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网(txt80.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找好书,看好书,与大家分享好书,请加QQ群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八零电子书 www.txt80.com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南开的成材之道》 作者:读书堂 内容简介: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循序渐进,一不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更是如此!俗话说:"不积陡步无以至千里"好高鹜远的只会留下失败之后的懊悔!" ========================================================================================================================== 【申明:本书由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 ========================================================================================================================== 南开的成材之道 第一部分南开学子自述成功之道积跬步而至千里(1)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循序渐进,一不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学习更是如此!俗话说:"不积陡步无以至千里"好高鹜远的只会留下失败之后的懊悔! 积跬步而至千里 刘建/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作者简介: 姓名:刘建 系别: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成绩:数132、语文124、外语128、物理133、化学125 名次:2000年全国高考浙江省理工科第二名 引子: 一年一次的高考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我在2000年高考后,列入欢喜者看的队伍,其实仔细想想这欢喜的得来,正是我在学习中运用了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这里我把这些方法推荐给我的后来者。 英语:循序渐进不欠"债" 英语可能是大家倾注时间最多的科目,它同语文一样,要靠平时的积累。如果你在一开始学至初中毕业学得不错,到了高中就会轻松得多。英语的功课如果欠了"债"。也不要急,要依照积累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加以提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对老师上课复习的重要内容和例句等作较详细的笔记,经常抽时间看笔记,把典型例句背下来。 其次,将从初中到高中的书上的词组、常用词组、重要句型、重点词的搭配用法等作一系统的整理,尤其是动词、形容词的用法。这项工作的工作量比较大,但不要怕难,因为它是提高英语能力包括应试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整理完后你必须把它们读熟,能背下来效果更好。 第三,把从初中到高中的课文全部背诵一遍。听起来吓人,但由于是已学过、读过,大部分背诵过,所以工作量并不算太大,背诵的目的是培养对外国语言的感应能力,即"语感"。一形成初步的语感,做题便比较得心应手了,正确率也比较稳定,这是一个有效的速成法,供大家参考。 此外,建议大家每天抽半小时(最好在早上)坚持读读背背课文、词组、习惯用法等,短期内可能看不出效果,坚持下来就会有明显的体会。 最后,英语和语文一样要做相当数量的题,英语题也是比较容易重复出现的,要大量做题来适应各种题型。其中,完形填空和短文改错大都可以用语感结合推断的办法加以解决。对于新出现的填单词的题型不少同学感到棘手,其实这主要是对单词的熟悉程度问题,你背过的课文和句型在这里会充分显示它的价值。 英语作文是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占30分之多。要想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一方面背课文,另一方面可以从造句开始,进一步构造复杂的句子,再发展到写段落、篇章。还有一个办法,称为freewrite吧,每天抽10分钟时间。任意写些单词句子,不要过多考虑什么通顺连贯,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不停地写出单词来,这种方法成效快,可以试试。千万要防止用"翻译法"写作文,即先写中文底稿,再译为英文,这不但费时,并且对英文水平的提高没有好处。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个背单词的小经验,一是背单词要避免"拼字母"式的背法,而是尽量结合读音规则和音标来背;二是背单词最好放到句子、篇章等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背。前一个办法是背词的拼法,后一个则是背词的意义,同时要对词『性』音标等做到心中有数。 语文:把消遣『性』质的小说、杂志 换成文学名著 语文,高考语文一向是最头痛的,我清楚地记得高一时第一次接触到高考试卷时,差点吓傻了。确实,这门的考试考题灵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对文学素质和文字能力的考察很深入。这对整天埋头于数理化题海的我们确实是个挑战。由于地域关系,汉字读音成了我比较头痛的一道关卡。从高一起,我就很注意收集易读错的字、多音多义字等。只要平时阅读碰到读音不是很明确的字或者不懂意义的词语、成语,就一定要查字典,查出个究竟来,然后记到一个小本子。久而久之,高三复习时,对汉语的音、形、义的复习任务轻了很多,而那些平时的积累也成了绝好的复习材料。关于诗词背诵,高考中分占得不多,但这是"死题",在"分分计较"的高考中,就显得很重要了,浩瀚诗海,从何背起?答曰:《唐诗》、《宋词》的精选本,在寒暑假期间甚至睡觉前的时间都可以利用。划出其中的佳句,摘抄到小本上,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陶冶了文学情『操』。高考压力造成的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普遍无法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以及其他通才素质。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在夹缝中求发展--把平时看的消遣『性』质的小说、杂志换成文学名著吧(哪怕是快餐『性』质的缩写本也好),那其实别有一番滋味。还有,平时看报纸要对评论时事的文章多加注意,其笔法往往能对平时的议论文写作提供启示。话题带到这儿,自然要讲讲高考中的"大头"--作文了,作文得分的高低往往决定整个卷面得分的高低。我觉得议论文对我来说,是较容易的,为什么呢?首先,我上政治课从来不走神,大家别笑一一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啊?其实,高中开设的政治课教授了许许多多的辩证的思想方法和理论,一篇好的议论文,必须或多或少的用到它们,才可能把论点阐述得让人心服口服,光是堆砌例子和抬出"马克思曾经说过"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第二,平时注意收集论据,分门别类。现在有许多"论据宝典"之类的书,买一本来,一来可分析论据中包含着何种观点,培养提取论点的能力;二来多记些论据,一举两得。我觉得语文这科最看重平时功夫,临时抱佛脚似乎没多大用处。 数学:选择解题方法的重要『性』 解题的技巧。谁都知道做题时要又快又准,这就要求解题的方法既要对路又要巧妙。要想对路,就需准确地判断出题型,因而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要特别注意类型题。掌握了这些类型题便可在考试中迅速判断出试题的类型,从而"对症下『药』"。要想巧妙,就需从若干种解法中选择最简便、快捷的一种进行解题。 经过多年学习,我认为数学许多题型都是技巧『性』的;高考选择题所占比重较大,技巧方面的考察尤为突出,选择题既要求正确,也要求速度。如些题如果用解方程来做恐怕所费时间太多,如果是考试,不免会影响下面其它题的解答。 物理: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 有机地结合起来 很多同学对物理感到头痛,这多半是因为给了自己"物理难学"的心理暗示所致、说句实在话,物理在高中阶段不能说有多难,甚至可以说有点呆板记忆的味道。总结起来说也是几个板块:一是力学板块,二是电磁学板块,三是气体板块,四是光学、声学、原子理论初步等板块。前两个板块尤其重要,考题大多数出自这两块,第三板块常出现在把关题中也要充分重视,而第四板块的题常较容易,可以拣不少分,不应忽视。解物理题比较重要的是程序问题,做题时即使不明确写出程序,也应遵循"分析、列式、计算"的步骤,切莫『乱』了方寸。这么做的好处是使解题变得容易明白。复习物理的要点首要的是充分重视课本知识,除了跟上老师的步调外,自己一定要多钻研课本,课本上的思考题是复习的纲,再找一些考点分析,认真搞清每个概念、每个要求,并相应做一定数量的习题;其次也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画图有直观、简捷、明了的特点,常常是解题的好工具。物理图的直观『性』更强,更重要是有些关系式必须通过图象来得到。 另外,老师讲解的综合『性』例题非常重要,要作详细的笔记揣摩,因为这些题除了经过老师挑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还常是综合运用并考查了许多知识点,能起到一题覆盖一个知识点的作用。平时可不时地做一些这类综合『性』强的题目,作为对上一个阶段以来复习成果的检验。同数学一样,物理复习要以基础题为主,难题适量。和数学、物理一样,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化学:知识与能力并重 在元素化合物这一块较为琐碎的知识,可按照族序数归类总结,下述步骤或许可行: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包括元素单质、化合物的颜『色』、状态、熔沸点等等。莫要小看这些东西,就拿颜『色』来说吧,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而在作物质推断题时,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由于猜测范围较小,这往往是可行的--再用化学『性』质验证,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比如熔沸点问题,so3与hf是需要多加小心的,如果遇到比较微粒摩尔数问题,脑筋就要转个弯,到这方面来想想。如果还附带上了有机物,熔沸点就『乱』了套,虽然也有规律可循,不过恐怕已超"纲",就不再叙述了。 二、化学『性』质。对于化合物,首先想想化学键有没有问题,然后就是反应式了。对于化学方程式切不可一个一个背,而要联系起来看。每一个方程式都可以归结为反映了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性』质。对这些『性』质加以区别(如氧化『性』、还原『性』等),然后以这种特殊物质的基点向外辐散出去,就可以形成一个网络。这里要注意的是反应条件,应加以区别。对这些居于网络基点的物质也要特别加以重视。 对于有机物的分析大致相同。要注意的是有机物的化学键尤其是极『性』键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是它决定着有机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有余力的话,应对其极『性』键电子云的形状,结构、偏转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有一定了解。这对理解有机物『性』质是很有帮助的。 化学实验也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对实验的总结也是亲自做为宜,若无此条件,恐怕也只能"纸上谈兵"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是要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用途及其精确度、适用范围等。如滴定管可精确至0.01ml,烧杯不可直接加热,要垫石棉网等等。而针对具体实验,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要画出装置图。我以为掌握装置图是掌握一个实验的基础。最后对实验中的各种细节要加以记录,如温度计的『插』入深度,什么时候才可以停火等等,因为这可能就是考点。以上这些是为了培养一种实验素质。考题不太可能出已做过的一模一样的实验,但万变不离其宗,有了这种素质,当可应万变。 化学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一个更加完备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化学学习我认为知识与能力应该并重。 心理:勇敢面对"磨难" 说到克服紧张、恐惧的心理,最根本的办法只有勇敢面对,多加磨炼。不能放任这种紧张感支配体,形成习惯。考试前的一次次测验、模拟考试,是极好的磨炼机会、聪明的考生会把它们当成真的高考来对待,不放过每一次训练的机会。多次磨炼的结果绝不会令你失望。善于给自己施加压力的人总能很快地适应环境,进入状态,全心投入而不被杂念所困扰。在考试测验的时候,特别注意不要让潜意识里的"这只是一次测验而已"的念头占据你的头脑,否则这磨炼是没有效用的,你也无法真的得到锻炼、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即便你只有5分钟时间却仍面对着卷子上的一道难题时,你依然能够思维清醒、从容冷静。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明智的做法。 临考前,你应该对自己的状况相当了解了。比如如何分配各试题所占时间,难题啃到哪一步要放手,自己大概所处的分数段等等。我自己参加考试的经验是:做题前稳定情绪,大致观察题量大小,对时间的安排心中有数。做题之前我一般不测浏试卷内容,因为这样做毫无意义,看了内容,会答者不能马上提笔便做,因为这样打『乱』了顺序;不会答的则只能增加心理负担,影响答别的题目。做题时,一般按照前后顺序作答,沉着稳健,胆大心细,不盲目求快,要保证高准确率。因为高考题量大,回头检查的时间会很不宽裕。答题时要有碰难题的思想准备。要按照时间的允许程度,果断取舍。尤其是对分值10-15分的综合大题,要更加果断。这毕竟只是总分的1/15或1/10,如果及时脱身,保证剩余各题的正确『性』,仍能得到130多分的高分。这笔帐一定要算清楚,千万不要让一道题影响了整个考试。你也可以在一次次的应试中总结出自己的心得,凡遇到很好的想法,不妨把它记在备忘笔记本上(各种有关高考的事项都可以记在上面),临考前,把它拿出来,默默地提醒自己。这方法十分有效,更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信心。理解与记忆 理解与记忆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国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事半功倍,但理解必须深刻。这样记的才会牢固,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成功的路上你已迈开了坚实的一步! 理解与记忆 苗苗/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 姓名:苗苗 系别:97级南开/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名次:1995年高考江苏省理工科第三名 成绩:数学132、语文125、外语121、物理148、化学134 荣誉: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 引子: 我的高考已经是几年前的事了,现在我南开大学也已毕了业,看了一下这几年的高考试卷,发现真正的变化并不大,看来我当初的一些学习方法还值得在这儿抖落出来,供现在正处高考前夕的学生们参考。 英语:天天需"勤" 外语,我认为是一门学起来有趣、用起来实惠的科目。学习外语,你不仅掌握了一门语言。随之也接触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受益匪浅。学习外语与学摄影一样,是个细活慢工。我坚持认为外语要每日必读,每日必写,如果你的复习计划是以或一日两日为单位,那我就劝你为外语而改改,因为那样的话虽然你每周有一天或两天的时间集中学习外语,与分散每日复习的累计时间相差无几,但效果可能相去甚远。在此顺便『插』一句,我觉得每日的复习以针对五科全面展开,挑出其中当天的重点着重攻克为宜。外语很讲究环境,背单词时,不要孤立地背,可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如课文或老师给出的例句中),那样既容易记忆又利于加深记忆;对于单词、词组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课间饭后,不妨几个人凑在一块用外语聊聊天,提高词语运用水平,尤其对一些积极的词组或习惯用法,一定要牢固掌握,这样会使你的语言流畅地道。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多做一些阅读题,多朗读,这样既可以熟悉单词的用法,又可以培养语感。在这里,我反复强调语感,因为我认为语言感知力对于外语、语文都是至关重要的。其培养就要靠平时的多读多写,不要学成哑巴外语。一句话。学外语离不开"勤"字,功到自然成。 语文:在听课的 基础上多思考、多记忆 语文的复习。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语文是基础,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文的综合『性』强,不象数理化那么有明显的循序渐进;它虽然也有阶段『性』,但不可能截然分割。要对自己进行有效的语文训练,首要的是必须全神贯注地听课,上课时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做到眼看、耳听、口说、心想、手写,尽可能地吸收有用信息。光这样还不够,还要高度重视课外点滴的积累,勤作读书笔记并持之以恒。我最喜欢《语文报》和《作文通讯每次阅读上面的文章都非常用心,看完后想一想,记一记,使头脑里留下较深的印象,对自己认为最有价值或有指导意义的内容,就摘录要点作为资料保存;对上面的题认真做并进行筛选,对未掌握好的知识进行再思索,弥补薄弱环节,高考时感觉很有收获。此外,还需要找一本高考考纲的"考点解析与训练",对照每个考点认真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然后要做相当数量的练习,练习时务必要做到透彻理解,不要忽视任何一个考点。对已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突破时也要讲究方法。我先对拼音和作文这两方面感觉复习效果不佳,针对拼音的难点,我找来了《咬文》《难字浅析》等书刊,认真看,仔细领会并多记。至于辞,考虑到高考复习紧张,不可能用日记的方法,我就业余时间经常记一些警句啊、例子啊等等,作为写作文的材料,这样在写作文时构思快,容易左右逢源,不致于笔头干涩。因之,由于语文科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我们应将听、说、读写并重,以提高自己语言文字的能力。 数学:记忆一样重要 在数学方面,有计划地多做题是必要的,只有多做练习题,才能最终掌握解题的各项能力。我先是分章节地复习基础知识,每周要作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随后,再全面地总结学习经验,找一些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训练。然而,能力的提高终非一朝一夕的事,在前几次学校组织的统一考试中,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不过,我并没有灰心,而坚持着做开去,在后几次考试中,成绩明显上升。在数学方面,有时候也应强调一下机械的记忆,比如一些常用的公式、定理等,如果记不准,就会出大『乱』子。于是我总结了一些巧记法,这在历史,政治中也大有用处,如三倍角公式。其中的系数、数很容易记混,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正弦、余弦的三倍角变成单角后,正弦仍是正弦,余弦仍是余弦,且三次幂的前面系数都是4,一次幂的系数则是3,于是我就将正、余弦三倍角公式简记为:"正弦三减四,余弦四减三。"如此还有一些,只是由于手头没有过去的资料,一时也想不起来许多了,不过这种方法确是很有效的。 物理:深刻理解概念是做题的基础 应该把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作为重点。以高中同学普遍认为"难学"的物理为例,我的体会是:盲目的"题海战术"未必会带来最佳效果,而应在基本的物理概念、定理上多下功夫。不仅熟练的背下这些概念、定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想多问,在脑海中建立典型的物理模型,适当的做一些典型例题,深刻的理解这些概念、定理的内涵在熟练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原理,并能用它们解决基本问题后,我们再来看一看那些较难的综合题,就会发现;所谓难题,实际上只是一个个基本问题的组合,只要静下心来理清思路,在脑海中建立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再运用我们所熟悉的基本公式列出方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1995年高考物理科的考试中,我获得了148分的优秀成绩,这就是平时注重基础学习的成果吧。 考前心理因素的准备和调整高中时,当我与已毕业并考上理想大学的师哥师姐们谈起高考,他们总是告诉我高考所检测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积累,更是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通过高三这一年的学习以及最后的高考,我亲身体会到了这番话的内涵。 化学:记忆助你学好理科中的文科。 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识记的东西较多,因此善于总结是这门课成绩好的基础。……它们中毒的原理,气体的水溶『性』,气味,这些都是需要记忆的,一点也不能错的。另外,有余力的同学最好扩展一下知识面,阅读一些奥林匹克竞赛的书籍,对提高化学成绩有好处。 心理:考前心理状态很重要 调整好考前和考中的心理状态也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在考前做好心理和物质上的两项准备。在心理上,首先要有自信心,当然这一点还要源于平时扎扎实实的学习,以及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评价。记得我的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件事。他原来的一个学生在班里经常考倒数第一,我的老师就劝他留一级,可他非常坚定的说"不",并且说"我一定能考上大学"。我的老师听后很吃惊,就问他为什么这样自信,他当时列举出三条原因,"其一,我是凭实力考到这儿的学生,我相信自己有上大学的素质;其二,我每次考试虽然分不高,但只要我会做的题,我都能做对做好,从不出现失误;其三,我虽然成绩一直不好,但我没有大起大落过,一直很稳定,而且我是扎扎实实学过来的,我相信自己知识的牢固『性』。"结果,这位同学考取了一所一般本科学校。鉴于这位同学的经验以及他分析解剖自我的标准和方法,我在考前也非常认真地对自己进行了一次正确的评估:我先把自己几年来的成绩前后对照了一下儿,找准自己在学校的位置,然后又把我的情况与前几届处于与我同等位置的学生的情况对照了一下儿,最后,我虽然没有完全确信自己一定能考取北大,但我已确信自己一定能考取一所名牌学校。 在计划中学习 加强计划『性』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工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时,我们每天都需要学好多东西,看好多的书,如果计划不好就会窝工,事信而功半。