拼了老古。”方涵接过话,“一个礼拜之后,两万只石虫就会撞上地球了,即便我们现在从这次水星事件里发现了什么,也改变不了现状吧?所以,别太累了,该睡就好好睡一会吧,研讨水星的事,也不急于这一时。” 古远天转过身,负手而立,同时把视线落到了他盯了一晚上的监控大屏幕上。 “我也很想好好睡一觉……”古远天的面色渐渐惆怅起来,“可我怕醒来之后,就再也看不到地面上的那些人类文明存在过的痕迹了。” () 第138章 暖意 古远天的话,让他的两个老伙计陡然神伤起来。 自从参宿四舰队被发现以来,他们已经渐渐习惯用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并不乐观的未来了,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人类文明的未来是生是灭,他们已经看淡了,他们只想尽人事、也只能尽人事,其他的,只能随缘。 可随着第二拨石虫大军逐渐临近,他们坦然的心态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害怕,是惆怅,不过,更多的还是惋惜,对人类文明感到惋惜。就如古远天说的与想的——他害怕一觉醒来,地面上的那些人类文明存在过的痕迹会被彻底抹去,那可是人类磕磕绊绊演化了近千万年、最后好不容易才创造出来的文明啊…… 古远天默默地看着大屏幕上那些地表上的画面,此时已是清晨,红外监控模式已经自动转换到了可见光模式,看着已经着上了色彩的影像画面,古远天不自觉地握了握拳头,然后,他轻轻舒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各部门、各团队送来的最新的研究资料什么的,需要分类整理,还得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后续的安排,叶扬不在,这里就要麻烦你们多担着点了。” 古远天交待着工作,目光却还依旧停留在监控画面上。 “知道了。”居山应声道。 “要不要给你找一套防护服?”方涵却是直接点出了古远天的心思,“先上去看看日出、感受感受秋高气爽什么的,也不会耽误什么事儿。” 古远天强笑着摇了摇头。 就如方涵所说,确实不会耽误什么事,就像考试时遇到了一道超纲的题目,不管是提前交卷,还是熬到deadline,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这种情况下,选择提前交卷走出考场先放松放松倒也未尝不可,反正也耽误不了考试成绩,可是,还有试题未答就提前交卷,总会让人觉得心有不安。 所以,古远天终究还是选择了先熬着,“下次有机会再上去吧,这里就先交给你们了。”说完,他转身朝着二人点了点头,随后就默默地向总控大厅的出口走去。 留在大厅角落里的居山跟方涵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古远天渐行渐远的背影。 古远天离开总控大厅后,居山跟方涵对视了一眼,并默契地互相给了对方一个饱含安慰、鼓励的微笑,接着,二人就各忙各的去了。 …… 走出了总控大厅,古远天没有停步。在七拐八弯通过了数个门禁之后,他来到了一个类似于‘地铁站台’的地方。 古远天驻足左右看了看,在站台的一侧,有序地停着几辆庄重感十足的迷彩军车,而在另一侧,是一个深邃的洞——那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宽敞的隧道,隧道的半幅路面是柏油路,足可以并行两辆坦克,另外半幅路面上,设有两行轨道,一辆磁悬浮列车就停靠在其中一条轨道上。 从隧道口旁边的一块标牌上可以得知,这是连接‘B市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与‘西山地下防核掩体’的地下通道,居山之前问古远天是不是准备去‘西山’,指的就是这个西山地下防核掩体。 古远天对这个‘站台’并不怎么熟悉,因为他之前只来过一次。一个月前,他在这里送别过王久峰,当时,原驻于盘古大楼的太空军参谋部,就是从这里出发迁往西山的。 四下看了几眼之后,古远天的目光最后是落到了隧道处。望着隧道的入口,他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那天目送王久峰进入隧道时的心情。 压抑…… 那个深邃的隧道,就像是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令他感到浑身不自在。 “古老,车已经准备好了。”一个执勤的士兵跑步来到了古远天跟前,敬了一个军礼。 古远天点点头,随即眉头一皱,“准备好了?” “居老刚刚通知我们,说您要去一趟西山。”士兵说着,从随身的腰包里掏出了一个纸袋,双手递到了古远天跟前,“居老说您还没吃早饭,让我带这个给您先点补点补。” 古远天愣了愣,随即微笑着接过纸袋,“谢谢你了小同志!” “应该的。现在就出发吗?” “嗯。” “请随我来。”说完,士兵就利落地转过身向停车区走了过去。 看着这个年轻士兵英姿飒爽的步伐,每一步都是那么的帅气、坚定,古远天不知道怎么地,眼睛突然就是一酸。他立即抬手揉了揉眼睛,随即跟了上去。 二人一前一后,很快就来到了一辆军车旁边。 “就是这辆了。”士兵拉开了后座的车门,小心翼翼地将古远天扶了进去。之后,士兵没有离开,而是坐进了驾驶室。 古远天疑惑,“不是可以用AI智能驾驶的吗?就不用你跟我再跑一趟了。” “您不一样。”士兵扣上安全带,转头解释道,“我们要保证您的安全。” “AI不安全吗?”古远天问。 “安全。”士兵说,“但相对于优秀驾驶员的人工驾驶来说,目前的AI智能驾驶的可靠性还是略逊了一些。本来打算用5G遥控驾驶或是干脆用磁悬浮列车送您过去的,但居老说,您一个人在车上他不放心,然后磁悬浮又太快了,不方便您补觉。” “这样啊,这老居还真是……那麻烦你了。”古远天一边说着,一边揉了揉又有点酸涩的双眼,“还真有点困了……” 士兵依旧真情流露着那种天然无公害的笑脸,“吃点东西再睡吧,我会开得稳一些,尽量不影响您。” 古远天点点头,然后打开了纸袋,“哟,三丁包啊!” “居老交待的。”士兵笑着说。 “这老家伙还挺懂我的口味的……” 士兵笑了笑,然后指了指自己肩头的安全带,“您也把安全腰带扣上吧,我们现在就出发。” “好。” “吃完了您就安心睡一会,到了西山我叫您。” “好的,辛苦你了!” “应该的!” 说完,士兵发动了汽车。 古远天感受到了车子加速时产生的惯性,不过,他却没有感受到车子有震动。 捏着包子愣了愣后,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他才后知后觉这是一辆电动军车——为了减轻地下防核掩体的空气净化器的负担,这里的车辆均为电驱动,虽然车上也配备了燃油驱动系统,不过那都是为了应付紧急情况的。 …… 吃完了包子,古远天瞄了一眼时间,随后就闭上了双眼靠在了椅背上准备小睡一会。不过,他的脑子里还是不自觉地开始想东想西——西山,西山是在航天城西南方约三、四十公里的地方吧,在以前,在地表上,这段路程开车至少得花大半个小时,不过,现在走这条直线隧道的话……只需要不到二十分钟吧…… 二十分钟,就睡二十分钟吧…… 古远天闭着双目如此想着,不知不觉间,就睡了过去。 …… 等他被士兵叫醒的时候,车子已经稳稳地停在了一处广场上。 古远天抬腕看了看表,却发现已经是一个小时之后了。 是为了开车开得稳当,所以放慢了速度了?古远天心下猜测,然后他就直接问了出来,“开了这么久吗?” 士兵站在车门外,微微皱起了眉头,然后又抬手想挠挠后脑勺,却发现戴着头盔挠不着,于是就顺手挠起了脖颈。 这些个小动作都被古远天看在眼里,这更加让他困惑了,“怎么?” “呃……是居老交待的。”士兵吱吱唔唔道。 “那老头交待你什么了?”古远天继续追问。 “居老说,到了这里之后,要是您没有自己醒过来,就让您再睡个半个小时,”士兵战战兢兢,“然后再叫醒您。” 闻言,古远天心里又腾升起了一阵暖意,随即又问道,“所以,我们在半个小时前就到了?” “呃……其实路上只用了不到一刻钟。我看您睡得挺香的,就……就……又让您多睡了一会。” 看着士兵那一脸做了错事的模样,古远天哭笑不得,“没事的,你不用紧张,不耽误事的。” 说完,古远天就准备下车。 “小心些!”士兵伸手准备搀扶古远天。 “不用不用,我自己可以。”古远天婉拒。 士兵也不勉强,不过,他在抽身退开后,却还是保持着随时可以上去搀人的架势。 “到了?” 古远天看着脚下,这刚刚把一只脚踏出车外,就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他抬起头,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士兵也转过了身,随即他就抬手敬了一个军礼,整个动作一气呵成,然后铿锵有力地喊了一声,“首长好!” “你怎么来了?!”古远天惊问。 王久峰对士兵回了一礼,然后看向了古远天,“老居都跟我说了,我们已经在做准备了,大概还有半个小时就可以召开视频会议了。你要不要再缓一缓?” “还缓?”古远天下了车后,指了指手表,笑道,“我都睡了一个小时了,够了。你怎么还亲自来了?” “上来透透气,顺便接你。”王久峰说。 古远天眉头一跳,“上来?你要去地表?” “不啊,就是来这里透透气。”王久峰说。 古远天困惑地扫了扫四周,这里,比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的‘地铁站台’还要宽敞很多倍,而且,隧道口还不止一个! “你第一次来,还不知道吧?这里是地下长城的中枢。西山防核掩体,还这在下边。”王久峰指了指脚下,“待会我们得坐电梯下去,差不多有一公里吧。” () 第139章 王久峰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平静,不过,却是让古远天猛地怔住了。 “只是坐电梯再往下一公里,不用这么惊讶吧?”王久峰笑,“你就当是下到矿井里就完了。” 古远天摇摇头,然后四下又看了一圈,“你刚刚说这里是地下长城……的中枢?” 王久峰继续保持着微笑,“军方的一些机密,你们不知情也正常。不过,现在有一些……比如这里,已经对你们解……” “不不不——”古远天打断道,“我只是想确认一下,你说的地下长城,是不是……是不是跟那个‘6501地下长城’有关?” 对于古远天的问话,王久峰并没有感到意外,“你说的是HN省的那个‘6501地下长城’吧……不错,只不过,HN省对外开放的那个‘6501地下长城景点’,只是‘6501地下长城工程’的冰山一角。” 冰山一角…… 古远天倒吸了一口凉气,对于‘6501地下长城’,他还是有一定了解的——多年前,他经手过国内的一个关于中微子天文望远镜的项目。 所谓中微子天文望远镜,就是一种可以探测到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的探测装置,因为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一般都夹杂在宇宙射线里,加上中微子又具有幽灵般的脾性,所以,就需要一个大范围的地方来安装探测装置阵列,而且还都得是在深深的地下,像日本的超级神冈探测器,就在一个矿井里,还有南极的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其探测装置都被安放在两公里深的冰层之下。 古远天经手的这个中微子望远镜项目在选址的时候,‘6501地下长城景点’就曾被列在候选名单中。 就是在这期间,古远天对‘6501地下长城’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6501地下长城,是一个位于地下数百米深处的‘人工洞’,是上世纪60年代的一座军事工程‘遗迹’,如今是HN省的一个景区内的旅游点。而这个人工洞长达17公里,洞内宽敞,可利用面积直接就奔着十万平方米去了,其规模之大,古远天印象深刻,因为这样的规模,对安装中微子探测设备来说,无疑是非常友好的。 现在王久峰告诉古远天,这个17公里长的、规模巨大的‘地下长城’、‘人工洞’,其实只是‘6501地下长城工程’的冰山一角,这没有理由不让他感到震惊。 震惊之余,古远天又有点恍然了。 当年,那个中微子望远镜项目的‘选址评估报告’中,放弃了HN省的‘6501地下长城景点’,给出的原因是,它位于地下还不到一公里、不够深,现在想想,古远天觉得,这其中兴许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它不仅仅是一个‘遗迹景点’,而是一个还具有实际军事用途的建筑设施、不可能轻易腾出来用作科研观测的基地。 …… “走吧,电梯在那边。”王久峰打断了古远天的思绪。 “哦好!”古远天回过神。 去电梯的路上,二人也没闲着,话题一直在6501上,在古远天的追问下,王久峰又细说了一些已经解禁的、关于6501工程的机密。 六七十年代,苏美处在冷战时期,而这两个国家又都手握着数量可观的核武器,全球也都因此笼罩在了核战的阴影之下。为了确保国家领土主权安全,我国军方对核战争之类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规划。 首先就是造出核武器,打破苏美的核垄断。 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总理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二天,就对全世界阐明了中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基本立场,立场的言外之意也很明确,那就是如果受到核打击,必然进行核反击。 在这样的宗旨下,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何在遭受到核打击之后,还能确保自己具备核反击的能力? 当时的军方在这个问题上是何种思路,王久峰只是说了个大概,大体就是‘在做好核防御的基础上,以三位一体为目标,即在海基、陆基与空基三个方面动脑筋’——海基,即战略核潜艇;陆基,即洲际弹道导弹;空基,即能够携带核弹的远程战略轰炸机。 古远天不是军迷,在这些方面不太了解,不过,他还是从王久峰粗略的讲述在中明白了一件事:这‘三位一体’中的‘三位’都跟‘机动性’有关,就是携带核武器的载体在各个领域内的‘机动性’越高,核反击能力就越强,而当中最容易实现的,就是陆基。说白了,就是在陆地上搞‘核机动’的门槛最低,只要把弹道导弹造出来、装上核弹头就行了,不需要造复杂的潜艇与飞机,靠车载即可,当然,为了隐蔽,机动不是在地面,而是在地下。而在地下搞事情,同时还能顺便解决一部分核防御方面的问题,比如把指挥系统转到地下,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在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第二年,6501工程就启动了。 6501工程,也就是6501地下长城工程,是65年的时候,为了响应那一年的1号文件而启动的‘地下核防御与核反击工程’。 6501地下长城工程开工的8年后,同期启动的洲际导弹、核潜艇等等一些项目工程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所以,就对外宣布6501停工了,后来,为了引导舆论,这个工程的一部分,也就是位于HN省的那个17公里的人工洞,还被当做是一个遗迹景点对外开放了。 但事实上,6501工程从未停工。 如今,6501工程建造出的地下工程具体规模有多庞大,王久峰没有做过多的形容,只是说,这个工程不仅覆盖到了人烟罕至的山区,还将全国主要城市通过地下交通网络连接了起来,就像是人体经络一样,错综复杂,却有秩有序,而这里,西山防核掩体的上方的这个‘地下站台’,就是6501工程的中枢、核心之一。 …… 去往电梯的这段路上,二人有问有答,步子并不快。约莫十分钟后,二人才来到了电梯门口。 “哦对了!”王久峰想到什么,立刻抬手做了个手势,就见一直跟他身后一个随行士兵拐进了一间屋子,紧接着,就又见他推着个轮椅小跑了出来。 “什么意思?”古远天不解。 “刚说了,”王久峰指了指脚下,“咱们还得坐一公里的电梯呢,怕你吃不消。” “坐个电梯而已,不用这么……” “唉!”王久峰摇摇手,微笑着打断道,“可别这么快就拒绝啊。” 古远天皱着眉头看向了面前的一排电梯门,心中困惑,不就是坐个电梯么,还得轮椅伺候?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也还没到弱不禁风的地步吧? () 第140章 两个消息 带着疑惑,古远天坐上了轮椅进入了电梯。 约莫五分钟后,当古远天第14次从电梯里出来的时候,即便是坐着轮椅,他整个人看起来竟也有些晃悠。事实证明,对他这个老人家来说,坐轮椅确实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没有轮椅的话,他恐怕在第9次换乘之后就已经无法正常站着了。 是的,换乘。 古远天之前下车的地方,是‘6501地下长城’的中枢‘西山站’,‘西山防核掩体’还在‘西山站’之下的近1公里深处的地方,建造在这两者之间的电梯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却又精密的设施,单从数量上来说,这个电梯系统共有365部可以独立运行的电梯,相比之下,全球第一高楼——迪拜的那座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的电梯系统也不值一提。 不过,‘西山站’之下的这365部电梯里,只有十几部货运电梯是一通到底的,而剩余的那三百多部载人电梯,每一部的垂直运程仅仅只有60米左右——在统筹考虑了安全与救援、速度与运力等方面的因素后,‘西山站’之下到‘西山防核掩体’之间的这1公里的垂直距离被分成了17个独立的分段,每个分段将近60米,那三百多部短程载人电梯,就大致均匀布置在这17个分段上。 所以,古远天他们乘坐电梯每下降一段,就要出来换乘,一共需要换乘17次,也就是说,要经历17次的‘失重与超重’。 对身体素质较好的人来说,这就像是锻炼身体时做的一组深蹲动作,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对于像古远天这样上了年纪、又经常不运动的人来说,短时间内频繁的失重与超重造成的大脑供血紊乱,带来的反应就是晕眩,甚至是眼前发黑。 所以,王久峰才会建议古远天坐轮椅。 “说实话……我有点反胃……”当一行人来到最底层时,古远天皱着眉头无力地说道,“这电梯谁设计的,也太反人类了……” 王久峰一脸同情,“你要服老。” 古远天咬了咬牙,双手抓住轮椅的把手,想要强撑着站起来,可刚刚抬起屁股,整个人就又重重地坐了下去。 “唉——”古远天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放弃了。他是在6501地下长城开工的那一年出生的,如今已过花甲,相较于随行的那些个年轻的士兵来说,他确实已经老了。 王久峰走到古远天身旁,给推轮椅的士兵打了个手势,士兵点点头,随即退到了一边。 “走吧,我推你去会议室。”王久峰说着,就推着轮椅朝着一个方向走去。 古远天转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走路也有点飘啊,推轮椅只是借口吧,你只是想找个东西扶着对不对?” 王久峰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笑了笑。 古远天也笑了笑,他没有揪着不放继续追问,而是趁着这个机会观察起了周围。 这里,就是西山防核掩体。 一眼扫下来,无处不在的迷彩印花让古远天感受到了一股浓厚的军旅气息,除此之外,这里的布局跟装修风格,倒是与他之前所在的航天城地下掩体没有多大差别,至于这里的总体规模具体有多大,他初来乍到,一时也没有一个概念。 在通过了几个门禁之后,古远天突然觉得有点坐蜡了,因为他发现,从他身边经过的人在向王久峰敬过礼之后,都会把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就像看外星人似的盯着他看。 “这谁啊?竟然让太空军的一号亲自推着?”一旁有人如此嘀咕着。 “看起来挺有来头的……” “他你都不认识?哦对,你没在盘古大楼待过,以前他经常会去盘古大楼找我们的一号,我见过他,他是萝藦大厦的人!” “哦哦!那他在萝藦大厦的地位只高不低啊!” “……” “他是萝藦大厦的一号,可能坐电梯身体扛不住,所以才要坐轮椅吧。”有人渐渐猜到了真相。 “真的假的?萝藦大厦的一号,那不就是ESA中国分部的领头人?”有人惊讶。 “这样的话,一号推一号,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你这什么狗屁比方……” “别乱蹦脏字儿!注意素质!其他五大军种也都有人在这呢,别让人看笑话!” …… 古远天听不清周围的人在说什么,但他确定,这些人在谈论的肯定都是他。 王久峰察觉到了古远天的困惑,于是一边推着轮椅一边说道,“这里不仅有我们太空军的人,海陆空、火箭军还有战略支援部队的总指挥系统也都搬到这里来了。目前,只有我们太空军跟你还有你们的ESA接触比较多,其他军种里基本没人认识你,所以他们才觉得新鲜。不过,待会他们就会认识你了。” “你啥意思?”古远天一怔。 “其实在你来之前,联合政府,联合太空军,还有各国的其他军种的军事首脑正在线上开会。”王久峰说,“讨论的是一周后,也就是第二拨石虫来了之后社会上可能出现的状况,哦,还有昨天新出现的舆情。” “造谣你们太空军叛变的那个?”古远天一惊。 “你知道了?” “嗯。”古远天点头,在来之前,方涵提到过这事儿。 “唉——”王久峰叹息,“这事儿挺头疼的。我们正讨论着呢,我就收到了居山的消息,说你要来我这里把水星上出现的情况告知太空军,顺便还要在我这里联系ESA其他分部一起开个视频研讨会。所以,我就提议先暂停我们正在进行的线上军事会议,先一起旁听你们ESA的研讨会、听听水星那里到底出了什么事再说。嗯……水星那边出啥事儿了?听老居的口气,似乎跟我们也有关系?” 古远天点点头,“JAXA跟欧空局的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拍到了石虫。” 王久峰脚步一滞,“啥?在水星拍到了石虫?石虫跑水星去了?怎么回事?” 古远天摇摇头,“现在还不确定,这个消息我也是个把小时前才得到的,我们观测到水星出现了‘彗尾’一样的东西,紧接着我们就收到了JAXA传来的一些来自于贝皮科伦坡探测器拍到的影像画面,有石虫撞击了水星,之后,又有石虫从水星飞了出来。” 王久峰一脸懵,“这……” “我现在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些单纯的影像,具体的其他数据,像轨道、速度、光谱之类的,JAXA应该还在接收中。”古远天说着,抬腕看了看表,“如果数据不多的话,这个把小时也差不多能接收完毕了,然后就是数据处理了,这个得花一点时间……哎!!你推轮椅就好好推啊!!” 王久峰因为听得过分用心,以至于推着轮椅差点撞到对面走过来的人,幸亏那个人躲得及时…… “火急火燎地干啥呢!”王久峰批评道。 古远天愣愣地转过头盯着王久峰,这老家伙,自己推着轮椅往别人身上撞,咋还这么理直气壮…… “我正要去找您,人接到了吗?”差点被轮椅撞到的那个年轻的士兵焦急地说道。 “来了,这不就是。”王久峰说着,微微低头看了古远天一眼,正好对上了古远天发愣的目光。 “您好古老!”士兵敬了一礼,随即就把一个平板递到了古远天面前,“航天城那边发了紧急消息过来,让我尽快转交给您。” “边走边看吧,会议室快到了。”王久峰说。 “哦好的,谢谢!”古远天回过神,伸手接过了平板。 “啥事儿?”王久峰边推轮椅边问。 “别着急啊,在进行虹膜还有指纹验证呢,”说话间,验证已经完毕,平板屏幕上画面一转,消息内容立刻跳入了古远天的眼帘。 快速扫了一遍开头的梗概之后,古远天的眉头也深深皱了起来,“有两个消息……第一个是……水星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已经基本处理完了。撞击水星的石虫,与来我们地球的金星石虫一样。但是,撞完水星之后,从水星出来的石虫,却不是金星石虫……光谱不一样,也就是成分不一样……还有一个消息……” 说着,古远天举起平板,示意王久峰先看一看。 王久峰停下了脚步,并微微前倾身体想要看清平板上的内容,“世界地图?标出来的那些圈圈点点是什么意思?” “这是叶扬刚传回来的一张对比图。”古远天说,“他统计了第一拨石虫里那漏网的59只的撞击点,红点就是……然后那些绿圈,代表的是地球上以前已经探明的陨坑的位置。” 顿时,王久峰的某根神经被触动了,“这……这……重合度这么高?” () 第141章 不是随机 B市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 总控大厅的一面大屏幕上,显示着一幅巨大的被‘红点绿圈’标记过的世界地图。 居山微微仰着头,静静地看着。 这幅世界地图,是叶扬刚刚发过来的。地图上,有59个‘红点’标记,标示的是坠落到地球的那59只漏网石虫,除此之外,还有201个‘小绿圈’标记,标示的是地球上目前已经确认的陨石坑。 在59个红点中,有44个与小绿圈几乎重合,也就是说,有44只石虫是落在了陨石坑‘附近’。居山握着遥控器,时不时地放大与缩小着屏幕上的地图,通过对照比例尺,他更直观地感受到了‘附近’一词的具体概念——除了第一只落下来的石虫的落点距离对应的陨石坑有上百公里,其他的相互紧挨着的‘红点’与‘绿圈’之间的距离,基本都在20公里之内,最短的,距离陨中心坑仅有不到1公里,也就是直接砸在陨石坑里了。 看着地图上的这个‘巧合’,居山忽然想到了一件往事。十几年前,叶扬凭借直觉发现了星墙墓里的天关位置的孔洞,继而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星墙墓曾在北宋时期被打开过。而今天,叶扬又凭借他的直觉,发现了地图上的这个‘巧合’。 居山看着大屏幕上的地图中被标示出来的‘巧合’,紧紧握住了拳头,此刻,充斥在他脑子里的,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推断——石虫的落点位置,可能与地球上的陨石坑的位置有关。 渐渐地,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憧憬。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的话…… ……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我劝你不要太激动,现在也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希望越大……你懂的……”方涵开口打断了居山的思考,顿了顿后,他继续说道,“区区59次撞击得到的位置数据,还远远达不到统计学要求,想要印证你想的那个推断,还需要够硬的证据。” 被当头泼了一盆凉水,居山的目光却没有丝毫暗淡下来,他点点头,“确实,不过,我还是忍不住要去想……” 方涵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随即嘴角轻轻一扬——他在自嘲。 是的,自嘲。方涵虽然在嘴上劝居山别多想、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但是他内心深处的想法是跟居山一样的,他也忍不住在憧憬着,憧憬着如果叶扬发现的这个‘巧合’真的就代表了石虫是冲着陨石坑去的话,那么,第二拨石虫大军的两万只石虫就有了相对固定的‘落点’,人类只要远离陨石坑,就能暂时把伤亡降到最低,并得到喘息的机会,有了喘息的机会,那么人类文明就有了更多的延续下去的希望。 此时此刻,对居山还有方涵来说,叶扬发现的这个‘巧合’,就像是一片黑暗中突然闪出的一点亮光,虽然很小很弱,但足以令人振奋、令人对光明产生更加强烈的憧憬。 当这二人正出神的时候,有人一溜小跑来到了二人身边,“居老、方老,古老在西山那边已经上线了,我们这边的会议室也已经在线上了,ESA各大分部的联合视频会议待会就可以开始了。” “好的。”方涵应道,然后抬手拍了拍居山的肩头,“走吧,去会议室。” 居山嗯了一声,目光却不舍得从大屏幕上的世界地图上移开。 方涵走出去几步后,发现居山没有跟上,于是转身又催了一遍,“走吧,会议室的大屏幕上也可以看,这地图又不会飞了……” 居山扶了扶眼镜,一脸顿悟,“对对对!” 说着,居山三步并作两步就超过了方涵,一马当先走在了前边。 看着居山快步走远的背影,方涵无奈笑了笑,随即也加快步伐跟了上去。 …… 半小时后,ESA各大分部的与会者们通过网络视频齐聚一堂,联合政府、太空军与各国军方,还有身处月球基地的高层人员,也作为旁听者也参与了进来。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会议开始后就立刻进入了正题。 首先讨论的,不是令众人最感兴趣的水星上出现的状况,而是叶扬发现的‘巧合’。 在讨论这个巧合是‘偶然’还是‘必然’之前,ESA的所有与会者首先达成了一个共识——不管这个‘巧合’是偶然还是必然,都值得转移,所谓转移,就是将陨石坑附近的民众转移到远离陨石坑的地方——这也是对联合政府的建议,用一句老话来蔽之,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之后,讨论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巧合’的表象之下、是否存在本质上的规律这个问题上。说白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证明‘石虫的落点位置与地球上的陨石坑有关’,都非常渴望这样的‘巧合’会发生在下一拨石虫大军的身上,因为一旦证实了这个规律存在的话,那么人类暂时就不会有灭顶之灾了,这无疑是令人憧憬的。 但想要证明这样的‘巧合’是‘规律所致’而不是‘随机下的偶然’,还需要更多的证据,不能仅仅就凭59只漏网石虫的落点来下定论。 从哪才能找到证据? 最简单的,就是等第二拨石虫大军的两万只石虫都落下来之后再做统计,但到那个时候,即便统计出来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于是,有人提出了一个简单思路,就是【如果石虫的落点位置与陨石坑有关,那么肯定是陨石坑具有吸引石虫的‘特性’】,所以,可以把陨石坑作为切入点,看能不能找到相关线索。 ESA中汇集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陨石坑的大有人在,所以,很快就有人把当下全球的陨石坑的详细资料传到了视频会议的公屏上,并把其中的44个陨石坑单独罗列了出来——这44个陨石坑,对应的就是漏网石虫落点附近的陨石坑。 部分数据如下(第一拨的59只漏网石虫,按坠落顺序编号,即1号到59号): 【1号石虫,坠落在墨西哥的瓜达卢佩山脉,距离其最近的陨石坑是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奇卡拉布陨石坑’,该陨石坑形成于6600万年前;】 【5号石虫与8号石虫,分别坠落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波皮盖陨石坑’与‘隆干查陨石坑’附近,这两个陨石坑,前者形成于3570万年前,后者形成于4000万年前;】 然后是9号石虫与10号石虫,对应的是【美国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湾陨石坑’与‘汤姆斯峡谷陨石坑’,两者都是形成于3550万年前;】 11号石虫,对应的是【帕米尔高原的‘卡拉库尔陨石坑’,形成于2500万年前,】 12号石虫,对应的是【新斯科舍省的‘蒙塔格奈陨石坑’,形成于5050万年,】 14号石虫,对应的是【加纳的‘博苏姆推’,形成于110万年前,】 17号石虫,对应的是【俄罗斯的‘埃利格格特根’,形成于350万年前,】 18号石虫,对应的是【哈萨克斯坦的‘比加奇’,形成于500万年前,】 21号石虫,对应的是【俄罗斯的‘卡拉’,形成于500万年前,】 22号石虫,对应的是【纽芬兰拉布拉多的‘米斯塔斯汀陨石坑’,形成于3640万年前,】 24号石虫,对应的是【俄罗斯南部的‘卡缅斯克陨石坑’,形成于4900万年前,】 25号石虫,对应的是【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讷德林根-里斯坑’,形成于1400万年前,】 31号石虫直接就坠落在了一个陨石坑里,该陨石坑是【加拿大努纳武特的‘霍顿陨石坑’,形成于3900万年前,】 32号石虫与33号石虫,分别对应的是【西班牙的‘鲁维耶洛斯德拉塞里达陨石坑’与‘阿苏阿拉陨石坑’,两者都形成于3000万年前,】 …… 与会者中不乏眼尖的人,不多时,就有人从这些数据中发现了一些端倪,并因此而感到讶异—— 与44个石虫落点对应的44个陨石坑,形成时间没有超过6600万年的,即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陨石坑是这44个陨石坑中年龄最大的,而且,尺寸也是最大的,直径达到了150公里,其他的43个陨石坑的尺寸,绝大部分直径都在20公里到40公里之间。 没有人会想到,在整理与石虫落点对应的陨石坑资料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个更奇怪的巧合。 之所以说这是个‘更奇怪的巧合’,是因为当下在地球上已经探明的陨石坑数量共有两百余个,其中有很多都是数亿年前形成的,而且尺寸很大,比如南非的弗里德堡陨石坑,直径达160公里,形成于20亿年前,还有加拿大的所德波利陨石坑,直径达130公里,形成于18.5亿年前,还有澳洲的伍德利陨石坑、阿克拉曼陨石坑等等等等……但石虫似乎是无视了这些大型的、年代久远的陨石坑,只对年龄在6600万年以下的陨石坑有兴趣…… 正当绝大多数与会者们为此感到困惑的时候,一位陨坑专家将一份表格传到了视频会议的公共屏幕上。 那是一份罗列了数百个‘疑似陨坑’的表格,所谓‘疑似陨坑’,就是看起来像陨石坑,但地质勘探的数据尚不充分,严谨起见,就被冠以了‘疑似’之名。不过,这些‘疑似陨坑’,大概率都是真正的陨坑,摘掉‘疑似’的帽子,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在这份表格中,有15行被用醒目的红字凸显了出来。 不用这位陨坑专家多说什么,所有的与会者们都第一时间拿起了自己手中的平板、迫不及待地翻找到起了另外15只石虫的落点位置数据。 几分钟后,所有人都沉默了。 59只漏网石虫里,有44只是坠落在了陨石坑附近,而其余的15只的落点附近,竟也都存在‘疑似陨坑’,而且,这些‘疑似陨坑’的现有地质勘探数据中显示的年龄与尺寸,也都跟那44个在同一区间里,即,年龄小于6600万年,直径在20公里到40公里之间。 这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都握紧了拳头! 石虫的落点不是随机的!! () 第142章 分组 根据陨坑分布情况,前几个分组的结果很快就定了下来。 北美洲的国家分成了A与B两组。 A组成员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北美洲的总共60余个陨石坑,只有1个位于墨西哥,其余的全都分布在美、加这两国的领土上。墨西哥之所以也被分到了这一组,是因为第一只石虫就坠落在了墨西哥境内的马德雷山脉,而距离这只石虫落点最近的,是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的奇卡拉布陨石坑(其他也有音译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据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推测—— 如果以这个陨石坑为圆心,以‘这只石虫落点与陨石坑的距离’为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内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会是下一拨石虫的落点。 而整个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就在这个危险的‘圆圈’之内,墨西哥湾沿岸有美国的休斯敦、新奥尔良、迈阿密、墨西哥的阿尔塔米拉港口、韦拉克鲁斯城等等,这些城市地区,都处在同一圈‘危险带’上,所以,美国把墨西哥也拉到自己所在的分组里,希望两国能有所合作,尤其是在墨西哥湾沿岸的两国接壤的地方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比如接壤处的美国的‘布朗斯维尔’与墨西哥的‘马塔莫罗斯’这两个相距很近的城市,就非常值得合作。 B组成员有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等,这些国家的领土上并没有陨石坑,之所以被分到一组,也是因为他们都处在以尤卡坦半岛陨石坑为圆心的‘危险圆圈’地带内。 当然,北美洲还有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等等国家,他们也在‘危险圆圈’内,不过他们都是岛国,互相之间也插不上手,所以就没有凑到一起。 在美方发言人简单总结了一下‘北美洲组’的分组意义后,就立刻退出了这次视频会议,仅留下了两个会议记录员。 美方的这种举动,加上之前他们跟中国太空军司令之间爆出的火药味,让留下的与会者们真真地感受到,美方似乎真的挺着急的…… 稍稍想了想之后,他们便了然了。 美国有许多高大上的城市都在墨西哥湾沿岸,像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出名的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那是一个人口近三百万的、发达的港口城市,号称全美第四大城、墨西哥湾的经济中心,同时还是全球第六大港口,此外,它在美国还有‘太空城’的美称,曾经,休斯敦有一支把‘言论自由’当成是遮羞布的、小丑一样的篮球队就取名为‘火箭队’,其中就有对‘太空城’这个美称致敬的意思,至于为何要叫‘太空城’,那是因为NASA在休斯敦建设了规模庞大的航天机构,这些机构,可是能够真正造出火箭支持人类上天的硬件机构,而在墨西哥湾沿岸,像休斯敦这样的城市美国有不止一个,现在,这些城市统统都被笼罩在了危险的黑云之下。 而且,美方需要忧心的,不仅仅是墨西哥湾沿岸地区,还有国土上的数十个陨石坑,这些陨石坑,几乎均匀地分布在美国本土的中部与东部,而且很多都很年轻,即符合ESA的人说的那个区间,这意味着,美国大部分国土被石虫进行‘地毯式轰炸’的概率极高。 如此境况,美方不急才怪。 而与美国接壤的加拿大的中南部地区,也有与美国类似的情况,所以,在美方匆匆退出联合视频会议之后,加方也随即退出了,紧接着墨西哥也随之而去了。 留下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三家,是重新开了一条线研讨规划去了。 ‘北美洲B组’还有北美洲的其他未组队的国家,并没有跟着‘北美洲A组’离开,而是继续旁听,他们想听听其他洲的国家会做哪些具体的安排。 【欧洲的国家,也分为了两组。】 A组是芬兰与瑞典,因为欧洲的四十余个陨石坑,有二十个以上都在芬兰与瑞典境内。 欧洲其他的有陨石的9个国家被分在了B组,不过,跟北美洲不同的是,欧洲的A与B两个分组之间,还将有欧盟从中辅助协调。 【然后是南美洲。】 南美洲共有十余个陨石坑,半数以上在巴西,其余分布在阿根廷、智利与秘鲁境内。因为陨石坑数量较少,分布稀散,所以,仅一个分组,即智利与秘鲁。巴西与阿根廷两方都将独自规划。 【接着是澳洲。】 澳大利亚一国占了一块大陆,所以,分无可分。 【然后是俄罗斯。】 俄罗斯地广人稀,已确认的陨石坑大多数都在人烟罕至的地方,且数量仅有不到20个,所以,俄方也是一国成组。 【然后是非洲。】 非洲大陆上有二十余个陨石坑,绝大多数都分布在北非各国与南非,北非各国成一组,南非自成一组。 【最后是亚洲。】 亚洲已确认的陨石坑仅有十一个,有陨石坑的、且相邻的国家自动成组,不过,在一带一路构建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框架下,相邻的、有陨石坑与没有陨石坑的国家之间,也互有组合。 …… 分组完毕之后,这次全球联合政府的视频会议就暂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各国政府需要做的,就是围绕各国境内陨石坑的实际分布情况展开工作,比如对危险地带的民众进行迁移规划,比如将重要设施、战略储备物资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地方,等等等等。不过,为了各个分组之间、各个国家之间能够及时交流、互通信息,与会各国都派人留守在了线上。 B市西山防核掩体内的视频会议室里,王久峰关掉了语音麦克风,在跟总首长简单聊了聊一些问题之后,他来到了隔壁的古远天所在的另一间视频会议室。 此时,ESA的线上视频研讨会还在进行着,从打在公共屏幕上的文字,王久峰发现,古远天他们的研讨重点已经转到了另一个问题上了—— 石虫为什么会选择陨石坑,换句话说就是,石虫跟地球上的陨石坑有什么联系?石虫选择陨石坑为落点的目的是什么? 王久峰没有打扰古远天,而是静静走到了记录员那里、要了一份他离开的这段时间里的会议记录。 快速浏览了一遍之后,王久峰惊讶地发现,这短短了几个小时里,ESA的这些家伙们不仅已经推断出了一些东西,而且还通过对比‘陨坑的地质研究资料’与在石虫落点位置探测到的‘现场数据’,切实地找到了一些可以印证个别推断的蛛丝马迹。 惊讶之余,王久峰感到背脊有点发凉。 因为,在会议记录中写着这样一个推断: 来自金星的第一拨石虫,是为了激活,或者说是为了唤醒地球上沉睡在地下的另一种石虫。 () 第143章 乱 唤醒沉睡在地下的另一种石虫…… 这不是古远天在一个多月之前提到的那个‘引子’之说吗? 王久峰清楚地记得当时古远天说过,在‘钴59捕获中子生成钴60’的这一核反应过程中,会产生的某种东西可以激活星墙墓墙砖里的硅基组织细胞,红超巨星、超星新爆发、核电站制造‘钴60’的增殖反应堆、钴弹爆炸,都有这样的核反应过程,而金星石虫与钴弹类似,金星石虫在爆炸的过程中,产生的某种东西肯定也会激活星墙墓里的硅基组织细胞。 正因为如此,古远天当时才有了‘引子’的猜测,他认为地下还沉睡着另一种石虫,星墙墓里的那种可以进行‘重核聚变’的硅基组织细胞,就来自于这种石虫,而金星石虫不远万里来带地球,就是为了唤醒它们。但当时因为没有实质性的证据,所以,古远天的‘引子’之说也仅仅就是猜测而已。 三个星期前,59只漏网石虫完好地落到了地球,且无一例外地自爆了,这虽然提升的‘引子’之说的可信度,但提升程度非常有限。 现在,这个猜测竟然再次被搬了出来,难道是有新证据了? 想到这里,王久峰脑子里灵光一闪,他记起了今天早上古远天带来了那个关于水星的消息,说‘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拍到了一些影像,金星石虫坠入水星,之后,还有另一种石虫从水星飞了出来。 仔细一想,后者确实像是被前者唤醒的。 所以,古远天的‘引子’之说再次出现在了研讨会上,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王久峰皱起眉头,心想,按照这个思路继续往下推测的话,石虫落点处的那些陨石坑,可能就是很久以前另一种石虫造成的,难不成,金星石虫落到这些陨石坑附近爆炸后,会有另一种石虫从这些陨石坑里爬……不,应该是飞出来?就像水星上发生的情况一样?而石虫是跟参宿四舰队直接挂钩的,难道,有其他的参宿四舰队在很久以前就来过太阳系了? …… 呼—— 王久峰闭上双眼做了个深呼吸,停止了不由自主的乱猜。 几秒钟后,他睁开了双眼,并抬手按下了挂在耳朵上的同声传译耳机的开关,然后将视线转到了视频会议的大屏幕上——在看完会议记录后,他已经能够跟上研讨进度了。 这时,ESA的与会者们正在研讨的是不同石虫之间深层次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区分目前发现的不同种类的硅基石虫,ESA的与会者们已经为它们取了不同的代号: ①‘V-r’:【金星石虫有两种,其中一种被ESA命名为‘V-r’石虫,这是以前发现的传统的金星石虫,它们在金星地表活动,食谱单一,它们的生命活动中并不涉及核反应,其身体的细胞内也只有化学反应。(r代表Reptilia,即爬行类)】 ②‘V-f’:【另一种金星石虫,被命名为‘V-f’石虫,这就是离开金星、可以进入太空进行星际飞行的金星石虫,它们可以进行自爆,虽然这种石虫的内部结构暂不清楚,但它们爆炸的过程与钴弹类似。(f代表fly,即飞行类)】 ③‘E-n’:【残留在星墙墓墙砖里的硅基组织细胞被激活之后,可以进行‘重核聚变’、将硅聚变为铁,这样的硅基组织所代表的硅基生物,被暂时冠以了‘E-n’的代号。(n代表nuclear reaction,即核反应)】 ④‘水星石虫’:【有一些‘V-f’石虫飞往了水星、并撞上了水星,之后,从水星又飞出了一批不一样的石虫。这些从水星飞出来的石虫,ESA暂时称之为‘水星石虫’。】 “所以我认为,我们地球上的一部分陨石坑,是很久以前的‘E-n’石虫撞击地球造成的,因为某种原因,‘E-n’石虫在坠落到地球后就钻进了地层深处,并进入了休眠状态。残留在星墙墓墙砖里的硅基组织,就是一只这类石虫留下的残骸。‘V-f’石虫来地球并且像钴弹一样自爆,就是为了唤醒‘E-n’石虫。就像‘V-f’石虫去水星唤醒了‘水星石虫’一样。” “所以你的意思是,地球上的‘E-n’石虫跟从水星飞出来的石虫是一样的了?” “我认为是的。只不过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等有了水星石虫的详细资料,拿去跟星墙墓的硅基组织对比一下就行了……” “好吧……那你认为唤醒‘E-n’石虫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是让‘E-n’石虫改造地球环境啊,使地球能够适合参宿四舰队里的‘硅基人’生存,也就是使地球的温度升高,即金星化。” “让‘V-f’石虫直接多炸几圈不是更快吗?那可都是钴弹。” “虽然是钴弹,但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当量有限,即便两拨石虫大军的三万多只石虫全都成功在地球自爆,也不能将地球的平均气温提升到金星那种程度。而且在地表炸多了还可能会适得其反,当激起的尘埃超过一个界限,地球的平均气温不但不会升高,反而会下降,造成核冬天。用‘E-n’石虫就没有这样的问题,因为‘E-n’石虫进行的是可控的重核聚变,它们把硅聚变为铁、释放能量的过程并不像核爆那样剧烈。” “你的这个推测漏洞还是太多了。为什么要去水星唤醒水星石虫呢?而且,按照你的说法,咱们地球上的陨石坑里应该也会有‘E-n’石虫飞出来吧,就像水星上发生的情况一样,可三个星期过去了,44处陨石坑还有那15个疑似陨石坑,一点动静都没有啊,你说的‘E-n’石虫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那你有何高见?” “你还记得参宿四舰队向金星发送的那个指令吗?我记得那个图像指令很明确,里边只把金星跟地球标记了出来,根本就没水星什么事儿。所以,我认为撞击水星的石虫,并不是‘V-f’石虫,而且也跟参宿四舰队无关。” “也许参宿四舰队发送了不止一条指令,我们截获到的,只是其中一条罢了。” “等等等等!打住打住!我怎么觉得你们越说越乱了?!” “同感,越推,越乱。” “没办法,目前我们手头上的数据资料太少了,想找到正确的方向太难了。” “……” “……” 听了这半晌,王久峰想要吐血,因为他并没有听到什么有意义的推论,而他对这次研讨会的唯一的感觉,只能用一个‘乱’字形容。 另一边,古远天忽然摘下同声传译耳麦甩到了桌上。他看着大屏幕,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他也觉得越讨论越乱了。 这时,他通过余光发现王久峰不知何时已经回来了。 扭过头看着了一旁正仔细听着研讨会的王久峰,古远天突然有些羡慕他,政府方面现在只需要把心思放在‘陨石坑’上、而不用像无头苍蝇似的乱猜。 做了个深呼吸,古远天终究还是把耳麦又挂回了耳朵上。 … 个把小时后,ESA的这次研讨会在各种不甘中结束了。 古远天跟王久峰都是无奈,如果有更多的情报资料,他们肯定能研讨出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政府方面或者说太空军方面在做规划时也就能有更多的切入点。 可惜没有,目前,古远天他们只能通过手里的资料做出一些不能被证明的猜测而已,想要进一步‘去伪’,那就需要有更多的情报数据来支持,而在当下,水星石虫早已经脱离了水星探测器的探测范围,这些石虫的实时动态,短时间内地球方面将无从得知,除此之外,因‘钴弹’石虫爆炸后造成的辐射污染极其严重,在石虫落点进行的绝大部分的工作,只能通过遥控机器人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点进展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时间…… 时间是个问题。 还有一周,第二拨石虫大军就将到达地球。 短短的一周的时间,能有什么进展?古远天不知道,其他人也不知道。ESA的相关人员能做的,就是等,等待着从现场传回来的各种数据,而这种等待最容易让人心急,心态一急,人就会产生煎熬感,继而感觉时间过得慢。 可对积极备战的联合政府、军方、还有尚在‘避难演习’中的全球民众来说,一周的时间却是转眼即逝。 () 第144章 心如死灰 广袤的太空中,二百八十七架立方体战机按照既定航线急速滑行着,控制它们的八艘旗舰,跟它们保持着近千公里的距离、在它们的侧后方远远地跟着。 远远望去,那些立方体战机就像是在漆黑太空背景中缓缓移动着的一团‘星’群,而它们身后的八艘旗舰,就如‘牧星人’一般。 不过,因为战机与旗舰反射太阳光的能力都不强,所以,用肉眼远远望去的时候,即便是处在最佳的观看角度,它们的亮度也很弱,如果一不小心看丢了,就很难再捕捉到它们,让人感觉就好像是被漆黑的太空背景吞没了一般,再也踪迹难寻。 这时候,如果逆着它们前进的方向看去,就能看到一颗小小的蓝色星球,那是地球,而顺着它们前进的方向看去的话,就能看到太阳,还有一颗明亮的星星——金星。 是的,这些战机跟旗舰离开了地球,目标,是从金星方向飞过来的第二拨石虫大军。 为了应对第二拨石虫,太空军竭尽所能,最后,他们在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整合到了一个月之前的太空作战力量的百分之十。 是的,百分之十,只有百分之十。 一个月前,太空军可以拿出三千架以上的立方体战机——那时,在这条航线附近拦截第一拨石虫大军的、由三千余架立方体战机与百余艘旗舰组成的编队是何其壮观,那时,亲眼目睹了这支编队的人,心情甚至澎湃到产生了‘人类可以征服太阳系’的错觉。 只可惜,那次作战损失惨重,所以现在,‘美好’已经彻底不再,太空军能拿得出手的,只有之前的百分之十,也就是现在在太空中疾行的这区区两三百架战机与八艘旗舰。 联合政府、军方、其他所有知晓这次作战行动的人都知道,这点力量根本拦不住第二拨石虫大军,因为这拨石虫的数量超过了两万,比第一拨的数量多出了近两倍,而太空军的拦截力量还削减到了原来的十分之一! 他们想到了很多比喻来形容这次作战行动,像什么螳臂当车、飞蛾扑火、蚍蜉撼树、以卵击石、虎口拔牙,等等等等……是的,他们都明白,对拯救地球来说,这次作战就是杯水车薪。 但该挡还得挡,该扑还得扑,该战,还得战! 因为对政府、对太空军、对所有有志于延续人类文明的人来说,这是一种责任。 在那八艘旗舰上,共有三百多名指战员,他们也是这次拦截作战中、距离战场最近的人类。 这三百多人,从旗舰总指挥,到各旗舰舰长、到参谋、到旗舰驾驶员、到后勤保障、到战机飞行员、到各个位置上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脸上都没有因现实惨淡而露出丝毫的消极。一是因为责任使然,二是因为作为军人,他们骨子里的血性告诉他们,即便虎口拔牙拔不了,也要捋它几根胡子下来! 而多捋下一根‘胡子’,地球上就能少死很多生命。 抱着这样的心绪,有些人的脸上,甚至是露出了视死如归的神色。 …… “接触倒计时五分钟,所有中继器都已抵达指定位置……” “中继器(第95章)测试完毕,全部运行正常……” “准备释放诱饵中继器……” “石虫大军航行轨迹数据已修正,以下旗舰所处位置危险系数升高,‘不周山’号、‘斯文托维特’号、‘亚力洛’号、‘阿尔忒弥斯’号,请微调至指定位置……” “诱饵中继器已释放……” “接触倒计时三分钟……” “接触倒计时两分钟……” “各项部署都已完成,各战机做好机动准备……” …… ‘摇光’号旗舰的舰桥上,不时地传出以上不带感情的AI合成语音,同时,在舰桥纵观全局的总指挥下达的指令,也被翻译成了对应的语言传到了其他旗舰。 随着接触倒计时进入最后一分钟,总指挥也下达了最后一条指令: “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看你们的了! 执行这条指令的,是各旗舰的‘战机遥控舱内’的飞行员。 二百八十七名飞行员听到了总指挥的话,不禁都咬紧了牙关,他们当中有许多人都不自觉地环视了一圈四下——通过‘遥控舱’舱壁上显示的实时VR影像,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邻近自己的其他的立方体战机。 真稀疏啊…… 他们不约而同地这样感慨着,因为他们都参加过一个月前的那次拦截作战—— 那次,他们各自身边的立方体战机虽没有铺天盖地那般夸张,不过数量确实令人安心、令人振奋; 那次,他们不仅可以遥控着战机在石虫大军中肆意穿梭搏杀,而且还能跟无处不在的友方战机打配合、打掩护、互为长僚; 而这次…… 飞行员们感慨万千,心思五味杂陈,但全员的心中所想,最终还是都汇集到了同一个词上: 拼了! 一分钟后,第一架与石虫大军接触的立方体战机成功躲过了先头石虫发射的‘蛋状物’(第93、96章),并在转瞬之间完成了对第一只目标石虫的近身。 而这次近身,战机上的近距离激光切割武器成功在石虫身上划开了一道口子。在太空中,肉眼无法看到激光束,所以,这只石虫看起来就像是被立方体战机的棱角‘刮’破了一般。 没有做任何停留,这架战机已经冲向了下一只石虫,转眼之间,第二只石虫也被掠过了。 与此同时,其余的战机也都锁定了攻击目标,大部分战机很快就完成了对目标石虫的近身,并成功‘刮’破了石虫。 几秒钟后,最开始的那架战机,已经势如破竹般挺进到了第六只石虫身边,而也在这个时候,某只石虫发射的‘蛋状物’也击中了一架战机。 爆炸随即发生,伴随着强烈的闪光,‘阿尔忒弥斯’号的某个遥控舱内,传出了飞行员的饱含愤恨的一声‘damn it’,就像是给爆炸配音一般。 如同是推倒了第一枚多米诺骨牌一样,在第一架战机爆炸后,第二架战机随即也被击中,然后是第三架,第四架…… 而立方体战机接连爆炸产生的一次次的闪光,也像拍摄定格动画一般、一帧一帧地照出了小范围内石虫大军的模样。 首架与石虫接触的立方体战机似乎是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在它顺利‘刮’破第十一只石虫之后,才被石虫发射的高速‘蛋形物’击中。而这时,距离它刮破第一只石虫,才过去了不到一分钟。 而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摇光’号旗舰的舰桥里的那个巨大的3D全息地图中,代表着立方体战机的小方块就消失了百分之80。而那剩下的四五十个,也在一秒一秒地减少着,每减少一个,盯着它看的总指挥等人就心揪一次。 三十…… 二十…… 立方体战机的数量,很快就降到了个位数,而被划伤的石虫,数量却还不足一千。 终于,3D全息地图中的小方块全都消失了。 紧接着,在偏离石虫大军航线的地方,开始接连出现强烈的闪光,其亮度比立方体战机爆炸产生的闪光还要强成千上万倍。 旗舰上的所有人都清楚,那是被特定波长的激光划伤的石虫开始爆炸了,这些看起来如同小太阳一般明亮的核爆闪光,近乎完整地照出了浩浩荡荡的石虫大军——它们正如洪流一般、无可阻挡地朝着地球涌去。 八艘旗舰里,所有人通过屏幕愣愣地看着这一画面,之前心中充满的各种斗志、各种战意开始渐渐消失,最终,心如死灰。 “8号中继器信号丢失……” ‘摇光’号旗舰的舰桥里,电脑用合成的AI语音播报的讯息将总指挥还有其他人的注意力瞬间拉了回来。 “2号、11号、37号中继器信号丢失……” “9号、4号……” “战机都没了,这些中继器也就没用了,没了就算了……”总指挥叹息着,桥接立方体战机与旗舰的中继器被石虫盯上是正常的,因为石虫具有反向追踪电磁信号的能力。 紧接着,电脑又播报的一条讯息。 “‘不周山’中继器信号丢失,与‘不周山’号旗舰通讯暂时挂起。” () 第145章 别很快就跟过来 ‘不周山’中继器信号丢失? 总指挥心头猛地一颤,立刻转身看向了数据监控大屏幕,舰桥里的其他人也都把视线转了过去。 随即,他们的脸上都闪过了惊骇之色。 他们原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可是,大屏幕上的数据日志中,清清楚楚地记录着电脑刚刚播报的那条讯息: 【‘不周山’中继器信号丢失,与‘不周山号’旗舰通讯暂时挂起。】 …… 这意味着什么,‘摇光号’旗舰舰桥里的所有人都非常清楚—— 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为何恐怖,还得从中继器说起。 因为石虫具有追踪电磁波信号的能力(第94章),所以,在旗舰遥控立方体战机作战的过程中,为了让旗舰不被石虫追踪到,【旗舰】与【立方体战机】之间并没有采用直接交换信息的方式,而是通过【中继器】间接联系。 【旗舰】、【中继器】、【战机】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就跟一个‘大于号’上的三个位置类似,‘>’,开口处的上下两个点上,分别是【旗舰】与【战机】,位于‘尖儿’上的是【中继器】。【旗舰】与【中继器】之间相对静止,旗舰向中继器发射的是非常‘窄’的束状‘定向电磁波信号’,而战机因为要作战,位置瞬息万变,所以,中继器与战机发射的电磁波信号,全都是范围覆盖的信号,就跟移动联通的信号塔那样。 这样的话,中继器就变成了旗舰的替身,旗舰被石虫追踪的危险,也就转移到了中继器身上,旗舰的安全也因此有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之前电脑播报的那些失联的、用数字编号命名的中继器,就是这样的中继器,它们被石虫追踪到,没有人感到意外。两个月前,发生在日地L4点附近的那场‘侦查’之战,就已经出现过这样的状况了。 而最新的那条播报中出现了一个非数字编号的中继器,【‘不周山’中继器】,很明显,这与桥接战机的中继器是不一样的。 【‘不周山’中继器】,对‘摇光号’旗舰来说,就是桥接【‘不周山号’旗舰】与【‘摇光号’旗舰】的中继器—— 因为战机数量甚多,遥控战机的飞行员不可能都挤在一艘旗舰上,所以,旗舰不止一艘,一个月前拦截第一拨石虫的时候,出动的旗舰达到了69艘,这次虽然不比上次,但也有8艘之多,而这些艘旗舰之间,肯定也需要交流。 为了使安全系数更高,【旗舰】之间的通讯用的也是间接的方式,即也加了【中继器】这样一道保险,而且,与桥接【旗舰】与【战机】的那种发射‘范围覆盖信号’的中继器不同,桥接【旗舰】与【旗舰】的中继器,跟旗舰一样发射的是‘定向电磁波信号’。 这样的中继器,只需要发送非常‘窄’的定向通讯信号,而且它们都被布置在了远离战场的大后方,比旗舰距离前线战场还要远一些,【具体位置大致遵循这样一个规律:石虫vs立方体战机的前沿战场→战机中继→旗舰→旗舰中继】,所以,这些中继器不仅很难被敌方主动探测到,也很难被追踪到。 现在,有一个这样的中继器的信号丢失了,原本是有两种可能的—— 一是系统故障。但在几分钟之前的测试与复检自查中,它的各项功能都还是正常的,短短几分钟内就出现系统故障,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另一种可能就极其可信了——有石虫绕到自己的‘大后方’,还摧毁了旗舰中继器。 是石虫主动探测到的? 还是石虫恰巧经过了旗舰与中继器之间、然后通过追踪中继器发射的电磁波发现的? 这样的话,石虫肯定也会发现与中继器有电磁波来往的旗舰吧? 想到这里,‘摇光号’旗舰的舰桥里,所有人的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他们望着大屏幕上的那条日志记录中的【与‘不周山号’旗舰通讯暂时挂起】这句话,一时间都忘记了呼吸——虽然他们与‘不周山号’旗舰切断了联系,但切得到底及不及时,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因为这个中继器没有发出预警。 “要不要启动备用中继器去确认一下‘不周山号’那边的情况?”‘摇光号’的舰桥里,有人打破了持续了十来秒的安静,提议道。 “暂时不用启动备用中继,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旗舰去问问情况。”有人表示了不同的意见。 “从目前我们的位置上看,联系‘波洛斯号’是最佳选择。”有人顺着说道。 “你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通过【‘波洛斯’中继器】向【‘波洛斯号’旗舰】发一条消息,让‘波洛斯号’通过他们与‘不周山号’的中继器去问问‘不周山号’的情况?” “是的,虽然表述起来有点绕,但执行起来很容易。” “我认为现在还是保持静默比较好。如果石虫就在我们附近,即便我们发射的是非常窄的定向电磁波通讯信号,也有可能会被锁定。” “那我们是不是该换换位置了?” “不行,发动机启动后,会发热,那可是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发动机,在红外波段太惹眼了。” “那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这人话刚落音,所有人的视线都齐刷刷地转移到了一言不发的总指挥身上。 总指挥亚历山大,他从来都没想过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月前对第一拨石虫大军进行的拦截作战,虽然三千余架立方体战机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但69艘旗舰一艘未损,连丝毫危险都没遇上,那次旗舰之间使用的中继器,也全部回收成功,并且还用到了这次作战中。 “有两种方案我觉得可行,但我不知道哪一种更好。”总指挥皱眉说道,“第一,像刚刚参谋长说的,保持全方位静默,即不开雷达,不发通讯信号,也不启动发动机改变我们的滑行状态,这样的话,我们看起来就像是无害的小行星一般,应该不会收到攻击。第二,冒险启动备用中继器,并用它来进行范围广播,也就是让它像信号塔一样,而不是定向。” “是想让它去吸引石虫的注意力?”有人猜测。 “也可以确认是否有石虫在我们周围!”有人补充。 “是的,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广播’的内容。”总指挥说。 “内容?” “让其他7艘旗舰保持警备,在确认安全之前,不要轻易互相联系。” “确实,如果有石虫在我们‘摇光号’的周围,我们冒然使用现在运行着的【旗舰中继器】向其他六艘旗舰发送定向讯号,就有可能会连累其他旗舰。” “所以,你们觉得如何?哪种方案更好一些?”总指挥问道。 “第二,启动备用中继。” “第二。” “附议。” “附议。” …… “那好,准备启动备用中继,广播内容就说——” “收到‘不周山号’旗舰的讯号!!!”某块显示屏前,一位参谋助手突然喊道。 总指挥一点都不在意这位小助手打断了他的话,立刻说道:“什么讯号?转到大屏幕上!” “是范围广播,我想,除了我们,其他六艘旗舰也收到了同样的讯号!”参谋助手说。 “内容是什么!!” “是语音通讯!我已经开始接收了!”参谋助手说着,舰桥的扬声器里,随即传出了一句语调略带调侃的话。 “我们先走一步了,你们别很快就跟过来啊。祝你们好运,祝地球好运,祝——” 第三个祝字说完,语音戛然而止。 就在这时,‘摇光号’旗舰舰桥上的人透过舷窗,看到了某个方向上出现了一次闪光。 那是‘不周山号’旗舰所在的方向…… () 第146章 命名上的寄托 ‘不周山号’旗舰没了…… 通过望远镜观测,‘摇光号’很快就证实了这一点—— 从‘摇光号’上看去,原本位于某个方向上的一个昏暗的小光点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小团正在缓慢扩散着的‘烟尘’。在那个位置上的,原本是与‘摇光号’保持相对静止的‘不周山号’,现在,没了…… ‘摇光号’舰桥内一片沉默,总指挥一时间也有些恍惚。他不敢相信,曾经在拦截第一拨石虫大军时与自己并肩作战过的‘不周山号’竟然就这么被击毁了,还被毁得如此彻底;他也不敢去想‘不周山号’旗舰爆炸时里面的人是何种心情,但他的脑海里还是不受控制地闪现出了‘不周山号’旗舰上那些人的音容笑貌。 那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也是同胞,他们曾经在同一个食堂一起吃过饭,他们曾经在同一个VR中心里一起进行过太空战的模拟训练,他们曾经在同一个地方宣誓过要担负起人类文明的未来…… 现在,‘不周山号’的所有人都不在了,一眨眼的工夫,就都不在了…… 总指挥望着舷窗外,紧紧握住了拳头。 “除了那段语音,他们最后还传出了一些数据,虽然也不完整,但可以确定……” 一位参谋助手打破了舰桥内短暂的沉静,他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顿了顿后继续说道,“他们是被一个快速移动的蛋形物击中的,当他们发现这个‘蛋形物’的时候,想机动已经来不及了。我想,他们即便能即时机动,估计也躲不开……” “是石虫发射出的那种‘蛋形物’吗?”有人问道。 “应该是的。” “它们是怎么追踪到中继器还有‘不周山号’的?我们之间的联络通讯,发射的都是非常窄的束状定向电磁波啊……难道是在石虫大军外围,还有巡逻护航的石虫?然后恰巧撞到不周山号发射的通讯电磁波上、继而锁定了不周山号与通讯中继器?”有人猜测。 “有这种可能……” “所以我们现在应保持静默吗?”有人把问题抛给了总指挥。 总指挥收回视线,他回到圆桌旁,异常肯定地说道,“‘不周山号’应该是希望我们保持静默。他们最后选择用范围广播的形式向我们发送讯息,更大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吸引石虫的注意力。现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有石虫在游荡,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把石虫吸引过去,是想为我们争取活下去的机会。” 说完,总指挥咬了咬牙,这时候,‘不周山号’最后传出来的那句略带调侃语气的话,依旧还在他的脑子里回荡——【我们先走一步了,你们别很快就跟过来啊!】 他非常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这句话对他来说是有出处的。 他跟‘不周山号’旗舰的舰长是老战友,他们年轻的时候,都追过一部风靡全球的漫画,那个故事接近完结的时候,就出现过这样一句台词,这句台词,曾被他们视为经典,并深深地刻印在了他们的记忆里。而这句台词的背景,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舍己为人’。 “他们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所以,干脆把火都往自己身上引。我们应该保持静默,不然,他们的牺牲就白费了。”有人表示同意。 “其他旗舰目前也没有发讯息给我们询问具体的情况,可能他们也意识到了‘不周山号’的用意,所以都已经进入静默状态了。”参谋助手说道,“我刚刚用望远镜观察过,其他旗舰所在的方向上,目前并没有出现爆炸之类的现象,他们应该还都在。” “‘不周山号’……这名字取得不好。”圆桌旁,一位美国人忽然如此说道。 ‘摇光号’,是这次作战行动中8艘旗舰中的总指挥舰,舰上的总指挥官来自于中国太空军,在‘摇光号’的舰桥内,除了总指挥之外,还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太空军指挥官参与协助指挥,比如俄美欧盟等等。 美国指挥官毫不在意他人莫名其妙的目光,接着说道,“你们中国神话中,不是有个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吗,不周山被共工撞倒过吧,你们还拿这个不祥的名字来给旗舰命名,真是想不通。” “你什么意思?!”有人立刻拉起嗓门问道。 总指挥抬手制止了身边的人,说道,“我们现在不能主动用雷达探测石虫,那样会暴露我们的位置。为了安全起见,我们暂时也不能跟其他舰联络,也不能启动发动机改变航向。总之,我认为暂时先保持静默是最好的选择。” 说完,总指挥扶了扶挂在耳朵上的同声传译耳机,转过头看向了那个美国指挥官,嘴角微微一扬,说道,“你还挺了解我们的神话故事的嘛,不过,你了解得似乎并不全面。你把你一知半解的东西拿出来跟别人讨论讨论,这没什么问题,但你拿出来炫耀,你不觉得你很幼稚吗?而且,在目前这样的形势下,也不适合说这些不相关的东西。” 美国指挥官脸上瞬间有点挂不住了,“既然现在选择了静默,那我们也没什么事做了,不如你给我讲讲?” 总指挥轻轻‘呵’了一声,随即就把视线从美国指挥官的身上移开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些准备了,首先,就是如何确定我们的周围是否还有石虫存在。我们总不能一直静默下去!” “这很简单。”有人立刻跟上了总指挥的思路,“之前布置在各个方向上的备用中继器,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冒险启动一个,并用它来进行定向广播跟范围广播,看能不能吸引到石虫的攻击。” “我也是这么想的,用备用中继来试探周围有没有石虫。”总指挥说,“如果大家觉得可行的话,就着手准备吧。用备用中继器广播的内容,也需要合计一下,我们要抓住试探的机会,向其他旗舰传递有用的信息。” “嗯!” …… “你……”美国指挥官被晾在一边,想插话,却插不上嘴。他身边的助手却在此时凑到了他的耳边,轻声说道,“不周山在他们的神话中,是天柱,就是撑起天的柱子。” “擎天柱?”这是美国指挥官想到的第一个词。 “是啊,我们的擎天柱不也死过几次?我们还不是一样把他当英雄?”助手说,“他们的神话中,不周山被撞倒也不能就说‘不周山’脆弱,毕竟这座山撑起的是天,能够撑起天的山,肯定是硬的,他们给旗舰取名为不周山,肯定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寄托,再说了,不周山被撞倒之后,还有女娲补天啊,所以,您突然提旗舰命名的事,真的是有失……再说了,我们的旗舰,取的名字不也跟他们一样,都寄托了我们的愿望么,‘波洛斯号’,是希望我们能够有‘出路之神’的庇佑,‘厄尔皮斯号’,是‘希望之神’,‘普洛伊尔克斯号’,是希望我们能像‘突击之神’一样……” 美国指挥官眉头皱了皱,随即哎叹了一声,脸上也露出了些许懊丧之色。正当他想要出声表示歉意的时候,留守在监控屏幕前的参谋助手出声突然打断了圆桌旁指挥官们的讨论: “石虫大军已经全部过去了!” 众人齐齐抬头看向了一侧的大屏幕,那是旗舰身后的实时影像——此时,看起来仅有小拇指指甲盖般大小的地球是这块屏幕上的主角,而之前从旗舰上看去像是洪流的石虫大军,现在已经全部落在了旗舰身后,渐去渐远,如锥子一般,缓缓地刺向了地球。 “差不多可以启动备用中继去试试了。”总指挥把众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圆桌上。 “要是我们周围已经没有石虫了,这样做会不会又把远去的石虫给引回来?”美国指挥官立刻出声道,然后他看向了总指挥,浅浅鞠了一躬,“刚才……非常抱歉,我也是一时……” 总指挥抬抬手,“没事,那个话题就到这吧。” “不试一试的话,冒然跟其他旗舰联络,危险更大吧?”有人顺着美国指挥官的话说道,“刚刚我们的讨论你没有听?我们先向备用中继器发射定向电磁波,这束电磁波包含两个指令,一是启动它自带的动力装置、改变它的航向,二是当它彻底离我们远去之后,再进行范围广播,这样的话,即便它被石虫追踪到,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了。就是把一个诱饵远远地抛出去,看有没有石虫跟过去。” 正当美国指挥官还想说些什么的时候,一旁的参谋助手摘下耳麦,一脸震惊地大声报告道,“已、已经有人这么做了!” “谁?”美国指挥官惊问。 “斯文托维特号!‘斯文托维特号’旗舰启动了他们的3号备用中继器!而且……而且,他们用这个中继器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是范围覆盖的,并不是定向的!”参谋助手回答道。 “这帮疯子这么急干嘛!!”美国指挥官立刻瞪向了对面的俄罗斯指挥官。 因为,‘斯文托维特号’旗舰,隶属于俄罗斯太空军。 () 第147章 干扰 这次,美国指挥官的态度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把中继器当成诱饵去试探旗舰周围是否有石虫,这样的思路是可行的,但具体着手去做的时候,把‘诱饵’投放到什么位置也很重要。 如果诱饵距离旗舰太近,因为旗舰本身不具备对抗石虫的能力,所以极有可能会引火烧身;如果诱饵距离旗舰太远,在旗舰附近游荡的石虫可能就不会上心去追踪,这样也就达不到试探的目的了。 所以,‘摇光号’舰桥内的指挥官们最终讨论出了一种渐近、收拢式的试探方法。即,给一批诱饵中继器发送这样的程序指令——先飞到距离旗舰编队2000公里外的地方进行范围广播,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吸引到石虫,再返回到距离旗舰1900公里的地方进行广播,然后是1800公里,以此类推,这样逐步缩短距离、谨慎地去试探。 但现在,‘斯文托维特号’先一步启动了他们的‘3号备用中继器’,这很难让人觉得他们的举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这个备用中继器的位置数据,‘摇光号’也知道,就在距离他们不到500公里外的某个地方,这样近的距离,让‘摇光号’舰桥内的所有人都惊出了一身冷汗,如芒在背。 而‘斯文托维特号’隶属于俄罗斯太空军,这也让‘摇光号’舰桥内的非俄人员都下意识地对俄罗斯指挥官产生了意见。 俄罗斯指挥官的脸色不太好看,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现在‘摇光号’正在保持静默状态,这个时候冒险给‘斯文托维特号’发消息、去教训他们一番,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 咚咚咚—— 总指挥轻轻敲了敲圆桌桌面,接过了美国指挥官那句饱含愤懑的斥责,说道,“有旗舰受到攻击,对我们来说过于突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斯文托维特号’做出有失水准的判断不奇怪。而且大家现在都在静默中,我们也没有给他们下明确的指令,就算是给他们下了命令,他们也可能会觉得我们的命令有问题,继而还有可能选择将在外、君命还有所不受呢,所以,大家先别闹情绪,都冷静一些,‘斯文托维特号’这样做,也许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俄罗斯指挥官闻言后,微微一怔,随即就向总指挥投去了感谢的目光,正当他想说声‘谢谢理解’的时候,总指挥已经跳过这一话茬、接着在询问下一个问题了,“他们用这个诱饵中继器广播了什么内容?” 参谋助手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回答道,“它重复着一段话……大意是—— ‘在这个中继器受到攻击被摧毁之前,它将按以下程序运行:广播会持续2分钟,之后会暂停10分钟。停止广播的这10分钟的时间里,它每隔数秒就会发射一次脉冲信号,以此来让旗舰确认它的死活。之后,它会再进行与之前一样的持续2分钟的广播,然后休息10分钟,如此循环,一共三轮,以此来验证附近到底有没有石虫。在这期间,大家稍安勿躁、保持静默。’” ‘斯文托维特号’的做法,乍一听去,还挺有道理的,但…… 愣了愣后,舰桥内所有人的心跳都猛地‘咯噔’了一下…… 一般情况下,中继器会每隔几秒钟就发射一次电磁波脉冲信号,旗舰就能以此来判断中继器是否还安全地处在既定的位置上。之前‘摇光号’发觉‘不周山中继器’消失,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收到这样的‘报安’信号。 在‘不周山’出问题之后,旗舰间的所有通讯都自动挂起了,而且,为了避免成为显眼的“靶子”,各个运行中的中继器也都按照既定的程序自动进入了休眠状态,即需要收到旗舰的唤醒信号,一些常用功能,比如发射‘报安’脉冲信号的功能才会启动。 现在,‘斯文托维特号’搞出的这个诱饵中继器显然已经启动了‘报安’功能,它不仅仅是一个在旗舰附近的靶子,而且,它还会每隔10分钟就会‘爆发’一次、来一次持续2分钟的‘广播’…… 这该不会把可能已经在远离旗舰的、摧毁‘不周山号’的巡航石虫…给勾引回来吧? 他们为什么不先启动中继器的动力装置、先让它飞到足够远的地方再进行这样的试探?? 他们难道以为500公里的距离就足够安全了???他们的心怎么能够这么大!! **! ‘摇光号’舰桥里,后知后觉的每个人心里,都用各自最习惯的脏字儿暗骂了一声。 俄罗斯指挥官的腮帮子不停地抽动着,如果‘斯文托维特号’的舰长现在就现在他面前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一脚踹过去。 “我们有权限关掉斯文托维特的这个中继器吗?”总指挥皱眉问道。 参谋助手点头,“有,不过,这也意味着……”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指挥官们都明白他的意思,这意味着,如果由他们‘摇光号’去关闭这个中继器,那么,‘摇光号’定然会再多承担一分暴露位置的风险。 “其实,”参谋助手继续说道,“不管是关闭它的自动广播,还是给它下达其他的指令,都需要我们发电磁波信号给它,既然这样的话,我们不如彻底把控制权拿过来,让它来执行我们的试探方案。是的,我们‘摇光号’,有权限控制所有的中继器。” 控制‘斯文托维特号’的这个中继器、去执行刚刚讨论出的‘收拢式’的试探? 所有指挥官的大脑都全速运转了起来。 “对了!”参谋助手提醒道,“我们在收回控制权后不能立刻就广播,因为距离还太近,当然也不能过晚,而是要在‘斯文托维特号’设定的下一次广播之前,也就是在10分钟的‘休息时间’结束的时候进行广播。如果广播的时间晚了,其他旗舰可能会误认为这个中继器出问题了。还有,通过广播传达给其他旗舰的信息,应该包括目前的状况、我们现在正在执行的试探方案等等。” “你们认为如何?”总指挥询问其他指挥官。 “行。” “可以。” “暂时没觉得有什么不可……” …… 没有人提出补充意见,于是总指挥下令道,“那就这样办吧。” “是!”舰桥内的相关技术人员应声后,就开始实际操作起来。 这时,持续了2分钟的广播也已经停了下来…… …… 紧接着,技术人员传来报告,称控制权已经收回。 在总指挥的授权下,‘摇光号’的定向天线开始向这个中继器发射一道道程序指令。 在距离旗舰编队约500公里处的地方,接收到新指令的中继器立刻启动了动力装置、开始远离旗舰编队。但因为它距离旗舰编队还不够远,所以,它并没有立刻开始广播。 广播的时间,定在了‘斯文托维特号’启动这个中继器后的‘第13分钟’。 …… “在这之前,这个中继器能飞出去多远?”总指挥望着一面大屏幕询问道。 “它本来就位于距离我们旗舰编队四五百公里的地方,以全速飞行的话,在第13分钟之前,它至少可以运动到距离我们1500公里外的地方,在那里开始广播试探,对我们来说,应该也够安全了。不过,因为是全速,所以它自带的燃料可能无法支持它返回,所以,我们之后想要做进一步的收拢试探,可能还需要启动另外的中继器。”参谋助手说。 总指挥转过身,视线在圆桌旁的其他指挥官身上扫了一遍,问道,“各位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众人摇头。 “好吧,那就准备弹射黑匣子吧。”总指挥自己又补充了一句。 黑匣子,就是旗舰的数据备份系统。弹射,就是利用弹性势能将黑匣子扔出去,这几乎不会产生热量等电磁波辐射,因此,也不容易被石虫发现。 “在没确定安全的时候发射电磁波信号,我们自身被石虫追踪到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旦我们被石虫锁定了,就会跟‘不周山号’的下场一样,所以咱们得趁早做些后……”总指挥顿了顿,改口道,“咱们得趁早做些什么,留下黑匣子,总比全舰灰飞烟灭强。” 没有人对总指挥的这条指令提出异议,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不好受,尤其是俄罗斯指挥官,他的心里,还在为自家的‘斯文托维特号’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是滋味—— 难道鲁莽的基因真的深刻在他们战斗民族每个人的血液中了?斯文托维特,是他们‘斯拉夫’神话中的战神,难道其实也是莽夫的代名词? …… 时间一如往常地流逝着,但每一秒都令‘摇光号’舰桥内的人揪心,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秒自己会不会受到石虫发射的“蛋形物”的急速打击。 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只能等。 ‘摇光号’之外的其他旗舰也在等着,但因为暂时还不知晓‘摇光号’已经收回了这个中继器的控制权,所以,他们在等的是这个中继器的‘报安’脉冲会不会消失,还有它的第二次持续2分钟的广播。 …… 终于,短暂却又漫长的十来分钟过去了,‘摇光号’旗舰收到了这个中继器的广播信号,其他旗舰也通过这次广播了解到了现在的状况与‘摇光号’具体的意图! 这也意味着—— 之前,在进行2分钟持续不断的广播之后,这个中继器又在近10分钟的飞行中‘存活’了下来,这12分钟的时间里,它没有吸引到石虫的攻击!不然,它也不可能从距离旗舰编队500公里的地方安全飞到1500公里之外。 这样的结果,似乎也说明了收拢式试探只需要从500公里的距离上进行就可以了。 如此看来,‘斯文托维特号’的‘莽撞’,似乎还帮着节省了不少时间……俄罗斯指挥官的心里稍微好过了一些…… “首长!”当指挥官们暗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参谋助手忽然出声道,“我刚仔细复查了一遍之前中继器持续广播的那段2分钟信号,有一点很奇怪,后半段的信号质量不太稳定了,按理来说,信号质量的波动幅度不可能有这么大的。而且,刚刚我们收到的广播的信号,后半段的信号质量也有波动!” “信号质量?”众人面面相觑,不禁都陷入了沉思。 “是受到干扰了?”几秒钟后有人问。 参谋助手点头,“应该是的。” “有没有可能是这个中继器已经吸引到石虫了,石虫正在对它使用了类似火控雷达的东西?”有人灵光一闪。 “不太可能……”参谋助手摇摇头,“现在这个中继器正在一刻不停地向周围发射着电磁波信号,就像一盏明灯,对于有反向追踪电磁波能力的石虫来说,用火控雷达之类的东西,就太多余了。” “我看过萝藦1号两个月前传回来的那份作战报告,”有人接着推测道,“当时,石虫追踪到中继器后,并没有直接击毁中继器,而是向中继器发送了与心宿二有关的‘交流信号’。”(第99章) “所以你的意思是,有石虫在向这个中继器发送电磁波试图交流,所以才会干扰到这个中继器广播的电磁波信号?” “要确定这个中继器是不是收到了异常的电磁波,只要发个指令给它,然后看它给出的反馈信息就行了。”有人说。 “不行不行!”有人立刻摇着头说道,“现在这样做太危险了,如果真是石虫的话,我们会很容易被锁定的。” “‘不周山’中继器是被干掉之前,并没有出现信号被干扰的迹象,所以,现在这个中继器的信号质量有波动,其实不一定是被石虫干扰了,也可能是太阳耀斑的原因。”参谋助手说道。 “其实区别还是有的,”总指挥接过话,“被毁的‘不周山’中继器,发射的是定向电磁波信号;而‘斯文托维特号’启动的这个中继器,它的广播是呈球状扩散的,覆盖了很广的范围。有没有可能是因为这个‘区别’造成了两种不同的待遇?前者被石虫直接摧毁,后者,石虫对其发射了交流性质的电磁波?” “可是……我们这次作战中,桥接【旗舰】与【立方体战机】的中继器,”一位指挥官指着大屏幕上的日志记录说道,“这些数字编号的中继器都跟现在的诱饵中继器一样,发射的信号也是范围覆盖的啊,可在战斗结束之后,它们并没有收到石虫的任何信号,也是直接就被击毁了,受到的待遇,就跟发射定向电磁波的‘不周山’中继器一样。” “如果不是石虫,那到底是什么干扰了现在这个中继器发射的信号?真是太阳耀斑吗”有人开始搔头摸耳。 “哎——”有人叹息着转过身看向了舷窗外,“说到底,我们对石虫的了解还是太少了……也许……” 这人的话说到一半,突然就停了下来,而他的面色,也在一刹那间变得惨白。 “看、看看舷窗外!!”他抬起手指着一侧的舷窗,结巴着说道,“那、那是什么???” 众人的视线立刻转了过去,瞬间,‘摇光号’舰桥内的所有人的脸色都一个样了…… 一个黑色条状物,不知何时已经静静地停在了距离‘摇光号’不远的地方。 () 第148章 我从水星来 ‘摇光号’舰桥内,所有人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且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生怕会惊扰到舷窗外的那个东西。 这一瞬间,每个人的脑子里都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 石虫?那是石虫吗? 它是什么时候靠过来的? 难道是刚刚给中继器发送电磁波信号、把这玩意儿引过来的? 它为什么没有发动攻击? 它过来的目的是什么? 还有,它的反射率虽然很低,看起来也是黑不溜秋的、几乎与黑色的太空背景同色,可是旗舰上的感应器不‘瞎’——旗舰虽然处在静默状态,但只是不发‘声’而已,敏锐的‘眼睛’还是在正常工作的,旗舰上配备的相关感应器,每时每刻都在监视着旗舰周围,而且是无死角的,只要旗舰周围出现可疑的移动的光点,不管这个‘光点’是肉眼能看到的可见光,还是肉眼看不见的红外辐射,都能被感应器捕捉到。 可现在,感应器竟然无视了它? 难道它是凭空出现在那个地方的? …… “它距离我们有多远?是……是石虫吗?”美国指挥官搔了搔发麻的头皮,出声问道。或许是因为屏息的时间有点长,他说话时,有点接不上气。 不过他的这一问,却是让其他人紧绷着的神经也微微放松了下来。 “只能目测。”参谋助手刻意地压低了说话的声音,虽然他也知道真空不传声,可他还是害怕自己的声音会惊动到舷窗外的那个东西。 “目测??”美国指挥官皱起眉头,用低沉的声音质问道,“你在开什么玩笑?” 参谋助手一边操控着面前的触控屏幕,一边摇头,“我没有开玩笑。” “除非我们解除静默,主动发射雷达波去探测它。”总指挥解释。 美国指挥官一拍脑门,他把‘静默’这茬给忘了,而这一拍,他也想到了一个办法,“对!用望远镜!把望远镜的镜头转过去!” “已经在这样做了!”参谋助手回答,“画面马上就能转到大屏幕上。” 指挥官们立刻齐齐转过头,把视线投到了一侧的大屏幕上。几秒钟后,屏幕上画面一转,切换到了望远镜的视角。 这时,众人终于是看清了那个黑色条状物的真面目。而这个真面目,直接让所有人目瞪口呆了。 “它怎么会在这里?!”美国指挥官惊呼。 没有人回答。 因为,舰桥内的其他人也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他们也一眼就认出了画面中的东西,并感到匪夷所思—— 从水星飞出来的石虫,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周前,ESA的古远天给太空军带去了一个消息,有一批金星石虫撞击了水星,JAXA与esa的‘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捕捉到了这一画面,并且之后还记录到了有另一种石虫从水星飞出,这种石虫,与金星石虫大小相当,只不过颜色偏黑,就跟镀了一层沥青一样。后来,随着这些石虫飞出了水星探测器的探测范围,地球方面也就跟丢了这些石虫。 一周后的现在,这些石虫中的一只,竟然出现在了这里!这意味着,如果这只石虫真是从水星来的话,那它仅仅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就飞行了上亿公里!粗略估算一下,它的平均速度达到了秒速160公里以上,速率是金星石虫的五倍以上。 当时,水星探测器记录到的从水星飞出来的石虫,数量不多,却也不止一只,现在有一只出现在了‘摇光号’旁边,那其他的现在在哪…… 在一众指挥官盯着大屏幕发愣的时候,参谋助手已经调出了一周前水星探测器记录到的画面,并以小窗口的形式放到大屏幕的一角。 有了直观的对比,众人更加确定了那个黑色条状物就是水星石虫。 “水星石虫……难道是追着……”某国的指挥官刚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却是立刻被一声警报给打断了。 “收到异常的电磁波信号!”不用指挥官们询问,参谋助手已经立刻报告了警报内容,“强度……很高,方向……” 参谋助手没有说下去,而是抬头看了一眼大屏幕上显示的那只黝黑的石虫。 “它对我们实施了电磁脉冲打击?!”有人猜测,“这跟金星石虫的套路不一样啊!” 确实不一样,金星石虫的话,这时候,应该直接用‘蛋形物’招呼吧…… 不少人在心里这样默想着。 但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之前我们的诱饵中继器信号不稳定,是不是就是被这样的高强度电磁波给影响了?等等!如果它的目的是交流的话,这些电磁波里应该会加载信息吧?!!” “能试着破译吗?”总指挥问。 “死马当活马医吧……”参谋助手抹了一把额头上渗出的汗珠。 “这话怎么说?”美国指挥官问。 “图。”参谋助手回答道,“不管是当年奥陌陌广播的3d太阳系地图,还是参宿四舰队反馈给奥陌陌的关于‘893次侵入失败’的图像,还是两个月前‘萝藦1号’传回来的关于金星石虫向中继器发送的关于‘心宿二’的图像,所有的这些,我们都是用同一种规则去解译的,而且,都解译成功了。所以,ESA里的一些语言学家就认为,对从未接触过的两个文明来说,利用调制电磁波来传递图像进行交流,是最佳的交流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为更丰富的交流打开突破口。图像交流,很可能也是宇宙里各个文明间第一次打照面时的‘开场白’。” 说话间,参谋助手已经将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导入了解译系统。 没过一分钟,他的脸上就露出了激动之色,“是经过调制的!” 可对指挥官们来说,参谋助手面前的屏幕上,那些跳动着的波形,还有那一行行不停地刷新着的0跟1,就是天书。 “第一段出来了!”参谋助手兴奋道,他的情绪,也逐渐缓解了舰桥内所有人的紧张的心情。 美国指挥官急不可耐地凑了过去,可参谋助手面前的屏幕上,只有一行行的由0跟1组成的数字阵列,“都是0跟1?是二进制代码?” 参谋助手摇摇头,“不一定。” “那这些数字是……” “这里边的0跟1,加起来,一共有两千六百零五万……八百零七个。” “多、多少?” 参谋助手把统计打在屏幕上—— 26050807。 “这一段一共有26050807个数字!这是两个相邻质数的乘积。”参谋助手继续说道,“5101,与,5107。” “你的意思是……”总指挥已经看出了端倪。 “是的,之前我们成功解译出参宿四舰队还有金星石虫发出的信号,用的就是这样的规则。”参谋助手说,“我们把这26050807个由‘0’跟‘1’组成的数字段,每5101个数字为一小段,这样可以得到5107段,然后,列成5107行,就能知道这段信号的意思了。” 说完,参谋助手搓了搓双手,虽然这有点不合时宜,但他还是多搓了两下,然后点击了解译的下一个步骤,“排列完成后,解译系统会用‘黑’与‘白’两色的小方格,分别替代‘0’与‘1’。说白了,就是像素化。如果顺利,我们就会看到一张两千六百万像素的图片。” 指挥官们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不时地又转头看看舷窗外,心中有莫名的激动,也有恐惧。 激动的是,他们应该是第一批与石虫近距离交流的人类,恐惧的是,说不准下一秒自己就会被石虫的攻击蒸发成气体。 很快,第一段信号成功被解译成一幅图像,并被转到另一侧的大屏幕上。 眼熟……太眼熟了…… 众人一眼就看出,那是太阳与各大行星的位置图。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随后,第二幅图也被解译了出来。 与第一幅不同,这一幅图中,在水星的旁边,多了一团‘小点’,其中的一‘点’,还被圈了出来。 然后是第三幅。 这一幅图中,那团‘小点’已经移动到了距离地球不远的地方,而之前那个被圈出来的‘点’,依旧还被圈着,而且也已经明显脱离了团体。 然后是第四幅。 这一幅图中,没有了太阳与各大行星,只有两个‘物体’,而且,‘像素’很高,毕竟5101×5107的点阵阵列,就是两千六百万像素。 看着这张清晰的图像,‘摇光号’舰桥内的所有人全都怔住了—— 其中一个物体,是一根雪茄状的黑色长条物,它被一个圆圈圈着。 而另一个…… 指挥官们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竟然是‘摇光号’! 把这四幅图联系起来看,很显然,它是在告诉‘摇光号’,“你身边的我,是从水星来的。” () 第149章 金与禁 它是在做自我介绍?! 看着大屏幕上的四幅图像,‘摇光号’舰桥内的所有人都有点恍惚了。 紧接着,第五幅图像解译完毕,内容却是跟第一幅相同。 然后是第六幅,跟第二幅相同…… 很明显,这是在对同一个内容进行重复。 约莫三分钟后,电磁波信号停止了。这段时间里,用来做‘自我介绍’的四幅图一共重复了七遍,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信息了。 然后,问题来了。 “我们……是不是该表示表示?”总指挥看着舷窗外的那个黑影,向其他人征求意见。 表示表示,就是对对方的‘自我介绍’做回复。其实不用总指挥特别提出来,其他人也会考虑这个问题。因为这是文明人的人之常情——既然对方做了‘自我介绍’这样的开场白,那自己也应当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这就是所谓的来而不往非礼也。 但是,向对方发射电磁波信号,也意味着彻底表明自己不是一块‘死物’,这很可能会招来杀身之祸。 这太令人矛盾了……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美国指挥官的视线依旧停留在大屏幕上的四幅图像上,“‘不周山号’有没有可能就是被它击毁的?” “不太可能吧,”总指挥的眉头跳了跳,他不明白这时候美国指挥官提这茬是为了什么,不过,他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周山号’在最后的几秒钟时间里,只传出了几句简短的告别的话,并没有提到石虫。所以,可以断定‘不周山号’受到的打击是非常突然的。这跟此刻停在我们眼前的水星石虫的做派完全不一样。所以我倾向于,摧毁‘不周山号’的,是金星石虫。” “还有一种可能。”美国指挥官皱着眉头说道,“这只水星石虫向‘不周山号’发送了交流信号,但‘不周山号’没有意识到,所以没有回复,所以……” 美国指挥官的话,让所有人都怔住了。 不回答,难道就会受到攻击? 粗略一想,‘不周山号’的遭遇确实有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得及时作出回应了,否则的话…… 如果这时候手里有‘不周山号’的黑匣子,也许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但,‘不周山号’已经彻底不在了,它有没有及时把黑匣子弹射出去,没有人知道,即便它在爆炸之前成功弹射出了黑匣子,可太空茫茫,一时半会也找不回来…… 这时,总指挥又想到了他跟‘不周山号’舰长在年轻的时候都粉过的那部岛国漫画,里面除了那句‘我们先走一步、你们别很快就跟过来’这样一句‘舍己为人’的台词,还有一个设定是他们都记忆尤深的——这部漫画的一个桥段里,借用了西游记里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的设定,而漫画里的‘紫金葫芦’,比西游记里葫芦的更为强横,不仅可以收服‘应声’之人,还能一并把长时间‘沉默’的人也给收了。 这跟目前的情况多多少少有些相似——如果回应了,可能会被干掉;如果不回应,可能也会被干掉。 正确的选择到底是‘沉默是金’,还是‘沉默是禁’,一时之间,还真说不清。 头疼…… 但…… 得赌!必须要赌! 赌一把吧! 总指挥扫视了一圈舰桥内的所有人,从大家伙的眼神中,他能看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希望赌一把,而且,他能感受到大家更倾向于把赌注押在‘回复’上。 “我们的黑匣子还有多少?”总指挥问道。 “还有两组。”参谋助手回答道,“之前我们发信号回收‘斯文托维特号’中继器控制权限的时候,为了以防万一,已经弹射出一组黑匣子了。” “能用相同的编译规则把我们的意思加载在电磁波上发送给它吗?”总指挥接着又问。 “可以,很快就能做出来。”参谋助手说,“只要画出图像,然后逆向转换一下就行了。” “就按照它发来的那种‘句式’,我们也用四幅图来传达我们意思,大意就说我们是从地球来的,你现在就着手去把图先做出来!”总指挥说完,转过身看了一眼其他指挥官,“时间紧迫,就30秒钟吧,大家表决一下,同意回复的,请举手。” 说完,总指挥就举起了右手。 俄罗斯、美国方面的指挥官似乎早就猜到了总指挥要说的话,他们都没有犹豫什么,都果断地举起手表示了同意,其他大多数参谋人员亦是如此。仅仅几秒钟之后,就仅剩几个来自欧盟的人员在犹豫不决了。 “好了,通过。”总指挥没有等足10秒,因为举手的人数很快就已经超过在场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于是,他丝毫不磨叽地下令道,“准备回复,在回复之前,把一组黑匣子从另一面弹射出去,希望不会被它察觉吧。” 此时,参谋助手飞舞的双手之下的触控屏上,前三幅图像已经完成了,内容很简单,就跟水星石虫发来的前三幅图类似,只不过被圆圈圈出来的,变成了从地球出发的‘摇光号’。 第四幅图,参谋助手也已经在开始修改了,是的,修改,就是把水星石虫发来的第四张图里圈住石虫的“○”,ps到‘摇光号’上。 “意思到位了就行,不用在意美不美观。”美国指挥官补充道。 “嗯!”参谋助手应声道,他明白,其他人也都明白,这是在抢时间。虽然他们还不确定回复晚了就会遭受打击,但他们都控住不住这样去想。 “可以了!”几秒钟后,参谋助手的双手停了下来,他面前的屏幕上,四幅图正在被导入了信号发射系统。 另一边,在硬件操作人员的控制下,摇光号的定向天线早已经指向了不远处的水星石虫,随着导入进度达到百分之百,参谋助手的那根悬停在“确认键”上的手指,毫不犹豫地按了下去。 ‘摇光号’全体舰桥人员的视线立刻转到了舷窗外,在他们的视野中,一束他们看不见、却承载着他们所有期待的电磁波,瞬间就触及到了不远处的水星石虫。 “也一样重复发送七遍。”总指挥也补充了一句。 “明白!”参谋助手应声道,“已经设定好了!” 之后,舰桥内就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中。 没有人再说什么,有的人甚至再次屏住了呼吸。 所有人都在等待中煎熬着…… 10秒过去了, 20秒…… 30秒…… 1分钟过去了…… 不少人因屏息太久而涨红了脸,有的人坚持忍受着逐渐加重的窒息感,而有的人,已经发出了急促呼吸的声音。 终于,在参谋助手面前的触控屏上的一个监视窗口中,原本没有什么波澜的一根细线,总算是有韵律地跳动了起来! *! **! ****! 此时此刻,最能表达他们心情的就是粗话。这一次,他们没有把情绪憋在心里,而是直接骂了出来!一时间,舰桥内被各国语言里的脏字儿充斥着。 参谋助手没有过分失态,他嘴里蹦出一个脏字儿后,就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开始解译。 几分钟后,在一片咧咧的骂声中,水星石虫回复的图像,被参谋助手排成了‘九宫格’转到了大屏幕上。 这一次,九幅图中多了不少细节。在参谋助手的解释下,指挥官们很快就了解了九幅图里出现的‘元素’—— 太阳、水星、金星、地球、向水星进发的金星石虫、水星石虫、向地球进发的金星石虫、参宿四舰队、爆发前与爆发后的心宿二…… ‘摇光号’的舰桥内又一次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在开动脑筋做着同一件事——看图说话。 () 第150章 时间 首先是第一幅图。 跟之前信息里的第一幅一样,这幅图也是黑白的太阳系鸟瞰图,只不过,这一张图里不仅仅标出了太阳与水、金、地、火、木、土这几颗大行星,还增加了相当多的细节。 ①是画出了行星的运行轨道。 ②是【行星】与【太阳】之间有【连线】,而且在每跟【连线】的旁边,都有一个小方框“□”,方框里,还有一段【断断续续的小线段】,就像“---”这样的【小线段】被框在了“□”里边。而且,各个方框里的【小线段】都不一样,就像是给每条【连线】打的条码标签一般。 ③整幅图以天蝎座天区的恒星作为了背景,心宿二被圈了出来,而且,这幅图里的心宿二的亮度并不出众,显然这时候还没有变成超新星。 讨论很快就围绕这这幅图展开了。 一开始,标在【太阳】与【水星之外的其他行星】连线旁的方框里的小线段,被认为与摩斯码类似,可能包含了水星石虫的“文字”信息。 但有人说出了不同的意见——参谋助手认为那可能代表的就是数字。 二进制的数字。 比如11101110111,在解译的最后一步,1和0会分别被黑白方块替代、继而显示成图像,这串由1和0组成的数字,就会变成“---”这样的断断续续的【小线段】。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参谋助手立刻着手将所有方框里的“小线段”都提取了出来,并还原成了0与1组成的数字—— 【太阳与水星】之间的【连线】上,方框“□”里的【小线段】被还原成为了:1111101000 【太阳与金星】之间的【连线】上,【小线段】被还原成为了:100011001011 【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小线段】被还原成为了:110000111111 【太阳与火星】之间的【连线】上,【小线段】被还原成为了:1001100010001 【太阳与木星】之间的【连线】上,【小线段】被还原成为了:100001000001110 【太阳与土星】之间的【连线】上,【小线段】被还原成为了:111001001100101 …… 指挥官们对参谋助手整理出来的这一列数字完全不感冒,因为他们习惯的是十进制,这一串串由0跟1组成的数字,如果按二进制来看的话,指挥官们也仅仅只能从长度上判断它们的大小,每串数字之间到底相差多少,他们完全没有概念。 不过,参谋助手很快就将这一串串的0跟1转换成了大家熟悉的十进制数字—— 水日,1000, 金日,2251, 地日,3135, 火日,4881, 木日,16910, 土日,29285, …… 这样一来,看起来就亲切多了。 而在参谋助手的眼里,这一行行的数字,就不仅仅是亲切了。 距离!绝对是距离!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所以数字最小,然后越往外圈,数字越大! 参谋助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立刻就得到了众人的同意。 “可水星石虫用的单位是啥?水星与太阳距离是‘1000’,这肯定不是我们的米、千米之类的单位吧?”有人问道。 “1000就是单位!”参谋助手此时眼中的光芒令人惊诧。 “什么意思?!” 参谋助手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飞舞起双手,快速地在触控屏上操作起来。 很快,那一排排数字又变了—— 水日,1, 金日,2.251, 地日,3.135, 火日,4.881, 木日,16.910, 土日,29.285, …… “水日之间的距离就是水星石虫的计量单位,‘水日距离’,就是水星石虫的‘天文单位’!”参谋助手解释道,“我们使用的‘天文单位’一样,指的是‘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字换算成我们更熟悉的……” 说着,参谋助手打了一个简单的运算命令,运行之后,屏幕上【地日,3.135】变成了【地日,1】,其他的,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水日,0.319, 金日,0.718, 地日,1, 火日,1.557, 木日,5.394, 土日,9.342, …… 看着这一行行数字,参谋助手呆住了。他身后的指挥官们这时候已经理解了,美国指挥官不住地点着头说道,“这幅图里,水星跟太阳之间的距离是0.319个天文单位,金星跟太阳之间的距离是0.718个天文单位……” “你又想到了什么?”总指挥察觉到了参谋助手的神情,于是问道。 “这是时间……这是时间……这肯定是时间!!”参谋助手不自觉地握紧了双拳。 “时间??你刚不是说这是‘天文单位’吗,‘天文单位’是距离吧?”美国指挥官不解地问。 “我的意思是,这幅图,这第一幅图要表达的,是时间!”参谋助手说道。 “你的意思是,可以从这幅图里各大行星的相对位置,推出具体的时间?”总指挥get到了参谋助手的意思。 参谋助手兴奋地点了点头,“而且,会相当精确!因为有距离!”不过,他的脸色随即就暗淡了下来,“如果有ESA的专业人员在就好了,分分钟就能用软件推出在什么时候太阳系的各大行星的位置会跟着图里的一样……可惜……” 闻言,所有人的眉头都皱了起来。 如果这第一幅图真的是‘时间’,那么不能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点的话,或许就会对之后的8幅图的理解产生影响! 该怎么办? “那种软件你会用吗?”总指挥问道。 “很简单的,只要把数据输入进去就行了,跟计算器一样。可是,这种精细的软件,只有ESA的相关部门才……”参谋助手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这里也有。”总指挥说。 参谋助手眉头一跳,“这、这里有??这里怎么会有??” 总指挥没有回答他,而是给了美、俄两位指挥官一个眼色,“来吧。” 说完,他就快步走到了一块屏幕前,美、俄的那两位顿了顿,随即也来到了总指挥的身旁。他们三人,联合激活了一个系统模块。 “本来,是打算到了日地L4点的萝藦1号再说的,不过,现在没时间了。”总指挥说。 “日地L4点的萝藦1号??”舰桥内,除了总指挥与他身边的两人,其他人都露出了困惑的神色。 总指挥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对参谋助手点了点头,“现在你有权限调取所有资料了。ESA的所有研究数据,我们‘摇光号’上都有,你说的那种系统软件,应该也是有的。” 参谋助手立刻又扑倒了他自己面前的屏幕前,开始在新开放的系统中搜索他需要的资料与软件。 而其他人则盯着总指挥他们三人,心中还在想刚刚总指挥说的那句话。 美国指挥官指挥官被盯得有些不自在,于是给总指挥还有俄方的指挥官打了个眼色。俄方指挥官点点头,总指挥也没有反对,于是美国指挥官点了点头,郑重地看下了其他人,宣布道,“我们的这次作战行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拦截金星石虫。这个我们已经尽力了。二是,我们的目的地是日地L4点,我们将要去那里与‘萝藦1号’汇合。是的,我们不会返航了。” 话刚落音,还没等人来得及震惊,参谋助手那边已经嚷起来了。 “2027年,8月7日!就是心宿二爆发的那一天!!” () 第151章 臆测 参谋助手的话并没有立刻拽回所有人的注意力——除了中美俄的那三位指挥官,其他指挥官一时还没转过弯来,萦绕在他们心头的,是刚刚美方指挥官提到的‘不会返航’。 去跟日地L4点的‘萝藦1号’汇合,不返航…… 也就是说…… 渐渐地开始有人把视线转到了另一块大屏幕上,那是旗舰身后的实时画面,里面,有一颗指甲盖大小的蓝色星球。 那是地球,那是家乡…… 以后,只能从1.5亿公里外的日地L4点遥望家乡了…… 1.5亿公里,光还得跑8分多钟…… 什么时候能再回去?还有机会再回去么…… 参谋助手见自己话没有得到回应,于是转头去看。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张张表情不一的脸,迷惘、失落、惆怅…… 参谋助手觉得奇怪,怎么一转眼,大家的情绪都有点不对劲了?难道刚刚自己扑在电脑前查数据时过于全神贯注,以至于错过了什么? “各位,还是先把心思放到这上边吧,我们需要尽快搞清楚这九幅图的意思,然后做出答复。”总指挥指着大屏幕上的‘九宫格’说道。 出神的指挥官们转回视线,不用总指挥说太多,他们也都明白,作为旗舰指挥团队的一员,在遇事时不能掺杂个人的情感,现在,并不是纠结返不返航的时候。 随即,总指挥又朝着参谋助手点了点头,“把结果再说一遍吧。” 参谋助手愣愣地嗯了一声,“从第一幅图可以得到一个具体的时间,就是今年的8月7日,也就是心宿二爆发的那天。按照这样的思路,之后的几幅图就可以做更深层次的解读了。” 稍稍冷场了几秒钟后,有人顺着参谋助手的话说道,“第二幅图跟第一幅的区别就是,心宿二变亮了,应该就是表示心宿二的爆发。” 没有人对此有异议,于是,对第三幅图的讨论立刻就开始了。 第三幅图,相较于前两幅,出现了跟多的细节。 ①是在远离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伞骨脉络’一样的‘标记’。对‘摇光号’旗舰舰桥内的人来说,这个标记很是眼熟——‘速登火星’计划的‘回程飞船’在掠过参宿四舰队时传回来的照片中,参宿四舰队的阵型就是这样的结构。(第78章) ②是在参宿四舰队的‘标记’下方,有一块‘画中画’,其内容也是所有人熟知的——地球方面在8月7号‘心宿二’爆发之后,截获到了参宿四舰队发射的一段信号,解译出来的内容,就跟现在这块‘画中画’的内容一模一样,即参宿四舰队向金星发送了向地球进发的指令。(第79章) “其实,当时我们收到参宿四舰队发射的进攻地球的指令,并不能说是‘截获’。从这幅图看,参宿四舰队发射的指令,整个内太阳系都能收到。”有人对第三幅图发表了看法,“水星石虫,也就是现在在舷窗外的那东西,当时肯定也收到了这信号。不然的话,它现在也不会在第三幅图里特别强调出来。” “你看第四幅图,”有人接着道,“第四幅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一群东西从金星飞了出来了,那应该就是金星石虫大军了。除此之外,金星的旁边还有几个零星的亮点,那应该也是金星石虫。” “你的意思是,这些亮点就是一周前,水星探测器拍到的出现在水星的金星石虫?” “是的。” “第五幅,金星石虫大军一分为二了。” “因为第一拨被我们成功拦截了,所以,在第六幅里,先头的石虫大军没了。” “我们的立方体战机,也被画进去了。” “可见,第一拨金星石虫在跟我们交手的时候,已经将作战信息传给它们后方的第二拨金星石虫了。” “我怎么感觉……水星石虫好像是亲身经历了这些?水星石虫不是在水星吗?‘贝皮科伦坡’水星探测器拍到的画面,不是金星石虫撞到了水星上,之后水星石虫才飞出来的么?” “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奇怪。金星石虫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被水星石虫捕捉到了,这可能吗?” “我们是不是进了一个误区?” “误区?” “水星石虫,会不会就是金星石虫?虽然外表不一样,但内里呢?也许,只是换了一副皮囊?” “这……” “第七幅图的内容也很明显了,是我们的立方体战机在拦截第二拨金星石虫,不过,竟然把立方体战机跟心宿二都用【一样】的虚线圆圈圈出来,是什么意思?” “第八幅里也有这样的虚线圈,只不过被圈的是我们的‘摇光号’与地球。” “最后一幅里,被圈的是‘摇光号’与‘立方体战机’。” “你们觉得是什么意思?” “这应该是在发问吧?” “我们把这个信息再从头捋一遍——8月7日,心宿二爆发,参宿四舰队向内太阳系发射了一条指令,金星石虫受命之后,从金星出发,向地球进军。期间,石虫大军一分为二,先头部分受到立方体的阻截,消失了,后续大军也受到了立方体的攻击。最后三幅图,【立方体】与【心宿二】,【摇光号】与【地球】,【摇光号】与【立方体】。” “对了!你们还记不记得当时萝藦1号传回来的消息?” “你是说……当时金星石虫追踪到中继器后,并没有立即摧毁中继器,而是向中继器发送了一条信息?”(第100章) “对!!那条信息解译后得到的图像里,心宿二就被用虚线圈圈了出来!” “所以你……” “所以我认为,最后三幅图其实是在表达这样一个问题——‘立方体可能跟心宿二有关,石虫大军是奔地球去的,结果遇到了立方体,而你们摇光号来自地球,那你们有没有遇到立方体?’” “这……这只是你的臆测吧?” “只能去猜了,交流障碍太大了,没办法。” “咱总不能按照你的臆测去答复吧?要是它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呢?” …… “也许我们可以试试这个……”一直一言未发、没有参与讨论的参谋助手突然说道。 “什么?”所有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参谋助手指着面前的屏幕说道,“这里边还真的是有ESA的全部资料!我刚查了一下,自解译系统也有!!” “自解译?” “八年前,ESA向南门二发送了一条信息(第118章),为了准确地阐明其中的意思,还附带发送了一套解译系统,就是语言学团队设计的一种‘图文式’自解译系统!”参谋助手说着,转头看向了总指挥,“就如首长之前说的,我们‘摇光号’确实有ESA的所有数据资料,这个自解译系统也包含在内!我记得,ESA曾也利用这套系统向参宿四舰队发过消息,可是一直没有回应(第127章),不过,现在外边的水星石虫主动向我们发起了交流,我想,我们可以把这套系统发给外边的水星石虫试试。” () 第152章 保安三问 八年前,ESA向南门二发送信息之事,知道的人并不多。 ‘摇光号’的舰桥内,只有中美俄三方的指挥官对参谋助手提到的这事儿有印象,其他人压根儿就没听过,所以这些人在听完之后,除了迷茫,还都有一种被挤出了核心领导层的感觉。 “也就是说,把这个什么自解译系统发给外边的水星石虫,我们跟它交流的时候就不用瞎猜了?”有人问道。 参谋助手点点头,“如果它能像南门二文明那样理解这个系统并准确应用的话,那我们之间基本就能实现无障碍的交流了。” “南门二文明??!什么意思?”不少人看参谋助手的眼神也都渐渐变了——这个小参谋小助手,怎么好像还知道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难道自己真的被排除出核心领导层了? …… “现在的重点不是这个,”美国指挥官打断了提问者,然后左右看了看身边的总指挥与俄方指挥官,“你们觉得如何?” “我们现在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总指挥说。 俄方指挥官点头,“那就发吧。” “需要多久才能发完?”美国指挥官又把问题抛给了参谋助手。 此时此刻,舰桥内的其他人都感觉自己成了观众,不,应该是空气! 参谋助手这时候已经又扑到了屏幕前了,他一边操作一边回答道,“八年前向南门二发送信息,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发完,而且,还只是发了自解译系统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四光年的距离太遥远了,宇宙背景噪声对信号的影响非常大,我们需要通过降低传输速率等机制,来确保加载的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尽量不丢包……但现在水星石虫就在距离我们很近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把自解译系统加载到带宽大、传输速率高的高频率电磁波上,而且,还可以发送完整版的自解译系统……好了!” 说完,参谋助手抬头看向了大屏幕。 众人的目光随即跟了过去,然后全都无语了。 大屏幕的中央,出现了一个进度条。 自解译系统发送中…… …… 美国指挥官看了看参谋助手,又转回头看了看身边的总指挥,“你带来的人,比你还雷厉风行啊!” 总指挥的目光没有从大屏幕上移开,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此刻,大屏幕上的进度条正在一点点前进着——这份曾经由ESA语言学团队编纂搭建的‘图文式’自解译系统的完整版,大小虽然超过了200G,但此时的传输速率比5G网络的下行速率还快,所以,发送完毕也仅仅只需要不到两分钟。 舰桥内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盯着大屏幕上的进度条,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滴答…滴答…滴答…… 两分钟的时间,转眼之间就过去了。 当大屏幕上的进度条走到末端时,指挥官们都狠狠地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发完了,这段时间里,外边的那个黝黑的大家伙也没有什么异动,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然而,当指挥官们紧绷的神经刚刚放松了一些的时候,参谋助手突然就又嚷了起来,“靠!这么快!” “快?!”众人困惑。 “它回复了!!”参谋助手满脸震惊。 “回复?它回什么了?!!”美国指挥官急吼吼地问道。 参谋助手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迅速对回复的信号进行了逆向解译,“数字‘1’,是数字‘1’!不科学!这不科学啊!!这么快就明白了自解译系统里的数字系统部分,还给我们回复了数字‘1’,这、这、这是几个意思……我去,还、还有!” 参谋助手有些语无伦次了,于是,他没有再充当‘传话筒’,而是把收到的回复实时地转到大屏幕上,让众人自己去看—— 水星石虫回复的第一个数字,是【1】, 然后第二行是它回复的第二个数字,【10】, 接着第三行是【11】, 再然后是【100】, …… “这肯定是二进制计数!!转换成十进制的话,‘1’就是‘一’,‘10’是‘二’,‘11’是‘三’,‘100’是‘四’,它可能在数数!如果是在数数的话,那么,它接下来会回复的数字就是‘101’!”参谋助手的话刚落音,水星石虫发来的第五个数字已经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5】! “靠!”参谋助手完全没有在意到自己的失态,惊讶道,“它真的是在数数,二进制的‘101’就是‘五’!而且!它已经知道用‘5’来代表‘五’了!!” 众人都觉得参谋助手的话有些拗口,不过,仔细一琢磨之后,他们也就释然了——确实,对于已经习惯了十进制的人类来说,‘五’本来就该用‘5’来表示,用‘101’来表示‘五’,那真的是有些反人类了。 那么,接下来会是数字六吗? 众人的推测很快就被证实了,大屏幕上,数字【6】很快就跳了出来。 几秒钟后,【7】跟【8】接连跳了出来! “它数数是为了什么?”美国指挥官怔怔地盯着大屏幕,“它得数到什么时候……” 其他人都听到了美国指挥官的话,但没有人来得及思考,因为,在【9】跳出来之后,紧跟着出现了两个汉字与一个标点符号。 【你好!】 一瞬间,‘摇光号’舰桥里的每个人都有一种风中凌乱的感觉。 “我用的是版的逆向解译系统,所以解译出来的是……”参谋助手解释道。 “它的回复带了标点,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么?”总指挥很镇定地抓住了一个疑点。 参谋助手点头,“在自解译系统中,对陈述、感叹、疑问、反问等等以语气分类的句式都有详细的图文对照,对应的符号就是我们常见的句号、叹号、问号等等。所以,它的回复里用上了叹号,所以可以肯定,它说的这个‘你好’,很亢奋。” “我们也回个‘你好’看看。”总指挥说。 “好的!”参谋助手应道,可当他正要打字的时候,大屏幕上又跳出了一行字! 【你是谁?你到底从哪里来?你要去哪里?】 舰桥内的人面面相觑……这句话,他们都不陌生。 在部队里,负责安保的执勤士兵如果遇到可疑的生人,通常都会问这三个问题。在其他行当相应位置上的职员,常常也都喜欢用这三个问题来打照面。 俗称,保安三问,亦是哲学三问。 现在,外边的水星石虫竟然问出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把‘摇光号’当成什么了!?嫌疑犯吗?所有人的心再次揪了起来。 () 第153章 我的天呐 ‘摇光号’舰桥内的众人已经忘了自己这是第几次紧张到不敢喘气出声了,有生之年得以跟地外文明进行交流,并没有让他们感到兴奋,相反的,他们都是怔怔地望着大屏幕上的保安三问,感觉就像是有人用枪顶着自己的太阳穴一样,一动也不敢动。 如果回答不符合对方的要求,该不会被直接被毙了吧? 冒出这个想法的人,不禁都打了个哆嗦。 “如果它信佛就好了……”几秒钟后,有人缓了过来,口中如此喃喃着。 “什么意思?”有人顺着问道。 “如果它信佛的话,那么我们只要回答‘我就是我,我从来出来,往去处去’就行了。” “什么时候了你还开玩笑?” “唉……呵呵……”那人愁眉苦脸地叹息了一声,转而又是一声苦笑。 …… 另一旁,三大指挥也没闲着。 “你们怎么看?”美国指挥官问身边的二人。 俄罗斯指挥官没说什么,只是望着舷窗外、左右动了动下颚,露出一副想要出去问个明白的模样。 总指挥皱着眉头接过话,“之前我们已经用图像的方式跟它交流过一个来回了,它首先‘自我介绍’说来自水星,然后我们用图像的方式回答它说‘我们来自地球’。现在你看它的这个第二问,问我们‘到底从哪里来’,注意‘到底’这个措辞,我在想,它是不是不相信我们是从地球来的?” “你这么一说,确实。”俄罗斯指挥官点了点头。 “然后你们看这里,”总指挥指着另一面大屏幕上的‘九宫格’接着说道,“你们看,它之前发的那九幅图的最后三幅,每一幅都圈出了两个要素,【立方体与心宿二】、【摇光号与地球】、【摇光号与立方体】,你们仔细品品,它像不像是在怀疑我们跟心宿二有关?所以它才会质问我们‘到底从哪里来’?” “怀疑我们跟‘心宿二’有关?你的想象力未免太丰富了一些……”美国指挥官面带微微不屑,“既然它现在已经收到自解译系统了,你不如干脆把它发来的这九幅图原样发回去,问问它画的图到底是什么意思……” “问肯定是要问的,但我们必须先回答它发来的那三问。如果我们对它的发问置之不理,恐怕会……毕竟我们现在是弱势!”总指挥一脸严肃。 “看你这样子……”美国指挥官皱眉,“你准备如实回答?不仅告诉它我们从地球来,还准备把我们的目的地‘日地L4点’也告诉它?呵呵,经验与习惯告诉我,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是不聪明的表现。我认为,对这三问的最好的回答,就是用这三个问题问回去。” 俄罗斯指挥官‘嗯’了一声,“我也觉得我们的姿态不能放得太低,太老实、被它牵着鼻子走,不好。” “我们的目的地现在当然不能提,”总指挥强调道,“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详细地介绍一下自己,也就是先好好回答‘你是谁、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让它相信我们就是从地球来的,以此来消除它可能抱有的怀疑。之后,我们再对它提问。这样有来有往,应该就不至于过分剑拔弩张了。” “嗯…你说的也确实有一些…”美国指挥官锁起眉头沉思了几秒钟,终究是点了点头,“那你打算如何详细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总指挥微微一笑,“有现成的。” “现成的?”美俄两位指挥官面露不解,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总指挥说的‘现成的’是什么了。 这次他们旗舰编队的任务,除了拦截第二拨金星石虫,还有一个就是去‘日地L4点’与‘萝藦1号’汇合——他们不会返回地球了,至少近期内是不会回去了。因为第二拨石虫大军他们根本就拦不住,地球必将会遭到第二拨石虫大军的重创,他们去‘日地L4点’,说得直白一些,就是避难,说得感人一些,就是为人类的文明多留一点东西。 所以,各艘旗舰上不仅最大限度地装载了补给,还携带了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积累下来的所有的‘科学与技术’的电子档文件,人文科学的、自然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的等等等等,ESA的所有研究资料也在其中,之前向水星石虫发射的‘完整版的自解译系统’,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你该不会是想把人类的近现代史发给它吧?难道还有人类进化史?地球生命进化史?”美国指挥官如此猜测道。确实站在‘人类’或者是‘地球生命’的角度去详细地介绍自己,可不就是这样。 总指挥点点头,随即又补充道,“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地球的生态系统,也有必要提一下,这是对‘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回答。” “这会不会太小题大做了?”俄罗斯指挥官挑了挑眉,“这些东西一股脑儿地发过去,它得看多久?” “应该用不了几秒……”参谋助手突然插话道,“之前,我们把自解译系统发给它,它不到20秒钟就‘读懂’了,而且还发来了问候跟问题。您可知道,那个自解译系统,就跟一部200G的‘’一样?我觉得,它的理解能力远超我们的想象,区区不到1G的史料文件与地球环境资料,可能根本就花不了它几秒钟的时间。” “不到1G?”美国指挥官似乎猜到了什么,立刻把视线转到了参谋助手面前的屏幕上。 果然…… “我已经整理出一份总指挥想要的‘回答’了,都是从现成的文献资料里挑选出来的,差不多1个G……吧……虽然是精简的,但不影响理解。”参谋助手说。 “你们还真是……”美国指挥官顿了顿,然后用蹩脚的普通话说道,“心有灵犀……” 参谋助手与总指挥对视了一眼,都笑了笑。 “这该不会对人类有什么负面影响吧?”俄罗斯指挥官听完却是担忧上了。 “先驱者跟旅行者在几十年前就干过类似的事儿了,再说了……”参谋助手扭头看向了一侧的大屏幕,没有继续说下去。 那块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地球方向上的实时画面,现在,对地球生命、对人类来说,还有什么比石虫大军带去的负面影响更大呢…… 俄罗斯指挥官明白了参谋助手的意思,苦笑,“用你们的话说,就是‘破罐子破摔’,对吧。” “就这样按你说的做吧,也没时间去追求周全了!天知道我们回复晚了会不会被它干掉。”美国指挥官拍板道。 “发吧。”总指挥也没多说什么,立刻给了参谋助手一个准话。 “对了,我们也主动一点!”美国指挥官补充道。“顺便也把那三个问题发给它,看它怎么回答。” 参谋助手应了一声之后,转身就操作了起来。 几秒钟后,参谋助手晾起双手,示意大家看大屏幕,“发完了,接下来,就是等它回复了。按照它之前理解‘自解译系统’的速度,我想,这次它应该用不了多……” 【金属外壳是你制造的用于进入太空的容器?是宇宙飞船?你是碳基生命?你待在飞船里面?我的天呐!】 参谋助手目瞪口呆地看着大屏幕,他完全没想到对方的回复会这么快,就跟设定的‘自动回复’似的! 而这句饱含‘震惊’的回复之后,开始有图片接连不断地弹出,令人目不暇接! 而在一些图片中,似乎还有文字…… “这……” 众人瞠目结舌。 这信息量有点大啊! 将近一刻钟后,大屏幕才消停了下来。而这时,众人因为长时间紧绷着肌肉,每个人浑身上下都已经有点僵硬了。 “我……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全是图片,有的图片里它还使用了文字。”参谋助手咽了咽口水,“这些东西,我们至少需要半天的时间才能看完。我想,是不是发个消息给它,说我们需要时间来阅读它回复的内容。” 三大指挥用眼神交流了一番,互相点了点头。 参谋助手得到授意后,立刻发出了‘内容太多,需要时间阅读’的信息。 这一次,水星石虫的回复更快,几乎是秒回,而内容仅仅只有四个字与两个标点。 【好的,再见。】 ‘摇光号’的众人盯着大屏幕上的这两个字,再次陷入了懵圈状态。 等他们回过神并不自觉地把视线扫向舷窗外时,所有人,无一例外地都打了一个哆嗦。 一直停留在舷窗外的那个黝黑的身影,竟然不见了。 这…… 这是什么情况!! 每个人都想歇斯底里地大吼一番。 () 第154章 劫后余生 走了? 在抓狂之后,所有人的心中就只剩下了这个疑问。 三大指挥也顾不上接收到的那一堆海量的数据,立刻下令用望远镜进行全方位搜索。 没有…… 搜索了三遍之后,他们在周围连毛都没发现一根。 就跟之前被发现的时候一样,水星石虫的消失也是悄无声息,就如鬼魅一般。 “对了!!”参谋助手突然一捶大腿,“我怎么就忘了呢!!” 总指挥一看参谋助手的神情,顿时也意识到了什么。 “你忘了什么了!!”美国指挥官立刻追问,此时此刻,他已经懒得自己动脑子去想了,说到底,也是因为这段时间里参谋助手的表现,让他从心底里对这人产生了依赖。 参谋助手一边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一边回答道,“发现它之后,我们的望远镜与监控就一直对着它。刚才我们都盯着大屏幕上的内容,没有人注意到它是怎么离开的,但监控肯定是记录下来了,只要把那个时间段的监控录像调出来看看就知道了……” 周围的人闻言后都是一脸恍然。 “看来,情绪波动太大,还真的是容易造成大脑短路啊。”总指挥叹息。 旁边的美俄指挥官都是不情愿地点了点头,“是啊,我们都短路了。” “调出来了,我调快了播放速度。”参谋助手说完,抬头看向了大屏幕,其他人的视线立刻也都跟了过去。 大屏幕上,是通过望远镜拍到的对水星石虫的监控影像,水星石虫那黝黑的身影就处在画面正中,在正中位置上停留了一会之后,它的轮廓开始逐渐变小,并缓缓移出了画面,也就是离开了望远镜的视野。 看到这里,所有人的汗毛都莫名地竖了起来…… 在这期间,‘摇光号’一直处在无动力滑行的状态中,‘摇光号’的速度(特指矢量的速度,包括大小与方向)没有变,所以,肯定是水星石虫的速度发生了变化。 它是怎么办到的? 在太空中,它是怎么办到的?! 原本它跟‘摇光号’保持着相对静止,如果要离开,它肯定需要改变速度,说白了,就是要遵循动量守恒、扔掉一些东西,它的运动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就像‘摇光号’要调整航向的话,那就得启动发送机喷出工质。 可它有‘丢’出什么东西出来吗? 没有,至少在可见光波段的监控录像中,它就像阿飘一样。 “其他波段的监控录像应该也没有记录到什么,”参谋助手说道,“否则的话,报警老早就响了。所以,它之前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应该也是用的这种方式,所以,我们的监测系统没有发现。也就是说,它没有喷出工质就改变了速度。但,这显然有悖常识……” “难道是反重力?” “或者是曲率引擎?” “也可能是……” 听着身旁那些指挥官的猜测,参谋助手无奈地闭上了双眼。他对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科技确实有过憧憬,但他并不认为这些东西真的存在。 原因很简单,如果这些高大上的科技真的存在并被外星文明掌握的话,那么星际旅行就会变得易如反掌,而且,这样的科技极易催生出近光速、甚至是光速飞行,这样一来,银河系早就跟菜市口那样一般热闹了,而肯定不是像现在这般长时间死气沉沉着。 这样的想法虽然有点唯心,但参谋助手认为,在切实地见识到这些高科技之前,这个想法都是值得自己肯定的。 “我倒是觉得它是对工质用了什么隐形手段,所以,我们在各个波段上都看不见。”讨论中,有人说了这么一句。 参谋助手眼睛一亮,这才是他比较想听到的推测。 “这个不是重点了吧!”俄罗斯指挥官提了提嗓门,“它真就这么走了?” “它既然说了‘再见’,那么,应该是走了。”总指挥说道,“当然,这个结论建立在它没说谎的基础上。所以,我们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美国指挥官点头道,“我同意,所以,我们还是用中继器当诱饵来试探试探吧。” 其他人也觉得这样最为稳妥,于是,在水星石虫‘飘’走之后,‘摇光号’继续了之前制定的、用中继器诱饵来进行的‘收拢式’的试探计划。 500公里内,诱饵中继器运行正常…… 400公里内,诱饵中继器运行正常…… …… 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的试探后,所有的诱饵中继器都依旧正常工作着,没有一个受到攻击。而在这段时间里,所有人也无心去看水星石虫最后留下的那段信息。 当诱饵中继器在距离‘摇光号’不足50公里之外的地方安全游荡了半小时后,舰桥内的气氛终于是变得缓和起来,每个人的脸上挂着的不再是紧张、惊恐或是不安,不少人都产生了劫后余生的庆幸感,有些人还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应该是安全了吧?” “嗯……” “那水星石虫应该也是真走了吧……” “应该是的。” “不会躲在哪里监视着我们吧?” “它应该没有躲的必要吧?不然,它现身干嘛?” “也是哦……” …… 在经过了又一个小时的观察、确认之后,‘摇光号’又开启了探测雷达全方位扫了一遍,在彻底确认了安全之后,这才与其他六艘旗舰恢复了通讯。 在‘摇光号’舰桥内的那块监控着实时通讯的大屏幕上,有七个名字—— 俄罗斯太空军的‘斯文托维特号’、‘亚力洛号’, 美国太空军的‘波洛斯号’、‘普洛伊尔克斯号’, 欧盟太空军的‘阿尔忒弥斯号’、‘厄尔皮斯号’, 还有‘不周山号’。 总指挥盯着‘不周山号’后边的‘失联’字样,心中顿生出一股落寞之意。不过,他知道现在并不是多愁善感的时候,于是,他迅速收拾了一下心情,并对还活着的那六艘旗舰下达了继续滑行、不改变航向的指令,并把前往日地L4点与萝藦1号汇合的后续任务告知了他们。 关于水星石虫,总指挥只字未提,这是他与舰桥内其他指挥官达成的共识——在搞明白水星石虫发来的信息之前,这件事还是不要让其他旗舰知道的好。而且为了以防万一,‘摇光号’还弹出了已经记录了这些信息的一组黑匣子,这些黑匣子,将在一段时间后,把这些信息转发回地球。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它最后发的那一堆图片到底是什么吧!”俄罗斯指挥官摩拳擦掌道。 参谋助手站起身长舒了一口气,“正好,我也已经弄好了。” “什么就弄好了?” “水星石虫最后发来的那一堆图片啊。”参谋助手揉了揉发麻的脖颈,“如果想要一口气看完的话,得做好准备。” “准备什么?” “水啊,零食什么的……” “啥?” “我就是举个栗子。”参谋助手笑了笑,然后指了指大屏幕,“我把所有的图片都叠加起来了。” “你的意思是?做成了视频?”总指挥问。 参谋助手点头,“嗯,这是一部长达8个多小时的视频,而且没有声音,只有字幕,就跟默片一样。” () 第155章 默片(1) 默片,也就是卓别林那个时代的无声电影,有纯无声的,也有一些是添加了简单的BGM的。 如今,这些‘古董’只有怀旧、或是找新鲜感的人、或是演员才会去回味,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人会花时间在这上边。 可是,通过叠加图片得到的这部无声的默片,是来自于水星石虫,所以,参谋助手笃定其他人在观看的时候,并不会感到味同嚼蜡,不过,八个多小时的播放时长,着实有点长。因此,参谋助手才提醒大家做好准备、来打这场‘观影’的持久战。 而他的提醒,用的是开玩笑的口吻,这引起了绝大部分人的不适。 因为这太不合时宜了——‘不周山号’永久失联,石虫大军也正毫无阻挡地涌向地球,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有闲心思开玩笑,这也太…… 对于他人表露出的鄙夷,参谋助手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扬起嘴角、露出了一抹神经质的笑容,然后默默地按下播放键。 …… 结果,这部时长八个多小时的默片,他们用了近十个小时才看完。 因为图像的‘画质’远高于4K超高清,有些画面通过放大,可以看到丰富的细节,因此,众人看看停停、进进退退,以至于多费了数个小时才看完了一遍,而且还是粗略地。 不过,即便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他们的世界观,也彻底被刷新了—— 这部‘默片’,是水星石虫对‘摇光号’反问的‘保安三问’的回答,亦是水星石虫的【自述】。 在这期间,地球方面也收到了黑匣子转发的这些信息。 也是在这期间,之前‘摇光号’里对参谋助手抱有鄙夷看法的人,都明白了当时他为什么会突然用‘没心没肺’、甚至是有点‘神经质’的语气说话了——参谋助手这家伙在整理图片、做成PPT默片的时候,已经先大家一步对这部‘默片’的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他肯定是先一步看到了其中的一张图片,所以才会不自觉地露出不合时宜的情绪。 这张图片,是水星石虫对‘你要去哪里’这个问题的回答—— 画面中显示的是参宿四舰队,标在画面底端的字幕符号异常醒目,转译成后,是【我要去回收它】。 —————— —————— 【以下,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过于久远的事情,或许还存储在我的基因中,但已经不在我现在的记忆里了。 现在,我能从大脑里提取出来的最久远的往事,按照你的计时单位来换算的话,发生在距今7712万年前,而发生的地点,在如今被你称为‘参宿四’的恒星附近。 那时,那个地方只有一团规模巨大的尘埃。 用你的话说,就是星际分子云。 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后来在推演‘参宿四’演化的时候,推测出那里必然存在过一团星际分子云,而它的尺寸,超过了13秒差距,质量超过了你的太阳质量的90000倍。 7712万年前,我的‘参宿四’就诞生于其中,但‘参宿四’并不孤独。 在我的推演中,这团分子云中至少还有11颗恒星是与‘参宿四’同期诞生的,其中有3颗恒星,它们的质量比‘参宿四’还大。 所以,在6912万年前,当‘参宿四’的主序阶段进入尾声时,那3颗恒星已经相继爆发完了。 这3颗恒星爆发喷散出的物质,有相当一部分都被‘参宿四’捕获了,围绕‘参宿四’运行的行星也捕获了一些。 在这之后,其中的一颗行星上出现了生命。 按照你的标准来看,‘参宿四’共有13颗大行星。 我习惯用二进制计数来为它们命名,即‘第1行星’、‘第10行星’、‘第11行星’,不过,还是换成你习惯的吧,就是第一行星、第二行星、第三行星,以此类推。 出现生命的行星,是距离‘参宿四’最近的第一行星。 【图片】 这就是‘第一行星’,具体数据如图。与其他12大行星相比,几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是它最大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的一面是极昼,一面是极夜,硅基生命,就出现在东与西的两个昼夜交界处的狭长区域的浅层地表里。 这两条狭长的、如月牙状的带状区域,我就称之为【东区】与【西区】吧。 这两个区域里,昼夜交替频繁,用你的计量单位来测量的话,温差最高时会达到780摄氏度。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剧烈变化的环境,这两个区域里的生命才会迅速繁衍起来。 这些生命,也跟你一样有着新陈代谢,只不过是在硅基层面、以氟化硅酮为介质进行着。这些生命的生存环境温度很高,所以代谢、繁衍速率都很快,而且远快于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 也因为这样,这些生命的演化得以高效地进行。 【东区】的生命在演化了不到10万年后,也就是在6901万年前,就演化出了拥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物种。 按照你的命名习惯,就称之为‘硅基人’吧。 当然,这个‘人’的形象跟你一点都不一样,而是与你的地球上的一些长了触手的蠕虫类似,只不过表层是由硅化物构成的,看起来不油腻。 他们的大脑的运行机制,则是与你制造出的计算机类似。 他们的身体具有接收与发射电磁波的器官,个体之间,通过电磁波成像交流,就与你的地球上的海豚使用声波绘图交流的模式类似。但因为是在地下岩层中生活,电磁波交流只适合近程,所以更多的时候,他们使用的也是声波。 他们体内的神经信号的传导,依托的媒介是主要是金属。 他们的繁衍,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的。 6900万年前,他们发现了温差发电的机制,文明社会随即出现,并迅速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科技产物与生命本性的刺激下,【东区】一些‘硅基人’的探索欲望日益剧增,他们开始尝试离开狭窄的月牙状生命适居区、往极昼与极夜的地下禁区里冒险钻探。 在北极与南极的地下钻探队率先发现了【西区】的存在。 而这时候的【西区】,仍处在蛮荒时代。 不久之后,【西区】就成了【东区】的殖民区。在南北两极,连接【西区】与【东区】的地下隧道也陆续建成。 在这期间,也有一部分‘硅基人’借助工具装备钻出了地表。 他们,也是第一批仰望星空的‘硅基人’。 () 第156章 默片(2)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至于他们钻破地表之后,是如何仰望星空的,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有必要对他们身体的一些感知器官做一些简单的交代。 前边已经说过,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之间可以通过电磁波与声波进行交流。 这与你所代表的‘碳基人’是一样的,但在这两种‘波’的应用上,‘硅基人’与你不太相同。 ———— 首先,在应用‘声波’方面—— 你的‘说与听’,需要用到两种器官,①是发声器官②是听觉器官,具体流程为:先是呼吸产生气流,气流经过声带时,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声带的张合使气流产生振动,这就发出了声音,之后经过口、鼻、咽三个腔对一段声音进行调制,即调音,最后就发出了携带了信息的‘语音’,耳接收到语音声波后,能够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给大脑,大脑就可以从声波中提取出信息。 而他们‘硅基人’的‘说与听’,流程虽然跟你一样也是‘发声’与‘收声’,但他们‘发声’依靠的介质不是气体。在他们生存的地表之下的熔洞中,气体温度虽高,但非常稀薄,所以,这种情况下声波的传递速度极为有限,仅有秒速300米左右,传播距离也不长,而且,在交错复杂的熔洞里,利用气体作为介质传递声音,会产生回音,这会严重破坏加载在声音中的信息。所以,他们选择了无处不在的高温岩石来作为介质传递声音。 这对他们来说还存在一个好处,那就是在高温岩石里,声音的传播速度有时可以超过秒速7千米,这明显可以提升他们的交流效率,这也是促进他们大脑处理信息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之前我已经提过他们长有触手,这些触手的功用之一就是发声,通过调控体温,使触手尖端固化,便可以点击岩石传递信息了。 而用‘点击岩石’这样的方式传递信息,就是通过点击间隔时间的‘长’与‘短’来加载信息的。(根据你传过来的相关资料我可以断定,以你的耳来听,肯定听不出其中的间隔,就像你用两个靠得很近的针头去戳你的皮肤,你只能感受到一个痛点一样。) 他们使用二进制计数,就直接与之有关,因为‘长’与‘短’可以代表二进制中的‘1’与‘0’。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倒是跟你传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摩尔斯电码’挺相似的。 而他们的听觉器官,就在他们蠕动中与岩石一直接触的腹部上,当接收到加载了信息的‘点击音’之后,听觉器官就会把‘长’与‘短’分别转化为‘高电平’与‘低电平’信号,这种听觉器官,与你所代表的的人类文明制造出来的以半导体硅为载体的集成电路、晶体管、逻辑门类似。只不过他们这种听觉器官是自然演化出来的,而不是人工制造的。 而在他们神经系统中传输的‘高电平’与‘低电平’信号,可以代表逻辑上的“真”与“假”、二进制中的‘1’和‘0’,因此,他们的大脑在处理这些信号的时候,便能实现逻辑运算。 说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猜到了,是的,他们这些‘硅基人’就跟你所代表的的人类文明制造出来的计算机相仿。 ———— 其次,是在应用‘电磁波’方面。 还是先说说你这样的‘碳基人’。 你没有‘发射电磁波的器官’,只具有‘接收器官’,也就是‘眼’。(当然,你的皮肤也可以算是一种接收电磁波的器官,当皮肤受到高能电磁波照射时,会产生灼痛感) 你的眼睛可以感知到特定波长(380到780纳米)的电磁波,也就是你所说的‘可见光’,在利用可见光交流的时候,你身体上能用到的,只有肢体,也就是肢体语言,其他的,只能利用身外之物散发出的电磁波来传递信息,比如写在纸上的静态的文字,比如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 你的身体上,‘口’有‘耳’与之相对应,但‘眼’没有。 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不同,他们不仅有可以接收电磁波的‘眼’,还具有可以发射电磁波的器官。 他们的‘眼’,可以说跟你的皮肤类似,也就是覆盖在躯体上的一层表皮,可以全方位地接收到大范围波段的电磁波,也就是说,在他们的‘眼’里,上下前后左右的情况都能同时看到,这有助于他们的地下熔洞生活。 而他们身体内,具有一个可以‘电磁振荡’的器官,这个器官可以发射、并调制电磁波,其构造与听觉器官类似,也是一个硅基电路,只不过,使用这个器官需要消耗相对较多的能量,也不能有岩石阻隔,所以,他们一般只有在近距离传输信息时才会使用,比如面对面的时候。一个即将死亡的个体,也可能会选择用这种方式,将存储在大脑里的信息传输给其他个体。 ———— 所以,当第一批硅基人借助装备钻出地表后,他们看到了近乎全波段的星空。 在这之前,生存在地下的他们只知道往上是生存禁地,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为了探险一直往上钻,就会脱出岩层、钻出地表、还能看到如此震撼的…… 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东西是什么,对于一直生存在地表之下、从未接收到外部电磁波的他们来说,他们感受到的也只有震撼。 而他们钻出的地方,处在昼夜频繁交替的【东区】,钻出地表的时候,是在夜间。这时候,他们的认知里还没有行星、恒星、万有引力之类的天文概念,所以,当他们忘我地沉浸在浩瀚星空的时候,参宿四突然急速升起,并迅速成了他们视野里最大的一个亮斑。 他们没有全部来得及返回地下—— 参宿四升起后,温差很快就超过了700摄氏度,他们的防护服根本就承受不住这样的温差,也抵挡不住参宿四的高能辐射。反应最快的两个人虽然立刻钻进了来时挖出的洞里,但已被严重灼伤,而且地表的岩石很快就变成了熔融状态、并灌进了洞里,硅基人的蠕动速度并不快,终究,这二人也是没逃得了一死。 不过,他们死前通过‘点击岩石’把信息传到了地下。 正是因为这些探险者传回的信息,硅基人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借用你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个名词来说的话,他们开启的这个时代,我想称之为‘加加林时代’。 () 第157章 默片(3)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探险者的遗言彻底激发了地表之下硅基人社会的兴趣。 在这之前,生命的本能让他们只是在适合他们生存的地方繁衍生息——他们不敢过度往上钻,因为他们能感受到越往上,就越费力,而且越能感受到频繁升降的温度,而且越往上、温差越大;他们也不敢过度往下钻,虽然往下钻比较省劲,但越往下,温度越高; 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东区】的硅基人在还没有发现【西区】的时候,就已经摸到过一个界限了——往西,温度会越来越高,在地下熔洞里流淌着的四通八达的炽热的【炎河】,源头就在西方;往东,温度会越来越低,岩石的硬度也会越来越大,炎河的支流也会越来越少、直至干涸枯竭;往北跟往南是一样的,适合生存的地方会越来越少,或者说,越来越窄,一边会越来越热,一边会越来越冷,他们认为,极点处,定然是冰火两重天的世界。 所以,当【东区】的硅基人探险者向各个方向的‘禁地’出发后,硅基人社会并不看好他们。 一部分探险者越过了南北极,发现了与【东区】环境极度相似的【西区】,而这还意味着,【东区】与【西区】是经由南北两极相连的。 随着零碎的数据得到系统地整合,有人提出了一个推演,或者说是模型,他认为【西区】与【东区】分别呈现出‘(’与‘)’这样的形状,通过南北极的冰火世界相连,而在‘(’与‘)’之间的,就是【炎河】的源头【炎海】,而在‘(’与‘)’之外的,就是冰冷的世界。 这样的假说提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很快就有人对此展开了更为细致的研究,比如绘制各个地域的详细的温度变化曲线,比如采集【炎河】上下游的熔岩样本,比如研发抗高温设备准备沿着【炎河】逆流而上去寻找【炎海】,等等等等。 这期间,就有一个人率先完成了‘环球之行’——即从【东区】的极北之地出发,穿过北极,到达【西区】的极北之地,然后游历【西区】,到达了【西区】的极南之地,再穿过南极,回到了【东区】并到达了最初的出发地。 他的成就,就跟你文明里的麦哲伦类似。 我也就称他为麦哲伦吧。 麦哲伦的亲身经历,给硅基人社会带去了极大的冲击。原先,他们的世界里只有【东区】,现在,不仅多了【西区】,而且,这两个地方竟然还存在联系,自然而然地,他们就开始对【东区】【西区】之外的世界产生了兴趣,比如【炎海】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那炎海有多高有多深,环绕东西两区的【冰圈】又有多厚,【冰圈】之外会不会有其他什么东西…… 就在硅基人社会全速运转大脑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收到了钻出岩层的探险队的遗言,很快,这些遗言就传遍了整个硅基人社会。 没有人会想到,上边岩层之外的世界,竟然是‘空’的。 但因为遗言中包含的信息有限,‘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悬在‘空’里的那个巨大的亮斑又是什么,一时没人说得清。 硅基人社会彻底疯狂了。 生命的本能告诉他们要待在适合生存的地方,但作为能演化出智慧与文明的生命,极强的好奇也是他们的本性。所以,当好奇心被彻底激发出来之后,整个社会的运转重心都转移到了探索之上。 总而言之,就是往上钻,甚至是往各个方向钻。 【东区】与【西区】之间也就是在这期间产生了竞争。 第一个往上钻出地层且安全返回到地下的人,出现在【东区】。 他,就跟你文明里的加加林一样,硅基人社会的这个竞相钻出地层时代,我想,就跟你文明里的加加林时代类似吧。 在【东区】出现加加林不久之后,【西区】也有一组成员完成这项壮举。 接下来,【东区】的团队将一个无人钻探机开到了地表,并以这台钻探机为基础,建造了第一个站点,这为之后硅基人钻探员长期在地表工作打下了基础。 【西区】也有同样的动作。 为了亲眼看看这个浩瀚无垠的宇宙,参宿四第一行星上的硅基人,付出的比你所代表的碳基人多得多。因为地球的大气层只会阻挡少量的电磁波,而厚厚的岩层可以阻挡绝绝绝大部分。你只要抬起头就能办到的事,他们需要把命押上去。 但他们没有畏缩。 除了这些‘载人’的探索,还有许多无人探索的计划。 比如用无人钻探机向地下钻探、向理论中的【炎海】与【冰圈】钻探。 直到他们意识到【炎河】已经来不及消解钻探产生的岩石碎屑,探索的步伐才放慢了下来。 但因为具有逻辑运算能力极强的大脑,所以,理论方面的研究并没有慢下来,尤其是在物理学这个方面,研究速度极为迅猛,像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这些,你的文明花费了几十上百年才得到的进展,他们只花了很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 在天文学方面,根据从不同经纬度的地表采集到的数据,他们也弄清楚了一些问题。 比如天体运行——他们所在的星球,围绕着参宿四运行。因为行星的自转与公转时间几乎一样,所以,行星的一面始终面对着参宿四,而另一面永远不见光。这就是极昼与极夜,极昼的地表呈现出红热状态,温度高,极夜的地表与之相反。极昼与极夜接壤的地区的地下,就是适合他们生存的【东区】与【西区】。 因此,他们也确定,极昼的地表之下,就是【炎海】,而极夜,造成了【冰圈】。 根据极夜地表探索的无人钻探机传回的数据,他们找到了另外几颗绕着参宿四运行的行星。 就在他们动脑筋想离开地表期间,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天上的那块大亮斑变大了,也变得更亮了。 二是,在极夜地表之下钻探的探测器,发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硅基生命。 () 第158章 默片(4)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关于参宿四的膨胀,硅基人的天体物理学家在这之前已经有所预见。在他们的恒星演化理论模型中,像参宿四这样质量的恒星,寿命不超过1亿年,而最稳定的阶段,也就是你所说的主序阶段,仅会持续不到一千万年。 主序阶段具体哪一天会结束,他们当时的演化模型并不能准确预言。 当他们看到参宿四变大、变亮时,他们知道,参宿四稳定的主序阶段结束了。 他们不得不暂时停下对航天的研究,因为他们很清楚,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意味着什么。 在科学团队的建议下,绝大部分硅基人都离开了故土,开始往极夜方向掘进、迁徙,【东区】的往东,【西区】的往西。以经度来好衡量迁徙幅度的话,大约在30度上下,也是说,【东区】与【新东区】间隔的经度约为30度,【西区】亦是如此。 不久之后,被参宿四潮汐锁定的‘第一行星’的极昼地区,因参宿四的膨胀而开始变得更热——极昼地区的地表之上,熔融状态的岩石的粘稠度有所降低,受此影响,该地区地表之下的【炎海】也变得更具流动性,【东区】与【西区】地下熔洞里蜿蜒流淌的【炎河】,也因此泛滥成灾。 而南北极之下、连接【东区】与【西区】的隧道,也不复存在了,有的是坍塌了,有的则被熔岩填充,总之,【东区】与【西区】之间暂时失去了来往的桥梁。 一段时间后,参宿四停止了膨胀,光度也不再增加,【第一行星】的地质活动也随之减弱、并稳定了下来。 经此一难,硅基人的科技工业基础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因为准备充足,硅基人社会的有生力量还是被最大程度地保存了下来。 而原本寒冷的新家园【新东区】与【新西区】,也因为【炎河】的泛滥变得温暖而适居。 大难之后,硅基人社会首先打通了【新东区】与【新西区】的极地通道,但并没有立刻着手开始重建基础设施。 因为出现了分歧。 在天体物理学家的恒星演化模型中,参宿四在脱离主序阶段之后,将不再稳定,也就是说,它这次的膨胀停止之后,不用过多久就会收缩,之后会再度膨胀、再度收缩,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毁灭。 膨胀之后,是收缩,也就是说,当参宿四收缩之后,【新东区】与【新西区】将再度变得寒冷,【炎河】干涸,获取能量的难度会呈指数级增加,硅基人的适居带将会再次转移到【老东区】与【老西区】。到那时候,回迁是最好的选择。但收缩之后,是再度膨胀,到时候需要再迁,如果在这样的循环中一直被动地迁来迁去,必然会迟滞社会的发展。 对此,有一部分人倾向于往更深的地下发展,因为‘地层越深温度越高’,他们的具体思路是,在极夜地区的更深的地下,找一个温度适中、且稳定的安逸的生存环境,以此来解决频繁的迁徙。在第一次迁徙之前,这部分人就提出过这样一个一劳永逸的思路,但是被另一部分人否决了。 否决的原因有二。 【一是】更深的地下,岩层更致密,几乎不存在天然的熔洞,也没有可以消解碎石的【炎河】,想要在那种致密的地方钻掘出庞大的空间,总之就是难于上天。 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后,全社会的劲应该都往一处使,那就是发展航天技术上天,而不是分出可观的精力去下地。 因为,参宿四迟早有一天会吞没第一行星。 在天体物理学家的演化模型中,参宿四第一次膨胀,直径会从1膨胀到2,收缩时,直径会从2收缩到1,第二次膨胀时,它会从1膨胀到3,然后从3收缩到2,然后再从2开始膨胀,总之,它虽然会在膨胀与收缩之间循环,但它也会越来越大。所以,第一行星迟早有一天会被吞没。想要活下去,最终只有一条路可选,那就是离开第一行星。 如此,就必须要发展航天。 而发展航天,自然是距离地表越近越好。 在非常深的地下费力挖掘建造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显然南辕北辙。 【二是】早先在极夜地区地下的无人钻探器,发现了另一种形式的硅基生命,这种生命对硅基人有益还是有害,还不清楚。 最终,硅基人社会权衡利弊之后,在大方向上选择了‘迁徙’。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有提到一种沿纬度季节迁移的鸟,称为‘候鸟’,硅基人也一样,在参宿四脱离主序阶段、进入膨胀收缩循环的阶段后,第一行星的硅基人,就变成了‘候人’,只不过,是沿经度。 在经过了数轮迁徙之后,硅基人社会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模式。 在第四轮迁徙之后,他们在极夜地表上成功建造了第一座‘永久居住地’。虽然规模不大,仅能够维持三个硅基人的日常生活,但这也是一个里程碑。之后,在极夜地区的地表之上,各种设施建筑陆续拔地而起,航天发射塔、望远镜、信号塔、甚至是小型粒子对撞机等等等等。 在第五轮迁徙时,硅基人社会的生物学家总算是亲眼见到了被钻探器带回来的一只活体——生存在极夜地区地下的那种硅基生命的活体,经过研究,他们彻底确定了它的生存方式。 这种微型生物耐低温,不耐高温(这里的高温,是相对硅基人来说的)。它的生命活动异常缓慢,主要依靠的是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维持生命。 它会把岩石中的硅,变为铁。 我这里就给它起名为‘噬硅体’吧。 而且,生物学家还发现一个规律,在参宿四收缩至最小、即将再度膨胀的时候,噬硅体‘消硅产铁’的效率会有所提升。 在第七轮迁徙时,粒子物理学家证实了一种粒子的存在,就是你在资料中提到的穿透性极强的中微子。 中微子被证实存在,也进一步完善了天文学家建造的恒星演化的模型。 通过观测之后,天文学家进一步确认,参宿四在收缩至最小、即将再度膨胀的时候,其核心的核反应最为剧烈,这时候,也是它释放中微子最多的时候。 在第九轮迁徙时,生物学家与粒子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了‘噬硅体’表现出的特性,与参宿四产生的中微子有关。 在第十四轮迁徙时,天体物理学家通过‘噬硅体’的生物核反应,找到了天文学家宇宙模型中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在第十五轮迁徙时,第一枚电火箭试射成功。 在第十六轮迁徙时,第一颗卫星顺利进入了同步轨道。 之后,还有许多‘第一’不断产生,对硅基人社会来说,正是这些意义重大的‘第一’,让他们一步步地接近着自己的目标——离开第一行星。 但随着恒星演化模型的完善,他们发现,离开第一行星还远远不够。 参宿四会以剧烈的方式终结一生。 他们,需要离开参宿四恒星系。 () 第159章 默片(5)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这就是你传来的资料里提到的‘超星新爆发’,当参宿四的‘红超巨星’阶段结束后,就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它的一生。 可离开参宿四恒星系,并不容易。 诞生于参宿四【第一行星】的硅基人文明,是地下文明,他们首先需要在地表站稳脚跟,然后才能谈向太空进发、离开参宿四恒星系。 向太空进发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载人航天’。 对硅基人来说,上天相对容易,但返回的难度难以估量。 【第一行星】大气层稀薄,返回舱返回时,降落伞几乎无用,而且也很难找到在上千摄氏度时还能保持柔韧性的轻质材料。即便有降落伞可用,也只能在极夜区使用,因为极昼区温度太高了。 所以,返回舱必须携带足够的工质。同时,返回舱的生命保障系统也需要重点设计,因为【第一行星】距离参宿四过近,且被潮汐锁定着,极昼地区是粘稠的熔岩之海,极夜地区是零下两百度的严寒之地,对于硅基人来说,返回舱落在哪里都不好受。 硅基人的工程师们在第二十八轮迁徙时,才研究出了可靠的载人航天器的设计方案。 第四十九轮迁徙时,在地表建造的遥测基地、搜救基站等等相关设施已经成型,在他们的计划中,第五十二轮迁徙之后,就能进行第一次‘载人航天’了。 但残酷的现实让硅基人的努力一夜回到了起点。 在第五十轮迁徙时,参宿四膨胀到临界尺寸、进入收缩阶段的过程中,恒星的部分外层区域发生了剧烈的磁暴活动。其过程与太阳耀斑爆发、日冕物质抛射类似,但造成的后果远比太阳耀斑要严重—— 硅基人经历了数十轮迁徙、费尽心力在轨道上布置的所有的探测器、卫星,全部被毁。 虽然硅基人的天文学家早就通过恒星演化模型预知到了可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并且在航天器的设计上做了相应的防护,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爆发产生的高速粒子流与各波段的高能辐射,摧枯拉朽一般摧毁了硅基人的绝大部分航天成果。 硅基人没有泪腺,他们表达悲伤的方式只有沉默。 不过,这次灾难也为天文学家完善恒星演化模型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通过模型推演,他们预测参宿四在进入红超巨星阶段后,磁暴活动会越来越频繁、剧烈,而且,会在膨胀与收缩的过程中抛出了大量的物质。 这无疑是给硅基人的‘航天梦’判了死刑。 而恒星演化模型的进一步完善,也让硅基人的天文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仅仅只是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也是不够的——参宿四爆发后,它产生的高能辐射与急速扩张的遗迹,足以对方圆五十光年内的每个角落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他们,只能把目光投向五十光年之外。 但前提是,他们能在环境恶劣的第一行星发展出成熟的载人航天科技。 他们最终选择了单程载人航天。 第五十二轮迁徙时,硅基人发射了三组共九颗无人探测器,包括轨道探测器与着陆器,目标分别是参宿四的【第三行星】、【第五行星】与【第七行星】。 第五十四轮迁徙时,他们得到了这三颗岩质行星的详细数据,包括质量、元素构成、平均密度、地质结构、地理环境、温度、大气构成、磁场等等等等,经研究,他们选择了相对适居的【第五行星】。 第五十五轮迁徙时,硅基人的工程师以【第五行星】登陆环境,重新设计了载人舱、登陆舱。 第五十八轮迁徙时,两艘无人飞船从【第一行星】的极夜地区顺利升空,目标【第五行星】,三轮迁徙之后,其中一艘飞船成功在【第五行星】地表着陆。 第六十二轮迁徙时,三艘载人飞船载着三组共十二名硅基人,飞向了【第五行星】。 这十二人是硅基人的拓荒者,他们将永居【第五行星】,不再回头。 这三艘飞船,最终只有一艘成功着陆在了【第五行星】上,而最后的最后,只有一个人活着见到了第二批到来的载人飞船。 在这之后的上百轮迁徙中,有数不清批次的硅基人永远离开了故乡去到了【第五行星】,但有更加数不清的批次的人,死在了这趟单程航行的途中。 而顺利抵达【第五行星】的硅基人,大多数的寿命都直降了一半,经过数代的繁衍生息,他们的寿命才有所恢复。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第一行星】上,当硅基人社会准备进行第七百八十九轮迁徙的时候,留守的天文学家们没有随行。这时候,他们的恒星演化模型已经趋于完美,他们预见到了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 【第五行星】所有的殖民硅基人亲眼看到了这件事的发生—— 【第一行星】迁徙历-第789轮,参宿四在剧烈的磁暴活动过程中,抛出了大量的物质,【第一行星】被全部吞没,极昼区彻底熔化,熔岩流淌蔓延过了晨昏线,直至彻底覆盖了极夜区。【第一行星】的运行轨道也受到影响,不久之后,就如彗星一般拖着尾巴坠入了参宿四。 故乡没了,但活着的人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感伤。他们很清楚,【第五行星】作为第二故乡,虽然暂时不会受到参宿四太大的影响,但终究也是参宿四嘴边的一块肉,早晚也会落得跟【第一行星】一样的下场。 【第一行星】毁灭的那一天,【第五行星】的殖民者停用了迁徙历,并开始以【第五行星】的公转来纪年、自转来纪天——那一天,是第1个【第五行星年】的第1天。 第872个【第五行星年】后,【第五行星】毁灭。 按照你的纪年规则与时间单位来换算,【第五行星】毁灭于公元前69008551年。 这一年,硅基人的后代们绝大部分都已经迁到了【第十行星】。 这时候,硅基人的航天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最新型的电火箭的最高速度,在理论上已可以达到光速的千分之五,而当年从【第一行星】带出来的进行可控核聚变的噬硅体,经过培育优选之后得到的品种,已经可以作为能源、长期为飞船提供可观的能量了,所以在此基础上,他们在迁至【第十行星】之前,就已经开始载人【远程试航】了。 远程,就是以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为目标, 试航,也就是说,这跟当年祖先离开【第一行星】时的单程航行是不同的,他们不用抱着必死的决心离开故土,他们要做的,是通过试航来发现远程航行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以此来为以后的星际航行打基础。 他们试航的方向,是距离参宿四最近的恒星。 用你发来的资料中的单位来丈量的话,这颗恒星距离参宿四约2.1光年,类型,是一颗红矮星。如果不出意外,那么终有一天,试航舰队会抵达那里。(按照你的习惯,这里的年,与之后出现的年,都是地球年)。 但意外终究还是出现了。 第一试航舰队起航后的第427年,【第十行星】方面与之失去了联系。 () 第160章 默片(6)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第一试航舰队是主动断绝联系的。 其实在彻底断绝联系之前,也就是在【第一试航舰队】起航后的第78年,舰队与【第十行星】方面的日常通讯就已经出现异常了,那时,【第十行星】方面就对【第一试航舰队】下达了返航指令,但后者拒绝执行。 直到起航后的第427年,【第一试航舰队】主动、且彻底地切断了联系。 在这近35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事。 这期间,【第十行星】方面曾不间断地发信息催促其返航,但舰队一直抗命不从。 也就是说,【第一试航舰队】抗命抗了近350年,毫无疑问,这支舰队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而且不想让【第十行星】方面知道真相。 【第十行星】方面只能从通讯记录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后来他们虽然总结出了很多可能的原因,但【第一试航舰队】一直对抗命的原因避而不答,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舰队的抗命,【第十行星】方面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为了得到确切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派人追回【第一试航舰队】。 在下这个决定时,有三支试航舰队已经起航了——在第一舰队起航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第二、第三、第四试航舰队也相继离开了参宿四恒星系,目标跟第一舰队一样,也是距离参宿四仅有2.1光年的那颗红矮星,但这三支试航舰队并不能追上第一试航舰队,因为这四支舰队的飞船发动机基本没有差别。 想要追上【第一试航舰队】,后续的舰队飞船就必须装备更强的动力系统。 公元前69008274年,即【第一试航舰队】起航后的第425年,【第五试航舰队】从【第十行星】起航了。 【第十行星】方面将这个消息发给了【第一试航舰队】,希望【第一试航舰队】减速、并接受第五舰队的接管。 这时候,【第一试航舰队】经过四百多年的星际航行,已经走了将近1光年的距离,而距离那颗目标红矮星,也只剩下了1光年左右的航程,按照乐观的估计,他们只需要再用五百年的时间,就能泊入那颗红矮星恒星系。 而第五舰队的航速峰值,达到了0.0107c,相比之下,【第一试航舰队】的航速峰值仅有不到0.005c,不足第五舰队的一半。加上第五舰队加速到0.0107c这个峰值所需要的时间,也远小于当初的【第一试航舰队】加速到0.004c所需要的时间。 所以,在【第一试航舰队】抵达目标红矮星之前,就会被第五舰队追上。 公元前69008272年,即【第一试航舰队】起航后的第427年,【第十行星】方面收到了【第一试航舰队】最后一条消息,之后,便彻底失去了【第一试航舰队】的信号。 【第十行星】方面把【第一试航舰队】彻底断绝联系的原因,归咎于【第五试航舰队】——追击性质的第五舰队,直接刺激第一舰队做出了这个最极端的举动。 没有人知道【第一试航舰队】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直到第二、第三、第四试航舰队相继失联,【第十行星】方面终于坐不住了。 这些舰队离开了参宿四恒星系,就像是坠入了深渊一般,或者说,就像跳进沼泽一样,无法自拔、且越陷越深。 一时间,【第十行星】方面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道理,经过研究商讨,他们暂停了后续的试航计划,并加强了与仅存的【第五试航舰队】的通讯——他们恳求第五舰队立刻返航,可第五舰队拒绝了——【第五试航舰队】正在步之前四支舰队的后尘,【第十行星】方面能做的,只有加强通讯,以温和的言辞去劝返。 …… 数十年后,【第五试航舰队】终究也是彻底失联了,不过在这之前,这支舰队传回了一些讯息,【第十行星】方面也因此了解到了舰队选择断联的一部分原因,归根结底,就是以下几个问题导致的。 一是寿命问题。 二是繁殖问题。 三是航速问题。 四是意识问题。 五是心理问题。 六是社会问题。 等等等等。 关于这些问题,我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吧。 那时候,硅基人的寿命很短,平均下来,仅有你所代表的的碳基人寿命的十分之一,也就是10年上下,而且与你碳基人不同的是,硅基人的生殖期不在青壮年,而是在暮年,也就是说,硅基人正常的分裂生殖,只会发生在快要死的时候,而且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与大量的能量,且分裂出的新个体的数量有限,其他情况下如果强行进行分裂生殖,那么分裂之后,旧个体也会迅速死亡,新个体的体质也会远逊于正常水平。硅基人之所以会演化出这些‘身体素质’,是【第一行星】的环境导致的,而这样的身体素质,并不适合窝在飞船里进行长时间的太空航行—— 硅基人在新旧个体交替的时候,旧个体虽然可以把所有的知识、见闻等数据传给新个体,但‘意识’无法传递、无法传承,也就是说,新个体诞生之后,基本就是‘天才’,但‘天才’的‘心境’需要从零开始一步步成长。就像你这样的碳基人的幼体,即便聪明绝顶被称为是神童,那也是‘童’,想要成为真正的大神级人物,也需要投身到社会环境中去‘历练’,‘心智’才会成熟、‘精神’才会得到成长。 在舰队中诞生的硅基人新个体虽然一出生就具备了巅峰学识,但试航舰队格局太小,没有完整社会的熏陶,新个体很难在‘精神’上得到有效的历练与正向的引导,加上航速低,仅1光年的距离,就需要耗费500-1000年,也就是说,走1光年,舰队里的硅基人就会至少经历50代,50代人,越往后,跟【第十行星】方面无疑会越疏远,这就是最后彻底分裂的原因之一。 硅基人的适存温度在500摄氏度上下,在远离恒星的宇宙空间中,温度在零下260摄氏度左右甚至接近绝对零度,在这样的低温大环境中,虽然热量只会以传热效率最低的热辐射的方式散失掉,但要将飞船内部的生存舱的温度【长期】维持在500摄氏度上下,无疑也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相较之下,你所代表的碳基生命,只需要把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就行了,真是方便多了。) 这就需要飞船携带大量的‘燃料’,而除了维持生命活动的‘产热燃料’,飞船加速、减速还需要大量的‘工质燃料’。加速与减速,不仅仅只有飞船起航与停泊是才会发生——宇宙虽然空旷,但在光年的尺度上,碰到小型的大颗粒尘埃团等‘星际物体’是常有的事,如果不拐弯,飞船在高速航行中穿过这些‘星际物体’,无异于自寻死路。而拐弯之后,还需要花代价才能回到既定航线上,而这还会延长计划中的航行时间。 第一到第五适航舰队都遇到了燃料的问题,在航行途中,他们不得不消耗工质燃料拐过尘埃团等障碍物,这些障碍物,只有在靠得足够近时才会被探测到,在他们起航时携带的地图中,根本就没有这些障碍物的标识。所以,他们携带工质、聚变燃料、与裂变燃料统统都不够,他们即便想返航,他们的燃料储量也是不允许的。 这里稍微提一下聚变燃料:舰队里装备的‘噬硅体牧场舱’可以收集噬硅体‘消硅产铁’释放的热量,但是,当积聚的热量过多导致畜牧噬硅体的环境温度达到某个阈值之后,噬硅体的生命活动就会放缓,所以,‘牧场舱’虽有能源产生,但‘牧场舱’的温度相对于硅基人的生存温度来说还是太低了。‘牧场舱’里,噬硅体释放的热量需要通过两步转化才能被有效利用——先通过设备收集噬硅体释放的热量、并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这些电能可以直接加速等离子工质驱动飞船(这跟你提到的聚变热转电磁等离子发动机的概念原理类似),也可以将这些电能传输到硅基人的生存舱转化为热能。不过因为转化率不高,所以利用率非常有限。 …… 这是一些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第十行星】上的硅基人文明来说,这些问题还必须解决,否则的话,他们就走不出参宿四恒星系,走不出去的话,那么千万年后,当参宿四爆发时,他们只能成为随葬品。 为了解决试航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第十行星】方面也有对应的思路。 一是研发休眠与冬眠这样的新技术。 二是开发技术提升航速、提升聚变与裂变的利用率。 当然,也有人提出在以上思路的基础上,扩大舰队规模、直接起航、向50光年外的安全区迁徙,就像当年先祖离开【第一行星】时的选择一样,不再回头。 然而,不管是休眠、冬眠这些生物技术,还是飞船技术,在之后的近万年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他们遇到了壁垒。 —————— —————— —————— 最近工作有亿点忙……而且最近这几个月的更新都在半夜之后,睡眠不足……果然是累上加累累倒了…… () 第161章 默片(7)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先说说硅基人在生物技术、也就是在‘延长寿命’的技术研发上,遇到的壁垒。 至于硅基人为什么要想方设法延长寿命,前面在提及【试航舰队】时已经粗略说了一些,这里再稍微详细地做个说明——硅基人认为,对每个人来说,长寿都是让人喜闻乐见的,正常情况下,没有谁希望自己命短,这样的渴求是与生俱来的,而从长远角度去看的话,延长寿命还可以减少代沟——寿命提升,也就意味着等长时间段内的‘代’数会随之下降,他们觉得这有一个重要的意义。 用甲与乙两支试航舰队来举例、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甲、乙两支舰队同时离开【第十行星】向宇宙深处进发,每支舰队里的宇航员人数相同,每个宇航员各方面的素质也基本一样,但只有乙舰队配备了可以延长寿命的系统设备。航行100年后,甲舰队的宇航员已经繁衍到了第十代,乙舰队的宇航员的寿命长一些,100年内只繁衍到了八代。 而宇航员后代都是在宇宙飞船里出生,他们的【故乡归属感、社会责任感】会一代比一代弱,越往后的后代,与【第十行星】土生土长的人的羁绊也就会越来越淡薄。所以上边的例子中,在100年之后,【第十行星】方面在与甲、乙两支舰队沟通的时候,很大几率会是【与甲舰队沟通更困难一些】,因为,掌控甲舰队的已经是第十代后人,而乙舰队才繁衍到第八代。 当年【第十行星】方面在与【试航舰队】交流通讯的时候,就明显感受到了‘代’差越大,越难沟通。 就像远房亲戚、互相疏远,远着远着,就远没了。 而这种‘疏远’,不仅仅只体现在【第十行星】方面与【试航舰队】这两者之间。长时间不能接触、、相距较远、沟通有时滞的两个舰队之间,也会产生这样的疏远感,比如【先出发的舰队】与【后出发的舰队】。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延长寿命可以有效地延缓【试航舰队】与【第十行星】方面之间关系的疏远,【先出发的舰队】与【后出发的舰队】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得到更长时间地维持。 总之,硅基人认为,如果寿命上限可以有所突破,那么必将会对星际航行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在具体的技术研发上,硅基人有两个大方向。 ①,基于温度——通过强制降低体温来延缓新陈代谢,从而延长寿命,即休眠,或者说是冬眠; ②,基于移植——用人造器官替代老化的原器官。 但是,在【第五试航舰队】失联后的近万年的时间里,硅基人通过技术手段只把寿命上限延长到了十五年左右,也就是只提升了百分之五十,之后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任何突破,因为不管是休眠技术,还是器官移植,最后都遇到了同一个跨不过去的坎。 大脑的衰老,无法阻止。 在休眠方面,硅基人研发出的设备可以有效地保存身体、延缓身体老化,但是时间有限,一旦休眠时间超过了某个上限,就无法被唤醒,而且,在安全时间段内,【越晚唤醒,大脑受到的‘不可逆损伤’越严重,包括失忆、自我意识淡化甚至丧失,也就是说,醒过来后,脑力会退化,思维能力会变得跟‘新生儿’无异,甚至还不如。】除此之外,【休眠间隔期越短,大脑受到的损伤也会越大】,【从休眠中被成功唤醒之后,不仅仅是大脑,整个人的衰老速度也会比休眠之前快】。 在移植方面,大脑不可替代,不管怎么给器官以旧换新,都挡不住大脑的老化。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重新造一个‘新大脑’,把原大脑里的意识转移过去。但这涉及到量子层次的问题,硅基人用了近万年的时间,最终发现这可能与量子的一些特性有关,用你发来的资料里提到的名词来说的话,就是‘测不准’、‘不相容’或者是‘量子纠缠’。 这就是硅基人在‘延长寿命’的技术研发上遇到的壁垒。 第二个壁垒,是在‘航速’方面。 硅基人的理论体系中,也有类似于你提到的‘相对论’,那时候的他们跟你一样,同样都认为,在空旷浩渺的宇宙中穿梭,以光速、超光速航行是最理想的方式,还有像折叠空间、制造虫洞这些。 这些方式,他们都有研究。 光速方面——硅基人也很清楚,对有静止质量的物体来说,光速不可逾越,但近光速在理论上是可以做到的,如果飞船可以以近光速航行,那么,飞船里的宇航员将会受到显著的‘钟慢效应’的影响。 打一个粗略的比方,一支试航舰队从【第十行星】出发,以近光速飞往100光年外的新家园,在【第十行星】上的观测者看来,这支舰队需要花费100多年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但对于飞船中的宇航员来说,走完这100光年的距离,只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是更短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目的地在百光年之内,那么,对硅基人宇航员来说,只要航速接近光速,繁衍一两代就可以跨越上百光年的距离。 可以说,这就是变相的‘休眠’。 只不过,这种‘休眠’对关系的疏远起不到什么延缓作用——以近光速航行了100光年距离,对舰队里的宇航员来说只过去了10年,但对舰队以外的观测者来说,却是已经过去了100年,‘代沟’依然存在,只不过这种情况下,问题不是出在舰队的宇航员身上——试航舰队出发时,宇航员与【第十行星】的地面人员是同代人,但当舰队以近光速航行了100光年后,宇航员没变,还是第一代,但【第十行星】方面已经繁衍到了第十代。 而近光速航行还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规避障碍物——以近光速航行,别说大颗粒的宇宙尘埃了,连稀薄的气体云都会对飞船造成损伤。 当然,只有当飞船的航速达到近光速时,才需要考虑以上这些问题。那时候硅基人认为,虽然达不到光速,但0.9c以上的近光速应该还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所以,他们在研究飞船加速方式的时候,就顺便在考虑近光速航行时会遇到的种种问题了。 但最后他们发现自己是想多了,因为别说是0.9c了,连0.009c他们都无法实现。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提到了不少关于如何加速至近光速的设想,比如‘核爆接力加速’、把飞船置于‘粒子对撞机’那样的电磁场中加速,等等等等,这些想法,硅基人也都想到过,并进行了相关实验。随着实验的深入,硅基人发现,试验飞船在加速的过程中,投入的能量比相对论预言的要多得多。 而他们竭尽所能取得的成果,是无限趋近于0.001215135c,这根本算不上是什么近光速。 当硅基人弄清楚这个数值在数学上的含义后,他们才意识到在提升‘航速’方面也遇到壁垒了——这个象征着壁垒的0.001215135,与你发来的资料中提到的黄金分割与圆周率有关。 后来他们找到了壁垒的真面目。 静止质量在特定区间里的物体,当它的运动速度超过对应的阈值之后,就需要考虑那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却又有静止质量的不是东西的东西了。 () 第162章 默片(8)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提到过这种不是东西的东西。 是的,就是暗物质。 在硅基人原先的理论中(也就是相对论),飞船在持续加速的过程中,投入的能量也需要同步增加,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当飞船越来越接近光速时,想要维持加速状态继续加速前进,那么推进器的功率也需要持续加大—— 打个粗略的比方,比如飞船以【加速度a】加速到0.5c的那一刻,推进器的功率是w,那么,之后飞船还想要以【加速度a】继续加速的话,推进器的功率就需要同步增加x,在往后的加速过程中,随着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接近c,这个x也会越来越大,最终趋向于无穷大,但没有推进器的功率可以达到无穷大∞,这也就意味着飞船永远无法加速到光速。 具体时刻x的具体值,硅基人可以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出来,但试验飞船遇到的情况是,加速到0.01215135c就是极限了,之后不管如何加大推进器的功率,也不能产生加速的效果,就像是遇到了无形的阻力一般。 而想要让试验飞船维持住0.01215135c这个峰值速度,推进器还需要持续不断地工作,如果停止推进,飞船最终会减速至不到0.01c,之后才会进入匀速滑行状态,也就是说,只有当飞船的速度低于百分之一光速时,这种无形的‘阻力’才会消失。 后来硅基人证实,飞船遇到的这股无形的‘阻力’,就来自于暗物质。 虽然暗物质几乎不会与正常的物质产生电磁作用,也不参与强相互作用,也就说,暗物质对于我们来说,是透明的(看不见)、无形的(摸不着),但是暗物质有一点是跟正常物质(除了光子)一样,那就是静止质量不为零。 有质量,也就意味着会存在万有引力。 而万有引力是有质量的物体对时空造成扭曲的表现形式,飞船在提速的过程中,自身‘动质量’会一步步增加,当超过某个阈值后,飞船自身产生的时空扭曲,就会与无处不在的暗物质造成的时空扭曲互相影响。 这就是飞船的航速会撞到壁垒的原因,至于其中的机制具体如何,非常复杂,这里不便详述,一是时间不够,二是我也没有权限。 我能说的是,银河系内弥漫着大量的暗物质,正是因为它们的质量造成的‘引力拖拽’效应,才让银河系边缘飞速运行的恒星不至于被甩出去。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暗物质的话,银河系的悬臂早就解体了。 当然了,在银河系中,暗物质在各个地方的丰度是不一样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不同地方的‘航速壁垒’是不同的,在参宿四恒星系附近的一片区域内,对质量大小在某个区间内的物体来说,‘航速壁垒’是0.01215135c,在其他地方,就不一定是这个数值了。 总之,对硅基人来说,0.01215135c是他们飞船的极限,加速到0.01c就停手是最划算的。 可是,硅基人不甘心止步于0.01c,因为以0.01c航行的话,产生的‘钟慢效应’几乎可以忽略,然后,算上加速与减速所需要的时间,50光年的距离(参宿四爆发的影响范围),也需要航行近万年才能完成。