我在学习中的计划『性』很强,并不在于对每天的时间作出非常详尽的计划安排,而是在于我持久的坚持。我们那时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比较固定的,自习时间都由自己支配,这样我们就有了很大的目主权。我把每天的时间大致分为五部分,在五部分时间内正好可以复习高考的五个科目,而且哪一部分时间内看哪一科目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这样安排不仅使我能充分地利用时间,不论是在系统复习过程中还是在强化训练中都能很轻松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而且使我的各科成绩一直均衡发展,没有出现偏科的现象。另外,这样安排,科目不必变换太频繁。有利于调整思维,集中精力。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如果在学习中科目变换得太快太频繁,就会造成思维杂『乱』,不容易理清头绪,当然也不利于精力的集中,结果时间都白白浪费在书本的频繁交换过程中,详尽的计划反而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基本概念是学习的基础 基本概念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是很重要的,它是解决一些综合『性』问题的基础工具,考试中好多小题都是考基本概念,即使是后面的大题也只是几个基本概念的综合。因而,深入理解基本概念至关重要。我在理解基本概念时主要用的是分层分析法。下面我来举例说明,例如"政党"这一概念,书上定义为"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集团利益,以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这一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政党是政治组织,那么象共青团、红十字会这些就不能算作政党;同时这也说明政党是与政治紧密相连的。其次,政党的目的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这是政党与其它团体不同的重要方面,说明政党与政治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紧密相连,政党的工作核心就是夺取,行使,参与行使国家政权;最后,政党代表一定阶级、集团、阶层的利益,具有阶级『性』。政党是某一阶级、集团、阶层内优秀人物的组织,领导本阶级、集团、阶层进行阶级斗争。从前几点我们还可以推出,政党是历史的概念而不是永恒的概念。分析到这里,我们对政党这一概念就有了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 高考题型与做题 题型千变万化,不拘一格,关键是如何从中找出规律,当你找到规律,恍然大悟时,问题也就刃而解了。 高考题型与做题 陈军/南开大学信息学院 作者简介: 作者:陈军 系别:南开/信息学院 成绩:数学138、语文124、外语127、物理132、化学121 名次:2000年黑龙江省理工科第五名 引子: 只是在今天站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我才舒出一口长气,当年我曾经和你们一样紧张、忐忑,但这都不能使你放弃。勤奋加上好的学习方法其实就等于成功。 英语:高水平阅读与作文是 平时练习的结果 英语不怕难,重在练。不光练做题,"唱、念、做、打、翻"全得会,做大量的题必不可少的。老师给我们发的课内、课外题他率先都做过一遍,精挑细选后,才给我们练,少而精。上课更正、答疑时,我用红笔仔细更正每一道错题,并在边上标注与之相关的知识点、错误原因、应注意的地方等。这些"红字"成为日后复习的重点。 再有,高考英语的词汇量有严格的限制,基本不会出现不认识的字,即使有些词单词表中没有,也有可能是某一单词的不同词『性』的变换。背准每个单词是考英语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我认为应对高考较多的词汇量不如高质量的词汇量,不多但准确。当然有能力的同学还是应该多背单词。在记单词时要勤查字典,不要想当然,对拿不准的词一定要'refetothechionary'。例如:ccfort和 fortable两个词的否定形式应该加什么样的前缀?同学们没有把握不要猜,答案是unccfort和unccfortable。所以我建议高中同学们买一本牛津字典或朗文字典。这两本字典内容稍有不同,但都是权威的,容量大。我比较喜欢牛津字典,因为现行的英文字典是半繁体字的。写作业或做课外阅读时,手边放一本字典,遇到不懂的词就查,不光看音标、注释,还要看例子。知道这个词确切的怎么用。而且我鼓励高年级的同学买牛津或朗文双解字典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同学们学着看英文的注释。用英语解释英语,当然要比用汉语解释的明确。如果有的同学拿不准over和above的区别,看一下英文注释就很明白了,不信去试一下。再有,英语有许多idom,类似于我们的成语、惯用语,这部分的东西在高中也接触到了。遇到这样的词组,千万不要望文生意地猜,还是得查字典。 再讲一下英语阅读理解。这项原来也是我很头痛的问题。一个是看不完,二是选不准。对于阅读速度,高考要求的水平不是很高。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一定都能达到。但我觉得不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要更提高一些速度,目的有两个;a、腾出时间仔细看题,万一有拿不准的,可以回来查。b、腾出时间来做后面的题,多给作文时间,提高准确率。同学们不妨像大学的英语学习那样,把阅读分为,即泛读和精读。泛读用于训练速度,拿来一篇文章,以自己最快的速度读完,如果你能把后面附着的题做对60%到70%就行了;或者你能复述出大意,并记住一两个数字或重点句子的位置也就符合要求了。精读可以分两步做;第一步当泛读作计算时间,第二步以字斟句酌的方法再看,弄明白每一个词当什么讲。这就要求正确率在90%以上了。以上是针对网技速度的对策,那么选不准答题怎么办呢?同学们可以试一下面的方法;a用最快速度先看一遍后面的题,了解一下每道题的特残要求,例如什么时间、是谁、形容词是什么,再有就是最合理的概括或题目。b再去有针对『性』地阅读,找出答案。这样也会大大提高准确率。同学们不妨一试。 再谈一下关于作文。我觉得作文有两大要点:a写进所有题目要求的表述内容。b、准确。对于第一项要求,同学们不妨在打草稿时,写完一项用铅笔在卷子上划去一项,这样防止漏项。对于第二项要求,对相更简单。那就是对没把握的字、句绝对不写,不在考试时显水平,尽量用简单的句式,常用的熟词。 高考时(1995年)有的地区考口语,有的地区不考。但我觉得英语学习不能急功近利,所以在高中阶段要重视口语。上口语课时,我积极举手,半生不熟的英语与老师、同学会话,还参加英语角的活动。后来,慢慢地口语大有长进。口语水平的提高,有了语感,对英语笔头的帮助也很大。 语文:思路是成功之路的起步 对于语文,在初中、高中可以说一直是我的弱科。在高三的有一段时间。我也曾因语文较差而想放弃报考南开的念头。可就是在我心情极为糟糕的情况下,我也总是告诫自己,坚持下去,哪怕是只有一丝希望,也决不放弃。在最后几个月中,我借来课本,一本一本地看,一本一本地记,从初一的课本一直到高三的课本。我抄下我所遗留的基础知识,从最基础的字、词到复杂的语法、句、篇章,然后强迫自己记住它们。在抓基础知识的同时,我又利用起语文老师借给我的一本书《学习语文的金钥匙》,着手整理做题思路,并利用每次考试来锻炼自己,渐渐地我的语文成绩赶了上去,高考也考了124分的好成绩。总结这一切,我觉得思路的整理是何其重要。一定要能够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使你的思维和出题人的思维靠近些。 数学:根据高考特点进行解题练习 数学是高考中题量相对而言较大的一门学科。因此,可适当地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选择题中的特殊值法、排除法等,还要注意培养熟练准确的基本运算能力,否则有式子有方法但做一步错一步,那也不可能有正确的答案。 数学的复习。数学是理科的支柱,数学基础不好往往影响到理化成绩的提高,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高中的数学可以分为几个大的"板块":一是函数板块,二是三角板块,三是立体几何板块,四是解析几何板块,五是数列极限板块,六是排列组合板块,七是复数板块。其中第一、二、四板块是尤其重要的,比较难的大题大多出自这三块,因此可以多花一些力气。复习时可以先按照大的板块复习,争取稿清每一个板块的各种题型,并做到能熟练地对付每种题型。这可以找一本系统复习的参考书来练习,最好是能跟上老师复习的进度并稍超前些,复习起来就比较轻松了。虽然大家都不提倡"题海战术",我也不主张。那太费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做足够数量的习题就能把数学学好,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买的参考书和老师布置的习题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做,空着不做会留下遗憾的空白。关于做题难度的选择问题,我有一点自己的看法。首先,高考题的难度分布为30%的简单题,50%的中等题,20%的难题。这意味着基础题占了120分,它是复习中练题的主要部分,决不能厌烦它。要知道,高考不仅考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做题的速度,许多同学就是在高考时因时间不够,丢掉了平时能做出来的中等难度题才考砸的,这些教训值得大家三思。鉴于此,我建议大家多花时间在中等以下难度的题上。做难题并非做得越多越好,只能根据自己的程度适量地做:这一是因为对大多数同学来说做难题感到头疼,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二是做难题过多太费时间;三是因为大多数难题是由中等难度题组成,基础题做熟练了,再来做难题会相对容易些。我的数学老师说过一句话:"越是表面复杂的题越有机可乘。"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而高考的难题绝大部分就属于这种表面复杂的类型,它往往给出较多的条件,仔细分析条件的特点通常都能击破它。做难题的关键在于平时总结,自己总结一些小经验、小结论并记住是非常有用的,能力也提高得快,有余力的同学不妨试试。 另外,还要特别重视画图的作用。数学中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图形给予直观简明的表示,因而常使烦琐的题目简单化;特别地,通过图形发现的一些几何关系有时正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掌握各种函数图象的特点,达到熟练的程度。 物理:熟悉书 我对于"理解"的理解,不仅是看到它、知道它,更重要的是记住它、懂得它,这样便有了我先前说的"死记"。就像学文科一样,我对物理书是相当熟悉的,主要的定理、概念,我在一节课上完后就背出来。说是"死记",因为记它们的时候,我的确是老老实实、一字不差地记。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段文字,就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明白,而背出来则是真正做到读明白了。 由于经常背概念,我往往会找到一些规律。例如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中便发现不论"闭合电路"或"部分电路"定律,针对的都是"电流"这个物理量。推而广之,每一条定理、定律都必有其中心词,都是针对一个物理量,而其他涉及到的物理量,或是用来定义它,或是用来计算它。抓住这样的规律,什么定理、定律都不会难以理解了。此外,由于弄清并记住了每个定理、定律,以后遇到相关内容就容易归类与联系。虽然有些解题思路通过做习题也可以掌握,但如果一开始脑子中便有了一定联系,遇到题目就能将思路理得更清晰,更有利于以后举一反三,应付不同题目。 熟悉课本的另一好处是能很快弄清课本的总体思路。为什么这节要在那节后面,而这章又在那章前头?这节与那节之间有何联系?这章与那章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于是随着学习的深人,自己脑海中逐渐建立起了框架,前前后后、分章分节的内容总结成了几大系统,思路便也随之清晰起来了。以前,我的一位物理老师说过,物理书"应该越学越薄",这句话说的就是能成系统,抓住主干。而要准确抽象出重点内容,我感到熟悉课本不可少。在测验和考试前复习物理,我是以看书为主的,在临考前最后一次理清脑子中的各种概念、各种系统。我发现这样的效果要比无的放矢地找题目做好得多。 当然,题目不是不重要。前文常提到"思路"的,而许多思路,正是在实践中形成并成熟的。而且,如果光看概念,思路往往只有一个方向,但题目就可以帮助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运用这一定理。在做题目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自己以前对某个要点的理解有所偏差,甚至题目提供的思路有时会让自己惊喜地发现:"哦!这两个定理是可以联系起来的。"每当这种时候,我习惯将这种典型的题目记录在有关概念的旁边,以便下次看到这个概念时,能重温一遍这种思路。 顺便提一下,我平日也会将错题记录下来,但不是专门记录在一本本子上,而是记在书上有关概念的旁边,这样复习基本概念时就会适时地把题目类型思路记住了。 总之,能让自己遇到难题时易于找到思路;而多做些习题又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以便今后更灵活自如地运用它们。 对于学物理,另一点让我感触较深的是不要逃避难题,那怕自己做不出,也不要就此把它忘记。高一时上物理竞赛班,老师讲授的内容都是超前的,而且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深入理解,就举起了例子,而例子又都具有高考或高考以上的难度。一时间,我会对这些题目无从下手,甚至想不起刚才教的理论是怎样的。不过在老师分析题目时,我仍尽量将其解答过程记下来,有时尽管思路无法跟上,即便是模糊的,我也努力记些下来。在校内,我也参加学校的物理选修课,老师讲的虽然与当时课本关系并不很大,不过我也是能记多少就记多少。尤其是老师那种新的思考方法,怎样巧妙的就把定理运用进去了。虽然那时对这些东西没有完全理解,但一到高三,由于习题难度突然变大,许多同学一时无法适应,而我脑中已有了思路,很快就适应了这些题目。以后我碰到这一类难度相当的题都能应付了。这也是为何我刚上高三时,在别的课都发生波动时,物理保持较稳定的原因。碰到难题,不必躲它,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一种思路;而掌握一种思路,就意味着攻克了这一类题。 是的,要学好物理,应用好理论,思路是很重要的。最初的思路从书本开始,然后在实践中发现,再后来由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再次开拓思路。而每一阶段都必须投入一定的时间,要自己思考,去理解,才能掌握。这并非什么捷径,不是一蹴而就的方法,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过来,不过,对于我,这些的确是好方法 化学:推断解题法 另外,学好复习好化学并在考试中取胜的一个经验是学会"猜"。这种"猜"实际上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推断,要有一定的基础,做的题多了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一种"灵感",自己可以创造"猜"法,因为它是你勤劳学习的结晶,不是『乱』猜。我用"猜"法解题,通常比正规解法快几倍,尤其是解决推断题和选择题,正确率很高。当然即使是一看题就知道答案也要进行检验。最后,对化学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要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它们通常代表着出题的新趋势,高考中很有可能会触及的,值得认真玩味。 心理:模考是高考的试刀石 学习方面的内容先说这么多,下面说一下考试,这里只说模拟『性』测试,高考留到最后讲。考试可以说是考前复习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因此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切不可因为某次考试所谓的"不重要"而等闲视之。成绩的好坏对以后的复习存在着很大的影响,好和坏都能成为人们前进的动力,也都有可能成为强大的阻力。要做到胜而不骄、败而不馁,对人生关键转折时刻的学子们来说是谈何容易的事。在考试中要有如临实战的精神,高度认真,对每一个题目都不要放过,尽量去拿尽可能多的分数,切忌空题不答。考试过后,不要有松气的感觉,要认真总结,因为无论成绩的好或环,都可以反映出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抓到不足,加以补充、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次测试后的充分总结,胜于几周漫无边际的『摸』索。 在我看来,高考不仅是对每个人知识、能力方面的考察,也是对每位应试者心理素质的考查。能否在考前经受住各种压力,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对高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高三复习过程中一般都要进行强化训练,进行模拟测试。由于模拟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以致于一些同学心理压力过大,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在后来的复习中往往分散精力,总是在想自己怎么考得这么差!万一高考也考成这样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总是让自己精力不够集中,无法进行正常有序的复匀。凡是经历过高考的同学都会深有这番体会。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因为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什么。模拟考试之后你所要做的不是问自己以后考成这样怎么办?不要去计较自己得了多少分,而应该拿着试卷分析一下自己错在哪里?怎么会出错?虚心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一下,弄清楚每一个出错的地方,以避免下次会发生同样的错误。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几次模拟考试下来肯定会收益不小。 心理准备要充分 对于高一、高二学习成绩并无明显优势的我来说,高三这一年心理压力之大是只有自己才清楚的。我曾经洒脱的面对分数,也相信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够仅仅通过考卷上那几个红红的数码来衡量;但在高考及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这几个红红的数码却往往决定了人生道路上关键的一步。我所向往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又恰恰是北京地区理科考生报考的几个大热门之_,历年录取分数都很高。所以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我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面对现实。 作好吃苦准备后,接下来的就是实干精神了。凭借前两年所述的那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较高的学习效率,我在高三第一学期的系统复习中很快找到并补上了前面遗留下的问题和漏洞,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各门功课都居年级前列,就连原先不擅长的物理也考了第一名。 但是学习的过程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曾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而在一段时间内情绪波动较大,连学习也因此而松懈。我曾经心急、烦躁,甚至以为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女生缺乏后劲"0但我最终意识到;急躁是没有用的,只有对自己抱定信心,逐步调整自己的心理,才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于是我有意识的让自己少做些习题,每天课后与朋友出去散步谈天,晚上抽出一段时间,闭上眼睛静心欣赏肖邦的钢琴曲(我从小爱听西洋古典音乐,尤其对19世纪几位浪漫主义音乐家的作品"情有独钟")。慢慢的,我发现自己已能够平静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那些曾一度让我心烦意『乱』的难题也似乎变得有意思起来考试成绩虽然不像总复习刚开始时那样直线上升,却也在平稳的提高。那段时间,我仿佛在心理上成熟了许多。一个成功的人并不是要击倒一切,而是不要被一切所击倒。 我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基础知识很牢固,平时成绩也不错,但在大考中往往因为紧张而不能充分发挥水平,分数总不理想。其实,紧张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关键是你如何来看待它。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往往还能帮我们"急中生智";但过分紧张就不必了,因为它常会使人"手足无措"。为了调整自己的情绪,我建议每个人都找到一种对自己易行又有效的方法,并培养使之成为习惯。例如有的同学在进考场前用深呼吸来缓和紧张情绪;另一些同学则养成了早上慢跑的习惯,调节精神状态,爽心治『性』。我十分喜爱中国古典诗词,因此我的小窍门就是在入考场前默默『吟』诵一首韵律平缓、格调清雅的唐诗或宋词。我的书包里还常装着一本王国维所著的《人间调话》,每当我急躁或紧张的时候就翻开这薄薄的小册子,静下心来读几页,合上时发现自己已浸在词的"情"、"境"之中,而甩开了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心制订一份个人复习计划,集中一段时间,例如一周,侧重复习某一科、某一方面。勤,精,巧 掌握出题的规律,搏览众题型,做好题精做题。就能做好完型题与阅读题。 解题只需巧而精,不要多而杂,切忌题海战术。 平时做题提高解题速度,与高考节奏合拍,提高适应考试效应。勤,精,巧 王余/南开大学数学系 作者简介: 王余:南开大学数学系 高考成绩:数学142、语文114、物理137、化学134、英语125总分652 名次:96年高考河南省考生理工科第3名 荣誉:95年全国中学数学竞赛一等奖 引子: 我是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好高中理科的学习的,希望学弟学妹们从中有所借鉴。英语:培养语感,每天都要读。 在高考英语考试过程中,常有一些同学在做完填空题与阅读时可以做到边读边选。只要再需一二遍复查就大功告成,以致于在从考场上下来的考生中,常可以听见"我想都没想,全凭语感","瞅一眼,不知怎的,就是它"。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却常犯难,许多选项之间看似找不出区别。老师在讲这些题时,也仅仅是将各种情况下所用的单词指出,然后说:"根据上下文,这里应选x项。"其实,如果从没见过这些单词的这些用法,那么谁也无法下手。以上所说的第一种同学,常常是平时阅读量大的同学,"语感"好的同学。这就提出一个对外语复习重点的问题。高考英语正在由语法考察型为主向以实用英语为主的转变过程中,所以在考卷中大量出现了光凭语法讲不清楚的题,这就是主要依靠同学对英语语言习惯的熟悉程度,或称"语感"。 怎样培养语感?大量地阅读。在学校复习时,课外同时作广泛的阅读。--开始得越早越好。不需要做专门的阅读理解与完型填空,而是在诸如《english salon》,《上海学生英文星报》《21century》等面对学生的报刊杂志中选取一些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形式多样的各种体裁的小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尽量做到浏览式的快速阅读,使在不影响大意理解的条件下努力提高阅读速度。