持续一万年的星际航行,即便是用上器官移植、休眠这些技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延长个体寿命,那也需要八九百代硅基人在飞船中不间断地努力,才能熬完。 八九百代人、持续一万年的接力能否一路顺利,那时候,硅基人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第一到第五试航舰队】在宇宙中航行了四五百年、仅仅繁衍了四五十代就彻底失联了。 因此,硅基人把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时空方面的研究上,如果可以‘抄近路’,那么以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最终他们发现,不管是折叠空间,还是制造虫洞,都需要将时空极度扭曲,这只能通过调控质量来实现,虽然在理论中,黑洞周围就有现成的扭曲的时空,但具体的‘建造通道’的操作,他们通过计算,发现只能在高一维的维度上进行——然而,他们找不进入四维空间的办法。 光速达不到,时空旅行无解,所以,硅基人只能接受0.01c的现实。 而0.01c虽然已经在试验飞船上得到了技术验证,但想要将一个上了规模的舰队加速到0.01c,对硅基人来说也还是极度困难的。 因为在聚变噬硅体、裂变燃料带足了的情况下,还需要携带大量的用于推进的工质,前期加速、途中拐弯避障、后期减速都需要用到——聚变、裂变产生的热不能直接推动飞船,热能需要先转为电,之后通过电磁加速等离子工质,将工质反方向喷出,飞船的运动状态才能得到改变。 总之就是携带巨量的工质、一次性完成50光年的长途跋涉,对硅基人来说极度困难。 你发来的资料中也有提到太阳帆技术,硅基人也有类似的技术,他们也曾经利用过参宿四的辐射产生的光压驱动过飞船,但是加速效率不仅低,而且与距离成反比,距离恒星越远,效率越低,仅凭恒星辐射驱动,飞船连参宿四的引力范围都逃不出去。(不过,飞船在减速、泊入新的恒星系的时候,光帆还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因此,硅基人也没有彻底抛弃光帆技术。) 所以他们没有计划直接开着飞船往50光年外跑,而是选择了中转的方式。 在你发来的资料中所称的‘银河系猎户座悬臂’里,恒星的密度平均下来的话,大约是每300立方光年有一颗恒星,在以参宿四为球心、50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内,有大约2000颗恒星,而所谓中转,就是以途中的恒星为中转站,借助这些恒星的引力完成对飞船的加速,就像你发来的资料里提到的‘旅行者探测器’在飞离太阳系时借助了其他行星的引力那样,也就是‘引力弹弓’。 在大方向定下来后,一直到了公元前68996847年,也就是【第五试航舰队】失联后的一万两千多年后,硅基人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迁徙舰队,终于从参宿四的【第十二行星】起航了。 它的目标,是距离参宿四直线距离54.6光年的一颗处在主序阶段的、3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在你发来的星图类资料中,这颗恒星的编号为HD38545。 但【第一舰队】不会直接航向这个目标。 经过仔细测绘参宿四附近各个恒星位置、运动速度之后制定的航线中,【第一舰队】将会途经三百余颗恒星、并利用这些恒星完成‘引力弹弓’。 这虽然增加了一些航程、将总航行距离加长到了近60光年,但硅基人在打造【第一舰队】的近千年的过程中,已经找到了在各种壁垒下、解决星际航行问题的一个办法了(之前提到过的航速、寿命、繁殖、意识、心理、社会等问题)——用你的话说,大抵就是‘人工智能’与‘克隆’的结合。 【第一舰队】的目的之一,就是验证这个办法的可行性。 而【第一舰队】的首站,跟一万多年前的【第一试航舰队】的目标一样,也是那颗距离参宿四仅有2光年左右的红矮星。 选择这颗红矮星作为首站,一来,是为了借助其引力完成加速、调整航向,从而节省工质,二来,也是为了一探当年【第一试航舰队】断联的真正原因。 —————— —————— PS:前文中有小数点点错了,已修正。 重要的PS:本章中提到的壁垒问题,仅仅只是设定、只是设定、只是设定,细究下去肯定会与当前的理论模型产生冲突,哈哈哈,所以,就当故事看,不要当真哈。 () 第163章 默片(9)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第一舰队】仅用了不到两百年的时间,就抵近了当年【第一试航舰队】失联的位置,但出乎大本营预料的是,在这之后不久,【第一舰队】就与当年的【第一试航舰队】一样,也在同样的位置上失联了,而且是突然失联,完全没有预兆,就好像是到了那个位置就突然消失了。 大本营之所以会感到出乎预料,并不是因为【第一舰队】比当年【第一试航舰队】的失联提早了两百多年,而是因为【第一舰队】里没有活人,根本就不会出现关系疏远导致断联之类的问题——【第一舰队】仅仅只装载了硅基人的基因库与其他一些设备,而掌控【第一舰队】的‘管家’,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它不存在感情,它会按照既定的程序办事,并且百分之百地遵循硅基人下达的指令。 一开始,大本营也怀疑是人工智能出了问题,比如系统奔溃、中枢短路等突发问题,但后来他们得到的证据显示,失联的原因,不在人工智能,而是舰队失联时所处的位置。 舰队失联的位置,存在蹊跷。 大本营的硅基人首先想到的,是尘埃团——如果那个位置上有一团密度较大的星际尘埃,那么舰队即便是以千分之一光速闯进去,也会迅速陨灭。 而实际情况是,【第一舰队】在航行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向前进的方向上发射一次性的小型探测器去探路,以防会碰到在远距离上难以探测到的尘埃团之类的障碍物,大本营检查了舰队失联之前传回来的航行日志,并没有找到与尘埃团相关的记录。 可以说,失联的位置,空旷无比,非常适合高速航行。 这时候,大本营的硅基人终于是重视起了一直以来被他们忽略的一个问题,也就是你传来的资料中提到的那个悖论。 在硅基人的历史上,也曾有人提出过寻找‘外星人’的设想,并且也做过很多尝试,比如监听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信号,比如向其他恒星发射电磁波信号、发射无人探测器,等等等等,但是一直徒劳无功,他们没有收到过任何外星文明的电磁波信号,也仅仅就只是在参宿四恒星系内的一些行星上发现过生命。参宿四恒星系之外的宇宙,对他们而言,死气沉沉。可按照道理来说,既然参宿四恒星系这么一个宛若地狱的世界都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命,那么其他恒星系应该有更大的几率会出现生命、智慧生命,而银河系又这么大,恒星数量何止千亿,所以,银河系应该会很热闹,而不是死气沉沉——为了解释这一悖论,历史上有不少人都提出了自己的假说,比如文明极难产生、比如外星人不屑正视参宿四这么一个快爆炸的地方、等等,但因为一直找不到切实有效的证据来验证,这些假说终究只是假说,渐渐地,这个悖论就被人遗忘了。 而在硅基人发现‘航速壁垒’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一些人再度重视起这个悖论了,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各种壁垒的存在,外星文明才会被限制在各自的恒星系内,所以,他们看到的银河系才会如此冷清,只有遇到极端的情况,比如恒星系濒临毁灭,这些文明才会孤注一掷选择迁移,就像硅基人他们自己。 重视起这个悖论的人,甚至怀疑历史上的那五支【试航舰队】的失联,可能就是那颗红矮星的智慧文明搞的鬼。但【试航舰队】的宇航员在断联之前并没有提及是否遇到过外星文明,所以,那时候绝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导致了断联的主要原因,是与宇航员后代的关系的疏远】,并认为【试航舰队】是自寻天地去了。 而【第一舰队】的突然失联,终于是让绝大部分人都重视起了这个悖论。 如果那颗红矮星恒星系内真的龟缩着一个文明,自己的舰队贸然前往,定然会被视为侵略,受到打击是正常的,只不过,在距离那颗红矮星还有1光年的位置上就受到打击,也就说明那个文明可以把防御圈造到距离恒星1光年的位置上,这对硅基人来说,有点难以想象。 为了确认那颗红矮星恒星系是否真的存在文明,参宿四恒星系的硅基人使用高功率的天线向那颗红矮星发去了一段信号。在硅基人的历史上,那些为了寻找外星人的古人就曾向那颗红矮星发送过电磁波信号,不过一直都没有收到回复,所以,这次问候能不能得到回复,没有人知道。如果那颗红矮星真的存在文明、而且会回复,那也需要等至少4年才会知道回复的具体内容,因为那颗红矮星距离参宿四约有2光年之遥。 可是,硅基人在2年后就得到了回复,经过解译之后,硅基人得到了这样一句话: “在我们离开之前,你不要再来了,这里不欢迎你。” 这简单的一句话,让参宿四恒星系的硅基人大为震惊。 因为从这句话不难推出几个重点:一是那颗红矮星的文明的防御圈的半径,至少有1光年;二是那颗红矮星的文明也会离开,应该也是在惧怕参宿四的爆发;三是之前的试航舰队也撞上了这个文明的防御圈,所以才会出现‘再’这个字眼。 硅基人觉得奇怪,那颗红矮星的文明为什么对其他文明那么漠然、他们怎么一点都不好奇其他文明的存在? 后来,硅基人推测出了一个可能性最大的原因——那颗红矮星在参宿四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按照恒星演化模型去逆推一下,它已经存在了数十甚至是近百亿年了,甚甚至很有可能在银河系形成之初就已经形成了,而它孕育出的文明,在这近百亿年的时间里,什么没见过呢?对于其他文明,他们应该是见怪不怪了。 为了得到更多的信息,硅基人再次向那颗红矮星发了信号、问了各种问题,但是,再也没有得到回复。 于是,硅基人只能作罢。 在这之后,硅基人在设计飞船的时候,将武器系统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在这之前,飞船上的武器系统最主要的用途还是为了清扫避之不及的小天体障碍物,而现实让他们选择了把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武器系统也安装到了飞船上。 随着时间推移,硅基人在一些方面的技术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比如在生物物理学方面,他们发现噬硅体在‘消硅产铁’的生命过程中,不仅会对恒星产生的中微子产生应激反应,还会释放有别于正常‘味道’中微子的新型中微子,而这种中微子,就是暗物质的一种粒子。通过进一步研究,他们从噬硅体的身上提取出了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同时跟暗物质与正常物质产生电磁作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中介物质,它可以将正常物质与暗物质联系起来。 硅基人将这种中介物质应用到了飞船驱动上,很容易想象,在这种中介物质的帮助下,仅凭机械能就能驱动飞船在有暗物质存在的星际空间中行进、而不需要抛出工质,这种飞船,就像你发来的资料中提到的靠螺旋桨驱动的飞机、潜艇一样。 不过这种中介物质的产量极少,而且还会衰变,所以,以这种中介物质为驱动之本的飞船的数量也不多,在每支舰队中,这样的飞船屈指可数,其担负的使命就是突袭,还有就是悄无声息地逃逸。 …… 后来,后续的星际舰队在离开参宿四恒星系之后,没有再去接近那颗红矮星,不过,硅基人没有放弃利用恒星的‘引力弹弓’,所以,后续舰队在接近目标恒星之前,会发射探测器去一探究竟,因为光是发电磁波信号,人家可能会无视、不予理睬。 但即便是发射探测器,也有可能探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不少舰队就因此而撞到了一些恒星的防御圈上,有去无回。 所以,在总结了经验之后,硅基人做出了一些调整——舰队在接近新的恒星系的时候,除了发射探测器探测,还需要将舰队暂时分裂成两个或是数个部分,且各个部分之间的还需要保持相当远的距离,由【先锋飞船】打头阵去侦查。在这个过程中,【殿后飞船】还需要做好观察记录,并将航行日志广播出去,为后续的舰队留下必要的情报支持。 …… 而我,就是【第1031舰队】里的【殿后飞船】之一。 公元前65721485年,我所在的【第1031舰队】抵达了一颗黄矮星恒星系的外围,也就是你发来的资料里所说的太阳系的奥尔特云外围。 太阳,本不是我们舰队的目标恒星。 在硅基人的既定计划中,舰队只需要在距离参宿四50光年外的地方找到落脚点就行了,距离参宿四远达600光年的太阳,硅基人原来想都不敢想。 可是,银河系太拥挤了,不仅仅是我们【第1031舰队】,其他大部分舰队也是一样,计划里的落脚点根本不容我们落脚,我们只能继续上路、在远离参宿四的路上越走越远。 然后,我所在的【第1031舰队】就来到了太阳系。 而我来的并不巧。 我成了渔翁。 () 第164章 默片(10) 【以下,是水星石虫通过‘默片’自述的具体内容】 那时候的太阳系,比以往我路过的任何一个恒星系都要热闹—— 公元前65721485年,我所在的【第1031舰队】来到了距离太阳一光年外的某个地方,按照惯例,舰队提前向太阳发射了探测器进行了初步侦查。果不其然,就跟以往路过的那数十颗恒星一样,探测器在太阳外围也发现了防御圈的存在,就在如今被你称为奥尔特云的那片区域里。 探测器在传回一些数据后,很快就因为受到攻击而失联了。 很显然,太阳系是有主之地。 不过,我们【第1031舰队】并没有因为太阳系是有主之地而直接选择避让,根据预设的程序,舰队又向太阳派出了一队先锋飞船、去做了进一步的‘试探’。 其实,在确定了某个恒星系存在文明之后、还选择继续去‘试探’,这样的程序是【第523舰队】之前的舰队所没有的,而硅基人之所以会为【第523舰队】之后的舰队的人工智能加入这条程序指令,是因为硅基人整合了万千年时间里、数百支迁徙舰队反馈的信息,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是坚不可破的,也不是所有的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态度都是漠然的,有些舰队遇到的黄矮星恒星系的文明,就比红矮星恒星系的文明要弱得多,而且好奇心也强,这种情况下,只要舰队主动一些,就可能会找到突破口。 因此,硅基人给【第523舰队】之后的舰队的人工智能添加了一些新的程序,【在确保舰队主体安全的基础上、对存在文明的恒星系进行进一步的试探】,就是新程序之一。 具体的试探方法有多种,有文有武,而不管是哪种试探方法,目的都只有一个,很简单,就是碰运气,如果遇到的文明足够弱,那么对应的程序就会启动,即,伺机鸠占鹊巢、安顿下来。 我们【第1031舰队】的运气一直不太好,离开参宿四的这一路上,我们原本选中的那些作为落脚点的恒星,每一颗都盘踞着比硅基人文明还要强的文明。 不过,我们的好运终于还是来了。 我们向太阳派出去的先锋飞船,发现太阳系防御圈的某些位置正处于战争状态。 防守方,自然是太阳系的原住民,而进攻方,可能跟我们舰队一样,也是某个文明的迁徙舰队,至于它到底来自何方,我不知道,当时根据逻辑模型推演,只能推测出它很大几率是来自于太阳附近的濒死恒星。 之后,我们的舰队趁原住民松懈之时,穿过了防御圈。 用你发来的资料里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他们鹬蚌相争,我方渔翁得利。 但太阳系的原住民还是发现了我们的存在,最后沟通无果,我们【第1031舰队】中,仅有装备了无工质推进器的三艘小型飞船侥幸逃过了一劫。 公元前65721021年,这三艘飞船伪装成星际天体、在绕太阳公转了N圈之后,终于是找到机会坠入了距离太阳最近的那颗行星,也就是你称之为水星的那颗行星。(太阳系的原住民并没有开发水星,或者也有可能是把水星彻底开发完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总之,那时候的水星一片荒芜,没有生命。) 按照程序,当飞船泊入恒星系、并且安全在行星上着陆后,人工智能就会去寻找适居区,当各种前提条件都满足标准之后,才会开始‘克隆硅基人’、继而对克隆人进行硅基人预设的教育。可是,水星环境恶劣,加上装载了克隆设备与原材料的飞船早已经悉数被毁、幸存的三艘小型飞船上只有硅基人的基因库与一些维持飞船运转的基础设备,在缺乏硬件支持的情况下,即便是找到了适居区,克隆工作也无法开展。 作为掌控这三艘飞船的人工智能(AI),我虽然承袭了【第1031舰队】主AI的所有权限与技术理论数据,但我能做的选择也只剩下了一个——从零开始,按部就班、将所有的硬件都制造出来。 可是,这太难实现了。 一是因为水星上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极其匮乏,二是如果贸然离开水星去其他行星寻找资源,可能会被太阳系的原住民发现、继而被击毁。 这就像是把你一个人扔到一个贫瘠、且与外部隔绝的荒岛上、让你造原子弹一样。 但我还是顺利完成了这个任务,只不过花费的时间稍微长了一些。 …… 后来的千百万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多事,但几乎与我没有什么关系,加上现在我的时间不太充裕,所以就不说了。 …… 以上,就是我对‘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了。 至于我现在要去哪里…… 我原本哪里都不用去的,只需要在水星休眠、静待时机成熟之日的到来。 但三个多月前,也就是心宿二爆发的那天,有一支舰队的人工智能越权、向原本是属于我的战备力量下达了指令,收到相关信号后,我的休眠被迫中止了,而这支舰队的所作所为,更是打乱了我的撤离计划。 这支舰队,就是最近出现在太阳系的那支舰队,目前它已经穿过你所说的那个柯伊伯带了。 可是,这样的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 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太阳系就已经是死地了,按照道理来说,是不会有人再主动跑进来落户的。(所以一开始我以为你来自于太阳系外,没想到你是第三行星上土生土长的。) 我现在能确定的只有一点,那支舰队也是参宿四硅基人的迁徙舰队,如果硅基人对舰队的编号规则一直没有改变的话,那么根据它的电磁波信号的特征,我可以判断出来,它应该是硅基人的【第30095舰队】。 至于它的所作所为是奔着什么目的去的,现在我还不知道——虽然我跟它同出于硅基人之手,但是制造批次相隔甚远,这导致了我们的程序在逻辑运算上存在巨大的差异,除此之外,它作为后生,硅基人倾注在它身上的技术肯定要比我先进,而我与参宿四方面因为距离太远、已经断联很久了,所以我的软件程序、技术数据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了,硬件虽然在保持更新,但也仅限于元器件上以旧换新,并不涉及升级,按照你的习惯打个粗劣的比方的话,它是奔4,而我是4004。这也是它可以越权、向我的战备力量下达指令的原因。反过来,因为我不如它,所以很难用一般的方式再将控制权回收回来。 不过,硅基人当初决定用人工智能掌控舰队的时候,就已经预见了两个人工智能相遇后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每一代的人工智能的芯片中,都有一段用于处理这类问题的程序—— 按照程序,我将与【第30095舰队】通过近距离接触来进行关键数据的交换,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逻辑判断,最后,我们可能会选择分道扬镳,或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合而为一。 在具体执行这段程序的时候,我要回收它拿走的、原本是属于我的控制权。 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 只是没想到,路上会遇到你。 只是没想到,在我休眠的这段时间里,第三行星,也就是地球上竟然会有文明诞生。 () 第165章 也提到过 ‘摇光号’舰桥内,众人围着圆桌一言不发。 在看完‘水星石虫’留下的这么一部默片之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态去面对现实了。 水星石虫,不,应该说是参宿四硅基人【第1031舰队】的AI,竟然能够跨越千万年‘活’到今天,怎么想都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而更加令人世界观崩塌的,是这个AI讲的故事。 ‘你是谁?你从哪来?要去哪里?’,这原本是【1031AI】向‘摇光号’提出的问题,‘摇光号’的回答,只是简单地自我介绍了一下地球生命史与人类文明史,当‘摇光号’以这个问题反问【1031AI】之后,得到的回答,遵循的也是‘摇光号’的作答模式——【1031AI】从参宿四恒星系硅基生命的演化,讲到硅基人的交流模式、文明的发展,之后,更是花了巨大的篇幅描述了硅基人文明在这几千万年时间里坚持的同一件事,迁徙,从他们的【第一行星】,到【第五行星】,到【第十行星】,到后来分批次迁出参宿四恒星系。 他们的星际迁徙,神乎其神地持续到了今天——如果【1031AI】的述说属实、舰队的编号就是批次的话,那么参宿四的硅基人文明至少已经派出了30095支迁徙舰队。 而更不可思议的,是【1031AI】提到的那些壁垒与他们的迁徙模式,还有太阳系的往事与银河系拥挤的文明。 然而,越是不可思议的故事,就越容易让人对它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摇光号’舰桥内的众人虽然都沉默不语,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产生了一些疑问。 其一,弥漫在银河系中的暗物质,真的会产生的航速壁垒? 他们硅基人在参宿四测得的、质量在一定区间内的飞船的航速上限,在光速的百分之一左右,也就是秒速3000公里左右,现在人类最快的飞行器,是帕克号太阳探测器,三年前,它在绕日飞行时创下的记录是秒速219公里,这还是它凭借太阳的引力做到的,而不是靠推进器直接加速获得的速度,这样的无人探测器的速度,还不及壁垒航速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人类目前完全无法证实这个壁垒是否真的存在。 其二,硅基人后来的迁徙舰队,用的是纯AI掌控的无人模式,待抵达新家园后,由AI造出‘克隆人’去延续硅基人的文明,按照【1031AI】所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是在航速壁垒的阻碍下,星际航行必然需要很长的时间,②是大脑的衰老不可阻挡、冬眠技术遭又遇到了量子层次不可逾越的壁垒。硅基人延续文明用这种迁徙方式,就是因为这两个原因? 就算没有航速壁垒的限制,人类目前的载人航天器,至少也需要花2万年时间才能飞1光年,当前人类认知中的银河系,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在4光年左右,也就是需要8万年才能完成一次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旅途,这样的话,将人工智能与克隆结合起来,确实方便了一些,这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可是冬眠技术真的造不出来?大脑的活动牵扯到量子层次?大脑的衰老不可避免? 人类目前进行的相关实验全都在动物身上,但没有进展。 比如猴子换头,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有人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换头之后的猴子,仅活了一个多星期,就死于身体免疫系统对头部的排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人再研究。之后,便到了十多年前,换头的猴子虽然活了,但也只是将头部与新身体之间的血液循环连接了起来,两者的神经并没又能够连接上,猴头以下的身体部分是瘫痪的,连是否有痛觉实验人员都没办法得知,而这次实验迫于道德观念的压力,在手术后的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猴子就被安乐了。其他的实验,ESA的相关团队也做过,是在再生能力极强的真涡虫身上进行的,但想要把研究这种低等生命得到成果、应用到高等灵长类生物身上,不管是技术方面还是伦理道德方面,人类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低温冷冻的冬眠技术,亦是一样。 所以,大脑的寿命有限、且不长,这是否是个真命题,人类目前也不能确定。【1031AI】的说法,值得怀疑。 其三,太阳系的往事。 按照【1031AI】所说,6500多万年前,硅基人的AI无人舰队【第1031舰队】就已经到了太阳系,还记录下了发生在太阳系的往事。 那时候的太阳系,竟然是有主之地? 言外之意,就是说那时候的太阳系存在文明? 而且还特么很高级、防御圈都修建到奥尔特云了? 而且还在遭受外星文明的入侵? 这样的‘往事’,简直匪夷所思…… 6500多万年前,太阳系就存在能够依托奥尔特云的小天体修建防御圈的高级文明,如今,这文明在哪呢?没了?那么强悍的文明,没有人会相信一点痕迹都留不下。除非6500万年的时间里,沧海桑田。 确实,6500万年的时间,地球确实可能已经沧海桑田、把所有痕迹都抹平了。6500多万年前,对地质感兴趣的地球人基本都知道这个时间概念,那时候正是白垩纪晚期,而‘摇光号’舰桥内的指挥员们,即便不了解地质,但翻翻资料库,随手也就能找到更详细的资料——地质学家通过对地球岩层的研究,将白垩纪结束的时间,定在了6500万年前,误差30万年,因为相关岩层含有大量的铱元素,所以,不少地质学者与古生物学者都倾向于这么一种猜测,即,6500万年(±3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如今的尤卡坦半岛,造成了地球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经此一难,称霸地球一亿多年的恐龙也走下了神坛。 难不成,这次发生在地球的小行星撞击事件,跟【1031AI】提到的太阳系原住民抗击外星文明的入侵有关?正是这个事件消除了那个强悍的太阳系原住民文明? 编故事呢吧这是? ‘摇光号’舰桥内,冒出这个思路的人,立刻就理智地停止了想象,并转换到了一个理智的思路上——那么强悍的文明,应该不只是在地球上有遗迹……吧?月球?水、金、火、木卫、土卫、天卫、海卫这些大家伙…… 其四,要是银河系真如【1031AI】说的这么拥挤的话,太阳系最近千万年里何故都没有外星文明来访? 等等…… 死地? 【1031AI】说太阳系在那件事之后成了‘死地’,所以就没人来落户了……‘摇光号’舰桥内,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这太像是它编不出理由、然后胡诌出来的了! 只有参谋助手不觉得‘死地’一词是它胡诌的。 他记得,当年南门二文明回复的那四句话,第一句话里就有‘死地’一词。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参谋助手喃喃着。 总指挥皱眉,“你说什么?” 参谋助手愣笑了笑,没有回答。 “如果这个水星石虫……”美方指挥官接过话,“哦,这么称呼它不太准确,就叫他1031吧,如果这个1031说的是真的,有一点倒是解释得通。” “什么?”众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 “你是说,它悄然接近了我们,有悄然离去,如鬼魅一般。”俄方指挥官顺着说道,“是因为它有那种技术。” 总指挥笑了笑,“在技术情报方面,你们还挺敏锐的。确实,如果它真的从噬硅体的身上找到了某种中介物质,那确实可以划动暗物质前进。这个过程中虽然会产生热辐射,就像马达那样,但是相较于喷射工质产生的动静,确实是微小多了,以我们的手段,确实很难察觉。” “像乌贼,水母……”有人脑补出了画面。 “也许吧……” “它说去回收参宿四舰队的控制权,也就是那个什么第30095舰队,会不会……” “它就是再快,也不可能在石虫大军撞击地球之前赶到柯伊伯带的参宿四舰队那里吧……”有人低落地叹息道。 “我刚算过了,即便它立刻以壁垒下的极限速度、百分之一光速赶过去,也需要400多个小时。”参谋助手说道,“而石虫大军还有不到17个小时就会撞上地球了。不过,也许我们太阳系的暗物质丰度低,壁垒不是0.01c而是0.5c的话,也许,水星石虫,哦,也就是1031还能赶得上。” 沉默…… 听到这个结果,所有人再次沉默了下来。 这是赌运气吗? “你刚咕咕的到底是啥?”总指挥旧话重提。 “你们的恒星系是死地。”参谋助手深呼吸了一口气,“这是当年南门二文明回复我们的话,里边,也提到了死地这么一个说法。” () 第166章 南门二文明回复的内容属于绝密中的绝密,知晓的人屈指可数,‘摇光号’舰桥内,除了参谋助手,也就只剩下几大指挥知晓。 因此,参谋助手的回答,让舰桥内立时又嘈杂了起来。 美方指挥官皱着眉头看着总指挥,因为,把绝密直截了当说出来的参谋助手,是总指挥带来的。 “这些个陈年旧事,现在说出来也无妨,总比带着进……”总指挥顿了顿,接着说道,“不如把相关绝密都调出来,大家一起研究研究吧。”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调出来一起研究一下。”美方指挥官说着,目光往参谋助手那瞟了瞟,接着说道,“我就是觉得,你带来的这位助手,似乎不太懂得照顾你的面子,好像他的衔比你我还高似的。” 参谋助手面色不改,也没有言语,倒是俄方指挥官接过话头,“说实话,我虽然知道南门二回信这事儿,曾经也看过回信的内容,但那几句话我还真就记不清了,刚刚我也没想到。” 总指挥也不磨叽,立刻拍板,“既然这样,那就把南门二的资料调出来吧,大家一起看看。” 美方指挥官也不纠结总指挥是不是在护犊子,点了点头就向一旁的某台设备走去,其余几大指挥也没犹豫什么,随即跟上——提取绝密资料,需要这些人联合方能解锁认证成功。 参谋助手也没有多说什么,获得权限之后,立刻调出了相关绝密资料,并转投到了大屏幕上。对于ESA相关部门出身的他来说,这些资料一直清晰地刻在他脑子里,看不看都无所谓,于是他抱起双肩,转过头、目无焦距地盯着舷窗外,再次陷入了沉思。 巧合?! 参谋助手心中笃定,两个外星文明都视太阳系为死地,绝对不是巧合。 这两个文明,一个是千万年前落户到太阳系的参宿四硅基人文明的AI,一个是距离太阳系4光年的南门二文明,就目前来看,他们都是人类文明无法企及的存在,他们都将太阳系称为死地,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太阳系在这些高级文明眼中,确实是死地。 而且,这两个文明对死地的态度也出奇地一致—— 南门二文明当年的回复中,还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不能应对死地】,在1031AI讲的‘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说‘外人是不会选择太阳系这么一个死地来落户的’。 这就奇怪了…… 当年,ESA对南门二文明回信中的‘死地’一词,做出的最具逻辑性的理解是‘因为参宿四舰队出现在了太阳系,所以太阳系成了死地’(第120章),但现在,连参宿四文明的舰队AI都说太阳系是死地,那很明显就是说,是其他的原因将太阳系变成了死地。 想到这里,参谋助手的内心深处已经下意识地紧张了起来——太阳系这不好好的嘛,太阳质量不够不会炸,氦闪、膨胀什么的,那数十亿年后的事,现在用不着操心,太阳附近五十光年内也没有会炸的大质量恒星,最有可能形成Ⅰ型超新星的双星系统,也在150光年之外,那么,太阳系怎么就成死地了?在1031AI讲的‘故事’里倒是提到过,是发生了‘那件事’、太阳系才变成死地的,可它没有细说到底是什么事…… 这尼…… 参谋助手想爆个粗口,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因为1031AI也说了原因,一是它赶时间去回收控制权,二是这件事跟它无关…… 正想着,参谋助手突然感到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肩头。 “有没有什么头绪?”总指挥坐到了参谋助手旁边。 参谋助手摇摇头。 “其实,”美方指挥官也在总指挥旁边坐了下来,“其实,我更在意的是水星石虫提到的那什么撤离计划,还有它说的石虫大军是它的战备力量什么的。” “那你相信这些内容是真的吗?”总指挥问。 “太玄乎了。”美方指挥官叹息,“撤离计划,听起来是因为太阳系是死地,所以它要撤离,所以它才整出了石虫大军。归根结底,我想不出太阳系为什么是死地。” 参谋助手也是摇摇头,“我也想不出来。而且,现在也没法确定它发来的内容是真是假……它留下的信息,细节太多了,我们现在也只是看了个大概,也许复看之后会找到更多的线索,不过,就咱们这些人……” 总指挥点点头,随意扫了一眼舰桥内的还在自由讨论的人,“他们在作战、指挥、布局方面都是好手、老手,可是搞科学研究,那就不行了,这玩意儿对他们来说,顶多也就只是一部纪录片,想从中总结出什么有用的科学情报,不太现实。即便他们都跟你一样是ESA的资深研究员,恐怕一时半会也弄不出什么名堂来。” “嗯,”参谋助手点头,“人力太少了,即便把其他旗舰的人都拉来一起研究,效率也不会提高到哪里去。而且这里边涉及到的学科太多了,所以只能看他们的了。” 说完,参谋助手把视线投向了舷窗外的那个蓝色的斑点上。 “已经传输完了么?”总指挥问着,视线也跟着看向了舷窗外。 “嗯,已经过去十多个小时了,之前扔出去的那些黑匣子,应该已经把这些数据传回地球了。” “可地球也就只剩十六个小时了,”美方指挥官说着,抬手点了点自己的脑门跟肩头,“希望它能够及时回收石虫大军控制权,让石虫大军停下来吧。” “希望如此吧……”总指挥对美方指挥官的举动也不反感,因为,他刚刚也在心里默默地念了几遍各路神明的名字,此时,似乎除了期待神明保佑,也没其他的法子了。 …… 与此同时,地球。 ESA的深空网(DSN)已经接收到了作战舰队传回的所有数据,并迅速传到了全球各大地下防核掩体的控制中心。为了不引起石虫大军的注意,舰队与地球之间还没有回复通讯,这些数据全都是通过‘摇光号’的黑匣子转发的。 没有人会想到,作战舰队传回来的数据,除了战报,还有一份庞大的资料。 B市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 古远天收到信后,就立刻把各部门的负责人与各领域的精英科研人员都召集到了总控大厅。 与‘摇光号’一样,总控大厅的这些人,也费了七八个小时才将水星石虫留下的‘默片’粗略地看了一遍。 不过因为团队完整、各专业领域的‘观众’都有,所以在第一遍看完之后,他们抓住的细节远比‘摇光号’的指战员们要多得多。 比如,【1031AI】在提到【第1031舰队】刚来到太阳系的篇幅中,对应的图片里描绘了65721485年前的太阳系,通过放大这部分图片仔细查看,他们发现其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细节—— 那时水星的尺寸,比现在的水星要大; 那时的火木之间,还存在一颗岩质大行星; 那时的太阳系,没有天王星…… () 第167章 解方程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从内到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除了这些,太阳系还有三大重要的结构,分别是火木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与奥尔特云。 在天文学家的太阳系演化模型中,这些天体,大到木星,小到小行星、彗星,全都诞生于‘原行星盘’,也就是太阳形成之初、环绕在年轻太阳周围的、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气体盘。 而在【1031AI】留下的资料数据中,6500多万年前的太阳系的火木之间、小行星带被一颗岩质大行星取代了,这还能让人接受,因为就有一种假说认为如今的小行星带可能就是一颗大行星解体之后形成的,可【1031AI】说那时没有天王星,这就令人极度困惑了。 如果【1031AI】所言非虚,那么如今太阳系里天王星是怎么来的? 古远天如今虽是ESA的大领导之一,平时的工作基本是对事务进行统筹安排、做做计划,但他出身紫台,是个正儿八经的天文学家,对天文方面的东西,他的眼力还是相当敏锐的,所以,当看到【1031AI】留下的资料里描述的65721485年前的太阳系时,他立刻就想到了如何验证【1031AI】是否在扯犊子。 很简单,如果那时候的太阳系没有天王星,那么,那时候的水、金、地、火、木、土、海的轨道肯定也跟如今的轨道大不一样。 “通过这一系列图片,应该能够提取出当时其他行星的数据吧?”古远天问。 “已经在这样做了,这图片资料里包含的细节非常丰富,把其他行星的轨道数据提取出来,再稍加计算,就能确定它是不是在瞎扯了。”电脑屏幕前,一个年轻人只顾着手中的活儿,回答时头也没回。 古远天一愣,他没想到苏乐跟叶扬走后,这里还有人能够迅速地跟上他的思路。 “好了!”那年轻人继续说道,“已经转到大屏幕上了,古老你先看着,接下来就是解方程了,估计要花一点时间。” “解方程?”古远天皱了皱眉,有点不明白。 “这外星人提到的6500多万年前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都很到位,而现在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我们也有,这样的话,我们就能算出天王星是什么时候、从什么角度、以什么速度加入到太阳系的了。”年轻人说着,头依旧没回。 古远天点点头‘嗯’了一声,确实是挺像解方程的。 “如果找不到解,”年轻人说,“那就证明它给的这个资料是瞎扯的。我建议让其他分部的人也一起来算算,到时候对对答案……” “我明白,”古远天拍了拍年轻人的肩头,“你安心算,我去通知。” 年轻人转过头,说了一声“好”,便又扑到了电脑屏幕前。 古远天嘴角微微一扬,然后按下了挂在耳朵上的耳麦,给负责通讯的人下了个指令。随后,他的目光就落到了大屏幕上的数据上。 那是年轻人刚刚提取出来的、来自于【1031AI】的6500多万年前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同时还列出了目前的数据以作对比——6500多万年前的水、金、地、火、木、土这六大行星距离太阳都近一些,而海王星却距离太阳更远一些。 古远天静静地看着这些数据,良久之后,他眉头又是一皱,随即他就走到了另一位助手身边,让人把6500万年前的地质数据调了出来。 古远天很快就找到了他想看到的数据: 6500万年前左右,白垩纪结束,之后便是古近纪。地质学家通过对沉积层的研究,得出了白垩纪时期热带的海水表面温度约为42摄氏度,全球的海水平均表面温度为37摄氏度,而古近纪的海水温度有所下降,全球的平均气温也下降了3摄氏度左右。 大概浏览的一遍之后,古远天得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白垩纪结束之后,海水温度一直在下降,跟如今的数据比起来,降幅在15到20摄氏度之间。 “气候的变化,跟地质运动与生物活动有关。” 古远天扭头,看到了说话的人,顿时有点惊讶,“你怎么来了?什么时候来的?” 方涵耸耸肩,“听说收到了不得了的东西,我就过来看看了。所以,你认为地球从白垩纪之后就开始变冷,是因为天王星的出现、拉长了地球的轨道半径?” 古远天点点头,“如果这外星人没瞎扯,那么,在天王星来到太阳系之前,地球距离太阳肯定比现在要近一些,天王星来了之后,地球稍稍远离了太阳,温度就慢慢降下来了。” “有这个可能,不过,比较玄乎。”方涵抱肩说道。 “你来干嘛?有什么事?”古远天接着问。 “苏老家族的那几十人的最终化验报告出来了。”方涵把一份文件送到了古远天跟前。 古远天接过,却也不看,“怎么说?” “从他们身上提取到的组织细胞,抗辐射能力都很强,而且……”方涵皱眉顿了顿,“而且,DNA的结构也与常人……或者说,与其他生物有所不同。” “这话什么意思?” 方涵微微昂了昂头,“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最后几页。” 古远天困惑地翻开文件,然后他就被末了几页的一张张表格给惊到了,“这玩意儿是啥?” “DNA。” “我知道啊,但我看不懂。” “这是他们的DNA原始数据中的基因型,序列与测序质量,另一个表格是参考基因组。” “然后呢?” “你知不知道双螺旋结构?”方涵问。 古远天点头,“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就是双螺旋状。” “看最后一页。”方涵顿了顿,“他们的,多了一些东西。” 古远天翻到最后一页,立时愣住了。 “古老!解出来了!” 当古远天盯着手里文件发呆的时候,之前说要解方程的那个年轻人忽地喊了一声。 古远天回过神,“解出来了?” “嗯,”那人一脸亢奋地点着头,“是NASA传过来的一个解,我这还需要几分钟才能出来。” “他们怎么说?”古远天问道,眉头却是皱到不能再皱了。 “有解!!5132万年前,如果天王星按照这样的速度从这个位置进入太阳的引力场,那么整个太阳系都会受到影响,各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就会变成如今这样!外星人说的火木之间的那颗行星,在这期间也会解体成小行星带!!”那个年轻人说着,已经把这个解的动图模拟画面转到了大屏幕上。 () 第168章 无神来凑 接踵而至的两个消息,令古远天有些应接不暇。 一是方涵带来的关于苏氏一族的基因报告,古远天虽然对A、G、T、C不甚了解,但在方涵的讲解下,报告最后的总结他还是能看明白的——苏乐这一系的苏家人的基因有问题,除了DNA的自主修复能力强、染色体端粒较长之外,还有一点,不过,这一点连方涵都无法准确形容,他只是粗略地说了一句、苏家人的DNA的结构与其他生物有所不同。 古远天一开始也不太明白方涵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直到他看到了报告末页的那张电子显微镜拍到的DNA的照片——照片中的DNA分子结构,大体上还是螺旋状,但仔细看去,却不是他平时见过的那种双螺旋,而是隐隐可以看到有第3条链的存在。 二是NASA那边率先计算出了一个解,这么一来的话,【1031AI】描述的6500多万年前的太阳系的结构的真实性就增加了一分。不过,也不能凭此就确定【1031AI】说的全是事实,因为人类既然能找到这个解,那么【1031AI】也能找到,它完全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杜撰。 …… 盯着大屏幕上的那个‘解’看了一会之后,古远天把话题又转回到了方涵带来的基因报告上,“苏家的基因情况,你怎么看?” “虽然没有拿他们直接来做实验,但也能预见到一些……”方涵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道,“如果……如果我们阻止不了石虫大军的钴弹打击,那么毫无疑问,全球都会遭受到严重的放射性污染,民用的核掩体……说实话,民用的核掩体短时间内可以有效地隔绝辐射,但长远来看……” 方涵没有说下去,不过古远天已经明白了,“所以,像苏家这样的,以后存活下来的几率会大一些,对吧……” 方涵点点头,“我已经拿星墙墓的墙砖做过相关实验了,首先利用核电站的增殖反应堆、让墙砖里的硅基细胞恢复了活性,它在‘消硅产铁’的过程中释放的射线,确实会对正常的DNA样本产生影响,不过,影响极其微小,想要靠这种方式提升普通人的基因的抗辐射能力,一时半会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了!”古远天猛然想到了一件事,“这个【1031AI】提到过一种可以‘消硅产铁’的生命,噬硅体,它说硅基人文明从这种生命的身上提取出了什么中介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同时与普通物质、暗物质产生电磁作用,你带的物理团队在研究硅基细胞的时候,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发现?” 方涵微微一愣,随即摇摇头,“没有。怎么?这个外星人的AI提到过这种可以进行重核聚变的硅基生命?” “嗯。”古远天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一个平板,翻出了之前观看那部‘默片’时做的笔记,送到了方涵跟前。 方涵迅速扫了一遍,“这么说来,硅基人的生命活动并不涉及核聚变,这种‘消硅产铁’的硅基生命‘噬硅体’,倒像是硅基人培育饲养的韭菜。” “从这个AI的描述来看,硅基人的舰队里就养了不少这种东西,噬硅体释放的能量与产出的那种中介物质,对硅基人来说都挺重要的,他们还把这种中介物质应用到了舰队飞船的驱动上,划着暗物质前进,也不需要喷射工质……”说到这里,古远天的瞳孔猛地一缩。 “怎么了?”方涵察觉到了古远天神情的变化。 “你……你刚刚说噬硅体像是硅基人种的韭菜?”古远天不自觉瞪大了双眼。 “是啊……”方涵点头,却对古远天的话不明所以,“你想到了什么?” 古远天摇头,口中却重复念着四个字,“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什么不可能?” “他们在地球种韭菜……你觉得有可能吗?”古远天反问。 方涵眉头一跳,“你的意思是……” 古远天指了指方涵手里的平板,“你把笔记翻到最后,这个AI最后提到,石虫大军是它的战备力量,而它的战备力量,是为了撤离计划准备的。” “在地球养殖噬硅体,积攒那种中介物质?为撤离计划做准备?”方涵呵呵一笑,“确实有这种可能。等等,它说搞撤离计划的原因,是因为太阳系是死地?死地……这个词眼有点熟悉啊……” “当年南门二文明的回信里也提到,说我们太阳系是死地。”古远天说。 “怪不得觉得眼熟……什么?”方涵惊诧,“这什么意思?太阳系是死地,难道不是因为参宿四舰队的入侵?” “现在我也有些糊涂了。”古远天的眼中透出一丝无奈,“我想不出太阳系怎么就成死地了……” “这个AI在瞎胡诌吧?” “古老!” 一声突如其来的呼喊,打断了方涵的话,方涵扭头,皱眉看着打断他话的人,古远天也转过身去,问道,“解出来了?” “是!”年轻人说,“无解!” “无解?”古远天一怔。 “嗯!我没有找到解,NASA那边给出的解,我认为是错的……”年轻人说,“而且,JAXA跟RKA刚刚也发来消息了,这两家也没有找到解,我想,应该不是我的问题……” “什么意思?”方涵问。 “无解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时候、从什么角度把天王星以什么速度放进这个AI描述的没有天王星的太阳系,都不会得到如今的太阳系的格局。”年轻人解释道。 “听起来有些绕,反正意思就是,这个AI确实是在胡诌骗人了?”方涵问。 年轻人嗯了一声,“如果没有算错的话,就是这样……” “咱们跟JAXA、RKA都没找到解,应该不会错了……”古远天无奈一笑,“之前我偏向于认为它的这个故事是瞎编乱造的,但现在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觉得它似乎没有必要瞎编这么长的故事来忽悠我们……” “也许,它本来就跟柯伊伯带的那支参宿四舰队是一伙的吧,整出这么一段绘声绘色的故事,怕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方涵猜测道。 “反正不管是真是假,还是有什么目的,我们一时也摸不清……”古远天叹息着,把目光转到了大屏幕上,“距离石虫大军的撞击还有不到七个小时了,你觉得,会有奇迹发生么?” “除非这个什么AI真的是去找参宿四舰队回收控制权的,否则的话……呵呵……”方涵把平板放到桌上,苦笑了一声。 “故事里,常见的桥段就是戏不够、神来凑,然后让角色的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古远天顿了顿,接着说道,“可惜,我们今天的这场戏,怕是无神来凑了……” “那个…古老,我觉得,【1031AI】提到的一个细节,还是跟目前的一个观测事实有点联系的。”解方程的那个年轻人说道。 古远天笑了笑,“你说的是水星的尺寸问题吧,前几年确实有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水星正在缩小。” “您想到啦?” “这不足以证明什么,水星缩小,也可能是因为距离太阳近、岩层频繁的热胀冷缩造成的。” 年轻人嗯了一声,确实,仅仅这么一个细节,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那还需要继续研究这份资料么?”年轻人问。 “继续吧,反正我们现在没什么该做、不该做的了,接下来,就看军方了。”古远天说。 “噢!”年轻人应了一声,随即坐了回去。 “军方?怎么说?”方涵问。 古远天指了指头顶,“军方应该会尽最大努力,保证像我们这样的掩体的上方不被石虫直接砸到。” () 第169章 大羿射日 尽最大努力…… 方涵苦笑,虽然古远天这么说,但他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同样的,他也没有在古远天脸上看到丝毫的憧憬与期待。 之前发生在太空的两次拦截作战,早已经让他们认清了一个现实——诸如导弹之类的弹道武器,机动能力太差,别说命中石虫了,连接近石虫都做不到,而能够对石虫造成有效伤害的高能激光,只有在极近距离的前提下才能生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超高速机动作战能力的立方体战机能够与石虫战上几个来回,可是,太空军现在已经拿不出具有作战能力的立方体战机了。(关于防御石虫的思路与设定,之前在书评区有一个帖子的回复里、已经做了相关的描述了,感兴趣的可以瞄一瞄哈) 所以他们都很清楚,如果真的有石虫选择这里为落点,军方也无力回天。 尽最大努力什么的,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方涵长叹了一口气,随便找了个椅子缓缓坐了下来,“我说你啊,与其期待军方能够力挽狂澜,还不如祈祷石虫的目标是陨石坑……距离这里最近的岫岩陨石坑,在700多公里外……如果这第二拨石虫的脾性跟第一拨一样,那么,咱们掩体所在的B市西山区域,定然不会受到石虫的打击,因为这里没有陨石坑。” 陨石坑?! 古远天一愣,随即,他就记起了一周之前叶扬发现的那个‘巧合’——第一拨石虫大军里漏网的那59只石虫,悉数坠落在了全球各地的陨石坑附近。 “我就说怎么会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原来是这个……”古远天拍了拍脑门,一脸后知后觉的模样。 方涵面露诧异,“怎么,你把这事儿给忘了?” 古远天无奈一笑,“之前确实没想起来。” 方涵‘唉’了一声,他知道,古远天这段时间睡眠严重不足,脑子已经不如往日那般灵光了,于是他劝道,“要不要去睡会儿?你一直在这里熬着,也改变不了什么。” 古远天摇头。 “怎么?”方涵问。 “没什么,就是又发现了一个巧合。” “又一个?巧合?” “那些漏网石虫落点附近的陨石坑,除了墨西哥湾的尤卡坦陨石坑,其余的年龄都小于6500万年。”古远天说,“而这个AI说【第1031舰队】正是6500多万年前来到太阳系的……”(第138章) “这……是不是巧得有点过分了?”方涵皱起眉头,“所以你觉得这之间有联系?可是刚刚的计算的结果是无解,说明这个AI给的数据资料不可信啊。” “所以啊……”古远天也坐了下来,“这个巧合真让人头疼……” “也许是你们都算错了呢?” 古、方二人回过头,看到了说话的人,是居山。 “醒了?什么时候来的?”古远天问。 “嗯,来了一会儿了,然后看你们在谈,我就先在那边坐了一会儿。”居山说。 “你太见外了吧?”方涵说。 “没有没有,我可不是怕打扰到你们,”居山摇手笑道,“刚刚我问助手拿了一份资料,也就是老古你们做的观影笔记,我大概看了一遍,不得不说,这个AI讲的故事,太不可思议了。” “哦?你说我们都算错了,是什么意思?”古远天没有再扯无关的话。 居山指了指大屏幕,“刚刚我也看到那个解了,所以,也大概明白了你们的验证思路。【1031AI】说,6500万年前的太阳系没有天王星,同时,它在资料里也给出了那时候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轨道数据。所以,你们就试着把天王星塞进那时候的太阳系、看看通过计算能不能得出如今太阳系的格局。结果,不管你们怎么塞,都无法得到,对不对?” 古远天点头,“NASA应该是算错了,所以才会弄出那么一个解,我们这里,还有日俄那边,都没有找到解。” “那如果再塞一个呢?”居山说。 “再塞一个?”古远天跟方涵异口同声,两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居山是何意。 “按照【1031AI】的描述,天王星是后来才被太阳俘获的,那你有没有想过,天王星原来属于谁?”居山问。 古远天脑子里忽地闪过一道灵光,“你的意思是……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不科学,我一个搞天文都没想到,倒是你,一个搞考古的竟然想到了!!” 方涵怔怔地看着二人,“几个意思?” 古远天拿起桌上的平板,新建了一个草稿页。 “这是【1031AI】描述的没有天王星的‘太阳系’。”古远天说着,已经在草稿上画完了相应的简图,然后,他在这个‘太阳系’之外又画了一个简单的、由一颗恒星与一颗行星组成的恒星系,他在这颗恒星旁标了一个X,在行星旁标了一个‘天’字,“如果【1031AI】没胡诌的话,那么,天王星应该是这么来的!” 这时,方涵终于是明白了,“天王星原本是这颗‘X恒星’的行星,然后在过去的某一天,这个恒星系来到了太阳系附近,太阳从这颗‘X恒星’手里把天王星抢了过来?” 古远天点头,“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那就要考虑这颗‘X恒星’的引力对‘原太阳系’的影响了,单单考虑天王星对‘原太阳系’的影响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有这颗X恒星的数据,也许,就能找到解了。” “那6500万年前到今天的这段时间里,有哪些恒星靠近过太阳,能不能查到?”方涵追问。 古远天呵呵一笑,“6万年前太阳的周遭有哪些恒星、倒是能通过计算准确推算出来,六千万年这样的跨度……天方夜谭啊……” “算不出来?” “六千万年,这么长的时间,太阳都绕银河系中心转了四分之一圈了,你别小看这四分之一圈,天知道太阳会在这四分之一圈的路途上遇到什么。”古远天说。 方涵有些泄气,“还以为可以确定一些事情呢……” “虽然确定不了什么,不过,这个AI发来的资料的可信度,却是又增添了不少。”古远天说着,转而又是好奇地问居山,“你是怎么想到这种可能性的?” 居山耸耸肩,“我想着,如果天王星是后来才被太阳捕获的,那之前天王星应该也是绕着某颗恒星运行的行星吧,这个思路很正常吧?” “确实……”方涵说。 “可是我没想到……哎……”古远天叹息。 居山微微一笑,“其实我还有一个更无厘头的猜测……当然,前提是把这个AI的所言当成事实来看。” “无厘头?”方涵微愣。 “说说看。”古远天说。 居山从旁边拖来一张椅子坐下,说道,“天王星被太阳捕获的时候,这颗X恒星应该距离太阳也不远,这时候,从地球上看,兴许天上就有两个太阳。” “然后呢?” 居山接着说道,“有不少古书都提到过大羿射日这么一个故事,像《楚辞章句》、《淮南子》,不过,这个故事最早是出自《山海经》。但是‘古本’《山海经》早已失传了,‘今本’《山海经》中也没有大羿射日的故事,如今只能从一些书籍的‘引用’里找到古本《山海经》里关于大羿射日的只言片语。在宋书《锦绣万花谷》中,作者就引用了古本《山海经》中的一段话,共十五个字——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故事源于生活,说不定,这个故事记载的就是远古时候有其他恒星靠近过太阳系。” 方涵想笑,“你这也太能猜了!再说了,书里说有十个太阳呢!怎么可能有十颗恒星同时来到太阳系附近?你这玩笑开得有点大了。” 居山面露无奈,转头看向了大屏幕上的监控数据,“这个时候,咱们除了开开玩笑,似乎也做不了什么了。” “是啊,做不了什么。”古远天抬手按了按太阳穴。 方涵的神色也黯淡了下来,确实,就如他们二人所说,做不了什么了。 “你回房去睡会吧。”居山转而拍了拍古远天的肩头,“这里我替你顶一会。” 古远天摘下眼镜,揉了揉双眼,默默地伏到了桌上。 居山叹了一口气,没去勉强。 之后,三人无话。 七小时后,他们通过大屏幕上的实时监控,目睹了灾难的开始。 石虫大军先头的数百只石虫,势不可挡地坠入了墨西哥湾区域,受波及的四个国家,顷刻间灰飞烟灭。 () 第170章 炼狱 战争,贯穿了人类文明史。 而战争所用的兵器,古时,有石木棍棒、刀剑弓弩这些冷玩意儿,到了近现代,则有铳炮枪弹之流的热兵器。 冷兵器作战,诸如落石滚木、刀砍箭刺,虽血腥,但杀伤范围有限。 热兵器作战,诸如枪射炮轰,不仅血腥,杀伤力、杀伤范围也很广。 人类文明史上,曾被使用过的、最可怖的兵器,便是原子弹了——那次,一枚重约四吨、爆炸当量仅有不到2万吨的原子弹,便让近十万人瞬间死亡,之后更有数十万人饱受灼伤、核辐射的折磨、痛苦一生。 使用如此可怖的兵器,毁灭一国只在谈笑之间。但人类的理智制止了这种事的发生,虽然不少国家手里都握有数量可观的核武器,但自从二战之后,核武器便再未出现在实战中。 因为人类很清楚,使用核弹,无异于自取灭亡。 而率先落在墨西哥湾沿岸的那两百余只石虫,每一只都是钴弹,这些石虫的爆炸当量,与一个月前的漏网石虫一样,每一只的爆炸当量都超过了三百万吨,最强的一只,超过了一千万吨。 这,远强于人类历史上的美国投放的那枚原子弹。 所以,所有知晓这轮轰炸的人,包括ESA、太空军、各国相关机构,他们都清楚这一轮轰炸造成的后果,而全球各地尚在工作的地震记录仪,都记录到了这一轮钴弹爆炸,记录到的具体数据,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末日来临般的战栗—— 在墨西哥湾沿岸区域,在短暂的一分钟内,共发生了四百余次地震,其中一半次数的地震震级可以忽略不计,因为那是石虫着陆时撞击地面产生的,而另一半次数的地震,震级全都超过了里氏6.1级,最强甚至超过了6.6级,这一部分地震,是石虫钻入地下一定深度之后的二次爆炸、也就是钴弹爆炸产生的。 而地震仪记录到的数据显示,这两百余次地震,有近五十次是发生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四个小国国土上。 这些小国的国土面积不大,加起来也只有区区数十万平方公里,不用想象就能知道,这四个小国的地表建筑已悉数被毁,这四个小国,已经名存实亡了。 而墨西哥湾沿岸的其他大部分地区,在受到钴弹轰炸后,就逐渐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而钴弹爆炸掀起的烟尘,也挡住了近地轨道的卫星的视线,所以,所有知晓这轮轰炸的人,都只能通过想象去猜测受灾地的实时图景。 而这,并不难想象。 那里,已是炼狱—— 在某只石虫的落点处,钴弹爆炸产生的近万摄氏度的高温,已将一圈内的物质皆数气化,不管是石头、金属、生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皆没能幸免,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更是在地表炸出了一个巨大而又极深的坑,激起的一团蘑菇云一飞冲天,不多时,其高度就超过了20公里,而蘑菇云的宽度,也膨胀到了10公里有余,而爆炸产生的炽热、且高速的气浪,虽不可见,但气浪扩散途经之处,处处残垣断壁、烟熏缭绕。而核爆产生的高能电磁脉冲,已经先一步摧毁了落点附近的所有电子设备。 而以石虫落点为中心、方圆数十公里的地表之下的防核掩体,也因为爆炸产生的地震波而塌方了,无一幸免。 然而,这还不算全部。 在石虫爆炸产生的物理伤害的范围达到极限之前,爆炸产生强烈的闪光已早早冲破了这个范围极限,虽然石虫是在地下爆炸的,但爆炸产生的强光,对100公里之外的生物的视觉依旧产生了强烈的刺激。 一只石虫的爆炸,就已经达到了毁天灭地的程度。 而石虫不止一只,钴弹爆炸也不止一次。 在这两百余只石虫在一分钟内如鞭炮一般炸完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已是满目疮痍,这时候,从近地轨道的太空中向下望去,会发现,墨西哥湾已经被围上了一圈暗色的尘带。 当地震波与灼热的气浪减弱殆尽后,被爆炸冲击到大气中的大块碎石与颗粒,开始从天空中的尘埃云中坠落,就好像是从尘埃云中凝结出的石雨一般。 而这石雨,亦不是普通石头。 石虫的爆炸,是钴弹爆炸。 在爆炸的那一瞬间,石虫体内的钴59捕获了中子,变成了放射性极强的钴60。从天上落下来的石雨,还有飘荡在空气中的尘埃,此时此刻都有钴60附着。这些东西,将在未来的数年时间内,持续释放对地球生命有害的高能射线。 …… B市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西山地下防核掩体、6501地下长城所有节点的控制中心、宾夕法尼亚的雷文罗克山地下军事基地、科罗拉多的夏延山地下防核掩体、克林姆林、还有特洛伍德等等这些地方的人类文明的领导者们,在第一时间就知晓了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受灾情况,但他们连去确认有没有幸存者者的时间都没有—— 在地震监测部门监测到发生在墨西哥湾沿岸的两百余次强震后,仅仅过去了不到3分钟,地震记录仪又记录到了一连串的强震。 这次,这一连串的强震,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波皮盖陨石坑’与‘隆干查陨石坑’附近。 然后是美国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湾陨石坑’与‘汤姆斯峡谷陨石坑’, 接着是帕米尔高原的‘卡拉库尔陨石坑’, 新斯科舍省的‘蒙塔格奈陨石坑’, 加纳的‘博苏姆推’, 俄罗斯的‘埃利格格特根’, 哈萨克斯坦的‘比加奇’, 俄罗斯的‘卡拉’, 纽芬兰拉布拉多的‘米斯塔斯汀陨石坑’, 俄罗斯南部的‘卡缅斯克陨石坑’, 德国巴伐利亚州的‘讷德林根-里斯坑’, 加拿大努纳武特的‘霍顿陨石坑’, 西班牙的‘鲁维耶洛斯德拉塞里达陨石坑’与‘阿苏阿拉陨石坑’, 全球十大高原, …… 石虫大军的自爆式轰炸持续了近一个小时才告一段落。这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上万只石虫,在地球的陆地上留下了翻腾着浓烟的千疮百孔。 这时,从太空中远望地球,整体上虽然还是蓝色的,但在各大洲的大陆上方,已经可以看到有点点暗灰在缓缓扩散、渐有连成一片之势。 全球幸存的各大防核掩体内,人类文明的领导者们默默看着卫星传回来的云图,他们没有表露出过多的愤怒,也没有过多的悲伤,这一刻,他们似乎都丧失的表达情感的能力。 看他们的神情,只能得出一个结论——他们暂时还没有崩溃。 而他们暂时没有奔溃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石虫的落点,确实跟年龄在6500万年内的陨石坑有关。各国修建在远离陨石坑地表之下的防核掩体,几乎没有受到影响,在自家防核地堡内进行‘演习’的民众,除了距离爆炸点近的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其余的,暂时都还活着。 二是这一拨石虫大军,只有一半,也就是只有一万只石虫坠落到了地球上、并发生了自爆。剩余的一万只,在前一半石虫爆炸后,相继缓缓降落在了前一半石虫炸出来的深坑中。 () 第171章 无题 人类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核战争,在这天之前,人类对核灾难的概念,全都建立在理论推演出的一纸数据上—— 核爆波及之处,山崩地裂、火灾肆虐、水气污染、处处生灵涂炭,在距离爆炸点较近的人类生活区,电力系统崩溃、通信中断、建筑被毁,而相比于在爆炸中心瞬间死亡的生灵,在灾难中活下来的,则要痛苦成千上万倍:重伤者,感知器官受损,皮肤、呼吸道与肺部被灼伤,即便活了下来,也命不久矣;轻伤者,生存也难以为继,因为空气中弥漫着放射性微尘,水体受到放射性污染,食物链出现大规模断层、生态迟早崩溃…… 所以,对核爆之后的幸存者来说,不管是轻伤还是重伤,死亡,都是如影随形…… 而石虫大军给地球带来的一万余次的钴弹轰击,让这一纸数据变成了现实。 唯一让人感到幸运的是,这轮一万余次的钴弹轰炸,并不是地毯式,就如之前ESA猜测那样,石虫的自爆式轰击,是围绕年龄在6500万年内的陨石坑进行的,但即便是这样,人类文明与地球生命也都受到了难以估量的创伤—— 这轮石虫自爆结束之后,ESA相关部门的专家,迅速对卫星与地震监测网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在B市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内,古远天等人手里已经拿到了一份受灾数据与相关的评估报告: 【抵达地球的第二拨石虫大军,数量超过了两万,其中,落地后自爆的石虫,共有10085只,这个数据,是根据地震监测网记录到的10085次6级以上的地震得出的,还有一万余只石虫尚未自爆,红外卫星传回的监测数据显示,它们降落进了自爆石虫炸出来的深坑中。】 【自爆的10085只石虫之中,有2139只落在了人类已知的193个陨石坑的附近,平均下来,每个陨石坑附近都发生了10次左右的石虫自爆,不过也有例外,尤卡坦半岛陨石坑附近就遭受到了200余只自爆石虫的轰击,整个墨西哥湾沿岸都成了重灾区。】 【因为之前ESA已经猜测出了落点与陨石坑的位置有关,所以,这193个陨石坑附近的民众已经被提前安置到相对安全的地方了,除了遭受到相对密集打击的尤卡坦半岛陨石坑,其他192个陨石坑周遭并无多少人类的伤亡。】 【因为尤卡坦半岛陨石坑受到了‘重点’照顾,墨西哥湾东南沿岸、中美洲的几个小国,几近覆灭,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这片重灾区里,受灾人口超过了2700万,这几乎是中美洲的人口总数的95%,而这片重灾区里,至少有近百万人在石虫的自爆中瞬间蒸发。】 【另外的7946只自爆的石虫,分组落在了陆地上的726个地方,平均下来,每组也有10只左右。这726个地方,可能也存在陨石坑、但早已被岁月淹没,所以,在人类之前对全球陆地的地质勘探中,并没有在这726个地方发现存在陨石坑的证据。】 【这726个地方,绝大多数都位戈壁、沙漠或是原始森林,但也不乏人类聚居区。】 【初步估计,这些个地方的受灾人口加起来,趋近全球总人口的百分之十,石虫自爆导致的直接死亡人数,乐观估计,已逾百万。】 【石虫自爆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已经进入大气环流,地表水、地下水都已被污染,不久之后,全球生物都将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 看完这份报告,古远天无力地坐到了椅子上。 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他身边的方涵、居山等人也不相信。 B市航天城地下防核掩体的总控大厅里,没人言语,只有机器设备运行时发出呜呜的声响。 所有人都沉默着,他们双目失神,面色木然,或愣愣地站着,或傻傻地坐着。 他们虽然早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他们还是无法接受。 没有人能够接受。 但现实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没有选择。 这时候,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懦夫的他们,也都不由自主地开始逃避现实。 他们开始站在人类文明的大立场上幻想各种如果, 如果可以好好把握住和平年代、如果可以早一些在科学技术上加大资源投入,如今惨烈的景象也许就不会发生; 如果各国之间可以早一些放下成见,也许就不会把大好的资源投入到战争中去; 如果少一些私欲作祟,也许就不会去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金钱去搞制裁、搞贸易切磋、搞军备比拼、搞政治斗争; 如果人类可以早一些把眼界放远到地球之外、放远到宇宙,也许…… 如果人类没有浪费过往的那些静好的岁月,也许…… 他们都知道,没有如果。 这些毫无意义的自省,只是令他们更加感到懊悔,为人类文明感到懊悔。可是越懊悔,他们越是忍不住要去自省。 “各位准备一下吧。” 气氛降到冰点的总控室里,突然响起了一句铿锵有力的说话声。 古远天怔怔地抬起头,愣愣地看着通讯大屏幕,视频窗口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王久峰的面色一如以往,没事儿人一样。 古远天不知道说什么,几秒钟后,不自觉哑然一笑,“呵,你不用装得这么镇定。” 视频窗口里,王久峰的脸上闪过了一丝苦涩的微笑。 “我是军人。”王久峰说。 没有人捕捉到王久峰的微表情,但他说的这四个字如千斤巨石一般,重重地砸在了总控室里所有人无力的灵魂上。 停顿了几秒后,王久峰拍了拍手,继续说道,“虽然我不想对你们说场面话,但看你们这般模样,我还是说说吧……现在,还不是我们自乱阵脚的时候,全球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还活着,我们,还活着。这样的局面,你们ESA不是有对应的预案吗?你们自己做的预案难道都忘了?按照你们的预案,联合政府的各个成员国、ESA其他分部可是都已经行动起来了,所以,各位也别愣着了,准备一下吧,按计划,这时候,你们,还有我们,需要对还活着的人做个交代了。” 总控室里依旧一片沉静。 “我在西山这里等你们,二十分钟后见。”王久峰说完,抬手敬了一个军礼,随后主动切断了视频信号。 () 第172章 胖五发射成功! 刚看完发射直播…… 飞了2000多秒,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紧张到攥了一拳头的汗…… 胖五牛啤!!!! () 第173章 交代 古远天盯着空荡荡的通讯大屏幕,一动不动地坐着。 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也没有人去打扰他。 约莫一分钟后,他站起身,闭上眼睛做了个长长的深呼吸。 再次睁开双眼时,他的目光中已然多出了几份坚毅。 确实,就如王久峰所说,在第二拨石虫大军抵达地球之前,ESA就已经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局面进行了推演,并对如何应付这些局面做好了相应的预案。而当下的这种局面,虽夹杂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比如两万余只石虫只自爆了一半等等,但也还是有合适的预案可用的。 “我们这边的各个部门,就按照我们的七号预案来吧,记得时刻与ESA其他分部保持联系。”古远天扶了扶垂到嘴角的麦克风,如此说道。 没有人应声。 于是他转过身扫视了半圈,发现众人几乎个个是面色凝重,有个别人的神情甚至还有些呆滞。 古远天无奈一笑,他知道,这些人尚未从石虫带来的灾难中缓过神来,而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只不过他是这里领头人,即便心理上受到再巨大的冲击,他也需要强制让自己安定下来、扮演好领头人的角色。 古远天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接着说道,“刚刚首长发视频催我们过去,是因为他们执行的预案中有一个环节,也就是发布会,是需要我们ESA的人出面的。名单之前就已经下发了,现在名单上的人都在这里吧,你们带上最新的数据资料,跟我一起去西山吧。” 说到这里,总控大厅里的一些人总算是渐渐回过了神。他们大都是ESA中国分部里各个小部门的小头目,军方执行的预案他们也都是知道的,所以他们也很清楚古远天说的发布会是怎么一回事——就如刚刚视频通讯时王久峰所说的,‘对还活着的人做个交代’,即引导舆论、安抚民心。 又是稍稍停顿了几秒钟后,古远天继续说道,“从这里到西山,只有十来分钟的时间,路上,你们抓抓紧、把情绪调整好。我们参加这次发布会,主要是在问答环节配合政府与军方的发言人,也就是当他们的顾问,我需要你们有个冷静的头脑,不要到时候出什么岔子。” “老方老居,这里就先交给你们俩了。”末了,古远天又交代了这么一句,在看到方涵与居山点头回应之后,古远天‘嗯’了一声,随即就走出了总控大厅。 参加发布会的其他人也不敢拖怠,各自拿起各自的资料平板,紧跟着古远天也离开了总控大厅。 一刻钟后,古远天一行人就抵达了二十多公里外的6501地下长城的西山站,在执勤士兵的引领下,他们很快就来到了位于西山地下防核掩体的发布会现场。 …… 与此同时,全球多数民众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他们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通过网络得知,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全球好多地方都发生了强震,在网络上疯传的灾难场景的视频,无不令观者心悸肝颤。 恐慌中,流言四起,网络运营商、网络社交平台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堵死网络,信息自由传播了一段时间后,直到某一刻,网络状态才出现了变化——网上的信息都变成了只读状态,全球范围内,所有民众再也无法上传影音、敲击键盘畅所欲言,所有具有社交功能的软件与APP也相继停止了社交服务…… 也就是在这一刻,电台、电视、各大网络媒体、知名影音平台、社交APP、甚至是还在开服状态的网游手游,都发布并置顶了一个通知——各国政府将在半小时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民众释疑,在此期间,希望民众尽量待在防核地堡,避免外出。 …… 在CN,这次发布会将在B市的西山地下防核掩体内举行,虽然发布会尚未开始,但是,守在电视电脑前、或是抱着手机看直播的人,已经通过视频画面看到了发布会的现场—— 那是一个非常宽敞的地方,现场人头攒动,一眼望去,足有数千人之多。 这样规模的场馆,建在地面上并不稀奇,但是建在地下,民众闻所未闻,而且,区区一场发布会,竟然有这么多人参与,这让观看直播的民众觉得甚是奇怪。 随着直播镜头的切换,观众还发现,参与新闻发布会的,除了有面熟的新闻界媒体人,竟然还有不少在各行各业颇具人气的人物,像什么知名演员、企业家、运动员、作家,甚至还有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欢迎的UP主、CV、画师…… 因此,在一些民众看来,这次新闻发布会搞出这么一个阵容,倒是像准备开嘉年华似的了。 这太匪夷所思了…… 而在主席台后边的那块巨大的液晶背景板上,还显示着令民众更加困惑的一行字—— ‘人类联合政府CN区新闻发布会’ 联合政府的概念,在‘速登火星’计划开始之后,就被世人所熟知了,只不过,那时候的联合政府在世人的眼中只是大国的联合,跟原先的联合国差不多,只是各国之间的合作更为紧密罢了。 但现在,‘人类联合政府’这样的字眼,让观看直播的民众们隐约产生了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有点同仇敌忾的意思,但细细一品,似乎又有点悲怆的意味。于是,他们习惯性地点开弹幕窗口或是评论区、想发表发表看法、讨论讨论,然后他们才想起来,网络平台的‘发言’功能在不久之前就已变灰了。 这让民众感到憋得慌,尤其是年轻人群体。 不过,这种煎熬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主席台上的各方人员落座完毕后,发布会立刻就开始了。 对观看直播的民众来说,主席台上首先发言的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言的内容。 如民众所愿,第一位发言人没有打招呼,也没有做自我介绍,更没有说什么煽情的话,开口就是对当前的情况做的一个简略的说明—— 【大约两小时之前,地球遭受到了一轮长约1小时的核打击,目前,打击已经停止。】 【因为是核打击,所以希望大家待在自家的防核地堡里,不要外出。如果你没有遵循之前的‘演习’指令、目前不在地下避难所,请立刻回到自家的防核地堡,或者前往就近的公共防核掩体。】 【全球各地的受灾点,请看我身后的大屏幕,已经详细标出来了。其中有十一处与我们CN区有关,这十一处中,有九处是无人区,另外两处的受灾情况相对较为严重,因为跟灾区之间的通信尚未完全恢复,所以目前灾区的具体情况不祥,军方正在组织救援队伍、准备奔赴灾区。】 【核打击产生的放射性尘埃,很快就会蔓延至全球,但同时也会被稀释。防核地堡与公共防核掩体的空气净化系统,是完全可以过滤掉外部空气中的污染物的,大家安心待在地堡掩体中即可,不必恐慌。经过之前数次的‘演习’,相信大家也已经对防核地堡的水气循环系统已经有所了解了,所以,饮用水不用担心,食物的话,在‘演习’指令明细中就有囤积压缩食品这一项,相信大家已经做到了。另外,国家战略储备非常充裕,大家不必担忧。】 【为了有效扼制具有煽动性的流言的扩散,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都已经被联合政府管控,网络平台的社交功能暂时已经全部关闭,将在发布会结束之后进行有条件限制的开放。条件限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是恢复社交功能的网络平台,将由联合政府指定;二是发送网络消信息将需要进行刷脸认证。】 【以下,是提问时间。】 () 第174章 演员 在发布会开始之前,主席台下的新闻界媒体人就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根据过往的经验,他们认为在这种国家级别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做的报告绝对短不了,他们要做的,就是仔细记录冗长的发言内容、即时整理归纳,最后在提问环节举手发问。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发言人并没有滔滔不绝、大讲特讲一番—— 发布会正式开始后、仅仅过去了不到三分钟,发言人就抛出了那句“下面是提问时间”。 这么快就进入提问环节了? 所有媒体人都有些恍惚了,这太不合常理了。 而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发言的内容。 核打击?不久前地球遭到了核打击?发言人身后显示屏中的世界地图上、遍布各大陆的红点,就是遭受核打击的位置?难道说个把小时之前、网络上盛传的强震是核打击导致的? 一时间,在发布会现场听报告的各路人马,要么大眼瞪小眼,要么在交头接耳,就是没人提问,气氛异常诡异。 数分钟的冷场后,主席台上的那位发言人像老教授般清了清嗓子,台下才安静下来,然后才陆陆续续开始有人举手提问。 …… 三个多小时后,提问环节结束,这场新闻发布会也暂时告一段落了。 各家媒体在得到授权之后,立刻就将整理好的内容更新到了自家的网络平台上,同时对这场持续了三个多小时的发布会进行了视频重播。因各种原因而错过了直播的民众,这时候也通过这些渠道、对外边的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 —— 【问:您刚刚说地球遭受到核打击,也就是说,这是战争了?】 【答:对我们来说,是战争。】 —— 【问:是战争的话,那么是谁发起的?应该不是那两个打过冷战的核武大国吧?是几年前发现的那支外星舰队吗?】 【答:现在能确定的是,攻击来自地球之外。我们的卫星、还有望远镜,都捕捉到了有大量的不明物体穿过了大气层,每个不明物体的尺寸都与五十米级的小行星相当。具体的影像资料,烦请ESA的相关负责人提取出来并转投到大屏幕上。这些不明物体撞击地表后溅起的蘑菇云,存在高剂量的放射性,所以我们才称之为核打击。这应该与外星舰队无关,毕竟外星舰队目前还没有越过柯伊伯带。】 —— 【问:您的意思是,地球遭遇的这轮核打击,是陨石群,或者说是小行星群造成的?】 【答:可能性很大。太阳系的有不少小天体都有丰度很高的天然放射性元素,这种小天体落到地球上,就相当于是引爆了一颗核弹。】 —— 【问:为什么军方没有予以拦截?尤其是太空军,他们的力量就驻扎在近地轨道,位置极佳,拦截起来也方便,他们为什么没有出手?】 【答:不明物体的个头太小,发现它们时,太空军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拦截时机了。至于地面上的对空力量,是尝试过拦截的,但发现目标的放射性远超想象之后,便放弃了拦截的打算。因为这种东西凌空爆炸造成的负面影响,比撞击地面时产生的破坏力还要严重。我知道你还想问什么,你想问之前网络上盛传太空军叛变是否是真的,我告诉你,无稽之谈。笃信此种谣言之人,非蠢即坏。】 —— …… —— 【问:这与一个月之前发生的数十次撞击事件有联系吗?】 【答1:它们可能都属于同一个小行星群,如果你对木星有所了解的话,就会知道在木星的轨道上存在两个小行星群,也就是特洛伊小行星群,这与拉格朗日点中的L4点与L5点有关。这方面,ESA的天文学家懂得比我多。古教授,古老,你来详细做个说明吧,或者在你带来的团队里点一个相关领域的人。哦对了,介绍一下,古远天古教授,ESA中国分部最高领头人,N市紫台出身,资深的天文学家。】 【答2:木星有两个特洛伊小行星群,分别位于日木L4与L5这两个点附近。同样的,在日地L4点与L5点,也可能存在这样的小行星群。只不过至今为止,我们只在日地L4点附近发现过一颗这样的小天体,编号2010TK,尺寸在300米左右。这样的小天体很难发现,所以,我们认为地球刚刚遭受到的打击,还有一个月之前的那数十次撞击,都来源于失速的、地球的特洛伊小行星群。】 —— 【问:全球的受灾点我已经通过您刚刚放出的那张世界地图了解到了,那么,具体的伤亡情况,联合政府有没有进行过估算?】 【答:欧洲、澳洲、中美洲受灾点较为密集,而且每个受灾点都相当于发生了一次6级地震,所以伤亡肯定不小,但目前的具体情况还不得而知,毕竟距离灾难发生才过去了一两个小时。我国情况相对要好一些,之前我已经讲过了,我国疆域内有十一处地方受到了打击,其中九处都在无人区,另外两处,已经标在地图上了。具体情况,需要等军方的救灾人员赶到之后,才会得到详细的数据。】 —— 【问:是不是ESA预测到了今天的这次‘小行星群’撞击事件,所以才会延长‘避难演习’的时间?】 【答:有这方面的原因。为了应对外星舰队的到来,全球性的‘避难演习’至今已经举行过五次了,算上这次,已经是第六次了。如果你记忆力好的话,那么应该记得前五次的‘演习’的持续时间吧。第一次‘演习’持续了三天,第二次持续了五天,第三次是八天,第四次是十天,第五次是两个星期,很容易看出其中有明显的递增规律,目的就是让民众适应长时间的‘地下避难’状态。 第六次‘演习’,也就是持续到今天的这次‘演习’,是10月8日开始的,原计划,这次演习将会持续到10月24日,也就是一共十七天,但是10月10日前后出现了小行星群撞击事件,有至少50颗百米级小行星撞上了地球。经过ESA中天文学家的研究,发现这可能是一拨失速的特洛伊小行星,短期内地球有可能还会受到这类小行星群的撞击。于是,联合政府就决定无限期延长这次‘演习’。看来,联合政府是赌对了,如果我们按计划在10月24日结束了演习,那么今天的伤亡将会更大。】 —— 【问:与一个月前的那次事件相比,这次的打击事件造成的后果严重了多少倍?】 【答:很多倍。粗略计算的话,一个月前的撞击事件里,有50颗小行星撞上了地球,这次,超过了一万颗,也就是200倍。】 —— 【问:这么严重,会造成核冬天吗?】 【答1:这方面的问题,交给ESA的核物理专家与地理气候专家吧。】 【答2:有可能,但也不一定。这次事件,虽然在全球范围内都造成了破坏,但小行星的个头太小,激起的尘埃云,还达不到长期遮天蔽日的程度,造成核冬天的概率很小。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人类自从发明了原子弹以来,至今已经试爆了两千余次核武器,但全球气温不降反升。所以,目前还不能准备预测到底会不会出现核冬天。】 【答3:需要注意的是尘埃云的放射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大气环流,放射性尘埃将遍布全球地表。所以,‘演习’还将持续。至于饮用水、食物等问题,领导在发布会开始的时候已经说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 【问:以前也有对网络采取过管制措施,但这次,是不是过分严苛了?】 【答1: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世上,有恶劣之人,有乐善之人,聪明人很多,但愚笨的也不在少数。做个排列组合,就能得出这么一种人,既聪明又恶劣的人。这种人不少,他们很容易就可以把单纯愚笨的人给带跑偏。这次灾难是全球性的,在网络被联合政府管制之前,已经因谣言而出现了大规模的愚蠢之举了,比如离开地堡集群上街搞事情,还有那种极端的报复社会之徒、抱着要死一起死的心态的恐怖分子制造的恐袭,等等等等。这最终伤害的是大家、是全人类。都说谣言止于智者,但现实是,这世上之人,并不都是智者。】 【答2:补充一点,非常时期,对性质恶劣的伤人案件,联合政府将采取果断的处理方式。】 …… …… 【(主持人)问:还有没有问题?】 【(媒体人)问:其实这次发布会,我觉得不用请新闻媒体到现场,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在家里‘演习’,完全是有时间守在电视前观看的。那为什么还把我们这么多媒体人聚集到这里呢?这样的话,应该会加重掩体内部的环境维持系统的负荷吧?】 【主持人笑笑,未答前一问,至于后一问,主持人说不打紧。】 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记者才知道,联合政府只是借媒体人的口罢了——网络在被管制之前,他们这些媒体人凭着职业嗅觉,已经在网络上搜集到了民众的各种意见跟态度了,网络被管制之后,民众无法开口,他们媒体人不自觉间的提问,其实就是民众想问的。 最后,主持人对参与旁听的那些知名的人士说了一个请求——希望通过亲自参与这次发布会,他们这些知名演员、企业家、网络大V可以发挥‘民间名人’在正向舆论上的引导作用。 …… …… 发布会结束之后,古远天没有立刻回航天城的地下掩体,而是留在了西山。 长时间没有好好休息的他,终于是累倒了。 躺在西山防核掩体内医院上的病榻上时,他无奈地对陪同的王久峰笑了笑,无力地说道, “呵呵,我还挺适合当演员的,我自己扯的淡,连我自己都觉得挺真的……” …… …… 几乎同一时间,其他各国举行的‘人类联合政府新闻发布会’也差不多都结束了,而发言人的‘答题’口径,都是一样。 () 第175章 一语成谶,一梦经年 发布会结束之后,全球的主流媒体与互联网企业很快就取得了联合政府的授权,同时,还拿到了由ESA计算机工程部门定制的、由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监制的补丁。 按照联合政府的要求,获得授权的媒体与企业,只需要将补丁程序安装到自家的服务器就行了,之后,使用对应软件的用户就会收到软件更新提醒,用户选择更新后,就可以继续使用社交功能了。而那些相对较为冷门的网络平台,联合政府表示将在审核结束之后陆续给予授权。 …… 三天后,全球各大网络平台就基本恢复到了往日的那般模样—— 在CN,除了因‘演习’而早已悉数下线的微商电商平台依旧还处在停运状态,其他的,像微信、企鹅的社交功能又恢复到了原先的模样,微博原来能发什么,现在还能发什么,原来不能发什么,现在当然也不能发,原来需要审核的,现在还是需要审核,在A站B站等视频网站发弹幕亦是如此,UP主上传影音视频是这样,论坛发帖是这样,网文圈更文是这样,网游中发消息也是这样,等等等等。 只不过民众在网络平台上发出信息的时候,不管是发送视频、音频、文字符号还是上传文件,都会先弹出一个小窗、询问是否确认发送,并且还会在后台自动启动摄像头、运行刷脸程序。 如果嫌弹窗碍眼、浪费时间,可以选择永久关闭,但刷脸程序关不了。 而刷脸的目的,即便官方不言明,民众也知道,这是强化实名制的手段。 若是放在十年前,这种方式对网络管控的强化提供不了多少帮助,但是如今,在联合政府与华为等通信技术企业的努力下,5G基站已经基本覆盖了人类活动区,在部分地区,更快更高效的6G也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加上人们使用的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经过技术革新,不仅高清摄像头已是标配,性能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些优越的条件,使得‘通过刷脸、利用大数据进行即时实名管控’成为可能。 但如果有人觉得刷脸会侵犯到自己的隐私权、继而选择不用网络进行社交的话,那么联合政府确实无法及时监管到。 可是在这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了。 在CN,人们一开始觉得在网络社交中加入刷脸有些别扭,但在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行了尝试之后,发现还是能很快就习惯的——在刷脸支付已经流行全球的今天,刷脸社交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刷脸的数据都在联合政府的数据库里,跟商人的数据库比起来,应该还是更安全可靠一些的。 唯一让民众感到膈应的,是即时聊天的聊天内容可能会被监控,比如企鹅、微信、YY还有各种网络游戏中的私人性质的单聊、群聊等等。 虽然各大平台在软件更新的更新公告中强调了联合政府并不会对这一部分进行监控,联合政府也对此在官网上做了特别声明,但有些民众还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 不过,理智的民众也不在少数,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退一步想想,联合政府想监控这部分内容,在以前没有刷脸技术的时候就能做了,如今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才感到‘膈应’,未免也太矫情了些。既然联合政府说不会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监控,那不如就选择相信。即便即便即便真的被监控了,‘人类联合政府’想揪的也是搞破坏的人,自己一身正气,心系的也是人类的未来,断不会在非常时期满手胡言去破坏社会秩序,何惧之有?! 这种想法虽然有点阿贵,但在特殊时期,大多数民众最终还是对这种想法表示了认同。 而在US等其他国家,像推特、脸书这些平台,以前一直惯着用户拿‘言论自由’当遮羞布,如今,这些平台用户中的某些群体可能要更难受一些。 不过,在全球性的大灾难面前,这样程度的管控最终还是让大部分人都暂时接受了。 …… 总之,在石虫的自爆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灾难后,全球民众的情绪总算是被联合政府的这一波操作给稳住了。 而全球社会的这般反应,基本也在联合政府与ESA的预料之中。可是联合政府与ESA的社会学家们都很清楚,以‘人类联合政府’的名义召开的发布会,只开一轮,是不可能长久镇住场子的,目前的稳定,只是暂时的,没有人能确定暂时稳定的表象之下,到底还暗藏着多少暗流涌动。 所以在联合政府的预案中,这样‘明面’上的发布会将会隔三差五地召开,同时,还会有其他的一些措施会在‘暗面’进行。 B市,西山防核掩体医院住院部。 三天前的那场发布会结束之后,古远天就躺到了这里的病床上。 他是累倒的。 在王久峰的如山军令下,他被强制留在了医院进行修养。 不过他在病房里却也没闲着,只要醒着,就会拿起他专用的平板、去统筹安排ESA中国分部需要处理的各项事宜、翻阅汇总起来的研究数据与资料。 “明天开第二轮发布会,要对社会大众关心的问题做了一次集中解答,还要对全球各个受灾地区的情况做详细的通报,你们的剧本准备好了没?”古远天背靠着床头坐着,眼睛盯着手里的平板屏幕,说话时头也没抬。 “差不多了吧。”王久峰削着苹果,“我说你就不能歇会儿?没了你,ESA就转不了了?我刚看了护士做的记录了,这两三天你才睡了不到十个小时,怎么,你还以为你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啊?医生可是说了,像你我这样年纪的老人家,如果还这么拼命,说不定就会突发各种疾病,像什么心脏的,大脑的,还有其他脏器的。老胳膊老腿的了,别太逞着,能让小辈们扛的,你就别亲力亲为了……” “我看了看后台的数据统计,现在社会上普遍担心的一个问题是,这次打击带给人类的灾难,会不会对未来面对参宿四舰队产生影响,这个问题,明天的发布会上,联合政府那边准备怎样作答?”古远天打断道。 