仔仔细细的阅读(即"精读")只用于寻找答案、分析语法等,而随意的快速阅读(即"泛读")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对英语语言习惯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再做一下完型或阅读的练习,你会发现,有些选择你读一下题就会情不自禁地说出答案,或者读一下选项,感觉拗口的一定不会对,再加上其它诸如语法等手段,正确答案就会水落石出。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亦会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会接受一些西方式的思维方式。而这些获得,对解答阅读理解、选择中的日常口语、及第2卷中的补全对话,作文时也是大有裨益。除此以外,长期大量的阅读还可以提高阅读及掌握内容的速度,节省考试宝贵的时间。总之,在外语复习的过程中,单词、语法是不可忽视的,但英语语言环境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主动地扩大阅读是为自己营选一个英语语言的气氛,对大脑的英语式思维很有帮助。 南开的成材之道 第一部分南开学子自述成功之道积跬步而至千里(2) 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课本是最基本的阅读材料,高考也许不会有书上出现的题,但高考中蹬所有语言现象(语法、习惯、句型等)都源于课本。考试复习中有必要对课本完整地对一两遍。其次做题是必需的,但连续长时间的做题却不吸取,效果并不好。如果几天来一直做题却不看书或很少看书,头脑中的"英语语言环境"马上会消逝殆尽,只有有规律的作题与看书阅读结合,做好题,精做题,才能达到提高做完型与阅读的效果。以上两点不仅对外语,以所有科目,都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愿大家在最后复习阶段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巩固提高自己的语感,以最好的感觉来面对nmet。 语文:平时抓 基础,闲时多"吃"零食。 对于语文这一科来说,常常存在这种情况:数理化非常好的同学,语文成绩却很不理想。这当然不是他们不认真学,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课外阅读这个重要的环节。语文与外语都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单告六本教科书是学不好的。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语文教材还是90-91年版的,有些课文内容已经显得有些除旧,只凭教科书很难引起语文学习的兴趣。我对语文学习的观点是:从教材中学好一些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和文学常识,然后在不影响其他科学的前提下,拿出相当的时间搞课外阅读。这里的"相当"并不是要拿大块时间,当你做数字题做烦了的时候,拿出《读者》读上一段几百字的小文,即使大脑得到休息,又得到了知识,放学了,与其以马上冲出去挤在校门口误时间,不如先坐在教室里读一篇科学小品,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再回家。这样零零碎碎的时间放在一起,就相当可观了。建议大家常读些精短的文学、科学作品,从中体会作者的思路,表达手法,了解最新科学动态,既可丰富头脑,又可提高语文水平。我们即将跨入一个新的世纪,新时代要求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高考的题目一定会加大对考生创造『性』与想象力的考验。近年高考作文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而且在《科幻世界》杂志99年第7期上有与此相关的内容。我想,读过类似文章的考生,写起作文来定会得心应手;对于只捧着教材练习"老三段"的周学来说,这个期目恐怕就是一个大难题了。无论学者语文还是外语都不能死抠语法,语法分析只有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一种手段。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将伴随我们一生,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数学:应注意运用解题技巧 数学要注意一些技巧运用,物理要在头脑中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化学则要十分注重分析与推导。 高中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还在于练习。勤练、精练、巧练,就是练习最基本的方法。"勤在于劳手,精在于长眼,巧在于用脑"。也就是说,要注意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见多识广,才能触题生辉。找一些"新鲜"的解题方法在数学方面是最紧要的。思路越开阔,方法才能找上你,而不是冥思苦想不得其法。俗语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就不玩。"平时练的得法,上什么"战场"也是临危不惧。当然说得再多都不顶用,要的是"战术"。 解题需要巧精,而不在多杂。题海战术给你的只是见题就做,而大多是做而错或不全。解题首先得破题。所谓"破"是指你的一般思维而言。读题时把重点的词勾出来,有数字、单位的要着重指出,还有就是对提问的分析,看见了题首先要想的不是如何解出来,而是如何把前面的题设与之相连接。如"已知;sinx=m+1,cosx=m-1求:tanx=?",也许多数人就会来个"tanx=sinx/cosx=m+1m-1(m≠1)",这看似正确,其实一看便知此题为一错题。(sin2x+cos2x=2m2+2≠1),同学们都有这样的错误,看着题简单而忽略了很多必要的常识。还如上题从定义上看也是错的,如|sinx|≤1即2≤m≤0;而|cosx|≤1即0≤m≤2 故m=0,代入可知为一错题,这样很明显的错题必须注意题干。 每一章的复习开始前一定要把课本看一遍,定理、公式记住自不必说,一些典型例题的解法也要注意,特别是立体几何,在以前的高考中曾多次出现课本上的例题。读者最好能选一本好的参考书,在复习一章的过程中把对应的题目仔细做一遍,数学有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它由许多固定的题型,比如函数中的定义域、值域、反函数问题,圆锥曲线中过定点的弦的中点问题,定长弦的中点轨迹问题等,这些固定的题型都有一些固定的解法,如果掌握了这些固定解法,在遇到相应的题目时就可从容不迫。还有一点就是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提高运算能力,特别是解析几何,有的题目能列出方程,解不出来得分还是很少。 高考要求大家在两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要完成一张容量很大的试卷,因此解题速度就显得很重要了。而速度的加快除了平时多做题以外,也能通过考试来实现。每次测验都为自己计时,为自己定目标,如50分钟一定要完成客观题部分,50分钟完成主观题,这样心里有了计划,也有了紧张感,促使自己得快速解题。这样通过一阶段的考试测验,速度会有所加快。待解题速度提高后,再缩短规定的时间,这样来训练自己,逐步提高解题速度。在高三时的数学测验中,我为自己订的目标是45分钟完成前面客观题及第一道解答题,我也大致计算了我完成一张数学考卷的时间,这些对我在高考中掌握时间、较好的完成答卷都起很大的作用。 高中理科的三门基础课程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尤以数学为基础工具。如能在学习物理、化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地贯穿数学方法的运用,则大有裨益。在物理中用的数学方法主要有:相似三角形法、递推法(如1995年高考压轴题)、分类讨论法(也即分段函数法,如1996年高考压轴题)、二次函数极值等,应将这些方法归类加以总结。化学中的数学模型也随处可见,如1996年高考中汽缸一题,利用解不等式组的方法讨论,1997年高考压轴题要有立体感,运用立体几何知识。物理、化学高考题所涉及到的二次函数、不等式讨论若作为数学题,对于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在话下,而凡运用数学知识求解的物理、化学问题,往往是大多数同学的难点,其根本原因在于知识的隔离、思维的封闭,未能将学到的各种知识灵活地运用。而善于在各门学科中发现联系,进行沟通和灵活运用却正是提高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物理:选择题目 实际上比埋首题海更重要 课内学习主要是针对书本上的概念而言,这些是物理大厦的基石,应牢牢地掌握,可以用一本笔记本抄录,但切记不要死记硬背,理解记忆是学理科的法宝,效率比机械记忆高百倍。勤于思考,理清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记忆,同时学会联想思维,把基本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曾经与同学讨论过一个问题:用拇指与食指夹住一本书的边缘部分,显然书的重心可以不在夹点的正下方,这就违背了物理规律,因为重力矩应该使书的重心下移。这个问题使人感到『迷』『惑』,但只要根底扎实,考虑支点的定义,就不难发现,物理学中的支点是一种理想模型,是个点。而手指夹书的所肯"夹点"却是一个面,问题迎刃而解。可见多思考这类问题对基本功的巩固效果很显著。 做题是课内学习不可少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题目实际上比埋首题海更重要。当前各书店的参考资料常使人无所似从,无从选择。但分一下类,不外乎三种:一类是知识归纳加补充题,另一类是题海型还有一类是模拟试卷,多取其一为上策。用分为振。第一类适用于高一高二的学习过程,每学完新的内容便可同步地练习,另有不错的知识整理,可及时加深印象。第二类则是高三学生必不可少的,题海战术有众多弊端,所以请学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场题海战宜早打,以高三寒假为最佳,开学后便可以与他人切磋战术,共同提高。第三类书的运用放在寒假后,定期如一周两次地做试卷,必须持之以恒,既不必一日数张,也不可间断。做模拟卷应选择适当时间,独自一人,为自己营造一个考场氛围。 做题后,经常与同学、老师讨论切磋,把答错之处列出,加以归纳,弄清错误的原因。到了高考前夕,累积成一本,翻阅着,当你看到这些"堑",便能感到自己长了许多"智"。最终该达到的境界就是把做题变成条件反『射』,对各种类型的题目了然于脑,见题而知意,思路自然形成 阅读课外的物理书籍是学好物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宝。从小我就读过《趣味物理100题》之类的书,被其深深吸引,进了中学就学会主动寻找书来读,主要是物理类的科普读物。像别莱利曼著的《趣味物理学》,霍金的《时间简史》等等。《趣味物理学》中所描绘的引人入胜的物理世界定会使你大开眼界,而《时间简史》则介绍了当今最前沿的物理科技,恐怕只有用心才可能读懂这本书。读书带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崭新的思维方式。我的一位同学就曾经提出过一个问题:"我们知道,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其周围将产生磁场而对场中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然而电荷的运动是相对一个参考系而言的,但磁力却是绝对的,这之间的矛盾将如何解决呢?"这场讨论最终并无结果,可是我们这些爱好者在讨论过程中无疑巩固了电磁学、力学、运动学的众多概念,收获着实不小。 化学:最重要的是掌握规律和本质 化学最重要的是掌握规律和本质,就是指中学化学所要求的化学原理。中学化学所牵涉到的原理并不多,因此要掌握它们并不难。难的是要在题目『迷』人眼目的外表下认清其本质,即这道题到底提供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又与哪些化学原理相关,这道题想要考你哪方面的知识。如果你面对一道看似令人『摸』不着边际的题目心慌意『乱』,那只会越看越糊涂,这时候,你要冷静地分析,找出其本质,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然,光看清本质是不够的,还要找到解决的办法,掌握题目的解题规律。如果说化学原理在课上可以学到的话,那么规律则需要你在平时的学习解题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做习题时,不要单纯地做题,而要不断地总结:哪些题目属于一类;同一个问题能有几种提问方式,能有几种回答思路;哪些题目属于原理,常常以哪些形式来提问……诸如此类。这些总结不一定要写在纸上,而是要常常放在心上。这样可能一开始时会让人觉得又麻烦又糊涂,但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有不小的收获。 做大量的习题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没有必要的练习,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大量的练习有这样几个好处:培养解题能力,开阔眼界,锻炼心理。第一和第三个好处自不必讲。关于开阔眼界,许多的有机题目乍一看很吓人,但是只要曾经遇到过这类问题,就毫不可怕。许多小规律都可以从平时的练习中不经意地获得。 综合方法 高考竞争很激烈,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好的学习方法是很重要的。靠自己在日常的学习中『摸』索,和向别人学习。我以为在学习每一科时应将知识联系起来便于我们的记忆和理解。必须学会不断总结。学习成绩绝不是与学习的时间成正比的。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一天到晚埋在书本里,既无张也无弛,这是在打疲劳战、消耗战,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而且过度疲劳势必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效果,造成恶『性』循环。完全没必要在学不进去的时候硬把自己拉在书桌旁,最重要的是利用好一分一秒,真正在最短的时间里做最多的事情,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比如在立体几何中求两异面直线的距离的方法:1直接法2公式法3转化成线到面的距离,再转化成点到面的距离,最后借助体积转化的思想来求点到面的距离、其中3中包括了很多的知识环节--点面距,线面距及转化的思想。这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在学习中应善于总结。另外我们在平时做题时应适当的掌握一些所谓的典型题,当再见到与此差不多的题目时我们可以直接的找到解法,避免了思而不决,从而节省了时间。 在复习的过程中,大概有的同学几科中并不是齐头并进的。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必须踏踏实实地从头补起,查漏补缺。特别是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要稳扎稳打,对于课后习题不熟悉的要重新再做一遍。总之要以本为本,不要求难求偏,争取在第一轮复习中把劣势补上。这样做到了,把基础踏实,然后在第二轮复习中,在重新巩固基础的条件下适当向深处钻研,从而真正把劣势转化成优势。但是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科兼顾突出重点。不要因为一味补劣势,忽视了其他科的学习,最后优势也变成了劣势。一定要每天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每科,只是给差项以较多的时间,最后做到各科均匀,且有自己拿手的强项。具体该怎么办呢?我先来谈谈我自己:我语文基础很差,一进入高三便花了很多的力气去学习,但在高考时也只是考了79分,那么劣势科目就不提高了吗?当然也不是的。首先你提高劣势科目时应保证其不影响你的优势科目。在这个前提下去突一突还是很应该的。应尽量向老师、同学找一些比较好的方法。 在复习阶段,每一科都要做大量的习题。我认为做这些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知识和提高我们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程度,我们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也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尽量的每一套习题都按高考的要求去迅速而准确地完成,不能因为是练习就觉得无所谓,准确率低、速度慢。在复习过程中,我和同桌就展开了比赛。老师发下习题,我和同桌就规定好时间,看在一节课内谁做的题最多,准确率最高。以前一节课做不了几个题,而现在有了竞争,效率大大提高。我们把这叫做考试效应。把每一次练习都当做考试,当做高考的练兵。久而久之,速度快了,准确率也高了,而且真正考试时轻车熟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水平。这样在高考时我们才能游刃有余。这其中模拟考试是的训练我们的最好机会,我们更应正确地对待。发下试卷后我们不应马上扔到旁边去,而应认真地分析,哪些题目我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是不会呢?还是失误?找出失误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认真克服这些缺点,巩固试题中反映出的我们还没有掌握的问题。只有经常这样地分析,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这才是我们不断考试的真正意义所在。光做我们会的题是无太大的意义的。另外我还要提醒大家在做题中一定不要忘记课本。经常看课本,课本是我们最好的工具书。抛开课本一味做题没有意义。高考不仅是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考查,而且是对知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甚至对世界观、人生观的综合考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尤为重要。这就像万米长跑,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我有个同学高考前两个月,天天头疼、眼花、耳鸣,还有的同学高烧不退,没有健康的身体,何谈在高考中取胜?越是在紧张复习阶段,越是要保证充足的运动时间,这既能增强体魄,也是对繁重复习的调剂。在下午与晚上学习之间,打一打球。跑一跑步,你就会发现头脑格外清醒,而且运动能使心情愉快,充满信心。 心理:其实高考很平常 最后,我讲一讲临考时的心理问题。不管怎么说,高考都是一件关系到人生前途的大事,因此每个人在迎考时都会或多或少有些紧张,怎样才能将紧张情绪降低到最低程度呢?建议大家考前几天就可以不必再拼命做题了,只要抽出一点时间复习一下基本概念就够了;其余时间则要好好休息,轻松一下,不要再想高考有多重要这种问题,保证轻松、愉快的参加高考。我在高考前几天,就不再想高考的重要『性』和如果考砸了怎么办这种问题了,我想的全是高考后自己该如何娱乐,该如何放松自己。这样我便有了一个轻松的心情 高考其实也很平常,它不过是人生中诸多关口中的一个。不是吗?面对高考,要说一点儿也不紧张,恐怕不太可能;可老是紧张过了头,则又谬之大矣。我想,面临高考的考生最需要的,不是堆积如山的复习资料,也不是一天一套的模拟训练题,甚至也不是最新的"敌情动态",而是一颗平常心。 我现在这里能够如此坦然的谈论高考,只是因为我早已从"黑『色』七月"中走出而已。1996年6月的那些晚上,静寂的黑夜对于不能成寐的我而言总是显得那样漫长;闹钟的"呼哈南喀"不停地提醒我别睡过头,--虽然我根本就不能入睡;整个1996年上半年那些一月一次甚至两次的模考。我的成绩在坐标纸上勾勒出了一条严格递减的曲线;进入7月,又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到了7日,早晨,我刚刚吃过早饭,该进考场考语文了,便感到肚子一阵紧过一阵的绞痛,吓得母亲都快哭出声来;到了下午考化学时,天公不作美,先是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68分钟之内,惊雷41次(据本地报纸事后公布的统计)……现在我。可以轻松的调侃这些琐事。可当时我的心境却远不是轻松的。还好,我3年苦读磨成的利刃并未被雷电劈断。 对于我刚才列举的那些小麻烦,我只能顺其自然-一我既不能和老天爷着急,总不能跟自己急吧?! 我有一些同学也如我一样,在高考前夕的那些日子里碰到了一些小麻烦;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处理不当,把小麻烦闹成大麻烦,最后影响了高考时的正常发挥。这能怪那些小麻烦吗?不,这只能怪他们自己! 苦读三年,却在最后关头生了大病,甚至在高考期间也不得不天天到医院去打点滴,是不是很不走运呢?我有6位同学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没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准-一我的意思是说,一半的人考砸了,另一半则超常发挥--寻致这种差异的并不是不同的疾病,这一点我可以肯定。 我想,对待高考的正确态度是:战术上重视,战略上藐视。高考的两天半,和高中三年的其余那些日子不会有什么两样;该吃就吃,该睡就睡,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迎接高考的那些日子里,外界干扰是很多的:售货员的冷脸,突降的暴雨,都会令人(尤其是考生)心烦意躁,不过这些都还算不上干扰;父母的千倍呵护,老师的百倍督促,这些都是为你好,但在我眼中,这才是真正的干扰。一句话,"外界干扰"总是有意无意的提醒你;高考要到了,这可是个特殊的日子,不要紧张,千万不要紧张,对于这些外界干扰,你无法刻意避免,但你一定要正确认识干扰,头脑要清醒,否则,你真以为自己是多么娇贵,需要特殊照顾,你便很难在平静的心境中去复习备考。你将会变得日益敏感,甚至一些日常琐事也会吸引你大部分注意力,令你一连几天焦躁不安,不能专心复习。这可太危险了! 你受到"外界干扰"的影响了吗?你是否对诸如售货员的冷脸、突降的暴雨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显得特别在意?如果答案是"否",我向你表示祝贺:你拥有一颗平常心;如果答案是"是",那么我提醒你:你必须赶快跳出这漩涡。夯实基础筑高楼 "高楼万丈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进步,飞跃从何谈起,只能是纸上谈兵,学习最忌"空中楼阁"式幻想。一切从基础开始,有了良好的基础功底,成功近在咫尺。 哇塞!原来考的全是基础。 不能偏科,要补差培优。夯实基础筑高楼 赵丽/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作者简介: 赵丽/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高考成绩:数学127、语文121、物理132、化学143、英语128总分651 名次:湖北省2001年高考第一名 引子: 告别高考,踏子另一条奋斗的大道,其实心情并不平静。现在,回想起高考前的学习、复习、考试等经验和在家共享。 英语:日积月累,事半功倍 英语无疑是一门很重要的科目,尤其到大学之后更显其突出地位。我认为,高中英语的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主干侧枝,即英语语法;二是细枝末叶,即英语词汇(我这里把词汇喻为"细枝末叶"并非意指其不重要,而是指其纷繁复杂,请不要误解)。如果把这两个方面掌握好,应该说高中英语就掌握好了。因此学习过程中特别是进行复习的时候,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着手,而不应是象以往那样分册复习。同时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的,而决非泾渭分明,因为语法总是要置于具体的词汇运用中,而词汇运用又可看作是语法的检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语法便是学词汇,而学词汇便是学语法,这是我们在英语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很好的途径。