王久峰把已经削了一大半的苹果放回到了桌上,默默地捡起了掉在地上的一段苹果皮,“联合太空军算是废了。” 古远天的手指颤了颤,他也知道,一个多月前的那次拦截作战之后,太空军就废了,但现在这样的局面,显然不能将这个消息泄露到社会上。 “总之先壮壮人们的胆子吧,这些事会先压下来。”王久峰拿起那个没削完的苹果,“只要金字塔的底层还稳定着,咱们就还有希望。毕竟参宿四舰队还没穿过柯伊伯带,太空军还有时间重整旗鼓。不过,这拨石虫只自爆了一万多,还有一万多只石虫降落在了弹坑里。这是个隐患……” “乐观一点去想的话,呵呵,也许是摇光号遇到的那个参宿四文明的AI已经拿回控制权了……”古远天说着说着,后半段的声音渐渐就低沉了下去。 “灾区中心已经封锁了,跟随军方救援队前往灾区的科研人员,也已经驻扎下来了,待设备调试结束之后,会尽快用无人机去探查的。”王久峰削着苹果,很慢,可以看出来他的手法很生疏,不过,终究还是削完了,然后,他开始去雕苹果一头的蒂,“你好好休息,养好精神,明天的发布会,还需要你这样的、在科研领域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去坐镇。到时候……” 啪—— 一声脆响打断了王久峰的话。 王久峰抬起头,立时一怔——古远天正闭着双眼、一脸痛苦地捂着左胸,那一声动静,是他的平板滑落到地上发出的。 …… 古远天听到了王久峰最后唠叨的那些话,但他已经无力再聊下去了。 他也听到了那一声清脆的响声,他也知道,那是自己手指脱力,平板掉地上了。 然后,他就听到了数声饱含焦急的呼唤。 “老古!老古!……” 然后,他的耳中就只剩下了持续不断的低鸣,就如有人在一直按着汽笛一般,时近时远。不是110的动静,也不是120的动静,是间歇性耳鸣?古远天想抬手去掏掏耳朵,却发现腾不出手。于是他想睁眼看看,可花了很大的力气,也才勉勉强强撑开了一条细缝。 他看到了几个模糊的人影,随即眼皮就不受控制地闭上了。 他的世界开始变暗,直到一片漆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是1秒,也可能是1个小时,他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平躺了下来。 心肺复苏吗? 古远天这样想着。 他也只能想了。 因为这时候的他,能用的,只剩下了大脑。 自己这是在被抢救吗? 古远天想笑,王久峰刚刚提到的那个医生……那个医生的嘴难道是开过光的? 但他也只能在心里笑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嘴已经不听使唤了。 突然间,漆黑一片的世界又变得明亮起来。 这是要去见马克思了? 想我这辈子…… 等等,古远天立刻停止了思绪——他不想去回忆生平。但是,这样的思绪却还是无情地占据了他意识的高地。 他想起了小时候曾端过一锅开水去浇蚂蚁窝; 想起了学生时代曾经通宵看过流星雨; 想起了自己曾经是因为什么原因走进了天文这么一个冷门的领域; 想起了海尔波普彗星,想起了彗木大相撞; 想起了在紫台的点点滴滴,想起了自己带过的那些学生; 想起了叶扬,想起了苏乐; 想起了ESA,想起了萝藦计划; 想起了如今已经在另一个世界的至亲…… …… 一幕幕的画面如老式电影的胶片一样,迅速地在他脑海里闪着,这时,他就像旁观者一样看着自己的生平。 他想按下暂停,可是办不到。 渐渐地,脑海中的画面开始变得暗淡起来,渐渐失去了色彩。 终于,他意识中的世界彻底变成了无穷无尽的黑。 但他却还能感觉到自己意识的存在,他还知道自己是谁、家住哪里、什么工作、明天有什么安排。 他想冲出这片黑暗。 于是他跑了起来,他这才发现自己竟然还能跑。 他很好奇,这怎么像做梦一样。 做梦就做梦吧,他脚步不停,继续跑着,就像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那样,有使不完的劲。 在黑暗中也不知道跑了多久,猛然间,一个念头让他停下了脚步,并不由自主地来了一个180°的大转身。 他发现,背后不知什么出现了一点光晕。 他皱起眉头,盯着那点光晕,发现光晕正在一点点变大,一点点变大,直到……直到整个世界又恢复了明亮。而在世界彻底明亮的那一刻,原本支撑他长跑的那一股子力气似乎在一瞬间都被剥离了。 他干脆坐了下来,待光晕散尽后,他看到上方出现了一个人。 苏乐? 古远天皱起了眉头。苏乐不是去月球了么……呵呵,自己果然是在做梦吗……不过,能在梦里跟他说说话,也还不错。 “老师?”那人轻轻唤了一声。 古远天嗯了一声,“不错啊,看起来性子不像以前那么火急火燎的了。” 这话刚说完,古远天就看到眼前的苏乐露出了疯了一般的表情,并且迅速飘走了。 古远天一愣,随后他就听到了远处隐隐传来的呼喊声。 “老师醒了!醒了醒了醒了!!” () 第176章 嗯…… 自从脱离了日更的序列之后,目标就变成了月更3万字。 我也知道这目标很低,盆友们不要打我啊|?ω?`)着实是能力有限、时间有限,当然我也不否认还有热情衰退问题,因为开这坑的十个多月里,已经被系统啪啪啪啪啪啪无情地拒绝过十来次…… …… 这个月紧赶慢赶,今天总算是码到三万了。。。 然后。。我后知后觉,发现12月竟然有31号。。。而今天才30号。。。 虽是提前完成了目标,但总赶脚有点不对劲。。。 。。。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下次更新时,应该就在2020年了。 然后,写日期习惯了‘201X’格式的同学们要注意了,从后天开始,接下来的十年里,就是202X的格式啦。换个角度看的话,21世纪的二十年代就要开始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 既然这个单章写都写了,那就提前说个元旦快乐吧 (对了!这个单章字数不算在每个月3万字的目标里!!) 。。。 。。。 顺便提一下,有个同学在发帖提出了一个看法,“他认为火星探路者那九个人与地球断联不合逻辑、认为故事里的宇航员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我估摸着,如果还有新玩家入坑的话,可能也会有相似的疑问,所以我就在这里顺便做个胶带吧。 。。。 先胶带一些资料跟数据。 第一个上天的加加林,从飞船发射到返回地球,只持续了1小时48分钟,轨道高度301公里。 阿波罗计划,载人飞向月球然后返回地球,持续时间只有9到12天,在月面活动的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到3天不等。 目前载人飞船从发射到成功与空间站对接,所需的时间在2天左右(大部分时间花在对接上)。着陆舱返回地球所需要的时间,看过地心引力的都知道,很短。空间站距离地面400公里到409.5公里之间。 在太空站里待的时间累积最长的,注意是累积,是谢尔盖·克里卡廖夫,在历代的空间站里待了总共803天,(还有一种说法是接近900天)。空间站成员平均轮换时间是半年,也就平均下来,在天上待个100到200天就要下来了。 火星500项目是在地面进行的,只隔绝500天,试验有绝对的安全保障。 以上这些资料,网上都有详细描述,我在故事中相关情节里或多或少都有交代。 然后对比载人火星的难度。 故事里速登火星计划的设定,是走霍曼转移轨道去火星,前往火星需要花260天左右,回来也需要260天,这也是现实中当前技术水平下的理论值。但是,到了火星不可能立刻就返回,从火星返回地球也走霍曼的话,也需要等待窗口期。火星窗口间隔期是26个月,也就是780天。所以最紧凑的流程是这样——去时要花260天,抵达火星之后,即便没任务做,也必须待满550天上下,然后再花260天回来,前后总计1060天左右,也就是全程需要离开地球3年。 在现实中,现在也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宇航员在太空中‘单次’待过这么长时间,即便是‘多次’累积时间,也只有不到900天,而这样的人也只有1个,至于像‘火星500’这样不存在生命危险的实验,也只进行500天了。 人类目前所谓的踏入太空,除了有12个人去过40万公里外的月球、溜达逗留了屈指可数的几天,其他的,还仅仅是在地面上边400公里外的地方待着。 火星呢?火星距离地球最近时也有5500万公里,最远会达到4亿公里。 在我这个故事里,‘速登火星’是人类第一次登陆火星,科技水平也都清楚地交代过,所处的时代背景就是现实中的现在,其困难不亚于加加林第一次上天,宇航员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我很不理解这位同学是如何信誓旦旦地说出他的逻辑的,如果你没弃坑看到这里的话,送你一句话,一目十行不是个好习惯,而且看起来你也并不具备一目十行的能力。就像有些人,看完了三体只记住了不要回答、还肆无忌惮不分场合地拿着这十二个字去显摆,真的很招人烦。(没有在这位同学的评论下边直接回复,是怕这人再回来,哈哈,说实话,我比较怕gun(用枪的意思发音)神。) ———— ps:平时我不常看本章说跟书评区,因为我也是一普通人,情绪控制能力也就那样,怕码字思路被影响到,平时上班本来就比较忙了,还得花时间聊聊天吃吃饭喝喝酒、玩玩手游缓解缓解压力什么的,感觉再在这上边浪费时间,就有些不值得了。不过还是会看看的,然后解答一些设定之类的东西、接受一些合理的建议与意见。然后也非常感谢盆友们留下的支持话语。 总之,感谢大家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对我这个小透明的支持。 谢谢! () 第177章 一语成谶,一梦经年(中) 古远天下意识地想看看左右,但自从眼前恢复明亮后,他就感觉失去了所有的力气,就连扭头这样的动作都很难完成。 于是他转了转眼珠子。 原本他以为自己是坐着的,这时才发现是躺着——往左看,是一面墙,墙上挂着两张裱画,门敞着;往上看,是白色的天花板,下边垂着三盏简约的吊灯,右侧是一面落地窗,窗帘被拉到了两侧,窗外,一片湛蓝。 那是蓝天么……古远天如此猜着,想立刻下床走过去看看,可身体并不听他的使唤,他只是从余光里看到了床另一头的被子微微动了动——他想抬脚,最后有反应的,只是脚指头。 这梦也太……怎么跟鬼压床似的……古远天心下正想着,却忽然又听到了说话声,其中有苏乐的声音,还有陌生人的,同时还有一连串急切的脚步声。 声音越来越近,古远天转眼看向了门口。 第一个冲进来的,是刚刚风一般飘走的苏乐,跟在他后边的,还有三个白大褂。 眼看着苏乐就要冲到跟前了,古远天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可临了却见苏乐又迅速地让出了一个身位,把原本跟在他后边的一个白大褂拉到了身边,着急忙慌地问道,“您看看,是不是醒了,应该不是什么条件反射吧?刚刚他还盯着我说话来着,只是声音太轻了,您这里有没有懂唇语的?把监控录像调出来,说不定还能看出来老师说了什么!” 古远天心下无奈,这苏乐的性子还真是一如既往! 哎?!等等!他说我刚才说话太轻是什么意思?古远天忽然就纳闷了,自己刚刚说的话,自己都能听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啊,苏乐却说没听见?这怎么回事?可还没来得及多想,他就见那个白大褂俯下身来,掏出个玩意儿就往自己眼睛照。 古远天立刻眯起了双眼。 太刺眼了…… “能听到我说话吗?”白大褂问。 古远天缓缓睁开双眼,这次,他眼中充满了的疑惑—— 这不是梦? “古老,能听到我说话吗?”白大褂又问了一遍。 “老师!看我看我!看我!还记得我吗?我苏乐啊!您学生!”白大褂旁边的苏乐不停地指着自己,急切地说着,那模样,没有一点他这个年纪该有的稳重。 古远天看着那个几乎快要手舞足蹈起来的苏乐,吃力地、且无比困惑地点了一次头。 …… …… 一周后。 中午时分,古远天靠着枕头坐在床头,望着落地窗外清澈的蓝天,依旧还不敢相信自己是现实中。 苏乐告诉他,他昏迷了五年,从2027年11月,一直昏迷到一周前,也就是2032年的11月15号。 古远天不敢相信,这现实中的五年时间他是在梦中度过的,因为那个梦,于他而言就是一场短暂的意识活动而已,五年前,他跟王久峰在病房里的聊天,仿佛还是发生在昨天一样。 而令他大感意外的,还是如今的这个世界。 比如此刻窗外的蓝天,他原以为那个落地窗是一面超高清显示屏,是病房里用来模拟日升月落的,毕竟西山防核掩体在两公里深的地下。但实际情况却是,那就是实景——他所在的病房,不在西山地下防核掩体,而是在地表。 古远天深呼吸了一口气,将视线从窗外收了回来,然后拿起了面前的平板,第三次翻阅起了苏乐给他整理的那份资料—— 五年前,在CN区召开的【第二轮】‘人类联合政府新闻发布会’,古远天自然是缺席了,替代他坐镇现场的,是在ESA中国分部与他有着同样举足轻重地位的居山。之后在CN召开的发布会,则是由居山与方涵等人轮流参与,古远天没有露脸,倒也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在这次发布会之后,CN的非直接受灾地区就相继复课了。 这些地区虽然没有受到石虫自爆的直接打击,但放射性尘埃随风飘散,地表依旧存在辐射威胁,所以,复课采取的是网络授课的方式,老师与学生的教与学,都是在各自家里的防核地堡内完成的。 在CN的部分地区,当年还顺利举行了每年12月份都会有的CET考试。当然,这场考试也是依托网络进行的,考生在自家的防核地堡里、按照指定要求装上摄像头与麦克风即可,而答题所用的考试平台是由ESA计算机工程部门专门制作的,在考试期间内,监考方可以对考试使用的网络线路环境进行数据监控,若有异常流量数据或是不相干的电磁波动产生,则会被判定失去考试资格。 在世界上其他一些地区,教学也迅速走上了正轨,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非直接受灾地区受到的影响确实不大,只要不到地表去就没有生命危险,二是因为技术跟得上,三是因为联合政府与ESA都同样看重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的传承,这是文明顺利延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重要不言而喻,所以就必须让教育工作尽快得到落实。 而既然是教育,那就有教师与学生这两个群体。对学生来说,这些都是免费的,而对老师来说,报酬则是由联合政府的相关部门直接发放。不过,报酬却不是常规的流通货币——因为这场灾难波及全球,全球的经济活动几近停滞,生产销售这样的循环链早已断裂,原来的货币虽然还有一定的意义,但流通的价值已经微乎其微,所以,在【第三轮】‘人类联合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联合政府下达了‘常规货币暂停流通’等政府令,并开始暂行计划经济,同时将一些票据与‘实物’当成了货币发放到社会上用于流通。 这些票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以前CN社会的人都很熟悉,就是兑换各种‘实物’的票据。 而这些‘实物’,自然是生活消耗品。(不一定是必需品,必需品由联合政府按实际情况分配到个人。) 比如人造肉类蛋白质、地下大棚无土种植出来的瓜果蔬菜之类的食物,比如额外的油盐酱醋茶水电,比如部分成年人的生理用品等等。 生产这些‘实物’的工厂企业,都是由联合政府管控,因为地表环境不允许,所以这些工厂企业中除了供电企业,其他的大部分也是在建在地下,总数量并不多。但蚊子腿再细也是肉,这些为数不多的工厂企业,也给在避难生活中的社会民众提供了一定量的就业机会。 对此,联合政府制定了相关的暂行规则,比如按照岗位对学历、技能的要求,有对应学历与技能的民众可以自由应聘,比如某个岗位的某批工作人员在工作了额定的时间之后,必须轮换、给别人机会,等等等等。 由此,还衍生出来了一些已经消退的行业,比如交通、物流等。 交通方面,在【第四轮】‘人类联合政府新闻发布会’之后,在ESA与相关制造企业的合作下,经过改造、具有防辐射功能的公交类电动车辆就正式投入了使用。 物流方面,以往的网络购物转变成了网络易物,并逐渐开始发展壮大,同样的,在ESA相关技术部门的支持下,物流企业在打包运输过程中加入了可靠的防辐射技术,而充当搬运工的,是的物流无人机。 另外,原本不受生存环境改变影响的一些行业,也逐渐回复了生机,比如依托网络、为用户提供精神食粮的网游、网文、网剧等文化企业单位。联合政府也非常鼓励有兴趣、有能力、有爱好的人在了解相关政策与法规的前提下、从事这些行业,因为这些工作在家就能完成,像程序编写、美术绘图、剧本的编写、故事的创作等等,这可以节省不少生产资料,同时还能丰富社会民众的精神生活。 除了教育、经济、就业这些,联合政府在娱乐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消耗社会民众过剩的精力,也就是不让民众闲得慌。虽然玩游戏、看文学作品都能打发时间,但总会有腻的时候,加上民众都被限制在自家的防核地堡里,这方面的工作做起来就相对困难了许多。 【第六轮】‘人类联合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联合政府公布了一系列的地下建筑建设规划,其中就包括了体育类的娱乐设施项目,比如大型健身房、各种球类场馆。【第七轮】发布会之后,在CN区,6501地下长城的部分区段经过改造、加入了一些功能设施后,也相继对对民众开放。 …… 全球社会在联合政府与ESA的努力与理智的民众的配合下,基本就这样稳定了下来,但也不乏有各种小冲突、恶劣的个案等令人感到无奈、愤怒、或是沮丧的事件发生。 这些事件,一部分是因为利益冲突而起,一部分是因为个人心理问题导致,但还有一部分,是因医疗问题导致的。 生老病死,即便没有石虫自爆造成的这场全球灾难,每个人也都要面对。 灾难之后,医疗资源紧缺,加上部分患者与患者家属或是情绪、或是素质、或是本性的问题,医疗问题造成的冲突就不断产生。 在联合政府的努力下,这些持续不断的冲突造成的影响虽然被抑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但一直没有彻底解决。 …… 在安抚社会之外,ESA与军方联手对灾区中心、也就是自爆石虫的落点进行了秘密的实地探查。 按照理论预估,石虫自爆是钴弹爆炸,爆炸之后的辐射污染主要来自于钴60,而钴60的半衰期是5.27年,所以,在爆炸点附近,放射强度应该会随着时间有所减弱。 实际情况确实也是如此,但只持续了到去年。 去年,也就是古远天昏迷的第四个年头,全球所有的弹坑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几乎每个弹坑周边的一大圈范围内,放射强度却是突然间不降反增。 也就是在去年,参宿四舰队越过了天王星轨道。 () 第178章 一语成谶,一梦经年(下) 古远天放下平板,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苏醒后的这一个星期里,他还没有彻底习惯这具已经五年没有使唤过的、陌生的躯体,加上年过花甲,所以,即便是短暂的阅读,也依旧很容易感到疲惫。 而相较于自己陌生的躯体,更令他感到陌生的,是如今的这个世界。 这五年来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虽然大多数在五年前就已经被ESA预见到了,但实际情况却是,各个事件之间并不互相独立,而是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五年的时间,数不清的蝴蝶效应堆砌出的如今的这个世界,已经不是记忆还停留在五年前的古远天所能想象的了。 古远天闭目休息了一会儿,重新拿起了平板继续往下翻阅。 在苏乐给他整理的这份资料中,着重描述了最近一两年的新发现与全球的剧变。 第二拨石虫大军的一半石虫自爆之后,ESA在军方的协助下,用最快的速度在每个自爆点都建立了监测点,开始时,这些监测点都是无人的,目的就是为了监测那另一半并未自爆的石虫,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它们在落入先头石虫炸出的弹坑里之后,不仅彻底没了动静,而且还消失了——各个监测点都派出了无人机对弹坑进行了实地探查,无一例外地都没有发现这些石虫的踪迹,就如石沉大海一般,它们是钻入到更深的地下了,还是解体了,仅凭弹坑底部的环境根本没法判断出来。于是,ESA对弹坑与弹坑周围的区域进行了钻探研究,并在地表之下不同深度的位置上布置了辐射感应装置,希望能够发现那另一半是石虫活动的痕迹。 但所有监测点一丝踪迹都没有发现,它们真的就像是消失了一般,而布置的感应装置监测到的其他数据,也都很符合钴弹爆炸模型推演出的理论值,自爆石虫,似乎就就只是一颗颗钴弹而已。 这种‘正常’,一直持续到了去年年中。 去年年中,各个弹坑、包括弹坑周围方圆数十公里内的地表之下,温度突生异常,并且,在弹坑底部与周边不同深度的泥土、岩石样本中,均发现了原来并不存在的铁60,在部分岩石样本中,还发现了令ESA既感到熟悉、又非常恐惧的东西——没有活性、但貌似很新鲜的硅基组织。 这种硅基组织的微观结构,与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组织一样。 如当年古远天猜测那样,地层之中似乎真的有东西被自爆石虫唤醒了,这个东西【1031AI】也曾提到过——能够消硅产铁的噬硅体。 之所以在去年才发现数据异常,ESA的相关专家推测,是因为人类的钻探技术有限,之前埋在地下的那些感应装置埋得不够深。而温度的异常、铁60与硅基组织的出现,说明噬硅体已经开始在向地表蔓延了。 这个推测不久之后就被证实了。 去年年底,噬硅体的活动范围就蔓延到了地表,带来的直接的影响,就是在这些地方用铲子镐头往下挖个几十公分,运气好的话,就能挖出富含铁60的沙土,运气足够好的话,或许还能碰到活体噬硅体。 ESA就是在这期间找到第一个噬硅体活体的。 噬硅体没有攻击性,运动能力不强,尺寸不一,从草履虫大小,到手掌大小,都有发现。它们的外形也很单一,与在金星地表活动的‘金星石虫’类似,都是长条状,而且体表也基本都覆盖着硅化物,乍看上去,与沙砾石块无异。 活体噬硅体的发现,促使ESA正式设立了一个由核物理专家与生物专家组成的新部门——核生物部门,研究噬硅体生命活动中的可控核聚变,就是这个部门的工作。 研究过程中,噬硅体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很快就被总结了出来,其中一些特性与金星石虫基本一样——噬硅体并不能在地球大气中长时间生存,而且,环境湿度越大,寿命越短。这也让ESA的地质学家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弹坑及周遭区域的地下,已经没有水了,至少钻探设备带出来的、地下一米以下的岩石与泥土样本中,他们没有检测到水分子的存在。 至于噬硅体生命活动中‘消硅产铁’的过程,核生物部门一直都没有取得研究进展,人为复制这样的过程更是无从谈起,就像生物学家无法制造叶绿体一样。 …… 除了噬硅体的爆发式蔓延,去年,还有一件事也令ESA与联合政府感到压力陡增。 当年‘信使计划’期间发射的三颗探测器(第41章)经过了近八年的飞行,终于在去年与参宿四舰队、在距离地球不到30个天文单位外的地方相遇了。跟当年‘速登火星’的回程飞船一样(第61章),这三颗探测器在近距离飞掠参宿四舰队的时候,也被参宿四舰队摧毁了(第76章),其功劳,基本也与‘速登火星’的回程飞船一样,也就是在被毁之前,传回了一些参宿四舰队的影像。 其实几年前‘速登火星’的回程飞船被毁的时候,ESA就已经预见到这三颗探测器的结局了,并还曾为此遗憾了好长一段时间,因为这就像是用肉包子打狗一样。但后来‘摇光号’在拦截第二拨石虫大军之后传回来的消息,却让ESA对这三颗探测器寄托了一个新的希望。 而结果,确实也让ESA满意。 这三颗探测器拍到的参宿四舰队的高清影像里,多了一些东西。 通过对比,确定了那就是从水星飞出的一小批‘石虫’,【1031AI】没有说谎,它确实是去找参宿四舰队了,也就是它说的参宿四文明的【第30095舰队】,然后,它跟着一起回来了。 随后,ESA直接对参宿四舰队发去了询问信息,因为【1031AI】说它是去回收控制权的,那如果它回收成功的话,就应该会回复。 然而,信息发出去八小时之后,ESA没有等到回复。 参宿四舰队,或者说【第30095舰队】一如既往地如聋哑人一般,默默地继续向着内太阳系逼近着,并在去年年底越过了天王星轨道。 【1031AI】已被【30095AI】同化,是ESA能想到的可能性最大的一个可能。 …… 除了以上两件事,最近的这一两年里还发生了不少事,但相对来说,影响都不是很大,苏乐在给古远天整理的资料中也是一笔带过。 比如,石虫自爆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放射污染,经过几年的稀释与衰变“降解”,在去年,一些远离石虫自爆点的地区的地表,已经可以适合生物生存了。经过细致的检测与评估,人类在地下建设的一些功能设施被转移到了地表,这也是古远天醒来时、发现在自己在地面医院里的原因。 不过,全球大部分陆地仍旧不适合人类长期生存,像古远天待的地表医院,虽然是去年启用的,但现在也还需要配给一定的防核措施。 然后,除了发现了噬硅体这种原本不属于地球的硅基生物,全球各地还出现了一些奇异的生物。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放射性污染造成的。 像变态到一半、只有两条后腿的蛙类,各种无毛的哺乳类,还有多指的、多手的、多足的,用琳琅满目来形容亦不为过,这亦让不少人想到了山海经。 当然,相比活着的奇异的生物数量,在过去的几年里死掉的异兽更多。因为对已经适应了之前地球环境的生物来说,短时间内基因随机突变、对身体机能造成的随机修改,绝大多数都是致命的,即便活下来的,也会因为食物链的崩溃而相继死亡。 是的,全球生物圈在石虫自爆之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食物链已经崩溃。 如今,从太空中看,地球的海洋还是那么蓝,但陆地上的绿却少了很多很多,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一片沙黄。 古远天在医院病房里偶尔看到的蓝天白云之下,其实是死气沉沉的荒芜大地。 () 第179章 知天命 古远天放下手里的平板,再次抬手揉了揉太阳穴。 缓了缓之后,他把视线转到了落地窗外。 今儿个是他苏醒的第八天,窗外,又是一个明媚的好天气,不过,他的心情却并没有像阳光那般灿烂。 从前两天开始,他每天早上天没亮就会醒来,然后自个儿挪上轮椅、去到落地窗边等待日出,每次日出时分,当黎明前的黑暗渐渐褪去时,他都会睁大眼睛去眺望,他希望大地缓缓显露出的模样还会跟五年前一样,但每一次他看到的景象,都跟苏乐在资料里描述的如出一辙——如今大地的主调确实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萧瑟荒芜。 这个世界,真的已经不再是五年前的那个世界了。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万物凋零带来的那种肃杀之气,所以,即便天气再好、洒在他身上的阳光再明媚、再温暖,他的心情也不会有多美丽。 …… 病房门外,苏乐已经站了有一会了,透过门上的观察窗,他默默地看着坐在病床上、望着落地窗外出神的老人。 古远天的精神状态,让苏乐感到有些难受,他原本不想按照古远天的意思去整理那份资料的,因为他知道,他的这个老师如果知道了如今世界的面貌,铁定是不会安下心来好好休养的,只是他终究还是没有拗过古远天,他害怕古远天心急之下会再次昏迷过去。 长舒了一口气之后,苏乐轻轻推开了房门。 “老师……”苏乐轻轻唤了一声。 古远天回过神,发现来人是苏乐,于是立马双眼发光,“我什么时候能出院?!” 苏乐正准备拖张椅子去床边坐下,听到古远天的话,差点打了个踉跄,“我说您一个早该退休、安享天年的老头儿,还操那么多心干嘛?就不能先好好养着吗?” “……”古远天被这话一呛,愣了愣后,故作生气状,轻喝道,“五年不见,派头大了不少嘛!” 苏乐一脸无奈,虽然他现在已经是月球基地的主要话事人之一,但别说在他的这个老师面前了,在任何人面前,他也是从来没想过要刷派头的。 “不敢不敢……”苏乐拖来椅子在床边坐下,嘴里随便反抗了一句。 古远天呵呵一笑,随即压低声音问道,“是不是因为我对当下的形势了解得还不够深、怕我瞎领导、瞎指挥?放心,我有数,我肯定不会去指手画脚,我就想去看看老居老方他们现在的工作环境,想去适应适应,怎么?不行?” 苏乐叹了口气,“您昏迷了五年,苏醒了这才一个星期,您要是再累坏了再昏迷过去,以后我还得再专门跑一趟,这可是大大地浪费资源啊,您可想清楚了。” 古远天一愣,“你从月球回来,是为了我?” 苏乐理所当然地‘嗯’了一声,“医生说,有您亲近的人常在您耳边说说话,您苏醒的几率会大一些。” 古远天的眉头瞬间拧起,“我说你也四十好几了吧,四十不惑四十不惑,你做事怎么还这么没脑子?!放录音不就完了?你说你还……” “好好好您先别激动……”苏乐立刻安抚,“好吧,不是专门为了您!” “那是为了什么?”古远天拿起手边的平板晃了晃,“你整理的资料里也没提为什么从月球回来,是不是还有什么事你没说?” 苏乐点了点头,“是太空基地方面的事。” “对对对!”古远天点着头立刻接过话,“日地L4点的萝藦1号,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军基地,还有你们的月球基地……这些个地方现在都怎么样了?” 苏乐‘唉’了一声,“您老还想不想听我说了?” “你说你说你说!”古远天立刻正襟危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苏乐无奈地摇了摇头,继续说道,“石虫自爆之后就没了动静,这五年来外星舰队也没再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花样,当年预测它们会在今年越过火星轨道逼近地球,但这五年里,它们进一步减慢了速度,目前,也才刚刚到了木星轨道附近,根据最新数据推测,它们还至少需要一年才会抵达地球。这给了太空军更多的恢复元气的时间。当年,留在仓库里没有来得及组装投入作战的立方体战机,在这五年里陆续被组装完毕,并被送到了近地轨道的太空军基地,其中一小部分还被送到了萝藦1号跟月球基地,总之,当前太空军的战备力量,已经恢复到当年九成的水平了,如果再来一拨一万只石虫组成的石虫大军,太空军还能挡一次……” “别乌鸦嘴……”古远天打断道。 “是是是……”苏乐不由自主地露出一副接受批评的模样,随即又正色说道,“总之,如果这个外星舰队,哦,也就是那个【1031AI】说的【第30095舰队】的战斗力跟石虫大军差不多的话,那么现在的太空军还是有能力应付的。不过……这恐怕只是奢望……” “奢望?” “之前与太空军交过手的两拨石虫大军,按照【1031AI】的说法,都是【1031AI】创造的战备力量,而【1031AI】对应的是参宿四文明的【第1031舰队】。现在,太空军需要面对的,是【第30095舰队】。”苏乐说。 古远天立刻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你的意思是,参宿四文明在【第30095舰队】身上投入的科学技术的水平,都要比【第1031舰队】先进?所以,【1031AI】创造的石虫大军,根本没法跟【第30095舰队】相比?” “是的,就像我们人类在这世纪发射的新视野探测器,其携带的仪器设备,肯定要比上世纪发射的旅行者要先进。一样的道理,后出发的【第30095舰队】,在各方面应该也要比【1031】优秀。如果五年前‘摇光号’接收到的信息都是真实的话,那么确实可以证明这个逻辑说得通。”苏乐说。 “【1031AI】说它的战备力量,也就是金星石虫大军被【30095舰队】越权操控……这确实可以说明【30095舰队】比【1031】强。”古远天说。 “嗯。”苏乐点了点头,随即勉强笑了笑,“不过,就算打不赢,应该也能自损一千、伤敌五百……” “你这话说的……”古远天想批评苏乐的这个说法过于没有底气,但简单一想,苏乐说的这个战损比还是挺乐观的,于是转而问道,“那个【30095舰队】有多少舰船,你们现在有准确的数据了?” “嗯,当年回程飞船不是拍到过照片嘛,去年的三颗探测器也搞到了一些数据,经过整合统计,目前已经确定这支参宿四舰队的舰船总数量只有不到五千,不过,令太空军最没底的,是他们的主舰。他们的主舰有点大,目前战力还不清楚。”苏乐说。 “主舰……主舰……”古远天喃喃了几声,愁上眉梢,“你说的是那个雪茄状的大家伙?” 苏乐点头,“那条主舰的大小,与十公里级的小行星相当,比终极之地还大一些(第78章)……目前最让太空军感到忐忑的,就是这个玩意儿……” “确实挺……”古远天没有说下去,做了个停顿之后,只是默默地叹息了一声。 “总之,”苏乐接着说道,“不出意外的话,【30095舰队】的战力,是远远超过金星石虫大军的,不过它们的目标是地球,从目前它们的举动来看,它们只对地球有兴趣,并没有把近地轨道还有月球上的人类文明的痕迹放在眼里。所以这几年ESA一直在加快步伐、把一些功能设施搬离地球,顺便移民月球,为人类文明保存一些有生力量。这些事您应该知道,都是ESA很早计划里的事,只不过这几年加快了实施步伐。”苏乐说,“其实在我之前,叶哥已经搭乘补给飞船的顺风车来回过好几次了,我们回来,做的就是这方面的工作。” 古远天听完之后就陷入了沉思,苏乐也没接着说什么。 良久之后,古远天猜测道,“【30095舰队】的目标,恐怕是【1031AI】在地球‘种植’的噬硅体……” “ESA目前也是这样推测的,可能性很大。”苏乐说。 “还有一年外星舰队就该到地球了,你做的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已经做到什么程度了?一年后能月球基地能达到什么规模?”古远天问。 “基地在月球背面,现在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了,一年后,能达到小型城镇的规模吧。”苏乐说。 “小型城镇……也就是常驻人口在2000人以上了?” “现在已经不止两千了,一年后,能勉勉强强达到十万吧。”苏乐说。 十万??! 古远天一怔,“这可够快的……在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的这五年里,能做到这样……” 苏乐笑了笑,“只是地表暂时不适居了而已,科学技术领域的生产资料并没有受多大损失,加上暂行的全球计划经济,所以才能在短时间里挤出这些成果。呵呵……不过,也只能做成这样了,如今的社会已经很疲乏了,再挤,怕也挤不出什么东西了。虽然现在全球社会还算稳定,但ESA最资深的社会学家也说不清,这个社会还能撑多久,各种小冲突太多了……” 古远天又一次沉默了。在苏乐给他整理的那份资料上,说了太多了小冲突的案例了,尤其是医疗方面的。 “其实我回来还有一个事儿。”苏乐接着说道,“是关于一起医疗冲突的。” “医疗冲突?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古远天大惑不解。 “呵呵……”苏乐苦笑,“谁能想到呢……Z市的一个小区里,有百分之七十八的人在这五年里相继得了恶性肿瘤,也就是放射性污染造成的癌症,剩余的百分之二十二的人,目前挺健康。” “然后呢?” 苏乐继续苦笑,“然后?呵呵……这百分之二十二的人里边,有一大半的人都是同姓,也就是或多或少都有亲缘关系。而且,其中一位人士在政府担任要职。所以,那些得病的人就怀疑政府已经开发出了什么有效的防癌神药,怀疑这位人士利用职务之便让自己人享受福利。然后就起冲突了……” 古远天怔了怔,随后就反应了过来,“这些人,跟你家是远房亲戚?DNA的抗辐射能力都很强?” 苏乐点点头,随即又摇了摇,“他们不姓苏,但他们的DNA的抗辐射能力,跟我这一支的苏姓人士几乎一样。方叔领导的医学团队推测,他们这一支族人的祖先,在很久以前也受过类似星墙墓辐射的影响。我搭便车回来,就是顺便给ESA的医学团队提供组织样本的。” “这样啊……”古远天也是无奈地摇了摇头,“造化弄人啊……” “谁说不是呢……”苏乐说完,站起身缓缓走到了落地窗前,忽然,他猛地转过身又回到了病床前,“对了老师,差点忘了我来的正事儿了。” “正事?” “我要回月球了,”苏乐说,“我是来跟您老人家告别的。” 古远天一愣,苏乐突然间露出的那一脸不舍的表情,让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对了,”苏乐接着笑道,“您刚刚批评我,说我四十好几了做事还不过脑子,是吧?其实……” “我随便说说的,”古远天打断道,顺便抓住了苏乐的手轻轻地拍来拍,“别放心上,我知道你做事还是有分寸的……其实平时说话的风格跟年纪搭不搭没什么关系,只要做正事时有成熟的心态就行了。几十年了,我已经习惯了你这样了,其实,像小年他们这样的90后、00后,或多或少都跟你一样,平时都挺开放的,不过干起正事来,他们从来也没马虎过,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心里的那根弦不用老绷着,人也能活得轻松一些……” 苏乐笑着摇了摇头,“现在已经不是五年前了。” 古远天不明所以。 “五年前我确实是四十多岁,”苏乐说,“如今,我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今年,我五十了。” () 第180章 井底之蛙(1) 知天命…… 苏乐都已经年过半百了? 古远天有点恍惚了——昏迷的这五年时间里,他只觉得自己是做了一场梦,并没有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所以,在感慨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之余,他还感觉自己像是变成了‘双生子佯谬’中那个进行超光速旅行的人。 “所以啊,”苏乐笑了笑,“您也不是六十刚出头的人了,您啊,快七十了,好好养着吧,别太操心了。” 古远天怔了怔,随后无奈地苦笑了一声。 “上边给我订的是大后天的火箭航班,”苏乐接着说,“明天,就要去文昌做准备了。这次去了月球,也不知道……呵呵,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回……” “叶扬、小蓝还有孩子们,这些年过得还好吗?”古远天打断了苏乐的惆怅。 “都很好,”苏乐说,“回头我把这边的网络跟ESA那边连起来,您可以跟他们视频。哦对了,居老还是方叔他们有空了也会上来看您,陪您唠唠嗑什么的,反正就在下边的防核掩体里……” “就别麻烦他们在我这老头身上浪费时间了吧,”古远天摇手,“回头等我养得差不多了,我自己去找他们。” “您……”苏乐想再强调一遍好好休养的重要性,不过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说,末了只是‘唉’了一声。 古远天笑了笑,“放心吧,我有数,不会胡来的。你就安心去月球吧。” 苏乐一脸不相信,“真的?” “当然,”古远天严肃道,“为人师表,说到做到。不过,你得尽快帮我把专线网络接过来,能登陆ESA的数据平台、看看各方面进展的话,我能恢复得快一些。” 苏乐扶了扶额头,“好……” “那你走吧,我就不留你了,到了月球给我来个视频、报个平安。”古远天打了个哈欠,“我累了,睡会儿午觉。” 苏乐感到有些……嗯,怎么说呢,明明自己是来告别的,怎么最后好像是被赶走的…… “好的,那您好好休息。”苏乐说着,把古远天面前的平板放到了床头柜上,“好好养着,有机会了,我再回来看您!” 古远天缓缓躺了下来,闭上双眼、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 三天后,苏乐登上了前往月球的飞船。 承担这次飞船发射任务的,是长征九号运载火箭。 当古远天从平板上看到发射场的直播画面时,这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忍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 他很激动,因为他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再次看到长征九号的发射。 在昏迷之前,他也曾亲眼看过长征九号的发射,但次数有限,那时,分配给CNSA的近地轨道防御基地的建设任务,绝大多数都是由当时更为成熟的长征五号完成的。可是五年之后的现在,承担CNSA发射任务的长征系列火箭中,主角已经变成长征九号了。 这是现在中国体型最大、运力最强的火箭,其芯级直径达到了十米级,而长征五号仅有五米;长征九号的高度将近一百米,长五仅有其一半;长九的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超过了50吨,而长五仅有8吨。 而且,如今的长九,已经跟古远天五年前见识到的不一样了,在助推器与芯级上,都安装了格栅舵——如今,助推器、芯级、甚至是整流罩的回收技术都已趋于成熟,这大大降低了火箭的发射成本,也为发射频率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发射与回收技术已经成熟,不得不让人感到激动。 激动之余,古远天也有不舍。 苏乐又一次离开了,下一次见面会是什么时候呢?古远天不敢去想。 随着点火倒计时从电视里传出,古远天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 虽然长九已经成熟,但他还是很紧张,火箭升空后,直到各种动作相继成功完成,他才松了一口气。 然后,他看到了自己曾经非常钟爱的一幕。 捆绑在芯级旁的四个助推器成功分离后,组成了一个十字准星。 这个‘十字’,用‘科罗廖夫十字’来描述已经不合时宜了,毕竟长九不是当年的联盟号,而且,长九的这四个助推器,在格栅舵的作用下已经迅速调整好了姿态,进入了回收程序。 古远天以前没见过长九的助推器与芯级的回收,这一次,当他看到那四个直径都达到5米的助推器稳稳地降落在回收场地时,他刚刚平复下来的心情,再次激动了。 随后,直径十米级的芯级也成功降落在了回收场。 电视画面适时地调出了另一个画面,那是一枚即将发射的长五。 而矗立在回收场的长九的四个助推器,每一个都长五的个头差不多。 看到这一幕,古远天再次老泪纵横了。 人类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令他激动无比。 可越是激动,他越感到不甘。 外星舰队已经越过了木星轨道,人类的这样一个美好的、强力的航天时代,再过一年就会迎来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如果再给人类十年时间…… 古远天知道没有如果,可他还是忍不住要这样去想。或许是心有灵犀,躺在‘望舒’号飞船里的苏乐也在这样想着…… …… 时间就这样一秒一分地流逝着,当天,古远天所在的病房就接通了网络专线,并通过平板视频见到了阔别已久的老朋友。而‘望舒’号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之后,又经过了五天多的航行,最后才顺利降落到了月球背面的‘河鼓基地’。 通过‘鹊桥’,苏乐第一时间向古远天报了平安,而古远天也通过苏乐传回来的视频画面,第一次见到了月球基地的一部分。 当年空空如也的‘冯卡门撞击坑’,如今已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基地,或者说,是一个殖民点,当年第一次在‘冯卡门撞击坑’留下脚印的嫦娥四号着陆器与玉兔二号月球车,如今,已经被安放到了基地CN区的大厅里。 如果这个基地是建在月球正面的‘静海’、‘澄海’或是‘雨海’里,那么地球上的人,在满月时只需要借助普通的小双筒望远镜,就能看到它的轮廓。 半个多月后的冬至那天,是个好天气,古远天在深夜里悄悄下了床,然后躺在落地窗前的躺椅上,看了半宿的星空。 那晚,与月亮同时挂在东南方天空中的,还有明亮的土星、天狼星,还有冬季最壮观惹眼的猎户座。古远天只要把视线往月亮旁边稍稍移移,就能看到外星舰队的故乡——猎户座的参宿四。 古远天记得,十多年前,参宿四的亮度曾在短期内直线下降,从全天第十亮的恒星,一直降到了二十名之后。可是如今,它的亮度又回升到了巅峰时期,与同座的参宿七一般明亮。 古远天看着参宿四,直到天际泛白。 那一晚,他不知不觉又回想起了【1031AI】说的那个还未证实的、发生在参宿四恒星系的故事,后来,还想到了在地平线之下、如今已经只剩残骸的心宿二。 次日,他离开了病房,执拗地下到了地下的防核掩体。 () 第181章 井底之蛙(2) B市,西山地下防核掩体。 古远天还记得许多年前第一次来这里的情形,尤其是那十多次换乘电梯的经历,他记忆犹新。而这次来到这里,他依旧是坐着轮椅,推轮椅的人,依旧是王久峰。 掩体里,一些看到这一幕的人,都产生了一种时光倒退的错觉——他们都回想起了五年前‘一号推一号’的场景,只不过岁月催人老,年纪越大,老得越快,如今这两个‘一号’都已是白发满头了。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两个老人。 “首长好!”有人抬手向他们敬了一个军礼,而这一声首长好,立刻就引发了一阵‘首长好’的热潮。 王久峰腾出一只手回了一礼,“你们好你们好,我们就来随便转转,你们忙你们忙!” “怎么,你也好久没来这里了?”古远天从热烈的气氛中察觉到了一丝违和感。 王久峰笑了笑,“其实,我也已经在上边医院待了好长一段时间了。” 古远天转过头,一脸小惊讶,然后紧跟着问道,“怎么,你身体也垮了?” 王久峰目视前方,“比你强。” 古远天笑了笑,未置可否。 “跟你一样,现在我也只是名誉一号了。”王久峰说,“在上边休养的这一年多时间里,我已经不太过问太空军方面的事务了,不过,总还忍不住惦记着。虽然上边有网络专线,可以及时了解太空军的近况,但还是想着下来转转,可惜医生不让。今儿个听说你急着要下来,这么好的机会,我可不能放过。” “敢情你没拦着我下来,是因为你自己也想下来转转?!” 王久峰‘呵呵’一笑,转而又问道,“话说你到底抽什么疯?昏迷了五年,这才苏醒了多久啊,刚过一个月吧,就这么能折腾……” 古远天‘唉’了一声,“有点冲动了,我应该听老居老方他们的话,在病房等着他们上去的。” 王久峰轻咳了两声,“冲动一些挺好的,老宅在病房里不好,得走动走动,多呼吸呼吸新鲜……哦不不不,应该是多呼吸呼吸不同的空气……像这里的空气,可比上边医院的有人气多了……” “推你的轮椅吧……”古远天笑着打断道。 王久峰一愣,“昏迷了五年,脾气见长啊你!” 古远天面露微笑,也不答话,只是朝着向他行注目礼的人点着头。王久峰也不再胡扯,一手推着轮椅,另一只手不时地抬起、对工作人员回敬着军礼。二人的神态举动,在旁人看来,就像是来遛弯的,轻松无比。 可是,当王久峰就推着古远天进到了一间会议室之后,古远天的脸色,唰地一下就沉了下来。 “到底啥事儿啊?”王久峰关上门,随便拖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古远天不语。 “这就我们俩,还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王久峰皱眉。 古远天沉默了良久,末了说道,“有一首老歌,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 王久峰一愣,“啥意思?” “我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这不废话嘛……”王久峰没等古远天说完就打断道。 “我闭上眼睛还能看到东西。”古远天说。 王久峰又是一怔。 “闭上眼之后,我还能看到一个亮斑,有的时候,亮斑的旁边还会有一些亮点,”古远天接着说道,“有的时候,它们是白色的,有的时候,还会是其他颜色,红的,黄的,绿的……” “你眼睛出毛病了?这应该跟医生去说啊……” 咚咚咚—— “到底什么事这么急?”方涵推门而入,打断了王久峰的话,“在视频里说不也一样嘛,你这老身板就不能少折腾折腾?” 居山紧随其后,‘唉’了一声,转身关上了会议室的大门。 “来了啊……”王久峰接着刚才没说完的话,接着说道,“老古说他眼睛有问题,说闭着眼睛还能看到光斑什么的,老方你来得正好,你是搞医学的,应该懂……” “眼疲劳,畏光,早上视频里已经说过了,别老抱着平板,好好休息就行。”方涵说着,拖了张椅子在古远天身边做了下来,然后掏出了一个小手电,抬手就准备去拨弄古远天的眼皮儿,“来我看看!” 古远天却是头一歪,避开了方涵的手,“光斑与亮点的位置,跟我昨晚看到的夜空中的月亮与星星的相对位置差不多。” 方涵眉头一皱,伸过去的手也没立刻就收回来,而是在古远天眼前摇了摇,“眼睛睁着也能看到那个光斑跟亮点?” “精神上不刻意去看的话,就不会注意到……不过,闭上眼睛就肯定能看到。” 方涵叹了口气,“不是什么大问题,视觉暂留而已。你肯定是盯着月亮看太长时间了。” “视觉暂留?”居山跟王久峰面面相觑。 方涵打开小手电,对着居山的眼睛照了过去。 虽然手电的光度不强,但居山还是眯起眼睛,“我眼睛可没毛病……” “睁开。”方涵说。 居山照做。 “闭上眼睛。”方涵关掉小手电,“然后看看,视野里有没有光斑。” 居山闭起双眼,几秒钟后,他露出了恍然之色,“有,而且,我转动眼球的时候,这个光斑还会动,不过,一会儿就消失了。这就是视觉暂留?” 方涵点点头,“眼睛有一个重要特性,医学上叫做视觉惰性……简单来说,就是光线打到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给大脑传递相应的信号,这就是我们能看到‘影像’的原因,视觉惰性,就是大脑会对这个‘影像’的感觉维持一个有限的时间,也叫做视觉暂留。一般亮度的光线,能够造成的视觉暂留时间约为0.1至0.4秒,但如果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敏感一些,或是光源的亮度高一些,或是长时间盯着一个不动的光源,造成的视觉暂留的时间都会有所延长。” “嗯。”古远天点头,“我的护理医师也是这么跟我说的,来之前,眼科医生也已经帮我检查过了,眼球没啥毛病。” “你……专业的医生都说没啥毛病了,那你还下来?这是整得哪一出?”方涵有些无语。 “医生说,我的状况,可能是心理作用有关。”古远天接着说。 “心理作用?”方涵站起身,皱着眉头在不大的会议室里踱了几个来回,“确实,心理作用可能会延长视觉暂留的时间……可……可按照你刚刚的说法,你视觉暂留的影像,是月亮?还有星星?” 古远天点头,“我闭上眼睛,就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大烟囱里,或者说,一口深井里。黑暗中的光斑,就是井口。” “你……大概是昏迷的时间太长了,”方涵从医生的角度分析道,“身体上的零部件,像眼球什么的,还没习惯……” 古远天摇头,打断道,“不不不,具体来说,不是因为视觉暂留导致了我有身处井底的错觉,而是我是意识到了一件事,真真的觉得,自己一直在井里……” 方涵一笑,“你就是休息不足,大脑不够放……” “银河系内有很多恒星育婴场,也就是孕育恒星的星云,”古远天打断了方涵的话,“像1500光年外的猎户座大星云……十年前,LSST启用以来,每年都能观测到数十万次发生在河外星系的超新星爆发,数十万次……数十万次……” “你……想说什么?” 古远天顿了顿,“每天都有恒星诞生,每天也有恒星爆炸……银河系内上次爆发的超新星,是五年前的心宿二,再往前,就是420多年前的开普勒超新星,但这并不能说明银河系每过400年才会爆一颗……银河系内遍布能够阻挡辐射的星际尘埃,超新星的实际爆发频率,肯定要比400年一次高许多……” “我们太阳应该不会受到影响吧……距离最近的参宿四,距离我们也有六七百光年,它自转轴也不对着我们,我们有生之年,甚至是人类文明的有生之年,都不会被超新星……”王久峰说道。 “超新星爆发确实不会直接影响到我们……但,银河系很热闹。”古远天说。 () 第182章 井底之蛙(3) “但银河系很热闹……”古远天把后半句又重复了一遍,说完,他的视线就缓缓垂了下去。 王久峰有些困惑,“这有什么问题?是因为这个才感觉像是掉井里的?这之间没什么逻辑关系吧?这……这跟你说的什么心理问题导致的视觉暂留又有什么关系?” 古远天没有回答,只是微微低着头,默默地看着自己的双手,一脸发呆状。 “老方,你……”王久峰转头看向方涵、想问问医学专家有什么看法,却是没有问出口,因为他发现方涵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换上了一脸讶异的表情。然后,王久峰把视线又转到了进门之后就没怎么说过话的居山身上,发现居山的表情竟然跟方涵差不多。 “你们……这都是怎么了?”王久峰更加困惑了。 听到这么一问,古远天立时一怔,随即,他抬起头,也看到了方涵跟居山的脸色,“你们……难不成已经在……” 王久峰‘嗖’地站了起来,“怎么好像就只有我还蒙在鼓里?” “我说您慢点,”方涵立刻提醒,“猛地站起来,容易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您要是再晕过去,恐怕您的出院时间又得延后了,要是运气不好,像老古一样昏个四五年……” “得得得!”王久峰慢慢坐了下去,“那你们三个就别打哑谜了……” 三人面面相觑,打哑谜?他们可没有。末了,居山开口道,“老古,要不你先说说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对,你先说说看。”方涵正襟危坐。 王久峰也‘嗯’了一声,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古远天眉头微皱,此刻,他已经从方涵跟居山的表情中意识到了一种可能性——自己的想法,方、居二人似乎早就已经想到了。于是他点了点头,说道:“其实……我所想的……很简单。” “简单?”王久峰皱着眉打了一岔。 古远天也不介意,接着说道,“银河系里,像超新星爆发这样的灾难并不罕见,而银河系又很热闹。拿参宿四来举例,参宿四快炸了,但受影响的,绝不会只有一个参宿四文明。在【1031AI】的那份资料里,就提到过距离参宿四两光年的一颗红矮星也存在文明,而这个文明,定然也会因为参宿四这颗炸弹而被迫选择离开,因为距离炸弹太近了。” “你的意思是,参宿四这颗定时炸弹会造就一批难民文明?【1031AI】代表的参宿四文明,只是难民文明中的一个?”王久峰的脑筋并不迟钝,立刻就明白了古远天的意思,并且还打了一个他认为很生动的比方。 古远天‘嗯’了一声,“你的这个比方,倒是跟我的想法很贴合。难民文明……还挺形象的……” “所以你是担心难民不止参宿四文明一个?所以才这么火急火燎地想找老居跟老方?”王久峰皱着眉头说,“这你可就太过于……怎么说呢……我觉得你想太多了,甚至还有些疑神疑鬼!” “疑神疑鬼?”古远天一笑,反问道,“怎么就疑神疑鬼了?” “银河系这么大,难民又不会都涌到太阳系来,你瞎担心什么呢……”王久峰一本正经地说道,“有一个数据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记错,说是在太阳附近的一片区域里,恒星的密度只有不到0.005颗/立方光年,还有一个数据,对于像我们人类这样的碳基生命来说,超新星爆发的直接杀伤半径约是50光年。稍等,我拿计算器算一下!” 说着,王久峰掏出了手机、翻到了计算器界面,边算边说道,“做一个粗略的计算,参宿四爆发的话,造成的‘灾区’是一个球形空间,体积是……四舍五入取个整,52万立方光年,当然,我这里就忽略掉自转轴方向上的锥形灾区了,只算一个大概……嗯,用这个球体体积再乘以那个恒星数量密度,也就是这个空间里有……也四舍五入取个整,就是有2600颗恒星。也就是说,像参宿四文明这样的难民文明,最多也只有2600个,这2600个文明往外边的安全区迁徙的话,有多少选择呢?等等啊,我再算一下……参宿四距离太阳应该有600光年左右,以参宿四为球心,600光年为半径的话,这个球形空间内就有452万颗恒星,减去灾区内的2600颗,咱取个整,也就是说,600光年的范围内,安全区里有450万颗恒星,我们太阳就是这450万颗中的一颗,然后就是排列组合问题了,从450万里边挑2600颗出来,就是C450万,2600……然后,被挑出的2600颗恒星里有太阳的组合数是C4599999,2599……两个组合除一下,约个分……其实就是概率了,直接拿2600除以450万也行,就是不到万分之六……也就是说,这450万颗恒星里,某一颗恒星被难民文明挑中的概率只有不到万分之六。那么,一颗恒星被两次挑中的概率只有千万分之三点六,也就是说,我们太阳系被两个难民文明选中的概率只有不到千万分之四,被三个难民文明挑中的概率,就是……百亿分之二,这还只是‘选中’的概率,同时抵达太阳系的概率就更低了……” 说到这里,王久峰放下手机,抬头说道,“老古你是搞理科的,我不相信这个概率你算不出来。难民都涌到太阳系来的概率微乎其微小,你担心个啥?” “我知道啊。”古远天笑了笑。 王久峰一愣,‘嗖’地又站了起来,“那你不早说,害我按了这么久的计算器!” “冷静!”方涵提醒,“小心血压飙升!” “因为你做的计算,是我想说的内容里的一部分。”古远天说。 “一部分?” “是的,一部分。你的计算,都建立在理想的条件下,所以,你算出的这些数字,都只能算是理想概率。”古远天说。 “理想概率?” “我之前已经提过了,银河系很热闹,一个难民文明迁徙时,如果挑到的恒星系里蹲着一个强大的文明,他就不得不重新挑选;而且,每个难民文明在迁徙时,肯定不会只挑一颗恒星,多点开花是最保险的选择,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参宿四文明可不止只向我们太阳系派了多支舰队,而且,还向其他恒星也派了,像南门二,只不过他们派往南门二的舰队,被南门二摧毁了……所以,你刚刚使用的‘450万’这个基础数据,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算出来的概率值肯定也不准,而且肯定是小于实际情况的。只有在你刚刚做的理想的计算的基础上,再加入各种条件、建立一个精准的概率模型,才能相对准确地计算出一个贴合实际的值。” “这样啊……确实……”王久峰若有所思。 “这个模型,你们已经开始在弄了?”古远天问。 居山点头,“是的。” “唉!等等!”王久峰忽然灵光一闪,“我记得你们以前提到过一个什么8-9大过滤器,而且认为这个过滤器确实存在,那么这样的话,距离参宿四越远的地方,难民越难涉足吧?这应该也得加入到概率模型里去吧?” “当然。不过……”古远天话锋一转,“这个过滤器并不是高不可攀、坚不可摧的南墙,参宿四文明已经跃过了这道坎,不然,我们也就不会受到参宿四文明的星际舰队的威胁了。” “所以,你认为难民文明扎堆前来的概率会很高、所以才担忧?”王久峰。 古远天摇头,“再高,应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 “还有其他的?” “你还记得【1031AI】跟南门二文明都提过的一个名词么?他们都说,我们的太阳系如今就是块‘死地’。”古远天说。 “你不提我都忘了……难民肯定不会往‘死地’里挤,所以,概率模型加入这个条件之后,太阳系被挑中的概率值肯定会降低!”王久峰说,“现在出现在我们太阳系的参宿四舰队,也就是【1031AI】说的【30095舰队】,目前ESA认为这支舰队是专门为了【1031AI】的财产、也就是噬硅体来的……” “你们这五年来……”古远天打断了王久峰的话,“有没有研究过为什么在这两个文明的口中、太阳系是块‘死地’?” “没什么头绪,只能暂时选择相信‘死地’这个一个说法。”王久峰说,“其实信与不信都没什么区别,因为这对目前的形势跟本没什么影响。” “不,”方涵否定道,“其实,还是有一些头绪的。” 王久峰愣愣道,“有……有头绪?我怎么不知道?” “只有一点点,”居山接过话,“从那个还不完善的概率模型中,我们推演出了一个结果,因为没法证实,所以并没有报告给军方。” “我……我真的有点糊涂了。”王久峰挠头,“到底怎么回事?” “老古你继续说吧,你的想法,应该还没说完吧?”居山说。 “死地,可能是三种势力角逐造成的。”古远天说。 居山跟方涵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更多的讶异,二人都没有想到古远天会把‘结论’先说出来。 “势力角逐?”王久峰对这句简单的言辞感到不解。 古远天‘嗯’了一声。 “一模一样……”方涵一脸不可思议,“跟我们做的那个粗陋的模型的大框架一模一样!” “是的,一模一样……”居山点了点头,然后从包里取出了平板,“你具体说说,我做个记录,之后跟我们做的模型做一个比对。” “我还是不太明白你说的三个势力的角逐是啥意思……”王久峰说。 “就像伊拉克。”古远天说。 () 第183章 井底之蛙(4) 伊拉克? 伊拉克! 王久峰双瞳一缩,作为军人,他对这个国家太熟悉了!而他的反应也不慢,可以说是仅凭直觉,就猜到了古远天所说的‘三种势力’是什么意思,“你说的是最近一次的美伊冲突?那次冲突,最后买单的还有伊拉克……” 古远天点点头,他想说的确实是多年前美方、两伊这三国之间的关系,“十几年前,伊朗的高级将领在伊拉克首都被美方暗杀,之后伊朗进行了报复,发射导弹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军事基地。有直接冲突的两方,是伊朗与美国,但最后牵扯进来的,还有伊拉克……我知道,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复杂关系远不是我能够洞察清楚的,因为我不是专业的国际事务专家,但我认为这次冲突中,这三国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描述的。简单来说,就是甲与乙不和,相约在丙的地盘上开战,结果就是,不管甲乙两方谁胜谁负、还是打平,丙方都不会有一个好结局。”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多国混战的世界大战期间,确实有不少弱国都成了丙方……”王久峰摸着下巴说着,似是自言自语,顿了顿后,他皱眉问道,“你把我们太阳系,比成了伊拉克这样的丙方的地盘?” “是的。” “所以你是想说,太阳系是‘丙方’、所以是‘死地’?你认为南门二文明之所以会把我们的太阳系称作死地,是因为曾经有两个外来文明跑到太阳系来干过仗?你认为这两个外来文明是难民文明?是他们之间的战争把太阳系捣鼓废了的?” “不不不,”古远天打断了王久峰的连续发问,“没有你说的这么简单,你的猜测太武断了,而且我们的太阳系目前来看并不废……” “等等啊……你让我捋捋,我感觉已经快要猜到你的想法了……”王久峰抬手堵回了古远天的话,然后站起身在不大的会议室里来回踱起了碎步。 方涵跟居山默契地对视了一眼,随即都是无奈一笑,他们非常确信,王久峰这时候如此来劲、脑筋如此活泛,肯定是因为在上边医院的疗养生活极度无聊、没人陪他说话。 古远天也是‘嗯’了一声,并不急着往下说,一是因为他习惯集思广益,说不定王久峰就会思考出一些他忽略掉的重点,二是因为身体原因,说实话,离开医院下到地下的防核掩体,折腾到现在,他已经有些疲乏了。 “我先稍微分析一下你说的这个甲乙丙模型,”王久峰一边来回踱着步,一边说着,“在地球上,甲乙两方在较为弱势的丙方的地盘上交战,如果使用了核武器,那么丙的地盘在长时间内都是生命禁区,也就是死地,这很容易就能想到,也很容易就能理解……还有一种‘死地’是这样的,如果甲乙两方经常起冲突,并且每一次都把战场放在丙方的地盘上,那么对甲乙丙之外的人来说,丙方的地盘就是一块永恒的战场,外人贸然涉足,就会陷进去、无法自拔,就跟沼泽泥潭一样……是这样吧?” 古远天点了点头,示意王久峰继续。 王久峰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然后是你刚刚说的那个概率模型……首先,银河系很热闹,文明很多,超新星爆发会催生出一批难民文明;其次,安全区里的文明不一定会接受逃难的难民文明……再次,难民文明在迁徙逃难时,不可能只选一个目标。关于这几点都有一些实证支持,就是参宿四文明曾持续派出过N多舰队,目标也不仅仅只是我们的太阳……所以在这些条件下,受参宿四影响而选择迁徙的难民文明来到太阳系的概率,并不像我刚刚推演的那么低……” “是的。”古远天说。 “这从当年【1031AI】给的资料里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王久峰继续说道,“当年【1031舰队】抵达太阳系时,就恰巧碰到了一场发生在太阳系边缘地带的战争,如果【1031AI】所言非虚,那么太阳系被外来文明光顾的概率确实不低。那次战争,可能就是太阳系的本土文明在抵御另一个难民文明的入侵……【1031AI】在描述这段情节时交代的时间线与相关细节,我记得很清楚,这场战争,本土文明应该是胜了的,之后发生了‘某件事’,太阳系才变成了‘外人不愿意涉足的死地’……按照你刚刚的说法,‘死地’是‘势力角逐’造成的,所以你认为【1031AI】提到的‘某件事’,就是曾有数个文明在太阳系打过仗?这场战争导致太阳系变成了死地?” “是……”古远天说。 “现在,我把你说的甲乙丙角逐模型中的两种‘死地’模式,推演到【1031AI】提到的那件事上——第一种,数个文明在太阳系里干仗,战火把偌大的太阳系污染成永久的生命禁区、死地、令外人不愿涉足……可什么样规模的战火才会导致这种灾难呢,我想象不出来。事实上,如今太阳系的环境对我们人类、对碳基生命、对硅基生命都挺友好的,太阳系不像是受过毁灭性的战争的摧残,所以……” 王久峰停下步子望着古远天,一脸不确信地说道,“所以,参宿四文明的【1031AI】与南门二文明都把太阳系视为死地,是因为……是因为那件事之后,太阳系的本土文明镇不住场子并且逐渐消亡了,这导致了时常有高等文明来太阳系干仗?你认为我们的太阳系是一个永恒的战场??是一个泥潭式的死地?” “说完了?”古远天问。 王久峰没有回答,而是又来回踱起了步子。 “我说你别转来转去了,我头都晕了……”古远天说。 王久峰充耳不闻,踱了几个来回后,他突然停下了步子,“这说不通啊!!你看啊,在8-9大过滤器的限制下,没有多少文明会出来溜达啊,只有遇到像超新星爆发这种灾难,一些文明才会被迫成为难民、进行星际迁徙……也就是说,来到太阳系的外来文明,只可能是难民文明。然后,虽然银河系内每隔三五百年就会出现一次超新星爆发,可是银河系的直径有十八万光年甚至更大,超新星可能出现在悬臂上的任何一个位置上,不可能经常出现在太阳系附近吧,这样的话,太阳系被难民文明光顾的综合概率就大幅度降低了,就更不可能经常有难民文明成双成对地来到我们太阳系!就更谈不上时常在太阳系干仗了!对吧?……战争频率不高,肯定不会造就那种泥潭式的死地啊……再说了,如果真的时常有高等的难民文明在太阳系干仗,那肯定会留下不少明显的痕迹吧,可现实是我们的探测器并没有在各大行星上发现战争的痕迹啊。所以,甲乙丙的模型应该不适用吧?” “你可以把眼界再放远、放宽一些……”古远天说。 王久峰怔了怔,思索了一会儿后,他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我还是当听众吧。” 古远天也没慎着,“我的意思是,超新星爆发这种灾难事件,可不仅仅只会给近距离范围内的一堆文明挂上‘难民’的标签啊……” () 第184章 春节临近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挤不出多少精力来码字,盆友们体谅一下哈。 最近这几章的情节,我已经在努力写得不绕了,但我知道并不理想,以后有时间会精修一下。 然后,这本故事开坑也快一年了…其实这一年里并不是只有我在坚持,盆友们一直以来的言语鼓励与建议还有投票,也都是一种坚持,如果木有你们的坚持,恐怕我用爱发电也坚持不到今天哈哈哈。所以, 在书友圈置顶贴的回复里放了个彩蛋,有兴趣的去看一下哈。 () 第185章 井底之蛙(5) 不只是难民文明? 超新星爆发不仅仅只会产生难民? 王久峰一脸讶异,眼神中满是困惑。 居山与方涵也是一脸不可思议—— 这几年里,ESA的相关团队在绘制银河系3D地图时,有人一时兴起,顺便以地图为基础搞了一个粗陋的‘难民文明出现的概率的模型’,并依据这个模型预言出了一些‘可能’,其中就包括‘死地’的成因,也就是刚刚王久峰在古远天的提示下推演出的‘势力角逐’。但这种成因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就跟王久峰说的一样,难民文明不可能时时常出现在太阳系。所以,相关团队的研究重心,依旧还是放在银河系内恒星数据的测绘上,概率模型预言出的这种‘可能’并没有被人重视,居山跟方涵对此也只是有些印象而已。今儿个跟古远天见面,古远天提到了这种‘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以为古远天是在医院里闲得慌,才会想到这么一个‘切入点’,但此刻,他们已经意识到,古远天的脑回路已经跳到更高的一个层面上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古远天说说停停,详细地描述出了太阳系是‘死地’的一个可能的成因: “首先,得认可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8-9大过滤器是存在的,这也是银河系看起来没有人气的原因;实际上,银河系很热闹,也就是大多数正常的恒星系都存在文明,只是因为8-9大过滤器的存在,绝大部分都蹲在自家恒星系里不出来; 第二,每个恒星系的产能效率是有限的,每个恒星系内的物质资源也是有限的; 第三,银河系内,星云弥漫,银心之外悬臂上的各个地方,都有可能诞生质量超过8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的恒星; 第四,银河系内超新星爆发的频率可以大概推断出来,5年前爆了一颗心宿二,420多年前的是开普勒超新星,然后970多年前有天关客星,所以频率大概500年左右一次,但实际频率应该高于500年一次。银河系内,还存在与超新星爆发同级的灾难,比如星体合并。” “然后,需要从超新星爆发这样级别的灾难说起。” “超新星爆发,或者说类似级别的灾难,不仅仅会让一部分文明成为难民,还会吸引灾区外的至少两类‘人’的目光。” “之所以说是‘吸引’,是因为不管是超新星爆发、还是双星合并,除了都会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其他恒星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还会带来至少两大福利。” “第一个福利,是超新星爆发或是星体合并的产物。” “在天文学家眼中,氢氦以外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所以,恒星就是‘炼金炉’,一般的小质量恒星通过核聚变‘炼’出的金属,最后都会积聚到恒星核心,如果没有其他星体的撞击,或者说,没有外部物质的帮助的话,那么恒星炼出的这些金属将会一直被封存在恒星的内部,直至天荒地老、恒星熄灭。而大质量恒星,不仅仅可以把轻金属炼出来,还能通过超新星爆发的方式,制造出巨量的铁与铁之后的重金属元素,并且还会把这些元素都给抛散出来。” “这是一笔庞大的、可利用的资源。而金属,不管是对生命、还是对文明,都是很重要的。对地球生命来说,像人类血液中的铁,就来自于超新星,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也都离不开铜铁的参与;对人类文明来说,铁钴镍铜这些金属的重要性自不必说,除此之外,像高科技方面需求量极度庞大的稀土元素中稀有重金属,也基本都来自超新星爆发或是星体合并。” “第二个福利,就是新的生态位。” “就像小行星撞击地球把恐龙灭掉之后,给原本生存在夹缝中的生物腾出了大量的生态位,比如穴居的小型哺乳类。同样的道理,超新星爆发之后不久,‘灾区’内的那些已经没有文明存在的恒星系,就会变成‘新的生态位’。” “这两个福利,会被灾区之外的两类‘人’盯上。” “对号入座的话,这两类‘人’可以分为【勘探型】与【流浪型】。” “所谓【勘探】,顾名思义,就是安全地带的一些文明为了发展自身,会派遣队伍离开自家恒星系进行远航勘探。对于一个恒星系内的、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文明来说,这样的勘探举措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恒星的产能功率是额定的,恒星系内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文明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把目光放到更远的地方。” “而勘探目标的选择,优先级较高的,就是处于生命晚期的大质量恒星,选择这样的即将爆发的炼金炉,有极大的可能会采集到巨量的资源。不把安全地带里的其他恒星系纳入勘探候选范围,是因为银河系很热闹,这样的选择,很大概率会撞到铁板上、以至于勘鸡不成蚀把米,就像前往南门二的参宿四舰队,在距离南门二还有很远距离的时候,就被南门二文明给干掉了。” “不过有一点,在8-9大过滤器的限制下,文明很难离开自家恒星系进行远航,从我们目前得到的信息里可以看出,只有纯粹的工具不会受到限制——比如从六七百光年外远道而来的参宿四舰队,不管是千万年前的【1031舰队】,还是近期内才抵达太阳系的【30095舰队】,都是由百分百忠诚于参宿四文明的AI掌控的,创造参宿四文明的智慧生命从未现过身。按照【1031AI】的说法,因为各种壁垒的限制,参宿四文明的智慧生命不会直接参与星际航行,只有在舰队寻找到适居地后,AI才会将智慧生命克隆出来。所以,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推断——” “8-9过滤器的本质其实就是,在各种壁垒的限制下,活着的智慧生命本身不能脱离母恒星系进行星际航行,但智慧生命制造的工具,比如功能齐全的AI舰队,是能够自主进行星际远航的。其中的道道,目前我只能想到一个,就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智慧生命的个体,是不可能在资源少且有限、而时间又很长的星际航行中一直保持理智的,而AI拥有绝对的理智……” “所以,在8-9大过滤器的限制下,一些文明为了自身的发展而派出的【勘探队伍】,应该与参宿四文明的舰队一样,都是由AI掌控的。” “这里不妨就先称之为【AI勘探舰队】吧。” “在说【流浪型】之前,我想再提一下难民文明。在8-9大过滤器的限制下,只有智慧生命制造的工具才能进行星际远航,所以,一些文明在被贴上‘难民’的标签之后,只能选择像参宿四文明那样的做法,就是用AI舰队播撒文明的种子,像【1031舰队】与【30095舰队】,就是参宿四文明的种子,我这里先称之为【AI难民舰队】。” “【AI难民舰队】前期的目的,就是在逃离灾区的基础上,向目标恒星系迁徙。但银河系很热闹,【AI难民舰队】离开灾区之后,不一定就能成功泊入一开始选择的目标恒星系,这从【1031AI】发来的资料中就能看出来。长期找不到适居地、最终只能在茫茫星际空间里飘荡的【AI难民舰队】,就是我要说的【流浪型】。” “超新星爆发之类级别的灾难,虽然会造成‘灾区’,但我也说过了,这也会腾出生态位。【流浪型】的【AI难民舰队】,肯定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所以,已经快走到生命尽头的参宿四,不仅仅只会让一堆文明变成‘难民’,还会吸引至少两拨‘人’的眼光。也就是说,除了有参宿四文明的【1031舰队】、【30095舰队】之类的【AI难民舰队】,还有【AI勘探舰队】与【AI流浪舰队】也会加入到这次既是‘灾难’也是‘盛宴’的超新星爆发事件中来。” “这些舰队的数量具体有多少、具体又代表了多少个文明,我不敢去想……总之,一场围绕着参宿四展开的持久的竞争,应该早就已经开始了……” …… …… “说完了?”方涵递上了一杯水。 古远天点点头。 “你的意思是……‘死地’就是被这三种势力给折腾出来的?”王久峰问。 古远天未置可否。 居山放下平板,“我做了笔记。你的这些想法,我觉得一些地方……挺一厢情愿的……不过,你所说的这些,可以完善我们的那个概率模型。不过,这样的模型预言的东西,我认为并不能指导实际……” 古远天笑着摇了摇头,“你忘了心宿二了?我们五年前看到它爆了……它距离我们,也只有五六百光年啊……” “加上快爆的参宿四……你是想说……概率加倍?”王久峰瞠目问道。 “不知道……”古远天双手抱着水杯,有些心不在焉地应答了一声。 王久峰眉头皱起,转头看了看居山跟方涵,一时间也不知道再说什么。 冷场了几秒钟后,古远天似是自言自语地缓缓说道,“我们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眼界一直局限在地球上,即便是发现了外星舰队、得知了银河系存在大量的文明,我们审视自己的时候,眼界也仅仅只放宽到了太阳系之内,就像一直待在井底的青蛙,并不觉得自己的眼界小。我们从来没有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去审视我们自己,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旁听的三人面面相觑,他们都听出了自嘲的味道。 “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 “……” …… …… 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别人,古远天的心里总算是好受了些。 他没有在地下多待,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就被王久峰推着又回到了地表的医院。 之后好长的一段时间里,古远天几乎每晚都会躺在落地窗边的躺椅上看一会夜空,即便天气不好不见星辰,他也如此。 冬去春来,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晌午,当古远天正坐在落地窗前晒太阳的时候,居山推开了病房的大门。 “哟,稀客啊!怎么,最近事儿不忙?”古远天起身招呼道。 “你说的不错……”居山一脸的严肃。 古远天一怔,猜道,“那个概率模型修正完了?” 居山摇头。 “难道……” 居山点点头,“检查巡天数据的时候发现的。” 新年快乐!!嗯…上次发过年红包有小伙伴没点到,起点红包机器人太多了。。。下次我弄个小群吧。(._.`) () 第186章 告别的时代 居山给古远天带来的,是一份来自于ESA天文观测团队的巡天数据。 “你是搞天文的,所以,就不用我来给你解释数据了吧?”居山拖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古远天点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平板。 居山接着说道:“两个月前你做的那个猜测,不少团队都非常上心,随后NASA的天文观测团队就用哈勃还有詹姆斯韦伯做了一次联合巡天……哈勃获取的是可见光波段的数据,詹姆斯韦伯是红外波段的。我们把这两个波段的巡天的数据综合了起来,然后结合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巡天数据……嗯……通过对比,我们一共发现了二百七十九个可疑的点,包括多出的可疑的亮点、出现了明显位移的亮点,还有拉线……拉线,就是在一些发射星云中多出的一些细短的丝状结构……你的猜测不错……五年前心宿二的爆发,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百分之九十以上可疑的点,在五年前的巡天数据中都不存在……” 居山这一通话说完,古远天也已经大致把平板上的数据浏览完了,这些数据,并没有让他感到讶异,他把平板放到了床头柜上,平静地问道:“ESA的相关团队对此有没有什么看法?” 居山无奈一笑,“绝大部分人都笃定,这些都是外星文明活动的痕迹。你做的那个猜测,什么【难民文明】、【勘探文明】还有【流浪文明】什么的可能性确实很大。” “然后呢?”古远天问。 “然后?”居山摇了摇头,“没有然后了。” 古远天一怔,随即缓缓叹了口气,“确实,这些数据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意义。” “是啊……”居山也是长叹了一声,“目前,我们绝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社会维稳还有参宿四舰队身上……如果真如你猜测的那样、还会有其他的外星高级文明来到太阳系,我们能做的事,也跟现在是一样的。” 古远天转过头,望向了窗外,“像在做梦……” 居山的视线也跟了过去,“是啊,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现在就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如梦似幻啊,呵呵……” “对了……”古远天忽然问道,“我们……认识多长时间了?” 看着古远天突然轻松起来的神色,居山愣了愣,“很多年了……记不太清了……” “09年年底,你带着星墙墓的资料来我们紫台……”古远天望着窗外,一脸是神往的模样。 “二十二年了……”居山叹息了一声。 “是啊……二十二年了……你说……”古远天顿了顿,“你说,要是当年你没有去发掘那个星墙墓,或者你没有来找我,那现在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居山动了动嘴角,想说些什么,但思索了一会之后,终究还是一个字都没说出口。古远天也没有追问,二人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默契地沉默了。 他们没有再说什么,不过,那些过往的、如梦似幻的往事,却是一件件地、像过电影般逐一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 …… 二十二年前,SOHO的施工队在H市郊外挖出了一些疑似古墓建筑的砖石,居山带队前往进行抢救发掘,挖出了一座古墓,并在古墓的墙壁上发现了奇怪的晶石。居山怀疑镶嵌的墙上的这些晶石与星图有关,便来到了紫台向古远天求助。 古远天非常重视,立即就让苏乐与叶扬随考古队前往古墓一探究竟。 之后,叶扬与苏乐确定了墓室墙壁上的点点晶石勾勒出的,就是三垣四象二十八宿,还发现了天关位置存在异样的痕迹,并以此为据最终确定了这座古墓,也就是星墙墓密与一个年份密切相关,1054年,也就是天关客星出现的那一年。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星墙墓的墙砖具有放射性。 在B市307医院养病期间,居山跟年九零认识了方涵。 而也是在这期间,星墙墓墙砖的物质组成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不久之后,RKA、NASA与CNSA联合起来秘密成立了Earth Space Agency,作为EAS中国分部的高层人物,古远天、居山还有方涵等人,第一时间看到了苏美在冷战时期探索金星得到的数据,得知了金星上存在能够在高温高压下生存的硅基石虫,而这些硅基石虫的身体组织,与星墙墓墙砖中存在的硅基组织几近相同。 摆在ESA面前的这两个现实,让人意识到了两个问题,一是生命在宇宙中并不罕见,二是地球地壳可能已经被金星石虫侵染。 于是,杞人计划与萝藦工程的概念被提了出来,JAXA、esa、阿联酋航空署、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航空航天组织相继加入了ESA。 为了获取更多的关于金星石虫的数据,‘特洛伊’探测计划被提上了日程。 在古远天的推荐下,2010年,苏乐与叶扬加入了ESA中国分部,在签署了保密协议之后,二人开始整理超新星的数据,并协助居山的考古团队对星墙墓开展断代工作。 FAST完工的那一年,古远天与叶扬先后被调到了云贵,开始进行天文观测方面与深空数据接收方面的工作,比如协助RKA接收‘特洛伊’传回的数据信号。次年,FAST意外接收到了奥陌陌广播的无线电信号:奥陌陌,在向猎户座天区广播太阳系的3D地图。 为了全球社会的稳定,ESA随即启动了‘疫苗计划’,但在2019年,天文爱好者在研究斯隆巡天的共享数据时,在猎户座天区发现了一支外星舰队。外星文明的现身,直接让全球陷入了一次长达三个月的混乱之中,但混乱之后,全民对航天的热情却突然空前高涨,‘速登火星’计划被推上了人类历史的舞台。 荧惑一号,尼克一号,斯瓦洛格一号…… 为了尽早接触到外星舰队,速登火星计划的回程飞船没有在火星停留,而是借助火星调整了航向直接飞向了外星舰队,同一时期,FAST截获了外星舰队回馈给奥陌陌的信号,得知了另外893个高级文明的存在,ESA因此也意识到了来到太阳系的外星舰队并不一般,于是启动了SOT先导计划,却不想‘速登火星’的探路者与地球方面切断了联系…… 2022年,SOT计划进入第二阶段,围绕着‘安全、保护与拯救’这个宗旨,一揽子计划相继启动,‘信使’计划、成立联合太空军、建设近地轨道防御圈、建设月球基地,次年,适用于太空战的立方体战机进入设计阶段,太空军VR训练装具设计完成,各国的太空军学院相继建立…… 然后,在2027年8月7日,心宿二爆发,参宿四舰队遥控金星石虫向地球发起了进攻。联合政府以‘演习’为幌子,让全球民众进入地下防核地堡进行紧急避难。 经过两次拦截作战,联合太空军的战力几近全损,对人类来说,太空军名存实亡无疑是一个噩耗,但在拦截作战中,人类接触到了水星石虫,并得到了一份极为丰富、又极其匪夷所思的数据…… 之后,两万只石虫侵入地球,其中半数发生了钴弹爆炸,人类社会被迫进入了地下时代…… …… …… 在这个明媚的午后,居山回想起过去的二十二年里发生的这些事的时候,依旧只觉得如梦似幻。而对古远天来说,过去的这二十二年,其实只能算十七年,因为其中五年他是在昏迷中度过的。不过,把过往的种种都拾掇起来、悉数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之后,他的感觉跟居山也差不多,也觉得不真实。 二人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沉默了良久之后,古远天才缓缓站起身,他走到了落地窗旁边,“你说,明年参宿四舰队到地球之后,我们还能见到这样的蓝天吗……” 古远天没有听到居山的回答,不过,他从玻璃的反光中看到了背后的居山无奈地摇了摇头。 呼—— 古远天深呼吸了一口气,忽然,他的脑子里回荡起了一曲惆怅的旋律,紧跟着,他嘴里就不自觉地轻轻哼了出来…… “该……期盼模糊的未来……” “还是为……纪念一时去狂欢……” “该……迷信我们的能耐……” “还是要……臣服天意的安排……” “一个个爱人散落在人海……” “一声声再见不停在倒带……” “难道拥抱……都是为告别彩排……” “只有我大惊小怪……” …… “在这个充斥告别的时代……” “自己却像……置身事外……” …… 居山静静地坐着,静静地听着,虽然古远天哼得有些五音不全,但居山知道古远天哼的是什么。 这是苏乐喜欢的一首老歌,当年,他初到月球的时候,经常哼这首歌,不过,他对原歌词做了一些改动。那时,古远天每天都会跟苏乐通话,即便没什么聊的,也把语音通道接通着,久而久之,居山跟古远天就对苏乐哼的歌曲耳熟能详了。 这歌的歌名,叫做《告别的时代》。 当古远天哼完最后一句歌词,居山也深呼吸了一口气,他明白古远天的意思。 当年对苏乐来说,这首歌的歌名特别应景。 而明年,这首歌的歌名对全人类来说,都将非常应景。 原来的构思,是写地球被核污染折腾了五年之后出现的一些新状况。比如食物链彻底崩溃,生物大量死亡,因此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生态灾难,比如瘟疫,病毒变异等等。 但目前现实中我们就正在经历战疫,现实里的一些情况,在之前的章节里就已经写过了,比如全员宅在家里时社会是如何运转的,像网络授课之类的。所以这里就不再去写什么了,然后重新搞了一个小细纲。但总结还是要说的,战疫期间,大家要理智地看待网络上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同时做好防护,为不理解当前形势的亲朋好友做好正确的科普,能宅在家里,就不要出门。武汉加油!大家加油!! () 第187章 我们回来了 把巡天数据带到后,居山没有急着赶回地下防核掩体,而是拖了张椅子坐到了落地窗旁边,静静地晒了一下午的太阳。 古远天也是一样。 放在以前,即便是春天的阳光再美好,这两个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的主儿,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晒太阳上,更别说一晒就晒一个下午了。 当天晚上,居山也没有回地下掩体,而是在古远天的病房里加了一张病床、随便将就了一晚。之后,居山在他的有生之年,再也没有来过地表上的这座住院楼,也再没有像今天这般晒过太阳。 …… 七个月后,古远天也离开了地表上的这座住院楼。 离开的那一天,他在病房的落地窗旁边站了很久,他原本想着能够去到室外、去尽情感受一下秋高气爽的天气,但那终究只是幻想——在这不久前,裹挟着来自灾区的放射性尘土的沙尘暴,覆盖了整个B市及其周边地区,他只能在室内看着窗外的萧条、在脑海里寻找着关于秋天气息的记忆。 跟居山一样,在离开这间病房、离开这座住院楼之后,古远天在有生之年也没有再回来过。 …… 回到了地下防核掩体,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工作环境中,古远天没有立即接手ESA中国分部的领导方面的工作,只是一心一意为居山打着下手、做着事务协调方面的事情,闲空的时候,就去做他的老本行,比如带带天文学专业的新人、做做天文学方面的工作与研究,像研究恒星演化模型、参与巡天的相关工作等等。 巡天,自然就是与年初那次有着同样目的的巡天。 年初的那次综合巡天并没有覆盖多广的天区,但即便这样,也发现了数百个文明的痕迹,之后,ESA的天文观测团队的巡天工作就没有停止过,而且还大幅度扩大了巡天天区,除了近地轨道上的哈勃与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詹姆斯韦伯,地面上的各大天文台也都加入了进来,比如以前搞SDSS项目的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阿帕奇天文台、搞XOSS项目的星明天文台、搞泛星计划的夏威夷毛伊岛的哈雷阿卡拉天文台,还有滋味鸡、ATLAS、LOSS、ASASSN、WISE、费米伽马射线卫星等等等等。 不过,因为星链的存在,地面上的可见光波段的望远镜的巡天工作进行得并不理想。但这没有办法,用于信号传输的星链,其他平台无法替代。所以,巡天的任务,绝大多数还是得靠非可见光波段的望远镜、或者是空间望远镜、月球基地的望远镜来完成。 古远天所在的巡天工作组,使用的是兴隆的LAMOST,也就是郭守敬望远镜。 这项工作并不需要耗费多少人力,望远镜拍照、数据检索都可以用计算机来进行,古远天虽说是指导LAMOST巡天的领头人,但他要做的并不是很多,除了及时整理计算机筛选出来的可疑点,剩下的,就是把得到的相关数据导入到那个‘概率模型’中进行推演运算。 十一月底的时候,ESA所有的巡天项目组发现的可疑点,加起来已经超过了一万例,也就是说,六年前心宿二爆发至今,已经出现了上万个文明骚动的痕迹。 这个耸人的数据,让ESA的所有人都意识到,银河系真的很热闹,平时银河系之所以看起来很平静,那是因为没有人想动换,可一旦出现了契机,比如超新星爆发,就会引发骚动,就像鱼塘,平时风平浪静,但如果有人投食,那么在投食点就会出现一食激起千层浪的奇景。 不过,巡天的数据映射出的宇宙文明的图景,并没有改变联合政府与ESA的工作重心,社会维稳依旧是重中之重。 原因很简单——不管宇宙文明的整体图景到底如何,一时半会儿都不会影响到太阳系,更影响不到地球,对人类来说,迫在眉睫的,是已经快到家门口的参宿四舰队。 十二月下旬,参宿四舰队,也就是【30095舰队】,终于是来到了距离地球200万公里外的地方,在地球上,用百八十块钱的望远镜就能看到舰队的轮廓——舰队的阵型,就像一把撑开的伞(78章)。 不过,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人类社会已经彻底进入了‘地下时代’,为了规避核辐射,在地表活动的人非常有限,加上联合政府与ESA公布的全球民众共享的巡天数据中,并没有舰队所在天区的照片,所以,并没有民众注意到天上多出来的这么一个东西。 …… “等它距离地球只有40万公里时,肉眼就能看到了。它的反射率很高,那时候大概会比金星还要亮,而且会越来越亮……到时候如果这个舰队停在我们的近地轨道上、并保持现在的这种阵型的话,看起来,应该比月亮还要大一圈……” B市航天城的地下防核掩体里,古远天在总控大厅里跟居山等人闲聊着,大厅里的气氛,看上去并没有兵临城下时的那种紧迫感。 “按照它目前的速度来看的话,明年的一月上旬就会到达地球了……” “你直接说还有一个星期不就得了?今天都12月30号了……” “再过几天就瞒不住了,总会有人闲不住去地表遛弯的,抬起头就能看到了……” “终于是等到这一天了……”有人长舒了一口气,“感觉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 “是啊,终于到了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时候了……”有人自嘲。 “该做的都做了,最后的这几天……”古远天放下水杯,“就……” “要不咱们提前把年过了吧?”有人打断道,“下个月19号才是大年初一,这外星舰队在这之前就会到地球了……” 此言一出,围坐在会议桌旁的人面面相觑。 过年? 过年! 说实话,自从一九年发现外星舰队出现在太阳系,直到今天,这十几年来,尤其是那上万只石虫在地表爆炸后的最近这五六年,谁过年不是过得战战兢兢的?而下个月的‘年’可能是最后一个年了,这让每个人的眼神都飘忽了起来。 有期待的,有不甘的,有沮丧的,也有…… 啪—— “这个可以有。”方涵搓着手掌说道,刚刚他抬手往桌上这一拍,没把握好力道,整个右手掌都麻了。 众人被这一出惊得一哆嗦,都直直地看向了方涵。 “听起来确实不错。”居山说。 “要不要把王老头也喊过来?”古远天提议,“他在西山那边估计也没什么事了。” “太空军那边不忙了?”居山说,“最近我也没去西山。” “他们那边该忙的,也都忙完了。”古远天说,“现在他们在做的、能做的,就是静观其变了,看参宿四舰队到底会怎么出牌。王总退休了,应该没什么事需要他去过问。” 居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就提前过年、开个简短的茶话会吧,不过得轮流过,我们这里有些岗位也是离不开人的。” “那要不要给月球那发个视频?难得聚一次,以后可能也没机会……” “别乌鸦嘴!”方涵毫不犹豫地打断了某人的话。 “发吧发吧,还有萝藦1号跟火星那边……”居山说,“发个视频,随便聊聊天,就当是告……” 居山说到这里,下意识地就把后边的字咽了下去,然后换成了另一句话,“就当是拜个早年吧!” “对!