须强调的是,英语既然是一门语言,必有其复杂『性』,因此"积累"二字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意味着英语需要我们长时间的付出,需要我们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平时多查查字典是"积累"的一个好方法,因为从字典中你会得到对一个词汇全面而生动的了解,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谈起理科学生普遍较薄弱的外语和语文,我也深有感触。这两科具有共『性』,作为语言,更注重实际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与语言的交际功能密不可分的。我们进行了英语教改,使学生普遍意识到语言的应用『性』,扭转了长期以来死背单词、拼命做习题的方法,而是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外国名著,增强对语言材料的敏感度。同时设一节口语课进行两两对话和一节录相课收看《走向未来》。高三一年,我们是伴着《新概念英语》和《走向未来》及《中级美国英语》轻轻松松走上考场。而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曾经一度为没有语感、『摸』不到门路而苦恼的"英语盲"们终于激发起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用而学",正是这种不为应试的指导方针使我们在英语考试中获益匪浅,而且影响着我们继续求学的道路。 课本上的许多知识都是需要准确记忆的,记忆也要抓住规律和科学方法,死记硬背只会白白浪费时间。下面,我以背英语单词为例谈谈记忆的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很多,如强化记忆,循环记忆,串联比较,联想记忆等,但是,比较科学、简洁的方法,还是解剖字形、分析词义、研究单词的结构。构词法是帮助我们扩大和巩固词汇,了解词的结构,通过已知成分推知词的含义,从而有利于我们记忆、理解、掌握词汇的一门科学方法。死记硬背只是从词的"形"和"音"两方面获得感觉和印象,没有认识它们"义"的内在联系。我们熟悉了构词方法后,能够根据判断和推理达到"望文生义"、"以形说文"的效果,不仅能记住很多单根词,而且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读记大量同根词,在质量和数量两方面迅速扩大词汇量。如president,由前缀pre-"在前",词根-sid"坐"和后缀-ent"人"组成,"在前面坐着的人"为"总统"。再如abstralt,由前缀abs-"脱离",词根tralt"拉、抽"组成,本义为"从具体中抽出来的",abstralt就是"抽象的;深奥的"。追根溯源的方法也有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如:museum的前部mus为"缪撕",museum原是供奉艺术女神"缪斯"的神庙,后来变为研究学问的场所,现在的意思为"博物馆"。cross是"交叉"的意思,talk为"说",由两人一问一答,滑稽地"交叉演说"便是crosstalk的本义"相声"。只要坚持下去,你一定能取得显著的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首先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分一下类,大约可分为需要理解的和需要记忆的两大类。需要记忆的自不待言,那些基本的语汇、数据以及单词、定理等等都是要记住的。记忆方法是一门学问,要想记住永远不忘,这就不是突出狠记所能解决的问题。我自己有一种记忆方法,就是联想着去记,理解着去记,追其本源地去记。所谓联想记忆,就是遇到不易记住的东西,如诗句、单词、数据等,就自己想象出一个与之有联系的易记的东西,只要一想起那个浅易的东西,你就可以回想起你所记住的东西了。有人背圆周率一直背到小数点后成千上万位,就是把单词乏味的数字联系起来,根据其发音编成一个个稀奇古怪的小故事,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的。这样记忆就不再是一桩苦差使而变成了一种寓教于乐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有趣的活动了。而理解着去记,就要充分探究其源泉,比如说,上弦月左边亮,下弦月右边亮,这挺容易搞混,如果分析一下月球绕地球旋转的规律及太阳光的来源,就不难记住。再如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公式,只要推导一下公式是怎么来的是做什么用的,记住是不困难的。一定不能死记硬背,这样背下来的东西一旦稍稍忘却一点,在考场中就没有可能再想起来;而理解了的东西,即使忘记了结果,也可以由过程而推导出来,而且充满自信,绝不会有错,绝不会弄混。只有记住大量的语汇才能写文章,同样,只有拥有广博的见识和学问才能挥洒自如,从容不迫。我建议每位同学都把眼光放远一点,多了解一点课外的知识,多看一点世界名著,多了解一点时事新闻,有了广泛的素材做载体,才能调动思绪,使神经兴奋点穿『插』跳跃,在做一件事的同时也锻炼了几方面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做一件事不要只盯着这一点,而要看看周围各方面的因素,做每一个步骤时,想一想还有什么其它的路径或者想一想做其它什么事情时也有相同或相类似的一步。这样,思维活跃,反应灵敏,不仅眼下的事情迎刃而解,而且也为今后的学习准备了一大批思维方向的素材。我不知道是否说清楚了,我似乎很难把我的想法用最贴切的词,通过最平实的句子表达出来。 语文: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 我始终认为,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语文既是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一种文化载体,把语文学好,或者是学得比较好,这对英语也是一种无形的帮助,因为两者都有阅读理解的题型。好的语文理解能力对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有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语文与数理化也有一定关系。有的同学说:"语文是文科,数理化是理科,两者一点都不沾边,会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不然,语文是理解数理化题意的基础,语文也是表达数理化解题过程的工具。语文如此重要,但复习好语文却不是那么容易,因为语文的综合『性』比较强,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语文的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紧密,虽然也是分成了诸如拼音、词『性』、句子结构等各个知识点,但却不象数理化那么章节分明,因而语文的复习应该是综合进行。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我认为方法只有一个:脚踏实地。语文的基础知识如拼音、句子结构、句型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但因为经常接触,我们一般不会去注意其中的道理所在,许多同学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而对基础知识不屑一顾。而我对基础知识则是慎之又慎,不仅仔细地理解每一部分基础知识,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如半个月,就回过头来利用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将以往复习过的基础知识重新复习,久而久之,这些基础知识就能够成为一个整体,遇到基础知识的考题就能很快地分析出题目所要考察的内容,并应用相应的知识进行答题。 语文中的阅读理解题是难度比较大的考题,许多同学在做题时总觉得理解得十分透彻,解题十分有把握,但等做完题之后一对答案才知道自己答错了,至于怎么错的,为什么错就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情形我也亲身经历过,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大家不妨试试。所谓阅读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考的并不仅仅是同学个人的理解,而是在考文章的作者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是说应该顺着文章作者的思路来理解,而不应该根据考生自己的主观想法来理解。具体作法是答题时应该忘掉自己的主观认识,不管这些认识是多么正确,而应该顺着作者的观点、思路来阅读文章,这样得出来的"理解"就可以符合题意的要求。 作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头戏,同时也是一些同学的难点所在。许多学理科的同学过惯了用公式表达思想的日子,一旦遇上要用文字表达一个道理的时候就感到笔头干涩,思路枯竭。我写作文有一个决窍:多看报纸、杂志上的诸如"一日谈"、"虚实谈"、"一夕谈"之类的小栏目。这些栏目中的小文章在论证结构上、论证方法上可称得上是高考作文的楷模。这些小文章中的事例、观点、警句格言我们都可以在考试时信手拈来,写作手法也可以模仿。这样,在考场上面对着一张白纸,你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这些小文章所讲的道理似乎谁都明白,谁心里都有,但我从这些小文章中学到的是一种写"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文字。高考的作文并不是要同学们阐述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而只是要考生将自己对作文题目、作文所给的观点用文字论述清楚就可以了。有了平日报纸上一些小评论文章的基础,以它们作为原材料,作文构思就比较容易,下笔时也可以左右逢源。 当然,语文学习、复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平时点滴的积累,需要自己心想和手写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磨合的过程。我的学习方法也是长期学习、复习中总结出来的,正确有效地应用这些方法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数学:勤学好问 学习方法有许多种,每一个人其实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由于生理及心理的不同,可能会有好恶的不同,有人爱早读,有人爱晚上"开夜车"。这只是具体的执行方式的差异,我想说的是适合于一切人(至少是绝大多数人)的一些根本『性』的技巧和作法,这些东西我想对每个人都应当是有益的。虽然是老调重谈。 第一点是勤学。就是当天的任务当天一定要解决,不睡觉也要完全吃透,万万不可留给明天,否则为害甚巨,甚至流毒无穷,解决了前一天的,第二天就会较轻松明朗,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良『性』循环,以后就可以有精力超过老师的进度或越过老师所授知识的广度,你就有可能领先于大家了。说得容易做起来就不太容易了,我总是设法给自己留下一点有诱『惑』力的东西(好吃的或好玩的),在学习的时候默想赶紧学好学会,然后就可以享受一下了。这样学起来就比较有干劲而且轻松愉快,效率很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执行方法,在这方面可以百花齐放,不一而足。 第二就是要好问。有了疑『惑』,自己确实想不清楚,可以问老师或请教同学,不要羞于让别人知道自己不懂。无知并不可怕,而强不知以为知最可怕、我们应当把所谓的面子丢到爪哇国里去,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师与同学的智力资源。勤学好问的学生最令人敬佩,当然我们不能只问而不思。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是亘古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就看我们怎样去理解它,认真地贯彻它。我注意到有的同学不爱问别人而苦思冥想,其实也许经别人一点拨,他早就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了。还有一类同学属于好问的一类,但他们只想知道具体的过程或最终的结果,而没有想到问明思路,问明一种思维方法。这样的话,问的质量就很低了,所收获的就微乎其微了。我感觉,我们要问的是深层次的东西,就像清华的一句老话一样,我们要的是猎枪而不是干粮。有了"猎枪",我们才能擒获各种不同的猎物。 物理:理解概念,建立体系, 不搞题海战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复习过程中对实验一定不可忽视。课本上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应用定要熟练掌握,实验中的目的、器材和步骤也一定要明确。复习物理的一个较好的办法是对同一个题目试着用多种方法去解,然后选出比较好的一种。因为很多同学都感觉物理比较难,如果经常用多种方法解题,那么在考试时必然会很容易想出最好的方法。另外,平时的练习中一定不要攻一些特别难的怪题。考试大纲明确规定高考不考偏题、怪题,高考中再难的题目,都可以用基本方法去解决。只要牢牢掌握基础知识,一些难题也会迎刃而解。另外,我想谈谈自己觉得在物理复习过程中一个较重要的方面,也就是"物理概念"。对于物理概念,可能很多同学都不太注意,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记住了一些大概的内容。其实,很多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错误都是因为概念不清所引起的。而一些难度较大的计算题也往往着眼一些根基本的概念。因此我觉得物理概念和定理的复习很重要。对于物理概念和定理,我们要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其中的一些关键词语的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其适用的范围,哪些类型的问题可能需要运用到它……,尽量把握其本质。所有这些是整个物理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更进一步的提高。 化学:复习时紧抓课本 化学是一问记忆『性』较强的学科,这门学科的复习中课本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多翻课本。第一轮复习中至少要看三遍。平时的练习要以基础为主,最好能把历年的高考题找来,这将是一本比什么书都好的复习资料。在平时的复习中还要多看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因为化学中信息题较多,这类题大多都能用基础知识解决,但有些题目只靠基础知识还不太够。另外,切不可做一些很难的计算题,因为最近几年的老题中化学计算题趋于简单化,过难的题目做了并不起作用 心理:合谐是前进的步调 协作学习就是指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同学之间主要的还是合作关系,竞争还是第二位的,因为你所有的竞争对手中,同学只占到微乎其微的数目,所以共同提高要优于相互提防。多问题、多讲题、多讨论、多争辩,这些活动是上佳的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它的效率要远远优于一个人苦思冥想,所以我提倡一个宽松融洽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心情舒畅,效率自然就提高了,无用或低效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了。 至于有计划地学习,这是一个向零碎时间要效率的有效作法。争取每天列一个时间表,将时间细分成小块,每一块的任务都确定好,执行时尽量完成,完成不了的话,没关系,读读执行时间表,这事实上增强了时间紧迫感,无形中加大了压力,排除了走神的时间,代之以紧张的思考和书写。这确实有很大的好处。把学习充实起来,给予时间以任务,给予自己以压力,这样持之以恒,你必然大有长进,聪明的同学自然脱颖而出。 高考要考五门,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协调各门功课关系的问题。我的看法是重在补差,其次培优,一定不能有缺陷太大的课程,尽量提高较为差劲的课程,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对于各门课程比较平均的同学而言,有一两门突出的课程是再好不过了,把时间向自己偏好的一两门倾斜,同时保证其余课程不受冷落,这是一种有道理的做法,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得快,自己太弱的课程,提高的潜力大,抓住重点整体向前,是最好的对待各种课程的好方法。在巩固的基础上求发展 余敏/南开大学中文系 只要我们把根基打牢,掌握好基本知识,无论遇到何种题型都可以迎刃而解,而忽##。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原始总分为260分,内部不分学科比例。这里,我们就来谈谈"文科综合"的备考复习。 依据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应注重以下的能力培养: (1)能利用地理数据、图表之间的互相关系去发现相同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区别;去把握不同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重视"图文转换"的思维训练。 (2)能阅读、理解、选择和使用地理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说明和解释相关问题。 (3)能通过地图、图表和各类景观图、示意图。曲线图等直观知识载体去把握地理事物的特征,寻找规律,探究原理。要能应用所学知识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 (4)能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变化发展的原因,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不仅要了解是什么,更重要的要懂得为什么(探究原因)还得研究怎么办(改进措施)。(5)能根据地理事实材料作出科学和有效的判断一归纳和推理,重视思维个『性』的培养和逆向思维的训练。 (6)能正确评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增强现代人的意识,顺应"知识经济" 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 (7)能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重视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类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地理高考内容的主旋律,为此,考生要重视地理.时政的新闻报道,把学习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全球发展战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用已学过的知识、已掌握的研究方法、已形成的理念来阐释、分析、判断、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要重视地理实践活动,通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天文观测、气象预测、环境检测、岩体鉴定等活动,增强感『性』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下面根据对高考综合考试的理解谈地理复习的几点处理对策,供同学们参考。 (一)立足单科,关注综合 有人认为,"3+综合"高考方案中的文科综合是指政、史、地的综合,地理学科的纯地理试题不会占多大比重,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跨学科的综合内容上。甚至开设以应付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教育部关于2000年高考试行"综合科目"考试的通知中就明文规定:"综合科目,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中学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加大。各中学要按原定教学计划进行正常教学,反对开设以应付综合能力测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也就是说,综合能力测试主要是指学科内的综合,哪怕是跨学科的综合也是建立在各学科教学基础上的综合。因此,地理复习应把精力放在本学科,努力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只有保证扎实的基本功,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才会有坚定的基础,切勿在跨学科综合上猜题押宝。 综合能力考试题往往以"问题立意",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或各部分)知识,这就要求把各学科加以联系,努力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交叉、整合的途径,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有着丰富的政、史、地学科间的知识交汇点。如环境问题涉及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人口问题必须从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原因、自然环境等因素人手才能得出正确的分析;长江流域特大洪灾这一事实,需联系历史状况、流域环境、国家政策等要素来分析抗灾防灾的对策;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许多地理、历史、政治原因。因此,在复习中,必须在抓好本学科双基落实的基础上,尽力挖掘各学科知识的渗透点,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政、史、地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从而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把握系统,兼顾区域 教育部规定:新高考地理只考必修课内容(暂不考高三选修教材内容)。这无疑给中学地理复习增加了一个难题,因为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为系统地理,而选修教材为区域地理(中国、世界不考选修课内容,是否意味着不用复习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初中地理必修课内容也是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再加上系统地理是建立在区域地理基础之上的,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任何系统地理的知识只有落实到某一区域范围内才能得以分析和解决,丢开区域地理,系统地理只能是空中楼阁。但是如果在高三地理复习中花较大的精力去复习区域地理,一方面时间不允许,另一方面也会加重学习负担。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我们根据高考命题原则,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和近几年上海、广东的高考试题的题型,以区域地理 图表、数据)为材料,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认为目前的高考地理复习应把握系统地理,兼顾区域地理,即复习时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高中系统地理上,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区域地理时,则适当拓宽补充,特别是人文地理知识,更要注重与区域地理的联系,只有把各种人文地理的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复习高中地理"气候" 内容时,应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入手,运用世、界和中国气候分布图,补充复习各大洲和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复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则要补充复习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图,并从地理位置、资源、能源、农业、交通等区域要素入手,分析评价四大工业基地的特点及发展方向等等。 夯实基础,发展能力 "3+综合"的高考制度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将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综合考试强调"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并不是说综合考试是超纲考试,它所反对的是对大纲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提倡的是对大纲所规定知识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因此,地理复习应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去联系实际,去与其它学科综合、渗透。在基础知识的复习上,应重视基础知识的及时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培养能力上,应强地理科特点。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运用图表、数据说明问题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地理试题的设计,要用各种形式的图表及文字、数据材料等来表现地理事实、概念或规律,要求合理运用已学的知识、掌握的研究方法、形成的观念去阐释、分析、判断、评析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特征和现实存在的某种地理现象,分析实际的地理问题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要求在复习中不断强化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控制难度,拓宽视野 有不少人认为地理复习必须"拓宽加深",以适应新的高考形势。但从1998年、1999年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题看,地理知识往往作为命题的切入点,照顾到大部分学生的承受能力,命题不会过多地偏离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1999年广东省的高考地理试卷信息量大。但难度却不高。因此,加深难度并不可取,但是拓宽视野却十分必要。因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已伸展到所有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而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试题的主旋律。1999年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地理高考试卷以及1998年、1999年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卷都充分反映了这一特点。所以,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时刻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收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不断获得新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当今社会关注的三大热点问题:人口、资源和环境,以及由此问题引出的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1998年和1999年的焦点问题: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的特大洪灾、"科索沃问题" 和"台湾问题"等等,都需要从历史、政治、地理综合的角度去分析、评判。通过这些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的分析,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而且从中还可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南开的成材之道 第一部分南开学子自述成功之道积跬步而至千里(3) 常用的复习技巧 除了要处理好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外,考生还应掌握下面一些地理复习技巧: 1.把三大地理知识功能系统即教材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紧密结合起来,这是抓复习根本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复习中努力做到图文结合,把地理的基本要求融为一个整体。 2.在"搏"的基础上要求"活",在掌握必要的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用滚雪球的方式把书"读厚"。例如,复习到气团问题时就可以和气温、降水、气压、风、等压线、高压脊、低压槽、大气环流、冬夏世界特别是我国气压分布的总格局以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冷锋(包括快行冷锋、慢行冷锋、静止锋)在我国的表现等一系列问题挂钩进行综合练习,然后抓住精髓的东西去深刻理解和验证。上述问题就是气候要素在不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产生的复杂变化,这样又把书"读薄",落实到一个"活"字上了。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理事件的发展有它的共同规律,也有它的特殊规律,有共『性』也有特『性』,复习地理材料时要有意识地分辨和掌握它们。这是对能力考查的基本要求之一。例如,中、低纬度的垂直高度的气温变化,总的来讲是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c,但是到了具体地点却因纬度、阴坡与阳坡、迎风面与背风面等条件的不同而在同一海拔、高度的各地点气温并不一致,喜马拉雅山和阿尔卑斯山就是突出的例子。以上的例子如果不具体分析它们形成的具体自然条件,掌握其共『性』和特『性』,是不可能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的,当然就不可能灵活运用了。 4.看目录想纲目,看标题想要点。在复习一遍的基础上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是十分必要的,用看目录想纲目、看标题想要点的办法可以促使自己去思索、回忆,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弥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5.每天"过电影"。在计划复习的基础上,每天离开书本、地图和其他资料的情况下,用回忆的办法使掌握的知识和图像在脑海中复现。凡掌握了的、理解了的就算"验收"合格,没有掌握和理解的再"回笼"。 6.用空白图巩固地理知识。由于地理学科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所以把地理知识巩固在地图上的学习方法已经为学习地理的考生所重视。亲手画一画,不要注记,在画图及复习时,知道图的内容,把应该掌握的重点图,例如中国地理的中国地形、各大自然区图等用空白方式边复习、边画、边分界,最后在总复习或临考前脱开书和彩图,用自己画的空白图去验收。这对应该掌握的知识熟练运用等方面都有良好的效果。轻轻松松进考场 叶永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在考场上,沉着冷静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进入最佳状态。尤其时间不多又碰到难题,更需要这种心理素质。 通览全卷,沉着应战 当你踏进考场时,应想到我努力复习了,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是人皆有之。保持了这样积极自信的应考心态,就会正常发挥。 当拿到试卷以后,不要匆匆忙忙地提笔就写,而是应在正式答题之前将全卷通览一遍,了解试卷的分量。先看该试卷是不是本堂考试的试卷,再清点试卷页码是否齐全,检查试卷有无破损或漏印、重印、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监考人员处理,然后根据监考人员指令,在试卷规定的地方写上本人姓名和考号,第2卷还要在卷面右上角的"座位号"栏里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在开考铃响之前如有时间,可测览试卷,大致估计哪些题熟悉易做,哪些题生疏难做。也就是说,试题的类型,所考的内容,试题的难易和各题的比分等,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战。对于题多、量大、题型新、题目难的试卷,更要注意这一点。答题一定要在开考铃响了之后开始 门提前答题将以违纪论处)。 考试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1)审题,理解题目条件和要求; (2)回忆和重现有关知识; (3)在知识和题目的要求之间建立知识结构; (4)表达解题过程、呈现题目答案。 简单地说,就是审题和解题两个环节。审题是解答问题的首要步骤。正确的审题是成功的一半,而错误的审题则意味着全军覆没。审题的基本目的就是弄清题意,了解题目所给出的条件和要求。对不同的题型,考查的能力不同,解题的策略不同,评分方式也不同,你尤其要特别注意认真审题后再解题。 认真审题,至关重要。有些考生,接到试卷后便匆忙作答,当解不下去了,才发现看错了题,只好涂掉,重新再做一遍。此乃"欲速则不达"。有人甚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题目做出来了,交卷后,和别人一对答案,才发现自己把题看错了,追悔莫及,劳而无功。因此,在答题之前,必须将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求解要求"等全部内容逐字看清楚,方可作答。对于有些"似曾相识" 的题目,更不可掉以轻心,不能凭"想当然"作答。要将考题与平时做过的题目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细微末节"上的区别。如有,把这些"区别"看出来,准确作答,就有了把握。 审题具有一定的程序。首先,要翻阅一下全部试卷,注意试题的时间及分数的分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确实弄清楚每道题的题意,搞清楚题目所给予的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要求。因为考试要求可能与自己习惯的答题要求有所不同,所以一定要按题意和要求去回答。第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比较隐蔽的条件。一般而言,条件隐蔽的问题难度较大,考生必须看清有关的线索,找出隐蔽条件,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审题的基本要求是看准与看懂: 1.看准。看题目要"准":(1)大题小题,有多少题,背面有没有题,全部题目要看"准",一个也不漏;(2)文字题,要注意分辨,如一个大题包括三个小题,题目先后排印办起,让考生逐一回答,但假如一、二小题,文字一样多,又恰好到右侧卷边,这时往往会在匆忙中,有可能误看成一道题,结果漏掉一道,因此要特别细心看"准";(3)每一个文字、数字、字母、符号都要看准,不要把b角看成d角,不要把acb角看成abc角。 2.看懂。在"看准" 的基础上,进而要"看懂"题民要真"懂"。题目的题意是什么,问什么,要求回答什么,给的条件(或材料)是什么,求的"解"是什么,最好想清出题者要考察考生什么等等。看一遍,没有理解,就看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真正把握题意为止。只有看准、看懂,才能不漏。不误。要会算帐,不要挤审题的时间,欲速则不达。匆匆一看,下笔就答,就写,容易误答。还要特别注意,防止先人为主,一看题,喜形于『色』,以为是做过的那道题,提笔就答,结果错了。有些题,先是不会做,多看两遍也许思路就出来了,会做了。有时做题过程中被卡住了,原因是题看错了,害死人!题目至少要看两遍。考试,只要不漏答,不误答,水平就基本上出来了。 审题要掌握科学的审题方法: 1.先粗读快看,了解题意,再精读细看,字斟句酌。 2.采用圈点法逐渐标出题目的重要信息。 3.注意题目中的所有材料。 此外,要严格按照要求答卷。一般试卷上都印有答题要求,答题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明确要求,严格照办。答题的格式、答题使用的符号、使用什么笔、书写的位置、指定打草稿的地方等等,都要符合要求。标准化试题,要按照平时演练的,一丝不苟地去做。机读的答题符号,要准确,想好再填,不要轻易涂改。答题的内容,不要超出装订线(密封后是不许拆开的)。卷面要整洁,书写要清楚,否则会影响成绩。草稿也要写清楚,答题中有些错误,如计算错误,阅卷老师评分时会参考你的草稿,确属抄写笔误时,会酌情给分的。 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翻开考卷,一定要仔细阅读,遇到一时没有解题思路的问题,就先放下,抓紧做后面的题,等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完,千万别忘了前面空下的难题,对这种题,要大胆想象,能做多少算多少。不要左顾右盼,看着别人唰唰地写,自己就更心慌意『乱』了。另外,当答题顺利时,也别觉得这题太简单了,会不会看错了,也许这正是你早已复习好的"难题"。 各科试卷每种题型中所列的试题,基本上是从易到难排列的。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做好答案,一般来说,解题要按先易后难,从简到繁的顺序进行。如果避易就难,啃住难题不放,只会费时,甚至会影响对易题的做答,还可能造成紧张的心理状态,打『乱』思路和步骤。过去有的考生就是吃了这个亏,到收卷时,难题没有啃通,易题也未做好,这是应当汲取的一个教训。 答题顺序看似小事,其实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并不小,因此要正确掌握。一般来说,直接接试卷题号从小到大,即自前至后依次解答,但也不能机械地按部就班。总的来说,应该以先易后难、先小题后大题的原则为准,先完成会做易做的试题,抢得基本分。如果反过来,一下子被生疏题、难做题缠住,久攻不下耽误时间,最后就可能连会做易做的试题也来不及解答,白白丢掉本来可以得到的分数。先易后难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分,又可使你始终处在成功的体验中,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集中力量攻难题、啃大题。 因此,答题顺序可归纳为: 1.有把握的题先做,提高准确率,垫好底。 2.基本要求是"低档题全做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高档题,做错也无悔"。 3.答题顺序,一般是先小题,后大题,先客观(选择等)题,后主观(作文等)题,这与难易程度是大致符合的,但要注意,第一,试卷题团顺序并非按难易程度排列,第二,难题不一定在最后,题的难易程度,许多情况下也是相对不同考生来说因人而异的。 4.答题碰到点困难,既不要浅尝辄止,也不要死钻牛角尖,把握好火候,还要参考题的分数而决定急缓、取舍。 5.时间允许,尽量不空题,特别是选择题。当然,答题顺序也可灵活掌握。有时碰到对你来说较难的题目,一时难以做出,可以先跳过去,做点简单的题目以恢复自信。有时碰到并不很难的题目,可能一时想不出答案,也可以暂时放弃,先做其它的题,过一会儿答案会突然出现在你的脑海之中。另外,有的考试书写量很大,你担心发生书写痉挛,可以先做一两道问答题,中间穿『插』点选择题,再返回做问答题。把选择题『插』人问答题中完成,不仅可以让手得到暂时休息,而且从组织答案到选择答案也能使大脑得到休整。 灵活的答题顺序必须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你在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目,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 整体把握,力克难题 高考得分的基本原则是少丢分,而不是简单地向难题挑战。把容易题的分拿到,是一种多、快、好、省的得分方法。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后面的大题做出来,而是前面的基础题要没有漏洞。答题得分策略可概括为:"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这应该是面对考卷时答题的策略。考试试题总是有难有易,一般可分为基础题、一般题和较难题。所以,贯彻整体把握、力克难题的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保住应该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为遇到容易题容易大意。所以明确容易题不丢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难题不得零分,就是一种决不轻弃的的进取精神的写照,要顽强拼搏到最后一分和最后一分钟。 "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考试时难免会遇到难题,费了一番劲仍然突不破时就要主动放弃,不要跟它没完没了地耗时间。在做别的题之后,很有可能思路顿开,再反过来做它就做出来了。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多拿分也要讲策略。 "多出妙手不如减少失误"。这是韩国著名棋手李昌镐的、一句经验之谈。他谈的是下棋,但对考试也不无借鉴意义,特别是对那些学习比较好、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绩,创造高分,减少失误甚为重要。 所谓难题,一般指综合『性』较强、变化较多的试题。但是不管它怎么难,都不会超出中学阶段所学范围,总是渗透着所学的概念、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基本知识。所以,应当有攻克难题的信心,决不能在难题面前止步。解答难题,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联想法,即通过课本有关知识和过去有关练习进行联想与推导,触类旁通;二是试探法,即运用多种思考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试解,打开思路,找出正确答案。 高考中遇到疑难题是正常现象。如遇这种情况,一要冷静对待,不必紧张。须知我感棘手的,别人未必不费功夫。二要暂时放下,迂回包抄。前面讲按题序解答,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有的考生可能在开头或中间就遇到难点,这时就应暂且将难题记下,跳过去先抢易做可得的考分,然后视时间多少,再回过头来收拾疑难题。这就像打仗一样,对征途上难攻的山头,来个迂回包抄,必然扩大战果。三要重点突击,每分必争。回头攻疑难题时,要增添信心,冷静分析这道题难在哪里?命题意图是什么?存在哪些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有哪些依存、制约关系?有哪些概念、原理、公式、定理可用来解题?这样多向思维,逐步分析,寻找突破口,然后大胆切人,会一点就答一点。可以缺步解答、跳步解答。倒步解答(反向推求),能做一步就做一步。如果时间已来不及而又顿悟了结论,可尽快将关键步骤、结果简答于卷面,抢得分数。 高考各科都分第1卷和第2卷,题型和答题方式不同。第1卷用蓝『色』油墨印刷,都是客观『性』试题。考生答题必须用考试工具(2b涂卡铅笔等)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以便计算机阅卷评分。解答第1卷,一是要严格按规定涂卡。往年总有少数考生只将答案写在试卷上而忘了涂卡,结果不能得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的考生填涂的信息点不规整。不清晰,影响计算机阅读评分。这样的失误,每个考生都应避免。在涂卡时,必须对准题号,准确填涂。信息点要清晰、规范地涂满。二是要认真选择答案,第1卷试题有多种类型,但本质上都是选择题--卷面给出了问题和几种或对或错的答案,由考生按题设要求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答案,将代号填涂到信息卡上去。选择时,常遇到几个答案都似是而非的情况,这时一定要注意研究,理解题意,运用排队法、排除法、归谬法。比较法等等,进行筛选,力求提高答题正确率。三是答题时注意默记答题结果。考完后的高考估分,对正确填报志愿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第1卷的得分只要记忆清楚,就可以估计准确。考试时,对自己轻易就能确定的答案,可以不必详记;对感到难以确定答案的,应多加分析思考,力求选准答案,同时使自己对试题内容和所选答案印象深刻,利于考后如实记录以备估分。 高考中的第2卷是主观『性』试题,用黑『色』油墨印刷,要求考生直接在卷面作答,由人工评卷计分。解答第2卷时,一要注意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二要注意全面、准确把握题意,抓准考核点。第2卷中的试题,大多是一题没有若干考核点,要求考生按题设要点分步(层)解答,评卷时可分步(层)给分或分项计分(其中作文题是按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分项分等计分人考生在读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理解题意,分步骤(层次)解答,争取步步得分;解题中遇到困难时,能做几步做几步,一分一分地争。三要注意简练准确,答其所问所求。目前的高考试题设计,既表现综合『性』趋向,一道题可同时考察学生若干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又有简约『性』趋向,一道题的解题过程与结果不是很复杂。因此,考生一定要在弄清题旨的基础上,抓住要点,条理清楚,力求简练、准确作出解答,要防止把解题过程复杂化,更要避免答非所问,离题太远。对综合『性』解答(计算)题,如果你的解题步骤过于繁琐,那就要考虑解题思路是否准确了。 对一些问答、论述题,如果你长篇大论仍觉意犹未尽,那也要重新审视自己是否抓住了题设要点。高高兴兴下考场 陈晓元/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考试时,面对考题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到,不要疏潜心题目中的细微差别,看清看准。特别是多项选择,要冷静而全面地分析,以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得分优先,巧配时间 考生在走进考场后,应尽快调适好应考心态,接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充分利用时间,这是临场发挥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同的水平,·考试却出现不同的结果。专家认为,会安排考试时间的考生往往容易成功。建议考生预先作好时间分配方案:"打有准备的仗"。以数学试卷为例,给考生 120分钟的时间去争取150分,平均每1分钟要争取得1.25分,数学试卷分第1卷(用机读卡回答选择题),第2卷(考生笔答卷。包含填空题和解答题),第1卷含60分,大约用48分钟的时间完成;第2卷含90分,大约用 72分钟完成,落实到题目上,分值4分的题大约应支付3分钟,分值5分的题大约用4分钟,分值12分的题目大约要用9分钟,分值 14分的大约用 11分钟。