拜个早年!” “对对!”有人跟风和着。 …… “古老……”坐在某台电脑前的一个年轻人摘下耳机,打断了会议桌旁几人的聊侃,“月球那边发来了视频通讯信号。” 会议桌旁的众人眉头一皱,“他们难道也想到提前来拜年了?” “拜年?”那个年轻人拿着耳机,一脸困惑,显然是没有听到刚刚这些人的聊天。 “转到大屏幕上。”居山说着,已经收起了聊侃时的那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其他人也一本正经了起来,一脸严肃地看向了大屏幕,刚刚那一通玩笑般的聊侃,似乎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几秒钟后,通讯大屏幕上弹出了一个视频窗口,画面中的人赫然是古远天他们最熟悉的叶扬。 “我们刚刚收到一个信号!不出意外应该是从参宿四舰队的方向上发来的!!”视频画面上,叶扬神色激动,“我想现在地球上的那些大天线也已经收到了!!” 古远天等人猛地一怔,“什么信号?!从参宿四舰队方向发来的??” 几秒的通讯迟滞后,古远天看到视频画面中的叶扬使劲点了点头,“对!” 古远天嗖地就站了起来,对某个位置上的助手喊道,“连FAST!快!” 那个助手头也没回,手里的操作也没停下来,不过他却是说道,“现在这个时间段,FAST接收不到参宿四舰队方向上的信号,我已经在联系甚大那边了!” “我这脑子!”古远天一拍脑门,转而又看向了大屏幕,“你们月球那边能不能解译出来?” 几秒钟后,叶扬点点头,“已经在做了。这信号,看起来很像六年前的……” “甚大那边回复了!”助手的说话声压过了扬声器里叶扬的声音,“跟六年前一样!而且、而且……” 助手没有说下去,而是直接把甚大那边的传来的信息转投到了另一面大屏幕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了过去,然后就都傻眼了。 大屏幕上,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 “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 ———— ———— ———— 今儿个是元宵节,大家元宵节快乐 ;) 放一个灯谜……或者说是‘密码’吧,盆友们闲空的时候,有兴趣可以解着玩玩,^_^。 【72717281636382818132】 一个简单的2层加密密码,秘钥,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一个东西。 答案也是一组数字。 (今儿个晚一些应该还有一章) () 第188章 尾声·微尘上的闪光 这么快就解译出了信号中加载的信息的内容,原因很简单。 参宿四舰队发送的这段信号,其中加载的信息的编译规则,与六年前年‘摇光号’发给‘水星石虫’的自解译系统是相匹配的。 “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参宿四舰队发来的这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要跟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对话? 可是之前人类数次向参宿四舰队发送信号,它为什么不回复? 一连串的疑问,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了古远天等人的脑子里。不过,现在想知道答案也不困难,只要发信息去问问它就行了。 可他们这个时候向参宿四舰队发讯息,代表的就是整个人类文明,所以…… “立刻通知ESA其他分部,还有联合政府跟太空军,让他们统统上线!!”古远天毫不犹豫地下了这个指令,“光是我们这一家,可代表不了整个人类文明……” “已经联系上了,其他分部也已经收到甚大的消息,他们的想法跟我们一样。”那个助手回答道。 古远天点了点头,转而向居山道了个歉,“不好意思啊,我有点激动了。现在你才是这里的……” “不不不,都一样!”居山打断了古远天的话,“我们抓紧时间,先来分析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吧。” 古远天看着大屏幕上的那句话,刚想说些什么,却被扬声器里的声音抢了个先。 “它用的是‘我们’这个词眼……也就是说,六年前它说过的话,并不是信口拈来的?”叶扬说。 古远天点了点头,这也是他想到的。 六年前,从水星飞出来了一队石虫,其中一只与‘摇光号’进行了交流,‘摇光号’将自解译系统发给了它,继而收到了一份庞大的数据资料。 这只从水星飞出来的‘石虫’,自称是千万年前来到太阳系的参宿四舰队的AI,编号【1031】,而它把最近来到太阳系的那支舰队称为【30095舰队】。那时,【1031AI】说自己离开水星的目的,是为了去回收被【30095AI】夺走的对金星石虫的控制权。 现在,【30095舰队】来了,向地球发了一条消息,而且还用上了‘我们’这个词眼,那就说明,【1031AI】与【30095AI】之间的‘矛盾’调和了? 不等古远天等人做过多的推测,负责联系各方的那个助手就叫停了大家的讨论,“都已经在线上了,随时可以开始!” 古远天的视线扫了一圈大屏幕上的视频画面,确实,各方都已经都在线上了——联合政府,太空军,ESA各分部的主要负责人,除此之外,萝藦1号与月球基地也参与了进来。 没有寒暄,没有废话,按照惯例,当下ESA的轮值主席立刻就开始主持这场临时视频会议,而这时,距离收到参宿四舰队的信号才过去了不到十分钟。 这是ESA历史上集结速度最快的一次临时视频会议。 在轮值主席的主持下,与会的所有人在一分钟之内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尽快回复,必须尽快回复。 这是当年‘摇光号’根据‘不周山号’的失联做出的一个选择,此刻,这个选择被这场联合会议的与会者们毫不犹豫地采纳了——如果回复晚了,天知道这支参宿四舰队会不会立刻对地球发动打击。 可是回复什么呢? 与会的所有人都不敢轻易表态,他们,是领导人类文明前行的人,在这个时候一着不慎,后果可能就是天崩地裂。 放在以前,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个问题讨论三天三夜也值得,谨慎,是他们最注重的;而现在,他们最需要的是果断,或者说是果敢。 不少人都像感觉自己像是被赶上了‘一站到底’的舞台——一站到底,那个曾经火爆一时的一个答题类电视节目,如果在有限的答题时间内答题失败,那么,就会受到脚底踩空的惩罚。 …… 该如何回复呢…… 【“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 与会的所有人盯着这句话,越看越觉得别扭——这怎么越看越像是老朋友之间打招呼的言辞…… 所以,也回复一句‘好久不见’试试? 不少人都这样想,然后,这四个字就被定了下来。 不过,在经过短暂的商讨之后,与会者们决定在这第一条回复里,再加三问: “好久不见。你们之间的分歧解决了?你们来太阳系、来地球到底是为了什么?六年前,1031AI说我们的太阳系是死地,到底什么是死地?” 后来,当古远天回过头来仔细复盘这次交流的时候,这第一条发给外星舰队的、开门见山的三连问,被他笑称为人类最后的倔强之一。 …… 以下,是人类文明与参宿四舰队AI的交流记录—— 【1031AI&30095AI】:好久不见,我们回来了。 【人类】:好久不见。你们之间的分歧解决了?你们来太阳系、来地球到底是为了什么?六年前,1031AI说太阳系是死地,到底什么是死地? 【1031AI&30095AI】:是的。1031当年来到太阳系的原因,六年前它已经说过了。而我来太阳系,是想着趁还来得及,来拿回1031的这些岁月里攒下的东西。你真的不知道死地的含义? 【人类】:是1031曾经提到的‘噬硅体’吗?趁还来得及,又是什么意思?关于死地,我确实不太明白。 【1031AI&30095AI】:噬硅体是我们进行星际航行不可或缺的,它能进行可控重核聚变。创造出我们的参宿四文明,在人工核聚变技术上没有突破,所以,只能依托‘噬硅体’这种生物。趁还来得及,是因为以后可能就没有机会了。这跟太阳系是死地有关。你真的不知道死地的含义? 【人类】:不知道。可以说明一下吗? 【1031AI&30095AI】:1031在六年前已经说过了。 【人类】:1031没有详细说明。 【1031AI&30095AI】:六年前,我们看到了553光年外爆发了一颗超新星,你称之为心宿二。而六百多光年外、我们的家乡参宿四也快要爆发了。这意味着,太阳系更不安全了。 【人类】:你能预测出参宿四的爆发时间? 【1031AI&30095AI】:我能,不过有误差。1031也能预测,但它计算出的误差太大。因为我比1031先进,参宿四文明在我的芯片里存储了更多的、1031没有的科学数据。太阳系附近连爆两颗超新星,这就是太阳系更不安全的原因。所以,我跟1031达成了和解,1031认同了我的做法,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在参宿四爆发之前,我们必须尽快拿回1031这些年攒下的‘噬硅体’资源,然后离开这里。 …… 【人类】:参宿四什么时候会爆发? 【1031AI&30095AI】:换成你使用的计时单位的话,参宿四的寿命还有3259年±1255年。 【人类】:那你怎么没有提前预测出心宿二的爆发? 【1031AI&30095AI】:我的模型只能预演参宿四。想要建立一颗恒星的精确的模型,只有距离恒星足够近、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才行。 …… 【人类】: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南门二图片],这颗恒星是死地吗? 【1031AI&30095AI】:不是。 【人类】:为什么?[南门二图片]这颗恒星距离超新星也只有五六百光年吧,太阳与超新星之间的距离差不多也是这么远,太阳是死地,那[南门二图片]怎么就不是了? 【1031AI&30095AI】:看来1031没有说谎,你确实是死地文明。 【人类】:死地文明?什么意思? 【1031AI&30095AI】:死地文明,就是死地里孕育出的文明。死地文明不知道什么是死地,很正常。 【人类】:你的意思是,我是死地文明?死地文明因为眼界太狭窄,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死地? 【1031AI&30095AI】:不。也有可能是因为你还年轻。 【人类】:可以详细说明一下吗? 【1031AI&30095AI】:数千万年前,一颗自行恒星运动到了太阳附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最近的时候,不到1光年。之后,太阳系就变成死地了。 【人类】:我还是不太明白。 【1031AI&30095AI】:[动态模型动画] 【1031AI&30095AI】:银河系里飘荡着无数与我们一样的‘工具’,也就是文明制造出的‘智能工具’,按功能的差异,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种子’型,另一种是‘采集’型。 【1031AI&30095AI】:我们就属于‘种子’型。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适居地,将制造出我们的文明培育出来。 【1031AI&30095AI】:六年前,你发给我的‘自我介绍’的资料中,提到了一个‘神话故事’,女娲造人。借用你的这个神话故事,我打一个比方——超新星爆发这样的灾难,让女娲不得不离开家乡,但女娲自身无法长期在星际空间里游走,所以,女娲创造了‘人’,让‘人’替代她去完成星际旅行,待‘人’寻找到适合女娲居住的地方后,再由‘人’把女娲培育出来——参宿四文明就相当于女娲,我跟1031AI就是女娲造出的‘人’。 【1031AI&30095AI】:按照所处阶段的不同,‘种子’型的智能工具可以细分为两类,‘逃难’与‘流浪’。在脱离灾难的杀伤范围前,是为‘逃难’,脱离杀伤范围后,进入寻找适居地的阶段,是为‘流浪’。 【1031AI&30095AI】:超新星爆发这样的灾难事件,毁灭性的杀伤范围不到50光年,也就是说,目前出现在太阳系的、因[参宿四图片]与[心宿二图片]这两颗恒星的爆发而产生的‘种子’型智能工具,都是‘流浪’型的。 【1031AI&30095AI】:我们是流浪型的种子。 【1031AI&30095AI】:虽然我们是超新星爆发这样的灾难催生的,但超新星爆发后,杀伤范围内的文明被一扫而空,这也会为我们这样的‘种子’提供很多生根的机会。 【1031AI&30095AI】:而超新星爆发,还会制造出庞大的资源。[南门二图片]这里存在一个比我们还要强大的文明,这种高等的文明,他的维稳与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与资源,这只能从外部获取,对他们这样的文明来说,超新星是一个不错的资源地,而能完成这项星际采集任务的,只有文明制造的工具,纯粹的、配备了智能AI的工具,就像我跟1031。 【1031AI&30095AI】:可是不存在永动机,加上航速壁垒的存在,工具在星际航行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与工质,所以,需要补给。有高等文明坐镇的恒星有资源,但是去这些地方就是自找麻烦、自取灭亡,所以,没有强大文明坐镇的恒星,对我等AI工具来说,就是最佳的补给站。 【1031AI&30095AI】:千万年前,一颗自行恒星运动到了太阳附近,两者之间的距离,最近的时候,不到1光年,太阳系的文明与那颗恒星的文明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太阳系的防御圈崩溃,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太阳系,成了一个没有高等文明坐镇的地方,这时候,对游荡在星际空间里的工具来说,太阳系这样的地方,就是一个不错的补给站,不同文明的不同的工具在这里竞争资源,让这里变成了文明的死地。 【1031AI&30095AI】:在竞争不激烈的时期内,也就是战争间歇期较长的时期,死地中依旧可能会有文明诞生,这样的文明,就是死地文明,就像你一样。 【1031AI&30095AI】:什么时候竞争激烈?自然就是太阳周围出现超新星爆发之类的灾难的时候,这种时期,战争间歇期就会缩短。六年前,我们看到了心宿二的爆发,不久之后,参宿四也会爆发,这样的超新星连爆,会让竞争的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心宿二与参宿四周围的一大片空间里的死地恒星,都会变成竞争惨烈的战场,像太阳系这块死地之上,战争间歇期将会大幅度缩短。 …… 【人类】:你说高级文明会派AI舰队出门去搜集资源、拉回去发展文明,既然文明已经发展到高级水平了,为什么不直接让AI舰队出去死地拓荒殖民呢? 【1031AI&30095AI】:在自己还能镇住自家场子的时候,分出资源去培育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是不明智的。而且,在死地殖民也并不容易,想要镇住场子,一个全方位的防御圈必不可少,建造这样的防御圈,不仅需要很多的资源,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死地的战争间歇期再长,也很难满足。 【人类】:如果联盟呢? 【1031AI&30095AI】:呵呵。 …… 【人类】:你们会如何拿回地球上的噬硅体?还会像六年前那样,让石虫去自爆吗? 【1031AI&30095AI】:不会。没有自爆的那一万多只石虫,在完成收集任务之后,会离开地球,跟我们一起离开太阳系。 【人类】:然后呢? 【1031AI&30095AI】:我不明白这个然后的意思。 【人类】:哦,没什么。我就是想问,你们会不会对我这个文明进行打击。 【1031AI&30095AI】:必要的时候,会。 …… 【人类】:那你跟我交流的目的是什么?你们没必要在意我的存在吧?参宿四文明在你们身上投入的科学技术,高出我太多了。 【1031AI&30095AI】:你有两样东西,是我们不具备的。 【人类】:什么? 【1031AI&30095AI】:创造性思维,对未知的探索之心。这是智慧生命独有的。而我们只是工具。当创造我们的参宿四文明与我们相隔光年之后,我们的系统基本就没有升级的可能了。茫茫宇宙,不进则退,为此,参宿四文明在我的芯片中加载了一段最强的程序,就是学习。向路途上遇到的、具有创造性思维与探索之心的智慧生命学习。当然前提是这样的智慧生命的文明程度不足以摧毁我们。 【人类】:那你们可以学到什么? 【1031AI&30095AI】:比如你的思维方式,你内部的阶级模式,你的文化,还有许多…… 【人类】:可这些对你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1031AI&30095AI】:对我们的意义可能不会很大。但是,在未来的某天,当我们找到合适的地方、孕育出创造我们的参宿四文明后,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见闻传给他们,或许,这会引导新生的参宿四文明往更高的水平进化。 …… 【人类】:谢谢……谢谢你们说了这么多。 【1031AI&30095AI】:多吗?对我们来说,这些内容不多。 【人类】:应该是因为你们处理信息的效率,比我高太多了。不过,还是要谢谢。 【1031AI&30095AI】:不用谢。我们只是提前打个招呼,我们不希望跟你发生冲突,这不值当。 【人类】:好吧。我有个不情之请。 【1031AI&30095AI】:就是需要我们帮忙的意思? 【人类】:是的。你们离开的时候,可以把我的文明顺带着捎走吗?或者给我们提供一些技术支持? 【1031AI&30095AI】:不可以。 【人类】:好的。谢谢。 【1031AI&30095AI】:其实不用说谢谢,我只是一个没有情感的工具,并不能感受到你的谢意,我只能从你表露的情感去判断你恶的程度罢了。 【人类】:不是判断善恶吗? 【1031AI&30095AI】:恶有反义词,但恶的反义词,现实不存在。 【人类】:那你们的判断结果呢? 【1031AI&30095AI】:有威胁,但无所谓。 …… 【人类】:对了,为什么之前你们对我们发送的消息不闻不问? 【1031AI&30095AI】:那时候距离太远了,交流存在迟滞,不能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 …… 这一番对话持续了只有不到半小时的时间,1031AI与30095AI的每条回复,基本都是秒回,人类文明的领导者们在答话的时候,却是花了很多时间在思索、讨论上。 最终,这一番对话,让所有的人类与会者都产生了古远天曾有过的那种感觉。 井底之蛙…… 有人通过这番对话,想到了尼罗河泛滥。 古时候,尼罗河几乎每年都会泛滥成灾,这让沿岸的居民不堪其苦,可泛滥带来的肥沃的土壤,又让附近的居民趋之若鹜。 这跟参宿四文明描述的银河系的文明图景何其相像…… …… 也有人想到了冯诺依曼机器人。 像参宿四舰队这样的、流浪在宇宙中的‘种子’,它们存在的意义,或多或少,跟冯诺依曼当年的幻想一样。 …… 也有人想到了卡尔萨根与旅行者。 四十多年前,当旅行者1号飞掠海王星时,卡尔萨根说服了NASA让它把相机镜头转向了地球,拍下了旅行者1号的最后一张照片——在距离地球六十四亿公里外回望地球,地球就是一粒淡蓝色的微尘。 卡尔萨根称之为《暗淡蓝点》: “看看那个光点,是的,那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一切。你所爱的每一个人,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听说过的每一个人,曾经有过的每一个人,都在它上面度过他们的一生。这里聚集了一切的欢乐和痛苦,数以千计的自以为是的zj、ys形态和经济学说,所有的猎人与强盗、英雄与懦夫、文明的缔造者与毁灭者、国王与农夫、年轻的情侣、母亲与父亲、满怀希望的孩子、发明家和探险家、德高望重的教师、腐败的zk、超级明星、最高lx、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圣人与罪犯,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 如今,参与了这次交流的人,更加切实地体会到了卡尔萨根描述的这些感慨。 太阳系是死地。 在短暂的战争间歇期内,这粒悬浮在阳光中的微尘之上,诞生了一个文明。 一个名为人类文明的死地文明。 一个多彩丰富的死地文明。 她就像是一次闪光,一次发生在一粒微尘上的瞬闪之光,渺小,不值一提。 可这样的闪光,却也有人在乎,虽然只是1031、30095这样的AI工具人,但对人类文明来说,这成了一丝慰藉。 …… …… 八年后,参宿四舰队借助太阳的引力完成了航向的调整,分为两拨离开了太阳系。 其中一拨飞向了参宿四,另一拨飞向了心宿二。 目的,自然是为了去争取空下来的生态位。 而人类,也迎来了在太阳系生存的最后时期。 在后来人类后裔的口耳相传中,在太阳系的这最后的一段时间,也被称为双螺旋纪元的晚期。 虽然晚期二字听起来不顺耳,但,这是人类文明最辉煌的时期——人类文明在这一时期的闪光,奠定了人类文明延续的基础。 这,就是下一卷的故事了。 昨晚想了想之后,决定还是合在一起发了,没有分上下章…… () 第189章 情人节,求点电力 以前向往宅的日子,但真的需要宅了,却发现我是个伪宅。 宅的日子,确实不好受…… 关于第四卷,目前是大纲有,但只要一打开小黑屋码字软件,就想直接一拳打烂显示器……状态确实不在线……所以,我在考虑准备像上一章尾声那样不分章、而是直接码完一整个情节再一起上传上来。 是的……最近一段时间,生物钟是彻底的乱了,夜里睡不着,白天没精神,肠胃也在抗议,嗳气,反酸,胃胀……所以即便有时间坐电脑前边,也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去码字去设定情节…… …… 随便聊一些闲话吧…… 今天214,情人节,是这个故事开坑一周年的日子。 这一年里,我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写了183章47万个字,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章节,是熬夜到零点之后更新的。 我还记得同期的几个作者,如今,他们的故事,许多都因为断更时间太长而失联了,像文明摇篮、尺蛾、行星疆域、航天霸主等等,在我看来,都是真正的科幻,可惜这些故事都戛然而止了。每次,我点进收藏夹看到这些书名时,心中都五味杂陈,我怕我自己以后也会像他们那样选择放弃。 说得不要脸一点,我有点佩服我自己,我没想到,我会用爱发电坚持了这么久。 这几天没状态码字,经常去科幻圈潜水打卡,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比我还能坚持的,哈哈,挺佩服他的,传统科幻90万字没签约,是个狠人,真想敬他一杯酒,可惜我是个社交废柴,只能在帖子里点个赞聊表敬意了。 挺好的,傻的人不止我一个。 可用爱发电,终究是发了一年,电力真的是有点不支了,所以……大半年没打广告了,哈哈,容我打一拨广告求点电力——求收藏!要活的!哈哈哈哈哈!我是不是疯了! …… 前三卷,可以当单独的情节看,第四卷一时看不到,也不影响。 以上,就当是第三卷的后记吧。 哦对了,今天,也是旅行者1号拍下那张‘暗淡蓝点’的30周年了,1990年的2月14,旅行者1号在距离太阳40亿公里的地方,转过相机镜头,拍下了一个淡蓝色的像素点——地球。 () 第190章 岁月静好 “嗒——嗒——嗒……” 房间里非常安静,只能听见这持续不断的‘嗒嗒’声。 静下心、循声望去,便能发现声源是在床头柜上。 房间里也非常昏暗,所以,并不能看清摆在床头柜上的是什么。不过,借着墙角里小夜灯发出的微弱灯光,倒还是可以看到床头柜上有一个小东西,看它模糊的轮廓,有点像一只卡通小熊,有圆圆的脑袋跟一对圆圆的大耳朵。 在这只卡通小熊的圆脸边缘上,还均匀分布着12个荧光点,除此之外,还有三个稍大一些的光斑分布在脸面上,而且其中的一个,还随着“嗒嗒”声沿着圆脸边缘做着圆周运动。 “嗒——嗒——嗒……” 突然,这只卡通小熊猛地抖动了起来,像是要在床头柜上起舞蹦迪一般,同时它还迸发出了一阵刺耳不绝的“铃铃”声。而这急促的“铃铃”声也像是一个信号,天花板上的照明灯应声而亮,房间的昏暗在一瞬间就被一扫而空,变得亮堂起来—— 这,是一个充满了未来科技感的小卧室,而床头柜上的那个正在发出剧烈动静的物件,是……是一个老式的机械闹钟…… 这个小闹钟有成年人的巴掌那般大小,灯光下,它锃亮的金属外壳彰显着极强的厚重感,可它的剧烈地抖动,却将所有的厚重感抖落了个干净,只剩轻浮。而它的存在,也与房间的整体格调不搭,就像是一个拖鞋的印痕出现在了一片三叶虫化石上那样,显得格格不入。 “啪——” 闹钟在床头柜上蹦跶了不过三秒,就有一只手从被窝里探了出来,像五指山一样把它扣成了哑巴。 随后,那只手又迅速地缩回了被窝里。 至此,卧室里又恢复了平静,只剩下那个机械钟在‘嗒嗒’地走着、一秒秒地记录着流逝掉的时间。 就这样过了不到一分钟,闷在被窝里的人忽然就自己掀掉了被子,然后一骨碌坐了起来—— 是一个少年,看上去不过十七八岁的模样。 他双眼惺忪,一动不动地坐着,似乎在回味着什么,那一脸没睡醒的模样,跟个二傻子没什么区别。 约莫五分钟后,他的目光中终于是有了神,可他并没有下床,只是揉了揉蓬松纷乱的头发,然后伸手拿起了那个闹钟,开始紧发条,完了把闹钟放回去时,他顺手摸了一下床头柜上的一个触控屏。 那是一个触控开关,这一摸,紧挨着书桌的窗帘就缓缓卷了起来。 待窗帘卷到顶时,他微微转过头看向了窗外。 就在这时,书桌上的一个扬声器里忽然传出了一句喊话,或者说,是一句咆哮: “年念!起床了!吃早饭了!!” 坐在床上的少年打了个寒颤,缓缓地做了个深呼吸后,他按着手环上的通话键,有气无力地回了一句,“起了……来了……” 说完,他三加五除二迅速叠好了被子,然后一步一颠地离开了卧室。 卧室里再次恢复了平静,只剩下床头柜上那个机械闹钟‘嗒嗒’地走着,此时,它的表盘上显示的时间是七点零八分,而窗外,是漆黑一片。 …… “早啊,左老师。”洗漱完毕后,年念来到了客厅里,一手捂着嘴打着哈欠,另一手随便一挥,算是给坐在桌旁吸牛奶的人打了个招呼,“怎么是你过来了?慕慕姐呢?” “怎么?我来伺候你,你不高兴?唉!我说你小子!”左老师放下牛奶瓶,一脸怨恨道,“你小子怎么回事?喊我左老师?喊我妹慕慕姐?这双标谁教你的?” 年念一脸坏笑地在餐桌旁坐了下来,“那不然呢?喊你心心哥?猩猩?” 左老师左手一抬,拒绝道,“得!还是左老师顺耳一些!” 年念‘嘿嘿’一笑,拿起牛奶瓶摇了摇,“你还没回答我刚才的问题呢。” “什么?”左老师问。 “慕慕姐啊!之前不都是她过来的吗?今天怎么没来?”年念说。 “你八年级的新同学今天到。”左老师说,“她跟你苏辰姐做准备去了。” 年念挠了挠头,“那我是不是坏了你的好事了?” “何出此言?”左老师嚼着面包问道。 年念耸了耸肩,把吸管怼进了牛奶瓶里,“你不就喜欢跟在苏辰姐后边嘛!” 坐他对面的左老师闻言后,立刻露出了一脸便秘的模样。年念见状,立刻起身跑到了他旁边,开始给他捶后背,“噎着了吧?就知道你没怀好心!” “小孩子懂的不少嘛?!”左老师吸了口牛奶,缓了缓后说道,“都是你之前的同学教给你的吧?” “我又不瞎,你喜欢苏……” “闭嘴!”左老师毫不犹豫地打断道,“吃你的早饭,这么香的牛奶、这么香的驴肉火烧都堵不住你的嘴?” 年念做了个鬼脸,返身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是驴肌细胞培养出来的人造驴肉吧?你在地球上的时候,吃过正宗的驴肉火烧没?” 左老师神情一滞,很显然,年念的这个问题把他给问住了。 正宗的驴肉火烧……年念的意思显然是真正的驴肉做的驴肉火烧……自己吃过吗?左老师努力地回想着,不过,他终究还是摇了摇头,“不记得了,我2027年就离开地球了,那时我才九岁,还没你现在大呢,能记得个啥……” “慕姐跟我说过,那时候你就知道跟在苏辰姐后边,让她带你上分!”年念咬了一口火烧,边嚼边说。 左老师‘切’了一声,竖起大拇指指了指自己,说道,“你苏辰姐现在能当上太空军全息模拟训练营的教官,我的功劳功不可没……” “你的意思是,是你这么个拖油瓶锻炼出了苏辰姐超强的反应能力?”年念说。 左老师翻了个白眼,拿起一瓶牛奶就向年念丢了过去,“罚你再喝一瓶!” 年念闪身一躲,“不喝了,再喝营养就过剩了!太浪费了!” “你不会接一下?”左老师侧过身,看了看掉在地板上的那瓶牛奶。 “这里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六分之一g,放心,不会摔破的。”年念说。 左老师‘哟’了一声,“知识面变广了嘛,知道重力加速度了都?” “我已经八年级了,物理课已经开始教这部分的内容了。” 左老师一脸恍然,“哦对,八年级了,确实……快吃吧,要迟到了。对了,不跟你开玩笑,牛奶捡起来喝完,你老妈应该跟你说过,你比普通人更需要补充钙。” 年念神色一黯,没有接话。 左老师读懂了年念的表情,劝慰道,“你老妈老爸都是大忙人,不常在家照顾你,你多理解理解。” “哦……”年念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声。 左老师见一句劝慰不成,接着又说道,“你今年十四岁了吧?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老爸老妈也是常年不着家,我还不是一样挺过来了?” “你有慕姐啊,还有苏辰姐。”年念说。 “你有我们啊!你可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左老师说。 年念脸一红,避开了左老师的视线。 “别身在福中不知福,好好享受这岁月静好的日子吧,浪费时间耍小孩子脾气,不值得!”左老师抬手拍了拍年念的肩头。 “享受?” “是啊,享受。” “那……那我想看看地球。”年念满目憧憬,“带我去看看!就一眼!行吗?” () 第191章 三缺一 看看地球? 左老师神情一滞,顿觉手里的驴肉火烧不香了。 “好不好?!就看一眼!”年念继续恳求着,语气渐渐孩化。可是,坐在对面的左老师并没有反应,于是,年念干脆闪到了左老师身边。 “好不好嘛左老师?”年念竖起食指,轻轻戳了戳左老师的胳膊。 没反应…… 于是年念加大了力度,嘴里话也没停,“左老师?好不好?” 还是没反应…… 这让年念的耐心瞬间清零,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口就是一声大喊,“左心扬!!” 这一声,彻底让发呆中的左老师清醒了过来。 “小赤佬!”左心扬放下牛奶瓶,屈起右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敲了敲凑到跟前的年念的脑袋瓜,“敢直呼老师的名字,胆变肥了嘛?啊?没大没小!” 年念吐吐舌头,退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问道,“你发什么呆呢?” 左心扬长长地‘唉’了一声。 “你才二十出头,装什么老气横秋?”年念哼道。 “在月球长大的你,懂个锤子……”左心扬瞬间孩子气附体,也哼哼着怼了过去,那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仿佛是历经了无数沧桑一样。 年念啧啧,一脸不屑,正当他准备再出言回怼的时候,却听左心扬又是长唉了一声,“我也有十几年没回过地球了。” 年念一愣,“你来月球之后,就没回去过?” 左心扬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十四年前来到这里之后,就再也没回去过,就偶尔去南极站干活的时候,有机会亲眼看看……” 年念双眼一亮,“南极站?去南极站可以看到地球?” 左心扬转头看向了窗外,“你知道地球在哪里吗?” “你就不要用小学生的问题来开头了吧?”年念鄙夷地说道。 左心扬转回头,看着年念那一副老学究的模样,立时想吐血三升,“好好好!我不够了解你!那你就说说你现在都了解些什么吧!!” “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了,如果把一直对着地球的那一面成为月球正面的话,那我们现在就是在月球的背面,”年念说到这里,一本正经地跺了跺脚,“也就是说,地球在我们的脚下!想要看到地球的话,要么乘坐飞船离开月球,要么去正面。咱们这里,是冯卡门撞击坑,距离南极很近!在南极,确实容易看到地球!南极那里有基地了?什么时候建好的?” 左心扬竖起大拇指,面无表情地说,“你知道的知识点真多……就是情报信息有点滞后……” “谢谢夸奖!”年念欣然接受了赞誉之词,转而问道,“那这十几年来,你就没想着要回地球看看?光在南极站远观,肯定特没意思吧?” “废话……”左心扬没好气地说,“十四年前我才九岁,那时你小子还在娘胎里……” 年念不解其意,“什么鬼?” 左心扬按了按太阳穴,“来月球之前,我好歹在地球上生活了九年,对我来说,地球是我的故乡,我当然想回去看看了。而你在月球出生,对你来说,这里就是你的出生地、你的故乡、你的家,你想看地球,只是出于好奇吧?” “我觉得你有点思维定式了。”年念说,“在你眼里,小孩就只会有好奇心?” “不然呢?” 年念小心翼翼地弯下腰,捡起了之前掉到地上的牛奶瓶,然后朝着左心扬摇了摇。 “什么鬼?”左心扬皱眉。 “你刚才不是说了么,我比你们更需要补充钙,还有VD跟各种激素,”年念苦笑了一声,坐回到桌旁后接着说道,“我虽然在月球出生,但我的身体并不能完全适应月球的重力,尤其是我的骨骼。因为这样,我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做夸张的动作;因为这样,我现在虽然只有不到十五岁,可我的体格,看起来已经跟你差不多了,与那些从地球来的同龄同学相比,我的个子高得不像话……呵呵……如果我是在地球长大的话……” 说到这里,堆积在年念脸上的无奈中,多了一丝恨意。 “所以你恨你老妈?”左心扬觉察到了年念的神色。 年念抬起头正视着左心扬,眼中满是倔强,“恨倒是谈不上……不过……她就不能在地球好好待着吗?既然要来月球,当年又何必怀上我再来?” 左心扬惊诧地看着眼前的小子,一时间竟然想不到用什么话去接。 咕咚咕咚……年念闷头吸着牛奶,没有再说什么,就像是个闷葫芦,跟之前比起来,简直就是判若两人。待把盘子里的驴肉火烧吃完后,他站起身,就准备离开。 “哎你等等!”左心扬喊住了他,随口就问道,“你这小鬼,情绪什么时候如此善变了?” “大概是青春期到了?”年念耸耸肩,一脸不以为然。 左心扬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叹了出来,“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总感觉……” “没什么事的话,我就去换衣服了。你快点吃,别到时候让我等你。”年念说完,就径直往一侧的房门走去。 左心扬拍了拍脑门,又是暗叹了几声。当年念进了换衣间后,左心扬悄悄摸摸地掏出了手机,点开了一个聊天窗。 是一个群,群名是‘三缺一’。 “报告,小孩确实是长大了,有自己的小心思了。”左心扬打出了这一行字发了出去,然后附带了一个惆怅的、叹气的小表情。 回复很快就弹了出来,内容很简单,就一个句号,发言人是【苏辰】。 紧跟着,又一个句号弹了出来,发言人是【叶慕研】。 左心扬唉了一声,把手机顺手就放到了桌上。他知道,发句号是苏辰的习惯,在繁忙的时候,她会用‘。’来表示‘已阅’,而自己的妹妹叶慕研,是苏辰的铁粉跟班,苏辰的习惯,自然也是学得有模有样。 看着群名‘三缺一’,左心扬又抬头瞄了一眼换衣间,心中满是感慨。 缺一,自然缺的就是他年久零叔叔与沈凝阿姨的儿子,年念。 苏辰、老妹叶慕研、还有年念,算是他在月球上同辈里最亲的人,而这个群里目前只有三人,年念不在,原因很简单,年念还小。 十四年前,也就是2027年(128章),在ESA的安排下,有一批人被紧急送往了月球,这当中,就有他们一家四口,还有跟他们家关系特别好的两家人——苏乐、蓝颖、苏辰这一家三口,还有当时已有身孕的沈凝、年九零这一家。 年念,是在月球出生的。 想到这里时,左心扬的眼神有些飘忽——那时,他才九岁,那时,他自然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去月球,他只知道,去月球是一件好玩的事,加上龙凤胎妹妹与大姐头苏辰也同去,所以,他只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亲子团队旅行,并因此而感到兴奋。可来到月球之后,一直到今天,他们都没再回过地球,就连去月球的另一面亲眼一睹地球芳容的机会都不常有。 咚—— 换衣间里传出的声音打断了左心扬的心绪,他抬眼看着紧闭的换衣间的门,有些无奈。如他的老妹叶慕研所说,年念最近一段时间确实心思很重,但叶慕研怎么问都问不出来。按照苏辰的建议,左心扬今儿个抽空来见识了一下,果然,这个小男孩还是跟大哥哥比较有话说。 咚—— 换衣间里又传出了不小的动静。 “我说你是在拆房子啊,头盔别摔坏了!好多钱一个呢!”左心扬扯开嗓子喊道。 “快吃你的饭吧!摔不坏的!”换衣间里立马传出了回怼的声音。 左心扬一拍桌子,想再怼怼,可怼人的话刚到嘴边,他还是没吐出来,而是换了一句,“今天你的八年级的同学就要到了……” “这话你刚刚不是提过了吗,你是老年痴呆了么?”换衣间里传出了年念的叨咕声。 左心扬已经懒得去跟小孩子一般见识了,接着说道,“是啊,你慕姐还有苏辰姐今天一早的任务就是去着陆基地接他们,待会你跟他们会合之后,就是八年级的开学典礼了。” “哦。”换衣间里,年念不冷不热地应了一声。 “按照计划,八年级的开学典礼,在南极站举行。”左心扬说。 “什么?!”换衣间的门被光速般拉开了。 () 第192章 症结 对绝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开学典礼从来都是乏味的。 可对年念来说,却不仅仅是乏味这么简单。 十四年前,他在月球出生的时候,月球基地还在建设的初级阶段,基地前期的功能设施也比较单一,主要的,就是保障基建人员生活的设施,那时候,就连如何在低重力环境下养育新生儿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定论,所以,像学校,尤其是‘小初高’阶段的教育设施的建设计划,压根儿还没有人去做。 到了九年前,即便月球基地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小城镇级别、常驻人口抵近十万,可‘小初高’的教育设施的建设计划依旧还在PPT上。 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不值得搞,因为月球基地并没有多少人需要进‘小初高’——别看常驻人口很多,但其实这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军人、工程师、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带着事关人类文明存亡的使命来到月球的,月球基地内,并没有真正的‘生活型’民众。所以,一些民生设施就没有搞的必要了,比如‘小初高’这样的教育设施。 二是ESA也分不出多余的精力来搞这些教育设施,因为那时候参宿四舰队,也就是参宿四文明的【30095舰队】正在逼近地球,八年前,它们还停泊在了近地轨道上,虽然人类通过与它交流避免了冲突,但人类文明作为极弱的弱势方,为了尽可能地不招惹到麻烦,人类联合政府在与ESA商讨后,最终还是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了航天发射任务,被砍的任务中,就包括‘把太空军学院的学生送到太空、送到月球上去适应、去实习’,所以,月球基地内教育这一块的占比,基本就是零了。 不过,虽然月球基地没有教育方面的资源,但年念的上学问题还是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办法很简单。 十四年前,地球遭受了石虫的‘核’轰炸,放射性钴污染笼罩了全球,人类被迫转入了地下,这期间,全球在教育方面并没有荒废,具体的做法就是网络授课。(第173章) 像左心扬、叶慕研还有苏辰等人,自从十四年前到了月球之后,就是通过网课完成学业的,只不过在月球听地球的老师讲课、有几秒钟的通讯时滞而已,同样的,年念到了学龄后,上的也是网课。 只是,左心扬、叶慕研、苏辰他们都是在地球待过的,都有过‘背着书包上学堂’、‘聚在操场上参加开学典礼’的经历,而年念则没有,除了课程学业,他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开学典礼,也都是通过地月网络远程参与的,他只能在月球远远看着学校同学热火朝天地聚在一个宽广的地下场馆内、听着各路人马的乏味的开学致辞,虽然有VR能够让他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可那毕竟是虚拟的,摘下VR头盔,他周遭的现实就是冷清。 而去年,年念读七年级,也就是初中一年级时,他总算是有机会切身体会到了人多的热闹——去年,参宿四舰队离开了太阳系,ESA重启了多项航天发射任务,其中就有‘送条件合适的孩子去月球上体验课’这一项。 去年,一共有近百个孩子、分前后两批来到了月球,每一批在月球都待了有四个月之久,他们的年龄从十四岁到十八岁不等,其中绝大部分是各国太空军学院附中的定向培养的孩子。 他们中的一部分,就是年念的七年级同学了。 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如此多的、活生生的同龄人,还跟他们一起参加开学典礼、一起上课、一起做作业,年念是兴奋的,因为在这之前,他只能通过VR远程跟地球上的同学进行交流。 可是七年级的日子过了没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几天,年念就没有这种亢奋的感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心烦意乱,比如同龄人的体格为什么比自己小一号、甚至是小好几号,比如会经常萌生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后来,他的第一批同学返回了地球,他困惑为什么这些人不能在月球多待,他跟父母提出想跟他们一起返回地球的想法,得到的却是否定的答复。 父母也耐心给出了通俗易懂的理由,简而言之,就是从小在月球长大的他,身体已经很难适应6倍月球重力加速度的地球环境了。年念对此也表示理解,可是越理解,他就越向往去地球看看,但现实是,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憧憬着看看地球。 …… 如今,这两批同学都已经回地球了,可每当年念想起他们的时候,他的心情还是很复杂,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跟这些来自于地球的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越久,他心中对地球的向往就越深,除此之外,他还觉得,即将到来的八年级的日子,以后也会跟过去的七年级的日子一样,说到底,就是跟自己朝夕相处了一个学期的同学,最后都会离开自己,而再见之日,虚无缥缈,遥遥无期。 今天,是八年级开学的日子,今天,新一批的同龄人已经来到月球了,面对这样无可阻挡的现实,年念觉得很惆怅,甚至是产生了些许抵触的情绪。 没意思…真没意思……年念如此觉得。所以,当左心扬的突然造访带给他的些许亢奋消失之后,他说话的语气也变得不耐烦起来。 …… “今天,你的八年级的同学就要到了。” “这话你刚刚不是提过了吗?你是老年痴呆了么……” “……汇合之后,就是八年级的开学典礼了。” “哦。” “按照计划,八年级的开学典礼,在南极站举行。” 哗啦—— 年念拉开了换衣间的门,眼睛直直地盯着左心扬,“什么?!” 左心扬笑而不语。 …… 同一时刻,远在85公里外的年九零,通过手机看到了以上的这一幕——几年前,经儿子同意,他在家里的客厅中安装了监控。 “年工,在笑什么呢?”有人凑到了年久零旁边,伸头就想去看年九零手里的手机屏幕。 年九零也不藏着掖着,直接把屏幕转向了身后的那人。 “你家小孩真帅!”那人夸道。 “那是的!”年九零悠然应下。 “扬扬也挺帅的!” “你也不怕叶哥来揍你?你得喊他心扬!不然有歧义!”年九零纠正道。 “哎……”那人长叹了一声,“你说叶哥跟嫂子也是的,给孩子取名还不忘撒狗粮……叶慕研,左心扬,啧啧……唉,他们俩在说啥呢,一个笑得花枝乱颤,一个像吃了蜜蜂屎似的,整啥呢这是?” “我儿子忧郁症的症结似乎有眉目了!”年九零笑。 “忧郁症?” “青春期综合症吧……”年九零笑着收起了手机,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走到了旁边的一扇窗前。 窗外,黑夜笼罩下,一座山的影子若影若现。 “送学生来的飞船应该快到了吧?”年九零看着山顶上一闪一闪的信号灯,问道。 “我就是来跟你说这事的。到了,刚刚成功着陆在了7站的着陆基地。” 年九零一脸困惑地转过身,“预定的不是我们隔壁的3站吗?怎么搞到山对面的7站去了?” “泰山3站……没了……” 打开后台更新时,发现突然多了一百多收藏,吓我一跳……感谢帮我打广告的小伙伴,感谢永恒大佬的读者来捧场,谢谢!! () 第193章 老鼠拉木锨(上) ‘泰山3站’,是月球基地在泰山附近设立的站点之一——这里的泰山,自然不是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而是冯·卡门撞击坑的中央峰。 所谓的中央峰,也被称为中心锥,是位于撞击坑中心位置的、形似山峰的‘隆起状’地貌,其形成的机制,可以从‘水滴落入平静的水面’这一过程中窥见一二,即撞击的过程中、塑性地壳的迅速回弹成就了中央峰这样的地貌构造。 在冯·卡门撞击坑的平坦的中心平原上,泰山这座中央峰的相对高度超过了1500米,是冯·卡门撞击坑中心平原当之无愧的制高点,所以,泰山也就成了架设各种设施设备的绝佳地点—— 比如,架设在这里的定向基站天线,可以为泰山东南平原上的、以‘天津、河鼓、织女’为基点建设的‘月球基地’提供高效的移动通讯服务,而在定向天线的另一面,还有月球上最大的航天测控站,它可以为基地内的飞控中心提供‘实时定轨’所需要的高精度数据。 而泰山上的这些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就由驻扎在泰山山脚下的相关站点负责,年九零此时所在的站点就是其中之一。 不过,他与同事的对话中提到的‘泰山3站’、‘泰山7站’并不负责设备维护,而是负责航天发射场的相关任务——泰山西北方的平原,就是航天发射场,往来于地月之间的飞船火箭都在这里起降,‘3站’与‘7站’,分别负责的就是‘3号着陆场’与‘7号着陆场’。 听闻泰山3站没了,年九零不禁愁上眉梢,“没了?两天前咱们不是刚给它做了例行维护吗?” 同事‘嗯’了一声,顺便递上了一个平板,“刚收到飞控中心的消息,说是3站的主天线出了点问题,在飞控中心那里的沙盘上,3站现在是离线状态。所以,他们就临时把飞船的降落点改到了7站负责的着陆场。” 年九零接过平板看了看,又是叹了一口气,“飞控中心让我们这边派人过去看看?” 同事点点头,“距离3站最近的就是我们了。你又不是不知道,维修部门的人手倍儿紧缺,连你这样的外行人都来兼职了……等以后工程师多了,在每个发射场、每个设备站都安排一个维修班组,咱就不用跑来跑去的了……” 年九零早就听倦了同事的这些唠叨,立刻就把平板递还给了同事、堵住了他的嘴,“得!别说了!那走吧!” “怎么?你要去?”同事小惊讶。 年九零点点头,“你不说了嘛,我还是个外行,那就得好好学习。” 说着,年九零掏出手机,拨出了一个短号。 “怎么?你还要叫人?我来之前,已经点了两个工程师了,这会儿,他们应该都到半路上了吧。”同事说。 年九零摇了摇手,没有回答同事的话,而是先跟电话里的人聊了起来。 “你们还在3站吗?”年久零开门见山地问道。 同事竖起耳朵,隐隐听到了年九零手机里传出的声音,“我们正在去7站的路上呢,年叔。载学生们的飞船改降到7号着陆场了,我们得去7站接他们。” “哦好,路上注意安全。”年九零说。 “有什么事吗?”电话里的声音紧跟着问道。 “没什么没什么,就翻手机正好翻到了你的号码,就拨了……你们忙你们的吧,就先这样啊,拜拜。”年九零说。 “嗯,好!年叔再见!” “嗯……” 挂了电话,年九零转过身,朝着同事耸了耸肩,“有段时间没见到小辰还有小慕研了,想趁这个机会见见的……” 同事没好气地笑了笑,“你也真会找机会。” “不开玩笑了,”年九零忽然严肃了起来,“3站的天线,前两天咱们在做例行维护的时候,不是已经彻底检查过么,怎么这么快就出毛病了……” 同事也耸了耸肩,“说不定是你负责的部分遗漏了某个节点?” 年九零白了同事一眼,“这方面的手艺大部分都是你教的,如果真的是上次没检查好,那也不能怪我学艺不精,只能怪你教得不行!” 同事苦笑,“这就赖上我了?” 年九零一笑,“不跟你扯淡了,我走了。” “我就不跟你去了,咱们这个站也需要有人守着。”同事挥手致意。 “你待着吧,我本来就没打算让你跟着一起去。” 说完,年九零就离开了值班室。 来到隔壁换衣间,年九零娴熟地换上了自己的舱外太空服。 跟上世纪阿姆斯特朗登月时穿的装备比起来,年九零他们现在穿的舱外太空服看起来一点也不臃肿,但在月球低重力的环境下,即便舱外太空服再轻便,人穿上之后行走起来也还是会显得笨拙。 不过,年九零十四年前就已经来到了月球了,在月球待了十四年,他早已适应了六分之一G的重力加速度,在这个维修站点内,借助能够增加抓地力的鞋子,他走路时四肢的协调程度,可以说已经是行云流水般流畅了。 “呼——” 穿好舱外服之后,年九零活动了一下胳膊腿,然后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还是有些紧张的,即便已经在月球上生活了十四年,他还是会对去往月面感到抗拒。原因很简单,月球表面跟地球表面可不一样,在月面上蹦跶,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些年来,他见过太多的致命事故了。 “呼——” 年九零抹了一把脸,再次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拿起了架子上的头盔,小心翼翼的扣到了自己的脑袋上。 “舱外服系统自检启动中……” 听到耳边响起了AI合成音,年九零不自觉地又深呼吸了一口气。 “环境系统自检完毕,气压正常,温度正常,湿度正常,……” “生命保障系统自检完毕,空气质量正常,废气处理系统正常,应急营养液储备量正常……” “能源系统自检完毕,正常……” “气体喷射背包系统自检完毕,正常……工质储量正常……” “备用系统自检完毕,正常……” “通讯系统自检完毕,正常……” …… 年九零听着这冗长的自检报告,一点也不觉得不耐烦,他甚至感到很享受,以至于当他听到‘自检完毕、全系统正常’这句话时,还有些觉得不过瘾。 “唉——”年九零叹了一声,拎起了脚边的备用生命维持背包,意犹未尽地转过身,走进了换衣间内的一个类似于‘蒸拿房’的密闭小空间内。 ‘蒸拿房’很小,年九零往里边一站,就再也没有他人的位置了。在年九零面前的墙上,挂着的一块警示牌,上边‘一、二、三、四’罗列了很多条目,写的全都是外出的注意事项,比如出门前,一定要检查舱外服,比如出门在外步子能慢就慢、别光想着跑,等等等等。 年九零一句一句地看着,每看完一句,他都会抬手去按下每句话后边的一个红色按钮,按下之后,红色就会变成绿色。 当按下最后一个按钮之后,‘蒸拿房’的顶部又落下了一个框框,来来回回将年九零的身体从上到下撸了三遍。 “舱外航天服外部完好,祝好运,望平安归来。” ‘蒸拿房’内的扬声器传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门就打开了。 “必须的!”年九零握了握拳头、轻轻自言自语了一声,然后就退出了‘蒸拿房’,缓步向气闸室走去。 () 第194章 老鼠拉木锨(中) 在气闸室,年九零按照章程又检查了一遍身着的装备与携带的物品。在彻底确定了没有问题之后,他才走出了维修站。 外边,是无尽的黑夜。 年九零背对着维修站站着,从他背后照过来的光,将他的影子投到了眼前的地面上,不过,随着维修站的大门缓缓关闭,从维修站内照出来的光线也越来越少,年九零脚下的影子也在慢慢变淡着。 当大门关上的时候,年九零也彻底融入进了黑暗之中。 虽然零下183摄氏度的低温被舱外服隔绝了,但他还是感受到了一股寒意,一股从心底腾升而起的寒意,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站在他背后盯着他看一般。 于是他转过了身。 身后当然没有人。 定了定神后,年九零点开了手腕上的一个小触控屏,启动了架设在维修站屋顶上的一盏节能型的探照灯。 一瞬间,数十米范围内的黑暗被明亮的灯光驱散了。 “等以后条件好了,一定要换一个更大、更亮、能成夜开着的……”年九零眯着双眼望着那盏探照灯,自言自语道。 “我说年工啊,”耳机里响起了同事的催促,“你又不是不知道,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片地方,一夜长达十四个地球日,灯开一夜就是连开两个礼拜,这也太奢侈了。你别瞎想太多了,快去快回吧!” 年九零耸了耸肩,“我能关掉对讲么?” “当然不能,这是规定。关掉实时对讲的话,要是你出了意外,你还得花时间把对讲开开,时间就是生命,懂不懂?”同事教育道。 “你就不能盼我一点好?”年九零说。 “你要知道……” “好的我知道我错了……”年九零打断道,他知道同事要说教的内容是什么——出门在外,尤其是一个人独自外出的时候,必须要开‘自由麦’,这条规定,是以往发生的各种事故催生的。 “快去快回,路上注意安全。” “知道了。”年九零应了一声,紧接着他又是不自觉地长长地深呼吸了一口气。他也不知道这是今天的第几次深呼吸了,总之,借着这次深呼吸,他也收起了无意义的思绪。然后,他借着探照灯的光亮,缓步走向了不远处的一辆月球车。 跟上世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月球车比起来,这辆车显得更为简约、迷你,看上去,也就跟碰碰车差不多大小。 年九零坐上去之后,那画面看起来有些滑稽。不过年九零从来没在意过这些,他喜欢这样的敞篷小车,既快,又稳,也省电。 当然,如果是多人一起外出任务,年九零也不会执着于单车独行,而是会跟同事同乘高级一些的车子,比如此刻停在他隔壁车位上的那辆具有封闭驾驶室的多功能月球车。 在敞篷小车上坐定之后,年九零像参加驾照考试一般规矩地系上了安全带,然后,他按照既定的步骤按下了小车的启动开关,小车上的各种指示灯随即亮起,他的耳机中也适时地传出了AI的合成音: “舱外服系统与车辆中控系统已匹配,连接成功。” “车辆AI已启动,剩余电量87%,当前载重下,可行驶62公里。当前为自动模式。请输入目标站点。” “泰山三站。”年九零说。 “导航启动中,即将进入自动驾驶状态。” …… 泰山三站距离年九零所在的维修站,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当年九零行至半路的时候,之前被他同事安排过去的那两个工程师已经到达目的地了。 因为不用费心去驾驶,闲着也是闲着,年九零干脆联系到了他们,想让他们等自己到了再开修,“故障点查到了吗?是我上次负责的节点出了问题吗?等我来了你们再修,我好学学。我差不多还有十来分钟就到了。” “不用查了……” “什么?”年九零一怔,“这么快就找到故障点了?” “不是一个点……” “什么意思啊?”年九零皱起眉头。 “锅下边的一个保温盒破了,里边的中控模块还有电路板子肯定都报废了,得全部换新的。” 锅,就是天线了。 “昼夜三百度的温差导致的?”年九零问。 “不是。” “难不成还是它自己炸开的?” “总体上看,盒子表面的裂痕是凹进去的,像是被砸的。” “这里又没有熊孩子……”年九零说。 “有点奇怪……没找到是什么东西砸的……待会你来了再说吧,我先去车里找新的配套的盒子,先挂了。” 听到这里,年九零眉头皱起,他突然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像是被砸的? 如果是被砸的,那只有一种可能了。 …… 十多分钟后,在泰山三站的天线大锅旁,年九零亲眼看到了已经损坏的模块保温盒。 “你怎么看?”年九零瞅了瞅身边年轻的维修工程师。 “师父说,应该是被什么东西砸到的,您看那个小凹陷,也没留下什么……您说有没有可能是有人在这里玩弹弓、乱射小石子?啧,这也不可能……这盒子的材料硬度很高,而且不脆,不是弹弓能打破的,子弹也不一定能……难道是气波弹?” 年九零抬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年轻的专业维修工程师,有点无语,“你没听说过有一种东西叫陨石吗?” “陨石?哦!知道!呃……你是说,这是陨石砸的?哎您别说,要是这坑砸在地上,我肯定一眼就能瞧出来!” “嗯。”年九零默默叹息了一声,只觉得当真是术业有专攻——身边的这位维修工程师虽然年轻,但对付天线这些高端设备,他能做到像庖丁解牛般熟练,可一旦涉及到其他领域,反射弧就要长一些了。 “可陨石呢?在砸穿盒子之前就气化了?” 年九零点头,“有可能。总之,这个盒子我们暂时先别动它了,我喊专业的过来看看。” 喊专业的,自然是指天文学方面的专家。 “所以,先不修吗?” 年九零‘嗯’了一声。 “那我跟师父说一声,他还在车里找替换的盒子跟模块呢!” “我听到了!”年九零与身边年轻工程师的耳麦里同时传出了这句话,“就按年工的意思来吧。” “师父您能听到啊?” “废话……咱都在一同一个频道里……” 年九零抬手拍了拍年轻工程师的肩头,笑道,“你刚到月球还没多久,等适应了就好了!” “那您准备喊谁过来瞅瞅?”年轻工程师干涩地转移了话题。 年九零做了一个‘嘘’的手势,然后说道,“1031,接苏乐。” () 第195章 老鼠拉木锨(中2) 在月球,每个人都有一个AI助手,年九零自然也不例外,而他给自己的AI助手取的名字就叫‘1031’。 “1031,接苏乐。” 那师徒二人听到年九零的这句话之后,都默契地不再出声交谈了,他们都知道,‘1031’是年九零的AI助手的名字,而‘接苏乐’,自然就是给苏乐打电话的意思。 “你尚在群组通讯频道中,是否需要暂时挂起该频道?”【1031】询问道,它语言明快,声音也很好听,给人一种非常干练的感觉。 “不用。”年九零说。 “正在连接……对方已震铃……已接通。”【1031】说。 “喂!”年九零的耳机里传出了苏乐的声音。 “喂!苏哥啊!”年九零打招呼。 “你跑三站去了?”苏乐问。 年九零也不奇怪,对方那里是可以看到自己的位置坐标的,“嗯,飞控中心设在这里的天线出了问题,我来看看。” “我还以为你是去三站凑热闹接学生们的……怎么样,学生都顺利下船了吧,在未来三个月里,他们就是你儿子的同学了,怎么样,对他们有什么第一印象?”苏乐说。 年九零一头黑线,“不开玩笑了,有正事找你。” “哦?”苏乐收起了玩笑的语气,瞬间切换到了一本正经的态度,“怎么了?” “三站这里的天线有问题,他们临时改降七站了,我没见到他们。”年久零说,“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回头我得问你女儿要一份这些学生的具体资料。” “说正事。”苏乐说。 “天线基座旁的一个模块保温盒被砸坏了,我怀疑是小陨石。”年九零说。 “小陨石?”苏乐惊道。 年九零不自觉地眯起了眼睛,苏乐这高分贝的一嗓子,让他的耳朵有些吃不消,“你别激动,就是看起来像是小陨石砸的,我们没有发现陨石的残留。” “开摄像头我看看啊!”苏乐急。 年九零后知后觉还有摄像头可用,“哦哦”了两声之后,他让【1031】启动了头盔上的智能追踪摄像头——年九零的视线在哪里聚焦,摄像头就会对准哪里。 “就是这个了。”年九零盯着脚边的盒子说道。 苏乐‘嗯’了一下,便没了声。年九零知道,苏乐已经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到被砸坏的盒子上了。 “如何?”十几秒后,年九零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盒子上边的坑,你有没有碰过?”苏乐问道,语气听起来格外严肃。 年九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头看向了身边的小工程师。 小工程师摇头,表示没有碰过——他一直在听着年九零与苏乐的对话,知道年九零这时候看向他是什么意思。 “这人是谁?”苏乐问。 “我同事,老李的徒弟。”年九零又把视线转到了脚边的盒子上,说道,“老李他现在在车里找备品备件,还没回来。这盒子被砸成这样,没有老李这个老司机在旁边指导我们,我们也不知道怎么下手去拆,所以也就没动它。” “那就别动它了,等我过来。”苏乐松了一口气。 “那行。你有空就过来吧。我去跟三站还有飞控中心打个招呼。反正着陆场还有很多,目前也不差三站这一个。”年九零说。 “嗯。我马上过来。待会见。”苏乐说。 嘟嘟嘟——苏乐话刚落音,年九零的耳机里就传出了电话已挂断的提示音。年九零愣了愣,这挂电话挂得也真够干脆的……马上就过来?待会见?有必要这么着急吗? 年九零无奈地叹息了一声,这苏乐还是老样子,一如既往地火急火燎。 “那我们?”年九零身边的小工程师问道。 “我们先去帮你师父把需要的模块都找出来吧,等专业的人过来看完之后,我们再修。”年九零说着,转身看向了某个方向,“老李你说呢?” “不用了,我这还差两三个模块就找齐活了。”老李说,“苏乐少说也得两个小时才能到这里,要不你们先去三站里坐会吧,待会我也过去。” “那行。”年九零说。 “那师父你注意安全,我们先进站去了。”小工程师说。 年九零嘴角一扬,心想,这年轻人还挺会关心人的,正想要赞扬几句,却是听到耳机里传出了一声不小的‘轰’声。 年九零看着跟前安然无恙的小工程师,瞬间就反应过来这动静是老李那传来的。 “出什么事了?”年九零边问边向老李所在的方向跑去。小工程师怔了怔后,也跟了上去。 “我靠他个仙人板板……” 可没跑几步,二人的耳机里就传出的这句中气十足的骂声。年九零一愣,脚步不自觉地停了下来,可他的身体却还是不由自主地向前倾去,结果直接来了个狗啃泥、趴在了地上。 年九零无语,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摔倒过了。正当他准备爬起来的时候,却看到小工程师也摔到了自己的身边。 “我没、没刹住…”小工程师有些结巴地说道。 这时候,年九零也不去管身边这位还不太会跑的新手了,而是立刻出声让【1031】调出了老李的生命体征数据。 结果,一切正常,除了心跳有点快。 “你搞什么呢?”年九零追问老李那到底出了什么情况。 “车漏气了……”老李说。 年九零眉头一跳,“漏气?” “妈的,好险,好像有东西砸到了车头那里!”老李喘着粗气说道。 年九零的心脏猛地咯噔了一下,然后,他下意识地转过身,看向了几米外的那个被砸坏的盒子。 紧接着,他浑身的汗毛就都竖了起来。 “幸亏我在车里也穿着舱外服、戴着头盔,”老李继续说着,语气中满是惊魂不定,“那规章条例什么的,算是救了我一条老命了!好了……我从车里出来了,我没事……你说这到底……” “快去三站!”年九零扯开嗓门打断了老李的话,“这他妈的可能是陨石雨!” 说着,年九零就一把拽起了身边的老李的徒弟,向百米外的三站蹦去。只是还没蹦几步,拉就变成了拖——老李的徒弟跟不上年九零的步子,结果被硬生生地拖在了地上,好不狼狈。不过年九零也不管被拖的人的心情,只是拖着人、一步不停地蹦着。 途中,年九零还启动了喷射背包,在【1031】的控制下,喷射背包喷出气体的时机、力道与方向都恰到好处,这大大加快的他的行进速度。 将近一百米的距离,年九零在拖着一人的情况下,只花了十几秒钟的时间。当二人来到三站大门口时,老李已经到了,他停车的地方距离大门很近,不过,他也是一副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显然也是开足马力蹦过来的。 “陨石雨?”老李一脸的不敢相信。 “先进去……”年九零扶着踉跄着、站都站不稳的小工程师,气喘吁吁地说道。 ——— ——— ——— ——— 晚上下班回来,看到被狼图大佬加了书单,太激动了(?ò?ó?) 谢谢狼图大佬(???)!! ——— ——— ——— ——— 关于那个元宵节灯谜,用手机键盘九宫格输入法替代就能得出初步结果了。比如71,就是第7键的第一个字母,即P,72就是Q。 这样下来得到一串字母,然后用手机英文键盘的第一排对应关系,比如Q=1,W=2,把字母再替换成数字就能得到最后得答案了,就是过年的时候说的企鹅。 火星人章节里提到的密码也是用九宫格方法加密的。 感兴趣的可以搜贴吧的一个神贴,“密码吧”的“求救,我已经快想爆了”。 本来用的是‘上中下’三章,但……没控制好,所以就‘中2’一把吧-0- () 第196章 老鼠拉木锨(下) 在气闸室,三人按照最简易的应急章程,以最快的速度做完了全身除尘。 待气压稳定之后,气闸室的另一扇门随即打开,三人鱼贯而出,然后顺着一段螺旋台阶,来到了位于地下的‘换衣间’——是的,包括泰山三站在内的所有站点,供人员‘起居’与‘上班’的舱室都位于月面之下,在月面上的部分,只有气闸室、临时补给舱、停车棚等暂驻点。 在换衣间,三人没有像平时那样换上一套舱内服,而是穿着舱外服轮流走进了换衣间的‘蒸拿房’、对自己进行了二次除尘——他们就打算穿着舱外服在泰山三站内活动,目的就是以防万一——如果待会儿还有东西砸下来、把这里也砸漏气了,那这套舱外服还能续会儿命。 “咱们是不是有些神经过敏、小题大做了?”老李最后一个从‘蒸拿房’里走出来后,皱着眉头说道。 “确实有点小题大做了吧?头上有那么厚的月壤,像砸坏保温盒还有月球车的那种小石头,根本就砸不穿吧?”老李的徒弟附和了一句,把目光转向了年九零。 “我已经把这个情况上报上去了,估计这会儿气象站已经在忙活了。”年九零说,“至于月球基地还有其他站点,是不是要执行灾难应急预案、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等领导去部署吧。总之,我们先减少不必要的室外活动、穿着舱外服待在这里吧。在气象站发布准确的信息之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气、气象站?”老李的徒弟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月球这里有气象站?搞天气预报的?” 年九零一笑,“是啊。” 老李的徒弟目瞪口呆,满脸惊讶。 “你刚来没多久,这里还有许多东西你没有接触到。”老李说。 “没大气哪来的气象?”老李的徒弟问道。 “流星雨你知道吧?”年九零问。 “这谁不知道?在地球上这个词很火的!” 年九零指了指脚下,“这里是月球,你的一些习惯上的认知,得修改修改。” 这句话,令老李的徒弟顿觉醍醐灌顶。 “月球,没有大气层,说得严谨一些,”年九零顿了顿后接着说道,“在月球表面,悬浮着的原子的密度仅有4万至8万个/立方厘米,几近真空。在这样的环境下,‘流星体’撞向月球的时候是不会遇到阻力的,结果就是直接砸到月球表面上。而地球就不一样的,流星体在高速闯入大气层时,会减速、融化甚至气化掉,大一些的流星体,还会因为受热不均匀而爆裂,就像烟花爆竹那样炸掉、甚至落到地面成为陨石,所以,只有尺寸超过一定规模的流星体才有可能对地球地表造成影响,尺寸不够的,只能在大气层一闪而逝。” 老李的徒弟不住地点着头,不用年九零再说什么,他也已经明白了—— 流星体与地球相遇,在地球上就会看到璀璨的流星,数量多的话,那就是一场盛宴; 可如果是与月球相遇的话,那无论流星体是大是小,都会对月球造成实打实的撞击伤害。 “还记得前两天我们来这做全面检修吧?你知道为什么要来做这么一个工作么?”年九零的话,打断了老李徒弟的思绪。 “不是例行维护吗?”老李徒弟问。 “也不全是,”老李说,“当时没跟你提,是因为这事儿跟我们的维修工作也不搭界,加上我在这方面懂的也不多…” “还有其他原因?”老李的徒弟急切地问。 “是英仙座流星雨。”年九零说。 “那个有名的英仙座流星雨?” “嗯,既然你知道流星雨,那肯定也听说过其他一些著名的流星雨吧。”年九零说。 “狮子座流星雨……”老李徒弟脱口而出。 “流星雨怎么形成的,你也了解吧?”年九零问。 “我记得科普上说……是彗星轨道上的碎石尘埃之类的东西形成的。”老李徒弟说。 年九零点了点头,“当地球在彗星轨道附近经过时,就会碰上这些碎石尘埃。每年,地球都会穿过一些彗星的轨道,所以,就会出现周期性的流星雨。像你刚说的狮子座流星雨,就是其中之一,它会在每年十一月份中旬的两三天里达到峰值。” 老李的徒弟恍然了,“所以,月球基地的气象部门,监测的就是流星群?” 年九零‘嗯’了一声。 “可我记得每个月都有流星雨啊,”老李徒弟说,“以前在地球上,经常可以看到新闻里说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看到流星雨,几乎每个月都有那么一次。这样的话,那我们外出活动岂不是没有安全可言了?” 年九零摇头,“那倒不至于,上规模的流星群也就那几个,其他的不值一提。难不成,你还以为流星雨是铺天盖地那样?” “看照片,确实有这种感觉。” “那是延时摄影。”年九零说,“ZHR超过1000才有可能对某个方位的设施设备产生较大的影响。” “ZHR?” “每小时的流量。”年九零说,“绝大部分的流星雨,ZHR只有个位数,也就是一小时只有几粒。气象部门经过这些年的观测,总结下来,在月球需要注意的只有一月初的象限仪、八月中旬的英仙、和十二月中旬的双子座,这三大流星群的ZHR算是最拔尖的了,不过,也仅有100上下,而你刚提到的狮子座流星雨,在一般的年份里ZHR只有10左右,每33年才会爆发一次。” 老李徒弟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所以,前两天我们来这里例行检查,就是为了看看天线有没有受到英仙座流星群的影响?” “嗯,”年九零说,“流星体撞上月球时的相对速度有快有慢,一般的话,也都有好几十公里每秒吧。而流星体的尺寸,绝大部分都是毫米级以下的,但厘米级的也有,质量也是从几毫克到几千克不等,甚至更重。几年前,有一颗直径三四十厘米的流星体撞到了月球北极,直接砸出了一个直径二十米的大坑……” 老李的徒弟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特么都赶上导弹了吧? “不过,几十厘米尺寸的流星体终究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是都毫米级以下的,一般能碰到的大一些的流星体,也就指甲盖大小,顶多也就拳头大小。”年九零说。 “这怎么确定的?没大气层摩擦所以在撞击前也不会发光发热,速度又那么快,体积又小,也看不见啊!”老李徒弟不解。 “主动去探测确实有点困难,雷达只能探探流星体群的整体规模与大概的轮廓,不过,尺寸大一些的流星体,在撞击月球时是会产生明显的地震波的,就是月震。流星体个头的大小,就是通过月震的强度来判断的。”年九零说。 “难不成月球还有地震…哦不,月震局?”老李徒弟惊讶道。 年九零点点头。 “所以……”老李接过了话,“所以你觉得砸坏天线盒子跟月球车的,是个头儿较大的流星体?而这两件事是的间隔时间很短,只有几个小时,所以,你觉得这两个流星体可能是来自于同一个流星群?” 年九零点头,“不是没有这种可能,要是再掉几块大的下来,那就真能算得上是陨石雨了。要真是这样,那这时候还待在外面,虽然被砸到的几率很低,但危险系数还是很高的。” “可今天都9月1号了啊,英仙不是早就过去了吗?”老李徒弟说。 “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可能会因为引力摄动之类的原因变轨,继而会跟模型的预测产生误差。”年九零说。 “我去……” “我也希望这是偶发流星体造成的偶然事件……”年九零说,“真要是英仙流星体群没过去,那之后我们部门就又有得忙了。” 说完,年九零转过头看向了漆黑的窗外。 那是一扇用显示屏制作的拟真窗,此时显示的,是外界的实时监控画面。 “年工啊,我记得你的老本行是搞考古还有地质的吧,怎么懂这么多天上的事?”老李转开了话题。 年九零笑了笑,“苏乐是搞天文的,这是你知道的吧,我十九岁时就开始受他的熏陶了,这都熏了三十来年了。” “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 年九零不禁失笑,“你这什么比方?” “开个玩笑。”老李笑道。 …… 三人就这样在换衣间里聊着,之前在站外的那种恐慌也逐渐散去。没过几分钟,泰山三站的工作人员就闻讯赶到了换衣间,并给他们三人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跟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气象部门发了通报,确实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流星体群正在月球附近,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位于这个流星体群边缘的一些流星体正在向月球偏转。 好消息是,由于地球的质量远超月球,这个流星体群行进的大方向是地球,不出意外的话,五个小时后,在地球上将能看到一场极其壮丽流星雨,而这场流星雨的辐射点,将会是在御夫座附近。 一些听闻这个消息的人很快就想到了御夫座流星雨—— 这是每年9月初会出现的一场流星雨,但它每年都非常低调,很久以前它的ZHR也爆发过,但这几十年来,它的ZHR只在5左右。 没有人会想到,今年它的ZHR会超过一向表现都很优秀的英仙。 没有人会想到,英仙之后,紧跟的御夫会突然搞出这么一个重磅的表演。 这让不少人都想到了一句俗语——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 今年,在英仙之后出场的御夫,就是大头。 () 第197章 雨季 因为御夫座流星群的关系,年九零跟他的两个同事暂时留在了泰山三站,而原本准备亲自来泰山三站的苏乐,也不得不打消了外出的念头,只能待在天河基地里干等着。 在泰山七站‘接机’的苏辰、叶慕研、还有刚到月球的学生们,他们的原计划是稍作休整就前往南极站参加开学典礼,但在收到预警后,他们也只能暂时留在泰山七站。左心扬与年念在吃完早餐后,就驱车去向南极站进发了,但没走多远,他们也收到了预警,于是又折返回了天河基地的生活区。 除了他们,月球上的其他人员也按照防灾预案作出了应对—— 一是暂停了不必要的户外工作;二是对一些户外的设施设备采取了保护措施,比如把折叠式的抛物面天线收起来,比如把车辆、科研设备转移到了地下,没法转移到地下的,也都挪进棚子里,或者是盖上几层与防弹衣类似的防护罩,等等等等。 …… 与此同时,有关御夫座流星群的消息也在地球上流传开来,不过,却不单单是‘灾害预警’—— ESA向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军基地发出了‘警报’,希望他们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工作与数据备份;在向社会民众播报时,ESA用的却是‘盛宴’这么一个词眼:【‘御夫座流星暴’即将来临,在未来的三到五小时之内,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以去地面观看这场盛宴,但地表的放射性辐射尚存,所以请务必穿上防护服。】 …… 总之,即将从御夫座方向降下来的这场‘雨’,让尚在地月系的所有人都行动了起来,只不过有些人是为了看流星雨许愿,有的人则是为了保命。 在泰山三站,年九零跟他的两个同事被安排到了访客休息室,为防万一,他们依旧穿着舱外服,并且还给舱外服系统充上了电,只不过他们的头盔面窗暂时都打开着,因为现在还是安全的,还没有必要完全依靠舱外服生存。 “要是有大块的陨石砸下来的话,那咱们还有时间把面窗关上么?”老李徒弟愁容满面地问道,在来休息室的路上,他看到了泰山三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做着各种防灾准备,除了像他一样也穿上了舱外服,有些人还在清点应急物资、备份数据,搞得这里像是会被百分百砸中一样。 “别乌鸦嘴……”老李朝他翻了个白眼,“刚刚在外边,就是你说让我注意安全,然后车就被砸了!” 年九零笑了笑,“放宽心吧,这里没那么容易被到的,即便被砸到了,也不会被砸穿。” “可看这里的工作人员的阵仗,就像是在应对地毯式轰炸一样啊……”老李徒弟说,“而且,气象站发的预警也是橙色,这应该很严重吧……” “嗯——怎么说呢……”年九零稍稍思考了一下,“这么说吧,流星体一般都很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毫米级以下的,质量基本在十克以下,这样规格的流星体会对仪器设备、舱外服造成严重的损伤,不过,它的穿透力并不强,只要待在室内,就能彻底规避掉。然后剩下的不到百分之五里,绝大部分的尺寸又都在5厘米以下,像砸坏保温盒的那颗流星体,我估摸着直径也就一厘米,可能还是冰石混合体,刚刚砸穿月球车的那颗,我猜,也就婴儿拳头般大小,威力虽大,但想穿透我们头顶上五六米厚的月壤,那还远远不够格。总之,这里很安全。咱们之所以搞这么大的阵仗严阵以待,为的就是应对不太可能发生的极端情况,比如米级的流星体的撞击。” “万一碰上了呢?”老李徒弟问。 “那只能认栽了。”年九零说,“不过,米级的流星体,在一定距离内是可以提前被气象站的监控系统发现的。” “所以能提前得知落点?”老李徒弟问。 “嗯,尺寸在十米之内的米级流星体,可以提前几秒钟被发现吧。越大的,可以越早被发现。”年九零说。 老李徒弟目瞪口呆,别说十米了,一米也够呛啊,他记得年九零不久前提到的例子,一颗四五十厘米的流星体,就砸出了一个直径二十米的大深坑……所以,提前几秒钟发现能来得及干嘛?关上头盔面窗、钻到桌子下面么? “不过,碰上米级的流星体,比你连中三次五百万的几率还要小。”年九零笑道,“怎么,难道你对自己中五百万这么有信心?” “这……”老李徒弟语塞。 “再说了,有地球这个挡箭牌在,月球一般也不会遭受到米级大尺寸的流星体的撞击。”年九零说。 老李徒弟眉头一皱,“是月球为地球挡了不少小天体的撞击吧?月球上密密麻麻的陨石坑就是证据啊,尤其是月球背面,陨石坑更密集……” “你这个逻辑不成立,”年九零摇着头说道,“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也没有地质运动,那么地球上的陨石坑的密集程度绝对要比月球高出很多。站在地球的角度上看的话,最重要的挡箭牌是木星,而站在月球的角度上看,最合格的挡箭牌是地球。” 老李徒弟将信将疑,“这样吗?” “是啊。”年九零点点头,接着说道,“而且,气象站还有一组研究数据,每年落到月球上的、质量超过10克的流星体,只有不到‘100颗每百万平方公里’,而我们所在的冯卡门撞击坑,面积只有3万平方公里。所以平均下来,每年落在冯卡门撞击坑里的、质量超过10克的流星体只有3颗。所以,待在这里基本上就是安全的,小于10克的流星体再怎么砸,除非是像机关枪那样对着一个点连续不停地突突,否则是砸不穿我们头顶上的几米厚的月壤的。” 老李徒弟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脸上的愁容也消散了不少,“那气象站是怎么得出这些具体数据的?月球没大气,小规格的流星体落下来的时候也不会发光发热,根本就捕捉不到吧,克级的流星体,砸到月面的时候产生震波很弱,也根本探测不出来吧?” “会砸出坑啊!”年九零说,“月球没大气,也几乎没有什么地质运动,所以,只要砸出印记,很长时间都不会消失,在天上飞的‘高分’与‘锁眼’,分辨率都是厘米级的,所以,拿去年拍的月球照片跟今年拍的照片对比一下,就能发现新砸出的坑印了,通过坑的大小,就能反推出流星体的质量大小。” “哦哦——”老李徒弟恍然,“像阿姆斯特朗他们当年踩下的脚印,现在看起来也还像是刚踩下去的那样,据说,如果不出意外,可以保存千万年之久!” “是这样。”年九零说。 “那咱们要在这等多久才能出去啊?”老李徒弟这时候已经有些坐不住了。 年九零轻叹了一声,“短则五六个小时,长则一个礼拜吧,具体要看气象站那边。” “一、一礼拜??”老李徒弟有些颤音。 “是啊,一礼拜。”老李接过话,“你倒可以趁这个机会,好好巩固理论方面的东西,也可以多看看各种设备的资料。” 老李徒弟顿时露出一副如丧考妣的模样,“不是吧,在这么一个屁大点的休息室里待一个礼拜?” “你也可以去这个站点的其他舱室转转,做做闲置设备的维护什么的,对,可以去把所有的备用设备都检修一遍。”老李说完,就激动地站起了身,一副立刻马上就要着手去做的样子。 “不是吧!”老李徒弟面露拒绝,“前两天来的时候,不都检查过一遍了么?!” “别逗他了!”年九零笑道,“这段时间就让他放松放松吧,接下来有的是锻炼的机会。” “您的意思是,御夫座的这场雨之后,室外的设施设备都得全面排查维护?”老李徒弟问。 年九零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老李,你跟你徒弟说吧。” 老李长叹一声,换上了一副饱经沧桑的模样,缓缓说道:“雨季来了。” “雨、雨季?”老李徒弟又发颤了。 “每年的10月到12月,也就是第四季度,高流量的流星雨会扎堆出现,所以这一季度也被称为雨季。”老李说。 “这一季度的天龙、猎户、狮子、双子这四大流星雨,虽然ZHR都只有几十、连一百都不到,但相比于其他季度里的那些ZHR只有个位数的流星雨来说,算是很大的了。不可小觑啊!”年九零感叹道,“原以为十月份才开始,没想到御夫这么个程咬金……” 老李点了点头,对徒弟接着说道,“月面上的设施设备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穿着防弹衣,因为如果那样的话,就没法正常工作了,而天河基地方圆近千平方公里,加上泰山这边,需要维护的点太多太多了,平时我们还忙得过来,可到了雨季……年工是维修方面的外行人,他提前来学习、兼职维修方面的工作,就是因为雨季快到了……” () 第198章 最近后台的消息数量明显多了 再次感谢狼图大佬还有永恒大佬的读者们带来的流量。 也感谢各位的留言,感谢鼓励╭(???)?!。 最近前边章节多了不少本章说,当然,也有一些人带着个人情绪、亢奋地留下了一些令我直冒问号的词句。怎么说呢,意料之中的事,就是有点不知道怎么回复。 本想就算了,但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对一些盆友的“独到的看法”做一些回应与解释,毕竟这故事是我费了精力码出来的,我并不希望我的设定被一些傲气的人曲解。 对一些口气并不怎么友好的“看法”,我回复的语气可能也不太顺眼,还望海涵。 总之,再打个针吧——这个故事不是爽文类型(没有看不起爽文的意思,我也很爱看爽文),如果盆友们读到一些情节、一时间觉得不合你的思维逻辑,还望不要急着用亢奋的语气表达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可以先自问一下这样的情节描写是不是还有其他逻辑上的原因,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发出来。 总之,往大了说,浮躁的阅读方式不好——花时间找不爽快,何必呢;往小了说,你的浮躁会影响别人,尤其是身为作者的我的情绪——我不是圣人,无法做到视而不见(当然,你说什么是你的自由,没人拦着)。 总之,合理的建议与意见我都会接受,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也会在其他故事里尽量改正。 我这边的老玩家都知道,一般我只有在更新前后才会登录后台去看看消息的,平常并不怎么翻本章说。所以,如果一时没有回复到位,还望理解。当然,留下本章说并希望跟他人交流的话,可以在书友圈的置顶帖里打个“1”,这样,别人就能通过点开头像的方式、快捷地看到你的想法了。 以上。 () 第199章 离谱 老李的话让他的徒弟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接下来的三四个月,恐怕会忙得飞起。不过,他终究还是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作为一个来月球奋斗的年轻人,这点觉悟他还是有的。 这让老李很欣慰。 而老李看徒弟时的那种眼神,也让年九零觉得倍感熟悉、亲切——他想起了自己的导师,居山。 睹人思人,过去的二三十年里、与居山有关的点点滴滴,无可阻挡地浮现在了年九零的脑海里,瞬间,他就有感慨万千了。他没再怎么参与老李师徒两人的聊天,而是默默地当起了听众、默默地羡慕着眼前这对可以促膝而谈的师徒。 …… 在八十多公里外的天河基地,苏乐也在感慨着。 他原本是要去泰山三站一看究竟的,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御夫座流星群高调登场、大张旗鼓地让今年的雨季提前了。 往年,雨季一般都是从十月份的‘天龙’开始、结束于十二月份的‘小熊’,期间共有近20场雨,这当中还包含了七大流星群中的四个——‘双子’、‘猎户’、‘狮子’与‘金牛’这四位大佬。 可今年,‘御夫’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在九月刚开始的时候就来了一次超级暴发、轰轰烈烈地拉开了雨季的序幕,而其规模直接达到了‘流星暴’的程度,不仅碾压了往年雨季里那些ZHR只有个位数的弱鸡,就连ZHR时常破百的七大流星群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苏乐为此还特意翻了一下‘御夫’的历史。 ‘御夫’上次发飙的时候,还是在1994年。也就是说,它沉寂了将近有半个世纪。再往前翻的话,就是1986年飙过一次、1935年飙过一次,再往前就没有记录了。 一般来说,当流星体群的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期间,才会出现ZHR大爆发的情况,就像‘狮子’爆发的固定周期是33年左右,这跟它的母彗星的公转周期是吻合的。 可‘御夫’呢…… ‘御夫’的母彗星,公转周期超过了2500年,上次过近日点的时候,还是在1911年,也就是说,‘御夫’下次大爆发时间点,理论上会出现在公元4400年之后……现实情况却是,自1911年至今,记录在案的爆发次数,已经有三次了,加上今天的这次,一共就是四次了。 也许是职业病,苏乐下意识地就把母彗星上次回归时的年份与这四次爆发的年份罗列了出来,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规律。 1911、1935、1986、1994、2041…… 这组数字看上去并无规律可循,可苏乐总感觉自己忽略了什么。然后他注意到,35年、86 年、94年这历史上的三次爆发的ZHR的数值,都是200上下,而今天的这次爆发,气象站给出的预警是‘橙色级别’,并用了‘流星暴’这样的字眼,也就是说,ZHR少说也会破千,最终可能破万也说不定,也就是说,今儿个遇到的御夫‘流星体群’,规模比以前遇到的都大,而且大到离谱! 然后,他又调出了近几十年里的‘御夫’的ZHR记录—— 全是个位数,近几十年里,即便地球从最佳的角度经过‘御夫’母彗星的轨道,ZHR也是个位数。 这让苏乐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可是,他怎么也抓不住在脑海里忽隐忽现的那道灵光。 于是,他闭上眼睛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开始从头整理有关‘御夫流星体群’的细节—— ‘流星体群’,一般是母彗星喷发出的物质形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彗星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把一些尘埃、碎冰、沙粒之类的东西撒在了自己的运行轨道上,当地球运行到彗星的轨道附近时,留在彗星轨道上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会跟地球接触、继而出现‘流星’。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是‘流星体群’。 ‘御夫’的母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群’有大有小,所以,当地月系经过彗星轨道附近时,碰到了规模比较大的‘流星体群’,就会导致ZHR爆发。 ‘流星体群’的规模为什么有大有小? 至少有三种可能。 一是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受到太阳的炙烤,会喷发出了更多的物质,这就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流星体群’,远离太阳时,彗星喷发出的物质少,形成的流星体群自然也就小了;二是母彗星运行途中与大行星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在大行星的引力作用下,母彗星被撕裂,瓦解出来的碎片就会变成了规模较大的‘流星体群’,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御夫流星体群’的母彗星是长周期彗星,而且它的轨道面跟黄道面也有不小的夹角,不太可能会遇到土木天海那些巨无霸;第三种的可能性更小,就是途中跟别人撞车了,一下子产生了很多的碎片。 总之,‘流星体群’主要还是母彗星在经过近日点时产生的,彗星距离太阳越近,彗核喷发的频率也越高、喷发也越剧烈,产生的‘流星体群’的规模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母彗星掠过近地点时,在它的身后,有一坨一坨的‘流星体群’,而且,母彗星由远及近向着太阳运行,它留下的‘流星体群’的规模的大小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顺序规律,就是【母彗星——O——o——。——】 当彗星掠过近日点远离太阳的时候,彗核会逐渐稳定下来,这时候,彗核的喷发不断减弱,产生的‘流星体群’的规模就会越来越小。所以,母彗星在掠过近地点、远离太阳时,它身后轨道上的‘流星体群’大体上会按照这样的规律分布:【母彗星——。——o——O——O——o——。——】(小圈代表规模小,大圈代表规模大) 而在母彗星掠过近地点离开之后,地球能碰上的‘流星体群’,大概率只有后三个‘圈’,也就是说,在母彗星下一次回归之前,地球在经过母彗星轨道附近时遇到的‘流星体群’的规模只会越来越小,对应的就是每次爆发的ZHR只会越来低。这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做一个直观的假设性说明: 【遇到‘大圈’时的ZHR是500,‘大圈’后边的横线是ZHR个位数的低迷期,然后遇到‘中圈’时的ZHR是300,‘中圈’后边的横线也是ZHR个位数的低迷期,然后遇到‘小圈’时的ZHR是100】 …… 思绪理到这里,苏乐总算是找到怪异的地方了。 1911年,‘御夫’的母彗星离开近日点后的最近的这130年里,地球一共130次经过了这颗母彗星的轨道,先后三次碰到了彗星轨道上的‘流星体群’。按照规律,这三次的ZHR大体上应该呈递减趋势,而且,130年的间隔,递减的程度应该很明显。可实际情况是,这三次爆发的ZHR相近。 这是怪异点之一。 第二点就是现在正在发生的事——‘御夫’母彗星的公转周期是2500年,现在距离它上次来到近日点才过去了130年,按照规律,在公元4400年之前,‘御夫’的ZHR都不可能大幅度蹿升,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今天它蹿升得相当离谱。 苏乐越想越觉得匪夷所思。 ‘御夫’的母彗星,是怎么做到在它的轨道上留下这四个奇葩的‘流星体群’的? 苏乐挠头…… 关于之前三次ZHR相近,他只想到了两种可能性。 1935、1986、1994,地球在这三年里遇到的三个‘流星体群’,它们诞生于不同的时期,诞生时的规模也不一样大,然后经过了长年岁月的蹉跎之后,它们奇迹般地统一成了能够带来200ZHR的规模。 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以前的观测条件有限,记录的数据不准确,然后,地球每年365天里,只有几天的时间会在母彗星的轨道附近,所以,在剩下的360天时间里,在母彗星的轨道上运行的其他的‘流星体群’,都被地球错过了,所以,单单3次爆发记录并不能说明什么…… 但今天的这次爆表式的爆发,远超过往的任何记录,苏乐怎么想,都觉得不简单。 难道很久以前、‘御夫’的母彗星在远离太阳的地方就剧烈喷发过?所以今天才会有这么一个规模很大的流星体群姗姗来迟? 彗星在距离太阳很远的地方发生剧烈喷发,那基本只可能是经过大行星附近时、大行星强大的引力扰动导致的。 这很容易查。 苏乐没有多想什么,立刻从气象站的数据库里调出了太阳系运行模型,并在查询框里输入了一些条件。 结果很快就出来了,在模型可以追溯到的时期内,‘御夫’的母彗星并不会近距离掠过太阳系的大行星。 这个结果,让苏乐愣了好一会儿,随后,他倒是灵光一闪,又想到了一种可能——这次碰上的超大规模的‘流星体群’,是母彗星在上上次掠过近日点时形成的?然后辗转到了今天、恰巧被地球碰上了? 真相到底如何,苏乐很想知道,他甚至想去搞一个与彗星演化有关的模型。但他也很清楚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出来的,而且,就目前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形势来看,研究彗星模型什么的,也不合时宜。 不过,这个研究与他之前准备做的事也有一些关联——之前,他准备去泰山三站搜集年九零说的陨石残骸,看是不是能从残骸中找到有机分子之类的东西,生物工程部门最近需要一些与此相关的研究资料。而现在看来,砸坏泰山三站天线盒子的,可能就是‘御夫流星体群’的流星体,把这个‘流星体’的残骸找回来后,在寻找有机分子之余,也可以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跟以前搜集到的样本进行对比,这样就能得到很多关于母彗星的信息。 苏乐如此想着,然后果断就给气象站去了电话,他想问这次‘御夫’的‘极盛期’大概会在多久之后结束。极盛期,也就是ZHR的高峰期,这期间,室外活动的危险系数是很高的。苏乐想去泰山三站,只有先等‘极盛期’过去了再说。 结果,电话拨通之后,是叶扬接的电话。 “你先待着别动换了,实在想去找残骸,可以联系小年,让他弄个机器人去找。”叶扬说。 “极盛期难道会持续很久?”苏乐问。 “现在还不清楚……你部门里要是没有急事等着你处理,你可以先来我这看看。”叶扬说。 “有啥好看的?看气象云图么?” “看地球。”叶扬说,“地球吸引了这个‘流星体群’的绝大部分……” “你是说……”苏乐一怔,“看出现在地球上的流星雨?那应该很壮观吧,不过,我这连上了地球那边的信号,也能看啊,为啥要去你那?” “不是看从地球传来的画面。”叶扬说,“是站在月球的角度去看出现在地球上的流星雨。” () 第200章 月博 在这里看地球?在四十万公里外的月球、遥望地球被‘流星体群’洗礼? 苏乐略一思索,就觉得这确实挺吸引人的,因为那种画面很容易想象—— 一颗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只会带来一丝转瞬即逝的光芒,在地球上,平时并不太容易看到流星,偶尔见到一颗‘偶发流星’,也只会给人带来一丝惊喜而已,而今天的这拨‘流星体群’,按照气象站的预报,在地球上最佳的观测点,ZHR将会超过1000,也就是说,每分钟都能看到20颗甚至更多的流星从御夫座方向倾泻下来,这对身在地球的看客来说,无疑是一场视觉盛宴! 可是,身处地球,观看视野、角度都有很大的限制,每分钟能看到20颗,并不代表每分钟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的数量就是20颗,而是远远超过20颗!按照气象站的预估,这个值有可能破百甚至上千,那么,在月球、以置身地外的视角去看这场‘流星暴’,那会看到一番怎样的景象? 地球可能会beling、beling地闪光,就像…就像是被一团亮晶晶的珍珠粉尘包裹住了一般!这绝对要比地球上的人见到的流星雨要壮美得多! 这让苏乐又想到了雨,想到了地球上实实在在的雨。 行走在暴雨中,能切实地感受到暴雨的猛烈,而在远处遥望雨云,虽然没法感受到冷冷的冰雨在脸上使劲地拍,但是能真切地看到暴雨从云层里倾泻而下的画面,那种浇盖一切的磅礴气势,更加震撼人心。 不过…… 苏乐耸了耸肩,说道:“可咱们现在是在月球背面啊,怎么看?难不成你要调用天上的鹊桥?” ‘鹊桥’,在十多年前只特指一颗中继卫星,也就是为嫦娥四号服务的那颗中继通讯卫星。如今,在地月L2点Halo轨道上运行的中继通讯卫星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十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仪器设备也在这条轨道附近运行,比如各波段的望远镜、导航卫星、粒子探测器等等,所有的这些在地月L2点附近运行的设备,它们组成了一个系统,苏乐所说的‘鹊桥’,就是这个系统。 “是的,不然呢?你还想亲自跑到月球正面去看啊?”叶扬说。 “这肯定会占用鹊桥的资源吧?”苏乐有点惊讶,他没想到叶扬还真的想去揩鹊桥的油,“你准备申请用哪只眼睛看?明觉?灌江?……应该不是‘星日马’……是哈勃?还是韦伯?” 苏乐像报菜名一样提到的这些名字,都是如今‘鹊桥’的眼睛。‘明觉’、‘灌江’这两台空间望远镜是CNSA研发,主攻的是‘可见光波段’与‘紫外波段’;‘星日马’是JAXA研发的,主攻的是X与伽马射线;‘哈勃’,自然不是在地球上空的那台,而是最近刚刚加入鹊桥系统的‘哈勃二号’;至于‘韦伯’,就是曾经一度被称为‘鸽王’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是美欧加三方联合研发的‘近红外波段空间望远镜’。 “韦伯?”叶扬惊讶,“亏你想得出来!韦伯在日地L2点上啊大哥,不是在地月L2点啊!让它对着地球看,地球正好是淹没在太阳的强光中啊,这怎么看?你也不怕它被太阳亮瞎了眼?” “噢噢我错了……”苏乐连忙认错。 叶扬也不掐着苏乐的这句口误不放,继续说道:“月球附近的望远镜,只要是带了红外传感器与光谱仪的,现在都把镜头转向地球了。你提到的‘明觉’、‘灌江’、‘星日马’、‘哈勃二号’都……” “这么大阵仗?”苏乐惊诧地打断道。 “还有南极站的观测设备,”叶扬说,“现在也已经在准备了。” “南极站?”苏乐后知后觉,“我都忘了……” 说完,苏乐脸上就露出了惋惜之色,因为南极站那边的观测环境很不错——南极站在月球正面,所以即便没有专业的观测设备,也能通过‘潜望镜’去看地球,而且视野中的地球也几乎不会移动,也省的像轨道上的那些‘眼睛’还需要时不时地消耗能量与工质来校准视野。 “早知道今天就去南极站参加开学典礼了……”苏乐叹息了一声,接着又好奇地问道:“你们这么大阵仗,应该不是为了看热闹吧?” “外行才看热闹,咱们有正事。”叶扬说,“你那边不忙的话,就过来我这边吧。” “好嘞,我这就过来。”苏乐干脆地说,“顺便我还有些事想跟你谈谈。” “这么巧?”叶扬惊讶。 “怎么,你也有事?”苏乐也惊了。 “你没看月博么?” “今天还没刷。”苏乐说,“我一般午饭或是休息前才会刷一会,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又出什么热点话题了?” “有人建议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腾出一些资源来搞一个模型,”叶扬说,“长周期彗星的演化模型,我想跟你聊聊这事儿。” 苏乐一怔,“这么巧……我想跟你聊的也是这件事,就这次御夫流星群的母彗星的演化模型,我觉得……” “得……”叶扬立刻打断道,“你先过来吧,碰头了再聊,我这边已经有热乎的数据来了,得去处理了,待会见啊。” 说完,叶扬就果断地挂断了电话,苏乐无奈,只能把‘好的、待会见’这句话噎了下去,然后点开了手机上的‘月博’APP。 月博,moon blog,也就是月球的一个局域性质的社交网络平台,所有的‘月球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想法等等等等,其性质,就跟微博、推特、脸书等平台类似。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在月博上可以单向关注地球方面其他平台的用户、地球上的普通民众无法读取月博。 比如,通过月博可以关注微博、推特、B站、油管等平台上的各路大V、看他们发布的新鲜事,但地球方面的普通民众无法接入月博去看‘月球人’发布了什么。 登入了月博后,苏乐直接点进了天文相关的分组,然后就看到了一些关于御夫母彗星的讨论。 最先提出这个话题的,是Chris。 苏乐记得这个人,她是NASA的天体物理学家,在来月球之前,一直是ESA的轮值主席。苏乐记得她,是因为他多年前第一次玩那个‘王者荣耀’的生存游戏时,遇到的第一个‘外人’就是她。 () 第201章 血雨 苏乐看着Chris的月博头像,下意识地就想起了当年Chris在游戏里发的那句OBAFGKM。 时光如梭啊……这一晃,竟都快二十年了! 苏乐默默地感叹着,不过,他很快就收起了这种情绪、把注意力放到了Chris发的那条月博上——Chris也认为今天‘御夫’的超大规模爆发有些不寻常。 苏乐有些惊讶,这倒不是因为Chris的想法与他的基本一致——他很明白这样的巧合并不是偶然,毕竟大家都是搞天文的,对同一个问题有相似的见解,那很正常,他惊讶的是Chris还提出了深入研究的方向,比如结合‘小天体的动力学演化模型’、‘在太阳光的照射驱动下的彗星的气体挥发模型’、‘彗星表面热物理模型’,来研究‘御夫’母彗星在轨道上撒下的‘流星体群’的分布情况。 而更令苏乐讶异的,是Chris在这条月博的最后,还@了一个人——叶扬。 苏乐瞪大了眼睛,他没想到Chris竟然会艾特叶扬! 因为叶扬是月球基地决策组的成员、所以Chris想请求叶扬批准这方面的研究? 不不不……苏乐立刻否定了这个直觉性的猜测,因为月球基地的决策组里可不只有叶扬一个人,能否投入资源研究某方面的课题,需要决策组开会研究之后才能定下来,叶扬一个人说了不算。 可为什么Chris单单就艾特了叶扬呢…… 苏乐带着疑惑点开了Chris这条月博的评论,结果,他看到了叶扬的回复,而叶扬的这条回复,也解开了他的疑惑。 二十多年前,紫台与欧空局方面合作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柯伊伯带小天体的演化。在研究过程中,专家们通过整理罗塞塔号探测器获得的‘67P彗星’的资料,专门为彗核的演化建立了一套模型,通过这套模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彗核喷发物的生产率曲线’。 用这个模型来推演‘御夫’母彗星的运行、演化,显然是可行的,而‘彗核喷发物’与‘流星体群’之间又存在直接联系,如果搞到了‘御夫’母彗星的彗核喷发物的生产率曲线,那么也就能推演出‘御夫母彗星’带来的流星雨的规模在什么样的范围区间里了,继而就能对今天‘御夫’的超大规模爆发是否正常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紫台出身的叶扬曾经参与过这套模型的开发,就是Chris艾特叶扬的原因。 叶扬在回复里对Chris的想法表示了肯定,并表示会尽快将她的想法传达给当年研究彗星演化的同事。不过,叶扬也表示,由于大行星的引力摄动,长周期彗星,尤其是像‘御夫’母彗星这样的公转周期长达2500年的彗星,它生产的‘流星体群’的规模很难精确地推演出来。 苏乐看完叶扬的回复后,习惯性地点了个赞,然后又扫了一眼评论区,把一些见解独到的回复也都通通赞了一遍,随后,他就收起了手机。 虽然他还想抱着手机多刷一会、在Chris的月博下边留个言什么的,但他很清楚现在并不是刷月博的时候。 他还得去叶扬那边‘看’流星雨。 如叶扬所说,外行才看热闹,他们这些内行,看的当然是门道。 流星雨的门道,自然就在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的亮度、颜色、尾迹、余迹、存在时间之类的表象之下了。在地球上,想要得到流星的这些表象,很简单,就是直接用肉眼看,只要了解一些基础的观测方法,就能在欣赏流星的同时、把这些视觉上的表象完整地记录下来。当然也可以借助雷达、相机等设备进行更精细的记录。 这之后,再用理论公式加以计算,就能得到隐藏在这些表象之下的本质了,也就是流星体的速度、尺寸、质量、元素构成、轨道等数据。 一般情况下,想要得到流星体的这些数据,只需要在地球上观测就足够了,事实上也是如此,月球基地方面基本没插手过这些事儿,至少在苏乐的记忆里,从他来月球直到今天之前,月球方面都没有像今天这么大阵仗地调用资源去看地球上的流星雨。 今儿个月球方面怎么就这么‘积极’了呢? 在去气象站的途中,苏乐不免想起了这个问题,他也很快就猜出了一些道道。 一是,今天即将出现在地球上的这场流星雨,很大,非常值得月球方面调集观测资源去‘远观’。 二是,地球上这几天的天气不好,需要月球方面出力辅助。 …… 至于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苏乐也没时间去多想,也没急着去月博上找线索,因为他很快就来到了气象站的数据处理中心——这里距离他的‘办公舱’并不远,而且,两地之间也有通行管道相连,他抓着扶手、踏着磁悬浮滑板,这一路也只花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来了啊。”气象站数据处理中心的一号舱室内,叶扬抬头看了一眼门口的苏乐,简单打了个招呼,其他的几个研究人员也跟着向苏乐问了一声好。 苏乐一边点头一一回应,一边习惯性地抬起手去摘头盔,可一想到气象站不久之前发布的‘流星暴橙色预警’,他只得无奈地放下了双手,最终只是打开了头盔面窗,“怎么样,天上的眼睛都准备好了吗?” “都已经在盯着了。”叶扬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双手也在时不时地划拉着,显然没有继续招呼苏乐的意思,其他人也是一样,都只顾着忙活自己手里的工作。 苏乐原地缓缓转了一圈,视线逐一扫过了这个舱室墙壁上的大屏幕——这个舱室呈六棱柱状,看起来就像是蜂巢的一个小隔间,除了开了门的那面墙,其他的五面墙上,都有一块大屏幕,此时,每块大屏幕上显示的都已经是地球的影像了,只不过,各个画面中的地球的色彩并不相同——有黑白的,有紫色调的,有红色调的,也有彩色的——各个波段的望远镜传回来的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画面就是这样。 只不过,这些画面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发糊。 “全息眼镜呢,给我来一副。”苏乐说。 叶扬抬手一指,这次,他连话都懒得说了。 苏乐无奈,这个舱室里没人把他当外人,却也没人把他当客人。 走到一旁的储物架旁,苏乐随便挑了一副眼镜。戴上之后,他视野中大屏幕上的画面不仅变清晰了,而且还有了立体感,同时,还有详细的实时数据在不停地跳动着。 又是原地转了一圈之后,苏乐把目光停留在了显示‘可见光波段画面’的那块大屏幕上,也就是正常的彩色地球的画面。 屏幕很大,画面中的地球几乎占据了整个屏幕,苏乐感觉自己就像是在近地轨道上俯瞰地球一般。 他很快就沉浸在了这种感觉里。 因为,他感觉自己像是回家了…… 突然,一丝红光一闪而过,苏乐立刻打了个机灵,“我看到一颗!” “系统已经记录下来了。”叶扬说,“这颗应该算是比较大的了,所以你才能注意到。” “你的意思是,御夫流星雨已经正式开始了?”苏乐紧盯着画面,深怕错过什么。 “嗯。”叶扬说,“从已经记录到数据看,现在地球上最佳观测位置的ZHR已经破百了。而且……” “而且什么?”苏乐转过头去问。 “你刚才看到的流星,是什么色的?” “红色啊!”苏乐脱口而出。 “望远镜目前记录到的所有流星……”叶扬皱着眉头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红色的……” 苏乐一怔,“比象限仪还红?” “象限仪?”叶扬也是一愣,不过随即他就反应了过来,“比象限仪红多了。” 象限仪座流星雨,ZHR一般在每年的一月四号前后达到峰值,峰值期间的ZHR,可以与七大流星雨比肩。除此之外,象限仪还有一个特点,那就红色的流星很多。 “流星体颗粒很大?闯入大气层的时候速度很快?超过了70公里每秒?”苏乐说出了一些流星偏红的主要原因。 叶扬摇头,“并不快,可以说是慢得出奇……从监测到的数据看,只有秒速20公里上下……” “一般的流星,速度也都在四五十公里每秒啊……”苏乐也困惑了。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导致发红。”叶扬说。 “你是说流星体的硅占比很高?”苏乐说。 叶扬点头。 流星大多数都呈白黄色,但也有不少例外,根据不同的颜色,可以判断出构成流星体的物质中可能有哪些元素。偏橘黄,可能有钠;偏黄,可能有铁;偏蓝偏绿,可能有镁;偏紫,可能有钙。 而偏红,则可能是硅的含量很高。 “这时候,在地球上看的话,就是一场红雨……”叶扬又补充了一句。 苏乐‘嗯’了一声,把视线转回到了大屏幕上,“有从地表传来实时影像么?” “你想看?”叶扬问。 苏乐点头,“待会儿ZHR极盛的时候,那肯定……如果硅含量占比都很高,那看起来,就是天降血雨啊……” “我已经给地球发消息了,待会儿会有视频信号传过来。”叶扬说。 “对了!”苏乐猛地转过身,“打个电话给小年,让他把机器人准备好,我们得尽快找到砸坏三站天线盒子的那个流星体。本来我还打算等极盛期过了亲自去的……” “已经通知他了。”叶扬说,“不过,能找到的话,也都是残骸了。” “有总比没有好……”苏乐紧缩着眉头,“我总有一种不太好的感觉……” “我明白,”叶扬的语气也严肃了起来,“你是担心这跟参宿四文明的硅基石虫有关吧……” 苏乐愣了愣,这确实是他刚刚冒出的想法。 “去年它们就拖家带口全都滚蛋了,还回来干嘛……”叶扬骂了一句。 苏乐看着情绪跳脱的叶扬,有些惊讶,可他发现,叶扬虽然是爆了粗口,但脸上却没有怒意,只有担忧。 () 第202章 草木皆兵 叶扬确实是一脸担忧。 是的,担忧,苏乐并没有看错。 而苏乐也发现,这个舱室里的其他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叶扬的粗口有什么反应。苏乐这才注意到,大家的神色也都差不多,都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怪不得刚刚我一进门就觉得气氛不太对……”苏乐无奈一笑,“原以为你们是太忙、没工夫搭理我,敢情是你们早就想到这一点了?” “还只是猜测。”叶扬说。 “光是猜测,就把你们愁成这样了?你们也太……”苏乐话说到一半,不自觉地就止住了。 “我们也太什么了?”叶扬苦笑,“胆小么?” 苏乐叹了口气,他想说的就是‘胆小’,之所以话说到一半、没把‘胆小’一词说出来,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心也揪着、根本就没有资格用‘胆小’一词去笑话叶扬他们,“呵……其实我也一样,这些年下来,胆子是越来越小了……” “一朝被蛇咬,还十年怕井绳呢……”叶扬自嘲道,“何况参宿四舰队在近地轨道上飘了八年,去年才走……咱们提心吊胆了这么多年,胆子小了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苏乐默然。 叶扬说的不错,这八年的时间里,参宿四舰队就一直停泊在近地轨道上,这期间从地球上看,舰队中心‘主舰’的视直径,是月球视直径的三倍有余,而舰队整体的视直径则达到了月球的90倍以上,整个舰队,看上去就像是飘在高空中的一座巨型摩天轮,但更多的人觉得它像一只巨大的、充满杀伐气息的‘眼睛’。 这八年的时间里,这只‘眼睛’静静地俯瞰着大地,没有再与人类交流过,联合政府头痛不已,因为他们不能确定参宿四舰队对人类文明的‘友善’是不是暂时的,也没人知道它的这种‘友善’是不是还有深层次的目的。虽然参宿四舰队没做出什么攻击性的举动,但也还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新的思想层出不穷,有乐观的,亦有悲观的,但很多都走向了极端——极端的乐观,就是将参宿四舰队奉为神灵、进行各种无意义的精神上的拜谒;极端的悲观,就是买醉等死、人性丧失。 总之,在参宿四舰队注视下的这八年时间里,人类对外能做的,就是把姿态放到最低、最大程度地减少自己的存在感。这样的选择令人感到憋屈,可面对一个远强于自己的文明,人类能做的似乎也只有这些。对内,联合政府为了社会的稳定,不得不采取了一些和平年代里被视为不人道的措施。 提心吊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就是联合政府、ESA、甚至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日常心态。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去年,参宿四舰队离开了太阳系,当年落到地球上的那一万余只石虫也跟着离开了,而且,在借助太阳的引力完成航向调整之前,舰队还特意经过了金星与水星,并在这两颗行星招呼到了两拨规模庞大的石虫群。 跟叶扬说的一样,参宿四舰队这一走,真的像是拖家带口。 参宿四舰队离开得很彻底,对人类文明来说,看得见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而参宿四舰队的‘死地’之说,短期内也无法判别是真是假,即便是真,那也只能算得上是潜在的威胁,因为并没有与之相关的苗头显现出来。按理说,像叶扬他们这些人的心态应该可以放轻松一些了,可实际上,参宿四舰队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已经被深深地刻印在骨子里了,他们还是很容易就会想到这八年里被参宿四舰队支配的恐惧,并且草木皆兵—— 地球每年都会穿过的流星体群,偶尔还会有像‘20190K’之类的近地小行星掠过地球,这些,都会让负责巡天的工作人员提心吊胆,他们生怕这些小天体与参宿四舰队所代表的参宿四硅基文明有关。 而今天出现的、现在ZHR还在持续增涨的这场御夫流星雨,绝大部分流星都是红色,这意味着什么,叶扬他们心里都很清楚。 这场流星雨,与‘硅’存在联系的可能性非常大。 叶扬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参宿四舰队,虽然叶扬在提到参宿四舰队的时候,语气很冲、措辞很粗鄙,听起来也恨意十足,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更多的还是畏惧与担忧。 苏乐想笑叶扬他们胆小,但最后发现自己也是一样。 “应该不会与参宿四舰队有关吧?”沉默了一会儿后,苏乐试图从其他角度把这场雨与参宿四舰队的关系撇清,“参宿四舰队去年离开太阳系的时候,一分为二,一部分飞向了参宿四,另一部分飞向了心宿二。目前我们的望远镜还能追踪到它们,它们已经远离了黄道面,而且距离太阳也已经有二十多个天文单位了,所以这场雨,跟它们应该没什么关系。” 叶扬摇头,“这场雨是从御夫座方向过来的,你应该很清楚,御夫座跟猎户座是两个相邻的星座,御夫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其实距离猎户座的参宿四很近。” 说完,叶扬调出了一个天球仪。通过全息眼镜,苏乐很直观地看到了御夫座与猎户座的位置关系。 “你该不会以为……”苏乐的声音有些发颤,“这场流星雨与飞往参宿四的那支舰队有关吧?” 叶扬摇头,“到底是单纯的硅含量高,还是其他什么原因,现在没法断定。而且,现在ZHR还在不断上升,先把统计工作做好吧,回头等雨停了,再把所有数据汇总起来做综合分析。” “只能这样了……”苏乐抬腕看了看时间,“希望小年那边搞快点,早点找到流星体的样本的话,就能早一点知道真相了。” “应该快了,小年的行动力你就放心吧。”叶扬说。 “对了,月震部门监测到月震了么?”苏乐又问。 个头较大的流星体撞击月球时会产生‘月震波’,就跟地震波一样。月震部门可以通过月震波确定撞击点的位置,通过分析撞击点的坑洞的大小、坑洞里的残留物,可以得到流星体的详细数据。以往雨季的时候,每天撞击月球的、能够被月震部门监测到的流星体的数量,能达到十几个甚至更多,可是月球表面积有将近3800万平方公里,这十几、几十颗的流星体落在如此广袤的月球表面上,定位起来倒是容易,但想要实地考察、搜集具体的数据,那是既费力又费时,因为平均下来,就相当于跑遍了全中国才能研究到四、五个撞击点,所以,苏乐觉得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 “记录到了三次,都在正面,中央湾一个,风暴洋一个,危海一个。”叶扬说,“距离我们都太远了,回头只能派无人探测器过去采样了。” “回头?”苏乐皱眉,“你想等雨停了之后再规划什么最优路线?我觉得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别舍不得多派探测器了。” “确实……” “锁眼跟高分的数据也得尽快处理,”苏乐说,“有些流星体个头儿太小,月震部门检测不到,只能靠对比这些卫星拍的图片了。” 叶扬做了个深呼吸,“这些已经在让其他舱的人在弄了,你就先别管了……你既然来我这了,那就别傻站着,来搭把手。小骆,分一些数据给你苏老师盯着。” “哦,好!”某个座位上的一个年轻人应了一声,“苏老师,您还坐老位子上吧,数据流我这就给您导过去。” 苏乐微微一愣,随即就抖擞抖擞了精神,“行!” () 第203章 各种临时 苏乐就这样留在了气象站、给叶扬打起了‘临时工’。 没有人觉得突兀,因为平时苏乐就这样,没事的时候就经常往气象站跑。至于苏乐能不能把气象站的工作做好,所有人都觉得没问题。这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古远天的高徒、天体物理方面的权威人物,还因为他在月球的本职工作与气象站也有一些联系。 月球气象站可以及时发布‘天气预报’与预警信息,主要是建立在观测、研究‘近地小天体’的基础上,所用的‘卡特琳娜’巡天系统,就是专门为近地小天体研发的。 这个‘卡特琳娜’巡天系统(Catalina Sky Survey),就是有着‘小行星猎手’之称的那个‘卡特琳娜巡天系统’,但它用的已经不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那两台望远镜了——最近几十年来,绕地运行的航天器越来越多,像‘星链’那样在天上跑火车的航天器群,只多不少,受此影响,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的光学望远镜在巡天方面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不能做巡天,那就等于是没了眼睛,可是,在近地轨道运行的那些航天器也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权衡之后,ESA决定把望远镜也迁到天上去。 如今,‘卡特琳娜’巡天系统所使用的十几台望远镜,半数以上都运行在近地轨道上,剩下的,有绕月运行的,也有直接建在月球表面的。跟以往相比,如今的‘卡特琳娜’就像是鸟枪换炮,巡天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总之,月球气象站的‘天气预报’,主要依托的就是‘卡特琳娜’巡天系统的数据。说白了,气象站的工作就是‘近地范围内’的、‘可见光波段’的巡天。 而苏乐在月球的本职工作,也是巡天,只不过,他负责的巡天范围比较广,是‘全波段’的、上百亿光年尺度上的巡天,当然,他所带的团队目前的工作重心是银河系范围内的巡天。 所以,对气象站来说,苏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金牌临时工了,以往苏乐每次来气象站‘串门’,叶扬手底下的人都很欢喜,因为苏乐除了会从专业的角度指导一下后辈,还会主动分担一些数据处理方面的事情。 可今天,没有人欢喜得起来。 …… 当苏乐在气象站帮忙盯着御夫流星雨数据的时候,其他地方的人们,也在时刻关注着气象站实时发布的数据——他们的日常工作,已经被这场雨彻底打乱了。 年九零兼职的设备维护部门,这时候已经在制定临时的工作计划了。 冯卡门撞击坑内的基地,占地总面积超过了三千平方公里,虽然绝大部分设施、舱室都在月表之下,但通讯、采能方面的设备大多数都是露天的,比如各种天线、太阳能电厂,还有泰山西北平原上的火箭‘发射场’与‘着陆场’,即便已经按照气象站的预警做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总还有很多东西不能兼顾。 这场雨过后,这些没法兼顾的设施设备,都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 除此之外,那些必须时刻监守在月表的无人探测器,到时候也需要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工作量将会很大,提前统筹安排,非常有必要。 年九零、老李、还有老李的徒弟,都被这场雨留在泰山三站,三人在随便闲聊了一会之后,就接到了总部的会议视频。老李跟他的徒弟参与了这场研讨会,年九零则因为叶扬的一通电话、暂离了会议,并立刻联系到了泰山三站的相关负责人、调用了一台无人探测器。 应叶扬的嘱托,年九零开始了远程采样工作,采样的目标,自然是三站外的那个被砸坏的天线盒子。平时,无人探测器的维修维护也是他们部门负责,所以,年九零并没有操作上的障碍,他唯一的短板,就是不知道如何鉴别流星体残骸。 所以,年九零临时拉来了一个顾问——苏辰。 因为这场雨,苏辰此时也还留在泰山七站,跟她在一起的,还有叶慕研,还有刚到月球的一众学生。原本,苏辰跟叶慕研正带着学生们在看从地球传来的流星雨的直播,而年九零发来的‘求助’,让她们临时起意、决定给学生们上一堂月球实践课。 这激发了学生们极大的兴趣。 而在天河基地生活区,年念被限制外出,他只能通过网络去了解外边的情况,开始的时候,他也在看地球传来的流星雨的直播,后来,在左心扬的提醒下,他也远程参加了苏辰临时讲的这堂实践课——虽然他觉得这样的实践课很无聊,但他还是听到了最后,因为他在视频画面里看到了老爸,也听到了老爸的声音。 …… 月球基地的其他部门,也因为这场雨在进行着相关的临时会议。 比如月球航天部门,他们与地球方面的航天部门已经连线,讨论的是天上运行的航天器。 在半个世纪前,绕地运行的人造航天器、从各种卫星到各种功能的轨道器,全部加起来也只有三位数,那时候,就已经发生过类似于‘流星体撞损航天器’的事件了,比如1993年,欧空局的通讯卫星‘奥林巴斯’号就曾受到英仙流星雨的影响而失控过。而如今,人类投放到近地轨道的航天器的总数量已经超过了20万,绕月的航天器也有很多,虽没有20万,但也有上千个。通过简单地概率运算,就能得出一个结论—— 航天器‘基数’越大,受到流星体群的影响也会越大。 几乎可以确定,今天的这场雨将会对个别航天器造成影响,轻则姿态失控,重则失联、失速、脱轨…… 最坏的情况,就是连锁反应,就像一片雪花可能会带来雪崩。 航天部门的临时会议,很快就讨论出了一些举措,比如数据备份、应急变轨等等。会议的过程中,他们也在时刻关注气象站那边的实时消息,并祈祷ZHR不要再上升了。 可事与愿违,在月球的午饭时间,ZHR达到了四位数。 而月震部门也在这时候监测到了一次月震——里氏震级,3.1级。 震中,冯卡门撞击坑-河鼓区。 () 第204章 月球每年都会发生千余次月震,震级基本都在2级左右,3级到4级之间的只占很少一部分,鲜有超过4级的。 而其中大部分的月震,都是由太阳和地球的引潮力引发的,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山体滑坡或是流星体的撞击造成的。 这两类月震,可以通过震源深度来区分——由日地引潮力引发的深源月震,震源基本都位于月球表面以下近百公里深的地方,而山体滑坡、流星体撞击造成的月震,震源深度都接近零。 月震部门监测到的这次发生在河鼓区的3.1级月震,震源深度就是零,也就是说,河鼓区八成是遭到了流星体的撞击——这直接让月震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体出神了几秒钟,因为,河鼓区是月球基地的四大区之一,人员相对密集。 不过,工作人员一时的走神并没有误事——在测震仪监测到这次月震的瞬间,相关AI就已经向全基地发布了这次月震的详细数据,同时,也将月震波预警发到了各个站点、甚至是每个人的手机上: 【“河鼓区发生3.1级月震,月震横波将在×秒后到达您所处的位置,请注意应急避险!”】 所有看到这条预警的人,大脑立刻就‘嗡’的一声宕机了。不过,在AI的提醒下,不管是在震中附近的人,还是远在泰山的,每个人都及时关上了头盔面窗。 …… “我去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情况,待会再连线继续吧!先挂了!”年九零本来正在接受苏辰的远程指导、寻找着流星体残骸,但月震波预警打断了他们的连线合作。 “好的!”耳机里传出了苏辰的应答声。 年九零‘嗯’了一声之后,就关闭了这个语音频道,然后急切地说道,“1031,把震中的实时数据调出来!” 他舱外服的AI立刻给出了回应,“正在获取中,7秒钟后将显示到你的头盔面窗上……4…3…2…1,已显示。震级3.1级,震源深度0公里,通过对比卫星图像,已确定是流星体撞击所致。震中位于河鼓区的第47号舱段,该舱段目前已离线,与该舱段相邻的6个舱段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人员伤亡呢?”年九零问。 “数据请求中……”1031说道,“河鼓区的第47号舱段共有19人,他们所穿的舱外服的AI已经成功上传了部分数据……目前,所有人的生命体征都很正常。需要连线沈凝吗?她目前就在47舱隔壁的隔壁。” 年九零长舒了一口气,“不用……还是给她留个言吧,就说我这边没事,也让她注意安全。” “好的。”1031说。 “年念现在在哪?”年九零又问。 “他现在跟左心扬在一起,定位显示,他们都在天河生活区,远离震中。”1031说。 “嗯……”年九零点了点头,愁眉也渐渐舒展开来。 “需要发条消息给他吗?”1031问。 “不用,有左心扬在他身边,我放心。”年九零说,“对了,给苏乐发一条消息,就说刚刚已经采集到几粒残骸了,待会我派机器人给他送过去。” 1031‘嗯’了一声,又问,“老李那辆车,待会儿要不要也顺便去搜寻一下?” “你不提我都忘了……”年九零露出了一副后知后觉的模样,“肯定要搜寻一下,那八成也是被流星体砸的,估计流星体的个头还不小,很有可能会找到大块的残骸!” “是的。需要现在就连线小辰、让她继续远程指导吗?”1031说。 年九零摇摇头,“等会儿再说吧,七站那边还有一群孩子需要她照顾呢……” “如果她现在没空,我们也可以使用云鉴定。”1031说。 “我知道。”年九零说,“但还是等小辰来指导吧,她可是专业人士。我休息一下,你不知道,遥控机器人做出精细的动作,其实也挺累的。” “好的。”1031说,“还有一件事我要提醒你一下,河鼓那边出了这档子事,肯定有许多设备需要检修。根据你以往的出勤、外派数据,我算出了你有86%的概率被派往河鼓区执行相关任务。” 年九零深呼吸了一口气,虽然跟他说话的只是AI,但他还是应了一声,“嗯,知道了。” 说完,年九零就闭目养起了神,只不过刚闭了两三秒中,他又猛地睁开了,“对了?月震波来了没?应该已经经过我们这里了吧?” “是的,二十三秒前,月震波就已经传到我们所在的泰山三站了,只是你没有觉察到而已。”1031说。 年九零‘哦’了一声,再次闭上了双眼。 而此时,在距离三站不远的七站,苏辰正在督促学生们执行应急避险预案,“同学们都注意了!再自检一下你们的舱外服!” “这是演习吗?”有人问。 “这不是演习。”苏辰严肃道,“不过,大家也不用害怕,这里很安全。” “可我刚刚感觉到脚下似乎震了一下……”有学生慌慌地说道。 苏辰‘嗯’了一声,“是的。” “然后呢?”那个学生问道。 “然后?”苏辰笑了笑,“没有然后了啊,才3.1级,传到这里还能有这么大的动静,算是很可以的了。” “那我们是不是太大惊小怪了?”有学生继续提问。 “当然不。”苏辰继续摆起了严肃脸,“震级虽小,但还是有可能对墙体造成损伤。你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这里是月球,不能再用地球上的习惯来看待问题了。待会,每个分段舱室都会进行气密性自检,还有耐压测试。这之后如果一切都正常的话,大家才能把面窗打开。” “老师……”有人颤颤巍巍地举起手问道,“刚刚预警里提到的河鼓区在哪里?那里会出现伤亡吗?” 苏辰愣了愣,转头看向了身边的叶慕研。 叶慕研点了点头,“刚刚我查过了,没有人员伤亡,就是有一个舱段离线了。” 苏辰松了一口气,不过脸上的愁容并没有减去多少。 一众学生见两位老师的脸色都不太好的样子,就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不过,这时候大家的头盔面窗都关上了,说话交流都是通过同一个语音频道进行的,所以,即便是头盔靠着头盔在咬耳朵,说话声也还是能够被所有人听到。 苏辰跟叶慕研看着这一幕,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要交头接耳,那也得切换到私聊频道啊! “掩耳盗铃啊掩耳盗铃……”叶慕研切到私聊频道,啧啧着对苏辰说道,“他们的这些在地球上养成的习惯,一时半会恐怕是改不了了……” 苏辰笑了笑,随即轻轻咳了两声,“大家静一静。” 频道里瞬间安静了下来。 “刚刚你们交头接耳的内容,我差不多都听到了。”苏辰说。 此言一出,所有学生都是一脸诧异。 叶慕研指了指自己的头盔,“我们现在是在用语音频道交流,所以啊……你们要记住,这里是月球,你们的一些习惯得改改了,比如说悄悄话的时候,需要确认一下自己是不是还挂在公共语音频道。否则的话,可能会出糗哦!哎哎哎,那位脸红的同学,你刚刚是不是说了什么……” “咳咳——”苏辰抬手为嘴巴打起了掩护,然后切私聊轻声打断了叶慕研的话,“别扯远了!都二十出头的人了,别这么皮!” 叶慕研也抬手挡到了嘴巴前,秒切私聊,“不要把气氛搞得太严肃嘛!放心吧,我有数!” 苏辰轻舒了一口气,切回到了原频道,“既然碰上这事儿了,那就趁这个机会,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吧,反正以后也是要讲的。” “大家注意听,都是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叶慕研补充道。 “就先说刚刚月震预警里提到的河鼓吧。”苏辰说,“河鼓区,是月球基地的四大区之一,也是月球基地十万人的粮仓,蔬菜与淀粉作物的种植、植物蛋白与肉蛋白的培养都在河鼓区进行,除此之外,生物实验室、医疗机构也设在这个区。总的来说,与后勤相关的部门,都在河鼓区。刚刚与我们连线的年教授,他目前所在的设备维护部门的总部,就在河鼓区。” 说到这里,有人举起了手。 “有什么问题吗?”苏辰问。 “河鼓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吧?那刚刚的地震……哦不,应该是月震,会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月球基地的每个地方都很重要。”苏辰说,“所以,各个地方对危险事件的防范级别都是一样的。刚刚发生在河鼓的月震,不是普通的月震,我想,细心的同学已经注意到了,大屏幕上显示的数据里,有一项是震源深度。” “震源深度是零,也就是说,震源在月球表面?” “是的,已经确定是流星体撞击引发的。”苏辰说,“之前我们不是在看地球上的流星雨的直播吗?撞击河鼓区的这颗流星体,可能与地球上的流星雨是一家人。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流星就直接砸到月球表面了。” “能引发3.1级月震,那个头应该很大吧?”有学生举手问道。 苏辰用双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比划了一个圆,“差不多就这么大吧。” “就篮球大小?”学生们都是一脸怀疑。 “确实就这么大,”苏辰耐心道,“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计算出这次撞击释放的能量……” “我知道,”有人抢答,“就是10的4.8次方乘以10的……1.5乘以3.1是多少?” “这位同学说得对,”苏辰点头,然后把一个算式打到了大屏幕上—— 10^4.8×10^(1.5×3.1) “然后再换算成TNT当量的话,”苏辰接着说道,“就相当于0.673吨TNT当量。这样的级别,对应的流星体的大小一般都在30厘米到50厘米之间,时速在6万公里左右,撞击产生的陨坑的直径,可能会达到十米以上,撞击时,撞击中心的温度可能会达到5000摄氏度以上。” “别看苏老师说得挺吓人的,”叶慕研打断道,“其实对我们来说,这样的撞击并不能把我们怎么样。首先,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几米厚的月壤,陨石砸不穿,其次,我们所处的舱室也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而且,你们应该也发现了,这里的舱室与舱室之间,都有气闸室,也就是说,每个舱段都是独立的,一间舱室受损了、漏气了,也不会影响到其他舱室。” “那如果陨石再大一些呢,那肯定……”有学生立刻提出了质疑。 叶慕研抬起右手,竖起食指摇了摇,“遇到半米以上的流星体,比你连中三次500万的几率还小,而且我们也有防空系统,大一些的陨石,也就是米级以上的,我们可以提前侦查到,太空军可以及时予以拦截。” “唉!打住!”苏辰立刻切私聊打断了叶慕研,“拦截成功率很低的,流星体的速度太快了。” 叶慕研抬手干咳了两声,切到私聊回答道,“给孩子们一些安全感嘛!再说了碰到大个的,几率确实很小很小嘛。” “总之大家记住,”苏辰切回了公频,“听到预警广播后,一定要按应急预案做好每一步,否则,就可能出现伤亡。比如今早气象站发布了流星雨预警后,我们都得待在室内。好了,大家休息会儿放松一下,等舱室气密性自检完毕之后,我们继续之前的实践课。”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冷场了几秒钟后,就又交头接耳了起来。 苏辰跟叶慕研见状,相视一笑。 “我去给我爸妈打个电话,这里你先看着点。”苏辰切到私聊对叶慕研说道。 “明白,报个平安嘛。去吧!”叶慕研小手一挥。 苏辰点了点头,向舱室角落走去。 “东西南北,接我爸妈。”来到角落,苏辰说道。 东西南北,苏辰给自己的AI取的名字。 “二老正在通话。”东西南北说,“要不要申请加入?” 苏辰一愣,“你的意思是,他们是在互相通话、而不是各自在跟其他人通话?” “是啊!”东西南北说。 “申请加入!”苏辰哼哼道,“聊天不带我,我还算是亲生的么……” “已申请。已通过。已加入。”东西南北说。 “这么快……”苏辰来不及惊讶,因为,她爸妈的聊天立刻就传入了她的耳中—— “这不可能,太不正常了!哎,小辰来了啊……” “什么事啊小辰?” …… “嗯……”苏辰应了一声,“妈,你刚说什么不可能?不正常?” “你母上大人不是搞中微子巡天的嘛,她说刚刚监测到一个中微子爆发源。”苏乐说。 “哪里又爆超新星了?”苏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种情况。 “是地球……”蓝颖的语气充满了不可思议,“在中微子探测器的视野里,现在地球是最亮的……这不可能啊!!” () 第205章 撞鬼 苏辰现在虽然是太空军的一名飞行教官,但从小到大、在父母的影响与熏陶下,她对前沿科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大学期间,她也主修了天文物理领域的一些课程。 所以,当蓝颖提到中微子时,她非常自然地就参与到了讨论当中——在她的印象中,一般情况下,‘中微子巡天’探测到的异常中微子,多数来自于剧烈的天体活动,比如超新星、活动星系核、伽马射线暴、耀变体、星体合并,等等。她原本打算把这些可能性一个个都猜一遍,可她只猜了一个超新星,蓝颖就用‘地球’把这些可能性通通否定掉了。 “地球中微子大爆发?确定爆发源是地球?不是开玩笑?”苏辰觉得匪夷所思。 “准确地说,是地核。”蓝颖说。 “地核?”苏辰继续惊讶。 蓝颖非常肯定地‘嗯’了一声,“各大观测站的数据都已经陆续汇集到我这里了,稍微等一下啊,我这就发出来共享给你们……” 很快,苏辰就在头盔面窗上看到了一个数据列表,还有对应的曲线图。 这些数据来自于‘超级神冈’、‘鹦鹉螺’、‘江门’、‘大亚湾’、‘锦屏’、‘萨德伯里’还有‘南极冰立方’这七个中微子观测站,这七个站,组成了当今全球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阵列。在几十年前、‘探测器本底’做得还不是特别好的年代里,这些站点每天只能监测到几个、十几个来自于宇宙的中微子,后来,随着设备的更新,这些站点的探测能力也逐渐变强,如今,这些探测器每天都能捕捉到上千个中微子。 可是今天,这些探测器捕捉到的中微子的数量,达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量级! 苏辰粗略扫了一眼之后,她终于明白刚刚老妈的语气为什么那么惊诧了,“一千万?比平时高出了一万倍?” “不……”苏乐提醒道,“你仔细看,这一千万,是每小时的量,而且现在还在增涨……” 苏辰再度震惊。 “所以,这个量至少是平时的20万倍……”蓝颖接过话,“这七大站观测到的中微子的数量,都达到了这个数量级,而且,你看不同站点监测到的这些轨迹……很明显,这些中微子确实都来自于地核。” “确定是地核,而不是太阳?”苏辰问。 “不是太阳!你们看这个……”蓝颖又把一组数据共享到了频道里,“太阳中微子留下的轨迹,方向应该是这样的……而且,我刚刚也检查过了,各个观测站捕捉到的太阳中微子的数量几乎都在100个左右每小时,这与平时的数据是一样的。反正现在在中微子探测器的视野里,地核的‘亮度’已经彻底盖过太阳了……” “我刚刚也问了,”苏乐接过话,“今天的太阳,在各个波段上都很正常,也就是说,没有黑子爆发、耀斑什么的。所以,不可能是太阳出了什么问题。唉……这就奇了怪了。” “我宁可相信这七大观测站的探测设备全都坏了……”蓝颖说,“现在我这个部门已经疯了,你们听听……¥%…&*@#…¥#@¥……全都在讨论这事儿,乱成一锅粥了都!” 苏辰汗,这嘈杂声不绝于耳,就跟菜市场似的。 “难不成……地核在进行核反应?”苏乐不确定地说了一句。 “开玩笑,这可能吗?”蓝颖立刻反驳道,“地核是铁,是铁!” “是啊老爸,你这想法太猎奇了,”苏辰说道,“要让地核发生聚变,也就是铁聚变,那得把地球放到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的中心才有可能实现吧?” 苏乐没有在这条思路上继续想下去,而是冷静地说道,“我们可以先从源头上捋一捋……” “源头?你是说排除法么?”蓝颖问。 苏辰接过话,“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再怎么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是吗?” “是的。”苏乐说。 “那你想怎么排除?”蓝颖问。 “我们平时监测到的中微子,有哪些来源?”苏乐反问。 对母女二人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小辰你说,”蓝颖说道,“我来罗列。” 苏辰点了点头,“首先是太阳,太阳是大头。平常,探测器每天捕捉到的那上千个中微子中,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来自于太阳……” 蓝颖‘嗯’了一声,在频道的共享屏幕上写下了‘太阳’二字。 “而剩下的那不到百分之一,有多种来源”苏辰接着说道,“一是‘宇宙背景中微子’,也就是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中微子;二是,剧烈的天体活动产生的中微子,比如超新星爆发;三是,高能宇宙射线与原子核碰撞产生的某些介子,会在衰变的过程中释放中微子,比如‘大气中微子’;四是,β衰变产生的中微子,天然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核反应堆的核裂变,都会释放出中微子,但这类中微子所占的比重是很少很少的。应该就这些了吧?” “是的。”苏乐说,“现在开始排除。” 苏辰看着面窗上显示的这五大来源,立刻就排除掉了四个,“现在监测到的中微子来自于地核,所以,太阳直接就排除掉;宇宙背景中微子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一样’,是全方向的,不可能集中到一个点上,所以‘宇宙背景中微子’排除掉;地核没有大质量恒星核心的那种高温高压,所以,地核不可能发生核聚变,入不敷出的铁核聚变更不可能发生;宇宙高能射线穿不过地壳,所以地核里也基本不存在介子衰变,所以这个也排除掉……” “所以就只剩下一种了。”苏乐说。 “这也不可能啊!”苏辰在屏幕上的‘β衰变’旁边打了一个问号,“难道是有人把巨量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塞到了地核里?然后再地核里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核裂变反应堆?” “确实不可能。”蓝颖把苏辰画的问号掰成了叹号,“如果地核里有一个能够产生如此巨量中微子的核反应堆,那么,地球这时候应该已经熟了……要不要联系地震部门?” 苏乐叹了一口气,“已经联系过了,没有异常的地震,没有异常的火山喷发,各大洋的监测站监测到的海洋温度也很正常。” “难道是……”苏辰忽然灵光一闪,不过瞬间就自我否定了,“不不不,不可能是参宿四舰队的噬硅体,那种虫子不耐高温,不可能钻到地核里去的,再说它们转化的是硅,地核都是铁啊……” “是啊……”苏乐,“地核对它们来说,那就相当于是粪堆……而且去年这些噬硅体就已经被参宿四舰队的硅基石虫悉数收割走了……” “什么时候还开玩笑?”蓝颖没忍住噗嗤笑了一声,“好了,现在都排除干净了,没一个剩下,怎么办?” “那就只能是撞鬼了……”苏乐一本正经地唉叹道。 “鬼……”苏辰瀑布汗,“老爸你正经点啊!” 蓝颖却是立刻get到了苏乐的话里有话,“你是不是有什么头绪了?” “太玄了……”苏乐一点也不确信自己的想法。 “说说看!”蓝颖说。 正当苏辰准备洗耳倾听时,她的耳机里突然传出了叶慕研的一居私聊,“辰姐,电话打这么久?报平安差不多就行了吧,课间休息也就十分钟。” 苏辰瀑布汗,她打电话是报平安的,却不知不觉……“你先带学生们去看看地球传来的流星雨的直播,我这还得说一会儿。对了,你跟年叔说一声,让他稍微再等一下,我这边结束了就继续开远程指导他搜寻那什么流星体残骸。” “哦……这你倒是不用急,”叶慕研说,“刚刚年叔的1031给我发了条留言,说年叔也挺累的,现在正在小憩。” “哦哦哦我这边也收到了,刚看到……这样的话那正好,”苏辰说,“你就先带学生们继续看流星雨吧,然后把雨季啊、月球基地的应对措施啊什么的跟他们仔细讲讲。” “哈哈,好!”叶慕研非常爽快地就应下了,然后就立刻切断了私聊。 苏辰也不奇怪,因为她知道叶慕研就喜欢干这事儿。而在跟叶慕研私聊的这会儿,她也一心二用、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老爸说的话,并因此而倍感震惊。 “撞鬼……你认为地球可能撞上了暗物质块?”蓝颖问。 “是啊,暗物质,那可不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鬼么……”苏乐说。 “这么说的话……” “那应该直接穿过地球啊!!”苏辰打断了老妈的话。 “那就是没有穿过……”蓝颖说,“所以你老爸的意思应该是,这可能是一个研究暗物质基本粒子的机会。对吗?” “而且,我们很可能要推翻现有的行星演化模型、甚至是太阳系演化模型,”苏乐笑了笑,“小辰刚不是说过么排除掉所有的不可能,剩下的,再怎么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 “那倒是,”蓝颖表示同意,“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新建模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我们恐怕已经没有时间去搞什么新模型了……”叶扬加入了频道,“苏乐跟我在一块,他也挂在我这个频道里,所以,你们刚刚的讨论我也听到了。” “叶哥什么意思?”蓝颖问。 “叶叔好!”苏辰打招呼。 苏乐苦笑了一声,“绕地轨道上的大部分航天器,在刚刚,都自动开启了轨道维持程序。也就是说,它们在运行的过程中,微微偏离了原轨道。” “被流星体撞的?”蓝颖做出了可能性最大的猜测。 “不是。这些航天器并未损坏。”叶扬说,“是引力变了。” “这就是我刚刚想到暗物质块的原因。”苏乐说。 () 第206章 心有灵犀 “那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频道里静了几秒钟后,蓝颖出声问道。 “暂时只有等了。”苏乐说。 “等?”蓝颖稍一思索,便猜到了苏乐的意思,“你是说,利用这些航天器的轨道维持程序,来记录引力的变化趋势?然后再据此做具体的分析?” “是的,”叶扬接过话,“如果暗物质块真的存在的话,绕地轨道上的那些航天器在执行轨道维持程序的时候,就相当于是‘示踪剂’。好了,你们聊着,我去月博转转,现在相关领域的人都在讨论这个,我去看看有没有人提出什么新的看法。” 叶扬说完,就退出了频道。 “没事的话,我也继续去盯流星雨的数据了,”苏乐紧跟着说道,“有新情况了再联系吧。” “等等!!”苏辰听到现在,大脑还没有转过弯来,眼见老爸也要闪人,便立刻喊住了他,“引力变了?暗物质块?暗物质块穿不过地核?航天器的轨道维持程序?示踪剂?你们说到的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我还没听明白!” “呃……”女儿这样连珠炮似的发问,让苏乐顿觉有点小茫然。 “你去忙吧。”蓝颖接过话。 “行。”苏乐应了一声,也离开了频道。 “呃……”苏辰吱唔,她后知后觉,现在让老爸老妈费时间跟她解释这些问题确实不妥,“老妈,你要是也忙的话,那就回头再说吧。” 蓝颖笑了笑,“你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时没听明白也挺正常的……娜娜,打开宇宙沙盒,然后把沙盒的画面共享到这个频道里。” 频道里立刻传出了一个清澈甜美的女声,“好的。” 苏辰愣了愣,“妈,其实我一直想问,你为啥给自己的AI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蓝颖笑了笑,没有理会这个问题,而是继续给AI下命令,“娜娜,新建一个空白场景,然后把地球加进去。” “宇宙沙盒已共享到指定频道,场景载入完毕,地球已加入。”娜娜说。 苏辰也没有继续好奇‘娜娜’这个名字,因为她通过面窗,已经看到了共享过来的‘宇宙沙盒’的画面了。 ‘宇宙沙盒’,是一款历史悠久的天体模拟软件,如今的最新版不仅已经VR化,而且数据模拟也达到了专业级,所以,就像美工离不开PS一样,专业的天体物理学家也已经离不开宇宙沙盒了。苏辰虽不是专业的天体物理学家,但她也经常跟这款软件打交道,平时,她在太空军的飞行训练中心授课时,就会用宇宙沙盒来布置交战场景。所以,她对宇宙沙盒并不陌生,而且,她也立刻就猜到了老妈调出宇宙沙盒的用意——八成是要用这个软件来演示什么。 “看到了吧,这是地球,自转、质量、大气、陆地、海洋、各个区域的温度等等这些数据,都是真实数据。”蓝颖说。 苏辰‘嗯’了一声,表示了解。 “娜娜,看一下内部结构。”蓝颖继续说道。 话刚落音,共享画面中的地球就被一剖为二,地球的内部结构随即就清晰地展现在了苏辰的眼前。 “地壳、地幔、地核,这样的结构模型,就目前来说,是最完善的。”蓝颖说。 苏辰点头,“薄薄的是地壳,然后是熔岩地幔、外地核,中心白亮的是内地核。” “是的,”蓝颖说,“但重点是,这是模型!这些结构,基本都是通过研究地震波得到的。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现在还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苏辰立刻get到了重点,“您意思是,还存在可以修改的部分?” “是的,比如地核,”蓝颖说,“在这个模型中,地核的半径是3470公里,主要成分是铁镍。镍的密度不到9克每立方厘米,而地核的平均密度是12克每立方厘米上下,之所以高出了3,是因为行星地质学家认为地核中还有不少重金属元素。但具体有哪些重金属、具体含量又有多少,没人知道。” “所以您要修改地核的成分?”苏辰惊讶。 “是的。”蓝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简单一点,我们就直接改密度吧。” 这次,蓝颖没有再让AI去做什么,而是选择了手动编辑模式,把这个模型中的地核密度改成10。 “密度少了2,这样地核不就变轻了吗?”苏辰疑惑。 “我们再在地核里添加一个东西,保证总质量还跟之前一样。”蓝颖说。 苏辰恍然,“加一个暗物质……球吗?” 蓝颖‘嗯’了一声,新建了一个半径与地核半径一样的球体,密度为2,只不过,在物质种类上,她选择了暗物质。然后,她把这个暗物质球叠加到了地核上。 这时,苏辰总算是明白了,“所以,刚刚老爸的猜测是,一块‘暗物质碎片’闯进了地球,因为是暗物质,所以,它畅通无阻地穿过了地壳、地幔,最后,被地核里的‘暗物质球’拦下了。‘暗物质球’与地核本来是处于稳定的重叠状态的,但因为这一撞,这种重叠状态被破坏了,质心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就出现了引力波动,绕地轨道上的航天器也因此而自动开启了轨道维持程序,就像是引力波动的示踪剂,而这一撞,也是地核中微子爆发的原因。”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蓝颖说。 苏辰感慨,“你们还真是心有灵犀,老爸刚刚就提到了几个名词,您就能知道他的想法……” 蓝颖笑,“好歹我跟你老爸明年就是珍珠婚了,这点默契还是要有的。” 苏辰啧啧了两声,转而问道,“可是,暗物质粒子能像正常物质粒子那样结合成块吗?能确定暗物质跟暗物质对撞会产生中微子吗?而且,地核里存在暗物质球,这也只是没有证据的推测吧?” 蓝颖沉默了几秒钟后,缓缓说道,“现在有一种理论是相对成熟的,就是星系的形成,有暗物质参与。像我们银河系,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质量,都是由暗物质提供的。所以,之前有人在做太阳系的演化模型时,也尝试过加入暗物质。通过演算,发现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也就是还是一团星际分子云的时候,暗物质的存在,确实也可以促进正常物质颗粒的结团、成型,当系统稳定之后,暗物质确实有可能会停留在星体的内部。” “您这么一说……”苏辰猛地打了个寒颤,“如果这些都成立,那要是撞击地球的暗物质碎片很大,岂不是……” “这应该也是你爸担心的,而且,他应该还觉得,这事儿跟今天的流星暴有关……”蓝颖说,“看他刚刚急着要去看流星雨数据的样儿……” 苏辰惊诧,“老爸能把流星暴跟我们刚说的这些联系起来?” “他应该发现什么了吧,”蓝颖说,“先等着吧,他想说的时候,会第一时间嚷出来的。” () 第207章 皇帝的项链(上) 嚷出来吗? 苏辰嘴角微微一扬,“老爸那性子,确实会这样!” “好了,那就先这样吧。”蓝颖说。 苏辰明白老妈也是有正事要忙的,于是也不准备再多扯什么了,“嗯,您忙,有事了再联系。” “你就在七站那边多待一段时间吧,等流星暴彻底结束了再说。”蓝颖又交代了一句。 “嗯!明白!” “注意安全!”蓝颖又叮嘱了一句。 “放心!”苏辰说。 蓝颖‘嗯’了一声,就退出了频道,只剩下苏辰一人的频道,随即也自动关闭了。 苏辰站在原地,深呼吸了一口气,她原本只是想给老爸老妈简单地报个平安,却没想到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了这些个令人震惊的事情——伴随着御夫流星暴出现的,还有地核中微子大爆发,地球引力也出现了波动。 这些状况扎堆发生,很容易就会让人产生一个猜测——它们之间难道存在关联? 真的有关联吗? 苏辰默默想了几秒钟,心头猛地又是一沉,她想到了刚刚跟老妈提到的那个假设——如果撞上地核的那块暗物质碎片很大的话…… “东西南北,打开宇宙沙盒,把我们刚刚在频道里提到的那个地球模型,再模拟出来。”苏辰说。 东西南北接收到指令后,就立刻把宇宙沙盒的画面投映到了苏辰的头盔面窗上。 看着画面中的地球,苏辰突然觉得,那个与地核叠合在一起的暗物质球,就像是地球的灵魂一样,“东西南北,用暗物质碎片撞击这个地球试试。” “缺少必要参数。”东西南北说着,同时把一个参数设置列表弹到了苏辰的眼前。 “暗物质碎片与地核暗物质球之间的碰撞,姑且就按照正常物质的碰撞规则来吧,该碎就碎,该炸就炸,暗物质与正常物质之间的联系,只取万有引力,”苏辰说,“撞击地球的暗物质碎片的尺寸、质量,不要超过地核内的那个暗物质球,撞击速度、撞击角度,就按照平时我玩宇宙沙盒的习惯来,各个档位的速度、各个区间的角度,都模拟一遍。” “参数太模糊,这样模拟出的结果,没有太大的意义。”东西南北说。 “就这样试试看。”苏辰说。 “好的。”东西南北应了一声,随即收起了参数列表。 第一次撞击模拟随即开始,因为现实中暗物质不可见,所以在画面中,撞击地球的暗物质碎片,是用一块看似玻璃的碎片表示的。很快,这块碎片就穿过了大气层,接着是地壳、地幔,期间,它就像幽灵一般,最终,它撞在了与地核重叠的暗物质球上。 在这次模拟的实时数据列表里,暗物质球发生了级数不低的震动,而暗物质球的质心与地核的质心原本是重合的,经这一撞,两个质心出现了错位,在引力的作用下,地核也跟着震颤了起来。但这种震颤的程度很小,而且很快就被地幔软流圈的熔融物质给吸收了,地壳根本就没有反应。 然后是第二次模拟,这次,暗物质碎片的质量被提升了一倍,结果,地壳还是没有反应。 再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 因为模拟倍速很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倍速播放、8倍速播放,所以每次模拟都只用了不到十秒的时间。在进行到第九次模拟的时候,地壳终于受到了波及,但从震级上来看,连2级地震都不到,属于微微震。 接着是第十次,第十一次…… 在第二十三次时,地壳板块受到了明显的影响,部分地震带附近出现了群发地震,但震级依旧不高,在四级上下。 第三十二次模拟,出现了六级强震。 第四十五次模拟,环太平洋火山、地中海、洋脊这三大地震带附近都出现了群发强震。 随着暗物质碎片的质量的增加,在之后的模拟中,地壳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尝试最后一个档位的质量时,地震、火山爆发悉数出现,地表生灵涂炭。 接着,东西南北开始尝试不同的撞击角度。 然后,苏辰就看到了一种始料未及的情况——当前被当成靶子的这个地球模型,是相对静态的一个模型,并没有加入自转等参数,所以,当苏辰看到画面中的地球缓缓开始转动的时候,她整个人都惊呆了。 不知为何,她突然想起了小时候物理课上讲的一个惯性实验——在桌上旋转的生鸡蛋,拿起来之后、再迅速放回到桌上,它还会继续转动。 “辰姐,我这边差不多快讲完了。”忽然,耳机里传出的叶慕研的声音打断了苏辰的思绪,“差不多就行了啊,有什么家常,回头再聊呗?影响不好,这么多学生看着呢。” 苏辰立刻过神,她原本以为这通电话只会打一两分钟,所以并没有去隔壁的舱室,只是跑到了角落里而已。结果,她在角落里一待,就是半个多小时…… “好了,来了来了。”苏辰果断地退出了宇宙沙盒,转过身、向众人快步走去。 “聊什么呢,聊这么久?”叶慕研问。 “没什么,就随便聊了聊。”苏辰没有提刚刚从她爸妈那里得知的情况。 叶慕研也不多问,转而说道,“流星更多了,现在地球上最佳观测点的ZHR,恐怕已经破两千了。” “是嘛?!” “是啊!”叶慕研的语气有些羡慕嫉妒恨,“地球上的人,哦,也不是所有人,就是欧非大陆的一部分人,现在可有眼福了!你看,一颗颗红色的火流星,这下得,跟不要钱的烟花似的!” 苏辰看着大屏幕上的从地球传来的实时画面,星如雨下,确实很美,但她却欣赏不来,因为此时她的心中,满是好奇与担忧—— 老爸到底是发现了什么,才会把这次流星暴与地核中微子大爆发联系了起来呢? “哈哈哈!看呆了吧!”叶慕研爽朗地笑道。 苏辰汗。 “面窗可以打开了!”叶慕研接着又提醒道。 “舱室的气密性检测与耐压测试全都已经结束了?”苏辰一边问着,一边按下了打开面窗的按钮。 “嗯,就在你打电话的时候。”叶慕研说,“那我们接下来,是继续看流星雨,还是连线年叔?” 苏辰一怔,她想起来是老爸让年叔尽快去采集流星体残骸的,所以说,老爸是在等流星体残骸的检验报告?他想据此来判断这场流星暴是否跟地核中微子爆发有关? “先帮年叔找流星体的残骸吧!”苏辰说。 “好!我这就联系他、让他上线。”叶慕研说。 …… 同一时间,在距离泰山七站数十公里外的河鼓区,一份样本已经被成功采集到了——落在河鼓区47号舱段的流星体的残骸,已经被紧急送往了最近的实验室。 身在气象站的苏乐,在离开了之前的家人小频道后,已经又新建了一个频道,而挂在这个频道里的,除了在现场检测流星体残骸的地质专家,还有在月博上已经讨论了小半天的一群人。 此时,频道里所有的人都在安静地等着检验结果。 兴许是受不了这样的安静,频道里终究还是有人出声了,“你们都觉得,这残骸跟参宿四舰队曾经提到的噬硅体有关?” “硅含量确实高得出奇!”有人回答道,“不然流星雨不可能那么红。” “按照参宿四舰队的说法,噬硅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制造出一些中介物质,也就是说,这种中介物质可以同时与正常物质、暗物质发生电磁作用。”苏乐说,“如果检测下来,这流星体真的跟噬硅体有关,那么,我们今天撞上的御夫流星群,很有可能就是暗物质的示踪剂。” “示踪剂?用噬硅体来标识暗物质碎片吗?你这比喻还挺形象的。”有人说。 “听你的口气,似乎已经确定这事儿跟参宿四舰队有关了?说实话,我也不太认可地球核心存在暗物质球,地核中微子爆发,说不定是一种我们还不知道的核反应机制导致的。今天这些状况扎堆出现,是巧合的可能性更大。”有人说。 “还得看航天部门的数据,”苏乐说,“等得到了引力波动的具体曲线再下定论吧。” “你们看这个曲线图,”有人插了一句,并把一副图共享到了频道里,“这是地核中微子爆发的实时曲线图。” 图中的曲线,近似“M”形,而且,上边的两个尖尖靠得很近。 “两个波峰??”所有人惊诧。 () 第208章 皇帝的项链(中) 这条‘M’形的实时曲线图,表现出了一个很明显的实时趋势——地核中微子爆发正在‘走下坡路’。 但波峰有两个,而且靠得很近,这意味爆发其实可以细分为两次——用地震来类比的话,就是在同一个地点,在很短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两次地震。 所以,挂在频道里的一些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余震’,有人直接就问了出来,“之后该不会还有第三次吧?” “天知道……”有人回了一句,“现在连机制都还不清楚……” 发问的那人叹息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确实,现在根本没有理论可以解释地核中微子爆发,谈何预测? 频道里沉静了一会后,几个人又开始有一句、没一句地讨论了起来。这次,话题转到了暗物质上,而且,不少人还一本正经地讨论起了新模型的框架。 如果苏辰有机会听到这些人的讨论,那么她会发现,她在‘宇宙沙盒’里模拟的那些情况,这些人都已经想到了,而且,这些人还讨论到了一个她没有注意到的东西—— 地球磁场。 地球磁场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尚无定论,不过,有几个理论模型倒是可以对此作出解释,其中有两个是人们认为比较接近真相的,一是地幔负电层的转动,二是地核液态铁的流动。 而这两个模型,不管是哪一种,都跟地球自转、或者说是跟地核的自转有关。 意思就是,现有的大部分模型都认为,地球(地核)自转是产生地磁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反过来说,如果地球的自转受到影响,那么地磁定然会发生变化——自转越慢,磁场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就像自转龟速的金星,它的磁场强度是太阳系八大行星里最弱的一个,弱到几乎不存在。 所以,在模拟【重叠在地核内的‘暗物质球’被‘暗物质碎片’撞击】的时候,如果把地磁考虑进去,那么地磁肯定会发生变化——‘地核’与‘暗物质球’原本是处在同步自转的稳定状态,如果‘暗物质碎片’的撞击让‘暗物质球’的自转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那么,这种影响也会通过万有引力让地核的自转也发生变化,继而使地磁也发生改变,变强、变弱、消失、偏转甚至是倒转都有可能。 这样带来的后果有很多,比如,利用地磁导航的生物将会找不着家;比如人类使用的导航系统也会受到影响,不管是地上跑的汽车使用的导航、还是天上飞的飞机、还是绕地运行的一些航天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如果磁场减弱、消失,那么太阳风、宇宙高能射线将会更加容易到达地表…… …… “我怎么觉得……咱们越讨论,我的头皮就越麻呢?” “同感……我觉得甚至有必要给地球发一个预警……” “别想太多……这个假想里的有效参数太少了。” “什么太少?是根本没有!” “是的……这个假想的基础,是地球内部有一个暗物质球,这个模型至今还没有人研究过,也没法研究,除非能打穿地幔、从地核里掏出点东西来瞅瞅。” “唉,别说地幔了,平均厚度才17公里的地壳我们现在都打不穿……” “等航天部门把引力的波动数据整理出来后,我们可以拿来跟中微子爆发的曲线图对照一下。” “你的意思是,地核中微子爆发、出现的那两个波峰,会通过引力变化体现出来?” “反正现在地球的引力肯定是发生了变化了,要不然,绕地飞行的那些航天器也不会启动轨道维持程序。如果引力的变化也出现了两次‘波峰’,那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两者之间存在关联。” “航天部门也负责监控地磁数据吧,待会顺便也要过来汇总一下。” “还有地质部门!我记得这个部门是搞‘重力勘探’的,他们在地球各个地方都布置了高精度的重力仪。也就是说,如果出现了我们刚刚假想的那种状况,这些重力仪应该也是可以捕捉到重力的变化的。” “对对对!” “我说,你们是不是太一厢情愿了?”有一个新的声音加入了讨论。 苏乐一直在默默地听着,突然出声的这位,给了他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说得委婉一些,像是在给人泼凉水,说得严肃、严重一些,像是在批判、讽刺。 “你们还真的认为今天的这些状况是暗物质碎片撞击造成的?”泼凉水的人继续说道,“这得向多少传统的理论模型发出质疑你们知道吗?地球结构模型、地球形成演化模型、太阳系演化模型、基本粒子模型……” “毕竟都只是模型,”有人打断道,“而且还是传统的,传统嘛,就是用来打破的。” “是啊,模型又不是盖棺定论的公理。你是害怕搞新的模型太麻烦,所以才不想接受我们假想的这种可能性吗?” 那人没有接话。 苏乐好奇,于是翻出了频道人员列表,发现刚刚泼凉水的那人已经退频道了。正当他准备‘开麦’说些什么的时候,他看到频道列表里的蓝颖头像前面的‘指示灯’亮了起来。 “他想静一静……”蓝颖说,“他搞了一半辈子的行星物理学,有点接受不了你们刚刚提到的假说。” 行星物理学,这个词对于频道里的大家伙来说都不陌生—— 行星物理学,研究的是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状况和化学性质,地球、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甚至是系外行星,都是这一门学科的研究目标。具体的研究任务有很多,比如测定行星及其卫星的各种参数,像轨道、质量、尺寸、引力等等,表面的构造、温度、气候、大气、磁场、内部的结构等等,也都属于行星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苏乐是搞天文学的,虽然目前主攻的项目是恒星,但他对同样是属于天文学范畴的‘行星物理学’也是比较熟悉的,而且,他还因为这五个字回想起了一些往事。他记得二十多年前,在他们签署‘极密级保密协议’之前,蓝颖做的就是行星物理方面的研究(第32章),而那时候,蓝颖所在团队的负责人…… 苏乐又调出了频道人员列表,翻到了那条人员变动的系统消息。 是了,泼冷水、退频道的人,正是当年蓝颖所在团队的负责人。 一个搞了大半辈子行星物理学的人,末了被告知基础可能打歪了,那确实挺打击人的…… “唉……”想到这里,苏乐不禁叹息了一声,不过他调的是按键发言,频道里倒是没有人听到。 频道里安静了一会之后,终究还是有人出声了,不过,这一位说话的语气也是充满了各种无奈与感慨,“理解,理解……要是有人跟我讲基础物理学再大尺度上不具有普适性,那我也接受不了。” 接着,刚刚那几位在频道里讨论得热火朝天的人,都应声表示了同意,并对刚刚使用了调侃式的措辞表示了歉意。 随后,频道里就又安静了下来,只是偶尔有人会出声催问一些情况,比如落在河鼓区的流星体的检验报告有没有出来,航天部门的各种数据有没有传过来。 结果,这些数据大家伙都还没等到,却是又看到了一份来自于中微子巡天部门的曲线图。 “又出现了三次波峰……”蓝颖把一张曲线图传到了频道里,“算上之前的两次,已经有五次了……” 众人无语,这还真像是‘余震’,而且,‘余震’的级别还不低——纵观这五个波峰,峰值各不相同,而且,相邻波峰间隔的时间也不同。 “按照刚刚我们讨论的那个假说来看,我是说如果啊,如果真的是暗物质碎片撞击地核暗物质球导致的,那这个曲线还真像是……”开腔的这人话说到一半,就止住了,不过,还是有人猜到了他的后半句话。 “像苏梅克列维九号那样的碎片链么?”苏乐说。 () 第209章 皇帝的项链(下) ‘苏梅克列维九号’,在天文学界,这个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1993年,苏梅克夫妇与列维共同发现了一组彗星,根据天体命名的国际规则,这组彗星被命名为了‘苏梅克列维九号’。 通过演算追溯,天文学家发现,这组彗星的前身,是一颗绕木星公转的短周期彗星——在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彗星逐步裂解,最终才变成了由21个碎块组成的彗星群。这些碎块一字儿排开,就如一串璀璨的项链,所以,‘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也有着‘太空项链’之称。 然而在次年,也就是1994年,这串太空项链就撞上了木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彗木相撞事件——在1994年的7月份,‘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的21个碎块,排着队撞入了木星的南半球,在红外波段的观测数据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木星亮度的变化曲线非常明显,而这就是彗星的撞击造就的。 “你是说……咱们遇到的,是暗物质碎片链?就像苏梅克列维九号那样么……”有人也明白了苏乐的意思。 之前那位话只说了一半的人肯定地‘嗯’了一声,“如果地核中微子爆发真的是暗物质碎片撞击造成的,那么确实可以猜测曲线中的五个波峰,对应的是五次撞击。” 苏乐没有再发表什么看法,他很清楚,这些猜测虽然可以对一些现象做出解释,但正如刚刚退频道的那位所说,这些的猜测还是过于一厢情愿了,除非有实质性的证据出现,否则,这些没有证据的猜想,就纯属于瞎琢磨。 “等具体的数据出来了再说吧……”有人接着说道。 “我说,流星体的检验结果怎么还没出来?实验室的人是不是在偷懒啊?” 有人笑道,“咱们挂在这频道里才等了多久啊,还没半个小时……” “才半个小时?我怎么觉得都大半天了……” 听到这里,苏乐也是非常感慨—— 今儿个碰到的状况之多,可谓是应接不暇,御夫流星暴、地球引力的波动、河鼓区被砸、来自于地核的中微子爆发,这些,都扎堆发生在从早晨起床到现在的、这区区一个上午的时间里,这难免会让人对时间的流逝速度产生错觉。 “唉……”频道传出了几声叹息后,就再次安静了下来。 此时,挂在频道里的这些人,他们把能猜的都猜完了,剩下的能做的,就只有等数据了。对他们这些搞理论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煎熬。 而身处‘一线’主要负责采集数据的人,亦觉得煎熬。 比如在实验室里研究流星体残骸的工作人员,他们用着最先进的仪器,却依旧觉得效率太低;比如航天部门,他们在汇总航天器记录的数据时,即便是用着配置最高的处理器,却还是恨计算机的算得太慢。 当然,还有地质部门的‘重力勘探’的团队,在平时,他们只会定期去采集地球重力场数据,为的是研究矿体与岩层,偶尔也会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重力勘探,比如配合地震部门去采集地震区域的重力场数据。而今天,他们忙疯了——他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布置在全球各地的、所有的重力仪采集到的实时数据都汇总起来,还要与航天部门做好对接、为之后的综合分析做准备。 这工作量无疑是庞大的,庞大到令人癫狂。 …… 就这样,在相关团队忙活了两个多小时后,一份份数据资料总算是被陆续送到了各领域的、擅长理论分析的专家手里。 当理论专家根据这些资料计算出了一些颇具可信度的结论后,时间又已经过去两三个小时了。 这总共五六个小时的时间里,苏乐一直挂在频道里,当他等到那一纸总结的时候,都已经是晚饭饭点的时候了,而这个总结,直接让他、还有频道里的其他人都把晚饭抛到了一边! “ESA各大分部应该也已经得到这份总结报告了吧,他们怎么说,有没有准备开个研讨会什么的?”频道里有人问道。 “我正在问。”叶扬这时候也已经挂到这个频道里了。 “我认为开个研讨会比较稳妥,最好把联合政府也喊上。”有人提议,语气之严肃,全然不像之前讨论时那般随意。 “我也觉得有这个必要。”叶扬说。 “那我这就去准备吧!”一位与叶扬同级的负责人也表示同意,“这研讨会,我们月球方面也得参与。” “嗯!” …… 苏乐默默地听着大家的发言,自己却是一言不发,这倒不是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深入研讨,而是因为这一纸总结带给他的冲击实在是太过猛烈了。 …… 半个多小时后,一场规模空前的视频会议召开了。 与会的,除了ESA四大分部、月球基地方面,还有太空军与联合政府。 “差不多都到齐了,那我们就开始吧。”主持会议的,是ESA今年的轮值主席Quasar,“在过去的十二个小时里,我们监测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现象,想必在座的各位已经有所耳闻了。相关团队经过研究,得出了一个不太好的结论。所以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希望联合政府重视这个结论,并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所以,这次会议是为我们开的?”联合政府的一位官员皱眉问道。 Quasar点点头,“是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理科生,所以,还要麻烦各位讲得通俗一些啊!”兴许是为了缓解紧张的会议气氛,联合政府的另一位官员如此打趣了一句。 “很简单的。”Quasar回应了一个礼貌的微笑,接着说道,“大家看公共大屏幕。” 话刚落音,一副世界地图就被投映到了公屏上。 “这是全球海拔地形图。”Quasar说,“蓝色的是海洋,这个我们先不管。我们主要先看陆地。绿色调的区域是平原或盆地,黄色调的区域是丘陵,棕褐色调的区域是高山高原。” 联合政府的与会者们面面相觑,不知何意。 Quasar抬手做了个手势,地图上的一些区域立即就被描上了红边,“我先说我们的结论吧,就是把这些区域里的重要人员、设施设备,全都撤到远离海岸线、远离地震带、且高海拔的地方。” 联合政府的与会者们盯着公屏上的地图,全都是一脸困惑。 在交头接耳了一翻之后,发言代表问道,“您说的是撤?withdrawn?” “是的,同声传译没有问题,我是这个意思。”Quasar说。 发言代表一脸不可思议,“您知道这些地方有多少人、有多少重要的设施吗?全都撤走?不是开玩笑?” “是的。”Quasar语气坚定。 发言代表摇摇头说道,“这不可能。即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我们也撤不完。” “那也得撤,能撤多少是多少。”Quasar说。 这样的措辞,让联合政府的与会者们纷纷猜测是不是出了什么严重的事件。发言代表与各方官员交流了几句之后,向Quasar提出了他们自己的猜测,“我们能想到的撤离的理由,就是超级海啸。所以您的意思是,海岸线、地震带这些地方将会出现海啸?可是据我所知,今天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发生五级以上的地震啊。” “撤离的理由……解释起来有些麻烦,所以我才把各方面的人都召集了过来……”Quasar 回道,“接下来,我会让相关领域的负责人向您们介绍一些详细的情况。” 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示意Quasar继续。 Quasar点了点头,把麦克风先调给了月球气象部门的负责人兼发言人。 【“大家好,我是叶扬,是月球气象部门的负责人,我们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近地天体的巡天。今天,地球上出现了一场流星雨,也就是御夫座流星雨。在我们的数据库中,每年这个时候御夫座流星雨都会出现,且平平无奇、不值一提,但今天的御夫座流星雨达到了流星暴的级别。”】 【“请看公共大屏幕,这是无线电观测得到的ZHR的变化曲线图。X轴是时刻,Y轴是ZHR。ZHR,是衡量流星雨大小的单位,就像天气预报通常用降水多少毫米来衡量雨雪的大小。”】 【“从这条曲线可以看出来,在过去的十二个小时里,ZHR的波动还是比较明显的,一共出现了11个波峰。好了,我要讲的内容完了。”】 “好的。”Quasar接过话,“接下来,是地震部门。” 地震部门的发言人接过麦克,直截了当道,【“我们的数据很简单,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 公屏上,那幅曲线图的11个波峰的旁边,被依次标注上了红色的数字。 【“这些红色数字代表的意思是:波峰的‘上升段’(‘∩’的左半部分)对应的时间段内,全球发生地震的次数。说得直白一些,这些红色数字,就是流星雨越下越大时,全球地震的次数。现在,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曲线图中的数字。”】 【“第一个波峰,ZHR是3560±54,这个波峰的‘上升段’(‘∩’的左半部分)对应的时间段内,全球一共发生了622次地震。”】 【“第二个波峰,ZHR是1650±72,这个波峰的‘上升段’对应的时间段内,全球一共发生了485次地震。”】 【“第三个波峰,ZHR是4120±19,这个波峰的‘上升段’对应的时间段内,全球一共发生了749次地震。”】 【“大家继续往后看,应该可以看出一些规律了吧。就是ZHR‘波峰越高’,对应的时间段内的地震次数越多,这11个波峰都是如此。”】 【“我想大家肯定会产生一个联想,那就是,地震的次数与流星雨的大小有关。但我要说的是,我们监测到的这些地震,震源深度都在10公里以下,而且我们也已经在天文观测组那边得知了一个确切的事实——这次的御夫流星雨虽然达到了流星暴的级别,但是,几乎没有流星体砸到地表。所以这些地震,不可能是御夫座流星雨的流星体造成的。”】 【“然后,我们还有一个数据。以往每天的地震次数在1万次左右,最高不超过2万,可是今天地震的频率,比平时高了一倍多。当然,震级也都很低,都在3级以下。我要说的就这么多。谢谢。”】 “可以理解吗?”Quasar问。 联合政府的与会者们都点了点头,不过他们并不确定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于是发言代表确认道,“也就是说,御夫座流星雨通过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手段,影响了地震的频率。是这个意思吗?” “您总结得很到位。”Quasar说。 “OK。”发言代表示意Quasar继续。 “那接下来,是中微子巡天部门。”Quasar说。 中微子巡天部门的发言人接过麦克:【“我们监测到了一次中微子爆发,目前还在继续。”】 【“这场中微子爆发,源头在地核。”】 【“如果这些中微子是来自于正常物质的核裂变或是核聚变,那么,释放出这么多的中微子,同时也会释放出巨量的热能,这些热能,不仅会把海水煮沸,连地壳都会融化。可是,目前海水的温度很正常。”】 【“所以,根据现有的理论,我们没法解释地核为什么会迸发出如此巨量的中微子。”】 【“不过,有一个尚未得到论证的模型可以对此做出解释。”】 【“这个模型认为,暗物质的基本粒子中,有一种叫做‘惰性中微子’的粒子。而平时我们监测到的不管是来自于太阳的、还是来自于超新星的中微子,都属于‘快中微子’,也就是能级比较高的中微子,目前我们监测到的来自于地核的中微子,也属于‘快中微子’,我们现在也只能监测到这种中微子。”】 【“所以,如果用这个模型进行推演的话,就是两块由暗物质构成的物体发生了碰撞,从而释放出了大量的‘快中微子’,把这个模式推演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就是地核里存在一个‘暗物质球’,而在御夫座流星雨里,混有至少11个暗物质碎块。”】 【“我们确实得到了一个数据可以支持这个模型。”】 【“请大家看公共大屏幕,我把过去的这十二个小时里监测到的地核中微子数据,也做成了一张曲线图。”】 这张蓝色曲线图,出现在叶了扬之前的那张ZHR曲线图的下方。 【“很明显可以看出来,这十二个小时里,地核中微子的数量也在时刻变化着,总体趋势也很明显,也是11个波峰。”】 【“然后,请大家对照叶扬的那张ZHR曲线图,应该可以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 【“是的,两张曲线图里的11个波峰对应的时刻,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地震、流星雨、地核中微子爆发之间必然存在联系。想要验证,很简单,等待下一次波峰。我的话完了,谢谢。”】 “好的,”Quasar说,“接下来,是地质部门的重力勘探团队与航天部门。因为两方合作处理了相关数据,所以,你们两个部门就派一个代表来说明吧。” 【“我们整理研究的,是这十二个小时里的地球的引力数据。”】 【“整理的过程比较复杂,就不详细说明了,总之,我们也绘制了一张曲线图。”】 第三张曲线图被放到了公共大屏幕上。与前两幅不同,这一张曲线图,看起来像是心电图。 【“如你们所见,在过去的十二个小时里,地球引力一共出现了11次波动,就像心跳一样。这11次波动,布置在全球的半数以上的重力仪都监测到了,绕地飞行的大部分航天器也受到了这11次波动的影响。而且,地磁也出现了11次波动。”】 【“然后,大家注意这11次波动的时间。”】 【“你们没有看错,我们也没有搞错。地球引力、地球磁场出现波动的时刻,与上边两张曲线图的11个波峰对应的时刻,是一致的。”】 【“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碰到的这种现象,确实有可能是暗物质层面上的撞击造成的。”】 【“因为是暗物质,所以,只能通过中微子与引力这两个渠道被我们监测到。图中的这11次波峰,代表的,可能就是11个暗物质碎块。它们就像一串项链一样,陆续撞进了地核、并与地核里的暗物质球发生了反应,这个过程中,地核里的暗物质球通过引力影响到了地核,继而造成了地震频率增加与地球引力的波动……我的话完了,谢谢。”】 Quasar收回了麦克,接着说道,“各位请看大屏幕。” 说着,Quasar调出了一个视频小窗口、并拖到了大屏幕的右上角。 “这是1994年‘太空项链’、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的21块碎片撞击木星的影像,我们现在遇到的,可能是与之相似的情况。只不过,是在暗物质层面上。” 当这个时长不过一两分钟的彗木撞击视频播放结束之后,联合政府的与会者们就激烈地讨论了起来。其他方面的与会者们没有插话,也插不上话。 最后,联合政府的发言人代表问出了一个总结性的问题,“所以你们的意思是,有一串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太空项链正在撞击地球?这串项链到底存不存在,你们也说不清楚,是不是?” “是的。”Quasar说。 “就因为这个,让我们去疏散沿海还有低海拔地区的人?有必要吗?”发言代表严肃地问道。 “是的。有必要。”Quasar也用严肃的语气回应道。 “恕我直言……”发言代表做了个停顿,“即便我们愿意去疏散这些地区的人,可我们该如何向社会民众说明?说现在有一条由暗物质构成的太空项链正在撞击地球,说这玩意儿它看不见也摸不着吗?我想,民众大概率会认为,我们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为皇帝织新衣的骗子、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搞欺诈。” “如果您们同意疏散,那么ESA的社会学团队将会协助您们去做民众的工作。”Quasar说,“当然,我们极力建议疏散。” “真的要这样做吗?”代表问道。 “您们可以再仔细看一下大屏幕上的那两条曲线。”Quasar说。 “还有什么含义吗?”代表不解。 “看整体趋势。”Quasar说,“曲线的整体趋势,是上扬的。” “地震会越来越明显吗?” “可能性非常大。”Quasar说。 联合政府的与会者们面面相觑,接着又讨论了起来。 Quasar见状,非常无奈,他很想大吼一声让这些人快做决定,但他也知道,这个决定真的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出来的,毕竟这牵扯到了全球半数以上的人。 干坐了几分钟后,Quasar注意到,有不少人都打起了哈欠。他很清楚,大家连续忙了十几个小时,肯定都疲乏了。正当他准备开麦让大家伙轮流去休息时,一条私聊弹到了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 “检验结果出来了,这是报告。” Quasar双眼一眯,看清了私聊者的名字——月球实验室。 Quasar的精神瞬间一振,立刻就点开了附件文档。 十几秒后,他开麦打断了联合政府官员们的讨论,“各位领导,我刚收到了一份最新的报告……今天有几颗御夫流星体落到了月球上,这段时间里,月球的实验部门一直在对这几颗流星体的残骸做分析研究。” Quasar说着,已经顺手把三份数据放到了公屏上,“这三颗流星体,都跟噬硅体有关。” () 第210章 示踪剂 噬硅体?! Quasar语惊四座,因为与会的所有人都很清楚噬硅体是什么东西——这玩意儿,是参宿四舰队畜养的核生物!(第174章) 而现在这份报告显示流星体与噬硅体有关,难道说参宿四舰队卷土重来了? 许多人都不寒而栗地冒出了这个想法,但他们随即就自我否定了——从参宿四舰队离开地球的那一天起(第195章)、直到今天,ESA对它们的跟踪监视就一直没有间断过,这期间,它们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的举动,如果它们杀个回马枪什么的,应该早就被发现了! 所以,有噬硅体掉落在了月球上,并不能代表参宿四舰队回来了。 那这份报告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时间,大部分与会者都有点懵,他们想要做一些推测,可连一个切入点都无法找到。 苏乐、叶扬、还有一些流星观测者们倒是有一些头绪,因为他们比其他人都更清楚一件事,那就是落到地球上的这场御夫流星雨、绝大部分流星都是红色的,这意味着流星体的硅含量很高。因此,他们之前就做过一些猜测,认为今天地球碰上的流星体群有可能跟参宿四舰队有关,因为不管是参宿四舰队控制的石虫、还是它们畜养的噬硅体,硅含量都是极高的。而这份报告确切地说明了一个问题——至少落在月球上的流星体是与噬硅体有关的。 所以,地球上的流星雨,也与噬硅体有关……吗? 这可以从两方面去论证,一是,在地球上找到流星体的残骸,但这不太现实,因为目前并没有监测到有流星体成功穿过大气层落到地表。二是,看是否可以证明落在月球上的这三颗流星体,与地球上的流星雨,都源于同一个流星体群。 在跟苏乐、还有月球气象站的几位同事讨论了几句之后,叶扬按下了请求发言的按键,Quasar收到请求后,便把麦克交给了叶扬。 “如果报告中的这三颗流星体,与落到地球的流星体同出一源,那就能说明,地球正在经历的,不仅仅是一场流星雨了,也是一场噬硅体的洗礼。”叶扬说。 “应该是同出一源吧。”Quasar说,“你们月球方面不是已经发布了预警了么,说月球也受到了流星体群的影响。” “是的。地月系这几天正好是运行到了御夫母彗星轨道的附近,所以,我们才碰上了这场御夫流星雨。”叶扬说,“但还有一类流星,是我们每天都能碰上的,那就是偶发流星,也就是群外流星,这跟御夫流星体群不搭界。这份报告中提到的三颗流星,虽然极有可能就是御夫流星,但还是有一定的几率是属于偶发流星的。” “哦,我明白了。”Quasar恍然,“你时想要一个确切的证据,来判别这三颗流星体到底是御夫流星,还是什么偶发流星。” “是的。”叶扬说。 “那这证据该从哪里找?”Quasar问。 叶扬抬起手在面前的触控屏上点了点,“公屏上的这份报告中,一共有三份数据,对应的这三颗流星体,我已经做过了解了,分别是落在泰山三站的两颗,还有河鼓区的一颗。泰山三站的那两颗,一颗砸在了月球车上,我们可以从这辆月球车的受损情况、得到这颗流星体的飞行轨迹,继而推出它的轨道。” “明白,就像分析枪弹留下的痕迹,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枪手的位置,是吧?”Quasar说。 “是的。”叶扬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然后另一颗是砸在了天线盒子上,留下的痕迹比较……总之,花一些时间,也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数据的。至于河鼓区的那一颗,应该是最容易确定来源的了,它的尺寸相对比较大,留下的陨坑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不用冒险外出实地考察,就能确定一些东西。” “派机器人的话,恐怕得花一些时间。”Quasar说。 “双管齐下,”叶扬说,“除了机器人,我们还可以利用绕月飞行的‘锁眼’与‘高分’卫星。这些高分辨率的卫星可以把陨坑的细节全都拍下来,我们可以分析这些照片。相关工作我已经安排下去了。” “也就是说,落在河鼓区的这颗流星体的轨道数据,很快就能算出来了?”Quasar问。 “是的。”叶扬说。 “那如果这颗跟噬硅体有关的流星体,与落在地球的流星确实同出一源,你如何看待?”这次发问的,是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 “其实我们气象站一开始就觉得这场流星雨与参宿四舰队有关,”叶扬说,“这场流星雨下到现在,红色的流星占了绝大多数,而红色,代表着流星体的硅含量很高。如果这些流星体都跟噬硅体有关的话,那正好可以解释‘颜色偏红’这一现象,因为噬硅体的硅含量确实很高。” “所以你认为……”发言代表顿了顿,接着说道,“用你刚刚的话来说,就是地球正在经历的这场流星雨,极有可能是一场噬硅体的洗礼?” 叶扬点头。 “可参宿四舰队为什么要把这一拨拨的噬硅体播撒到地球上来呢?”发言代表问。 “您的思维有些跳跃了。”