虽然实际答题时,不一定这样死板地分配时间,但是,当你在一个题目中耗时过多时,应当意识到是牺牲了解别的题所用的时间。 许多考生常因时间掌握不好造成失误。他们或是毫无时间概念,慢条斯理;或着眼于表面现象,在书写上一味精雕细琢;或是为一道题目左冲右突,久思不得其解,延误会做的题目的解答时间;或是匆匆忙忙,只图解题时间快,不讲究答题质量,错误百出,草草收兵,提前交卷。历年来考生在时间分配方面最典型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先松后紧,一些考生在考完第一场考试,走出考场后抱怨最多的就是时间不够用,叹息最后一道题本来会做好,但已经响了结束考试的铃声。 那么,如何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呢?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的得分。在具体『操』作上,就要求考生做到"量菜吃饭",按"分数时间比"这一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时间;一看就会做的先花时间,需要思考一下才能解答的题目放在第二梯队完成;难度很大或从未见过的题目,放在最后花时间攻关。很显然,考生花10分钟去做一道分值为15分的大题比用10分钟去攻克一道分值为4分的选择题更有价值;先把时间花在容易得分的题目上,然后将余下的时间去啃硬骨头,无疑比那些一上来就钻进难题的"牛角尖" 中不能自拔,耗去大量时间,等自己好不容易抽身出来做其它试题时,时间已不够用了,本来该得分的也顾不上了的人更聪明些。为了灵活掌握上述应考策略和技巧,你应注意,在试卷发下来后,通过测览全卷,大致了解试题的类型、数量、分值和难度,进而确定各题目相应的解答时间。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原来的时间安排,譬如,一道题你计划用5分钟,但5分钟过后,若一点眉目也没有,你可以暂时跳过这道题;但若接近成功,延长一点时间也是必要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分配时间应服从于考试成功这一目的,灵活掌握时间而不墨守最初安排;时间安排只是大致的整体调度,没有必要把时间精确到每小题或每秒钟;在时间安排上有必要留出10~20分钟的检查时间,若题量较大,而你对自己解答的准确『性』较为放心的话,检查时间可以适当缩短或对某些题删去检查时间。 分配答题时间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很多时候,并不是考生不会做某些试题,而是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考它,甚至没有时间按部就班地抄下自己思考的结果。此种遗憾可能就和不善时间分配直接相关。 不少考生在备考阶段以及在模拟考中都受过时间分配的训练,这的确很有必要。时间分配的技巧来自于习得的经验,不能寄希望于拿到试卷之后自然就懂得如何分配时间。同时,时间分配有其通行的原则,却无具体不变的模式;不可随意生搬硬套。就其原则而言,重要的是以下几项: 一、得分优先,随机应变 掌握答题时间进度的重要原则是"得分优先,随机应变",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不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得分,防止被难做试题过多耗费时间影响总分。考试开始后,考生很难专门划算分配各题的答题时间,但可以在浏览试卷时初步估计哪些试题可以很快做完,哪些试题会要多费些功夫,能很快完成的题目先予"消灭";要费一些周折的,待后利用剩余的时间逐步攻克。当然,答题过程中还会出现与原来估计有出入的情况,应随机应变。如果一道题原来估计十多分钟可完成,但实际解题时好几分钟后还不能下笔,那么就应该果断地暂时放下来,待做完其他题后再说。答题过程中不要频繁地看手表、计算时间,这样既会白白浪费一些时间又会增加心理紧张,对临场发挥没有好处。如果答题能够按时推进到卷本,每场考试最好留出一段时间用于最后的检查。即使题量大、时间紧,也宜安排5-10分钟查漏补缺。 二、因人而异 同样一道题目,甲同学8分钟才能完成,乙同学可能只要5分钟。有些考生习惯于作文先打草稿再誊抄,另一些考生却习惯于列了提纲之后直接撰写。仅仅是习惯的差别,后者是就比前者节省了20分钟时间。我们在此并不评价作文是否需要先写草稿再誊抄,只是在强调你既然不能一次成稿或者希望通过清稿誊抄获得更高的卷面分,那么就必须留下誊稿的时间。 时间策略既然是因人而异的,就应该立足于在备考阶段对自己的用时特征清楚地予以概括,最理想的是同时再对不科学的用时习惯加以概括,并加以修正。 三、分大优先 不要在小分数上过于纠缠。例如一道2分的选择题,思考了2分钟刚有点眉目,估计再思考3分钟才有可能拿到这2分,是否还应该在此恋战下去呢?如果是刚开考不久,为2分而去花费5分钟时间,最终结果还属难料,就不可取了。 高考答卷,通常都主张按先易后难原则依次进行。但是,容易的题目多半也是分值较小的题目,难的题目则同时也是分值较大的题目。一道12分的问答题,因其较难,所以需用时10分钟;每道2分的选择,由于较易,一题只需要2分钟。此时是先做难题还是易题呢?我们的认识是:先做能多拿到分数的题目。显然用10分钟完成一道难题拿到12分比用相同的时间完成5道容易的小题只能拿到10分要合算。 再说,题目的难易也是相对而言的,即所谓会的不难,难的不会。在有些题目上拿到10分可能只要花2分钟,而在另一些题目上,花了10分钟,未必能拿到2分。尽管老师和其他同学会说:"你怎么用了10分钟呢?那一道是很容易的呀!"但是由于你不会做,那道容易的题目因而变得很难。 因此我们更主张在时间分配上采用分大优先的原则。首先,开考后的前一个时段的得分率应该高于后一个时段的得分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得分率呈递减状态。 为此,考场上就应该会做的题目先做,不会做的先跳过去,一开始绝不纠缠;其次,在最后的时间里对那些被搁置下来的难题则应该优先对付分值高的题目。 四、留有弹『性』 把120分钟时间一次『性』分光是不科学的,也没有必要去精确地计算每一部占用的时间。精确地计算每一分钟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造成被动。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其核心是让时间为你高考得分最大值这一目的服务。 卷面整洁,每分必争 高考成绩是录取的重要依据,相差一分就有可能失去录取资格。因此,考生必须一丝不苟,认真答题,每题必答,每分必争,力争得满分。每题的答案,都要做到内容正确,表述清楚,书写工整,甚至对一个标点符号也不能马虎。遇到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思考,会多少答多少,能推导几步就做几步。对分数少的小题,也要认真回答,争取多得分。整个卷面要保持整洁、清晰,否则也会造成无谓失分。 尤其是作文,更应赢得书写卷面分。近两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了新的规定:将大作文40分分成四项给分,其中内容14分,语言13分,结构8分,这三项满分共35分,另一项是书写,它独占5分,旨在综合考查考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这5分当然是珍贵的,怎样才能得到这书写的五分呢? 首先字形要美观,字体要端正; 第二,标点、格式要正确,卷面要整洁; 第三,消灭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根据不同文体采用规范的格式,卷面整洁,消灭错别字这几点基本属于语文知识(双基)范畴,只要留意是可以得分的。 写字最低限度是清楚易认,在此基础上力求字体端正,若平时训练有素,则可达到漂亮大方,运笔流利,令第一读者--阅卷人赏心悦目,做到这些便可以赢得或接近这5分了。 补漏纠错,颗粒归仓 为了尽量避免失误,做完答卷以后,不要急于交卷,只要时间允许,就应对试卷一题一题地检查,一步一步地验证。要着重检查有无漏题,是否切题,有无笔误,做到有漏必补,有错必纠,力争答案的内容乃至标点、符号、文字、图表都准确无误。 高考中,主动安排时间检查答卷是保证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防漏补遗,去伪存真的过程,尤其是考生如采用灵活的答题顺序,更应该与最后检查结合起来。因为在你跳跃式往返答题过程中很可能遗漏题目,通过检查可弥补这种答题策略的漏洞。检查过程的第一步是看有无遗漏或没有做的题目,发现之后,应迅速完成。接下来检查各类题型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如有时间要全面复查一遍,时间不够则重点检查。选择题的检查主要是查看有无遗漏,并复核你心存疑虑的题目。但若没有充分的理由,一般不要改变你依据第一感觉作出的选择。对简答题、论述题和作文的检查,一是要改正错字和病句。另外补充遗漏的内容,删去错误的观点。 一般来说,应主要检查以下方面: 1.仔细检查有没有遗漏或没有做完的题目,如有就抓紧补全。 2.复查各题的解答过程和结果。如时间已经不多,则要重点复查有疑问的地方。对于选择题,没有足够的把握,不要随意更改已有的结果。论述题和计算证明类试题,着重检查有没有可以补充的计分点和答题的关键步骤。论述题和作文题还应检查基本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错别字。语病和需要补正的标点符号。计算证明题还可检查引用公式是否有错,量纲是否准确一致,计算结果是否与生活实际和常识相符等。 3.检查试卷和答题卡上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是否已按规定准确地书写(填涂)齐全;答题卡上有无漏涂、错涂(错位错号),填涂的信息点是否清晰,卷面是否整洁。 4.检查试卷和答题卡上是否有与答案不相干的文字或符号。如有,务必擦去。 5.计算题和证明题是检查的重点。你要仔细检阅你是否完成了题目的全部要求,若时间仓促,来不及验算的话,有一些简单的办法。一是查单位是否有误;二是看计算公式引用有无错误;三是看结果是否比较"像",这里所说的"像"是依靠经验判断,如数字结论是否为整数或有规则的表达式,若结论为小数或无规则、零『乱』的数。则要重新演算,最好用其他方法去做,自然这是最保险的措施。 另外,检查的内容还应包括考生情况登记表的检查,擦净答题纸上的零散痕迹和标记(避免计算机把它们当成答案处理)。 同时,为了提高检查效率,检查宜"以粗为主"、"粗细微"。"粗检查"着重检查解题过程与解题结果的合理化。"细检查"则要检查运算结果的正确『性』。 高考是要分秒必争、分分计较的考试,未发出考试终止信号,即使答题完毕,也不要急于交卷;应再次复查答卷,推敲答案,做必要的修正。掌握几种主要题型的解题技巧 贾刚/南开大学哲学系 解答一道题,就像攻打一座城堡,强攻不行,就要用智去攻破,一切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但无论怎样,都要让我们所用的方法是最佳的。 下面分项说明几种主要题型的审题和解题技巧。 做选择题要沉着冷静全面分析 这是近年来在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客观『性』试题。它考查的内容具体,范围广泛,能力与知识并重。对选择题的审题,主要应搞清楚:是单项选择还是多项选择,是选择正确陈述还是选择错误陈述?答案写在什么地方,等等。 做选择题有以下四种基本方法: 第一种是回忆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选择的内容。 第二种是直接解答法,多用在数理科的试题中,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作图或代入选择依次进行验证等途径,得出正确答案。 第三种方法是淘汰错误法,把选择题各选择项中错误的答案排除,余下的便是正确答案。 第四种方法是猜测法。有时你会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你的能力范围的题目。如果这些题目没有注明选错倒扣分的话,猜测可以为你创造更多的得分机会。当你面对一道让你毫无头绪的题目时,可以先空在那里,在考试即将结束前利用检查时重新考虑,若仍没有头绪,可填上你的第一感觉选中的代码。记住,最好别在任何一道题下留空白,完全不必为你的猜测感到羞愧,直觉、猜测和模糊情况下的决策能力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 计算证明题要注意步骤 此类题目常在数学、物理、化学中出现。这种题目所占分数较多,不仅需要解出结果,还要列出解题过程。解答这种题目时,审题显得极其重要。只有了解题目提供的条件和隐含信息,确定具体解题步骤,问题才能解决。在做这种题时,有一些共同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注意完成题目的全部要求,不要遗漏了应该解答的内容; 二是在平时练习中要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在正式考试中按规范的格式表达; 三是不要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因为这常常是题目答案的采分点; 四是注意在试卷上清晰记录哪怕是细小的步骤和有关的公式,即使没能获得最终结果,写出这些也有助于提高你的分数。 五是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注意物理单位的添加和变换。 简答论述题要简明扼要 这些都是主观『性』试题。简答题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或加以简洁的解释与举例;论述题则是一种要求运用基本原理对某个现实问题或某种观点加以论证或批驳的题目,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使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审题就是要弄懂需要你回答什么问题以及怎样回答问题,通过反复阅读试题,找出关键词并选准答题的角度。 在回答论述题时,一定要注意观点正确和明确,应该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有一些技术『性』细节是回答论述题时需要注意的: 一是字迹清晰,卷面整洁。良好的卷面会使评卷老师形成积极的心理定势,并减少评分失误的可能。 二是条理清晰,紧扣采分点。采分点是答案中必须回答的内容,论述题中有关的原理、论据和判断都是采分点,在答题时要紧扣采分点。 三是在主要内容答完后,要概括『性』地总结前面的论述内容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和解释。 四是保证不离题。其中的一个窍门就是在最后的总结中运用试题词句,这样能再一次加深评分者的印象,你会从中深得研益。 正误判断题要讲明原因 是非题也称正误判断题,这种形式是在考试中列有若干正确或错误的语句,由考生来判断是与非。 是非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只要求判断正误,不说明理由;一种除判断正误之外,还要求说明理由。无论哪一种形式,都要鲜明地表明你的态度。有的考生对有的题没有把握就不表态,以为可以不扣分。不表态说明你的分辨能力差,知识掌握不牢,仍然要扣分。说明理由要紧紧围绕题目进行,哪些不对,为什么不对,要讲清楚。 语文阅读题要讲究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同学们语言运用、阅读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测试内容大致有:具体事实、中心思想、隐含意义及词句理解等。其主要形式是: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体裁以记叙文为主,兼顾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题材涉及日常生活、传说、人物、社会、文化、史地。科普等。 答题技巧主要有: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地测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 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 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 2.测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测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进行第二遍阅读,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时,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抓住5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和一个h(即how),对于事实『性』的细节题,诸如事实识别。计算、识图、排列顺序等一般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明显的答案;对于深层结构的理解题,诸如文章的内涵、主题、中心、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论及词句的理解等,须研究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挖掘内涵,体会"弦外之音",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敲定答案。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再看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另外,从历年高考情况来看,即使重点学校的优秀生,也难保不在现代文阅读题上损兵折将,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不要一碰到自己拿不准的题就慌了手脚。要允许自己有不会做的题,允许自己在某些地方丢分,心态保持好了,头脑清醒,才能做好这类具有连锁效应的阅读题。 历史材料解析题要紧扣材料 对历史材料题首先要求是"读懂",即读出段落材料的中心内容与核心观点;读出段落材料的分层要点;读出全部材料的观点倾向。其次是"挖掘",确定段落材料是否存在隐『性』内涵;找出不同段落材料之间显『性』和隐『性』的联系。要求边读边在材料中划出关键字、词、句,通读材料要全,即题头背景知识介绍和题未材料出处都要读到,这对确定材料的『性』质、时间、地点方位等项内容很有帮助。 解题步骤: 第一步,分析材料,把握中心,归纳观点。 第二步,判断表态。这有几种情况:观点正确或不正确;观点基本正确,但有不完善的地方;观点基本不正确,但有可取之处。 第三步,针对议论摆事实(史实),说明中心内容原貌。 第四步,分析评论材料观点正误。第一层次,就材料观点本身进行评论。评论时,既要评其"理",又要驳其"谬"。第二层次,结合时代背景评论材料观点的主观意图,并进而说明材料观点是否客观公正。在进行本步骤分析评论时,应注意:(1)透过现象抓本质;(2)注重从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评论;(3)指出议论者的阶级立场、社会偏见和时代局限『性』;(4)注意说明个人与阶级集团、政治派别的关系,即不能任意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要注意阶级、集团对个人的制约作用;(5)为说明观点而列举的例证不要求多,但要典型。 高考作文要从多角度来写 一、怎样做看图作文 看图作文就是把画面的意思用文字表达出来,它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好形式,能培养你的观察、想象和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看图作文有单幅图和多幅图,但看是写的前提。看图要有顺序边看边想,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按图意列出提纲进行写作。 叙事的单幅图只展示了一件事的部分内容,除了前面所说的那些方法外,我们还要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重视写好开头和结尾。 如果是多幅图,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要着重观察前一幅中没有出现的事物,如出现了哪些新的人物,地点有什么变化等。即使是相同的画面,也要特别注意画面的细微变化,如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天气的变化等,从而了解事情的发展变化。逐幅看完后,再连贯起来重看一遍,使画面上事物的发生、发展的经过和结果,在自己头脑中留下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按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列出提纲,突出重点,注意洋略,不要每幅图都平均使用力气。每幅图的叙述描写要注意连贯,互相衔接,不要变成图意的说明。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要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起来,如使人物开口说话,开展心理活动,使景物具有『色』彩等。看图写话的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十二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尝试表达,合理想象。 二、"话题作文" 的写法 1998-200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连续三年,命题只为考生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如,1998年关于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 的话题,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的话题,2000年的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要旨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学生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是对僵化的"叙一议一联一结"的写作模式的大反驳。 "话题作文"确实解放了考生的思想,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考生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佳作迭出。然而,也有许多考生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硬从材料中抽象出一个哲理加以论证,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空洞浮泛。有的对作文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或解释,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有的根据图形『乱』加比附,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人只是对"材料"作了简单的扩写。目前的高考作文采用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法,诸如此类的作文不但得不到发展分,在基础等级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话题作文" 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 的"材料"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 南开的成材之道 第二部分南开指南 一、大学简介 南开大学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经济学、法学及艺术等多学科的重点综合大学。现有16个专业学院(系),下设53个系或教学部,65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拥有55个本科专业,115个硕士点,75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13个天津重点学科,7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以及1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4个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础。