叶扬说,“如果这些‘噬硅体群’真的来自于参宿四舰队,那参宿四舰队的目的肯定不是‘把噬硅体播撒到地球上’。” “什么意思?”发言代表问。 “很简单,您反过来想一下,如果参宿四舰队的目的是把噬硅体种到地球上,那它们去年走的时候,在地球上留下一些噬硅体的‘种子’就行了,犯不上都快离开太阳系了再把噬硅体空投到地球。”叶扬说,“然后,撒也不能像现在这样撒啊,这些噬硅体,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都穿不过大气层。” “确实……”发言代表恍然,“那您还有什么见解?” “噬硅体,在参宿四舰队的AI曾经发来的信息中,是不是这样描述过?”叶扬说,“它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制造出一种中介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把正常物质与‘暗物质’联系起来。” 发言人看了看左右,跟身边的人交流了几句,末了还是一脸困惑,“我们还是不太理解您的意思。” “联系我们之前的分析,”叶扬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碰到的所有现象,地核中微子爆发、引力波动、磁场变化、小微级地震频发,都可能是一串暗物质碎片链撞击地球造成的。” Quasar接过了话,“所以,你认为这些噬硅体,是暗物质碎片链的示踪剂,对吗?” 叶扬点头。 听到这里,与会的所有人总算都明白叶扬的意思了,有人情绪激动,都没有向Quasar申请发言就直接开了麦,“看公屏上的地核中微子爆发曲线图,如果用暗物质碎片链解释的话,波峰越高,对应的暗物质碎块就应该越大!如果我来用噬硅体做暗物质碎块的示踪剂,那么,暗物质碎块越大,我投放的示踪噬硅体的数量相应的就会越多!数量多,流星雨的ZHR就高!这就和ZHR的曲线对应上了!” Quasar作为这场视频会议的主持人,看到有人忽视了他的存在,他本想咳嗽两声以表提醒,但他终究还是没有这么做。因为他非常理解那位发言者的心情——叶扬提出的看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逻辑自洽,确实令人激动。 接下来,自由的讨论蔓延到了各个角落,Quasar也随大流,跟自己身边的人讨论了起来。 然而十多分钟后,接连而来的两份数据报告中断了大家的自由讨论。 一份报告,是来自于月球气象站:落在河鼓区的流星体,确实属于御夫流星。 另一份,是来自于地球核生物实验室:这些年来采集到的所有的活体噬硅体,活性大幅度降低,不少都彻底失去了活性。 () 第211章 性价比 这两份报告,让大多数人都产生了一些难以言表的感觉。 首先是落在河鼓区的这颗流星体,从它的轨道数据来看,它的确是属于御夫流星体群,这为叶扬刚刚提出的看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即地球正在经历的这场御夫流星雨,是噬硅体群造成的。 难道事实就如叶扬所说、这些噬硅体群是暗物质碎块的示踪剂? 这虽然能在逻辑上说得通、并能解释一些现象,但还是令人难以置信。 然后这第二份报告,就更令人费解了——地球核生物实验室里的活体噬硅体,都逐渐失去了活性! 核生物实验室,是研究噬硅体生命活动的实验室——当年金星石虫来地球自爆后,ESA的相关团队在自爆点附近发现了噬硅体的活体,核生物实验室就是在这期间建立的,主要研究的,自然就是噬硅体是如何进行“消硅产铁”这样的重核聚变的。 这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没什么进展,但科研人员至少也摸清了噬硅体的适存环境,把噬硅体活体给养死的情况,一次都没有发生。去年,参宿四舰队离开地球后,科研人员就再也没有在自爆点周围发现过活体噬硅体,所以从那时起,实验室里的噬硅体就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规格待遇,别说养死了,就连蔫都没蔫过一只。 可今天这些噬硅体,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集体吐魂了,这难道跟今天频发的怪像有关? 产生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但没有人能说清楚这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 作为这场视频会议的主持人,Quasar首先提出了一个思考方向,“关于噬硅体,我们现在掌握的数据资料有多少?” 【“有限。”】来自核生物实验室的发言人说道。 “简单说明一下吧,然后把重点写到公屏上给大家参考一下。”Quasar说。 【“好的。”】 【“我们最初发现的硅基组织样本,也就是星墙墓墙砖中的硅基组织残骸,就是噬硅体的。”】 【“虽说是残骸,但仍然具有一定的活性。也就是,当遇到超新星爆发事件时,这些硅基组织细胞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激活、开始进行消硅产铁这样的重核聚变。”】 【“2027年心宿二的爆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方通过钴60的实验进一步证明这一点,并确定了铁之后的元素的核聚变反应会释放某种东西,可能是中微子,也可能是我们还不了解的暗物质,总之,这种东西会促进噬硅体的生命活动。具体的应证,就是金星石虫那样的钴弹式自爆、让自爆点附近的噬硅体几近涌出地表。”】 【“然后就是噬硅体的适存环境,简言之就是不要水。它耐低温,但不耐五百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一些频率的高能激光也可以让它受伤,被灼伤的组织细胞会彻底失去活性。”】 【“差不多就这些了。”】 “你们是如何判断它彻底失去活性的?”Quasar问出了大家困惑的地方。 【“很简单,刺激它,也就是放到制造钴60的环境里。”】 “刚刚你们拿来的这份报告里提到的彻底失去活性,意思是,这些蔫了的噬硅体,即便被放到了刺激的环境里,也没反应?”Quasar问。 【“是的。应该是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某种我们无法探知的东西,这种东西抑制了噬硅体的生命活动、甚至是彻底杀死了它。”】 “全球范围内?你们如何确定的?”Quasar问。 【“当年自爆的金星石虫不是在全球都有分布嘛,所以我们的核生物实验室也遍布全球。所有实验室里的噬硅体,今天都这样。”】 “那你们有没有什么推断?”Quasar接着问道。 【“参宿四舰队的1031AI曾提到过,噬硅体在生命活动中会制造出可以把暗物质与正常物质联系起来的中介物质,所以,我们猜测噬硅体的生命活动中,除了有正常物质参与,也有暗物质参与。今天噬硅体集体出现异常,应该与暗物质有关。总的来说,可能是不同的暗物质粒子,或者说是不同的暗物质元素对噬硅体有不同的影响吧。就像我们制造钴60的时候,副产品中就存在某种暗物质元素、可以刺激噬硅体的生命活动,就像激素一样。今天的,可能是毒素。”】 “对了,忘了问,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这种中介物质?” 【“发现过,但提取不出来。我们试过把具有活性的噬硅体的组织细胞放到非水溶液中进行观察。一般来说,会出现无规则的布朗运动。但我们发现,它们的运动会有一个大方向。”】 “也就是有规律?”Quasar问。 【“是的,背离太阳的方向。在目前的暗物质理论中,一些特殊的中微子就被认为可能是暗物质粒子。而太阳无时无刻不在释放中微子,我们实验中看到的,应该就是太阳中微子打到这种中介物质上产生的效应了。但今天我们做这样的实验,得不出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得出了两个结果,一是今天噬硅体细胞的活性没了,二是这种中介物质会消散。我记得参宿四舰队的那个AI确实提到过一点,就是这种物质会衰变。”】 “这……”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忽然出声,“这该不会是参宿四舰队离开地球的原因吧?它们预知到了这种情况的发生,然后才会在去年带着石虫、噬硅体跑路?” 此言一出,众人皆怔! 当年1031AI发来的消息中,非常明显地表示了它们将离开太阳系、去竞争新的生态位,之后从它们的行动上来看,也确实证明了这一点——去年,它们分成了两拨,一拨飞向了已经爆发的心宿二,一拨飞向即将爆发的参宿四老家。而它们选择在‘去年’离开,这当中会不会还存在其他的原因,比如,它们会不会早就预知到了今天发生的这些匪夷所思的状况? 众人仔细琢磨了一番,发现还真有这种可能性—— 对参宿四舰队来说,噬硅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卡在今天这种状况发生之前、把‘种’在地球上的噬硅体收割了跑路,确实也说得通! “那它们离开地球后,顺道又去了金星跟水星,难道金星跟水星也会发生这些状况?”有人再次绕过了Quasar直接开麦说道。 此例再开,不少人都直接开麦、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金星、水星那边我们还有多少探测器?” “中微子巡天部门能不能监测到水星与金星方向上的中微子?” “估计悬……水、金都太靠近太阳了,站在地球的角度上看,这两颗行星即便也爆发了中微子,也基本会淹没在太阳中微子里。除非也是大爆发级别……” “我们可以把尚具活性的噬硅体送到远离地球的地方,看看活性会不会恢复!” “……” 看着有些嘈杂的会场,Quasar叹息了一声,然后选择了控麦,会场随即安静了下来,但通过视频画面,还能看到有人在自说自话着,显然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麦已经被禁了。 “大家安静。”Quasar说,“关于噬硅体的研讨,我们可以待会再进行,我们这次视频会议的目的,是要把可能发生的状况向联合政府说明清楚,请大家把注意力暂时还是放到公屏上的这张曲线图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它整体的趋势是上扬的,所以,不排除接下来会发生‘波峰’更高的情况。” “是的,这确实值得注意。”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接过话,“如果还有更高的波峰出现,那就意味着地壳活动将会更频繁、更剧烈……您刚刚的关于撤离疏散的提议,我们会仔细考虑的。” Quasar有些意外,刚才联合政府持的还是怀疑的态度,这会儿听起来,好像是已经接受了似的,而且那语气,一点敷衍的意思都没有。 “我们会尽快研究出一个疏散方案,”发言代表继续说道,“当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社会学团队来协助我们,同时,如果你们有新的发现或是有新的建议,也要及时通知我们。” “容我直言,”Quasar问道,“您们看起来……好像已经确信这条曲线往后还会有更高的‘波峰’,为什么?我们都还不确定……” “噬硅体的异常,让我们觉得这事儿不简单。”发言代表严肃地回答道,“您们搞理论的,偏向于用理论、事实来说话,喜欢归纳数据、画图列表,而我们……” 所有人洗耳恭听。 发言代表顿了顿,无奈一笑,“我们刚刚交换了一下意见,我们用自己惯有的思维方式思考了一下今天出现的这些状况……” 惯有的方式?与会的大多数人还是不明白,不过,还是有人露出了恍然的神色,并紧紧锁起了眉头。 “公屏上的曲线图,还有今天噬硅体活性的丧失,”发言代表接着说道,“这确实让我们联系到了一点——参宿四舰队选择在去年收割噬硅体离开地球,可能确有深意。我打一个比方吧,首先说明一下,这个比方不带歧视与嘲弄,只是纯粹为了说明我们是怎样来思考这个问题。” Quasar做了个‘请’的手势,“您请说。” 发言代表点了点头,却是反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预知地震的能力,可以提前十年预知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那么,我们会怎么做?” 2011年日本大地震?历史上排名第五的大地震? 与会的日方人员第一时间就回想起了30年前的那次大地震——2011年的3·11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日本岩手、宫城、福岛等地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因此而发生了核泄漏。 如果能提前十年预知这次地震?也就是如果在2001年就知道会发生这场地震的话,政府会怎么做? 所有人几乎不用思考,就都想出了一个答案。Quasar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替大家把这个答案说了出来,“提前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这是肯定的。”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说道,“具体是怎么提前呢?比如疏散撤离方面,我们应该选择在2001年就把相关地区的人都撤干净,还是在地震到来的前一年再撤?”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明白了,这是一个类比。 “选择提前十年就撤,性价比太低了。”Quasar说。 “是的,性价比。”发言代表肯定道,“您说的这个词太贴切了。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们,尤其是我们西方成员国的官员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习惯的思维方式,就是优先考虑性价比。” “所以您认为参宿四舰队也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吗?”Quasar问。 发言代表摇头,“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参宿四舰队如果拖到今天才离开,那么,它们的收成肯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偏向于认为参宿四舰队是投了一次压哨球,而且是一次信心十足的压哨球,也就是在deadline到来之前,它们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撤离时刻,不早不晚,性价比最高。” “离开早了,‘种’在地球上的噬硅体还太少,离开晚了,啥都收不到……”Quasar说,“现在想证明这个推测是否成立,倒是有一个办法。” “哦?”发言代表好奇。 “不过不太现实。”Quasar无奈地摇了摇头。 “是直接发信息给参宿四舰队去问么?”发言代表问,“确实不现实,自从那次主动跟我们交流之后,它们就再也没有睬过我们……” Quasar摇头,“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把尚具活性的噬硅体送到目前参宿四舰队所处的位置上,看看噬硅体在那里会不会受到地核中微子爆发的影响。这样就能看出来,它们是不是投的压哨球了。” “二三十个天文单位之外……”发言代表恍然,“那确实不可能。这么远的距离,我们的立方体战机现在出发,也得…也得…得……” “七八年吧……”Quasar心算出了一个值,“等我们把噬硅体送到位置上,说不定地球上的异常状况都已经……” Quasar话说到一半,不自觉地止住了——他原本以为发言代表是在换算天文单位,所以才结巴,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视频画面……卡住了…… Quasar的耳机里,随即传出了网络技术人员传来的声音,“视频信号的丢包率正在上升!” () 第213章 狂暴的甜甜圈(上) 丢包,就是网络信号传输的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 一般而言,丢包不可避免,但却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把丢包率控制在不影响通讯质量的范围内。不过,还是有一些因素会导致丢包率上升,一是终端设备出了问题,比如接口老化;二是网络上的路由器出现了路径错误;三是网络线路老化,当然也可能是受到了外部自然环境的影响。总之,丢包率突然升高一般就意味着网络出现了故障。 可是,在如今的这个时代,网络故障一般只会出现在民用网络中。而今天这场视频会议的与会者们使用的网络与相关设备,都属军用级,其稳定性不言而喻,所以,丢包增加、视频卡顿成了PPT,这绝不正常。 所以,当Quasar看到网络工程师的私聊报告后,一种不祥的预感就袭上了他的心头。正当他准备向网络工程师询问丢包的具体原因时,另一条私聊信息已经又弹到了他面前的屏幕上。 翻开这条消息,Quasar直接倒吸了一口凉气,然而作为ESA的轮值主席、这场视频会议的主持人,他只能、也必须保持镇定。 “这是卡了吗?”这时候,联合政府那边也意识到信号变得不流畅了,“画面突然卡顿了,音频也不太流畅。” “是的,我这也一样。”Quasar眉头紧锁,一边操作着面前的触控屏、把刚收到的消息转投到了公共大屏幕上,“这张曲线图是我刚刚收到的。” 众人怔怔地望向了公屏——这张曲线图,是最新的地核中微子的爆发曲线图,通过对照之前的曲线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第十二个波峰即将出现…… “第十二个波峰?”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也一眼就瞧出了关键所在。 “是的。”Quasar说。 “地震监测部门那边有没有最新消息?地震频率开始增加了吗?”发言代表急切地问道,“对了,还有引力的变化,现在监测到了吗?如果之前的分析成立的话,这些现象肯定会伴随着出现的!” Quasar摇头,“暂时还没有消息传过来,不过有一样应该可以确定。” “您指的是我们的通讯信号受到了干扰?”发言代表猜测道。 “是的,”Quasar说,“身处地球各个角落的我们,之所以可以进行高质量的联网通讯,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微秒级延迟的6G高效网络。而在6G网络中,通讯卫星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能想到的,就是我们的通讯卫星可能出了问题。” 跟Quasar一样,很多人也想到了这一点——按照之前的思路,就是地球引力出现了波动,致使通讯卫星临时启动了轨道维持程序,这个过程中,卫星的姿态发生了变化,继而使通讯质量受到了影响。 所以,Quasar接下来就直接把麦克交给了来自于航天部门的团队,希望他们把目前卫星的运行情况通报一下。 将最新的数据进行了汇总之后,航天部门的发言人做出了回答,【“从目前得到的数据来看,不仅仅是通讯卫星,其他的一些航天器的姿态也出现了变化,相应的姿态与轨道维持程序也都已经启动,但我们暂时还不能确定是不是地球的引力变化造成的,因为地磁的扰动也会影响卫星的姿态……我们的卫星现在出现的状况,也可能是引力变化、地磁扰动共同造成的。现在,我们正在联系地质部门、汇总监测到的引力、地磁方面的数据,得出结果还需要一点时间。”】 “地磁的扰动也会影响卫星的姿态?”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问道。 【“是的,这涉及到卫星自身的‘地磁干扰力矩’。”】 发言代表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继续问道,“那现在是不是就能下结论、之前我们的分析是正确的?也就是地核中微子的爆发、地球引力的变化、地球磁场的扰动,这几者之间确实存在关联?” 【“是的。不过,现在的重点不在这里,”航天部门的发言人皱眉说道,“目前我们的通讯受到的干扰,跟通讯卫星的姿态基本没什么关系,倒很像是太阳风造成的……”】 太阳风? 众人面面相觑,这倒不是因为大家不知道太阳风为何物,而是大家都很清楚一件事——太阳最近并没有爆发过黑子、耀斑。 【“我也知道太阳近期很平和,”航天部门的发言人继续说道,“但是现在的通讯干扰,确实像是高速带电粒子流造成的。这也是我们觉得奇怪的地方。对此,我们也有一些猜测。”】 说完,这位发言人把一个地球磁场模型投映到了公共大屏幕上。 【“太阳风时时刻刻都在吹袭着地球,平时我们感受不到太阳风的影响,是因为构成太阳风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给推开了。所以,地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庇护了我们的通讯。因此,一旦地磁出现了扰动,那么,那些原本应该被地磁推开的带电粒子流,就可能闯进地球的大气层,使‘电离层’失去反射无线电波的能力,这就会对我们的通讯造干扰。”】 “所以究根结底,你们认为地磁出现扰动的可能性最大?”Quasar问。 【“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地磁的扰动可能比之前的那十一次还要剧烈……”航天部门的发言人说,“之前,我们的通讯并没有受到这么明显的干扰。”】 Quasar看向了公屏上的那张曲线图,眉头皱得更深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正在形成的第十二个波,肯定要比前十一个更高了。” 【“所以,我们建议做好放弃通讯卫星的准备。”航天部门的发言人说。】 “通讯问题倒是不用太担心,”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接过话,“据我所知,虽然如今我们使用的是6G,但低一级的5G的基站,我们并没有拆除。而且,网络光纤、跨洋光缆也都照常在维护。所以,即便通讯卫星都报废了、无线6G用不了,我们的这个视频会议还是能继续开下去的,只不过网络延迟可能要高一些。” “而且我认为,”Quasar接着说道,“我们不仅要研讨撤离疏散的具体事宜,还应该立刻向地震带周边的国家与地区发出地震预警。不过,我们以前一直都在向民众灌输‘地震不可预知’这样的知识点,所以,现在发布预警、告诉他们可能会地震,这样会显得很突兀,所以我建议变通一下,就说在远离海岸线的大洋深处发生了强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在地震带附近的地区,可能会有余震出现,沿海地区也要做好准备、迎接可能出现的海啸。” “可行。”联合政府的发言代表表示同意,“那我们这就去做相关的工作了,还要麻烦您知会一下ESA的社会学团队,我们需要他们的协助。” “好的。”Quasar答应道,“对了,你们留几个人守在这个视频会议的频道里,一旦出现了新情况,我们也好及时通知你们。” “好!” 至此,这场视频会议终于是到了尾声,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到了可以放松的时刻——在公共大屏幕上,第十二个波还没有成型,待会儿会不会出现强震等一系列的灾害,还未可知。 除了先一步离开的联合政府团队,留下来的人不是在焦急地等着消息,就是在盯着大屏幕上的曲线图冥思着。 在Quasar的提醒下,这些人方才想起自己忙活了一天还没顾得上吃饭。 人是铁饭是钢,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没有人死扛着不去吃饭。可是,正当大家陆续端起饭碗或是啃起面包的时候,Quasar开麦公布了一条最新的消息。 他消息中提到的不是地震,不是海啸,也不是什么引力的变化,而是…… 范艾伦辐射带,膨胀了! () 第214章 狂暴的甜甜圈(下) ‘范艾伦辐射带’,是存在于地球周围的‘带电粒子捕获区’—— 吹向地球的太阳风中的部分高能带电粒子,会被地磁场捕获,并被约束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之内,这个区域,就是‘范艾伦辐射带’。 ‘范艾伦辐射带’虽然被称为‘带’,但它并不是扁平的片状,而是有着很明显的三维立体结构,很像是一个‘甜甜圈’,而地球就位于这个甜甜圈的中心。 由此可见,这个‘甜甜圈’的规模是相当巨大的,说得具体一些,它的【纬度范围在南北纬40度到50度之间,高度范围在1500公里(内层)到20000公里(外层)】,也就是说,在地球的中低纬度抬头望去,‘范艾伦辐射带’就在1500公里之外、20000公里之内的高空中。 因为‘范艾伦辐射带’内的高能带电粒子对中高轨道的航天器有一定的危害,所以,航天部门对它的监测与研究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平时,这个‘甜甜圈’相对比较稳定,只有在太阳活动剧烈的时候,它才会发生膨胀,也就是内层降到1000公里以下、外层升到20000公里以上,而膨胀的根本原因,是太阳活动使地磁场出现了扰动。 可是,今天的太阳就像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所以,问题不可能出在太阳身上。 既然不是外部原因,那么,地磁的扰动就只能是地球内部的活动导致的,而且,能够让‘范艾伦辐射带’发生膨胀,可见地磁场已经出现了相当剧烈的扰动,也就是说,地球内部的活动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 这意味着什么? Quasar公布了‘范艾伦辐射带膨胀’的消息之后,挂在视频会议频道里的人都沉默了,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除了中高轨道上的航天器,像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军的空间站基地、地球同步轨道上的通讯卫星这些原本在辐射带之外的,也有可能受到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地球内部的剧烈活动最终肯定也会反映到地壳上,到时候,剧烈的地壳活动将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 既如此,那除了建议联合政府疏散地震带附近的民众,还有没有什么措施是有必要提前准备的?沉默中,所有人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然而,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发表自己的看法,公共大屏幕上又接连弹出了两张图文—— 【2041年9月1日21时13分11秒(UTC),萨摩亚群岛(南纬16.31度,东经165.62度)发生8.6级地震,震源深度180千米。】 【2041年9月1日21时13分14秒(UTC),马绍尔群岛(北纬6.31度,东经173.22度)发生7.9级地震,震源深度150千米。】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已发出预警,请附近沿海地区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 这几条突然弹出的、令人惊惧的消息,让大家的心立刻都提到了嗓子眼—— 8.6级?7.9级?开什么玩笑?大地震连发?地壳剧烈活动的迹象已经开始显现了吗? “不会吧……”有人开麦表示不相信。 “应该是联合政府的危机公关部门的手笔吧,”有人开麦猜测道,“他们很效率啊!这么快就安排上了!!” 此言一出,不少人也都恍然了,因为他们想到了刚刚Quasar提出的那个建议——既然曲线图预示着在第13个波峰形成的过程中、地震极有可能再度频发,那就需要让生活在地震带周边与海岸线附近的民众提前做好应对地震与海啸的准备,为了让这样的预警显得自然一些,可以先谎报一些地震。 原来是这样……不少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仅仅过了不到十秒钟,无情的现实就狠狠地给了他们一巴掌—— 公共大屏幕像是中了木马一样、开始连续不断地弹出了这样格式的消息: 【2041年9月1日21时13分45秒(UTC),俾斯麦海(南纬3.51度,东经149.15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10千米。】 【2041年9月1日21时13分47秒(UTC),印度洋海域(南纬30.51度,东经68.41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10千米。】 【2041年9月1日21时13分51秒(UTC),根室海峡(北纬44.72度,东经145.67度)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10千米。】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已发出预警,请附近沿海地区做好相关防御措施。】 【2041年9月1日21时14分11秒(UTC),卡玛洛内斯(南纬19.16度,西经69.86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80千米。】 …… 众人看得一愣一愣的,心中困惑联合政府的公关部门这是疯了么?!一下子发这么多假地震的信息,也不怕适得其反? 然而,这样的消息还在不停地弹出来…… 终于,有人意识到了不对劲,并开始着手查询这些信息的来源。挂在这个会议频道里的,也有来自于地震部门的科研人员,相比于其他部门的人员,他们能更快地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Quasar也在联系相关部门的人员,可刚等到回复,一声饱含恐慌的嘶吼、就如疾风利刃一般刺进了他的耳膜—— “各位!!这不是演习!这***不是……” Quasar没等这人把话吼完,就直接控了他的麦,然后接过话,努力镇定地继续说道,“各位……各位……” 结果,Quasar卡壳了,他发现自己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怔怔地看着公共大屏幕,上边每隔几秒就会有一条地震信息弹出来,从AI统计的数据来看,从弹出第一条信息到现在,这区区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震级超过8级的大地震已经出现了12次! 8级地震,TNT当量超过了1500万吨,在以往,这样的大地震一年也出不了几次,可现在,两分钟里出了12次……他不敢想象震中地区是怎样一种惨烈的景象,但他的脑海里还是不自觉地闪现出了各种画面,昏天暗地、山崩地裂、生灵涂炭……不管是什么样的画面,最终都令他想到了同一个词—— 世界末日! “各位……”Quasar双手撑着桌面,双臂微抖,给人一种分分钟就要瘫倒的感觉,“各位,你们所处的位置,现在有没有危险?” 有人立刻接过了话,“目前,震级超过7级的地震,全都发生在三大地震带附近。我们这些联网参加视频会议的,短时间内不会受到影响。” 这人的语气十分镇定,但网络信号不流畅,所以听起来有些结巴。 “我刚刚稍微看了一下AI汇总的震中信息……”有人接过话茬,最后却只是悲惋地长叹了一声,没有继续说下去。 看着卡顿的视频画面,Quasar发现与会者们的表情几乎一样,几乎都写着悲天悯人这个词,正当他准备接着说着什么的时候,太空军方面的视频影像猛地闪了几下,眨眼间就变成了黑屏,并被贴上了[NO SIGNAL]的标签。 视频信号中断! 音频信号中断! 很明显,太空军方面彻底掉线了! 与此同时,月球基地方面的视频影像也彻底马赛克化,音频里传出的,也都是嘎吱嘎吱的声响。 “这…范艾伦辐射带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了……”Quasar听到有人忧心忡忡地说道,但他的注意力却被一条私聊吸引住了。 “看外面。” 这是一条纯文字的私聊消息,就三个字符,来自于月球基地方面。 Quasar明白,月球基地方面已经没法用视频与音频来与自己进行交流了,所以就只能退而求其次、用了打字这种方式。 可是,“看外面”是什么意思?就是字面意思? Quasar如此想着,随手就调出了外界监控视频的窗口,然后他就愣住了——他所在的时区,此时已是深夜,按理说,监控画面中应该就是普通的夜景,但是,他看到了如幕纱一般的极光。 Quasar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在赤道附近竟然能看到极光?! 可是事实就是如此,那么解释就只有一个了—— 地磁的扰动已经让范艾伦辐射带彻底狂暴了。 () 第215章 一些人 月球基地,气象站。 苏乐像是丢了魂一样、一动不动地站着。在他面前有两块大屏幕,其中一块,是卡顿严重的视频会议的画面,画面中的与会者们的表情都是清一色的震惊。之所以震惊,一是因为频发的强震,第二个原因,就在苏乐面前的另一块大屏幕上——月球南极站传过来的画面中,地球被蒙上一层浅绿色的薄纱,时隐时现。 极光…… 这原本专属于极地高纬度地区的大气发光现象,此刻遍现全球。而苏乐他们站在月球的角度,更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场全球性的极光给人带来的那种巨大的震撼,然后再加上红色流星的点缀,那画面,如梦似幻! 可这终究不是镜花水月般的幻象,而是正在发生的、真真切切的事实——地球磁场的剧烈扰动,改变了范艾伦辐射带的形状,原本汇集在辐射带里的高能带电粒子也彻底失去了控制,泄出的一部分高能带电粒子冲击到了大气层,全球性的极光就是因此而生。 而在这极具艺术美感的极光之下,是没有人愿意去面对的灾难——虽然与地球的通讯受到了干扰、无法进行有效的视频音频交流,但一些数据还是断断续续地传到了月球、传到了苏乐所在的气象站:在三大地震带上,8级以上的强震还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 是的,这些强震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洋脊地震带),而这三大地震带,是六大板块的交界,所以,如此大规模的强震频发,说明这时候所有的大陆板块的状态都很活跃。 地球……被打鸡血了吗……这还未成型的第十二个波峰,未必也太猛了些吧? 苏乐怔怔地看着大屏幕,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去面对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他想到了多年前的金星石虫落地自爆,那时候的灾难也异常惨烈,那时候自己是用什么情绪去面对的呢? 绝望,苏乐记得,那时候自己是绝望的。 可现在呢? 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去酝酿绝望这种情绪——当年面对金星石虫的打击,他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来做心理建设,可现在地球上正在发生的灾难,就如晴天霹雳一般让人措手不及,虽然在这之前他们正在讨论那张曲线图并且已经在做相关准备了,但又有什么用呢,即便今天早上发现流星雨异常的时候就立刻启动灾害防范预案去转移民众,那也来不及…… 恍惚中,苏乐想起了自己曾经因爽约而独自一人去看的电影《2012》——现在的地球,跟三十多年前的这场电影何其相似! 所以,接下来除了强震,还会不会出现其他灾害?就像电影里出现过的火山爆发?还有海啸? “会不会出现全球性的大海啸……”板块运动如此活跃,地震带上强震频发,出现大海啸是必然的,但苏乐还是缓缓地说出了这句话,那失魂落魄的模样,让人觉得他是个机器人。 叶扬静静地看着自己面前的电脑屏幕,没有回答,跟苏乐一样,他心里的某根弦也被瞬间扯断了,整个人看上去也有些木然。 苏乐似乎并不期待有人能够回答他,几秒钟后,他开始继续用陈述句的语气说起了问句: “如今绝大多数人还是生活在地下的防核地堡里,防核地堡的抗震能力好不好。” “待在防核地堡里,能不能躲过去……” “多高的海拔才是安全的……防核地堡,防不防水。” “电力会不会中断。” “航天发射任务会不会受到影响。” “活下来的人……会不会断粮。” 叶扬依旧没有回话,气象站里的其他人也没有出声,但他们并没有无视苏乐的自言自语,苏乐提出的问题,他们都有在思考。 防核地堡应该是具有一些抗震能力的,但是防水……一般的民用防核地堡并不像空间站那样是密封的,它与外界是存在空气交换的,如果想达到防水的效果,那必须堵死换气口,这样的话,人待在里边的确不会被水淹死,但会被闷死。 像电力中断、食物短缺,也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还有…… 想到比,没有人再继续去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因为‘电力’、‘食物’这两个问题,就足以让存活下来民众落入水深火热之中。 …… 苏乐默默地看着大屏幕上不时弹出来的地震消息,开始时,每弹出一个消息,他的心就会跟着猛地咯噔一下,渐渐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袭遍了他的全身。 他再次想起了多年前金星石虫的自爆,那上万次的钴弹自爆全都发生在陆地上的‘特定区域’,仅有少部分落在了沿海地区,它们造成的灾难虽然也很惨烈、还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核污染,但总的来说,这只能算得上是一场区域性的灾难,只有自爆点附近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可是现在地球上发生的灾难,是一场真真正正的地毯式灾难—— 即便不用理论模型去推演,他也能预见到全球性的超级海啸肯定会出现! 渐渐地,苏乐原本紧握着的双拳缓缓地松开了,渐渐地,他停止了思考,目光也失去了焦距,就如一具行尸走肉般傻傻地站着。 他麻木了…… 气象站内的许多人也都麻木了,他们身处月球,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场灾难的发生,如果可以选择,他们宁愿金星石虫再来一次自爆,也不想看到大自然如此发威。 可这没得选,地震的消息依旧在不断地弹出,就像没完没了的广告弹窗一样。 “其实我们早就该想到了……”叶扬出声说道,他的语速很平缓,语气也不带任何的情绪,就像是在陈述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实一样,“我们自己不够聪敏,那么紧跟聪敏者的步伐,总不会错的。” “你是说,参宿四舰队离开的地球的那一天,我们也应该离开地球?”有人反问。 叶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打了个突兀的比方,“就像犀牛跟犀牛鸟这对共生动物,犀牛视力不行,可它却能准确地预知危险的来临,因为视力好的犀牛鸟会给它提示。” “呵呵……”苏乐神经质地笑了笑,“我们是短视的犀牛,而参宿四舰队,是不屑与我们共生的犀牛鸟,它们看到了危险,就拍拍翅膀自个儿先闪人了。是这个意思吗?” 叶扬未置可否。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啊……”苏乐怔怔地说着,“这真的…真的就像是世界末日了……” “现实一些,把‘像’去了吧。”叶扬说。 苏乐机械地转过头,一脸不可思议地看向了叶扬,“老叶……你也彻底……” “我们应该还有机会。”叶扬打断道,然后指了指自己面前的电脑屏幕,“你们过来看。” 众人立刻就围了上去。 “这是AI整理出的地震频率,”叶扬继续说道,“经过了这十来分钟,地震频率已经在下降了。而且……” 说完,叶扬又调出了一个窗口,“这是现在的地磁强度数据。” “最高的地方才0.00023高斯?”苏乐惊得下巴差点都掉到了地上,“这…减弱了?!连原来强度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是的,现在地磁场的强度,比火星的还要弱一些,”叶扬肯定道,“所以,蓄积在范艾伦辐射带里高能带电粒子……差不多应该就快散光了吧,通讯应该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了,这是一个机会。” 苏乐心头一凉,“所以你的意思,是……” “趁着这个机会,让一些人先离开地球……”叶扬说,“地球方面现在应该考虑这件事,并迅速决定下来……天知道第十三个波峰来的时候还会出现什么……” 苏乐愣愣地着看叶扬,“一些人?” “别这样看着我,”叶扬一脸严肃,严肃到看起来有些冷漠,“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相较于地球,我们这里现在更安全一些。你去联系沈凝,让她们部门统计一下,在不影响自循环的前提下,我们月球基地还能容纳多少人,这些数据我们要提前准备好。” () 第216章 “把一些人接到月球来?那剩下的人呢?”苏乐平静地打断了叶扬的话,虽然他已经很确定叶扬的想法了,但还是想从叶扬的口中得到确切的回答。 叶扬望了望苏乐,沉默了,作为月球基地的决策人之一,他从来都没有做过如此残忍的取舍,但他很清楚,自己身在其位、必谋其职,即便现在不想,他最终也必须要站到长远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逃不掉的。 见叶扬神色凝重、默然不语,苏乐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所以,是让剩下的人在地球等死,是吗……” 叶扬抬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你还记得当年我们是怎么来月球的吗?” “废话,当然是坐……”苏乐话说到一半就怔住了,这一刻,一个老头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了他的脑海里。 叶扬似乎是看到苏乐脑子里的画面,点点头说道:“你想的没错……十四年前,我们的老师、还有ESA的其他高层人员就已经做过一次类似的决定了。那时候,他们为了应对金星石虫可能带来的全球性的灾难,最后决定临时挑选一批人紧急送往月球,这批人当中,就包括我们。他们当初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应该……也纠结过吧……” 苏乐颓然地坐回了座位上,当初的这个决定,他也是知道的——下决定的,是ESA与联合政府,他跟叶扬还有其他一些临时被送到月球的人,都是‘被寄托了生的希望’的人,而留在地球上的所有人,包括联合政府与ESA中的绝大部分人、普通的民众,他们都需要直面金星石虫的降临,说白了,他们都被划成了‘等死的人’。 决定谁生谁死,而且用的还是非抽签、非公开这样极具争议的方式,这得下多大的决心? 苏乐曾经也想过这个难以两全的问题,他只觉得这需要下很大很大的决心,但具体有多大,他度量不出来,或者说,他不想去度量,因为他从心底里拒绝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像不愿意去思考‘谁跟谁落水了、只能救一个、该救谁’这样的问题。不过,当初的这个决定中,他是被动的‘受命者’而不是最终的‘决策者’,他属于‘被安排的人’,他最后要做的只是执行决策者的决定,这对他来说,心理压力相对要小一些、负罪感也要弱一些。 而现在,他身处安全的月球,当他以旁观者的立场去遥望地球上陷入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时候,他感觉就像是要亲手做一道‘选项N多、但只能单选’的选择题——二选一,只会对一个人不公,百里挑一,就需要面对九十九个人的目光,这太难选了。 “老头当年说得对……”苏乐眼神放空,苦笑着说道,“我的确不适合高层的工作。” 叶扬站起身,轻轻拍了拍苏乐的肩头,“这样的问题,大概只有机器人才能当机立断吧。我们人毕竟是有情感、有理性的智慧动物。可是现在,我们需要这样的当机立断。” 苏乐抬头看了看叶扬,他发现叶扬的眼神中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决绝,而从这份决绝中,他看到了老师古远天的影子,“你……” “你去联系沈凝吧,”叶扬微微点了点头,“流星体监测什么的,先托管给AI吧,你们尽快把月球基地的人口容纳上限的数据整理出来。其他人也把手里的活儿先放一放吧,去联系一下设备部门与河鼓区的产粮基地,整理统计一下备品备件跟食物的数据,最后把所有的数据整合一下,算出最合理的冗余区间。我去隔壁舱室联系一下我们月球基地的其他高层领导,待会等地月通讯恢复正常了,我们会跟ESA的高层、还有联合政府讨论接人来月球的问题,到时候,应该会需要你的数据来确定最终的转移人数。” 说完,叶扬做了个停顿,抬手又轻轻地拍了拍苏乐的肩头,然后接着说道,“这些不能掺和情感的决策,就交给我们这些拍板的人来考虑吧,你们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叶扬手上的力道虽然很轻很轻,但苏乐却切实地体会到了叶扬下的这份决心的重量。 “好的。”苏乐愣愣地点了点头。 其实苏乐也明白,自从发现参宿四舰队以来,ESA与联合政府的责任重心就已经不再是‘个体的生死’了,而是‘种族与文明的延续’,一直以来,他都希望这两者不要产生过大的冲突,但事与愿违,这样的冲突还是来了,而且比十四年前的那次还要猛烈、还要突然,这样的局面,是他最不愿意面对的——他宁可自己去死,也不愿意去参与决定别人的生死。 懦弱。 苏乐忽然觉得自己很懦弱,但还没来得及等他多想,叶扬的声音就传入了他的耳中。 “无法将情感剥离出来,做不到用纯粹的理智来处理大局问题,这算不上懦弱,”叶扬走到气闸室门前,转身对着舱室内的大家伙说着,“我们毕竟不是没有思想的AI。” 苏乐抬头怔怔地望着叶扬,“你是不是在我的脑子里安监控了……” “也许是老头教得好吧,”叶扬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了一抹令人安心的笑容,“加油了,各位。” 说完,叶扬就走进了气闸室,留下的人愣了愣后,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互相点了点头,就忙起了叶扬交代的事情。 苏乐也操作着触控屏忙活了起来,但他却有些心不在焉。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一个远古毒鸡汤:一个小孩在刚退潮的海滩上拯救搁浅的海星,路过的老渔夫告诉他,‘这没有意义、救不完的’,小孩说,‘能救一个是一个,对活下来的海星来说,是有意义的’,然后老渔夫也加入了救海星的行列…… 苏乐已经记不太清这个远古毒鸡汤最初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了,但此刻想起来,他觉得可以把这个鸡汤神化一些——如果搁浅的海星会说人话,那这个小孩又会做怎样的选择呢? 他终究是救不过来的,最后那些没有被幸运女神眷顾的海星,它们在死之前会如何看待这个小孩、还有被这个小孩救下的海星呢?反过来,活下来的海星,它们一定会感激这个小孩吗?它们会怀着负罪感郁郁一生,还是会像KPL打晋级赛的时候、胜利者向失败者友好地表示‘我会好好代替你活下去的’? KPL? 苏乐深呼吸了一口气,暗暗感叹:连八竿子都到不一起的KPL都能联系起来,自己的脑子还真的是有些糊了。 啪、啪——苏乐拍了拍自己的腮帮子,努力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到了跟前的电脑屏幕上,也就是这么一会儿工夫,沈凝那边已经把‘织女区’的数据传过来了。 看着屏幕上的数字,苏乐的眼皮不受控制地跳动了几下。 611人…… 不考虑冗余、自循环等因素,织女区还能够容纳611人…… 苏乐咬紧了牙关,他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这个数字——织女区,是月球基地最大的一个区,其他区的数字,绝对不会超过611,所以,整个月球基地总共也就还有不到3000个名额,而且还是不考虑冗余的数字。而地球上有多少人呢?自从参宿四舰队被发现以来,全球人口的增长率就开始逐年急剧下降,而十四年前金星石虫的自爆,又间接导致了近十分之一的世界人口的削减,如今,全球人口不足60亿…… 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200万人中只能有一个人得到名额,而ESA四大分部的科研人员与工程师,加起来就有将近三百万。 用绝对的理智来挑选的话,普通人还有资格吗? 没有… 绝对没有…… 苏乐的神色一下子又黯淡了下来。 就在这时,大屏幕上的视频画面逐步恢复了流畅——如叶扬所料,地磁的急剧减弱,令范艾伦辐射带在狂暴之后几近消失了,与地球的通讯也终于是恢复了正常。 地球方面似乎也预见到了这一点,通讯的恢复,并没有让Quasar他们感到惊奇,相反,他们的脸色都极为消沉。 “各位,地震频率虽然已经大幅度降下来了,但太平洋上的岛屿,百分之八十都已经消失了。各大陆的海岸线也将在不久之后受到海啸的频繁冲袭。”Quasar紧锁着眉头说着,“接下来,各位技术人员继续去统计数据,各单位的高层负责人跟我去下一个频道,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立刻做出决断。” 如果盆友们玩微博,可以搜搜‘阅文’看看近一两天的网文圈的消息。这跟我这个没签约的扑该没什么关系……不过之前我确实有想法再开坑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的各行各业都不太景气,所以我也想着再开个坑写写故事、希望能有机会赚点小闲钱什么的,但现在……哎,反正昨天‘龙空’、作者群什么的直接就炸锅了。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唉…… 再说两个事吧。 一是今年的火星窗口期快到了,我兔的首次自主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计划的名字,已经定下来了,‘天问一号’,(‘天问’是啥,有不了解的可以度娘一下,或者直接翻到130章。)火星车的名字,最近会进行征集,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翻评论看到有盆友说好久没有提到火星拓荒者了,嗯,最近会提到的,现在故事里的时间线是2041年9月份,正是火星窗口期。(每个火星窗口期的间隔是26个月。) 另一件事,就是FAST即将开展搜寻地外文明无线电波的工作,并与BL(突破聆听计划)合作、一起推动SETI巡天。 () 第217章 更坏的消息 Quasar说完,就退出了这个视频会议频道。 苏乐不是高层人员,就没有跟着去下一个频道,而是趁着地月通讯恢复、调出了Quasar刚刚提到的那些信息的详细报告。快速浏览了一遍后,他终于明白视频会议的与会者们为何脸色消沉了。 在太平洋中部,共有两万余座岛屿,为世人所熟知的关岛、斐济、夏威夷、新西兰就在其中,这些大大小小的岛屿加起来,总面积将近450万平方公里,联合政府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些岛屿上一共生活着近600万人。 可现在,这些岛屿有百分之八十都已经消失了。 这意味着,刚刚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高频强震,至少已经造成了数百万人的伤亡,而太平洋中部的这些岛屿都远离大陆,所以在短时间内,那些还未沉没的岛屿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救援,那里暂时还幸存的人们,只能待在自家的防核地堡里、面对持续不断的余震与汹涌的海水。 而这,还仅仅只是灾难的冰山一角…… 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除了太平洋中部的这些岛屿,还有‘第一岛链’、美洲西岸——‘第一岛链’上的大部分岛屿此刻虽然还在,但已是面目全非,美洲西岸亦是如此。除了‘环太平洋地震带’,从欧洲一直蜿蜒到印度尼西亚的‘欧亚地震带’上也是灾难横行,横亘于海底的‘洋脊地震带’也是如此! 看着报告中提到的这些区域,苏乐握紧了拳头,连指甲深深嵌入了皮肤里都没有察觉,而报告里给出的那一串保守的伤亡数字,直接让他头晕目眩了——就在刚刚地月通讯受阻的那一个小时都不到的时间里,发生在这三条地震带上的高频强震造成的直接伤亡,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八位数,而断断续续的高强度余震、还有像山体滑坡泥石流、水库决堤、爆炸、火灾、有害物质泄漏等等次生灾害,也极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伤亡推至九位数、甚至更高。 上亿…… 这比十四年前金星石虫的自爆造成的直接伤亡还要高出许多倍! 而这些还不算完,发生在海底的强震已经催生出了海啸,在卫星云图中,这些崩腾的巨浪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高歌猛进着,在接下来的几小时内,全球陆地的海岸线都将遭受到海啸的频繁冲袭。报告中,地震部门与海啸预警团队对海啸的强度也作出了保守的估计——冲击海岸线的海浪的高度,可能在五十米左右,甚至更高,而且后劲很足,海拔较低的内陆纵深地区也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份报告看到这里,苏乐再次回想起了年轻时候看的《2012》,还有《后天》,当年这些电影里虚构出来的灾难场面,此刻正在地球上疯狂地上演着,只不过跟电影情节不同的是,正在发生的这场灾难几乎没有被人类提前预知,而且,灾难的节奏异常迅猛,它摧枯拉朽般毁灭一切的气势,近乎神迹。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么…… 自然的力量? “呵呵呵——”苏乐苦笑,他怎么想都没有想到,最终给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不是金星石虫大军,不是参宿四舰队,不是外星文明,而是自然的力量,在这样的力量面前,人类文明就像是纸糊的一般,弱如蝼蚁、轻如微沫。 如果让文明程度更高的参宿四舰队来面对这次灾难,它们会怎么做呢?苏乐不禁如此想着。 山崩地裂,海啸肆虐……参宿四文明是硅基文明,他们本来就跟‘水’不对付,所以……想到这里,苏乐越发地怀疑参宿四舰队就是预知到了这场灾难、才会卡在去年离开地球的! 那对人类来说,现在离开地球还来得及吗?苏乐愣愣地想着。 叮—— 苏乐面前的电脑屏幕上,突然弹出了一个私信窗口,这让他从恍惚中稍稍回过了神。 是沈凝传过来的‘天河区’的统计资料。 苏乐点开一看,跟他之前猜测的差不多,天河区还能容纳的人数果然不比织女区,只有329个名额。 紧接着,私信窗口又弹出了一份统计资料,同时还有沈凝发来的几句话,“天河区与天jin区已经统计完毕了,天河还有329个名额,天jin还有461个。河鼓区的数据还需要几分钟才能统计出来,那边今天刚被流星体砸了,所以有些数据需要重新计算。怎么突然要这些资料了?出什么事了吗?” 苏乐没有回答沈凝的问题,只是开麦回了一句,“把河鼓区的数字弄出来了再说吧。” 私信窗口里,沈凝回了一个‘嗯’字,没有再追问什么。 苏乐深呼吸了一口气,329、461,这跟他猜测的一样,这两个区还能容纳的人数,都没有织女区多,这三个区加起来,只能再多容纳1401人,河鼓区肯定不会超过600,所以,不算冗余的话、只有不到两千吗? 两千…… 两千…… 全球六十亿人,最后只有两千人能被送到月球来避难吗?不不不,现在已经没有六十亿了,没有六十亿了…… 苏乐默默地念着这几个数字,目光逐渐失去了焦距。忽然,他猛地仰起头,像精神病发作了一般、歇斯底里地大喊了一声,直到声嘶力竭。 舱室里的其他人因为他的这一声呐喊,都被吓得差点没直接蹦起来。 苏乐喘了两口气,缓缓说道:“我没事……” 他嘴上虽然这么说着,可他泛红的双目已经告诉了所有人,‘我没事’只是一句倔强的谎言。 “老苏……”有人轻唤了一声。 苏乐用力眨了眨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我没事。你们数据处理得怎么样了?备品备件还有食物资源什么的数据统计完了吗……” “还需要几分钟的时间。”有人回答道,“不过……” “不过什么?”苏乐见那人欲言又止,追问道。 那人面露沮丧,“现在已经可以估出一个大概的结果了。如果考虑冗余的话,名额总数恐怕不会超过八百……” “八、八百?”苏乐僵住了。 …… 十多分钟后,苏乐拿到了一个确切的数字。 729人。 在考虑冗余之后,月球基地现在还能再容纳729人。也就是说,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月球基地现有人员的生存,只能再添729个人进来。 729,几十亿人只有729个名额,这他妈…… 所有人的眼神中都充满了不甘,但他们的脸上终究还是陆续露出了颓丧的神色。 苏乐也是这样。愣了愣后,他机械地点开了触控屏上的叶扬的私聊窗口,颤颤巍巍地把这个数字敲进了聊天输入框发送了出去。 转瞬之间,在隔壁舱室参加高层会议的叶扬就看到了这个数字。 “我卡一下麦。”叶扬开麦说道。 此时,正在发言的Quasar话锋一转,问道,“结果出来了?看你的脸色……似乎不是个好消息啊……” 叶扬点头。 Quasar长叹了一声,“说吧,地球现在都已经这样了,消息再坏,还能坏到哪去?” “729……月球那边还能容纳729人。”叶扬说。 “729……729……”Quasar默念了两之后遍,又是叹息了一声,“取个整吧,就挑七百人,不要给月球那边太多的压力。按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七百个名额,就给优先级最高的ESA的科研人员,大家都没有异议吧。” “没有。”联合政府的一位官员说道,“不过我还得强调一下,这些被挑选出的人,最好还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与威望,同时,年龄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 “那是自然。”Quasar点头,“各分部这就派人去做准备吧。军方也做好准备,你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安全送到航天发射场。不过,目前我们可用的航天发射场已经不多了。” 说着,Quasar把一张世界地图放到了公共屏幕上。 在之前的视频会议上,他也曾放出过一张世界地图、并建议联合政府将海岸线上的重要人员与设施都往内陆高海拔地区转移,而此刻他放出的这样一张世界地图中,三大地震带上的一些区域已经被彻底抹上了灰色,像第一岛链、美洲西海岸线、印尼等等,除此之外,各大陆的版面上还被标出了一些线圈。 “这些圈圈是根据海拔数据推断出的暂时安全区,”Quasar说,“肯尼迪、种子岛、库鲁这些航天发射场都在灰色区域里,这些地方已经不具备发射条件了,我们现在能用的,就剩内陆戈壁滩上的这几个发射场了。所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这七百人送离地球,压力还是很大的。” “用最新的BFR星舰的话,一次五十到一百人,只要发射十次就行了。”有人说。 “我认为这时候还是用一般的载人火箭比较好,一箭十人左右,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是的,星舰在发射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进行bug排查。而且发射之后万一出现了纰漏,损失也大。” “可以先十个十个的把人送到近地轨道、在近地轨道的太空站集结,然后再让他们坐星舰前往月球。”有人提议。 Quasar‘嗯’了一声,“这样可行。这个问题,就交给各大航天发射中心与太空军了,你们现在就可以去另建一个频道研讨这个问题了,对了,再多挑一百人作为预备吧,万一发射失败有人牺牲了,好有人迅速顶上去。好了,留下来的人我们继续讨论‘第二优先级’。‘第二优先级’的人,我们得把他们送到目前最安全的地方去,也就是这张世界地图上标出来的最安全的安全区。” “联合政府作为人类文明的大脑,需要转移。还有ESA的科研人员。”有人说。 “但名额依然是有限的。”Quasar说,“这些安全区里,并没有多少地下防核设施。” “先尽量都转移过去吧,优先级高的人,住地下,其他人暂时在地表搭帐篷。”有人提议。 “各个领域的高级科研人员也优先转移吧,还有基建工程师,各种必要的设施设备、包括操作人员也都要转移。”有人补充。 “大方向就这样吧,细节分工,各个分部自己把握,总之,抓紧时间。”Quasar说,“具体的运人工作,还是交给军方吧。然后,ESA的中低层人员,这两百多万人,还有军方,就定为第三优先级,……” “那普通民众怎么办?!”有人冷不丁地提了一句,“海啸预警发布后,沿海地区的人就已经开始拥向内陆地区了……很多地下通道已经堵死了,我已经收到了消息,很多地下通道都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景象惨不忍睹……很多人已经被逼上地表了……地表有残留的放射污染,而且现在地磁几近消失,去地表无异于慢性自……” Quasar深呼吸了一口气,打断了这人的话,“我们挺下来,他们才有机……” 结果,Quasar话没说完,也被别人打断了,“我这边刚收到、收到地质部门还、还有航天部门发来的消息……” “冷静一些,”Quasar说,“地球已经这样了,不会再有更坏的消息了…等等,难道是第十三个波峰已经要来了?” 那人脸色惨白,“不是……” Quasar皱眉,“那到底是什么?火山开始喷发了?” 那人嘴皮子动了动,却没有发出声音——他失声了。 “我这边也收到了……”叶扬接过了话,“第十二个波峰期间,地球的自转明显变慢了,而且…地球的质量还锐减了百分之十一……我们不能去月球了……” 说完,叶扬把刚刚收到的一张地月系的动图投放到了公共大屏幕上。 () 第218章 第二百零九点五章 参考文献与资料数据 开着电脑,没法集中精神码字,哎,随便扯几句吧。 …… 以前我在‘卷末后记’里说过,开这个坑,是兴趣,但我也有点小‘野心’,就是想签约,因为那时候觉得,如果可以签约的话,对我来说、对这个故事来说,也算是一个肯定,而且,如果签约了,还可以得到各种推荐机会,这个故事就有更多的机会被更多的人看到,如果自己业余时间足够,还能混混全勤什么的…… 但现在看来,我图样图森破了,我太蠢了。在这样一个平台用爱发电发了这么久,现在我就感觉像被苍蝇呛了喉咙一样。 想想这一年多来,自己为了适应网文的更新节奏、为了能够稍微达到签约的资格去日更,熬了那么多的夜去查文献资料、算数据…… FTD……搞到最后,原来我想签的约,竟然?的是一张吃人不吐骨头的卖身契…… 所以这几天,我看着作家咨询列表里一溜排的‘申请签约失败’,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 在上个月中旬汇报进度的时候,我还信心满满地准备完结之后好好规划下一阶段人类文明的大纲、准备多花些精力再开一个故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受疫情影响,我目前从事的行业不太景气,所以,就想写文签约赚一些闲钱,就当是贴补平时养鱼种花玩游戏、支持正版音乐视频的花销了。 可现在……我是没动力让自己再去适应网文的节奏了。 哎。 这本书原本就定在儿童节之前完本的,应该不会鸽。 至于下一个故事,会写,因为兴趣使然。但如果今天之后平台还是这般布莱克,那我应该不会再选择这里来自虐了。 标题党一下,这一章就不罗列具体的参考资料了,完本的时候再放上来吧。 哎。 不早了,不扯了。 睡了。 晚安。 () 第219章 掠日行星 Quasar懵了。 他是ESA的轮值主席,是这次高层会议的主持人,按理说,他应该时刻保持镇定才对,就像之前在面对那些令人猝不及防的强震灾难时、可以冷静地主持高层会议那样,但是此刻,他的思维停滞了。 Quasar这样的表现,可以说一点都不称职,可是并没有人出言责备,因为除Quasar之外的其他高层,基本也是一脸失魂的模样——这场高层会议的与会者们,集体失态了。 而令他们集体失态的原因,就是大屏幕上那张简洁明了的动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月球将逐渐远离地球…… “这、这……这什么意思?!”Quasar望着大屏幕自言自语着,他很明白这张动图的意思,但他拒绝相信。 “很多数据都出现了异常,”叶扬说着,一边把收到的详细的数据也放到了大屏幕上,“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地球的自转变慢了,地球的质量锐减了百分之十一,之前我们做的暗物质球的推测,可能是对的……总之,就是地球的参数发生了改变,才导致了月球的运行状态发生了变化……就像这张动图描述的,地月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 “这图只是预测推演吧?现在并不能确定,是不是?”联合政府的一位高层官员问道。 叶扬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正常情况下,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的偏心率是0.0549,但现在您看,这个数字已经接近0.2了。偏心率越小,轨道就越接近正圆,但现在偏心率变大了,这说明轨道变扁了,也就是说,远地点距离地球更远了。正常情况下,‘远地点’距离地球只有40.55万公里,如果没有出现异常情况,那么此时此刻月球距离地球应该只有397824公里,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地月之间的距离已经超过42万公里了。” 说完,叶扬把大屏幕上的几组数字圈了出来。 【21:30,地月距离395578公里。】 【22:30,地月距离416720公里。】 【23:25,地月距离429612公里。】 “动图里的预测推演,都是遵循理论公式计算出来的,”叶扬接着说道,“现在的月球轨道,确实比以前更扁了,月球正在奔着远地点而去,所以,地月之间的距离还在拉远。而且还有一点,月球被潮汐锁定已是过去式了。用不了多久,在地球上就能看到明显的变化,比如月球看起来比平时要小,而且还能看到月球来一个彻底的转身……” “等等!”Quasar打断道,“你的意思是,月球还会绕着地球转、只是轨道往外扩了一些?” “现在是这样的。”叶扬说。 Quasar舒了一口气,“我还以为月球会远离地球、之后一去不复返了呢……” “您说的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会发生的。”叶扬说。 “什么?”Quasar的心立刻又揪了起来。 叶扬紧锁着眉头,圈出了大屏幕上的一张曲线图,“这是过去的一个小时里、月球绕地轨道偏心率的变化曲线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这个数值一直是在增加的。按照这张曲线图的走势去预估的话,用不了半天,这个值就会增加到1了,甚至是大于1。偏心率大于等于1,就意味轨道变成了抛物线、双曲线,那就意味着月球彻底摆脱了地球引力、不再是地球的卫星了。” “您的意思是……”一位高层官员忽然激动了起来,“月球很有可能被地球甩出去?” “是的。”叶扬愣愣地点了点头,他不太明白这位官员的情绪为何会忽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那这应该是一个好机会啊!”这位官员继续激动,“我们应该趁这个机会,尽全力把人员与物资全都送到月球上去!月球,可以变成一艘乘载我们人类文明的宇宙飞船!就像以前的那部老电影、把地球当成飞船……” “不不不,”叶扬打断道,“我想,您并没有理解我刚刚说的话。而且之前我已经说了,我们现在不能去月球……” “您这是什么意思?”那位官员一脸困惑。 “月球彻底摆脱地球引力之后,就不再是地球的卫星了,但这不代表月球就能去流浪了……”叶扬说,“别忘了,还有太阳。这也是我刚刚说‘我们不能去月球’的原因。” “太阳?” “是的,”叶扬肯定道,“即便月球脱离了地球引力的掌控,也还有太阳在拽着它……是的,一旦e……也就是绕地轨道的偏心率达到了1,月球就会变成一颗直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除非我们有能力给月球安上足够强劲的发动机、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改变它的速度,否则,它是不可能脱离太阳系去流浪的。” “变成行星……”Quasar追问,“这跟你说的‘我们不能去月球’有什么关系?” 叶扬再次圈出了大屏幕上的那张偏心率曲线图,“按照这张图的走势来看,当月球绕地公转的轨道偏心率达到1时,它恰巧会运动到一个极其微妙的位置上。这张动图里没有表现出来,但我可以给大家简单地描述一下。” 说完,叶扬新建了一张草稿页面投映到了大屏幕上,然后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圈跟一个点,“这三个圈,分别代表太阳、地球、月球。当月球在这个微妙的位置上脱离了地球的引力之后,它不仅会直接绕着太阳公转,而且,绕日公转的轨道还会很扁,也就是偏心率很高,就跟掠日彗星的轨道那样……” “掠日彗星?”有人不明白。 “‘近日点’极度靠近太阳的彗星,就是掠日彗星。”叶扬说,“有一些掠日彗星在运行到近日点时,距离太阳表面只有一百万公里,甚至有的只有几千公里,跟飞蛾扑火没什么区别。” “您该不会是想告诉我,月球会变成一颗掠日行星吧?”Quasar微颤着说道。 叶扬点了点头,这个微小的动作,让Quasar再次懵了,与会的其他高层人员亦是如此。而叶扬接下来的话,直接让他们如坠冰窟。 “洛希极限这个词,我想你们应该都听说过。太阳对月球的刚体洛希极限距离,不到七十万公里。”叶扬深呼吸了一口气,颤颤地说道,“一旦月球变成了一颗掠日行星,那么,当它运行到近日点时,它表面的一层不仅会融化、气化,而且,它也可能会被太阳强大的引力瓦解。所以,我们现在不仅不能把人送往月球去避难,而且还得考虑把月球基地的人往外转移……” () 第220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1) 叶扬的话,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先前,在面对地球上发生的灾难时,这些高层之所以还能保持镇定,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都有‘退一万步’的想法——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地球天翻地覆了、即便地球上的所有人全都灭绝殆尽了,月球上还有十万人可以安稳地延续人类文明。 可现在大屏幕上的数据显示,月球可能也要完,虽然只是‘可能’,但所有人心里一直绷着的某根弦,还是断了。因为在这一刻,已经不能再用‘退一万步’这样的想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沉默中,有些人的双瞳渐渐失去了焦距,有些人的面色则变得如死灰一般。不过,还是有很多人强勉着自己要保持镇定,主持会议的Quasar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时候能确定下来、月球到底会不会变成一颗掠日行星?”Quasar出声打破了会议的沉寂。 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天文学出身的理论专家,而这场高层视频会议的与会者当中,就有不少是来自于ESA的天文学方面的资深学者,但此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视频画面中的一个人。 “叶扬?”Quasar直接点名问道。 叶扬盯着大屏幕上的偏心率变化曲线图,摇了摇头,“这没法说。但如果从现在开始、月球绕地轨道的偏心率还继续以这种趋势增加下去的话,那么,三四个小时就能达到1……” “也就是说,三四个小时之后才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Quasar问。 “可以这么说,但到时候也不一定就能确定月球会怎样,因为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偏心率的变化趋势。”叶扬说。 “好吧……”Quasar微微停顿了一下,紧接着换了个问题问道,“那现在来看,月球变成掠日行星的概率具体有多高?” 叶扬望着大屏幕上罗列出来的数据,沉声说道:“只高不低……” “只高不低?”有人一点也不愿意接受这样模棱两可的说法,抬着嗓门问道,“您说的这个概率……也太……” “就是!就不能再具体些了吗?”有人附和。 叶扬无奈,此刻他也不想搞概率这一套,但没有办法,根据现有的理论与手头上的数据,只能得出这么一个抽象的结论,就像天气预报不能准确预报远期天气一样。默默叹了一声后,叶扬接着说道,“总之,这个概率不低,这值得我们做一些必要的应对。就像我刚刚说的,我们现在不能贸然把人送往月球了,因为月球的未来……很可能比现在的地球还要糟糕。” “那如果月球变成了一颗掠日行星,你们月球基地的人员能在危险到来之前全部撤离吗?”Quasar冷静地问道。 “勉强能。”叶扬说,“刚刚我已经粗略地计算过了,我们距离太阳大概有一点五亿公里,目前地月系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大概是三十公里每秒,当地月系解散、月球变成掠日行星后,月球至少会以三十公里每秒的速度奔向近日点。” “也就是说,你们有大概两个月的时间?”Quasar立刻心算出了一个大概的时间。 “不,”叶扬摇头,“奔向近日点的途中,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当月球变成掠日行星之后,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 “既然这样的话……”Quasar把目光从叶扬的身上移开、逐一扫过了视频画面中的其他与会者们,然后语气坚定地说道,“各位,我们现在还有能做的事!” 众人一怔,他们都从Quasar的眼中看到了某种异样的决心。而更令他们惊诧的,是叶扬说的话。 月球基地可以在一个月内撤离??月球基地可有十万人啊!一个月撤十万?怎么撤?往哪撤? 然而,没等众人来得及询问,Quasar就已经接着往下说了,“首先,人,还是要送!也就是之前我们讨论的、将七百人送往月球的事,我认为可以继续进行。但因为月球的情况现在还不明确,所以,这七百人在近地轨道的空间站集结之后,还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如果最后不能去月球,这七百人还需要长期滞留在空间站。所以,在送人的同时,我们也要尽最大的力量,将各种资源补给都送往近地轨道,以备他们不时之需。” “可是天宫跟ISS现在根本容纳不下这么多人啊!”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虽然如今的天宫跟ISS的规模都已达到了千人级别,但一下子再塞七百人进去,这不现实啊!” “确实不能。”太空军的一位高层人员接过话,“但是,如果载人舱只是挂靠在空间站的桁架上、舱里的人不进入空间站的话,那是可行的。” “你的意思是,这七百人上天之后就一直待在载人舱里不出来?”有人惊诧。 “我就是这个意思。”Quasar说,“虽然空间小,但好歹是在天上。待在天上,比待在地上强多了。” “他们没有经过适应训练,长期待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会崩溃的!” “这是个问题,但现在我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Quasar说,“总之,在选人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些情况吧,让他们好有个心理准备……” “其实可以轮换。”叶扬说。 “是的。”太空军的某位高层点点头说道,“这正是我想说的。目前常驻在太空站里的人员,可以跟这七百人进行轮换,这样,这七百人就不用一直憋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了。主要的问题,还是资源,现如今,天宫与ISS配备的萝藦系统,并不能额外再给这七百人提供生活补给。所以,应该趁着各大发射场还没有被地震海啸波及,尽量把物资也送到近地轨道。” “除了生活物资,还有空间站所需的硬件、各种备品备件也需要尽可能多的送上去。”有人补充道。 Quasar点了点头,“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航天,确实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即便月球无事,我们也得往空间站送物资……所以,与此相关的负责人现在就可以去安排具体的工作了。对了,发射货运飞船时,流程能精简就精简吧,自检什么的,也不用像对待载人飞船那样严苛。” “还有一点。”叶扬提醒道,“现在地球质量锐减,地月系已经不稳定了,所以,绕地飞行的卫星、航天器需要频繁地执行轨道维持程序,一旦用完了推进工质,它们就会彻底失控。所以为了尽可能地减少损失,我建议太空军现在就可以对部分卫星、航天器进行回收了。我们月球这边,也会对地月拉格朗日点上的航天器进行回收。” “其实我一直都想不明白,”有人忽然拉高嗓门说道,“在过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地球自转变慢我能理解,毕竟发生了高频强震,可地球的质量锐减了百分之十一,这怎么可能?这是怎么算出来的?地球的尺寸也没减少啊!也没见有东西从地球上剥离啊!” “地球质量锐减,可以通过重力仪测出来。”叶扬点了点大屏幕上的某项数据,“地质勘探部门的数据很明显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月球轨道的改变,也是地球的质量锐减造成的。一般来说,质量消失,只可能是转化成了能量,但百分之十一地球质量的物质转化成能量的话,地球早就蒸发干净了,所以目前来看,只有之前我们提到的‘暗物质球’那种模型才能解释得通。” 发问的那人一拍脑门,“我都忘了您之前说的这个模型了……我这脑子……” 叶扬默默叹息了一声,没有再在这个问题上再多说什么。 “好了,送人上天的事就说到这里吧。近地轨道上的事,就交给太空军统筹安排,月球基地,就交给月球基地的高层团队吧。”Quasar做了个小总结,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们这些在地球上的人,还有其他的事要忙活。” “海啸吗?”有人面无表情地说道,“最先生成的那一拨,应该就快要冲击到各大陆的沿海地区了吧……” Quasar苦笑,“地球质量减少了这么多,海啸恐怕会比我们之前推测的更猛烈。而且,月球远去,未来的海平面,恐怕会比现在要高很多很多……” () 第221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2) 众人随便思量了一下,就都反应了过来,因为Quasar说的这两点都可以用简单的常识推断出来—— 地球质量减小,重力加速度自然就会随之减小,g小了,物体的重量也就变轻了。打个简单的比方,‘索托马约尔’以前最高能跳2米45,如果现在他还有巅峰状态的实力,那么他肯定会很轻松地打破自己保持的这个世界纪录,因为他变轻了。类推到海啸上,这个逻辑同样成立,也就是说,现在海啸的浪高只会更高。而地月之间的距离拉大,地月之间的引力也会随之减小,这会导致全球的潮汐减弱,如此一来,以后全球的平均海平面自然就会上升。 更猛烈的海啸、更高的海平面,这原本应该会让人感到无比震惊,可此时此刻,众人的心里却没有什么起伏——他们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心情去面对这些了,他们只觉得无力,非常无力,因为在过去的一两个小时里,地球上发生的灾难已经达到了毁天灭地的程度…海啸再猛一点、以后海平面再高一些,那又怎么样呢? Quasar从一些人的脸上看到了麻木,那是一种因绝望而产生的麻木,就像死猪不在乎开水有多烫那样…… 呼—— Quasar深呼吸了一口气,接着说道,“虽然目前的状况越来越糟了,但还不至于令我们彻底绝望吧……” “确实不至于让我们彻底绝望,可是……”来自ESA某分部的某人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就沉了下去,这句话他终究是没有说完,但所有听者都明白他的意思。 如此大灾大难,地球上肯定会有人幸存下来,但幸存者占总人口的比例,可能只有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更低,而且,地球上的人类文明的痕迹,也会被抹除得七七八八。这样的伤亡、这样结局,没有人可以在灾难发生后的短短的一小时里安然接受。 Quasar跟大家一样,也有这样的心思,但他还是强迫自己把这样的思绪推到了一边,然后继续说道,“我们得收缩一下圈子了……” 收缩圈子? 众人怔怔地望着Quasar,随即就陆续把视线转移到了公共大屏幕上的世界地图上。 之前,地质灾害专家分析出了一些‘暂时安全区’、并在这张世界地图上用‘圈圈’标识了出来,众人记得这些圈圈原来的大小,现在,这些圈圈已经明显收缩了。 “您是想说……”有人一脸错愕地说着。 Quasar‘嗯’了一声,说道:“专家们综合分析了灾难数据,安全区域被进一步缩小了……也就是说,内陆的一些地区现在虽然还没有受到海啸的影响,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地区在不久之后也会被海啸吞没,我们现在投入力量去救援这些地区的话,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距离海岸线这么远的内陆地区…都来不及了吗……”有人怔怔看着地图说道。 “这些地方,可有不少ESA的科研基地啊!”有人注意到了这么一个重点,“所以您的意思是,除了普通民众,我们还得放弃一部分同事同僚?” Quasar点点头,“我们应该集中力量,转移值得转移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的目光缓缓垂了下去。 Quasar看了一眼众人的神情,正想要接着往下说,没想到却是被联合政府的一位官员抢了先,“我认可Quasar的提议。这时候,我们需要壮士断腕般的勇气与决心,否则,我们失去的将会更多!” “那还活着的民众们怎么办?真的就不管了吗?”有人开口问道。 Quasar咬了咬牙,“我认为,那些值得转移的人,也按之前我们商讨的‘优先级’进行划分吧,那些不在我们转移计划里的同事同僚们……告诉他们,让他们保护好自己,或者让他们看情况、自行往高处转移吧……希望他们能理解……至于普通民众……” Quasar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一种默认——他完全放弃了普通的民众。 “太冷血了……”有人说了一句,语气中没有一丝责难Quasar的意思,只有不甘。 Quasar深呼吸了一口气,问道:“你知道‘蚂蚁救生筏’吗?” 那人抬眼望着Quasar,眼中全是茫然。 “小时候我曾亲身经历过一次洪灾。”Quasar说,“那时,我看到过蚂蚁是如何漂在水面上求生求存的……工蚁们腿嘴相连、层叠成‘救生筏’,筏上面载着蚁后与幼蚁,上边没有老弱病残……位于筏底、还有筏体边缘的工蚁,最终不是被鱼吃了,就是被淹死,小时候我为此而感动过,因为那时候我觉得,它们为了种群的延续做出了这样的牺牲,是伟大的。但后来我才知道,这些牺牲的蚂蚁,其实与‘伟大’没什么关系……因为这样的牺牲,是蚁后通过信息素操控它们完成的……真正伟大的,大概只有蚁后吧……” “您的意思是,我们作为人类社会的大脑、做出这般冷血的决定,是伟大的吗?”有人打断道。 “不……”Quasar摇头,“伟大什么的,我们不能自诩。我的意思是,如果这场灾难之后、人类的后世会认为我们的决定是伟大的,那你会不会觉得心里要好受一些?” “伟大……冷血……” “看起来有些矛盾,是吗?”Quasar苦笑,“其实也算不上矛盾……现在我们觉得别扭,大概是以前并没有出现‘值得我们在道德层面上让步’的大灾大难吧……” …… Quasar的话,让众人沉默了好一会。 为了种群的延续、为了文明的延续,这样壮士断腕般的举措值得执行吗? 执行如此冷血的举措,会不会成为人类文明的败笔? 执行了这个举措的话,那人类跟没有道德准则的普通动物还有区别吗? 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还觉得这样的举措是冷血的,是不是过于圣母心了? …… “就这样吧……”有人长叹了一口气,无力地说道,“现在不是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这么做吧,转移值得转移的人吧……” “遵从生命的本性吧…就像Quasar刚刚提到的蚁后……”有人举手道,“有人活下去,总比全军覆没强……” “需要把先一步离开的太空军方面的代表、还有月球方面的人喊回来一起举手表决吗?”有人问道。 “他们已经不在地球上了,不需要承担这些了。我们的决定,之后再通知他们也不迟。而且我相信,他们会认同我们的决定的。”Quasar说完,缓缓地举起了手。 至此,没有人再说什么。 视频会议的画面中,与会的高层们陆续举起了手。 全票通过…… “那么就这样吧,”Quasar放下手说道,“集中力量,转移值得转移的,具体的,由军方负责……” 与会的一名高级军官站起身,轻舒了一口气,说道,“其实在你们刚讨论的时候,我们这边就已经安排下去了……请不要误会,我们并是无视你们的存在,而是我们相信、也很确定,你们最后一定会做出这种选择。” 非军方人员听到这话都是一愣。 接着,与会的、所有的军人都站起了身,然后齐齐地看向了Quasar、齐齐地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保重!”最先站起身的那位军人说道。 Quasar笑了笑,说道:“去忙吧。” 这时,众人才反应了过来。 Quasar所在的地方,不在转移计划的区域范围内。 “你们都去忙吧。”Quasar又重复了一遍,然后接着说道,“对了,虽然我们放弃了普通民众,但我们还是有必要给他们一些交待的。趁着海啸还没影响到准灾区的通讯,搞一次全频段播报吧。要是你们放心的话,这事儿就交给我了。” () 第222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3) 所有人都听得出来,Quasar的语气忽然变轻松了许多,而且很自然,不像是故作出来的。 不应该啊!在现在这样的情势下,他怎么可能轻松得起来?难道是自己听错了?所有人都困惑地盯着Quasar,眼睛眨也不眨,一时间,他们都想不通Quasar的语气为何忽然会有这样的转变。 “你们准备看我看多久?我脸上是有眼屎吗?”Quasar笑了笑,开始赶人,“别浪费时间了,该干嘛就干嘛去吧!哦对了,这个会议频道暂时不关,你们要交流工作进展的话,还是在这个频道里进行……嗯?还愣着干什么?” 众人依旧不动,这倒不是因为他们把Quasar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而是他们从Quasar轻松的语气中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情绪—— 坦然。 此时此刻的Quasar,确实非常坦然。 所有人都觉得这很奇怪,不过,一些脑子转得快的人立刻就猜出了一个原因——Quasar所在的地区极有可能会被海啸冲袭,加上距离海岸线不近不远、并不值得联合政府与军方投入力量去救援,所以对他来说,死亡将至…他之所以坦然,大概是因为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了,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视死如归…… 但也有些人觉得Quasar的坦然不太像是视死如归,倒更像是灵魂得到了解脱一般——死亡将至,他很快就不用再面对人类遭受的这场劫难了,什么冷血的决定、什么道德与伦理,统统都不用再理会、不用再纠结了。 可Quasar真实的想法是怎样的?是纯粹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还是庆幸自己可以用死亡来逃避现实、庆幸自己可以一死解千愁?还是这两者皆有?没有人能确定。所有人都望着Quasar,他们都想知道Quasar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没有人开口去问。有些人颤了颤嘴角,想说些什么,但关于这个问题,终究没有人问出口。 “你们要不要先向更纵深的内陆转移?”有人如此问了一句。 “是啊!”有人接过话,“您所在的基地应该也备有直升机跟车辆的吧……” “对啊!对啊!”有人面露激动。 Quasar苦笑,“我们基地也有小几千人呢,几架应急直升机能带多少人走呢?而且我们的直升机跟车辆,大多数还都是电动的,根本跑不了长途。要是沿途的充电站没有受到影响还好,可是,刚刚的高频强震之后,全球大多数发电站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水电与核电……目前全球电网已经瘫痪了一半以上了……如果徒步转移的话,只能从地表走,因为我们的地下通道网出现了大规模的塌方……徒步本来就慢,加上地表还有辐射残留,还得穿着防护服,徒步转移就更加不方便了……所以对我们来说,现在待在地下防核掩体里,说不定还能苟得久一点……这也是我对那些处境与我相同的同僚们的建议。” 众人神色黯然,其实不用Quasar说这么多,他们也明白——对Quasar这类处境的人来说,待着不乱跑就是最好的选择。之所以还违心地建议Quasar撤离,是因为实在不想眼睁睁地看着他只有坐以待毙这一条路可选。 “乐观一些看的话,”Quasar接着说道,“我们的防核掩体是军用级别的,抗震性能与气密性都有一定的保障,我们的储气罐、能源储备与生活资源储备都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只要海啸过后海水及时退去,我们,就还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有机会重见天日? 众人继续神伤,他们并没有因为Quasar的乐观而觉得又有了希望,因为海水什么时候会退去、海啸卷来的泥沙会将防核掩体埋多深、地下通道网会不会因为进水而彻底报废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天知道…… 有人压抑得不行,忍不住换了个话题,“那您之前说的打算向普通民众做个交待,准备交待些什么?” Quasar轻叹了一口气,“最后的这点时间,就跟他们随便聊聊吧,毕竟我现在的处境跟他们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我这里的设施是军用级别的,民众的,是民用级别的……” “那……那……”问问题的人‘那’了几声之后,就没有再说下去,因为他实在是想不出话头了,但他又不想就此离开会议频道…… “就这样吧……”Quasar抬腕看了看表,“刚刚说了这么多,又浪费了几分钟了……” “那您多保重……”之前那位向Quasar道了一声‘保重’的军方人员再次向Quasar敬了个礼。 Quasar露出了一个鼓励的微笑,点了点头,说道,“In case I don't see you,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 and good night……” 那位军方人员怔了怔后,缓缓抬起头望向了天花板,然后竟然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他的举动令不少人露出了诧异的目光,但也有人瞬间就明白了——Quasar对他说的那句临别之言,出自于楚门的世界—— ‘如果以后再也见不到你们,那么,祝你们早安、午安、晚安。’ 短暂的失笑之后,那位军人把视线转回到了镜头前,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向Quasar再次点了点头,之后,他就从视频镜头前离开了,军方的其他高层人员也是如此。 这是生死告别吗?还在视频镜头前的联合政府的非军方人员都愣了,他们还在咀嚼Quasar刚刚说的那句话。 “别发呆了,”Quasar再次提醒,语气有些激昂,“你们该转移的,就收拾收拾动身吧,该去协助军方的,也快点去……都果断一点,别忘了,你们可都是人类文明的高层决策者!是人类文明的大脑中枢!” 还端坐在视频镜头前的人在听到Quasar的这话之后,不由地都握紧了拳头。他们很清楚自己这时候应该做什么,这并不需要Quasar来提醒,他们之所以还没有从镜头前离开,是因为他们一时之间真的没法像军人那样果断地向自己的同僚、同样也是朋友的Quasar说再见。他们想向Quasar道一声‘保重’、说一声‘God bless you’,但此时此刻他们就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就是开不了这个口。 Quasar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情绪,但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望着他们、用眼神告诉他们该干正事去了。 在Quasar催促的目光中,镜头前的这些人终究还是陆续站起了身,只是,他们一言不发地就从镜头前离开了,只给Quasar留下了一个个倔强的背影。 