同时设有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和泰达学院。现任党委书记为洪国起教授,校长为侯自新教授。 南开大学建于1919年,创办人为清朝翰林、学部侍郎、著名教育家严修(1860~1929)和结业于北洋水师学堂的张伯苓。同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正式成立,张伯苓任校长。周恩来总理是南开大学第1期学生,当时入文科学习。1923年迁入八里台新校址,并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资助,学校有了较快发展。 1937年7月,南开大学遭到日本帝国主义轰炸,2/3的校舍被毁,秀山堂、图书馆和第一、二宿舍被夷为平地,中外人士莫不震愤!同年8月,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由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1938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名西南联合大学。 抗日战争胜利后,三校复员北归。1946年秋南开大学迁回天津,张伯苓仍任校长。 1948年7月,张伯苓出任南京『政府』考试院院长,何廉任南开大学代校长,10月何廉离校,杨石先代理校长一职。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开大学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南开大学的发展,加快了学校的建设步伐。1951年2月、1957年4月、1959年5月,周恩来总理三次回母校视察;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莅校视察,并作了重要指示。 1966~1976年"文革"期间,南开大学同全国其他高等院校一样,遭受了一场空前浩劫。1979年,杨石先任校长。1981年,经济学家滕维藻教授继任校长、杨石先改任名誉校长。 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比较悠久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在4000余名教职工中,有专职教师1520人,其中教授460人,副教授675人,博士生导师2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保炳林、陈茹玉、申泮文、陈荣悌、母国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李正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位:朱光华,朱凤翰,史树中,葛墨林,程津培,耿运琪,母国光,戴树桂,李正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8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8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计划教师1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19人。 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达288万余册,其中图书有170余万册,期刊合订25万多册,善本书200余种,并设有外国教材中心。除99个教学实验室之外,学校还建有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开放实验室,有中心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网络信息与选程教育管理中心等。 1985年创办的直属原国家教委领导的南开数学研究所由世界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陈省身教授任所长。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该所建立了理论物理研究室。 近几年,该校教师发表自然科学方南学术论文共2991篇,其中,发表在国际刊物上400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2250篇,发表在地方刊物上341篇。sci论文数量居全国高校第6位,其中在有机化学、农『药』化学、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光学等领域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近年来取得各类成果3000多项;出版专著、教材、资料书译著等共670种;发表学术论文近3000篇;获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有270项;列入国家教委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点科研基金资助计划的课题有37项。"九五"以来承担国家社科项目在全国商校中列第4位,承担教育部社科项目数在全国高校中列第3位。 南开大学在基建方面也有了很大发展。学校占地1458694平方米,建筑面积765965平方米。正在建设中的经济学院楼群、新图书馆、新化学楼、体育馆、东方艺术大楼将为南开园增添新的风姿。如今,校园内湖光荷『色』,绿草茵茵,杨柳依依,各种建筑设施鳞次栉比,掩映其间。 二、南开大学主要机构简介 1.南开大学办公室 南开大学办公室是校党委和校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 2.战略发展研究部 战略发展研究部成立于2000年9月。主要负责关于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对策研究、政策研究、对外合作等事宜,起草有关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题调研报告、对外合作及校领导交办的综合『性』文字材料。 3.教务处 负责本科生的教学、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工作,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及其他教力工作的管理与协调,下设教学办公室、教材办公室等部门。 4.学生工作办公室 南开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是学校的职能部门,与人民武装部合署办公,负责本、专科生的招生、管理与分配,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成长成才服务等工作,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为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氛围并提供优质的服务。 5.人事处 人事处主要工作是负责人员发展规划和人员编制、组织协调劳动指标的分配与使用;教职工调进、调出、聘任、考核、奖惩和培训;各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与津贴分配及其他福利的发放;行政科级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6.科学技术处 科学技术处是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应用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工作包括学科规划和学科基地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的组织协调;科学研究基金和项目的管理;优秀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奖励、专利的申报、管理和统计。 7.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处 社科处是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的综合『性』职能部门。其职责范围包括:负责把握南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全校文科学科建设与改革;推进文科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组织、争取、协调与管理文科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包括文理交叉的综合『性』研究项目;选拔、培养和引进文科科研人才;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文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开展全校文科科研统计;推进全校文科科学研究工作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负责管理学校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其他相关业务。 8.研究生院 负责南开大学硕士、博士招生和港、澳、台学生及外国留学生报考我校研究生的各种工作,包括我校研究生和招生计划的制定,招生咨询、宣传,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政审及录取等工作。 9.国际学术交流处 主要负责与国外境外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事宜;学校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出国出境事宜;外国留学生招生及相关涉外事宜。 三、南开大学历史沿革 南开学校是由张伯苓任校长的一所系列完整的学府,包括大学部、中小部、小学部,分布于天津、重庆等地。南开中学建于1904年;南开大学始于1919年;南开女中成立于1923年;1928年增设小学部;1936年又于重庆创办"南渝中学"(1938年更名重庆南开中学)。新中国成立之前,各部都是南开"大家庭"中的一员,都为南开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2.私立南开大学时期 南开大学的创办 最初成立的南开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 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在教育目标上并无二致,但在经费来源和管理上有所不同。中国近代的私立大学有两种,一种是外国教会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大学;一种是中国人自设的大学。清朝末年私立大学很少。民国以后,从1912到1917年中国人创办的私立大学共有7所,主要设在北京及南开省市,没有一所是在天津。近代天津的教育是有很大发展的。曾经开办了一系列为洋务事业服务的学校,新式的中小学校也纷纷建立,并且最早成立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北洋西学堂(北洋大学前身)。但是,总的来看,天津的高等教育很不发达。 3.西南联大时期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展开了全面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 1937年7月30日,天津沦陷。南开大学被日本侵略军炸毁,因而流亡南迁,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湖南长沙成立临时大学,继而再迁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从1937年7月至1946年7月西南联大最后结束,历经9年磨难,成为南开大学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4.重建南开园 联大结束与三校北返 1945年,抗日战争终于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消息传来,联大师生兴高采烈。多年来重返北方校园的愿望就要实现,人们归心似箭。于是,复员北归,一下子成了三校面临的迫切而又现实的问题。8月23日常委会通过设置三所大学联合迁校委员会,筹划迁返平津事宜。三校另有各自的迁校委员会。 三校的迁移从1946年5月10开始,最后一批学生集体出发为7月11日。学生一批又一批分乘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员车队的卡车,经过贵州险峻的"十八拐"丛山,进入湖南,然后从长沙乘江轮至汉口,再乘船到南京。长沙、汉口均有招待处所,南京借得金陵大学教室,并由在宁联大校友组织委员会负责照料,在上海也有一委员会借一、二中学为宿站。5月31日第一批学生顺利到达汉口。不久,各批学生陆续转赴上海,在沪行总服务站联大同学帮助下,乘船直赴天津。 5.新南开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南开大学开始了新的历程。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南开大学的发展,周恩来总理于1951年、1957年和1959年三次回母校视察;1958年『毛』泽东『主席』莅校检查;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开;李鹏、朱?基、李瑞环等也曾先后视察南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重视给南开师生以极大的鼓舞。 6.历届校长 张伯苓(1876~1951) 名寿春,以字行,汉族,1876年4月5日生于天津。1919~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南开大学创办人,亲任校长30年。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梅贻琦、蒋梦麟共同担任联大常务委员,并先后担任保定高等学堂总教习、清华大学教务长、直隶女子师范校长、北京师范大学董事、齐鲁大学董事长、东北在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协进全理事长及国民参政会副议长、考试院院长等职。 杨石先(1897~1985) 蒙族,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1897年1月8日生于杭州(祖籍安徽怀宁)。1949~1950年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7~1969年、1979~1981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1910年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8年和1929年两次赴美留学,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耶鲁大学攻读化学,1931年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南开大学,历任南开大学教务长、校长、名誉校长;曾当选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部主任,国家科委化学组组长,中国化学会理事长,全国科协副『主席』,天津市科协『主席』等职。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曾任民进天津市『主席』。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臧伯平(1913~)汉族,又名臧树棠,河北省唐县人,197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早年就学于保定第二师范、北京民国大学国文系。历任唐县县委书记、灵寿县县长、第四专员公署专员、石家庄市市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河北省建设厅厅长、中央第二机械工业部七局局长、北京航空学院党委第二书记,1964年调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1978年任南开大学校长,1979年任教育部副部长,并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 滕维藻(1917~) 汉族,1917年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阜宁县。著名世界经济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授,世界经济博士生导师。1981年10月至1986年1月出任南开大学校长。1942年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系毕业,考入西南联大研究院南开商科研究所经济学部,1944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46年受聘南开大学任教至今,历任金融贸易系主任、经济研究所所长、副教务长、副校长、代理党委书记、校长。现任南开大学顾问、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经济组召集人等职务,并曾被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聘请为跨国公司委员会高级顾问,是我国被选担任该职的第一位专家。 母国光(1931~) 汉族,1986年1月至1995年8月出任南开大学校长。著名光学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光学仪器博士生导师。1931年生于辽宁锦西,195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曾任南开大学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和现代光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光学国家实验室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大学国际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光学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等职;第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侯自新(1941~) 汉族,1995年9月至今出任南开大学校长(简历见本书第一部分)。 四、南开英才 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南开大学终以优越的学术环境严谨的科学训练方针以及崇尚务实的精神而驰名南北,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周恩来、陈省身、吴大猷、曹禺等是其中杰出代表。 1.周恩来 南开大学第一期学生,1913年8月~1917年6月,他在南开中学学习。在四年时间里,周恩来立志救国,勤奋读书,品学兼优,才华出众,深得教师和同学爱戴。1917年9月东渡日本求学,并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4月,又回到天津,9月入南开大学文科,学号是62号。 2.梅贻琦 著名教育家,字月涵,天津人。1909年考取留美务处选派的首批留学生赴美留学。1914年毕业于吴士脱理工学院电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15年到清华学校任教,后任教务长,暂代校务,清华大学留美学生监督处临督等职。 梅贻琦于1931年10月至1948年12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到职后多次阐述"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等办学至理,并积极延聘国内国际著名学者来校执教。他认为: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在他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发展为一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 吴大猷 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番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吴丹桂,己丑(1889年)进士,壬辰(1892年)翰林编修,记名御史;父亲吴国基,辛丑(1901年)举人,后任职吉林时遇大疫而早亡。吴大猷为独生子,4岁失父,由母亲嘉娥和伯父吴远基协力抚育成人。 1925年夏,吴大猷考入南开大学。物理学家饶毓泰教授创建并主持南开大学物理系的工作,他很喜欢勤奋好学的吴大猷。1929年,饶毓泰安排吴大猷留校任教讲授近代物理学和力学。1931年春,由饶毓泰和叶企孙推荐,吴大本着2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乙种研究奖助金。 江泽涵(1902~1994) 数学家、教育家。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学风尚。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陈省身(1911~) 20世纪世界著名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五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领域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1926年从四年制的扶轮中学毕业,15岁考入南开大学本科研修数学(南开理学院),在这里开始了他的数学历程。1930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到清华大学任助教并就读清华大学研究生,随孙光远先生研究『射』影微分几何。 曹禺(1910~1996) 著名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读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1922年入天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演出中外剧作,显示了表演才能,并广泛涉猎新文学作品,开始写作小说和新诗。1928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广泛接触欧美文学作品,深为古希腊悲剧作家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等人的剧作所吸引,同时也陶醉于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配和罪恶,揭示了旧制度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 五、院系设置及报考方法 (1)数学科学学院本科设高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等3个专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4名,其中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教授3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9名),副教授3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名。学院拥有4个硕士点和按一级学科招生的数学博士点。基础数学、概率统计两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该学院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并承担重要科研项目,有一大批在国内外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 (2)物理科学学院 物理科学学院的前身物理系是南开大学最早的系科之一,创建于1919年。现设物理学系、光电信息科学系、生物物理科学与技术系以及物理基础教学实验中心和基础物理教学部。该院拥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0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物理博士学院授权一级学科单位"。该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32名,副教授4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3名,还有一批高级工程师。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各1名。学院资料室订阅500余种中外文期刊。教育部华北地区物理类外国教材中心设在我校。 (3)信息技术科学学院 信息技术科学学院成立于1995年,现设六系四所一部,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系、通信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微电子科学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现代光学研究所、机器智能研究所、光电子薄膜器件与技术研究所、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和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部。 (4)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于1998年8月正式成立。它的前身环境科学系始建于1983年,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已培养出近千名本科生和近百名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我国第一位环境化学博士毕业于该系。 (5)化学学院 南开大学化学学科创建于1921年。1995年成立化学学院,学院包括化学系、材料化学系、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应用化学研究所、分析科学研究中心、中心实验室、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分离与吸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农『药』工程中心。学院现有教授102名,副教授90名,其中两院院士5名,博士生导师6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省部德智休全面发展,掌握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 (6)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1993年6月。该院现设三系一所,即生物学系、微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有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生态学、高分子化学等7个硕士点,有动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等3个博士点,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有教育部生物活『性』材料开放实验室和天津市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还设有生物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中心实验室、资料室、绘图室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环境。 (7)医学院 南开大学医学院于1989年8月开始招生,1993年10月正式成立。该院充分发挥南开大学学科交叉整体优势,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含肿瘤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含血『液』学医院)实行联合办学,是我国综合大学创办的医学院校之一。 (8)文学院 文学院成立于2000年,由原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东方文化艺术系组建而成,下设中文系、东方艺术系、传播学系、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中国文字学研究中心和文化素质教学部6个教学和科研单位。 该院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和教学、科研硬件设施。学院现有教授(含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37名,另有兼职教授10余名。院内设有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学中心、语音实验室和多功能演播厅;院资料中心有文史哲、艺术、语言学、传播学类中外文书刊达5万余册,各种音像资料近300件,为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学习环境。 (9)历史学院 南开大学1919年建校时就设立了历史科。1923年正式建立历史系。2000年10月由历史系、历史研究所、古籍整理与文化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组建成历史学院。目前历史学院有教授38名,副教授44名,讲师1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1名。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地区国别史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该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社会历史"重点科研基地。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项目立项资助学科。该院优秀本科生、硕士生经推荐、考核,可以直攻硕士或博士学位。 (10)哲学系 1919年南开大学创立时,文科中即设有哲学组,1923年设哲学系。1962年恢复重建。1994年哲学系被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现有教授13名、副教授17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26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和美学等6个学科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3个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是天津市重点学科。与该系合署的有社会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目前该系承担国家、教育部及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十项,科研成果众多。近年来该系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有50多个项目荣获国家及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1)法政学院 南开大学法政学院成立于1994年。南开大学法政学科的历史悠久。1919年建校时,就本着"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的办学思想,十分重视作为培养治国人才的法政学科的建设。1921年就聘请了国内外著名学者为南开学生开设政法类课程,1923年正式成立政治系。80年代初,重建和新建了现属于法政学院的法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和法学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所、全球问题研究所和心理学研究所,建立了刊事侦查实验室、社会心理学实验室、计算机房和图书资料中心。目前学院有在职教工103,专任教师79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34人,讲师18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2人,博士生导师9人。 (12)经济学院 经济学设有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贸易系、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等4个系和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交通经济研究所、台湾经济研究所、国际保险研究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apec)、北美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中心、loma考试中心和南开-soa风险管理与精算研究中心等11个研究机构。设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学等4个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经济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中心(apec)和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及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3)国际商学院 国际商学院由南开大学阶建之初的商科发展而来。现已成为包括国际企业管理系、会计学系、旅游学系、市场营销系、财务管理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图书馆学和现代管理研究所、情报研究所等在内的覆盖管理学门类中3个一级学科共八系一所,同时设有mba中心,公司治理研究、虚拟经济与管理2个研究中心的实体专业学院。 (14)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于1997年10月正式成立。目前学院设有英语系、日语系、西语系和公共英语教学部,有英语、日语、俄语等3个本科专业,英语、日语、俄语等3个学科为硕士点,其中英语为博士点学科、天津市重点学科。 (1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设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等4个硕士点。有教授12名,副教授2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5名。"九五"期间,全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哲学社科研究项目16项,出版和发表专著、教材和论文245部(篇)。 (16)泰达学院 南开大学泰达学院坐落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建设中的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学院占地89125平方米,首期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97877平方米。学院距首都北京140公里,距天津市中心45公里,东邻天津新港,与天津港保税区接壤。西北38公里处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四、如何填报南开大学志愿 我校在各省市均为第一批次录取院校,历年第一志愿录取率几乎达到100%。因此,在填报我校志愿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调查研究,分析可能『性』 广泛收集各种信息,如省市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历年高考统计材料、招生政策,区县招办提供的信息,一模、二模考试情况,各高校的学校概况、招生信息、专业设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预测等。在此基础上,对各种信息去伪存真,不要机械套用统计资料。特别是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的考生,更要注意收集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所在批次的控制分数线,各分数段考生人数、考生志愿分布等情况,以免撞车或不敢填报,与理想志愿失之交臂。 首先要了解南开大学近三年在当地的录取分数线,确定在本省(市)录取的大致分数范围;其次了解考生所在学校近三年高考达到南开大学调档线(或考取南开)的人数,大致确定本人就读中学的水平。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本人所处的竞争地位,即考生在班级、学校、地区所处的学习水平。高中阶段历次重大考试的成绩、名次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地区模拟考试及预选考试的名次,这是本人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对于高考后根据估分成绩来填报志愿的考生,自己高考成绩的相对位置至关重要,更需要认真调查分析。经过主观条件和客观情况的对比分析,慎重做出是否报考南开大学的决定。 2.科学填报专业志愿 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根据招生学校的要求,并结合本人在中学阶段的德智体综合素质,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实事求是地判断自己的实力,根据实力选择理想的学校和专业,特别是选择好第一志愿。 一旦决定了报考南开大学,科学合理地选报专业志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根据自己的志趣、特长和国家的需要来选择志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无疑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选择国家建设急需的专业,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志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某一学科或技艺自觉地钻研和学习,志趣有助于学生特长的培养和提高。志趣和需要是相辅相成的,把志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使得个人的志趣更有意义。其次要考虑所填志愿实现的可能『性』。以南开大学各专业在当地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统计为参考,分析各专业的档次和"冷""热"情况,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填报专业志愿。不能单纯看其绝对分,要更多地看其相对位置及其变化。第三,填报专业志愿要拉开档次,形成合理的"梯度"。原则上第一专业的选择应该是"跳一跳,够得着"的专业。即按自己平常的实力,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或者是高考临场发挥好,有希望录取的理想专业。第二专业的选择一定要稳妥,应该是高考正常发挥能被录取的专业。第三专业应该选择万一高考发挥欠佳的情况下可以"兜底"的专业。 南开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几乎覆盖了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国内也基本上都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这些学科、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继续深造和就业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因此,忠告各位考生:选择南开大学,不要太苛求专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的"冷" 与"热",从长计议,不要拘泥于眼前的"得"与"失"。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今天看来"冷""的东西,明天可能就会热起来。 3."服从分配"扩大录取机会 当考生档案调入南开大学后,由于成绩所限未被所报专业录取时,若考生"服从专业分配",自然扩大了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此,每个考生都应慎重对待。"是否服从分配"必须明确表态,不可含糊不清,也不可空着此栏不填。凡"空白" 者,均作为"不服从分配"对待。若"服从分配",希望考生具体写明服从哪些专业或哪类专业,或除哪些专业以外其他任何专业的调配。 4.要考虑身体条件 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考生因身体条件限报的专业以此体检标准为准。另外,南开大学的化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管理信息等系不收『色』盲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不收全『色』盲考生;化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等系要求考生对化学『药』品无过敏反应。 另外,考生还应认真填写本人的报名表和院校、专业志愿表(卡),并对其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因考生本人填报的信息错误及填报志愿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降低档次录取或未被录取情况,由考生本人负责。 另外,我们这里把南开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的e-mail告诉你;zhshb@nankai.edu.cn,有什么不明白的你可以自己写信联系。 五、"特长生" 进入名校的捷径 进入大学,你首先熟悉的也许不是你的老师、同学,而是大学一个特有的团体·、…·特长生,你在初入校门的迎新晚会上便会欣赏到他们载歌载舞。何为特长生?顾名思义,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是也。如果你高中时是文艺活动中的精英,足球场上的健将,千万别认为那是玩物丧志,否则你可能失去一次圆梦名校的机会,因为在大学里: 1.特长="特权" 据有关规定,特长生在通过专业考试后,文化课可降至重点线录取,而名牌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一般要比重点校高出40~70分。经过特批,一些同学还可以以一般本科线录取。如果所报艺术专业是急缺专业,所在中学又是重点中学,甚至可能分到保送名额。上线即取,这就是特长生在高考时的"特权"。 特长生进入大学后,在专业的选择上有更大的优越『性』。以人大为例,每年接收特长生的多为新闻、财金、法学、会计、工商等"王牌专业"(专业可能随年度作适当调整,以报名表为准)。如果对所学专业不满意,转系也比较容易,因为在文体活动应接不暇的大学校园里,特长生永远是一个备受欢迎的群体。 时光流转,大学毕业,当普招生们不得不为了未来疲于奔命的时候,特长生却轻松得多。找工作,特长生有先天优势;要继续深造,部分特长生可以得到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保研名额。 2.考试宝典 特长生不等于保送生,要成为象牙塔上的明珠,同样需要过关斩将,通过重重考试。第一要义:知道哪些学校招收特长生。根据各高校的艺术传统,突出优势。如北京市教委在6所大学设立艺教基地,在师资力量上予以重点扶植。 第二要义:了解考试程序。特长生在参加普通高考前,要参加一次高校自办的专业考试。每年11月中旬,各高校依据《全国学校名录)向重点中学和有艺术传统的普通中学寄发报名表。报名表内容包括:报考专业、曲目、简历、文化课成绩等。没有领到报名表的同学可以复印或打电话索要。 报名表于12月寄回,经专家审核合格后发面试通知书,接到通知书的同学按照指定时间(一般在1月份期末考试结束后)到各校参加冬令营,即专业考试。民乐、室内乐的专业考试包括自选曲目,视奏;舞蹈专业考试包括自选舞蹈和模仿。部分高校还附加了文化课考试,两项考试成绩综合评定,排名按人数截取,并发预录通知书。 考生可同时投考多所院校,以保证录取机会。 第三要义:选专业--避重就轻。所选的艺术专业,对特长生来说,至关重要。一般像钢琴、手风琴,普及率高,报考人数多,录取比例低,可谓"万里挑一"。而一些"冷门专业",如唢呐。大提琴等则是众高校争抢的对象,在招生中成为实际的"热门"。据内部消息,2000年北京市报考唢呐专业的特长生只有4个,尽管他们的文化课成绩略逊一筹,可因为唢呐专业奇缺,还是被各名牌大学一抢而空。据人民大学艺术团提供的资料,以下专业报考人数较少:唢呐、笛子、柳琴、中阮、大提琴、贝司、圆号、巴松。 舞蹈团里,男生总是备受欢迎的,而对于能够担任独唱、独奏的"顶尖高手",名牌大学的校门也永远向他们敞开着。 在这里同时列出报考人数较多的专业,以免"撞车":钢琴是永远的热门,除非"身怀绝技",否则很难入选;手风琴、小提琴境地同样危险;二胡的波动较大,每年情况不同。 第四要义:充分准备。选定专业,就应立刻找老师辅导、练习。当然,部分专业如舞蹈,是要从小练起的,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但还有一些专业是可以通过一两年的时间速成的,如果所选专业恰为高校亟须,录取率相对还可以提高。至于考前突击,应重点练习"自选曲目"。许多报考特长生的同学在考前几个月甚至半年前就开始练习了。 除准备专业之外,还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特长生一方面要练习专业,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学习。当其他同学紧张地备战高考时,他们却要背起行囊,辗转于高校之间,参加一次又一次的专业考试。如果说7月的烈日让普招生终身难忘的话,那么1月寒冬将同样令特长生们刻骨铭心。 特长生、一路走好! ========================================================================================================================== 【申明:本书由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更多精彩好书,更多原创TXT手机电子书,我们因你而专业,TXT格式电子书下载 请登陆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 ==========================================================================================================================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声明:本书为八零电子书网(txt80.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上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找好书,看好书,与大家分享好书,请加QQ群 八零电子书www.txt80.com 八零电子书 www.txt80.com