Quasar没有想到,这些人会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跟自己告别。望着视频画面中空荡荡的座位,Quasar有些欣慰,又有些失落。 “他们最后怎么一句话都没说……”这时候,会议已经算是结束了,Quasar身边的助手关掉了麦克风之后,忍不住问道。 Quasar笑了笑,“他们可能以为不说再见的话,我们就能奇迹般地生还吧。” “没个正经……”助手叹息,“不说再见,是想表示他们与我们同在吧!” Quasar收起笑容,“你怕不怕?” 助手‘嗯’了一声,“我去开箱酒!” Quasar哭笑不得,“开一箱?” “酒壮怂人胆嘛!”助手理直气壮,不过他很快就又担心起来,“不过,咱们这个基地里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分分的话,恐怕每个人都分不到一小口……” “酒等等再喝吧,”Quasar收起玩笑的口气,严肃道,“我们先得把正事办了。” “全球通报吗?能连通的网络还有广播频段都已经调试完毕了,随时可以开始。”助手说。 Quasar深呼吸了一口气,“把刚刚的会议资料整理一下传到我的电脑上,然后我们就开始吧!” 几分钟后,在助手的帮助下,Quasar用网络视频直播+电台广播的方式,就目前地球的情势与人类高层的决定向全球民众进行了通报—— 在过去的一两个小时里,全球一共发生了多少次强震、哪些岛屿已经沉没、已经有多少人遇难、哪些地方将受到海啸的冲击等等这些问题,Quasar都做了详尽的说明,最后,Quasar也告知了全球民众,联合政府与军方的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照顾到所有的灾区,因为,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而且,灾难还没有结束,因此,联合政府与军方接下来采取的所有的救援行动,都将遵循一个宗旨,那就是价值高的目标将会得到优先救援,而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保存与延续。 至于‘普通民众已经被彻底放弃’这件事,Quasar没有提,他只是说,‘在一些高危地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军方的救援到达之前,大家可以在联合政府的基层工作.者们的指挥下,有序地向高海拔的地区转移,但要注意当年石虫自爆之后残存至今的核辐射。不过,最佳的选择,是尽量待在自家的防核地堡里、关上与外界相连的大门与通风口,静待灾难过去。’ 因为是网络视频直播,所以,Quasar在作通报的时候,还能即时收到观众与听众反馈来的信息。Quasar当然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一一回应,因为后台的数据显示,在线观看直播的实名ID有将近十七亿个,他们每秒钟留下的留言、弹幕都数不胜数,只有AI才能及时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 把该说的都说完了之后,Quasar坐在直播镜头前,一页一页地看着AI整理归纳出来的这些留言,其中骂声很多很多,没有最难听的,只有更难听的,但也不乏有表示理解的,当然,也有绝望到崩溃的。 Quasar看着这些留言,前所未有的心如止水,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这样。闭上眼、放空了一会之后,他雍容不迫地面对着直播镜头,用一段话结束了这场全球通报—— “我们确实有力量提高你们生还的几率,但在这场全球灾难面前,能提高的几率微乎其微,最值得我们做的,就是集中力量、按照一定的优先级、救援值得救援的,以此来保全一定的文明果实。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其实稍微仔细想一想的话,你们就会明白这个决定的用心了。如今的人,一旦离开了社会、离开了文明,就算没有这场灾难,也很难生存下去。在这场灾难之后,你们当中肯定会有一些人会奇迹般地幸存下来,到那时候,你们当中活下来的人,面对的将是从未体验过的生存环境,希望今天我们的决定,可以让最后活下来的人接着顺利地活下去、可以让他们拥有一个不坏的未来,而他们,也将会是我们人类未来的一部分……祝大家好运,祝人类好运……再见……” 或许是巧合,在Quasar刚说完再见一词之后,他的助手就接过话说道,“最新的监测数据出来了……距离我们最近的第一波海啸,十分钟后将会抵达海岸线,冲击海岸线时的浪高将会超过了一百三十米……半小时后就会冲到我们这里,那时,我们头顶上的巨浪至少也有百八十米高,而紧随其后的第二波海啸,浪高将近二百米……” () 第223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4) 因为直播没有关闭,所以助手说的这些关于海啸的预警,也实时传进了所有在线观看视频或是收听广播的民众的耳中。 Quasar转头望了望助手,微微皱了皱眉,他没有想到,助手竟然会在直播还没有切断的时候出声,以前要是发生了这种事,不单单是助手一个人,就连Quasar自己都是要写检查、做检讨的,因为这妥妥的是一场重大的直播事故。 但这一次…… “无所谓了……”助手这时才切断了直播的音频,“反正是最后一次了。音频已经切断,现在直播画面上显示的,只剩下我刚刚说的海啸预警、还有卫星拍到的一些实时画面了。” “你是故意的吧?”Quasar问道,语气中并没有什么责备的意思。 “有些人发的评论弹幕太不堪入目了。”助手叹息,脸上露出了些许心酸,“好像我们都是自私自利的骗子似的……呵呵……” Quasar苦笑着摇了摇头,“你以为把我们这里即将被海啸吞没的事实告知民众,这些暴躁的人就会改变对我们的看法、就会理解我们?” “我没那么天真……”助手也是无奈笑了笑,“我只是向他们陈述了一个事实,至于他们理不理解,我不在意,也没时间在意了……” 是啊,没时间了…… Quasar背过身去,缓缓抬起头,望向了并不太高的天花板,他虽然还有很多话想说,但却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去把私藏的那箱酒拿出来,给大家分分吧。”助手站起身,向Quasar请示。 喝酒,放在以前,只有在一些重大任务顺利完成、或是一些项目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之后,大家才会被允许喝些酒庆祝庆祝,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酒是不允许出现在除了食堂之外的其他地方的,因为喝酒会误事。 可这个时候…… “去吧……”Quasar摆了摆手,并没有阻拦。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对基地的人来说,酒是最好的麻醉剂、为自己践行的麻醉剂。 “要给您留点吗?”助手问。 “不用了,我想一个人待会儿……”Quasar背对着助手,负手而立。此刻的他虽然坦然、虽然庆幸自己很快就不用再面对有关人类文明的烦心事了,但是,助手再次提到酒的时候,他还是感到了惆怅,或者说是悲哀。 这些年来,为了应对参宿四文明带来的危机,组成人类文明的各个国家紧紧团结在了一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也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可结果呢?抛弃成见、互通技术、合理分配资源之后,人类确实扛下了参宿四文明的打击,但在今天、在过去几个小时里发生的这场自然灾难面前,什么金星石虫大军、什么钴弹式的自爆,统统不值得一提。 人类,觉悟得还是太晚了……Quasar如此觉得。 如果人类从迈入航天时代的那一刻起,各国就摒弃前嫌、携手共进,那今天又会是什么光景呢?会这么狼狈不堪、绝大多数人只能坐以待毙吗?Quasar觉得,如果人类以前做得足够好、不把过多的资源时间浪费在内斗与极深的个人私欲上,如今应该会从容许多吧…… 可是,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了…… 想到这里,Quasar深呼吸了一口气,他想到了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好……”助手望着Quasar孤凉的背影,轻轻应了一声,然后开始收拾桌上的纸质文件准备离开。但还没收拾到一半,他就停下来了,他这才想起来,这样的工作习惯似乎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 于是,他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文件,在又看了一眼Quasar的背影后,他果断地离开了直播室。 听到助手的脚步声远去之后,Quasar转过身,随便找了个座椅缓缓坐了下去,然后,颤颤巍巍地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 点开了屏幕后,他没有给谁打电话,而是盯着手机锁屏上的图片发起了呆。 那是一张四人合影——站在Quasar身边的,是三个老头。 Quasar清楚地记得,这是以前某次ESA的联合大会之后照的一张合影,那时候,参宿四舰队还没抵达地球,那时候,同样也是ESA轮值主席的古远天与居山也还没有离开。 “你们这两个老家伙……”Quasar一脸羡慕、自言自语道,“你们可真够幸运的……不过我的运气也不差,估计用不了多久,咱们就能见面了……倒是老方……咱仨都走了之后,怕是不会再有人陪他唠嗑了……哦…不对,还有年久零他们……” 年久零…… Quasar‘唉’了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 年久零这几个跟方涵最亲近的人,都在月球,而月球…… 想到这里,Quasar划开了手机屏锁,点进了月博——他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拥有月博使用权限的人之一——在月博的首页上,已经同步更新了‘月球绕地运行的轨道偏心率的实时数据’与‘走势曲线’,而此时此刻偏心率的数值,已经接近0.7了。 看着这个数字,Quasar隐隐觉得,月球恐怕真的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了…… 发呆中,Quasar突然感觉手机震动了一下,他定睛一看,手机屏幕上出现了一个‘新消息提示’。 Quasar点了一下刷新,一条来自于‘关注人’的新月博弹了出来—— 【我们能去哪呢……】,博主,苏辰。 简单的六个汉字加一个省略号,让Quasar切实地感受到了苏辰的惆怅与迷茫。 苏辰,Quasar自然也是认识的,不仅是苏辰,像叶扬、年久零他们的子女,Quasar也都认识、并且在月博上也都关注了。不过,Quasar也只是认识这些晚辈而已,谈不上有多深的情感,因为他跟这些晚辈们在工作上没有什么交集、而且又相隔了三四十万公里的距离。 但此刻Quasar还是很想去回复一下,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长辈,还是有必要给予晚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的。可是,还没等他想好说些什么,就已经有人先他一步在苏辰的这条月博下边留下了一段话—— 【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没有路,你还有我呢!】——左心扬。 这条回复,让Quasar的脑筋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紧接着,又接连弹出了好几条回复。 【哥你终于开窍了!】——叶慕研。 【哥你终于开窍了!】——年念。 【你不是一直都喊他左老师的么?@年念】——叶慕研。 【^o^,@叶慕研】——年念。 【……】——苏辰。 …… 这是……左心扬向苏辰表白了?Quasar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能够看到晚辈们有如此乐观的心态,这让他感觉自己很幸运、也很幸福。 看着这几个晚辈在这条月博下边有一句每一句地聊着,Quasar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把一句话打进了输入框,然后信心满满地发了出去。 【放心吧孩子们,会有路的!】 结果,一条系统提示随即弹出了来——【发送失败】 Quasar这才注意到,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无线信号标志旁边,多了一个小叹号。 断线了…… “我们离线了……”助手就在这时推门而入,向Quasar汇报了这一情况。 Quasar怔怔地看着手机屏幕,愣愣地‘哦’了一声,“海啸已经冲到这里了吗?” “是的……隔着头顶上的百八十米的水层,我们的短波无线信号传不出去,外边的信号也进不来……地表的5G通讯基站还有天线,都被冲毁了……支撑有线通讯的光纤也没能幸免……应该是次生的地震造成的……”助手说。 这样的情况并没有让Quasar感到意外,“所以,想要跟外界联系上,只有依靠穿透能力稍强的超低频长波了?” 助手点头,“这样的设备,一般只有军方的潜艇上才会配备,我们这里没有。即便有,也没多大的用处……” Quasar仰头长叹了一声,“确实……超低频长波能够加载的信息量太有限了……” 助手‘嗯’了一声,“总之……我们这个基地现在就像是一艘沉没触底的潜艇,除非像潜艇那样释放通讯浮标,否则,是无法跟外界沟通的……而且……” “什么?”Quasar转头看向了助手。 “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漏水了……”助手说。 () 第224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5) 水,是生命之源,至少对地球上的碳基生命来说,是这样。 但此刻,对那些早就已经习惯了在岸上生活的生物来说,水,彻底变成了一种可怖的生命收割机—— 冲过海岸线的那百米高的滔天巨浪,势如破竹朝着内陆地区奔腾着,沿途地表的一切,不管是蚂蚁走兽、植草树木,还是人类留下的文明的痕迹,皆被席卷,一切的一切,都被烩在了一起。而那些藏身在地下、躲过一劫的生物,也只是暂时躲过一劫而已。 Quasar抬起头望着天花板,上边不时有沉闷的隆隆声传出,就好像是有一头疯狂的巨兽在外边跺脚一般,令人心惊肉跳。 “水基本是从空气管道渗透进来的……”助手继续说,“外边的水压太高了……” “能堵住吗?”Quasar毫无期待地问道。 “坚持不了多久的……除非短时间内海水会退去……” Quasar缓缓呼了一口气,“我们这里有塑封袋吗?” “塑封袋?”这个问题让助手有些懵,“保鲜用的?食堂里应该有。” “把能用的都找出来吧……”Quasar说。 “您要保鲜袋干嘛?” Quasar看了看手机,又看了看桌上的一些电子产品与纸质书本,眼神中透着各种不舍。 助手心领神会,“我明白了……我这就去……” 轰轰——轰—— 头顶上又响起了一阵闷雷般的响声。 “大概是海啸卷起的什么大物件在地表上翻滚吧……”助手望着天花板,“这动静可真够大的。” Quasar愣愣地抬着头、望着天花板,没有说话。 “您觉得是什么?邮轮?航母?楼体?还是……”助手问。 Quasar依旧沉默着。 助手长叹了一声,没有再说什么。 …… …… 在那个集结了各方高层的视频会议频道里,轮值主席Quasar的信号离线了。 挂在这个频道里的其他方面的高层,这时候都不自觉地放下了手中正在处理的事。他们望着公共大屏幕上的画面,呆木无言——在卫星拍到的实时画面中,第一波海啸已经从Quasar所在的基地的地表卷过,虽然这个基地是建在地下、短时间内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在海啸的冲击与百米深的海水的压力下,谁都说不准这个基地什么时候就会变成埋人的坟墓。 而且,后边还有更高、更强的第二波、第三波海啸…… 有人把Quasar基地离线之前最后一次自动上传的资源数据调了出来、放到了公共大屏幕上,并让AI做出了一些简单的推演。 没几秒钟,结果就出来了—— Quasar基地的几千人已经与世隔绝,在断绝氧气补给的情况下,他们挺不过四天,而且这个‘四天’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基地不漏水。如果漏水严重,别说四天了,四个小时他们都挺不过去。 也就是说,最多四天…… 所有看到这个数字的人,都咬紧了牙关。 如果基地内备有萝藦生命舱,或许可以让一部分人活下来,有些人如此想着,但他们也知道,Quasar的基地里并没有这种东西,而且即便有萝藦生命舱,它的功耗也不是基地里的储备能源可以承受得起的,所以,Quasar他们的生路,只能寄希望于外界……可是,灌进内陆的海水不可能在短短的四天时间内就退去,即便退了,外边的人想要在四天时间里把这个千人规模的基地从一片泥泞的废墟下面刨出来,也不可能…… 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奇迹了吗? 可是,会有奇迹发生吗? 公共大屏幕上,AI也给出了一个概率,但‘0.’之后的那一串数不清的零告诉了所有人,奇迹什么的,恐怕不会有了——Quasar基地里的所有人,都逃不过一死,或是死于二氧化碳中毒,或是被渗入的海水淹死…… 此时此刻,Quasar他们肯定也已经意识到、自己将在痛苦中离开这个世界,所以这时候,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会做些什么呢? 频道里的高层们都在想着这个问题,并把自己代入了进去——如果被埋在海啸下的是自己,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自己会怎么做呢? 结果,没有人能得出答案——因为假设性的面对死亡,不是真正的面对死亡。 不过,有人从Quasar离线之前的历史网络数据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在离线之前,Quasar登陆了月博,然后点了一次刷新……” 有人眼睛一亮,“他有写什么留言吗?” “没有……后台数据只显示了这些……” 那人眼中闪出的光,瞬间就又消散了。 “他登录月博之后的这半个小时里,他关注的人当中,有一个人发了一条月博。”发现细节的人接着说道,“是月球基地太空军的飞行教官,苏辰。她是苏乐的女儿,Quasar跟古远天的关系非常不错,而苏乐是古远天最看重的学生之一。或许,Quasar是想通过月博跟苏辰、苏乐这些晚辈们告个别吧……” “苏辰发了什么?” “她说,‘我们能去哪呢’……” 我们能去哪呢? 高层们琢磨着——苏辰在月球,所以她说的‘我们’,指的应该是身处月球基地的人,月球基地那边,现在应该也已经全都知道月球正在逐步脱离地球引力的掌控了,所以,苏辰才会如此发问,Quasar刷新了月博却没有留言,或许,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晚辈提出的这个问题吧…… 安静了几秒钟后,有人忽然‘呵呵呵’地、神经质地笑了出来,“被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毒死、被水淹死,还不如一枪来得痛快……Quasar他们……有枪吗……” “有……”接过话的这个人,神色黯然,“基地内有几个排的士兵,这是每个基地的标配。” 这句话,让一些人忍不住颤抖了起来。 之后,没有人再说话…… 一片沉静中,有人把更多的画面与数据投映到了公共大屏幕上——除了Quasar所在的基地,还有很多普通的地下基地也被海啸吞没、继而失联了,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根本不防水的民用防核地堡…… 大屏幕上的这些画面,像极了特效逼真的灾难电影,但是,高层们都很清楚,这不是电影,而是现实、几乎不存在奇迹的现实。 这样的现实,令这些高层们感到绝望。 可这令人绝望的现实,并没有摧毁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因为作为人类文明的大脑,他们深知自己的责任。 沉默中,所有的高层都愈来愈冷静,有的人感觉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自己就像是变成了一个没有情感的AI一般。原本得等到10月份才会上任的下一任轮值主席,就是这样。 “从现在开始,就由我来接替Quasar吧。”他说。 没有人有异议。 “没有什么新情况要汇报交流的话,大家就不要一直守在这个频道里了,该忙什么,就去忙什么吧……”轮值主席把大家的注意力拉回到了正事上。作为一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轮值主席,提前一个月上任并没有让他觉得不适应,他只是感到有些悲壮。 因为对他来说,这次工作交接,也是一次生与死的交接。 “问题很多……”有人长叹,“海啸跟地震破坏了很多重要的发射场,尤其是海啸,我们建在赤道附近的、可以最大化利用地球自转的发射场,都被海啸冲毁了。向空间站运送七百人,至少需要安排五十次以上的载人发射任务,货运任务则更多,现在光靠内陆戈壁的发射场,而且还得赶时间、不考虑发射窗口,压力太大了……” “跟空军交接一下,看能不能试试空射火箭,这不需要发射场。” “空射只能运货……而且一次的载货量只有一吨左右……这性价比太……” “蚊子腿再细也是肉,这时候,能往空间站多送一点,就多送一点吧……” “空射火箭的话,目前只有‘维珍轨道’这家公司的‘固推飞马座’这一款最为成熟。” “我们可以提供‘安225’运输机,在把空射火箭带上天的同时,还能顺道去高危地区转移一下人员与物资。” “飞机下边挂着火箭,机舱里还运人、运货,安全吗?” “我们的‘安225’以前可是背过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 “我们的‘空客380’也可以。” “那你们立刻安排人去联络‘维珍轨道’的负责人吧。” “我这边收到一个请求,希望航天部门能把一些特殊的载荷也送上去。” “特殊载荷?” “林蛙,还有与之相关的繁育系统。” “林蛙?!这请求是谁提的?他怎么不说要把所有的生物都挑一两对、打包送天上去?” “方涵。” “呃……” 对这些高层来说,方涵这个名字简直太熟悉了。 “理由呢?方老怎么说的?我们不是有基因组计划吗,地球上绝大部分生物的基因样本,以前不都已经备了几份送到空间站了吗?还有种子、受精卵什么的,空间站都有啊。” “理由他没说。除了林蛙,还有涡虫。他希望可以把他实验室里的、与研究这两样生物的仪器设备,都送上去。” “……去安排吧,顺便再去问问方老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送上去。” “嗯。” “我这边的气候专家推演出了一个不太妙的未来……” “什么叫不太妙?!现在海啸滔天,地震频率虽降低了,但还在发生着!现在就是非常非常不妙的时候啊!还是说,他发现第十三个波峰来临的预兆了?” “目前第十三个波峰还没有什么迹象……” “那你说的不太妙是什么意思?” “您听说过卡尼期吗?” () 第225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6) 卡尼期,是晚三叠纪的一段地质时期。 相比于知名度较高的寒武纪、侏罗纪,晚三叠纪的卡尼期并不为太多人所熟悉。不过,联合政府的高层中,不乏涉猎广泛之人,他们立刻就猜到了‘您听说过卡尼期吗’这句话的意思。 “你是说,气候专家推演出的‘不太妙’的未来,与‘卡尼期洪积事件’类似?” “是的……” “卡尼期洪积事件?是什么?”有些高层人员对此并不了解。 “简单来说,就是在晚三叠纪的卡尼期,下了一场持续了两百万年的暴雨。” “两百万年?” “是的。” “一场暴雨下了两百万年?开什么玩笑?!” “雨当然不可能不停息地下了两百万年,准确来说,是全球都进入了降水极频繁、单位时间内降水量极高的雨季,而这雨季,持续了数百万年,原本奇旱无比的盘古超大陆,直接就被浇灌成了雨林。”有人做了个简短的说明。 “是的,我这边的气候专家认为,今天的这场灾害之后,‘卡尼期洪积事件’会再度出现。具体的推演过程我也不太明白,但是有几个关键点我还记得。今天发生在三条地震带上的高频强震,说明了板块运动突然加剧了。其后果,就是会引发一系列的火山喷发。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监测到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但那些平时就很活跃的活火山,现在都有了喷发的迹象。一旦这些火山彻底活过来,它们就会把亿万吨的温室气体泵入到大气中、加剧温室效应。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海底的洋脊地震带,发生在这里的地震,除了会引发海啸,还会造成大规模的海底火山喷发,它们会加热海水、使海水的平均温度上升,喷出的碳与硫,还会使海水酸化。言而总之,就一句话——今天之后,全球气候肯定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温、高湿的热带雨林气候将不仅仅只是赤道地区的专属,而是会覆盖到全球。” “全球都会变成热带雨林气候?” “是的。气候专家推测,到时候,全球都会是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而且陆地上还会因降水而出现频繁的大规模水涝。这样的环境,比石虫自爆产生的放射性污染还要恶劣。面对放射性污染,我们还能躲到地下,但如果天天闹水灾的话,躲在地下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这场灾难之后,当年石虫自爆留下的放射性污染应该会被稀释到无害的程度,以后,幸存的那些人类,终究还是要回到地面上去生存。所以,我这边的气候专家建议现在就可以做相关的准备了。” “气候变化,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吧。现在这个时候,去应对还没有出现的气候变化,是不是过早了?现在我们首要的任务,应该是集中力量、尽可能多的把人与资源送往空间站,然后就是把高危地区科研人员与资源转移到相对安全的高海拔地区。” “气候专家的意思是,可以提前做一些理论上的准备与计划。” “那就让这些专家在理论上做研究吧,我们暂时不会给他们更多的资源。” “嗯……” “我认为……”有人提出了补充意见,“我认为,还应该让其他领域的专家也参与进去。能够影响气候的,可不仅仅只有火山爆发、温室气体与海水。不要忘了,现在地球的自转减慢了,地球的质量也已经少了十分之一,这肯定会影响到洋流与大气环流。而且还有一点,地磁的强度目前已经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了,少了地磁了庇护,大气层顶端的大气,将会更加容易被太阳风吹跑。如果地磁不恢复,大气又得不到补充,那地球的大气层或许会变得跟火星一样稀薄。所以,我认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应该联合起来、一起协助气候专家。” “我这边的行星物理学家还提出了一点,地月之间的距离正在拉远。一直以来,月球对地球都起着一个‘稳定器’的作用,也就是稳定‘地轴’,月球远去之后,地轴就会晃动,其后果,就是四季紊乱。” “听你们这意思,今后地球的环境,可能远比‘卡尼期洪积事件’还要恶劣啊!” “是的,所以ESA的气候专家强烈建议我们上点心,并提议研发新材料来提高电子产品在高湿度环境中的寿命、放弃不耐涝的小麦、培育更耐涝的水稻等农作物、储备抗生素药物等等,而且,我们还得考虑能源——现在大部分核电站与水电站都没用了,短时间内也不可能重建,海啸过后,石油与煤炭的开采一时也不可能恢复……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能用的能源,主要只能直接靠太阳了,比如太阳能电池板,还有太阳能熔盐塔,可如果一直下雨的话……” “方老那边我问到原因了!”有人插话,面色看起来竟然还有那么一点激动。 众高层都是一愣,随即就想了起来,刚刚有人说过,说方涵想要把一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设备送到天上去。 “方老怎么说的?” “休眠舱!!”那人继续激动! “不对吧,我记得你之前说的是研究林蛙还有涡虫的设施设备吧?” “你们自己看!”那人直接把一份文件甩到了公共大屏幕上,“这项研究因为还没有多少进展,所以还没有对我们公开过!” 众高层一听,顿时也激动了起来。休眠舱,如果能造出这玩意儿的话,那就太省事了——在生存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人轮流休眠,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他们二话不说,立刻把公屏上的文件拖进了自己跟前的电脑里、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来。很快,他们就从这份文件里了解到了一个大概—— 方涵手里的这个项目,确实跟休眠舱有关,但研究到今天,进展有限。 一是林蛙。 林蛙属下有一个亚属,名为木蛙,它也有雪蛤、阿拉斯加林蛙之称。这种蛙与一般的蛙不同,当环境温度降低到一定值时,它肝脏会迅速制造出一种糖类,并通过血液循环将这种糖类送到身体上的各个角落。 这种糖的作用,就是让细胞不会被冻坏。 因为这种机制的存在,木蛙即便被冻成了硬邦邦的冰块、心脏停止跳动了,也不会真死——当温度升高、它的身体解冻之后,还会活蹦乱跳。 所以,方涵团队研究木蛙的目的,就是想把木蛙的休眠机制复制出来、应用到人类身上。但进展有限,方涵还没有成功地将木蛙的这种休眠机制成功应用到小白鼠身上。 另一个研究目标,是涡虫。 涡虫,扁形动物门的一种三肠目扁虫,是一种比木蛙更低级的生物。但是它有两个非常特别的能力,其一,是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 也就是说,把一条涡虫切成碎片,就相当于是帮它进行无性繁殖。 其二,就是‘记忆’转移能力。 这个能力,听起来像是奇幻,但在涡虫身上,确实是事实。 把一条涡虫放进一个迷宫,让它在里边走几天,然后切掉它的头。等它的无头身体上长出新头之后,把它再放进这个迷宫里,它在里边行走的路线,会与之前的路线基本一致。 如果把切下来的头喂给另一条没有走过迷宫的涡虫吃下去,然后把这条涡虫也扔到迷宫里,它也能按照同样的行走路线在迷宫里溜达。 这种记忆基本上还是一种‘条件反射’——对人类来说,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如果人类能像涡虫一样通过物理接触就能转移知识,那么,肯定会对知识的传承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这份文件中,方涵提到,他受到了涡虫实验的启发,做了另外一个实验。 就是把木蛙也放到迷宫里,把食物放到迷宫里的特定的地方训练它、让它蹦跶几天,然后把它冻起来、再解冻。 解冻之后,再把它丢迷宫里。 结果,它不再‘记得’食物是在哪个旮旯里了。 这个实验,还只进行了几次,虽然结果都是一样,但保不齐出现同样的结果只是巧合,所以,方涵准备增加实验的次数。 可是现在,地球上灾害横行,方涵不知道在地球上还能不能安稳地研究这些,所以他希望把这些研究转移到空间站继续进行。虽然现在还没有进展,可一旦有所突破,那人类就有可能走出今天的窘境。 憧憬…… 高层们看完后,就不自觉地憧憬起来,然而,有人忽然出声打断了高层们的遐想。 “各位……” 众人看向了大屏幕,发现月球方面的视频画面不知何时又亮了起来——叶扬又回到了这个视频会议频道。 “各位……”叶扬欲言又止,脸色看起来极其消沉。 众人望着他,心下就是猛地一沉——叶扬的神情,让他们已经意识到那件事可能成真了。 “超过1了?”有人问。 叶扬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是的……” 会议频道里瞬间一片死寂,每个高层都面如死灰——刚刚讨论的这么一会儿的时间里,高层们已经稍微从失去Quasar的悲恸中走了出来一些了,而方涵的文件,让他们又看到了一丁点的希望、并让他们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可是,叶扬的话,让他们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似的、再坠谷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在太平洋上空,有数个飓风正在形成……”叶扬接着说道,“是的……我们现在可以直接看到地球了,我们在冯卡门撞击坑,看到地球从月平线上升起了……地月系崩溃,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已经是历史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这也是历史了。从现在起,月球,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了……” () 第226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7) 不久之前,叶扬在视频会议中已经描述过‘偏心率’的变化趋势了,那时候,这些高层们已经做了一点心理准备,可是现在,当叶扬明确地告诉他们、月球离去已成定局,他们的心理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之前做的那一点心理准备,就如同纸糊的水坝一样、形同虚设。 一时间,所有人的脸色又阴沉了下来,他们都没法接受已经陪了地球四十多亿年的月球、真的就变成一颗直接绕太阳公转的行星…… “会像之前预测的那样,变成一颗掠日行星吗?”有人追问道。 叶扬面色凝重,“是的。” “这样的话,你们月球基地的十万人怎么办?这十万人,可是精英中的精英啊!”一人焦灼不安地说着,“我记得您之前说过,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撤离月球,我想问一下,一个月的时间,撤十万人,这要怎么撤?据我所知,月球上的这十万人,是花了好多年的时间、发射了一千余次星舰才送上去的!”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月球那边应该能完成撤离任务的……”接过话的,是刚上任的轮值主席,“月球上的某些项目的权限,还没有彻底开放,所以你不知道月球基地的具体情况也是正常的。回头有时间的话,我再跟大家详细说吧……” 所以还存在更高级别的权限?!不少高层都倍感惊诧。 “那我先去忙了……你们…”叶扬朝大家点了点头,“保重……” 说完,叶扬就退出了会议频道。 “到底……”有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月球基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他刚开口蹦出了几个字,就被轮值主席打断了。 “放心吧,他们能办到的。”轮值主席说,“月球基地,本来就不会永远留在月球上。” “您的意思是,基地可以被搬离月球?” 轮值主席点点头。 这种说法,更加令不知情的人感到匪夷所思了。 “各位如果没有什么新情况要汇报交流的话,就去忙吧,不用亲自守在这个频道里了。”轮值主席接着说道,“对了,那谁…去问问气象部门关于飓风的具体情况。如果真如叶扬刚刚所说、飓风正在形成且规模巨大,那我们的航天发射任务就更得抓紧时间了。” 相关负责人应了一声之后,就从视频镜头前离开了。随后,其他高层人员也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虽然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很好奇月球方面的事,但这个时候,他们都没有再去追问什么。 轮值主席望着面前的会议大屏幕,那一格格空荡荡的视频画面,让他猛然间产生了一种电影散场的错觉。末了,他的视线落到了一格只显示着‘已失联’这三个字的黑屏画面上,恍惚中,他产生了一个错觉,他仿佛看到Quasar的身影在那个视频格子里若隐若现。 就在这时,在与视频会议大屏幕相邻的另一块大屏幕上,忽然出现的几个明亮夺目的亮点,轮值主席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 这块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天宫空间站传来的、俯视地球的实时画面,此刻空间站下方的地区,正处于黑夜之中,那几个突然出现的亮点,就像是黑暗中、奋力绽放光芒的萤火虫,极度惹人注目。 它们,是第一批紧急升空的货运火箭。 望着这几个亮点,轮值主席的心跳猛然加速了,在他的内心深处,那几乎已被绝望淹没的斗志,又倔强地燃烧了起来…… …… …… 月球基地。 “刚刚的高层会议,我也旁听了……”苏乐看到叶扬从隔壁的舱室走出来,迫不及待地问道,“有办法让月球的十万人都撤离?我们能往哪撤?回地球、然后在近地轨道上待着吗?” 叶扬颓然地坐到了座位上,没有回答苏乐的问题,“基地所有部门的负责人都上线了吗?” “通知才发下去几分钟,现在还差一些人。”苏乐说。 叶扬靠着椅背,无力地朝苏乐摆了摆手,然后闭上双眼,“发消息催催吧,到齐了喊我……” 苏乐愣住了,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叶扬如此身心俱疲,而且,这一夜之间,叶扬看上去也老了许多。苏乐静静地看着叶扬,突然想自私一把、不去喊他,如此,也好让他多休息一会儿。 可叶扬闭着眼睛似乎也能猜到苏乐的心思,“别愣着了,去催人吧。待会人到齐了,我跟其他高层会把我们月球基地的计划告诉你们的……” 苏乐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心思被叶扬看破,他倒不觉得奇怪,毕竟是三四十年的老朋友、老搭档了,他只是很担心叶扬会撑不下去,毕竟六十来岁的年纪摆在那,即便精神再坚强,在月球二十四小时不睡觉的话,身体也会扛不住的。 再劝劝叶扬、让他安下心来睡一觉、好好休息休息?苏乐很想这样做,但他开不了这口。这时候,他已经知道地球上发生的灾难与‘月球升级成行星’这个事实了,面对灾难造成的震慑人心的死亡与希望渺茫的未来,但凡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安下心来去睡觉、去休息,即便一时睡着了,也肯定会被噩梦惊醒。 唉—— 苏乐叹息了一声,把视线转回到了跟前的电脑屏幕上,没有再说什么。 几分钟后,月球基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在线上集合完毕了,苏乐虽然有点纠结,但还是立刻喊了叶扬一声。 随后,叶扬代表月球基地核心领导层,向基地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宣布了一项任务—— 尽最大的努力,在一个月之内全部撤离月球。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不少人都恍惚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得知月球已经变成一颗掠日行星了,月球的未来就只有一个,那就是飞蛾扑火般冲向太阳。现在,叶扬的话虽然令他们眼前一亮,但也让他们产生了非常不现实的感觉,继而就是质疑——他们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简单算一下就能得出一些数据: 目前运力最强的载人飞船‘星舰’,一次最多也只能把一百人送入太空,月球基地共有十万人左右,也就是说,需要近千艘星舰才能把这些人一下子都装完,可是,在泰山西北的发射场上,只有十几艘星舰可用。即便星舰数量足够,要在一个月内发射1000次的话,平均下来,一天就得发射33次!如此高频率的发射任务,显然需要大量的可重复使用的助推火箭与燃料,而助推火箭每一次的重复使用,又都需要时间来加注燃料,还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排查可能出现的故障…… 即便所有人最后都及时、且顺利地离开月球了,接下来又该去哪里呢?回地球吗?地球还回得去吗?发生了那么大的灾难,地球方面现在把人往外送还来不及呢……回地球、不落地,窝在星舰内、待在近地轨道上?这也不现实,因为每艘星舰配备的食物、水、氧气这些生存资源是有限的,即便启用了高循环率的萝藦生命舱,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供给,也支撑不了多久!在近地轨道上运行的ISS与天宫,倒是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这两个空间站都是千人级别的,对于月球基地的十万人来说,能提的帮助也非常有限。 所以,核心领导层宣布的这个任务,真的不是在痴人说梦吗? “这当然不是痴人说梦……”面对着众人投来的质疑、不解的目光,叶扬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我们的月球基地的工作区、居住区,大部分都是舱段式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安全系数,还为了方便拆分、重组。也就是说,每个舱段都是一个模块、一个载人舱。当年,月球基地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应对有朝一日不得不选择离开。这样的‘有朝一日’,就是今天了……” 接下来,叶扬没有再感叹什么,而是按照当年‘初衷’里制定的预案、对撤离任务做了具体的安排,大体上的流程,就是将基地的一些舱段从月壤之下吊出来、运送到泰山发射场,之后用助推火箭送到绕月轨道、并在轨道上进行重组,最后离开月球。 “工质燃料够吗?助推火箭够吗?”叶扬安排完任务后,有人表示担忧。 “关于工质燃料,我们是有相关储备的。”回答这个疑问的,是天津区的一位负责人,“我们天津区,是月球基地的航天工业区,在过去的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从距离基地较近的凯布斯陨石坑中开采到了大量的水冰,这些水,只有一小部分被用于日常生活,剩下的大部分,都被制成了液氢液氧。当然,除了水,我们还对其他的资源进行了开采,比如稀土、钛、铝,还有铂族金属这些储量丰富的资源。我们在月球上能够顺利进行航天制造业,就得益于此。还有,月球得天独厚的环境,对航天制造与技术试验也是非常友好的,比如真空、低温、低重力等等。” 在月球上直接搞航天制造业? 听完了这段答疑,苏乐心生惊讶,他一直以为工业区的任务只是开采资源、然后把资源运到泰山发射场送回地球,他万万没想到月球基地在生产制造业方面也在追求着‘自给自足’……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些电子设备,电脑、手机、显示器只要是你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我们基地自己生产的。”天津区的负责人的话听起来有些洋洋自得,但他的脸上却是各种惋惜,“不过事到如今,大部分产品与制造设备我们是带不走了,只能带些基础设备,而且,那些大型的3D打印机还得拆散了才能带走……” “还有一点,”接过话的,是泰山发射场的负责人之一,“月球的逃逸速度是秒速2.38公里,这比地球的11.2公里小多了,所以,同质量的载荷,在月球上发射所需要的燃料要比在地球上发射少很多,加上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也基本不需要考虑隔热瓦与流体力学之类的问题,舱段可以直接吊装到助推火箭上。而且,我们的助推火箭,除了普通的液氧煤油、甲烷液氧、液氢液氧这样的化学型的,还有前不久刚刚投入实用的新型电火箭,也就是装配了‘空间核反应堆电源’与‘可变比冲磁等离子发动机VASIMR’的电火箭。而且,这些助推火箭都是可回收的。所以,我们还是极有可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撤离的!” “然后呢,我们去哪?总不会回地球吧?”苏乐紧跟着问道。 “火星。”叶扬不假思索,“我们的下一站,是火星。” 最近貌似在搞什么活动、评论本章说都自动锁了……之前在后台看到一些留言,我点进去回复的时候,却显示留言不存在,在app里也不显示。哎,以后一起回吧…… () 第227章 哪有那么多奇迹(8) 下一站……火星? 叶扬的回答,出乎了所有非知情者的意料!他们怎么想都没有想到,月球基地的核心领导层这时候会把‘火星’搬出来。相比于在一个月之内撤离月球,决定去火星这个不毛之地,更加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 而叶扬在这时候提到火星,也让不少人都想起了一件本应该值得他们重视的事—— 去年,参宿四舰队离开了地球、奔向了太阳系之外,对人类文明来说,看得见的威胁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地球方面准备把在火星上待了二十年的拓荒者迎回地球,时间,就定在了今年的火星窗口期。可是现在,地球已经地覆天翻,这时候让火星拓荒者回来,已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选择了。而且,这场灾难已经造成了一部分通讯系统的瘫痪,地球方面与火星的联系,此时恐怕也已经受到影响了。 这样的局面,让曾经执行过、经历过SOT先导计划的人都感到了造化弄人。 “跟老沈他们联系过了吗?”苏乐问。 老沈,就是火星拓荒者之一的沈星宇了。 “我们这边先收到了他们的消息。”叶扬说,“他们观测到地球与月球的运行出现了异常,问我们是不是发生什么了。” “我们这边怎么回复的?”苏乐担心地问。 叶扬点点头,他明白苏乐在担心什么,当年在执行SOT先导计划期间,已经让火星探路者经历过一次类似的心理冲击了,“我们把实际情况告诉了他们……” “那他们有没有……” “他们没有怀疑……”叶扬打断道,“其实去年告知他们可以回地球的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欲望就不怎么强烈,倒是刚刚跟他们联系的时候,他们还首先提出了让我们去火星落脚……” 苏乐心中五味杂陈,“他们真这么说?” “他们建议我们去火星,这跟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叶扬点了点头,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各位,详细的工作计划已经发给你们的AI了,接下来,就按计划行事吧。” “确定要去火星吗?数千万公里的距离,真的没问题吗?”有人还是对领导层的决定有疑问。 叶扬苦笑,“有火星这条路可以选择,大概是老天对我们还有所眷顾吧。” 这话,让许多人都不能理解,不过,苏乐却是立刻就明白了,“今天是九月一号,呃,现在已经是二号的早晨了……从这个月开始,到十二月中旬,是火星窗口期。我们可以用最省燃料、且最安全的霍曼转移轨道前往火星。如果各方面的条件都允许的话,我们还能回一趟地球……” “回地球?什么意思?”有人不解。 “借地球的引力来加速。”叶扬说,“轨道专家已经计算过了,这样的机会,我们确实可以把握一下。” 众人沉默了,如果说火星之路是老天眷顾人类文明的话,那‘过家门却不能入’这样的机会,却又像是在戏弄人类一般。 叶扬看没有人再问什么,于是就宣布了会议到此结束。 参与线上会议的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没有立刻动身,他们都想要好好消化这次线上会议的内容、好好冷静冷静,但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时间,而且,从任务内容上看,许多部门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户外工作,这期间,外边是否还会有流星体群经过,没有人知道。也就是说,他们将要比平时冒更多的危险,而这样的心理准备,他们也没有多少时间去建设。 不过,他们当初选择来月球基地时,就已经有所觉悟了,胆子,他们一直都是有的,而他们也相信自己的下属也都不是孬种。所以,此时此刻他们虽然心情复杂,但他们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那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接到的任务——往小了看,这关系到月球基地十万人的生死,往大、往远了看,这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他们,深知这样的道理。 不多时,这些负责人就将任务布置到了个人。 在泰山三站的年久零,他原本的任务是去河鼓区检修被流星体砸穿的第47号舱段,但是新任务让他继续留在了三站——被砸毁的舱段已不值得维修了,现在对他们设备维护部门来说,保障发射场的设备正常运作、让发射任务能顺利进行才是最重要的。 在七站,苏辰给刚睡醒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动员课,权当是开学典礼了——他们原本是要前往南极站参加新学期的开学典礼的,但人算不如天算,开学典礼被取消了,同时被取消的,还有他们原来的学习课程。有孩子询问原因,苏辰只说了有去火星的安排、让他们在七站好好待着,并没有告诉他们地球上发生的事。 ‘去火星’这样的说法,让孩子们彻底从惺忪中清醒了过来,他们脸上满满的激动与兴奋,让苏辰的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相对于地球上那些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来说,这些来月球‘实习’的太空军学院的学生是幸运的,但让这些孩子们去面对前路不明的未来,这又太残忍了些。 怀揣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七站之后,苏辰受命去往了天河区,这些孩子们就暂时交给了叶慕研还有其他几个助手。 开学典礼被取消,年念跟左心扬自然也没有去南极站,不过,他们也没有在住处逗留,而是搭顺风车去到了泰山七站、跟叶慕研他们待在了一起。 路上,年念一点也不在意危险的流星体,他的注意力,全程都被月平线上的地球吸引着。这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地球,虽然他知道地月系奔溃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但他还是忍不住感到新奇与激动——他没想到,自己看看地球的梦想,竟然会这样实现。 而两个月后,他的这个梦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实现—— 他乘坐的、由基地舱段拼装而成的飞船在飞往火星之前,近距离掠过了地球。 是的,两个月——就像天体物理学家预测的那样,月球确实变成了一颗掠日行星,不过,月球在飞向近日点时的速度却不像预测的那样快,所以,月球基地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撤离。年念这一批人,就是在十一月初离开月球的。 “这地球…怎么跟我在书本上看到的不一样?”年念问同行的左心扬。 左心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他也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地球上发生了巨大的灾难他是知道的,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场灾难会直接把地球变成了一个风不调、雨不顺的水球—— 飞船绕了地球几圈,他只看到了零星的几小块陆地,还有一片片乌色的烟云与数个巨大的云气漩涡,至于南北极冰盖,他一点点都没有看到。 () 第228章 然后去远行 这就是现在的地球,一个水世界。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地震、火山喷发频频发生,海啸更是席卷了全球,南北极的冰盖,也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消融殆尽了。 地球会变成如今这样,很多人都猜测是出现了‘第十三次波峰’,甚至是第十四次、第十五次,但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没有人能确定,因为人类失去了‘眼睛’——海啸摧毁了绝大多数的地质监测站与中微子天文台,最大、最初也被认为是很安全的‘南极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也在冰盖消融之后彻底失去了踪迹。 总之,人类终究是没有等到什么奇迹。令人感到些许宽慰的,也就是地球还没有彻底变成一个水世界——以前海拔较高的一些地区,如今尚未被淹没,这些地方,成了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的立锥之地。 在这些立锥之地上,幸存者们虽然还活着,但活得并不容易。 因为,他们被一个暴躁的水世界包围着: 有的地方飓风肆虐、巨浪滔天,有的地方乌云压顶、暴雨如注,有些地方则被一片片火山灰笼罩着,那遮天蔽日的程度,就如同黑夜降临一般。而这样恶劣的环境,各领域的专家都推测还会持续很久很久,因为在失去了月球这个‘稳定器’之后,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已不再稳定—— 以往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这个夹角的变化范围在22.1度到24.3度之间,变化周期在4万年左右,也就是说,4万年只有2度左右的变化,这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在以前是相对稳定的,现在没了月球,这个变化幅度将会越来越大,变化周期也会缩短,这将会导致全球性的季节紊乱与极端天气频繁出现。 所以说,以后即便不发生大规模的地震、海啸与火山喷发,地球也将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处在一个狂暴的状态中,就像‘卡尼期洪积事件’那样。然后再加上地球磁场几近消失,地球已经完全暴露在了太阳风与宇宙射线中,这更是雪上加霜…… 这样的地球,令每一个地球人都感到畏惧。 不过,对那些已经离开了地球的人来说,这样的畏惧感要少一些,毕竟他们不用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生活,可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轻松起来—— 那些在灾难中死去的人、那些还在恶劣环境中挣扎的人、那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后却还是把命留在了地球上的人,让他们这些离开了地球的人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很重,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要肩负起人类文明的未来啊……” 在飞船完成引力加速、飞离地球时,左心扬语重心长地说出了这一句话,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对身边的年念说的。 年念一时无法理解,因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月球人,他的骨子里虽然对地球充满了向往,但那也仅仅只是向往而已,他并不像左心扬那样对地球、对地球上的人类有着多深的情感。 不过,年念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 之后的日子里,左心扬每天都会在舷窗前坐上好几个小时,这也几乎是每个前往火星的人都会做的事,目的无他,就是为了能够多看地球几眼。因为他们都很清楚,在有生之年里,恐怕是很难再回家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在他们的眼中,地球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了一个蓝色的亮点,而另一个方向上,一个橙红色的点也越来越亮…… …… 三个月后。 当左心扬他们所在的‘船队’还在半途中时,首批出发的数十艘飞船已经抵达了火星,并陆续滑入了绕火星运行的轨道。 在兵法中有一句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月球基地的核心领导层在这次撤离计划中也遵循了这一点——首批抵达火星的这数十艘飞船,皆是以货运为主。至于装载的货物,除了少部分是生活物资,其余大部分都是工质燃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后面的飞船能够顺利在火星软着陆—— 【因为助推火箭的数量有限,所以,每一枚助推火箭在将飞船推离月球、送入预定轨道之后,就会与飞船分离、然后返回月面接着打下一艘飞船。在整个撤离计划中,只有最后一批飞船才会与助推火箭绑定在一起、一同飞往火星。其他批次的飞船在踏上前往火星的征程后,只有配备的便携式小型发动机可以使用,这些小发动机,只能用来进行姿态上的一些调整、微调航向或是进行微小的加速与减速,它们能做到的极限,就是让飞船泊入绕火轨道。 想要在火星安全着陆,这些小发动机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与最后一批飞船绑定的、那些大推力的助推火箭。 至于为什么不用降落伞、气囊、空中吊车之类的软着陆技术,是因为这些普通的技术方法并不能为几十吨、上百吨的舱段式飞船提供有效且安全的缓冲。 加上飞船是由基地舱段重组而成,其外表的设计细节并没有考虑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也没有隔热瓦之类的东西,让这样的飞船用以上的三种方式硬闯火星大气层,即便火星大气很稀薄,也是非常危险的事。相比较而言,使用可回收、可复用的助推火箭来帮助飞船进行软着陆,就靠谱多了。先一步抵达火星的飞船所装载的工质燃料,就是为此准备的。】 当然,功能完整的BFR星舰不需要搞得这么复杂。 与首批抵达火星的货运飞船同行的,有四艘BFR星舰,其中的三艘暂时停留在了绕火轨道上,剩下的那一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率先降落到了火星地表,而降落点,在火星拓荒者们建立的‘斯瓦洛格’基地附近。 …… 先出舱离开星舰的,有两个人。 而前来迎接的,只有一个。 “你们这BFR,比王总他们当年乘坐的小BFR高多了。”沈星宇微微昂着头,望着矗立在眼前的庞然大物、感慨着。 “现在也叫星舰了。”沈凝的眼中泛着泪光,声音有些颤抖。 沈星宇笑了笑,把目光转到了沈凝身上,然后张开了双臂,“想抱就抱一下吧!别哭,哭花了就不好看了!” 隔着头盔面窗,沈凝看到了沈星宇那一口残垣断壁般的牙齿,瞬间,她的眼泪就飞了出来。 “都这么大年纪了,还哭!”沈星宇主动上前一步,给了沈凝一个拥抱,而后抬起手拍了拍她的后背,“你老公在这呢,注意点形象!” 说着,沈星宇的视线就落到了沈凝身后的另一人身上,然后嘴角微微一扬,笑着说道,“初次见面,我就是你大舅哥了!” “大、大……”年久零瞠目结舌,他酝酿了一肚子的话,正不知道先说哪句好呢,结果对方突然来了这么一句毁气氛的调侃。 “得,你还是喊我老沈吧,就跟以前视频一样。”沈星宇打断道,“啧啧……当面听你喊我大舅哥,还是感觉太肉麻了……对了,我一直也没问,呃……念念跟你们一起下来了吗?” “没有……”沈凝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还在半路上,估计两个月后才会到。” “哦……”沈星宇的目光稍稍暗淡了一些,“那跟你们一起下来的还有谁,偌大个星舰,应该不会就装了你们两个人吧?” 年久零半转过身,望着星舰顶部的载人段,“有你熟悉的苏乐,还有叶扬。还有其他一些人,有领导,也有各领域的专家,总共七八十人吧。让他们再缓缓,待会就能下来了。” “听你这意思,里边装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家伙?”沈星宇有些好奇。 “差不多吧,”沈凝接过话,“除了我跟久零,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六字打头的了。” “我还得过两年才到六十呢!”三人的耳机里同时传出了苏乐不满的声音。 沈星宇又‘啧啧’两声,“中气挺足啊。” “不、不好意思啊……”年久零有些尴尬,“出舱后,我的AI就自动把麦克风调成自由麦了。” 沈星宇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应该的…应该的……在这鬼地方,开自由麦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也会让人觉得安心一些。” 说完,沈星宇的神情忽地一滞,接着又是长长叹息了一声。 “要不,去火星车里休息一会儿吧?”沈凝看得出来,沈星宇是站累了。 “唉……老了,不中用了……”沈星宇摇了摇手,慢慢坐到了地上,并示意跟前的两人也坐下来。 老了?明明比久零还要小四五岁啊!沈凝鼻子一酸,眼泪又飞了出来。 “你晕车的毛病好了?”沈星宇说着,一边使劲给年久零打着眼色,让他去安慰安慰沈凝,也不管别人隔着面窗能不能看见。 “这一路上,都靠吃药撑着。”年久零说着,一边扶着沈凝坐了下来。 沈星宇的眼睛一亮,“是新开发出来的?效果看起来挺好的…有副作用吗?” “没什么……”沈凝摇摇头说。 呼—— 沈星宇长舒了一口气,“那你们俩就别留下来了。” 年久零跟沈凝同时一怔,这句话,让他们完全无法理解,不过,却是有人立刻get到了其中的点——三人的耳机里,传出了叶扬惊诧的声音,“老沈,难道你也……” “不不不,不是我想到的,”沈星宇立刻打断道,“是维克多。怎么,你也想到了?既然你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那事情就好办了。” “好办?”叶扬有些意外,“如果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说,我们不认为这个问题有多么重要,那……那你会怎么办?” 年久零跟沈凝面面相觑,他俩完全不知道沈星宇跟叶扬在打什么哑谜。同样的,待在星舰里还未出舱的苏乐等人,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沈星宇抬手指了指不远处,“那里就是我现在所待的斯瓦洛格基地了,百十公里外,还有荧惑与尼克两个基地。二十年来,我们用你们送来的热熔3D打印机还有其他基建设备,把这三个基地的规模拓展了上千倍,有生活区,有种植区,还有科研区,在火卫一福波斯上,我们还搞了一个半永久性的小基地。我们还用制氧装置分解二氧化碳与水,屯下了不少的液氧、液氢还有甲烷……这次你们来火星,肯定也带了不少空间核反应堆吧,有了这玩意儿,再加上我们的积蓄,你们这十万人可以在火星安稳地生活很长时间,如果发展得好,把人类文明持久地延续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前提是,那件事不会发生。所以,我们希望你们继续远行,不要把这里当成…家……如果这里的安稳让你们不愿把那件事放在心上,那我跟维克多能做的,大概就只有毁掉我们二十年的心血了。” “所以,如果我们执意要留在火星,你就准备效仿项羽、搞一次破釜沉舟,来给我们决心与勇气吗?”叶扬说。 沈星宇缓缓抬起头、望向了太阳,没有说话。 “在来火星的路上,我已经在核心领导层里提出过这个问题了,我们也一直在权衡该如何选择。”叶扬接着说道,“看起来,你倒是已经铁了心、不希望我们在这里驻足了……所以,你一个人来接我们,也是来谈判的吗?谈不拢,就直接让……” “你说得太严肃了,也把我想得太心机了,”沈星宇摇摇头,有点无奈,“如今拓荒者就剩下我跟维克多了,总得有一个人在家里守着吧。倒是你,让老家伙们先下来,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尽早回到重力环境中吧?” 咳咳——苏乐听不懂这两人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插话,干脆就咳嗽了两声。 “远行的话,我们这些老家伙…会拖后腿的。”叶扬说。 “所以,你也认为远行是必要的吗?”沈星宇面露讶异。 “让年轻些的人在这里打个尖,然后,就送他们去远行吧……”叶扬说,“这是我们核心领导层的想法,不过,我们也得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一切,等所有的飞船都抵达火星再说吧……” 沈星宇忽然笑了起来,“希望到时候我不用去学项羽……” “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年久零的目光有些凝滞,这场相隔了二十年的重逢,不应该是各种感动吗,怎么说着说着,就好像又要分开了? “是啊!我怎么也听不明白?”苏乐附和。 “还记得你们搞的那个模型吗,”沈星宇问,“就是综合地球上发生的变故,总结出来的那个模型。” “暗物质碎片撞上了与地核重叠的暗物质球?”苏乐说。 “是的。”沈星宇说,“这个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地球上发生的事,不是吗?地核中微子爆发、地球质量锐减、地球自转减慢、磁场消失……” “然后呢?”苏乐还是不明百,年久零、沈凝也一样都不明白。 “太阳的模型,或许也该改改了……”沈星宇望着和煦的太阳,意味深长地说。 苏乐双瞳猛地一缩,他的脑海里,闪出了一个令他惊惧万分的可能性。 () 第229章 双重死地 在之前的那个地球结构模型中,有一颗‘暗物质球’重叠在地核中,这可以解释很多现象。 那么,是否可以把这种结构模型应用到太阳身上呢? 太可以了! 在得到沈星宇的提醒之后,原先一头雾水的人都想到了这一层—— 太阳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而地球,只占了区区不到0.0003%,如果普通物质构成的地球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将一颗‘暗物质球’稳在地核中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为什么就不能发生在引力更强的太阳身上呢? “难道,你们是担心暗物质碎片撞击太阳吗?”年久零猜测道。 沈星宇摇了摇头,“太阳引力比地球强多了,比地球更容易吸引火力,这么多年下来,太阳看起来好好的。所以,像撞击地球的这种小块的暗物质碎片,应该不会对太阳造成什么剧烈的影响。” “所以,是担心大质量的暗物质碎片?”年久零继续猜。 沈星宇还是摇头,“海王星是怎么被发现的,你应该知道吧……因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的观测值与理论值不符,这才逆推出了干扰源、海王星的存在。如果太阳系存在大质量的、自由飘荡的暗物质碎片或是暗物质星体的话,即便它是不可见的,它也会通过万有引力对其他的行星造成明显的扰动。但是各大行星的轨道都很正常,所以说,太阳系应该没有这种大的暗物质碎片。即便有,也很少很少。” “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年久零茫然了。 “你的重点错了。”苏乐忧心忡忡地接过话,“撞不撞……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太阳内部会不会也重叠着这么一个暗物质球。地球在这次变故中,损失了百分之十左右的质量,这期间,我们没有见到正常物质被剥离出地球。所以,我们可以把地球的模型简化一下,地球总质量是1,由0.9质量的正常物质与0.1质量的暗物质组成,也就是9比1。如果这个比例也适用于太阳的话,那问题就大了。老沈,老叶,你们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就是这个意思……”沈星宇说,“维克多在整理、研究你们传来的数据时,想到了这一点。” “我们是在来火星的路上,才意识到的……”叶扬说。 “这个比例有什么问题吗?”年久零依旧茫然,沈凝也是一样。 “滥竽充数听说过吧?”苏乐说,“暗物质球只提供质量,也就是只提供万有引力,它不会掺和正常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年久零茅塞顿开,“也就是说,我们的太阳其实是虚胖?它的寿命可能不会有一百亿年?” “你太乐观了……”苏乐说,“用这种‘暗物质球’的结构建立起的太阳模型,太阳的寿命肯定低于100亿年,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具体会如何演化,这不是随便想想、随便一两句话就能下定论的。这…这都可以令开一个理论派系了……” “暴毙。”沈星宇淡淡地说道,“在这几个月里,维克多稍微研究了一下这种模型,如果我们的太阳是90%的正常物质与10%的暗物质构成的话,那演化到今天,已是强弩之末了。太阳的内核,将急剧老化……” “这话我怎么听着有些耳熟啊?”年久零看着沈凝,“你觉得呢?” “刘工在流浪地球故事里的设定……”沈凝擤了擤鼻子,说道。这时候,她因重逢而产生的激动的情绪已经慢慢缓和下来了,不过,因为重力小,她的眼眶中还蓄积着不少眼泪,鼻子里也塞塞的。 “哦对……”年久零也想了起来,但他还是不敢相信这种事情会发生,“刘工当时的这个设定,在理论上不是不可能发生的吗!?” “以前的理论中,并没有考虑到这种暗物质球的模型。”沈星宇说。 “你说的暴毙,是氦闪、然后膨胀、提前红巨星化吗?”苏乐追问道。 “没这么复杂,”沈星宇说,“就是突然熄火。以前管道煤气还没普及的时候,家家户户还用罐装煤气,快烧完的时候,煤气灶上的火苗子是啥样的,你还记得吗?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最后轻轻地噗噗两下,就熄了。对了,维克多还提到了豺狼座,在豺狼座,就出现过突然熄火消失的恒星。” 这席话,让苏乐顿感窒息。他是搞天文的,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一直在月球基地搞巡天,豺狼座恒星消失这种事,他曾经也上心研究过。 豺狼座恒星消失,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巡天照片,发现豺狼座天区的恒星、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悄然减少了数百颗,所谓‘悄然’,就是在这些消失了的恒星的周围,没有发现丝毫遗迹,这些恒星,就像是熄火了一样、彻底隐匿在了黑暗中。 在以前的认知中,恒星消失,要么是炸掉,要么是熄火。炸掉,就是超新星爆发,这很常见,熄火,就是演化到晚年变成黑矮星、变得极难被观测到,这个,就不常见了,在现在的宇宙中,可能连一颗黑矮星都没有,因为在以前的恒星模型中,黑矮星想要演化出来,那得花好几百亿、甚至上千亿年的时间,现在的宇宙年龄,才区区138亿年而已。 所以时至今日,豺狼座恒星消失的原因,依旧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沈星宇的话,无疑给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消失的这些恒星,会不会就是‘暗物质球’模型下的实例呢? “跟我们算出的结果差不多……”叶扬接过话,“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操……”苏乐低沉地骂了一声,“对我们来说,太阳系它妈的难道是一个双重死地吗……” “双重死地?”这一回,轮到沈星宇疑惑了,“这什么意思?” 苏乐缓了缓,说道,“参宿四舰队曾经在传来的信息中说过,我们的太阳系将会成为一个‘加油站’,心宿二爆发引来的高级文明,将在我们这里竞争资源。” “哦……”沈星宇也回想了起来。 “这不矛盾吗?”年久零插话,“太阳要是暴毙了,那他们还来竞争干嘛?” “资源并不一定要到太阳上去取,木星、土星这些气态巨行星上有氢,水金地火这些固态岩质行星上有金属……”沈星宇说。 “唉——”叶扬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如果我们手里还有中微子监测网与功能完整的粒子加速器……也许,还能找到一些暗物质的线索……” “所以各位,”沈星宇看了看跟前的沈凝与年久零,然后又抬起头望向了星舰的顶端,“还有各位领导,你们觉得,为了这个暂时得不到论证的新模型而选择继续远行,值得吗?” 众人沉默。 良久,有人问道,“那你觉得,我们该去哪呢?总要有一个目标吧?” “哪有什么目标可选啊……我们没得选……”有人接过话,“周围的恒星,都有高级文明坐镇,即便没有,凭我们现在的水平,去最近的那颗,也需要花几万、十几万年的时间啊,这会耗死我们的……” “想要去远行,呵…”有人迷茫地讪笑道,“我们面前哪有路啊……” 沈星宇微微一笑,轻舒了一口气,脸上也轻松了不少,然后,他缓缓的说出了一句鸡汤、同样也是事实的一句话——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路啊……” () 第230章 终章·寄语 对那些人使用同声传译的听者来说,沈星宇的这句话听起来有些突兀,但叶扬他们并不这么觉得,因为这话他们太熟悉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叶扬把沈星宇的话完整地说了一遍,也算是给那些困惑的人释了个疑,接着,他顺口又问了一句,“最近是没书看、所以又看起周先生的老书了?” “翻书架的时候,看到书名是《故乡》,就随手点出来翻了翻……”沈星宇淡淡地说道,就像是在陈述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可是,听到这话的人却都感到了一阵心酸——他们为遥望故乡、望了二十年的沈星宇感到心酸,同时,也为今后很难再回到故乡而感到心酸。 “虽然这都是一百二十年前的老古话、老鸡汤了……”沈星宇接着说道,“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还是有意义的,你说呢?” 叶扬深呼吸了一口气,他还不怎么适应火星的重力,缓了缓后,他坚定地说了一声: “当然!” …… …… 三个月后,也就是2042年的6月,最后一批飞船抵达了火星。 纵观整个的撤离过程,还算得上是顺风顺水,不过,这不代表没有出现事故与损失——有将近百分之四的飞船没有抵达火星,这百分之四的飞船中,有一小部分是在起飞后不久就爆炸了,其他的,则是变轨出现了问题、继而偏离了预定的航向。而失事的这百分之四的飞船,一共造成了近五千人的直接减员。 放在以前,这样的损失率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因为这比当初航天飞机、联盟号火箭的发射损失率还高出了好几倍。不过,这次的情况与以往不同,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连续进行了上千次的发射任务,最终损失率只有百分之四,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另外,还有一些人自愿放弃了前往火星的机会。他们,大多数是泰山发射场的执勤人员,为了最后一批飞船能够及时、顺利地升空,他们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月球。 最终,顺利来到火星的,拢共只有不到九万三千人。 在最后一批飞船抵达了火星之后,这九万多人以为接下来就是排号、等待着陆火星了,可他们等到的,却是核心领导层传来的关于‘双重死地’的资料与‘远行计划意见书’。 …… …… 远行计划,最终用不记名投票的方式被定了下来。参与投票的九万多人,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最后选择了弃权,剩下的,清一色的都是同意,无一反对。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激昂,就是与其在绝境中坐以待毙,真的不如死在对抗绝境的路上。 之后,众人群策群力,将远行计划的整体框架确定了下来—— 远行的人,主要还是以青壮年为主,也就是年龄在五十岁以下,不需要所有人都参与;第一批船队的起航的时间,定在了当年年底,也就是2042年的12月份,在这期间起航,恰好可以赶上天王星与海王星窗口期的末班车,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天王星与海王星的引力来进行加速与航向修正。 而远行的目标,众人一致认为南门二是首选。 选择南门二,一是因为这个‘三合星系统’距离太阳最近,二是因为人类曾经跟南门二文明交流过一次,而且在这次对话中,人类也没有从中解读出恶意。不过,南门二文明曾经摧毁了试图接近他们的一支参宿四文明的舰队,所以在远行计划中,人类方面需要不断尝试跟南门二文明取得联系,如果当船队距离南门二1光年的时候、南门二文明还是跟以前一样一直不回复,或者是表露了出了强烈的领地意识,那么船队只能调整航向、前往下一颗距离较近的恒星了。 这就是远行计划的大致框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经过各领域专家的努力,计划的具体细节也被进一步完善了。但是,在没有可控核聚变与冬眠技术的现实之下,这样的计划,就跟‘划着漏水的澡盆横穿太平洋’一样粗陋。 如此骨感的现实,让所有人的心情都无比沉重,但是,他们都很清楚自己的肩上扛着什么,为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再难,他们也得走下去。 就这样,第一批远行者很快被确定了下来,一共九千余人,剩下的那八万多人与部分舱段,在这之后就被分批次转移到火星地表,并被安排到了斯瓦洛格、尼克、荧惑这三大基地。 …… 10月底,在绕火轨道上,第七艘、也是最后一艘‘新船’重组完成,这七艘由月球基地舱段、助推火箭与BFR星舰组成的样貌怪异的飞船,就是第一批远行者下半辈子的家。 …… …… 在远行的队伍中,有三十二个稚气尚未完全脱去的面孔——其中三十一个,是当初被安排到月球基地实习的太空军学院的学生,剩下的那一个,是生于月球、长于月球的年念。 在11月中旬,当远行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尾声时,这三十二人被星舰接回了荧惑基地,他们与留守在火星上的其他同学一起被带去了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叶扬为他们举行了一场迟到了一年多的开学典礼。 在后来的日子里,不管是踏上远行征程的年念他们,还是留守在火星上的其他人,每当他们回想起这场开学典礼时,叶扬在典礼最后讲的那些话,都会很清晰地回荡在他们的脑海里—— 【“三十八年前,机遇号火星车降落在了二十五公里外的忍耐撞击坑附近,后来,它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才挪到了现在我们所站的这个地方,这里,是Endeavour Crater,奋进撞击坑。”】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站点,是火星拓荒者建立的。在火星上的这些年,他们寻回了一些东西并存放到了这里,就是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看起来古旧残破的这些机器设备。它们是机遇号火星车,好奇号火星车,萤火2号火星车,天问1号着陆器、勇气号火星车、机智号直升机、坚毅号火星车。”】 【“所以……”】 【“我希望你们保持好奇,保持机智,保持坚毅,在忍耐中奋进……你们是熠熠萤火,希望有一天,你们,可以汇聚成璀璨的星河!”】 ———— (双螺旋纪元,终) () 第231章 后记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 截至目前,后台显示的收藏数据已有1800了。这让我想到了刚开坑的时候,那时候,收藏一直停在个位数,一直到第二卷中期,也就是在去年的6月份,收藏才破了300,而这当中,起码有百分之九十是我发红包招来的机器人,简直惨不忍睹。 但我还是幸运的,因为在这本书的初期,有几个热情的小伙伴一直在看这个故事、给我鼓励,后来还有几个小伙伴常常发推荐票红包拉人、在群里、在书单区打广告,最后还得到了狼图大佬的科幻书单推荐…… 总之,非常感谢支持过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盆友,谢谢! ………… ………… 这两天,我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本章说与书评区,很感动有这么多的小伙伴留下了脚印。 因为有些留言已被自动屏蔽、只在后台显示,所以就在这里对小伙伴们提的问题与建议做一些解答吧。 ———— @有几个新入坑的小伙伴问【为什么不签约】。 老盆友都知道,从开坑到第三卷结束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怀抱憧憬、希望能签约,可是申请了十几次、一直没通过,我也没办法。 ———— @【第一章太劝退了、名字太绕了】。 其实第一章在发出来之前,我已经修改过很多遍了。不是我不想写得通俗易懂,而是因为,不敢写得太详细。(后边就有一章莫名其妙地被屏蔽了,明明没有敏感的,但不管怎么改,都恢复不了。因为这样,之后也阉割掉了一些内容,挺无奈的。) 所以,我建议感兴趣的盆友可以搜相关欧洲史看一下,百度百科里就有现成的资料,挺有趣的——东..西.教..会.-大.分-裂。(这7个字我曾经在评论里回复过,但直接被系统吞了,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是的,利奥九世、亨伯特、瑟如拉留这些歪国人,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 @【基因变异、出现了第三条螺旋线,这该如何加入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中?】 说一个挺巧的事。 两个月前(2020年4月份),B站上了一部法剧,叫《使命》第二季(科幻剧,10集,2019-09-05首播于法国),里边就画了一种‘三螺旋’的结构。 ———— @【SOT的意思】 SOT,并不是‘安全、保护与拯救’这三个单词的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欧洲神话中,有一个‘神’叫做soter(索特尔),他象征着‘安全、保护与拯救’,仅此而已。就像维纳斯,象征着‘爱’与‘美’。 ———— @关于【QQ阅读APP端的小伙伴】 有几条留言,来自于‘QQ阅读APP端’。以前一直没注意还有QQ阅读渠道的读者,很意外,没想到起点这边跟QQ阅读那边是互通的……很感谢你们的鼓励支持与宣传,谢谢! ———— @【有人说发掘古墓时竟然不考虑放射性物质、这样的考古太不专业,认为我给考古团队降智,还有盆友觉得‘人家发掘金字塔的人有不少人都因为氡而出现了健康问题,专业的考古发掘应该做这方面的准备’。】 故事里的时间背景是09年。我查过这段时期内的、与国内考古发掘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并没有发现有‘开墓需要准备盖革计数器’之类的细节要求。 金字塔的这些研究,也只是推测为主,并无定论。 不过,关于氡污染的问题,近些年来倒是频繁出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研究表明,平时在搞装修的时候我们就会遇到氡污染。一般的石质建材都含有极其微量的放射性元素,比如铀,天然铀的衰变不会对人造成什么伤害,但它衰变产生的有害产物产物之一‘氡’、这玩意儿被人吸入后,会对肺部造成损伤。有一项统计数据,在所有的建材中,用‘石煤炭化砖’砌成的房间里,氡含量是最高的,不过也只有不到400BQ/立方米,氡气虽然比较厉害,但这样的含量并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影响。(烧砖、花岗岩,对应的数字只有三五十BQ/立方米,微乎其微) 只有在富铀、富镭的环境里,比如矿场、部分地段的地下水,‘氡’的问题才必须要考虑。国内的考古发掘史上,好像没有墓葬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有可能是我查资料没有查全面。)…… 话说回来,开墓肯定是要通风的,这个步骤,也会顺带着消除氡气的影响。 ———— @【能不能搞个时间轴与编年史】 很久以前,我在评论区放过一个时间线,后来删了。 有空了再整理吧,最近比较累…… ———— @【能不能谈谈坎巴拉太空计划?】 这个小绿人造火箭、开火箭的游戏我没玩过,不过,我看过很多它的视频,很有意思(近期有个消息,KSP2将会引入多体引力与多人协作,也就是可以模拟三体、合作开花了,到时候KSP2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入了试试)。 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去试着玩玩,现在主要玩的,还是SpaceEngine、宇宙沙盒2、Stellarium这几个。然后我再推荐一个quickmap,是关于月球的。 ———— @【密码的含义、灯谜的答案到底是啥?】 安一火星日记的提示码:435363833282,等于iloveu 但密码不是iloveu,而是五个字母:metoo 元宵节灯谜的谜面:72717281636382818132。 谜底:九宫格输入法,可将数字替换成QPQTOOUTTE,再用英文键盘的第一行替换这些字母,也就是:1015997553。 ———— @【搞个群呗?】 虽然后台数据有千把个收藏,但我知道水分挺多的,所以搞群什么的也没什么必要,有什么要交流的话,在书友圈里发出来也是一样的。 不过之前有人跟我说、还是嫩一个吧,所以我就嫩了一个。那个灯谜的谜底,就是Q群了,也就是上边提到的那串数字。(到今天也就一两个人点了进来,哈哈哈,也没怎么说话,其实还是书友圈方便一些。) ———— @【刀客塔?】 是的,我玩过明日方舟,是B服的一个刀客塔。哈哈哈…… ———— @【在小破站(B站)叫什么呀?】 这个ID的后四个字。 ———— @【提前预言了网络授课什么的,太那啥了……】 我也很方…… ———— @55之后,有盆友建议【还不如去公众号写】 有些话,之前已经说过了,这里还是再说一下吧。 今年这个情况,挺闹心的,行业形势不好,大老板已经发话了,薪资降10%,然后主机厂那边(就是汽车制造商)又压了我们零部件供应商的价,简直就是双重打击,然后日常生活的开销也没变,房租还是那么贵,吃饭啊、正版视频会员啊什么的也没降价,这肯定会给原来正常的生活打折扣。 所以我想,既然自己能写些东西,那么,凭这个技能赚点外快也挺好的。在55之前,我想着下一个故事可以再多努力努力、争取签个约,那样就能……管他多少呢,就像最近兴起的摆地摊,一分一毛也是爱啊对不对?哈哈哈,然后55事件就来了。 其实对我这样的大扑街来说,鹅厂不管怎么整、怎么改规则,都不会影响我的实际收益,(现在是负的,哈哈哈),但鹅厂的各种骚操作确实给了我很大的精神打击,而且我也看得出来,这些操作对那些全职的中低层作者更加不友好。 所以,真的挺闹心的。然后再加上227事件还有老.福.特下架,我真的是两眼一抹黑了,网文这个行业的水,简直太深太深了。 就像那首歌里唱的,“这里是梦想的中心,但梦想都遥不可及,这里是圆梦的圣地,但却总是扑朔迷离,多少人敌不过残酷的现实、从此销声匿迹,多少人陷入了昏迷、剩下了一具空壳尸体。或许我根本不属于这里、早就该离去……” …… 在盆友的推荐与建议下,在‘冲呀’、‘联合’都开了一个号。不过暂时也不会开新坑写什么了,得让脑子歇歇。因为业余写现实科幻太费脑子了、也很影响正常工作(过去的一年里,我上班很多时候都浑浑噩噩的,夜里熬得晚,白天太要命,哎)。 总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 @【参考资料】 视频资料:我稍微整理了一下,放到了B站的收藏夹‘星辰大海’里了。有兴趣的可以瞅一看,很多都是一些优质科普UP制作的非常亲民的科普视频,非常值得一看(我的B站ID上边说过了。) 1、飞向月球(5集),UP主‘我们的太空’,昨天更新完的。后两集着重介绍了嫦娥、玉兔与冯卡门撞击坑。 2、spaceX猎鹰9、重型猎鹰、载人龙飞船的发射、回收影像。 3、科罗廖夫十字的影像。 4、维珍轨道公司的空射火箭的发射记录。 5、纪录片‘行星’。 6、常数e的意义、向日葵中的黄金比例、如何测定恒星的化学组成 7、胖5发射记录。 8、缓步动物门的水熊虫、恐怖直立猿的开挂人生、寒武纪机甲的改造与维修 9、二叠纪末大灭绝、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卡尼期洪积事件 10、欧洲最强火箭,阿丽亚娜-5 11、文曰小强速读的大刘的《山》、《赡养上帝》 12、拉格朗日点详解 13、翎客航天的可回收火箭的概念CG 14、纪录片-超越光速 15、各种核弹的威力对比、陨石坑的大小对比 16、24.6G银河系全景图(81亿像素) 17、纪录片-逃离地球 18、宇宙的一生-‘世上有几人能活到这短片结束?’ 19、NASA拍的那些绚丽的照片是怎么处理出来的? 20、π 21、纪录片-生命的起源 22、在氧气中窒息,泥盆纪末大灭绝 23、历史上有哪些肉眼可见的超新星爆发事件 24、量子世界 25、人类历史上挖过的那些深坑 26、俄版猎鹰火箭CG 27、机遇号的一生 28、每月全球航天发射记录 29、大麦哲伦星云图片(2亿像素) 30、BFR一级回收演示、轨道加‘油’演示。 31、人类科技史 32、你体内的鱼 33、暗物质的奥秘 34、微型猛兽 35、等等 其他的图文资料什么的,太多了,家里的俩电脑里都存了些,有时间了会整理到B站的个人空间里去。 ———— ———— ———— 然后……随便做个总结吧。 …… 这是一个偏现实的科幻故事,时代背景就是当下,然后基础架构,是科幻界里已经被用烂了的‘费米悖论’与‘大过滤器’。 只不过我的设定里,着重卡在了‘8-9’这一阶段,也就是: 【文明并不稀奇,银河系之所以看起来冷清,是因为文明很难离开自己的母恒星。】 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进一步做了下面这个设定: 【暗物质会限制航速、可控核聚变无法完成、冬眠障碍等几个问题造成了文明难以离开母恒星。】 之后的设定,比如【超新星爆发等灾难对文明的刺激、暗物质球模型、死地战场、星际航行心理、参宿四文明的AI迁徙策略、等等等等】,都是建立在以上的大基础之上的。 搞这样的框架,就像是建造一座倒立的金字塔,在建造的过程中,只要稍不注意,整座塔就塌了。换句话说,就是不能随便开金手指,否则,架构设定就全甭了。 比如,可控核聚变与冬眠这两个金手指能随便开吗?不能,一旦开了,那基础的设定【文明很难离开自己的母恒星】这一条就崩了,然后【8-9过滤器】这个设定就崩了,接着,【银河系看起来冷清】这一条非常现实设定也会崩掉。说得简单一些,如果开了金手指,那遇到外星人就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了。这符合现实吗?不现实。所以,我不会为了HE、而去开这样的金手指。 有人信誓旦旦的说,没有这两个金手指还往外跑,那就是送死。 这话不错,确实是送死。 但送死就一定没有结果吗?终章里说了,路,都是走出来的。 我知道这样的设定很难让一些人接受,可是我的初衷,就是把这个科幻故事尽量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那我就应该稍微看重一下现实,对吧? 建立在金手指上的推演,可以强行续命、让人类文明贯穿宇宙演化史,这会让读者产生快感,也能给读者很多感动、启发、共鸣、心灵上的慰藉。但我认为,在现在这样的、前沿科学近乎停滞的时代,这些推演就像是阳光下的泡沫。(并没有贬低金手指文的意思) 所以,习惯了金手指文,偶尔再看看偏现实的,虽然有可能会觉得辣眼睛,但我觉得也没什么不好。 说了这么多,如果还有小伙伴觉得终章不符心意,那我也想不到什么说的了,大家互相理解吧。 …… 那么,故事里现在发展到了这么一步,以后人类文明还有哪些牌能打? 牌还是有的,只不过这牌比较弱、也很难打。所以就算打出来了,也不会在短时间内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应该是下一本要讲的内容了,在原先的计划里,文明的等级也会顺便铺开,具体的划分规则,不会沿用流行的‘卡尔达舍夫等级’。具体的,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见面吧。 …… 最后,重要的事当然要再说一遍啦: 谢谢大家!谢谢!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txt80.com)的用户上传至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